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中的格式

2024-07-20

个人简历中的格式(精选8篇)

1.个人简历中的格式 篇一

自荐信

尊敬的面试官:

您好!

非常感谢贵公司能给我一次面试的机会。我是湖铁学院机电工程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2012届应届毕业生。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深知父母的艰辛。在农村只有知识改变命运。所以我时刻都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学习理论知识之余,我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大一时参加了社团。通过每个学期的课程设计,也让我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踏实守信、真诚待人、积极进取是我恪守的原则。大学的集体生活使我懂得了要主动去体谅别人和关心别人,也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自己的事情要由自己负责,碰到事情要冷静地思索,不要暴躁。一旦承诺了就要努力去兑现,要诚以待人。

尽管我没有工作经验,但我较强的快速学习能力能让我快速掌握新知识,很快的上手并适应新工作,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让我有信心干好这份事业。诚冀贵公司给我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成为贵公司风雨同舟的一员。无论您是否选择我,尊敬的领导,希望您能够接受我诚挚的谢意!祝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人认同

2011年9月5日

2.个人简历中的格式 篇二

作为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格式塔心理学 (Gestalt psychology) 又可译作完形主义 (Gestaltism) 。完形心理学派 (Gestalt school) 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整体 (whole) 、形式 (form) 或形状 (shape) , 也就是德语Gestalt一词, 音译为“格式塔”, 意译为“完形”。这是完形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完形心理学派认为意识经验中所显现的结构性或整体性是心理现象最基本的特征。他们反对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和行为主义的S-R公式。在他们看来, 整体并不等于部分之和, 意识经验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总和, 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作为一种比较新的理论, 已经被应用到语言学和美学的研究, 而将格式塔理论应用于文学翻译的意象再现是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将结合理论与实践分析格式塔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2. 文学作品的格式塔质与格式塔意象

意象是文学研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格式塔理论认为,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都经历一个从意象到词语的转换过程。而当读者在阅读作品时, 又将词语转换成意象。意象较之词语更容易被人记住, 所以读者往往记住的是作品中的意象而忘掉词语。一个事件、一个故事很容易被人记住, 但是描述这个事件或故事的具体词语却很难被记住。文学文本具有其相对独立的整体性, 也就是格式塔质。它不是简单语言成分的叠加, 而是意、象、言及其结构的高度整合。

格式塔理论的核心是整体论。但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 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所以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首先应从整体着眼, 然后考虑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以及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一件成功的作品, 无论是一首乐曲、一幅图画, 还是一段文字, 都通过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机、自然、和谐的结合表现一个完整的主题。

格式塔意象再现理论是姜秋霞教授在其《文学翻译中的审美过程:格式塔意象再造》一书所提出的 (姜秋霞, 2002) 。主要内容有: (1) 格式塔意象是文学作品作为整体概念上的意象, 是存在于文学作品中的一种普遍特质。 (2) 所有的格式塔意象在结构上是相似的, 即“情景—框架”的整合。也就是说, 任何格式塔意象首先必须体现在语言框架中才能显示一个格式塔情景, 二者的结合就构成了一个格式意象。 (3) 格式塔意象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格式塔质以不同方式呈现出来。 (4) 文学翻译涉及一个美学意义上的格式塔意象再现过程。它包含两个阶段:格式塔意象的心理再现和语言再现。 (5) 从美学角度看, 成功的文学翻译在于成功的格式塔意象再现。换句话说, 原文和译文在美学意义上的对等在于格式塔意象的成功再现。

姜秋霞教授将格式塔意象 (image-G) 定义为译者在阅读和理解原文本过程中通过对语言信息的认知和美感体验双重活动而建构起来的一个认知图式, 并且用简单图式表示出文学艺术的转换过程 (姜秋霞, 2002) 。

由此可见, 在文学翻译中, 译者在进行语言结构转换时, 有一个建立在整体意义上的艺术意象。它产生于对原文的理解, 并作用于译文的再造。这一意象有助于译者对原作的整体把握, 并构成相对完整的审美体验。在从原文到译文的转换过程中, 译者通过审美和认知双重方式能动地接受原文, 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具有语言意义和艺术意象的整体图式, 进而对此图式用译文语言重新建构, 最后形成目的语文本。

3. 文学翻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现

在文学翻译中, 译者对语言信息进行处理的同时, 还要建构完整的情景意象, 从而形成连贯和谐的审美体验。格式塔意象的建构能够有效传递原文的语言与艺术双重信息, 从而有助于实现译文语言文本层面的整体和谐。译者在语言转换的同时通过意象构建立体的视觉图像, 塑造一个完整、和谐的情景画面, 这样可以使译文读者能够获取语言意义和情景因素双重体验。下面这段语言节选自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 我们比较一下两种不同的译文。

Between her agitation and her natural awkwardness in getting out of the cart, Peggotty was making a most extraordinary festoon of herself but I felt too blank and strange to tell her.

