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第十周二的工作计划

2024-07-11

企业会计第十周二的工作计划(精选7篇)

1.企业会计第十周二的工作计划 篇一

周二周三工作记录

2014年X月XX日,星期二

1、X月份简报组稿。

2、第一次学生喜欢教师名单确定准备造表、发证书。

3、落实昨天下午办公室批转来的关于收看市“快乐汉字”大赛录像的相关工作(与网管中心李XX对接)。

4、教务处负责发放的各种费用梳理、造表并准备签字。

5、继续梳理课堂效益提升工程相关工作。

6、接区教科室Z主任通知后,下载、学习关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以及特色课程评选工作。

7、接到办公室关于提交“三个问题清单” 的通知,给本支部宣传委员下通知,嘱其通知到各党小组组长,按要求落实。

8、和高二级部要13——14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学生喜欢的教师名单。

2014年X月XX日,星期三

1、印制X月份教学简报。

2、向分管校长汇报关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以及特色课程评选两项工作,其中,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项目校长要求积极申报,已将活动方案及申报材料发至S主任邮箱并电话通知其与区教科室Z主任联系申报事宜。

3、督促本支部上交“三个问题清单”到学校邮箱。

4、继续撰写过去三年的语文教学反思。

2.企业会计第十周二的工作计划 篇二

一、企业年金计划的经济实质与类型

企业年金计划被视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一部分, 其最终用于支付职工退休后的收入。

(一) 企业年金计划的经济实质

企业年金计划的基础理论可以概括为两个消费理论和三个退休金概念。即米尔顿·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的“持久收入假说”、莫迪利亚尼和布伦伯格 (Franco Modigliani&R.Brumberg) 等的“生命周期假说”;以及“商业权宜”、“人力折旧”和“递延工资”三个退休金概念。其中“递延工资”概念比较符合雇主经营管理上的需要, 又能对劳动所得作时间上的再分配。企业年金作为“递延工资”, 是指雇员在增加货币工资与退休金制度二者间具有选择权, 如果选择后者, 则将退休金给付视为雇主支付给雇员的一种延期工资。显然, 这个概念已将企业年金给付视为工资的一部分, 而工资包括货币工资和员工福利津贴两大部分, 因此, 无论是货币工资或企业年金给付延期工资, 均作为雇主雇佣劳动力的要素成本。该概念为研究企业年金的价值构成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其与职工工资的性质是一致的, 都是由职工必要劳动时间创造, 是劳动力价值的实现形式。因此, 企业年金的价值构成仍遵循劳动力价值理论。但企业年金突出的特点在于支付的时间, 其价值的创造在先, 使用在后, 之间具有相对较长的时间间隔, 这一性质决定了它在这一时间间隔中可以被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实际经济生活中, 体现老年人收入的企业年金价值的计量可以参照一定时期的劳动力价值加以决定, 同时考虑人的预期寿命等社会历史道德因素。

因此, 企业年金作为职工劳动报酬分期支付中的延期支付部分, 构成劳动报酬的一部分, 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费用, 当职工在一个会计期间为企业提供了服务, 企业在支付职工工资的同时, 应及时在财务报表中确认这部分延期工资的价值, 从而有利于劳动力要素成本的完整反映。

(二) 企业年金计划的类型及特点

按照从企业年金计划的设计角度区分, 企业年金计划可分为确定缴费型和确定受益型。

确定缴费型企业年金 (DC计划) 是按照一定的公式确定每一个计划参与者的缴费水平, 并为每一个计划参与者设立个人账户, 其缴费积累于个人账户中, 待其退休后, 按照个人账户上缴费积累和基金投资回报额向退休人员计发企业年金待遇。在企业缴费后确定缴费型企业年金的运营及发放都由基金受托机构负责, 其基金与账户的投资风险由职工个人来承担。从风险与收益角度出发, 信息使用者更多关注的是企业年金基金的运营管理状况, 基金组织的资产和企业年金支付义务的会计核算就成为重点。而企业作为会计主体只需在职工提供服务期间, 确认当期企业年金费用, 承担向基金组织提存与确定缴费型年金费用相等的资金数额的义务即可。

确定受益型企业年金 (DB计划) 是由一个企业年金受托经办机构预先确定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年金受益额, 再根据年金受益额和距离退休的年限确定企业每期缴费金额。在此种计划中, 退休人员的受益水平取决于其工作的年限长短和退休前的工资水平, 其计算通常直接与工资水平、服务年限相联系。该种类型企业年金的筹集、运营与发放都与企业有关, 年金筹集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缴费, 虽然年金的运营交于受托人负责, 但这笔资金仍为企业的资产与负债, 运营收益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企业以后的缴费, 企业年金的发放也由企业负责, 因此对于受益确定型企业年金而言, 企业年金计划的全部内容均应纳入企业财务报表体系进行核算, 包括企业年金基金资产的投资运营状况, 这样势必导致筹集企业年金的上市公司及其他企业对于年金计划的核算较为复杂, 其反映的会计信息成为年金受益人等利益关系人关注的重点。

二、企业年金会计确认的原则

在“递延工资论”指导下, 企业年金会计确认的关键问题是, 企业年金作为递延报酬在劳务发生时就应该确认为当期的成本费用。在具体的企业年金会计确认中, 应结合两种不同类型企业年金的特点, 遵循以下会计确认原则:

(一) 根据企业年金业务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

企业年金与工资相比, 相同之处在于都是职工在工作期间为企业服务所获取的劳动报酬;不同之处在于工资是劳动报酬的即付部分, 企业年金是劳动报酬中的延期支付部分, 职工对这部分价值拥有请求权与追索权, 企业不能无偿占有这部分权利。在企业提供工资的同时, 应及时确认和计量企业年金这部分延期支付的价值, 计入当期的成本;并且企业也负有确认企业年金负债或资产的义务, 实际上这也是权责发生制原则的体现。

(二) DC计划应根据企业年金的运行环节进行会计确认

从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到领取企业年金的过程中, DC计划历经三个独立环节, 即年金成本的发生、企业年金筹集和企业年金发放。企业年金成本费用的发生是以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为依据的, 是其劳动报酬的一部分, 雇员付出劳动为企业创造了价值, 从而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形成了企业年金支付义务。而DC计划企业年金的筹资行为只是为了到时有能力偿还企业年金负债, 显然筹资行为与企业年金成本的确认是两个不同的会计行为, 在此期间所形成的年金基金, 由于其运营管理并不能给企业带来任何经济利益的流入, 只是与职工个人的利益相关, 因此企业对于年金基金资产不予确认。职工退休后企业实际支付企业年金, 此时职工已不能给企业带来任何经济收益, 因此不确认任何成本费用。

