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行业分析 选修课论文

2024-11-02

旅游业行业分析 选修课论文(11篇)

1.旅游业行业分析 选修课论文 篇一

关于旅游的学习心得

信电学院 电气101 张小月 10055133 本学期我选修了旅游管理这门课程,了解了全国各地著名的名山大川、文化古迹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和饮食文化,极大地丰富了我的旅游知识,大大的拓展了眼界。现在学习即将接近尾声,我深深感受到这门课使我收获很大,感触颇多,尤其是对中国的绝美的风景名声及文化古迹引以为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旅游已成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大众化的休闲方式。中国的旅游资源丰富,由于国土跨经度和纬度很广,气候类型丰富,得天独厚,独具特色。全世界691处遗产地中,中国拥有27处,其中4处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我理解中的旅游就是游览异地山水,拜访文化古迹,上了这门课后我才知道我的想法是多麽的狭隘,旅游的定义是:旅游是分布于广阔的地理环境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是人们以旅游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以及探访亲友等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以各种不同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地理现象。这门课程让我了解了各地的旅游资源,对各省的热门景点有了个大致的了解,让我感受到旅游的魅力,大开眼界。旅游兼具社会、文化、生态和环境的内涵,旅游对于各个地方的文化,经济交流起着重要作用。

我很喜欢旅游,喜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更喜欢欣赏那些凝聚了古人智慧的文化古迹,旅游可以增长见识,了解各地风土人情,还可以锻炼身体,丰富自身内涵有益身心健康。

背起包,带上相机,快乐的出发。曾经躺在日照的沙滩上,享受着肆无忌惮的阳光将我的皮肤晒成健康的小麦色,在海中嬉戏,任由一个个小小的海花在我的身后拍打;坐在快艇上,迎面的海风中夹杂着海水的味道,那种激动的心情让我忍不住开心的大叫;也会在夕阳快要西下之时,站在无人的海边,呼喊着自己内心的苦涩与伤感,然后看着快要融为一色的海与天,笑着释怀。日照之旅,让我学会了宽怀与博大,让我的心更为广阔。曾经尖叫着在激流中勇进,坐在最边上,一次次从夹缝中冲下,感受着激流给我带来的刺激与快感。在细雨朦胧中,倚在西湖边的石柱上,看轻妆淡抹下堪比西子的湖面,感受那份沉鱼的美貌,那份温婉的动人。杭州之旅,使我找到了心灵的明朗。一次次的旅行,旅于山水间,行于情动中,让我一次次地洗刷自己,升华自己。旅游,我的最爱。

虽然选修课结束了,但是我对有关旅游的学习还会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让自己去更多的地方,了解更多的风土人情。

2.旅游业行业分析 选修课论文 篇二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任课教师常常忽视旅游英语自身的课程特点和其作为选修课的课程特征,导致在教学中长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出相应的对策。这里,本人结合五年来的实际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作为专业选修课的旅游英语的课程特点

1. 作为专业选修课的旅游英语和作为专业必修课的旅游英语共同具有的三大特征。

首先,专业性强。旅游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它包括旅游学英语、饭店英语和导游英语。在实际的教学中虽然各大院校对其具体内容持有分歧,但在以饭店英语和导游英语为主、旅游学英语为辅的教学模式上是达成一致的。

其次,实践性强。旅游英语是一种以旅游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实用型英语,旨在为旅游业培养以英语为语言工具,向旅游者提供优质旅游服务的人才。

最后,综合性强。旅游英语的专业知识覆盖面广,文化底蕴厚。第一,它要求学习者要具备相当的英语语言专业知识,即,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第二,要求学习者熟悉本国历史文化,包括历史、宗教、地理、民族、风土人情、风物特产、文化艺术、古建园林、旅游景点和历史典故等;第三,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与旅行游览有关的旅游常识,包括交通、货币、通讯、卫生、法律常识等;第四,要求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旅游专业知识,包括主要客源市场的地理概况、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以及风土民情和思维方式等。只有满足上述的四点需要,现在的学习者才能成为将来胜任工作的从业者。

2. 作为专业选修课的旅游英语又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首先,授课对象是英语专业非旅游方向学生,比如,在我院这门课开设的对象是英语教育专业和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学生。这些学生或因兴趣,或是出于就业考虑,在四年级选课时选择了旅游英语。

其次,授课时间短。作为选修课,旅游英语在我院只在四年级第二学期开设。按照教学计划四年级第二学期一般是十四到十五周不等,每周3学时,即这门课的总授课时数为四十二到四十五学时。

最后,授课内容有限。其授课对象虽是英语专业学生,但又不具备任何旅游业方面的知识,其授课时间极为有限,决定了在实际的教学中授课内容既要浅显易懂又要突出重点。

二、作为专业选修课的旅游英语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首先从课程设置的时间看,不应放在四年级第二学期。四年级第二学期学生的中心工作是求职,即使有心学习,也力不从心。这背离了旅游英语作为选修课想要拓展学生能力、增强学生在激烈的人才市场中的求职能力这一目的。再从课程设置的内容上看,旅游英语涵盖的范围过广,包括旅游学英语、饭店英语和导游英语。

第二,在实际的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旅游英语实际上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行口头表达。但很多教师却把这门课上成了精读课,死扣词汇和语法,结果未能体现出这门课的特色。

第三,教学手段单一,未能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多数教师还是凭一张嘴,一只粉笔成就一堂课。

第四,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单一,基本是一张试卷定乾坤。正如上文提到的旅游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传统的笔试并不能全面地考察学生的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多样化的考察形式。

第五,教材选择难。目前市面上关于旅游英语的教科书也不少,但基本为将旅游英语作为专业必修课而设计的,它的预期教学对象是具备一定旅游专业知识的英语(旅游方向)学生或旅游专业学生。因此这类教科书内容广且深,通常涵盖旅游业基础知识(包括饭店知识、旅行社知识、导游知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旅游业商务信函等。显然对于只把这门课作为选修课的学生是不合适的。另外,虽然中华民族享有共同的历史文化,但各地又有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文化风俗。而现在的教科书基本是只介绍中国主要的文化现象和全国几个主要景点。这就造成在选择了这些教材后,教学内容和实际有一定差距,比如,在介绍中国名山时大多数教材会选择四大名山之一,但对于甘肃的学生来说,这些山太远了,相关知识也变得很抽象。但如果选择麦积山来介绍,学生对于知识的距离感就会缩短,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第六,教师的复合能力欠缺。旅游英语是旅游学和英语语言学的交叉学科,客观上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又要具备一定的旅游业知识。但现实是任课教师要么是语言能力很强,却缺乏旅游专业知识;要么是拥有扎实的旅游专业知识,却对英语一窍不通。前者是“无话可说”,后者是“有话倒不出”。

