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料行业发展现状

2024-09-29

中国饮料行业发展现状(通用8篇)

1.中国饮料行业发展现状 篇一

一、饮料行业现状分析

近几年,我国软饮料年产量以超过20%的年均增长率递增,达到1300多万吨。在产量增长的同时,品种也日趋多样化,为消费者提供了的选择余地。我国饮料品种已由单一的汽水发展成为包括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蔬菜汁、乳饮料等八大类。

XX年包装饮用水的消费量大幅下降,而果蔬类饮料走俏,同比上升了5.6%;碳酸饮料和功能性饮料的消费量略有下降,分别降低了1.7%和1.9%,不过,包装饮用水、茶饮料和碳酸饮料的实际消费量仍比预测的乐观。这说明人们在饮料的消费上呈现替代性,而果蔬汁饮料对传统水、饮料的替代进程较为缓慢,对竞争产品的冲击仍不强烈。

家预计到XX年年夏,果蔬汁、茶饮料和功能性饮料将成为消费者主要购买的三大种类饮品。果蔬汁饮料消费量将小幅增加,功能性饮料将大幅增长,茶饮料、含乳饮料、咖啡及酒精饮料不会有太大变化,碳酸饮料和包装饮用水的消费将大幅减少。消费者对含乳饮料和功能性饮料的要求更高,要求生产厂商保证其天然性,这不仅仅是对新产品研发的要求,更是对饮品安全性的重视。

有资料显示,到2020年,全球果汁及碳酸饮料将增至730亿升,未来产品的品质及创新是饮料企业获利的关键因素,企业间的并购也将是占有市场的良方。一般而言,软饮料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市场进入相对比较容易,因此竞争特别激烈。目前已上市的几家公司优势不明显,只有那些拥有资源优势、品牌优势、生产特色产品且内部经营管理水平较高,达到规模效益的企业才能获得较高的收益水平。

二、饮料市场的现状分析

当今饮料市场活跃着八大类产品,包括: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果蔬饮料、茶饮料、功能型饮料、乳饮料、酒精饮料、咖啡饮料等。

最常购买的几大品牌中,碳酸饮料品牌占到三个,可口可乐仍是消费的主流。在消费者最常购买的品牌中,“可口可乐”、“雪碧”、“酷儿”三个品牌合计占有34.9%的份额,霸主地位无人能及。老对手“百事可乐”的经常购买频率有只相当于它的1/7。

价位比较高的100%果汁由于营养丰富、低糖、低脂、高钙,也成为消费者购买的热点,“汇源”是主要的被购买品牌。“统一鲜橙多”、“康师傅每日c果汁”、“农夫果园”等低浓度果汁经过几年对市场的培育,也已经占据了一定的份额,使人们将喝果汁、蔬菜汁变为一种习惯。

原来的号称中国瓶装水第一品牌的“娃哈哈”,在包装饮用水市场已经江河日下,被“农夫山泉”取而代之。

功能性饮料逐渐归于平静,“脉动”这一品牌略占上风。

三、“渴能”饮料的产品定位

说罢关于饮料行业和饮料市场的现状,该进入我们的正题——产品定位。笔者经过分析和研究,最终将“渴能”定位为一款“80后一代的功能型饮料”。

下面将详细阐述一下进行如此定位的原因。

(一)功能型饮料

“渴能”从品牌诉求上来说,不太适合做果汁、乳饮料。“渴能——创造一切可能”这样充满个性的品牌诉求,给人带来一股强有力的能量,更适合做碳酸饮料、功能型饮料和包装饮用水。

碳酸饮料市场在逐年缩小,而两大巨头的广告、营销大战已经将此市场的竞争推向极致。同时,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很高。对于新品牌来说,进入壁垒高,风险极大。包装饮用水市场没有达到完全垄断,但是“规模效应”在此市场效果显著,要求企业的灌装点分布合理,配送半径较小,严格控制成本。这些方面的要求,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难度较大,不利于尽快抢占市场。功能型饮料近年来的购买力虽然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但是其发展趋势良好,潜力巨大。在国内,除了“脉动”声誉较高之外,其他品牌市场份额都不大,这就为新品牌的进入留有很大的空间,特别是形成的一些地方性品牌很容易成活,如红牛、苹果醋等。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渴能”饮料应该大打功能型饮料的牌,可以把其定位于一种新型营养素水。

二)关于“80后一代”的定位

以往的品牌策略只注重了产品功能属性的宣传,例如:“迅速平衡体液,增强免疫力”等,这只是品牌内涵几个层次中比较低的层次,在价值、文化、个性等品牌更深层次的内涵上,以及使用者的定位方面都没有考虑。在新的竞争形势下,要扩大消费群体,就必须去扩大品牌内涵,而随着品牌内涵的扩大,消费人群也就会扩大了。

“80后一代”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他们年龄大约在17—27岁之间,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同时具有相当强的购买能力。这一代人,更加追求个性、张扬自我,有着自己的判断、自己的感受,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敢于挑战,相信只要有梦想,生活就会闪亮。这些特点恰好与“渴能——创造一切可能”这一饮料诉求相吻合。“渴能”饮料就可以作为“80后一代”人群特点的物化,大大的拉近了饮料与消费者的距离,这也是就近两年流行起来的“体验式营销”。

四、“渴能”策划

通过上面的详细阐述,笔者关于“渴能”饮料的基本构想已经表达清楚。下面将通过传统的营销4p组合来介绍一下“渴能”饮料的入市策略。

(一)产品

本产品既然定位于年龄在17—27岁之间的消费群体,就要准确把握这一群体对饮料产品的消费特点。据北京零点调查公司的一项针对青少年的产品测试的调查数据显示,这一群

体对品牌本身的敏感性并不强,在大部分产品领域,他们会仅凭产品的外观魅力和品牌特性就完成对新的产品或服务的购买,有着显著的追求新颖时尚、追求个性化、注重感情和直觉,冲动性购买色彩强烈,这一部分群体几乎占到了总样本量的61.1%。

