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2024-07-28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12篇)

1.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篇一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说生听”变成了“畅所欲言”,“课堂练习”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合作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但是,静心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表面热闹活跃的背后,折射出却是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极为宝贵的东西——“有效性”;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提出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创设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情境。

1.用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因此在创设情境时不能一味追求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漂亮的动画,更多地应利于新教材本身,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能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有一位老师教学“按比例分配”一课时,创设了“饮料配制”这一教学情景,课伊始,教师提问:同学们喜欢喝饮料吗?都喜欢喝哪一种饮料?学生都说喜欢并纷纷说出自己喜欢喝的饮料,这时教师接着问:那你喝过自己配制的饮料吗学生都说没喝过。这时教师因势利导:这节课我们就自己动手配制饮料。配好之后,教师让学生品尝一下自己配制的饮料,由于配制的时候没有按照一定的比例,所以自然发出“好喝”、“太甜了”、“太淡了”的说法。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要求学生互换手中的饮料,再次品尝,学生又会发现同桌配制的饮料和自己配制的饮料味道不一样,并能找出原因“同桌同学的饮料粉放得太多了”或“水放得太多了”等等。这时教师及时引导:要配制出好喝的、可口的饮料,水和饮料粉一定要适度,现在就请同学们重新再配制一次。这样的教学情景,不但与生活息息相关,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高度的关注和兴趣,而且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沿着有关问题的解决生动地展开,学生始终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地探究、讨论、合作,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2.用情境来接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起点,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确保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前提,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中,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千克的认识时,首先拿出一个苹果(500克)和一块石头(1千克),说:“哪个重些?”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一看,掂一掂后说:“这块石头重些。”接着加一个苹果合起来近1千克后又问:“现在还是这块石头重吗?”学生掂一掂后说:“差不多,但我们可以用秤来称。”这样的情境创设富有数学韵味和思考的价值,更利于促进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主动进行新知的建构。

3.利用故事,创设教学情景

听故事是儿童最喜欢的。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创设情景。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山上的猴王做了一个饼准备分给小猴子们吃。猴王把饼平均分成三份,拿了其中的一份分给了猴甲;然后又取了这个饼的六分之二分给了猴乙;这个饼的九分之三分给了猴丙。于是,甲乙两只猴子闹起意见来了,说猴王分得不公平。那么,究竟猴王分得是不是公平呢悬念,激励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学们不由自主地展开了议论,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注重教法的有效性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教师要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有更充裕的时间去参与。

(一)动手操作,抽象知识具体化

著名心里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让他们动一动、分一分、画一画、量一量、捏一捏等,能够促进学生多种感官活动,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引导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旋转和平移的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后,向学生提出:“同学们是否可以把梯形转化成其它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它的公式?”由于在“三角形面积”的教学中已渗透了“转化”的思想,于是学生纷纷动手操作探究,有的剪,有的拼,经过不断的尝试、交流和归纳,结果学生又发现了三种推导方法。这一学习过程,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梯形面积公式的知识,而且在动手操作的情

景中,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二)寓学于乐,在玩中获取知识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在“玩”中也学到数学知识。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先让学生模拟乌鸦喝水的实验,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学生把石子放入水中又拿出,拿出之后又放入,在意犹未尽的玩兴中,学生们说“石子占据水的空间,大的石子占据的空间大,小的石子占据的空间小”。紧接着又提问:“只有石子占据空间吗?你能不能举出一些其它例子?”学生马上联系到生活中,说:电视机占有一定的空间,水占有一定的空间,书占有一定的空间„„,在学生意识到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后,我马上指出,这就是它们的体积,你能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吗?体积的概念就这样从学生的口中说了出来。这一模拟乌鸦喝水实验的过程看似没有什么意义,但学生正是在这“玩”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什么叫做体积。

三、注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

1、接受学习不能完全否定。我们应该承认,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轻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的学习还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获得,而无探究的必要。如:长度单位1厘米、1分米、1米的规定,四则运算

顺序的规定,等等。实践证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达到更好的效果。

2、探究性学习的深入。“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发现等优点,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如:教学“量长度”时,主要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为了巧妙地引出测量工具“直尺”,先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工具量一量书桌有多长。有的用课本量,有的用铅笔量,还有的竟拔掉一根头发量,就在这“热热闹闹”的测量操作中,学生得出结果也不一样,有的说桌子有4本数学书那么长,有的说大约有6枝铅笔那么长,还有的说有22根头发那么长,此时学生的思绪纷繁复杂,对问题疑惑不解:同样的桌子,为什么测量后长度不一样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意识到操作时要统一测量工具。在重视探究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的是,数学学习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学生处处去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让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我们更多要考虑的是学习内容是否适合于探究学习,从而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四、注重引导探索的有效性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 自主探索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通过对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感受与理解来获取知识。教学中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营造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让每个学生都愿探索、能探索、会探索,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让学生对近十二年的年历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想一想等方法进行自主探索,并将自己的发现写在黑板上。当第一位小朋友写上“我发现一年有12个月”后,其他小朋友的激情

