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共8篇)
1.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 篇一
新世纪的会计选择问题: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 论文
内容提要:会计政策在形式上表现为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上是一项社会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制度安排,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产业企业不同结果的会计信息,会对企业利害关系集团产生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因此会计政策选择不仅具有广泛的经济后果,而且还是各相关利益集团为转移财富而进行的政治博弈和竞争。国外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重视和研究初始于本世纪四、五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取得了累累硕果;我国对该问题的研究则只是近几年的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该问题的研究价值日益凸现,并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中我国会计研究特别是资本市场会计问题研究中的一个崭新而重要课题。?
??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本质特征?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会计政策是指“企业编报财务报表时所采用具体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实务?①”。会计政策有宏观会计政策和微观(企业)会计政策之分(黄菊波,1995),企业会计政策是企业在宏观会计政策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所选择的最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的我;宏观会计政策是指一国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为了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而制订和发布的会计准则规范的总和,其核心是会计准则;“所谓会计选择行为,即指前述利害集团(指股东、债权人、注册会计师和企业管理人员等―引者注)选择会计目标和会计准则的行为。?②”。从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选择的定义可以看出会计政策在形式表现为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上却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缺席安排。会计准则的制订过程实质上是会计报告的编制者与会计报告相关利益集团合作博弈达到均衡的过程,已出台的会计准则则大都是各方利益均稀与妥协的产物。财务会计的目标在于向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但在现有的以会计准则为会计政策规范主体的模式下,对某一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为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留下了较大的选择空间;会计政策的选择贯穿于企业从会计确认到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会计其实是一门貌以精确但事实上并不精确的科学,会计理论和实务的中的好多问题并没有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取舍标准,因此会计过程的最终产品――会计信息多半是主观判断的产物,是各个利害关系集团如股东、债权人、政府、企业管理当局等各方利益博弈均稀的结果(张为国,)。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导致企业利害关系集团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投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正如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所说“倘若使用了不恰当的会计方法,就可能将投资者引入歧途,在资本市场上,资源就会被错误地配置。……如果说财务报表是一种资源分配的手段,那么,相互对抗的会计方法的滥用就会导致在整个经济中效率不高地分配投资资本?③”。所以相关各方利益集团都很重视和关注会计政策的制订和选择问题。?在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会计研究主流方法的西方国家,实证会计理论致力于根据各利害集团选择会计准则、会计政策和方法的行为,来解释现存的和预测未来的各种会计实务。他们认为,会计理论的效用在于解释和预测两方面,会计研究中应联系不同的利害关系集团、社会资源的分配及有关的经济理论,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证明有关的会计假设,从而能对会计实务进行解释和预测。实证会计研究的重心是会计选择行为,目的是试图解释和预测各种社会利益集团为何选择这种而不选择那种会计政策。随着实证会计研究的风行,自本世纪60年代起,美国会计界开始研究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所谓经济后果要(EconomicConsequence),是指会计报告将影响企业、政府、投资者、债权人、工会等的决策行为,受影响的决策行为反过来又会损害其他相关方面的利益(Stephen.A.Zeff,1978)。亦即会计准则不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规范,不同的会计准则及会计政策选择将会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到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包括一部分人受益,另一部分人受损失。“利用会计政策选择作弊是一种不通过实实在在劳动就可以改变业绩的捷径?④”。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往往是借助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来实现的,因此,形式多样的会计政策选择为不同利益集团争取于己有利的“经济后果”和政治利益提供了可能。下面本文主要拟从微观角度探讨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问题。
二、会计政策选择研究的理论演变?
1、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传统认识:稳健主义。传统观点认为,企业管理当局选择会计政策时奉行稳健主义原则,即宁可高估负债和损失,决不高估资产和收益。譬如,在某一经济业务或事项有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时,他们会选择一种对股东权益产生影响乐观程度最小的会计处理方法。各国在会计政策选择过程中坚持稳健主义的“稳健”程度是有一定差异的。例如,荷兰的会计体系是建立在管理经济学基础之上的,在会计政策选择上表现得较为激进;而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会计体系是建立在税法等法律基础之上的,在会计政策选择问题上表现得十分稳健,即使在严重通货膨胀时期政府仍然要求企业恪守原始成本会计,如德国的统一会计原则规定,固定资产和存货计价必须使用最低价原则,即按原始成本、重置成本或可变现净值的最低者计价;日本在会计政策选择上也表现相当稳健,如公司往往计提或有事项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名目繁多的准备计入损益表。美国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稳健程度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传统的观点认为企业之所以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会计报表反映的财务状况更为谨慎和稳健,以应对通货膨胀、市场竞争等因素给企业带来的系统和非系统风险,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2、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认识:均衡收益。早期的企业理论认为,作为一个盈利组织,企业经营的目标是企业利润最大化,表现在会计上就是当期会计利润的最大化。然而,1953年一项会计学家由赫普霍恩以及后来由戈登等人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管理当局追求的目标并非会计报表利润的最大化,而是使前后各期收益均衡化,亦即管理当局往往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来平滑收益(SmoothingIncome)。为了验证企业管理当局选择会计政策行为的经济动机,戈登在1964年提出证并验证了以下由5个具体假设构成的收益均衡化假设,以后的许多研究也证明了这一假设的正确性:①管理当局选择行动的准则是提高他们的福利;②管理当局的福利随职务升迁、个人收入和公司规模的增长而提高;③管理当局的职务升迁、个人收入以及公司规模部分取决于股东的满意程度;④股东的满意程度所报告利润增长率是否既高又稳定;⑤管理当局将会以确保会计报表利润增长率既高又稳定的方法来采取行动。因此,企业管理当局选择会计政策的目标是收益均衡化。?
