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个人定位

2024-08-09

工作中的个人定位(共10篇)

1.工作中的个人定位 篇一

2012党员对标定位报告

――――张占友

作为一名参加工作多年的职工,一名共产党员,对于单位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良好的发展态势倍感欣慰和振奋,对于单位通过开展以“学习实践”、“创先争优”为代表的系列活动带来的可喜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尤其对单位广泛深入的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单位创建活动,单位干部职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工作作风的转变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单位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甚感喜悦。因此,我认为,按照党委的部署,在单位广泛开展对标定位工作,深入推进“双创”活动,必将最大限度的激发单位党员和干部职工更高的工作热情,必将大大加快单位各项工作的进程,必将促使单位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更加科学,更上一个新的水平。

一、工作现状

我始终树立对党对职工对单位高度负责的精神,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对单位忠诚不二,对群众满腔热忱,工作再苦再累再忙也无怨无悔,确保党委的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确保单位的和谐稳定,确保单位风清气正。

但是,我清楚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与领导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与职工群众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与自己的工作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1、首先表现在能力上有欠缺。这一点在日常的工作中就暴露出来,不能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2、在知识结构上有欠缺。自己的知识结构、专业业务技能和理论素养与实际工作还不太适应。

二、努力方向

根据对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全面总结和深刻剖析,找出了自己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从而明确了努力方向、奋斗目标和改进措施,以期进一步端正自己的思想与工作态度,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工作能力和理论素养,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工作,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为单位做出应有的更大的贡献。

1、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和写作知识,提高理论素养和写作能力,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单位各项工作有机结合,以使工作更加灵活生动,更加通俗易懂,更加贴近实际,突出宣传效果。

2、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善于钻研,勇于创新,掌握更多更好的工作技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端正工作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怕艰苦,勇于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力做出突出业绩。

4、积极向先进模范党员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2.工作中的个人定位 篇二

1 做编导意图和节目主旨的执行者, 做好沟通和执行

融洽的沟通与合作是提高团队合作效率的制胜法宝。电视台新闻录制采访的整个过程也很复杂, 它涉及到记者的出境, 文案策划编辑, 音响效果处理, 摄像录音, 交通车队等很多环节。整个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必不可少, 同样摄像记者在整个过程中也至关重要。好的电视节目的制作成果, 其功劳是很多人一起努力的结果, 只有所有参与者通力合作才会优化工作效率。每一期的电视节目都有其主要意图和宗旨, 这些意图与宗旨主要由节目编导来统筹, 所以摄影记者在展开工作之前, 必须仔细揣摩编导的思想和节目宗旨, 这样才会在摄像录制现场做到心中有数。在思想上积极配合编导的工作任务, 要把同编导及时细致的沟通成为工作上的一种必要习惯。树立这样积极的工作态度, 摄像记着才会在工作中高效发挥自己的才能, 奉献出高质量作品。

虽然摄像记者在整个的团队合作中有其相当重要的地位, 但是整个制作过程还是要以编导的思想为核心, 摄像记者的工作宗旨最终要服从于编导的计划与方案。如果背离了这样的大前提就很难保证大家在工作方向上的统一。想要达到共同创作上的一致, 摄像记者与编导在工作上达成默契是一个关键要素。摄像记者要做编导意图和节目主旨的执行者, 做好沟通和执行, 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拍摄风格, 扩展自己的拍摄思路, 在节目采访现场找到新颖独特的视角, 拍摄出高质量的作品。在很多节目的录制过程中, 摄像记着参与前期采访也是很有必要的, 积累丰富的采访素材有利于更好地在采访中实现节目和编导的意图。成功的摄制作品必须围绕编导的意图来展开, 良好地合作与沟通是摄影记者与编导在工作中保持协调一致的基础。摄影记者必须对自己在采访工作中担任的角色, 正确定位, 切实明白自己的任务与目标, 才会使工作圆满完成。

2 做节目的主导者, 明确摄像工作地位, 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

摄像记者在新闻采访中要做节目的主导者, 明确摄像工作地位, 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在工作中要从思想上把自己动员起来。目前在新闻采访的制作过程中, 有很多摄像记者不能明确自己的工作地位, 在整个摄制过程中只是机械地接受编导或是文案策划的指令, 没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 在工作中相当被动, 这种想法与观念是极其不正确的。这种现象表明摄影记者没有从工作的角度发现自己的重要性, 对自己本身的价值缺乏自我认可。新闻摄像记者的工作不是简单地对事物事件的原生态录制, 他需要摄像记着从新闻视角, 从摄像视角, 从社会视角等多方面加工提炼。好的素材的完成一定是具有丰富内涵与多重视角的作品。如果摄像记者漠视节目新闻关注的主题, 则很难在实际操作中选取好的对的角度来反映事件的思想性, 难以达到深层次高度。所以说摄像必须与编导有机结合, 相辅相成, 才能奉献出完美的电视节目作品。

需要摄影记者积极发挥自己的专业素质, 在思想上做到“主动拍摄”。围绕新闻的思想内涵, 主动出击, 找到适合于节目宗旨的观察视角, 及时准确地选取素材内容, 恰当地捕捉一瞬即逝的精彩片段。在录制的内容中要有重点与细节的处理, 也要善于理解画面语言传达的信息,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拍摄环境都要要有一种驾控能力, 选取典型情境, 如此才能准确胜任摄像记者的角色。

3 做好自身素质养成, 不断提高自身摄像技术

好的新闻作品的制作, 离不开摄影记者自身优秀的职业素养和其本身对摄像机的娴熟操控能力。新闻采编对于新闻素材的摄制, 机位和景别大多都是由摄影记者自己决定。机位与景别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观众的心理感觉, 直接影响到新闻播放所带来的效果。很多信息在时间上是不可重复的, 过去了就一去不复返。所以进入新闻现场, 投入工作时摄影记者必须高度紧张起来, 要调度起全身的每一根神经去发现具有新闻价值的重要信息。良好的新闻敏感性和准确的预知判断力都是摄影记者工作中需要有意识自我提高的能力。新闻现场是摄影记者自我才华和自我价值体现的最佳场所, 摄影记者要这里当作自己人生的创作舞台, 唯有如此才会在实践操作中积累经验, 走向成熟。才会使自己的职业素养越来越精准, 才会使自己的职业角色以更加积极的身姿开拓未来更为宽广的天地。