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再也按捺不住,纷纷走上讲台写出自己的发现。这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黑板上出现了“我发现每年的1、3、5、7、8、10、12月都是31天”“我发现每年的4、6、9、11月都是30天”“我发现二月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课堂顿时沸腾起来,进而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学书本上的知识后,再共同归纳出年、月、日的其他知识,然后教师只是在学生写出的各种发现中用红色粉笔圈出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就完成了本课的板书。什么样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在学生心中自己发现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当学生回顾探究过程,寻找自己的发现,欣赏自己的“杰作”时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感受到了自主探索的乐趣,这对学生以后再进行自主探索是十分有利的。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然是广大教师的共同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篇二

一、精练教学语言, 归纳解题方法

教师的从教活动主要是靠语言的描述, 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准确.好的语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案例1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节课的教学中, 一个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利用图像找出满足条件的函数值对应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如:函数y1=-x-2与反比例函数undefined的图像如图所示, 当x满足什么条件时, y1大于y2?

这个问题看似很容易解决, 大部分学生会想到用不等式解出x的取值范围, 但是解题过程中, 就会发现有分式的出现无法进行, 于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像找出直线图像在双曲线上方部分对应的x的取值.我用了大量的语言来解释这种方法的含义, 可是作业情况反映还有很多同学并没有理解.课后我深刻地思考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 总结出由图像求取值范围的方法:“一画”“二标”“三找”, 也就是过图像交点作垂直于x轴的两条直线, 这两条直线以及y轴将x轴分成四块, 然后分别标出四块对应的x的取值范围, 最后分析图像找出图像上y1大于y2的部分并把对应的x的取值对号入座, 这样分割下来学生很容易掌握此类问题的做法了, 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二、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培养动态思维

进行有效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 课堂45分钟的学习, 如果一味的由教师讲学生听, 很快学生就会形成听觉疲劳, 从而降低听课效率.反之,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动手操作, 相互讨论, 可以充分发挥本堂课的有效性.

教学案例2 “三角形相似的应用”一节课, 学生探索这样一个题目, 直角三角板ABC, ∠A=90°, AB=AC, O点是BC中点, 用一个同样的三角板让45°角的顶点落在O点上, 绕O点旋转三角板, 两直角边与AB, AC分别相交于点E, F, 设BE=x, CF=y, 讨论x与y的函数关系式, 并判断当x是多少时, △EOF是等腰三角形.读完题目, 教师停留片刻.

师:在这个问题中, 怎样建立x与y的函数关系式呢?

生:用三角形相似.

老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哪些三角形相似呢?又是如何相似?动态的三角形怎样分析呢?

大部分学生看了图后是看不出相似的, 所以我提出了几个问题, 反映快的同学已经开始摆弄手上的三角板了.

师:好, 下面大家动手演示一下本题的运动情况, 同桌讨论.几分钟后, 很多学生已经成功地找到了相似三角形并正确地写出了对应字母的顺序, 利用相似建立了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简单的操作可以使学生留下相似图形的印象, 从而增强空间想象力, 所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篇三

关键词:教学环境;合作讨论;学习兴趣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我国也不例外。目前,我国正致力于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以使其更符合现代化教育的要求,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社会提供更多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人才。近几年,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促使各中小学校都开始纷纷响应素质教育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是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予以重视。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突出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必须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保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将有利于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其能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具

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创新教学理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现阶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过于被动,缺乏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潜能未被激发。为改善这一状况,教师必须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被动状态,使其自主投入到数学教学活动中,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例如,教师在讲解“认识角”的时候,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角并发现角的特点和性质。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认识角,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这一课程的理解程度。

2.在课堂教学中要开展小组合作讨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例如,教师在讲解“统计和概率”这一课的时候,可以实际生活为例,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和讨论,以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教师要扮演好辅助者的角色,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帮助。通过这种方法,能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现数学学习的魅力,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承认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除此之外,教师在讲解数学教材的时候,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融合,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师也要重视自身的素质培养,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数学专业的知识水平,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教师在讲解“认识图形”的时候,可通过投影仪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图形,掌握图形的性质和

特点。

就目前而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创新和改革,是

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保障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小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必须突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数学教学理念,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手段,以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

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郑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24).

