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分析员个人简历(共10篇)
1.投资理财分析员个人简历 篇一
yjbys
男 29岁
学历: 本科工
作年限: 1-2年
期望薪资: 5000-8000元
工作地点: 广州 - 天河
求职意向:证券分析师
工作经验(工作了6个月,做了1份工作)
金泰石油
工作时间:3月 至 209月[6个月]
职位名称:国际分析师
工作内容:收集国际市场影响原油需求供给的相关实事消息。
分析国际油价走势,分析影响原油价格的需求、供给的因素;
录制原油投资相关的视频讲座,编辑原油周刊。
分析全球金融市场,包括国内外美股、A股、港股、欧洲市场;
提供写股市的投资分析报告,讲解股票分析及投资理论。
教育经历
11月毕业 多伦多大学 金融经济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金融投资分析个人简历模板
2.投资分析师简历表格
2.投资理财分析员个人简历 篇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 教育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国家和整个社会来看, 要实现“人才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教育必须得到大力发展。从个人来看, 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 个人对教育的投资所能够获取的最直接收益就是自身收入的增加。依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的观点, 雇员受教育程度严重制约着劳动力市场的划分。教育水平高的人, 往往占有工资高、待遇好、就业稳定性强、工作条件优越、晋升机会多的职业岗位, 处于好的劳动力市场当中;而教育水平低的人, 则常常处于差的劳动力市场之中。但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延长, 工作年限会缩短, 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都会增加。接受教育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 既有着一般投资都具备的收益性和风险性, 也有着一般物质投资或货币投资所不具备特点, 即人的客观智力因素和主观能动性对投资收益所起的作用。因此, 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天赋和所处的环境理性地决定教育投资。
围绕个人教育投资是否合算的问题, 一些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实证研究。但他们的研究都是把某一层次的个人教育投资做单独分析, 没有对多级投资进行整体考虑。例如, 如果对一个高中毕业生来说, 读大学是不划算的, 但对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说, 读研究生却又是很划算的, 那么, 现在这个高中毕业生该如何决策呢?为此, 本文拟从成本与收益角度, 引入风险因素, 基于决策树技术, 针对个人多层次教育投资决策提出整体分析的方法。由于我国目前普遍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因而本文将主要针对个人是否值得投资高中、大学和硕士研究生教育进行讨论。
二、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
(一) 教育投资的成本接受教育的个人成本分为两种:
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直接成本是指个人由于接受教育而直接负担的费用, 它包括学费、书本费等, 但不包括个人生活费用等, 因为这些费用对于不读书而参与就业的人同样存在。机会成本是指个人因接受教育而放弃的就业收入。设CDit (i=1, 2, 3) 分别为接受高中、大学和研究生教育在第t年的直接成本, CIit (i=1, 2, 3) 为机会成本。设高中、大学和研究生的受教育年限分别为3年、4年和3年。由于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 分析时应将这些成本都加以贴现, 以现值作比较。我们将贴现的时点确定在初中毕业之时, 这样, 接受高中、大学和研究生教育的成本总额现值C1, C2, C3分别为:
其中, r为贴现率, 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二) 教育投资的收益本文假设:
(1) 个人在接受教育期间无工资收入; (2) 个人最早16岁开始工作, 60岁退休, 不考虑退休后的收入差异; (3) 初中、高中、大学和研究生学历的初始就业年龄分别为16岁、18岁、22岁和25岁 (一般初中毕业15岁, 毕业后若不继续就学, 将在家呆至年满16周岁才能就业, 其间无收入) 。
由于学校之间教学质量的差异, 以及个人所处环境不同、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差异, 同样学历的就业者, 收入也会存在较大差异。接受教育后获得收入是在决策的未来的, 未来的不确定性使教育投资也成为一种风险投资。马晓强、丁小皓 (2005) 通过分析城镇居民的入户调查数据也证实, 教育投资确实是存在风险的。所以, 下文的分析将引入风险因素, 将同样学历就业可能获得的收入分为较高、一般和较低三级, 分别用j=1, 2, 3表示。用i=1, 2, 3, 4分别表示初中、高中、大学和研究生教育层次。设个人以i学历就业获得该学历第j级收入在第t年的当期收入为Wijt, 则个人就业后总收入的现值为
其中, r为贴现率, Ti为以i学历就业取得工资收入的时期集合, T1={2, 3, …, 45}, T2={4, 5, …, 45}, T3={8, 9, …, 45}, T4={11, 12, …, 45}。
这样, 以不同学历就业取得相应第j级收入 (j=1, 2, 3) 的净收益现值分别为:
(1) 初中:NPV1j=DPV1j
(2) 高中:NPV2j=DPV2j-C1
(3) 大学:NPV3j=DPV3j-C2-C1
(4) 硕士:NPV4j=DPV4j-C3-C2-C1
三、教育投资的决策树
对于多阶段的决策问题, 选择某种行动方案会出现不同的状态, 在不同的状态下又要做下一步行动方案的决策, 这类风险决策问题一般适于用决策树模型进行决策分析。决策树模型是对决策局面的一种图解方式, 也是风险型决策中常用的方法。它的优点是能使决策问题形象化, 它把各种备选方案、可能出现的自然状态及各种收益值、损失值简明地绘制在一张图上, 便于决策者审度决策局面, 分析决策过程。特别是在多级决策问题的分析中, 能起到层次分明, 一目了然, 计算简便的作用。
一个考虑个人教育投资决策的决策树模型如图1所示。图中A1, A2, A3是决策点, 从决策点出发引出的2条线是方案枝 (树枝) , 对应于是否接受某层次教育;Bi (i=1, 2, 3, 4) 是状态结点, 从状态结点Bi引出的3条线为概率枝 (叶子) , 表示获得较高、一般和较低三种收入的状态, 三种状态出现的概率分别记为pij (i=1, 2, 3, 4, j=1, 2, 3) ;NPVij表示采用Bi方案取得第j种收入状态的教育投资净收益现值。各种方案的期望净收益现值为
按决策树的结构计算出各决策方案枝的期望净收益值, 将期望净收益值进行比较, 并作剪枝决策, 只保留最佳方案。在每一阶段舍弃收益值低的, 逐级推动直到最初的决策点, 这样可以得到各阶段的最优策略。这种分析程序的依据是动态规划的最优性原理:作为整个过程的最优策略具有这样的性质, 即无论过去的状态和决策如何, 对前面的决策所形成的状态而言, 余下的诸决策必须构成最优策略。这恰好能够满足人们进行个人教育投资决策的需要。
四、实证分析
(一) 最优决策
为便于分析, 假设i层次学历就业取得第j级收入的初始收入为Wij1, 收入的年增长率为h (假定各层次学历就业工资增长率相同) , 则
在广州市2008年不同学历新就业人员工资指导价 (见表1) 中, 大学学历新就业者工资的中位数与当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几乎一致。以该指导价为例, 其工资价位的高位数、中位数和低位数分别对应作为各学历就业的较好、一般和较差收入, 即Wij1 (i=1, 2, 3, 4, j=1, 2, 3) 对应取表1中值。借鉴PRET决策法的做法, 设个人取得较好、一般和较差收入的概率分别为1/6、4/6和1/6。另外, 1995年至2009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年均增长率约为14%, 故下文分析参照该值取h=14%。