三、对作为选修课的旅游英语在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第一,开设时间最好放在大三第二学期或大四第一学期,并将旅游英语细化为饭店英语和导游英语两门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一。

第二,课堂模式不应建立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而应采用表演式、互动式和情景式相结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比如,课前三分钟演讲、课内的主题演讲、模拟导游等,课外则可鼓励协助学生去饭店、旅行社等旅游行业部门进行社会实践。

第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设施。与基础英语和其他专业英语相比,旅游英语具有课堂活动多、语言交际活动场景多、交流内容范围广的特点。旅游英语课堂教学大都是以若干个活动为主题展开,而多媒体教学集影像、图形、文字、动画、声效于一体,图文并茂,引人入胜,能给学生营造一种动态的学习情境,创设出较为真实的交际环境。可以说,有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课堂气氛更活跃,效果更佳。

第四,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应多样化。这是由旅游英语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决定的。根据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在考察学生成绩的量化公式中,最终的书面考试可占40%-50%,平时成绩可占50%-60%。而教师就可在平时成绩这一块做文章,这样一来,既可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使教师全面及时地考查学生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授课策略,以适应学生的要求。

第五,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编写适合本地旅游业需要的教材。各地的旅游业发展水平不一,旅游资源又各具特色,从事旅游英语教学的教师有责任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本地区旅游业的特点和需要,自主编写教材,为当地的旅游事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双语人才,为推动当地旅游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六,培养任课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即,既是英语专业教师,又是具有较为全面系统的旅游服务知识与技能的旅游专业教师。比如学校可鼓励普通英语老师通过参加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或领队考试获取英语导游证或领队证的方式进行再学习,并为这部分老师提供去饭店或旅行社实践的机会,使其具备实战经验。

综上不难看出,旅游英语作为专业选修课不论在课程设置、授课方式、授课内容,还是对任课教师方面都有许多问题值得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讨,只有在不断的肯定与否定中,这门课才会不断完善,真正发挥其作为选修课提高学生复合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宋佩.旅游英语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08, (11) .

[2]张霞, 张文璐.浅谈旅游英语教学[J].才智, 2008, (9) .

[3]冯郑凭.高校旅游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6) .

3.旅游业行业分析 选修课论文 篇三

关键词:旅游英语;实践;研究;背景

我省地处祖国西北,地域辽阔,气候变化复杂,从陇南亚热带湿润区到河西温带干早区,甘南的高寒湿润区到河西南部的高寒半干早区,与起伏多变的地形组合成繁多的自然风光。同时,我省各处的古代文化遗迹、当代民俗风情种类繁多,独具特色,如石窟寺庙、长城关隘、塔牌楼阁、古城遗址,让人产生不尽的遐想,使得我省旅游资源格外丰富,底蕴深厚。在我省高中生中因地制宜地尝试开发旅游英语等高中英语选修课,如张掖旅游等,意义重大。这是一种综合素质性较强的校本课程,这种课程主要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从课程的性质上来说,这一门加强学生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课程。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旅游英语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设置英语选修课的目的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大家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

在新课程改革中实施英语选修课,其目的在于改变以往英语课程过分重视对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对实际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英语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二、旅游英语作为校本课程的定位

我省幅员辽阔,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性也导致了不同地区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国标或省编教材不能兼顾到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状况。高中学生实际学力和自身需求与国家对人才培养目标间及与市场需求间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学校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办出自身的特色。要办出特色就必须在自身课程设置上寻找出路,开发校本教材,建成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因此,根据学校办学思想、理想追求和历史传统等因素确定的个性化、特色化课程,在满足学生个体差异需求和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各个学校可以把旅游英语作为校本课程积极开发。

三、旅游英语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和方法

旅游英语把高中英语教学同地方旅游文化衔接起来,探索英语教学中选修课程的教学方法,尝试建立英语选修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英语选修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究,团结合作,认知世界,了解家乡,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素养。旅游英语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

1.以英语口语为主线。旅游英语作为高中英语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校本英语教材必须具有趣味性、口语化和衔接性。即从内容选择、训练形式上考虑,要符合高中生认识规律,以趣促学,以口语交际为主线,以生活学习用语为载体,既独立,有较为完整的教学内容,又要注意与国家教材的衔接。旅游英语要求有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但与其他专业不同的是,旅游英语教学必须突出口语训练,这是由旅游业及相关行业实际情况对从业人员要求所决定的。英语导游服务的特点是,旅游相关人员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英语词汇之后,将当地的名胜古迹以及涉及到旅游方面的各种知识和问题用英语以口语的形式表达出来,以达到相互交流和了解的目的。

2.重视灵活性。必修课和校本课并行的课程体制对学生规划学习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要积极给予指导,让学生理解其既是为了满足自己当前学习的需求,又是在规划自己的人生。对本课程授课形式的选择,教师可用比较灵活的形式,例如请地方旅游局的英语导游来授课,或观赏录像片等。

3.注重文化交际。旅游英语作为选修课,必须注重文化交际教学。笔者通过对旅游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提出旅游英语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注重文化教学,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交流中语言的选择要避免产生文化冲突和误解,将准确的旅游信息传达给外国友人,将张掖旅游乃至甘肃旅游推向世界。旅游英语教学在我省乃至全国还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我希望在旅游英语选修课教学方面进行尝试性的研究,这能对其他选修英语教学有所启示,以进一步完善高中英语选修课教学。

4.突出体验的主题旅游。我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选择当地的旅游景点作为学生自己的研究对象,开展一系列活动,比如“我为外国朋友当导游”“走进张掖”英语征文比赛,“我的家乡最美的地方”英语演讲比赛来让学生体验和使用旅游英语。

四、结语

现有高中英语课程体系,即国家课程,它是以严密的知识逻辑体系建构起来的课程,这种课程在一定程度上重知识传授,轻学法指导,不能适应知识的快速更新与人的动态发展。这恰好在客观上给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现实土壤和拓展时空。英语校本课程能使得英语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学生。针对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开发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校本课程。这对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学生的英语知识,在现实中用好英语活用英语无疑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旅游英语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值得尝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导游基础》,甘肃省旅游局旅游培训中心2008.6

3.陈勇,《新课程有效教学——问题操作性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4

4.郭跃进,《高中英语新课程——高效创新教学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3

5.鲁子问,《英语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10.8

6.张玉华,《校本培训研究与操作》,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9

7.郑金洲,《校本研究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8

8.陈静波,《有效教学-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东北师范大学,2010.5

4.导游词 都江堰选修旅游 篇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都江堰景区。

在游览前向大家交代下注意事项:第一,在游览过程中请大家注意安全,不要嬉水。第二,在景区大家注意爱护环境,紧跟团队,以免走失。第三,我们今天的游览路线是,从秦堰楼下去,依次参观二王庙、安澜索桥、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最后我们在离堆公园门口集合等车,统一返回。

