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数学四年级上册

2024-08-25

冀教数学四年级上册(通用11篇)

1.冀教数学四年级上册 篇一

一、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17——P18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师生交流后,课件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你看,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2、获取信息。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3、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探索加法交换律

1、课件继续出示:“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出示: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你能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40+56=56+40

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学生独自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2、观察写出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全班交流。从这些算式可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可以用文字来表示:甲数十乙数=乙数十甲数。

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又可以怎样来表示发现的这个规律呢?

a+b=b+a

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4、初步应用: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7+36=36+()305+49=()+305b+100=()+b

47+()=126+()m+()=n+()13+24=()+()第二环节探索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例2情境图。

师:从例2的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要求“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

汇报预设:

方法一:先算出“第一天和第二天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96

=192+96

=288(千米)

方法二:先算出“第二天和第三天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96)

=88+200

=288(千米)

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等式:

(88+104)+96=88+(104+96)

2、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13○45+(25+13)(36+18)+22○36+(18+22)

小组讨论。先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再比较这三组算式,在小组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集体交流,使学生明确:三个算式加数没变,加数的位置也没变,运算的顺序变了,它们的和不变。也就是: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3、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可以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呢?

(a+b)+c=a+(b+c)

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初步应用。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45+36)+64=45+(36+)

(560+)+=560+(140+70)

(360+)+108=360+(92+)

(57+c)+d=57+(+)

(三)巩固发散

1、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填写,组织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运算律填写的。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

(1)470+320=320+470

(2)a+55+45=55+45+a

(3)(27+65)+35=27+(65+35)

(4)70+80+40=70+40+80

(5)60+(a+50)=(60+a)+50

(6)b+900=900+b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知道了如何用符号和字母来表示发现的规律。

(五)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例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88+104)+9688+(104+96)

56+40=96(千米)=192+96=88+200

=288(千米)=288(千米)

40+56=56+40(88+104)+96=88+(104+96)

a+b=b+a(a+b)+c=a+(b+c)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六、教学后记

2.冀教数学四年级上册 篇二

一、教学设计———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基石

为了使教学目标更指向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教学内容更是基础性、发展性和现代性的统一, 教学方法的选择更有助于学生的学力提升.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思路如下.

1. 有效地数学活动 , 让学生勤于动手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应以学生的实践为基础和生长点, 只有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开发利用学习资源, 学习才是生动的, 鲜活的, 真实的, 只有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感受学习, 学习才是亲近的, 深刻的, 灵活的. 本节课学生的活动比较多, 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的知识是最有效、最不容易遗忘的. 因此统计的每一个基本过程我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 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把新知识纳入原有认识结构中, 成为有效知识. 同时, 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感受方法的优劣, 引导学生对统计方法进行优化, 变教师的“教”为“引”, 学生的“学”为“探”.

2. 有效地呈现方式 , 让学生勇于自主探索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 学生学习的关键是以自己现有的需要、价值取向以及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为基础, 能动地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筛选、加工和改造, 最终以自身的方式将知识吸纳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必须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在教学时, 要努力营造密切联系生活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产生认知矛盾,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主动提出问题, 有勇气面对问题, 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自主探索, 使学生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 经历过程与方法, 体验学习的乐趣. 在例题的呈现时, 我先出示了鼓号队员购买服装的情境, 使学生体会到要让队员买到合适的衣服, 首先要知道每个人的身高. 接着, 教师提问:直接把身高记录单送去服装厂行吗? 使学生发现, 只知道每个人的身高并不能得到怎样买衣服, 学生在思维的矛盾中, 产生进行分段统计的需要这时, 教师完整出示题目, 学生不但能明确题目意思, 还能明白题中条件的作用和意义.

3. 有效地合作交流 , 让学生拓展思考空间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课堂教学的学习活动中, 合作交流是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学生的合作交流是建立在合作基础上进行交流的, 因此, 要求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入到小组或团队的集体学习活动之中, 师生间、生生间、组组间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 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 全身心地投入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积极沟通, 形成学习的责任感, 更能培养合作的精神和相互帮助、共同成功的良好品质. 在让学生独立进行分段时, 由于学生已经知道了服装分为大号、中号和小号, 但是要确定什么样的身高适合穿哪个型号的衣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这时我要求学生同桌合作交流, 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相互引导的过程中明确分段的方法, 使难点得到有效突破.

4. 有效地综合运用 , 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

综合运用知识, 让学生富于个性地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又能巩固有关数学知识、技能, 更能拓宽思路发展思维.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要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要保护学生学习的独特性, 更要呵护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在学生对已经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这一环节, 我让同桌两人合作,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整理每一段数据, 学生有的用打勾的方法, 有的用画“正”的方法, 也有的用画竖线的方法, 还有的直接用数的方法来记录和整理, 老师没有否定学生的整理方法, 而是让学生自己体会这几种不同方法的优劣, 使学生感到用画“正”的方法来整理数据是最简洁 、最好数的 , 从而使学生整理数据的方法得到优化.

