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何氏名人(通用6篇)
1.历代何氏名人 篇一
左宗棠。在新疆有左公柳、左公渠之称。我曾在新疆一位将军的家里,见过长沙书法家史穆先生的一帧条幅,上书:“大将征西久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惹得春风度玉关。”我想史先生把当年某湘人献给左公的一首诗转赠于这位将军,也算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奉承啊。
说一则左公少年时北上赴考途中的故事吧。某年秋试,与湘潭欧阳某同舟北上。船行时,左伏几作书,问些什么,他说是与夫人写信。船在某处停泊,左上岸观望,欧阳某翻看他所写的信,其中有云:“一夕泊舟僻处,夜已三鼓,忽水盗十余人,皆明火持刀入仓,以刃启己帐,己则大呼,拔剑起,力与诸贼斗,诸贼皆披靡,退至仓外,己又大呼追之。贼不能支,纷纷逃入水中,颇恨己不习泅,致群盗逸去,不得执而歼旃也。”欧阳见后,感觉大怪。我与他一直在一起,发生这么大的事,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呢?未必是我睡得太死的缘故。
于是,他便去问船上其他的人,都说没有的事。这时,左观景归来,欧阳急问之。左笑答:我那写的是做梦啊。欧阳说:做梦,你怎么在家书中不加说明,写得像真有其事一样?左说:你真是呆子。昨晚上我读《后汉书·光武纪》,见其昆阳之战,上书云垂海立,使人精神飞舞。晚上就做了这个梦。因此,我想前人写历史叙战事,大半也和我写这个梦差不多。比如昆阳之战,可能就是光武做了一个像我一样的梦罢了。
2.漳平历代清廉正直名人初考 篇二
漳平居官清廉的历史人物有很多。宋代刘棠、陈俌,赋甲一方。明代著名航海家王景弘多次与郑和或独自率领船队出使“西洋”,功勋卓著,彪炳千秋。曾汝檀、蒋时馨以理学严谨、爱民如子闻名于世;陈六韐文治武功兼备,陈汝翼履立战功。清代翰林院编修朱阳精工书法,蜚声艺苑。清末秀才陈性初远渡南洋寻找革命道路,接受孙中山思想,支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权,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成为颇有声望的爱国侨领。16岁时毅然参加红军,投身革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英勇作战,屡立战功的陈开路,革命一生,战斗一生,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刘棠像 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漳平县志》记载刘棠
刘棠(生卒年不详),字君美,北宋枢密院编修。龙岩和睦里(今漳平市新桥镇)人。宋元祐五年(1090)科举名列榜首,并由开封府送京应试。次年(1091)中进士。授枢密院编修,编成哲宗御书。出任利州路(今陕西汉中)提举学事,后任提举两浙常平。为官善政,至任朝请郎时,告老换乡。刘棠撰写的3篇文章《纲举而网疏赋》、《舜不穷其民论》、《劝农孔孟二策》被推崇为考场范文。尤工词赋,同陈俌并称为“漳岩赋虎”。后人称誉他为“开一邑文教之先”。刘棠在京城当官时,十分同情家乡人民的疾苦,想方设法为百姓排忧解难,减轻百姓负担。刘棠晚年激流勇退,多次上书请求辞官,终老于故里漳平。今新桥有传说,刘棠仕京时,曾以漳平的油茶梨、薯榔、小鱼干等土产款待哲宗,告以漳平山陬民贫,使哲宗动了恻隐之心,蠲免漳平赋税,减轻百姓负担。明代理学家曾汝檀称赞刘棠、陈俌、曾永从为乡里三贤。明崇祯时期任漳平教谕的何九云有诗赞刘棠:“提学起穷陬,翡翠鸣禽族;既领开封解,还司浙江谷。板舆一何荣,衔恩听绣服;卢陵昔咨赏,紫阳亦见录,名论嗟不传,当时照场屋。”
陈俌(生卒年不详),龙岩和睦里西埔(今漳平市新桥镇)人,是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3)的一位学识渊博的文人,当时和刘棠以文章词赋称誉于世。陈俌与刘棠同里,俱以词赋名闻天下,时人称之:“刘棠陈俌,漳南赋虎。”可是他们走的是不同的路:刘棠做了大官,荣华富贵,衣锦还乡;而陈俌却自甘淡泊,隐居漳平溪南,以写诗、钓鱼自娱。据民间传说,陈俌是刘棠的老师,刘棠在京城(今开封)任东宫教授时,曾极力推崇其师的才华,皇帝恩准,遣使臣命陈俌入京,并赐御物——柑桔。陈的妻子唯恐陈俌宦海风波,易遭不测,不如当隐士自由自在,即以柑桔托諷:“此物剥其皮,抽其筋,食其肉,呸(吐)其籽,故不得善终。且柑桔‘生于南国,受命不迁,不应召为妙也。”正犹豫不决的陈俌,经妻一说,豁然感悟,断了赴京为官之念。并连夜撰写一联:“有出头暂且退居人后,能立足不妨混乎众中。”贴在村中戏台两边。从此携妻挈子,离家出走,隐逸山林溪涧,钓鱼赋诗。迎陈俌入京的使臣,找不到陈俌,只好揭下戏台两边的对联,回京复命。皇帝叹惜了一番,下旨诰封陈妻。《闽书》录有陈俌的“归隐诗”一首。诗云:“大不手持卿相印,小无人拥使君符。门前溪水绿如染,好把一竿钓秋鲈。” 在漳平市新桥镇西埔村至今还有一座陈俌的故居“高隐祠”,祠中设陈俌神位,并立有《乡贤碑记》,为后人景仰陈俌而立。
王景弘(?~约1457),明代福建漳州府龙岩县集贤里香寮村(今福建省漳平市赤水镇香寮村)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军事家。明洪武年间(约1395),王景弘入宫为宦官。明永乐三年(1405)起,王景弘与郑和同时奉命为钦差正使太监,统领舟师二万多人,多次下西洋。宣德九年(1434)又奉命独自带领船队再次出使西洋。先后在海上航行达29年之久,航线经过东南亚、印度洋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遍访亚洲、非洲等37个国家和地区,铺就了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亚洲、非洲之间的经济、文化、科技交流。王景弘做为一名宦官,廉洁无私,正道直行,具有品质,是一位有影响的为民造福、高尚道德的官吏,也无愧为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先驱。
曾汝檀(1497~?),原名檀,字惟馨,世称廓斋先生,自号凝碧子,明代和睦里(今漳平市新桥镇)人。父曾元清,曾任山东利津县知县。曾汝檀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中进士,授都察院都事,是漳平建县后登科举的第一人。官至南京户部员外郎、礼部郎中、江西抚州、广西南宁知府,为官清廉。曾汝檀在获准回家侍奉父母期间,在漳平县城创办“心源精舍”,招收学生讲学,治学励精,孜孜不倦。其父母去世后,授任安徽安庆知府,后升任山东省盐运使,不久病逝于山东。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曾汝檀应署漳平县事朱召之聘总纂《漳平县志》,为漳平的第一部县志,并著有《心源问辩录》及部分诗文词赋。
蒋时馨(1547~?),字德夫,明代漳平县感化里(今溪南镇)上坂村九斗洋人。为明万历五年(1577)会试中式第十三名进士,官至吏部四司郎中(三品官)。曾任江西新喻、湖北嘉鱼两县县令,他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爱戴。后又任吏部考功郎、文选郎中、赠太常少卿。著有《体仁编》等文集。卒后葬在漳州北郊浮山亭。
陈六韐(1577~1647),字子仪,号参周,晚年自称二漳山人,后人称为二漳先生。明代漳平县感化里(今漳平市溪南镇)人。明崇祯元年(1628)进士,授内阁中书舍人,主管缮写文书。崇祯五年(1632)被派往两广巡视,次年任礼部郎中,崇祯八年(1635)升任天津兵备道。陈六韐到任后,抚恤民众,革除积弊,兴办水师,整顿军旅,在险要的地方建筑兴济城,加强防御力量。崇祯九年(1636)改任武德道(山东德州),十年(1637),因受朝廷内宫太监陷害,陈六韐罢职归里,筑楼隐居,不再出仕。十七年(1644)甲申之变,明朝覆亡,陈六韐“抚膺痛哭数日,须发皆白”。清顺治三年(1646)朱聿键入闽,企图恢复明王朝,不久败亡。次年(1647)2月,朱聿键部属陈国祚率兵袭击漳平,有人密告与陈六韐有关,知县戴真学派兵追查,陈六韐报国之志坚定,于是就在自家土堡永安楼自焚殉节,终年70岁,从死家属10余人。陈六韐尽忠明朝壮烈感人,为后世所传颂。清乾隆帝悯其行,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赐谥“节愍”。