译文一:

在她心中的激动和下车时生来的笨拙之间, 辟果提把自己弄成一个最奇特的彩球, 不过我觉得太扫兴太惊奇了, 未告诉她这一点。

——董秋斯译

译文二:

坡勾提当时心烦意乱, 再加上她本来下车就很笨手笨脚的, 所以她把身子弄得歪扭曲折, 成了样子顶特别的彩球了。不过, 我当时心里一片茫然, 满怀诧异, 不顾得跟她说这个。

——张谷若译

原文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和生动的比喻来表现Peggotty这个人物,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她的“笨拙”清晰生动地呈现在眼前。两段译文采用完全不同的翻译方式, 所达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译文一完全局限于英语的语言结构, 将译文与原文进行词句的一一对应翻译, 就像是“戴着镣铐跳舞”, 结果使得译文语言拗口而难以理解, 也破坏了画面的和谐统一。译文二所呈现出的画面就相对完整而生动。可以看出译者在理解原文各个词句的同时, 对原文的艺术画面进行了意象再造, 从而有效把握了原文的一系列相关的动作和比喻, 并用译文语言构建了一个综合语言信息与美感体验的格式塔意象, 能够使读者获得完整统一的审美体验。

格式塔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是巨大的, 能否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格式塔意象是成功翻译的关键所在。下面我们再看一个译例。

花非花

花非花, 雾非雾,

夜半来, 天明去。

来时春梦几多时,

去时朝云无觅处。

这首诗呈现出强烈的模糊意义。它可能表达的是对爱人的模糊印象, 抑或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惆怅情感。诗中的所有意象“花”、“雾”、“春梦”、“朝云”都具有短暂性的特点:花不管有多美都将枯萎;雾不管有多浓都将消散;做梦的人终将清醒;朝云会随着太阳的升起而幻灭。通览全诗, 我们看不出描述对象是谁, 诗中没有任何代词、介词、数词或量词, 所以我们不知道作者描述的是人或是物。一朵花还是很多花?什么来了?什么去了?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然而, 不管对于读者还是译者来说, 这首诗可以有各种不同可能性的解释, 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但不管作何种解释, 有一点是肯定的:这首诗传递的是一条非常模糊的不确定的信息, 这就是它的格式塔质。这种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贯穿全诗, 所以在将此诗翻译成英语时, 把握这种整体的格式塔意象是关键所在。也就是说我们如何在译文中再现原诗的格式塔意象?下面我们试分析以下译文:

A Flower in the Haze

In bloom, she’s not a flower.

Hazy, she is not a haze.

She comes out at midnight hour.

She goes with starry rays.

She comes like vernal dreams that cannot stay,

And she goes like morning clouds that melt away.

——许渊冲

首先, 我们看一下标题的翻译。“花非花”被译成“A Flower in the Haze”——烟雾中的花, 这种空间关系原诗中并未提及。译者将原本模糊的涵义明确化了, 这破坏了原有的模糊性, 也就剥夺了译文读者自己做出想象和联想的自由。其次, 译文中每个诗句都加了主语“she”, 而原诗中并无此主语。也许译者是为了弥补英汉语在句法上的差异, 但这样做就把描述对象局限于某个女性, 结果导致诗歌失去了原有的神秘感。总而言之, 译文没有很好地再现原作整体模糊性的格式塔意象, 丧失了原诗中的强烈不确定性和自由的联想与想象, 从而导致译文读者很难得到与原诗读者相似的美感体验。我们应该有更好的方法来保留诗歌原有的模糊性。再看下面一个译文:

A Flower?Not a flower

A flower?Not a flower;

A mist?Not a mist.

Come at night,

Gone at dawn.

Come like a short and springtime dream,

Gone like a cloud unseen at morn.