摄像机按级别划分可以分为专业级、广播级、家用级。把一个画面稳定地拍摄下来, 就是一个技术活, 出去采访拍摄的事件和环境在很多时候不是摄像记者一个人可以人为左右的事情。不管是什么样的天气, 怎样混乱的局面, 摄像记者都要把这些素材稳稳当当的拍摄下来, 这些都需要摄像记者对摄像机的操作技术有高标准的把握能力。把画面稳定地拍摄下来才是进行后续工作的基础, 在此基础之上才可以进一步对画面颜色, 光线等要素进行处理, 才能最终产生出优秀的拍摄效果。

摄像记者的工作绝不是简单地机械化对摄像机进行快门操作, 它需要摄像记者对现场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提炼。在时间上需要速度, 这需要摄像记者要具有高度的灵敏性, 要选取出典型代表性和说服力的素材。同时也要运用拍摄技术达到最佳的可视化效果。

4 结论

电视新闻摄影记者必须在思想上对职业角色转变态度, 认清自己的角色价值。要转变摄制理念, 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要重视自己职业素养与专业素养的提高, 要以拍摄出优质高效的可视化电视节目为标准, 在自己的作品中注入自己创意和风格, 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如此就会做出更多更优秀的电视节目。

参考文献

[1]汪群.摄像记者要扮好三种角色[J].新闻实践, 2011 (2) .

[2]罗卫光.模仿还是叙事?—试论摄像记者的角色表现[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9, 9 (5) .

[3]龚国荣.只拍照片的摄影记者过时了吗?一名摄影记者的流媒体反思[J].中国记者, 2011 (11) .

3.工作中的个人定位 篇三

摘 要:如何通过改善和推进社会建设,提升民众福祉,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当下的重要议题。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以助人为宗旨、拥有独特的伦理、方法与技术的专业和职业,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尝试以社会工作的视角,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讨社会工作可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关键词:社会工作;民众福祉;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9-0119-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宏大的命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这一命题的内涵日臻丰富、外延逐步拓展。一方面,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民众的幸福,我们需要社会建设的推进,以有效地增进民众福祉;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伴生着一些负效应,部分领域和地区社会矛盾较为突出,改善和推进社会建设成了一种必然选择。中国人口多、历史负担重,社会建设面临巨大挑战。

社会工作对于许多国人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但事实上,它在国外已经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其对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缓和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增进民众福祉有着重要而深刻的作用。这无疑与我国社会建设的目标有着很大程度的契合之处。笔者认为,社会工作能够而且应当在中国特色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为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力量。

一、社会建设概述

(一)社会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

社会建设这一概念提出的时间较晚,大约是近几年才开始逐步在华夏大地流行起来的。但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进行社会建设的探索,只不过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十六大以后,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局面与新问题,社会建设正式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特别是把社会管理放在社会建设突出的位置上,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进行了理论概括。

在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所做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1]。此后,社会建设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开始在全国各地全面推开。

(二)社会建设的内涵与外延

社会建设的内涵是丰富的,既包括在社会领域中不断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社会良性运行的体制和机制,又包括对不利于社会良性运行的体制机制的修补和重塑。十七大报告对社会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做了具体化的阐释,提出了社会建设六大方面的内容: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社会管理等[1]。

(三)当前我国社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十七大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体来说,当前社会有以下亟待解决的议题:发展教育、扩大就业、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和医疗改革、建立覆盖面更广、层次更高的社会保障体系、创新与加强社会管理,等等。在笔者看来,这些议题背后,涉及的核心问题是社会资源的分配以及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

二、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概述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

社会工作既是一门专业,也是一种职业,同时还是一门艺术。从专业角度来说,社会工作是一门特别强调实践性的应用学科;从职业角度来看,社会工作是一项有着独特价值理念和专业技巧的助人活动;从艺术角度而言,社会工作者不是简单地助人,要做到“纯良像鸽子,灵巧像蛇”。总的来说,“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2]。

(二)社会工作的伦理、方法与技巧

社会工作特别强调专业伦理,并在此基础之上、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方法论与知识体系。社会工作强调以人为本,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和高度的专业责任感。社会工作者时时关注社会生活中有困难的人,并以平等、接纳和不批评的态度对待他们,承认每个服务对象的潜能。针对社会层面来说,社会工作致力于消除社会歧视,促进社会福利。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领域,也被称之为三大方法。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社会工作已形成了一些技巧,如个案工作中的会谈技巧、建立关系的技巧、收集资料技巧;小组工作中的沟通和互动技巧、控制小组进程技巧;社区工作中的与居民接触的技巧、会议技巧、居民骨干培养技巧等,这些对于缓和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具有独特的功效。

(三)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对中国来说,社会工作基本上是一个舶来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大陆得到建设。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社会工作在中国大陆初具雏形。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业和职业,作为一门科学和艺术,在提高社会服务水平、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等方面体现出了可观的效果。

但从总体看,社会工作的发展还是不尽如人意,如专业和职业的社会认知度低、人才队伍发展滞后、社会工作者的薪资待遇差等,都体现出了我国当前的社会工作发展亟待推进。

三、社会工作如何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建设

(一)社会工作在社会建设领域的具体应用

社会工作致力于促进人的发展,主张谋求发展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社会工作致力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主张社会资源应当获得公正的分配。这些,都与我们新形势下的新理念无比契合。可以说,社会工作,用一种专业化的表达描述了我国在经济实现较快发展之后对于社会发展的期许。

从社会工作的起源和发展看,这一学科向来以扶助困难群体和社会成员为己任,可以说,社会工作始终是社会公正的倡导者和践行者。除了宣传公平正义的理念,社会工作者身体力行,向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和帮助,改善他们的弱势处境、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提高他们的人格尊严。同时还用“赋权”的方法鼓励他们提升自我的能力,去追求更好的生活。这既解决了弱势群体面临的困难,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也缓解了社会矛盾,避免了由此可能产生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显然,社会工作的功能开始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继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之后,2011年,中组部、中央政法委联合民政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这是中央第一个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专门文件,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工作在改善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建设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了认可。社会工作有望在社会建设领域发挥更为广泛而深入的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我国当前社会工作的发展总体上还是滞后的,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

首先,是角色定位的模糊。虽然社会工作应用范围很广,但它毕竟不是万金油。如果没有清晰的定位,势必导致专业性不足、行业门槛过低。我国当前的社会工作就面临这样的尴尬局面。