二、教学反思———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驱动力”

为了使学习内容源于教材、优于教材的决定有新的突破, 教师活动的组织、启发、探索有新的突破, 学生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有新的突破, 我的授后反思如下:

1. 反思呈现方式

在本课的教学中, 我对例题的呈现, 对解题过程中分段数据的呈现, 以及对表格的呈现, 都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与同伴的合作探索中发现的, 使学生充分理解分段整理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是充分的, 有效的.

2. 反 思活动开展

在对数据进行分段整理的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完成, 一人报数据, 另一人监督, 剩余两人进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 通过这样的合作, 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感悟整理数据的过程, 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 对整理数据的过程和方法得到内化.

3. 反思自主探索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在引导学生分段时, 由于学生已经明确了衣服分为大、中、小号, 这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分段, 就能使学生随学而导的效率更高.

4. 反 思综合运用

当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 那么就体现了教材的价值, 彰显了教学的本位. 因此我在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时, 学生了解了题目之后, 我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去分段, 自己去整理数据,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统计的方法得到了巩固和深化, 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拓展和提高.

摘要: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四年级上册“统计”教学为例, 介绍了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冀教数学四年级上册 篇三

一、知识海洋细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一个数由3个百万、3个万、3个百组成,这个数是 ( ),读作( )。

2.天王星与太阳的距离为二十八亿九千二百万,写作(),四舍五入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

3.□45×8>2000(在□里填较小的一位数)

□05÷49<6(在□里填较大的一位数)

4.小红爸爸每次给小红100元生活费,小红每天用13元,可以用()天,余()元。

5.1个周角=()个平角=()个直角=()°

6.张先生自驾车出差,车速90千米/时,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4小时15分,两地相距大约()千米。

7.条形统计图分()式条形统计图和()式条形统计图。

二、是非曲直明判断(对的打“√”,错的“×”)(4分)

1.最小的自然数是1。()

2.100个100是1万。()

3.角的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4.江伟骑自行车的速度达60千米/时。()

三、众说纷纭慎选择(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8分)

1.在除法算式中,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10倍,那么商()。(被除数、除数都不为0)

六、生活数学活应用(共24分,1~4小题每题3分,第5小题8分,第6小题4分)

1.一台电话机76元,张主任带了600元,可以买几台电话机?还剩多少元?

2.王大爷养了48只狐狸,比养的兔子少240只,养兔子的只数是狐狸的几倍?

3.时令水果店共有3人,昨天共售出苹果36箱,每箱15千克,得货款3240元。平均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4.小轿车从广州到北京,如果车速120千米/时,需要行驶20小时,如果车速为100千米/时,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5.某县城乡小学生人数增减变化情况如下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6.李大妈做早餐,洗碗要1分钟,洗米要2分钟,洗菜要3分钟,炒菜要5分钟,下楼买包子、馒头要10分钟,烧稀饭要20分钟(用全自动电饭煲)。李大妈怎样安排才能使全家人尽快吃上早饭?(写出过程)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祝贺你全部做完了,认真检查一遍,成功是属于你的!)

4.冀教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 篇四

1、一个坏水龙头每分钟要白白流掉200毫升水,一刻钟要浪费掉多少升水?

2、一个桶能装20升水,8桶水能装满一个水缸,问水缸的容量是多少?

3、一桶花生油的净含量5升,粮油门市一次购进这样的花生油2箱,每箱10桶,这些油共有多少升?

4、小红买了3袋250毫升的酱油,小丽买了1瓶1000毫升的酱油,他们谁买的酱油多?多多少?

5、若一个水桶用1500毫升的量筒装满水往里倒,20次可以倒满,这个水桶能装水多少升?

6、奥运会比赛期间小拉拉队员们为中国运动员加油助威,小拉拉队员喊得口渴了,队长小明要求为拉拉队小队员买矿泉水,超市有大桶矿泉水,每桶5升5元,小瓶600毫升1元。全队共30人,小明共设计了两种买法:(1)全买大桶至少要买几桶,共要用多少元?

(2)全买小瓶共要几瓶要多少元?

二单元

1、商店购进6箱果汁共花了432元。鲜果汁每箱24瓶,每瓶鲜果汁多少元?

2.买11张桌子共用385元,买12把椅子共用276元。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多少元?自己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回答。

3、有两筐苹果,从第二筐中拿出10个放入第一筐后,第二筐还比第一筐多5个苹果。原来第二筐比第一筐多多少个苹果?

