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发言稿

2024-10-31

医联体发言稿(通用8篇)

1.医联体发言稿 篇一

医联体协议书(修订)

甲方:............医院 乙方:

为贯彻国家医改精神、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甲乙双方自愿组建成立医疗联合体,按照组织内业务协作、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目标,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权利和义务(一)双向转诊

1.甲方、乙方执行双向转诊程序,按照“分级诊疗,康复回社区”的基本原则,乙方需将急危重症的患者转往甲方,甲方需将进入恢复期的乙方转诊患者转回乙方。

2.甲方开通转诊绿色通道,设专人负责。乙方转诊住院患者直接入住病房,转诊就诊、检查患者以预约形式优先就诊。

3.甲方接乙方通知安排相关临床科室做好接诊准备,将接诊科室名称、院内位置、注意事项等电话反馈乙方。

4.甲方接诊科室优先安排以上转入患者,进行检查或办理住院,并保存双向转诊(转出)单。

5.患者转回由主管医师开据双向转诊单(回转)单报甲方责任科室办理转回手续,责任科室通知乙方做好接诊准备,并将回转信息转给乙方。

6.甲方接诊科室继续跟踪回转乙方患者的后续治疗,与乙方建立康复联合病房,用于收治甲方下转的慢性病和康复期患者。由甲方下派1名副高以上职称的医生担任康复联合病房科主任,并统筹安排相关科主任定期到康复联合病房查房,开展病例讨论,提出指导性意见,康复联合病房的收益分成由甲乙双方另行确定。

(二)技术指导

1.甲方定期派驻1名主治以上职称的临床医师到乙方开展坐诊、查房、讲课等,原则上连续服务3-6个月。期间,派驻的全日制医师除负责日常诊疗工作以外,需在基层开展不少于每月1次的业务讲座和技能培训。

2.甲方根据乙方工作需要,甲方科室与乙方相应科室形成一对一对口关系,帮助乙方建设1~2个重点专科(或专病),开展特色专业,逐步建设成常见病中具有特色的专病医治点。

3.甲方医生选择乙方具有相应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开展多点执业,并在双方(或多家)机构登记执业注册。

4.甲方帮助乙方完善医疗管理、医疗安全、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制度,每年选派2~3名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中层干部到乙方领导班子中任职,提高乙方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5.甲方筛选适宜的科研项目,邀请乙方参与共同开展。(三)人才培养

1.甲方为乙方人员提供免费进修、培训机会。

2.甲方举办短期培训班、学术交流等,对乙方人员进行免费轮训,提升其业务水平。

3.甲方举办的各层次学术交流、疑难病例研判等活动,可通知乙方参加。

(四)资源共享

1.甲方负责承担乙方不能开展的检查、检验项目。2.在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二、乙方的权利义务(一)双向转诊

1.甲方、乙方执行双向转诊程序,乙方需将急危重症的患者转往甲方,甲方开通转诊绿色通道;甲方需将进入恢复期的乙方转诊患者转回乙方。

2.乙方通过甲方双向转诊负责人,将符合转诊指征的患者基本信息上传至甲方,并填写双向转诊单(转出)。

3.乙方应妥善安排患者转诊甲方,并提前与甲方联系人联系。双向转诊(转出)单由患者携带直接前往甲方接诊科室就诊或办理住院。

4.乙方根据甲方回转患者信息,做好回转患者的接诊准备。5.乙方主动与甲方患者转出科室加强联系,保障患者治疗的连贯性和延续性,康复联合病房日常医疗、护理由乙方负责。

(二)技术支持

1.乙方在甲方指导下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严格按照甲方指定的诊疗标准执行。

2.乙方在甲方的指导下确定业务发展方向,积极配合甲方的技术帮扶工作,并提供相应的硬件条件。

3.乙方积极参与甲方科研工作,或协作开展科研工作。(三)人才培训

1.乙方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甲方组织的医师培训和学术交流等,安排业务骨干及管理人员到甲方医院进修。

2.乙方将进修计划,包括人数、进修专业等相关内容于每年年初报给甲方,方便甲方进行统一安排。

3.乙方可对甲方的业务培训提出需求和建议。(四)资源共享

乙方根据自身条件开展检查、检验项目,对因条件所限无法开展的检查、检验项目,可根据病人病情需要,开具医院检查检验申请单,到甲方医院完成缴费后可直接进行检查,无需再办理挂号、开单等手续。

三、协议的终止:

1、合作形式与国家及上级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相违背。

2、甲、乙方在医疗服务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被依法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3、甲、乙方提出退出申请,经大足区医联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后终止合作。

四、其他事项

1.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盖章后生效。有效期2年。自协议签订之日起至年 月 日止,合同到期后根据双方意愿可续约。

2.本协议一式2份,双方各执1份。本协议生效后,双方对协议内容的变更或补充应采取书面形式,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联络部门: 电话: 乙方联络部门: 电话: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甲方代表签字:乙方代表签字: 签订日期: 签订日期:

2.医联体发言稿 篇二

一、中医医联体模式

2015年,陕西省采取医联体、医疗集团、县乡村一体化等措施,通过“大手牵小手”来提升包括中医药服务在内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着力构建百姓放心医院,以改变城市医院“扎堆就诊”、基层机构“门庭冷落”的现象。其中,中医医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组建了多类型医疗联合体。

(一)“主动融入型”,即中医医院主动融入区域医联体,为群众提供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服务。主要有3个医联体:西安雁塔区中医医院融入陕西省首个由4家二级医院、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跨行政隶属关系的城市医联体——西安交大一附院雁塔区医联体;扶风、凤翔、凤县、陇县、蔡家坡中西医院等11个中医医院加入由宝鸡人民医院牵头35家医院组成的医联体;延安中医医院新区医院与西安交大一附院建立了协作关系,共同打造革命老区三甲中医医院。

(二)“上下联动型”,即省、市、县中医医院与社区、乡镇卫生机构建立纵向医疗联合体,开展中医药医疗技术传、帮、带。主要有5个医联体:省中医医院与安康、商洛中医医院建立的省市中医医院共建医联体;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与礼泉县中医医院、咸阳风轮医院等27家医院及社区建立一对一帮扶医联体;西安市成立了以市中医医院牵头,2个区级中医医院、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的城市区域中医医联体;安康市市中医医院牵头4所县区医院、7所县区中医医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所镇卫生院组成的三级中医医联体;宝鸡市中医医院发挥中医医疗优势,与市第六人民医院、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组建了中医集团医联体。