其次,是社会认知的滞后。诚然,社会工作为民众服务,求的不是名与利,但一味地低调,忽视宣传,只会导致被误读、被曲解。

再者,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存在很大不足。由于社会上的偏见、入行门槛较低,以及社会工作本身具有的慈善性质,导致社会工作从业者的薪资过低,劳动付出与劳动所得不成比例。这影响了广大优秀人才投身社会工作领域的积极性,使得这一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迟迟跟不上去。

最后,还有社会工作的本土化问题、非政府组织的运作问题,等等,也都是制约社会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的因素。

(三)未来的努力方向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政府和学界都在思考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建立广泛的社会认同。一个专业、一项职业,只有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和重视,才有继续发展的支撑和动力。很多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放弃了从事这一职业,究其原因,除了薪资待遇不能令人满意,社会认知度低也是一大主因。所以,我们急需提高社会工作的认知度,而社会工作的业内人士也要努力提高美誉度,用优质的服务赢得民众的认可。

二是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社会工作是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也以人为直接服务对象的职业。只有好的服务提供者,才能获得好的服务效果,真正让“生命影响生命”这句话产生积极的功效。同时,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入到这一领域中。

三是要理顺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厘清社会工作的服务边界,从而提高专业化水平。就像《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所说,要根据事业单位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人员结构等因素,分类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对福利机构等以社会工作服务为主的事业单位,可将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明确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对学校、医院、人口计生服务机构等需要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单位,要将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纳入专业技术岗位管理范围。这些做法都是很值得尝试的。

此外,要加大财政投入,同时规范经费的使用。不管是政府购买服务,还是纳入政府体系的社会工作者,都有权利获得工作所需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有义务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接受绩效考核。深入民间,了解社情民意、缓和社会矛盾、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氛围,真正为民众排忧解难,避免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2]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4.工作中的个人定位 篇四

一自我定位

性格 自身性格比较和善,有时也比较暴躁。喜欢从事一些不是很繁琐的的活动,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做到临危不惧

爱好 爱好写作,并且有着很深厚的功底,曾获得各级多项大奖 能力 有着较高的办事能力和办事水平,曾出任过多个部门的主管人员

Swot分析

1内部环境分析

1)优势 有着较强的协作才能和写作才能,有着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个人素质,能从事各种事业,拥有饱满的热情,有较强的竞争思维

2)劣势 急于求成缺乏耐力。不善于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缺乏社会经验,但支配欲过强

2外部环境分析

1)机会

人力资源管理的就业前景是很好的,目前,国家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这也是为什呢很多大学都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原因。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只要你用心学,积极的锻炼自己,是很容易就业,而且也容易有发展的机会。

2)威胁 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缺陷,所以在中国高校中并不是很吃香吧,而且据说毕业后找到相关的工作,要做到HR高管才会工资很高,前面要干好多年,都是些琐事,升职也不容易,而且自己非重点大学毕业生,缺乏象形竞争力。

二.自我评估

1.自我优势盘点:

(1)热爱生活,有积极的人生观,有吃苦耐劳的精神;(2)善于写作,拥有出色的写作才能

(3)实事求是,有目标有主见,诚实守信,心思缜密,有敏锐的洞察力。(4)做事有自己的原则,自制力强,进取心强,有坚毅的品格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5)拥有较强的心理素质、组织能力。善于学习、思考、创新。

2.自我劣势盘点:

(1)缺乏信心与耐力,做事无法坚持到底(2)面对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缺乏自信和勇气。(3)工作效率容易受情绪影响。

(4)工作经验并不丰富,困难面前容易犹豫。(5)专业知识掌握不足,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三.职业认知、人力资源管理的就业前景是很好的,目前,国家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这也是为什呢很多大学都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原因。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只要你用心学,积极的锻炼自己,是很容易就业,而且也容易有发展的机会。

四 职业目标

1.主体目标:成为人力资源部的高层管理人员

2.目标分解:

(1)完成大学课程,顺利毕业,并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2)在毕业后参加研究生考试,并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继续完善相关知识和培养相关技能

(3)步入社会,了解市场,努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进入某企业工作学习。(4)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深造,努力成为企业基层或中层管理人员。

(5)丰富工作经验,精通职业技能,努力成为人力资源部的高层管理人员。

五.行动计划和策略

大一

【阶段目标】:积极参加,班级与学校组织活动

首先要融入大学生活,加入学生会,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增加交流;其次要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分析该专业是否适合自己,明确目标;最后要把基础课程学扎实,在大一下学期考取人力资源师助理资格证。大二

【阶段目标】:强化学习,确定考验目标

首先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善于自习和上网收集有关专业的学习资料,在大二上学期把英语四级证给考得;其次要争取在假期中,找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而与此同时寻找考验需要报考的学校 大三

【阶段目标】:努力学习考研

曾强自信,在大四上学期考研,与此同时寻找就业目标

六 小结

5.个人发展定位 篇五

开发能力(高级程序员),分析能力(系统分析员),设计能力(系统架构师),口才沟通(销售),管理能力(总经理)三年前偏重于技术,2006后偏重于管理

平时注意的能力发展(不断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

优先发展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系统分析设计能力,维持系统开发能力。精神方向:创意创新,创业发展

职业规化:高级程序员,项目经理,部门经理,总经理

职业现在发展(三年前 重点发展开发能力(高级程序员),分析能力(系统分析员),设计能力(系统架构师): 2003年网络公司部门经理 2004年~2007年上市公司 软件工程师 项目经理,大项目的Team Leader 产品售前

目前发展方向:管理 正在实施的计划: 1。从前辈中找经验

2。从书本中找经验(MBA教材,成功学,犹太人经商,富爸爸穷爸爸,细节决定成败,创业书籍,卡耐基全套,各种管理知识--经济学。。)

3。从实践中找经验(不断在团队尝试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思路,发挥人才最大能力)

在技术上是维持(不断跟踪最新的技术发展,重点发展系统架构能力): 如:VC开发,java开发,dotnet开发,vb开发 VC--MFC ,COM, plugin java--jsp,spring,hibernate, struts,ext, dotnet--c#,asp.net,分析能力:

1。分析最新技术走向(经常上网查看相关java等开源技术走向)

2。分析旧系统设计,需求(分析公司所有过去系统的需求,设计,优缺点,是否改进的,如果我来做会怎么样及怎么样才能做的更好)

3。分析未来创业的项目产品及需求,设计,潜在的发展方向。(从报纸,网络,他人中获得他人创业成功的产品及潜力,分析正在创业的企业 的产品,他们产品的不足及未来规化,如果我来做会怎么设计及规化)

设计能力:

1。分析旧系统(有源程序及文档)有没有更好的设计并给出更好的设计解决方案 2。分析现有系统(企业正在用)的缺陷及有没有更好的设计解决方案 3。拿到需求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设计方案编写并尽量采用流行的设计开发工具(rose ,powerdesigner,visio).及采用最新的最快的开发技术

6.个人站长的网站定位 篇六

“小站细水长流,门户灰飞烟灭”,这句经典的话,就是15年来中文互联网领域个人站长的业务描述。

记住:鲤鱼,要么跃了龙门,要么下了红烧!

