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的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论文

2024-06-24

临床医学检验的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论文(共15篇)

1.临床医学检验的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论文 篇一

血细胞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及相关数据的技术检测分析,、也称血常规检验。

血常规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重要依据,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可提供许多重要信息,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

1 检验人员的良好素质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首要因素

1.1 检验人员需要具备系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水平。

在操作仪器前,要对仪器设备的原理、性能、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报警的含义、引起实验误差的因素、仪器的维护、保养、使用方法等了如指掌。

1.2 严把质控关,注意患者生理或病理因素造成的实验误差,注意工作环境对仪器的干扰,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无误。

2 标本的采集

高质量的标本是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的第一步。

为了保证血液标本中各项细胞的形态完整,一定要注意血液细胞检验标本制备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采集、抗凝,标本的稀释和贮存。

2.1 采血部位的选择 最常用的是静脉采血和末梢毛细血管采血两个部位,文献表明,静脉血血样是最为可靠的标本。

与静脉血相比,手指血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较差: 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8%)而血小板计数明显减低(-9%),因此,除少数不易取得静脉血的(如新生儿、血液病及大面积烧伤)患者外,原则上均应采取静脉血行血常规检验。

采集静脉血时,要避免造成人为因素引起的血液稀释或血液浓缩,因此不易在输液静脉同侧血管采集标本及止血带压迫时间不易过长(<1 min)。

2.2 标本的抗凝 用于血常规检验的血样必须经抗凝剂抗凝处理,在目前种类繁多的抗凝剂中,EDTA 盐(EDTA-Na、EDTA-K2、EDTA-K3)是对白细胞形态和血小板影响相对较小的抗凝剂,因此最适合于血常规检验。

除了采血因素(生理性因素、采血部位等)的影响外,血样的质量绝大多数取决于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

EDTA 的最佳浓度(与血液比)为 1.5 mg/ml。

2.3 标本的稀释 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的红色粘稠混悬液。

在进行白细胞检验计数时,直接血液计数非常困难,无论是镜检还是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液均需合适准确的稀释后才能进行检验计数[1]。

基于血细胞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在血细胞分析仪的设计应用中,稀释倍数和计数容量是最重要的设计指标之一。

实际应用时,是将血液稀释于稀释液中形成稀释标本 (稀释比为 1:N),以流动检测的方式测出一定量(V)的稀释标本内的血细胞数(T),经换算后得出血液中的细胞浓度 L(L=T N/V)。

2.4 标本的储存 前文提到,抗凝剂因时间和浓度的不同,会造成对血细胞形态的影响。

在研究表明,用EDTA 抗凝静脉血标本,在标本收集后的 5 min 内或 30 min 后,8 h内(室温)检测,可以得到最佳的检测结果,如果不能及时用仪器进行检测,须尽快推制血涂片,以便必要时用显微镜对血涂片进行复查。

3 血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

3.1 血液分析仪计数的最适温度为18℃~22℃,温度过高、过低均对结果有影响。

3.2 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操作,应定期对仪器进行保养,清洗和浓缩冲洗,避免半堵孔现象发生。

3.3 每日开机后,应先做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评。

室内质量控制是质控的主要环节,它能够保证仪器测定值的稳定性;室间质评可以解决准确性和参加室间结果协调一致的问题,这是保证成批测定标本不会产生明显误差的重要部分。

3.4 根据直方图及参数变化确定计数结果是否准确,是否需要显微镜复查。

3.5 准确分析实验结果及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实验结果是否与临床相符,出现异常结果主动与临床联系。

总之,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要想取得准确的数据,对实验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应进行监督和管理,尤其应大力提高对质量控制方面的分析、判断、表达及计算能力,要有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才能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准确性,才能为临床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价提供准确的信息。

参 考 文 献

[1] 刘健,梁玉霞. 抗凝剂对血小板及其参数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10(8):64-65.

2.临床医学检验的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论文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10月在本院进行血液细胞检验共116例检验者, 其中男74例, 女42例;年龄为21~63岁, 平均年龄 (38.2±6.4) 岁;其中A型检测者32例, B型检测者34例, O型检测者27例, AB型23例。

1.2 检验方法

1.2.1 抗凝剂

对所有检测者进行静脉血液采样, 抗凝剂为EDTA-K2, 试管剂量2 ml。把血液标本稀释混匀之后上机监测。

1.2.2 试剂及仪器校对

选择system XN1000血球计数器, 把检测仪器选配套试剂完成校对监测, 并结合检测结果合理校对。

1.2.3 不同稀释浓度血样检测

把116例检验者的血样根据1:10000的比例稀释、混合均匀38份。然后按照1:5000的比例稀释、混合均匀38份。于22℃室温的条件下, 30 min之后对不同稀释浓度血样进行上机检测。

1.2.4 不同温度血样检测

对116例检测者的每份血样根据1:10000的稀释比例分为200份, 把200份血样分为两组, 一组血样于22℃的条件下, 40份在30 min检测, 40份在3 h检测, 40份在6 h检测。另一组血样于6℃条件下, 40份在30 min检测, 40份在2 h检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不同稀释浓度、不同温度下血液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HGB) 、血小板 (PLT) 、红细胞 (RBC) 及白细胞 (WBC) 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稀释浓度的检验结果

两种不同稀释浓度的血样标本的PLT、HGB、WBC及RB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室温条件下不同时间的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

在22℃条件下的血液细胞间检测中, 血液细胞形态出现明显变化, 检测结果出现显著性变化, 以RDW的变化最为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3 低温条件下不同时间的检验结果

在低温条件下的血液细胞检测中, 血液检验结果随着时间变化而改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组内各时间点比较, aP<0.05

注:与30 min相比, aP<0.05

3 讨论

临床血液细胞检验过程中, 高质量的血液标本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保证。所以, 在血液标本的采集过程中应加强对采集血样的质量控制[3]。临床血液检验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 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在血液采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采集血液时应选择静脉, 并认真保证手指准确性, 合理选择抗凝剂, 在血液采样过程中严格质量控制, 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检验过程中, 应先对检验试剂与仪器进行严格校准, 然后再进行检测。如果血液标本稀释倍数比较大, 会导致细胞的数量下降, 血液标本稀释倍数较小, 则会导致细胞重合性缺损, 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 在再演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好血液标本稀释比例, 选择2 ml的血常规试管。因为检验环境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比较大, 因此应选择在18~22℃的条件, 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血液细胞检验时应嘱检测者在血液抽取后的2周之内, 保持规律的饮食及作息, 在采血前3 d禁用高脂肪类食物, 在采血的前1 d禁止饮酒, 在采血前12 h应注意空腹, 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稀释比例血液标本检测过程中, 正常比例与比例不准血液标本的PLT、WBC、HGB及R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室温条件下, 不同时间的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检验指标存在偏差, 且RDW出现明显变化 (P<0.05) , 在低温条件下, 检验结果会随着检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P<0.05) 。

综上所述, 在血液细胞检验过程中, 检验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所以, 应严格控制检验质量, 从而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 为临床检验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董成霞.探讨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15) :394-395.

[2]匡祖国.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中外医疗, 2012, 11 (9) :29-30.