社会贴现率是把现在的资金与将来的资金进行等价交换的社会交换率, 是基于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时间偏好和跨时间选择的一个量度。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2004) 建议我国的社会贴现率取值为7%~8%。本文参照社会贴现率, 将个人教育投资贴现率设为8%。假设个人接受高中、大学和硕士教育的直接成本分别为4000元/年、8000元/年和11000元/年, 机会成本为同龄上一层次学历就业者的同期收入。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可得, 在决策点A3 (见图1) :E (B4) =6790706元, E (B3) =4844364元, 有E (B4) >E (B3) , 故应选择就读硕士;在决策点A2:由于E (B2) =4304009元, 有E (B4) >E (B2) , 应选择就读大学;在决策点A1:由于E (B1) =3089261元, 有E (B4) >E (B1) , 应选择就读高中。所以, 最优决策为:读高中———读大学———读硕士———就业。
(二) 决策方案的敏感性分析
风险决策的关键在于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及条件损益值是已知的, 而这些数据是根据过去经验预测、估计和修正得出来的, 一旦数据有一定的误差或发生变化, 据以确定的方案是否仍然最优, 就成为值得重视的问题。在风险决策中, 由于影响决策方案的一个或几个不确定因素的变化, 导致决策方案后果评价指标发生变化, 对这种变化能否影响最优方案的选择而进行的分析, 就叫决策方案的敏感性分析。经过敏感性分析之后, 如果决策者选择的最优方案不因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在其允许误差范围内变动而发生改变, 那么这个方案就是比较可靠的。
下面就前文中的数据, 给出使得投资决策发生改变的各因素平衡点。
其一, 初始就业期望工资。记i学历初始就业的期望工资为E (Wi1) 。有初始就业工资发生变动, 则总收益现值将发生同比例的同向变动。如果高层次学历的就业收入相对增加, 将使得个人教育投资变得更划算;而如果高学历收入相对降低, 则将使投资更倾向于不值。 (1) 其它不变, 当以研究生学历就业的初始就业期望工资E (W41) <2678.4元/月时, 最优决策将变为:读高中———读大学———就业。 (2) 其它不变, 当以大学学历就业的初始就业期望工资E (W31) <2262.5元/月、且E (W41) <2392.0元/月时, 最优决策为:读高中———就业。 (3) 其它不变, 当以高中、大学和研究生学历就业的初始就业期望工资分别低于下述平衡点时:E (W21) <1534.9元/月, E (W31) <1634.1元/月, E (W41) <1730.2元/月, 最优决策为:不读高中———就业。影响初始就业期望工资的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可能获得的较高、一般和较低工资的绝对水平;二是获得这些工资的概率大小。前者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就业者所处地区和行业等因素有关, 后者则受到就业竞争、个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体现着教育投资的风险性。
其二, 工资增长率。由于个人学历越高, 初始就业工资一般也越高, 所以, 在各层次学历就业工资增长率相同的假定下, 工资增长率越高, 教育投资将越划算。 (1) 其它不变, 当工资增长率低于9.1%而不低于5.7%时, 若不考虑攻读研究生, 则最优决策将是:就读高中———就业, 即放弃大学求学。但如果仍把攻读研究生考虑进来, 则以研究生学历就业仍有一定的高于高中学历就业的净现值收益 (具体数值与工资增长率的值有关) , 因而此时的最优决策仍为:读高中———读大学———读研究生———就业。 (2) 其它不变, 当工资增长率低于5.7%而不低于-0.2%时, 最优决策将是:读高中———就业。 (3) 其它不变, 如果工资出现每年0.2%以上的负增长, 那么最优决策将是:不读高中———就业。工资增长率受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和国家收入分配政策等因素影响, 一个风险厌恶者在分析时一般会将其做保守的设定。
其三, 贴现率。贴现率的增大与工资增长率的减小对总收益的影响相似。下面是使得决策方案发生变化的贴现率平衡点。 (1) 其它不变, 当贴现率高于12.9%而不高于16.7%时, 若不考虑攻读研究生, 则最优决策将是:就读高中———就业。但如果仍把攻读研究生考虑进来, 则最优决策仍为:读高中———读大学———读研究生———就业。 (2) 其它不变, 当贴现率高于16.7%而不高于23.4%时, 最优决策将是:读高中———就业。 (3) 其它不变, 如果贴现率高于23.4%, 那么最优决策将是:不读高中———就业。一般而言, 家庭经济困难的个人, 对资金的时间偏好强于富裕家庭, 他们要求的贴现率通常也就更高。这也是部分家庭困难的高中学生主动放弃参加高考的原因之一。
其四, 教育投资的成本。个人教育投资的直接成本与终身工资收入相比是很小的, 因而其它不变时, 成本的变动一般对教育投资决策的影响较小, 只有达到下述情况, 最优决策才会发生改变。 (1) 其它不变, 当读研究生的个人直接成本超过1209481元/年时, 最优决策为:读高中——读大学———就业。 (2) 其它不变, 当读大学的个人直接成本超过198292元/年、且读研究生的个人直接成本超过1209481元/年时, 最优决策为:读高中———就业。 (3) 其它不变, 当读高中、读大学和读研究生的个人直接成本都分别超过440447元/年、198292元/年、1209481元/年时, 最优决策为:不读高中———就业。显然, 我国教育收费远未达到上述平衡点水平, 因而个人如果仅仅因为教育成本分担原因而放弃接受更高层次教育, 显然是不明智的。另外, 当前我国在非义务教育阶段 (特别是大学及其以上的教育) 实行的是通过考试择优入学, 因而为获得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而额外付出的成本 (如购买复习资料、参加补习班等费用) , 在分析时可以计入教育投资的直接成本。
五、结论
个人教育投资受直接成本、机会成本、未来工资收入、贴现率等众多因素影响。未来就业收入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个人教育投资的风险性。将未来预期净收益贴现后, 应用决策树技术, 能较好满足决策者的多级教育投资决策需要。个人在做教育投资决策分析实践时, 完全可以根据所处的环境和自身实际, 利用本文提出的模型, 对有关参数和变量进行调整和修改, 得出符合自身实际的最优方案。本文对个人教育投资的分析是从经济角度来讲的, 教育其实还有许多其他难以计量的非货币收益, 同样的货币工资, 不同学历就业者在计酬方式、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区别。借鉴效用理论的观点, 从“效用工资”来看的话, 因接受更高层次教育而多获得的效用工资肯定将更大。教育是准公共产品, 具有很大的外溢效应。因而, 从全社会发展和教育公平的角度看, 国家都应始终注意加大对教育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建立健全多渠道的助学体系, 促进居民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
参考文献
[1]干勤、王钊等:《中国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人负担研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第8期。
[2]扶涛、张梅荷等:《个人教育投资的收益率与内部回收贴现率测算方法》, 《统计与决策》2010年第5期。
[3]马晓强、丁小皓:《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教育投资风险的实证研究》, 《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
3.个人投资的金融投资行为理论分析 篇三
[关键词] 分析 个人投资 金融投资行为理论
Individual investment financial investment behavior theory analysis
FengTao GengZhiMin xi 'an jiaotong university economic and financial institute;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securities research center;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vestment behavior theory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sychology, the financial investment process as a psychological process. Follow the financial investment behavior theory, the idea on Chinese stock market, this paper analysed the financial investment behavior theory to our country financial investment affect the behavior of the individual.