什么是个人站长?

我觉得,个人站长,不是说你一个人或者两三个人做站,不管是以公司还是以其它什么形式运营网站,也不管做的是什么网站。我定义的个人站长,就是没有讲过故事的站长——无论是不擅长还是没机会。

没有讲故事的经历,就是个人站长的最佳写照!

讲故事是站长的分水岭。

大小在行,成败在讲。

善行者,可至千里,用户串串猛涨——这是运营的力量;

善讲者,可至高峰,投资滚滚而来——这是感召的力量。

啥都没有的,就是个人站长,做做SEO那些事,细枝末节而已!

对于这些不善于、或者没有机会讲故事的个人站长——如同现实生活中的芸芸众生:义不达人,声不传邻,名不出里——最好的定位是什么?

个人站长当然是做个人网站。

个人网站,不仅仅是一个人做的网站,而是不需要讲故事的网站。

怎么样的网站不需要讲故事?

门户?商务?地图?社交?论坛?行业?...这些枭雄盘踞的地盘,当然需要讲故事!有架构没用,有免费代码也没用,会写程序没用,有盈利模式也没用!要成功,得有故事,得会讲故事——添油加醋、口若悬河,还得有处讲,有人听。

没有故事,那就靠边站去吧!

没有讲过故事的个人站长,应该做故事在心中的行业。

什么是故事在心中?有三种类别:一是实在日常生活了,大佬们任其舌绽莲花,说出的故事都会引来嘘声一片;二是这是在现有环境、法律、道德条件下,它不好讲;三是再讲,讲到漫天神佛都来,用户也就那么小众!

至于具体的那些网站,请用心,花一天好好想想,一定能想出来的。

我选择了一个行业:美女图片网站。举一个例子,称赞网(http://chz.cn),来给你说道说道。称赞网所做的美女图片,定位直白,是个有意思的行业:它就在那里,谁都看得见,谁都做得到,甚至谁都可以做的好。但是呢,谁都不好讲!腾讯厉害吧,QQ图片库也很红吧,可是再任一公众场合,马化腾都讲不出美女图片的故事;百度强悍吧,百度图片搜索红火吧,可是在哪一个平台,李彦宏能编出美女图片的故事呢?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所以,这就是称赞网们的空间,这就是咱们个人站长自娱以及娱人的网站定位啊。

7.工作中的个人定位 篇七

一、保障性住房的主要特点

保障性住房是政府为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改善居住环境而提供的政策性住房, 是保障公民基本居住权、实现住有所居的必要条件, 具有如下特点。

1. 政策性

住房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政府利用国家和社会力量为解决居民住房问题而实行的一整套基本方针政策的总和。与商品性住房不同, 保障性住房是政府弥补市场失灵、保障低收入者基本居住需求的政策性产物, 由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来组织实施。

2. 公共性

保障性住房在解决住房困难的同时, 还具有维护社会稳定、体现公平正义等外部效应, 具有准公共物品的基本属性。其公共性决定了住房保障工作必须以政府为主体来组织实施。

3. 区域性

房产是典型的不动产, 各地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不同, 社会对保障性住房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因此住房保障工作的职能划分以地方政府为主, 由地方政府组织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管理。

4. 多层次性

依据保障对象自身能力和居住需求不同, 保障性住房包括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多种类型。地方政府应结合保障对象的基本住房需求, 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 逐步扩大覆盖面, 有效做到应保尽保。

5. 过渡性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层次。住房保障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定位于社会救助功能, 解决住房困难家庭的基本居住需求, 当困难解决以后即不再是保障对象, 需要通过市场来解决住房问题。

二、目前地方政府在住房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住房保障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住有所居”, 具体方法是以多层次的保障性住房满足不同类型的住房保障需求。目前住房保障的社会需求在房价居高不下的影响下持续增长, 而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和管理水平却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1. 积极开展住房保障工作的动力不足

受现行财税体制影响, 地方政府热衷于城市经营, 并将土地作为城市的主要资产, 力求盘活土地并使之不断升值。开展保障房建设, 不仅无法取得土地收益, 还要投入政府财力予以补贴, 并将影响当地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因此, 从无论从哪方面来看, 地方政府都不愿积极主动地开展住房保障工作, 即使是在上级政府下达考核指标后, 各地“制造数据”的现象也时常被媒体曝光。

2. 保障性住房的有效供给不足

自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以来, 由于过于强调住房的市场化, 房价节节攀升, 地方政府热衷于大拆大建, 而住房保障工作停滞不前, 不仅原有的保障对象住房困难未得到有效解决, 而且由于房价大幅上升、房屋征收等原因还新增了一批住房困难家庭, 住房矛盾因此成为社会和民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24号文的出台, 使住房保障工作得到了空前重视, 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始加速, 然而部分城市为完成数量指标建造的保障性住房由于价位不合理、地理位置偏僻、配套不健全等被保障对象所弃选。

3. 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不健全

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包括准入、分配、物业管理以及退出等一整套管理制度。在制定准入标准时如何避免“夹心层”问题, 分配过程中如何做到公平公正、避免摇号作假等问题已受到社会和媒体的关注;物业管理、退出机制等问题各地仍在实践和探索之中;如何建立起更加公平高效的保障房管理机制已显得尤为迫切。而《住房保障法》自2008年被列入立法规划却迟迟未能出台, 也从侧面反映了住房保障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三、地方政府在住房保障工作中的职能定位

24号文明确提出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 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 并明确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省级总负责、市县抓落实等基本原则。