4.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篇四

附:提高小学数学成绩的方法

一、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认真审题是正确解题、准确计算的前提。小学生因审题不严而导致错误的现象较重,原因是一方面学生识字量少,理解水平低;另一方面是做题急于求成,不愿审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意识。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建立解题的基本程序如审题—列式—计算—验算—作答等,把审题摆在解题过程的第一位。

二、培养认真验算的习惯

在解题过程中,要培养认真验算的习惯,这是保证解题正确性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把验算作为解题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加强训练,严格要求和督促学生去做,要向学生讲清什么叫验算以及验算的方法、意义等。

三、培养认真估算的习惯

估算是保障计算准确的快捷手段,但现在不少教师认为估算很少作为考试内容而不予重视,这是十分错误的。教师要抓住各种时机,有意识的让学生掌握估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一些和、差、积、商的规律。如2040÷40,估算时将2040看作,把2040÷40看作2000÷40来估算,可用来检验计算的最高位是否正确,让学生明白估算的重要性。

四、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较多,一些能力强的同学做的快、算的准,他们做完后便迫不及待的报出解题方法和结果。这使得一部分做题较慢的同学不假思索的照抄他们的结果,时间长了,这部分同学就养成了懒于思考的不良习惯。因此,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

五、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中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对概念、公式、定律等不要满足于会背诵,更要力求理解。质疑问难是一种可贵的学习品质,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刻苦钻研、勤于思考、主动进取。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请教,不耻下问,和同学展开讨论,不弄清问题决不罢休,当问题得到解决时,学生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培养自己发现错误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中,必然会出现差错,对此,老师不能等闲视之。因为学生出现差错的地方,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点,并且可能是典型的、普遍的。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用自己学到的检验方法去找出错误。在对比中把握问题的关键,力求自己发现并改正错误,提高解题技巧。

总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应常抓不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完成教学任务。

看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的还看了:

1.小学数学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

3.提高小学数学做题效率的方法

4.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5.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五

韶关市浈江区执信小学

谢艳敏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数学焕发生机?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二、深入解读教材,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基础。(一)吃透新课程的理念;(二)领会教材意图。

三、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四、重视交流评价,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关键词:数学

有效性

生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它特有的魅力展示了其勃勃生机,在新课程的熏陶下,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小学数学教学经验的背景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确实令人欣慰。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何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数学焕发生机?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五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

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深入解读教材,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基础。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吃透新课程的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要做到这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比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说的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有价值,二是学习方式有价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例如教《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时,首先通过学生投票统计并提出问题:“喜欢跳绳的有11人,喜欢踢毽子的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20人。“对吗?”教师轻轻的一句追问,立即激起了学生的思考。原来直接用加法求总数的简单问题遭遇了新的情况,学生开始关注信息之间的关系,产生整理杂乱信息的必要。这时,放手让学生整理学号,当学生调整学号时把既喜欢跳绳又喜欢踢毽子的放在中间,老师再次引导:“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人家一眼看出:喜欢跳绳的有几人,喜欢踢毽子的有几人,两种都喜欢的有几人?”通过讨论学生觉得可以用笔圈一圈,于是韦恩图自然生成了。教师又巧妙地再次组织如下活动:“如果让你上来贴,你会把学号贴在图上的哪一部分?为什么?”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韦恩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做到该让学生研究时放手给学生研究,不需要的地方决不浪费时间,从容不迫的巧妙引导大大提高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二)领会教材意图

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笔者曾听过一节“认识整时”的课,讲课的老师从主题图引出了课题,接着在师生互动中认识整时,动手操作拨“整时”后,教师指导正确写整时,最后以书上的插图来巩固对整时的认识。整节课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落实得很扎实。可讲课的老师对插图并没有物尽其用,只是看一幅说一幅,缺少了有机的结合起来观察与讨论,难免令人感到浪费了珍贵的教学资源。实际上,教材中的插图都是经过编写教材的老师精挑细选,几乎每一幅图都不止一层意思。笔者建议授课的老师把书上插图(一位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学习时间的安排)以“先分后总”方式加以诠释,即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插图讲解图意,巩固对整时的认识,再让学生综合起来看这几幅图谈谈自己的感受。尽量让学生主动的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结合起来,体验到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并有意识的建立学生的时间观念,渗透要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三、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要素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了这些基本要素和具体操作时的一些细节,如教态、语言、板书、环境等,课堂教学的效率必将提高。这里不说别的,仅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两个方面举两个实例来说明优化教学过程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何等的重要。

笔者在讲口算乘法时,选用学生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讲解例1:80÷4=20时,先让学生分一分小棒,从中领悟到:可以把80看作8个十,除以4,等于2个十,就是20。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计算出结果就是多少个十。教学例2:48÷2时,让学生摆出4捆(每捆10根)、8根小棒,把它平均分成2份,边分教师边提示:先把什么平均分成2份,再把什么平均分成2份,合起来是多少?分完后让学生说说分的过程,教师示范。在此基础上小结:先把48分成4个十和8个一,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十,8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4个一,把2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24,就是所求的商。这样教学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操作给儿童建立表象和激发学生思考,促进他们对法则的理解。学生包括中差生掌握口算方法的效果相当好。