3.临床医学检验的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论文 篇三

【关键词】血液细胞检验;注意事项;质量控制

1前言

血细胞检验也称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是指对血液中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及相关数据进行的计数检测分析。血细胞检验不仅能够有效诊断出各种血液病,而且还能够为其它多种系统疾病的鉴别和诊断提供出许多有用的信息。血细胞检验的最早的方法是通过显微镜来进行人工镜检,随着高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基础医学的快速发展, 镜检这种方法已经被血液分析仪,尤其是带分类的血液分析仪所取代,已经成为了血细胞检验的重要手段。本文就血液细胞检验中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2分析前质量管理

第一,操作人员上岗培训: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对仪器原理、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细胞直方图分析、异常报警含义、引起实验误差因素及仪器维护有充分了解。

第二,仪器的安装和校正:仪器安放于远离电磁干扰源、热源的位置,实验台稳固,工作环境清洁,注意通风、防潮、防止日光直射。安装完成后或每次维修后,对仪器的技术性能进行测试、评价,及时做好仪器的校正和管理工作。

第三,标本的采集:按不同的采血部位可以取得不同的血常规检验标本,最常用的采血部位是通过末梢毛细血管采血和静脉采血。而与末梢毛细血管采血相比,静脉血血样是目前最为可靠的标本,手指血是静脉血和末梢毛细血管血样中较为稳定且差异最小的血样。有参考资料表明,手指血与静脉血相比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仍然较差, 血小板计数明显低(-9%),白细胞计数明显高(+8%)。所以目前绝大多数专家建议,在进行血细胞检验时,特别是使用血液分析仪时,应尽可能地使用静脉血。

第四,标本的储存:标本的抗凝剂会因为浓度和时间的不同而对血细胞形态造成不同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是采用EDTA来进行抗凝静脉血标本,那么就应该在标本收集后的30分钟后或者5分钟内,通过8小时内(室温)检测来给标本获得最佳的检测结果。

第五,注意受检者生理状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运动、吸烟等对Hb、WBC和PLT均有一定影响,每日不同时间白细胞计数也有一定差别。

3标本的稀释

血液是一种红色粘稠混悬液,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的。无论是血细胞分析仪还是镜检直接进行血细胞检验计数那是相当困难的,血液是很粘稠的,必须要经过准确合适的稀释之后才可以进行血细胞的检验计数。血液分析仪涉及光学、精密机械、自动控制、电子电路、热工学、生物化學、分析化学等学科,且要求高精度、高可靠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是医院临床检验应用非常广泛的仪器之一,承担着临床检验的大部分常规工作,它通过对血液分析来测定各种指标,可以对人体各个器官作出评估,帮助诊断疾病,在临床检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计数容量和稀释倍数是血细胞分析仪最重要的设计指标之一。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我们都是将血液稀释于稀释液中,待其充分稀释之后就会形成稀释比为1∶N的稀释标本,那么我们就可以以流动检测的方式来检测出一定量(V)的稀释标本内的血细胞数(T),然后通过(L):L-T×N/V这个公式来进行换算之后,就得出了相应的血液细胞浓度。

血细胞检测的又一重要基础就是稳定的、准确的测量容量和合理准确的稀释倍数(HGB、WBC的稀释倍数一般为1∶250左右,PLT、RBC的稀释倍数一般为1∶10 000~1∶3 000)。稀释倍数过大或者过小都会严重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的测量精度。如果稀释倍数过大,那么就很容易造成一定测量容量内血细胞的数量过少,而如果稀释倍数过低,那么又会重合缺损通过传感器的细胞排队.

4采用现代化血液分析仪来进行质量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医学的不断完善,临床工作对血液分析仪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那种单一简单的血液分析仪器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学的需要,因此,更加方便、灵活、稳定和高效率的现代化血液分析仪成为医院的新宠。

5加强血液细胞检验的管理制度建设

各医院加强血液细胞检验的管理制度建设,制定符合本医院特色的规章制度,便于操作并能认真执行。血液细胞检验室按感染管理要求必须合理布局,各相关区域及通道明确划分并标识清楚。建立规范的血液细胞检验设备档案,定期开展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并认真记录,留存保管。加强医护人员的防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建立医护人员健康档案,开展预防接种并配备适量的洗手消毒液。建立和完善各种仪器档案。各室建立完善仪器的使用、定标校准及保养记录登记本,包括试剂购入登记(对每一次所购入主要试剂,必须认真核对批号、体积、数量、有效期等,并进行登记,掌握试剂的储备情况。一般在保证至少10天充分检验时,可通知定购试剂)和试剂测试登记(每一次所购入主要不同批号试剂,必须与上一次试剂对比试验和/或室内质控合格,同时登记检测时间、批号、项目、测定值、测定人签字等)。

参考文献

[1] 李慧琰. 血液细胞(血常规)检验的几点注意事项[J].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15):163-165.

[2] 马双双, 王红艳, 杨俊.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J]. 重庆医学 , 2006,(18):158-160.

[3] 张仲远, 迟红梅. 血液细胞检验中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J]. 实用医技杂志 , 2008,(24):169-172.

[4] 孙建萍.血常规检验中应注意的问题[J]. 蛇志, 2002,(04):155-158

[5] 古旭东. 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 2007,(11):174-177.

4.临床医学检验的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论文 篇四

4小结

在实际的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结果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使得血液细胞的形态会产生变化,为了得到精准的检验结果,我们必须要对血液细胞检验过程的控制加以重视,要构建有效的质量控制系统,不断的规范检验的流程。在实施血液检验的过程中,对于标本分析前实施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工作质量要进行严格的把关[4]。在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在实施检测之前,要对试剂盒的抗凝剂稀释比例认真的检查[7],检查仪器要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6]。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包括:在检验之后,要及时的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分析认定[8],在这个过程中,要应用细胞直方图,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9],最终的目标就是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

参考文献

[1]徐晓嵘.浅析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J].现代诊断与治疗,,23(9):1378-1379.

[2]王宏书.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J].医学美学美容,,55(14):133.

[3]李璐.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78(1):125-126.

[4]刘金朋,孙院红,罗冲,等.探讨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14(23):4772-4773.

[5]王天震.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89(13):115,117.

[6]宋庆欣.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8(23):3196,3213.

[7]张瑜.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医学信息,2014,41(4):398.

[8]张娅娣.浅谈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16(76):130.