(三)“县镇一体型”,即发挥县级中医医院基层中医龙头作用,通过一体化管理解决乡镇卫生院中医服务能力偏弱、人才短缺等问题。各县普遍推广阎良、高陵区中医医院“五统一”经验,进一步深化与乡镇卫生院的县镇一体化管理模式,全省100个县(区)中医医院均与2-3个乡镇卫生院建立了一体化管理,推动了县域内中医医疗资源共享和提升。

(四)“专科专业型”,即依托重点学科和专科平台,提升基层中医专科建设水平。主要有2个医联体:陕西省中医医院依托针灸优势,组建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为指导,覆盖3家市级中医医院、5个县级中医医院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大针灸医联体;西安市中医医院依托肛肠重点专科特色优势,与陕北、陕南等28家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建立了中医肛肠专业医联体。

(五)“省际结合型”,即通过省际帮扶,解决边远地区、省际结合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偏弱的问题。主要有:白河县中医医院与湖北十堰市人民医院建立跨省的“秦楚医联体”,由十堰市人民医院在医院管理、人才培养、业务技术上进行帮扶指导,并建立省际双向转诊关系。

(六)“公立民营型”,即发挥公立中医医院技术优势,促进民营中医医院提升服务水平,方便患者就医。主要有:西安市中医医院与民办机构莲湖秦华中医医院建立医院管理、医疗服务、双向转诊、技术协作、人员培训、专科建设等技术协作型中医医联体。

(七)“民营互惠型”,即民营医院通过医联体,做大做强中医特色专科专病。主要有:西安中医脑病医院与榆林高新医院建立集医疗、康复、养老于一体的医联体,通过临床、科研、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打造医养护康结合型医院。

二、中医医联体运行成效

(一)提升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中医医联体各牵头单位均要遴选专家组成巡诊团,深入县区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坐诊、业务指导等工作,通过医联体内的互帮互学,提升基层医疗管理、技术、专科等建设水平,让优质中医药资源充分向下流动和延伸,让群众在家门口看病更加省时、便捷,还能享受“二级收费、三级服务”。“大手牵小手”诊疗模式运行以来,大幅提升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如在区中医医院帮扶下,阎良武屯镇中心卫生院配备了彩色B超机、全自动深化仪等医疗设备,中医药品增加到300种以上,中药处方量占30%以上,年住院病人达到900人次。高陵崇皇中心卫生院床位扩大了2倍,门诊、住院、业务收入分别提高了4倍、42倍、14倍。

(二)发挥了中医药特色优势。该省以“特色树形象、创新求发展”为思路,在加大重点学科、专科和农村特色专科建设力度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了中西医协同创新计划,对20种重大疾病、慢性病种进行多学科、多机构联合攻关,初步建立区域内、省际间的中医药科研协作创新体系。各病种牵头单位发挥专科专病优势,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传、帮、带,提升市县中医医院业务能力和水平。从中期评估来看,在中医优势病种、慢病防治上逐步形成了具有明显疗效和实现有效康复的方案和操作路径,并在基层大力推广使用。如拥有人才、技术、科研优势的省中医医院针灸科,举办了4期学术交流、诊疗方案论证,在7个基层单位开展了针灸技术指导,提升了基层中医针灸诊疗水平。

(三)推动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中医医联体牵头医院定期派出中医专家深入到县、乡医疗机构坐诊、指导,为基层群众诊疗常见病、多发病,缓解和改变基层群众“小病到大医院”现状。一旦遇到疑难病症,下沉医师会通过医联体“绿色通道”直接转诊,大医院优先安排基层转诊患者。康复期再回转到基层医疗机构,群众可以省下住院费用,享受更高的报销比例,引导更多的患者在县域看病、康复。医联体建立以来,西安中医医院接受上转患者114人次,下转患者586人次,7个县(区)域内患者就诊比例上升到78.5%。

(四)缓解了人才短缺问题。中医医联体的建立有效地缓解了基层人才紧缺的问题,“走下去”帮教,“送上去”培养,基本形成了“全天候”指导和学科共建为核心的帮带机制。一年来,省中医医院针灸科举办了3期、1100人次的针灸继续教育培训,收进修人员100余人次;西安中医医院下派14个专家团队接诊4880人次,讨论疑难病例31次,接收进修522人次,为基层成员单位培训了一批技术骨干。

(五)促进了基层医院发展。通过大小中医医院建立的优势互补、双向转诊等协作关系,极大地促进了县级中医医院提升管理、医疗技术、专科建设水平,开展人员培训、科技研发,解决了医院普遍面临的特色不明显、技术人才缺乏等难题。如西安中医医院专家团队定期坐诊、肛肠专科技术指导,提升秦华中医医院的专科服务水平;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通过与榆林高新医院协作,拓展了偏远地区医院中医特色发展空间。

3.医联体助力实现分级诊疗 篇三

业内人士指出,分级诊疗的实施,将促进我国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提高服务可及性、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将有效解决看病贵、看病难及床位难的问题。多家医疗机构正积极践行国办下发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着力通过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区域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搭建分级诊疗的就医格局。

搭建医联体下的分级诊疗

国家卫计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傅卫告诉《中国名牌》:“《医疗服务体系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我国卫生资源的规划、布局、结构、数量等要求,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和医疗卫生的需求。”

“根据有关政策,北京市医管局在分级诊疗管理方面做出了探索性尝试,主要通过建立医联体,实现医联体内部不同医疗结构的医疗责任划分,从而实现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局长封国生强调,“目前已经在包括朝阳医院在内的北京市7家大型医院建立7个医联体,下一步还将继续推进相关工作。”

不管大病小病,患者挤破头往大医院跑,造成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浪费现象并不少见,在我国台湾地区也如是。“台湾地区的全民健保制度未有分级是当初制度设计失误之一。台湾地区健保普及率高,看病费用低,导致一些人动不动就到三甲医院看病,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目前,台湾想通过设立家庭医师制度改变这一现状,但实行起来却很不易,因为当这扇门打开后要再关上会更困难。”台湾卫生福利部门健康保健署署长黄三桂坦言。

医联体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封国生介绍,医联体内部以市属三级医院为核心,囊括二级医院和社区医疗中心。医联体可充分发挥三级医院的技术优势,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指导、技术方面的支持,从而使患者更加信任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使常见病和多发病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医联体建设除利用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外,可进一步提升大医院诊断疑难复杂疾病的能力。

“目前,我们正在建设包括北京小汤山医院、北京老年医院在内的以康复为主的医疗服务体系,早日实现康复机构、护理机构与三级大型医疗机构对接,形成更加完整的医疗服务体系链。”封国生说。