秦汉以来,四川成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之国”的美誉早已传遍神州。在此之前,由于成都平原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一到涨水季节,总是顺地势四下漫流,常常给平原生息的远古生灵带来可怕的洪涝灾难。但秦朝郡守李冰的出现,结束了靠天生存的生活方式,是他带领人民群众建造了举世无双的都江堰工程,由于都江堰水利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设置专门的官员管理,前后有不少为政高明的管理者,又在管理和维护中不断地将积累的经验变成规范性的典章制度,使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水利功能。

董必武曾作诗赞曰:鱼嘴分江内外流,宝瓶直扼内江喉。成都坝仰离队水,禾稻年年庆饱收。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都江堰的千年之水声。

二王庙

各位游客,首先我们来到的是二王庙。二王庙座落于玉垒山麓,是纪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这座庙宇原是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宋朝,由于李冰父子相继被救封为王,便改崇德庙为“王庙”;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为“二王庙”。二王庙敬仰的是李冰父子,但实际上李冰没有儿子。由于李冰没有儿子,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由于李冰做出的伟大的功绩,成都人民为了纪念他就给他找了二郎神做他的儿子,其喻意是成都平原的人都是他的子孙。

二王庙的建筑有五大特点:一是占地少,仅10072平方米;二是建筑密度高,达到60%;三是不强调中轴对称,这与大多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点相悖;四是上下高差大,有63米;五是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令人赏心悦目,这五大建筑特点我们将边参观边体味。李冰殿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筑,殿的对面是戏楼。戏楼顾名思义就是唱戏的地方,不过这戏不是唱给凡人看的,而是唱给已被供奉为川主神的李冰看的。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是二王庙庙会,明清时代,每到这一天,这里都要唱戏,人们赶庙会敬神、祈福、看戏,甚为热闹。1992年后,赶庙会的风俗又重新恢复。

安澜桥

走出二王庙,看到的就是都江堰,也就是岷江的内江,架在江上的铁索桥,就是著名的安澜桥。请大家与我一起体会这晃晃悠悠的桥,去体味如履簿冰的感觉吧。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全长240多公尺,飞架岷江南北,是古代四川西部和阿坝之间的商业要道,是藏、汉、羌族人民联系的纽带。安澜索桥始

建于宋代以前,坐落于都江堰鱼嘴上,被誉为中国五大桥梁。岷江滔滔恶浪,没有修建索桥前,民谣有“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之说。

鱼咀

鱼咀是都江堰工程的主体部分。站在鱼咀的坝口,看岷江迎面而来,经鱼咀一隔分为两股,即外江和内江。“分四

六、平潦旱”,形象说出了鱼咀的功能和其作用。鱼咀主要起分水作用。李冰修建鱼嘴,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韩家坝的稳固性和分水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加工而成,事半功倍,用形似鱼嘴的堤坝,把岷江水一分为二,分为内江和外江。由于这段河道的河床外高内低,再加上正有一个弯道,所以鱼咀分水后在春耕季节江水流量较小时,主流就有约六成的水进入内江,首先保证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用水。洪水季节,流量急增,水位大幅度提高,水势受河床弯道的制约明显减少,再由于外江一侧江面较宽,内江—侧江面较窄,内江的流量会自动低于外江,进水约四成,这样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成都平原的防洪难题。

鱼嘴还具有一定的排沙排石功能;鱼嘴正处于“正面取水”“侧面排沙”的理想位置。80%的沙石从这里排走,大大减少了内江淤塞之害。现在的鱼咀已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在从前它可是土石做基,用卵石竹笼护堤。就是用川西盛产的竹子编成长长的竹笼横置坝边,里边塞满河边冲积的卵石,一笼接一笼,一层接一层,造成了坚固耐冲又不积水的堤坝。就地取材,方法简易而效果极好。飞沙堰

金刚堤尽头处成了一个斜坡,然后是一道矮坝,这就是飞沙堰了。

飞沙堰,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二个主体工程,这堰修在离堆之侧,是一道低坝,堰顶距河床仅2.15米。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内江泄洪排沙。“飞沙”二字的意思就在于不仅溢洪还能排沙。

测量资料表明,内江流量越大,飞沙堰的泄洪能力越强。特大洪水时,从鱼嘴分进内江总干渠的流量可达宝瓶口流量的四倍。75%的内江水可从这里泄出。当枯水季节,水位低于飞沙堰时,它便成了一道天然节制闸,自动失去了泄洪功能,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灌溉。资料还表明,在飞沙堰第二次利用弯道流体力学原理,排走江水含沙量的约15%。鱼嘴已排沙80%,流向成都平原的水流含沙量就只占5%左右了。

宝瓶口

宝瓶口是都江堰系统工程的关键环节。宝瓶口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犹如瓶口一样,严格控制着江水进人成都平原的流量,当宝瓶口的进水量饱和(约700立方米/秒)后,无论岷江发生多大的洪水,宝瓶口也拒之“口”外,概不容纳。这种稳定的进水量,对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防洪、运输等都产生了特大效益。宝瓶口旁的这小山叫离堆。

选择在宝瓶口位置开凿离堆是极其科学的。它使内江水经过一段流程后水势便于控制,水质进一步澄清,然后被迎面独立的离堆顶托江水,创造了飞沙堰泄洪排沙的功能和宝瓶口的瓶颈效用。保证了成都平原的防洪和灌溉。

离堆公园

从飞沙堰前行是离堆公园。

离堆公园是都江堰的市内入口,也是市区最美丽的园林,奇花异木、盆景艺术、丛林幽径、处处让人留连。其中有两处是必去之地,那就是伏龙观和镇水碑。伏龙观,因“二郎擒孽龙”的神话而得名。伏龙观的前身名叫“范贤馆”,始建于公元4世纪,是纪念成汉时(公元302—347年)青城山天师道首领、天地太师西山侯——范长生而建。因范长生被人称为“范贤”,这馆因之而命名为“范贤馆”,五代十国时,李冰先后受封为“大安王”和“应圣灵感王”,在此修李公祠。又因宋代民间传说的二郎伏龙,最后定名“伏龙观”。

镇水碑

在走上四十二级台阶后,便可见右方的一碑“离堆”。抬头看右前方的山头,那便是玉垒山,李冰当时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时,首先开玉垒山,引水灌田,便使玉垒山的主峰和我们脚下的这块山丘分隔开了,形成了一个孤立的小山堆,这便是离堆的由来。左侧并排立着11块石碑,依次为“神禹峋嵝碑”,“道都符碑”和“佛教梵文碑”,意在借助儒、释、道三教的神力以镇水,通称“镇水碑”。