(三) DB计划应根据企业年金的经济内容进行会计确认

就确定受益型年金, 企业不仅承担按照企业年金计划向退休职工支付年金的义务, 承担着相应的风险, 同时为了保证能够在职工退休后向职工提供设定的企业年金, 企业必须按期向基金管理者缴存一定的资产, DB计划年金资产的运营与企业今后的缴费紧密相关, 运营状况好坏会引起企业年金基金的缴存数的多与少, 因此企业年金的运营与支付都必须在企业财务报告系统中予以确认。并且无论当期基金的拨付数是多少, 都需采用某种可接受的精算方法来计算当期的企业年金债务成本, 即以企业当期应付的年金义务作为年金成本费用的确认标准。另外, 企业年金基金的缴存数额往往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所得税、企业现金流量及是否有其他的投资机会, 这时某一会计期间的养老金成本不一定等于该期间企业拨付给养老基金的金额。按企业年金业务的经济内容而非形式确认则有利于排除这些因素的干扰。

三、企业年金会计要素的确认

会计要素的确认必须符合要素的定义。根据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资产、负债和费用的定义及确认条件, 均提到已发生的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 这确保了交易和其他事项的非现金影响将尽可能在其发生的会计期间, 而不是在有关现金收到或支付的会计期间加以反映。因此结合企业年金会计确认的总原则, 应在企业年金发生的当期确认企业年金资产、负债与费用等会计要素。而根据两种年金计划的确认原则, DC计划和DB计划确认的会计要素有所差异。

(一) DC计划确认的会计要素

就DC计划而言, 在计提企业年金的环节, 根据费用的确认条件, 企业在核算费用时应该将发生的企业年金费用确认为当期经营费用, 这样才能正确反映出企业各期的经营成果。而根据负债的确认条件, 此时企业年金所形成的向年金基金缴款的义务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并能可靠计量, 因此确认为企业年金负债。而同时形成的年金基金由于其运营的报酬风险与企业无关, 预期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因此不符合资产的定义, 不应被确认为企业的资产。至于年金基金作为单独的会计核算主体的要素确认, 《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中已有规定。

(二) DB计划确认的会计要素

就DB计划而言, 企业年金所形成的义务虽是在未来支付, 但却是由职工已提供的服务引起的现时义务, 义务的现值根据负债的定义确认为企业负债。鉴于DB计划企业年金经济内容的复杂, 企业年金的费用要素的内容较多, 其中计划资产的预期报酬作为抵减项目纳入企业年金费用要素进行核算, 并不作为收入确认, 因为这一报酬是由未来事项引起的。DB计划所形成的企业年金基金由于仍被企业控制或拥有, 其运营状况与企业年金的支付紧密相关, 因此应确认为企业资产, 只是这种资产用途有所限制。并且DB计划会计确认的最大特征在于企业年金成本是由众多的费用要素汇总确认得出, 资产与负债各要素相互抵消后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确认。

四、企业年金计划的会计确认

根据企业年金会计确认的原则, 结合企业年金的特点, 以下就确定缴费型企业年金和确定受益型企业年金会计要素的确认内容进行具体阐述, 企业年金基金的确认则根据我国已有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一) DC计划的会计确认

对于确定缴费型企业年金, 企业仅承担按期向企业年金基金缴费的义务。因此, 企业向年金基金管理者缴存的资产不再确认为企业资产, 而只是按照年金计划规定的计算公式确定当期及以前各期应缴未缴的缴存金。当企业每期实际提存企业年金时, 应确认相关的负债和年金费用。只是当企业的提存金超过了当期应缴的年金费用时, 超过部分才在报表内确认为预付的企业年金。

(二) DB计划的会计确认

在DB计划中, 企业不仅承担了按照年金计划向退休职工支付企业年金的义务, 同时也承担了相应的风险。由于企业最终负有偿付年金的义务, 在会计处理中企业应将基金资产与年金给付义务在会计报表中同时确认反映。企业按期向基金管理者缴存的资产, 只是保证其能够在职工退休后向其提供确定养老金的一种手段, 仍应确认为企业年金基金资产, 只是该项资产被限定用途, 不能用于清偿企业除年金义务外的其他义务;职工已提供的服务所产生的企业年金给付义务在各期期末的现值即为年金义务现值, 它随各期服务成本的确认而增加, 其中涉及许多不确定因素, 这些变量最终影响着未来企业年金的支付, 所以导致会计核算相当复杂。当基金组织向退休职工发放企业年金时, 年金计划资产和年金给付义务应同时确认减少。在确定受益型计划下, 作为会计核算主体的企业对年金会计确认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企业年金成本的确认。考虑的相关因素有:当期的服务成本、过去服务成本、利息成本、计划资产的回报、精算利得与损失、过渡性成本、缩减与结算损益。

(1) 当期服务成本。它是企业年金计划损益项目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归属于各个年度的会计确认方法有两种:一是应计福利法, 又可分为累积福利法及预计福利法。前者是依据员工目前的工资水平及工作年限计算出企业应支付的年金现值, 再与上年度相比, 得出今年应向基金缴纳的资金。如果员工突然离职或是企业突然破产, 累积养老金法下计算出的养老金即为企业必须支付的数额。预计福利法所依据的是预期的员工在退休之年的工资, 而非今天的工资水平。

二是水平缴款法, 其依据预计的员工工作年限及退休时的工资水平, 计算出员工在退休后可获得的年金数额, 将此数额平均分摊到每一年作为当期费用, 该方法下产生的负债只是成本分配的结果, 不能反映负债的公允价值。

如员工A从2005年开始为甲公司工作, 他的年龄为25岁, 起始年薪¥30000, 正常的退休年龄为60岁, 预计工资每年上涨3%, 市场利率为6%, 该员工退休后的预计寿命为20年, 公司规定员工退休后每年可领取的养老金为员工最后一年工资的2%乘以工作年限, 员工自工作之日起便获得养老金的领取权, 公司将在员工退休后每年年初支付企业年金。以2005和2006年两年为例, 若仅考虑当期劳务成本和企业年金债务的利息, 不考虑投资收益等其他因素, 三种方法对企业年金成本的计算如表1:

由表1可看出, 初始时累积福利法下的每年当期服务成本最低, 预计福利法居中, 水平缴费法下最高。此后, 每年的当期服务成本在累积福利法下逐年快速增长, 最终超过预计福利法和水平缴费法下的成本, 而在水平缴费法下, 每年的成本保持不变。按照企业年金的经济实质, 服务期短, 享受年金福利应该较少, 因此采用应计福利法较为科学, 而预计福利法下各期费用水平的波动较为平缓。故一般而言, 我国建议采用国际较为通行的预计福利法予以确认。

(2) 过去服务成本。过去服务成本是在企业年金计划生效日或修正日, 对职工过去服务期间的企业年金进行追认而增加的预计福利义务。可以是正的 (引入或提高福利) 或负的 (降低现有福利) 。该项目通常是由于建立一项新的企业年金计划或对原计划进行修订而产生的。

在企业年金会计实务中, 基于递延确认的基本特征, 对于过去服务成本在发生时不予确认, 而在工作底稿中备记此金额, 然后将其在未来期间进行摊销, 摊销数计入当期的企业年金费用, 从而实现收入与费用的配比。这一观点已得到国际会计界的认同。而就实际情况而言, 由于我国企业年金还处于初步设立的阶段, 建立DB计划的企业很少, 如果采用在生效日或修正日立即确认的方法, 会造成企业在刚刚建立企业年金的阶段负担过重,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企业建立企业年金、选择确定受益计划的障碍。笔者认为, 我国也应采用摊销的方法确认职工过去服务成本。

(3) 过渡性成本。它是企业在启动年金计划前并没有向年金基金投入资金, 但一旦设立年金基金, 员工享受年金的权利就可追溯到计划启动之前, 这之前福利债务就称作“过渡性负债”。可以采用立即确认或在不超过5年的时间内确认为“过渡性成本”, 一般对于我国企业, 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 启动年金计划时涉及的过渡性成本会较高, 立即确认会影响损益的可比性, 因此建议采用分期摊销的方法予以确认。

(4) 计划资产报酬。将计划资产的预期报酬而不是实际报酬作为企业年金成本的一个确认因素, 主要是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计划资产每期的实际报酬率可能会有大幅度的变化, 计划资产的数额较大, 若以实际报酬计算企业年金成本, 会引起各期年金成本高低不一, 波动较大, 甚至产生期间负的企业年金成本。通过预期报酬与实际报酬差异部分的递延, 有效拉平损益。并且经过合理精算与估计, 预期报酬取代实际报酬作为年金成本的抵减项, 在会计上也使各期的年金成本具有可比性。在我国资本市场并不完善的环境中, 采用专业年金受托机构的预期报酬率较为理想, 可以避免企业任意调节计划资产的报酬, 从而达到盈余操纵的目的。

(5) 精算的利得与损失。由于精算假设的变更、假定和实际情况的差异 (即经验性的调整) 而造成的计划资产市价的变化和预计养老金负债的变化, 从而形成了精算利得或损失。这些利得与损失尚未得以确认。尽管在会计当期立即确认能真实地反映报表数据, 体现会计相关性原则, 不会导致虚假的稳定, 但会造成收益与权益的波动, 而这种波动性是由于未来预测事件而非真实事件引起的。因此在确认时采用递延摊销方法, 可以有效缓冲精算数据准确性不足给损益造成的影响, 特别是在我国确定受益型企业年金设立的前期, 可以促进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随着企业年金以及我国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是采用立即确认还是递延摊销则视具体情况而定。

(6) 企业年金的结算与缩减。当企业年金进行结算与缩减时, 企业应在当期运用精算假设对计划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计划负债的现值进行重新评估, 因此企业应确认年金结算与缩减时的利得或损失, 其中包括计划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化、计划负债现值的变化以及以前未确认的精算利得和损失、过去服务成本和过渡性负债 (资产) 。

第二, 计划资产的确认。计划资产就是企业按规定提存给基金组织并由其管理运营、其用途一般只能用于将来支付企业年金的全部资产。在确定受益方式下, 企业年金的计划资产是在公司的控制之下, 与资产相关的实质风险和报酬都由企业承担。

第三, 年金义务现值的确认。年金义务是按照确定受益型年金计划的规定, 应于雇员退休时给付的一种递延报酬义务, 主要有即得给付义务、预计给付义务与累计给付义务三种形式。即得给付义务是假设职工目前离职应负的给付义务, 显然不能作为整个年金计划的衡量标准, 会计确认与披露主要针对后两者。

(1) 预计年金义务现值。预计给付义务体现为资产负债的形式为预计年金义务现值, 其超过计划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表现为企业年金负债。其小于计划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则表现为一项资产, 是企业年金会计确认的主要内容。

(2) 累计年金义务现值。累计给付义务体现为资产负债的形式为累计年金义务现值, 其超过计划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表现为最低企业年金负债, 表示企业年金给付义务的最低限度, 其计量的基础是实际工资水平, 而非预计的年金负债。

最低负债是企业不可避免的法定负债, 即如果此时终止企业年金, 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应承担的计划资产不足以偿付累计年金负债的部分, 因此, 理应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但由于对最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存在较多的不确定事项,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改变, 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最低负债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影响很大, 这些都与持续经营假设及负债的定义相冲突。并且最低负债的调整还会引起企业资产与负债的变化并导致股东权益的变化, 是企业未实现的利得与损失。这种损益的计算过多地依赖于折现或公允价值的方法确定, 违反了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 讲求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的传统收益确定模型, 因此是否进行会计确认与计量仍值得探讨。目前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在“损益满计观”基础上建立的全面收益理论发展, 使这种带有全面收益性质的最低负债调整的确认与计量成为可能。而在我国, 全面收益会计在理论上还处于探讨阶段, 在实务界尚未有此理论的运用, 因此笔者认为, 在我国会计报表中确认与计量最低企业年金负债不现实, 可以考虑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最低负债进行披露。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际会计准则 (2004)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2]财政部科研所:《美国财务会计准则 (第1—137号) 》,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邓大松、刘昌平:《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 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郭荟:《企业年金会计处理若干问题的理论探讨与适用性分析》, 《财会通讯》 (综合版) 2005年第2期。

3.企业会计第十周二的工作计划 篇三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大中型企业中,领导和组织企业会计工作和经济核算工作的是()。

A总经理

B注册会计师

C高级会计师

D总会计师 2.关于非集中核算组织形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总分类核算和对外报表应由厂级会计部门集中进行