5.临床医学检验的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论文 篇五

【摘 要】血液临床检验分析前阶段标本准备的质量控制是保证血液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一个基础环节,是保证整个检验质量的前提,只有得到良好的标本,才能得到准确真实的检验结果。本研究分析了影响标本质量的因素,提出了提高血液临床分析前阶段标本准备的质量管理的方法,以保证检验的高质量高速率的进行。

【关键词】血液临床检验分析;标本准备;质量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062-01

血液临床检验分析前阶段标本准备的质量保证是减少结果误差、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其质量的控制与患者的准备、医疗人员的工作手段、标本最终的储存及处理均有很大的关联,正确的、规范的采集和处理标本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如若不注意分析前的标本准备的质量管理和控制,那么再完美的检验设备和检验过程也无法保证检验结果的客观准确。选择合适的检验项目

医生应注意选择正确、科学的检验项目,着重考虑检验分析的针对性、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其中,针对性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确定检验项目;有效性是指要明确该检验项目对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时效性是指报告结果的及时程度;经济性是指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费用。患者采血前的准备

2.1减少饮食因素带来的影响

患者的饮食成分、饮食结构与习惯对标本的化学成分和含量都有影响,部分项目要严格控制饮食。饮食影响血糖、三酰甘油和无机磷等结果,高脂肪饮食,脂肪经乳糜化进入血液成乳糜微粒,导致血清混浊,血液中某些物质含量异常,出现吸光度干扰。因此,根据检验目的,标本留取前医生、护士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合理的饮食。

2.2尽量减少患者的剧烈运动

人体剧烈运动会引起血液某些成分含量的改变,因为运动时出汗、剧烈呼吸、肌肉收缩及神经紧张等导致了生理状况的改变。钾、钠、钙、磷、白蛋白、尿酸、尿素、胆红素、天门冬氨酸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等都会有所升高。正常人坐立时血浆总量比卧位减少12%左右,静脉渗透压增加,又进一步导致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直立时醛固酮、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都有7%左右不等的升高。因此,采血前避免剧烈运动、情绪过分紧张和保持正确坐姿是非常重要的。若患者有较为剧烈的运动,则标本采集人员应嘱其安静休息三十分钟后再开始采血。

2.3采血前尽可能的减少药物的服用

在服用多种药物的同时进行多项化验检查,药物引起的化验异常会与疾病引起的一样多,影响检验结果的常见药物包括:抗凝剂、降糖药、兴奋剂、激素、抗癫痫药、降压药、镇痛药、抗感染药及某些中药等,不同的药物造成的影响程度不一,有些药物影响检验结果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有的改变是因检验过程中化学反应被干扰,有的则反映特殊器官受损,有的患者代谢功能特殊,对某一化合物的形成或排出呈加速或迟滞。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消除“药物干扰检测”这一现象,医师、化验师和药师必须研究不同给药途径给药后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判定检验结果时要综合考虑给药途径、药物的血药浓度水平、药物的半衰期、排泄途径和清除率等。许多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干扰,常与血药浓度呈正相关,故检验取样应尽量避开血药高峰期。当然,疾病条件许可时,应提早几天停药,以完全排除药物对检测的影响,但这并不是每个患者都能做到的 规范标本的采集过程

要尽量的规范标本的采集过程,在采血时要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全面核对患者信息。不规范的操作往往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压脉带束缚时间过长并用力拍打拟穿刺部位可致标本溶血,采血部位消毒后,消毒剂未干燥即行静脉穿刺,可发生溶血而影响检验结果,在同一部位反复进行静脉穿刺,针头在静脉内探来探去,采血不顺利易发生凝血或溶血,采血后不拔下针头,直接用力将血注入试管易溶血,采血时注射器漏气,注射器、针头、试管不干燥,将气泡注入血标本都会引起标本溶血,采血量的准确性也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问题应通过规范的采血操作尽量的避免。在用全血或血浆检验的标本中,需加入抗凝剂并混匀,应严格的控制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由于体液随着体位的不同可在血管内外流动,造成血液稀释度的不同而影响检验结果,采集应采取坐位或卧位,减少影响的同时提高安全性。绝对避免在输液手臂采血,造成检验结果严重偏差。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及过紧,也不宜用力拍打穿刺部位,采血要在一分钟内完成,避免混入组织液和产生气泡,以免激活凝血因子。应用成品凝血测定管时要适当调整血液量,否则会影响检测结果。血液采出后要轻柔地将真空采血管上下颠倒或倾斜旋转使血液和抗凝剂充分混匀,避免剧烈晃动溶血或混匀不够凝血。要保证真空采血管密封,避免双向污染或溶血。标本的储存及转运

血液标本不宜放置过久,因为细胞还在继续进行新陈代谢,使pH及血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上升,影响数据的准确性,标本采集后应将血液立即送检,储存以十五到二十度储藏为宜,高温会加速凝血因子失活,低温可以使凝血因子变性。储存时间不超过两小时,在四小时内应检测完毕。要记录储存温度和储存时间。应用密封容器转运标本,转运过程要平稳,摇动、震荡等因素均可造成溶血,要防止标本容器的破损及标本的污染,防止唯一标志的丢失和混淆。标本运送到实验室后,检验科要认真核实检验单与标本是否一致,是否符合检测要求,对合格标本要经过检验人员验收。不合格标本要有拒收措施,注明拒收原因。标本到达实验室后按照文件尽快对标本进行处理。结语

标本的采集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是临床检验系统质量管理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标本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直接影响着临床医师对患者疾病的正确诊断、及时救治、及预后判断等。因此,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操作过程,加强标本准备的质量管理,以保证检验工作的高质量、高速度完成,更准确的了解患者的病情,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徐奎军,影响实验室分析检测前阶段质量的因素及管理对策[J],职业与健康,2007

6.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论文 篇六

方法参考实践经验,分析存在于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并对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对策进行概括和总结。

结果与结论在医院质量管理中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质量管理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针对临床医学检验中的问题和出现的原因,采取对应的解决对策,以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水平。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

7.临床医学检验的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论文 篇七

1 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控制面临的问题

目前, 血液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检测仪器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的提升, 筛查功能的完善, 检测结果精准度的提高, 检测人员质量管理意识的增强, 质量控制措施的逐步完善, 以上变化均推动了血液检验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助力于血液检验质量的提升。但是, 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仍需面临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临床血液学检验缺乏行之有效的质控方法;相关血液学检验项目的校准品存有使用时限短、价格偏高等不利因素造成临床血液学检验质量控制与临床免疫学或化学检验相比差异较大;实验室检测人员过度依赖检测仪器, 而形态学检验的技术层面能力有待提升;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复检标准与验证方法仍有待探究与验证。

2 临床血液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按照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 构成质量管理的基本环节包括文件、执行、记录、程序、改进。这就要求临床实验室检测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与要求实行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管理, 首先要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文件, 其中以SOP最为重要, 所有检测人员按程序进行操作, 执行后按规定进行记录, 记录资料为质量保证、控制的客观资料。检测过程中通过实验室内质量控制、试验室间质量评估、临床医生或病人的信息反馈、比对试验来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使血液检测的工作始终处于动态的管理之中, 该综述就临床血液检验中存在的问题所总结出的解决对策。

