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课本知识要点

2024-09-01

中考复习课本知识要点(通用11篇)

1.中考复习课本知识要点 篇一

期中考试日益临近,考生也在抓紧复习。语文复习一定要以课本为主。

期中考试由学校根据各自的教学进度分别进行。考生在课堂上要注意听讲,清楚老师强调的考试范围和考试重点,认真做好老师课上留的作业和习题,有针对性地复习。

面对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首先,考生要以课本为主,做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反复阅读学过的课文,并对照课后练习里的知识点进行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复习文言文要抓住课文里的重点词汇、语句的解释,对课文下面的注解、注释要着重记忆。其次,初三考试较多,每月都有月考。考生要把每次语文考试中的错题摘录到笔记本上,以便总结归纳。对于这些错题,考生要明确答案,找到错误原因,还要经常拿出来翻看,以免再犯同类错误。最后,考生在学习新课程的基础上,每天还要复习以前的知识,所以科学的复习计划必不可少,要做到心中有数。

在考试前,考生要多回忆这学期以来自己的学习生活,以积累期中考试的作文素材。

2.中考复习课本知识要点 篇二

这道题目在各种教辅用书中出现频率很高, 一种常见解法是转化为undefined利用向量合成, 如图, undefined, 然后通过探究线段比例关系来确定面积之比.这种解法思路虽很直白, 但图形复杂, 比例关系需多次转化, 学生难以掌握.

笔者研究后发现还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方法如下:

看到这一个向量等式, 不由联想到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4册第77页习题2.3第12题 (2) 的结论:在△ABC中, G为△ABC的重心, 证明undefined, 比较课本结论和该题条件, 不难发现, 结构完全一样, 只是向量前面的系数不同, 故解题策略就是化异为同.

解 令undefined, 则在△AB′C′中, 有undefined, 易得O为△AB′C′的重心, 如图, 由三角形重心的性质可得

undefined

记S△AOB′=S, 在△AOB′中, 由于B为OB′中点,

故undefined, 即undefined

在△AOC′中, 由于undefined

故undefined, 即undefined,

故S△AOB ∶S△AOC=3∶2.

不仅如此, 笔者通过研究还发现平面上四点O, A, B, C若满足undefined且m+n+p≠0, mnp≠0, 则S△AOB ∶S△BOC ∶S△AOC ∶S△ABC=|p| ∶|m| ∶|n| ∶|p+m+n|.

应注意的是:当m+n+p=0时, undefined可转化成undefined, 故A, B, C三点共线, 此时就不能构成△ABC了, 这实际上就又是课本第67页例4以及课本77页习题2.3第11题的一个结论的应用了, 即在平面上四点O, A, B, C满足undefined, 且α+β=1, 则A, B, C三点共线.

事实上, 课本中三个向量之和为零向量的这一等式在其他地方也有体现.如在△ABC中, 设undefined, 则必有a+b+c=0.这一事实, 在平面向量和解三角形中有更广泛的运用.

一、证明定理或等式

苏教版课本中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证明就是采用这一事实作为前提, 进而构造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而获得证明, 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二、快速解三角形或求值

例 在△ABC中, 记undefined, 若AB=4, BC=3, CA=2.求:

(1) a·b; (2) a·b+b·c; (3) a·b+b·c+c·a.

这道题目解决方法很多, 但最快捷的莫过于巧用a+b+c=0这一条件了.

解 (1) ∵a+b+c=0, ∴a+b=-c.

undefined

3.中考复习课本知识要点 篇三

下面以一道具体的课本习题为例,谈一谈如何从一道课本的题目来复习中考知识点.

例题 如图,ABCD是一个正方形花园,E,F是它的两个门,且DE=CF,要修建两条路BE和AF,这两条路等长吗?它们有什么位置关系?(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68页第8题)

解:这两条路等长,且垂直相交。

证明:∵ABCD是正方形,AD=DC=BC=AB,∠D=∠BAD,

又∵在△ADF与△BAE中,AD=AB,∠D=∠BAD,

DF=DC-CF=AD-DE=AE,

∴△ADF≌△BAE(SAS).

∴BE=AF,∠ABE=∠DAF.

∵∠ABE+∠AEB=90°,

∴∠DAF+∠AEB=90°.

∴BE⊥AF.

故BE=AF,BE⊥AF.

【思考】其实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利用正方形的性质证明一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那么由这道题经过变形,还能考察什么知识点,得出哪些有用的结论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探究一 探究例题,用变式开拓思维

拓展1 如图1所示,ABCD是一个正方形花园,E,F是它的两个门,现在要从门E,F引两条不同的路,从E门引出的路为EH,从F门引出的路FG需垂直于EH,垂足为O,请画出FG,并猜想路EH与FG的长度关系,说明理由.

【分析】画FG垂直于EH很容易,但要如何证明这两条线段的关系呢?可以作两种辅助线.一是过E,F分别作AD,DC的垂线,这种作法,其实可以看成是把正方形的边往内部平移来构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如图2);二是过A,B分别作GF,EH的平行线,构造出与例1一样的图形(如图3).然后再利用原来的证明方法证明.

变式 如图4所示,点E,G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AD与AB上的定点,在另两条边BC,DC所在的直线上有两个动点,分别是H,F.不管H,F如何移动,若保持GF与EH垂直,GF与EH相等吗?

请同学们试试证明.

【小结】以上两道题,从简单到复杂,但其实都是利用了“正方形的性质和垂直的条件可以证明一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这个知识点.我们能够推出这样一个结论:在正方形中,两组对边所在直线所截得的互相垂直的线段相等.

探究二 探究延伸图形的变题

【思考】若我们把两个全等的正方形连接成一个矩形,在矩形中同样有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那它们之间又会有什么关系呢?