B车间级会计部门负责独立组织本车间的全套会计循环

C车间级会计部门只负责登记原始记录和填制原始凭证

D除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取得外,其他会计处理都在厂级会计部门处理

3.关于会计部门内部的岗位责任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必须贯彻钱账分设、内部牵制的原则

B人员分工可以一岗一人,也可以一岗多人或多岗一人

C会计人员合理分工,能划小核算单位,缩小会计主体,简化会计工作

D应保证每一项会计工作都有专人负责 4.会计人员的职责中不包括()。

A进行会计核算

B实行会计监督

C编制预算

D决定经营方针 5.企业的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保管期限为()。

A15年

B3年

C25年

D永久 6.企业会计报表的保管期限为()。

A5年

B15年

C25年

D永久

7.在一些规模小,会计业务简单的单位,可以()。

A单独设置会计机构

B在有关机构中配备专职会计人员

C在单位领导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

D不进行会计核算

8.在我国,为了保证国有经济顺利、健康有序发展,在国有企,事业单位中任用会计人员应实行()。

A一贯政策

B回避政策

C优先政策

D领导制度

9.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必须有监交人负责监交,其中会计机构负责人办理交接手续,其监交人是()。

A会计机构负责人

B单位负责人

C财政部门领导

D其他会计人员 10.下列关于企业设置会计机构可选择方式表述错误的是()。

A单独设置会计机构

B不单独设置会计机构,附属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 C不设会计机构由其他专业机构代理记账

D不设会计机构,也不选择代理记账,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不进行会计核算 11.复核会计凭证和财务会计报表的工作应该由()负责。

A成本核算岗位

B收入利润核算岗位 C总账报表岗位

D复核岗位

12.原粉红公司分立为粉红公司和蓝调公司,粉红公司原有的会计档案应由()。

A粉红公司负责保管

B蓝调公司负责保管 C粉红公司和蓝调公司共同保管 D移交社会专业档案保管部门保管

二、多项选择题

1.合理地组织企业的会计工作,能够()。

A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

B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

C确保会计工作与其他经济管理工作协调一致

D加强各单位内部的经济责任制

E取代企业计划、统计等部门的工作 2.会计工作的组织,主要包括()。

A会计机构的设置

B会计人员的配备

C会计法规、制度的制定与执行

D会计档案的保管

E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 3.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包括()。

A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B集中核算形式

C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D非集中核算形式

E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4.企业是否设置会计机构及如何设置会计机构取决于()

A单位规模的大小 B经济业务多少 C财务收支的繁简 D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 E可随意设置

5.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的主要职责有()。

A进行会计核算

B实行会计监督

C拟定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实施办法和制度

D编制预算和财务计划,并考核分析执行情况

E办理其他会计事项

6.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

A单位领导人,总会计师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

B会计部门及其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C会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

D会计核算的组织形式 E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设置 7.会计人员的主要权限有()。

A督促本单位有关部门执行国家财务会计制度

B参与本单位编制计划 C对外签订经济合同

D有权检查本单位有关部门的财务收支

E参加有关的业务会议

8.下列内容属于会计档案的有()。

A会计凭证

B会计账簿

C生产计划

D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E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9.下列会计工作属于会计主管负责的()。A 会计报表的审核

B 参与编制预算并监督实施 C编制会计报表并进行分析,写出综合分析报告 D管理会计凭证和财务会计报表 E结账时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调整账项 10.下列工作应由出纳负责的有()。A办理现金收付业务; B负责掌管公司财务保险柜。C办理销售款项结算业务; D办理往来款项的结算业务 E复核会计凭证

11.稽核岗位的职责包括()。A审查财务成本计划; B审查各项财务收支;

C 复核会计凭证和财务会计报表。D 办理现金收付和结算业务; E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12.总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包括()。

A负责组织本单位编制和执行预算、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拟订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开辟财源,有效地使用资金;

B负责进行成本费用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与考核,督促本单位有关部门降低消耗、力行节约、提高经济效益;

C负责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利用财务会计资料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D负责对本单位财会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会计专业职务的设置和聘任提出方案,组织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支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E协助单位主要领导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等问题做出决策,参与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科技研究、商品价格和工资奖金等方案的制定,参与重大经济合同和经济协议的研究、审查。

13.会计档案的定期保管期限有()

A3年

B5年

C10年

D15年

E25年

14.单位财会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会计专业职务的设置和聘任提出方案,组织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等相关工作应由()负责。

A会计主管

B总会计师

C总经理

D董事长

15.下列属于存货核算岗位职责得的事项有()。

A 审查汇编材料物资的采购资金计划 B负责材料物资的明细核算

C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材料物资消耗定额

D 分析储备情况,防止呆滞积压。E协助有关部门对产成品进行清查盘点。

16.销售货款的结算业务可能会涉及到的岗位有()。

A出纳岗位

B收入、利润岗 C往来结算岗

D成本核算岗 E存货核算岗

三、判断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明确规定,国务院直接管理全国各地区的会计工作。()2.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3.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都作了若干特殊的规定。()

4.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保管和定期保管两种,其中定期保管又分为3年、5年、10年、15年和25年。()

5.为了精简会计人员,会计档案的保管和单位财务保险柜的保管可以由一人负责。

()

6.所有的会计主体都应该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

7.不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的小型经济组织可选择代理记账的方式。()8.企业的空白支票应由会计主管保管。()9.公司财务保险柜应由出纳负责掌管。()

10.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多岗,当企业规模不大时,根据成本效益的原则,可以将出纳岗、往来岗和收入利润岗合并由一人负责。()11.财务收支数额不大、会计业务比较简单的企业、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等,可选择不单独设置会计机构,只配备专职会计人员。()

12.不设置独立会计机构的单位不需要设计本单位内部的会计管理制度。()13.不设置独立会计机构的单位不需要专门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工作可由其他机构的相关职能人员替代。()14.集中核算下,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报表等都集中在企业会计机构内进行。

15.单位的出纳岗位除负责现金、支票的保管外,还负责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总账和日记账。()

四、名词解释

1.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2.会计机构 3.会计档案 4.总会计师 5.五、简答题

1.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3.会计机构设置的方式有哪些?