3、实证会计学派的.观点:政治程度与经济后果。第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证会计研究论文当瓦茨和齐默尔曼在1978年发表的《构建会计准则决定因素的实证理论》,此后,两位教授潜心实证会计理论研究,并于1986年出版了堪称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经典之著的《实证会计理论》,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瓦茨和齐默尔曼早期的实证会计研究表明,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政策选择过程中,既非人们传统认为的那样信奉稳健主义,也非一般地追求会计收益的均衡化;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受簿记成本、契约成本、政府管制成本和政治成本等因素影响,由于各相关利益集团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参与会计政策的选择,因此,西方实证会计研究的大量成果都证明,企业管理当局往往通过借助于形式多样的会计政策选择与博弈实现对于自己有利的经济后果(R.L瓦,J.L.齐默尔曼1990):(1)若其他条件不变,对管理者实施红利方案(bonusplan)的企业,其管理者更有可能把会计报告利润由未来期间的提前至本期确认;如果企业发生亏损,管理者就会试图把未来所有可能的亏损提前至本期确认,以减轻未来扭亏的压力,尽可能地提高企业未来的获利水平,从而提高管理者未来的报酬;(2)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企业的负债权益率越高,管理者便越有可能选择可将会计利润从未来期间提前至本期的会计政策。企业越是与特定的、基于会计报告数据的限制性契约条款紧密相关,管理者便越有可能选择可增加本期会计利润的会计政策;(3)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规模越大的公司,其管理者就越有可能选择那些能将本期会计利润递延到未来期间的会计政策,以降低或迟延税负等政治成本;(4)为避免政府和市场管理机构的关注,规模较大的公司更倾向于均衡;(5)对于自来水公司等公用事业部门来说,其收费是受政府管制的,而政府在制订收费标准时常常会借助于资产收益率、投资报酬率等会计数据,这些部门可能会选择最有利于提高其收费标准的会计政策。“由于存在可以产生不同结果的代用方法,所以,人们不断尝试不通过实实在在地改善业绩就能获得盈利和增长的办法。?⑤以上五点即是著名的企业管理当局选择会计政策的假设:分红计划假设、负债与权益比率假设和企业规模假设。实证会计理论把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对于美国等国家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与资本主义的规范功不可灭。?
4、我国会计政策选择研究的结果:操纵利润与粉饰报表。?对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现状的实证研究也部分地验证了上述结论,譬如,有研究表明(孙铮,)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包括通过利用会计政策选择等手段操纵会计利润的现象:(1)配股现象。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资格还是一种稀缺资源,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最近3年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这一“圈钱”配股的资本线,不惜代价采取合法或非的手段力保10%,出现了耐人寻味的“10%现象”;(2)微利现象。已经有一定或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为了免受特别处理或或摘牌的处罚,采取种种手段使上益率保持哪怕0.001%的微利水平、只要不亏损就行。(3)重亏现象。对于无法做与盈利或是首加入亏损之列的上市公司的包袱,为下年扭亏逃脱摘牌厄运埋下伏笔。这些公司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操作利润和粉饰报表的广告式主要有:①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政策;②潜亏挂帐;③利息资本化;④巨额冲销;⑤坏账准备;⑥存货计价;⑦收入的实现与确认;⑧长期投资的计价;⑨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的伸缩等。以上种种形行为和方式,无一不是上市公司为了逃避市场监管,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与政府监管部门和其他利益集团博弈斗争的结果。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执行国家制订的统一会计缺席会计处理方法几乎没有可选择的余地,随着企业自主权的扩大和1993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企业会计政策逐步有了较大的可选择空间,允许企业有微观会计政策选择权的本意是让其能选择最能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处理方法,但却成了企业经营者谋取不当利益的手段,并加剧了会计信息2失真和国有资产的流失程度。可喜的是我国新出台的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开始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做出了严格的限制,我们期待着这些法规的实施能收较好的预期效果。如新修订的《会计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公司、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有下列行为:(一)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到或者少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二)虚列或者隐瞒收入,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三)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到或者少列费用、成本;(四)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分配方法,编制虚假利润或者隐瞒利润;(五)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缺席规定的其他行为。”《具体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第4条规定,“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除符合第5条规定的条件外,前后各期应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第5条的规定是:“会计政策的变更,必须符合下面条件之一(1)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2)这种变更更能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我国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则只是近几年的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该问题的研究必将日益显现,并将会成为新的世纪中我国会计研究特别是资本市场会计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笔者认为,我国新《会计法》和具体会计准则的出台和实施,只是政府作为会计政策制订者与相关利益集团围绕会计政策选择问题进行博弈的第一步,序幕刚刚拉开,好戏还在后面,因此无论是从实践还是从理论研究上来说,我国会计政策制订和选择的研究都还任重而道远。
三、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启示及其发展趋势?
1、由于会计政策制订者的有限理性,决定了会计政策的制订与实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徂而就,必须逐步完善。会计政策制订和选择中的有限理性,在现实中表现为政府颁布的会计准则若有了破绽或漏洞,市场主体就会利用机会钻营牟利,政府一旦发现便会完善旧准同、制订新准则规范和加以防范和堵塞,政府和市场主体随即便展开新一轮的社会博弈。一轮博弈结束后,会计准则便达到了暂时的纳什均衡状态,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当旧有的准则规范又不能涵盖新的会计业务或出现疏漏时,会再次引发政府和市场主体之间的博弈,其结果是达到新的纳什均衡。这样,经过多次博弈之后,会计准则就会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社会公认程度日益提高,纳什均衡点逐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最终趋向于帕累托最优状态,因此可以说,会计政策选择过程是一个社会博弈过程,是一个会计政策的帕累托优化过程(五中信,)?2、无论是宏观会计政策还是企业会计政策的制订和选择,都是一个相关利益各方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而进行的博弈斗争过程。从会计准则的制订到实施,自始至终贯穿着会计选择,相关利益各方均从身的利益出发来参与会计选择过程,会计选择过程实质上是利益分配过程;以会计准则为主体的宏观会计政策的制订过程其实质上是利益分配过程;以会计准则为主体的宏观会计政策的制订过程其实质上就是与会计政策相关的各个利害集团进行博弈斗争的结果,已出台的会计准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各方利益妥协均衡的产物,因此会计准则的制订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政治过程。在每一一会计政策选择中,各个利益集团都企图利用诸如促使或阻碍某项会计政策的通过或实施、利用会计政策的变通机会为自己谋利、力争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会计政策等等手段进行博弈斗争,也正是在这一不断的博弈斗争中会计理论得到了不断发展,会计实务在日趋完善。?一部人类会计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会计选择的历史。会计政策选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受社会经济环境中多重困素的制约。会现代计作为一门应性很强、和现实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科学,发挥着“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调节社会经济利益分配的杠杆和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职能,在现有的会计理论规范体系中,会计政策又起着连接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它受会计理论的指导和影响,又直接规范和制约会计实务,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会计信息的功能和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质决定了会计政策选择必将伴随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存在,各市场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博弈也将继续下去。“天下未乱计先乱,天下欲治计乃治?⑤”。会计是事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计,会计政策又是会计发挥其功能作用的重要实现形式,因此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层面上,我们都必须对该问题给予足够的注意和重视。
?