[key words] analysis individual investment financial investment behavior theory
一、金融投资行为理论分析
金融投资行为理论悄然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其在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被主流经济学接纳之际,对人类个体和群体行为研究的日益重视,促成了传统的力学研究方式向以生命为中心的非线性复杂范式的转换,使得我们看到了金融理论与实际的沟壑有了弥合的可能。金融投资行为理论以期望理论、行为组合理论和行为资产定价模型为其理论基础,并将人类心理与行为纳入金融的研究框架,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模型:
首先,BSV模型。BSV模型认为,人们进行投资决策时存在两种错误范式:其一是选择性偏差,即投资者过分重视近期数据的变化模式,而对产生这些数据的总体特征重视不够,这种偏差导致股价对收益变化的反映不足。另一种是保守性偏差,投资者不能及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修正自己的预测模型,导致股价过度反应。
其次,DHS模型。该模型将投资者分为有信息和无信息两类。无信息的投资者不存在判断偏差,有信息的投资者存在着过度自信和有偏的自我归因。过度自信导致投资者夸大自己对股票价值判断的准确性;有偏的自我归因则使他们低估关于股票价值的公开信号。随着公共信息最终战胜行为偏差,对个人信息的过度反应和对公共信息的反应不足,就会导致股票回报的短期连续性和长期反转。
再次,统一理论模型。统一理论模型区别于BSV和DHS模型之处在于:它把研究重点放在不同作用者的作用机制上,而不是作用者的认知偏差方面。该模型把作用者分为“观察消息者”和“动量交易者”两类。观察消息者根据获得的关于未来价值的信息进行预测,其局限是完全不依赖于当前或过去的价格;“动量交易者”则完全依赖于过去的价格变化,其局限是他们的预测必须是过去价格历史的简单函数。
最后,羊群效应模型。该模型认为投资者羊群行为是符合最大效用准则的,是“群体压力”等情绪下贯彻的非理性行为,有序列型和非序列型两种模型。在序列型模型中,投资者通过典型的贝叶斯过程从市场噪声,以及其他个体的决策中依次获取决策信息,这类决策的最大特征是其决策的序列性。非序列型则论证无论仿效倾向强或弱,都不会得到现代金融理论中关于股票的零点对称、单一模态的厚尾特征。
二、对金融投资者的个人行为分析
1.多为投机心理,短期行为严重
我国很多证券投资者入市并不是看重上市公司真实的投资价值,而是企图从中获取超额回报。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入市的主要原因是为通过股票的买卖价差而获利,这类人群多是为赚钱买卖差价进行短线操作;只有少数投资者进入股市是为了获得公司分红收益;38%的投资者因有闲置资金而,把股市看成是一个长期投资场所。高比例的企图赚取短期收益群体的存在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博取短线利润群体的过大是我国证券市场行情波动幅度.惊人的重要原因,这也是造成证券市场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投资者入市动机上分析,就已经预示着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短期行为比较明显。
我国个人投资者更多的是短线投资、投机,而没有把股票作为长期的投资。另一方面,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诱发了一部分人的赌博心理,盲目追求短期利益。由于证券投资者容易产生羊群效应,使这种市场短期行为具有很强的蔓延性,从而极大地加重了投资者孤注一掷的心理,一旦认为找到了机会,就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不顾,冒险参与高风险的证券投资活动。在我国证券市场中,我国投资者的短期行为特征表现为比较明显的冒险心理和投机短期行为。
2.投资承受能力差
调查显示,我国个人投资者以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为主,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工资收入,参与证券市场的时间普遍较短,证券投资意识很强,但投资经验相对缺乏,股市投入占家庭金融资产比例较大,这充分说明我国个人投资者的抗风险能力很弱,投资者对投资股市的“情感依托”强烈。
3.对股票专业知识了解不足
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的股票投资知识来自于非正规教育,主要通过朋好友的介绍、股评专家的讲解以及报刊、杂志的文章等获得;在做投资决策时,投资者大多依据“股评推荐”、“亲友引荐”,以及“小道消息”;在投资决策的方法上,两成以上的个人投资者决策几乎不做什么分析,而是凭自己的感觉随意或盲目地进行投资。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过于看重自己知道的或容易得到的信息,而忽视对其他信息的关注和深度挖掘。大多数投资者在评价投资失误时,往往将失误归咎于外界因素,如国家政策变化、上市公司造假,以及庄家操纵股价等,而只有少数个人投资者认为是自己的投资经验或投资知识不足;大部分投资者对新出现的金融品种如开放式投资基金的认知程度有限。
三、结语
总体来说,我国的股票市场中对于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过多,政策因素、大户操作因素,这说明中国股市不符合经典金融理论对于市场是有效的基本假设;同时,投资者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也不符合经典金融理论中,投资者对于风险总是厌恶的基本假定:在收益时,股民表现出对已有收益的贪婪,以及赌博心理,而在被“套牢”时,又宁愿苦苦等待,以待反弹机会.这些特点都说明中国股民的投资心理符合金融投资行为理论的期望理论。
参考文献:
[1]何问陶王金全: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及述评[J]南方金融, 2002,(12)
[2]阳建伟蒋馥:行为金融:理论、模型与实践[J].当代经济科学, 2001,(04)
[3]杨胜刚吴立源:非理性的市场与投资:行为金融理论述评[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3,(01)
4.投资理财分析员个人简历 篇四
22014414-黄天意
22014414
案例一
疯狂的股市一波波来袭且看牛市中菜鸟奇葩选股法
案例详情:
4月28日,中国结算披露最新数据显示,上周(4月20日至4月24日),两市新增股票开户数413.86万户,环比增26%,首度突破400万户,再创历史新高。该数据此前已连续5周保持百万户级别增长。
而截至4月24日,A股账户数为19859.66万户,接近2亿户。基金账户总数突破6千万户。
新增股民中,有不少是菜鸟。来看看他们有哪些奇葩选股大法。
一、靠朋友
1000多万新股民选股基本靠朋友推荐
二、掷骰子选股
看到同事炒股收益丰厚,某菜鸟掷6次骰子,拼出来的数字如果是个股票的代码,他就买进去,然后等涨了再卖。
三、看日子选股
刘哥是看日子选股。比如这天是空仓的,刘哥便会看看今天是什么日期,那天正巧是3月28日,他根据日期拼出了600328、300328、000328(空号)三个股票代码,最终刘哥在3月30日买进了“300328”。
四、抛硬币决定
最让小散难以决定的是要持仓留守还是落袋为安。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某菜鸟采取了一个最简单的方式——抛硬币,如果正面朝上就持仓留守,如果反面朝上就落袋为安。至于准确率,菜鸟笑着说:“这就要看天意了。
五、看名字
有21%选股过程中仅仅是因为“名字不错”就买进了,10%是“别人抛我就进”的“逆向思维”。
六、抽签摇号
大致选中多个股票号码,放到杯子里,买股时摇一摇,随机抽取。
七、梦中神授
祈祷晚上有神人入梦指点选倍增牛股,或者像韩信一样,梦中遇到神仙老头桥上赠《选股兵法》
八、星座风水
结合平日所学星座学或风水学,自己星座运势如何,或当日是否适合股票买卖,再进行操作。
【点评】从这个貌似很滑稽的炒股选股的方法,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22014414
首先,大批“小白”涌入股市对股市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假设我们在不知晓的情况下按照常规思维去衡量股市的波动,就明显不是那么合理了。古语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自然也可以应用到我们的股市的经营中。
另外,“小白”的加入让某些商人有了商机,比如理财类的公司和产品都将获得青睐。这也是为什么股神巴菲特也无法阻止中国大妈炒热黄金的趋势的根本原因,高智商的人类有时也要变得“愚蠢”一点才能显得更加聪明,那么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中国大妈。
中国大妈
中国大妈,金融界新名词,指一些在黄金暴跌时刻疯狂抢购黄金的中国中年妇女。2013年,国际黄金价格在4月12日和4月15日经历了一次震撼暴跌,直接从1550美元/盎司(约合人民币307元/克)下探到了1321美元/盎司(约合人民币261元/克)。随后,来自各方的抢购黄金消息,打破了供需平衡。“中国大妈”(一些中国民众)疯狂“抄底”黄金,恰逢金价止跌回升,使得好些人以为是“中国大妈”打败了华尔街,因此这一戏谑称呼红遍全球。
2013年4月15日,黄金价格一天下跌20%,大量中国民众冲进最近的店铺抢购黄金制品,一买就是几公斤,他们被称作是抄底黄金市场的“中国大妈”。
有人猜测,今年全球最红的词将是“中国大妈”。华尔街大鳄在美联储的授意下举起了做空黄金的屠刀,不料半路杀出一群“中国大妈”,1000亿人民币,300吨黄金瞬间被扫,华尔街卖出多少黄金,大妈们照单全收。多空大战中,世界五百强之一的高盛集团率先举手投降。一场“金融大鳄”与“中国大妈”之间的黄金阻击战“中国大妈”完胜。