陈汝翼(1723~1768),字捷高,清代永福里(今永福)人。清乾隆十年(1745)中武进士,钦点御前花翎侍卫,授甘肃黑城营游击,调署新疆哈密,又调云南大理府游击署参将(三品武官)。在抵御外族入侵,平定边疆动乱中,多次立下战功。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陈汝翼在云南领兵围攻孟艮城,城将攻破时,正遇大雨,为防止敌兵突围,陈汝翼昼夜巡守,奔波在泥泞中。因被毒水所浸,患上浮肿病,卒于军营,时年44岁。清乾隆皇帝为其记军功十一次,授“怀远将军”。
朱阳(?~1776),字桐野,号菁溪,清代漳平居仁里九鹏社暖洲营(今漳平南洋乡暖洲村)人。清乾隆十七年(1752)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任云南通海县县令,后调任云南宝宁县县令。朱阳为官克己奉公、廉政施道、惩贪除霸、救灾赈民,因积劳成疾,卒于任所。
黄荷宠(1705~1743),名天晏,讳荷宠,清代漳平县居仁里丁坂社(今漳平市西园乡丁坂村)人。生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卒于清乾隆八年(1743),享年39岁。据清道光十年(1830)《漳平县志》记载:“黄荷宠,居仁人。雍正间,由贡生遵营田例捐职,选授江南无为州吏目,兼署分州,旋调广德州吏目。”黄荷宠于清雍正十年(1732)出任江南庐州府(在今安徽省合肥市)无为州吏目(文官,掌文书或佐理刑狱及官署事务),由于他清廉为官,勤政为民,清雍正皇帝为表彰黄肖膺恪守为官之德,同时褒奖黄荷宠之父黄际标及母亲李氏教子有方,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下诏在丁坂村建造木牌坊,并将丁坂村道御封为“登皇路”,并授“登皇路”和“恩荣”木匾各一方。该木牌坊是漳平市现仅存的一座牌坊。
陈性初(1871~1939),原名庆善,字嘉祥,漳平菁城福满人,清末秀才。他为人耿直,富有正义感,看到當时知县王先泽纵容部属贪赃枉法,十分愤慨,不顾一切,挺身而出,搜集王的劣迹证据,向省台告发,结果王被革职,百姓称快。而自己却因此违反“生员不许干预他人词讼”和“不许生员上书陈言”的条规,丢了秀才功名。1902年,陈性初毅然离开家乡,远渡南洋,到荷属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谋生。当时,孙中山的革命理论已传播海外,他很快就接受孙中山思想。陈性初热爱祖国,热心公益事业。他参与创立华侨智育会,作为宣传革命活动的阵地。积极发动海外华侨募款230万元,支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权。先后发起创立或参与组织各种社会团体,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贡献。他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多次在华文报刊上发表诗文,唤起民众,声讨日军侵略暴行,呼吁华侨团结一致,拥护和平。并积极发动侨胞捐款,以济民难。由于他任劳任怨,勤奋工作,成绩卓著,成为颇有声望的华侨领袖。1939年5月,陈性初不顾年迈,毅然回国慰劳抗日将士,7月中旬南返途中,因积劳成疾,病逝于昆明,享年68岁。国民政府嘉其德行,为之治丧安葬,军政要员题词哀悼,备受殊荣。
陈开路(1913~2003),副兵团职老红军,漳平西园乡前洋坪村人。1929年,朱德率领红军来到漳平,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的陈开路怀着对革命事业的美好向往,在16岁时毅然加入中国工农红军,走上革命道路。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团长、副旅长、旅长、师长,广东省公安总队副司令员、总队长,广西容县军分区司令员、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广西省委常委等职。革命战争年代,陈开路跟随朱德南征北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许多战功,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高级指挥员。他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红军长征、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平津战役和解放汉口、广东等战役战斗。陈开路1960年6月晋升为大校军衔,1988年6月被批准为副兵团职待遇,先后被授予二级红星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二级八一勋章。
3.历代名人的家风家训 篇三
家风,就是家庭的信仰。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受良好家风的熏陶,那么在生活、处世上则会有“法”可依,坚守内心。《梁启超家书》《曾国藩家书》《颜氏家训》与《傅雷家书》并称我国“四大家教范本”。除此之外,许多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也令人称道。
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写下26条家训传给后人,告诫后代:“仕宦不可常,不仕则农,无可憾也。但切不可迫于衣食,为市井小人事耳。戒之戒之。”意思是说,当官不如务农,一辈子不做官也不要紧。自己耕种,衣食无忧,这样的生活是非常好的,人生没有什么遗憾。切记,千万不要为了生存而去做坏事。除了这条家训外,他还殷切期望自己的后代能够注重道德层面的修养,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有错必改,谦虚谨慎。淡泊名利,志向高远。严于律己,宽容待人。勤俭持家,俭朴生活。胸怀宽广,心系苍生。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意思是,节俭能使家庭兴旺,勤快会使身体强健。既勤劳又节俭,人生才能高枕无忧。他不肯将金钱留给后人,曾写信对女儿曾纪芬说:“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盖子孙若贤,则不靠父辈,亦能自觅衣食;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意思是,为官应当清廉,当为民请命,不是为了发财。子孙全靠自己,何须我来帮衬。所以,我绝对不留一文钱给后人。
清代第一才子纪晓岚家教很严,对子女有“四戒”“四宜”的要求。四戒是:一戒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四宜是: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四戒”与“四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补充,相映生辉。既告诉了后人什么不该做,又告诉了后人应该怎么做。这样的家训,既简洁明了,又深刻透彻。