——赵甑陶

此译文措辞简练一如原作, 整个翻译与原文基本保持了对应与一致。译者没有对原诗中的意象做清晰的描述, 而是保留了不确定性。译者巧妙地将“花非花, 雾非雾”这两个陈述句译成两问两答四个句子:“A flower?Not a flower;A mist?Not a mist.”这是一个明智而有创意的做法。诗人似乎是在自问并深思这个模糊而不确定的问题, 这会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从而积极主动地加入到作品所塑造的情境中来。总之, 此译文保留了原作的模糊性, 完好地再现了原作的格式塔意象。

4. 结语

文学翻泽是一个体现在整体艺术层面上的格式塔意象转换过程。在格式塔理论指导下翻译文学作品, 有利于实现文学文本的整体、客观的吸收与再造。总而言之, 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就是译者从原文中获取语言意义与情感体验双重信息, 建构一个整体意象, 再将此意象转换为译文语言。这样一种翻译模式体现了翻译中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充分发挥了译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也能达到比较理想的翻译效果。

摘要:本文从格式塔审美的角度来分析文学翻译。格式塔理论的核心是整体论, 即整体并不等于所构成它的各部分要素之和, 而是由感知原有结构成分而显现出的全新整体——格式塔质。文学作品丰富的模糊意蕴构成新的意象, 成为其格式塔意象。成功的文学翻译就是要尽可能完整地把这种格式塔质再现于目的语中, 使目的语读者能体会到源语读者相同的感受。同时, 译者不再是被动的刺激—反应对象, 而是在积极建构文学作品的格式塔意象, 应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

关键词:文学翻译,格式塔质,格式塔意象

参考文献

[1]Koffka, K.Principles of Gestalt Psychology[M].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35.

[2]Kohler, W.Gestalt Psychology[M].New York:Liveright, 1929.

[3]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4]姜秋霞.文学翻译中的审美过程:格式塔意象再造[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

[5]胡慧.汉诗英译中的格式塔叙事视角选取[J].外语学刊, 2007, (4) .

[6]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7]许渊冲.中国古诗词六百首[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1994.

[8]赵甄陶.中国诗词精选英译[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如何去除复制内容中的格式信息 篇三

Q:UG编程导出的Excel程式单里面,每一个工作簿包括多个工作表。可是每次通过鼠标选中这些文件,再通过右键打印命令进行操作的时候,怎么只打印里面的第一个工作表啊?

A:出现这个问题应该是办公软件的设置有问题。首先运行办公软件的表格处理模块,点击工具栏中的“打印”按钮后,在打印内容里面选择“整个工作簿”选项即可。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将工作簿转换为PDF文件,预览发现没问题后再进行打印操作。

添加“图片样式”后图片变模糊

Q:我通过Word添加图片后,选择图片再点击“格式”标签,选择一个预制的图片样式,结果发现图片就会变得有些模糊。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啊?通过什么方法能够解决呢?

A:出现图片模糊这种情况,很大的可能是图片进行了压缩。所以首先通过鼠标选中这张图片,接着点击“格式”标签中的“压缩图片”按钮,然后在弹出的“压缩图片”对话框中,将其中的“仅应用于所选图片”选项去除,最后点击“确定”按钮再看看效果如何。

将Word最后一页缩到其他页中

Q:有时我们在制作Word文档的时候,会发现最后一页往往只有几行字,这样不但整个版面不够美观,而且也实在非常的浪费纸张。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地将最后的内容缩到其他页面啊?

A:首先打开Word软件的“选项”窗口,点击左侧列表中的“快速访问工具栏”命令。接着在右侧窗口的“所有命令”列表中,找到“减少一页”这项双击将其添加至快速工具栏里面。然后打开要进行处理的文档,点击工具栏中的“减少一页”按钮,这时神奇的一幕就发生了。

让WPS显示传统的菜单操作界面

Q:现在的WPS Office也学习微软,采用的是那种全新的操作界面,可是我还是喜欢传统的菜单样式。请问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回到这种样式?不过你可千万不要说安装老版本啊!

A:WPS Office自带有一个换皮肤的功能,通过它就可以顺利地切换到以前的样式。首先点击主界面右上方的“更改界面”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点击“经典”这项。这样就可以看到唯一一个选项,点击它以后重新启动软件就可以了。

Q:我最常使用的办公软件是WPS Office,平时在网上发现有用的信息都会保存下来。但是我发现复制粘贴的内容都带有格式信息,而我只需要纯文本的内容。那么如何去除复制内容中的格式信息啊?