“最近你买黄金了吗?”这可能是中国百姓今年“五一”节里的新问候语。广州友谊商场黄金柜台的售货员说,这里的黄金前几天就卖断了货,直到昨晚才补上。售货员表示,一周前黄金价格跌到每克350多元人民币的时候,更是一金难求。现在的金价相当于两年前左右。
《货币战争》一书的作者宋鸿兵最早提出了“中国大妈”抢黄金论调,而且他说外国大妈也一样。宋鸿兵说:“不光是中国的大妈大婶们在抢,我估计全世界的大妈大婶都在抢。黄金价格没有像高盛当时预言的那样,会跌到1100美元,全世界的实物买盘可能起到一个重大的支撑作用。可能就纯粹购买力而言,亚洲这次吸纳实物黄金不一定会比美洲和其他地区多多少,欧美那边也排队,但不可能出现咱们这边大妈大婶围着金店首饰的火爆景象”。
不过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教授认为,花费数百万,金项链一买一百条的中国投资客也充满了无奈。郭田勇称:“目前中国百姓来讲,投资渠道缺乏,中国股市、房地产价格都充满不确定性,百姓继续投资出现疑虑,在投资渠道相对缺乏的情况下,黄金就会成为中国百姓心目中的一个更为重要的投资品”。
然而不幸的是,大妈们依旧没能改变黄金的下跌趋势,从2012年10月起,纽交所黄金价格就从1700美元/盎司的高价位持续走跌,至今仍未回升。
“中国大妈”抢金深套一年,账面亏损15%~ 20%,虽然当初以主妇形象抢尽了做空黄金的华尔街精英们的风头,一年后的今天,这些金币却反成累赘,金价15%左右的跌幅给了中国大妈当头棒喝。“不会卖掉,卖掉更亏,只能压箱底,以后不会再盲目抢金。”大妈们只能亡羊补牢。而据《中国经济周刊》调查,尽管金价依旧走低,今年“五一”中国大妈选择了集体淡定。
去年中国大妈们疯狂购金的行动曾被描绘为,对着陈列架“手一指全要”的霸气,被轻易扫荡一空的货柜,挤不进店门的焦灼表情……种种细节无一不折射出抢金大妈的疯狂,甚至感染了《华尔街日报》创造“dama”一词,并被戏剧性地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
“去年会发生抢金现象是因为2008年到2011年的几年间,几乎每次金价出现小的调整时买进都会赚钱,而且一买进几乎马上就能立竿见影地赚钱。”上海黄金交易所专家顾问李骏
22014414
对《中国经济周刊》分析,“再加上当时很多主流银行、金店的营销攻势,中国大妈在财富增值的强烈预期下买入黄金,持金成本平均高达1500美元/盎司(约合人民币296元/克)。” 截至5月5日,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分部交投最活跃的6月黄金期货结算价是每盎司1309.3美元(约合人民币259.12元/克)。Wind资讯数据显示,自2013年5月至今,跟随国际金价涨跌的老凤祥的饰品金价也从接近400元的高点跌至如今的约330元。
“这意味着大妈们过了一年也没能解套,深套了15%~20%左右。”李骏坦言,不仅如此,在过去一整年中,中国大妈连昙花一现的账面浮盈都不知道是何滋味,“去年下半年最大的反弹也只不过是1443美元/盎司,离大妈平均抢购的价格还差近乎60美元,60美元也就意味着4%左右的套牢,现在金价回落到1300美元附近,更是有去无回。”
金子看起来还是沉甸甸的金子,一年中却有15%的价值白白打了水漂,这笔昂贵的学费让中国大妈不再深情。今年以来,去年惨跌的金价依然于低位徘徊,但大妈们已不复当初的高调看多。
【点评】原本以为是改变华尔街黄金走势的一次大妈们的疯狂,最终也无法抵挡华尔街的巨鳄们的操盘。
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普通大众输给了金融届,毕竟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有人在幕后操纵着。中国大妈资产被套牢,也是中国民众缺乏理财投资途径的表现,不过如何能让普通民众能有更加理智和有考虑的决定,的确是理财投资行业的一大难题。对我们来说,我们是有一定基础的大学生,理财这方面就要有自己更加理智的分析和详细的规划,当然,我们需要为自己的每个决定作出恰当的决定。就像理财投资课上讲到过的,理财不仅仅是当你钱足够多的时候去让它能够保值,更是当你没有足够的财产的时候去充分利用你的财产并尽可能的产生更多的额外价值。人云亦云是非常可怕的,更多的时候我们只能选择相信专业的分析,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情况,就像今年的牛市,我们有可能在这一轮里赚了不少,但是有赚也有赔,赔的人绝对不在少数,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今年的牛市里的赚与赔。(根据第四部分个人金融与风险管理)
案例二
牛市里的赚和赔
牛市崛起,市场上开始流传不同版本的财富故事。既有专打新股的打新客、也有在不同市场间倒腾资产的“腾挪侠”;既有默默坚守价值投资的“大牛散”,也有频频买在高点的“接盘侠”,更不乏莫名暴富的“马大哈”。牛市既在演绎着投资者的财富传奇,也在铺就每个人的人生历程。市场如人生,投资人的损益、得失、哀乐、忐忑,正一幕幕在这里上演„„
循环短期融资的打新客
王女士是做销售的白领,她认识一位从事小商品批发的朋友,这位朋友手上常会短期出现大量流动资金。但是,由于工作繁忙,他们俩都没有时间看盘炒股,她和朋友商定了一种方法来参与炒股:短融式打新。
据其介绍,她与朋友约定,在新股集中申购期间,朋友固定筹措借给她300万元,而她
22014414
账户里的资金则作为底仓买入股票,打中新股之后,资金一回转,她立刻将借款归还给朋友,并支付相应的利息,一般来说,资金的使用成本每次是0.3%,而根据测算,每次打新获得的收益在1.5%~2%之间,也就是说,每次参与打新,她盈利比例约在1%以上,也就是3万到4万元。
王女士透露,最近几个月的新股申购她都参与了,而且还屡屡中签,获得了不菲的收益。而对于自己账户里的闲置资金,由于初入股市,不懂行情,都买了估值较低、波动较小的银行股,近一个月银行股出现行情,她的股票账户也小有盈余。
【点评】对于散户来说,申购打新基金是不错的选择,由于新股发行的周期性,实际上打新基金有一段资金沉寂期,散户通过短期融资直接参与新股申购,等于短期内放大了本金规模,获取的收益可能会更高。但这种参与方式主要有两大风险:一是如果无法中签或中签较少,会产生无法覆盖资金成本的情况;二是新股上市也会存在跌破发行价的极端状况,如果发生将无法归还短融资金,本金也会遭受较大损失,但从目前的新股发行制度看,大部分的新股发行市盈率都低于所在行业的平均水平,新股上市跌破发行价的可能性很低。王女士的做法值得赞许的部分是切合个人理财实际,没有盲目耗费工作时间去参与股市炒作,但对于没有融资渠道的投资者来说,如果能够接受打新基金一年10%左右的收益率,直接申购打新基金即可获得新股IPO红包。
倒腾资产的“腾挪侠”
李先生是P2P理财和余额宝的忠实粉丝,还参与投资了一家P2P公司。近期,股市的大涨让其股票的收益大大超过了P2P和货币基金的理财收益。因此,他开始陆续从自己投资的P2P理财平台和余额宝中,通过债权转让、赎回等方式取出资金,投入到股票型基金、指数型基金和股票中来。
李先生表示,市场的热点是不断变化的,自己会随着市场变化不断更新资产配置:熊市里会把大部分的资金配置到固定收益类产品和一些靠谱的P2P平台上,剩余的资金才会投资到比较安全、低估值的权益类产品上;而现在牛市来了,就要把配置比例颠倒过来。而具体要配置多少比例,还要看对各个时期市场盈利预期的判断。李先生给自己设定的投资调整周期是一个月,他每个月都会对未来做研判,并据此调整自己大类资产配置的资金量。
【点评】由于投资渠道和理财品种日趋多元化,投资者在参与市场时就面临多种选择。不同的市场具备不同的收益和风险特点,而且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风险收益预期也各不相同。如果能定期梳理自己持有的投资品种,并根据市场行情提前做好预估,及时调整大类资产配置比例,将有利于充分享受热门市场的投资机会,并回避冷门市场的投资风险。对此,投资者可以针对持有的不同市场的理财品种进行横向比较,制作定期时段的收益数据图,通过比较,可以感受到资金在不同市场的使用效率,并及时做出资金的分配和调整,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投资收益,但这类配置必需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不然容易陷入“追涨杀跌”、首鼠两端的境地。
坚守价值投资的“大牛散”
林先生是入市近十年的“大牛散”,经历过大牛大熊市的他面临这场牛市更是坦然淡定。他告诉记者,牛市的策略就是买入并持有,多看少动。因此,他的做法就是做好投资组合,剩下的就交给市场。
林先生透露,自己早期买入了沪深300增强型指数基金和两只5年内排名都在前1/2的
22014414
明星基金经理的股票型基金,并配合持有了3只低估值、成长性好的股票。林先生判断,这轮牛市至少还有两年的行情,自己的配置只会加仓或少量购买其他低估值的股票,他会长期持有这些股票,直到感觉牛市接近顶部。他认为,越是到了牛市,越需要坐得住,频繁地换股难以带来超越市场的收益,在判断牛市趋势不变的情况下,每次大跌都是买入的良机。
【点评】目前的市场是有效市场还是无效市场?做价值投资还是成长投资?该买入主动管理还是被动基金?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和实践似乎没有终点。实践上看,无论哪种学说或投资理念的拥趸,都不乏成功的典型和失败的案例,但投资者最好在持续的投资中不断试验,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并坚持下去,一般来说,这样比毫无章法地频繁转换要更容易奏效。无论是买股票还是买基金,坚持一种投资理念,不停地完善自己的投资方法,并督促自己遵守投资纪律,是“小散”成为“大散”、“牛散”的必经之道。
频频买在高点的“接盘侠”
刚毕业不久的小张是一名股市新手,但在股市中已经是经验丰富的“接盘侠”。小张告诉记者,沪港通开通后,一直被外资追捧的一只铁路股成为自己入市后买的第一只股票,一开始听到很多消息称外资青睐该股票,他心想等等再说,可在等待的过程中,该股票一路单边上涨,在涨到40%左右,小张没有按捺不住,开始下单买入,可惜买在了历史高位,之后股价便一泻千里,小张足足被套牢了3个月,一直等到股指冲破4000点,他才解套。
在此期间,他听闻一只“泽熙概念股”两周内上涨了60%,在上一只高铁股刚刚解套后,他立刻清仓买入这只“泽熙概念股”,没想到第二天尾盘开始大跌,第三天又遭遇了跌停板。小张给记者看自己的证券账户,同时持有十几只股票,亏损比例高达40%。小张哀伤地告诉记者,在这轮近半年的牛市里,听到最多的是朋友们都说赚了多少钱,“可为啥我一直在套牢和等待解套中度过呢”?
