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德育渗透计划

2024-09-08

物理德育渗透计划(共9篇)

1.物理德育渗透计划 篇一

物理德育渗透的案例

1、例如在核能一节教学中,可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回国,报效祖国的故事。在分子原子结构的教学中,可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年到1976年长时间在受奖大厅没有汉语的历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唤起学生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物理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2、如在电磁感应教学中,可介绍法拉第经过十年实践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在白炽灯一节教学中,可介绍爱迪生经过上千次试验才找到灯丝钨的事例,来说明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方法。

3、在教学中,可通过人造卫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物质结构的测量及超导现象研究等情况介绍,教育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通过“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的顺利升空。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等航天员,核实验成功的介绍,告诉学生这是协同合作的结果,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相互合作的习惯。

4、在讲课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幽默,可以调节课堂节奏,活跃教学气氛。例如:笔者在讲解电功率时,为了说明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做了一个演示实验:用学生电源给一小灯泡供电,电压由低变高,小灯泡越来越亮,当电压刚超过额定电压时,小灯泡发出耀眼的白光。眼看灯毁在即,笔者随口大声吟出:“生命诚可贵,电势差更高,小灯泡呀,你一路走好!”一道闪亮,灯灭了。真实而略带悲壮的感受,拟人化的表述,给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从而加深了对电功率的理解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5、大家熟知的:“日心说”和“地心说”的斗争,就经历了几百年,许多优秀的科学家,例如布鲁诺、哥白尼、伽俐略等都为此受到了残酷的迫害。在物理教学中向学生讲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时,揭示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就包含着深刻的教育因素。

6、如;在讲人造卫星时,可介绍我国的人造卫星的发射与回收,洲际导弹的研制成功,“神五”、“神六”的成功发射与安全返回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讲电阻定律一节中的超导现象时,可介绍我国的超导研究与实践已处于国际前沿。在讲原子物理时,可介绍浙江秦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7、如:通过《运动和静止》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观点;在《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教学中渗透“一分为二”的观点。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弊,增强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能力。

8、例如,在讲作用与反作用、合成与分解、吸热与放热、正电与负电、N极与S极、裂变和聚变以及波粒二象性等时,可以向学生揭示物质的对立统一规律。

再如,有些内容可以画龙点睛,点到而止。如在讲导体形成电流的条件,电势差是形成电流的外因,但形成电流,外因还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短短几句话,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电流产生的条件,而且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9、诚实守信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两方面来培养学生讲诚信的好品质。一是教师自己做到实话实说,在课堂上遇到不懂的问题不必回避,可以坦诚地告诉学生自己不知道,而不能教授给学生错误的知识和方法。二是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注和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提高到了同样重要的程度,不再仅仅用分数评价学生物理课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实验课上帮助实验失败的学生查找原因,并且给他们重做实验的机会,让学生明白说实话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的严谨。物理课上培养学生“诚信”的品质,对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整整一代人都将从“诚信”中受益。

10、社会公德

在习题编制,课外兴趣活动中可适时、巧妙的进行德育,比如讲功时编了一道这样的练习题:一个社会公德很差的人从六楼扔下一个酒瓶,分析酒瓶下落过程中是否有力做功,巧妙的进行了德育。

11、环保意识

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挖掘教材内容,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又必须列举数据使学生懂得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能源和开发利用新能源是相当必要的;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核能开发利用的意义及前景的教育,激励学生为祖国能源建设和核科学技术开发利用做出贡献。我在讲授噪音污染,内能利用与环境保护、能源开发与利用等问题的同时,例证当今世界许多地方经济发展了,但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森林大面积减少,洪水泛滥,许多动、植物种濒临灭绝,绝大多数城市遭到污染,全球气温升高,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危机四伏„„这样可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12、。如我在上《声音》一课时,我提前一个星期让他们找自己身边的声音现象,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然后集体加以讨论解决。学生们发现了声音有时清脆、有时沉闷;有时很响、有时很弱;有时让人愉悦、有时让人厌烦;有时同一个声音,我们可以听见两次或多次……

13、如在《光》一课的的教学时,我提供了一些资料,如香港的银行大楼上的平面镜、爱迪生小时候的救母故事、近视眼和老花眼的知识……确定了目标:光是如何为人们生活服务,人类又应该如何正确利用光去为自己服务,如何去避免一些不正常的用光习惯等等。同学们在探究和讨论中不仅学习了好多的知识,还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会应用简单的光的知识为自己和他人寻求方便。一些同学甚至因此改正了不正确的用眼习惯,保护了自己的眼睛,一些假性近视的同学因此而„治好‟了,他们还回家去讲给老人听,教家人也学会科学地利用光来工作、生活。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的品质在同学们预习中得到了初步形成,坚持这样做下下去,我们会发现德育之花已经在渐渐地生根发芽!