2.1 确立全面的质控体系

要想确立全面的质控体系就必须从实验室环境、检测仪器、配套试剂、质控品、操作程序、室内质控、室间质评、记录等方面予以全方位实施, 具体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 实验室环境要求:室温控制在18~25℃, 保持一定的通风与防尘;安装UPS, 防止电磁干扰, 仪器周围留置一定的空间, 利于仪器散热;保证实验室环境的清洁, 做好防潮措施;保证仪器实验台的稳固;实验室环境的质量监测必须形成制度, 坚决执行, 不流于形式。应将实验室环境检测的要求记入仪器所用的SOP文件。 (2) 试剂的要求:试剂必须配套使用, 用于血液分析仪的试剂有稀释液、溶血剂、校准品、清洗液、质控物, 五分类仪器的稀释液与荧光染液又有不同的要求, 凝血仪也有与其相配套的试剂, 如校准品、质控品。一般而言, 建议使用与检测分析仪器相配套的原装试剂, 尤其是在仪器的初始阶段或评价方面要使用原装试剂, 如若使用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 可尝试使用国产或自制的试剂, 但前提是经多次验证后保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3) 室内质量控制:室内质量控制的目的是对一个检测进行监测, 其中包括检测方法、仪器、试剂、操作过程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检测结果的稳定性, 若使用定值质控品还可反映检测系统的准确性。质控品分为定值与不定值两类, 最常用的质控方法有定值质控品质控法、非定值质控品质控法、患者数据质控法。分别如下①非定值质控品质控法是较为普遍的方法, 又可分为West 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与Levey Jennings质控图规则[1], 不定值质控品的重复测定仅可确定重复性误差, 不能用于判定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一旦室内质控发生失控的现象, 可从仪器性能、试剂、样品合格性、稀释效果等方面寻找原因, 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可选用半醛化的红细胞、假白细胞作为质控品;半自动血球分析仪可选用假白细胞、溶血剂、醛化血小板为质控品。必须保证质控品的质量;瓶间浓度必须保证血红蛋白CV<1%, 细胞计数CV<3%[2]。②要想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还必须使用定值质控品质控法, 该方法以测定日期为横坐标, 测定结果为纵坐标, 纵轴居中部位可定为靶值 (T) 。靶值应为定值质控品的数量。③患者数据质控法:由于质控品存有价格昂贵, 使用期限受限, 性能不稳定, 易变质等不利因素, 某些质控品与实际检测标本还是存有一定的差异, 并不能完整呈现标本的特征, 仅能监测分析时的质量, 而对标本采集、保存、运输等环节起不到质量监控的作用。所以, 应适当采用以患者检测数据为据的质控方法、补充, 具体方法包括患者结果多参数核查、差值检查法等。 (4) 室间质量评价或比对:室间质量评价根据验室质量体系ISO/IEC导则43确定为通过实验室间的比对实验判定实验室校准能力的活动。其已经成为提高实验室质量控制质量的工具。血细胞室间质量评价统计评价方法:先计算出各组的均值、SD;剔除均值±3SD以外的回报数据, 重新计算各组的均值、SD, 直到所有数据都在此范围内, 超出此范围的均值为加权均值, SD为加权SD;将各组的加权均值作为靶值来计算偏差, 公式为偏差%= (你室结果-本组靶值) /本组靶值×100%[3]。 (5) 参加卫生部指定的实验室质量考评, 建立和实施相关程序。以日常检测相同的方式对质量考评的样品进行检测和判定。全面分析质量考评结果与实验室所存在的差距, 并制定和实施改进计划。

2.2 定期对实验室检测人员开展基本功提升培训

血液学检验人员必须具备扎实丰富的医学知识, 在掌握娴熟的检测技能的同时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重视检验方法的规范化。应熟悉并规避检测全过程中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精准度的不利因素, 以便于开展全面的质量控制[4]。具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检验技术人员比例要与血液检测业务相适应。具备检验技术人员资格者方可从事血液检测的技术工作。血液检测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和岗位考核, 经血站法定代表人核准后方可上岗, 另外, 还应给予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培训, 保证血液检测结果和结论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保密性。培训应有记录, 记录应包括满足岗位需求的培训计划、评估标准、培训实施记录、培训评估结果和结论, 以及未达到培训的预期要求时所采取的措施[5]。

3 结语

随着实验室检验自动化进程的加快, 加强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对于检验结果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影响着临床的诊治。所以, 为了加强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保证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 我们必须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 制订项目操作的SOP;技术人员技能培训;做好仪器的日常养护;使用质量高的质控品;坚持室内质控体系;使用合格的试剂;标准的实验室环境;坚持正确的标本采收;听取医生、病人的反馈意见;实施室间质评并不断改进。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血液学检验质量控制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方法 笔者通过在CNKI上检索相关信息、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对全国血液学检验项目室间质量评价实验室反馈信息、近3年通过ISO15189认可实验室的不符合项分布情况、2009年对福建市大中型医院的调查数据进行汇总与统计, 依据《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和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的要求进行分析。结果 血液学检验质量控制的现状有了较大改善, 但仍尚存不足, 具体问题详见下文。结论 加强血液学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实现质量控制目标的重要前提, 避免因检验人员的个人因素或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配套仪器、校准品、质控品等配套实施的重要性, 只有这样, 才可能提高我国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

关键词:血液学检验,质量控制,问题,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徐红.实验分析前质量管理要点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22 (6) :45-48.

[2]白玉, 王治国, 王薇, 等.全国常规化学检验项目室内质控变异系数的分析[J].上海检验医学, 2011, 26 (3) :207-209.

[3]刘丽丹, 于算.浅谈生化检验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7, 14 (11) :89.

[4]张静, 李希涛, 赵霞.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J].社区医学杂志, 2008, 13 (2) :189-190.

8.临床医学检验的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论文 篇八

【摘要】目的:关注标本采集过程中不同试管的选择、采血的规范方法以及血液标本的不同送检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选择最佳方法和时间送检,确保危急值项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方法:收集住院病人70例,静脉采血6ml/人,分置肝素抗凝管和血清管各3ml送检,检测项目含Glu、BUN、Cr、TBiL、AMY、K+、CL—,由BACKMAN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分别记录每项指标的检测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两结果行配对t检验,计算P值。结论:危急值项目的检验结果对临床诊疗工作影响极大,对其实施质控尤为必要。病房工作人员在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与送检时,应严格遵守制度,规范采血方法,选择正确送检方式与时间,减少干扰因素 ,保证检验质量,更好地为临床诊疗工作服务。

【关键词】病房 血液标本 危急值检验 质量控制

危急值(critical value)是指危及生命的检验结果。即当此检验结果出现时,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的边缘状态,这时需临床医生及时获取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才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会出现严重后果。经多年临床实践,危急值管理系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依据2007年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患者安全目标》相关指导,血液危急值项目至少应包括血糖(Glu)、尿素(Bun)、电解质(K+、CL—)、淀粉酶(AMY)、肌酐(Cr)、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BPC)及凝血项目(PT、APTT)等。上述项目的检测结果对临床诊疗有较大指导意义,其准确性和及时性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加强对这些检验项目的质量控制。病房护理人员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属于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除常规进行的核对检查制度外,我们重点关注标本采集过程中不同试管的选择、采血的规范方法以及血液标本的不同送检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选择最佳方法和时间送检,确保危急值项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综述如下:

1 不同送检试管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1.1 方法 选取住院病人70例,由病房护理人员静脉采血6ml/人,分别置于肝素抗凝管和血清管各3ml送检,检测项目含Glu、BUN、Cr、TBiL、AMY、K+、CL—,由BACKMAN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分别记录每项指标的检测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两结果行配对t检验,计算P值。

1.2 结果 见下表:

上表显示:肝素抗凝管血浆检测值与血清管比较,Cr 、AMY、 CL—的检测结果有显著差异性(P<0.05),而BUN 、Glu、 K、 TBiL的检测结果则无显著差异性(>0.05)。