4.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5.请根据相关的法规制度为出纳岗位设计现金收款业务和银行存款付款业务流程。

六、案例分析题

【资料】万林食品厂为国有中型企业,财政部门对其20x0年的会计工作进行检查,经核实发现有以下几个情况:

1.由出纳兼会计档案保管工作并兼记固定资产明细账

2.原工资核算岗的李某调往设备科,其工作交给王某,由人事科长监交,后来王某发现由于自己疏忽,李某移交的资料有短缺的问题。

3.该厂收受的一张由乙厂开具的销售发票金额数字有更改,但更改处已加盖乙厂公章,经核实金额数字与事实相符。

4.公司收到铺面租金收入6万元,由出纳单独记账保管,未纳入单位统一会计核算。

5.公司财会科搬入新办公室,将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全部销毁。在销毁的会计档案中,有保管期满但未结清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

6.公司产品滞销,亏损已成定局。厂长指使会计李红在会计报表上做一些“技术处理”,确保“实现”年初定下的盈利40万元的目标。会计李红遵照办理。

【要求】指出上述情况违反了哪些会计法规的规定。案例

(三)【资料】20x0年3月5日,大华公司会计人员张静在审核一笔托收付款凭证时,发现其商品单价每台高出合同价40元,总差价24000元。当时业务部门已经在付款凭证上核对,签字同意付款;并且由于该批商品进货及时、对路,已经全部售出,为公司赚了一笔可观的收益,进货业务员李X也因此受到公司领导的好评。但张静想到自己是会计,必须实事求是、真实反映,在发现托收凭证与合同不对后,张静找到李X,要求核实情况。李X一听要核实进货价格,态度蛮横的拒绝了张静的要求。张静又要求他提供合法的凭据,否则拒付差额款。李X说是对方电话通知涨价,合同价已经更改。张静给供货方打电话,查询此事。对方回答:货款未涨,但业务员李X已“借”走现金24000元,要求一并托收。事实真相查清后,张静向单位负责人作了专题汇报。

4.分析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要点 篇四

一、会计核算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 会计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能够保证企业财务的有效健康运行, 从而关系到企业资金流通是否正常。完整的会计核算数据能明确的反映公司账目信息情况, 防止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并防止滋生贪污腐败。完善的会计审核制度可以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以确保整个财务系统运行完整。同时, 会计审核制度的完善可以有效约束管理人员的行为, 形成相互制约监督机制, 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反应整个企业的运行情况, 在企业发展中显示着巨大作用。

二、企业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

(一) 领导阶层对会计核算工作的不重视

很多企业的领导阶层中管理观念出现了误区, 依旧坚持传统的人为简单的制定发展规划和管理规定引导企业的发展, 未能对于财务管理进行正确的引导作用, 忽视了财务管理中不仅仅包括规划和管理, 更重要的是引导财务人员的思想, 建立起上下一心的财务意识。

(二) 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企业的也在不断发展, 对于员工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而对于财务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很多企业的财务人员并没有跟上企业发展的要求, 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法律意识薄弱, 对于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不熟悉, 造成操作上的不规范, 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三) 不按规范制度建账

不少企业的账本为了应付执法检查的需要, 而不得不建, 并不是为了企业长途发展而进行的管理措施之一, 导致了即使有账本也“形同虚设”。同时, 很多财务人员也并没有按照相关的财务制度做好账目的备注、登记、审核, 敷衍了事;而对已有账目审核不清也是造成会计审核问题的一大原因。

(四) 制度制定的缺陷

因为财务工作关系到的是整个企业的财务运行, 是整个企业资本流动的核心, 所以制度方面的建立便显得尤其重要, 只有正确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在根本上遏制错误的发生和发展。然而, 很多企业并没有相关的完善的制度规定, 特别是有些中小私营企业, 存在着财务人员相互包庇, 相互掩盖的现象, 这无疑影响着企业的长足发展和规划。

(五) 内部监督检查不强

为了确保会计工作的质量, 确保会计审核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必须在会计内部建立起完善的制约监督机制, 只有互相监督, 互相制约, 才能形成严密的工作机制, 然而, 很多中小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制约监督机制。相反, 因为只考虑到经济利益, 而对财务工作进行随意干预妨碍, 对财务工作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和阻碍, 制约了财务工作的进展。

三、对于企业财务核算工作的相关建议

(一) 提高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和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直接决定着企业财务发展的走向, 只有管理人员树立了正确的财务意识, 对财务工作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调整才能保障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样重要的还有财务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 无论是专业素质、法律素质还是道德素质, 只有同时符合要求的人员才能胜任会计核算人员;同时, 企业还要定期对财务审核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法律知识培训, 使从业人员真正达到技能和思想双过关。

(二) 建立严格的票证、账目体系, 以保证会计审核有据可查

票证、账目的建立目的并不是为了应付检查, 而是通过账目的真实、完整保证做到每一笔财务有据可查, 有源可知, 从而保证企业财务运行的顺畅和企业的良好发展。严格的票证、账目体系, 不仅能使企业的资金账目良好运行, 还能减少公司承担的支付风险、定价风险, 使企业运行更加健康安全。这需要每一位财务从业者树立明确的财务意识, 对每一笔账目的来源、去向进行详尽的审核、登记、确认, 以保证账目明确。

(三) 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公司内部的管理规章制度不仅包括财务基本的管理制度, 同时包括财务内部的监督管理制度。这就要求企业首先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用以约束财务内部人员遵纪守法, 使其按照规范的、严谨的工作流程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同时要建立相应的监督制度, 奖惩激励制度, 绩效考核机制, 鼓励相互监督, 举报财务审核问题, 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另外, 还要时刻注意员工工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查询, 对不合乎规定的财务数据要进行严查, 以保证财务审核信息的真实性。

(四) 加快信息化建设, 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今, 很多会计核算工作已经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比如运用先进的财务软件, 进行财务工作。然而, 事物的两面性告诉我们, 即使财务软件的应用有利于财务工作的开展, 然而, 信息的流通也相应的为财务工作的开展和保密带来了威胁。因此, 企业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 也要正确认识到其中的弊端, 加大对信息安全的控制, 增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保证财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 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法律意识

企业核算工作必须规范化、严谨化, 这不仅要求企业会计人员遵守企业管理制度的约束, 也要求会计核算人员树立法律意识, 牢记法律观念, 时刻把控好企业核算过程中的度, 做到有法可依时, 有法必依, 真正让会计核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同时, 增强核算人员的法律意识, 也有利于防止违法事情的发生, 真正做到审核过程中的廉洁高效。

四、结语

企业的财务运行机制关系着整个企业的健康发展, 影响着企业的运作效率和发展前景, 也同时作用于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作为财务运行的重要环节的会计审核工作更是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加快改进会计审核制度, 提高从业人员自身素质, 完善财务管理体制, 建立高效合理的制约监督机制, 从大处着眼, 脚踏实地才能真正促进会计审核工作的完善发展, 才能推动企业自身的发展。

摘要:随着改革深化、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我国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 作为财务工作重要环节的会计审核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也越来越重视会计核算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并尝试不断的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管理经验来不断完善、促进会计核算工作的建设与发展, 以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本文主要就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提出提高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效率的几点建议, 旨在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些有关会计审核工作的完善参考。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纪淑娜.有关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 2012 (18) .

