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职场心态问卷(10篇)
1.90后职场心态问卷 篇一
6月7日,在北京市京源中学考点参加高考的考生开始入场,处之泰然。90后高考生家长心态转变-高考。当天,全国高考开始。
北京6月7日电 20xx年高考正当时!在北京市京源学校考点,记者发现现在家长的心态变了,第一代“90后”考生的价值观也变了。面对高考,家长和考生都能在宽松舒畅的氛围下迎战。
6月7日,又是一年“科考立命”时,对于全国上下处于这一重要人生关口的高三学子来说,压力、困惑、希望、奋起的笔触卷带着十年苦读的腔腔墨水刻在高校选拔的考卷上。考生的家长,也跟着一起上考场,人在高考的命运,牵扯着无数个家庭的喜与悲。
高考的水深还像从前一样压的家长孩子喘不过气吗?曾几何时,社会上流传着“考完儿子,考老子”的现世情,现如今日,中国家长望子成龙的希冀似乎也不像原先那么强烈。当今社会多元化发展,人才的取向也发生着变化,高考热讯《处之泰然 90后高考生家长心态转变-高考》。名牌大学、顶尖学府的名声在外,也许并不能代表所有考生和家长的高考志向。因为在家长和 “90后”考生心中,志存高远的理想和实际效益也许划不上完整的等号。
在北京市京源学校考点门前,记者遇见一个 “90后”的考生家长高丽君。高阿姨今天陪自己的儿子来参加高考,在孩子和她的表情上看不出一丝紧张和忐忑,倒有一副“怒吼猛扑,所向催破”的莫名自信,丝毫没有那应该看到的对高考的“虔诚”。因为高阿姨说:“我儿子学习很一般,我没指望他能考上什么大学。只要他能对得起自己的水平就行。正常发挥最重要。”
高阿姨的儿子进考场后,记者和高阿姨席地攀谈起来。高阿姨说:“我不想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能考上本科固然好,如果考不上,我也不强求。上民办大学,大专都行。只要孩子受高等教育,我就满足了。”高阿姨的儿子是“90”后,他认为自己不一定要读特别好的大学才能有好的前程,只要对得起自己的志向就行,行行出状元。
记者不知高阿姨的心态能不能代表相当一批家长对现如今高考的态度,但记者感觉到,她的态度迎合了相当一部分“90后”年轻人的想法。也许她是一个宽容的家长。每一个时代的精英人物,都闪耀在人类社会金字塔的顶端,但塔尖的面积毕竟站不了几个人,一个北大,两个清华,也承载不下人人的向往。这样看来,保持和领会“庸才”的心态也许有利于社会和谐均衡快速发展。隐约感觉,像高阿姨这样想法的家长也许会越来越多,或出于无奈,或出于家长的人生经历使然。360行,行行出状元,如果全中国的家长都一这样的平常心和孩子一起面对高考,或许之后中国,能行行多状元!
2.90后职场心态问卷 篇二
日前, 智联招聘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 40.5%的1980~1984年出生的人已经进入公司的核心岗位, 其中19.3%的人担任公司的中层以上岗位。更值得关注的是, “80、90后”的自我认知与企业几乎完全相反, 专家称, 这种认知的严重错位将给企业带来不小的影响。
打工族:最看重发展空间
杨辉学的是机电专业, 即将毕业的他, 早已谋划好自己的工作。前几天, 他还专门去广州的人才市场打探情况, 这次来省人才市场看看本地的用工情况。
“待遇差几百块钱不算什么, 我刚毕业, 就是希望学到的东西能够用得上, 能有发挥一技之长的空间。”杨辉告诉记者, 许多工厂招的大学生, 实习期做普工, 转正后还是普工, 跟技术一点都不沾边。“我还是想做技术方面的工作, 哪怕刚开始打下手, 这样学到的东西更多。所以广州和郑州哪个单位给的发展空间大, 我就去哪。”
“我想找一份会计的工作, 这样更稳定些, 去做别的就把专业丢了。”目前, 小尤的大部分同学都没找到对口的工作, 不少人去做了保险销售员、文员, 但她却对这些并不“感冒”。
“首先我会看未来的发展空间, 能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工作更好, 然后才是工资待遇。”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小李说。
调查显示, 成长空间依旧是吸引“80、90后”后的首要因素, 其次是薪酬待遇, 这一代是敢于表达自己需求的一代, 他们在看重成长空间的同时也意识到了现实生存问题。
创业族:愿意自己“当老板”
杨辉并不喜欢别人用“80、90后”来称呼他, 他认为只有少数人对“80、90后”有偏颇的看法, 不应该给这代人都强加这样的偏见。
2011年暑假, 杨辉和几位同学商量创业, 并赚了“第一桶金”。他们一起发动二三十名同学参与他们的饮料销售, 还找到老板给他们做“风投”, 最后成功筹资二十多万。
二三十个同学在一起做饮料促销, 每隔四五天就换一个地方。两个月下来, 他们跑遍整个开封城, 暑假结束, 赚到的钱大家分成, 杨辉自己就赚到了一万多。
“我还年轻, 需要多积累经验, 毕竟做这样的生意风险太大, 没准下一次就赔钱了。”杨辉说, 他还是希望掌握一门技术再创业。
赵涛, 24岁, 在一家洋货公司做电子营销。虽然这家公司小, 工资也不高, 但他现在依然“卧薪尝胆”, “我的专业是电子商务, 积累实战经验后, 我想自己做老板。所以现在吃点苦不算什么。”
跳槽族:“自我”期望值过高
“这代人思想活跃, 行动积极, 自我感觉很好。”郑州某科技公司的张经理说, 但正是因为这代人自我感觉太好, 所以遇到稍微不顺心的事, 他们就很难接受。
张经理介绍, 公司要求去各地市跑业务, 但很多大学生只愿意留在本市工作, 不愿吃苦。“他们普遍对工作期望太高, 如果不能达到他们的预期, 他们就开始跳槽。”还有一部分求职者一味追求安逸舒适的工作, 这也使得他们不断换工作。
“现在的年轻人过于理想化, 不能吃苦, 眼高手低, 还喜欢玩。”一家陶瓷销售企业的李经理对“80、90后”也颇有微词。
前段时间, 李经理招聘两批销售人员, 到最后十几个人全离开了, 时间最长的不到半个月。“我布置了任务, 电话询问时, 他却还在家里。”李经理抱怨说。
“他们家庭条件较好, 很多独生子女喜欢安逸、享受, 都觉得销售是个苦活。”李经理说, “想当初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 每天骑自行车跑40公里, 晚上八九点回来, 连续坚持了三个月。不吃苦哪来的发展空间?”