体会 : 现有检验项目的统计值均来自于血清,临床危急值的制定也依据于此。肝素抗凝管送检时,血浆可立即离心分离,进行实验室检测,既缩短了检验时间,并能有效防止溶血[2]。且实验表明其大部分检测项目的结果与血清相比并无显著差异性。故进行危急值检测的病房血液标本一般以肝素抗凝管抽取送检,可有效缩短检验时间,提高及时性。但在重点检测Cr 、AMY、CL-等项目时,应仍以血清管送检。

2 采血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血样采集过程中最应注意的是避免溶血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3]。

2.1 溶血可对血糖测定产生正干扰。血糖测定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反应产物为红色醌亚胺类物质,血红蛋白可加深反应产物的红色,产生正干扰,使结果偏高。

2.2 溶血可对胆红素测定产生负干扰。胆红素测定采用偶氮反应法,血红蛋白可竞争性抑制胆红素与偶氮试剂的反应,产生负干扰,使测定值降低。

2.3 溶血对K+、CL——测定干扰明显,因细胞内钾浓度为细胞外钾的20倍左右,故溶血时,K+的假性升高最为明显。

2.4 溶血产生的红细胞碎片可使血小板计数升高,还可使APTT测定时间明显缩短。

另外,血量与抗凝剂的比例不当及试管死腔也会对血细胞分析和凝血项目的检验产生影响。

体会 : 病房护理人员应加强基本功训练,规范采血方法,保证穿刺顺利,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长(<30秒),真空管负压较大时,嘱患者松拳,以减慢血流速度,避免产生溶血。检测凝血项目的标本应优先采集,速度宜慢,避免产生泡沫。采集血量要准确,采完后让采血管360度轻轻旋转,使内壁与血液充分混匀,避免凝块的形成。

3 标本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相关研究证明,抗凝静脉血标本室温放置6小时后行全血细胞分析,WBC、 Hb、 BPC的变化无显著差异性[4],故重点关注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

3.1 方法 取上述实验中检测Cr 、AMY、CL-的血清标本与检测BUN 、Glu、 K、 TBiL的血浆标本,于放置3小时及6小时后再行检测。统计如下:

上表显示血样放置6小时后 Glu 、TBiL浓度下降及BUN 、K+浓度上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

体会: 病房护理人员采集血样多于清晨进行,如送检时间不做具体规定,受各种因素影响,就会延长血液离体后至行实验室检测的间隔时间。当超过一定时间后,样本中某些物质浓度会有所改变。危急值检测项目中以Glu 、TBiL 、K+、BUN的浓度变化为著,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5]。故行危急值项目检测的血液标本应以专人于规定时间内(宜3小时内)送检,以确保检验质量。

总结 现代实验室质量控制理论认为,除分析中质量控制外,分析前后的质量控制也应以足够重视[6]。危急值项目的检验结果对临床诊疗工作影响极大,对其实施质控尤为必要。作为分析前后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病房工作人员在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与送检时,应严格遵守制度,規范采血方法,选择正确送检方式与时间,减少干扰因素 ,保证检验质量,更好地为临床诊疗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 戴世荣 临床检验科危急值制度的建立与应用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12)1287-1288

[2] 叶应妩、李建斋 临床实验诊断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 344

[3] 吴立翔 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 重庆医学2005.11(11)1717

[4] 张丹 抗凝静脉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4)477

[5] 谢春华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1)。94-95

9.临床医学检验的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论文 篇九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科学的把握标本量。由于标本量与投入量是成正比的,如果标本量过大,可能会造成医院过大的经济开支,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对标本量进行科学的把握,一方面,需要顺利的完成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工作,另外一方面也需要避免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其次,需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3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方式进行了相关方而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临床医学检验工作质量不髙,对患者的影响较大,而通过采取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能够及时的解决在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中存在着的问题,以实现临床医学检验水平的提髙。

10.质量控制医学检验流程 篇十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基质量控制医学检验流程的优秀论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满意度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要:检验医学作为-门独立的学科,综合了各基础医学学科的经典实验和最新技术成就,渗透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方方面面。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渗透,现代临床检验医学已经从原始的手工操作和简单的生化测试方法,逐步向着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1]。医学检验流程是医学检验生命线,只有做好医学检验流程,才能确保检验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在检验流程过程中,我们要切实有效抓好检验质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提高山,完善检验流程。以下简要介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检验 质量

1、重视检验流程的质量

1.1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实验室质量控制是一项重要的监控内容,关系到实验室操作检验项目是否正确,对于失控项目要做到及时分析并进行讨论记录在案,同时尽快提出解决方案,避免同类事故发生。检验室之间质量监控的重要目的是解决检验准确度的问题,这一准确度是室内质量监控所无法解决的。各检验室之间的质量监控与盲点调查,关系到检测实验室的质量评价及评测各实验室的项目质量。合格的室内质量监控和各检测室之间的质量评价在检测项目上各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发生医疗纠纷时,更是进行举证的重要参考依据。

1.2检验仪器及试剂质量的重要性

①建立操作规定手册,仪器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仪器保养维护且记录在案。同→个项目有多台仪器的情况下,应该互相对比结果,保证实验室报告结果的一致有效。

②选用质量过关的试剂确保结果的准确度,同时庄意不要使用过期的试剂,避免造成检查不正确。只有试剂质量过关才能取得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提高检测的质量。

2、检验方法实现标准化

检验方法实现标准化测定一种化学成分有多种不同方法,即使使用同一种方法进行测定,具体的步骤也会有细微差别,所得到的结果和参考值也千差万别,这样会给临床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检验人员带来极大的困扰。现在国内外不少学术组织都在研究和推行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的方法标准化。

方法标准化不仅能够使全球方法和结果表达得到统一,有利于统一诊断标准,而且更便于试剂的生产、质量控制和保证检验准确性和可比性。尤其是处在这个人性化的时代,除了准确快速地检验出各项生理指标外,患者在各个医院甚至不同地区医院的`化验结果能够通过也是十分必要的。医学检验的标准化就是为实验“一单通”提供保证[3]。

3、重视检验质量操作流程

重视检验质量操作流程检测全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要采取严密的质量管理措施,包括全过程中分析前标本的采集、运输,分析中标本处理、测定,分析后报告储存、输送。检验流程至关重要,对采集标本、标本检测、标本保存都要规范操作,以确保提供给临床医护人员及时、准确、可靠的依据。

3.1严格控制试剂盒的质量选择试剂盒时,应该首选卫生部检定合格的产品,在使用前进行必要的自检,然后试剂盒必须按照规定进行保管,同时注意在有效期内进行使用[4]。

3.2检验过程中质量控制正确的标本传送在众多的检验项目中占很大比重,它对标本采集离开人体后的保存工作有相当高的要求,如:湿度、光照、温度、时间等一系列外界因素。所以采集以后要有专人负责传送,并保证传送的安全和及时。到达实验室后,要安排专人认真核对,对采集的不合格的标本要给予退回并说明退回原因。尽快进行正确有效地处理,每个细小环节都会对最终的结果都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务必要求检验操作人员必须仔细操作,尽可能地减少误差。

3.3实验之前控制质量包括患者的准备、样本的收集时间及收集方法,样本查对和收集之后的相关步骤。患者在采集前如在短时间内曾有过服用药物或者输液,即可造成样本某些成分的改变,导致检验数据结果失误。