现在,我们原路走出伏龙观,去参观都江堰文物陈列馆,里面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大量史料,将加深你对古堰的认识,参观完后一起乘车返回。

班级:房产111班姓名:

5.旅游业行业分析 选修课论文 篇五

游现状与展望

——山合水易关注“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许多投资者想投资休闲农业或者乡村旅游项目,但是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并不是很清楚,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多听一听专业人士的意见。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获悉,由农业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2中国(望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系列活动将于9月13日―15日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以发展休闲农业、传承农业文明、促进乡村旅游、弘扬民俗文化、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既是一次推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的盛会,也是一次积极拓展农业多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理论探讨与经验交流座谈会。节会将紧紧围绕“湘水神韵,都市田园”主题,展现望城山水洲城特色和都市田园般的诗意生活。

另获悉,在本次活动中,主办方将举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授牌、十大精品线路和十大休闲农庄发布、“相约雷锋故乡”大型人才招聘会、乡镇主题日等多

项活动。作为本次活动的突出亮点,两岸乡村座谈会将邀请大陆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新农村建设专家、休闲农业专家,台湾休闲农业专家、台湾休闲农业业主,畅谈两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状与展望。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长期进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的规划实践工作,并成功规划出中国三亚亚龙湾国际玫瑰谷、北京蓝调国际庄园、四川绵阳国际香草庄园等项目,这些项目现在均已成功落地运营,并且游客络绎不绝,收到了很好的效益。

6.高中历史选修课的分析和建议 篇六

潮州市金山中学历史组 张晓敏

一、历史选修课程与教师素质的支持

多样化、选择性是高中新课程的一个亮点。高中历史选修课程的开设,不仅为高中学生的成长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会,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讲,也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挑战在于,许多教师原来所熟悉的“统一性”、“确定性”的课程内容,被“个性化”、“多样化”的课程内容所取代,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机遇在于,选修课程的开设,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广阔的空间。

其一,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开展持续性专业进修和保持不断学习进取的心态,使自己成为教学性和研究性的双重人才,这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其二,在教师角色转换过程中充分自身发挥潜能,增强创新性,积极开展个性化、多样化教学实践;

其三,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和教师资源,加强校际合作、开放式备课模式的探索,这也是保证历史选修课程正常地和高质量开设的重要途径。

二、关于高中历史选修课的分析和建议

(一)高中历史选修课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中,选修模块的设置突出地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放到了中心位置。在历史课程中设置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课程内容――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课程选择空间,它突出体现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其目的在于以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习视野,促进个性化发展。这也是本次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最大特点。

(二)各历史选修模块的思路与基本内容

采用专题形式来重新构建高中历史课程体系,是本次历史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高中历史课程关注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须避免简单的重复问题,在学习目的上强调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现这样的课程理念与达成学习目标,采用专题的形式就成为课标研制组的主动选择。

选修模块是在对历史发展的关键性内容进行反复遴选的基础上,按照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原则,采用主题明确、中外相连的形式进行构建的。如古今贯通性的专题;讨论伟大人物与历史发展互动关系的专题;探索影响近现代世界政治发展状况与格局的专题;有介绍人类历史文化精华的专题;探讨历史专业基础方面的专题。

(三)历史选修模块的实施

1、了解和初步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2、搜集史料的方法:目录、版本

3、整理史料的方法:史书校勘、史事考证

4、进行历史分析的基本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历史比较分析方法、历史心理分析方法、历史计量分析方法等。

5、八个选修模块的基本内容和实施建议

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9个专题,36个学时。大多是以前必修课的内容,增加了梭伦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教学方式:典型解剖与研究性学习

②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7个专题,36个学时: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教学方式:专题讨论会对专制的斗争、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③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6个专题,36个学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教学方法:收集、整理资料,影视、回忆录、书信、照片,并作分析,组织讨论会。

④《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说明

6个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东西方的先哲、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亚洲觉醒”的先驱、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科学家。

缺经济领域人物,如亚当斯密、凯恩斯。

教学方法:收集人物传记,组织专题谈论会。

⑤探索历史的奥秘

7个专题:历史与历史的重现、人类起源之谜、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玛雅文明的消失、二里头文化的探索、米偌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大津巴布韦遗址与非洲文明探秘。

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

⑥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5个专题,36个学时: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

教学方法:主要是收集资料和进行探究式学习。

(四)历史必修与选修模块内容的交叉性问题

第一,在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或选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之间,个别史实方面存在的.交叉和重合之处,取决于选修课程的模块主题预设,它体现了模块自身的整体性与内在联系;不同模块在历史史实选择的出发点、侧重点和要论证说明的基本问题方面是根本不同的。

第二,在六个选修模块中,尽管在模块主题立意及具体内容选择上互不相同,但在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目标要求方面,有着很强的内在一致性与融合性。

例举: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必修2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概述《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理解“限制王权、国会权力至上”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

(2)简述英国责任制内阁建立的基本史实,认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其他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

7.旅游业行业分析 选修课论文 篇七

关键词:学生,运动损伤,篮球运动,预防

0 前言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 它的发生与运动训练安排、运动项目与技术、运动训练水平等因素有关。 篮球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膝关节、踝关节及腕关节, 这是由篮球的专项技、战术特点造成的, 这些损伤包括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囊等。 在篮球教学中, 由于对运动损伤缺乏足够的重视和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运动损伤正严重困扰着篮球运动的发展。 随着我国篮球运动职业化的深入与发展, 普通的篮球运动爱好者的训练强度和对抗性日益增强, 他们发生损伤几率也随之增加。 这种情况越来越引起体育工作者的重视。探索其运动损伤的规律, 分析其发生原因, 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以最大限度减少损伤发生, 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 通过对我校参加篮球选修课学生的受伤情况的调查统计, 对其在篮球教学中损伤发生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行了针对性分析, 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为我们以后进行篮球教学训练和比赛提供理论性的指导依据。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南京市宁海中学高一、高二选修篮球课的部分学生, 调查时间为2015 年6 月10 日。

1.2 调查方法

(1) 采用问卷调查法。 要求学生如实逐项填写运动损伤调查表, 共发放调查表334 份, 收回298 份 (其中男生196 人, 女生102 人) , 占当天篮球选修课人数的89.2%。 (2)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 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调查对象中, 298 人仅有22 人无损伤史, 在276 人中共发生运动损伤430 人次, 平均每人1.55 次, 受伤的几率较多。 随着锻炼年限的增长、其受伤率和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从我们所获得的数据中可以看出, 受伤部位以各关节的损伤居多, 占总数的59.5%, 主要是踝、膝和腰的受伤, 其中踝关节损伤占关节损伤的43.8%, 膝关节占28.9%, 腰部占17.9%;四肢和躯干的受伤中以背部和手腕较多, 背部占其中的32.2%, 手、腕占37.9%。