1. 增强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

维护社会稳定, 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正义是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提供公共服务, 弥补市场失灵是政府的基本职责。自1998年停止住房实物分配以来, 我国房地产市场实现了飞速发展, 房屋的市场属性 (消费性、投资性) 充分显现, 而公共属性 (福利性) 被政府忽视, 中高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则相形见绌。而近年来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和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城市, 使得住房问题很快上升为社会矛盾。政府住房保障职能的缺位, 不仅让房地产市场本身偏离市场规律而面临发展危机, 还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公民对公平正义的预期。地方政府作为落实住房保障工作的责任主体, 必须及时转变发展观念, 由完成上级考核指标的被动型保障转变为服务民生、维护稳定的主动型保障, 在国家统一安排下, 认真履行好住房保障基本职责, 因地制宜, 加快还清“欠债”, 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回归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合理制定住房保障的中长期规划

住房保障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福利, 是政府长期的、持续的工作职责, 只有纳入政府工作的中长期规划, 住房保障工作才能得到持续有效的实施。住有所居的实现取决于住房供应和住房需求的基本均衡。作为地方政府, 首先要掌握保障对象的数量, 包括城市户籍人口和一定时期内外来人口数量。其次要摸清房屋存量, 通过开展房屋普查, 全面掌握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的数量、面积、结构等基本特性, 为制定保障房供应政策提供参考。再次要建立动态科学的住房保障标准。由于住房保障标准具有一定的刚性特征, 地方政府须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 合理界定保障对象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以及具体的保障标准, 从而科学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住房保障中长期规划, 防止住房保障工作演变为新的“政绩工程”。

3. 多措并举增加保障性住房的有效供应

根据保障对象的住房需求和可支付能力, 地方政府可根据当地现有的房屋存量制定具体的保障房供应体系。一是政府主导建设保障性住房, 尤其是廉租房、公租房等资金投入大、回收周期长、房屋面积和功能要求比较特殊的保障性住房。地方政府在保障土地供应、提供资金来源的基础上, 合理选址, 通过自建、委托代建、商品房中配建等方式提供有效房源。二是通过收购存量住房作为保障性住房, 有效解决保障性住房需求不断增加而房屋建设周期较长的矛盾, 同时还能有效缓解房地产市场“硬着陆”、拆迁安置房大量闲置而产生的私下交易等风险。三是通过直接“补人头”的方式, 按照保障对象的不同类型给予相应的住房补贴, 既缓解了保障对象的住房困难, 也能有效盘活房屋存量。如无锡市政府从2012年3月7日起对新就业大学生给予500~800元/月的租房补贴, 有效缓解新就业大学生的住房困难。

4. 科学制定保障性住房的管理机制

保障性住房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其管理方式须由政府主导。一是要建立地方政府下属的专门机构具体负责住房保障工作, 包括制定计划、提供房源、分配管理、物业管理等职责。二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准入机制, 根据保障对象的困难程度提供相应的保障性住房类型, 并制定保障对象可以接受的准入标准, 按照轻重缓急逐步实现保障对象的全覆盖。三是要制定公正透明的分配机制。在公开保障对象基本情况、公开保障性房源信息、公开轮候和选房制度的基础上, 有序组织保障房的分配工作, 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四是要制定严格有效的退出机制。住房保障是对住房困难群体的一种“临时救济”, 住房困难解决后及时退出才能实现保障性住房的正常流转。因此, 一方面要与准入机制相配套, 在纳入保障对象时即明确退出的条件;另一方面要逐步建立个人征信系统, 动态掌握保障对象的住房可支付能力, 既能促进有限的保障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又能避免因保障了不需要或不再需要保障的对象而造成新的不公平。五是要探索科学有效的物业管理机制。如商品房中配建的保障性住房可委托商品房物业统一管理并给与一定补贴, 而政府集中建设的廉租房、公租房等, 则应由政府主导和监督物业管理工作, 并注重社区文化建设, 防止产生贫困文化或成为社会治安事件的多发地段。

保障公民的居住权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在中央政府加快住房保障立法、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 地方政府应加快转变角色定位, 从城市经营主体加快转变为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 才能将“政治压力”转化为自觉行动, 实现住房保障工作的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符启林等.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8.工作中的个人定位 篇八

关键词:学生骨干;思想政治;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D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76-02

大学生骨干主要包括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各级学生组织干部,特长突出以及具有号召力的大学生群体。2009年8月4日,团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实施细则》,对高校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给予新的更高的重视程度。大学所提倡的综合素质教育的目标也要求广大学生骨干发挥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的积极作用。然而,现阶段的大学生骨干培养面临着严峻的现实考验,如一部分学生骨干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模糊,主动性差,榜样作用突显不出来。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帮助大学生骨干准确定位,认清角色,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一、大学生骨干是高效的执行者

同一项任务之所以最终产生不同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力的强弱,这也是制胜法宝。大学生骨干首先应该是高效的执行者,有较强的执行力。执行力表现在学习和做事两方面,大学生骨干本身就是大学生的身份,和所有大学生一样进入高校学习,骨干的定义又要求这一部分大学生成长得要比普通大学生快。看似矛盾,实则和谐。对学习来说,大学生活和中学生活大相径庭,每位大学生都要认真学习。这里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还要学习为人处事的方法,人生规划与时间管理,积极的态度等。另一方面要积极做事,学校和学院的各种规章制度,管理措施都需要大学生骨干积极配合,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大学生骨干尤其如此。

执行力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能力,二是态度;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关键。这种认识对于低年级学生尤为重要。对于希望成长为骨干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入学初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能力可以逐步培养,重要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大学生活,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才能成长为有执行力的学生骨干。作为骨干,应注意从四个方面要求自己。首先,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其次,积极进取,增强责任意识,学习上订立目标,工作中明确个人的职责,追求卓越;再次,提高效率,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克服懒散的毛病。现今社会是一个讲求效率的时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成就。大学生骨干只有狠抓办事效率才能从莘莘学子中脱颖而出,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最后,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大学校园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特长。

二、大学生骨干是过硬的排头兵

大学生骨干大多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方面有优异表现,是大学生群体的中坚力量。必须以身作则,完善自我,做高校学生管理的排头兵。反之,如果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则会损害自身和组织的威信。只有素质和作风过硬,才能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第一,政治素质过硬,思想积极,立场坚定。大学生骨干要秉承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自觉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同时能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客观、正确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以实现知行统一;第二,能力素质过硬,不断完善自身的能力结构。大学生骨干通常是学生会和社团组织的核心力量,在活动开展和日常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学生骨干应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勇担责任,提高学习研究、组织协调、人事工作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等个人能力;第三,作风过硬。大学生骨干应具有良好的生活作风,高尚的道德素质和较强的自律性,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的关系;第四,过硬的自我教育能力。大学生骨干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高于一般同学,具有比较强烈的参与意识。总体而言,大学生骨干应努力做到全面发展,统筹兼顾,处理好学习与工作、个人特长与综合能力、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关系。