优化教学手段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技术也随之现代化,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代替了传统教育的小黑板、挂图等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由“静”变“动”,这是教育的进步。应该说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公开教学的时候,有些教师为了追求一种时髦,片面追求形式上的花俏,在课堂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其实并没有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真正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程度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恰到好处,这样才能发挥其优势和特长,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一年级小朋友在学生求“被减数”的“解决问题”时,应该说此类问题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属于逆向思维的问题,学生总是定势地习惯地运用顺向思维来思考和解决,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的口算比较简单,学生总能一下子把答案口算出来,然后把答案带入算式中进行列式计算。例如,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学校图书室有一些足球,被小朋友借走9本,还剩7本,学校图书室原来有多少本书?一些后进生,遇到这样的题目总是用列式为16-9=7(本)。这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对此类问题的结构以及所求问题与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解,为帮助这部分学生扭转思维上定势,我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运用多媒体课件中“动”的画面来帮助思考“原来”、“借走”和“剩下”三者之间的关系。多媒体课件首先出示一个图书室(没有标明原来一共有多少个书)情景,再用课件动态演示借走9本,让学生明确是从原来里面借走的。紧接着课件演示出图书室还剩下7本,此时教师问:“这时你们知道图书室原来一共有多少本书吗?”学生异口同声:“16本。”“你们怎么知道的?”一位学生在下面插话:“把借走的9本书再还给它就知道了。”这时课件演示借走的9本又回到原来的图书室里,教师问到:“那你们说说要求原来有多少本书,怎样算呢?”学生通过刚才课件的演示过程立刻知道要把借走的和剩下的加起来。在这样的解决数学问题中巧妙的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不仅帮助了学生理解了此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解答方法,也有利地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使教学难点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发挥了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和作用。

4、重视交流评价,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传统教学的评价方式往往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准,那样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过程。(1)、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对学

生进行评价,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做出恰当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尤其在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2)激励性评价要“适度”。思维敏捷、成绩突出的“优秀生”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太多的表扬和超值的嘉奖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长期下去,学生也许会迷失了自我,当他们的学习的确有所进展或有独到见解时,同样要给予热情鼓励,以激发他们的远大志向,促使他们勇攀科学知识的高峰;对“中间生和后进生”这两个群体而言,他们更需要老师的赏识,需要老师对他们多一份关心和耐心,哪怕一句肯定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赞扬的手势等等,都会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总之,我们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赋有实效性,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在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发展了素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数学焕发生机

韶关市浈江区执信小学

6.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六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我就来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如何让一节课40分钟升值,我认为,情境的创设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当然,创设情境时,我们在注重生动有趣的同时,更要紧扣教学内容,让我们创设的情境起到敲门砖的作用,激发兴趣,引起思考,并对以后课程的展开起到导向作用。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激情导入”:“大家都知道我们平时坐的车辆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吧?”“车轮是圆的。” “车轮做成其他形状的,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椭圆形的可以吗?”这个时候学生对我提出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这种强烈的认知冲突触发了他们想弄懂其中奥秘的决心。接下来,他们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研究探讨,明白了“圆”、“圆心”、“直径”、“半径”等相关的概念和性质。创设情境是为了引出问题,情境要为问题服务。我们不能让情境仅仅停留在情境上,从而丢失了数学课的数学味,要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新知识的生成等方面来创设有效的情境,让数学课更加原汁原味。2.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大都是由具体到抽象,如概念的形成,规则的发现大多要依赖具体的感知、丰富的表象,比如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在一开课就安排学生开展动手操作活动。意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亲历长方体的长就是所摆出图形每行的个数,宽就是有这样的几行,而高则是所摆的层数。从而得出:用每行的个数×行数×层数就得到所摆长方体一共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即得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长×宽×高。由于计算方法是建立在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基础之上,有丰富感知和表象做基础,“长×宽×高”的命题的形成就水到渠成。3.合作方式的有效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我们至少应注意:分工明确、建立机制、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4.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做到真诚还要丰富,你的鼓励,你的赞扬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让学生从心底里感觉到你的真心欣赏。就算对学困生的鼓励也要发自内心。

“你真棒!”“你真好!”这样的语言只能显示出老师的随意性。让学生有学习的可操作性,只是一味地“你真棒!”,那么它好在哪里?棒在哪里?对于辨别能力不强的孩子们来说,需要老师的点化。对于批评,也不能说“你这么笨?”、“你真讨厌?”等等之类的语言,我们要将学生错在什么地方,一一给他指出来,这样,他也才知道自己到底不足在那里。

7.提高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有效方法 篇七

一、有效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部分是一堂课的开端,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见课堂导入对于优质课堂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巧妙地设计导入环节,将小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使其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散思维,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例如,在教学五年级“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时,我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些图片:衣柜、冰箱、牙膏盒等。学生看到这些熟悉的事物,他们会觉得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数学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面对这些经常见到的事物,学生既感到兴奋,又觉得好奇,于是我便会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索问题,进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利用这样的导入方式,降低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从而为优质课堂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