轻率族:不负责任难“突破”
小王已经毕业四年, 在不同的行业里做销售, 均因销售业绩平平而“跨行”。四年里他换过五份销售工作, 到现在还是毫无“突破”, 他开始认为自己并不是做销售的料。
“再做这一行体现不了我的价值, 我现在想找一个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小王说, 工作的不舒心, 让他开始重新给自己定位。
调查显示, 相比于其所在的企业, “80、90后”更忠实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但相比于企业和职业, 更多的“80、90后”表示只忠实于自己, 这一特点给企业提高员工忠诚度增加了困难。
“现在的求职者虽然个性鲜明, 但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又不愿意吃苦。”王经理是一家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 因为是国企, 不少求职者都前来报名, 但企业的工作环境跟一般的工厂无异, 很多“80、90后”到了工厂后, 不满意这样的工作环境, 便纷纷选择离去。
更让王经理难以接受的是, 前来求职者对企业的忠诚度很低, 不少人应聘时做了“两手准备”。2011年, 有5个人在公司培训的时候提出离职, 原因都是考上了研究生。“这样的做法我也能理解, 但是前前后后公司白忙活了一圈, 他们说走就走了, 完全不负责任。”
精英族:脚踏实地谋前途
调查显示, 40.5%的1980~1984年出生的人已经进入公司的核心岗位, 其中19.3%的人担任公司的中层以上岗位。
王岩在一家企业工作已有十个年头, 当初通过应聘销售岗位进入这家公司, 如今他已经从一名业务员做到了企业的战略规划部经理。当时公司没有这么大的规模, 现在正由他筹备公司的上市。
“当时有一份底薪800元, 但有提成的工作, 还有一份相对稳定, 月薪2000元的工作, 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前者。”王经理说。
“虽然销售很苦, 但我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工作。”王经理说, 他过去挺内向, 做了两年销售后, 老同学再见到他, 感觉他像完全变了一个人。
王经理在公司的内部刊物上发表过一篇题为《十年》的文章, 讲述了他从业务员、行政人员、会计、人事主管, 最后到战略规划部经理的十年奋斗历程。他建议“80、90后”求职者, 放下姿态, 踏踏实实地认真做下去, 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价值。郑州某科技公司的张经理25岁, 现在也是企业的中层主管。从毕业到现在, 他也曾多次“碰壁”, 换过三四次工作。
“当时我也很盲目, 可供选择的机会也不多, 只好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想法做起了销售。”张经理说, 做销售的几年里, 他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 就在一年前, 通过竞聘, 他成为公司的人事主管。
“年轻时就应该多碰壁, 在这个过程里不断调整自己, 去适应工作和这个社会。”张经理说。
专家说:自我认知别错位
日前, 智联招聘发布一份名为《“80、90后”职场生态大调查》的报告, 参与调查的职场人7621名, 企业人力资源从业者4271名, 共计11892人。调查还将“80、90后”划分为“80后” (1980~1984年) 、“85后” (1985~1989年) 、“90后” (1990~1999年) 三个人群。
调查显示, “80、90后”自我认知的前几位特点分别是:责任心强、学习能力强、工作扎实和思想独立。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比较认可的特点标签则是:不稳定、思想独立、自律性差和自信。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眼中, 排在倒数的几个鲜明特点反而是“80、90后”自我认知的前几位。报告指出, 企业与“80、90后”的自我认知形成了严重错位。
智联招聘CEO郭盛认为, “80、90后”已经成为未来雇主品牌面对的重要群体, 因此企业要抓住机遇, 加大企业文化的变革, 企业须从招聘入职到企业培训, 从领导艺术到心灵疏导等方面建设全新的雇主形象。
3.职场预报,“90后”驾到 篇三
落落应聘到公司的时候,引起了大家很大的兴趣。因为落落的到来使我们这个由“60后”“70后”“80后”组成的公司终于有了“90后”。
初到我们策划组的几个月里,落落从来不加班。开部门会议的时候,落落都是有什么意见就直接提,从未考虑到因为是我们部门主管李晨做的策划而手下留情。
终于有一次,李展在部门会议结束后,把一个产品的宣传方案交给了落落。这个策划方案,因为是客户多次没通过的,只得加班重做。当时,李晨是想给落落一个难堪,毕竟,这样一个重要的策划希望一个刚到公司来的“90后”能做好那是很不现实的。
一个星期后,落落把策划方案交了上来。落落的策划方案和我们的策划方案有很大的不同,她的策划方案加入了现在很流行的微博,而且有详细的执行方案。最后,我们把两份策划方案融合起来,交给了客户。
有落落加入的这份策划竟然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评价!于是,公司老总把落落也列为这个项目的执行人。负责微博这一块的运营。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落落的微博竟有几十万的粉丝,而她的微博居然通过了名人认证。
落落让我们认识到了“90后”并不都是网上人们信口讨伐的“脑残族”,更有像落落这样的优秀人才。
“凡客体”的阿雅
“爱设计,爱赚钱,更爱梦想。我不是异想天开的艺术家,我是想要一展拳脚的设计达人。”这是“90后”阿雅的简历中的一句话。我们部门要招聘一名设计师,人力资源经理便把这份简历拿给我们看。
以前我们也招过好多设计师,可是因为他们的设计中规中矩而没有个性最后都放弃了。阿雅的这份简历引起了我们很大的兴趣,于是,人事部通知阿雅来应聘。
阿雅很准时地来应聘了,阿雅的穿衣打扮倒和我们“80后”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可是当阿雅把她的一些作品拿出来的时候,我们都惊呆了。阿雅的作品虽然还显得有些幼稚,可这也遮不住她的灵气。在她的作品里,既有我们常见的设计元素,又有日本动漫的一些元素,而且结合得相当到位,整个作品很有创意。最后,我们决定把阿雅招聘进来培养。