4、患者准备

患者的准备是否正确和合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检验之前的质量控制。患者的准备和医护人员的医嘱有着直接的关系。时常有患者直接拿着检验申请单到检验科要求抽血,这样不仅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甚至会让医生得出错误的诊断。这样的结果时常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为了避免其发生,就要求所有的医护人员要高度重视质量控制,在操作过程中,正确检验是很重要的。

①患者的生理、情绪、心理等众多可变因素是重要的外源性的影响因素。

②患者检验前是否进食和患者的饮食规律亦可引起检测质量影响检验结果在正常的进餐后,血液中的甘油三醋(TG)会增加50%,血糖(GLV)会增加15%,所以检测前切记一定要进行食物的控制。

③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成分也会发生变化,在检验前要保持平静、安静状态。

④在检测前一定要停止服用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药物。

5、检验报告及其记录

检验报告及其记录的重要性检验报告单要统→标准,不能涂改检验报告并规商检验汉字记录,切记在报告单上注明“仅对本次检验的标本负责”,并进行检验记录、电脑备份,详细对工作流程进行记录如:标本、实验、试剂、仪器、报告、质量控制等一系列细小环节,保存检验报告单数据可预防患者遗失报告单。

6、重视检验人员的医学检验知识培训

11.临床检验后的质量控制 篇十一

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因此要保证检验结果可靠,必须实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即医学检验的质量保证。

检验后阶段又称分析后期,指的是检验后所有过程,包括对结果的审核、规范格式和解释、授权发布、结果报告、结果传递、检验后标本的保存。根据我国生物安全的管理要求,还包括实验室产生的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如何做好检验后阶段的质量保证,应该从以下几点加强管理。

1 报告实验结果

1.1 检验结果审核

1.1.1 检验结果核查的基本内容:目前条码系统不是很完善,不要过分的依赖。

1.1.2 该批检验结果发放前,应评价检验结果与患者有关信息的符合性。

1.1.3 当出现疑问时,检查检测系统是否完整有效,仪器是否正常,人员有无更换。

1.1.4 经审核后,决定发放结果,操作者与核查者双签字。

1.2 室内质控的数据管理

1.2.1 开展室内质控检测旨在检测和控制常规工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提高常规工作天内和天间标本检测的一致性。

1.2.2 室内质控在控,当天结果才可发放。如遇临床症状不符时,应与临床医师联系,必要时查阅病历、检查当天检测系统的可靠性。

1.3 保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

1.3.1 实验室选用的项目及检验方法时,应考虑技术是否成熟;方法是否可靠;临床应用价值是否正确。

1.3.2 检验项目有针对性,防止“过度检查”“漏检”的同时,实验室有责任建议或帮助选择。

1.3.3 选择适当的控制品,定期校对。

1.3.4 选择适合本实验室的室内质控规则。

1.4 建立发放检验结果制度

临床检验后的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因此要保证检验结果可靠,必须实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即医学检验的质量保证。

检验后阶段又称分析后期,指的是检验后所有过程,包括对结果的审核、规范格式和解释、授权发布、结果报告、结果传递、检验后标本的保存。根据我国生物安全的管理要求,还包括实验室产生的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如何做好检验后阶段的质量保证,应该从以下几点加强管理。

2 报告实验结果

2.1 检验结果审核

2.1.1 检验结果核查的基本内容:目前条码系统不是很完善,不要过分的依赖。

2.1.2 该批检验结果发放前,应评价检验结果与患者有关信息的符合性。

2.1.3 当出现疑问时,检查检测系统是否完整有效,仪器是否正常,人员有无更换。

2.1.4 经审核后,决定发放结果,操作者与核查者双签字。

2.2 室内质控的数据管理

2.2.1 开展室内质控检测旨在检测和控制常规工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提高常规工作天内和天间标本检测的一致性。

2.2.2 室内质控在控,当天结果才可发放。如遇临床症状不符时,应与临床医师联系,必要时查阅病历、检查当天检测系统的可靠性。

2.3 保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

2.3.1 实验室选用的项目及检验方法时,应考虑技术是否成熟;方法是否可靠;临床应用价值是否正确。

2.3.2 检验项目有针对性,防止“过度检查”“漏检”的同时,实验室有责任建议或帮助选择。

2.3.3 选择适当的控制品,定期校对。

2.3.4 选择适合本实验室的室内质控规则。

2.4 建立发放检验结果制度

2.4.1 急诊检验应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报告。

2.4.2 日常检验(平诊)报告24小时出结果,特殊项目、特殊情况除外。

2.4.3 建立危机值报告制度,避免医疗差错或医疗纠纷,急诊≠危机值。

2.4.4 保护患者隐私,特殊的檢验结果原则上只发给申请医师,不直接告诉本人或家属。

2.4.5 检验结果的查询, 如需补发报告单,应注明补发字样。

3 检验后标本的储存

检验后标本储存的目的是为了必要的复查。临床实验室对检验后标本储存时间和方法作出规定,常规标本4c保存一周,特殊的标本3月—6月冷冻保存。废弃物按《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进行就地高压无害处理。

4 投诉调查与反馈

反馈检验结果在临床上的应用信息,及时发现实验室内无法解释的异常实验结果,即量值溯源的问题。质评人员通过定期的深入临床,收集并审阅相关资料,查找与临床不符或可疑的检验结果,并听取临床对检验结果可靠性的评价,解释医生疑问,将临床对实验建议及时反馈检验科内部,制定应对策略,提出纠正措施。通过外部质量评审来改进内部质量体系,同时加强了检验质量综合管理。

12.临床医学检验的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论文 篇十二

1 血细胞计数

1.1 血细胞计数原理

用血细胞稀释液将血液标本稀释一定倍数, 混匀冲入改良牛鲍氏计数板 (Neubauer improved chamber) 的计数池内, 利用计数池的划线分隔, 计数特定范围内的血细胞数, 最后换算成一定体积 (通常为1 L) 的血细胞数。原理所涉及的问题有: (1) 关于稀释倍数:稀释倍数要根据细胞数量, 由稀释液和样品量决定; (2) 关于计数范围:计数的细胞不能太多, 否则增大工作量, 降低工作效率;计数的细胞又不能太少, 否则存在抽样误差; (3) 关于结果的计算:根据稀释倍数、计数范围和使用的体积单位计算。先计算1个大方格内 (即0.1μL) 的细胞数, 再乘以稀释倍数和体积换算系数。

1.2 计数板的结构

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 载玻片上有4个凹槽构成3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 被两横一纵的“H”形凹槽分为上、下两个相同的计数池 (室) 。计数池两侧各有一条支柱, 比计数池平面高出0.1 mm, 计数池 (室) 上面各刻有一方格网, 方格网共分9个大方格 (图1) 。大方格用粗线隔开, 边长是1 mm, 面积为1 mm2, 盖上盖玻片后, 中间空隙高度为0.1 mm, 所以每个大方格的体积为0.1 mm3。大方格有2种刻度, 一种是四角的4个大方格, 每个大方格分为16个中方格, 每个中方格的面积是1/16 mm2;另一种是中间的一个大方格, 每个大方格分为25个中方格, 中方格之间用双线分开, 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每个中方格的面积为1/25 mm2、体积为1/250 mm3, 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400 mm2、体积为1/4000 mm3。