情境教学是新课标教学背景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在遵循“以生为本”的基本教学理念下,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出发,对于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的思考与探究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生都喜爱听故事,那么教师就可以创设出恰当的故事情境,将小学生带入这个故事中,使其身临其境认真地思考问题。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轴对称(一)”这一节内容时,我就利用多媒体一边给学生讲故事一边展示图片:在美术课上,慢羊羊村长让大家自由作画,并在下课前将画出来的作品展示出来。经过一节课的画图,懒羊羊画了一个青草蛋糕和棒棒糖,喜羊羊画了灰太狼,美羊羊画了一片花丛,蝴蝶和蜻蜓在上面飞舞着。然后村长让大家选出认为最好看的一幅图。故事讲到这里,我停顿了下来,然后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三幅画中哪幅画最好看,为什么?”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说美羊羊画得最好看,尤其是里面的蝴蝶和蜻蜓最漂亮。顺着学生的思路,我便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蝴蝶和蜻蜓这么漂亮呢?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思考,得出蝴蝶与蜻蜓的两边是一样的,即对称的,进而引出了轴对称图形。故事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充满了兴趣,问题情境的启发使得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三、寓教于乐,体验学习过程

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单一的教学形式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使其难以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觉地学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可能性的大小”时,我就组织学生进行一个“摸球抽签表演”的活动。在课前我先制作了一些贴有表演项目的小球,如跳舞、唱歌、说笑话、讲故事、绕口令、诗朗诵等多种表演形式,然后将这些小球放入一个大箱子中,在活动中,学生按照顺序一个一个进行摸球抽签表演。在活动中,学生不仅积极地参与活动,他们还十分热烈地讨论,既对自己的抽签结果充满了期待,又有些隐隐地担忧,这个心情变化的过程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并努力判断自己所抽到的是什么结果的可能性比较大。在学生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可能性大小的深层含义。

总之,构建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是新课标教学要求下的基本目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完善教学过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内容与环节,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小学数学优质课堂。

参考文献

[1]赵冬臣.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

8.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篇八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力训练一直以来就被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与之相随的是数学概念的认知和传授。数学概念之所以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就是因为它在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起着指导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比较注重对数学解题方法等的讲解,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强调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教师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的要求是相悖的,在数学课堂上如何有效地进行概念教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提高。接下来从几个方面浅谈一下提高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概念的有效引入

1.创设情境,引入数学概念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地利用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时,应体现数学概念教学的问题情境,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自己感受概念的本质属性。如,在“数轴”概念的教学中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引入,怎样用数来表示温度上升5度和温度下降5度,怎样用数表示收入500元和支出500元等这些相反的量呢?引出正负数的概念,进而追问学生是否还有更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可以引出图示法,启发学生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而引出“数轴”的概念。这种引入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提高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2.类比引入概念

任何数学概念都有与之相关的邻近概念,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基础,从学生的邻近概念出发,引导学生探究新旧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掌握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理论整体性与严密性的把握。比如,在讲“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引入”时,可以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小学中分数的基本性质,再用类比的方法引入。这样的引入不仅复习了旧知识,同时更易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入概念

比如,在讲“梯形的概念”时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梯形的实例——梯子,或堤坝的横截面图,再在黑板上画出梯形的标准图形,让学生获得梯形的感性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容易理解,从概念的现实原理引入新的概念,学生掌握起来也更加轻松,数学教学也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二、在数学教学中认真剖析概念,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

1.从数学概念中的关键词入手进行剖析

数学概念严谨、简练、准确。教师要特别注意数学用语的准确性,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清概念的每一个字、每个句子、每个符号的意义,特别是关键处的字、句,这是引导学生掌握概念、运用概念的前提,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比如,对于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学生往往忽视“只有”两字,而缺少这关键的“只有”,概念就完全错了。在教学中必须强调,并与学生仔细分析这两个字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对“同类项就是含有相同的字母,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这一概念讲解时,应着重于“相同”这一关键词的分析。

2.从新旧概念的衔接处入手学习概念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已学概念。从新旧概念知识的衔接处入手学习概念,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相关概念有一个整体化的认知,构建完整的概念知识体系,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概念的长久记忆,还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概念。比如,在讲“分式的约分”一课时,它的重点就是要找到分子分母的公因式,而公因式涉及已学概念中因式分解的内容,所以,这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对因式分解进行复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新旧概念进行衔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目的。

3.从数学概念的相似处入手学习概念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用对比方法找出容易混淆的概念的异同点,有利于学生区分概念,获取准确的知识。数学概念一般都是从正面阐述,有些学生只从字面上理解,以为自己掌握了概念的本质,但是一碰到具体的数学问题却做不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学生正面认识理解概念的基础上,针对一些概念中的关键性的字眼进行比较。比如,学完单项式、整式的概念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些代数式,并指出哪些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仔细观察后并说明单项式与多项式的联系和区别。

三、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概念的有效运用和巩固

1.概念的表述要准确

数学概念具有严密性、准确性的特点,因此,在学生掌握概念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表述概念,抓住概念的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学生刚接触到抽象的概念,往往会出现表述不准确的现象,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表述进行纠正,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表述概念,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2.要注重概念的归纳、总结

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概念的归纳、总结,必要时可编成顺口溜,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比如,在讲“直线、射线与线段”时,在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做如下归纳、总结,根据直线、射线与线段的特点编成顺口溜,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直线射线与线段,形状相似有关联。