阿雅没有让我们失望,“90后”的她很好学,到公司三个月就很快能够独立设计作品了。阿雅独特的灵气,让她的设计作品很快就脱颖而出,客户好评如潮。半年后,阿雅便成为了我们的首席设计师。
晕倒的“浮云”
“浮云”并不是真正的浮云,而是公司的“90后”男生付云。由于受网络流行词“浮云”的影响,我们都叫他浮云,他也不介意。
付云是应聘来公司做人力资源管理的,说是人力资源管理,其实就是做一些打杂的事,像复印一些资料、搭一些外景舞台等。不过付云倒是很勤快,無论是不是他份内的事,他都忙个不停。我们都感叹,这哪里是来了“90后”,这简直就是“70后”。
一次意外的事件让我们对付云有了真正的认识。在一次搭外景舞台的时候,付云意外地晕倒了,同事很快把付云送到了医院。就在我们感叹“90后”脆弱的时候,同事回来了,告诉我们:付云是因为营养缺乏和过于劳累而晕倒的。据来看望付云的同学说,付云在上大学的时候就由于家境困难,同时打三份工,而且为了省钱,每天只吃一顿午饭,晚餐则是馒头加开水。就是现在,付云在外面依然有好几份兼职。
听到付云的情况,我们都愣住了。原来,“90后”中还有这样为生活拼命的年轻人啊!老板当场表示要给付云加薪。恢复过来的付云在工作上更加认真和负责了,而同事们也逐渐喜欢上了这个为生活拼命的付云。
“90后”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和糟糕。“90后”的到来正如“80后”“70后”的到来一样,有着他们自己明显的缺点和优点,他们张扬而敢爱敢恨。他们敢于对一切不合理提出自己的意见……
“90后”来了。“90后”也即将成为职场的主力,我们准备好了吗?
4.90后职场心态问卷 篇四
作为90后职场新人,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尽情展现着自己的风采,
届毕业生离开大学校园已近半年,作为职场新人,这群90后经常被贴上“自私”“没责任心”“非主流”等标签。
事实上,从90后这个群体步入职场开始,他们就被看作是最有个性的一代。有人说,他们任性叛逆;有人说,他们冷漠不孝;有人说,他们赖在青春期里长不大。
,一份《撕下标签的90后》的调查显示,90后和前辈们没有很大不同。其实,在60后、70后和80后眼中,这些90后职场新人,也并非像外界给他们贴的标签那样“不靠谱”。
60后:90后有责任心不循规蹈矩
今年7月,90后女孩李梦钧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27年前,她的母亲韩雪琴也从这里毕业。
7月4日那天,她在QQ空间晒出了自己和母亲的毕业证书,写道:“娘俩一校一专业,相隔27年。”毕业后,李梦钧又和母亲当年的选择一样,并没有留在北京,而是回到了家乡大连,在一家金融公司工作。
重新回到父母身边,李梦钧坦言她很享受家带给她的温暖。“我爸妈从小就对我很放任,他们希望我在自己的选择中成长。”李梦钧说,“我和妈妈的关系很好,什么都能聊,我高中喜欢过哪个男孩她都知道。”
生于60年代的韩雪琴是一所高校的副教授,她认为女儿这一代并不像外界说的那样“没责任心”。“我认为他们这一代人是有责任心的,尤其是在亲情方面,以我女儿为例,她做得很好。”
今年2月,李梦钧在北京一家单位实习,临近过年,她提前请假回大连。然而她不知道的是,当时母亲正在医院做一个小手术。“我本来算好了,在女儿回来之前做完手术恢复好就出院,不让她知道这件事。谁知道她提前回来,我的手术又延后了,她回来的时候就看到我住院了。”韩雪琴在接受采访时说,“女儿去医院看到我在病床上的那一刻,马上作出决定,说毕业后要回大连,回到妈妈身边。”
在这之前,李梦钧一直希望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北京很多单位也向她开出了工作邀请,但经历了母亲的生病之后,过年期间,亲朋好友问起她毕业后的去向,她都毫不犹豫地说“要回大连”。韩雪琴告诉记者:“我跟她说,你回大连也是要上班,妈妈如果生病了,你也不能一直照顾妈妈,可她说‘那不一样,精神上不一样’。”
在采访中,韩雪琴还说到一个细节:“我眼睛花了,有一次要缝衣服,打开针线包,发现女儿将针线包里各种颜色的线都挨个儿穿到了针孔里,她怕我看不清,纫不上针,返回学校前都帮我纫好了。”韩雪琴认为,其实每个人都有责任心,不管是哪一代人,只是没有更多的机会表现出来而已。
除此之外,在韩雪琴看来,90后生活在一个互联网发展的新时代,接受的知识多,思维比较活跃,也很有创新精神。她在采访中举例,“现在的90后,家里买了什么电器,他们很少看说明书,自己就能研究明白,很有探索精神”。而她表示,自己所处的时代没有现在这么“开放”,也使得他们那一代人在很多事情上“循规蹈矩”。
“我不赞同给90后贴标签,我生活的时代有我们的时代特色,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有现在的时代特色,要与时俱进,不一定非要拿他们跟我们比。如果非要给‘90后’贴标签,不如给他们贴一些鼓励的标签,让他们更勇敢。”韩雪琴认为,“90后”刚刚进入职场,作为师长,要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们成长。
70后:90后被互联网刻上深深的烙印
在吴晨光任副总裁兼总编辑的一点资讯,团队中有近五分之一的人都是90后,他们大多分布在技术岗位上。“90后的新同事创新能力相对比较强,刚毕业的他们更愿意用努力来证明自己,他们对于现在流行的东西也尤为敏感,
”吴晨光这样评价身边的90后。
“90后生活在市场经济和互联网时代,这两个时代对他们影响很大。特别是互联网,这群人离开互联网和手机几乎没法活,现在的交流、消费、工作平台都是建立在互联网之上,这一代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不知道没有互联网怎么办。”在吴晨光看来,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平等的平台,体现的是比较自我和个性张扬的文化,这种文化对90后的影响非常大,“比如他们喜欢自拍、分享和互动,这都是互联网时代在他们身上的烙印”。
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吴晨光在采访中说,自己上大学的时候对互联网根本没有什么概念,他们这一代人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化,也经历了从非互联网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再到移动互联时代的变化。