4.销售个人简历格式 篇四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联系电话:

学 历:

专 业:

工作经验:

民 族:

毕业学校:

住 址:

电子信箱:

自我简介

本人性开朗、为人诚恳、乐观向上、兴趣广泛、认真踏实、对工作负责;喜欢帮别人解决问题;积极进取、学习能力强,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良好的客户服务意识;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

求职意向

目标职位填写自己希望应聘的岗位

目标行业填写自己希望应聘的行业范围

期望薪资填写自己期待的工资水平福利需求,一般填面议比较稳妥

期望地区填写自己希望工作的地区、城市范围

到岗时间填写自己新岗位能够多长时间内到任

工作经历

20xx―公司 销售代表

职责和业绩

(一)销售顾问

1.负责协助电话销售部经理制定各类电话销售指标

2.负责CRM系统的管理和工作分享

3.定期总结团队和自己在电话销售工作中的表现

4.安排同组电话销售人员的日常工作

5.负责组织小组人员通过电话进行客户开发工作(开发新客户)

6.负责小组电话回访工作,协助同事确认客户参会任务,保证服务质量

7.负责初访回访等话术的编写

8.完成销售经理和主管临时交办的工作

9.负责组织人员梳理客户信息和资料

(二)DJ助理

1.负责讲师授课时灯光、音效流程的编写

2.负责讲师授课现场投影仪、屏幕的摆放并完成布线工作

3.根据讲师授课现场的气氛播放相关音效,并完成灯光效果的配合

4.会后对配合讲师的情况进行总结,优秀之处继续发扬,不足之处提出解决方案

200x―200x信息技术研究院 销售代表

职责和业绩

1.负责通过电话开发、挖掘潜在客户

2.负责通过电话回访、跟踪开发出来的客户,并促进客户来公司面谈业务

3.负责协助谈判经理准备所需资料和促进谈判效率的最大化

200x―200x公司名称 职务

公司介绍以及工作岗位职责介绍。

教育培训

职业技能与特长

20XX--20XX

5.个人简历格式要求 篇五

姓名、电话和联系地址,这些内容应写在最前面,以便于联系;

毕业学校、所学专业、时间、主要专业课程(与用人单位对口的);

欲求职的专业,、职位和目标(不必提薪水待遇等要求);

本人经历,主要包括:在大学的经历,除学习以外的任职、实习、勤工俭学、假日谋职、义务工作,参加各种团体及取得的成果、a客观评价(这些内容有助于对方了解你的阅历、专业特长、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等);

成果,指出自己已经取得的有形成果,如发表论文、获奖情况;

6.应聘个人简历的格式 篇六

个人简历是介绍自己详情资料的百科全书,个人基本信息,教育履历,工作经验,作品等等。效益好的单位招人,往往是从众多的应聘者里面挑选几个他们认为最好的人才。应聘个人简历的格式范文篇一

fwdq

女 22岁 广东人

学历: 大专

工作年限: 应届毕业生

期望薪资: 30005000元

工作地点: 广州 增城 新塘

求职意向:护士/护理人员

教育经历

至今在校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学

自我描述

本人性格开朗,刻苦耐劳。曾担任大学社团部门部长,有一定管理经验。拥有高级育婴师资格证书等。希望能找到一份护理专业对口的工作。

应聘个人简历的格式范文篇二

fwdq

女 24岁 海南人

学历: 中专/技校

工作年限: 12年

期望薪资: 面议

工作地点: 广州 荔湾 荔湾路

求职意向:护士/护理人员

沟通能力强 执行能力强 学习能力强 有亲和力 诚信正直 责任心强 沉稳内敛

工作经验(工作了1年2个月,做了1份工作)

陵水新村卫生院

工作时间:XX年6月 至 XX年8月[1年2个月]

职位名称:门诊护士

工作内容:1.门诊输液护士 2.仔细观察病人的反应等

教育经历

XX年6月毕业 海南海口农垦卫生学 校护理专业

证书奖项

证书名称:护士职业资格证 颁发时间:XX年11月 颁发机构:卫生院

自我描述

7.回车键在格式设置中的应用 篇七

在课堂教学中,WORD的操作方法,可以用具体的操作步骤讲述清楚。然而在上机操作时,却还是会出现格式错位的异常情况。这时我们可以使用回车键,在适当的位置添加回车符,改变细节上的操作,激活格式设置状况,达到排版要求。