拓展2 已知矩形ABCD,点E,F,H,G分别在矩形ABCD的边AD,DC,BC,AB上,EH⊥GF,垂足为O,EH=4.

(1)如图5,矩形ABCD由两个全等的正方形组成,求GF的长.

(2)如图6,矩形ABCD由n个全等的正方形组成,求GF的长(用n的代数式表示).

对于第(1)题,由上面得出的结论,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不难看出GF=2EH=8.

对于第(2)题,同理可得出GF的长度为EH的n倍,即GF=4n.

探究三 改变例题条件,拓展图形的变题

拓展3 如图7,在正方形ABCD中,点F在边CD上,FO⊥HO,若垂足O恰好落在对角线AC上时,请猜想OH和OF的长度关系.

这道题同样通过构造一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来解决问题.同学们可以试着自己做做看.

变式1 垂足在对角线上移动时,若垂足O刚好是正方形的中心(如图8),又会引发出哪些结论呢?

这里通过探究增加条件的变题,获取更多有用的结论.

如垂足落在正方形的边上,又会引出哪些结论呢?

变式2 如图9所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的中点且∠AEF=90°,EF交正方形外角平分线CF于点F,取边AB的中点G,连接EG.这时,EG=CF吗?(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69页第14题变式)

证明:∵G,E分别为AB,BC的中点,

∴ AG=EC.

又∵∠B=90°,BG=BE,

∴∠AGE=135°.

∵CF为∠BCD外角的角平分线,

∴∠ECF=135°.

∵∠AEF=90°,

∴∠BEA+∠CEF=90°.

∵∠BAE+∠BEA=90°,

∴∠BAE=∠CEF.

∴△AGE≌△CEF(AAS).

∴GE=CF.

探究四 探究拓展图形延伸的变题

拓展4 已知点F在矩形ABCD的边CD上,BO⊥FO,垂足O恰好落在对角线AC上.

(1)如图10,矩形ABCD由两个全等的正方形组成,求[FOBO]的值.(提示:本题可通过构造一对相似三角形来解决问题,与拓展2的解题思路相似.)

解:如图11,过点O分别作BC,CD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

则∠MON=90°,OM∥AB,ON∥AD,

∴[OMAB]=[COCA]=[ONAD].

∴[OMON]=[ABAD]=[12].

∵∠BOM+∠MOF=90°,∠FON+∠MOF=90°,

∴∠FON=∠BOM.

∴Rt△FON∽Rt△BOM.

∴[OFOB]=[ONOM]=2.

(2)如图12,矩形ABCD由n个全等的正方形组成,求[FOBO]的值.

这道题求解类似于第(1)题,答案是n.解答过程略.

若将拓展1中的条件“正方形”改为“正三角形”,将两条对边所截得的线段互相垂直,改成两个顶点向对边上任一点引出的线段相交角度为60°,其他条件不变,则拓展1的结论还成立吗?

拓展5 如图13,△ABC是正三角形,点E,F为边AB,BC边上的动点,AF与CE相交于点O,若∠COF=60°,则AF与CE的长度关系如何?

【思考】如果再将题中的条件“正三角形”改为“正五边形”(如图14所示),在AB上取一点G,连结EG,过点A作AF,且使得∠EOF=108°,那么此时EG与AF相等吗?是否还有其他的延伸呢?

不难看出,任何一个正n边形,设点G在AB上,点H在BC上,AH与FG相交于点O,那么当∠FOH等于该正n边形的一个内角时,AH=FG(如图15所示).

4.中考复习课本知识要点 篇四

化学复习按课本熟练知识点:

看书:高考最后一周方法一,按课本章节目录回顾每一个知识点,想不起来的地方要翻到相应的地方再去阅读。要注意细节,小心考试中阴沟里翻船;高考最后一周方法二,看书中每章单元小结,理清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归纳总结知识点,掌握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转化,解题常用的基本方法;方法三,按化学单元模块为线索,阅读相关教材、教辅、课堂笔记以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为目的,重视知识的综合性,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建议可以把书中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从反应原理、实验目的、装置、问题与讨论这些内容梳理一遍,注意实验操作的叙述方法及答题方法。)

做题:高考最后一周高考试题中有容易题、中等难度题与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容易题与中等难度题要占到80%左右,这些题都是基础题。因此,高考前复习反对好高骛远,提倡脚踏实地。要回顾近几年来高考中出现的典型例题,反复体会答题思路,琢磨答题技巧,明确答题书写要求。题海战术在这个时候已经完全不适宜了,应该多巩固知识点,可选择两到三套难度适中质量较好的模拟试题,用高考规定的时间去完成,保持对试卷的熟练感、亲切感。在做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三个问题:

一、你认为会的应该是对的,你认为对的应该是全对的。

二、做题要精准和迅速。因为只有准,才不必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适当放慢一些,就会准一点。

5.中考语文复习要点 篇五

(2)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就应当加倍报答,要知道报答,知恩报恩。

2. (1)功亏一篑: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而不能成功。

(2)行百里者半九十:比喻做事越接近成功越困难,越要认真对待。

3.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冻三尺,不是一天的寒冷可以凝成的。形容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是经过日积月累而逐渐形成的。(一般多用于贬义,个别时候可用于褒义)

(2)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3)再接再厉: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4)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不要满足已有的很好的成绩,还需继续努力不断前进。

4. (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记取从前的失败教训,作为以后的工作借鉴。

6.2011中考政治、历史复习要点 篇六

注意区别题型作答

单选题黄金四选法

面对单选题,常用“黄金四选法”即排谬法、排异法、排正法和最佳选择法。排谬法,是排除错误的选项;排异法,即排除无关的选项;对于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题,可采用排正法,即排除正确的选项;最佳选择法,选择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非选择题四审三答