三、大学生骨干是和谐的中间人

大学生骨干是高校教师、管理工作者与广大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和教育离不开学生骨干的积极参与。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和教师不可能与每一位同学进行密切交流,很多日常事务要交给学生干部去执行,因此,学生干部能否扮演好上传下达的角色,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反馈沟通,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近期,“学生会如官场”一度成为高等教育的热门话题,究其原因,是一部分学生干部功利心较重,将自己视为“特权阶层”,只是协助上级部门开展活动而脱离了广大同学。事实上,除了组织管理的职责外,学生干部的最大特性应该是代表性,代表广大同学的利益、呼声,提出合理化建议,做同学们的知心者、贴心人。同时,对极个别同学的无理要求予以劝告。而对于教师和辅导员布置的工作任务,应该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追求做到最好,而不仅仅是做完。

學生骨干作为中间人,在对同学的引导和听取建议方面,应该发挥同龄人的优势,增强主体意识。由于具有共同的成长性任务与成长性困惑,相互之间认同感较高,易于敞开心扉进行沟通和交流。以学生骨干来带动大学生群体,也是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作用的表现,通过其自身的感知与判断,走向思想政治上的成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在完成党委和团委的相关任务时,应准确认识自己的职责,发挥自己的实践所长,将同学们的情况及时向辅导员和教师汇报,共建和谐管理的新局面。

四、大学生骨干是可信的监督员

大学生骨干在学生自我管理中还充当着监督员的角色。这种角色在高年级体现得最明显也最有效。大学生骨干与学生接触最多,也就最有机会和身边的同学交流,有利于第一时间发现和察觉大学生中存在问题。当大学生骨干在低年级有了亲身经历并总结出经验以后,在发挥监督作用时才会以广大学生的现实感受出发,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实现自我管理。

当然,这种监督作用并不是靠权力去发挥的,因为大学生骨干本身没有太大的权力。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监督员并不等于打小报告。前面提到的几种角色已经帮助大学生骨干树立公正、服务、榜样的形象,在赢得了群众基础的前提下,大学生主观上懂得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深刻内涵,思想上积极配合管理,自愿接受大学生骨干的监督。因此,要发挥监督员的作用,就要在大学生中树立威信,赢得他们的信任。这样才能形成和谐共管的局面,以免大学生出现抵触情绪。有了可信的基础,大学生骨干要意识到自身监督员的角色,对周围存在的问题及时挺身而出给予帮助解决,能力所不及的情况下向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汇报,共同商讨最佳的解决方案。“可信”的另一层含义在于大学生骨干要有充分的实力证明自己有资格做监督员,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监督员的角色要求大学生骨干善于观察,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大学生骨干要完全摒弃“与我无关”的思想,运用理性的思维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全面的分析,并积极思考最佳的处理办法。

五、大学生骨干是平凡的主力军

大学生骨干的角色重心是平凡的主力军。一方面,大学生骨干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充当着主力军的角色,这部分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普遍情况,是实现全员育人中至关重要的组成力量。另一方面,大学生骨干最根本的身份是大学生,和所有普通大学生一样,都是浩浩大军中平凡的一员。大学生骨干一定要注意把握自身和辅导员及班主任的距离,公私分明,避免造成误解甚至以公谋私,这将严重影响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身为大学生骨干,还应特别注重培养团队意识,提升团队战斗力。任何工作都不是仅靠一己之力就能完成,应明确分工,注重沟通合作,发挥每个人的才干。

平凡和主力看似相互矛盾的字眼正是对大学生骨干辩证的角色定位,大学生骨干要学会辩证地思考和处理问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忘大学生的本分,深入大学生中间,倾听大学生心声,并着实配合辅导员和班主任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尽心尽力。

角色定位是大学生骨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作用的前提。大学生骨干只有对自己的职责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在更高层面上审视个人的学习和工作。综上所述,执行者、排头兵、中间人、监督员和主力军的角色定位是根据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和任务职责,从思想信仰、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概括和总结了学生骨干需力求达到的目标,以期指导其自我成长。因此,大学生骨干应从以上五个方面准确定位,将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增强自身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的核心力量,实现个人和所在集体的更好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作者简介:姜士绅(1986-),男,辽宁大连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助教;赵倩(1986-),女,山东高密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助教。

参考文献:

[1]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实施细则[Z],2009,8.

[2]崔凤华,姚江林,张延华.学生骨干队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0,8.

[3]李庆华,马建青.大学生骨干理论素养培养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

[4]黎伟.论大学生骨干良好成就动机的形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5]王学俭,朱大鹏.大学生思想变化规律与学生骨干理论素养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

[6]姚金凤,吴隽.角色教育: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的新视点[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

[7]张莉莉.高校学生骨干的使命培养机制[J].中华现代教育,2008,1.

[8]左敏,崔笛.学生骨干在学生自我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功能探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9.个人对标定位报告 篇九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在深入学习“三学习”活动精髓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影响和制约我县财政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开展“学党章、学党史、学先进”活动,是我财政局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继续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年建设成果。现将个人对标定位报告汇报如下:

个人认为,“三学习”是一个有机整体,学习党章是基础,学习党史是途径,学习先进是关键,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学党章,就是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认真学习党章原文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党的纲领、党的宗旨、党员标准、党内生活准则及党规党纪等方面的内容,着力解决一些党组织规章制度不健全、组织生活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得力和部分党员干部党性意识、执政意识、忧患意识淡薄,理想信念不牢、法纪观念不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通过学习党章,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提高党性修养,自觉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严格遵守党内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党员应尽义务,健全规范党的组织生活,用党章来规范行为、指导行动,做党章的模范执行者。

学党史,就是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全面系统地学习党的历史,了解党的光辉历程,把握党的历史本质和主流,深化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着力解决部分党员干部思想浮躁、作风不实,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热衷形式主义、干事虎头蛇尾,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的问题。通过学习党史,进一步坚定党的理想信念,更好地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牢记“两个务必”,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党的先进性。

学先进,就是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树立先进标杆,主动向先进学习、向先进看齐、向先进迈进,形成学先进、比先进、争先进、赶先进的良好风尚,着力解决部分党员干部满足现状、小进则满,干工作精品意识要强,上进意识要强。