3 损伤原因分析

3.1 场地器材的因素

在本次篮球选修课学生的调查中, 有96 例损伤因场地器材等原因造成, 占总发生率的21.7%。 同时, 从本次调查中了解到, 基层中学的体育设施参差不齐, 只有少部分的学校铺设了木板地, 部分学校还在使用水泥地 (71%) , 使用砖土地 (15%) 。 因此, 大部分地区的场地条件和设施应尽快改善, 标准规范的场地是必需的, 也是减少学生损伤的物质保证。

3.2 学生训练水平的因素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 训练水平不够也是导致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学生训练水平太低, 导致技术动作错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技术动作不熟练、不规范, 甚至技术动做错误, 违反了人体的结构及运动力学原理, 在运动时又盲目追求一些高难度的动作, 极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经分析, 部分学生由于专项的某些技术掌握不够, 导致技术动作不合理。 这些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 违反了人体结构的特点和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的规律, 将极度的应力施加于某个关节或机体某部位上使骨、关节、肌肉、韧带的负荷过度而导致损伤。

3.3 准备活动不充分的因素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使人体从相对静止状态转入紧张的活动状态, 为正式运动做好充分准备。 但许多学生由于在课外体育运动中缺乏教师的科学指导, 准备活动不认真或者根本不做准备活动, 仅凭一时的冲动和兴奋马上进行比赛, 这为运动损伤的发生留下了潜在的危险。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 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而导致的损伤病例占了所有损伤发生的原因的23.5%, 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准备活动的生理学意义是克服人体生理惰性,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 使人体从相对安静状态顺利进入到最佳的运动状态。 准备活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运动前未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 准备活动与正式活动的内容结合不好;准备活动距正式活动的间隔时间过长, 以致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消退;准备活动的量过大或强度安排不当等。 这样不仅起不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反而会加速运动员损伤的发生。

3.4 运动量安排的因素

在季节的转换时期, 如冬天转入春天, 锻炼中的强度大小要掌握好, 此时如果忽视锻炼中的循序渐进的原则, 出现训练强度忽大忽小, 或长期保持较高强度, 就会引起机体过度疲劳现象。 由于春季气温的回升, 学生的兴奋性较高, 往往掩饰了机体的这种不适应现象, 因而在一些强度较大的的锻炼中, 最容易出现膝关节的损伤。 在上篮球专选课前, 每一位学生都要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基础, 体力充沛。 要调整一些跃跃欲试的状态, 在上课前如果不注意适时的调整运动量和强度, 同样会出现上述类似的损伤。

3.5 必要的运动损伤知识缺乏因素

运动损伤的发生与学生对预防运动损伤的认识不足有很大关系。有些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 缺乏预防运动损伤的有关基础知识, 忽略安全准则, 对运动损伤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 思想上麻痹大意。 有的学生睡眠或休息不好, 身体疲劳, 带伤带病也在参加活动。 在活动时又因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 未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损伤后又不能及时分析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 这些认识上的不足, 不可避免地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篮球运动的损伤大多数是闭合性软组织急性损伤。 在损伤的时刻, 由于伤部尚未肿胀, 反射性的肌肉松驰与感觉神经的传导暂停, 疼痛较轻, 所以较易检查。 一旦肿胀和疼痛加剧或肌肉发生痉挛, 则检查困难, 掌握必要的运动损伤知识对于预防和诊断运动损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旦损伤, 早期科学的、正确的检查和处理能够避免损伤恶化, 促进损伤加速恢复, 否则将影响损伤的修复。 另外在损伤尚未完全恢复时, 过早投入大运动量的锻炼, 则会导致损伤加重。 因此, 应采取合理的机体恢复锻炼。

3.6 分队比赛时队员间的冲撞因素

篮球运动中, 尤其是激烈的比赛中, 身体对抗性很强, 队员之间的冲撞很容易造成损伤, 在比赛中, 不懂规则, 动作粗野, 对方的队员恶意犯规, 是造成损伤的重要原因。 因此, 在比赛中学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注重技、战术的配合, 摒弃盲目依靠身体冲撞的做法。 同时加强体育理论教学, 掌握较全面的体育运动基本安全卫生知识、裁判知识和科学的自我保护措施。

4 结论

在篮球选修课的教学与训练中, 尤其是对于普通学生的教学训练, 首先要求有标准的场地设施, 对于不规范的场地应及时修补, 避免场地不平、过滑、过粘,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总之, 我们应加强学生各方面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尽最大可能避免损伤。 一旦发生损伤, 应采取合理措施, 以尽快取得恢复。

参考文献

[1]李晓新.扭伤原因与临床表现[J].中国学校体育, 1999, 6.

[2]徐苏恩.高校保健医疗导引[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87.

[3]运动解剖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2, 9.

[4]钟静, 李新华, 林永革, 等.对篮球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发病规律及预防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 1999, 3 (1) :18-22.

[5]运动生理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7, 6.

[6]王献斌.踝关节扭伤的预防[J].中国学校体育, 1995, 7.

[7]体育保健学.高等学校教材[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7.

8.军校选修课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八

关键词:军校;选修课;思考建议

军校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主阵地,是未来军事家的摇篮。军校学员是军队未来的干部,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需要从军校学员做起。需要对学员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不仅要让他们学好专业知识,还要求他们掌握其他方面的知识,使其成为全方位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而军校开设的选修课则恰好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一、军校选修课课堂现状

军校选修课上,学员的表现可以分为以下类型:第一,埋头苦读型。这类学员或钻研专业课本,或认真复习考研资料,一门心思在自己的书本世界里;第二,昏昏欲睡型。教员在课堂上讲得昏天暗地,他们则是睡得昏天暗地,完全不管课堂上的事,此类学员占少数比例,但这种现象确实存在;第三,两眼空洞型。此类学员既不睡觉也不看其他书籍,而是两眼盯着幻灯片,双手托腮,脑海中空白一片,全然不知自己在干什么;第四,认真听课型。也有一部分学员能认真听教员讲课,并及时将要点记下,课后会同教员交流,并就自己的疑问向教员寻求解答。

二、原因分析

第一,学员思想认识不够。多数学员存在着一种狭隘的观念,认为在学校学习期间,只要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就行了,选修课学的内容用处不大,可学可不学,有的甚至还认为选修课讲得只是一些皮毛东西,学了也白学;那些上课时钻研考研资料的学员则更是不愿花时间在选修课上,认为听选修课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第二,没有对选修课产生兴趣。一部分学员上课时发呆,证明其对所选课程没能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自己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状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享受学习的乐趣。第三,教员管理不到位。很多选修课教员也存在着认为选修课不重要的错误观点,因此,他们认为只要学员不扰乱课堂秩序,随便学员听课与否,反正只是选修课,不计入学员综合评定成绩,没必要像其他考试课一样很正规;还有一部分教员不愿和学员闹不愉快,不想管,不敢管,从而导致课堂上听课人数稀少。