【点评】频频高位被套、屡屡低位割肉——这是很多股民经历过的股市梦魇。半轮牛市下来,看别人在牛市里收获财富梦想的时候,很多股民非但没有享受到市场的红利,反而被市场屡屡戏弄。而要想真正享受到牛市的红利,还是要扎扎实实地了解基本面、学习技术面、少听消息面。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建立在自己对市场的独立判断的基础上,未必能够赚钱,但仅凭市场的消息,频繁追涨杀跌,想要盈利的可能性其实微乎其微。
莫名暴富的“马大哈”
北京的纪先生是出名的“马大哈”。前几年听说别人都在炒股票,自己也开户投资了几十万元闲置资金买了一只股票,由于工作繁忙,对股市也不太了解,买入后就很少关注股票的走势。去年年底股市上涨,大家都开始谈论股票了,他发现自己的资金账户和登录密码都忘记了。纪先生找到开户的证券公司找回密码,登录后发现股票的市值已经增长了几倍,客户经理告诉他可以卖了,但纪先生挂单操作不成功,后来就没有继续操作。近期,客户经理提示市场风险,纪先生才记起自己的股票,登录后发现市值又增长了60%,自己资产多了一两百万。纪先生觉得幸运又莫名其妙。
【点评】牛市中虽然不乏这些莫名其妙暴富的投资者,但在牛市结束后,更不乏不知所以颗粒无收的“归零者”。如果能不明不白地赚钱,早晚也会不明不白地赔钱。既然来到了这个市场,不妨花多一点心思,真正地去了解宏观经济、分析企业价值,分析自己所上市公司,与自己投资的上市公司共同成长,这样个人投资能力得以提升,盈亏都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22014414
普通投资者的财富传奇还在继续上演,“牛散”的理财历程还在陆续谱写,伴随着曲线的波动、数字的变化和红绿的交替,一个个财富故事正在不断成为现实,投资者要抓住牛市的机会建立自己的投资理念,梳理自己的投资方法,并为牛熊转换之时积攒足够的“存粮”,不断总结不断前进,才能持续滚雪球,实现财富的稳定增值。
5.投资TD纸白银个人分析 篇五
本人投资纸白银四年,总体下来发现纸白银特别不适合短线投资,纸白银只适合那些有大量资金的人投资理财,而且几乎投资纸白银的投资者都是亏损的。为什么纸白银投资者会亏损了,第一纸白银手续费4分一克,是绝对的贵的,而同比现货白银,我代理的昆仑平台手续费只要1.4分一克。也许很多人会说平台不安全,投资银行产品资金安全。但往往出问题的是银行理财产品,比如银行的理财产品,什么预期收益达5%,预期的概念是什么,意味着没5%甚至亏损。第二,银行白银投资的价格不是国际现货白银的价格,他是银行的二次报价,二次报价意味着银行自己可以制定价格,而且银行可以操控价格。就拿Td投资来说,今年9月23号和12月25号,td在银行的操控下5分钟内跌10%然后再涨上去,明显的人为操作的,谈何银行产品安全,只是大家第一意识银行是政府的,安全,实质了越安全的地方往往越不安全,中国股市安全吗?还不是散户死啊。机构操控的,投资者谈什么赚钱。
而现货白银投资,是整个国际白银市场定价的,单一的一个中国是控制不了白银价格的,所以这个价格操控是永远不成立的哦。至于,资金安全,你会觉得银行安全,那么我们昆仑投资现货白银是中国建行的E商贸通,资金监管,银行的资金管理产品,会不安全吗?而且炒股的人都清楚,资金也是通过银行监管的。所以担心投资现货白银资金安全的人,大胆的放心,投资现货白银的资金是绝对的安全。
投资白银是当理财投资,不是赌博,所以投资现货白银要选者杠杆适中的平台,像杠杆超过13的都是高杠杆的,国家是不允许的,目前国家内盘允许的杠杆是不可以超过13的,所以那些保证金1公斤现在低于600的杠杆都是不合法的。所以大家一定要选者杠杆5到10的最适合投资理财。本人代理的昆仑平台1公斤白银保证金1000杠杆6倍。手续费8元点差8.元。15公斤所有费用210固定的,保证金固定1万。而且手机可以交易。
那么在选好平台后,如何合理投资理财啦。首先,投资必须要有个好的心态。这个当你在我公司开户投资时,我可以慢慢培养你的心态。其次,不要贪心。当赚钱差不多就平仓。不要一味想大赚。这样很容易被套哦。最后,必须听老师的建议操作。不要自己随便操作,严格止损止盈。
6.基于需求理论的个人理财目标分析 篇六
关键词:理财目标,生命周期,需求理论
一、个人理财目标应具备的功能与特征
个人理财目标是指个人和家庭在理财师的帮助下在一定经济环境和条件下安排财务规划, 进行消费、投资、保险等理财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标, 是个人理财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个人理财目标必须具备以下功能:
(1) 导向功能。理财目标应当是个人理财活动的根本努力方向, 一切理财活动都必须围绕并符合理财目标; (2) 监控功能。个人理财目标应该可以作为监控理财活动的有效性的有力手段, 理财活动偏离或者不符合理财目标时应及时进行调整; (3) 评价功能。理财目标是个人理财的出发点和归宿, 理财目标的合理性以及理财目标最终是否实现是对理财活动和理财规划师业务能力综合评价的根本依据。
由这些功能出发, 个人理财目标必须具有以下特征:
(一) 代表性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现代的理财活动将客户和市场进行了有效的细分, 个人理财目标应适于各种类型的典型客户, 具有极大的兼容性, 不能将某类客户排除在外。
(二) 科学性
个人理财目标必须科学、严密, 符合个人和家庭的基本情况, 并且在正常的宏、微观经济条件下可以实现的。同时必须认识到, 个人理财目标不可能绝对完美, 不能追求面面俱到, 不同类型的家庭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
(三) 易操作性
理财目标应简洁明确, 既可用来指导个人和家庭的理财活动, 又可作为评判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这就要求理财目标含义明确, 且易于操作。语义模糊会产生歧义;不易操作就难以作为评价标准, 所谓的“根本目标”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个人理财目标分析
一般认为, 基于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将家庭生命周期划分为5个阶段, 即个人单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长期、家庭成熟期、家庭衰退期, 并依此划分不同阶段的理财目标:
(一) 个人单身期
一般为个人参加工作独立生活到结婚成立家庭的个人独处期, 多为2到5年, 这个阶段的家庭成员仅有一人且由于刚参加工作经济收入不高, 同时较多的集体生活所需要的社会交往支出高。在父母亲属支持下开始着手购置住房等大额固定资产, 并准备建立家庭。在这一阶段, 由于建立家庭成本很高, 很多年轻人选择做“啃老族”, 依赖父母的收入生活以逃脱独立理财的压力, 客观上延长了父母家庭成长期的时间。这一阶段的理财目标是减少开支, 为结婚时的各项支出进行储蓄准备。
(二) 家庭形成期
一般为结婚之后到子女出生之前, 夫妻年龄在25岁到35岁之间居多, 该阶段的家庭收入逐渐呈现稳定态势, 生活趋于稳定。家庭形成初期由于要优先购买住房、家电等耐用消费品, 消费需求旺盛, 投资会受到一定抑制。在本阶段后期为迎接新的家庭成员应该增加储备基金。
(三) 家庭生长期
一般为从子女出生到子女完成学业独立生活的这一阶段, 一般为20年左右, 该阶段的家庭已经稳定下来, 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均衡发展, 收入和支出都会同比增长并且收入的增长幅度较大。这一阶段的理财目标主要以子女抚育和教育支出以及家庭资产增值为核心, 同时增强家庭抗击各种风险的能力, 因此要有必要的应急资金, 并根据家庭情况确定一些具备较高收益的投资计划。
(四) 家庭稳定期
一般为子女经济独立以后到夫妻退休的这段时间, 约为10到20年时间不等, 该阶段的家庭成员自身的收入已经达到顶峰状态, 而且收入远大于支出, 理财目标也随之可以转向以扩大投资、积累财富为重点, 为退休养老计划做准备。
(五) 家庭衰退期
一般为家庭夫妻双方均退休后颐养天年的休闲生活状态, 时间长度一般在20年左右, 此时理财的重点以保值为主, 该阶段的理财观念趋向保守, 家庭追求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财富的增值已经不是最主要的目标, 一般要强调养老的稳妥、遗产的保值和生命的安全为家庭理财的阶段目标。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划分个人理财目标为个人理财规划实务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指导, 理财师可以帮助客户根据其家庭生命周期的流动性、收益性和获利性需求做资产配置建议, 比如由家庭形成期至家庭衰老期, 随着家庭成员年龄的增大, 投资在股票等风险性资产的比重应该逐步降低。然而这种划分也有其不妥之处, 它只是简单的根据一般经验以不同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来确定其一般需求进而确定其理财目标。必须注意到, 理财目标的确立是为了满足家庭的财务需求, 而家庭的财务需求服从于家庭的社会需求, 正如马克思所提出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家庭的社会需求取决于家庭的经济基础, 即家庭的资产和财务状况。因此, 无论家庭处于生命周期的何种阶段, 不同经济基础的家庭的社会需求是不一样的, 财务需求和理财目标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同样处于家庭形成期的家庭, 经济基础较差的家庭可能还在为还清住房按揭贷款而努力, 而经济基础较好的家庭早已完成各项大额耐用品的购置, 在考虑资产的增值问题了。
三、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与个人理财需求