“我们都知道没有互联网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但是90后一出生就有了互联网,随着不断发展,互联网遍布生活中的每一处,他们的思维方式就会和我们完全不一样。”他举例说,自己早年做记者的时候查资料都去图书馆,而现在的年轻人一上网什么信息都有,“所以他们的视野比我们开阔多了”。
但吴晨光也在采访中表示“90后新人基本功不太好”。以他从事的媒体行业为例,现在是自媒体时代,很多人自己开个微信公号就可以写东西,发布什么内容自己说了算。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人都自己说了算,最后的问题是总以为自己是‘老大’。他们知识面和视野开阔,有灵气,但他们做东西比较粗糙,通常想得不够深入,这都是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
“如果说90后非主流,那什么是主流呢?90后正处于20岁出头的年龄阶段里,你不能要求他们的想法和70后一样。一个人不可能有超越他这个年龄阶段里的想法,比如90后现在想的就是恋爱结婚,而70后现在几乎都结婚了,应该更多地考虑养孩子和养父母,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质。不能用现在的70后、80后去和90后比。”吴晨光认为,“90后这一代人互联网特质很明显,他们需要利用互联网领域的优势做事,正确理解互联网是什么很重要。”
80后:90后只是更年轻
在北京玩音乐的很多年轻人都听说过位于五道口的O2录音棚,它的全名是北京天铖乐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CEO是80后王天居。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他没有去找一份安稳的工作,而是选择了创业。
“我毕业时,大学毕业出来创业的人还是少数,可以说很新鲜,那个时候学生创业会当做故事来聊。”王天居说,“80后毕业后,大多数人会选择去外企、央企或者考公务员,更在意自己的工作是否安稳,可能只是个别人会去尝试创业。”
今年7月,一项通过对全国近6万名毕业生的调查形成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这一届毕业后选择创业的毕业生比例为6.3%,比去年增长近一倍。
“90后步入社会面对的环境和80后是不一样的,现在是‘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这一两年,国家鼓励创新创业,创业也成了大家更愿意讨论和关注的事情。”王天居认为,社会变化快,使90后的生活状态也更不一样,他们的就业思维不再传统,更多人愿意去尝试创业。
在王天居的公司里,大多数人都是90后。在他看来,“80后和90后没有什么本质不同,他们只是更年轻,想法更有激情,做事更有冲劲,也更情绪化一些。”
王天居告诉记者,一名正在公司实习的大学生,所在学校建议他毕业后去企业做相对稳定的工作,可这名实习生非常反对,表现出强烈的反感,一直在和学校“作斗争”。“如果换做我们这一代人,可能也就顺从学校了,而他们这些人更坚持自我。”
不过,在王天居看来,90后身上的特点在80后身上也有,每一代人都从这个年龄段过来,也会有一些同样的特质。“只不过现在社会言论更加开放,大家有平台说出自己的看法,信息传播也很快,社会快速变化让90后站上了舞台,其实每一代人本身没什么差别。”
5.90后求职面试应培养六种心态 篇五
许多企业目前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对“90后”的看法,认为“90后”有活力、有个性、学习能力强,但不踏实、太自我、纪律性差、不能够吃苦耐劳等缺点也很明显。“90后”大多期望要求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个人自由支配的节假日时间、个性的尊重与爱好的释放、人性化的工作氛围等。“90后”的这些要求和期望并不过分,但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针对“90后”的期望并没有准备好。所以,从目前来看,“90后”的需求与大多数国内企业能够提供的条件是有矛盾的,而且这种矛盾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
针对“90后”大学毕业生马上就要进入求职大军的现实,认为,他们最需要的是转变心态,找准方向。所处的环境不可能很快改变,那就改变自己。当拥有了正确的心态,摆好了正确的姿态,加上正确的求职技巧,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合适的工作总会得到。
认为“90后”大学生应重点培养以下六种心态:
一是归零心态,就是重新开始的心态。学校学的东西和企业里实际需要的技能会有比较大的差异,在学校里无论多么优秀,到企业里也是重新开始,因此在求职时不要自我感觉良好、太挑,毕业生需要的是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来作为谋生的开始。
二是务实心态,就是踏踏实实做事的心态。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大学毕业生已不再是天子骄子,而是一名普通的工作者。刚进入社会,从事基层工作,干既苦又累的工作是无法避免的。只有踏踏实实地干好基层工作,你才有可能走上更高的职位,获得更好的回报和待遇。
三是乐观的心态,就是积极进取、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态,
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外加上用工荒的存在,找到一份工作是必然的。大学里的学习虽然不见得能够直接应用于企业,但你养成的学习方法和培养起来的素质和能力使得你能够干好所要做的工作。
四是中庸的心态,就是为人处事要能够把握好度,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要过于张扬。从学校进入企业,你要面对的除了显性的规则,还有隐性的潜规则。如果太个性,过于张扬,很容易触犯企业的规则,影响自己的发展。先做人,后做事。对于“90后”大学毕业生来说,形成中庸的心态,会少走弯路。