2.物理德育渗透计划 篇二

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取材于物理学史和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物理学所取得的成就, 在物理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讲授、习题课、实验和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利用图片、幻灯、电影、网络等多种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我国物理学发展的历史, 就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物理教学中。我国历史上有关物理方面的杰出成就在中学物理教材中较多地方提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结合教材内容,相应介绍,尤其要突出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如地磁场偏角的论述早在宋代沈括已提出,比西方早400多年,惯性现象的描述在公元500年前的春秋末期的《考工记》已有记载,“地动仪”的发明、哈雷彗星的发现记载等都早于西方几百年。在讲原子物理时,可介绍浙江秦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通过这些成就的介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在课堂上引入中外物理学家的事迹、格言,对学生渗透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在讲授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这一章时, 可以将牛顿的一段名言介绍给同学们,“我就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偶尔拾到一颗美丽的贝壳。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一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通过这段名言,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在讲授焦耳定律时,介绍这位实验物理学家的执著。他自学成才,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做了400多次实验,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基础;安培、奥斯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实验的故事;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越生活和丰厚条件,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回国。

三、渗透科学态度和方法,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物理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等心理品质方面,有无法取代的优势。开始的引入视频,不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能源,而且通过了解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引导学生要像前人那样由于探索,不断创新;学习“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时,我让大家讨论:如果你是新能源开发者,那么你设想的新能源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大家非常热烈地讨论,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仿佛自己真的就是新能源开发者。通过这样的学习,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激发兴趣,为国家发展而学习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在物理物理教学中渗透环保、节约能源教育。

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的话题,物理教育工作者应该发挥学科优势, 在教学中适时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环保意识。在《热机效率与环境保护》一课中,通过本节课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与节约能源意识。此外,如英国的烟雾事件,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哮喘并水俣病,等等,都是由于工业“三废”没有有效处理造成的。通过以上信息,将环保意识渗透于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争做环境忠实的保护者。

五、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物理学中包含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体现在物理知识本身和教学过程中,脱离内容,纯粹介绍哲学观点是达不到教育目的的。因此,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使学生领悟这些观点、方法对学习、研究事物及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觉接受这些观点和方法,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

如在讲述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时,强调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体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的哲学观点。在讲述导体和绝缘体、电磁联系、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时,可渗透“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讲述“惯性 ”“摩擦力”对人类的有益一面和有害一面 ,可帮助学生树立“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在讲到静摩擦力的变化、物态变化、光的全反射、 透镜成像及光电效应等可及时渗透“量变质变规律”,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 ,很自然地接受一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只有让学生树立唯物的观点,在解决问题时,即使不能解释,他们也会相信这些现象一定是物质产生的。只有让学生树立辩证的观点,他们才会以辩证的眼光看待科学技术,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在利用能源的过程中,直接污染地球,人类在发展科学、改造自然的同时,又在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

六、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物理教学应根据需要,安排好实习、实验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课,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而且担负着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和不脱离工农群众的思想作风的任务。在物理实践课中,教师要解决好如下三个问题。

一是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比如通过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研究物理原理的过程,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充分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二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使学生不仅学会物理基本原理,而且能运用这些原理解释和解决生产、工作中遇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三是培养学生从事经济建设的本领。物理教学活动要紧密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学生深入工厂、农村进行实习,参加物质生产劳动,使他们掌握一定的从事经济工作的本领和有关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这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教育环节。

3.当代德育与中学物理教育渗透 篇三

【摘 要】德育教育是世界性的教育发展趋势,是当前世界学校教育的教改内容,并且已提高到与国家兴衰、社会稳定相关的重要战略地位来重视,我国也提出要以德治国。因此,本文从爱国教育、美德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合作学习与团队精神教育、科学探究与科学精神教育诸方面谈谈如何让德育教育与时俱进,达到现代德育目标,并谈谈笔者的见解和主张。

