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会故事4个

2024-08-13

民间故事会故事4个(精选8篇)

1.民间故事会故事4个 篇一

这天,玉皇大帝正在天庭与诸神议事,忽见七仙女披头散发,哭哭啼啼地跑了来,大声嚷嚷着让父皇为她做主,与董永离婚。

玉帝急问女儿:“这是为何?你与董永过得不是好好的吗?你们当初自由恋爱,朕看董永是异类,不同意你们的婚事,不想在人间留下了千古骂名。前些年,朕被你母后逼不过,不得已才准了你们的婚事,又给董永办了‘人转非’,让他入了仙籍,不然你们还不是天各一方,望眼欲穿?”

七仙女道:“这话没错,可董永只知道种地浇水,眼见人家都发了大财,住洋楼、坐轿车、吃新鲜、玩花哨,他却不知道学门手艺挣钱,致使家里一贫如洗,连孩子上学的钱,也是我厚着脸皮向母后借来的,我骂他没出息,他置之不理,说急了还要动手打我,您说这还有天理吗?”

玉帝嘲讽道:“当初你道是夫妻恩爱苦也甜,现如今却怪不得别人。”他把脸一沉说,“父皇不准你与董永离婚,你认为离婚是闹着玩的吗?这要是传出去还不成了天大的笑话!”七仙女一头扑到玉帝怀里抽咽着:“过去都怪女儿年幼无知,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爱,铸成终身大错,谁知受穷的滋味这样难熬!”玉帝不为女儿的眼泪所动,还要训斥,不想在座的雷神奏 道:“玉帝且慢怪罪七仙女,想这董永确实不识时务,他登了仙籍本该感恩戴德,勤奋努力,要七仙女母子过上好日子,不料他竟如此不知好歹,实在可恶可恨,若依老夫的暴躁脾气早就一雷把他给劈了。”

玉帝沉思片刻道:“爱卿不能这样说,有道是清官难断家务事,还是先深入了解一下再说吧。”诸神见玉帝这样通情达理,很是感动,连声说:“吾皇圣明!”玉帝的女秘书嫦娥插话道:“区区小事何足挂齿?七妹的事不必吾皇操心,就由嫦娥来办好啦。”玉帝想了想,觉得自己一时也没有啥好办法,就由她去吧。

嫦娥觉得七仙女这事主要病根在个“穷”字上,如果要七仙女富起来,她也就不会要死要活地离婚了。然而,怎样才能让七仙女一夜富起来呢?嫦娥忽地想起皇宫凌霄殿的修缮工程,顿时便有了主意。

嫦娥找来董永面授机宜。只见董永一身粗布麻衣,神情沮丧地走进来,在一身绫罗锦缎的嫦娥面前好不狼狈。嫦娥道:“听说董驸马最近家事有些不和?”董永未曾开口先自落泪道:“还不是为钱的事。”嫦娥体谅地说:“夫妻吵架十有八九为了钱,你就该多往钱上使使劲儿,要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董永委屈地说:“谁不想富?可我一个农夫,一没有特长,二不会官场上的溜须拍马、投机钻营,只能种地锄草、挑水浇菜,哪里能生个外财来?”嫦娥同情地说:“我这里有场小富贵,有心要帮一下驸马,不知驸马感不感兴趣?”董永眼前一亮,忙催嫦娥说出富贵所在,并信誓旦旦地说如果有钱可赚,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嫦娥看火候已到,便说:“凌霄殿修缮工程马上就要动工了,正在物色施工队,我想你也可以拉一个建筑队包一片工程,发个大财还不是小事一桩?”董永一听急忙摇头说:“这使不得,我两手空空靠什么包工?再说皇宫修缮工程要招标,已有十几家施工单位投标竞争,想揽到这个工程恐怕比登天还难啊!”嫦娥胸有成竹地说:“我给你技术、资金,招标时再偷偷给你标底,不怕你中不了。”董永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成吗?可……你为啥这样帮我?”嫦娥道:“有什么不成的?我和玉帝说了算,看谁顺眼就把工程包给谁。要说我为什么帮你,都怪我心软,可怜你受穷,只是到时你捎带把我这月宫拾掇一下就行了。”她停顿一会,意味深长地说,“我这月宫真该修缮一下了。”董永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原来,玉帝最近到凡间转了一圈,发现这些年凡间大兴土木,修建了好些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相比起来自家的皇宫倒寒酸了许多,甚至连富人家的墓穴都不如,心下十分不平衡。有心要新建一座皇宫,怎奈耗资惊人,又怕一些老不死的出来作梗,便与嫦娥商量出一个变通的办法,把新建改成修缮。虽说是修缮,可皇宫的规模要增加好几倍,投资巨大呀。许多建筑公司听到这一消息犹如蚊子嗅到血,蜂拥而至,各自找门路、打关节,要把工程揽到手,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玉帝为示公平,弄了个公开招标,其实是自家暗箱操作。于是嫦娥想了个一箭双雕的主意,把工程包给董永,这样既能帮七仙女脱贫,讨好玉帝,又能顺风扬帆,借机修缮一下自家的月宫。

董永从嫦娥那里得了美差,连夜赶回老家董家村,拉起大旗招工,拼凑了个“董氏建筑(集团)总公司”,自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然后到嫦娥那里模仿人家建筑公司的投标书,搞了一个施工方案,又顺理成章地中了标。董永明知自家的“董氏公司”干不了这工程,便转包给其他建筑公司,自己坐收利钱。奠基这天,董永在嫦娥的授意下,邀请玉帝和诸神亲临现场剪彩。在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工程开工了,工地上的气氛好不热闹!

有一天,玉帝突然又想起七仙女离婚的事,就问嫦娥这事怎么样了,并说还是不离的好。嫦娥笑道:“如今呀,就算你逼七妹和董永离婚,她也不会离啦。”玉帝正要问明原委,不想七仙女突然跑进来,哭着说董永要和她闹离婚,她不同意,董永就打她。玉帝一听糊涂了:“先前要离婚是你提出来的,董永同意不是正合你心意吗?你怎么又不高兴了?”七仙女哭道:“先前是先前,现在是现在,现在董永挣了大钱,我们正要过上好日子,谁还想离婚?”玉帝更糊涂了:“那董永怎么又要离婚了?”七仙女道:“董永承包凌霄殿工程发了大财,整日吃喝玩乐、走马斗鸡,新近又雇了个女秘书,什么女秘书?不就是个情妇吗?两人天天成双入对疯玩,连家也不回了,我说他,他不仅不听还打我,现在又扬言要和我离婚。”玉帝这才弄明白,心下恨恨地想,董永这家伙真是可恶,便说:“没想到董永会是这种市井小人,待父皇修理他便是。不过秘书就是秘书,怎么一定就是情妇?以后不要乱讲。”七仙女自知一时愤极失言,不小心触动了父皇和嫦娥姐姐,禁不住吐了一下舌头,脸也红了。但听父皇说要收拾董永,七仙女又急了,说:“父皇,我只要不离婚就成,不要把他整狠了。”一旁的嫦娥插话道:“这个容易,有道是解铃还须系铃人,董永是我提拔起来的,我说句话他还不得乖乖地听着。”