马斯洛认为, 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求所组成, 各种需求之间, 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求与满足, 将决定个体发展的境界或程度。他将人类的需求由高到低分为:自我实现需求、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 (1) 生理上的需求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 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求, 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 (2) 安全的需求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安全需求比生理需求较高一级, 当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求。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 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 (3) 社交的需求也叫归属与爱的需求, 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 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求。社交的需求比生理和安全需求更细微、更难捉摸。它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 这种需求是难以察悟, 无法度量的。 (4) 尊重的需求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 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尊重的需求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 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5) 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等级的需求。满足这种需求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 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 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求。有自我实现需求的人, 似乎在竭尽所能, 使自己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
马斯洛认为, 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求, 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求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求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求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在高层次的需求充分出现之前, 低层次的需求必须得到适当的满足。
人们之所以要进行理财活动, 最根本的原因是要通过财务手段来满足自身发展的各种层次的社会需求。只有在不同层次的财务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 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而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也包含了对财务方面的需要。在理财过程中, 每个家庭的财务需求不仅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 更重要的是家庭的财务状况和资产状况。财务状况和资产状况决定了家庭的财务需求以及发展需求, 依据各个家庭的财务状况和资产状况的不同, 可以将家庭分为四类:高负债家庭、收支均衡家庭、富裕家庭和富豪家庭。
(1) 高负债家庭。高负债家庭指有着较高资产负债率水平的家庭。现代经济生活中较为普遍的高负债家庭是依靠住房抵押贷款解决住房问题的家庭, 其他因重大疾病、重大事故、自然灾害造成大额负债的家庭也归于此类。
(2) 收支均衡家庭。收支均衡家庭指家庭资产负债水平比较低或者没有负债, 同时支出水平较高或收入水平较低, 收入与支出基本平衡, 没有盈余或者盈余很少的家庭。
(3) 富裕家庭。富裕家庭没有负债或者只有少量为解决临时流动性问题的短期负债, 家庭收入较高且稳定, 有较多的盈余, 中产阶级家庭大多属于此类。
(4) 富豪家庭。富裕家庭是社会的少数家庭, 有较多的各种资产, 收入支出都比较高但收入远大于支出, 同时由于其拥有较多的金融资产和固定资产, 对利率和资产价格等因素比较敏感。
四、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个人理财目标分析
基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将不同家庭按照资产分类并依此确定其不同的理财目标, 可以解决处于相同家庭生命周期但由于资产状况差别导致的需求层次不同的问题, 使得各类家庭更明确自身当前的切实需求, 为家庭的消费、投资、保险等理财活动提供科学的指导。需要明确的是, 无论家庭资产状况如何, 都有各种层次的社会需求以及相应的财务需求, 只是各个家庭当前需求的层次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依据资产状况对家庭进行分类之后, 针对不同种类家庭的特点, 分别给出其一般性的理财目标:
(一) 高负债家庭
对于高负债家庭来说, 迫切的社会需求是生理和安全上的需求, 其首要理财目标是偿还债务降低家庭负债总额, 这是最基本的财务需求, 但必须在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的条件下去实现, 而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为代价, 同时, 由于高负债家庭对收入的来源要求稳定, 因此其投资活动也比较保守, 保险也只能在家庭财务规划的范围内涵盖最基本的人身保险。
(二) 收支均衡家庭
对于收支较为均衡的家庭来说, 首要的理财目标是增加收入, 提高家庭资产总额以获得财务上的安全感, 体现在社会需求方面就是社交的需求, 即使得家庭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进行较多的社会活动以获得归属感。由于家庭的收入只能满足最基本的支出需求, 增加收入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收入的增加, 社交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 家庭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三) 富裕家庭
富裕家庭已经有较高的财务安全感和社会归属感, 其社会需求侧重于尊重的需求, 体现在财务上, 就是要进一步使自己的财务结构和资产结构更合理, 使家庭的资产状况得到自己和他人的认同与尊重, 为自我价值的实现打下物质基础。富裕家庭的理财目标也侧重于资产的增值, 但是与收支均衡家庭不同的是, 富裕家庭在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等更多的领域配置资产, 对投资组合的构建有较高的要求。
(四) 富豪家庭
大多数情况下, 富裕家庭的社会各方面需要已得到基本的满足, 他们将更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 因而他们倾向于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自身的爱好上, 不特别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同时, 由于家庭拥有大量对利率等宏观经济因素敏感的资产, 富裕家庭的理财目标主要是保值以及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进行税务筹划, 同时, 无论家庭处于生命周期的何种阶段, 遗产的安排都是必须考虑的。
五、结论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划分个人理财目标只是从人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对个人理财需求进行区分, 并不能有效区分具体客户的个性化理财需求。由于个人和家庭的资产状况不同, 从而导致其心理需求和财务需求不同, 进而就有了不同的个人理财目标。因此, 基于需求理论对个人理财目标进行分析是比较合理和切合实际的, 它在理论上对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区分个人理财目标进行了较好的补充, 为个人理财目标的分析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同时也为个人理财业务实践中的客户细分和市场细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参考文献
[1]马斯洛动机与人格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
[2]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金融理财原理中信出版社2007.2
7.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行为分析 篇七
关键词: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行为分析