注释:
①IASC,1993,《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当期净消损益重大差错和会计政策不变》;?
②贝多广主编,1995,《证券经济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第243页;?
③④迈克尔・查特菲德著,1989年,《会计思想史》,中译本,中国商业出版社,第427、426页。?
⑤杨时展,1997,“关于我国政府受托责任制的意见”,载沈如琛选编《杨时展论文集》,企业管理出版社,第281页。?
?
参考文献
1.Stephen.A.Zeff,1978,“Theriseof`Theriseofeconomicconsequences.”JournalofAccountanycy,December.?K.J.ARROW,1963,“SocialChoiceandIndividualValues”,YaleUniversityPress,NewHavenCT.?
2.R.L瓦茨J.L.齐默尔曼,1999:《实证会计理论》,中译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迈克尔・查特菲尔德,1989年《会计思想史》,中译本,中国商业出版社。?
4.黄菊波杨小舟,1995,“试论会计政策”,《会计研究》第11期?
5.张为国徐宗宇,,“实证会计理论”,载贝多广主编《证券经济理论》第10期,上海人民出版社。
6.孙铮,王跃堂,1999,“资源配制与盈余操纵之实证研究”,《财经研究》第4期。?
7.伍中信,1998,《产权与会计》,立法会计出版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2.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 篇二
一、会计政策的内涵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在具体准则第二十八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中对会计政策定义为“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这个定义包括了两个层次的涵义:一是国家制定可以供企业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即宏观层面) , 它们主要是通过会计准则 (含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 与现行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来体现;二是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在政府所提供的原则和方法中, 选择适合于自身的原则和方法 (即微观层面) 。因此,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会计政策:政府是制定会计政策的主体, 而不是企业;企业只能是选择、执行、采用会计政策的主体。所以, 我们要考虑的是微观层面的选择问题, 这将涉及到财务人员主观的职业判断。
二、会计政策的合理选择
会计是企业经营信息的反映手段, 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工具, 会计政策作为影响会计信息的主要因素, 关系到企业最终的经营成果是盈还是亏, 相关利益集团:企业经营者、出资人、债权人、员工、贷款人、供货方、潜在投资者、政府等都将受这一因素的影响。
(一) 影响企业财务人员对会计政策进行选择的主要因素
1. 国家法规和经济政策。
企业应当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 同时要考虑经济法规的影响, 尤其要考虑税负对企业的影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也会影响企业的会计政策。
2. 企业组织形式与资本结构。
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有独资、合伙、公司制三种形式, 其中公司制的上市公司对于会计信息要求充分披露, 独资、合伙企业的信息公开程度则低得多。不同的组织形式将影响其会计政策的选择, 例如上市公司将会选择那些更能充分披露会计信息的会计政策。
企业资本结构不同, 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不同, 会计政策的选择也会有所区别。例如:负债比率高的企业, 财务风险相对较大, 则应更多考虑债权人权益, 企业应选择更加稳健的会计政策;负债比率低的企业, 财务风险相对较小, 企业所有者面临的风险则相对增加, 选择会计政策时则应更倾向于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3. 企业的经营特点和发展状况。
经营特点具体包括企业的经营范围、服务对象、产品结构、规模、方式等, 这些情况对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都会产生直接影响。例如:高新技术产业对开发会计政策的有关研究与传统产业的就会不同;应收应付频繁的企业所采用的坏账会计政策则需要更加稳妥。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会计政策也会不同。
(二) 应确定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
1. 合法性和相对独立性相结合。
会计政策的选择应当是在准则、制度规定的可供选择的范围内进行取舍, 这样才能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和真实性, 否则就是违法行为。
2. 一贯性原则。
企业选用的会计政策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和连贯, 不得随意变更。当然, 已经选用的会计政策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再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企业就不宜以该会计政策处理相关的经济业务事项, 而应从目前的经济环境和经营情况出发, 重新选择最能恰当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政策。
三、铁路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 铁路系统对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
从铁路系统对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权来看, 总体是由铁路总公司制定的, 所属企业可自行选择范围较小。这种现状优点是会计政策统一, 确保了会计政策的合法性和一贯性, 也降低了企业选择会计政策产生的成本, 避免了会计政策领域中存在的职业道德;缺点是企业在会计政策选择方面缺少独立性, 无法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本企业的会计政策。对于铁路系统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 选择集权与分权的平衡点是十分困难的, 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对不同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进行分解。
1. 专业性强的企业集权优先, 由管理机构制定统一的会计政策, 减小独立选择权。
2. 市场性强、自主经营的企业分权优先, 由管理机构制定会计政策框架, 企业自行选择适用于本企业的会计政策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3. 对于第二类自主性较强的企业, 由企业向上级管理机构上报所选择会计政策的原因及所制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备案, 由上级管理机构确认审批后实施, 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对其会计政策所取得的成效进行考核。
(二) 当铁路企业对会计政策有了自主性较强的选择权后, 首先应当对企业经营现状进行分析, 然后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在此过程中, 企业应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其可能遇到的问题。
1. 所得税方法会计政策的选择。
企业所得税核算方法有两种:纳税影响会计法和应付税款法。铁路企业一般采用应付税款法。但由于应付税款法在处理时间性差异上并不科学, 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 导致所得税法与企业会计制度之间对当期利润的认定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特别是在资产减值准备实行后, 而且对于税法而言这些减值是不予承认的。而纳税影响会计法则可妥善处理税法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差异, 进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会计政策的选择。
企业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铁路企业一般采用年限平均法。对于年限平均法而言其他折旧方法均属于加速折旧法, 采用加速折旧法符合会计政策选择的稳健性原则, 同时也得益于企业的技术改造, 值得提倡。
3. 存货发出方法会计政策的选择。
企业可选用的存货发出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铁路企业一般采用个别计价法和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相对其他方法因其受当期物价涨跌因素影响, 对企业当期利润影响较大, 一般商品流通企业宜采用。
4. 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会计政策的选择。
企业计提坏账准备方法有销货比率法、账龄分析法和应收账款余额比率法。铁路企业一般采用账龄分析法。企业在选择计提坏账准备方法时应充分考虑采用相应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哪种更适用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1) 销货比率法的主要依据是坏账损失的产生, 是与赊销业务直接相关的, 当期的赊销业务越多, 产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 计提的坏账准备就应该越多。 (2) 账龄分析法的主要依据在于坏账的发生同应收账款余额直接相关, 客户欠款的时间越长, 收回账款的可能性就越小, 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就越大, 与应收账款余额相对应的坏账准备余额就应该越大。 (3) 应收账款余额比率法的主要依据在于坏账损失的发生是与应收账款的余额直接相关的, 如果应收账款的余额越大, 发生坏账的风险也就越高, 与应收账款余额相对应的坏账准备余额就应该越大。