1.3 血细胞计数方法

以白细胞计数为例, 白细胞稀释液0.38 m L加入20μL全血, 充分混匀, 充池后沉淀2~3 min, 在低倍镜下 (10×) 计数四角的4个大方格内的细胞数 (图2) 。可按下面的公式计算细胞密度。

N:表示4个大方格内数得的白细胞总数;

/4:除以4, 得到每个大方格的白细胞平均数量;

×10:将1个大方格的白细胞数换算成1μL血液内白细胞数;

×20:血液的稀释倍数;

×106:由1μL换算成1 L。

其他血细胞计数与白细胞计数相比, 既有不同, 也有相似之处[4], 见表1。

2 体液细胞计数

2.1 精子计数

0.38 m L 5%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20μL完全液化后混匀的精液, 再次混匀充池后静置片刻, 在高倍镜下计数中央5个中方格内精子数。最终细胞密度= (N/5) ×25×10×20×106/L=N×109/L。

2.2 尿液、脑脊液、胸水、腹水中的细胞计数

如标本外观无明显颜色改变, 一般细胞较少, 不需稀释, 可直接计数。脑脊液中细胞数的计数:可计数4个大方格的细胞数, 最终细胞密度= (N/4) ×10×106/L=2.5×N×106/L。尿液中细胞数的计数:可计数10个大方格中的细胞数, 最终细胞密度=N/μL。如果细胞较多, 可用等渗液 (如生理盐水) 稀释一定倍数后再计数, 计算细胞数时乘以稀释倍数。

3 注意事项

3.1 标本的采集

许多因素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严寒、暴热、用药等, 可影响体内细胞的循环和分布, 且不同时间点有差异, 要消除这些影响。标本要顺利采集、及时检验, 以免结果不准确, 如体液中的细胞可因细菌感染而很快自溶或由于渗透压的原因变形甚至被破坏。

3.2 计数误差细胞显微镜计数的误差主要有技术误差 (technical errors) 和固有误差 (inherent errors) 两大类。

3.2.1 技术误差

由于操作不正规或使用器材不准确造成的误差称为技术误差。通过熟练的操作及仪器的校正减小甚至避免这类误差。导致技术误差的常见原因有: (1) 器材误差:如稀释用吸管、微量采血管或计数板超过各自允许误差, 未经校正, 盖玻片不平整等;稀释液未过滤, 杂质太多影响计数等; (2) 稀释倍数不准:如吸取稀释液或血液的量不准确、稀释液放置过久水分蒸发等; (3) 混匀不当:导致细胞分布不均; (4) 充池不当:充池前细胞悬液未充分混匀、充池过多或过少、充液不连续、计数室内有气泡、充液后移动盖玻片、操作台不平等均可使细胞分布不均, 造成计数结果误差; (5) 细胞计数不准确:大方格外线压线细胞计数时, 未遵守“数上不数下, 数左不数右”的原则图3;不能准确辨认细胞等; (6) 重复计数和漏数: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计数细胞, 如“弓”字形或“城垛样”; (7) 细胞聚集:血液抗凝不佳, 细胞发生聚集和体液中白细胞聚集成脓球, 不易区分; (8) 细胞破坏:对血小板和嗜酸性粒细胞的计数时间超过1 h, 将导致计数结果降低。

3.2.2 固有误差又称计数域误差, 是由于计数室内每次血细胞分布不可能完全相同所造成的误差, 其变异系数与计数细胞的多少成反比。扩大计数范围, 计数细胞越多, 误差越小。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就采用了10个大方格计数, 红细胞和血小板只计数中央大方格内5个中方格。

3.3 细胞的相互影响

3.2.1有核红细胞对白细胞计数的影响正常情况下, 血液中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某些疾病如溶血性贫血, 外周血中可出现大量有核红细胞, 其不能被白细胞稀释液破坏, 计数时与白细胞一同被计数使白细胞计数结果偏高。因此, 当血液中出现较多有核红细胞时, 必须将其扣除。校正公式如下:

x:校正前白细胞数

y:在白细胞分类计数时, 计数100个白细胞的同时计数到的有核红细胞数。

例如:校正前白细胞数为12×109/L, 在作白细胞分类计数时计数100个白细胞的同时数得的有核红细胞数为25个, 则

3.3.2 白细胞对红细胞计数的影响

红细胞数比白细胞数多得多, 一般影响较小。当白细胞数>100×109/L时, 就应该考虑将其扣除。如当红细胞3.3×1012/L、白细胞120×109/L时, 病人实际红细胞数=计得红细胞数-白细胞数=3.18×1012/L。

参考文献

[1]邓素君, 吴敏瑾, 周学, 等.AVE-763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在浆膜腔积液细胞计数中的临床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 2012, 14 (1) :688-689.

[2]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4-5.

[3]徐淑贞, 陈明涛.检验科SOP文件编写的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1, 19 (7) :688-689.

13.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篇十三

(2015年版)

一、标本类型错误率

定义: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标本类型错误率=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同期标本总数×100% 意义:反映所采集标本的类型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标本类型符合要求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条件。

二、标本容器错误率

定义:采集容器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标本容器错误率=采集容器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同期标本总数×100% 意义:反映用于采集标本的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三、标本采集量错误率

定义:采集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标本采集量错误率=采集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同期标本总数×100% 意义:反映标本采集量是否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标本采集量不足或过多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四、血培养污染率

定义:污染的血培养标本数占同期血培养标本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血培养污染率=污染的血培养标本数/同期血培养标本总数×100% 意义:反映血培养过程是否操作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五、抗凝标本凝集率

定义:凝集的标本数占同期需抗凝的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抗凝标本凝集率=凝集的标本数/同期需抗凝的标本总数×100% 意义:反映标本采集过程抗凝剂是否正确使用的情况,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六、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

定义:检验前周转时间是指从标本采集到实验室接收标本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检验前周转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n+1)/2, n 为奇数

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n/2+Xn/2+1)/2,n为偶数 注:n为检验标本数,X为检验前周转时间。

意义:反映标本运送的及时性和效率,检验前周转时间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及时性的重要前提。

七、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

定义:开展室内质控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开展室内质控的检验项目数/同期检验项目总数×100% 意义:反映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中实施室内质控进行内部质量监测的覆盖度,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八、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不合格率

定义: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高于要求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对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有要求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高于要求的检验项目数/同期对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有要求的检验项目总数×100% 意义:反映实验室检验结果精密度,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九、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

定义:参加室间质评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特定机构(国家、省级等)已开展的室间质评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参加室间质评的检验项目数/同期特定机构已开展的室间质评项目总数×100% 意义:反映实验室参加室间质评计划进行外部质量监测的情况,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室间质评项目不合格率

定义:室间质评不合格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参加室间质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室间质评不合格的检验项目数/同期参加室间质评检验项目总数×100% 意义:反映无室间质评计划的检验项目中实施实验室间比对的情况,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二、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

定义:实验室内周转时间是指从实验室收到标本到发送报告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是指将实验室内周转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X(n+1)/2, n 为奇数 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Xn/2+Xn/2+1)/2,n为偶数

注:n为检验标本数,X为实验室内周转时间。

意义:反映实验室工作效率,是实验室可控的检验中和检验后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三、检验报告不正确率