2.中国饮料行业发展现状 篇二

关键词:软饮料,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2006年我国软饮料行业发展迅速, 行业扩张能力增强, 呈现顺周期性, 和国民经济发展保持一致, 整体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时期。下面运用SCP范式对我国软饮料制造行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

1 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指企业在数量、市场规模、市场份额等方面形成的相互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竞争形式总和, 其实质是反映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分别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

1.1 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衡量在特定的市场中, 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 直接反映了市场的垄断或竞争程度。

软饮料行业各项指标行业集中度高。广东、浙江、山东、江苏、北京等在资产规模、企业利润、销售收入和从业人员方面占了80%以上, 行业集中度相当高。按照区域划分, 2006年我国软饮料行业区域分布特征明显, 东部经济发达的广东、浙江等五省市集中了行业绝大多数的产量、资产和行业利润, 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软饮料行业发展非常落后。而且, 我国软饮料行业区域间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2006年, 我国共有软饮料企业1067家, 其中中小型企业为主。按照所有制类型划分, 外商和港澳台企业和私营企业数量最多。从企业经济效益角度看, 百事 (中国) 有限公司、可口可乐 (中国) 饮料有限公司、维维集团、露露集团、北京汇源等公司的经济效益较好。按照行业细分, 2006年, 碳酸饮料行业发展不容乐观, 全球范围内碳酸饮料市场萎缩。功能性饮料、果汁及果汁饮料和茶饮料发展较快, 迎合了消费者的需要, 占领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1.2 产品差异化

按照目前市场情况, 碳酸饮料行业缺乏竞争、缺乏活力。而且碳酸饮料在创新上也已经很难突破现有的模式。相反, 碳酸以外的饮料新品类却不断涌现, 发展迅速。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 碳酸饮料在健康和营养方面的负面形象日益加深, 而且扭转这种局面的可能性甚微。

市场上常见的饮料包括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瓶装饮用水和含乳饮料等几个大品类。从2005年6月到2006年6月的市场增长情况来看, 茶饮料在全国市场的增长幅度达到了30%, 果汁的增长速度也达到了20%。国内饮料市场上四大品类的市场份额大致为碳酸饮料占30%, 瓶装饮用水占30%, 茶饮料占15%, 果汁饮料约占15%。尽管碳酸饮料庞大的基数使其仍然占据市场上霸主的地位, 但已经受到来自各方的威胁, 增长速度正在逐年放缓, 市场份额也将逐步萎缩。

1.3 进入和退出壁垒

一个行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的高低, 直接决定了这个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如果一个行业的进入退出门槛比较高, 那么先进入的生产者就有可能占据先入优势, 通过技术、资金和市场等各个方面的有利条件阻止其他生产者的进入, 因此行业将会出现垄断或者是寡占, 市场竞争不充分。反之, 行业的进入退出门槛比较低, 壁垒较少, 新的生产厂商较容易的进退, 那么这样的行业更加贴近微观经济学的完全竞争市场, 市场竞争充分, 不容易出现垄断。

2003年, 我国软饮料行业共有企业901个, 固定资产净值为3149225万元, 平均每个企业净资产为3495.3万元;2004年和2003年基本保持一致;2005年和2006年, 我国软饮料行业的企业数量和固定资产有了进一步的增加, 企业总量为1067个, 行业净资产为3913678万元, 平均每个软饮料生产企业固定资产净值为3667.9万元, 比2003年的3495.3万元, 提高了172.6万元, 而且行业的生产企业也有了相应的增长。

我国软饮料行业的进入退出壁垒不是很高, 新的生产厂商可以比较容易的进入和退出这个行业。进而, 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将随着厂商的不断进出而更加激烈, 行业市场发育将逐渐走向成熟。从长远看, 这有利于我国软饮料行业的健康发展。

2 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指企业在市场上为实现其目标而采取的适应市场要求不断调整的战略性行为。按照SCP理论, 企业的市场行为受市场结构的制约;反过来, 市场行为也会对市场结构有反作用影响和改变市场结构的状态和特征。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的是寡头垄断 (亦即寡占) 型市场结构中企业的市场。寡头垄断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型态, 由于市场上存在几个规模较大的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企业, 所以每一个企业的市场行为都会对其他企业的行为产生有效的影响。我国的软饮料行业非常符合这种寡占型的市场结构。

饮料工业的发展一般都须历经产品竞争、渠道竞争和品牌竞争三个阶段。我国饮料工业正处于产品竞争与渠道竟争共存并且即将进人品牌竞争的发展阶段。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后发优势, 预计中国饮料工业将有可能快步越过产品竞争和渠道竞争两个阶段, 然后水到渠成地跨入品牌竞争的成熟市场

(1) 我国软饮料市场的主导型企业模型 (斯塔克尔伯格模型) 分析。

在寡头垄断市场上, 一个大企业拥有总销量的主要份额, 而一组较小的企业则供给市场的剩余部分。在这种情况下, 这个大企业就会以主导企业的身份确定一个能够实现其最大利润的价格, 而其他的那些单独价格影响力很小的企业就会像完全竞争中的企业那样, 把主导企业所确定的价格作为给定, 并据此安排自己的产量。这就是主导企业模型。

我国软饮料市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主导企业模型市场。由于市场空间的限制, 使企业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发展策略和方向的问题。当前, 软饮料行业比较常见的做法就是模仿成长, 即跟随主导企业的发展方向, 这样短期来看不仅企业面临的风险较小, 而且对于成长性的市场还有机会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大企业利用自己的品牌、资金、渠道等综合的资源实力进行同质化的产品延伸, 希望通过自己的强势推广和传播提升在单独市场领域的从无到有的市场份额, 进而打击竞争对手。而中小企业也会根据自己的实力、区位情况借助大企业的竞争造势, 以价格武器进行同质化的产品延伸, 顺势而为以从市场分得一杯羹, 谋得生存和发展。