台湾长庚纪念医院决策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陈昱瑞认为,为优化城市医院规划布局,有关部门要明确医院规模、数量,控制床位规模盲目过快增长;在优化公立医院的同时,还应积极推进社会力量办医,特别是要优先支持非营利性机构发展,满足人们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和健康卫生需求。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经过近40年的运营,已成为台湾地区最大的医学中心,分院区遍布台湾地区,为台湾提供1/3以上的医疗服务。

考核问责等配套政策不可或缺

傅卫坦言,要想真正实现分级诊疗,除建立健全各级相关医疗服务体系外,还应在医疗价格体系的引导、医保报销体制等方面进一步建立相关的配套政策,完善全科医生服务体系、家庭医生服务体系等,同时也要通过政府和媒体的宣传,引导患者有序就医,才能够真正使分级诊疗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傅卫强调,俗话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更好推进《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有关部门应积极制定相关实施方案,组织定期的年度考核,将其真正作为地方政府考核的重要项目,建立起更加完善的问责机制。

4.医联体工作总结 篇四

医联体工作总结范文1

自xx年我县组建并实施了医疗服务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医疗联在推进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制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工作进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探索运行新机制,建立了“四统一”的运行管理机制。

1、统一功能定位,建立和完善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通过理事会的统一协调,统筹规划医联体内各理事单位的功能定位和职能分工,各医联体按照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合理支出医疗费用的意见》、《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积极实行分级负责、双向转诊,形成了急重症病人在县级核心医院住院、慢性病人和恢复期病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维持治疗的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医联体内急救转诊流程,建立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核心医院为基层医疗机构上转的患者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对转诊患者实施优先诊疗。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后,患者住院流向逐步趋于合理,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目的。

2、统一资源配置,建立了卫生人员双向流动机制。以柔性流动为特点实施人员整合,县级医院(核心医院)组织专家团队到卫生院进行业务指导,基层人员到核心医院信息培训,联合体内各机构实行人才柔性流动,人员工作地点实施统一调配,新进人员在联合体内统筹轮换培养。为了强化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核心医院按计划的选派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帮扶工作,每个工作日有1名本领过硬的医生在岗。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到县级核心医院进修、学习和培训。由各医联体制定和完善了医师多点执业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医师可在各医联体所属的医疗机构开展多点诊疗服务,通过轮换、互换等方式开展医师多点执业,以减轻核心医院的工作压力。截止目前,各医联体已下派28名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14所乡镇卫生院选派了30名医务人员到核心医院培训学习。

3、统一业务管理,建立了医护质量管理体系。县级核心医院每季度组织人员对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进行督导检查,督导考评中围绕医护质量、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检查考核、反复指导,提高了全县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质量。同时,实行了各医联体内同级机构间医学检验、影像检查结果互认,确保卫生院医护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4、统一信息平台,建立了医疗机构间医疗信息的共享。依托全县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和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建立了在医联体his系统与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对接,目前正在安装试运行远程会诊系统,调试运行后可实现医联体内的所有医疗机构医疗信息能够互通。

二、调动各方积极性,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1、强化核心医院的龙头作用,建立稳定的协作机制。各“医联体”内所属医疗机构与核心医院通过签订长期协作协议,落实了首诊在基层、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格局,建立了核心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分工协作的有效机制,实现了“医联体”内核心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纵向流动和业务分工协作,进一步减轻了核心医院门诊压力,发挥了核心医院的功能。

2、突出专业特色,建立技术帮扶机制。为发挥核心医院的专业特色和管理优势,核心医院定期组织专家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做到了管理、技术下沉基层。

三、医联体实施的取得的成效

1、通过实施医联体的服务模式,使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得到有效治疗;疑难病症及时转诊,得到专科医生诊治,这对引导居民基层首诊、逐步改变其小病直接到大医院找专家的就医观念和习惯,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实行分级诊疗后乡镇卫生院向县级医院转诊的病人有1409人次,县级医院下转病人13人,住院人数为20672人次,其中县外住院患者6047人次,占到总住院患者的29.25%,县级医院住院患者8479人次,占到总住院患者的41.02%,乡镇卫生院住院患者6146人次,占到总住院患者的29.73%,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逐步形成分级诊疗、有序就医的格局。

2、实施医联体服务模式,促进了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把医院优秀的医务人员下派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开展门诊、手术、查房、讲座以及其他技术交流,一方面直接处理疑难杂症,解决病人痛苦,一方面现场施教,提高了医护人员水平,实现了人员、业务、病人、管理的四方面互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选派到核心医院进行培训,县级医院变成了培养优秀基层医生的“孵化器”。

总之,在严格落实省、市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政策的同时,我县依托国家基层卫生综合改革联系点工作,逐步向紧密型医联体发展,真抓实干,推动医联体内机构间人、财、物的统一管理,调动成员单位的积极性,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保证医联体科学可持续地发展,最终实现有序的就医格局。

医联体工作总结范文2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自X年X月X日联合体工作正式启动,XXX医院第一批专家XXX正式入驻我院。

X月X日市XXX第二批专家XXX入驻我院,为期半年,承担我院工作日的门诊工作、病区查房、会诊等工作,参与住院的脑梗死、眩晕综合症以及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诊疗方案的指导,同时对我院临床医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常见神经内科疾病诊治以及头颅CT等影响学读片等。

(二)依托XXX医院神经内科的先进技术,我院脑病科于正式成立,设立脑病病区和脑病门诊,是医院的重点发展学科。

(三)医院在引进人才的同时,选派科室业务骨干赴XXX医院神经内科进行系统性培训,现在我院脑病科除能开展神经内科常见病外,还能开展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脑出血的微创血肿清除术,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突显中医特色优势,全方位开展脑病治疗。

二、宣传工作

我院在XXX电视台、XXX报等媒体和医院大厅展板上做了大量的宣传,大大的提升了群众及病患对医疗联合体这一新的医疗政策的知晓率,同时也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了我院的脑血管病(脑病)的专科特色优势,使得咨询和就诊患者络绎不绝。

三、下一步工作

(一)继续派出专业技术骨干赴市中心医院学xxx修;

(二)进一步与上级医院建立完善的双向转诊、会诊查房机制。

XXX医院

X年X月X日

医联体工作总结范文3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自x年x月x日联合体工作正式启动,xxx医院第一批专家xxx正式入驻我院。

x月x日市xxx第二批专家xxx入驻我院,为期半年,承担我院工作日的门诊工作、病区查房、会诊等工作,参与住院的脑梗死、眩晕综合症以及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诊疗方案的指导,同时对我院临床医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常见神经内科疾病诊治以及头颅ct等影响学读片等。