几人正说着,突然宫殿后头轰隆隆一阵巨响,如炸雷一般,把个玉帝吓得打了个趔趄,他不禁抱怨道:“这个雷老头,你打雷布雨也该事先打个招呼,总是先斩后奏,越来越不像话。”这时,太上老君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气喘吁吁地道:“不好啦……大事不好啦!老夫视察凌霄殿工程,不小心打了一个喷嚏,新修建的大殿竟塌了一个洞,砸死好多工人。我早就说过,不能把这样大的工程交给不懂建筑的董永,你们偏不听,这下可好,看怎么收场吧。”嫦娥听罢,脸立马阴沉下来,说:“老君这是什么意思?当初董氏建筑公司是靠公开招标选中的,依你说倒好像是玉帝作了弊似的。”太上老君冷笑道:“嫦娥,你也不要硬往玉帝身上扯,既如此就该查查董永怎么投的标,谁选中了他,我看这里头一定有猫腻。”嫦娥还要辩驳,怎知玉帝听着不是味,便截住话道:“好了好了,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就由嫦爱卿牵头组织个调查组查一查再说吧,这个事故触目惊心,务必一查到底,对于责任人,哪怕是天王老子也要依法惩处。”

太上老君和嫦娥走后,玉帝对七仙女怏怏地说:“这下好,你不想与董永离婚也得离了!”

七仙女疑惑地问为什么。玉帝道:“这你还不明白吗?凌霄殿工程捅了这样大的娄子,肯定是董永惹的祸,本想要你们夫妻挣两个,想不到这小子造的屋经不起一个喷嚏,这种情况下你还和他绑在一起,连朕也要牵连进去的,现在只好大义灭亲呀!”“可是父皇……”七仙女还要争辩什么,玉帝摇了摇头,严肃地说:“这事不用商量了,必须拿董永来问罪,否则我不好向众神交代啊!”

七仙女见父皇语气如此坚决,完全没有回旋的余地,不禁呼天抢地地哭了起来……

2.民间故事会故事4个 篇二

一、口头性是民间故事的语言特征

民间故事它所反映的特定环境是“民间”, 故事是一种文学表现形式。它是凭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出来的口头文学, 籍以反映自己的心声, 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对忠孝善恶的心态。

民间故事的语言艺术和其他书面文学创作作品的表现形式有本质的区别, 它以口头性语言作为自己作品的重要表达工具。它以语言生动活泼, 通俗易懂, 便于讲述, 便于记忆而得以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千年不衰。因此, 口头性语言特征成为她必不可缺、独一无二的的特性, 可以说没有口头性就没有民间故事, 更谈不上有民间文学。

民间故事, 既口头“创作”, 又口头流传。它的语言运用, 就完全掌握在搜集整理者的手中:讲述人的生活年代, 故事人物的历史时代, 决定着语言的运用。简单的说, 就是什么样的历史时代、生活环境, 决定了用什么样的语言。民间故事的语言用词必须满足易讲、易记、易听、易传的要求。

民间故事是写给读者“听”的, 不是写给读者“看”的。虽然用文字来表述故事情节, 但绝不能忘记故事是“讲”的, 而不是“写”的。

传统的民间故事, 只能用“传统”的语言, 用现代语言去反映古代的故事内容, 或者用古代的语言来描述现代的故事情节, 显属不伦不类。

用文字整理民间故事, 决不意味着民间故事可以从口头性变成书面性, 民间故事的口头性是无论什么表现形式都替代不了的。

二、民间故事整理中语言运用的缺陷

“真实记录, 慎重整理, 紧跟时代, 符合历史”是民间故事搜集整理工作的一条公认原则, 也是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多年来从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 认真总结得出来的经验。

建国后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搜集整理, 民间文学业余爱好者搜集整理了大量的较为优秀的、具有重要社会价值的民间文学作品。但由于整理者所处的环境因素, 如民族、地域、学历、岗位不同, 有的还掺杂着领导意图, 而使搜集整理的许多民间文学作品, 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 破坏了民间故事固有的民族性、地域性, 特别是口头性这一特征。具体表现在:

(一) 表述手法混淆:

有些作品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字描写手法来描述民间故事, 试图来显示整理者的文字才华。写一个站在海边的旅游者用“一望无际的大海映在他眼帘中, 看近处小船穿梭不停, 望远处帆星点点, 啊!”;写一个漂亮的姑娘用“皙白的皮肤透露出洁莹的月色, 喷红的面庞闪耀着太阳的春辉, 脚步移时花草笑, 手掬清泉水欢唱……风拂青发比孔雀开屏还艳丽”等等, 乍看像写散文, 写抒情诗, 一点民间故事的语气也没有, 更谈不上是写民间故事了。

(二) 历史时代混淆:

一般而言, 我们所说的传统民间故事是指发生在建国前的民间故事, 建国后的民间故事, 大抵用近代的或现代的用词来划分。但因为大多数整理者是“现代”的整理者, 因而许多作品在语言运用上出现“古为今用”的穿越和“今为古用”的返古现象。出现不古不今、古今混乱、不洋不土的手法。反映前清或民国或抗战时期的民间故事时, 出现“警察”“派出所”“身份证”等称谓, 八路军、新四军集合时用“全体都有”的现代语言, 反映近现代的民间故事时, 出现“县长明察, 局长训示”等用语。“囧途、酷毙了、帅呆了、粉丝、杯具”等雷人语言用词, 只能用于本世纪初的民间故事语言中, 用在上世纪中后期, 就会给人“天头地脑”的感觉。

(三) 人物形象混淆:

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灵活现、个性鲜明是民间故事整理者应该竭力追求的, 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读者来“听”你的故事, 但过分追究或刻意塑造人物形象就会适得其反。人物形象要通过故事情节来完成人物塑造的特点:关羽的人物形象通过一个“忠”字来衬托,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则突出在一个“愁”字上。描述关羽、林黛玉这样的人物时, 语言用词就必须贴近“忠”和“愁”的特点。只求情节离奇古怪而刻意甚至歪曲人物形象来使故事情节吸引人的手法是故事整理者必须避免的。因而整理民间故事中, 反映人物形象的语言运用, 必须慎之又慎。

三、民间故事语言运用应把握的几个方面

民间故事既然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 又通过劳动群众口头流传, 那么, 整理民间故事时, 就必须牢牢记住民间故事的口头性特征。在语言运用上力求简洁明快, 符合民间故事的口头性特征, 严格掌握民间故事用语与书面文学的区别, 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语言的运用:

(一) 注意地域环境的差异:

民间故事的特定环境在“民间”, 就不可避免的有地域性语言特征。地域性或民族性决定了语言 (方言) 运用在民间故事整理中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法。用准用好语言 (方言) , 对民间故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地位, 也是民间故事能够吸引“听众”的重要手段。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语言 (方言) 特点。如指代“男孩”就有“崽、仔、囝”, 指代“女孩”就有“妮、妞、囡”, 指代妻子有“老婆、内人、媳妇、婆娘、堂客、屋里的、孩子他娘”等称谓, 不能东西南北相混淆。

(二) 注意人物个性的差异:

民间故事作为口头文学的故事艺术, 在描写人物时唯有通过贴切的语言描写, 才能使人物形象丰满, 性格鲜明。《水浒传》中所塑造的一百零八个英雄, 性格各异, 栩栩如生。李逵的“急”、鲁智深的“燥”、武松的“狠”、林冲的“忍”、宋江的“奸”等等的语言描写, 使古今任何一个作者都自叹不如。他们的性格造就他们各自有一段传奇色彩很浓的故事, 语言运用不以他们的个性来描写, 就达不到这一效果。

(三) 注意历史时代的差异: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 今天整理表述的民间故事, 对于整理者而言, 是属于“回忆”型的, 所用的语言一定要符合故事描述的那个时代, 不能用整理者所处的时代语言来臆造。“老公、老婆”“丈夫、妻子”“平民、百姓”等这些语言是现代语言, “相公、娘子”“官人、夫人”“草民、臣民”等是古代语言。这种看似简单的人物称谓, 运用得不恰当, 就会古今颠倒, 授人话柄。

(四) 注意民族习惯差异:

民族习惯语言也如同地域性、时代性一样,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特点。汉族、畲族、彝族、回族的语言肯定存在着巨大差异, 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 由于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 诸多凝结着广大少数民族民众世代相传的集体智慧和经验结晶的民间口头文化, 如大多数“口语”“生产、生活用语”, 只能靠汉字来指代, 并逐渐被汉文化所取代。伴随着民族艺人的相继消失, 许多珍贵的民族文化正陷入无人传承的窘境 (即年轻人不懂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不会讲本民族的语言) 。因而语言运用如果脱离了该民族的习惯, 一味用汉字来描述, 就会让“听众”云里、雾里搞不清楚, 像进了迷魂阵。如“妻子”这一称谓, 汉族人大多数用“老婆”一词, 而畲族人则用“布娘”一词, 描述妻子用词时, 不分清楚就会不三不四闹笑话。

(五) 注意开头和结尾:

口头性文学作品决定了民间故事的开头应该娓娓而讲, 徐徐而来:“从前有一个……”“很早的时候……”, 做到语言简洁、明快, 开门见山, 尽快进入情节, 让“听众”基于产生“下面怎么样?”的心态。通过符合“听众”心态的语言描写, 达到“你不想听, 骗也骗你听下去”的目的。结尾语言也要十分简洁, 三言两语, 戛然而止, 切忌拖泥带水。

诚然民间故事的语言也要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 也要“与时俱进”, 但绝不能超越历史的时代的脚步而生搬硬造。只有充分运用民间故事自己独特的口头性语言特征, 才能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民间”文学。

参考文献

[1].唐梓桑《试谈民间故事的语言》 (施怀德主编《八婺文化探微》)

3.与催眠有关的4个故事 篇三

某催眠师家中。

一个患者,光着上身,在床上端坐,他已经被催眠。

催眠师把一个金属片贴在他的胸口,然后,轻声缓语地告诉他,这是一个通了电的熨斗,不停地加热,加热,加热……

过了一会儿,移开那个金属片,催眠师看见,患者的皮肤上出现了被烫伤的斑迹。

这是感觉超敏现象。

更奇怪的是,那个患者说,恍惚中,他看见催眠师拿的就是一个蓝色熨斗,电源线很长,是灰色的。

他是第一次到催眠师的家。

催眠师的熨斗放在柜子里,和这个患者描述的一模一样。

催眠师在暗示这个患者时,想像的正是他家熨斗的样子。

有一个画家,他的作品不断获奖。

西方的艺术观猛烈冲击美术界,大家都越画越抽象,他却越画越写实。

不论哪种风格,只要攀上最高峰,就是大师。

在写实的画法上,他走到了极端,也成了大师。

他画的人让人害怕。

那画上的人和真实的人比例一样大,纤毫毕现,眼神咄咄,让人觉得随时都可能从画中伸出一只手,摸摸你的脸。

令人惊叹的是,这个画家没有进过任何美术院校,也没有拜过什么师,因此,媒体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天才。

他画画时有一个怪癖,那就是必须闭门造车,不许任何人观看。他的同行、朋友、亲人,没有一个人亲眼见过他画画。

很神秘。

这一天,画家接到电视台一个编导的电话,要请他做一期访谈节目。他答应了。

第二天,一辆采访车把他拉到了电视台。

开始录制之后,他才知道,除了访谈,还有一个环节是现场作画。节目组已经把笔和纸准备好了。编导说,画一幅简单的素描,做做样子就行了。

画家愣了愣,脸色一下就不好看了。

现场观众席上有几百双眼睛,电视机前有成千上万双眼睛。

编导就解释说:“我们请每个画家做节目都有这个环节,作品赠给现场的幸运观众。”

这个画家语无伦次地说:“不,我不画,我今天状态不好……”

编导又说:“您随便勾勒一只鸟都可以。”

“实在对不起,我画不出来……”他一边说一边冒汗。

这件事传出之后,圈里圈外对这个画家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一天深夜,这个画家正在创作的时候,太太闯进了画室。房间里灯光昏暗,画家拿着一支笔,一下下在画布上涂着。他眼神呆滞,竟不像一个活人。

太太试探地说:“这房子多暗呀,再开个灯吧。”

他好像没听见,根本不理她。

太太以为他是因为自己突然闯进画室生气了,又说:“我在跟你说话呢。”

画家还是不理她,继续画,嘴里还叨叨咕咕的。

太太有点儿害怕了。她走过去,看见他画的是个清朝女子,都画完了,就差一张嘴了。她推了推他的肩:“你怎么了?”

他猛地回过头来,看着太太,双眼充满惊恐。突然,他直直地指着太太的嘴,说:“妈呀,嘴在这里啊!”

谁都不知道,这个人其实不会画画。每次,他都是先进行自我催眠,然后再开始画画。他在催眠状态中画出的作品,竟然每一幅都是神来之笔。

而这一天,他在催眠状态中,被太太吓着了,一下就走火入魔了。打那以后,深更半夜,他经常提着红油漆溜出去,到处画嘴。胡同的墙,立交桥,公共汽车站牌……到处都是鲜艳的红唇。

一个人叫盛立国。

他出差到一座小城市,给一个多年不联系的老同学打了个电话。那个老同学叫李立,他听说盛立国来了,立即邀请他到家里喝酒。

李立说了他家的住址,盛立国去了。

他一进门,就闻见厨房里有煎炒烹炸的香气,扑鼻而来。

寒暄了一阵,李立对厨房喊道:“黄娟,你出来。”

黄娟就一边擦手一边出来了。李立做介绍:“这是我媳妇黄娟,这是我的老同学盛立国。”

黄娟没有说什么,只是笑着朝盛立国点点头,又走进了厨房。

李立是个倜傥的艺术家,而黄娟像个农村来的保姆。而且,李立快40岁了,那个黄娟一看就是刚刚二十出头。盛立国觉得两个人很不般配。

那天,李立和盛立国喝酒喝到很晚。

黄娟很少说话,她一直坐在沙发上,拿一本厚厚的书,一页一页慢慢地翻,从前到后,再从后到前,好像在找一枚永远也找不到的书签。

这情景深深地刻在盛立国的脑海中。

几天后,盛立国出差回来了。

有一次,他和另一个老同学通电话,偶然说起李立和他的媳妇黄娟。这个老同学说:“你别开玩笑了。他媳妇黄娟出车祸,1年前就死了!”