三、解决对策

(一)提高学员对选修课重要性的认识

未来战争是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技术战争,对参战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广大官兵具有强健的体魄,过硬的军事素质,还要求具有广博的天文地理知识,快速的应变能力;在和平时期的日常管理中,也要求管理者具有各方面的知识以应对新时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军校学员是我军未来干部队伍的主力军,不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都要求他们能独撑一面,成为军队中的复合型人才。而要成为复合型人才,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需要掌握其他各方面的知识。要使学员明白学校开设选修课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他们拿学分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让学员能有更宽的知识面,掌握与其专业相关或不相关的技能,为今后在部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为履行我军新时期历史使命提供保证。

(二)改进选修课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选修课的教学方法大都采用教员在讲台上讲、学员在课堂上听这种统一模式,单纯以掌握知识为目的。教师满堂填灌,照本宣科,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机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渐变弱。学员长期处于被动的状态,没有热情与积极性去学所选课程。要改变选修课不受欢迎的局面,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改变满堂填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何等重要。实践证明,当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时,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愿学、爱学、乐学。而且学得活、学得好、获得较大的成功。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研究教材和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科内容等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如理论性强的课程可选用讲授法,而操作性强的课程则用演示法效果更好些。有时一节课要综合应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员在安排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时,应考虑两个“必须”:一是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因为完全不为学生所了解的课题,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必须能给予学生以某种新的知识。因为学生早已理解透彻的内容,也很难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加强教员与学员的沟通,了解学员知识需求

教员在思想上要时时刻刻站在学员的角度上,在课堂上不要想着如何去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要想法设法使学院与之交流,让学员思维活跃起来。让学员喜欢学该课程得让他们先喜欢你这个人(不是老师),所以上课时要满脸笑容,授课生动,声音富有激情;下课走进学员,和他们交朋友,以便了解他们对知识的需要,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

(三)加强课堂管理,改变课终考评方式

选修课的课终考评方式,大多数采用写论文的形式结课,这就使得许多学员存在“偷懒心理”,上课不听也没关系,等到结课时再上网找找文章,随便应付一下即行。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应改变课终考评方式,采取如考试课一样的考试方式,对于考试不合格的学员应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同时,加强课堂秩序的管理,对那些上课睡觉或是发呆的学员,应在课堂上予以批评,并将情况告知所属学员队领导;对于上课学与本课程无关内容的学员应进行正确引导,讲清学好选修课的重要性,使其从思想上改变对选修课的“偏见”。

参考文献:

[1]蒋丽华.孙丽华,知识经济时代的课程改革[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0,(06).

9.旅游业行业分析 选修课论文 篇九

摘要:自1999年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日趋下降,近年来,又受到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更是雪上加霜。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280万,待业68万,到了2012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创下680万人数新高,同时他们还要面临2011年没有找到满意工作的180万往届毕业生,就业压力可想而知。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个人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大学生自身专业素质和适应能力的影响。国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多次在在谈话中指出,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要妥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职业政策4引言随着中国的入世,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不容乐观,近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更是日愈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对于即将面临就业的新一代大学生他们将怎样选择自己的首选职业,已成为社会关心的一个话题,因为这不仅关系毕业生的的未来发展,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

一、近年大学生就业现状通过近几年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书》我们可以看到。2009年我国的初次就业率达到74%,截至2009年底,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7.4%,2009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是86.6%,比2008届85.6%高1个百分点,比2007届87.5%低0.9个百分点;约1/3以上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实现的;2009届有半职工作的比例为1.5%。2009届和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连续两届呈现上升,2010届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6.1%。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全国总体就业率为89.6%,比2009届全国总体(86.6%)上升了3个百分点,比2008届全国总体(85.5%)上升了4.1个百分点,高于金融危机前200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87.5%)约2个百分点。

2011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69.1%。从毕业生签约状态看,已签约毕业生(包括与用人单位口头约定就业)占调查总体的47.2%,有52.8%的毕业生处于准备升学、等待签约、待业等未签约状态。

具体来看,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签约比率略高,为50.1%,其次是“211”与“985”工程高校毕业生,签约比率为49.3%,独立学院和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签约比率分别为44.6%和44.1%,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矛盾略显突出。总的来说,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要比以往要严峻,妥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是当务之急。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5(一)首选职业问题通过对比社科院《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书》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大学生在考虑首选职业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稳定因素。其中,教师以其稳定的工作状态,日渐升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成为许多大学生心目中的首选。另外,通过这几年逾演愈热的公务员考试,我们也可以看到公务员“铁饭碗”的待遇也备受大学毕业生的青睐。这与目前应试教育的体制有一定的关系,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就业的压力使学生希望回避这些压力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除了稳定之外,合资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业因其丰厚的待遇也使得毕业生们趋之若鹜,而一些小型民企却无人问津。

其次,地域因素也是影响大学毕业生择业首选职业的重要因素。从报告书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毕业生所在城市不同、学校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但

是在选择职业所在地上不谋而合都将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省会城市地区作为自己的首选。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其独特的城市魅力,人才政策,经济水平吸引着无数的大学生。而中西部地区虽然有西部大开发政策和中原崛起计划的支持但是由于自身地理位置,物质条件方面的欠缺而只能沦为“备胎”。另外,职业的名声和发展前景也是影响大学生选择的重要因素。

这些因素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了激烈的竞争,农村的学生出来后不愿意再回去,城市的孩子也要留在城市,但是好的地区好的岗位毕竟有限。

(二)大学生自身素质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生自身的素质。

大学生的自身素质首先表现在对所学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中国有句古话“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我们常常羡慕父辈的时候大学生是分配工作的,但是很少会想到,把我们放在那个年代是否还能成为大学生。可以说现在的大学生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在能力上比较很有一些差距。现在的很多大学生,从上大学就开始松懈,躲在宿舍睡懒觉、打游戏,逃课更是家常便饭,等到了毕业,自身没有掌握过硬专业技能,却把责任全推给就业压力上不免有些可笑。

另外,当代大学生从心理期待上也应该有所转变。从1991年开始我国高校不断的扩招,大学教育已经由原本的精英教育改变为大众教育。但是很多大学生还没有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还抱着一种“天之骄子”的心态。同时,当代大学6生有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即便不是,在家里从小也没吃过什么苦,这也造成他们在面临社会的压力时无法应付自如,不能很好适应社会。这样的眼高手低也进一步提高了就业之难。

(二)社会分配不均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社会的分配不均首先表现在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不平衡。