碳酸饮料市场竞争加剧,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依然是市场的领导者。纯水饮料势头强劲, 市场领导品牌娃哈哈、乐百事、农夫山泉依然垄断着纯水市场, 占据了近1/3的巨大饮料市场份额。纯茶饮料市场异军突起, 统一和康师傅是领导品牌。纯奶饮料市场日趋成熟, 其领导品牌包括伊利、光明等。而娃哈哈在巩固其果奶市场的基础上, 也全力进攻纯奶市场。果汁饮料市场转型明朗, 传统的三片罐包装果汁饮料市场不断萎缩, 以汇源为代表的纸包装大包饮料市场份额迅速扩大, 并将逐渐发展成果汁饮料市场的主体。

(2) 我国软饮料市场的品牌效应分析。

广告行为是企业在市场上经常采用的一种主要的非价格竞争的方式。根据美国著名的产业组织学者凯维斯对非耐用消费品行业市场上广告行为的研究, 我们知道, 在非耐用消费品行业, 广告对消费者形成的主观偏好影响特别大, 有利于形成产品差异, 因此市场上的企业常常试图通过大量的广告投入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和建立品牌忠诚度。也就是说, 品牌效应的建立和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软饮料这个非耐用消费品市场上。

将中国软饮料品牌与世界级软饮料品牌比对, 可以发现两者之间依然存在巨大的差距。我国软饮料生产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必然遇到品牌延伸的困惑, “品牌远见”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虽然明知缺乏品牌战略的饮料生产企业难以持续发展, 可是品牌又必须建立在企业实力的基础之上。一个为了生存的饮料生产企业往往不可能过多地考虑品牌战略, 想到的只能是如何赚钱以尽快完成自己的原始积累, 品牌建设力度很小。

中国软饮料生产企业在国际品牌中的层次普遍较低。中国本土大型饮料生产企业的最大优势虽然也是在于品牌而并非经营管理和研发技术, 可是能否始终坚持走自己的品牌发展之路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之前必须要有相应的国际化销售网络作为依托, 惟有把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基础上努力协调好国际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不断完善自身的国际化销售网络, 才有可能进一步加大饮料生产企业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的步伐。目前我国软饮料制造企业品牌建设不到位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隐患。

3 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 通过企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形成的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状态, 是反映市场运行效率的综合性概念。通过研究市场绩效, 可以判断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程度。

2003年以来, 我国软饮料行业利润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行业利润总量有了明显的提升。2003年到2006年, 由于软饮料行业整体运行平稳, 行业效益不断提高, 在这个大的背景下, 我国软饮料行业的总资产规模也不断扩大。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继续以超过GDP两倍的速度增长, 同时利润总额增长速度超过了销售收入增长速度, 整个行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在产量增长的同时, 品种也日趋多样化, 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2006年, 我国软饮料行业盈利能力好于其他几年, 整体盈利能力比较强, 且盈利能力保持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局面, 这是因为市场需求广阔, 行业销售量增加, 而产品价格维持稳定, 导致利润空间稳定, 预计将会继续保持并有所提高。

4 结论和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我国软饮料制造行业是一个有一定集中度的竞争型市场结构, 进入壁垒不高, 竞争主要依靠价格竞争, 行业利润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有一定的产品差别化程度。在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强势品牌较少的前提下, 我国软饮料行业能够成为世界软饮料大国依靠的是低成本支撑的低价渗透策略。但是, 我国软饮料行业的成本优势正逐步丧失。从劳动力价格来看, 我国的劳动力价格已经不具备以往的明显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 我国的饮品消费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 尤其是大中城市。经济相对落后区域, 特别是广大农村不仅饮品的人均消费数量极少, 而且消费总量的增长速度非常缓慢。经济相对落后地域饮品消费需求不足, 尤其是广大农村的饮品消费不旺已经成了我国软饮料工业发展的最大制约。中国软饮料生产企业必须直面我国饮料行业这个最重要的国情, 因此我国的饮料生产企业应该努力生产更多、更好适应向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饮料市场延伸的质优价廉饮料产品, 否则消费失衡进一步失衡只会使得软饮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后盾, 带来隐患。

参考文献

3.中国饮料行业发展现状 篇三

届时,将有1300家中外企业参展,比去年增加18%,展览面积也将达到四万平方米。展会的国际化程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展览内容将更为丰富。

目前,西班牙、法国、美国、韩国、南非、波兰、墨西哥、马来西亚、意大利,乌拉圭、突尼斯、土耳其,欧盟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团已正式报名。为了促进和非洲国家在食品饮料工业方面的合作,吸引更多非洲国家参与这一国际合作平台,本届展会选择南非作为今年的贵宾国。

展会期间,主办方将组织丰富的展会活动,如全球食品发展大趋势报告会、中外参展产品创新大奖评比、家乐福和麦德龙两大国际连锁零售集团的现场采购洽谈会、第九届中国国际葡萄酒和烈酒品酒会、第四届国际橄榄油大赛等,将为国内食品和饮料行业带来大量有关食品和饮料市场以及技术方面的信息。

4.中国果醋饮料行业诊断 篇四

特里定位工作室以定位论的观点,在国内首次全面揭示出果醋饮料做不大的根本原因,对我国其他遭遇类似困境、急欲突破发展瓶颈的消费品类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果醋饮料行业特点

在长期跟踪、观察果醋饮料行业的基础上,特里定位工作室将其竞争状况概括为“小、乱、杂”三个特点,从这些特点即可略见其发展受缚之端倪。

首先是“小”。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行业规模小,整个行业的销售规模只有6亿多元;二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强势品牌,全国几百家果醋生产企业,销售额过千万的都屈指可数,只有广东天地壹号销售额有一亿多元(但以陈醋饮料为主,苹果醋在底才推出,开始时名为“天天一号”,不久就改为与陈醋饮料同一品牌)。值得指出的是河南果醋生产企业较多,呈现出初级的产业集群现象,其中天方原创、世锦、远村、果之源等较有规模,目前市场上也有不少果醋饮料牌子是由河南工厂代工的。

其次是“乱”。一是功能定位混乱,大多数厂家打保健牌,卖点诉求过多,如美容养颜、减肥、增强消化功能、醒酒护肝、杀菌抗病毒、预防衰老、消除疲劳、软化血管、防治高血压、抗癌、保持皮肤光滑滋润等,但没有一种被人们明确认知;二是价格也非常混乱,定价从几元、十几元到几十元的都有,自相扰乱,让本来就很难得的少数对醋饮感兴趣的消费者感到困惑。