企业对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应该综合考虑企业经营目标及经营现状, 要有利于企业真实经营情况的反映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不能脱离现实、急功近利。
摘要:本文从会计政策内涵分析开始, 通过国内外各权威观点对会计政策、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会计政策定义的对比, 得出会计政策对企业的意义在于合理选择适用于本企业的会计政策, 并进一步对合理选择过程中影响因素和原则进行阐述, 最后对铁路企业会计政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会计政策选择的博弈及其发展 篇三
关键词:会计政策 选择 博弈 发展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本质
(一)会计政策按其所覆盖的范围可以分为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宏观会计政策是指国家制定和发布的为提高会计质量、规范企业单位会计行为准则的总和;微观会计政策是企业单位在进行会计处理和会计核算的时候,在国家规定的会计法规内,根据自身利益的需求去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手段和方式。
(二)企业单位编制财务报表的目的是在于为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可靠、客观、有效的财务信息,但由于企业单位在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可以根据经济事项需求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这也为企业单位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提供了法规理论依据。从理论上说会计是一门精确性较强的学科,但由于其实际上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对一些经济事项自由选择会计决策的特性,所以说事实上,会计管理方法、会计理论在处理现实问题的时候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
(三)一方面,会计主体对某一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另一方面财务报表编制的目的是在于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为其作出投资决策提供判断依据;不同会计政策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影响到财务报表信息相关利益使用者做出不一样的投资决策行为和不一样的利益分配,最终影响整个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的配置效率和结果。公司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总是会倾向于采用有利于自己发展和生存的会计政策,但不一定能真实、客观、有效的反映实际上的财务信息;而对于财务信息使用者则希望企业单位提供的财务真实、客观,以便其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企业单位会计政策的选择会影响企业相关利益集团的投资决策行为,反过来利益相关者的投资行为又会影响企业单位的经营,所以说,会计决策选择的本质就是企业与相关股东债权人、政府、企业管理当局各方相互合作、相互博弈的过程。
二、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因素
(一)管理者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
在现代企业单位中,管理者充分掌握着企业的信息,其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会从分红计划和平滑收益出发来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同时,企业单位所有者给到管理者的报酬是以管理者所创造出来的业绩决定的,所以管理者可能会为了提高自身的报酬,通过会计政策选择的手段来对利润进行操纵。另一方面,在企业单位业绩不佳的时候,管理者为了给投资者树立稳健的经营形象,迎合资本市场对企业稳定性的偏好,也会通过会计政策选择的手段来营造稳中有升的财务形象。
(二)利益相关方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
在股权结构的企业单位里,债权人、股东是对信息的掌握是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其为了维护其产权利益,保障资本运营的安全性,在对会计政策进行选择时,往往会采取有利于资本保全的政策。一般情况下,他们会要求在稳健的前提下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允许预计损失而不预计收入,且可以多提补偿成本。债权人则考虑限制企业单位在经营成本、固定资产、现金流量方面对其不利的影响的原则来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
三、会计政策选择对会计实务的启示
(一)分步发展与逐步完善会计政策的选择
我国现阶段尚处于向市场经济发展演进的过程,全国各地的经济条件和发展水平还很不均衡,各企业单位的经营状况也千差万别,现在的会计政策还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应用于所有的企业单位,而是要根据客观经济改革发展的形式分步骤、逐步推进。对于会计政策的选择程度和范围,应该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分阶段确定。另一方面,政府制定的会计政策在一定范围内和时间内,其有理性还是比较有限的,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熟悉,往往会被市场主体发现破绽和漏洞,在利益的驱动下,市场主体会钻漏洞谋取利益,而政府一旦发现这些漏洞存在的时候,便会采取新的政策措施来堵塞漏洞,因此政府和市场经济主体又会展开新一轮的针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博弈。
(二)会计政策选择是相关经济主体利益再分解和再融合的过程
会计政策选择和制定是相关利益方为了各自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而进行权衡博弈斗争的过程。会计准则和政策,从策划、制定到企业单位实施应用,每个环节都会有会计选择行为的存在,利益各方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点参与到会计选择的过程中。会计主体与利益主体就会计政策选择进行博弈,政府出台的会计政策很大程度上是就市场利益主体博弈进行妥协均衡的结果或是产物,所以说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制定既是经济利益博弈也是政治利益博弈。另一方面,会计政策选择也是企业内部利益的调整和划分。在做每一次会计政策选择的时候都是为了能利用会计政策的变通为自己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或是力图选择对自己更为有利的会计政策与相关利益主体进行博弈斗争,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促使经济实践中会计理论得到不断的发展和丰富,促使企业单位的会计实务越发完善并且能够进行正确的预测、决策和分析控制。所以企业单位应该重视会计政策的选择,总结其使用带来的经济成果和效应,从而更好的服务企业的发展。
(三)会计政策选择应坚持实用化和理性化统一
由于目前我国的会计政策选择的行为具有自由化和低层次的特性,在选择会计政策对某些经济事项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其考虑的出发点基本上都是为了能够获得纳税好处或是为了获取融资项目。很多企业会通过使用盈余管理手段将财务报表做成亏损或是没有获利,从而避免纳税或是推迟纳税,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财务报表就很难做到客观、准确、有效性,导致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也无法做出正确的投资判断。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完善,今后我国的企业将会全面考虑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坚持成本和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减少会计选择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国家在制定会计政策的时候也要逐步实现法制化,从而使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更加规范并向高层次发展,实现我国会计的现代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家制定的宏观会计政策和会计准则,还是企业单位选择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准则,实际上都是会计主体、会计信息相关利益使用者和政府之间为了各自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进行博弈斗争的过程,这些利益方之间的博弈一方面会使会计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和规范,一方面会使社会财富和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会计政策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会受到来自经济环境的多重影响因素的制约,也会对社会经济利益分配起到杠杆和提供决策信息的作用;同时,会计政策也是连接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桥梁,受会计理论的指导和影响,也直接规范和约束会计实务。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现有的会计准则和政策总会出现漏洞满足不了时代的需求,会计政策选择的博弈还是会存在于经济活动中,所以会计准则和理论应该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提高社会对其公认度,并逐步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实现最优状态。
参考文献:
[1]高绍福.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历史,现状及趋势[J].现代商业,2011,(32):23
[2]蒋国辉.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及其发展趋势[J].财会月刊,2010,(15):74
4.企业税收筹划与会计政策选择 篇四