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4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其次,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同时在这些地区存在户籍歧视现象,而且并不是个例。另外再加上某些特权主义和亲近思想的存在,这些人为的分配不均也进一步增加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之难。

三、如何改善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学生应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在之前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时提到,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大学生自身专业素质。那么要改善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要从中解决。

我们讲“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但是大学生们应该明了自己是不是一块“金子”。所以毕业生们应重视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

另外,大学生也应该学会发觉自身潜力,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

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7(二)毕业生提高适应能力,避免要高手低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其实这个社会并不缺少就业机会,我们经常说大学生还不如专科生,难道真的不如吗?我认为不是的,为什么专科能够找到工作,但本科生却找不到合适工作,关键就在于大学生普遍心理期待过高,还抱有“天之骄子”的思想,不愿从事一些看似不体面的工作。

虽说大学是个“小社会”,学校和社会的运行规则却有很大不同。许多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一些企业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而不挑选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

适者生存,生存是为了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却步。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前不久有一条新闻引起大众的关注,说是河南范县一位曾经的本县高考状元,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毕业生,在工作三年后放弃北京的优厚工作,选择回老家种菜,三年成为一名千万富翁的故事。这就是大学生顺应社会发展,结合自身优势获得成功的例子。

(三)高校应尽到职责。

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8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

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

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

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政府部门的职责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

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

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

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0.党性分析是党员终生的必修课 篇十

虞云耀指出,同志们在党校学习期间进行党性分析,与在原工作单位做党性分析有所不同。第一,我们是在比较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再来对自己进行党性分析的。应该说对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自己实践经验的总结,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差距与不足的分析,都要有一个新的高度。“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这是一句老话,又永远是一句新话。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客观世界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实际上我们的主观世界也在不知不觉地变化。一些在新的情况下出现的、需要我们警惕或者过去没有遇到过的问题,现在我们碰到了、遇到了,必须坚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大家经过比较系统的理论学习以后来进行党性分析,希望这种分析是高水平的,符合时代要求、体现先进性的,真正使自己的思想境界有所升华。第二,大家在党校学习,都是普通党员,没有上下高低之分。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自我总结回顾,互相之间进行同志式的提醒和帮助,可能会少一些顾虑,这个优势要很好地发挥。第三,要把党性分析作为整个党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中央确定的党校教学新布局“一个中心、四个方面”,其中包括党性修养。我们要按照学校的要求、按照培训部的要求,用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来进行,绝不能马虎。

他指出,这次党性分析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主要内容,紧扣时代主题,紧扣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在深入学习贯彻《决定》精神的情况下,我们搞党性分析,就要按照《决定》提出的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来对照检查、认真分析。我体会,《决定》对党的领导干部所提要求,归纳起来是两点:一是“六观”,二是“三常”。所谓“六观”,就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坚持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这是党性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我们看到很多优秀的党员、优秀的领导干部,他们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就是因为在这个根本问题上解决得好;我们也看到极少数败类,包括担任相当职务的领导干部,最后堕落成腐败分子,实际上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最终的根源。所以,这“六观”是所有问题的“总开关”。对整个党来说,执政时间越长,脱离群众的危险就越大,经受反腐败的考验就越严峻。对每个领导干部来说,地位越高、权力越大,做领导工作的时间越长,各种诱惑随之增多,被腐蚀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如果我们不能经常地很清醒地认识和把握这“六观”,那就有可能要出大问题。他建议大家在进行党性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四中全会《决定》讲的这“六观”,逐条想一下自己做得怎么样,遇到过哪些考验?下一步可能遇到什么考验?存在的问题该怎么办?《决定》提出党的领导干部要做到“三常”,即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希望大家对照“三常”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检查,找准问题,认真思考和总结。

他强调,进行党性分析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认真学习党章,特别是学习和对照党章第三条——共产党员的八项义务,第三十四条——党的干部的六项基本条件。这十四项,最核心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理想信念,一个是清正廉洁。理想信念,就是政治的坚定性。对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如果政治上不坚定、理想信念动摇、理论上糊涂,这是党性不强最可怕的表现;理想信念坚定、政治上清醒,这就是党性强。清正廉洁是非常现实的考验,每个人都要想一想,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够。他指出,我们进行党性分析,重要的不是写了多少文字,而是要老老实实地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八项义务、党员干部的六项基本条件进行自我检查,真正触及到自己思想深处的一些东西,绝对不要做表面文章。

11.旅游业行业分析 选修课论文 篇十一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某护理高职院校大专生为调查对象, 共447人参加了该调查, 发放问卷447份, 回收447份, 回收率100%。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本研究于2013年10月10日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由调查者自行设计, 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对选修课程的认知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1.2.2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统计数据均输入Ex-cel-2010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447名学生中, 男8名, 女439名;一年级231名, 二年级216名;5年制大专222名, 3年制大专225名学生;年龄19.89岁±1.18岁。

2.2对选修课的认知、选课目的及依据

50.8%的学生在选课之前对课程不太了解, 只有31.8%的学生比较了解课程;45.0%的学生选择此门选修课的目的是增长知识,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7.5%的学生目的是完成学分;学生选择此门选修课的依据57.8%看重其实用性, 28.6%处于兴趣爱好。

2.3 选择选修课的影响因素

学生选择选修课完全依照自己的意愿占51.5%, 以同学的选择作为参考占32.7%;授课教师的讲课风格对学生选择选修课有一定影响。

2.4 选修课课堂状况调查

86.8%的学生每次都会去上选修课, 79.0%的学生在上选修课的时候听一会玩一会, 学生上课不专心的原因是课程枯燥、无聊。

2.5 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情况

关于选修课的课程设置方面, 38.5%的学生认为只能部分满足需要, 36.9%的学生认为只有少许课程可以满足需要;45.0%的学生喜欢上与本专业相关的选修课, 23.0%的学生喜欢上与本专业无关的选修课。

2.6 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情况

各门选修课人数差别很大, 42.5%学生认为应该增加开班数;选修课是否应该考核, 59.7%的学生认为应该根据课程特点区别对待, 22.4%学生认为没必要考核;在选修课考核方式上, 37.1%的学生认为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32.0%的学生认为开卷考试。

2.7 公共选修课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对选修课的满意度, 72.7%学生基本满意, 只有14.5%非常满意, 12.8%学生不满意;学生眼中授课老师对选修课的态度, 5 4.8%认为比较重视, 1 9.7%认为非常重视, 23.3%认为不太重视。