对于非选择题,总的指导思想是“四”审“三”答。

第一,审准“主题词”。第二,审准“疑问词”。常用疑问词的命题述语为:1。原因、意义、影响、道理=为什么;2。途径、措施、建议、点子=怎样做;3。评述、认识、看法=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第三,审准“关键词”。第四,审准“分值”,看分值决定答案的简详。

答题思路三原则:一是逻辑原则,答题条理清楚、分点回答;二是优先原则,最符合题意的答案优先写;三是联系原则,紧密联系材料作答,切忌教材知识点和材料信息“两张皮”。

五大题型解题思路

选择说理题:对这类题,首先认真审题,捕捉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分析,做出正确选择。其次,根据题意回归教材,寻找试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明确试题所考查的是哪些知识点,选准切入点。第三,结合材料,准确点题。组织答案的基本原则是既体现教材中的知识,又体现材料中的信息,教材知识和材料信息有机统一;既打开思路、多角度答题,又紧扣设问、切中要害,做到题中之意不能少、题外之意不能有;答案表述要条理清楚、分点回答、语言规范、表达准确。

辨别分析题:关键抓“三点”:

一、找出辨点。认真审题,通过判断和分析将观点找出来。

二、明确观点。运用所学知识对试题中的观点作出判断,提出正确看法。

三、定准考点。通

过认真审题和对试题材料的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考点。考点是否明确、有无偏差直接决定答题的质量。一般按照“对在哪里、错在哪里”、“原因是什么”、“怎样做”三个环节来答,保证答案的完整性。

材料分析题:

1。读:读懂题意,找准题中所涉及的教材中的原理或观点,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分析题材中的“人物言行”或“事件事实”。

2。析:理清思路,多角度答题。组织答案时,应“道德、法律、国情常识”多角度发散性思维,灵活运用,争取做到全、精、准。

3。结:谈自己的启示或总结自己的回答

图表分析题:

1。“四看”:①看图表标题;②看漫画画面和表格的行标和列标;③看图表的语言文字数据;④看漫画的夸张之处,这些往往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2。弄清图表的表面现象后,以图表标题为切入点,把它与教材知识相对照,思考出哪些基本观点或原理与图表寓意相吻合,然后总结图表的引申义。

3。明确作答范围和设问角度,紧扣题意,依题作答。图表的设问总体分三类:a揭示漫画所蕴含的道理即 “是什么”(包括漫画反映的道理或问题等);b分析漫画所反映的现象或问题的原因即“为什么”(包括析现象、谈认识、说看法等);c提出解决漫画所反映的现象或问题的措施即 “怎样做”(包括提建议、说做法等)。

活动探究题:

这类题根据课程标准和时政热点,结合学生活动实际而设计,是答案多元的命题形式。答好这类题需注意:

1。认真阅读背景材料,确定材料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试题所要求的是什么。

2。审清题目后,从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涉及课本哪些知识,将问题与课本知识有机结合。

3。根据设问的指向及与课本的结合点,确定回答问题的下手之处。从最符合题意的有关理论知识中选出答题最需要的有关知识要点,确定答题思路,列出答案提纲。

4。准确完整作答:注意依据题中设置的多个小问题的题型规范作答。

历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是第一步。但对于没有入门的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简直无从下手。如何使学生会记、记熟,真正提高学习效率?其实这里边是有很多技巧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几种方法,如果活学活用,做到举一反三,就可以既记得准、又记得狠。

一、字头法。抽出核心字(多为首字),串在一起,押韵更好,然后多念几遍即可。

例1.清朝有十位皇帝,其中最后的九个皇帝依次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可记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例2.1842年签定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由南向北),记为“广厦福宁上”。

例3.“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记为“谭刘林,杨杨康”。

例4.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可记为“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

二、谐音法。基本方法同于“字头法”,只不过要精选核心字及其谐音,使其既押韵,又有一定生动的意义。

例1.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共八人——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编为“新(訢)翻(藩)译(李)坐(左)洞审(沈)日昌”。

例2.八国联军侵华的八个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奥匈帝国),可以编为“奥匈帝国,饿(俄)得(德)没(美)法,依(意)靠英日”

例3.我国对外开放的五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可以编为“生(深圳)猪(珠海)三(汕头)下(厦门)海(海南岛)”

三、奇特联想法。联想越奇特,记忆越深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例1.民主革命思想家陈天华有两部著作《猛回头》、《警世钟》,记法为一边想“一个叫陈天华的人猛回头撞响了警世钟,一边做转头动作,同时发出钟声响。”

例2.军阀割据时,冯国璋、曹锟、段祺瑞控制的地盘及其支持者可联想为“曹锟靠在一棵日本梨树(直隶、江苏)上饿(湖北)得快干(赣)了,段祺瑞端着一大碗(皖)卤(鲁)面(闽),这(浙江)应(英)该很美呀。”

四、歌谣法。即以“核心字”为基础,通过反复挑选排列,使之成为形式对仗,合则押韵的顺口溜,最适于记年代。歌诀记忆法就是把识记材料编成便于记诵的富有韵律和节奏的歌谣或口诀进行记忆的方法。

例1.**早期有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一大;1922年7月,二大;1923年6月,三大;同期国民党有一次,1924年1月,一大,可编为“一大21、7,二大22、7,三大23、6,国民党一大24、1”

例2.1932年,日本扶持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编为“

32、3 傀儡建”

例3.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进行了长征。编为“

34、10(念壹零)36、10(念壹零),红军长征,翻山越岭。”