个人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在证券投资活动中是否能保持健康、理性的心态,决定了投资行为的成败,同时也关系到证券市场是否能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因此,分析投资者在投资活动中的行为,不仅是研究证券市场的有效途径,更是实现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前提。
一、我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行为分析
(一)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状况。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短,但发展速度很快,国外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在我国仅用了十余年,这种飞跃式发展速度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没有培养出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成熟的、理智的、完善的投资者群体。证券市场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在市场投资风险面前表现出了很强的脆弱性和滞后的反应能力。
(二)我国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投资行为的表现。1、交易频繁。我国证券市场的个人投资者交易十分频繁,年换手率是美国的10倍,日本的20倍,流动性居全球证券市场之首,而且这种过高的换手率并没有下降的趋势。证券市场换手率过高,缩短了投资者持股时间,也直接降低了投资的收益率。2、风险分散化程度低。我国个人投资者持有的股份低,这是我国证券市场的另一显著特点。据统计,美国个人投资者持有4家公司的股票,这就能极大的增强个人投资者的风险分散能力;而我国个人投资者持有的股票仅为2.09家公司,因此其风险分散能力必然受到影响。3、个人投资理念不成熟。我国证券市场存在高投机性、高换手率、市场和个人投资者频繁波动的特点。多数个人投资者对公开信息反应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而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常会表现出过分自信,这就容易导致浮躁心态的产生,行为和效益容易出现极大偏差。可以说,我国证券市场的主流基本是追逐热点、短线炒作的投机方式。4、对政府依赖性过高。我国证券市场受政策市场影响较为明显,证券市场发生波动多数与政府行为有直接关系。好的政策会加剧个人投资者的过度自信,而负面政策则会加剧个人投资者的恐惧心理,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多数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已经发生异化,而投资策略更多的表现出了“政策套利”的特征。
二、对我国证券市场未来发展提出的建议
(一)个人投资者。1、提高自身的投资能力。个人投资者应客观认识自身在证券市场中的地位,将其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弥补劣势,减少在投资过程中的损失。投资者应加强对证券投资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学习一些基本的心理行为学,在实践过程中适当纠正自身的不理性行为,培养健康、良好的投资行为;客观认识证券市场投资行为的收益,摒弃一夜暴富的心态,缓解自身在投资过程中的紧张情绪,减少心理认知偏差。2、提升自身应对政策变化的能力。个人投资者要提升自身的投资水平,就需要学习对政策内容的理解,准确预测、把握政策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信息呈现出来海量的特点,无论是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还是信息传输速度、信息的真实性都给个人投资者的信息判断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投资者要准确理解新出台政策和信息的意图,可充分利用政策的滞后性,以提升自身投资收益率。政策出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既定程序,投资者应抓住时机,广泛搜集政策或信息所处的市场背景,分析发布者的意图,立足管理层面进行换位思考,就可准确预测政策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从而为自身调整投资策略和投资方向赢取先机。3、提升自我保护能力。投资者要具有自我保护意识,时刻维护自身的投资权益,确保不受侵犯。对于蓄意侵犯投资者个人利益的机构、分析师、上市公司,要勇于向有关部门举报,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
(二)政府方面。1、减少对证券市场的干预力度。证券市场应以市场自身调节能力为主,建立自适应机制。我国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出现非理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政策的影响,纵观整个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史,多次巨大振荡都是政府干预行为导致。虽然个人投资在实际活动中会存在过度自信、过度恐惧或羊群效应等,导致其群体行为发生较大偏差,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向理性方向逐渐复归;而政府的过多干预则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这是应当避免的。2、合理利用政府信用。证券市场要逐渐淡化政府的作用,建立市场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证券市场的优胜劣汰。一直以来,政府的隐形担保功能成为劣股驱逐良股非正常现象的帮凶,这不仅违背了市场发展规律,还造成了政府信用的滥用,导致证券市场投机气氛浓厚,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社会方面。社会相关的组织机构应联合起来,加强证券市场的建设和管理。首先,证券市场专业机构应加强对投资者证券、财务、法律等方面的援助和培养力度,使投资者了解非理性行为的原因和危害,帮助投资者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投资理念;其次,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这是开展投资者教育的前提,也是开展投资者教育的保证。证券市场缺乏规范性的很大原因是缺乏一定的保护机制,尤其是事前预防保护机制的缺失,严重危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最后,研发新的金融证券产品。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需要政府和法律的保护,但更多的是需要自身的成长,只有不断研发新的金融证券产品,给投资者更多的选择机会,扩大市场参与范围,才能为投资者构建自由、平等、广泛的证券交易市场。
参考文献:
[1]李若洋.我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4.
8.《个人理财规划》答案案例分析 篇八
2、混匀常用的方法:铁锹拌匀法、环锥法、滚移法、槽型分样器法。
3、单体解离度是衡量磨矿效果的重要指标。
4、显微镜可分为偏光显微镜、反光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
5、油浸物镜分辨力比干燥物镜分辨率强,易于观测矿物的双反射、非均质性、内反射等光学性质。
6、矿物的颜色可分为体色和表色,两者大致互补。
7、按中矿物间的结合关系,可将连生体分为毗邻型、细脉型、壳层型和包裹型。
8、内反射测定的常用方法:斜照法、正交偏光法。
9、矿相显微镜下除了光学性质外,还可以观察和测定矿物的硬度、磁性、导电性、脆性与塑性、浸蚀鉴定特征以及矿物的某些结晶习性等。
10、元素在矿石中存在形式主要有三种:独立矿物、类质同象、离子吸附。
11、矿物粒度按分析目的不同,可分为:单晶粒度、集合体粒度、标准粒度、工艺粒度。
9.个人理财综合案例分析内容提要 篇九
个人理财综合案例分析的目的: 帮助同学们在分析经济的全球化、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对理财环境的影响,更好地掌握个人理财规划、资金管理策略、税收规划策略、金融服务、消费信贷以及不同信贷的成本分析、住房与融资决策、健康与医疗保险、金融投资资源包括股票投资、债劵投资、基金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教育规划、退休规划等内容。通过从事个人理财综合案例分析,使学生熟练掌握储蓄、投资、消费借贷等方面的知识组合。为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金融理财服务。客户在做出理财决策时通常面临多种选择,本综合案例分析将个人理财课程中重点知识运用于案例分析。同学们通过分析案例背景资料,选择解决问题的各种工具。随着课程进度循序渐进地运用个人理财决策中的各种步骤,注重理财技术与理财决策实训相结合,旨在教会学生认识、评估各种选择,为学生日后的理财活动打下扎实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为客户设计个人理财目标。
2. 为客户设计资金管理策略。
3. 为客户设计税收规划策略。
4. 为客户制定储蓄计划。
5. 为客户制定购买住房与汽车计划。
6. 为客户建立消费信贷等级并为客户分析信贷渠道。
7. 为客户设计参加人寿保险计划。
8. 为客户设计参加健康保险计划。
9. 为客户设计参加个人财产保险计划。
10. 为客户设计投资计划。
11.12.
13.14.
15.16.