3 讨论

3.1 学生选择公共选修课认知不足, 选课目的带有功利性

调查结果显示, 大部分学生 (50.8%) 对自己选修的课程在选课之前并不了解, 只有31.8%的学生比较了解, 说明学生选择课程缺乏目的和规划, 对待选修课的态度也比较随意, 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随便选择;从自身专业发展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角度去选修公选课的学生占了大部分 (61.6%) , 也有部分 (27.5%) 学生上公选课是为完成学校规定的学分要求而被迫选的。上课是为了能够顺利毕业, 并非学生个人的兴趣 (11%) , 还有部分学生反映是学校帮忙选的, 表明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公选课正变得越来越功利化。总体来说, 学生在课程的选择上比较盲目, 对修读课程内容了解不够,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在选择课程时往往带有实用主义倾向。

3.2 学生选课主要依据自己的意愿, 授课老师的讲课风格影响选课

调查发现, 大部分学生 (51.5%) 选课主要依据自己的意愿, 也有32.7%的学生以同学的选择作为参考, 表明学生对选课有较高的自主性;授课老师的讲课风格有59.1%的学生觉得对选课有一定影响, 还有2 4.4%学生认为影响很大;调查还显示, 66.0%的学生喜欢生动幽默的上课方式, 提示选修课的授课老师要采用学生喜欢的授课方式, 才能有学生选课, 才能使学生愿意听课。

3.3 学生选修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调查显示, 86.8%的学生每次去上选修课, 只有9.0%的学生在认真听课, 大部分学生 (79.0%) 听一会玩一会, 上课不专心;上课不专心的原因61.3%学生认为课程枯燥无聊, 教师讲课不够生动活泼, 这主要是在选课时的目的不明确, 没有按照自己的兴趣去选, 正是由于许多学生缺乏对选修课的正确认识, 曲解了它的内涵, 造成了实际上的人在心不在的局面, 但也不能否认某些教师在上课时备课不足, 讲课不够生动有趣。

3.4 选修课设置不足, 个别课程出现拥挤现象

调查显示, 38.5%的学生认为开设的选修课部分能够满足需要, 36.9%的学生认为只有少部分满足需要, 还有8.3%的学生认为根本找不到想学的, 而个别课程出现拥挤, 导致很多学生喜欢的课程, 选课人数已经达到上限, 只能凑合随便选一门, 还有同学直接把密码告诉同学, 让同学帮忙选一门应付, 只为了拿学分而已。45.0%的学生喜欢上与本专业有关的课程, 意在夯实专业基础知识, 为以后的工作做好铺垫, 体现了学生的实用主义倾向。

3.5 对热门课程增加开班数, 考核方式应多样化, 并重视学生的兴趣

调查显示, 对于人数达到上限的选修课, 42.4%的学生认为增加开班数, 说明学生在对待选修课上不想凑合, 还是想好好学习;在对选修课的考核方式上, 显示59.7%的学生认为应根据课程特点区别对待, 也有22.4%学生认为没必要考核, 学生希望选修课的考核方式应多样化;60.9%的学生认为学校在开设选修课时应该主要考虑征求学生意见, 大多数同学的兴趣, 虽然学生在选课时带有功利性, 但是也希望学校在开设选修课时考虑他们的兴趣。

3.6 学生对学公共选修课教学效果基本满意

调查显示, 对选修课感到非常满意的占14.5%, 基本满意的占72.7%, 说明学生对学校实施的选修课还是比较满意的;大部分学生 (54.8%) 认为, 授课老师比较重视选修课。

4 对策

4.1 加强对学生选修课的宣传, 明确选课目的

公共选修课不像必修类课程, 没有强制性规定, 因此, 学生在选课时往往仅凭一时兴趣和主观臆测,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 让学生重视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兴趣, 克服急功近利和实用主义的学习观。学校应该多宣传选修课知识, 让学生多了解一些, 而是看着课程名称凭着感觉报, 所以学校的教务系统应对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加强宣传, 在选课系统中向学生提供课程简介、教师简介、开课计划、选课要求、考试方式、学分计算等, 可以适当延长选课系统开放时间。

4.2 采取多种方式激发教师教学热情, 积极主动开设公选课

学校应加大对公共选修课的激励机制和政策保证, 建全教师队伍, 鼓励“多人一课”和联合开课, 以确保公共选修课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 形成优胜劣汰竞争机制, 淘汰那些内容陈旧、教学质量差的课程主讲教师, 鼓励那些教学质量高、讲课好的教师。鼓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授、博士开设公共选修课, 其业绩可以在推荐评选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时优先考虑。激励机制不能仅仅从制度上入手, 还要体现出适度的人文关怀, 让教师从心底感受到他们的职业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更体现生命的内在尊严与创造性劳动的欢乐, 从而焕发出更多的热情, 积极投入教育教学中。

4.3 规范选修课管理, 层次分明, 提高选修课教学质量

规范选修课管理, 采用灵活的学分制选课制度。学生希望能够不要以学分为目的, 能够让学生真正对课程感兴趣, 学分不是增加学习的筹码而是选这门课认为能够容易拿到学分;鼓励教师采用学生喜欢的授课方式, 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可采取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学生评教、教管部门考评等多种途径, 全方位共同测评。加强对选修课的重视, 增加选修课程, 使用生动幽默的讲授方式, 多与学生互动。限制选修课选课年级, 规定好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分别选修哪些课程, 避免有些课程一年级学生听课困难, 基础差。有的学生认为, 选修课的学生应该层次分明, 不要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放一起, 低年级的学生听不懂;中专和大专应该分开上课。

4.4 加强选修课课堂纪律管理, 科学考核

加强课堂管理纪律, 实行点名制和计分制, 可采用课前和下课后点名, 如有迟到和早退, 扣学分, 免费的教材, 增加上课时间, 严惩逃课学生, 管理课堂纪律。对学生采取多种考核形式, 严把考勤和过程评价, 每次上课点名, 如缺课2次即视为平时成绩不合格;考核偏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方法的考查, 可采取闭卷、开卷、大型作业、论文、心得体会、调查报告等形式, 以确保教学质量。

4.5完善教学资源, 增加选修课实践课程

选修课教学以多媒体授课为主, 存在很多不足, 而且没有安排作业和考试部分, 学生听完课后易忘, 没有教材复习, 也没有考试压力, 所以学习的动力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 可增加实践环节, 例如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实验、一份调查问卷或一次调查等, 这样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又可巩固所学的知识。

摘要:[目的]调查护理高职院校大专生公共选修课教学的实施情况,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参加公共选修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内容包括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学生对选修课的教学基本满意, 学生选择公共选修课认知不足, 选课带有实用主义;学生选课主要依据自己的意愿, 授课老师的讲课风格影响选课;学生选修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选修课设置不足, 个别课程出现拥挤现象。[结论]规范选修课管理, 加强选修课的宣传, 科学设置选修课, 增加实践课程, 提高教学效果, 为选修课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好铺垫。

上一篇:硅藻泥的宣传广告词有哪些下一篇:bwbo面试题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