例4.1935年瓦窑堡会议和1937年洛川会议的时间和内容很容易混淆。可编为“瓦早洛(落)后”及“瓦窑堡,**方针好;到洛川,定全面抗战”

例5.抗战过程中的几件大事,1937年平型关大捷,1938年台儿庄战役,1940年百团大战,1940年汪精卫成立伪国民政府,1941年皖南事变。可分别编为“

37、9 林彪吼,38、3 拉锯战,40春 汪伪成,40下半 百团大战,41九千(人)皖南事变”。

例6、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争取国家财政基本好转的三个条件可编为:“土改完成,工商调整,经费节省”。

7、文革爆发的导火线和全面发动的标志可编为“一个导火线,两会两文件”。

8、文革中的主要建设成就可编为“成昆湘黔,二汽十堰,南京长江,胜利油田”。即成昆铁路和湘黔铁路,十堰的二汽,南京长江大桥,山东东营胜利油田。

9、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部分重大科技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1964年和1967年-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1965年,世界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牛胰岛素,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可编为“57武汉,桥通天堑;64、67,惊世两弹;1965,牛胰岛素;1970,人造卫星。”

10、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可提供如下口诀:“废三省,设三司,丞相职权六部分,五军都督掌军旅,殿阁学士当顾问,八股取士选奴婢,设置厂卫动杀机。”根据这个口诀,学生只要稍加联想,便能回忆起明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具体内容。

五、排比法。又称浓缩记忆法就是紧紧抓住历史知识的关键性字眼,将繁杂的记忆内容压缩为最简单的词或词组,并加以记忆的方法。即认真分析历史事物,从中归纳提炼出或连续或对仗的“核心词”,作为记忆的载体,有事半功倍之效,此法适用范围很广。

例1.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5点,可总结为“三外一赔一开”。赔款和开口岸 是近代绝大部分不平等条约都有的内容。

“三外”指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例2.袁世凯的复辟帝制活动,可总结为“一转正、两解散、三修改”。

一转正:1913年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二解散:1913年解散国民党,次年又解散国会。三修改:废《临时约法》改为《****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改总统选举法(改选举为推举,改有限任期为连选连任)。

例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可总结为“四提倡,四反对”。

例4.辛亥革命后“实业报国”思潮的代表人物,可总结为“南张北周和二荣”,类似的还有**建党先驱“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

例5.1927年**三大起义的意义,可总结为“三个第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建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支军队。广州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6、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可总结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即武汉长江大桥;宝成和鹰厦铁路;康藏、青藏和新藏公路;鞍钢无缝钢管厂、一汽、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阳机床厂。

7、隋唐时期杰出的科技成果便可压缩为“五个一”:即一座桥(李春建的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一卷经(世界最早雕版印刷的《金纲经》);一条线(唐朝僧一行最早测得子午线的长度);一本书(世界第一部药典《唐本草》);一部药方(孙思邈编写的《千金方》)。

六、重复记忆法。重 复记忆法也称作尝试回忆记忆法,即对识记材料边阅读边尝试着背,背不出来再看书,看了书再背,直到全部背熟为止,过一段时间再复习,以巩固成果。但背的时候不能像背诗歌、古文、定理公式、英语单词那样一字不漏地背,只要求背提纲、重要的历史知识。背的时候,眼看、嘴念、脑想、手写并举,记忆效果最佳。

七、关键字记忆法。关键字记忆法就是找出识记材料的关键字词,或用某些关键字词概括出某段文字的内容,然后把这些关键字词按一定顺序排列,只要记住这些关键字词及它们的顺序,便容易回忆整个材料。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就可以用“爆发、建军、建国、失利、转折、胜利、和约”作为关键词来记忆。

八、表格记忆法。表格记忆法就是把零散的材料集中起来,将相关历史知识的各要素以表格的形式罗列出来,以便于区别和联系的记忆方法。如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根据它们涉及的各个方面,可以设计如下表格:

九、比较记忆法。比 较记忆法就是对不同的识记材料,特别是易混淆的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弄清材料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的记忆方法。这种方法往往和表格法结合 起来运用。比较既可以是横向比较,如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也可以是纵向比较,如秦亡汉兴和隋亡唐兴的比较。通过比较,能抓住重点,理清线 索,增强记忆。

1、《南京条约》开辟的五处通商口岸:宁上广州,不下福州

“宁”指宁波,“上”指上海,“下”谐音为“厦”,指厦门,加上广州、福州恰好五个。

2、《天津条约》开辟的十处通商口岸:南汉九头镇,烟台淡营州

分别指“南京、汉口、九江、汕头、镇江、烟台、台湾、淡水、营口、琼州” 3、5个经济特区:一头猪三下深海

分别指“珠海、汕头、厦门、深圳、海南”

4、沿海14个开放城市:大晴天,烟青连,南上宁波游三州,占北海。

分别指: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广州、福州、湛江、北海14个城市。

5、太平天国永安建制所封五王:东洋消息,南风在北纬十一度。

“东洋”谐音为“东杨”,指东王杨秀清;“消息”谐音为“萧西”,指“西王萧朝贵”;

南风谐音为“南冯”,指南王冯云山;“北纬”谐音为“北韦”,指北王韦昌辉;“十一”

谐音为“石翼”,是指翼王石达开。

6、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柳叶煮粥喝

分别指:刘伯承、叶挺、朱德、周恩来、贺龙。

7、革命根据地的名称和建立者:鳄鱼缓缓向前

徐向前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敌人来攻,彭想干(敌人),腾想恶干(一场)。

彭德怀建立湘赣革命根据地 腾代远建立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小平云逸韦拔群,左右江上显神通

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8、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天上有星星