10.国内外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分析探讨 篇十
[关键词] 中资银行外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
一、国内外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比较分析
1.营销渠道与目标市场定位分析
中资银行拥有数量众多的营业网点,但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等无形营销渠道的市场渗透度不高。尽管网点作为个人理财业务营销渠道的优势是能够加大对客户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但这种营销渠道不仅成本较高,还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让银行无法与客户实现无缝对接。
在个人理财目标市场选择上,由于中资银行拥有广泛的、各种层次的客户群体,其目标市场偏向于大而全,服务对象门槛设置较低,并且大多数服务是免费的。中资银行的服务方式和手段往往没有太大差别,这种方式虽然可以争取到一定的市场份额,但长久下去中高端客户将会转而选择目标市场定位较高的外资银行,势必造成优质客户的流失,而这部分客户恰恰是真正可以带来高利润率的群体。
外资银行在营业网点数量、客户基础等方面并不占优势,但它们更多地依赖于高科技和网络,通过建设网上银行、自助银行、CALL CENTE、以及全国联网的ATM机与POS机等现代化界面,可以使客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与银行的互动式无缝对接,因此外资银行无须自建网络,只需付出极小的成本即可享受这些资源。
外资银行的目标市场近期内主要是高端客户市场,其布局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
2.理财产品的设计和运用
我国金融业一直实行分业经营模式,中资银行不能直接涉足证券、保险、基金等业务,银行只能代销这些产品,而不能针对客户的需要设计出个性化理财产品,这极大地限制了个人理财业务的深度和广度。目前中资银行还不允许离岸投资,因此其个人理财产品比较单一,增值性产品和服务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服务需求。不过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制度完善和效率提升,中资银行可以选择的境内投资工具将会越来越多,同时银行自身也会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中资银行对本土金融产品的可获得性和对客户的熟悉程度将呈现出一定的优势。
外资银行在混业经营模式下形成了集银行、证券、保险和投资银行业务于一体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国外各类金融机构提供的个人理财品种丰富多样,他们的私人银行服务涵盖投资规划、合理避税、遗产管理、教育信托、现金管理、继承人教育安排等众多方面。但在中国境内投资工具的选择上外资银行相对于中资银行受到一定的限制。
3.营销服务战略——客户管理和专业化服务
对于银行来讲,客户关系管理就是明确客户的收益点,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以实现企业的盈利目的。客户关系管理又被称为“数据库营销”,通过对数据库进行挖掘,对市场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客户实行不同的营销策略,从而达到企业和客户双赢的目的。占客户群20%的优质客户,往往能够实现总利润的80%,而大量的客户带来的只是业务量,而不是利润。资源稀缺,能力有限,使得企业越来越重视优质客户的价值。
國外先进的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业绩突出,其客户关系管理制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客户关系管理制度越来越健全,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1)与客户保持“连续关系”。为了获得客户的忠诚,国外商业银行一般都选派最好的员工加强与客户的联系。高层管理人员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拜访客户,通过各种活动和客户进行交流。
(2)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国外商业银行对个人客户能提供全面的商业银行各类服务,包括资产管理、保险、个人理财、咨询顾问,甚至旅游服务等。
(3)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国外商业银行已实现从出售产品向出售方案转变,客户不再是银行某一产品和服务的接受者,而是银行提供方案的订购者。银行也不仅为客户提供单项产品和服务,而是客户的长期支持者、伙伴。
(4)实行客户经理制。国外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普遍设有公关部,实行客户经理制。
公关部是银行专门负责联系客户的部门,每个重要客户在公关部都有专职的客户经理,客户有任何产品和服务需求,只需与客户经理联系,如有必要,再由客户经理与银行有关部门联系处理。
客户经理负责与客户的联系,跟踪客户的生产、经营、财务、发展等情况,协调和争取银行的各项资源(产品) ,及时了解并受理客户的服务需求,负责银行业务拓展、宣传以及信息收集。
二、建议与策略
1.转变经营观念,树立营销意识
西方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方面是按照营销管理的思想,以差别服务为特色,以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为依托,由银行专家型人才根据客户需求,对各种个人金融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组合和创新,产生出满足中高层个人客户增值、保值资产及安全、方便投资需求的一种个人综合金融产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金融体制的变革,传统的金融结构在不断改变,金融服务的对象和内容已发生质的变化。一是客户成为银行的“上帝”,银行工作人员要千方百计寻找、拉拢客户尤其是优质客户。二是老百姓手中的钱越来越多,银行要想吸收这部分资金,最好的措施是给个人提供对等的金融服务。过去那种银行与个人之间单纯的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关系已不适应新的金融形势。
为此,商业银行必须转变忽视对私服务的经营观念,努力开拓个人金融服务业务。虽然单个个人理财业务利润低,对银行甚至是费时费力,但涓涓细流汇成江河,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改变银行形象,稳定并吸引新的客源。
2.加大创新力度,拓展理财业务品种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同质性很强,且真正适合理财服务的品种不多。所以笔者认为,首先,商业银行可以在不违反现有政策的前提下创新业务。这方面银行应是有潜力可挖的。一是加强理财产品和服务的整合。近几年中资银行在零售产品的整合方面做了很多探索,重点仍是把信用卡构建成银行零售业务各子系统融会贯通,集存贷汇、消费、缴费、理财于一身的理财产品。二是加快理财新产品的创新。重点是适应资本市场的发展,条件具备时创新更多的投资型理财品种。如银券通业务的推广、完善,开发“银基转账”业务,推广分红保险等银保合作产品,规范发展“银证受托理财计划”,开展黄金业务,适时推出存款工具证券化、有价证券质押贷款、住房贷款证券化、期货、期权等衍生产品;设计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个人金融品种;为高收入阶层合理避税设计一些金融产品。三是拓展“网络理财”。能否通过网上银行建设高度自助化的核心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网络理财”,将决定着银行理财服务水平的高低及竞争的成败。其次,商业银行可以在个人理财业务上打造精品,通过高素质的理财员形成品牌优势,争取顾客。最后,银行可以采取同证券、保险合作的方式延伸其个人理财业务,也可以效仿国内现有一些网站的做法,避开金融管理,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综合理财服务。
3.尝试“客户关系管理”,分层次服务
客户关系管理就是明确客户的收益点,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以实现企业的盈利目的。在国外,商业银行进行个人理财主要集中在优质客户上,对客户实行差别对待、分层服务。这种分层次服务并不意味着歧视性服务或只为优质客户提供服务,它是指针对不同顾客的金融需求,结合他们对银行的利润贡献度,为不同层次的顾客提供有区别的服务,它有利于个人金融业务的开拓和银行收益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在这个方面进行尝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根据客户评价标准,采取分级别服务的形式,不同等级的客户由相应级别的理财机构和理财师提供服务,由他们根据不同客户的偏好和需要,进行最有成效地营销。
4.做好宣传推广工作
商业银行必须加大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宣传。尽管现今人们的金融意识在逐渐增强,很多老百姓谈起证券、保险也头头是道,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银行正在开展这些使个人资产增值的新业务。银行要开拓市场,宣传应先行。
5.注重相关人才的培养
国外商业银行从事个人理财服务的工作人员大都是金融领域的精英,不仅专业知识功底深,而且大都经过实战操练,也经历过服务礼仪方面的培训。对我国银行业而言,要想在个人理财业务上形成特色和打出品牌,首先要考虑的是人才战略。银行可以采取的对策有:(1) 从社会挖掘具备各方面能力的人才或对内部有相当专业技能的人员加强其证券、保险业务知识的培训;(2)给从业人员提供能在证券交易、保险业务买卖方面进行实战的机会; (3)我国银行工作人员在服务礼仪、道德水平上与国外有着不可否认的差距。作为未来与外资行竞争的形象工程,强化对从业人员道德、礼仪方面的教育也是商业银行为在理财业务领域占据竞争优势的一项重要工作。
【投资理财分析员个人简历】推荐阅读:
理财小知识:个人投资理财入门与技巧07-04
中国银行理财产品行业竞争动态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2013-2018)08-10
个人理财家庭分析案例07-28
个人理财案例分析题10-30
金融投资理财08-25
投资理财的途径08-01
投资理财课程总结09-01
定期投资理财方法11-06
理财投资入门与技巧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