“可是,我千真万确看见她了呀!”盛立国急切地说。

“那就是他又娶了一个女人,也叫黄娟。”

盛立国觉得这个解释太牵强。他开始回忆那个黄娟的面孔和神态,越想越觉得这个女人很诡异。

很快,他又一次出差来到那座小城市,当天就给李立打了个电话:“李立,我又来了。我想跟你谈个事,你必须把你媳妇支出去。”

他来到李立家的时候,那个黄娟果然不在。

他坐在李立面前,想了半天才开口:“李立,这个黄娟是谁?”

“我媳妇呀。”

“你跟她结婚多长时间了?”

“3年半了。到底怎么了?”

盛立国不安地朝门口看了看,低声说:“你媳妇1年前不是出车祸了吗?”

李立一下就瞪大了眼。

“李立!”盛立国叫他。

他使劲摇了摇头,似乎一下醒了过来,惊恐地说:“我好像想起那场车祸了。可是,这个跟我过日子的女人是谁呢?”

原来,李立被他家的保姆催眠了。

他把这个保姆当成了黄娟,一心一意和她过日子。

这在催眠上叫“正幻觉”。

催眠师对已经被催眠的人说:“你最爱的人来了。”

被催眠的人接受了这个语言暗示,立即会做出亲吻、拥抱的举动。实际上,他所拥抱、亲吻的很可能是催眠师随手递给他的一个枕头或者一把椅子。

有一个催眠师,他是个盲人。

这天,有个中年男人来向盲人求助。他说他恐惧光亮,可能是精神出了什么问题,想接受催眠。

催眠师把他带进一间漆黑的房子里,和他面对面坐下来。

此时,中年男人看不见催眠师,看不见任何东西。他好像回到了母腹中,心理的恐惧渐渐消失了。他听见有滴水的声音,很清晰,很缓慢: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催眠师在黑暗中对他低低地叨咕着什么。他微闭双眼,全身松弛,渐渐进入深度催眠状态。

此时,他只能听到催眠师的声音,并且绝对驯从。

催眠师说:“站起来。”

他就站起来。

催眠师说:“坐下去。”

他就坐下去。

催眠师说:“跟我走一圈。”

他就木木地跟催眠师走一圈……

最后,催眠师说:“我数5个数,你就醒过来。现在我开始倒数——5……4……3……2……1……”

中年男人慢慢睁开了眼睛。他发现,他还在那间黑房子里。

“师傅,完了吗?”他问。

“完了。你可以走了。”

“你把我领出这间黑房子,好吗?”

“催眠的时候,我已经把你领出来了。”

“现在我在什么地方?”

“你在太阳底下啊。”

“可是,我眼前一片漆黑啊。”

“你不是恐惧光亮吗?我让你瞎了。”

4.民间故事3个 篇四

传说,远古时有6个太阳,晒得大地烈焰蒸腾。人们受不了暴晒,一起用弓箭射日,但谁的弓箭也射不到太阳所在的地方。后来有一个名叫嘎背阿切.麦林的人,他克服了许多困难,从龙王项麦街那里借来神弓和神箭,又从神仙洪伯拉麦那里借来能使神箭高飞的箭羽,终于把天上6个太阳射落了5个,免除了云南旅游景点西双版纳人间的灭顶之灾。

精品民间故事 砍倒遮天树

这是哈尼族关于寻求光明的传说,故事描述了云南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哈尼族祖先居住的地方长着一棵巨大无比的大树。大树枝叶茂密,遮天蔽日,使云南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哈尼人和布朗人居住的地方不见天日,充满黑暗。为了赶走黑暗,寻求光明,云南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哈尼人和布朗人团结起来,从两个方向砍伐那棵遮天大树。经过云南旅游景点西双版纳两个民族的努力,大树终于被砍倒了,黑暗被驱散了,云南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哈尼、布朗人民又见到了太阳,见到了光明。这棵大树一共有12条粗枝,每根枝条上有着30片巨叶,总共有360片巨叶。于是哈尼人把一年分为12个月,一个月有30天,一年有360天。这个传说,既反映了云南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哈尼人民改造自然、追求光明的思想,又反映了他们积累经验、创造历法的史实。

关于太阳和月亮的传说,其中,有一个传说讲,月亮和太阳是由一对恩爱夫妻变成的。一个名叫老七的青年在安葬父亲时,发现了一种能起死回生的仙草,那仙草由恶虎守着。老七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恶虎,终于获得了那株仙草,并用它救活了一个美貌绝伦的少女,俩人结为一对恩爱夫妻。后来老七得了病,他的妻子偷偷地将一枝仙草熬汤给丈夫喝。老七喝了仙草汤后,化为一团光芒四射的火球飞上高空,变成一轮太阳。妻子见此情景,也将仙草吞下肚里,立刻变成一个银光闪闪的银盘飞上天去追赶自己的丈夫。从此,日落月升,年复一年,由于两人的步伐一般快慢,所以月亮总是赶不上太阳。

精品民间故事 红爹米爹

(“红爹米爹”是云南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哈尼语,即造天造地)这个故事以丰富的想象力描述了腊白阿雅、伽比阿朗两个被神化了的人物。当时既无天也无地,宇宙间只是一团蒙蒙胧胧的雾气。云南省西双版纳哈尼族腊白阿雅分开雾气,飞上高空制造了一块蓝色的天;伽比阿朗按下雾气制造了大地。从此雾气散开了,高空上有了蓝天,脚下有了土地,世间有了风,地上有了水,水里有了龙。水中的龙是一条神龙,它用神功给大地送来了牲畜和飞禽走兽。由于龙为世人创造了畜禽,因此哈尼人自古以来都信仰和崇拜水中的龙。

关于传人种的传说“人种是怎样传下来的?”云南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哈尼族民间对此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说,人是天和大地孕育出来的,天孕育了男人,地孕育了女人,使世上有了人种,并开始繁衍人类。其二是说,一次,龙王发怒,喷出无穷无尽的水淹没了大地,人几乎都被淹死了。当时有一个男童和一个女童用白布拴着水牛的脖子,让水牛带着他俩到山顶上逃避水灾。大水退后,世间只下一对白脖子水牛和一对无知的男女。当初,云南省西双版纳哈尼族那对男女不懂得情爱,后来地下冒出一个石磨,磨盘成天跟着他俩转,并且在他俩面前上下重合。那对男女在石磨的启发下终于产生了爱情,结成了夫妻,人类就这样开始繁衍了。