直线长短不确定,可向两方无限延。

射线仅有一端点,反向延长成直线。

线段定长两端点,双向延伸变直线。

两点定线是共性,组成图形最常见。

3.要注重概念的观察、阅读

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特别是在具体概念讲解时要让学生注重观察,抓住概念要点,强化阅读,加深学生印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多读中,学生能够逐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消化和吸收,进而达到熟练运用概念的目的。

4.对数学概念要及时练习、巩固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许多学生概念背得滚瓜烂熟,可是一遇到概念填空就无从下手,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练习、巩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习题让学生练习,及时地巩固所学概念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的能力,确保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就可以以不同的练习方式出现,检查学生概念的掌握情况,可以填空,可以判断,可以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概念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必须打好概念教学这个根基。在概念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选择学生易接受、易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尽量丰富概念教学的形式,注重概念引入的趣味性,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对概念的巩固。只有坚持这种渐进式的概念教学方法,才能显著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探索并优化概念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概念,更轻松地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沈艳华.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08).

[2]李兵,王静.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探究[J].学周刊,2011(16).

[3]马晓旭.浅论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方法[J].新课程:教研,2011(02).

9.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篇九

中图分类号:G633.6

让课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下面结合本人的数学教学实践,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结合学生实际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我们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数学基础,准确把握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好每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育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知识基础等,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其次,要熟悉数学教材,对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要求、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都要了如指掌。另外,还要明确各单元、各章节的知识在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做到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融会贯通地教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1、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

(1)如教学《打折销售》,就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法,首先用多媒体展示收集的商场打折销售情景,让学生谈参加市场调查所了解的打折销售活动,接着提问:打折销售后,商家会亏本吗?每件商品所赚的钱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得到:利润=售价-成本价。

(2)列函数式:引导同学从平时坐出租车中了解,引导学生得到:车费=起价+超过的价钱。

2、利用实物教学,可以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深奥的东西浅显化,从而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教学《蚂蚁怎样走最近》时,我就拿出一个事先做好的可以活动的圆柱体教具,引导学生大胆猜测,然后再变动教具,让他们对比自己的猜测与实际的区别,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直观设计,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3、运用电教手段教学

(1)一堂课只有40分钟,有些课涉及到概念、定理、注意事项多,它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相当复杂和抽象。若凭老师边讲边写,一堂课很难按时完成任务,学生学起来非常吃力,结果事倍功半。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更好地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叙述讲清楚,屏幕上的图像和颜色文字一幕了然。如讲“垂直于弦的直径”时,由于这节课的难度较大,我就在屏幕上打出了一组强化理解“垂径定理”的判断正误题、选择题、填空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对于要由一个运动的图形得出规律和结论并证明这样的题目,我们可以利用相关的数学教学软件制作的课件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函数的教学;例如要理解“圆柱看成是一个矩形旋转得到的”和“圆锥看成是由一个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的”,也可以利用“z+z”制作一个运动着的课件,通过课件的演示,可以形象地直观地将圆柱、圆锥的形成过程展示出来。

(3)网络教学:

如搜索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梯形中位线定理证明等。

4、学生动手实践教学:

如讲菱形时,我就让同学们自制菱形纸片,让同学通过实物找到菱形的边、角、对角线都具有哪些性质?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可以自己得出结论,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要经营好一个课堂,做一道既营养价值高又口味好使学生们都爱吃的“菜”,我们教师特别是数学教师就得想尽办法让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起来,让抽象的数学形象起来,让深奥的数学浅显起来,让机械的数学练习生动起来,让怕数学的学生自信起来,有兴趣起来,这样你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

三、创设合适的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学习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乐学。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也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加3~4倍。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创设合适的数学教学情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学情境的设计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心理特征,创设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例如,我在讲授《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时,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赵爽弦图”,然后设置了这样一些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个图案吗?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为什么会选用这样的图案作为会徽呢?你们听说过勾股定理吗?”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了,于是我接着向学生介绍勾股定理在我国的悠久历史等知识,整堂课学生都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行学习,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了。

四、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10.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篇十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重庆市石柱县华丰小学 马培虎 曾贤书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通过40分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重视学生知识的探索过程,重视每个学生个性塑造、均衡发展的过程。新课改要求教师有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灵活运用“引-----拨----补”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初步的探索。

一、故事激趣,设疑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兴趣因素,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把新课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编成故事,通过新颖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到愉快而又充满探究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例如,我在《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时导入情景如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吗?

生:喜欢。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慢羊羊村长分饼的故事。羊村的小羊最喜欢吃村长做的饼。有一天,村长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羊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的1/2分给懒羊羊。再把第二块饼的2/4分给喜羊羊。最后把第三

块饼的4/8分给美羊羊。懒羊羊不高兴地说:“村长不公平,他们的多,我的少。”

师:孩子们,村长公平吗?小朋友们,你知道哪只羊分得多?