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写过一副对联传给后代:“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意思是说,如果子孙像我一样正直、果敢,那我留钱做什么?贤良的人拥有了大量钱财,就会玩物丧志,失去了远大志向。如果子孙不如我,那我留钱做什么?愚蠢的人手中有了钱,不仅不思进取,还会去做坏事。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52岁时才有了一个儿子。虽晚年得子,但家教甚严,从不溺爱。传说73岁时,病危的他把儿子叫到床前,说想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父命难违,时年21岁的儿子只得勉强答应。可他从未做过馒头,请教了邻家大娘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做好了馒头,喜滋滋地送到父亲床前,谁知父亲早已断气。案头上有张信笺,上面写着父亲的遗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无独有偶,民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这样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他的这句话,激励着当时一大批年轻有为的青年志士,努力奋斗,坚持不懈,走向成功,不辱门风。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时至今日,也依然深刻地影响着当今的人们,成为许多有志之士为人处世的标准。
4.汪氏宗族历代主要名人 篇四
汪氏宗族为轩辕黄帝后裔,贵胄世家,名门望族。几千年来,汪氏宗族涌现出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特别是宋代以来,汪氏宗族更是枝繁叶茂,兴旺发达,人才辈出。
仅《中国名人大词典》就收录汪姓历代名人382名,占《中国名人大词典》总人数0.81%,排在名人姓氏第20位。其中著名的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1.03%,排在第18位;著名的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1.07%,排在第19位。
在历史上著名的汪姓代表人物主要有:春秋时期未成年“执戈卫国”,受到孔子高度赞扬的汪踦;东汉时期带兵渡江,汪氏宗族江南始祖、龙骧将军、会稽令汪文和;晋元帝任黟县令,晋惠帝授歙州令,汪氏徽州始祖汪道献;三国时期封新都侯,食邑黎阳,吴国湘东太守汪澈;南北朝时期齐军司马汪叔举;唐初持节方牧,封上柱国、越国公,总管六州诸军事兼歙州刺使,后任左卫白渠府统军(掌管皇宫禁卫军),忠武大将军,九宫留守,“今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华后也”的汪华;唐代泾县县令、大诗人李白挚友汪伦;宋代进士,靖康元年任直龙图阁、知相州,副元帅、显谟阁待制、元帅、直学士,宋高宗任知枢密院事、右仆射、丞相汪伯彦;宋代被誉为神童,忠心为国、刚直不阿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史学家、诗人、文学家、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汪藻;18岁中状元,反对秦桧议和投降,力主革新、备战抗金,官至吏部尚书,宋高宗赐其“江南第一家”匾额的政治家、军事家汪应辰;元代两次航海探险,途径世界上97个国家和地区,其巨著《岛夷志略》被列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100本书、中外闻名的航海家汪大渊;明代先后任朱元璋元帅府令使、中书右司郎中、中书省参政、左丞相、左御使大夫,贯通经史,办事稳重,为人宽和厚重的丞相汪广洋;一生写了5部杂剧、106卷诗文,与戚继光一起大破倭寇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戏剧作家、兵部左侍郎、大学士汪道昆;医德高尚、医术精深,一生著述医书13部,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被列为明代四大名医的汪机;清代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官至翰林院编修、内阁学士、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军机大臣汪由敦;一生从事学术研究的经学大家、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篆刻家,编校《四库全书》,掌管杭州文澜阁,被誉为“通儒”的大学者汪中;清初古文大家,参与《明史》编修,为官清政、善政,不畏强权,淡于名利,历任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郎中,举鸿博、授编修的汪琬;清代中叶最具有创造精神和独立人格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汪莱;早年以文学见长,著有诗文集,中年弃儒学医,历经50年,对祖国医学宝库进行全面清理和重大精选,写成了《汪氏四书》,影响中国医药界几百年,至今仍有重大参考价值的著名医学家汪昂;著名画家、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著名才女、诗人、作家汪端;太平天国名将汪海洋;民国时期先后任教育总长、交通总长、外交总长、代国务总理汪大燮;民国时期音韵学家兼诗人汪荣宝;在北京国医会馆讲学并行医50多年,被称为近代中国四大名医的汪逢春;现当代政治家汪精卫、汪东兴、汪锋、汪道涵、汪洋(现任国务院副总理),教育家、编审家汪广仁,有机化学家兼生物学家汪猷,水声学家汪德昭,水利学家汪胡桢,细胞生物学家汪堃仁,逻辑学家汪奠基,历史学家汪广仁,高级工程师汪光焘,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汪氏宗族自唐至清,先后有8人中状元,200多人中进士,3人任丞相或总理,其中有祖孙三代进士、翰林,一门八进士的佳话。如第48世汪世美,幼敏神秀,唐中宗进士,授河北节度使,为平原太守颜真卿看重,将女儿嫁之为妻。后调任朝廷主客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主持全国贡举。49世汪琦,汪世美之子,唐代宗大历9年进士,任监察御使,翰林学士,礼部中制诰。50世汪凝绩,汪世美之孙,汪琦之子,唐宪宗元和9年进士,为翰林院掌院书记。祖孙三代进士,先后入主翰林院,名震全国。宋淳熙戊申年,朱熹在《汪氏宗谱序》中指出:“新安汪氏其族之贵盛非他族之可比,自周至于汉晋唐宋,子孙日繁,布满一郡而非他族之所能及也。期间,累世明经继居显耀有汪震,登天禧3年进士,授司马郎中,赠少师;汪宗颜,登庆历2年进士,任都官员外郎,赠中大夫;汪谷,登皇佑3年进士,为奉议郎;汪藻,登崇宁3年进士,为翰林学士,一时诰令皆出其手;汪叔詹,登崇宁5年进士,历官至朝请大夫、司农少卿;汪恺,登政和2年进士,官至朝散大夫;汪若海,登靖康初进士,官至直秘阁;汪鸿举,登绍兴30年进士,为承奉郎,一脉八世咸登进士第,古所未有也。”
5.历代名人咏合浦诗词选 篇五
送周尚书弘正诗
【南北朝】庾
信
交河望合浦,玄菟想朱鸢。共此无期别,知应复几年。
少年新婚为之泳
【南北朝】沈
约
山阴柳家长,莫言出田野。丰容好姿颜,便僻工言语。腰肢既软弱,衣服亦华楚。红轮映早寒,画扇迎初暑。锦履并花纹,绣带同心苣。罗襦金薄厕,云鬓花钗举。我情已郁纡,何有表崎岖。托意眉间黛,申心口上朱。莫争三春价,坐丧千金躯。
盈尺青铜镜,径寸合浦珠。无因达往意,欲寄双飞凫。裾开见玉趾,衫薄映凝肤。羞言赵飞鸿,笑杀秦罗敷。自顾虽悴薄,冠盖曜城隅。高门列驺驾,广路从骊驹。何惭鹿卢剑,讵减府中趋。还家问乡里,讵堪持作夫。
珠还合浦
【唐】邓
陟
至宝含冲粹,清虚映浦湾。素辉明荡漾,圆彩色玢编。昔逐诸侯去,今随太守还。影摇波里月,光动水中山。鱼目徒相比,骊龙乍可攀。愿将车饰用,长得耀君颜。
题赠高闲上人
【唐】陈
陶
珠还合浦老,龙去玉州贫。鸳鹭输黄绢,场坛绕白蘋。鼎湖闲人梦,金阁静通神。海气成方丈,山泉落净巾。猕猴深爱月,鸥鸟不猜人。拂岳萧萧竹,垂空澹澹津。汉珠难觅时,荆璞本来真。伊傅多联壁,刘雷竞买邻。江边有国宝,时为劚星辰
合浦无明珠
【唐】李
贺