五是目标心态,就是要对自己的发展要有方向感,有目标,有规划。大学毕业生如果没有目标,没有职业发展规划,就会不稳定,经常流动,导致由于缺乏坚持而难以发展。虽然进入社会,进入企业,你自身的发展很难完全按照你的职业发展规划而实施。但具有目标,具有一定的规划,有助于提升你求职的效率,有助于你在时间有限、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作好准备。
六是学习心态。对于“90后”毕业生来说,和以往的劳动者比较,最大的优势其实就是接受新生事物快、学习能力强。这种优势,更多的是“90后”所处的年龄段带来的,另外“90后”伴随网络时代一起成长,对网络时代的适应性要好于以前的其他时代。进入社会、进入企业,也许不同的人起点不同,但拥有学习心态的人往往走得更远、爬得更高。
对于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来说,针对“90后”大学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建议应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第一,协助“90后”大学毕业生作好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有了职业发展规划,毕业生在求职时才不会没有方向,为求职作准备时也才能够更加精准和效率。建议可以根据专业、行业,请企业里HR来协助指导。
第二,做好“90后”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技巧培训。通常,不符合HR部门阅读习惯的简历、平淡的个人自我介绍、糟糕的面试应对技巧、简历投递的渠道太窄和数量不足问题等都是大学毕业生应聘效率低下的原因。建议就业指导部门对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技巧进行培训,必要时进行面试模拟训练,使毕业生在找工作之前训练有素。
从供需角度来看,“90后”大学毕业生和80后大学毕业生面临的需求方并没有太大的差异。“90后”走向社会是必然的,在企业拥抱“90后”的同时,“90后”更需要的是做好心态的转变,另外就业指导部门能够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辅导支持。
6.90后职场肖像报告发布 篇六
根据智联招聘统计发现,与70后、80后找工作求稳定、谋高薪不同,90后普遍认为工作不只是满足生计这么简单,能够满足兴趣、实现人生意义更重要。有62%的90后表示择业时更看重是否有符合自己兴趣的发展空间。他们偏爱自由开放的企业文化。从调查结果来看,有73%的受访者赞同“开放自由、相对宽松”是最理想的企业文化,仅有13%的受访者可以接受“严格守序、集体高于个人的传统企业文化”。
那些能够提供弹性工作时间、额外带薪年假、配备固定班车等“软福利”的企业更容易获得90后的青睐。同时,在追求自由的风格影响下,大部分90后都明确表示反感办公室八卦和职场潜规则。
年轻一代的职场人之所以产生新的变化,主要受经济环境影响,降低了他们对薪酬的重视程度。智联调查显示,“对员工的尊重”超越了“完善的福利待遇”和“有竞争力的薪酬”,成为90后眼中用人单位最重要的竞争力。同时,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让年轻人的视野更加开阔,物质文化生活以及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提升和转变,工作也随之从谋生的手段转变为获得高品质生活的工具,成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因此90后对工作的诉求也发生转变。
对于90后来说,从事何种类型的工作并不是关键,关键是他们渴望被重视,希望能有机会参与到核心工作中展现自己的价值。76%的受访者希望可以从事核心业务工作。且受访者普遍表示并不排斥从事辅助性工作,也有24%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接受基础性工作。
其实随性的工作态度和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并不是90后群体独有的特点,一个时期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影像会在一代人身上体现,这期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与90后其紧密相连的85后和95前也都有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甚至是改变世界的愿望,这就是被定义为千禧一代的那些人。
八成90后希望获得晋升
对于择业取向,90后普遍认为工作不只是满足生计,能够满足兴趣、实现人生意义更为重要。有62%的90后表示择业时更看重是否有发展自己兴趣的空间,仅有38%的受访者择业时优先考虑薪资待遇。
从工作性质来看,76%的受访者希望从事核心业务工作,但他们并不排斥从事辅助性工作,24%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接受基础性工作。
90后在择业时更看重未来的发展前途,因此“钱多事少”并不是他们追求的工作态度。高达81%的90后希望获得晋升,仅有不到20%的90后希望从事的工作平淡安逸,获得更加轻松的生活。值得注意的是,90后不惧主动加班,但无法接受“直属领导不走不能下班”等非工作需求的加班理由。
更青睐额外带薪年假等“软福利”
福利待遇方面,90后对于“软福利”的重视程度超过了“硬福利”。在90后受访者看来,五险一金的硬福利应该属于公司的“标准配置”,能够提供弹性工作时间、额外带薪年假、配备固定班车等“软福利”更容易获得90后的青睐。
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90后显得更加积极主动,高薪、稳定、依听父母认可的“金饭碗”模式不再受到大众一致认可,64%的90后受访者表示更愿意在富有挑战性的中小企业工作。
不挤北上广,不抱“铁饭碗”