精品民间故事 哈尼族新米先喂狗的由来

传说哈尼族祖先原来不会开田种地。后来天上有一位掌管五谷的神仙,他在天上有一丘栽种七十七种谷物的大田,耕耘这丘田,必须有一千二百个仙童,驾驭着一千两百头神牛梨耙一天,才能把整丘大田犁耙完。栽种的时候,必须有一万二千个仙姑,用七十七种谷物栽插一天,才能把整丘田栽种满。除草的时候,必须有一万二千个仙姑工作一天,才能把整丘大田的杂草除干净。收获的时候,必须有一千二百个仙童和一万二千个仙姑收割一天,才能把七十七种谷物收完。收回来的七十七种谷物,必须有一千二百个仙童和一万二千个仙姑翻晒,搬运一天,才能把七十七种谷物晒干扬净,装进仓库。 因为那时凡间的人们还不会种出五谷杂粮,没有吃的,只好到深山老林里去采摘山果充饥,或者追捕野兽野禽。没有棉花和麻,人们就用兽皮蔽体,抵御寒冷。人们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忍受着。

凡间人们的贫苦生活被天上的幺姑娘看见了。 幺姑娘是一位聪明、贤惠、心地善良的美貌姑娘。她看见凡间的人们整天忙忙碌碌,东奔西跑,到头来还是吃不上饭,穿不上衣服,她实在看不下去了。回到家里,幺姑娘就忧心忡忡地对神仙说:“阿大,我们在天上有七十七种谷物,吃饭穿衣都不愁,但是凡间的人们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就是铁石心肠也看不下去啊。”说到这里,幺姑娘的眼泪都要流下来了。她看见神仙不吭声,就试探地问:“阿大,如果我们把天上的谷物种子送一些给凡间,那凡间就不会这么苦了。”谁知神仙听完了幺姑娘的话立即板起脸来,冷冰冰地说道:“幺姑娘,凡间的人们必须再等三年,才能得到这七十七种谷物的种子。”“还要等三年?”幺姑娘一听,脱口反问一句。天神很不高兴她的冲撞,狠狠地瞪了她一眼,然后说:“幺姑娘,这种事情不是你姑娘家管的。我可管不着凡间人们是否温饱,我只晓得服从天规天条。”说罢,转身走进屋里去了。幺姑娘看着神仙的背影,不由得皱紧眉头。

5.古代民间故事5个 篇五

黄帝的晚年,发明了鼎。当第一个鼎被铸造出来时,天上突然飞下来一条龙,那条龙有着威武的眼睛和长长的、闪着银光的龙须,整个龙身透着金光,降临时好象带来万匹的金锻,笼罩了整个天空。

黄帝和臣子们都大吃一惊,那只龙慢慢靠近黄帝,眼神变得十分温和,忽然开口对黄帝说:“天帝非常高兴看到你促使中国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所以特地派遣我来带你升天去觐见天帝。”

黄帝一听,点了点头,就跨上龙背,并且对群臣说:“天帝要召见我了,你们多保重,再会了。”

“请让我们追随您去吧!”大臣们说完,就一涌而上,希望爬上龙背,随黄帝一起走。可是那只龙却扭动身躯,把那些人都摔了下来。

金龙戴着黄帝快速飞上天空,一下子就消失在云雾中了。群臣没有办法,只好眼睁睁的看着黄帝升天而去。

一位大臣看着天空,若有所思地说着:“并不是每个人都上得去的啊!只有像黄帝那样伟大的人,才有资格呢!”

后来的人为了纪念这位帝王,就把黄帝升天的地方叫做“鼎湖”。

古代民间故事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一天,虎王不幸入了猎人的网中,拼命挣扎也无法脱身,恰好猴子来了,虎王高喊救命。

猴子见了,连忙爬上树,解开了猎人的网绳,救出了虎王。

虎王脱险后,虽然嘴上在不住地感谢猴子老弟,心里却在盘算:我是百兽之王,竟然中了猎人的圈套,还是小小猴子搭救,这事猴子张扬出岂不灭了我虎王的威风,不如干掉猴子算了,

可是转念一想,如今自己已经是孤家寡人了,再干掉猴子,今后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了。

如果再有危险,谁来帮我呢?再说,猴子怕我,也决不也把今天的事说出来的。

猴子今后有什么为难之事自己一定全力报答。猴子当然也对虎王遇险的事闭口不提,保全虎王的面子,在这之后,二人的关系更是非同寻常了。

许多年之后,玉帝开始选生肖。身为百兽之王,老虎理所当然地当上了生肖。

猴子一见,也想当生肖。可是玉帝挑生肖有条原则,那就是对人类有功。

猴子对人类无功可言,自然选不上。于是猴子请虎王给玉帝求情,让他当生肖。

虎王因为欠猴子的情,只好倾尽全力去帮猴子说情,对玉帝讲猴子联盟机智,为百兽之首,又说自己不在时,猴子也有镇山功劳,于是,玉帝下旨,将猴子也列入生肖之中。

猴子当上了生肖,虎王也还了猴子的人情。当然虎王也还是不高兴,没什么本事的猴子与自己并列为人间生肖,二人从此友情断绝。

古代民间故事 智斗大财主:磨刀石

有一家大财主,住在阿古顿巴的村子东边,他虽然拥有大批的良田沃土和无数的金银财宝,但贪欲还是越来越大。为了追求厚利,竟然做起奸商来了。

一天傍晚,阿古顿巴不知从何而来,只见他悠然洒脱地赶着两头牦牛,牦牛背上载着满满的四驮子粮食。当他快进村时,令人奇怪的是他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取近道回家,却绕到村子东头,故意打这家大财主门前经过。原来他是为了引大财主贪心大作,邪念横生。果然不出所料,财主看见马上就问道:“阿古顿巴,瞧你这驮子里装得满满的,是些什么?”

“粮食。”阿古顿巴答得很干脆。

“哟,你真不简单!哪儿弄来的?”