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足知造化力,不给使君须。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县官骑马来,狞色虬紫须。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不因使君怒,焉得诣尔庐?” 越妇拜县官:“桑牙今尚小。会待春日晏,丝车方掷掉。” 越妇通言语,小姑具黄粱。县官踏飧去,簿吏复登堂。
珠还合浦赋
【唐】陆复礼
珠行藏兮,与道为邻。政善恶兮,感物生神。私以务贪,必去土而若耀;光之崇俭,则还浦而归淳。我政无累,匪求则至。宛若中流,昭然明媚。对三光而分色,契一德而潜致。盈虚无关,不随月魄以哉生;往返有孚,殊异奔星之出使。徒见其表迹,罔知其奚自。睹映水之新规,谓沈泉之初弃。为人利也,且一贯以称珍;与众共之,虽十斛而一匮。然知此殊之感,惟政是随。当政至而则至,偶谷离而则离人而无道兮不去何以,人而有德兮不复何为。止旧浦而可采,同蛴投而在斯。质若累累,疑点缀于霄汉;色仍皎皎,终炫耀乎
涟漪。且夫彼邦政悖,我则为不居之物;彼邦政闲,我则能应道而还。岂专巨蚌是剖,实惟无胫而走。将不贪以共存,非甚爱之能守。浦之不吝,任变化以往还;珠之员来,辩政理之奸不。诚可以孚,明可以久。处沙泥而有光,知进退而不苟。利用薄博,何必取之于龙颔;报德宏多,奚由得之于蛇口。其来也所以辅正,其去也所以戒贪。警循良之夕惕,俾傲很以知惭。勿以珠为蕴蓄,勿以珠为珍好。且还浦而难期,且离邦而难宝。将守之而勿失,在闲邪以存道。
投珠于泉
【唐】独孤绶
至道归淳朴,明珠被弃捐。天真来照乘,成性却沈泉。不是灵蛇吐,非缘合浦还。岸傍随月落,波底共星悬。致远终无胫,怀贪遂息肩。欲知恭俭德,所宝在惟贤。
珠
【唐】李
峤
灿烂金舆侧,玲珑玉殿隈。昆池明月满,合浦夜光回。彩逐灵蛇转,形随舞凤来。甘泉宫起罢,花媚望风台。
送邢桂州
【唐】王
维
铙吹喧京口,**下洞庭。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咏八十一颗
【唐】薛
涛
色比丹霞朝日,形如合浦圆珰。开时九九知数,见处双双颉颃。
投宛陵裴尚书
(节选)【唐】张
祜
碧江秋鸟聚,青漳瞑猿孤。月上连城壁,星环合浦珠。早凉生玉树,盛暑退冰壶。豹变真君子,龙钟浅丈夫。新知多巂彦,旧态只狂奴。敢望怜哀鸟,何烦敬朽株。已愁沾洒泪,还去海西隅。
赋得水怀珠
【唐】莫宣卿
长川含媚色,波底孕灵珠。素魄生蘋末,圆规照水隅。沦涟冰彩动,荡漾瑞光铺。迥夜星同贯,清秋岸不枯。江妃思在掌,海客亦忘躯。合浦当还日,恩威信已敷。
送韦信爱子归觐
【唐】钱
起
离舟解缆到斜晖,春水东流燕北飞。才子学诗趋露冕,棠花含笑待斑衣。稍闻江树啼猿近,转觉山林过客稀。借问还珠盈合浦,何如鲤也入庭闱。
合浦还珠赋
(节选)【唐】林
藻
珠之去兮,山无色兮。氛雾冥冥,海无光兮。山有媚兮,祥风习习。地有润兮,生物振振。
与南海韦尚书
【唐】黄
滔
昔石门酌泉之事,合浦还珠之风。日月迁绵,规程革易。
以尚书励辞玉留钱之节,执投香载土之心。用将揭二贤廉洁之波,新五岭崎岖之谷。俾以佩豹韬而直下,建龙节以遐征。非止镇监,且申龟镜。昭然足验,俨若可观。然后飞驿骑以徵黄,降鹄书而命说。恢张帝道,陶冶生灵。所以知高祖创基,太宗纂业更得无疆之祚,仍归有截之风。何以言之?伏以尚书万顷包含,千寻峭拔。膺岳峻河清之数,切饮冰食蘖之诚。识洞古今,居无喜愠。将以锵履声而朝紫殿,扩心秤而启洪钧。自然道臻於尧舜羲轩,时复於禹汤文武。百蛮向化,万国归心。
送王秀才注安南
【唐】杨
衡
君为蹈海客,客路谁谙悉。鲸度乍疑山,鸡鸣先见日。所嗟回棹晚,倍结离情密。无贪合浦珠,念守江陵橘。
追和戍寅岁上元
【唐】苏
轼
一龛京口嗟春梦,万炬钱塘忆夜归。合浦卖珠无复有,当年笑我泣牛衣。
题冯通直明月湖诗后
【宋】苏
轼
老衍清篇墨未枯,小冯新作语尤殊。呼儿净洗涵星砚,为子赓歌堕月湖。
闻道牂江空抱珥,年来合浦自还珠。
请君多酿莲花酒,准拟王乔下履凫。
诗寄东坡先生自朱崖量移合浦
【宋】郭祥正
君恩浩荡似阳春,海外移来住海滨。
莫向沙边弄明月,夜深无数采珠人。
海康书事之十
【宋】秦观
合浦古珠池,一熟胎如山。试问池边蜑,云今累年闲。岂无明月珍,转徙溟渤间。何关二千石,时至自当还。
自合浦还清湘寄虚中第
【宋】陈瓘
一
行彻天涯万里山,月明方照海珠还。瘴乡来往浑開事,聊为清湘一破颜。
二
三年已绝生还望,一日天恩到海涯。路过清湘犹间阔,当时何不住长沙。
三
曾近沧溟看飓风,波涛有尽海无穷。四年陈迹今何在,坐对湘云豁晩空。
四
瘴海只将梅作雪,湘山今见麦为春。睛空有月当如旧,岭北山南总照人。
成 都 行
【宋】陆游
倚锦瑟,击玉壶,吴中狂士游成都。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青丝金络白雪駒,日斜驰遣迎名姝。燕脂褪尽见玉肤,绿鬟半脱娇不梳。吴绫便面对客书,斜行小草密复疏。墨君秀润瘦不枯,风枝雨叶笔笔殊。月浸罗衫清夜徂,满身花影醉索扶。东来此欢堕空虚,坐悲新霜点鬓须。易求合浦千斛珠,难觅锦江双鲤鱼。
送别陈廉州于一片潇湘
【宋】郭应祥
合浦名邦。风流太守,紫绶金章。
暂驻旌麾,来临祖席,一片潇湘。
且
须缓举离觞。
细看取、眉间点黄。
未到还珠,已闻赐玺,归近清光。
临 江 仙
【宋】黄 机
风翥寓飞空燕子,宝香犹惹流苏。
旧欢凄断数行书。
终山方种玉,合浦忽还珠。
天连合浦宝珠还
【宋】朱晞颜
地接三山真迹在,天连合浦宝珠还。重来忛似乘槎到,渐愧云门夜不关。天斫神剜不记年,洞中风景异尘寰。江波荡漾青罗带,岩石虚明碧玉环。
走珠石题记
【宋】 方信儒 底事明珠解去来,当时合浦已堪猜。贾胡不省何年事,老石江头空绿苔。
伯夷颂
【元】邓文原并书 先哲吾师表,斯文古鼎铭。义形扣马谏,书胜换鹅经。故事征皇祐,乡祠谒仲丁。登堂睹遗墨,山雨飒英灵。心国垂世远,手泽历年殊。谁购山阴序,真还合浦珠。身惟名不朽,书与道同符。诸老珍题在,犹堪立懦夫。
范文正公书伯夷颂并札卷
【元】笃列图
韩文称颂伯夷贤,黄素真书庆历年。
月照明珠还合浦,春风长共义庄田。
合浦珠诗
【明】屈大均
一
一唇有数珠,大小相连缀。采珠乘月圆,扬帆入龙穴。
二
珠母当秋孕,精华如月全。明珠无大小,都在口唇边。
三
水淡珠多白,水咸珠多黄。月光化为水,来养明月珰。
四
生长珠池旁,食珠如食米。日夕剖神胎,珠肉荐芳醴。
五
儿女抱珠筐,细珠弃不取。珠母肉微红,色似海棠乳。
六
家家养得采珠儿,兼采珊瑚石上枝。珠母多生珠子树,海中攀折少人知。
七
珠池千里水茫茫,蚌给秋来食月光。取水月中珠有孕,精华一片与天长。
八
暮春争赛白龙池,挂席乘潮采不迟。千尺赢筐垂海底,翻波不使巨鱼知。
珠池叹
[明]顾梦圭 孟尝美政龚黄班,今人反怨珠来还。玺书三年两次降,骊龙赤蚌皆愁颜。往时中官莅合浦,巧征横索如狼虎。中官肆虐去复来,谁诉边荒无限苦?
珍珠洞
[明]杨瑛
不信珠还合浦滩,洞门高倚白云端。一丛碧藓侵衣绿,七曜奇光照水寒。倾出鲛人泪点点,解来神女佩珊珊。澄波纵有骊龙卧,探取何妨掌上看。
书
题
[明]冯梦龙
一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若是遗珠还合浦,却教拂拭更生辉。
二
珠还合浦重生采,剑合丰城倍有神。
堪羡吴公存厚道,食财好色竞何人!
光生合浦喜珠还
[清]曹雪芹
光生合浦喜珠还,此夜欣瞻旧玉颜。名向广寒通桂籍,秩从瑶阙领仙班。开奁喜拂重圆镜,探树疑逢隔世环。试问古今谁得似,漫言天上胜人间。
粤东诗与陈简亭同赋
[清]莫瞻菉
合浦还珠待孟尝,伏波横海旧开疆。吸筒春晓餐蕉露,曲簿秋睛晒蔗霜。浪靖蜃楼都敛息,时清蜑户亦驯良。六篷船倚槟榔树,处处飞红看佛桑。
州县集句诗
[清]宋湘
廉州土产实堪夸,东粤珍奇胜碧霞。至重连城仍有价,珠还合浦总无差。的皪合浦珠
谭嗣同 的皪合浦珠,款款郎君意。珠色与花容,两两生葳蕤。惘知蛱蝶身,欣然良辰此。奄忽晓梦惊,揽衣当轩立。
雅 泉 喷 珠
[民国]梁嘉树 半亩无声一雅泉,明珠颗颗喷更番。鲛人洒泪难相似,疑是源从合浦还。
《声津启蒙》句
车万育
昆山惟玉集,合浦有珠还。
阮籍旧能为眼白,老莱新爱着衣斑。
栖迟避世人,草衣木食。窈窕倾城女,云鬓花颜。
《西楼记》选曲
[清]袁于 合浦珠仍返,燕归旧巢,重与仙郎吹风箫。
如今于叔夜,可在家裏看书,还在外边游荡。
《卢镐藏书》诗
[清]卢 镐 劫后犹存书万册,浙东遗籍此楼孤。秦宫幸脱阿房火,粤海如还合浦珠。
合浦采珠歌五首
[清]冯敏昌
(一)白龙城外暮云行,珠母海南秋月明。明月渐圆珠渐好,好听船上蛋歌声。
(二)胎成拙肭偶然同,星半茫然在海中。倒却长空洗圆月,月行应入文昌宮。