调查显示,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对90后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减退,有近半90后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合适的发展机会,愿意在二、三线城市开始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从智联招聘大数据来看,20春季各城市人均投递简历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成都、西安、天津等新一线城市的人均投递简历数与深圳、上海相差不大。随着新一线城市在经济发展、区域效应、生活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显现,北上广深不再是90后求职者的唯一选择。
90后职场肖像报告发布 南宁90后更看重“软”福利
上个月,智联招聘采用在线问卷的方式,从职场态度、公司文化、职业规划等角度对南宁“90后”求职者进行了调查。4月12日,智联招聘首次发布“‘90后’职场肖像”报告,结果显示,南宁“90后”面对发展机遇,不挤“北上广”、不抱“铁饭碗”,更看重就业单位的“软福利”,亦更希望得到雇主的尊重。
智联招聘调查显示,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对于“90后”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减退。近半南宁“90后”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合适的发展机会,更愿意在二、三线城市开始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表示,随着新兴一线、二线城市在经济发展、区域效应、生活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显现,北、上、广、深不再是“90后”求职者的唯一选择。
报告显示有64%的南宁“90后”受访者更愿意在富有挑战性的中小企业工作。根据调查显示,随着我国“互联网+”战略的不断推进,与竞争压力较小的大企业相比,互联网中小企业以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具有竞争力的福利待遇以及创新的氛围等条件颇受“90后”青睐。
与“70后”“80后”找工作求稳定、谋高薪不同,“90后”更偏向能够满足兴趣、实现人生意义的工作,“钱多事少”并非他们所想。调查结果中,62%的“90后”表示,择业时更看重是否有符合自己兴趣的发展空间,仅有38%的受访者在择业时优先考虑薪资待遇。值得注意的是,“90后”虽然甘于拼搏,不惧主动加班,但无法接受“直属领导不走不能下班”等非工作需求的加班理由。
7.“一哥”,第一代90后职场精英 篇七
中午十一点半,我俩约在位于北京工体北路的Q Mex Bar& Grill,一家主打道地墨西哥菜的餐厅,这也是刘佳一就职的Enjoy公司合作的餐厅之一,刘佳一说这家的餐品她亲自考量过。
“你看《伪装者》了吗?”点菜的时候,佳一冷不丁冒出这么一句。“还没看,不过我知道最近特别火。”有点跟不上这姑娘跳脱的思维,我半天没反应过来。“那你一定要看,那部简直是良心作品,太好看了。”更让我惊讶的是,佳一说这段时间她在追剧,全公司的人都知道,每见到一个人她都要分享自己的追剧心得,同事们都很体贴地不会在下班后安排过多的工作给她。“连我的老板,最近晚上都不‘敢’找我,因为知道我在追剧,睡得晚!哈哈。”
Enioy 是一家专门做美食推送的电商公司,主要针对追求高品质味蕾体验但工作比较忙的白领群体,而刘佳一的工作则是到各种餐厅寻找各种美食并与餐厅商谈合作,她目前的职位是项目投资经理。工作的缘故,她俨然成了一位美食达人,用她的话说就是:吃遍北京大大小小有特色有个性的餐厅。在点餐的过程中,她一个劲儿向我推荐这家墨西哥餐馆的特色菜,眼神像雷达一样地扫描菜单,跟我解释几道特色菜的搭配。“服务员,能上几片柠檬吗?”她随后又点了瓶可乐,熟练地把柠檬汁挤到可乐里,用吸管搅拌了几下才放下。“再来份焦糖布丁吧,它家的布丁特别特别好吃,甜而不腻。”
闹:“一哥”在,老板必须笑
刘佳一告诉我,她18岁就只身一人在香港读大学,23岁从澳大利亚联邦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父母希望她跟其他同学一样到一家央企或者国企工作,再不济考个公务员也行,结婚生子。总之,女孩子就要图个稳定。
但或许是求学时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这姑娘最不想要的就是一眼能看到头的所谓稳定,不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所以自然“忤逆”了父母的心愿。大学期间,她还主动申请到美国的一家事务所实习。毕业后回国,因为之前有电商工作经验,她被朋友介绍加入到Enjoy,Enjoy是一家创业公司,来了以后她就喜欢上了这里。
上午11点上班,晚上7点钟下班,工作时间并没有完全被固定,光凭这一点就足以让刘佳一两眼发光,她小心思盘算着,没事还可以逛个街什么的。刚进公司,工作并没有特别忙,二三十个人的队伍,多数以年轻人为主,相处起来格外轻松,这也是让佳一一直觉得难能可贵的地方。她还跟我说,“一份工作的好坏指标,除了薪水和能否学到东西以外,我也会考虑工作氛围这个因素”。
“喜欢闹,喜欢笑,幽默,特别逗……”刘佳一在同事的口中有一系列的标签。CEO马克是公司的四大创始人之一,真正的大boss,每次到公司各部门巡视都会板着脸十分严肃,他工作严谨负责,却很少跟大家有交流,更多的是通过收发邮件来了解工作。只要他出现在办公室,每个人上方的空气都会瞬间凝固,鸦雀无声。“每次马克喊我去办公室,我就感觉像是他要开除我。”
边吃边聊很不错,说到这个马克,佳一的话渐渐多了起来。
初来公司半年的时候,公司融资到了C轮,新闻正式出来的头一天晚上,马克用邮件的形式给所有同事群发了这条消息,并欢迎大家给他提意见。收到这封较为正式的邮件佳一突发奇想,回复说:马克哥,要多笑一笑,不要让同事紧张啊。两天后,马克回信了:好,以后多笑笑。以至后来同事们都戏称,只要“一哥”佳一在公司,老板马克必须多笑。敢给老板提意见,同事们私底下都给佳一点赞。佳一又补充到:“现在办公氛围轻松很多,特别舒服。”
挑:这样的商家坚决不合作
跟很多90后一样,刘佳一个性非常鲜明,对待工作也一样,她有着极为“挑剔”的个性,不会委曲求全,不认同的坚决say no。