4、玩具厂原计划加工860个玩具,必须在10天内完成,要想按时完成任务,每天至少要加工玩具多少个?

5、一列火车每秒钟行15米,火车长85米,通过215米的隧道(从火车头进隧道,到火车尾出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6、大客车限乘45人,租金450元每辆,中巴限乘18人,租金234元每辆,学校组织150人去青岛旅游,怎样租车最便宜?

7、毛毛给豆豆一个5升和一个3升的容器,让豆豆量出7升的水,并倒进一口锅中。请你帮他想想办法。

四单元

1、一列火车,提速前平均每小时行驶71千米,从秦皇岛到邯郸用12小时,提速后平均每小时行驶95千米,提速后从秦皇岛开往邯郸大约需要几小时?

2、某村去年水稻产量547612千克,小麦产量比水稻产量多4578千克,这个村去年水稻和小麦的总产量是多少千克?

3、在下面算式中适当的地方上加号,使等式成立。4 4 4 4 4 4 4 4=500 期中试题

1、校园里有15棵冬枣树,从5棵树上摘下了280千克冬枣。全部摘完能收多少千克冬枣?如果每个纸箱装12千克冬枣,那么装完这些冬枣要多少个纸箱?

2、一堆沙子重138吨,如果用载重15吨的货车来运的话,需要这样的货车多少辆才能运完?最后一辆车运多少吨?

3、两堆西瓜共40个,如果从第二堆里拿6个放到第一堆里,那么两堆西瓜的个数就同样多。问两堆西瓜原来各有多少个?

4、超市运来20箱果汁,每箱24瓶,每瓶250毫升,这些果汁一共多少升?

5、学校有480名学生报名参加夏令营,将这些学生平均分成12队,每队又分成5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有多少名学生?

五单元 六单元略 综合测试

1、为四川地震灾区献爱心捐款,北京医药集团捐款438万元,床垫厂捐款26万元。北京医药集团的捐款是床垫厂捐款的几倍还要多多少万元?

2、将两个数分别四舍五入到万位都近似等于6万,已知这两个数一个大于6万,一个小于6万,且两数相差6,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一组即可)

3、两数相除,商是4,余数是1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为原来的50倍,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七单元

万位上的数为最小的合数,且万位上的数是千位上数的2倍,百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十位上的数是一位数中最大的合数,个位上的数是奇数,且能被5整除。

八单元

1、小英在期中考试中,语文、数学平均成绩93分,语文、科学平均成绩86分,数学、科学平均成绩91分,小英三科平均成绩多少分?

2、我班有男生18人,平均每人种树5棵,女生20人,共植树62棵,这个班平均每人种树多少棵?

综合复习

1、两数相除的商为3,余数为10,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143,求被除数和除数。

2、三年级有108人,共有3个班,平均每班有4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3、学校租了两辆客车分4次把240名学生送去参观博物馆,平均每辆客车每次运送多少名学生?

4、王冰参加考试,前四门功课的平均分是94分,英语成绩宣布后,他的平均分下降了2分。他的英语考了多少分?

5、红石村在山坡上植树,每一小队16人植树960棵,第二小队18人植树990棵。哪个小队平均每人植的棵树多?

5.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冀教版 篇五

一、垂直与平行

1、认识平行和垂直

①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不相交。相交又有成直角的和不成直角的两种情况。

_“同一平面”是确定两条直线平行关系的前提,如果不在同一平面内,即便不相交,也不能称为互相平行。

②平行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平行的表示方法:a//b,读作a平行于b。

生活中平行的例子:窗户相对的框,黑板相对的两条边,公路上的斑马线......

③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垂直的表示方法:ab

生活中垂直的例子:三角尺上的两条直角边互相垂直......

④三条直线的特殊关系:

a//b,b//c,那么a//c: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ab,bc,那么a//c: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垂线的画法和性质

①过直线上和直线外一点怎样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顶点和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从直角的顶点起,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②过直线外一点怎样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与直线外的一点重合;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③垂线的性质: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3、平行线的画法及运用

①平行线的画法: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再沿第一步中的直角边画出另一条直线。

②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其中的一条直线重合;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如果第一步的三角尺的直角边与另一条直线完全重合,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平行,如果不完全重合,这两条直线就不平行。

③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④怎样画长方形:

画垂线的方法:按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做长方形的长;从画出的线段两端画两条与这条线段垂直的线段,使这两条线段长2厘米;把两条2厘米长的线段点连接起来。

画平行线的方法: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做长方形的长;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线段重合,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使移动的距离达到宽所指定的长度,沿第一步中的直角边画出长所指定的长度;把两条线段相对应的端点连接起来。

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①四边形分类:一类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另一类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②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③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生活中的梯形:梯子、堤坝的横截面等