【关键词】德育 中学物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2-0135-02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经济、科技、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面对这种国际形式,各国政治家、企业家、教育家等有识之士都认识到良好的道德素质对社会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德育教育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发展趋势,成为当前世界学校教育引人注目的教改内容,并且把德育提高到了与国家兴衰、社会稳定相关的重要战略地位来重视。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以法治国;同时,也是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1]今天的学生是明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者,他们的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如何让德育教育与时俱进,的确有其重要意义,笔者想就寓德育教育于物理教育之中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一、物理知识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各国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爱国主义思想是个人和社会的无价之宝。当今社会的转型和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当代中学生也受到了不少外来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果直接对他们宣讲爱国主义教育,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如果奇妙地从物理教材的各个章节,挖掘出一些我国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就、物理学家的爱国壮举,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结合目前我国科技发展的种种现状,让学生感受到不仅是在历史长河中流淌着无数的动人故事,还感受到当代文化气息中弥漫着我国的伟大民族思想。如力学方面,介绍我国著名力学科学家钱学森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为优厚的物质生活所惑却冒着杀头的危险,虽遭受美国囚禁5年之久,却历经千辛万苦回到祖国,为我国的导弹火箭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感人故事。讲解我国航天的发展史和“神六”,“神七”上天,运用网络教学给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情境中体会多媒体模拟状态下的卫星发射全程。回顾2008北京奥运的种种令人耳目一新的震撼力学场景等。在磁学方面,讲解战国时期就发明了指南仪“司南”,北宋时期的沈括发现磁偏角比欧洲发现要早400多年,当代我国的磁悬浮列车在世界各国的运用也是屈指可数。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实际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把爱国主义教育溶合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使教育者置身于充满爱国主义的氛围中和富有情感色彩的情境里潜移默化,从而形成一种合力,使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起到振奋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继而化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内动力。

二、物理学科蕴育的美德教育

物理学科蕴藏着许多美德思想,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物理的规律美,认识物理规律所表现的秩序美、和谐美。可以讲解牛顿把神秘的天体运动和地球上物体运动统一起来,提出万有引力定律,体现宇宙的秩序和谐美。可以在实验教学让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美。还可以刻画物理学家的品格魅力美。如布鲁诺为捍卫真理在烈火中永生;中国的“两弹之父”邓稼先身患绝症,仍将头脑中的数据和资料拼命地保留下来,献给祖国等。这些事例充分体现了伟大科学家无私奉献、忘我追求和勇于探索、求实创新的崇高品德。通过这一系列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会物理内涵的基础上去追求真知,努力学习。具有美德的人,也不会出现三鹿奶粉的事件,成就事业能经受良心的拷问。

三、可持续发展教育

世界是全球的世界。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当今面临的全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基本目标和任务,由传统的发展观逐渐向可持续发展观转变是人类发展的飞跃,是中学各科教学的主题,也是现代德育的核心。《中国21世纪议程》中指出:“要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灌输,……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整个教学过程。”[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未来人类面临的挑战已远远超出个人,地区和一个国家的范围,尤其需要道德的力量将人类凝聚在一起,共同发展。人类必须倡导一种“全球合作精神”共同担负起保护环境,珍惜能源,拯救人类的责任。这不但需要当代人的觉醒,尤其需要通过道德教育唤醒青年一代的责任感,所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德育的必要性和急迫性都已达成共识,并着手付诸实施。在教学中有很多关于能源环境的知识,我们可以把握好这个锲机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使他们在新的社会时期能成为高素质的现代文明人,今后担负起保护环境,珍惜能源,拯救人类的责任。

四、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社会的迅猛发展,对人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但是个人能力再强,也无法实现全才通才。由此,具有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微软公司副总裁兼微软蕾蒙德研究院院长凌大任博士说:“事业发展,更强调的是在集体中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因此除了关注个人的发展,更需要关注团队的进步,团队协作能力对事业的成功十分重要。”[3]所以,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认为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是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品德。在物理教学设计时,对合适设计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要尽可能的让学生有意识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发现他人的优势,学习他人,悦纳他人善待自己,学会与他人合作,获得相互帮助,更重要的是能够在相互交流、合作探究过程中进一步激发情感,增长能力。如在物理作业练习中可以提倡合作学习。在一些现代物理知识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网上查索,互相合作,共同提高。通过这样的物理教学,学生学会的不再仅仅是物理知识,同时还学会共处,学会学习。而且也认识到合作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使他们今后能成为一个胸襟广阔的人,而不是狭隘眼光的“窝里斗”。

五、开展科学探究,培养科学精神。

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也是德育教育的一个潜在教育内容。物理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可能存在的贪图省力、不肯动手、粗枝大叶、抄袭数据等不良现象, 通过探索与研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真理、追求真理、冷静细心、坚忍不拔等科学精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关注社会现象,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能在当今社会存在的浮躁的现象沉静下来冷静思考,脚踏实地工作学习。

最后,引用叶澜教授的一句话:“教育是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4]教育是育人,育心,育德。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更要把握时代脉搏,在物理教学中用心体会,独具匠心的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渗透,多摸索有效渗透德育的方法,激发他们的情感,唤起他们的责任感,并驱动他们的行为,从而达到德育目标,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注释】