(二)依托xxx医院神经内科的先进技术,我院脑病科于正式成立,设立脑病病区和脑病门诊,是医院的重点发展学科。

(三)医院在引进人才的同时,选派科室业务骨干赴xxx医院神经内科进行系统性培训,现在我院脑病科除能开展神经内科常见病外,还能开展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脑出血的微创血肿清除术,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突显中医特色优势,全方位开展脑病治疗。

二、宣传工作

我院在xxx电视台、xxx报等媒体和医院大厅展板上做了大量的宣传,大大的提升了群众及病患对医疗联合体这一新的医疗政策的知晓率,同时也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了我院的脑血管病(脑病)的专科特色优势,使得咨询和就诊患者络绎不绝。

三、下一步工作

(一)继续派出专业技术骨干赴市中心医院学xxx修;

(二)进一步与上级医院建立完善的双向转诊、会诊查房机制。

xxx医院x年x月x日篇二:医疗联合体xx年工作总结

XX中医学院附属医院xx年医疗联合体工作总结

XX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联合体经过5个多月的筹备,于xx年10月30日在省卫计委领导的见证下正式成立了。医疗联合体的成立对于我院对口支援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为探索对口支援新模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下面将医联体近期工作做一总结:

一、组织策划

二、调研分析

在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省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与支持下,xx

年6月我院开始牵头组建XX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联合体。院领导亲自带队前往XX县、XX县和XX等中医院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与当地政府和县级中医院协商、沟通,共同分析当地县级中医院的资源需求及发展前景,经过5个月紧锣密鼓的工作,最终确定了XX县中医院、XX县中医院、XX县中医院、XX县中医院、XX中医院、XX县中医院、XX区中医院、XX县中医院等8家县级中医院作为合作单位与我们一起组建XX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联合体。结合XX县中医院的实际情况,8月份与XX县卫生局达成了托管意向。

三、具体实施

在确立了以我院为核心医院,8家县级中医院为合作医院后,于9月27日召开了第一次医疗联合体预备会议,通过征求意见,充分讨论后,本着“强化职责、落实功能、统筹协调、服务优先”的基本原则,以管理为纽带,以技术输入、人才培养、专科建设等方面为切入点,制定了《XX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联合体实施方案(草案)》,起草了《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合作协议书》。为了使医疗联合体的工作形成完整体系,督导医联体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于10月29日召开了理事会会议,进行XX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联合体理事会的提议,并通过了以李XX院长为理事长、各合作医院的院长为副理事长,各合作医院的分管副院长为常务理事,各合作医院的医务科主任或院办主任为理事的理事会,同时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会议,明确了理事会的职责,通过了《XX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联合体实施方案(试行)》,拟定了3年工作规划等具体工作事宜。

四、挂牌走访

自10月30日医联体成立后,院领导又开始马不停蹄的对8家联合体合作单位进行逐一挂牌,在进行正式挂牌的同时,院领导再次与合作单位就院内中医特色文化建设、远程平台搭建、人才交互流动等深入剖析,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实施寻找着力点;同时,与挂牌工作同样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业务指导,与挂牌同行的还有我院各重点专科的科主任,每到一家又根据各合作单位不同科室重点我们选派不同的科主任和业务骨干进行义诊宣传、查房带教、病历指导等工作,总之要根据合作单位不同的情况寻求一个支点,以点带面的将支援工作逐步铺开,将工作落到实处,使合作单位真正得到实惠。

挂牌仪式从xx年11月15日的XX县中医院开始,我们于10月21日即已XX中医院成功托管,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并调研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基础条件差即人、财、物的短缺,而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人才的问题除了靠当地政府支持外,我院对口派驻多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副高职称医师等进行支援帮扶,缓解人才救急的问题,除此之外,自我院周围血管病科赵XX主任和肛肠科主任XX主任上任管理后,门诊量也有了明显的增幅,医院收入由10月份的27万元,11月份增长到47万元,12月份增长到60万元。

到xx年12月12日,紧紧一个月的时间我们紧锣密鼓的对8家医联体进行了走访再调研,圆满为xx医联体建设工作画上了完美的句号。我们坚信:XX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联合体,在XX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XX省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下,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以项目合作、技术帮扶、专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

交流、科研开发等为纽带,通过医疗合作,积极探索形成上下联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分工协作的医疗联合体运行模式,秉持责任重于泰山的服务理念,扎实推进医联体的建设与发展,将工作落实到实处,不走形式不走样,为推进我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5.医联体实施方案 篇五

医联体实施方案

根据************的工作要求,在医联体内医院管理、诊疗服务、技术指导、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研协作、资源共享及信息化一体化建设,市医联体内实现“三通”即人通、财通、医通,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持续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逐步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结合医院的功能定位和实际情况,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方案

(一)成立组织机构:医院成立*********医疗联合体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人负责的组织机构—医联体工作办公室,设主任一名,干事一名,负责医联体的建设与发展的具体实施、医联体工作的规划与实施方案的制订、对科室与个人医联体工作的考核考评、医联体内外的工作协调、工作档案的建立与保存等。

(二)明确院领导分工:院长全面负责医联体政策的制订与工作的推进;一名副院长负责管理医联体试点工作办公室及医联体具体工作;其他院级领导每个负责医联体内一个乡镇卫生院医联体具体工作。制订工作目标,每季度医院组织考核考评一次,与院领导职务津贴、月奖金挂钩。

(三)实施职能科室、临床科室下派指导责任制。对*************医院,职能科室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至卫生院现场指导、教学,其中主要科室为医务质管部、护理部、院感部、预保部、科教部、设备物资部、运营部、财务部、后保部、门诊部骨干或负责人。每三天保证一名医疗、医技、护理医务人员到卫生院现场指导、教学查房,其中主要成员为内科、外科、急诊科、放射科、检验科、超声科、药剂科、护理专业骨干或中级以上职称专业人员。

医院定期或不定期根据乡镇卫生院工作需要,下派医务人员、行政后勤管理人员至乡镇卫生院驻点工作,一般工作时间半年,实行人员轮转。医院制订《下派人员至医联体工作管理制度》,对下派人员认真管理。

每年在卫生院至少开展新技术项目2项。在每个卫生院开展的临床路径≧5个。

(四)实施与上述卫生院建立大科室联通工作系统,主要有以下系统。

1、急诊科急救联合系统;在*个乡镇卫生院建立基本符合标准的急诊科与院前急救系统,县医院急诊科统一指挥,协同工作,大大缩短救治路径,提高急救水平,使病员满意,医联体各成员单位满意,政府满意。