[2]张靖.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贸, 2013 (12) .

[3]闫建梅.浅谈企业如何实行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J].山西焦煤科技, 2010 (z1) .

[4]王文华.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08) .

[5]姜小红.浅谈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政策[J].商场现代化, 2013 (20) .

[6]郑中伟.如何完善企业会计核算[J].现代商业, 2011 (29) .

5.以创新思路开展企业的会计工作 篇五

一、以创新思路开展企业会计工作的必要性

会计工作根据自身企业规模大小分为不同种类, 各个部门分工明确。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 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主的会计工作也在不断发展与进步, 如今计算机科技给企业带来极大的便利条件, 所以管理者要充分利用如今科技的优势, 开拓眼界, 敢于创新, 勇于在实践中运用创新, 发展新模式的会计工作, 只有改变了传统模式的会计工作, 才能保证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保持自身优势, 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占据市场的主要地位, 提高信息质量, 是企业发展更为合理化、科学化。创新思维的运用在公司财政运作上有着极大的优势, 创新话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指明灯, 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企业发展的速度日益增加, 要保证企业现代化发展, 需要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先进的工作理念。科技日益成熟, 经济化管理的企业日益注重经典经济学专业知识理论的实际运用, 但是在运用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 必须保证其适用于现如今的经济发展模式。这就要求了管理者在增强自身管理经验的储备中创新实践, 改变传统管理观念, 全方位发展新模式, 开阔眼界, 对市场需求多方面了解。对于企业管理的核心, 即会计工作来说, 开展新模式尤为重要。改革发展会计行业可以增加公司效益, 提高整体协调能力, 提高员工积极性, 促进企业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会计工作是公司正常运转的核心, 一个企业是一个整体, 资金是整体的基础, 只有资金正常运转, 才能保证各个部门的协同合作提供可能。而会计是通过对帐目的审核与结算来保证资金的透明化、合理化, 但是传统的会计工作却没有发挥出会计工作的潜能, 许多应有的工作却没有做到应有的水平, 所以创新成为了如今会计工作的重要工作理念。

二、以创新思路开展企业的会计工作

1. 强化会计工作基础, 促进创新思维的应用

由于传统企业财务管理中对会计工作职能理解的偏差以及会计管理工作的粗放使得传统会计工作不能使其职能完全发挥, 最终导致其越来越不受到企业的重视。正确认识企业会计工作职能是加强企业会计工作的基础, 通过会计职能的明确、细化的会计工作与会计管理工作能够有效促进会计职能的发挥、促进企业会计工作的开展。因此, 以创新思维快占企业会计工作必须以明确会计职能、强化会计工作基础为切入点开展企业会计工作, 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过去人们对于会计的理解仅仅在于会计是审核与结算的工作人员, 缺少对会计工作真正意义的了解与认可, 包括管理着在内的工作人员对会计这门职业的评价都不够公平公正, 以至于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低下、专业知识不够, 无法真正发挥会计行业的职责与潜能, 以至于会计工作基础薄弱, 对于经济学理论运用不足。传统思维无法适应如今经济的发展, 所以需要管理者转变观念, 促进会计工作的创新。

2. 树立科学的会计工作理念, 实施创新型会计工作

“创新”是如今时代的主题, 创新无论是在工业类、高端科技类、还是教育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 创新经济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创新经济包括创新管理、创新思维等, 只有有了能跟上时代步伐的创新管理理念, 才能更好的管理企业, 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 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取得优胜的地位。而创新型会计工作又是创新思维的核心, 只有保证了核心工作的正常开展, 才能使企业这个整体协调统一, 一直前进。

创新不是盲目创新, 正确的创新观念是指在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与支持下, 制定适合于今天经济发展的合理规划与管理制度。只有做到了正确的创新, 才能保证在工作中减少操作失误, 以便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减少资金流转的不正常运转。现代企业必须开阔思路, 运用创新思维开展企业会计工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传播性能与告诉的信息处理能力提高企业间会计信息的传递, 提高企业快速反应能力, 为企业动态会计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企业还要注重会计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市场观念、企业整体观念、会计动态管理观念以及企业价值关键的培养。针对企业行业特点以及经营特点树立强烈的市场观念有助于企业会计工作开展中对对企业经营过程会计工作的侧重, 优先处理对外事务、优先处理销售与售后事务, 以此促进企业快速市场反应能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另外企业还要注重会计人员企业整体观念与价值关键的树立, 通过企业整体关键的树立提高会计人员对企业经营目标的认识, 提高会计人员对自身工作在企业经营中重要性的认识, 促进会计人员的思考, 以此促会计工作的创新, 促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企业必须保证自身的现代化发展, 与时代接轨。企业是一个整体, 所以需要整体员工提高自身素质教育, 管理者培养会计工作人员对于现代经济学、整体经济学、工商管理等多方面专业知识, 只有有了专业理论的支持, 才能使会计工作人员更好的了解会计行业的潜能, 提升对自己工作的认知度。管理者不仅要培养自身创新精神, 更要对会计工作人员给予鼓励, 培养创新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会计工作, 使会计工作人员站在公司盈利的角度思考问题, 减少资金运作失误, 保证企业竞争力。

3. 以创新思路开展企业会计工作

传统会计工作更注重工作中的传统性, 即踏踏实实、战战兢兢的做好财政工作中的每一步, 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了操作的失误, 避免了财政转的冒险性, 避免造成公司大规模资金流转不畅的情况发生。但是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只有有了创新的理念, 才能开展新的工作模式, 剔除原有传统模式的糙粕, 取其精华, 发展为更适合现在社会经济的运行模式, 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规范制度, 但是在运作过程中, 存在必不可少的动态性, 即市场需求不同, 生产不同。生产不同带来公司效益不同, 而不同的效益又会带来企业发展速度的减缓或者加快, 此模式构成一个循环, 会计工作是其中的中心环节。所以必然引入一个概念叫动态会计工作, 动态会计工作是指在会计工作人员通过对市场的多方了解后, 开展一项有利于公司运营模式与运营过程的会计工作, 以便提高企业加快对市场的了解、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加快公司运作的步伐, 提高公司成体水平。