再次是“杂”。真正的果醋是由果汁经过两次发酵(酒精发酵、醋酸发酵)而成,但由于没有行业标准,目前市场上不少产品是以食醋加果汁勾兑而成,缺乏发酵法生产果醋特有的风味,由于成本低、利润高,这种“李鬼”产品竟大行其道,正规军被挤兑得很厉害。为此,由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饮料分委会负责的《果醋饮料》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于底发布,意欲规范行业。

无疑,标准的设立有益于保障和提高市场上果醋产品的质量,但对改变消费者对果醋饮料的认识不会起多大作用。消费者不是产品专家。相对来说,下面这两个“杂”更为麻烦:一是品种杂,除主流的苹果醋外,还有葡萄醋、梨醋、枣醋、山楂醋、桑葚醋、枸杞醋、沙棘醋、草莓醋……二是规格杂,各种容量的都有,包装有玻璃瓶、屋顶包、PET、易拉罐等,一开始就追求产品线丰富,企业精力分散,消费者也很难对这个品类形成整体印象,

如何赢得品类竞争?

定位论指出,市场不是产品之争,而是认知之争。商战首先是品类的竞争,其次才是品牌的竞争。因为消费者买的是品类,品牌不过是品类的代表,品类发展,品牌才能得到发展。特里定位工作室侯糠蛟以心智原理纠正迈克尔•波特著名的产业五力竞争模型,提出“品类五力竞争模型”:消费者大脑中不存在产业,而是品类,由现有品类、替代品类、互补品类、核心背书(为品类提供关键价值来源,起着背书的作用)和渠道构成的五力关系是强势品牌产生的源泉。其中品类之间替代关系的竞争是推动商业进步的最根本、最强大的力量。

营销大师莱维特说的好:“顾客买的不是直径五毫米的电钻,而是直径五毫米的钻孔”。由于消费者满足需求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一个品类会面临着众多替代品类的竞争,比如当你口渴时,你可以选择喝水、可乐、果汁、凉茶……很显然,果醋饮料几乎不会被你列入选项之中。因此,果醋饮料只有设法打入消费者大脑并占据一席之地,才能在品类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从这个意义上说,天地壹号提出“不喝酒,就喝天地壹号”,离高明的策略还差得很远。因为这是把自己定位成酒的替代品,问题是人们对酒的功能需要与对饮料的功能需要是截然不同的,饮料并不能替代酒,而不喝酒,可供人们选择喝的饮料品类就太多了,这一口号却没有向人们提供选择它的任何理由,表达的只是一种典型的一厢情愿而已,怪不得它作为陈醋饮料这一新品类的开创者,上市十年了销售额仍不过1亿多元,而同期身处传统品类、一直不温不火的王老吉,在提出“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口号,简单、明确地给出了选择凉茶品类的理由之后,五、六年间,销售额就达到天地壹号的100倍!

5.中国饮料包装机械业的发展势头 篇五

目前中国食品饮料包装机械的产值在300亿元人民币左右,而每年进口的食品包装机械约10亿美元。其中饮料、乳品和啤酒包装机械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一、饮料包装

目前中国饮用水、碳酸饮料、茶饮料的前处理设备国内产品基本上可以满足需要,中、低速理瓶、装箱设备也有相匹配的产品可供选择,在热灌装机方面,各设备厂都能解决设备在热灌装环境下的控制、密封等工艺要求。也解决了无菌冷灌装的问题。不过无论是碳酸饮料、瓶装水、果汁还是茶饮料,也无论是PET瓶、金属罐还是利乐包,中国着名饮料企业的包装生产线基本上是引进设备的天下。

二、碳酸饮料的包装

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仍然是中国饮料中产量最大的品种,尽管增幅放慢,但绝对数量每年仍有较大增长。

PET瓶是碳酸饮料最主要的包装形式。采用集中制造瓶坯,分散制瓶供应就近可乐灌装厂的生产方式。由于碳酸饮料瓶价格已经完全透明,因此利润很薄,制瓶企业主要以量取胜,高速设备的使用成为必然。在瓶坯生产方面,72模腔的注塑机已经开始使用。制瓶厂也开始采取更为灵活务实的设备采购方式,开始与不同的制瓶设备供应商合作。吹瓶速度达每小时2万瓶的高速吹瓶机装机量不断增加。

铝制二片罐市场份额虽然在逐年下降,但仍然有一定的市场。目前中国生产铝制两片罐的企业全部是外资控股企业,设备也全部是引进的全自动生产线。并且经过不断的更新,生产速度普遍得到提高。虽然有上海钢制两片罐生产企业,但中国的两片罐仍然以铝制罐占绝对优势。目前在国际上,美国仍然以铝制罐为主,欧洲则倾向于钢制罐的生产,虽然中国的铝制罐用铝板基本上依靠引进,价格昂贵,但改造现有的铝罐生产线为钢制罐也需要巨额投资,在二片罐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企业缺乏投资的热情。两片罐生产线由于涉及的技术非常复杂,工艺要求极为严格,目前中国没有类似的设备,特别是受低迷?场的影响,机械设备开发企业也缺乏开发相关生产线的积极性。

三、茶和果汁饮料的包装

热灌装仍是目前茶和果汁饮料最主要的生产和灌装工艺。

热灌装PET瓶、金属三片罐、利乐包,是茶和果汁饮料的三大包装形式。

部分茶和果汁生产企业外购热灌装PET瓶;部分饮料企业自己生产PET瓶;还有部分饮料企业与制瓶企业合作,由制瓶企业在饮料厂里装机吹瓶。无论是哪种方式,生产热灌装PET瓶的设备主要是二步法设备,以及一步法设备。