2、放射诊治信息贯通系统:为解决乡镇医院缺少放射医师的难题,提高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放射诊治水平。乡镇卫生院诊断困难、病情复杂、危重症病人的放射检查,通过信息传输,县医院负责及时会诊、及时出具报告,并将报告快速回传。*****医院放射科对诊断困难、病情复杂和其它需要会诊的放射检查、磁共振检查,通过信息上传牵头医院放射科,牵头医院放射科负责会诊与指导,并及时出具会诊报告下传我院放射科。费用分摊由县卫计局主导下各成员单位协商,形成统一的标准。医院信息部负责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

3、消毒供应融合系统;目前乡镇卫生院消毒供应室建设滞后,消毒供应室不达标,而县医院供应室建设标准高,符合外包标准,医联体内部统一在县医院进行消毒供应,减少医疗风险,降低医院感染率,减低成本,避免重复建设。消毒费用原则为医院收取成本价,其具体标准由县卫计局主导下各成员单位协商确定。

4、检验、病理检查一体化系统;目前检验、病理检查各自采取方法不一,有的直接在医院开展检查,有的外包检查,部分项目送******医院检查,为了保证检查质量,避免舍近求远,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行和实施检验、病理检查一体化系统,每天专人专车送标本,通过县医院检查后及时回传信息,方便病人,减少环节。费用核算由县卫计局主导下各成员单位协商并确定标准。

5、建立与实施大外科、大内科、大急诊科、大妇产科、大中医、大儿科、大医技系统;由负责医联体卫生院的院领导牵头,医务质管部、大外科主任、大内科等科室主任与四个卫生院相关科室紧密合作,负责建立大外科、大内科、大急诊科、大妇产科、大中医、大儿科、大医技系统,实施分级管理,分级诊疗,人员流动,资源整合,共同进步。

6、药品供应共享系统;由负责医联体卫生院的院领导牵头组织药剂科解决乡镇卫生院缺医少药,许多药品配置不齐,药品库房狭小,条件差,药品库房不达标,影响药品的存放与质量的问题。抢救药品、慢性疾病药品医联体内试行统一药品目录。对乡镇卫生院急需、紧缺药品,县医院药品库房作为中心药品库房,及时调配,方便病员,解决基层缺少药品的问题。

7医师、护士、技师医联体内流通系统;由人力资源部、医务质管部、护理部负责实现医联体医务人员有序流动,负责医务人员下派、执业的备案等,推进医联体内部医务人员多点执业工作,实施检查结果互认、检查申请互认、处方互认、入院申请互认,不仅方便病人检查、就诊、住院,也真正实现医联体医疗机构之间的有效联合,实现高效有序的服务联通。

8、信息联通建设,打好医联体工作基础。医联体工作重点在“联”,其基础是信息的联通建设,为了发挥好医院在医联体中的枢纽作用,医院首先将信息化系统与上级医院联通,同时,积极推进与乡镇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贯通。

9、设备设施有效联通,真正实现分级诊疗;医院近期新添置救护车、转运车、病理诊治系统、眼科手术仪等设备,满足全县和医联体设备共享需要,同时,实施医联体内部检查结果互认、检查申请互认、处方互认、入院申请互认,方便病人检查、就诊、人院,对医联体内部实施设备、药品、耗材按院内调配制度执行。实施医联体内设备、耗材、药品联合采购、供应。

(五)每季度召开一次医联体成员单位联席会议,进行工作总结,听取各方意见,持续改进工作。

二、工作安排

(一)***年*月*日—*月*日

1、制订《*********医院医联体实施细则》

2、成立********医院医联体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医联体工作办公室等组织机构。

3、明确各级负责人责任分工,制订考评考核标准、制订下派人员管理工作制度、奖惩制度等。

5、放射诊疗系统与牵头医院联通。

(二)***年*月*日—*月*日

1、医联体工作办公室正式开展工作。

2、召开院科二级负责人责任工作会,明确责任;召开职代会通过成立医联体的决定,召开全院职工大会,进行全院宣传、动员。

3、与医联体乡镇卫生院协商下派人员工作事宜,制订人员下派计划。

4、正式向医联体下派人员工作和开展现场指导、授课、科研、开展新技术项目。

5、新添置救护车二辆、转运车一辆,将急诊科EICU、留观室病房打造为转诊备用、中转病房,为医联体正常运转创造好的条件。

6、正式实施医联体内联体内部检查结果互认、检查申请互认、处方互认、入院申请互认,方便病人检查、就诊、人院,对医联体内部实施设备、药品、耗材按院内调配制度执行。

(三)***年*月*日—*月*日

1、医院信息化系统与牵头医院信息系统部分联通。

2、实施与牵头医院互相派送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在对方工作、执业制度,实现人才流通。

3、实施与乡镇卫生院互相派送医务人员在对方工作、执业制度。

4、与医联体乡镇卫生院建立联合的急诊科、院外急救系统、大内科、大外科。

(四)***年*月*日—*月*日

1、医院信息化系统与医联体乡镇卫生院信息化系统部分联通。

2、试行开展消毒供应融合,医联体乡镇卫生院统一在县医院进行消毒供应。

3、实施医联体内放射诊断一体化,开展远程放射会诊、诊断。

(五)***年*月*日—*月*日

1、医院组织人员对医联体工作进行检查、评估、总结、分析。

2、添置病理科设施设备,在牵头医院的帮助下,重建病理科,并开展病理检查工作。

3、与牵头医院联合成立眼科中心,开展白内障等眼科手术。

(六)***年*月*日—*月*日

1、完善医联体工作制度,优化工作流程。

2、积极与医保部门沟通交流,促进医保对医联体工作的支持,实现医联体内医保统一,医保互通。

3、完成牵头医院和**医院信息系统的全面联通,实现预约挂号、影像传输、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业务协同。

(七)***年*月*日—*月*日

1、对医联体工作进行总结,召开医联体工作一年座谈会。

2、制订****医联体工作方案。

3、对医联体工作进行总结与奖惩。

6.医联体实施方案 篇六

实施方案

为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促进分级诊疗制度有效实施切实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7)102号)和xxx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甘肃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酒政办发(2017)297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全国、全省、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紧紧围绕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新时期卫生计生工作新理念,坚持改革创新,通过整合提升、集团发展、联体办医、一体化管理等措施,促进城市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发挥效应,突出“综合医院集团发展、专科医院特色发展、基层医疗保障基本”的特色,整体提升卫生计生综合服务水平,努力办好“群众满意、政府放心、职工受益”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居民享有公平可及、系健康瓜州奠定坚实基础。为建设健康瓜州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思路

遵循医学科学规律,按照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的原则,以县级医院为核心,以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建立县域内医疗联合体、专科联盟、共享网络等(以下统称“医联体”)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等,在县域范围内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科学合理的就医新格局。(三)工作目标