一、工作现状情况

在实际工作中,我的积极主动性不太高,学习能力还不够自觉,我应该充分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在 “三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我积极倡导创先争优意识,服从领导安排,大力发扬有苦不言苦、有难不怕难的精神,经常加班加点,切实做到冲锋在前,奉献在前,能很好的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和任务,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态势。

二、个人存在问题

1、学习能力不强。

2、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

3、缺乏干事创业的思想意识。

三、对标定位

按照实施方案要求,通过全方位开展“三学习”活动,进一步转变自己的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立发展之志、谋突破之举、走跨越之路。

10.工作中的个人定位 篇十

9月20日,一个《99%的人听完都辞职了》的演讲转遍朋友圈,方励《感谢你给我机会上场》点燃了无数颗骚动不安的心。

4月14日,一封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走红网络。然后引出了无数份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辞职信。

我在前文我努力了三年,做到了心安理得地不上班讲过,我就是在那波浪潮下辞职的,其实并不算是深思熟虑的决定,更像是被逼无奈的赌气,所以辞职后的一年,我都在浑浑噩噩中度过。

刚看完一本众多大咖共荐的书——《深潜——10步重塑个人品牌》,相见恨晚。

《深潜》

如果能在三年前看到这本书,我应该在去年就能找到自己的个人品牌定位,抓住历史机遇,现在应该已经财富自由了。

所幸,我这一路摸打滚爬,虽走了不少弯路,但路径基本是按照书中一步步过来的。所以读来,很多细节都让我不禁掩卷深叹:虽然两国国情、发展阶段不同,但由于中国在互联网方面的弯道超车,两国个人的发展路径却惊人地相似与同步了,有很多地方深有同感,可以直接搬过来照做。

方励说,

我们人生就是一个旅行,每天都是未知的,我们才可能做梦,一个没有梦想的生命是不可能有激情的,没有激情的生命,你要它干吗?

当我能看到自己的人生终点,就像在国营企业排多少年能当科长、当处长、当局长,我一眼能看透,就跟那日历本一样,我每天活的事情就是扯日历,扯到终点要等死,那就没法活了。

人生假如是一个苦海,我就是个小舢板。但别忘了,老子自己是船长,什么时候抛锚,什么时候起航,不管是风平浪静还是惊涛骇浪,我说了算,哪里是彼岸,只有我自己知道。

方励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刚毕业,我们可能因为生计,可能因为起点低,所以需要一份谋生的工作、底层的工作,但随着阅历、经验、物质的积累,自我意识的觉醒,我们就有了想往高处走,甚至改换门庭的愿望。

有时候,甚至是别迫改换门庭。就像是前两天,从高楼一跃而下的中兴通讯工程师欧建新,年仅42岁。

听罗振宇解读《百岁人生》,我们这代人活到百岁将是大概率事件,下面有90后留言:

漫长的下半生,一辈子只结一次婚、只爱一个人,想想就恐怖。

何况是忠于一份工作、一个岗位呢?

所以每个人都会有转型的需求,这就是一个重塑甚至是持续地重塑个人品牌,重新建立对外形象的过程。

《深潜》就是为你提供重塑个人品牌一整套可参考、可执行的方案的著作,10步指南,真正引爆你的潜能。作者多利•克拉克是杜克大学教授,“个人重塑专家”。

第一步:洞察。深潜,识别自己的职业起跑线。

第二步:探索。聚焦你的职业方向。

我辞职前没有做这方面的准备,所以辞职后一年都是迷茫的,后来通过读书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读完100本书后被邀请到一些社群、微信群做阅读分享,声音是发抖的,表情是僵硬的,普通话是蹩脚的,但由于内容真实有用可复制,仍受到了一些赞美之词。

此时正好看到了美国畅销书作家凯文·凯利的“1000个铁杆粉丝理论”:

你只需要有一千个铁杆粉丝,你就能轻松养家糊口。

内容创业、IP是趋势是风口,知识变现风生水起。

李笑来和罗振宇都在讲,现代人最主要的两个能力:写作、演讲。

演讲不行,曾经跟朋友一起唱k,她说,“你跟人交往不开口都挺好的,又漂亮又有气质,一开口就不行了,以后还是别唱了”,可想我的声音多糟糕,加上内向,本就不善言辞。

专心攻写作。上了几个写作班,辞职两年后才开了个人公号,错过了做公号的红利期,别人半年几十万粉丝,我这一年了才3000个。

第三步:侵入。初探新的职业道路,做出最佳选择。

当学徒、做志愿者、进行工作模拟体验,都是了解新职业状况的绝佳方式。

我做了几次演讲,自我感觉糟透了,不管事先准备的多么充分,上场都会紧张、忘词,看回放,简直是不忍卒听。并且,彻底没时间阅读、写作输入了。

而与此同时,公号热度在不断上升,刚开始写文章,阅读、关注数据都很不错,所以便彻底死了做分享、开课程的念头。

开了头条号、百家号,写的昏天地暗,我喜欢的东西不合平台调性和口味,那些受欢迎的我又不想写。

给出版发行方写书评,但是并不是每本书都是你想看的、喜欢的,感觉这与自己的成长背道而驰。

看了很多有关“IP”的书,不断地上自媒体运营课程,学习古典的《超级个体》,潜能训练营第一课,秋叶大叔就砸碎了我的超级IP梦。

要成为牛人,就要付出超出凡人的努力,像彭小六,你可以吗?

内容创业要提供最小化产品:产品+渠道+服务,要求你既是产品人,又要是媒体人和运营人。你可以吗?

就在这种不断撞墙的自我边界探索中,跟着李笑来老师加强个人投资理财方面的尝试和学习,我的美股港股投资和区块链投资开始出现了疯狂盈利。按捺不住,公号上写了几篇投资理财的文章。

没想到反响非常好,朋友圈里鲜少来往的大佬们也给我打赏了,私下咨询的人越来越多。我证券从业数十年的经历变成了财富,然后我的盈利模式开始浮现:

1.A股、美股、港股经纪人。

2.区块链投资入门到进阶饭团。

美国西部淘金热的时候,大家都去淘金,有人去了却在卖铲子、牛仔裤、矿泉水,淘金热退去,淘金的没赚到多少金子,他们却发了财。

我要做股市和区块链世界卖牛仔裤的!