6.中国饮料行业发展现状 篇六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章果蔬饮料产业相关概述1

第一节果蔬饮料简介1

一、果蔬饮料分类1

二、果蔬饮料的功用及分类3

三、果蔬饮料的一般工作原理4

第二节果蔬饮料产业价值链分析7

第三节果蔬饮料其它相关产业概述8

第二章2014年世界果蔬饮料产业运行状况透析10

第一节2014年世界果蔬饮料产业发展总况10

一、世界果蔬饮料技术分析10

二、国外果蔬饮料的发展概况13

三、国外果蔬饮料的现状和发展历程15

第二节2014年世界果蔬饮料主要国家运行分析17

一、美国17

二、英国19

第三节2014-2018年世界果蔬饮料产业发展趋势分析21

第三章2014年中国果蔬饮料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分析(PEST分析法)

第一节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23

一、中国GDP分析23

二、消费价格指数分析24

三、城乡居民收入分析26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

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31

六、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分析32

第二节2014年中国果蔬饮料行业政策环境分析35

第三节2014年中国果蔬饮料行业社会环境分析36

一、人口环境分析36

二、教育环境分析38

三、文化环境分析41

四、生态环境分析43

第四节2014年中国果蔬饮料行业技术环境分析45

第四章2014年中国果蔬饮料产业运行状况47

第一节2014年中国果蔬饮料产业发展概述47

第二节2014年中国果蔬饮料产业运行动态分析48

一、产业热点分析48

二、产业运行趋势分析50

第三节2014年中国果蔬饮料产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54 23

一、中国果蔬饮料产业存在的问题54

二、规范果蔬饮料行业发展的措施57

三、果蔬饮料行业发展的建议59

第五章2014年中国果蔬饮料市场运行动态分析62

第一节2014年中国果蔬饮料行业发展综述62

一、行业发展阶段分析62

二、行业发展现状65

第二节2014年中国果蔬饮料主要企业竞争状况68

一、企业竞争现状68

二、主要企业竞争力分析70

第三节2014年中国果蔬饮料经销商调查情况74

一、经销商品牌知名度分析74

二、各品牌市场覆盖率情况77

三、产品进货渠道情况79

四、购买者购买影响因素分析80

第六章2011-2014年中国果蔬饮料行业主要数据分析84

第一节2011-2014年中国果蔬饮料行业规模分析84

一、企业数量增长分析84

二、从业人数增长分析86

三、资产规模增长分析89

第二节2014年中国果蔬饮料行业结构分析92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921、不同类型分析942、不同所有制分析97

二、销售收入结构分析991、不同类型分析1002、不同所有制分析102

第三节2011-2014年中国果蔬饮料行业产值分析106

一、产成品增长分析106

二、工业销售产值分析109

三、出口交货值分析111

第四节2011-2014年中国果蔬饮料行业成本费用分析113

一、销售成本分析113

二、费用分析115

第五节2011-2014年中国果蔬饮料行业盈利能力分析117

一、主要盈利指标分析117

二、主要盈利能力指标分析119

第七章2011-2014年中国果蔬饮料产业细分产品市场进出口数据分析

第一节2011-2014年中国果蔬饮料产业A行业进出口数据分析

一、进口数量分析122

二、进口金额分析125

三、出口数量分析127

四、出口金额分析128-2-12212

2六、出口国家及地区分析133 第二节2011-2014年中国果蔬饮料产业B行业进出口数据分析136

一、进口数量分析136

二、进口金额分析138

三、出口数量分析1

41四、出口金额分析1

43五、进口国家及地区分析14

4六、出口国家及地区分析146 第八章2014年中国果蔬饮料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151第一节2014年中国果蔬饮料产业竞争现状分析1

51一、果蔬饮料中外竞争力对比分析1

51二、果蔬饮料技术竞争分析1

52三、果蔬饮料品牌竞争分析154 第二节2014年中国果蔬饮料产业集中度分析158

一、果蔬饮料生产企业集中分布158

二、果蔬饮料市场集中度分析161 第三节2014年中国果蔬饮料企业提升竞争力策略分析164 第九章中国果蔬饮料产业领先企业运营现状及发展趋势166第一节X企业166

一、企业概述166

二、2011-2014年经营规模169

三、2011-2014年经营效益17

1四、经营模式分析17

2五、竞争优劣势SWOT分析17

4六、发展趋势分析177第二节X企业180第三节X企业181第四节X企业182第五节X企业183 第十章2014-2018年中国果蔬饮料企业市场发展前景及趋势185第一节企业发展机遇及风险18

5一、企业发展机会18

5二、企业发展挑战187第二节果蔬饮料行业企业发展战略分析189

一、国际化189

二、战略联盟19

1三、科技创新19

2四、产异化194第三节果蔬饮料行业企业发展建议198 第十一章中国果蔬饮料产业发展趋势预测200第一节全球经济环境发展趋势评估200第二节中国经济环境发展趋势评估20

1第四节中国下游产业环境发展趋势评估203 第五节中国果蔬饮料产业发展优劣势分析20

4一、产业发展机遇20

4二、产业发展劣势206

三、产业发展优势209

四、产业发展风险211 第六节中国果蔬饮料产业市场发展预测评估21

3一、2014-2018年市场容量趋势预测21

3二、2014-2018年市场结构发展趋势21

5三、2014-2018年消费特征发展预测216

四、2014-2018年消费热点发展预测218 第十二章2014-2018年中国果蔬饮料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223第一节2014-2018年中国果蔬饮料产业发展前景分析22

3一、果蔬饮料技术发展方向分析22

3二、我国果蔬饮料未来发展趋势22

4三、果蔬饮料市场未来需求特点分析226第二节2014-2018年中国果蔬饮料产业市场预测分析230

一、果蔬饮料产业市场供给预测分析230

二、果蔬饮料需求预测分析23

7.中国饮料行业发展现状 篇七

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的影响, 国际饮料市场需求下降, 许多跨国公司在国际饮料市场上的投资有不同程度的萎缩, 而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方针政策, 使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据报道,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和世界经济环境的急剧恶化, 中国经济在2008年依然保持了9%的增速, 经济总量达到30万亿元, 从2009年四季度到2010年年底, 国家约投资4万亿元来拉动国内消费, 随着消费者购买力的提高以及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 中国饮料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 跨国公司十分看好我国的饮料市场, 纷纷将投资转向我国。为了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分享甚至独占我国的市场份额, 跨国饮料公司扩大了在华并购规模并加大并购力度, 如可口可乐公司斥资24亿美元并购汇源果汁, 我国的饮料民族产业正面临严峻的考验。