传统会计工作较为循规蹈矩, 不能及时获得如今的先进信息, 所以无法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跟上其他企业的脚步, 无法及时处理信息, 对市场缺乏了解, 减缓了企业发展的速度。这就要求了管理者增强自身创新理念, 给予会计工作人员经济学专业知识的培训, 使其增加自身素质, 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 以便经济学知识的合理运用, 在实践中通过思考、总结创造一套新的会计工作, 加快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 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

三、企业创新思路与会计工作开展的基础———会计人才培养

以创新思路开展的企业会计工作需要企业具有高水平财务管理人员以及会计人才, 运用现代财务管理知识与会计理论实施科学的企业会计工作。因此, 现代企业必须加强财务人才、会计人才的培养, 提高企业管理层的综合管理水平, 运用现代会计管理理念开展企业会计工作, 促进企业创新思路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 促进企业会计工作的开展。同时加强会计人才专业理论与信息技术等有关技能的培训工作, 促进企业会计人才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为企业基础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信息化会计管理工作开展、创新思路在会计工作的运用奠定基础, 为企业财务管理奠定基础、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及时、翔实的会计信息, 促进企业综合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

传统观念中人们对于会计工作的评价仅仅是结算财务, 所以企业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不高, 以至于会计工作人员自身素质较低, 知识储备量不足。管理者在管理中不仅要转变观念, 正确认识会计工作, 也要增加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对专业知识的培训, 加强企业经济化管理, 培养会计人才, 更好的为企业各个部门的合作服务。

四、结论

总而言之, 传统会计行业已经不适用于如今经济的发展,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无法对市场经济迅速做出反应的公司会被逐渐淘汰, 所以要求管理者转变管理模式, 拥有创新精神, 开展创新思维模式的培训, 增强全体员工素质。会计人员需要努力学习会计的专业知识, 本身具有认真细心、严肃谨慎的工作态度, 丰富的工作经验, 更重要的是具有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 对市场化经济多方面了解, 只有做到了公司整体的努力才能使企业各方面协调发展, 加快公司整体步伐。创新思维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会计行业又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只有做到两者的紧密结合才能发展企业经济, 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元, 张璐琪.企业人力资源的项目化管理思路[J].江苏建材.2008 (02)

[2]张志海.浅析如何强化企业财务管理[J].科学之友 (B版) .2008 (08)

6.企业会计第十周二的工作计划 篇六

一、石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现状

随着我国石油企业经济体制的改革及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多数的石油企业都将现代科技应用到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中, 实用软件对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此外, 为了能实现与世界财务管理水平接轨, 我国部分石油企业将企业内部财务设置科目、分配权限等方面都统一地纳入了财务核算体系。随着全球石油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市场对石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 我国的石油企业积极地通过各种渠道拓展业务范围, 赢得了可观的业务量。面对与日俱增的业务量, 石油企业若还用传统会计核算模式, 将会使得会计核算停留在会计管理层面, 严重阻滞石油企业会计核算的发展。所以, 我们迫切需要对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进行整合, 将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科室有机地融入到会计核算流程中, 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将各部门业务设置的流程等进行管理优化, 形成系统健全的石油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体系。然而, 我国石油企业对会计核算体系进行优化改革的同时, 还需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审视其客观存在的问题, 如石油企业高层无法通过有效的手段获取下级所提供财务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性;部分石油企业内部年度审计制度不健全, 没有进行长期性的财务检查或专项审计等工作。制度的不健全导致财务监管力度不够, 很难对会计核算舞弊行为进行控制, 这些都是石油企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 必须要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方法进行优化, 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 有效地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优化石油企业会计核算的方法与对策

(一) 拓宽会计核算的服务范围

会计核算工作是对石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流向进行细致科学的分析与记录, 能够全面地对石油企业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如实反馈。为了更好地发挥会计核算工作的作用, 必须要拓宽会计核算的服务范围, 全面深化会计核算, 细化会计核算工作的每一环节, 将最优的会计核算信息反馈给企业, 引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为了更科学地控制石油生产企业的运营成本, 可采取以下措施:合理地对成本费用进行划分, 将微观控制和宏观控制有机地融入到成本控制中;重视会计这一环节, 对成本的各种记录过程要严格把关, 为后期的成本核算提供准确的依据;在成本核算环节, 要采取科学的核算方法, 构建与企业成本有关的数据库, 如高效井、低效井的科学划分, 将经济产量理论和单井产量成本相融合等一系列方法。

(二) 构建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

石油企业在构建和完善自己的会计核算体系时, 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会计核算体系, 同时为了使会计核算体系在实际中真正起到作用, 要制定与会计核算体系相关的规章制度, 避免会计核算体系成为空谈。信息化的建设对会计核算体系来说同样很重要, 只有依托互联网的优势,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 会计核算体系才会更加科学化。与此同时, 为了及时地发现会计核算体系中的一些问题, 要不断改进会计核算体系的方法, 动员所有员工参与到会计核算体系建立的决策中, 从而集众人的智慧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体系, 使石油企业在科学的决策体系下稳步发展。

(三) 落实标准成本控制目标

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能为石油企业的管理高层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和信息, 而且对于企业的生产运营的成本控制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企业财务管理部分可以通过会计核算的数据信息合理制定成本控制计划, 进而节省石油企业生产运营中的各项成本开支, 以低成本, 高利润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石油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据核心优势, 必需要对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可行性研究, 结合企业生产运营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标准化成本控制体系, 合理地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并将成本控制目标落实在工作实践中, 使会计核算工作者能够在标准化、规范化的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环境下开展会计核算工作。