该句中从人名和书名中各取一个字连接起来,记忆效果好。

9、记俄国侵占我国北方的领土的区域:岭南江北 湖东南 江东一岛

1858年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0年的《北京条约》割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0年的《北京条约》以及1864年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领土。

10、记忆洋务派开办的洋务企业的地点:“安江福天”轮开上汉阳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

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物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

7.2014年中考历史复习要点四 篇七

第13、14课

一、科学技术的发明

1、科学技术的发明

(1)活字印刷术 发明者北宋毕升,促进了文化传播,比欧洲早了约400年。

(2)指南针 起源于战国──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家的探险活动创造了条件。

(3)火药 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13、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2、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二、史学、文学和艺术方面

1、史学: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2、文学:

(1)北宋的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2)两宋之交的李清照,她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清新自然.(3)南宋的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他的词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4)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朝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鞭挞社会黑暗势力。

3、艺术

(1)绘画:

①宋朝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东京卞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②元朝画家的代表作《秋郊饮马图》。他的作品被称为“神品”。

(2)书法:

宋元时期:书法艺术的继续发展,成为文人普遍的爱好。元朝的赵孟頫;宋朝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人称“宋四家”。

第15课

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明朝的建立: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2、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①政治上: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②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③在思想文化上,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成为“八股文”。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

2、明成祖加强君权的统治:①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②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执行削藩政策。③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

第16课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为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2、时间: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3、到达地区: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意义: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二、戚继光抗倭

1、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侵袭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它们为“倭寇”。

2、明朝中期,明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进攻(浙江台州),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第17课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后迁都沈阳,改称盛京。

2、皇太极继承汉位后,改女真族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

3、1644,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帝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第18课

一、收复台湾(“开辟荆榛逐荷夷”)

1、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

2、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3、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二、抗击沙俄──雅克萨之战:

1、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沙俄被迫投降。

8.中考语文复习四忌要点 篇八

一、内容方面 首先要熟悉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懂得考什么和不考什么,知道哪些内容在往年中考中出现过,哪些内容还没有露过面;其次要列出所有知识点,权衡轻重,知难知易,分期分批,全部领会掌握,对那些公式、定理、概念、定义等基础知识,必须弄得滚瓜烂熟,做到融会贯通;最后还要牢记,中考的内容绝大部分或相当一部分出在课外,而解决问题的钥匙却在课内。因此,复习时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复习时忌“只顾埋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连考试范围、多少个知识点都不闻不问,只是盲目地让学生日夜做题。如此无的放矢,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二、方法方面 要做到四个结合,即专题复习和综合复习相结合,课本内容和课外内容相结合,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堂上讲授与堂下练习相结合。特别是到了后期,应以练评为主,注重一日一小练,一周一中练,一月一大练,练后必讲评;教师在指导复习时,内容上必须讲深、讲精、讲少些,语言上必须言简意赅,讲究艺术,生动活泼,注重实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忌为了赶进度,由老师一人唱独角戏,堂堂灌,天天填,以至学生无暇动手动脑;也忌复习无计划,见到什么就复习什么,想到什么就复习什么;更忌只练不讲评,公布答案就完事。

三、资料方面 资料的使用应遵循自编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资料的范围与内容要跟教学大纲相对口,资料的题型既要参考历届,更要有所创新;向学生投放资料要及时,要有计划,以“吃得饱”“有营养”为上策,;资料投放前必须经过精心筛选,择其善者而用之。 到后期最忌滥发资料,整天做练习,造成“消化不良”,到最后有资料等于没资料。

四、时间方面 必须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好复习时间,当时间的主人。一般来说,复习时间最好不要少于四个月,复习次数最少要保证有三个循环,订好复习计划,安排好时间进度,处理好各类知识的复习顺序、时间分配,要按计划行事;同时还必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行复习,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进行扬长补短。 忌为赶进度而“开快车”“煮生饭”,也忌”“老牛拉破车”,考试日期到了还未复习完一个循环;更忌无计划无目的,听其自然,复习到哪里算哪里。

9.《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复习要点 篇九

一、文学常识

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战国策》当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二、具体问题:

1、秦王是怎样一个人?

* 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

2、唐雎是怎样一个人?

* 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3、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作手法。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 衬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4、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一句中“轻寡人”?*秦王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以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这句关键是一个“轻”字,“轻”什么呢?不是轻视秦王的建议,而是轻视他的军事势力。这是秦王故作反问,意思是“谅你们也不敢”,也是骄横的表现。

5、安陵君:“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两人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从语气和态度上看,有如不同?*唐雎比安陵君更强烈,更坚决。

6、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史实有什么用意?*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7、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与臣而将四矣。

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8、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答出要点及过程,意近即可)

三、开放性试题:

1、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 ——不能。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

2、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列举出几例。

——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

——闻一多在敌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鄙罪恶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最后一次演讲》。

3、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示例:(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2)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10.中考复习课本知识要点 篇十

⑴于是,就。例:①虎因喜,计之曰。②因取刃杀之。③因屏人曰。④因拔刀斫前奏案。⑤因左手把秦王之袖。⑥因谗之曰。

⑵依照,根据。例:①罔不因势象形。(因:这里有顺着的意思)②变法者因时而化。(因:这里有随着的意思。)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因:这里有顺着的意思。)④因其固然。

⑶依靠,凭借。例: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②吏因以巧法。③我欲因之梦吴越。④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⑤伺者因此觉知。⑥因河为池。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⑧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⑷趁着,趁此。例:①不如因而厚遇之。②不如因善遇之。③因击沛公于坐。④因入京师。

⑸通过,经由。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⑹因为。例:①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②后因伐木,始见此山。③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④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⑺缘由,机缘。例:于今无会因。⑻沿袭。例:因遗策