关于跨国并购对产业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加强了行业的市场集中度, 推动我国企业实现规模效应、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于立新、董萍 (2007) 分析如何利用跨国并购来提升我国的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些问题, 如将我国本土的民族品牌挤出市场, 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我国的经济安全, 由于跨国公司的不断加快并购、整合速度所产生的寡头垄断格局以及产生行业的进入壁垒, 使消费者的福利遭到损失。曲迪 (2008) 认为在我国企业存在资金实力小、规模小、缺乏国际竞争经验、反收购能力必然低下的状况下, 应借助外力影响, 如利用反垄断法来避免跨国并购的垄断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然而现有的多数文献都是研究跨国并购对我国整体产业的影响, 具体到某个行业的研究则寥寥无几。本文以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垄断趋势为切入点, 结合当前的经济背景来分析其对中国饮料行业的影响, 并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

2 饮料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基本现状分析

2.1 饮料跨国企业在华并购的特点

这些年饮料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愈演愈烈, 从已有的并购事件中可以看出, 这些并购已呈现出一系列特点, 如下表所示。

2.2 饮料跨国企业在华并购的市场垄断趋势

本文以“三资”企业在华饮料市场的市场份额随年份的变化, 来表现饮料跨国企业在华并购的市场垄断趋势。市场份额指企业的销售量 (或销售额) 在市场同类产品中所占的比重, 是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 代表了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可以使企业获得某种形式的垄断, 这种垄断既能带来垄断利润又能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若以A代表目标企业的销售收入, 以B代表整个行业的销售收入, 那么市场份额的计算公式为A/B, 本文以饮料“三资”企业的销售额与整个饮料行业的销售额比值来表示“三资”企业在华的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上图反映了跨国饮料企业2000—2007年在华的市场份额。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2002年, 跨国饮料企业在华的市场份额保持一个稳定水平, 且程度不高, 大约在30%。从2003年开始, 跨国饮料企业的市场份额开始快速增长起来, 到2006年已接近40%, 由于跨国企业十分突出的垄断优势, 而我国的大多数饮料企业规模较小, 资金短缺, 管理水平落后, 与那些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这个垄断趋势还在继续进行。

当前的饮料市场, 市场份额占前三位的几乎都是跨国巨头, 而且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据报道若以销售额计, 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为12.4%, 远超达能的8.8%, 而康师傅、百事、统一等紧跟其后, 远远将中国的本土企业抛在后面, 若由此发展下去, 跨国饮料企业对我国饮料市场的控制力将达到本土企业无法对抗的格局。

3 跨国并购及其垄断趋势对中国饮料行业的影响分析

3.1 跨国饮料企业相对于中国饮料企业具有绝对的垄断优势, 因此可通过并购、竞争将本土饮料企业挤出市场

当前在华的饮料跨国公司如可口可乐公司、百事可乐公司、雀巢公司基本都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大型跨国公司, 往往有着卓越的管理经验、销售技巧及研究开发能力, 这些都是国内饮料企业缺少的;同时这些跨国公司有着巨大的规模优势, 能够在我国市场上获得规模经济优势。而规模优势有利于高度专业化管理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 形成组织管理优势。这些跨国公司的规模优势也有利于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多渠道、低成本获得资金。而我国的大型饮料企业, 如露露集团、农夫山泉、汇源集团相比这些实力雄厚的饮料跨国企业则显得势单力薄, 容易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被淘汰或被收购。

3.2 过度的跨国并购将导致饮料行业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目前垄断我国饮料业的主要有五大公司, 即可口可乐公司、百事可乐公司、统一集团、顶新集团和娃哈哈集团, 其中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是跨国公司。国内的碳酸饮料、茶饮料和功能饮料市场属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说明竞争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寡头之间, 他们或达成某种协议, 互相抬高或降低市场价格;或互不相干, 采取领先策略或跟进策略。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存在一定的市场进入壁垒, 一般小企业很难进入, 即使进入了该行业, 也只起弥补少数市场空白的作用。由于产品的差异性, 瓶装水和果汁饮料属于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企业间的竞争较激烈, 该行业的市场份额集中在多家企业手中, 即使排在前列的企业的地位也不稳固, 也可能被别的有实力的企业所取代。

3.3 并购的垄断趋势也可能损害有效竞争

有效竞争即不完全竞争, 有效竞争能充分发挥竞争效力的市场竞争态势。在有效竞争条件下, 需求与成本的长期曲线不仅较短期曲线平缓, 也比人们通常用图表表述的更为平缓。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规模偏小, 与世界级跨国企业相比差距非常明显。饮料行业更是如此, 而且跨国企业往往有雄厚的资金、较强的品牌效应以及市场支配力, 跨国企业和国内企业间巨大的差距有可能会破坏我国公平的饮料行业市场秩序, 损害有效竞争, 从而影响到中国饮料产业的健康发展。

3.4 被并购后的民族品牌往往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外资在中国最关注的投资机会的考量指标是:国内企业是否符合外资进入中国的策略定位, 是否有好的本地管理团队, 是否有良好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优势, 是否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 所以被并购的往往都是饮料行业的龙头企业。跨国公司往往通过逐渐获取资本或股权, 由原本的合资企业变为独资企业的方式以达到消灭对手的目的。跨国公司对待我国本土品牌的手段通常有两种:对于自有品牌定位重合的产品, 通过收购或者租赁的方式将之雪藏;对于有利用价值的品牌, 收购或租赁之后, 重新塑造为自己所用。原来形成的“亚洲”、“崂山”等8大名牌中, 已有7家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收购, 而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品牌现在基本已经消失了;法国达能通过合资的方式, 实际控制了中国饮用水市场的两大领先者——娃哈哈和乐百氏, 成为中国市场最大的饮用水供应商。