1 回车键的功能

回车键,即键盘上的ENTER键。它的ASCII代码表示为16进制是“0x0d”,10进制是“13”,在某些语言中通常是用‘r’来表示。它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键,在不同的程序窗口有不同的功能。如在输入网址时回车键的作用是“转到”;在执行DOS命令时,回车键的作用是执行[4];在QQ聊天中可设置它为“发送消息”的功能键;回车键还可以在任何有输入的情况下,立即清除掉输入的数据,作用同ESC键等等。

在WORD的使用中,回车键可以为排版提供格式信息,使得格式设置有章可循,容易实现。它的基本功能有:当一行未满,要另起一行时,点回车键可达到换行的目的,产生强迫换行符;在两个回车符之间的文字定义为一个段落,所以回车符又可作为段落标记;在表格的编辑中,它代表单元格的结束或行的结束,称为结束标记;还可以通过设置回车符的格式,改变将要输入的文字、段落的样式,作为格式设置符。应用回车键的这些基本功能,在格式排版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回车符的显示输出

编辑页面时,设置回车符显示在当前文档中,可以用以下方法来实现[1]。

2.1 在【工具】|【选项】|【视图】|【格式标记】中,选中【段落标记】复选框即可;

2.2 在【视图】菜单下选中【显示段落标记】菜单项。

设置完成后,就可点击主键盘区或小键盘区上的ENTER键,产生回车符。或者是用鼠标在待输入文字的位置双击,也会显示出回车符。

3 应用实例

当回车键以回车符的形式显示输出后,就可以应用这个标记符号,快速、简洁的实现格式设置。这里以回车符在设置分栏中的应用为例。

分栏是文档格式的一种基本排版样式,常见于各种报刊和杂志的版面要求。大多格式是各栏等长效果,称为平衡栏格式,以达到美观排版的设计。分栏排版设置[2]:一是使用【页面设置】对话框中的【文档网格】选项卡;二是使用【格式】菜单中的【分栏】命令。当设置分栏完成后,页面呈现出各栏的长度不相等的格式,最后一栏比较短。这是因为使用分栏命令后,格式先将一栏排满,再写下一栏直到文档结尾,这样分栏后就达不到平衡栏的效果。

要得到分栏后的平衡栏格式,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整。在此列出了一些实现方法:

3.1 在最后一栏的末尾处插入一个连续的分节符[3]具体步骤:

分栏后,将光标移到文档末尾处,单击【插入】|【分隔符】选择分节符类型为【连续】,单击【确定】即可实现。这种方法是应用了连续分节符的作用,即插入一个分节符,新节从同一页开始[1]。切换到普通视图,可以看见所插入的连续分节符。

3.2 在第二栏的起始行前插入一个分栏符具体步骤:

分栏后,将光标移至下一栏的开始处,单击【插入】|【分隔符】选择分隔符类型为【分栏符】,单击【确定】即可实现。这种方法是应用了插入分栏符,手动的将两栏分成等栏长的效果。

3.3 插入两个大小相同,无边框线的横排文本框具体步骤:

分栏后,选择第一个文本框中所要包含的文字,点击【插入】|【文本框】|【横排】;同样的方法选择文字,插入第二个文本框,并将两个文本框并行排列;右击文本框,在【设置文本框格式】中的【大小】和【颜色与线条】选项卡里,分别设置两个文本框,使它们具有相同的大小和无线条颜色,单击【确定】即可实现。这种方法是应用了文本框可以满足文档不同格式的要求,使页面设置更加的灵活多样。

以上的三种方法都是在分栏完成后,再做格式调整,得到等栏长效果。不仅花费时间长,而且还需手动调节。操作较繁琐,实现方法不能很快掌握。对于排版操作不熟悉的人来说,是不实用的。下面应用回车键,来实现平衡栏格式。

3.4 插入回车符具体步骤:

在分栏之前,将光标移到文档末尾处,点击回车键,产生一个回车符;选取分栏段落(注意:不选中最后一个添加的回车符),设置分栏,就实现了两栏等长效果。这种方法是应用了回车符格式设置功能,无需调整页面,就可达到要求。

如前所述,回车符可以作为格式设置符来使用。由于它本身带有格式,设置分栏前,在文档的末尾添加了一个回车符,使它延续分栏前的格式,即一栏效果。之后,在设置分栏时又不选中这个标记符,添加的这个回车符保持原有格式。从它起始的文字,还是“一栏”样式。这样就出现了前面文字要形成分栏效果,后面文字要保持一栏格式。在文档的一节中,页面设置要满足这个要求,就必然会形成各栏格式平衡的效果。可见,一个回车键使用,可以激活当前的排版界面,改变排版样式。不仅如此,回车键也使格式设置变得更加活跃,软件应用也简易了许多。