佳一边给玉米煎饼涂满调味酱,边跟我聊起了她毕业后的经历。从澳大利亚联邦大学毕业后,她到一家韩国的制药公司实习,在同行业中,这家公司在世界排名前几,公司前景极好,佳一负责产品文案工作,她的上司是一位美籍韩国人,有着极强的控制欲,不懂中文的他却总是强制性地要求按照他的思路写文案,中英文的表达方式有差距,当时的佳一几乎是在苛刻中反复修改文案,经常性地把自己最初的思路反复地推翻。临近毕业,身边的朋友都劝她转正,留下来似乎是最好的选择。但她却暗暗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在毕业典礼的前两个星期,她依然决然地离开了这家公司。聊到这里,佳一笑笑:“一点都不后悔,开心工作才是王道。”
来到Enjoy后,佳一说自己的想法其实也有改变,用她的话说是“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佳一咧开嘴不好意思的冲我哈哈大笑。因为合作的餐厅门槛不高,会遇到各种人,每个人的想法、层次也不一样,一开始不明状况时她经常碰壁,但接触多了,佳一开始摸索出来跟不同人打交道的方式,但尽管如此,她依然保持着“挑剔”的个性。
我很好奇佳一在工作中接触的人和事,央求她给我说上一段,她笑着说,那我跟你说个奇葩一点的。在上周末刚刚结束的一次业务走访中,跟刘佳一对接谈恰的是一家日本寿司店的老板,在经过一番交谈后,她坚决拒绝与这家店合作。佳一和她的同事们发现,日本寿司店的老板非常自负,本来说谈合作,他却自顾吹嘘自己人脉关系:“王菲、李亚鹏我都认识。”还扬言说他的店是北京真正正经做寿司的店,800元一份的餐,不需要佳一的公司出文案润色也会大卖……寿司店很小,只有上下两层,不过6张桌子和一个包间,老板却说每天他的生意要翻三桌。商谈那天,佳一特意选择在饭点与他洽谈业务,当日整个一层也不过三位顾客。老板还很“大方”地送上了一小碟很普通的日本豆腐,并且不断吹嘘它的美味,佳一和一起来的同事面面相觑,她们一筷子都没有动。“和这样的客户打交道,这些千万不能碰,要么肯定会被冠以借谈业务大吃大喝的名声。”
“就算没法跟老板交差,这样的商家也坚决不会合作。”刘佳一很气愤,即便后来寿司店老板主动打电话示好要求合作,她依然决绝地拒绝了。
nlc202309011433
较真:成为公司最会赚钱的人
在公司,佳一还有个标签,老板称她为公司最会赚钱的人,我笑着问她是不是,她一个劲谦虚地摇头,“不是,不是。因为我们部门是公司最赚钱的部门嘛”。
佳一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个记者,上小学时还是《北京青年报》的小记者,但自嘲因为太懒,这个梦想坚持没多久就放弃了。“如果靠文字养活自己,我肯定饿死了。”说到这儿她笑得前仰后合。但刚到现公司的时候,她的工作是编辑,恰恰都跟文字有关,主要是做美食和生活方式,负责北京、上海和香港三地,每天都在写稿子、改稿子,但她竟然没有像以前那样厌烦这种工作状态,反而全身心地投入。她说,不管怎样,刚入行的年轻人一定要多问,如果因为害怕而将问题藏着掖着,永远学不到东西。
2014年,公司开始在互联网媒体下做电商,因为对北京餐厅比较了解,她被转行到了商务合作部门,负责业务洽谈这一块,从文字到业务的转型,这个性格开朗、古灵精怪的姑娘却做得得心应手。做编辑的时候,她通常是晚上11点之前就睡觉,11点以后坚决关机,休息期间邮件一律不回。但在商务部门,她的工作生活几乎无法完全分开,也没办法做到定点下班,慢慢地她却开始享受这种工作状态。“没事去新开的餐厅品品新菜,顺带把工作也谈了,挺好。”
聊到她就职的这家公司的前景,佳一表现得信心满满。目前来看,短时间内公司处于负盈利状态,按照他们的运营模式,下载使用Enjoy这款应用后,每位用户下单都会有返利,而所有返利均出自他们公司,短时间内亏损得越多,就证明他们的用户量越大,随着用户量的增长,他们的亏损也会变得很大。但是后期,一但用户量稳定市场处于稳定的状态时,那就是公司开始盈利的时候。
“短时间内的亏损也会吸引大量的投资,接下来公司的发展会越来越好。”说完,佳一吃了一口布丁,满足地冲我笑了笑:“真的很好吃。”
商务合作部门是公司的销售部门,很多的业务都经过佳一之手,老板称她为公司最会赚钱的人,其实是名至实归。但工作中,佳一说也有让她觉得不适用的地方,公司直接对接商家,但很多用户在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时候,却会直接投诉到公司,从洽谈业务到财务结算甚至处理投诉,佳一是一条龙服务,而中间各种环节,最让她头疼的就是投诉。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杯子摔破了、老板不给续杯、吃坏了肚子……总让她哭笑不得,“很多问题是我们无法解决的,”她无奈地说,“但我会努力尽力做好。”
看看时间,一顿饭我们竟然吃了近两个小时,我打趣佳一是第一代90后职场精英,她突然较真起来,坚称自己并非精英。“如果不逼自己,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原来可以这样。”说着喝完了最后一口自己调的柠檬可乐。
责任编辑:陈思
8.90后职场“异地就业”成常态 篇八
今年是“90后”的职场元年,“90后”新鲜人从象牙塔进入到社会中,他们又将怎样的挥洒自己的青春,又会带来怎样的未知与隐患?下面将带您走近异地就业的“90后”,看看他们不一样的职场经历。
避开本地就业拥挤 轻装上阵无忧虑
近日,据某媒体网络调查中心统计显示,针对18至22岁的天津“90后”,65.3%的被调查者表示“可以不选择在家门口工作,希望到外地就业或创业”。
文锋是今年刚大学毕业的“90后”,他家在天津,武汉上大学,深圳就业,“一波三折”后,最终落脚异地,让他有着深深的感触。“本地就业压力太大。大四我就一直在家乡找工作,投简历、面试接连不断,结果都杳无音信。最后,跟同学一起去了深圳,那边岗位多一些,需求大,待遇也还不错。”他告诉记者,“避开本地的就业压力,自己轻松了不少,我就在这边儿干着吧!”
文锋今年22岁,他早早办理完毕业手续就与同学一起出发了。家里人面对他执意去外地工作也没多劝解,全力支持。“我才毕业,年龄小,够我折腾啦,爸妈也有自己的工作,让我放心出去闯。”“轻装上阵”成为“90后”异地就业的一大特点,父母不仅没有成为他们的牵绊,反而作为“后方”,成为支持他们的最大动力。
渴望独立 寻求职业压力刺激
独生子女出生在市场经济的大浪潮下,“90后”常常被人认为是“含着蜜匙”长大的一代。但是,苦中作乐的异地就业却成为很多“90后”的选择。
思雨是爸妈的“贴心小棉袄”,当年高考报志愿的时候,为了“避远就近”,家里为她选择了天津一所分数线大大低于她实际分数的大学。毕业后,父母安排她报考教师资格证,能安定下来留在本市工作。表面上她没说什么,心里却有自己的“如意算盘”。7月初,思雨整理好行李,和父母稍做解释后,一个人奔往北京,去广告公司应聘设计师。“我20多岁了,也该听听自己的想法了。父母一直为我安排道路,如今我已经毕业,想摆脱这种束缚。我想出去,宁可做个‘北漂’,看看自己到底行不行!”