以达能并购乐百氏集团为例, 被达能控股93%的乐百氏, 失去了自己的控制权与经营权, 瓶装水是乐百氏的主打产品, 其销量在1996—1999年一度在中国市场达到30%, 占有率第一。但现在其市场份额仅为5%, 被竞争对手娃哈哈和农夫山泉远远抛在身后。

3.5 形成的寡头市场结构将影响我国的经济安全

由于存在寡头厂商要共同瓜分市场利润的需要, 一旦在中国饮料市场上形成了寡头市场结构, 饮料寡头往往会联合起来共同商定价格和产量, 以便减少竞争、增加利润。而这一行为的直接结果就是影响了我国饮料消费者的福利。另外这些跨国寡头垄断厂商也会将我国饮料市场上获得的大量利润转移到其母国去, 影响我国经济安全。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结论

总的说来, 中国的饮料行业并购当前存在三个问题:民族品牌保护问题、行业垄断问题、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所以我国饮料行业如何能够健康发展, 我国的饮料企业如何在与跨国企业的竞争中成长发展起来而又不至于被并购以至于丢掉自己的民族品牌应该成为大家考虑的问题。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引导出如下一些重要的政策启示:

4.2 政策建议

4.2.1 微观层面

(1) 品牌创新, 克敌制胜

目前我国的饮料市场还处在垄断竞争状态, 因此进入壁垒较低, 本土饮料制造厂商容易进入或退出市场。寻找产品的差异性, 填补市场空白是本土饮料企业进入饮料行业的重要手段。如王老吉正是抓住了饮料市场上缺少凉茶的空白, 把握住机遇, 成功地进入饮料行业, 并牢牢地站稳了脚跟。一个有强有力的创新品牌是企业重要的竞争力, 是克敌制胜的利器。

(2) 本土企业应谨慎应对跨国并购, 牢抓控股权

目前, 国内的融资渠道相对匮乏, 饮料企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 跨国并购给这些急需资金的企业提供了资金及技术上的支持。然而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并购企业的目标有多重性:一是尽力取得对公司的控制权, 二是资本运作。有的并购甚至是恶意并购。因此在遭遇并购时, 中方企业一定要谨慎应对, 牢牢保持自主经营权及控股权, 敢于维护中方权益, 尤其要重视对自主品牌的权益的保护。在合资中往往处于资本劣势的中方, 可以通过相应的合同条款约束合资方的增股扩股行为, 保护自己的绝对控股地位。

(3) 培育和提高内资企业吸收消化学习能力

对于跨国并购的这种垄断趋势, 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培育和提高内资企业自身的吸收消化学习能力, 活用外资的管理经验, 利用自身资源和饮料跨国企业的溢出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一批能与跨国公司抗衡的民营企业。

(4) 注重品牌保护

当前, 许多饮料企业对股权、商标、品牌的意义认识不清, 保护意识不强。而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 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有力的体现, 也是外商十分看重的一个并购因素。本土品牌的缺失将使相关产业沦为贴牌加工地位, 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 无法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中方应注意在合同中规定有关知识产权的保护条款, 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同时应在自主品牌的营销上加大力度, 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品牌文化, 捍卫自身独立性。

4.2.2 宏观层面

(1) 完善并合理地使用反垄断法

对存在限制竞争行为的饮料跨国并购, 应利用反垄断法加以规制, 从而起到保护饮料市场的公平竞争、有效调控饮料市场的竞争状态、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及保护弱势的饮料市场主体等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反垄断法还处在开始实施的阶段, 必须加以完善才能更好地处理外资并购案。

(2) 加大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

截至2008年年底, 我国饮料中小企业占全国饮料企业总数的50%以上, 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我国整个饮料产业的发展, 然而跨国并购的垄断趋势使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加大。国家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来为中小企业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 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 同时也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以减轻其负担。

参考文献

[1]曲迪.反垄断法下的跨国并购[J].法制与社会, 2008 (12) :120-122.

8.2011中国饮料市场展望 篇八

2010年,得益于稳固的国内需求,国内饮料业总产量达到创记录的1亿吨左右,相比2009年增长约20%。饮料总产量和经济效益双双上扬,成为食品工业中的佼佼者。

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中国饮料市场必将迎来新气象。让我们一起来分析预测。

市场快速发展成本压力凸显

“十一五”期间,全国饮料总产量增长约300%,成长为全球第二大饮料市场。预计2011年,国内饮料市场仍将保持20%左右的发展速度,总体产量有望超过美国。

在国内饮料市场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原物料成本价格的上扬将给中小企业带来不小的经营压力,这将成为2011年饮料市场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2010年,随着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和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持续走高,国内“涨”声一片。以即饮茶、可乐等为例,PET切片、白糖两者占其原料成本的重要部分。2010年1月,PET切片的价格约为9300元/吨,到11月价格创下2006年来的新高,接近15000元/吨,涨幅高达60%以上。而白糖价格则由2010年1月份的5000元/吨,上涨至11月的约7600元/吨,涨幅超过50%。以茶饮料每箱15瓶、每个瓶坯重约25克计算,相比2010年年初,PET切片给其带来的成本增加约1.8元/箱,白糖给其带来的成本增加约0.4元/箱,合并两者带来的成本增加约22元/箱。

如此一来,预计2011年饮料企业或将提高出厂价格,或将减少促销力度,抵消成本上扬带来的压力。

市场割据加大中小企业举步维艰

笔者把目前中国饮料企业按照实力划分为四大集团,如表1所示。

2010年,第一集团的娃哈哈增长乏力,部分市场甚至出现大幅下滑。而康师傅饮品则依靠20%“再来一瓶”的强力冲击,以及期货运作带来的成本优势,取得了30%以上的骄人业绩。第二集团中的汇源对果汁果乐推广未达预期,年中曝出巨额亏损。达利园、今麦郎等则在饮料消费旺季弥补市场缺口,取得快速发展。第三集团的中粮悦活依旧不温不火,而六个核桃继续在根据地市场精耕,并取得稳步增长。