(三)铁作珠耙三百斤,蚌螺开甲肉如银。云头一霎风雷起,依旧连筐献海人。
(四)郎如天上月团圆,妾比明珠欲抱难。珠孕有时空白惜,月盟何幸不长寒。
(五)江浦茫茫月影孤,一舟才过一舟呼。舟舟过去何舟得,待得珠来泪已枯。
济南七十二泉南珍珠泉诗
神林南面有流泉,流出明珠颗颗圆。一脉清冷犹合浦,月明老蚌吐深渊。
幼学琼林・卷三
孟尝廉洁,克俾合浦还珠。相如勇忠,能使秦廷归壁。
合浦还珠亭联
[清]伊秉绶
太守昔称廉,千载还珠传威事。使君重起废,一亭流水喻澄怀。
幻出明珠合浦歌
[清]蔡抡科
明月窺人池上过,池光如镜月如波。流来素碧中天彩,幻出明珠合浦歌。
四野桑麻沾溉远,一城灯火笑声多。太清近日无尘滓,不用天河净挽弋。
合浦鲛珠泛海涔
[民国]徐松石
羊牁江水碧沉沉,百粤沧桑成古今。红豆有词添客梦,绿萝留曲统归心。伏波蟾鼓鸣山泽,合浦鲛珠泛海涔。云物不殊人事故,雄风犹是峒溪深。
雷州半岛
陈毅
海港湛江,冬犹暖,日与夜,秋如夏,勤劳无暇。
凉风动,看吞吐,炎氛化。
往来我汝,计经年二万。
欧非美亚。
火山爆炸。
人造天河施灌溉,留得湖光呈碧绿,长堤堵海盐滩大。
闻名我亦来言驾。
看今朝合浦果珠还,再十年人物与江山,真无价。
难描画。
方合浦白龙珍珠城旧址二首
田汉
(一)南来初看还珠记,当日珠民重可悲。碧浪曾翻千斛泪,夜光能换几餐炊。方城有址堆残贝,古寺无踪剩断龟。访古喜逢歌剧队,布帷丝幕白龙湄。
(二)双鲨闻说守杨梅,贯月奇光去得回。北海开池初结果,南康剖蚌半含胎。看来子好因娘好,毕竟他培赛自培。玉润星圆千百斛,南珠应夺亚洲杯。
唐·陈子昂
感
遇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唐·杜甫
唐·王健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客
从
容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令征敛无。
诸
将
其四
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越裳悲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贞翊圣朝。27
海 人 谣
唐·元稹
唐·项斯
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
采 珠 行
海波无底珠沉海,采珠之人判死采。万人判死一得珠,斛量买婢人何在? 年年采珠珠避人,今年采珠由海神。海神采珠珠尽死,死尽明珠空海水。珠为海物海为神,神今自采何况人。
蛮 家 诗
领得卖珠钱,还归铜柱边。看儿调小象,打鼓试新船。醉后眼神树,耕时语瘴烟。不逢寒便老,相问莫知年。
唐·白居易
送客二十韵
已讶游何远,仍嗟别太频。离容君蹙促,赠语我殷勤。迢递天南面,苍茫海北漘。謌陵国分界,交趾郡为邻。蓊郁三光晦,温暾四气匀。阴睛变寒暑,昏晓错星辰。瘴地难为老,蛮陬不易驯。土民稀白首,峒主尽黄巾。战舰犹惊浪,戎东未息尘。红旗国弁便,紫绶裹文身。面苦桄榔里,浆酸橄榄新。牙樯迎海舶,铜鼓赛江神。不冻贪泉暖,无霜毒草春。云烟蟒蛇气,刀剑鳄鱼鳞。路足羁栖客,官多谪逐臣。天黄生飓母,雨里长枫人。回使先传语,征轩早返轮。应防杯里蛊,莫爱囊中珍。北与南殊俗,身将货孰亲? 尝闻君子戒,“忧道不忧贫”。
唐·高骈
南 海 叙 怀
唐·陶弼
万里驱兵过海门,此生今日报君恩。回期直待烽烟静,不遣征衣有泪痕。
过 天 威 径
豺狼坑尽却朝天,战马休嘶瘴岭烟。归路险巇今坦荡,一条千里直如弦。
即
事
使君合浦来,示我海边石。千岩秀掌中,大者不盈尺。
望安南海口
喜逢睛日破阴霾,望极西南瘴海涯。夷狄古今常反覆,朝廷终始务绥怀。何时良将收铜柱?不日孱王弃藁街。惆怅藤桥兵死鬼,年年沙上哭坟骸。
钦州天涯亭
宋·苏轼
雾雨纷纷风益骄,天涯亭上觉魂消。一家生意付秋瘴,万里归心随暮潮。共送远人还海界,吏迎迁客入津桥。山公对此难酬饮,未免醒来两鬓凋。
三 海 岩
灵邑西南古洞天,我来方信海为田。无名不入州图载,有路空闻野老传。此日登山人采蚌,当时饮马客留钱。颜公昔记麻姑说,三变柔桑事果然。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鲜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自雷适廉,宿于兴廉村净行院
荒凉海南北,佛舍如鸡栖。忽行榕林中,跨空飞栱枅。当门冽碧井,洗我两足泥。高堂磨新砖,洞户分角圭。倒床便甘寝,鼻息如虹霓。童仆不肯去,我为半日稽。晨登一叶舟,醉兀十里溪。醒来知何处,归路老更迷。
夜雨宿净行院
芒鞋不踏利名场,一叶轻舟寄淼茫。林下对床听夜雨,静无灯火照凄凉。
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可敌荔枝
龙眼与荔枝,异出同父祖。端如柑与橘,未易相可否。异哉西海滨,琪树罗玄圃。累累似桃李,一一流膏乳。坐疑星陨空,又恐珠还浦。图经未尝说,玉食远莫数。独使皴皮生,弄色映雕俎。蛮荒非汝辱,幸免妃子污。
合浦愈上人,以诗名岭外,将访道南岳,留诗壁上云: “闲伴孤云自在飞.”东坡居士过其精舍,戏和其韵
孤云出岫岂求伴,锡杖凌空自要飞。为问庭松尚西指,不知老奘几年归?
瓶 笙 诗
并行
庚辰入月二十八日,刘几仲饯饮东坡,中觞闻笙萧声,杳杳若在云霄间,抑扬往返,粗中音节。徐而察之,则出于双瓶。水火相得,自然吟啸。盖食顷乃已。坐客惊叹,得未曾有。请作瓶诗记之。
孤松吟风细泠泠,独茧长缫女娲笙。陋哉石鼎逢昭明,蚯蚓窍作苍蝇声。瓶中宫商自相赓,昭文无亏亦无成。东坡醉熟呼不醒,但云作劳吾耳鸣。
闻乔太傅换左藏知钦州,以诗招饮
今年果起故将军,幽梦清诗信有神。马革裹尸真细事,虎头食肉更何人? 阵云冷压黄茅瘴,羽扇斜挥白葛巾。痛饮从今有几日?西轩月色夜来新。
欧阳晦夫遗接䍠、琴枕,戏作诗谢之
携儿过岭今七年,晚途更著黎衣冠。白头穿林要藤帽,赤脚渡水须花缦。不愁故人惊绝倒,但使俚俗相恬安。见君合浦如梦寐,挽须握手俱汍澜。妻缝接䍠雾縠细,儿送琴枕冰徽寒。无弦且寄陶令意,倒载犹作山公看,我怀汝阴六一叟,眉宇秀发如春峦。羽衣鹤氅古仙伯,岌岌两拄抉霜纨。至今画像作此服,凛如退之加渥丹。尔来前辈皆鬼录,我亦带脱巾欹宽。作诗颇似六一语,往往亦带梅翁酸。
留别廉州张左藏
编雚以苴猪,瑾涂以涂之。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悬知合浦人,长诵东坡诗。好在“真一酒”,为我醉宗资。
宋·郭功甫
苏子瞻移合浦寄赠
宋·熊
元·范椁
明·王翰
君恩浩荡似阳春,海外移来住海滨。莫向沙边弄明月,夜深无数采珠人。
越 州 道 中
野田秋溜正潺潺,新翠乔林绕舍环。淡日凝烟横别浦,斜风吹雨过前山。柴扉初放牛羊出,渔艇方携蟹蛤还。自笑平生爱游览,天教长在水云间。
登沓磊驿楼自此渡海
半生长与客为家,罢直初来瀚海查。始信人间行不尽,天涯更复有天涯。
赠李珪平海寇歌
明·朱勤 伞圆山下龙马迹,铁船入海苍虬立。珥江江外战尘飞,铜柱摧折土花碧。蛮酋矫首抗王师,天风怒扫蚩尤旗。富良一战百万破,破船南走占城栖。圣朝服远多恩泽,降者授官擒者释。四方玉马贡神京,万里华夷归禹迹。万宁蛇豕何怅怅,鼎镬之鱼徒跳踉。艨艟直捣白龙尾,片帆不许归蛮乡。覃怀大帅万人杰,谈笑挥兵静余孽。斩馘凶逆樯橹空,槛送俘囚献金阙。转首金风又报秋,长空一碧欃枪收。鲸鲵深藏海波息,好挂长剑归神州。紫风衔书九重下,祖帐高张满原野。安得吉甫颂清风,便拟车攻继周雅。
天 涯 驿 路
天涯有驿枕遐荒,南望交州去路长。
地接殊方山不断,境连边塞叶偏黄。来人络绎无虚日,行李充盈有裹粮。最喜华夷归一统,共沾圣化乐虞唐。
海 角 潮 声
孤亭近海海门隈,时听潮声海上来。万水有波俱喷雪,九天无雨自鸣雷。沙头震动鸥群散,枕上惊残客梦回。消长古今同一理,险夷犹自在灵台。
明·赵
瑶
还 珠 亭
瑞采含辉水一湾,天生老蚌济民艰。曾驱万命沉渊底,争似当年去不还!
明·饶秉鉴
南 浦 生 珠
南浦茫茫接海洋,明珠海底久珍藏。贝宫漫说生明月,鲛宝宁知有夜光。瑞采晓胜波潋滟,蚌胎时吐水苍茫。也知至宝难长晦,万斛于今拥帝旁。
阜 市 人 烟
阜市东来接海涯,市中烟火起楼台。几家骏宇相高下,无数征商自往来。民俗喜从今日厚,柴门应为故人开。圣朝自是多丰乐,常听欢声动六街。
天 涯 驿 路
天涯南去即交州,驿路迢迢阻且修。落日殊方来贡使,春风千里快骅骝。深山迥与人烟隔,地僻从教草树幽。却忆杨朱今不见,多歧谁为道途忧?