2017年,实现医联体基层全覆盖,县域内公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100%参加医联体;医联体内县级医院通过给予家庭医生一定比例的门诊号源和住院床位,为签约居民提供优先就诊和住院服务;加强全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分级诊疗服务队伍;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

到2020年,建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科学运行,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城镇居民“儿分钟就医圈”和农村居民“30分钟就医圈”基本形成,城乡居民享受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达到科学合理。

二、组建模式(一)一个县级医联体

以县人民医院为核心,县医院联合14个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实施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管理,组建医联体。2017年内县医院选择4家中心乡镇卫生院先行开展医联体试点,2018年全面推开。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加入医联体,经评估具备相应服务和管理能力的,可作为医联体牵头医院。(二)两个专科联盟

以县级医院为核心,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机构为基础,发挥中医、女]幼特色,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医疗机构(可包括民营医院及社区卫生机构),组建区域专科联盟。

1.以县医院中医针灸科等市级重点专科为主,选择中医基础较好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建县域中医专科联盟,带动全县中医药发展。

2.以县医院妇产科、儿科为主,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选择四个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建县域妇产科和新生/L专科联盟,带动全县夕]产科和新生儿科发展。(三)两个共享网络

1.以县医院为核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建设影像、心电、检验、消毒等共享诊断(供应)中心,建成县乡远程会诊诊断共享网络平台。

2、以居民健康卡(或医保卡)为载体,整合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院就诊信息等健康服务信息,建成患者随时查阅、医生随时调阅、健康管理机构随时共享的预约挂号、预约住院、预约检查、诊间结算、健康咨询、送医送药等便民服务一卡通信息网络平台。

三、重点工作

(一)创新医联体服务模式

1、完善医联体管理和协作制度。通过制定医联体章程、建立理事会等方式,完善组织管理构架和协作机制,促进协作关系的建立,医联体内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原来的隶与投入渠道保持不变,双方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主导下,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的的方式建立契约关系,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赋予县级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定的管理职能,在此基础上开展纵向合作。按照就近及属地原则,开展松散型和紧密型等不同模式的合作,建立托管型、技术协作型等不同模式的合作,建立托管行、技术协作型等不同类型的医联体,通过联合发展、专科共建、对口帮扶、临床带教等多种方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2.落实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县医院主要负责“250+N”病种以及重症患者收治,对基层提供技术帮扶,对县外实行集中转诊。乡镇卫生院主要负责“50+N”种常见病住院、急诊转诊、接收下转患者康复,并继续做好公共卫生、管理村卫生室等工作。凡乡镇卫生院能够收治的病种,县医院应严格控制收治数量。村卫生室主要负责门诊、导诊、签约服务、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村医导诊作用,引导群众养成“有序就医、逐级转诊”的习惯。医联体内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康复期患者慢性病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连续性服务。

3.有序实施双向转诊机制。以群众的健康需求为中心,实现就诊转诊的无缝衔接,形成医院与基层结合、医疗与医保结合、医疗与预防结合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在医联体推行双向转诊、急慢分治,规范双向转诊服务流程。县医院要预留不少于10%的专家号和床位。乡镇卫生院确需转诊的患者,由县医院为其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患者在县医院已完成难度较大的诊治且病情平稳后,转回乡镇卫生院,由县医院派原经治医生跟踪指导后续诊治工作。县医院要根据本县住院病人主要流向及县外医院对口支援情况,选择若干家县外专科医院或三级医院作为转诊合作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指导帮扶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对具备在县医院诊疗条件的患者,合作医院应及时转回,并通过医生跟踪等方式继续治疗。(二)提升医联体服务能力

4.加强县医院重点专科级薄弱专科建设。县医院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卫体改发[2014)12号)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医发[2014)48号)的要求,健全一级诊疗科目,逐步完善二级诊疗科目。县医院以重症医学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急诊科、呼吸科、消化科、儿科、妇产科等为重点,使大多数疑难病能够确诊,重大疾病和急危重症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加强病理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和消毒供应中心的能力建设,夯实临床支撑专科基础;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重点做好儿科、孕妇保健科室的建设。扩大病种覆盖面,诊疗病种范 目包括县域内所有常见病、多发病,能够确诊大多数疑难病和重大疾病,普通外科、骨科、妇产科等能够开展本专业大多数常规手术,内镜微创治疗病例和全身麻醉病例比例逐年提高。

5.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应用“互联网+医疗’’等手段提升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建立覆盖全人口和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信息服务网络。以居民健康卡(或医保卡)为载体,实现卫生计生一网覆盖、居民健康一卡通用、健康信息资源一体融合机制。县医院现有临检、心电、消毒供应中女等资源要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开放。探索县医院设置诊断远程会诊中心、医学检验中心、医学影像检查中心、孕/妇检查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实现医联体内临检诊段结果和会诊共享,进一步推进医联体内机构问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提升突发公共事件中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推动“互联网+医疗’’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服务。2018年6月前,完成县医院设置诊断远程会诊中心的建12月底前县医院远程会诊中心与乡镇卫生院实现互联互通。

6.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基层医疗机构是农村三级医疗的网底,按照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强化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基层医疗机构重点要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和健康卡的整合,方便市民就医查询,为县医院提供居民健康基础信息。医联体内重点要加强和完善远程会诊、业务指导、急诊急救、对9帮扶等工作。加强医联体内医师多地点备案制度的落实力度,除完成规定的医师下基层任务外,还要统筹考虑医、技、护人员的引上进修和下派指导工作。医联体内核心医院每年下派到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管理人员数要达到医院总人数的30%,帮助基层能力提升和专科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首诊能力,逐年提高疾病谱排序前五位疾病的诊疗能力,病种覆盖达到乡级规定病种的80%以上。加大基层全科医师培养力度,达到乡镇卫生院每万人拥有1—2名全科医师,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拥有2—3名全科医师。

7.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到6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计生特殊家庭签约覆盖率达到100%。通过签约服务,鼓励和引导居民在医联体内到基层首诊,开通患者绿色通道,上级医院对签约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签约居民享受连续处方优待政策,对病情比较稳定、依从性比较好的签约慢性病患者,可由家庭医生根据上级医院医嘱开具延伸处方和长处方,一次性开具最长2个月的配药量。探索建立医联体内慢性病药品代采制度,通过长处方、延伸处方、集中配送等形式加强基层和上级医院用药衔接,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取药。