生1:不公平,美羊羊分得多。

生2:公平,因为他们分得一样多。

通过多媒体呈现小学生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村长分饼的故事,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矛盾和问题,引发学生的对问题的争执,从而巧妙的引入新知的探究。

二、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重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适时点拨,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是否成功,所以,就重要性而言,课堂的有效教学是取得教学成功最关键的因素。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一名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合作者。《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比如我在五年级《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课堂教学片段:

(一)验证猜想

到底谁的猜想是正确地呢?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1.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

(1)折

请同学们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把每张纸都看作单位“1”。用手分别平均折成2份、4份、8份。

(2)画

在折好的正方形纸上,分别把其中的1份、2份、4份画上阴影。

(3)剪 把正方形的阴影部分剪下来。

(4)把剪下的阴影部分重叠,比一比结果怎样。

要求:

(1)三人为一小组,小组中每人选择一个不同的分数,先折一折,再画一画,剪一剪的方法把它表现出来。

(2)三人做好之后,将三副图进行比较,看看能发现什么?(3)学生汇报。

小组同学谈谈发现:通过比较,三副图阴影部分面积一样,因而三个分数一样大。

(4)课件出示1/

2、2/

4、4/8相等的过程。

2.师:三只小羊分得的饼同样多,仔细观察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组合作,学生仔细观察,讨论,学生汇报小结:它们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没变。

(二)初步概括分数基本性质

算一算:

1.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为什么分数的大小却相等的?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吗?请三人为一组,讨论这个问题。

2.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讨论。

自学提示:

A、从左往右观察,想一下,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怎样变化才能得到下一个分数,且分数的大小不变呢。

B、从右往左观察,想一下,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怎样变化才能得到下一个分数,且分数的大小不变呢。3.小组汇报

生:我发现了1/2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2得到了2/4,1/2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4得到了4/8。

你们想得一样吗?我把1/2的分子分母同时乘2得到了2/4,1/2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4又得到了4/8。在这个分数中我们是把分子分母同时乘2,分数的大小不变,那如果我们把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5,分数的大小变吗?同时乘以6.8呢?那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个式子来总结一个规律呢?(课件同时出示变化过程)

生回答: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谁来举一个例子。指名三位同学回答,师板书,并问:同时乘以了几?

师: 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举出很多很多,刚才我们是从左往右观察的,如果把这个式子从右往左观察,你们又会发现什么呢?(点击课件出示)

生:我们发现了4/8的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2得了2/4,4/8的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4得到了1/2。课件点击出示同时变化过程。

师:嗯,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分数的大小不变,如果同时除以

大小会变吗?同时除以8.6呢?能不能根据这个式子再总结出一句话呢?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你能根据刚才总结的规律举一个例子吗?

4.(1)师:根据分数的这一变化规律,你认为这个式子对吗?为什么?(课件出示下列式子)=423334416224 )(强调“同时”555=9(强调“相同的数”)

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2)师: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这里“相同的数”是不是任何的数都可以呢?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个分数。(课件出示式子:

343040?)

师:这个式子成立吗?

生:不成立,师:为什么

生:因为0不能作除数,师:0不能作除数,所以这个式子是错误的。

师:我再说一个式子,我不乘以0了,我除以0,这个式子成立吗?(课件出示:除以0。)

生:不成立,因为在分数当中分母相当于除数,除数不能为0。

师:对,因为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0,则分数成为,在分数里分

00母不能为0,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不能同时乘0,又因为在除法里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0。所以这两个式子都是不

成立的?我们刚才总结的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要0除外。

师:到现在为止这个规律我们就总结完了,那在这个规律里你觉得什么地方需要我们注意一下呢?

生:同时和相同的数

师:“同时”和“相同的数”(师将重点词语打点),大家想得一样吗?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

以上《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配合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引导学生小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有效的新知探究合作学习。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比较、想象、实验、猜测、验证等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小组充分的自主合作探索、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在小组内交流、师生间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并适时的指导和点拨。关注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重视对学生的学法和探究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采用恰当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三、精选练习, 强化训练,重视辅导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点

课堂练习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最好载体,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课堂学习质量的高低,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作业所反映出来的情况。那么,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呢?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

因此教师在选题时,要突出“新素材、新情境、新设计”,要和生产、生活、科技、社会、环境紧密联系,兼顾开放性、探究性的前沿性。练习作业尽量做到精选精练,选择时一切以符合学生实际、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选取。选取作业要有针对性,要使大多数学生能解决,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体现学习与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我在《分数的基本性质》课堂练习设计: 1.我是小医生。

(1)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3)34的分子乘以3,分母除以3,分数的大小不变。

11.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篇十一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结合几年来职高数学教学的实践,我认为职高的数学课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初中与职高数学教学的衔接

初中与职高数学教材内容有许多知识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在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对初中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注重讲清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适时渗透转化和类比数学思想和方法。一开始上课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基础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通过联想与对比,回顾初中知识,明确概念的内在联系、知识的衔接,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愉快地接受新知识为学习其它学科打下基础。