11.中考历史复习知识点 篇十一

中考历史复习知识点

1.北京人、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

(1)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到约二十万年_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_但能够直立行走_手发展较快_变得灵活_脑也在缓慢进化。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北京人用手使用工具劳动_把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_叫做旧石器时代。他们还把树枝砍成木棒。石器和木棒是人类最早的劳动工具。会不会制造工具_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用火烧烤食物_还用火照明、防寒、吓跑野兽。火的使用_提高了原始人类

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_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步_增强了他们征服自然的能力_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_生活很艰苦。这是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2)半坡遗址: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_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_距今约 6000万年。①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粟_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还种植白菜等_兼有饲养猪狗、渔猎等经济活动。②已经会建造房屋_过着定居的生活。③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_称为新石器时代。④制作和使用陶器。⑤半坡遗址反映了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特点。

半坡人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3)河姆渡遗址:距今约七千年到五千年_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①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种植水稻_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水稻的国家。②能建造房屋_建筑结构比较复杂_技术要求很高的干栏式房屋_过定居生活。③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_称为新石器时代。④制作和使用陶器。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_饮水比以前方便。⑤河姆渡遗址反映了长江流域农耕文化的特点。

(4)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

相同点:①都位于大将大海流域;②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③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④都 已会建房;⑤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

不同点:①所处地理位置不同_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_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②房屋的样式不同_半坡聚落房屋时半池穴式_河姆渡聚房屋时干栏式;③种植物不同_半坡聚落种植粟_河姆渡聚落种 植水稻。

(5)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那时候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_是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_受到尊敬。这一时期_人们过着平等的生活_没有贵贱贫富和阶级的差别。

(6)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的意义:摆脱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_改善了生存的环境_扩大了生活环境_提高了生活质量。

2.黄帝的传说:大约 4000多年前_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_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_取得了最后胜利。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_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_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始祖”。

(1)尊黄帝为“人文始祖”的原因:我们尊黄帝为“人文始祖”是因为他开启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先河_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源头。

(2)全球化时代中华儿女如何认识黄帝:今天_在全球化的时代_中国正走向世界_黄帝则是中华民族进一步走向世界的精神旗帜_是中华文明继续发展的力量源泉_是中华儿女认同的文化标志。

(3)大禹治水的方法: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

3.夏朝建立和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夏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_由禹于约公元前 2070 年建立_从此_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_“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都城在阳城。统治中心在河南西部山西南部。

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_暴虐无道。东方的商部落_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_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 17 世纪初——公元前 11 世纪)。

公元前 11 世纪中期_周武王得到姜尚等人的辅佐_强大起来。前 1046年_在牧野之战中_取得胜利。商纣自焚_商朝灭亡。武王伐纣_是我国古代的一次著名战争。商纣也是我国古代一位暴君_曾炮制“炮烙之刑”。

4.西周分封制:周朝建立后_分封了大大小小 71 个小国_有鲁、齐、魏、晋、宋、燕等。这些小国的国君叫诸侯。

(1)目的:为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_称为“授民授疆土”_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

(3)诸侯的义务: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_治理诸侯国_保卫周王;定期朝觐、纳贡和服役。

(4)影响/意义/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_巩固了统治_扩大了西周的影响_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_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5.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1)春秋争霸: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从公元前 770 年到前 476年_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_被称为“春秋五霸”。管仲改革_是齐桓首霸的基础_以“尊王攘夷”为号召_通过葵丘会盟成为首霸。晋楚城濮大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_使得晋文公成为霸主。

(2)战国七雄: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因各诸侯国连年相互战争而得名。三家分晋(指赵、魏、韩三国)和田氏代齐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并立的局面。著名战例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_其中前260 年的长平之战空前激烈_最为有名。

(3)战国时期政治、外交政策:“合纵连横”

①合纵:齐、楚、燕、赵、魏、韩等六国之间联合抗秦_代表人物:魏国的公孙衍

②连横: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_远交近攻_各个击破_代表人物:秦国的张仪

6.商鞅变法

(1)目的:战国时期_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_发展封建经济_在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秦国 的商鞅变法是其中比较彻底的。

(2)主要内容:(公元前 356 年_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实行变法)

①编制户口_加强刑罚。(五家为一“伍”_十家为一“什”)②奖励生产。③奖励军功。④承认土地私有。⑤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地方)⑥统一度量衡。

(3)历史作用:(商鞅:治世不一道_便国不法古)经过商鞅变法_①秦国废除了奴隶制_发展了封建经济_②军队战斗力加强_秦国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_③为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影响/结果:商鞅变法体现了地主阶级的利益_沉重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属于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5)对今天改革的启示:①衡量改革是否成功不能以个人得失为标准_而应以改革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为标准。所以_商鞅虽然被处死_但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_改革还是成功的。②在今天的改革中_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阻力_但是我们也应该像先人们一样_坚定改革的信念并推进改革的进程。③个人的命运只有与国家民族的前途结合在一起_才能体现个人自身价值。

7、百家争鸣、都江堰

(1)春秋战国时期_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墨家: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_希望人们互助互爱_反对不义战争_支持正义战争。

儒家:孔子-春秋末年鲁国人_儒家的创始人_主要思想是“仁”、“礼”两个部分_提倡“为政从德”_主张以“德”教化人民_以“礼”治国。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①认为“民贵君轻”_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_实行“仁政”。②还主张不过分捕捞鱼鳖_要按时令进山伐树_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主张环境保护)③提出“春秋无义战”_笼统反对一切战争。

法家: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人物_著有《韩非子》一书。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_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权_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_反对儒家的仁政_认为历史是进步的_后代总要胜过前代。