“穷得没有法儿,只好做点小买卖呗!昨天,我运了点磨刀石到拉萨去了。这点粮食就是用磨刀石换来的。”

财主听说“运了点磨刀石”就换来这么多的粮食,觉得这倒是生财之道,有利可图;于是就详详细细地向阿古顿巴打听起拉萨的市面情况。阿古顿巴也早已猜透了他的心思,就向他做进一步的介绍说:“现在,磨刀石在拉萨可真吃香啊!我一运到那儿,就被他们给抢购一空。不过,这方面的行情、价格,也确实有点奇怪:

大磨刀石每块五两银子;小磨刀石每块卖银子五两。我这次算是倒了霉,运去的全是大块儿的磨刀石,要是小的,那该是多么合算哟!⋯⋯财主听到这里,似乎已是急不可待了。也许他认为,自己想要打听的已经全都打听到了。这时,他还没等阿古顿巴介绍完毕,就连忙扭过身子,甩开了正在说话的阿古顿巴,回去着手他的肮脏营生去了。

当天晚上,他命令他家的全体佣人,将那些本来已经现成而适用的磨刀石统统砸成小块儿。面对着这些堆积如山的小石块,迷惑不解的财主老婆不禁惊问道:“你发疯啦,好好的磨刀石干吗要把它砸成这种样子?”“你懂个屁!明天到了拉萨以后,你就知道了!”财主带着傲慢的神情说道,脸上堆满了洋洋自得而十分神秘的笑容。

第二天一清早,财主亲自出马,领着长长的、满载着砸碎了的小磨刀石的马帮,向拉萨市进发。一到拉萨,果然引来了不少的“顾客”。但当人们一见净是些不成形、不中用的小碎石块的时候,便都成了一顾之客,财主的磨刀石足足摆了一整天,连一块也没卖出去。

后来,他知道自己上当了,赶忙回来找阿古顿巴“算账”并且质问道:“你说磨刀石很吃香,我运去了,怎么没有一个买的呀?”

6.6个民间神话故事 篇六

林邑王与越王为争夺海南岛这块地盘,常年交战。

越王因一次交战胜利冲昏头脑,贪杯大醉,被林邑王派去的刺客取了首级。

林邑王把越王的头挂在柱子上,以乱箭刺之,结果翎箭化为椰叶,越王的首级化为椰子。

(流传于海南岛所有县市)

大力神

大力神射落天上的6个太阳和6个月亮,造化了人间万物。他精疲力尽倒下后,仍高高举起巨掌,化为五指山。

(流传于乐东、琼中、保亭、陵水、五指山、三亚等县市的黎族地区)

黎母的神话

雷公把蛇卵放在海南的一座高山上,孵化出一女孩,起名叫黎母。

她长大后与外地渡海来琼的青年成婚,生下的后代成为黎族,黎母的出生地称为黎母山。

(流传于琼中、保亭、白沙、乐东、陵水、东方、昌江、五指山、三亚等县市的黎族地区)

五指山的传说

五指山

黎族老汉阿力按照梦中神仙的指点,在地下挖出了一把宝锄和一把宝剑,用它开垦出了一片片良田。

阿力临死时,嘱咐5个孩子管好良田,宝锄和宝剑要交还神仙。

5个儿子依照父亲的遗嘱,把宝锄和宝剑作为陪葬品,埋进了阿力的墓中。

后来坏人阿尾勾结海盗来霸占良田,追查宝锄和宝剑的下落,把5个儿子杀害。

四面八方的熊、豹、山鹰等山兽结群而来,把阿尾和海盗咬死,搬来泥土和石块掩埋5个儿子的尸体,后来变成了五指(子)山。

(流传于琼中、保亭、白沙、乐东、陵水、五指山、三亚等县市)

鹿回头

黎族一青年猎手,追赶一只梅花鹿到南海之滨,梅花鹿转回头,摇身一变,成为一少女,原来她是天上仙女下凡。她与青年猎手一见钟情,结成夫妻,在南海之滨安家。

那里被后人称为鹿回头。

(流传于海南岛的所有县市)

甘工鸟

黎族姑娘甘工被继母和父亲强迫嫁给满身长疮的男子,甘工无奈变成了甘工鸟,自由地飞翔。

(流传于琼中、保亭、乐东、白沙、五指山、三亚等县市的黎族地区)

英雄花

黎族英雄吉贝,为抗击异国侵略者英勇献身。

敌人把他缚在大树上杀害时,他的鲜血化作红艳艳的花朵,在大树上绽开。

人们把那树叫英雄树。

树上的花称英雄花,即木棉花。

7.民间故事会故事4个 篇七

自洪荒时代起, 黎族民间英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流过历史的长河, 传承了一代又一代。黎族没有文字, 但有自己的语言, 从最初的口头文学开始, 对本民族的文学创造有着深远的影响。比方说民间故事《五指山传》是“现今世界口头文学形式流传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史诗之一”, 1直到今天, 故事中所传递出来的思想依旧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深思。从黎族的发展历史来看, 无论是从民间故事中的神性英雄到传奇英雄还是再到常人英雄, 都传递着他们的民族追求、民族精神、民族观念和民族向往。然而不同时期民间故事向我们传递出着力点不同的社会主导价值观。

一、黎族民间故事中的神性英雄

“黎族人民中流传着许多有优美的神话传说和故事, 会讲故事的人也很多, 这些都是来自黎族人民群众的口头文学。”2其中, 就有不少具有神性英雄。神性英雄主要存在各民族的神话之中, 从创世神话、射日神话再到始祖英雄神话, 黎族文化构造了一个充满神奇的世界, 建设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民间故事形态。早在洪荒时代, 黎族便有了关于远古时代的神话和传说。这些神话与传说, 叙述宇宙万物和人类起源, 解释洪荒时代充满神奇的世界, 塑造出战胜自然的理想化的英雄人物。对宇宙世界做一个美好的解说。

在黎族的创世神话, 人类是怎样起源的?这个关于人类自身的神秘问题, 曾使黎族先民驰骋丰富的幻想和想象, 创造了许许多多足以令今人依然着迷的神话。有以动物为始祖的《天狗》《黎母山传说》《娜加西鸟》等。在靠狩猎为主要生活手段的黎族上古社会, 动物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这些神话传说是对他们的赞美、歌颂。《黎母山传说》中说:相传雷摄一蛇卵, 生了一个女儿, 后来为黎母, 子孙众多。它反映了黎族人民的创世思想:人不是上帝创造的。再谈黎族的射日神话, 《大力神》既是黎族的创世神话, 又是射日神话, 是黎族人民对人类起源的一种想象、勾勒。这与汉族传统中的盘古相似, 传说大力神一天之内将天地拱开, 缔造了山川和树林, 又射下了多余的太阳和月亮, 为民除害, 是开天辟地的神话英雄。作为黎族人民敬仰的神话英雄, 大力神是黎族人民对于人类起源的一种美好解说, 是对于“日月说”的最原始思维, 是他们的射日神话。大力神是勇气与智慧的化身, 黎族人民对他的敬仰体现了黎族人民对勇气与智慧的歌颂, 体现了他们对力量与勇气的崇敬, 表达了黎族先民们的精神追求, 这是对黎族民族精神的传扬。是他们不同于汉族更注重仁、义的儒家传统思想的表现, 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外的勇的追求与歌颂, 是他们民族精神追求的的个性所在, 不同于汉族儒家思想的特征所在是与黎族自身的发展史、民族观念息息相关的。

海南少数民族从他们的祖先时期起, 就形成了他们追求勇气与力量的民族情结。这里的神性英雄大力神则是他们对于宇宙和万物生成的最原始思维、原始情感的体现。也是黎族人民的根深蒂固的祖先崇拜意识的体现, 与汉族文化在共性中存在差异———自身民族个性。黎族的神话传说中更多的是反映了他们的祖先崇拜思想, 还有他们的创世思想:人不是上帝创造的, 万物皆有灵性。