1 王 伟.论“以德治国”.光明日报[J],2001.2.9:A1版

2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M].第六章

3 http://hi.baidu.com/zvv8/blog/item/097681b1d14565540923029b.html

4 叶 澜教授.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R].广西师范大学主办.学术报告会,2006.11.9

参考文献

1 廖伯琴.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解析.中国教育报,2005.9.16:第5版

2 朱小蔓.中小学德育专题.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张耀灿.中学德育理论与实践.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4.物理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四

新墩镇中心学校理化组

孙翰林

德育教育,从本质上讲,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三个方面。其中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是方向,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就我们社会主义社会而言,德育是把社会主义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活动,怎样在各科教学中落实德育首位的原则,这是一个新课题。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过程都蕴含着德育教育因素,这正象赫尔巴特所说的那样:“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一样”。关键问题是看我们是否能善于挖掘、具体分析各学科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与德育的必然联系,科学地进行德育教育。物理学科是各类学校教育中设置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在中学教育中同样具有非常高的地方位。由于物理知识具有精确性、可测性、实践性、客观性和局限性等特点,所以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它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态度和道德情感,献身科学和爱国主义的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念。笔者作为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中学物理教师,积极响应学校加强德育教育的号召,在本文中根据物理教学的特点教学目的,结合教学内容就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一些探讨。

一、物理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当前的德育内容应该以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为核心。物理学是一门与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学科,教材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物理教学中,可结合教材有关章节介绍我们的祖先对科学技术的卓越贡献,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如在讲到磁场、磁针问题时可介绍一下我们的祖先在十一世纪末已发明并使用了指南针,而外国关于指南针的记载最早是在十二世纪末,比我国整整晚了一个世纪。

通过介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祖国科学技术成就和发展远景,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愿为将来更好地参加祖国建设而努力学习。比如在讲授力学并涉及到航天知识的时候,可多介绍一下我国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方面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情况。从70年发射第一颗卫星,到84年发射同步通信卫星,以及后来发射出去又能准确地进行地面回收再到最近我国的神州5号载人飞船成功上天等等。在介绍光的三原色原理时,可谈谈蒋筑英在改革彩色复原技术难关时的忘我精神。在有关原子核的教学中,可介绍钱三强夫妇在核反应研究中,关于铀核三分裂变和四分裂变的发现,受到世界重视。他们还拒绝了外国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国,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这些事迹都能深深打动学生的心。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因而用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时间都很有限,如何把有关的内容恰当地溶进教学之中,这是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笔者认为应点到为止,不要拔高分析,更不要不管内容如何,都牵强附会地往上联系,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不能总把“爱国”两个字挂在嘴边上,要就事论事,让学生从具体的事实中认识到祖国的伟大,认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二、物理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伟大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概括和总结了当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全部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自然科学的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准备了条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很多观点都可在物理学中找到佐证。在教学中如能有机地把这些哲学观点渗透进去,这无异是对政治理论课的一个很好补充,使学生无形中受到政治思想教育。教学中,在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同时,适当提一下科学史上建立这些概念和理论过程中曾出现的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辩证的自然科学方法论。如:在讲到能量守恒定律时,可提到在机器工业非常发达的时代,人们发现机器能不断地对外做功,但却总要消耗能量。当时就有人从唯心主义的观点出发,提出能不能设计一部不消耗能量就能不断对外做功或消耗很少的能量,却可以对外做很多功的机器,即制造永动机。这种美妙的设想很吸引人,有很多人为之奋斗了一生,但终究没能设计出永动机,也不可能设计出永动机,因为它从根本上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违背了物质的运动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唯物主义观点。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毕竟不能用过多的时间去讲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更多的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渗透进去,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在分析物理现象时,很多地方都能用到。如:在讲参照系,相对运动一节时,在分析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同时,要进一步分析运动与静止的对立统一关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地球上处于静止状态的人,是相对于地面来说的。实际上,“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人正跟着地球围绕太阳遨游太空呢!唯物辩证法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科学知识及有关概念是在科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们认为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在讲这部分知识时,可简单提一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发现了物质的第四态即“等离子态”、以及物质的第五态“中子态”。作何概念都会发展,结论都会深入,任何时候的认识总有局限性,永远不会有尽头。以上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青少年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有意识地将辩证法思想融汇贯穿到全部教学中,有机地体现在每章节的知识传授中,必定会对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物理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物理这门科学是以客观世界为研究对象的,它得出的定理、定律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理学特有的逻辑精确性以及概念和结论的确定性,这些都会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激起正直与诚实的内在要求。物理教学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具有理性思维,从问题的发现到问题的解决,都要经过合乎逻辑的理性思维,决不允许随意胡编,信口开河,也不能容忍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它可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任性,意气用事、随心所欲的弱点,形成一切都要经过理智过滤的良好习惯。每一次物理课所提出的目的,所期望和所要求的结论都是明确确定的,而结论的清晰无误、能够并且在事实上也积极地影响着学生的顽强性和坚定性的形成。而物理学史上的科学家,如伽俐略、布鲁诺等,为捍卫真理,被迫害甚至英勇献身的事迹,也能够激发学生勇于破除迷信,追求直理的精神。