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四边形;都有平行的对边

不同点: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梯形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且平行的这组对边不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

生活中平行四边形不稳定的应用:校园电动推拉门,商店面铺推拉门等

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部分名称及高的画法

①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条边命名

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②梯形中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较短的边叫做梯形的上底,较长的边叫做梯形的下底,不平行的那组对边,分别叫做梯形的腰。

③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

④直角梯形:当一条腰与上底、下底垂直时,这个梯形叫直角梯形。

⑤画高时注意:所画的高要用虚线表示;一定要画垂足符号。

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点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3、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性,容易(变形)。

4、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5、在梯形里,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叫做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那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从上底的一点向下底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6、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二、基础练习

1、判断对错

(1)梯形有两组对边平行。(×)

(2)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只有一条高。(×)

(4)平行四边形具有稳定性。(×)

(5)直角梯形只有一个直角。(×)

数学学习方法

逻辑法

逻辑是一切思考的基础。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逻辑思维,在解决逻辑推理问题时使用广泛。

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

分类法

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方法,叫做分类法。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的。依据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将它们合为较大的类,又依据差异点将较大的类再分为较小的类。

分类即要注意大类与小类之间的不同层次,又要做到大类之中的各小类不重复、不遗漏、不交叉。

小学数学常用计算公式

(1)长方形面积=长×宽,计算公式s=a b

(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计算公式s=a × a

(3)长方形周长:(长+宽)× 2,计算公式s=(a+b)× 2

(4)正方形周长=边长× 4,计算公式s= 4a i

(5)平形四边形面积=底×高,计算公式s=a h.

(6)三角形面积=底×高÷2,计算公式s=a×h÷2

(7)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计算公式s=(a+b)×h÷2

(8)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计算公式v=a bh

(9)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平方,计算公式s=лr2

(10)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计算公式v=a3

(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写成底面积×高,计算公式v=sh

6.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六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1.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作单位。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2.1升=1000毫升 1L=1000mL 第二三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解决问题

1.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时,要从高位除起,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2.把除数看作整十数与商的积等于或小于被除数并且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如果积大于被除数,说明试得的商大了要改小;如果积小于被除数,说明试得的商小了,要改大。

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商是两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小于除数,商是一位数。4.在除法里,被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这是商不变的规律。5.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第四单元:线和角

1.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2.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射线也是直线的一部分。3.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4.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5.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6.要准确知道两个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这样既方便又准确。“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o”表示。7.测量角的方法:(1)把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2)把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3)看另一边所对应的刻度就是角的度数。看刻度时要分清,内外圈的刻度,0刻度在外圈就看外圈的刻度,0刻度在内圈就看内圈的刻度。8.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9.4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这样的角叫做周角。10.直角90度平角180度 周角360度

11.1个平角=2个直角 1个周角=2个平角 1个周角=4个直角

12.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

13.用量角器画角的步骤:

(1)画一条射线;(2)使量角器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3)在量角器指定的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4)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5)将所画的角标上度数。

第五单元:倍数和因数

1.像1.2.3.4.5.6.7.8.9……这样的数,都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2.自然数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3.1.3.5.7.9.11.13.15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

4.相邻的两个奇数相差2,相邻的两个偶数相差2。5.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1。

6.被除数除以除数,得数没有余数时,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

7.倍数是相互的,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必须说谁是谁的倍数。

8.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9.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或8。2的倍数都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

10.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11.同时是2.5的倍数,也就是10的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0。

12.一个数各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

13.同时是3.5的倍数的数必须满足①个位上的数是0或5;②各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

14.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数必须满足①个位上的数是0;②

数,2.4.6.8.1012.14.16……是双数。单数又叫做奇数,双数又各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15.乘数也叫做因数。

16.1是每个数的因数,而且是最小的一个。一个数最大的因数就是它本身。

17.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他因数的数叫做合数。18.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9.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20.把一个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21.任何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第六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1.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①先读万级,再读个级;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然后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2.亿以内数的写法:①先写万级,再写个级②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3.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叫做计数单位,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第七单元:垂涎和平行线

1.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3.画垂线的三步骤:(1)使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2)三角板沿直线移动,使三角板顶点与指定的一点重合(点在直线外时,使该点落在三角板的另一条直线上)。(3)过指定的点,沿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画垂线。

4.过直线上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只能画一条。5.画长方形时,第一步:先画出长方形的长或宽;第二步:再在这条边的同一侧过两个端点各画一条垂线,在垂线上截取规定的长度点一个端点;第三步:连接两个端点;第四步:擦去多余的边线。

6.在同一个平面内,不想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7.两条平行线之间,所有垂直线段的长度都相等。8.画平行线的步骤:(1)靠直线(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2)过定点(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板);(3)画直线(沿三角板的直角边画出另一条直线)。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第九单元:探索乐园 1.植树问题:

7.冀教数学四年级上册 篇七

有效开展数学概念教学,是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重要基础。下面以李健老师执教的《直线 射线 线段》(直线、射线、线段以下合称为“三线”)为例,谈谈如何有效开展概念教学。

一、注重对“三线”概念本质的体悟,通过想象使学生有效获得对概念的初步认识

数学概念反映的是一个数学内容的最本质的东西,只有抓住本质,才算抓住了数学概念教学的“牛鼻子”。

李老师紧紧把握直线、射线的无限性(线段具有有限性是已学内容),着力在无限性上做文章。首先,她在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见到的线时,从学生的话语中获得直线、线段两个名词。对于同一条直直的边,一个学生说是直线,一个学生说是线段,学生认知上产生了困惑,在不知所措时,教师巧妙通过课件,以动画的方式展示了神奇无比、能上天入地的孙悟空的金箍棒,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能向两端无限延长的是直线。我们知道:许多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不到它们的原型,说明他们在生活中并不真实存在,它们只是存在于人的理性的头脑中。这样的数学概念比在生活中能找到原型的数学概念更增添了一层抽象的面纱。只有想象能帮助形成概念。孩子们早已熟知的金箍棒很早以前就存在于孩子们的头脑里,它的魔力足以激活孩子的想象,无需教师做过多解释就能理解直线了。概念形成的同时,孩子们自然对直线与线段做出了区别,分清了二者一个无限长,一个有限长。同理,射线概念的形成,也着力于对其本质——无限性的把握。李老师是通过手电筒的光先射到黑板上形成线段,再想象射向无穷无尽的宇宙,不遇到任何障碍物畅通无阻时,就形成了一条射线。

二、注重对“三线”概念体系的建构,通过整理使学生有效获得对概念的深入认识

数学概念通过整理把新旧的相关概念加以比较归纳,形成完整有序的概念体系,才能有效地从整体上深入认识概念本质。

李老师通过多媒体带领学生逛“三线”城,一方面让学生见识数学中书面上不同样子的直线、射线、线段,加强对“三线”的去形式化的本质把握。另一方面用填表的方式,从作图、曲直、端点、长度上对“三线”做一完整的系统的比较(见下表)。这样学生不仅从视觉的表象上,还从概括的抽象上加深了对“三线”的认识。逛“三线”城整理概念时,学生动眼看图形、动口说特征、动手画图形、动脑想理由,多感官参与活动能有效加深对三线概念的理解掌握。

接着是图上作图。如果说填表是着眼于对“三线”的区别上,那图上作图则是对“三线”概念内在联系的探究。首先是师生同时操作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点一个点,就可以得到两条射线。这时整体看是一条直线;部分地看,可以看到两条射线,说明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然后是师生再在直线上点一个点,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是线段,说明线段也是直线的一部分。这时,整体看是一条直线;部分地看,可以看到线段,也可以看到射线。数学概念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的,对这种联系的把握,使“三线”概念在学生头脑中更为丰满,也更为真实起来。

三、注重对“三线”概念知识的巩固,通过练习使学生有效获得对概念的提升认识

数学概念的掌握除了在体验中形成,在整理中完善,还得在练习中、运用中巩固与提升。李老师通过以下五个环节使学生对概念获得巩固提升。

首先是听一听,让学生听故事回顾了三线的本质特征。其次是判一判,通过辨图形发现了书面形式下判断“三线”的方法——根据本质特征的外在表现,即端点的个数来判断。再次是画一画,通过过一点画直线的操作活动,类推过一点画射线、画线段的情况。教师让学生先猜想再操作,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然后是说一说,说说哪些数学图形是由线段或射线或直线构成的。师生共同例举,发现线段构成多边形,射线组成角,数轴、坐标系、平行线等由直线组成,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使“三线”概念具有了生长性,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三线”的内在目的性,能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最后是比一比,教师打比方:“一愿烦恼是线段,有起点有终点;二愿智慧是射线,有起点没终点;三愿快乐是直线,没起点没终点,快乐到永远。”从人性的角度赋予数学概念新的内涵,把数学概念本身具有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了“三线”概念的意义。

8.冀教数学四年级上册 篇八

第二单元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本节节次

教学目标

1.掌握乘除混合运算及应用题

2.会把两个式子写成综合算式

3.解决典型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乘除混合运算及应用题

难点:会把两个式子写成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

导入

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了解一下我们的国宝-----熊猫,熊猫每天除了睡就是吃,而且每天12个小时都在吃。

一、混合运算

1、先乘后除

2、先除后乘

3、连除

(归一和归总)

二、列式计算

三、典型的数学问题

1.移多补少

2.消去法求单一量

四、租车问题

A有司机

B没司机

1、小熊猫每天吃12千克,5天吃多少?大熊猫3天吃的和小熊猫5天吃的一样多?大熊猫每天吃多少?