(四) 合理运用ERP管理技术

EPR系统也叫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是现代企业对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及利用的有效控制系统。此系统的重要功能是能够让企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对企业生产运营环节进行组织、协调。例如, 在制造、供应、销售等方面, 运用ERP系统能够有效地将其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形成制造—供应—销售的标准化运营链。此外, 运用ERP系统能够实现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能够利用其自身系统功能自动完成企业内部固定资产及其他方面的自动核算工作, 减少会计核算的工作量, 同时也避免了因个人因素在核算工作中出现的误差现象, 及时准确地将核算结果呈现给会计核算工作人员,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 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核算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核算工作的质量。在知识经济时代, 石油企业若想在市场中提高竞争力, 必须要重视会计人员业务技能的培养, 不断地提高其业务技能, 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 把好石油企业经济命脉之门。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 企业要定期地组织会计人员参加有关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委派一部分会计人员参加专业的会计培训班或派遣会计人员到国外深造, 学习国外发达国家石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经验。此外, 作为会计人员也必须要在工作实践中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对于各种有可能危及企业经济的风险进行综合的量化分析, 规避风险。

(六) 强化内部监督审计力度

目前, 虽然大部分的石油企业都制定了有关审计方面的制度规定, 但是不定期的专项审计、与专项审计配套的监督管理机制还没有建立健全。因此, 要想有效地控制企业的财会行为活动, 必须构建完善的内部监督审计体系, 加大监督力度, 确保会计核算工作过程的规范性, 进而获得真实可靠的核算信息资料。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石油企业如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必须要重视会计核算工作, 积极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探索会计核算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 同时构建科学合理财会监督管理机构, 保证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有效性、真实性。

摘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石油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而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获得核心优势的前提条件是企业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会计核算作为石油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 对企业内部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投入都有着宏观调控和微观控制作用, 能够将石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与变化过程如实反馈, 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及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因此, 分析探讨会计核算工作对石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石油企业会计核算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现状, 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水平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石油企业,企业管理,会计核算工作,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涂莉文, 陈爱霞.石油企业现行会计核算方法对成本的影响[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2006 (02) .

[2]胡慕, 王大力.石油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成本核算研究[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 (29) .

[3]巩小勇.从战略角度看石油企业的成本核算和控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8) .

7.企业会计第十周二的工作计划 篇七

本文不打算从会计技术视角来解释《准则》的应用规范, 而是结合实体经济的发展现况谈谈如何有效开展成本会计工作的问题。不难理解, 一项工作的完成需要具备这样几个要素:工作主体、工作内容、结果评价。由此, 这也就成为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基于以上所述, 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对新会计准则的认识

根据“百度百科”对新会计准则的界定可知, 新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 其他企业鼓励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2005年。财政部先后发布了6批共22项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 最终在2006年初构建起一套企业会计准则的完善体系。

从中, 可以将就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认识:

(一)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目的。

我国上市公司在年度会计报表披露时, 往往存在着信息失真的现象。抛开人为技术避险的问题存而不论, 旧会计准则增大了成本费用的组成要素, 从而就在制度层面客观拉低了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这样一来, 就使得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未能得到真实的体现。

(二)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基础。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基础包括两点: (1) 对国际会计准则的辩证吸纳; (2) 对原有会计准侧的扬弃。这里需要指出, 根据国情来进行会计准则的优化十分必要, 这不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 也能切实与我国经济事实相契合。

二、认识引导下成本会计工作内容的变化

以生产性企业为例, 新会计准则对成本会计工作内容的影响可选择以下两点来进行讨论。

(一) 生产成本核算的变化。

如, 原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支出, 现要求计入产品等存货的成本。主要包括:除工资总额和职工福利外的其他职工薪酬中, 应由生产单位员工承担的部分;需长时间的构建或生产活动才能完成的产品存货, 所发生的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部分等。

(二) 直接材料成本核算的变化。

如果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 那么就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并确认相应的资产减值损失, 列入当期损益;对已经计提存货价值准备的生产用原材料、周转材料等存货, 需要结转其存货跌价准备。也就是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贷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用于销售的产品存货的跌价准则在确认销售收入的当期予以结转, 冲减销货成本。如此一来, 就能保证在会计处理手法保持基本统一的情况下, 对所有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转销。

以上两点的会计成本工作变化只是所举出的例子, 但从中也不难发现, 其中的变化也是十分细微的, 从而需要会计人员在业务开展中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的掌握。

三、变化影响下的合理化路径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变化影响下, 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开展的合理化路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一) 增强对新会计准则的掌握。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使得我国成本会计工作与国际实现了接轨, 这对于优化与国外企业的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在我国经济开放度不断提升的当下, 各类型企业的会计人员都应增强对新会计准则的掌握。本文以生产性企业为例进行了工作变化讨论, 而对于商贸企业而言仍含有新会计准则的制度安排。因此, 企业应通过组织培训、外派学习的方式来促进这一工作的开展。另外, 作为上市公司而言, 在目前日益规范的市场环境下应借助新会计准则, 客观、准确的实施成本核算活动。

(二) 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

会计电算化是借助财务软件所开展的会计工作形式, 其能在准确性、高效性、全面性的方面助力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 里面的诸多细节通过利用财务软件将能很好的给予执行。同时, 财务软件所提供的数据信息也将为企业完善成本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三) 完善会计工作的控制机制。

控制作为一种管理职能, 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受到会计成本核算的事后性影响, 完善会计工作的控制则主要体现在事后控制上, 即根据新会计准则而得到了成本核算数据后, 应在成本发生研判的基础上采取措施给予控制。最终, 为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提供内控基础。

新会计准则对于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影响主要在于会计要素的归属方面, 而对于企业来说则需要在新的制度安排和核算结果下进行成本控制。可见, 这也构成了本文立论的价值取向。不难预测, 在这一价值取向下的成本会计工作将能真实实现新会计准则颁布的初衷, 而与国际经贸合作实施接轨。

四、小结

本文认为, 会计准则对于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影响主要在于会计要素的归属方面, 而对于企业来说则需要在新的制度安排和核算结果下进行成本控制, 这构成了本文立论的价值取向。根据这一价值取向的路径构建可围绕着:增强对新会计准则的掌握、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完善会计工作的控制机制等方面来展开。

摘要:随着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出台, 便对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调整做出了制度安排。新会计准则对于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影响主要在于会计要素的归属方面, 而对于企业来说则需要在新的制度安排和核算结果下进行成本控制。在这一思路下, 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合理化路径包括:增强对新会计准则的掌握、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完善会计工作的控制机制等方面。

关键词:会计成本,新会计准则,路径思考,企业

参考文献

[1]吴宝军.浅谈新会计准则框架下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的优化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 2011, (11)

[2]范翔.浅谈新会计准则下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开展[J].企业家天地, 2011 (8)

上一篇:广东省高中优秀作文下一篇:实践总结终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