如果不是前面走那么多弯路,占据了太多的精力,我应该最少提前半年介入美股和港股投资,至少提前8个月进入区块链行业,就算是没有那么早参与,如果对区块链提前做深入了解,也不会只投了一点零花钱。

第四步:链接。学习未来需要的技能。

写作几乎是我招揽客户的唯一渠道,投资知识是我生存的武器,一方面自己投资理财,一方面要输出,教小伙伴们投资。

于是,读书学习、培训变成了我第一重要的事。

区块链是个新生事物,指数级增长,没有现成的完整体系的书籍可以阅读,必须一边阅读、一边上培训课,一边要在互联网吸取新知。

正在此时,我收到了渴盼已久的某大学MBA入学通知书,进退两难之际,这本书也给我了一个确定的答案:

返回校园共读研究生学位不应该是你的首要选项。如果对你所选的领域来说,研究生不是非读不可,那么慎重考虑一下,为此付出高昂学费并且辞职读书是否值得。尽管一流大学能为你提供强大的品牌价值和校友人脉网络,对你的职业生涯有极大地帮助,但并不是所有研究生学位都具有这样的条件。问问自己,是否还有其他获取知识的更便宜的方式。

或许,可以通过做志愿者、拓展现有工作的涉猎范围、发展第二职业或者参加目标性课程培训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技能,获得需要的工作体验。

第五步:锁定。寻找并锁定你的导师。

找出你想效仿的人,在我这几年的成长过程中,每年都会在新年手账里写上我的偶像、导师名字。

20底,潇洒姐,时间管理、阅读、健身。

王潇、彭小六,自律、阅读写作;

冯矿伟、缠中说禅、股社区,股市投资;

王世瑜、某网友,资本运作。

秋叶大叔、勾俊伟,新媒体运营;

三公子、简七、越女,股社区,理财类公号;

查理芒格、孙正义、李笑来,投资哲学;

李笑来、老猫,区块链投资。

第六步:凸显。如何利用你独一无二的优势。

重塑个人品牌时,问自己:

我拥有的哪些技能和经验可以转移到新职业领域以善加利用?

个性化品牌战略要与时俱进。

我可以转移的技能自然是10几年的股市经验、金融知识和从业资历,现在跨界迁移到区块链投资领域,比较容易。

而传统金融领域人士,由于潜的太深,又被日常工作所羁,很难再去接受比特币这个新生事物,看似一窗之隔,实则相差千里。我刚转经纪人,正好有大把的时间去研究学习。

这就是我独一无二的优势。

第七步:讲故事。定制你的好故事。

完成上面七步,就是时候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职业转型故事了。人们喜欢听故事,而一个关于你自己的精彩故事,能让他人更容易理解你做出了什么样的改变,以及这么做的原因。

这个故事要真实、要为他人提供价值感。

我凑巧在上月讲了这个故事,我努力了三年,做到了心安理得地不上班。关注量、阅读量、留言量、打赏倍增。

第八步:颠覆。重新介绍你自己。

很多人认为,当自己发生一些小的改变时,他人会敏感地注意到。事实上,人们只会看到你的行动,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而你自己内心拥有的奇妙洞察力、自我意识以及各种有趣的想法,对他人一点影响也没有。

作者提供了重新介绍自己的三种方式:

写出来

改变你的举止

让你的助推手替你说

我是长期存在这种痛苦的人,自己不说,总以为别人能透过我安静的外表看到我丰富、不安的内心。

我开始精进了、做时间管理了,昔日的电话粥不能再煲、同学会不再参加、逛街喝茶时间也压缩了很多,朋友们都不适应,说我变了,变得不合群、难相处了。

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阅读、写作上,把自己逼的体重增加了10斤,亲友不理解,你写那些干嘛?你读那么多书有啥用?

现在,我通过学习,投资上赚到了7位数;通过写作,开起了付费饭团,周边的质疑声才消失。对我回复微信时间、参与娱乐程度也宽容了许多。

何以解忧,唯有暴富。哈哈,好像很有道理。

第九步:引爆。证明你的价值。

作者叮嘱,不要一开始就嚷嚷的让满世界都知道你在转型,你在重塑个人品牌。没有人愿意听一个不成熟的想法,也没人喜欢自大狂。

对知识型工作者来讲,在网上发布智力成果,打造自己的作品集,是推广个人品牌的有力工具,成本几乎为零。

这里的作品集不仅仅是指文字,还有图片、视频等多媒体。

现在的公号就是我的作品集,饭团用户、股票客户基本全部从这里来。

第十步:坚持到底。维持个人品牌在市场中的持久性。

在投资的世界里,一切的收益都是时间的积累,不被积累的时间是没有价值的。

重塑个人品牌不会在一夜之间完成,就算你有可能一觉醒来就洗心革面变成彻底不同的人,他人也不会轻易相信,除非你花时间采取行动向他们展示自己的变化。

我读一年书后才开始写作,刚开始文如泉涌,知识密度很高,后来阅读学习时间不断被写作、投资和饭团运营所挤压,文思慢慢枯竭。这是我现在非常焦虑的事情。

其实,投资做到这步,睡一觉,浮动都是五六位数,是否还有必要运营这个时间价值很小的饭团?我常常问自己。

教是更好的学,随着饭团里小伙伴们的成长,我渐渐感到才识不足,反过来督促自己更要刻苦去学习、精进。

再者,这也算是我的“场外赚钱能力”之一啊。

如何平衡日常运营与自我精进之间的平衡,是我目前要面对的问题。

合上《深潜》,我在笔记本上列下一个清单:

1.在网上搜集个人所有信息,包括身份证名字和网名,网页和论坛,完善领英信息;

2.撕掉某一线大学的MBA入学通知书;

3.重新梳理我的偶像和导师;

4.多参加线下活动,多接触导师;

5.增加曝光,行业公号、论坛投稿;

6.实时监控,小心倒退。

完成上面的工作,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平静,

“即使把我的衣服脱光,再放到杳无人烟的沙漠中,只要有一个商队经过,我又会成为百万富翁.!”

各位身处工作转型、升职加薪、人生新阶段的朋友们,还有做新媒体运营的朋友们,都建议看看这本书,湛庐出品哈,品质的象征。

参照这10个步骤,深潜,开启自己的个人品牌重塑之路,最终打造一个强大的个人品牌,从而表现出一个真实的自我,理想中的自我。

附:图书信息

书名:《深潜:10 步重塑你的个人品牌》

作者: [美]多利·克拉克

出版时间:20月11月

出版社:湛庐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上一篇: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关于劳动模范管理暂行办法下一篇:处分撤销申请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