实际上,在图文混排、表格处理、应用程序的相互调用等的操作中,要是在适当的位置,灵活的添加或删除回车符,也可以使设计者快速、准确的实现排版要求。

4 结语

在使用WORD时,文字录入、绘制表格、图形排列需要的时间较短,只要按部就班就可以完成。但往往是在排版上花费的精力较多,即使这样还是会出现错排、乱排的现象。这时如果在适当的位置添加一个回车符,就可以轻松改变现状,达到排版的样式。

参考文献

[1]张晓.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与上机指导[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44.

[2]肖金秀.中文Word2003应用实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121.

[3]谭浩强.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87.

8.格式塔质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篇八

格式塔是一个德文的译音(Gestall),英文译为fom或shape,它是20世纪上半叶形成于西方的重要心理学流派。所谓格式塔。就是一种由主体的知觉活动构建的整体。凡是格式塔,虽然都由各种要素或成分组成,但它决不等于构成它的所有成分之和,而是一个完全独立于这些成分之外的全新整体。这个整体有一种既来自各部分又超越各部分的独立的新质,这个新质就称为格式塔质。

所谓格式塔质,实际上指的是人的知觉对象中的某种组织,某种结构,各部分的某种联系。譬如,一幅山水画,画中的意境、神韵就氤氲于整个画面中,而不是各种线条与颜色的叠加:一首诗的格调情韵就在这首诗的整体情境中产生,而不能从其中任何一词一句中寻得。美学家英加登以音乐为例十分明确地解释了这种格式塔质,他说:“如果我们同时奏出C音和E音。那么除了这两个互相影响的音的全部性质之外,还会出现它们构成和声的特殊性质。”这一和声的特殊性质,就是一种格式塔质。

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皆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每篇课文都体现了作者复杂的、热切的情感走向,而课文的接受者——阅读主体(学生,也包括教师)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特个性的人。阅读教学活动中呈现的是接受主体和课文客体间思想情感脉络的双向交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心理经验上的知觉整体性,形成格式塔,获得格式塔质。

下面我们以茅盾的散文《风景谈》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格式塔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阅读教学。

在教学中,首先从整篇课文出发。让学生初读课文,以自己的个性体验去默读全文,教师点拨式地指出让学生体会该文中出现的几个风景画面。初读中对课文的把握是粗略的、模糊的、混沌的、朦胧的,带有某种飘忽性和猜想性,但是这种从整体出发的直觉感受活动是充满生气和洋溢热情的,直觉能力强的学生甚至能够分析出“沙漠驼铃”、“石洞雨景”、“北国晨号”、“高原晚归”、“延河夕照”、“桃园即景”这6个画面,形成一个格式塔群,组成一个整体的陕北风景画面,得到一种只能意会的模糊的感性的表象认识,得到初级的美感。而后进入研读。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6个格式塔——6幅意象中的画面。通过老师的诱导,课文的意境、情韵等通过“沙漠驼铃”、“石洞雨景”、“北国晨号”的壮美情趣和“高原晚归”、“延河夕照”、“桃园即景”的优美愉悦而显现出来,达到知性的一定精确意义的认识,格式塔质已呈现于学生的知觉之中,达到了一种中级美感阶段。品读阶段不仅通过美读品味形式的美。进一步理清作品结构的有机联系,而且把对当时陕北风景的独特描写放在当时中国的大背景中加以比较,把历史长卷中所展示的这6个格式塔——6幅图景体所深蕴的格式塔质(不仅是意境、情韵)揭示出来。深切感受到“自然之伟大——人类之伟大——为真理解放而奋斗的人更伟大”这一主旨格式塔质。这个理性的模糊整合阶段不仅使学生灵魂震撼,思想感情升华,而且将引起与初读中模糊性更高一层的联想与想象相结合的模糊性认识,感受到课文从形式到内容的美,甚至激起创造欲望。这种理性的模糊整合的知觉整体性已大大高于初读阶段,反过来加强了“文”的把握,也加深了“道”的认识,和谐统一而为一种高级美感。

上一篇:客户数据管理制度下一篇:毕业作业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