西 门古 渡
郡城西出是通津,津渡开来不记春。短棹尚随迎送急,扁舟宁厌往来频。一江碧水咸趋海,两岸青山半入云。逝者如斯长不息,眼前谁是济川人。
廉
江
长江来浩浩,何事得廉名? 自是源常洁,因之流亦清。浪浮云影动,波静月华明。寄语沧浪客,于兹好濯缨。
明·林
锦
还 珠 亭
合浦还珠世所称,危亭移建事更新。若将物理论孚感,一代恩波一代人。
明·刘
烜
抚八寨诸“贼”
箪食壶浆远送迎,人心归向若为情。冥顽昔为饥寒迫,礼义今由富足生。深垌月明无犬吠,荒村雨过有农耕。抚绥自我无他扰,可保吾民乐太平。
行部钦州归途阻雨
驿程侵早发天涯,山路崎岖跬步移。方怪仆夫频告病,忽惊匹马又嘶疲。荒渠集水深过顶,苦雨沾衣湿透肌。民事勤劳吾分事,敢萌分寸怨尤私。
明·吴廷举
大 廉 山
危途疲马信间关,合浦埋轮十日间。国有仁贤惟宝在,家无担石比珠还。秋声近与江声接,景色宜兼曙色看。行李纷纷游宦子,几人不愧大廉山?
明·顾梦圭
珠 池 叹
有序
廉州平江、清婴、杨梅,乌坭、断网等池,雷州乐民池,皆产珠也。先朝卒十五六年或十年一采,间得美珠。迩者三年再采,所得皆碎小,藩臬有司并受诘责。不知此物钟秀毓奇,生息甚难,冥冥中有鬼神呵护,不容以人力强求者。而顽悍之民,因缘为盗,沿海骚扰。今雷、廉凋敝已极,将有他虞,大为寒心,余承乏摄此任,倘复议采,当效贾生痛哭“,疏闻于朝,必不以“无益害有益”也。
汉室嫔嬙无丽怖,南海逍遥养泉客。昭阳新宠斗新妆,照乘之珠苦难得。孟尝美政龚黄班,今人反怨珠来还。玺书三年两次降,骊龙赤蚌皆愁颜。往时中官莅合浦,巧征横索如豺虎。中宫肆虐去复来,谁诉边荒无限苦? 野老村童不著裈,四山戎马夜纷纷。竹房无瓦瓶无粟,犹折山花迓使君。
明·汤惟允
永 安 城
黑云交蜃气,紫电射龙光。残埤山作障,断岸海为疆。深尊愁欲破,欹枕昼偏长。何尔驱驰急?风尘一剑铓。
明·何
御
春 兴
八首选一首
圣朝大将总元戎,十万风雷动地雄。不令尉佗专岭外,应教诸葛定黔中。明珠翡翠从天使,苜蓿蒲桃入汉宫。想及班师春正好,云台首勒镇南功。
明·甘
泽
孟 太 守 祠
为官合浦去珠还,万古流芳天地间。富责心轻犹敝屣,贞廉名重并高山。来时岭外神明惧,去日辕前父老攀。自是仁民恩到骨,至今祠屋祀天南。
明·汤显祖
阳江避热入海,至涠洲 夜看珠池作,寄郭廉州
春县城犹热,高州海似凉。地倾雷转侧,天入斗微茫。薄梦游空影,浮生出太荒。
乌艚藏黑鬼,竹节向龙王。日射涠洲郭,风斜别岛洋。交池悬宝藏,长夜发珠光。闪闪星河白,盈盈烟雾黄。气如虹玉迥,影似烛银长。为映吴梅福,回看汉孟尝。弄绡殊有泣,盘露滴君裳。
明·刘子麟
廉 阳 八 景
一、合 浦 晓 霞
万顷清波漾古今,霞光影映若关心。只从遗有还珠迹,留与骚人嗣好音。
二、廉 山 时 雨°
层叠峰峦峙翠城,大廉还自郡侯名。夜来忽见月离毕,流作清泉濯我缨。三、三 洞 天 光
水云深处结幽亭,恍若芙蓉接上冥。萧鼓喧腾鱼掷浪,一湾流绿浸疏星。四、五 池 云 影
极目汪汪盼五池,鲛人何事肯相知?
堪夸屏翳忘机念,来往波心绝所私。
五、古 寺 灵 钟
萧萧古刹法华寒,闻说崆峒也涅槃。架上晓来犹有湿,可知音响倒盂兰。
六、石 桥 仙 艇
架石浮河拟霁虹,巨人仙迹属神工。当年羽士飘飘去,遗下扁舟荡港中。
七、海 角 春 风
海角由来地尽头,殊方胜概温悠游。中流砥柱曾谁是?且看阳和拥蜃楼。
八、冠 头 秋 霁
巉岩壁立镇惊涛,独战商炎爽气高。多少艨艟冲巨浪,凭虚一览尽秋毫。
明·林兆珂
采 珠 行
有序
先大父少司马公之总制两粤也,疏罢采珠、搋中官柄,廉人至今尸祝之。兆珂来守是邦,故老犹读采珠中官作威状,咸颂先大父之徳不衰。兆珂不敏,不克承先志,俱承平日久,未悉中官恶焰,仍蹈前辙为民害,爰系以词,不计工拙也。
骊龙惊徙鲛人愁,冯夷海若声啾啾。七采珠玑闷不得,重重贝阙遭冥搜。汉家神武威荒服,越人来贡珊瑚熟。武皇南顾廑宸衷,节钺权寄貂珰属。太清明月薄蟾蜍,诏书南下大征珠。岁发金钱三百万,渤澥横天尾舳舻。倏忽狂飙吹浪起,舵折帆摧舟欲圮。哀哀呼天天不闻,十万壮丁半生死。死者长葬鱼腹间,生者无语摧心肝。群起争赴鼋鼍窟,那顾安流与急澜!鲛鳄磨牙竞相向,积血化为海水丹。恨不远从辽海戍,纵往死地死亦宽。今秋天半朱霞赫,内府奇珍应可得。万落千村半已残,后宫犹未增颜色。内使自称王爪牙,怒目恣睢限严勒。我祖白筒弹中官,九重天子变龙颜。诏下明光罢开采,貂珰失色旋长安。吁嗟乎!
“以人易珠”人不见,烟水茫茫寒一片。若使今日孟尝来,珠去无还翻所愿。
明·薛梦雷
里 巫 行
有序
廉郡巫风盛行,病者多不服药而好跳神。文诏频颁,仍执迷不悟。作《里巫行》,尚冀俗之一改也。
里人有病不饮药,神君一来疫鬼却。走迎老巫夜降神,白羊赤鲤纵横陈。男女殷勤案前拜,“家贫无肴神弗怪!” 老巫击鼓舞且歌,纸钱索索阴风多。巫言“汝寿当止此,神念汝虔赊汝死。” 送神上马巫出门,家人登屋啼招魂。
明·屈大均
采 珠 池
二首
合浦清秋水不波,月中珠蚌晒珠多。光含自露生琼海,色似明霞接绛河。
幕春争赛白龙池,挂席乘风采不迟。千尺螺筐垂海底,看波不使巨鱼知。
合 浦 珠 市
海上集珠市,城中尽竹房。居临鲛室近,望入象林长。野旷秋无边,江水清有霜。炎洲惟此地,风景最荒凉。
明·张国经
即
事
梅雨三旬水浸埤,苍茫气色起蛟螭。王程尽说天涯远,吏隐偏于海角宜。
多病所需惟调摄,有官何必问迁移。狎凭亲友渔樵话,谁道投荒是索居。
清·杜
臻
出雷州东门阅白鸽寨并双溪台
十里雷东道,清时氛祲消。楼船白鸽盛,锁钥锦囊遥。孤塔凌城堞,双溪带海潮。耕耘春正好,生计及渔樵。
清·张玿美
五月四日南郊劝农,过海角亭小憩
青郊翼翼稻苗齐,蒲酒慰劳过小溪。行近野田衣带绿,来仃海角陇云低。簿书聊得同疏放,稼穑何曾畏夏畦。打鼓画船催雨急,归时天际断虹霓。
清·李符清
登冠头岭炮台观海
我官北海家南海,居海今初上海门。大壑有时跳日月,洪波终古荡乾坤。
炮訇天半蛟龙舞,网集沙滩鸟雀喧。安得仙槎浮海去,直穷牛斗问仙源。
登冠头岭呈家幼文总戎
中原南徼尽廉州,南到冠头更尽头。明月五池疑甓社,青天一发是涠洲。渔人网晒高沙树,卤户家移断港舟。万里氛无波浪静,始知边帅足权谋。
清·冯敏昌
采珠歌五首
白龙城外暮云行,珠母海南秋月明。明月渐圆珠渐好,如听船外蛋歌声。
胎成朏肭偶然同,星斗茫茫在海中。倒却长空洗明月,月行应在水晶宫。
铁作珠耙三百斤,蚌螺开甲肉如银。云头一霎风雷起,依旧连筐献海人。
郎如天上月团圞,妾作明珠欲抱难。珠孕有时空自惜,明月何幸不常寒。
江浦茫茫月影孤,一舟才过一舟呼。舟舟过去何舟得?得得珠来泪已枯。
清·康基田
清·汪
清 乐 轩
白鸥海上来,偶逐孤云住。迁客本无家,乃有诛茅处。碧藻戏游鳞,明霞掠飞鹜。云构已云颓,清辉宛如故。真一酒曾倾,瓶笙诗独赋。神交溯前修,风流有余慕。缥缈化人台,烟空出江树。风泉泻幽壑,鱼鸟同旦暮,沧浪濯吾缨,试问芙蓉渡。
长 春 亭
孤亭屹中流,两岸交清樾。渚花张素锦,春芳无时歇。坡公海外来,结庐烟水窟。沉埋六百载,岁月飘以忽。怀古想胜游,苔藓剔残碣。仰止在高山,遗踪不可没。绣栭与芝楣,凌陂见突兀。
白云起蓬蓬,清泉流汩汩。灵旗庶来游,把酒酬江月。