目前比较通行的税收筹划方法主要有四种:一是利用税率进行筹划;二是利用税基进行筹划;三是利用税额进行筹划;四是利用转嫁税负进行筹划。无论选择哪一种方法,都与必要的会计政策选择息息相关,可以说会计政策的选择是税收筹划的基石,并决定了税收筹划的成败。
一、税收筹划与会计政策的关系
1、税务会计规则与财务会计规则。
在我国,政府为节省企业的纳税申报成本,在税法中对财务会计规则采取容纳态度(即税法有规定的,按税法规定处理,税法没有规定的,按会计的有关 规定处理),使用了大量的会计数据与会计规则,只根据其特定征税要求,在财务会计处理的基础上进行纳税调整,从而形成了“纳税调整型”的税务会计模式。由 于财务会计规则存在多种可供选择性处理方法与程序,因此就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2、税收筹划与会计政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追求税后利益最大化是其必然的行为目标。税收的无偿性决定了税款的支付是企业现金流量的净支 出。因而,税收是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经济环境要素。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会计法规,在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不同的会 计处理方法,现行税法对此大都予以认可。而不同会计政策选择下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会形成税负不同的纳税方案,因此,企业必然会有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税务 筹划的行为发生。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税收筹划实现
企业为实现税后收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在遵守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以企业经营目标和政策为导向。在既定的税法和税制框架内,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会计政策对企业涉税事项进行会计处理从而实现降低纳税成本和纳税风险。
1、折旧方法的选择。
折旧计算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由于不同的折旧法在使用期内计入各会计期或纳税期的折旧额有所差异,因而会 对相应的应税所得额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在比例税率下,如果各年的所得税税率不变,选择加速折旧法可把前期利润推至后期实现,使企业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如果未来各年所得税税率呈上升趋势,企业在筹划时须根据折现率,比较税率提高增加的税负与延缓纳税收益的大小,才能对折旧方法做出最佳选择。而在累进税率 下,采用平均年限法,可以避免利润波动过大适用较高税率而加重企业税收负担。此外,由于资金受时间价值因素的影响,企业会因为选择的折旧
方法不同,而获得 不同的资金的时间价值收益和承担不同的税负水平。这样,企业在比较各种不同的折旧方法所带来的税收收益时,需要采用动态的方法来分析。
2、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存货计价方式主要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在比例税率下,对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市场物价变化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当物价持续下降,宜选用先进先出法,以达到延缓纳税的效果。而当物价上下波动时,企业宜选择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对存货进行计价,可以避免因存货成本的波动,而影响各期利润的均衡性,进而造成企业当期应纳所得税额上下波动,增加企业资金安排的难度。在累进税率下,选择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 对存货进行计价,可避免利润忽高忽低使企业获得较轻的税收负担。如果企业正处于所得税的免税期,选择先进先出法,会减少成本的当期摊入,企业在免税期内得到的免税额也就越多。
3、发行债券折价、溢价摊销方法的选择。
债券的溢价和折价各期摊销额的计算方法有直线法和实际利率法两种。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直线法下,每期利息费用固定不变,而债券账面价值,在溢 价摊销时逐期减少,在折价摊销时逐期增加;而在实际利率法下,每期实际利息费用和债券账面价值都在不断变化,在溢价发行时二者都逐期减少,在折价发行时二 者都逐期增加。因此在溢价发行的前提下,采用直线法进行核算,可减少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而在折价发行的前提下,可采用实际利率法减少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
4、费用摊销方法的选择。
企业在选择费用摊销方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对于已发生的费用应及时核销入账。如存货的盘亏及毁损的正常损耗部分应及时列入费用。二是对于 一些可预计的损失和费用,企业应以预提的方法提前计入费用。如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提取坏账准备金;对发生概率较大的诉讼支出、售后服务费用等或有支出合理 预提。三是对于费用、损失的摊销期有弹性规定的,企业应选择最短的摊销年限,以获得递延纳税。如低值易耗品、待摊费用等的摊销期企业可选择税法规定的最短年限。四是对于限额列支的费用,如业务招待费及公益、救济性捐赠等,应准确掌握其允许列支的限额,争取以限额的上限列支。
5、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选择。
长期股权投资的持有收益的核算方法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当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企业20%,但对被投资企业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反之,则采用成本法核算。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可根据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通过投资额的控制,选择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通常情况下,如果被投资企业先盈利后亏损则选用成本法,而被投资企业先亏损后盈利,则宜选用权益法。尽管两种方法的应纳所得税总额相同,但在被投资企 业亏损的情况下,选用权益法可利用盈亏抵补的税收优惠,以被投资企业亏损冲减投资企业利润,从而递延所得税,获得这部分资金的时间价值。
5.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 篇五
与会计政策选择相关的主要理论有以下三类:一是有效市场假说,二是实证会计理论,三是经济后果理论。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问题还关系到会计准则的制定。
一、有效市场假说(EMH)
简森1978年把有效市场定义为:对一组信息Qt,如果根据该组信息从事交易无法赚取到经济利润,那么市场是有效的。1
EMH理论认为,在次强式或强式股票市场上,市场能够无任何偏好地对包括会计程序变动在内的所有信息作出反应。税收是会计变动唯一可引起的现金流量效应。在没有税收条件下,会计程序的变化不会影响股票价格。EMH预测不论股票价格如何随着会计收益的变动而波动,最终的股票价格肯定是对股票未来价值的无偏倚计量。
EMH认为,由于信息交流,资本市场终会了解一家公司是否存在现金流动问题。一家公司绝不可能依靠会计来作为欺诈手段,长期隐瞒现金流动问题。一旦为外界发现,那么,次强式以上的股票市场就会对会计收益中隐含的未来现金流动问题作出大致正确的评估并通过当期股票价格反映出来。证券市场不会总是被会计收益引入歧途,而会作出对股票未来价值的不偏不倚的估计。甚至在某企业特定的会计程序不为外界所知时,有效的证券市场仍将对该企业运用的会计程序作出无偏见的预测,并对该会计程序将产生的未来预期收益的程序作出不偏倚的评估。
总之,EMH认为会计政策选择无关紧要,不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和企业价值,有效资本市场将形成不偏倚的股票价格。
二、实证会计理论(PAT)
PAT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是通过对分红计划、债务契约和政治成本的考察,推导出有关的三大假设。2
1.分红计划 假设在做出“管理人员在某个分红计划下的.报酬随着报告收益的增加”的假定,之后推导出该假设:若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实施分红计划的企业,其管理人员更有可能把报告收益由未来期间提前至本期确认。
2.负债权益率 假设在做出“企业越是与特定的基于会计数据的限制性契约条款联系紧密,企业经理人员便越有可能采用可增加当期收益的程序”的假定之后提出该假设:假定其它条件保持不变,企业的负债权益率愈高,企业的经理人员便愈有可能选择可将报告收益从未来期间转移至当期的会计程序。
3.规模假设 在做出“大企业的政治敏感性和所承受的财富转移额(政治成本)均大于小企业”的假定之后,推导出该假设:在其它条件均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规模愈大,它的管理人员就愈有可能选择那些能够将当期收益递延到下期的会计程序。
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基本证实了这三大假设。简言之,PAT认为确实存在管理人员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行为。
三、经济后果理论(ECT)
史蒂芬・杰夫在其1978年发表的一篇名为《‘经济后果’的兴起》文章中将经济后果定义为:“会计报告对企业决策行为、政府、债权人所产生的影响。”3这个定义的本质在于,会计报告能够影响管理者和其他人员所做出的真实决策,而不仅仅是反映这些决策的结果。威廉姆・斯考特(Scotc,WR.)将经济后果定义为:“不论有效证券市场启示如何,会计政策选择能够影响企业价值”这一观念。即从本质上认为企业的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确有影响(matter)。4
经济后果的出现,照斯考特的观点
6.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 篇六