8.促进中医药服务健康发展。持续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县医院疼痛、针灸、康复、理疗、骨科等中医特色专科建设。普及中医药适宜技术,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开展25种以上适宜技术,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开展1 0种以上适宜技术,重点推广使用蜡疗、拔火罐、刮痧、艾灸、针刺、按摩、药膳等中医传统疗法。鼓励县医院设置养老床位,重点发展老年病、老年康复、安宁疗护等业务。强化中医人才建设,做好基层医疗机构老年病、康复、理疗、中医药保健等业务指导和培训。把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作用、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作为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9.合理调配医联体内人才资源。切实落实县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经营管理自主权,强化县医院在人事管理、副职推荐、绩效工资内部分配、预算执行等方面的经营管理自主权限。建立健全医联体内医务人员有序流动机制,采用“沉下去带教、送上来培训”等方法,3年内将基层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轮训一遍,建立学习激励机制,确保上派学习和下派支援医务人员的合理收入不降低。逐步探索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县管院用”模式和定期交流轮岗工作机制,实行统一招聘、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培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合理调整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和使用药品品种和数量,做好各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满足基层群众需求。(三)强化支撑保障机制建设

10.强化财政支撑保障作用。县政府承担办医主体的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将医联体建设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门经费用于医联体建设,重点做好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经费的保障,加大在人才队伍建设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和上下联动等方面的投入,解决好群众愿意在基层首诊和基层“接得住”等问题。县财政每年安排㈠贝资金,用于支持县级医联体建设。

11.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按照分级诊疗制度要求,枝叫凋整完善医保政策,发挥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作用和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作用。切实推进适应分级诊八仙度建设需要的支付方式改革,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卜休差异化支付政策,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实施连续㈠算起付线的政策。完善医保支付向基层倾斜政策,制定双㈠伯诊标准,对没有按照转诊程序就医的,降低医保支付比伊㈠则安规定不予支付。积极探索以医联体为对象的医保总额M刊·、考核管理和付费办法,建立医保基金总控结余激励机川…址一步完善城乡居民门诊统筹制度改革,逐步提高门诊统筹标准。

12.加快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合理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激励引导患者按分级诊疗制度有序就诊。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在降低药品、耗材、大型设备检查等价格基础上,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研究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方案,逐步理/顷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和医疗服务项目的比价关系,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后产生的费用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13.形成利益共享倾斜基层制度。医联体作为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利益共同体,要建立健全各级医疗机构问的利益共享机制。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在收治病人时“应治尽治、应转尽转”,引导上级医院积极下转诊断明确、病情稳定患者,采取病人下转、方案下随、医生下沉等综合方式,开展连续性治疗服务。上级医疗机构要创造条件促进优秀医务人员下沉服务,下沉医务人员收入待遇应高于原工作岗位,上级医疗机构在干部选拔任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学习进修等方面向下沉医务人员倾斜。上级医院下派医务人员每年达到120天的,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加快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绩效I资改革,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

14.加强医联体内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医联体人才发展规划,通过盘活现有人才、培养奇缺人才、引进高端人才的机制,加强医联体内人才队伍建设。县级医联体每年内部培训进修医护人员不少于30人、派出进修专科人才不少于10人、引进高端人才不少于2人。设立县级医联体人才建设专项经费,按不低于业务收入的1—1.5%提取。医联体内应建立优秀医务人员奖励机制,对贡献大、业绩突出的管理人员、医师、护理人员设立优秀业绩奖,通过奖励,激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医联体是深化医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载体,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做好顶层设计,完善配套政策,确保工作/顷利开展。各相关单位要参照本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医联体建设目标及时间进度,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按时、保质完成工作任务。

7.医联体发言稿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上海市川沙医联体内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川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曹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团卫生院、黄楼卫生院、孙桥卫生院、王港卫生院和机场镇卫生院共11家医疗单位健康管理档案内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 265份,回收2 265份,有效问卷2 230份,问卷有效率为98.5%。

1.2 调查方法

利用医联体医疗服务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4,5],结合川沙医联体的实际发展情况自行设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医联体医疗服务满意度11题(医生医疗水平、快速转诊、专家专病门诊次数、诊疗设备配置、辅助检查的诊断水平、提供健康指导、定期随访、诊疗费用、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保护隐私和病情解释清晰程度),医疗服务需求7题(就诊快速通道、专家专病门诊、大型辅助检查、生活方式管理、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和药品种类)。经信效度检验[6],问卷信效度良好(Cronbach’sα>0.8)。

1.3 评价方法

满意度调查问卷中问题的回答分为很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5个等级;总满意度=[(很满意人数+满意人数)/调查总人数]×100%[7]。

1.4 统计学方法

问卷经审核整理后,输入Epidate 3.1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用构成比(%)和率(%)进行统计描述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就诊对象2 230人,其中男性814人(36.5%),女性1 416人(63.5%);年龄以60岁以上居多,为1 489人(66.8%);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居多,为774人(34.7%),其次为初中及以下689人(30.9%),大专540人(24.2%),本科及以上227人(10.2%);家庭月收入在5 000~7 000元居多,为736人(33.0%),其次为3 000~5 000元696人(31.2%),7 000~9 000元366人(16.4%),3 000元以下352人(15.8%),9 000元以上80人(3.6%);工作状态以退休/离休居多,为1661人(74.5%),见表1。

2.2 医联体医疗服务患者的满意度情况

调查对象对医联体医疗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93.4%,有1 340人(60.1%)很满意,743人(33.3%)较为满意,100人(4.5%)一般,47人(2.1%)较不满意,无一人很不满意。其中满意度大于50.0%的条目有“提供健康指导”(79.1%)、“定期随访”(73.8%)、“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72.3%)、“保护隐私”(66.4%)和“病情解释清晰程度”(54.9%);其次,“辅助检查的诊断水平”满意度为50.0%,“快速转诊”满意度为44.6%,“医生医疗水平”满意度为43.6%,“专家专病门诊次数”满意度为35.1%,“诊疗设备配置”满意度为23.2%,“诊疗费用”满意度为19.8%,各项服务条目的满意情况见表2。

人(%)

2.3 医联体患者医疗服务的需求情况

在对调查对象医联体医疗服务需求的分析中,“专家专病门诊”和“就诊快速通道”2项的需求比例大于80.0%,分别为98.7%和88.8%,需求比例大于60.0%的有“药品种类”(79.3%)、“大型辅助检查”(78.9%)和“生活方式管理”(70.9%),其次为“健康评估”(58.3%)和“健康干预”(52.2%),见表3。