分步:12×5=60(千克)

综合:12×5÷3=20(千克)

60÷3=20(千克)

12×5

÷3

综合:同上

练习:小熊猫储存了一批竹叶,每天吃8千克计划5天吃完,结果4天就吃完了,它实际平均每天吃多少?

2、小熊猫10天吃了150千克?那么它16天能吃多少千克?

分步:①150÷10=15(千克)综合:150÷10×16=240(千克)

15×16=240(千克)

150÷10

×16

综合:同上

②150÷10=15(千克)综合:16×(150÷10)=240

(千克)

16×15=240(千克)

150÷10

×

综合:同上

60千克的竹叶够小熊猫吃几天?

分步:150÷10=15(千克)综合:60÷(150÷10)=4

(天)

60÷15=4(天)

150÷10

÷

综合:同上

练习:1、(吃多了要减肥)小熊猫4天锻炼了16个小时,按照这样,它一个月(30天)一共锻炼多长时间?如果锻炼100个小时需要几天?

2、练习册17页四题第一、二小题3、5只小熊猫3天吃了180千克,每只小熊猫每天吃多少千克?

分步:①180÷3=60(千克)综合:180÷3÷5=12(千克)

60÷5=12(千克)

180÷

÷

综合:同上

②3×5=15(千克)

综合:180÷(3×5)=12(千克)

180÷15=12(千克)

3×5

180÷

综合:同上

思考:6只小熊猫10天吃多少?

练习:1、3只大熊猫6天吃了360千克竹子,平均每只大熊猫每天吃多少?5只大熊猫8天共吃多少竹子?

2、练习册15页第六题第一和第三题

总练习:15页四、五题,17页二三题

让同学们说一下这几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

12×5÷3

16×(150÷10)

150÷10×16

60÷(150÷10)

180÷3÷5

180÷(3×5)

列式计算1、36乘以4与6的和,积是多少?

2、36乘以9与5的差,积是多少?

3、36乘以12与3的商,积是多少?

4、36除以12与3的积,商是多少?

5、36除142与70差,商是多少?

6、25与75的和除以40与20的差,商是多少?

练习:练习册20页第六大题

熊猫除了喜欢吃竹子还喜欢吃苹果等其他美食,今天要离开去外边尝尝美食

小熊猫坐的汽车上有10个人,大熊猫坐的汽车上有6人,小熊猫的车上下来几个人到大熊猫的车上,他俩做的车上人数一样多?

(10-6)÷2=2(个)

(10+6)÷2-6=2(个)

10-(10-6)÷2=2(个)

练习:

四年级一班有210本,二班有180本,一班送二班多少本,两班书同样多?

苹果

苹果

苹果

买水果

1..苹:900-600=300(克)

橘:600-300=300(克)

2.1200克

800

橘:(1200-800)÷2=200(克)

苹:(800

200)÷2=300(克)

练习:

1.90元

65元

:90-65=25(元)

:65-25=40(元)

2.150元

足:(150-90)÷2=30(元)

篮:(90

30)÷2=30(元)

3.17

先求一对,(17+16)÷3=11

+

=11

17-11=6

=6

16-11=5

=5

拓展:

=?

=?

4.倍数

18元

2个

=

=?元

=?元

:18÷(2×2+2)=3(元)

:3×2=6(元)

国宝不仅喜欢吃还喜欢玩,国庆节150名国宝不约而同要去旅游

52座豪华大巴

600元/天

48座普通大巴

500元/天

27座豪华中巴

350元/天

思考:

600÷51≈12(元)

52座

500÷47≈11(元)

48座

350÷26≈13(元)

27座

52座:150÷(52-1)=2(辆)……48(人)

2+1=3(辆)

2×600+500=1700(元)

48座:150÷(48-1)=3(辆)……9(人)

3+1=4(辆)

3×500+350=1850(元)

27座:150÷(27-1)=5(辆)……20(人)

5+1=6(辆)

6×350=2100(元)

大车便宜.52座:150÷52=2(辆)……46(人)

2×600+500=1700(元)

48座:150÷48=3(辆)……6(人)

3×500+350=1850(元)

27座:150÷27=5(辆)……15(人)

6×350=2100(元)

大车便宜.两式变一式:

①先找相同数

②用式子代替相同数

③判断是否加括号

塔式写综合:

①式子压缩

②判断是否加括号(谁在上面谁先算)

总结:

(大数-小数)÷2

(大数+小数)÷2-小数

(大数-小数)÷2

大数-(大数+小数)÷2

方法:

1.先求相差物品个数和克数

再求单个质量

考虑:

1.花钱少

9.冀教数学四年级上册 篇九

1、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或()作单位。

2、750是15的()倍,24的15倍是()。

3、□37÷62,如果商是一位数,□中最大能填(),如果商是两位数,□中最小能填()。

4、1升=()毫升。8000毫升=()升5、630÷42,可以把除数看作()来试商,商是()数。

6、在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里,应该先算(),再算()。

7、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瓶酱油约800()。(2)一桶色拉油约5()。

(3)汽车油箱大约能盛50()。

8、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1)80×()﹤506(2)42×()﹤213(3)89×()﹤881

二、小法官巧断案:(对的打√,错的打×)(5分)

1、升用字母“mL” 表示,毫升用字母“L”表示。()

2、估算101÷48的商大约是3。()

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定是一位数。()

4、当比较两个不同大小的杯子中饮料多少的时候,可以将

饮料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

5、321÷3=170。()

三、快乐大比武。(在下面的○里填上﹥、﹤或﹦)(16分)

210÷30○240÷60 263÷27○10

*0÷80○540÷60 487÷18○20 L○5000 mL 4吨○4200千克

3600毫升○3升60毫升 5500毫升○7升

四、计算大本营(26分)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5分)

30×80= 540÷90= 200÷30= 480-90= 240÷80= 900÷90= 105÷5 = 408÷4= 9+80÷2= 0÷99=

2、用竖式算一算。(12分)

370÷18= *8÷69= 196÷22= 38×26=

3、脱式计算(9分)

716-384÷16 36×12÷27 708÷(86-27)

五、猜猜“我”是谁?(8 分)

1、“我”比16个48少16。

2、988是“我”的26倍。

六、活用知识、解决问题。(30分)

1、一听饮料250 毫升,8听饮料多少升?(5分)

2、某小学有教师28人,学生386人。全校师生参加植树劳动,如果每50人分成一组,那么最多够分成几组 ?(5分)

3、红红家的4头奶牛每个星期产奶896千克,平均每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呢?(5分)

4、丫丫的妈妈是一位做服装的巧手,工作5天就能做75套服装。

(1)照这样计算,18天可以做多少套服装?(5分)

(2)做135套服装需要多少天?(5分)

5、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65千米,12小时到达。从乙地返回时用了15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探索园地:(10分)

10.冀教数学四年级上册 篇十

【关键词】四年级;英语词汇;记忆方法

H319

一、引言

在实习期间,通过课前教师备课的态度、课堂中学生接受新知的状态、课下师生之间的沟通和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的反馈,总有个别英语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习惯让学生抄写词汇N遍,到办公室轮流背诵。尽管这些老师对学生的作业抓得紧,还是会有部分学生在写作业,听写词汇或是背诵课文时应付了事,有的甚至不完成作业,对家长的责骂和教师的罚抄也无动于衷。因此,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套简单、有效而又适合学生的词汇记忆方法刻不容缓。

二、小学四年级学生记忆词汇的特点及现状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记忆发展特点:由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过渡,有意注意逐渐占据着主导的地位;从具体形象记忆发展到抽象识记忆,具体形象记忆为主。

小学英语教材大多选用一些日常用语和词汇,与学生生活相关。但由于多种因素,有些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词汇、句子等。对此,我做了关于“小学四年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现状”的问卷,并请甘肃通渭徐川小学四年级的102位学生填写。分析问卷可知,小学四年级学生记忆词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词汇记忆兴趣缺乏;词汇认读不准确;词汇书写不规范;词汇记忆不牢固;词汇运用不灵活。据调查,很多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学英语,几乎是为了考试而学。又因为大部分词汇是机械记忆的,学生运用词汇的灵活性较差。

三、小学四年级学生英语词汇记忆方法探究

针对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词汇:

1.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接触一年的英语,他们对学习英语有一定的兴趣。从激发兴趣入手,教师可以从以下三点出发:

① 讲授新课前,运用多种方式,狠抓词汇的复习。例如词汇的听写或默写。写的主体,教师可以选择单个,小组及全班听写。写的内容,由教师描述词汇特征或做相应动作,学生写词汇。例如第三单元词汇表中的strong、short和tall或long,可以做出相应的动作来表达词汇的意思。简单形象,帮助学生有效地复习词汇。

② 讲授新课时,教师应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为孩子们带来轻松、活泼、平等、和谐的课堂。实习期间,学校要求教师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不能超过15分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轻松、愉快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③ 及时巩固及评价。巩固可以通过抄写词汇和完成练习检查词汇。抄写词汇,量不宜过多,一般每次抄写5--7个词汇,让学生在抄写的过程中能掌握词汇意思并理解。完成练习,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词汇编一个故事或一首歌谣或一个情景对话等。培养学生词汇的应用能力。对学生完成的任务,教师要做到及时评价,且正面评价为主。“好的多赞美,差的多鼓励”的原则。