二、黎族传奇故事中的传奇英雄

传奇故事中的传奇英雄不局限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常人, 他们往往具有常人没有的力量、能力, 被赋予超能力。刻画出黎族人民心目中的理想英雄人物形象, 体现他们当时社会的价值观、思维意识观。自古开始, 黎族人民认为万物皆有灵性, 而人为万物之灵, 宇宙主宰。体现其人定胜天思想。就如同民间故事《勇敢的打拖》中的打拖, 他为了保护海国, 只身一人入险境, 勇斗魔力无边的老鹰精, 最后斩杀老鹰精, 救出国王与海王的女儿。该故事树立了一个鲜活的黎族英雄。《雷公根》中的打占也是如此, 他勇斗霸道无理的雷公, 最后胜利。该故事深刻的表现了打占这位民族英雄的大无畏精神。还有《兄弟星座》中的七兄弟, 勇敢, 不畏强权, 杀死横行霸道的天猪, 直闯天庭与玉帝辩理, 反映了黎族人民的反抗精神。《英雄符亚兴的故事》也是如此, 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 传说符亚兴是天妃和观音的儿子, 虽然最后符亚兴被杀, 但他的头颅成为了鱼鳞洲, 因为他被杀的那天正好是三月三, 所以每年清明节东方附近的群众都会来扫墓, 以示纪念。黎族民间故事中这一个个典型的传奇英雄形象, 对敢于为人民英勇善战的精神大加赞赏, 反映了黎族人民对于人作为世界体系核心的解说。

他们崇尚人战胜自然, 表达了黎族人民顽强拼搏的英雄品质, 不畏邪恶势力、不畏妖魔神人, 表现出人类的力量与人性的伟大。反映出他们当时价值观, 坚持人为万物体系之核心, 宇宙之中心。歌颂人的顽强品质与无畏精神, 作为人类勇斗妖怪神人, 表现了人类的强大和黎族先民们对于人的力量与顽强精神的肯定。反映了黎族人民认为人为万物之灵, 宇宙之主宰的民族精神主旨。这些传奇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黎族人民去拼搏。

三、黎族民间故事中的常人英雄

常人英雄指的是普通凡人, 其成为英雄并不是源于他们具有超凡的力量和本领, 而在于其勇于承担、勇于反抗、勇于牺牲的精神, 宣扬黎族人民美好道德观念, 他们身上更多体现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旧时代的黎族人民生活在社会最底层, 食不饱、衣不暖, 被统治阶级压迫, 但他们敢于反抗, 正所谓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反抗, 他们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反抗拼搏, 而不是为生活在社会底层而颓废, 不是为生活在社会底层而自怜, 暗自伤悲, 而是坚信未来的黎族定会发展壮大, 坚信黎族人民未来生活幸福美满。如黎族民间故事《槟榔的故事》《铁臂郎与老鹰精》《诺实与玉丹》, 这些故事是黎族人民广为流传和歌颂的爱情故事, 这些故事树立了一个个典型的常人英雄形象。如《槟榔的故事》中讲述众多人向女主人公佰廖求婚, 并炫耀展示自己多有钱, 但佰廖提出要他们摘取五指山上的槟榔以示对爱情的忠心时, 只有椰果一个人勇攀五指山去摘取槟榔, 在五指山的原始森林中寻找槟榔, 路途中可谓艰难险阻、环境恶劣, 但他却靠着顽强的意志与勇气历尽千辛找到了槟榔。《铁臂郎与老鹰精》讲的是铁臂郎为抢救情人雅傻, 历尽千辛万苦, 终于射杀七只老鹰, 救出雅沙。这些故事中体现出了黎族人民对于爱情、美好生活的向往, 体现了他们敢于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黎族民间故事中像椰果这样英勇无畏, 敢于追求美好生活的常人英雄有很多, 他们鼓励着一代又一代黎族人民敢于追求未来美好的生活, 无论现在身居何处, 处于何等阶层, 都要有勇气追求未来美好的生活。此类民间故事鼓舞了底层人们的志气, 鼓励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传递出黎族先民们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也影响一代又一代黎族人民的精神认知, 形成积极的价值导向。

四、结语

纵观海南世居黎族民间故事中的英雄人物, 在神话传说时期着重体现对人类起源的美好解说, 在传奇故事中着重表现传奇英雄的反抗精神、大无畏精神, 追求这种民族精神, 进而传递人为万物之灵的核心。在后来发展中, 着重写常人英雄, 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爱情、对未来生活的坚持追求, 即使身处逆境, 即使生活困苦, 却依旧勤劳、勇敢、善良, 对未来幸福生活充满希望。不同时期的民间故事所反映出的价值观有所差异, 但他们却仍有许多共性价值思想, 就如他们的祖先崇拜思想, 还有他们民族对于勇气、智慧的歌颂和追求。民间故事从神话传说发展至今, 反抗与无畏精神一直贯穿英雄人物始终。黎族人民通过英雄故事的流传, 来传播他们民族的精神追求, 相比汉族对于“仁、义、礼、智、信”的追崇, 黎族人民更着重体现他们民族对于勇气和力量的赞扬。这是他们民族英雄人物的共同的美好品质, 是他们的精神追求, 这源于黎族人民的英勇善战和黎族人民的祖先崇拜思想。还有他们与生具有的反抗精神与无畏精神。黎族在其发展史上, 一直坚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即使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也不放弃争取与反抗, 体现了黎族先民们的顽强意志。作为世居海南的一支少数民族, 黎族英雄骁勇善战, 其民间故事中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描写反映出他们的民族精神、民族追求, 对美好生活的坚持向往。世居黎族民间英雄故事反映着他们的精神思想、精神追求, 也影响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黎族人民。

注释

11 .周伟民.海南学论丛[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3.11:204.