定义:检验报告不正确是指实验室已发出的报告,其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包括结果不正确、患者信息不正确、标本信息不正确等。检验报告不正确率是指实验室发出的不正确检验报告数占同期检验报告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检验报告不正确率=检验报告不正确率是指实验室发出的不正确检验报告数/同期检验报告总数×100% 意义:反映实验室检验报告正确性,是检验后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四、危急值通报率

定义:危急值是指除外检查仪器或试剂等技术原因出现的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必须立刻进行记录并第一时间报告给该患者主管医师的检验结果。危急值通报率是指已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数占同期需要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危急值通报率=已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数/同期需要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总数×100% 意义:反映危急值通报情况,是检验后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五、危急值通报及时率

定义:危急值通报时间(从结果确认到与临床医生交流的时间)符合规定时间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需要危急值通报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14.临床医学检验的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论文 篇十四

方法 对1月至2月我院的230例健康人群使用试管法与玻片法做血型鉴定,并对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判断。

结果 在ABO血型鉴定造成影响的因素有试剂因素和实验器材因素,试管法准确率高于玻片法。

结论 进行ABO血型鉴定时,其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对影响因素进行克服,并对操作流程与操作技术进行严格制定,从而提高血型鉴定质量。

【关键词】 临床检验 ABO血型鉴定 质量控制

血型为人类血液中血型抗原所表现的遗传性状。

RH血型系统与ABO血型虚脱为红细胞两大血型抗原系统,在临床输血遗传学和临床输血中占据主要意义[1]。

使用血型鉴定,为临床输血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正确判断血型,是确保输血安全的关键。

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玻片法与试管法进行血型鉴定,在血型鉴定过程中,会受许多因素而影响,对其质量进行控制是提高血型鉴定准确率的关键。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临床检验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方法,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月至202月我院的230例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年龄19~29岁,平均年龄(24.3±3.7)岁。

所有研究对象均无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和血液疾病。

1.2方法

每位受检者都必须要经两种检查方式鉴定。

玻片法:取清洁凹陷推片,将A、B两种试剂分别置于拨片中,取血氧样本,在试管中加入血液一滴,在滴管中,分别加入A、B、O试剂红细胞悬液,将分型试剂与血液样本搅匀,摇动拨片,对其凝集反应进行观察,可用低倍镜进行观察。

试管法:使用洁净试管,标上A、B字样,分别加入抗A、抗B标准血清,加入受检者血液样本,充分摇匀。

离心后进行判断。

1.3血型判断

凝集判断标准,对红细胞的分布进行判断,红细胞均匀分部,无凝集,显微镜下呈红细胞分散,无凝集现象为阴性,红细胞凝集为阳性。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管法与玻片法的血型鉴定中,受检者的血型分布无差异(P>0.05)。

O型最多,其次是B型、A型和AB型。

在ABO血型鉴定造成影响的因素有试剂因素和实验器材因素,试管法准确率高于玻片法。

3.讨论

人的血型由血型基因决定,血细胞为主要特征,在血液遗传学和临床输血中,起到显著意义。

输血安全为临床输血主要问题,采取正确血型鉴定,在临床疾病治疗中,确定输血安全的关键。

对ABO血型鉴定构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2]。

15.临床医学检验的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论文 篇十五

一、对基本素质进行培养,对专业进行准确判断

要想培养学生的检验质量意识,就要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行培养,对本专业进行准确把握。有很大一部分患者认为检验工作就是血常规、尿检等一系列的检验,很多的医院都对这些检验不重视,都觉得这只是治疗前的一些常规检查。这种思想的存在,就使学生对这个专业产生了消极的思想,不愿意去学本专业,觉得这个专业的发展前途非常渺茫,没有大的作为,就从开始放弃了这一专业的学习。因此,在这一专业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明白其重要作用。虽然,检验人员不对患者的救治进行直接的参与,然而,在救治前的一系列检查却是必不可少的,是进行治疗的基础,只有把检验的质量控制住,才能保证治疗的效果,才能让患者更快康复。所以说,检验这项工作是无法代替的,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如果检验的数据不准确,质量没有保证,就会增加患者的病痛,甚至会延误治疗时机。

二、对检验专业进行不断学习

(一)对基础知识加强教学

当今,我国的医疗事业突飞猛进,一些医疗机构纷纷建立,这对医疗专业学生的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现在,很多的患者看病的时候都要负担很高的医疗费用,甚至为了看病,变得倾家荡产。现在很多的患者都是因为检验质量有问题,对病情不能够进行准确判断,因此不能够根据病情用药,使患者的病情得不到根治。所以,必须保证检验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少花冤枉钱,少走冤枉路,尽早脱离病痛折磨。在检验过程中,每个过程都不能够出现错误,一定要严格控制好质量。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每个检验环节应注意的事项和要求详细掌握,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要杜绝干扰因素的影响,这样才能使检验结果更加准确,才能把误差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围之内。

(二)对重要性要清晰认识

当前,检验的方法开始向更宽的领域发展,要想保证检验质量,就需要提高检验人员的自身素质。当检验的方法确定之后,操作过程都需要由检验人员进行,质量问题就交由检验人来控制了,所以,对于检验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严格,要求检验人员必须详细掌握每种仪器的使用方法,而且还要详细了解注意事项,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检验。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去讲解理论知识,要让学生自己亲自实践,多做一些实验,让学生对各种仪器熟练运用。另外,要向学生灌输仪器的保管知识,让学生知道仪器多长时间进行保养,并对校正工作积极完成。此外,老师还要让学生明白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让他们树立起质量意识,并让他们明白其中的责任。还要让学生明白,如果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解决,把质量问题降到最低。

(三)时刻做到对质量进行控制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要经常开始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验中得到检测。在实验时,老师要做好准备,对学生要做的实验进行提前演练。在教学中,要时刻让学生注意检验质量,培养他们的质量控制意识,让他们时刻想到质量,时刻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检验中更加准确,才能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尽量做到检验工作的准确无误。

总之,在学习医学检验这个专业的时候,老师要给学生灌输质量控制意识,要让学生对质量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认识,让他们亲身体会质量对于患者是多么重要。如果质量问题得不到保证,就会丧失救治的机会,就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病痛折磨,甚至会丧失生命。所以,学生要努力学习这一专业,准确掌握理论知识,树立良好的医德,使学生素质得到整体进步,这样才能推动医学检验工作的开展,保证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摘要:要想保证疾病诊治的准确,就需要有高质量的医学检验。医学检验可以为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只有做到保证检验的质量,才能更好地为患者进行准群治疗,才能药到病除。检验质量是治疗的基础,必须做到检验的准确无误,保证检验的质量。因此,医学检验教学就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保证检验的质量,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可以更好地适应检验的环境,更好地进行医学检验工作,保证检验质量。

关键词:医学检验教学,检验质量,控制意识

参考文献

[1]宋秋玲,段慧英,朱卫波.在医学检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检验质量控制意识[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4(4):61.

[2]李梅,张玉洁,马春平,等.运用质量控制原理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实习带教水平的探讨与实践[A].首都医科大学2012年教育学术年会[C],2012.

上一篇:石台县国有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办法下一篇: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看月亮》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