2..熟悉音标和熟练拼写英文字母

在课程教学当中,通过播放录音,让学生模仿正确发音。讲授发音技巧,要求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例如在讲解以下音标时,可以这样教学生:小口/e/和大口/?/,小口/e/一个手指竖放于嘴中的开口度,而大口/?/则两个手指竖放的开口度。在考试中,也应该将“发音”列为考察对象,最常见的题型有:找出发音不同的一项。还可根据学生的建议来学习读词汇,调查可发现,在学生心目当中,读词汇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结合中文,音标,大声朗读等。

3.在英語教学中进行讲解记忆词汇的方法

从“学生认为有助于记忆词汇的方法”表来分析,学生常用的学习词汇方法有:抄写,听写,默写,游戏,比赛,联想,谐音等。我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来帮助学生记忆词汇:一谐音法。如ambulance(俺不能死,救护车)、dangerous(单脚老师走路很危险)、chicken(又吃又啃是鸡肉)。二联想法,如family(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家庭)、“兰州牛肉拉面”,里面有beef牛肉、有noodles面条、有soup汤等,用勺子spoon喝汤,用筷子chopsticks吃面条、用刀叉forks and knives(强调knife的复数形式)吃牛肉等。

第三、游戏法,由小组派代表参加游戏。常用的游戏有:“萝卜蹲”;“你来笔划我来猜”,既可以考察组员间的默契程度也可以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接火车”。此外实物法,竞赛法等方式能有效帮助学生学习词汇,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些游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激情,还能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和查漏补缺的良好习惯。

4.联系日常生活,运用词汇

注重英语的实用性并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运用英语的习惯为学生认为的词汇运用途径的具体分析。调查可知,学生喜欢将词汇与图片结合在一起。实习期间,根据图片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设计了相应的作业。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单元分别让同学画:“我们的知识殿园”、“我的魔法书包”、“我的知心朋友”、“回家五部曲”、“兰州牛肉拉面”和“家庭网”。

还有部分同学喜欢做对话/表演、编故事和歌曲等形式练习词汇。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课前表演对话或有节奏地说唱歌谣。例如第五单元,我教同学们用双手有节奏地拍打桌子的同时说唱: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 beef/soup/noodles …

四、总结

词汇的记忆靠的是教师有方法、有技巧的指导和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锻炼和积累。学生只有找准位置,加强自信,激发学习热情,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学生高效地向着正确的方向迈进,有利于学生不断地丰富和提升自己的词汇记忆能力,有利于学生对生活和学习有更多的理解和体会,有利于学生对未来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

参考文献

[1]李琰、张维. 2013.小学英语词汇就该这样记.图像联想记忆法最有效[M]. 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上册[T].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11.冀教数学四年级上册 篇十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使用量角器,按指定的度数正确地画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3、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方法。

2、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教学难点:画不是整十刻度的角。

教学准备:量角器、三角板

设计思路:

通过回忆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激励学生,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还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画角,你们愿意试试吗?自然地过渡到今天的知识点。之后给学生宽松的环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有用的技能和方法。同时边画边说基本步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谁能回忆起我们昨天学了哪些知识?

(1)角的分类。

(2)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2、这节你最想学习有关角的什么知识?揭示课题:画角

二、探究新知:

1、画一个80度的角。

(1)今天我们要画一个80度的角,你认为量角与画角有联系吗?(画角与量角是相对应的)

(2)教师示范:画80度的角。(教师边画边对应讲步骤)

A.点顶点。

B.画其中一条边。

C.确定另一条边 另一条边如何确定?自学书本:P58页

2、学生操作,指导画角。

(1)教师巡视,同时请一个学生上来画。

(2)教师总结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①画一条射线,中心点对准射线的端点,0刻度线对准射线(两合);

②对准量角器相应的刻度点一点(一看);

③把点和射线端点连接,然后标出角的度数。

3.能不能画一个与刚才所画的角的位置不同的角。

三、合理运用:

1、在生活区中其实我们能用各种方法确定许多角的度数:

A.用一副三角板。

先请说说这幅三角板中每一个角的度数。

怎样拼成75度角。135度、120度、75度、15度呢?

B.用折纸法:

能折出45度的角吗?135度呢?

2、哪种方法更方便、更常用?画什么度数的角使用三角尺方便?

3、练一练:

⑴画出60度的角三个,要求是三个方向都不相同。

⑵画两个锐角,使其中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一个角的2倍。

⑶小芳要画一个15度的角,但她只有两块三角板,怎样利用两快三角板画15度的角呢?

四、课堂总结:

上一篇:我的少林寺一家作文下一篇:环游武威二环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