8.民间动物故事摭谈 篇八

民间动物故事变异类型化儿童文学民间故事在中国源远流长,从先秦时代就已经萌芽,动物故事应当是伴随着民间故事的产生而产生的。中国古代有深厚的民间故事资源,动物故事也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门类蕴藏其中。对我国丰富的民间故事资源的深入挖掘,不仅可以保存文化遗产,更可以古为今用。幽默风趣的民间故事,尤其是民间动物故事,在儿童教育中也可以焕发出新的生机。

一、中国民间动物故事的考察途径

由于民间故事的口头性特征,无数的民间故事已经湮没在历史之中。我们今天能见到的,是古代文人有意或无意的采撷与记录,散见于经、史、子、集中,并且与其他文类融为一体,以神话、寓言、传说、志怪、笔记、传奇、变文、话本、民歌等不同面貌流传后世。根据顾希佳《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的统计,先秦时期有关动物故事的记载只有五则,自先秦至清代,共辑录动物故事103则,这与其他文学类型比起来,实在是霄壤之别。但这绝不是民间动物故事真实存在的事实,我们还有另外一条考察中国古代民间动物故事的重要途径,就是现在尚存于民间大众口耳之际的民间文学,从这一途径,我们可以看到民间动物故事异常斑斓丰富的存在。

二、中国民间动物故事的变异及分类

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在传诵过程中,因为流传地区不同,习俗不同,甚至讲述人不同,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流变,这些故事基本框架相同,但具体情节上又有细小的差异。

在分类上,谭达先在《中国动物故事研究》中将动物故事分成三类:解释型的、寓意型的、解释兼含寓意型的。刘守华在《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中根据德国学者艾伯华的理论将动物故事分成两类:完全以动物为角色,在动物世界里展开的故事;以人与动物的纠葛构成有趣情节的。后者的分类,更为明晰、简便。

按照刘守华的分法,我们先来看看完全以动物为角色,在动物世界里展开的故事。这种故事常见的类型有猫和老鼠,狐狸挑拨是非,让咬住自己的动物说话,用尾巴钓鱼上大当,鸟借羽毛不肯还,小昆虫击败大动物等。比如,吉林的《麻雀的故事》:麻雀看到雀鹰,先喊“齐下手”,接着就“各顾各”,最后雀鹰走了,麻雀又喊“查查少谁”。因为麻雀不齐心,至今雀鹰仍能抓到麻雀吃。

以人与动物的纠葛构成有趣情节的,有老虎求医并报恩、义犬救护幼儿、懂鸟语的人、猫和狗结仇、动物报恩、老虎外婆、怕漏等。这类故事以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展开情节,或者是动物与人为善、扶助人类,或者是动物对人类造成危害。当然,也有忘恩负义的人,在人兽对比中更具有揭露和批判意义。比如,《宝船》的故事,主人公坐宝船避难,途中救了大蛇、蚂蚁、蜜蜂和一个人,结果被救的人反而骗走宝船,陷害主人公,大蛇、蚂蚁河蜜蜂报恩,主人公过上幸福生活,忘恩负义的人得到惩罚。这种故事富于象征意义,以生动的形象和情节引人入胜,令人深思。

民间动物故事一般篇幅短小、结构单纯,语言质朴活泼、幽默生动,动物形象常常是比较紧密地和动物的生活、习性、体态结合在一起,多以拟人形象出现,具有类型化倾向,狼、豹子、鹰、狮子等多为凶残者、强暴者和蛮横者的典型,兔子、羊、鹿、喜鹊、萤火虫、小青蛙、蟋蟀、小蜜蜂、松鼠等多为善良者和被残害者的典型。凶残者也往往是愚蠢、无能的代表,成为被讽刺、被嘲笑的对象。如下面这则《骗老虎》:

都中用大话熏人,谓之嗙。东城有一大嗙,西城有一小嗙。这一日,小嗙找大嗙,而难之曰:“你名大嗙,你能嗙得动老虎,我拜你为师。”大嗙说:“这有何难。你不信,我们立刻找老虎去。”二人同如深山,来寻虎穴。小嗙说:“此处乃虎豹出没之地,你在此等虎,我上山看你如何嗙法。”

大嗙即倚山靠树而坐,忽见一只猛虎咆哮而来。大嗙忙回手拔小柳树一棵,说大话嗙之曰:“我刚才吃了一只豹,没吃饱,又找补了一只虎,肉老塞了我的牙。”用柳树剔牙之状。老虎一听,回头就跑,逃回洞中。遇一猴子,老虎说:“好厉害的人!吃了一虎一豹,在那里拿柳树剔牙,我如何敢吃他,还怕他要吃我!”猴子说:“你也太胆小了,我要同你看一看,到底是一个什么人?”老虎说:“,我不放心,你要同去,必须把你栓在我背上。”猴子应允。老虎把猴子栓好,套在背上。

猴子骑在老虎背上,来至大嗙前。大嗙一见,高声大骂说:“好一个撒谎的猴儿崽子!昨日我捉住你,要当点心吃,你再三哀求,许下今日一早送虎二只,豹二只,供我早膳……

老虎逃至洞中,喘息良久,回头来找猴子,但见绳子上栓者一个猴头。老虎大惊,说:“幸亏我跑得快,饶这样,还把猴子下截儿留下了!”

这则动物故事用完全的口语化叙述,文字轻松活泼,生活气息浓郁。故事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了人的机智、老虎的愚蠢轻信和猴子的自作聪明,全文情节紧凑,起伏有致,令人充满悬念和期待的同时又心情愉快,而结尾老虎的话更平添了故事的诙谐风格,令人捧腹。这种类型的故事具有深远的生命力,至今还在不同地区和民族流传,如西藏地区有《青蛙和老虎》,宁夏地区有《害人如害己》,都是此类故事的异文。

我们在阅读民间动物故事时,要注意到这些故事中流露出的思想观念与该故事流传的地区、民族、传统习俗等密切相关,人们对同一种动物可能持有完全相反的态度。比如,猫头鹰,北方中原文化地区对它普遍存有恶感,以之为反面形象,而纳西族中则流传着同情猫头鹰,为之鸣不平的《猫头鹰的话》还要看到,不同地区的人民都多以自己熟悉的动物来讲述动物故事,如中原文化地区的动物故事主人公以家养动物为主,野生动物也以与自己关系较密切的虎、狼等多见。而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纳西族、傣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动物故事中,野生动物的出现几率就大大增加,如大象、野牛、锦鸡、老鹰、杜鹃等,从动物故事主人公的差异中也可窥见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

三、中国民间动物故事对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的启发

民间动物故事在中国古代儿童文学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位置,“别的艺术种类的不少为成年人而创作的民间文学作品,并不一定易于被他们所理解。可是,动物故事却成了教育儿童,并最易于被他们所接受和传播的口头艺术形式之一。对于他们来说,起了培养品德、增长智慧、陶冶性情、开拓知识的重要作用,而且还使他们感到亲切有味,得到艺术美感的享受。今天,尽管产生动物故事的时代已是过去了,可是,古代优秀故事充分表现了过去劳动人民的创作天才和智慧,仍然为今天的儿童所理解和爱好,既是古典的,也是新颖的。可以说,这是一宗优秀的儿童口头文学遗产。”正是有了动物故事这样的民间文学存在,才使得儿童文学极度匮乏的古代有了适合少年儿童的文学品类,符合了他们的欣赏趣味和欣赏能力,给他们以丰厚的精神滋养。直到今天,优秀的民间动物故事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又被赋予新的形式出现在儿童面前,如《老鼠嫁女》改编成动画,《老虎外婆》《漏》改编成图画书等,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热烈欢迎和由衷喜爱,这也给今天的儿童文学创作以启发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9-90.

[2][清]小石道人纂辑.粲然叟参订.《嘻谈录》续录卷上.

[3]谭达先.中国动物故事研究.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1.5.

[4]顾希佳.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636-637.

上一篇:财政巨自我总结下一篇:乐于助人团日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