钱别张明府
主宾互换此开筵,把酒临风胜事传。九曲河桥通碧汉,千家渔火出重渊。长春亭畔明如昼,清乐轩前醉欲仙。北辙南辕今昔异,风流儒雅似当年。
合浦南湾产海石,偶移一片
为屏山,诗以纪之
三山在海中,可望不可知。五岳在中土,可即不可移。神仙或幻妄,跋履苦奔驰。不如我屏上,坐卧皆见之。此石在珠海,磊磊藏瑰奇。得非惊涛凝,恐是流云垂? 俗目讵肯顾,千年沉沙泥。好事偶遇我,颇觉惬怀私。大力负之走,波澜逐空飞。顿同偪仄地,庭宇生崔嵬。要当载归囊,炎海来棂扉。我本山中人,丘壑宜相随。意行足游历,一壶聊可栖。
形求抑末矣,芥子有须弥。
长春亭五首 选二首
过眼浮生水上沤,西归玉局自天游。长春何必当春见,海外移来序已秋。“万里瞻天”未谪归,闲云海角任孤飞。亭中看得春常在,到处安心愿不违。
清·韩
崶
和康茂园先生清乐轩、长春亭之作二首,同容川太史赋
6.历代名人对曹操的评价 篇六
唯才所宜是荀彧和郭嘉这两个人对曹操用人之道的评价,唯才所宜和知人善用或者知人善任,是统一的。什么叫知人善任?包括三个内容:第一是,知道哪些人是人才;第二,知道这些人是哪方面的人才,或者那种类型的人才;第三,知道把这些人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这就叫做知人善任,知人善任第一是知人,第二是善任,而善任就要唯才所宜。比方说我们一再提到的崔琰和毛玠,他们的特点是什么呢?作风正派,清正廉明,曹操就让他们去主持组织部和干部部的工作,选拔官员,果然他们两个选拔推荐上来的那都是德才兼备的。再比方说枣祗和任峻这两个人,这两个人的特点是什么呢?任劳任怨,曹操就让他们去屯田,结果曹操的屯田制得到了贯彻和落实,曹操获得了丰厚的粮草和经济基础。这就是曹操用人的第一个特点,知人善任、唯才所宜。这个特点,连最讨厌曹操的人,比方说写《容斋随笔》的洪迈,他也承认,洪迈对曹操的用人也有这么一个评价:“智效一官,权分一郡,无小无大,卓然皆称其职”,就是说他不管安排什么人做什么事都非常地合适,都非常地称职,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推诚取信,用人不疑。
这个是用人的一般原则,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会用人的人都是这么做的。但是曹操这里有一点特殊,特殊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于曹操第一他身处乱世,乱世的特点是什么呢,人心浮动,人际关系紧张,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和诚意,用曹操的话说这叫做“上下相疑之秋也”,大家都不信任,这是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是曹操的双重角色,曹操这个人用周瑜的话说叫“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当然这个事情我们现在也不能肯定地说那曹操到底是不是汉贼了,至少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曹操在前期他还是想把汉王朝维护下去的,他后期的个人野心膨胀,变成奸雄,想取而代之。但是即便在前期曹操也未尝没有自己的小算盘,他名义上是为汉王朝招纳人才,实际上它是希望这些人才为他所用。但是这样一来,他又一个优势,他也有一个劣势,就是曹操的“奉天子以令不臣”或者说“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又优有劣,优势是什么呢?他可以利用中央政府、大汉王朝、现任皇帝的名义,以及这个政府的官位、爵位、俸禄来招揽人才,比刘备比孙权要方便一些;他的劣势是什么呢?就是他弄不清楚他招来的是为谁服务的,是效忠皇帝的还是效忠他的,搞不清楚,这就难免会有猜疑。第三个特点就是曹操阵营复杂,他这个阵营里面有原来东汉王朝的官员,有新招聘和新选拔的官员,有曹操自己带出来的人,也有别人阵营里面的投靠曹操、投降曹操、投奔曹操的。那么这些人之间也是互相猜疑,也就是说对于曹操来说,信任和诚意在这个时候、在这个环境、在这个条件下格外地重要。而曹操在这个时候作为一个领导人,一定要表现出自己的宽容和诚意。
我们前面一再讲曹操对那些包括背叛他的人都那么宽容,他对张绣,对魏种,对毕谌,还有对曾经恶毒攻击他的人,比方说陈琳,对这些人这么宽容,他是为什么?他就是要向天下人表示,我曹操这个人确确实实是真心诚意地希望天下的人才都到这里来为国家效劳,我是非常诚恳的,哪怕你们背叛了我,我也不在乎,也不后悔,也不计较,甚至我也不惩罚,只要你再来,他就是为了表达这个诚意。那么这样的一种信任和诚意,他换来的是什么呢?换来的是忠诚。比方说于禁,于禁是曹操自己亲手从行伍当中提拔起来的将领。曹操第一次南征张绣的时候,张绣不是投降了曹操然后又反叛了吗,反叛的时候就打得曹操有点落花流水了,这时曹军是很混乱的,但是唯独于禁的这个队伍非常地整齐,一路整理着自己的队伍,一路敲着鼓,有秩序地撤退。撤退的路上碰到几个其他人手下的士兵,衣衫不整狼狈不堪的样子,于禁就问他们怎么回事,他们说,我们被青州兵抢劫了,青州兵是什么呢?青州兵就是投降曹操的黄巾军,这个黄巾军投降曹操以后曹操把他们收编为青州兵,曹操对他们特别宽容,这些人一看曹操打败了就起来作乱,就把曹操其他的队伍抢劫了。于禁一看这还得了,既然都是曹公的队伍怎么可以这样做!然后队伍开过去把青州兵整治了一顿,再往回撤。这时候青州兵挨了于禁的整,就赶紧跑到曹操那儿告了于禁一刁状,等到于禁回到大本营的时候,上上下下已经是沸沸扬扬了,但是于禁仍然首先整顿好自己的队伍,安下营寨,没有及时去见曹操。当时就有人跟于禁说,青州兵都告了你了,你还不去向曹公说清楚,你现在在安营扎寨干这些事干什么?于禁说,敌兵在后,说来就来,我们不做好准备怎么迎敌呢?公事要放在前面,我于禁的个人的进退荣辱要放在后面,再说了,曹公是何等英明的人,他怎么会听信谗言呢?安顿好部队以后,做好了战斗准备以后,于禁才去见曹操,曹操大加表扬,说于将军你真是有古之良将的风度,太好了。这是什么?信任换忠诚。
*曹操在对待人才上能够量才而用,并以相互信任架起了与人才沟通的最佳桥梁,因此曹操手下人才的能力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所以曹操往往在失败的边缘能够与众将领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尤其是在一个尔虞我诈的乱世,这更显出了曹操的诚意与宽容。可是宽容只是表现了曹操的人情,有人情味的军队就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吗?曹操又是依靠什么样的用人之道来树立自己的权威的呢?