在某媒体网络中心对异地就业者的调查中,有76.7%的被调查者表示异地就业是为了“远离父母的呵护,更好地独立”。“90后”与“60后”、“70后”甚至大部分“80后”不同,作为独生子女常被“在温室中呵护”,没有风雨的吹打,然而自信、渴望独立、胆子大却又是“90后”不甘现状的一面,异地就业成为锻炼自己、寻找自己价值的最好选择。
职场新人说走就走 职业规划欠成熟
不过,从专业调查机构正略均策调研中心发布的《中国薪酬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90后”职场新生代员工离职率达30.6%,高出平均水平5%。不难看出,职场新人们的“说走就走”,让企业措手不及。
同为“90后”的小宋去年大学毕业,毕业后直接落地就业,但如今已换了两份工作。一开始他在某网站做记者,“不是我想做的”、“薪酬没达到我的期望”、“工作太累”成为他离开的理由。现在北京某私企做宣传,但他也不能确定这就是他的“铁饭碗”。最初和他一起留津的大学同学雯雯也说:“我也没啥规划,走一步看一步吧,找个心仪的工作也不容易,如果不行,再到南方寻找机会。”
“90后”职场新人敢拼敢闯,但不明确的目标也给他们在成功路上前行造成阻碍。如今,一个人投奔几个城市已不再罕见。
专家点评:异地就业 适合也要适度
中国北方人才市场相关专家对异地就业的“90后”提出两点建议:
首先要适合。对于异地就业要以理性眼光看待,不能盲目跟风。虽然现在异地就业情况已经很普遍,但是考虑自己为什么要异地就业是选择离开的重要前提。就业的专业是否适合自己,事业的地点是否适合自己都应列入考虑的问题。不能单纯为了躲避父母的束缚而选择异地就业。
其次是适度。异地就业选择的城市很多,但不一定是大城市。例如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首先,住房、物价、交通、交际都要算入生活成本,考量自己是否负担得起。另外,大城市人才济济,竞争压力大,发展空间也未必更好。“90后”异地就业在选择城市、选择行业等方面要慎重考虑。
9.90后大学生思想调查问卷 篇九
学校:________专业: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性别:____
1.你每月的平均消费额为?
A 300元以下B 300—500元C 500—1000元D1000元以上
2.你和家里人的联系频率是?
A.很少B.每月1—2次C 每周1—2次D 几乎每天
3.你平时最常光顾那些娱乐场所?
A 网吧B KTV及酒吧C运动场D 其它
4.你每天课余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为?
A 很少B1—2小时C2—4小时D 4小时以上
5.你如何参加学校的社团?
A 按兴趣B 只要有参加C 看是否有时间D 从不参加
6.你认为大学期间什么最重要?
A 学习成绩B 课外活动及综合能力 C 广结朋友 D 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7.你平时使用网络干什么?
A玩游戏B看新闻资料C学习D 其它
8.如果你心理有困惑,你会如何排解?
A 向要好的朋友倾诉 B 和家长说C 找心理老师 D 闷在心里、自己解决
9.你购买衣服时最看重哪一点?
A.时尚个性B 价格公道C 舒适D质量好E 是否为名牌
10.你喜欢自己的专业吗?
A 喜欢 B 还行 C 不喜欢、想转专业
11.你觉得成为一名大学生的目的是什么?
A、实现理想抱负B、获得一张文凭C、满足父母期望D、找份好工作
12.你怎样看待社会上的拜金主义?
A、不提倡,但也是实际需要B、不支持,而且自己不会成为这种人
C、无所谓,没看法D、我自己就很拜金
13.你怎样看待爱情?
A、像港台偶像剧那样,浪漫理想型的最好 B、爱情是一种责任,自己需对对方负责
C、对爱情不感兴趣,努力学习最重要D、一切随缘,自然最好,不强求
14你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看法是?
A 很正常B不提倡也不反对C坚决反对
15.你怎样看待现代潮流文化(如非主流、火星文等)
A 很时尚很喜欢 B 有个性但自己不会做 C 无法理解、坚决抵制
17.你本科毕业后的打算是?
A考研B找工作C自主创业D 未考虑清楚
18..加入中国共产党,你觉得对你意味着什么?
A、不意味着什么,只是对以后工作有好处B、入党是件荣耀的事,感觉比别人有水平C、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执政党,应积极加入,为国家做贡献D、别人加入,我也加入
19.在大学,你觉得下面哪种风格是你所倾向的?
A、做事低调,只做自己喜欢的事 B、大学是一个舞台,充分张扬自我C、以学业为重,适当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D、开心就好,凭感觉走
10.首批“90”后大学生入职场 篇十
“90后”的特点
1.找工作以兴趣爱好为主
一览英才网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今年毕业的首批“90后”大学生中,51.7%的人找工作以兴趣爱好为主,24.4%的人找工作以发展前景为主,13.8的人找工作以薪资待遇为主,而只有不到10%的人以专业对口为主。
2.个性张扬,创造能力强,承受失败能力差
“90后”由于早早就接触到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高科技事物,相比“70后”和“80后”,“90后”更擅于接受新鲜事物,创造能力也更强;并且由于“90后”平均生活条件都不错,养成了其独特张扬的`个性,但是承受失败的能力却相当差。
3.情商高,缺乏责任心,跳槽频繁
一览英才网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跳槽频繁”成为了用人单位对“90后”最多的评价。“90后虽然非常聪明,情商够高,但是却常常以租户为中心,过于追求个性,以自我为出发点,所以工作上稍有一点不如意就会辞职。”一览英才网职场专家苏志浩表示,
4.求职方式够“潮”
如今的“90后”,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跑招聘会、网上投简历等求职方式。“微博求职”、“QQ群求职”、“博客求职”、“电视求职”等新颖的形式,成为了“90后”宅在家中求职的法宝。
5.拥有绝对的自信
“90后”的大胆、自信,也是他们的又一显著特点。一览英才网资深HR田小姐说:“最近常碰到一些90后求职者,在投递了简历得不到回复的情况下,主动打电话到公司询问情况,更有一些90后在面试失败后仍然表示希望公司能再给一次机会,坚持展示自己。我们对这样的求职者的勇气很佩服,通常也不会拒绝这样的求职者。”
“90后”初入社会遇困难
一览英才网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比上年增加20万。加上前两年200万没有实现就业的人数,今年累计有近千万大学生要找工作。在如此多人挤着就业的情形下,初入社会的“90后”想要脱颖而出,找到心仪的工作很显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虽然“90后”毕业生够自信,却仍然掩饰不住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硬伤。因此,很少有企业愿意为他们的自信买单,“90后”想要在初入职场就一展锋芒仍然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