请欣赏:《企业假帐谁之过?――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与启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和国外企业的动机大同小异,并体现出自己的特点。我们可以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规避市场管制动机。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是一个受政府高度管制的市场,政府对企业的上市、配股、交易及退出等市场行为都通过一系列会计指标进行管制。如我国政府有关部门规定上市公司连续3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达到10%,其中每年最低不得低于6%才有配股资格(受政策保护行业可适当放宽);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公司的股票就要被特别处理;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就要被暂停交易等。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内部控制人”的利益如圈钱配股、免于特别处理或摘牌等目的,往往会通过操纵利润等手段与市场管制部门进行博弈,选择或变更会计政策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在博弈中出奇制胜的一大法宝。因此,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与变更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操纵利润,使之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满足政府对配股或上市管制的最低要求,净资产收益率低于且越接近10%,每股收益低于且越接近零,通过会计政策选择增加当期利润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应对市场管制规则,实现“内部控制人”利益最大化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最主要的动机。
隐性的分红动机。一般来说,经营者的工资和奖金总额受会计利润水平的影响,为了提高货币收入水平,经营者有选择能增加会计利润的会计政策的动机。但是,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经理市场,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很大程度上还是政府官员或准政府官员,他们要享受职务消费、要有政治前途,就必须完成委托者托付的经营管理目标如保配股、扭亏摘帽等,这些目标对经营者来说无异于政治目标,且这些考核指标、追求目标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行为的短期化,不考虑企业的长远利益。因此,在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状况不理想、监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经营者努力工作的政绩远不如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操纵利润来得“立竿见影”,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经营者可能就会选择增加或虚增利润的会计政策。
债务契约动机。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契约假设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企业,财务状况较好的、以股权融资为主的上市公司基本上不存在为债务契约而选择会计政策的动机,只有那些丧失配股等股权融资资格、以债务融资为主的公司,才可能有明显的为债务契约而选择会计政策的动机。
政策成本动机。如我国国家审计署对石油、石化等垄断性行业56家大企业的审计表明,石油企业少报利润20.66亿元,石化企业多报利润59.10亿元。在一般国有企业倾向于多报利润的情况下,为什么石油企业却会少报利润呢?由于价格体制的原因,石油行业一直享有中央政府财政补贴的优惠政策,但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化,石油行业企业自负盈亏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尽可能多地保留一些优惠政策,石油行业就有了少报利润的动机,以作为和政府讨价还价的理由。
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可选择空间,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除了受行业特点影响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管理思想和公司盈利能力这些不确定性因素。
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委托、受托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企业契约的不完全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当局必然要拥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而会计政策选择正是管理当局拥有剩余控制权的一种体现。由于会计的契约特性和会计准则规范本身的局限性(如应计制),客观存在着可选择空间,现实经济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完全消除会计政策选择现象,所能做到的只是通过企业契约、社会契约的规范和完善,以及通过加强监管,把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控制在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为规范企业相关契约,必须规范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制订会计准则、规范资本市场之路还任重而道远。
会计准则规范制订者在制订会计准则时应充分考虑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和会计政策选择的利弊,在兼顾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小同一会计政策的可选择范围。如某公司当年因变更固定资产折旧率而增加了利润,注册会计师对此出具了非标准的.审计报告,认为该项会计政策变更影响了报表的公允反映时,市场监管部门在确定该公司的配股资格时,就应以扣除该项会计政策变更影响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为准。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对上市公司进行管制的依据容易诱发利润操纵行为,并导致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因此,应改革资本市场管制的措施,采用多重会计与非会计指标体系对上市公司进行市场管制,以增加上市公司操纵利润、逃避市场管制的难度。如以核心收益率代替净资产收益率为主要考核指标,为上市公司树立新的财务目标导向。核心收益率可使操纵净资产收益率的大部分手法失灵,企业只有立足主业,努力经营,加强管理,才能提高核心收益率水平。此外,还可用现金流量等指标考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等。
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管理者的经营业绩不佳而又回天无术,只有靠会计上耍花招。在市场竞争的外部条件下,不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无法对经营者形成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靠自身正当经营不能改变经营状况的公司经理,就可能操纵会计政策选择,粉饰财务报表,以保住自己的位子,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上市公司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尽快创造条件对上市公司经营者实行期股期权激励制度,防止经营者的短期行为,才能逐步减少或消除诱发经营者机会主义会计选择及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利益动因。
美国证交会主席阿瑟・利维特在评价美国资本市场上利润操纵在加剧、财务报告质量在下降的现象时曾向上市公司发出忠告:公司的根本长远利益是财务报表数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公开性和透明度,老老实实地经营,争取真实的业绩,才能保证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玩弄操纵利润的数字游戏只能蒙骗投资者于一时,欺诈取巧终有曝光时,最终只能导致公司的覆亡。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 (作者:海王生物财务总监 戴奉祥)
7.企业会计政策选择 篇七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本质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特定的环境下, 在既定的可选择范围内, 根据企业目标或管理当局自己的目标, 对可供选用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进行比较分析, 从而拟定会计政策的过程。会计政策的选择有两个显著特点:1、选择不是个别原则、方法的简单汇集, 而是一种整体优化。即构成企业会计政策的各组成部分应有内在一致的目标, 受统一的政策思想指导。2、选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政策的最初确立需要作出选择, 而已有的政策变更也是一种选择。
会计政策选择在形式上表现为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 但会计政策的选择绝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 它是与企业相关的各利益集团处理经济关系、协调经济矛盾、分配经济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 往往因选择的会计政策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会计结果, 从而影响各利益集团的经济利益, 导致各利益集团作出不同的决策, 最终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效果。因此, 会计政策选择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缺席安排, 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和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过程是会计报告的编制者与相关经济利益集团博弈均衡的结果。
二、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问题
(一) 在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上, 存在机会主义倾向, 不能真实体现出政策选择的本来意图。