兵家: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的杰出军事家孙武。他著的《孙子兵法》_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己知彼_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_就出于此书。

(2)都江堰:春秋战国时期_各国都兴修了水利工程。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_灌溉了大片田地_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_变得“水旱从人_不知饥馑”_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_一直造福于人民。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史最久的水利工程_它代表了我国两千多年前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_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8.秦兼并六国

(1)背景:战国以来_各国间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_政治上的分裂阻碍了社会发展_统一成为大 势所趋;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公元前260 年_秦在长平大破六国中实力最

强的赵国军队_坑杀赵军 40 万人_长平之战后_六国已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2)经过:公元前 230-前 221 年_秦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意义/影响、结果: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战争的局面_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_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9.陈胜吴广起义:

(1)时间:公元前 209 年_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领导农民起义_攻下陈后_建立张楚政权。陈胜“王侯将相_宁有种乎?”_“斩木为兵_揭竿为旗”。

(2)原因:①农民徭役、兵役负担十分沉重;②国家征收的赋税占农民全年收成的三分之二以上;

③秦朝制定了严酷的刑法;(一人犯罪_亲戚、邻里也要被“族诛”、“连坐”)④秦二世重用宦官赵高_统治更加残暴_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3)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_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_ 为推翻秦朝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 206 年_秦朝被刘邦领导的武装力量推翻了。

10、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_采用“皇帝”称号_自称“始皇帝”_定都咸阳。废分封_立郡县;车同轨_书同文;焚书坑儒

(1)政治:创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_总揽一切军政大权。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制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_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意义: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_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2)经济:①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②统一度量衡。

(3)文化:统一文字_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_以后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统一文字的意义:巩固了秦的统一_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4)思想:“焚书坑儒”。危害:钳制人们的思想_摧残了文化_给我国古代的文化造成了莫大的 损失。

秦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1.汉武帝的“大一统”罢黜百家_独尊儒术;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国制度。

(1)政治上:①重视人才。汉武帝鼓励推荐人才_建立了地方每年向中央举荐人才的制度。②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_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经济上:①统一铸钱。取消地方的铸币权_改由中央统一发行五铢钱。②盐铁官营。取消地方的盐铁经营权_改由中央实行专卖。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3)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_“罢黜百家_独尊儒术”_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_ 排斥其他各家思想。

(4)文化上:大力推行儒学教育_在长安兴办太学_在地方兴办郡国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孔子的儒家学说_从汉武帝开始_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汉武帝时_中央集权空前加强_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西汉经济繁荣_国力雄厚_西 汉进入鼎盛时期。

(5)评价汉武帝:①功: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_他雄才大略_开拓创新_不拘一格重用人才。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_在位期间能够顺应历史潮流_变革图新_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_使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_进入鼎盛时期。②过:汉武帝晚年好大喜 功_连年用兵_国力耗损。

12.张骞通西域

(1)西域地理位置:两汉时期_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_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_ 称为西域。

(2)西汉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 138 年和公元前 119年)。西域的葡萄、核桃和良马、地毯等传入内地_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汉族的铸铁、凿井、开渠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西域_促进了西域的发展。

(3)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意义:张骞出使西域_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_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此后_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_互通商旅。

(4)张骞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忠于祖国_百折不挠_永不言败_开拓进取_好男儿志在四方_不贪图安逸生活的精神_强烈的责任心_坚定的信念_吃苦耐劳的精神。

(5)西汉对西域的统治:公元前 60年_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_管理西域事务_保护往来商旅。这是西域各国(即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从此_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东汉与欧洲的交往:公元 166 年_大秦安敦王朝(罗马帝国)的使臣来东汉_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13.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西汉和西域沟通以后_中国和西方的贸易开始发展起来。中国的丝和丝织品_从长安往西_经河西走廊_今新疆境内_运到西亚_再从西亚转运到欧洲_这就是横穿欧亚陆上通道的“丝绸之路”。因大量中国丝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_故称丝绸之路_简称丝路。

(2)丝绸之路的意义: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这条古代东西方交通要道成为中西交通的重要渠道。

(3)海上丝绸之路:西汉商人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_即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出发_沿海岸线_从中南半岛南下_绕过马来半岛_穿过马六甲海峡_通往孟加拉湾_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和斯里兰卡。

(4)评价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_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_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5)当今的新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贯通亚欧大陆的洲际铁路。)

14.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_已经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纸的发明_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了西汉前期的纸_上面绘有地图。

东汉时_宦官蔡伦于 105 年_改进了造纸术_他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作造纸原料。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_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纸的发明的意义:造纸术逐渐传到朝鲜、日本和中亚各国_又经阿拉伯传入欧洲_对世界文化传播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_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_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15.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当时连年战乱_疾病流行_为使人民解除病痛_挽救病人的生命_他“勤求古训_博采众方”_并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_写成了举世闻名的《伤寒杂病论》。这是我国第一部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的专著_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张仲景以其卓越的成就_受到后人的尊敬_被称为“医圣”。

(2)华佗:华佗是东汉末年的民间“神医”_他勤奋好学_精通内、外、妇、儿、针灸科_尤其擅长外科手术。他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麻醉剂“麻沸散”做手术的外科医生_欧洲则是在华佗死后1700年才学会使用麻醉药的。他还创制了一套“五禽戏”_模仿虎、熊、猿、鸟等五种动物的动作、姿态来锻炼人身体各部位的医疗体操_至今还有许多人学习它_受益良多。

16.《史记》:秦汉时期_史学有很大发展。

(1)作者:司马迁_是汉武帝时的史官。《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巨著。

(2)主要内容:《史记》全书 130 篇_52 万多字_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 3000 年的主要史事。