二、注重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分层次教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这样既照顾到优等生,又带动后进生,备课中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层次的要求;在授课过程中有难、中、易层次的问题,提问时,基础题鼓励后进生作答,中等生补充;中等题中等生作答,优等生补充完整,教师做出评价后,让后进生再回答;难题先让学生思考,教师讲解。在布置作业时,设计分层次的题目,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在教学中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层次化教学,能够使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走进职高班的学生大多比较自卑,因此,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首先应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每个教师对学生就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和他们成为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究心理策略,对学生加强暗示法、激励法、表扬法。教师通过语言、行动激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能学好。当学生学习上有一点进步时,教师就应该及时当众表扬。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平时要多和学生交流聊天,多鼓励他们。教师应采用多层次激励,帮助他们找回自信。为学生创设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这会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感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可以做很多事情,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建立对话式、交互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學习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指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与交往能力的发展搭建舞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帮助,共同分享成功与快乐,同时在矛盾中学会沟通、相互理解。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12.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篇十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一个必选之路. 中学数学是一个较为枯燥的学科,很多同学不喜欢数学,就是因为觉得很枯燥,因此不想学习这门学科. 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具体化,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其实数学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抽象、枯燥. 当然要做到这一步就需要老师在上课之前做大量的工作,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认真研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发现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也是无处不在的. 比如我们可以给同学一个简单的话题“每个家庭每月的使用电费”,让同学们进行调查,之后统一在课上进行成果展示,这样同学就不会认为数学是很高深的东西,就不会主动地避开数学. 例如: 在讲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时候,书本上的例题都是圆的直径是10厘米,有几条直线离圆心的距离分别是3厘米、5厘米、9厘米,则直线与圆的交点有几个? 原因是什么? 如果我们直接用数学知识去讲使得知识点枯燥无味,但是如果换一种例题,如某台风的中心距离直径为20千米的某个城市正北方向30千米处,以东南30°方向前进,问这个台风会不会袭击到该城市? 这样就更为有趣,能够大大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能力.

二、教师要改变对同学错题的对待方式

在发现同学错误之处时,除了知识上的纠错,一定要教会同学反思,反思对于提升同学的成绩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平时注重向同学们灌输一种反思的习惯,让他们主动性的对于自己的错误进行归纳总结,这样的效果远比教师的讲解好很多,并且他们也会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对他们对于知识的整体把握具有很好的指引作用. 经常性地进行自我反思与总结,对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此外,对于我国的学生,考试使必不可少的,既然有考试,教师就一定会进行评奖,过去教师在评讲试卷时总是将每一道题涉及的知识点都讲一遍,作为复习的一种方式,但是这样教师讲解的太多,学生就会觉得很累很枯燥,效果自然没有预期的好. 其实在这里我们多多吸收素质教育的思想就可以改变这个现状. 在试卷批改完成后,就可以对同学们的错题进行整理,分析同学们出错的原因,将所涉及的知识点,让犯错的同学自己先解决,如果实在存在困难,或者是大多数同学对于某些问题存在疑问,就整合起来,进行统一讲解,讲解之后,再让同学们立即进行消化,自己对于解题思路好好地理解,做到少讲精讲.

由于数学具有一题多解的特性,所以在教师见过最常见的解题方案之后让同学们自主发言,讲出自己认为更加便捷的解决方案. 对于评改试卷也可以采用学生之间互相评判的办法,因为这样就会让同学们之间很容易发现大家都爱出错的地方,同时也会让同学们经过试卷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这样也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营造一种轻松有效的学习氛围.

三、探究式教学方法

探究性教学就是教师抛开原先灌输性的讲课,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再通过自己认真思考计算得出结论,从而更好地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 教师由原来的主导地位变成了辅助学生学习的角色,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适当的手段激发同学的好奇心,鼓励同学大胆提出问题,勤于思考问题. 这样一来,就要求老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来完美地应对学生们在上课时提出的种种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有着明确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式教学就是让学生成为引领者,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是教学中的主要角色,基本上不与学生交流,既不利于对所讲知识学生掌握程度的了解,也会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的,缺少活力,学生丧失学习的活力. 在这种创新式教学中,教师不要设框框,要求学生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一套去运行. 每步探究都应先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学过程主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一定要避免方式单一,更多地设计一些探究类和发散类问题. 我们经常会发现数学一道题会有很多种方法,但简单的解题方法往往不易发现,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们能够仔细观察,发现简便的解题思路,最终得到结论. 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 在数学探究教育过程中不能总是让教师引导学生们完成教学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对“交流成果”环节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在合作学习中大胆质疑. 让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使学生们在数学探索过程中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锻炼与发展.

四、总 结

综上所述,初中的数学教学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师课堂满灌式教学,教学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同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教师也要学会传递给同学们一种经常反思的思维方式,培养同学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创新实施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同时也希望这些途径与方法能够让初中的数学教学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摘要:初中数学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学科,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也具有很重要的奠基作用.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同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也要学会传递给同学们一种经常反思的思维方式,培养同学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创新实施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这些途径与方法都将有助于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上一篇:先进团委申报材料下一篇:苏格拉底论正义与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