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在进行政策选择时, 缺乏全局性和长远性考虑, 侧重于:1、为了获得纳税好处。即许多企业为“确保企业利益”会选择减少当期利润的会计政策, 尽可能使账面表现为亏损, 从而避免或推迟纳税。2、为了筹措资金的需要。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 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进行风险管理, 把贷款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时, 必须要考察企业的偿债能力。而银行确定企业的资信能力的依据就是企业提供的会计报告, 所以企业面临资金短缺, 急需贷款时, 管理当局就会选择能够提高其资信的会计政策粉饰报表, 如提高流动比率、速动比率、降低资产负债率等, 以利于申请贷款。3、为了企业自身物质利益。公司高层管理人员, 他们取得工资奖金的具体数据往往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 而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考核标准则往往是反映当前利润 (亏损) 完成情况的财务指标, 投资回报率、产值、销售收入、销售利润率、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率、资产周转率等, 由于这些都是反映当期经营成果的指标, 管理人员为取得更多的奖金以提高其现值, 往往会选择增加当期利润的会计政策来改变业绩考核指标。而对于怎么样制定出有利于企业资本运作、风险投资、提高资金盈利能力的企业会计政策, 很少有人考虑。
(二) 在会计政策选择的规范和监管上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证券法》、《税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所组成的会计规范体系尚不够完整和协调, 有关会计政策选择的规定不够明确和具体, 而且法律法规间有时存在不一致和不协调的情况。另外,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我国目前对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监管和处罚不力的问题。
(三)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揭示程度不充分, 政策选择的透明度不高。
会计政策揭示是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结果的综合披露。从世界范围看, 各国会计准则都强调企业既有适当选择会计政策的权利, 也有进行充分披露的义务。但是, 我国对企业会计政策的披露, 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 都没有达到相应的广度和深度。
(四) 在政策选择效果上没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企业会计政策是一个系统, 各项会计政策均应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总目标。但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 不注重会计政策组合的整体优化, 企业目标与所选择的会计政策方法程序缺乏内在的一致性, 使得企业没能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在政策选择中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选择程序, 政策选择的随意性较大, 如随意确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 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 随意改变长期投资的计价方法等, 造成部分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从而根本无法评估政策效用。
三、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对策
(一) 完善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会计规范体系。
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会计规范对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现实的约束性。一般来说, 不管上市公司出于何种动机, 它也应在会计规范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除非会计规范中尚未做出规定, 因而会计规范本身是否完善会影响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
首先, 会计制度和准则的制定应具有适当的前瞻性。会计政策的制定要受到社会经济环境的制约, 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的发展逐步完善的。虽然会计政策的制定不能做到一步到位, 但为了保证会计政策的严肃性, 也不能随意修订。因此, 会计政策在制定时必须体现一定的前瞻性, 保持较长远的适用性, 从而减少在新经济现象出现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出现真空地带的可能性。
其次, 缩小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给企业一定的会计选择空间是必要的, 但立足于我国的国情, 应尽量减少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余地, 以减少企业利用其操纵利润、粉饰报表的可能性。
再次, 会计制度和准则的制定要有广泛参与性。从我国目前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制定来看, 参与制定以理论界人士、政府官员居多, 实务界、银行界人士居少, 没能充分体现各相关利益集团的决策民主性。因此, 应将学术界、企业界、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审计机关、会计职业团体纳入准则制定机构中, 以制定出具有普遍认同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 尽量消除对同一事项选择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产生差异过大的现象。
最后, 规范会计政策选择披露, 扩大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及其变更披露的范围。尽快制定会计政策披露规则, 对会计政策披露的内容、方式、时间、格式、范例等予以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在会计政策披露上, 不仅披露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理由和影响数, 还要披露变更的性质以及对变更的判断。
(二) 完善公司治理, 以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
为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保证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 就必须构建规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 加强权力制衡, 限制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
首先, 明晰产权, 通过产权制度协调会计政策选择的相关利益。产权的明晰界定, 为会计信息系统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股东追求资本收益的最大化;二是各利益相关方与管理当局之间有契约关系。有了这两个条件, 既可允许和鼓励企业根据企业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政策, 又可以发挥会计准则的激励约束和资源配置作用, 使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减少随意性, 尽可能反映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利益。
其次, 应进一步探索与上市公司业绩挂钩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应制定较长期的经理人经营绩效评价标准, 使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与所有者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 以增强公司经营者对股东的责任心与忠诚度, 减少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 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
再次, 建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如果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由于会计政策选择不当或不合法而发生财务信息的歪曲反映, 给公司和股东造成损害, 而公司因故没有对其追究责任时, 任何一位股东均可以依据法定程序, 代表所有公司股东对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提起诉讼、追究民事赔偿责任的制度, 从而约束经营者的行为。
最后, 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 防止“内部人控制”, 提高公司内部治理效率, 促进公司决策科学化。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的变更、变更的理由及由此产生的会计影响等, 应受到独立董事的监督, 并向各利益相关方披露, 各利益相关方或独立董事对管理当局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有权要求其做出解释或予以调整。