3 讨论

医联体是一项全面提高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探索性举措,其目的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二三级医院为龙头,联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立足社区实现医疗资源整合,探索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健康管理能力的医疗服务新尝试。川沙医联体是上海首批建立并已初步运行的组织机构,其利用浦东新区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红十字会等各种资源,不断夯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六位一体”功能,通过个人注册、健康体检结果汇总、个人信息问卷填写和储存数据库来建立区域内常住人口的健康管理档案,并根据该档案来进行生活方式管理、健康需求管理和疾病诊疗管理,形成区域性人口健康管理体系。川沙医联体充分利用了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的医疗服务资源和人才资源,合理安排医联体内专家门诊和专病门诊,形成了区域内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服务能力,方便了社区居民的就诊。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对医联体医疗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93.4%,其中,超过60.1%的人表示很满意,说明医联体的医疗服务模式得到了大部分就诊患者的认可。在“提供健康指导”、“定期随访”、“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保护隐私”和“病情解释清晰程度”这5个方面的满意度也都达到了50.0%以上,说明在医联体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而“辅助检查的诊断水平”、“快速转诊”、“医生医疗水平”、“专家专病门诊次数”、“诊疗设备配置”和“诊疗费用”6个方面的满意度不足50.0%。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进一步加速医联体内各个医疗单位间辅助检查的会诊机制建设,通过网络平台,对管辖区域内的放射、超声和心电图等图片结果进行会诊,逐步提高辅助检查项目的诊断水平;(2)充分利用医联体内的现有门诊和住院资源,通过社区专家门诊设置和定期专家查房机制,更好地完成大医院和社区间的“双向转诊”机制;(3)医联体内的上级医院应帮助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全科医生,以提高诊疗水平,同时,定期安排专家下社区开设门诊,解决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并设立相应的考核机制,适当调整专家出诊的次数,保障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

本次调查还显示,就诊居民对“专家专病门诊”和“就诊快速通道”的需求较高,此外,对“药品种类”有需求的居民占到了79.3%,这与杜成军对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的调查结果一致[8]。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居民反映在大医院看病,回社区买不到相同药品的情况,这一方面增加了居民不必要的周折,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药品储备方面的不完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两方面努力,一方面,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机构应定期对药物的需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及时调整药物储备,以适应患者的合理用药需求。

医联体的建立丰富了现有的诊疗服务模式,辖区内居民可以享受基层医院和大医院间的双向转诊、化验结果的互认和专家远程会诊等服务,这一新的尝试在实践中逐步得到了居民的认可,未来我们应在结合居民医疗服务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的联动,旨在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参考文献

[1]梁颖,鲍勇.基于区域医疗联合体的慢性病健康管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8):1309-1311.

[2]顾建钧,张程,方卫,等.上海市浦东新区医疗机构对区域医疗联合体模式的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9):7-10.

[3]徐宜.医疗联合体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的影响[J].上海医药,2012,33(14):17-19.

[4]丁国平,戴月珍,钟承敏,等.对上海实施区域医疗联合体的思考[J].上海企业,2010(12):67-68.

[5]KOTTING P,BEICER K,MCKEITH IG,et al.Supporting clinical research in the NHS in England: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Research[J].Alzheimers Res Ther,2102,4(4):23-31.

[6]王亚亚,禹震,金晓燕,等.住院患者满意度问卷的研制及信效度检验[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6):533-536.

[7]刘卫红,黄琳,蔡敏珊,等.中山市中医服务满意度及需求现状调查报告[J].中医药管理,2005,13(1):25-27.

8.医联体发言稿 篇八

2014年末,习近平总书记前往镇江视察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一些大医院始终处于“战时状态”的状况需要改观。新医改启动至今已经第七个年头,但因患者在大医院高度拥堵造成的看病难、看病贵却丝毫不见缓解,反而有所加剧,习总书记所指出的,正是这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最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关职能部门亦对此有所动作,但迄今为止,无论是卫生部门通过行政手段强组医联体,还是医保部门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区别补偿比例,都难见实效。就像高端人才总是在大城市集聚一样,优质资源总是聚集在行业内环境最优渥的地方,而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在行政等级制下运行了六十余年,好医生被大医院虹吸也是理所当然,由此,患者跟随而去自然是理性选择。

因此,实现分级诊疗的关键在于不再以行政等级制配置医疗资源,而非加强政府管控之手——体制内行政权力越大,则行政等级越高处资源越多,进一步增加对好医生的吸引力,这无疑与改革方向背道而驰。

我们一些三甲公立医院难能可贵地在做医联体和分级诊疗的探索,也难等可贵地取得了一些成绩。长期以来,有一点让人感触很深,公立医院一定程度上“比较听话”:政府让他干,他就去干了。这点很像卫生部门长期以来要求高等级医院对基层的帮扶,一直在做,三甲医院一直作为国有单位在贡献力量,这是一种学雷锋的行为。做医联体对三甲医院来说有多少利益,我个人很怀疑。也因此,长期以来医联体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效果也没有最初设计的理想。可以看出,仅仅靠学雷锋是不行的。

政府要求高等级医院做医联体,帮扶基层,这一过程体现了三级医院在承担政府的任务,作为一个公家人、国有单位、党的干部,积极承担政府的任务。但是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的格局,体现了我们的政府部门做这类事的思路:政府要求你做什么,要求医院做什么比如做医联体,要求患者做什么比如患者应该首诊在社区!这是一种命令思维,有人说计划经济思维就是命令思维。事实上政府应该换一个思考角度,考虑一下医院想做什么,医生想做什么,患者想做什么?所有这些分级诊疗的做法,体现政府主导的思路:政府希望、政府要求、政府推行。

医联体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做法,是派三甲医院的专家去基层坐诊。但是我个人对这个做法很有怀疑,如果分级诊疗仅仅是三级医院医生定期去基层坐诊就能形成分级诊疗的话,我真的怀疑。

实际上,如果大的医疗体制没改,现行的医疗模式是最方便、效率最高的。一个专家在朝阳医院坐诊,一周看五天门诊,上午下午各四个小时,患者排队来找他,少则看60个,多则看160个,这样诊疗人次最大;如果这个专家周一、周二、周三分别去不同社区,就北京的交通状况,每天耗在路上两个小时,能看的患者更少。我的意思是说,分级诊疗的形成,不是简单地依靠现有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能够实现的。

就像我刚刚说的,即便把三甲医院的门诊砍掉,不让三甲医院医生看普通门诊,把三甲医院医生分散到社区去,还是这样的医生,还是这样的服务模式,还是一个专家坐在那里坐诊,患者排队看他的病,是不是一定就方便了老百姓?我们去朝阳医院,奔着一个专家去,一天160个号,160个患者排队;如果专家到社区去,可能这个社区的老百姓方便了,其他社区呢?是不是也要去看?

上一篇:立冬的农事活动下一篇:释然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