曹操用人的第三个特点是:令行禁止,赏罚分明。
曹操治军是很严的,多次下达和颁布各种命令,要求严明军纪。因为曹操很清楚,一支没有纪律的队伍是不能战胜敌人的。而且曹操还能够做到以身作则。有一个有名的故事,可能观众朋友们都很熟悉,就是有一次在行军的时候曹操下达了一个命令,不得践踏农田,他要保护农民,谁的马如果踩了麦田那是杀头的罪,所以曹操的那些骑兵全部下马步行,一只手牵着马,另外一只手用武器,用戈啊什么东西把麦子护住,小心翼翼地走。曹操自己没有下马,结果马惊了,一家伙跳到麦田里面,曹操的马践踏了麦田。曹操马上下马,把军法官叫来说,该当何罪?军法官说,杀头。曹操说那就请你行刑吧。唉呦,那怎么可以呢,反正古代有这个传统,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法不施于尊者,统帅怎么能够杀头呢。曹操说那没有办法,那就割一把头发吧,自己拔出剑来把头发割了一片扔在地上,表示受过罚了。这个故事是记载在一部对曹擦很不友好的书里面,这个书的名字叫《曹瞒传》,用来说明什么呢,说明曹操虚伪,奸诈,说你下道命令说踩了麦田就要杀头,结果你弄个头发下来。其实不然啊,曹操这个也是受刑的,叫髡刑,髡刑就是把头发剃掉,因为古人认为这个身体肤发受之父母,是不可以放弃的,而且髡刑是带有侮辱性的这样一个刑罚,所以他还是受了刑的,还是表现了曹操的执法严明。
那么曹操罚得重,赏得也不含糊。曹操奖赏部下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像某些豪帅那样,凭一时的兴致。我们知道军阀混战的时候会有很多所谓豪帅,一仗打下来以后,这仗打赢了,来,来,来,哥几个,分了,这个给你,这个给你,这个给你,随便拿,好像很豪爽,其实没道理。曹操如果要奖赏一个人,肯定有两条,第一,这个人一定是立下了赫赫的功劳;第二,曹操的奖励一定十分到位,就是曹操给你的奖励一定超过你希望的那个份额,他加码,他在奖励你的时候他考虑得周到,可能周到得连你自己都想不到,曹操是一个非常会做人情的人,他不做则矣,人情一定是做得足足的。曹操作为一个统帅,他有一个过人之处,就是从来不和部下争风头、争面子、抢功劳,他所有的功劳都归于部下;第二个,他的奖励绝不走过场,一定让你实实在在地得到好处,曹操是一个非常非常实在的人,正是这种实在的作风使得大家觉得跟着曹操确实是跟对了。
第四个特点是:虚怀若谷,见贤思齐。
曹操不和部下争风头、争面子、抢功劳,这且不说,而且部下给他提意见,如果他没有采纳,犯了错误他一定检讨,一定把错都揽到自己他过身上。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曹操是虚心纳谏的,这也是吸引人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作为一个人才来说他固然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劳、智慧换取他应得的报酬,这是他的一个希望,但是他更希望的是自己能够施展才华,自己的建议、策划能得到采纳。我们读史书可以看到,大量的这样的记载,太祖听之,从之,善之,当然也有不听的时候,也有太祖不听,如果不听而决策错误,曹操一定检讨。有一次曹操打孙权的时候,曹操就做了一个决定,就准备把淮南的老百姓都迁移到北方去,当时有个叫蒋济的人就不赞成。曹操说你看上次我跟袁绍官渡之战的时候我就把白马的老百姓迁移到延津,蒋济说,曹公,现在这个情况和你跟袁绍打白马的时候不一样了,再说老百姓他都是恋土的,恋家的,谁愿意搬来搬去,不要迁移他们。曹操不听,不听以后这些老百姓一听曹操要把他们迁移到北方去,呼啦啦都跑到孙权那儿去了。所以后来蒋济去见曹操,曹操听说蒋济来了以后马上出门迎接,然后呵呵呵地笑着,拉着蒋济的手说,哎呀蒋济,你看你看这事我弄得,我本来是想让他们躲避一下孙贼的,谁知道把他们都赶到孙贼那去了,你看我干的这事,检讨。而且我们还要学他一点,就是检讨也用不着总是哭丧着脸,我们现在一些当领导的犯了错误不愿意检讨就是因为一检讨好像就要痛哭流涕,深刻解剖自己,检讨也有各种感情,你也可以笑着检讨,笑着检讨你也不丢面子,接受你检讨的人他也还是觉得你是有诚意的。
这就是曹操在用人方面的四个特点,根据这四个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八句话:
真心诚意,以情感人;推心置腹,以诚待人;开诚布公,以理服人;言行一致,以信取人;
令行禁止,依法治人;设身处地,以宽容人;扬人责己,以功归人;论功行赏,以奖励人。
*曹操作为一个好老板,是非常会用人的,他十分清楚“争天下必先争人”。可是身处乱世,老伴选择人才,人才也选择老板,这就类似于今天的双向选择,因此争取人才必须先征服人才的心。而易中天先生认为曹操能够恩威并举,并善于自我批评和将心比心,这难道就是曹操争取人心的独家秘诀吗?那么,曹操那么多用人之术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呢?
其实重要的不是曹操怎么做,而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说重要的不是用人之术,而是用人之道。“道”是什么呢?道就是人性,就是人心。曹操用人之道的核心就是:洞察人性,洞悉人心。他太了解人是怎么回事了,他知道他的将士们跟着他出生入死是为了什么,因此有“以功归人,以奖励人”。他知道人都是有弱点的,也都是有缺点的,因此有“以法治人,以宽容人”。他也知道人是理性的动物,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情达理的,因此有“以理服人,以信取人”。他还知道人是有感情的,有时候感情的维系比利益的维系更重要,更起作用,因此有“以诚待人,以情感人”。所以曹操了不起的地方,不在于他的术,那些具体的做法,而在于他的道,而在于他对人心、人性的透彻地理解和把握。
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就是官渡之战之后,曹操缴获了袁绍大量的图书、资料、文件、书信,就发现其中有自己的人写给袁绍的信。按照一般人的反应,这是通敌的证据,这是背叛的证据,应该把这些信都拿出来一个一个地按图索骥,把那些叛徒,把那些有二心的,把那些动摇分子,都给我揪出来,曹操没有,曹操发现有这么一堆书信以后,看都不看,立即下令全部烧毁。曹操这个事情做的是太漂亮了,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就问曹操,你为什么要把这么重要的证据都毁掉了?曹操说,哎呀,算了吧,说老实话我和袁绍作战是以弱胜强,袁绍是强势,我是弱势,那个时候连我曹操自己老实说心里都没底,我都没有把握能不能打胜这一仗,何况大家呢?很正常嘛!曹操这手做得实在是聪明,聪明在什么地方呢?他很清楚,当时的形势就是他说的那个情况,那么既然是那样一个情况,当时秘密和袁绍有来往的,肯定不是一个小数,不是一个两个、三个五个,弄不好就是几十个、上百个,这些人你都清算,你清算不了,既然清算不了,不如干脆不清算,我不但不清算,我连把柄我都不拿在手里,我当着你的面我没有拆封,我没有看,我不知道有谁在勾结袁绍,我现在把证据全部烧毁,大家放心好了,只要以后你跟着我曹某人,忠心耿耿,以前的事我不知道,人情做到底了。曹操很清楚,在这样复杂的政治斗争当中,有些时候是要装糊涂的,装糊涂才能宽容人,宽容人才能得人心,得人心才能的天下,所以叫做老白姓有句话说“不哑不聋不做阿公”,有时候就是要装聋作哑。洞悉人心、洞察人性已经不容易,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就更不容易,更为难得的是曹操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比方说他销毁这些证据,他奖励他手下的将领,他给自己的缺点错误做检讨,他感谢那些给他提意见的人,他做这些所有事情的时候,他做得坦诚,大气,自然,实在,一点没有装腔作势的样子,这就太难了。
*曹操能够洞察人性,洞悉人心,也就掌握了用人之道。曹操掌握了用人之道,也就知道了手下的人才最需要什么。当曹操知道了人才的需求,也就知道了他能够给予人才什么。因此说到底,曹操的用人之道也就是他的做人之道,那么曹操的做人之道究竟是什么呢?
曹操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几个原因,第一点,曹操聪明,他知道一个搞政治斗争的人,一个在战场上作战的的人,全讲真话那是不可能的,全讲假话是行不通的,这样一个人必须把握什么时候说真话,什么时候说假话,对谁说真话,对谁说假话。对敌人,你肯定要说假话,兵不厌诈嘛,你不能说实话;但是你对你自己的谋士,他们可都是聪明人,那你要说真话,你说真话你才能换取信任,你换取了信任他才会尽心竭力地为你出谋划策,你才能克敌制胜。曹操他能够把握这个真假之间的这个度,这叫做聪明。
第二个原因就是随和,曹操这个人性格里面有很好的一面就是他是个性情中人,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个诗人,他身上既有军事将领的素质,他也有诗人的气质,他只要不是在正式办公、正式作战的时候,他为人是很随和的,他会跟大家说说笑话,开开玩笑,打打哈哈,这样他就有了一种亲和力。一个做领导的,太严肃了不好,太严肃了,人家觉得你不可亲近;太随便了也不好,太随便了你没有威望,最好是像曹操这样,需要威望的时候他是不怒而威,平时的时候他又亲切随和,这样就使自己的下属既尊敬他,又爱戴他,这个分寸,曹操也把握得很好。所以曹操经常把正经事用开玩笑的口气来说,比方说他有一个人在他敌人那边,自己的父亲被曹操下了大狱,曹操就给他写封信说,令尊大人在我的监狱里日子过得还不错,不过呢,国家也不能老掏钱替人家的爸爸养老啊,你看着办吧,非常好玩儿。
第三个原因,他的真诚,曹操是真心诚意、实实在在希望有很多人来帮助他,他确实感到自己一个人是孤单的,是势单力薄的,这是他的真话。曹操有一首诗叫《短歌行》,里面有这样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翻译过来就是,青青的是你的衣衿啊,悠悠的是我的爱心,只是由于你的原因啊,让我思念到如今。思念着谁?不是情人,不是小蜜,是能够帮助他成就一番事业的朋友,这个感情是真实的,所以第三个原因是他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