2011年,前三大集团都存在一定的变数。总体而言,市场割据将进一步加大,而第三、四集团中的中小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

第一集团中,康师傅、两乐的渠道架构成熟,产品推广有条不紊,将保持稳定的增长率。王老吉借力亚运,2011年将加大昆仑雪山水的推广力度。变数最大的非娃哈哈莫属。2009年起娃哈哈进行乡镇渠道精耕,在乡镇级市场广设经销商,与厂家直接交易。到2010年中期,这一策略凸显出弊端,导致部分市场出现大幅下滑。去年7月底,娃哈哈区域经销权重新向县级经销商聚拢。

第二集团中,汇源、今麦郎是最大看点。其中汇源宣布与蒙牛结成战略合作伙伴,预示着汇源重振雄风的开始。2010年今麦郎推出了茉莉蜜茶、菊花蜜茶和果粒橙等三款产品。限于产能两款蜜茶产品没有太大起色,但果粒橙依靠“跟随但不侵权、追随但不远离”的跟进策略,从美汁源果粒橙口中抢得不小的市场份额。预计2011年两款蜜茶和果粒橙将取得更大的发展。

第三集团是2011年值得期待的一个板块,银鹭是花生牛奶的第一名,惠尔康则是粗粮饮料的领导者。润田在江西、养元在河北、怡宝在广东,也都是雄霸一方。在积蓄一定的能量后,第三集团军面临更多的是怎样进行区域扩张、产品线的取舍等问题。

健康营养大趋势果汁高端水有看头

1、更健康和更营养的新品开发方向

饮料业的两大百亿单品,王老吉和营养快线,一个是更健康饮料的代言人,一个是更营养饮料的领导者。

特别是以凉茶为代表的草本饮料将是近几年的一大热点。红罐王老吉是罐装凉茶的代表,和其正是瓶装凉荼的领导者,纸盒凉茶是笔者非常看好的一个市场。绿盒王老吉虽然也取得了十多亿的收入,但是这个市场的潜力还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一旦有大集团强势介入,将会创造又一个“王老吉”奇迹。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很早就在研发更健康的草本饮料,但销量都不理想。相信2011年两乐会加大推广草本饮料的力度。

2、高端包装水有机会

2010年,王老吉借助亚运会,大力推广昆仑山矿泉水。教育消费者的钱是花了不少,但是实际的市场销量还真不多。但不赚钱并不代表这个品类未来发展的迅猛势头会减弱。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进入高端水,包括苏打水。

高端水行业未来会从一个无序竞争、缺乏领头羊的局面,进入到一个相对稳定、有序竞争的格局。

3、果汁产品有看头

首先,酸梅汤一定会成为未来两年的一个热点。从目前来看,康师傅和九龙斋的销售额都在快速增长,一旦有其他一线企业跟进,这个品类的发展将提速不少。

其次,“有料”果汁将迎来新发展。如美汁源果粒橙、娃哈哈的HELLO-C果粒饮料等。就市场规律而言,美汁源果粒橙一家独大本就是不会长久的,像统一的鲜橙多带头做大果汁市场、王老吉领军做大凉茶一样,果粒橙市场在2011年也会有更多的企业进入,进一步做大“有料”果汁市场份额。

另外,一些区域性的果汁,比如沙棘、剌梨、蓝莓等,由于原材料成本、口感、价值认同,将会在区域市场异军突起。

市场推广花样多互动营销新亮点

1、酷乐仕首创“产品体验店”

可口可乐2010年在北京推出了一款高端运动饮料——酷乐仕,在选择铺货终端时,改变了原有著名的“3A策略”(买得到,乐得买,买得起)。

商场、购物中心、高端商务区、高档住宅等区域内的便利店,以经营进口商品为主的高档超市,大型影城、商务时尚咖啡店,以及品牌健身场所等休闲娱乐场所,这些特殊渠道成为酷乐仕的首选。并且在上海、北京,可口可乐还专门为酷乐仕在繁华闹市区修建“产品体验店”。这样的推广方式,在国内饮料界前所未有。

今年,估计可口可乐会逐步把酷乐仕推广到全国的一线大城市,以及综合运用“产品体验店”的终端推广方式,打破以往电视广告先行的推广方式,做到体验营销先行。

2、网络营销更多互动

2010年,我国网民规模已达4亿人。相关调研显示,互联网在15-24岁和25-34年轻人群的日到达率分别高达63.4%和63.7%,这部分人群正是饮料消费的主要目标人群,他们的网络化特征越明显,互联网越会成为2011年饮料企业重要的营销战场。

“一号店”为代表的网络超市的兴起,吸引了众多时尚消费者。中粮悦活与开心网的网络传播做得不错,但是在网络销售和终端销售上,太缺乏一线实战经验,最终导致销售大败。

但是,饮料业的网络营销趋势已不可扭转,特别是针对其重度目标消费群,因为网络传播可以精准到针对具体一定范围内的IP地址来投放。所以,2011年一大亮点应该是更多互动性、更精准性、更具销售性的网络整合营销案例的出炉。

笔者认为,2011年的渠道发展态势主要是现代渠道的门店数量、销售占比会进一步上升,估计在8%~10%。

根据笔者这几年来对现代渠道的实地研究和调查发现,现代渠道的绝大部分饮料品牌都不赚钱,费用逐年上涨,价格却不能提上去,而且与销量的增加并不同步。

如果是中小企业和区域企业,新品上市最好避开现代渠道,先从传统渠道进攻,等有了稳定的渠道根据地,再逐步进入地方连锁超市、全国性KA等现代渠道,最好等到产品成熟、团队稳定后(一般需要两年左右时间)的阶段进入。

对于2011年的娃哈哈来说,现代渠道则是其不得不克服的一个短板。娃哈哈在农村市场和三四级城市的渠道网络接近极限规模了,2011年必须要做的事情,是对一二线城市的现代渠道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特别是加强现代渠道陈列的生动化管理,用更有创意的方式与两乐、康师傅、王老吉抢夺终端的货架陈列。

上一篇:项目验收技术总结下一篇:向省政府督察调研组的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