(三)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 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是公司合理运用会计政策选择的外在保证, 增强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的法律效用, 有利于健全企业的外部约束机制。然而, 注册会计师也是有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的人, 也可能出现注册会计师为盲目追求自身利益而提供虚假审计报告的情况。因此, 还应进一步加强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一旦出现有违职业道德或失职行为, 作为管理部门, 决不能姑息迁就, 应加大处罚力度, 以促使注册会计师提高职业道德、风险意识和执业水平, 加强对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审计。注册会计师应当以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谨慎职业态度, 独立、客观、公正地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 对企业会计政策的变更予以特别的职业关注, 以减少企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操纵利润、粉饰报表, 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四) 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的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确保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合理性。
要采取多种形式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教育, 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 让他们充分认识会计政策选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确保会计人员做到既具有扎实的会计知识、积极的创新意识、敏锐的职业眼光和主观判断能力, 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 熟知现行的财经法规和会计准则, 以便在工作中结合企业实际、恪守职业道德, 在给定的会计政策空间里自由驰骋。
摘要:会计政策选择是财务会计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介绍会计政策选择的概念及本质基础上, 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现状进行分析, 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会计政策,会计政策选择
参考文献
[1]李端生, 朱力.论现代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J].会计研究, 1996.8.
[2]李姝.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政策选择[J].会计研究, 2003.7.
[3]黄彤.缩小会计政策可选择空间的建议[J].广西会计, 2001.4.
8.浅谈会计政策选择 篇八
【摘要】 通过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定义及其本质特征的分析,给出了企业存在会计政策选择的必然性,并结合我国的具体经济环境,着重研究了会计政策的选择动机。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旨在规范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保证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向信息使用者既可靠又相关的会计信息。
【关键词】 会计政策;契约理论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含义及本质特征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编报财务报告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方法。一般地说,企业重要的会计政策主要有:合并政策、外币折算、收入的确认、所得税的核算、存货的计价方法、长期投资的核算、坏帐损失的核算、借款费用的处理及其他。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则是在既定的可选择领域内,根据特定主体的经营管理目标,对可供选择的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进行定性、定量的比较分析,从而拟定会计政策的过程。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贯穿于从会计确认到会计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构成的整个会计过程,会计过程其实就是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导致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投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在形式上表现为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契约安排。
二、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会计政策选择作为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这不仅是因为企业经营环境和经营业务千差万别,注定不可能存在单一的会计政策能包罗万象,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会计的目标是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要实现这一目标,会计就必须反映企业经济业务的实质,而这只有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才可能实现。
第一,会计业务的不确定性。人们把那些无法预料的和难以测度的变化定义为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客观世界的根本属性,会计系统所处理的经济事项中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事项,如应收账款的回收率可能在不同的企业之间以及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时期有多种不同的回收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的未来价值都面临着不确定性,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加剧了会计政策选择的范围和程度。
第二,会计实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现今的经济社会中,无论是企业的组织形式还是其经济性质都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会计准则作为普遍性的指导原则可适用各种类型的企业,涉及到具体会计实务处理的会计政策则因企业经济业务性质的不同而应有所区别。
第三,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源于客观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信息不对称分为真实的信息不对称和人为的信息不对称,真实的信息不对称是契约签订之前,缔约各方拥有的信息量存在差异造成的。人为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是由事后人为因素或签订契约后无法检测的行为所导致,如隐藏信息和隐藏行为(Arrow,1985)。现有的研究成果认为:真实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逆向选择的行为;人为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道德风险的发生(William R.Scott,2000)。在上市公司,经理人员掌握了公司的主导权和控制权,经理人员可以利用会计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向股东提供有利于自己的信息而隐藏对自己不利的信息,甚至会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第四,会计准则和制度的不完善性。一方面,制度和准则规定的各种处理方法是在对经验的总结,而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不可能穷尽一切业务;另一方面,经济业务复杂多变,而且不断出现新的业务,这就是人的认识的阶段有限理性与世界的无穷性之间的矛盾了,解决这一矛盾就必然要给企业自主选择的空间,同时也体现了会计处理的灵活性。
第五,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在现代企业中,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内部人控制”现象具有普遍性,企业管理当局在事实上完全拥有了会计政策选择权。企业管理当局的利益与利益相关各方的利益往往不一致,自利的企业管理当局具有机会主义行为动机,通过垄断会计政策选择权有意识地选择能使其报酬现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选择能高估或提前确认资产与收益的会计方法来满足债务契约的约定,以避免因技术性违约而增加资本成本等等。可见,公司治理结构是产生会计政策选择的内在原因。
三、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分析
1.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计算会计收益,并提供与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有关的会计信息。例如:有些企业的存货的实务流转方式是先购进的先卖出,那么企业选择FIFO的存货流转方法就能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当然这也是法律的要求。
2.利润操纵。这其实是许多管理层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动因,灵活的会计政策选择为企业的利润操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企业的管理层出于不同的目的的需要而操纵利润。主要有:
【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推荐阅读:
也论会计政策财政论文08-16
会计职称考试政策08-31
2015年上半年内蒙古注会《会计》:会计政策考试题09-14
试论会计专业环境对会计的影响 论文07-27
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预防对策08-15
规避金融会计风险的路径选择08-26
会计基础单项选择练习题10-08
如何选择一个会计培训辅导班06-21
HR属性及其价格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影响09-29
三农政策和惠农政策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