(3)意义(历史定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_它体例完备_史料翔实_叙事简洁_文笔生动。《史记》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_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_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_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_无韵之离骚”。

17.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1)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①在军阀混战中_曹操控制了汉献帝_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②他招贤纳士_重用人才;③实行屯田_实力日益增强。(曹操屯田分“民屯”、“军屯”)

(2)官渡之战:公元 200 年_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在官渡大战。曹军以少胜多_大败袁军_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赤壁之战:公元 208年_曹操率领大军南下_想消灭刘备、孙权_统一天下。孙权、刘备组成联军_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_用火攻大败曹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4)三国鼎立:公元 220 年_曹操病死_他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_国号魏_史称曹魏。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_国号汉_史称蜀或蜀汉。222年_孙权也称王(229 年_孙权正式称帝)_国号吴_史称孙吴或东吴_后定都建业(今南京)。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注意:曹操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_而是东汉末年的。

18.江南地区的开发

(1)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①自然条件好_江南温暖湿润_土地肥沃。②北方人民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_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最主要的原因)③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_开垦出大量良田。④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_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2)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①农业:a.修建许多水利工程_开垦出大量良田。b.水稻栽培技术提高_稻米产量大幅度增加。c.北方粟、麦等旱田作物南移。d.利用水力加工谷物的水碓和水磨广泛应用。

②手工业:a.养蚕缫丝技术提高_丝织业水平提高并得到普及。b.冶铸水平很高_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冶铸作坊。③商业:江南交通网形成_商业活跃_不少城市繁荣起来。

(3)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意义: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_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4)江南地区的开发给我们的启示:今天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建设者要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_具有不畏辛劳的奉献精神;青年学生需要发愤学__努力使自己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

19.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1)目的/原因: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_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北魏孝文帝于 494 年_迁都洛阳。

(2)措施/内容:他要求鲜卑贵族采用汉姓_学说汉话_改穿汉服_提倡同汉族人通婚。

(3)意义/作用/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_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_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_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4)评价北魏孝文帝:孝文帝(拓跋宏)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鲜卑族)政治改革家。

(5)结果:从西晋末年开始_匈奴、羯、氐、羌和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先后入主中原_建立政权。各族人民与汉族长期杂居相处_互相往来_各族差异逐渐模糊_北方实现了民族大融合。

20.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作者:贾思勰生活在北魏和东魏时期_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

(2)内容:《齐民要术》介绍了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_以及畜牧、捕鱼、食品酿造和加工技术_内容极其丰富_反映了当时我国北方农业生产技术的水平_其中有许多技术直到现在还在应用。

(3)意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_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中考历史题型分析

一、选择题

选择题是历史考试中的重要基本题型。它重点考查学生对所学教材准确而全面的理解。特

别是在素质教育改革,开放性的各种测试中,它集中体现着学生的基本素质与水平

【例题】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下列措施最能体现创新精神的是

A.农业合作社

B.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制定五年计划

D.对私营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

这是一道最佳型选择题。此题意在考査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我国首创的赎买政策。因此答案选D

【例题】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局面,使世界朝着一体化方向迈出

关键一步的是

A.西欧城市的兴起

B.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

C.欧洲文艺复兴

D.新航路的开辟

这是一道判断型选择题。此题意在考査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分析各选项ABC都与世界

一体化无关,而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了一个整体,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增多了,因此答案

例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

A.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C.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交往方式

D.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是一道逆向型选择题。此题可用直选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

响,因此答案选A

【例题】某学校决定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根据所

学知识,他们选择正确的路线是

A.瑞金一遵义一吴起镇一安顺场

B.瑞金一安顺场一遵义一吴起镇

C.瑞金一遵义一安顺场一吴起镇

D.瑞金一吴起镇一安顺场一遵义

这是一道排序型选择题。此题可用首尾结合法,先排除AD.遵义会议在强渡大渡河之前,因

此答案只能选C

二、辨别正误题

辨别正误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史实和历史认识作出判断。从类别看,包括史实陈述和历

史评论两类。这类题型答案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非正即反。

【例题】《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这道题属历史评论类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两个条约给中国带来影响的程度作出正确的评

论。很显然在程度上只说“它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是不正确的,因为少了“大大”两个字,所以

是错误的,答案应选B

三、图说历史

图说历史题是考察学生技能的一种题型,考察的是学生识图、判断、查找相关信息、观察问

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这种题的方法是,首先观察图,分析图的类型,图包括战争形式图、重

要事件示意图、人物图、实物图等。解答这类题型,首先要找出相关信息,其次要把图放在历史的中考历史答题技巧及答题注意事项

首先是审题。在审题中_要审“求答项”、“限制项”、“中心项”、“提示项”各是什么?还要审每小问后面的_比如是5分,_考生已知道了四点,_么很可能还有第五点。

其次_根据审题的结果_也就是题目的要求_从头脑中_从书本中找到相应的。

第三步是打草稿_打草稿并不是要求写出答案的全部_只要求写出几点_每点用几个字概述_点明即可。

第四步是正式答卷。

第五步是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审题是否正确?(即答案是否合题意)有无错漏之处?有无错别字等。

审题时_首先要注意问题的基本结构、要求范围_包括时间、空间等因素;其次_分析提示语_如试述、简述、概述、阐述、指出、简答等等_围绕设问把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活动的史实、知识点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_每点点到为止_按题目要求不必展开的可省略:又如有说明、证明、解释、评论、评析、你认为等提示语的题目_可依据史实_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对某些观点进行分析、论证_对有比较、对比、区别、、有何异同等提示语的题目_可运用类比法或对比法_通过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比较_得出正确答案。

上一篇:陕西省钳工考试试卷下一篇:开学典礼观后感【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