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是集体主义教育,因为共产主义道德规范与其他一切剥削阶级的道德规范的根本区别在于我们坚持集体主义的原则。通过课堂教学及分组实验,小制作等,培养学生协同活动、共同努力的集体主义精神。物理课的更深刻的和更重要的特点是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的创造性。正是物理课的这种创造、探索的性质,可以培养学生坚韧和勇敢的精神。这正如苏联教育家辛欣所说的那样:“谁体验过一次创造的崇高乐趣,他就会为了再次体验到它而不懈地去努力。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他,他的激情和志向,他的克服障碍的埋头精神和坚韧精神,都会随着每一个新的成就而充实起来,他会象一个真正的战士那样学会去迎接挫折、失误、暂时性的失败„„”。

5.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五

[摘要] 在中学的各科教学中,德育处于一切教育的首位,如何将德育工作渗透到中学物理教学中去,本文从它们的联系和渗透的方面及途径、方法作出探讨。既面向学生,又面向教师;既从学者之说,又自经验之谈。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

中学教育目标对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素质的发展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中学教育大纲规定:“通过中学阶段的教育工作者,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文明行为;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奋勇敢、开拓进取等品质和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一直钻研中学物理学科内容。根据教育目标和教学大纲,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和知识信息的传递方式,规划出一个面向全体受教育者,而深化教育目标的教学内容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我们以此原则来确定物理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从而使物理教学与德育工作的联系越来越紧。

一、中学物理教育教学内容与德育目标之间的关系

1.道德习惯养成与教育关系

中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发展、充满可塑性的年龄阶段。在身心健康、个性、品德等方面都在高速发展,在此发展阶段,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而是长期养成的过程。判断人的主观意识是受长期教育形成的心理积淀所左右的,无论是在物理教学中,或在教学外,都必须坚持以高度的精神境界和完美的人格塑造为最高目标,以达到良好习惯养成的效果。

2.教育功能与育人关系

中学物理教学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这是学校教育总任务所规定的。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斯娅曾经讲述:“所谓教育,就是有计划地感化新一代,以便培养出一定类型的人。”物理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在新形势下,我们贯彻“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学校工作方针,必须要求对学生思想工作由观念到途径、形式、方法等方面的一系列改变,强化中学德育教育在内的物理教学,已成为推动学校教育工作的强有力措施。

二、中学物理教学内容渗透德育工作的几个方面

1.继承民族、人类发展而遗留下来的宝贵科学财富

在整个中学物理教材中,我们学习的所有知识是人类遗留下来的宝贵科学遗产,这些遗产是许许多多科学前辈一生奋斗的结晶。在这些遗产中,除了要使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外,同时还要潜移默化其钻研科学精神,奉献科学精神。在使学生明白,学习物理知识、应用物理知识是使之为人类的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2.渗透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唯物辩证主义思想

物理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的是自然界最普遍、最基本的物质运动形式和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基本规律,物理学知识本身就贯穿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体现着自然辩证法。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习物理学知识的过程;是从实验观察开始到思维加工、总结出规律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来运用。即学习物理有三个环节:(1)观察、实验;(2)思考;(3)运用。这正体现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两个“飞跃”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物理教材的教育因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的教育,促进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形成,使学生养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来科学对待问题、解决问题。

3.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

在教学中,结合物理知识的讲述,有意识地介绍人类科学发展史、古代科学技术成果、中国当代科技成果,这一些都始终贯穿整个中学物理教材的始末。

例如,讲简单机械时介绍我国古代的杠杆利用;讲声现象时介绍天坛的建立,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在介绍我国近代科技成果时,讲述我国掌握的“两弹一星”的科技成果以及“中国环流器一号”的顺利启动,启迪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强盛,激励学生努力进取。

4.渗透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劳动教育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我们学过许多定律、定理。每一个定律、定理都是科学家长期辛勤劳动、总结,相互合作而得到的结晶,在讲述定理等规律时,结合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规律,从中感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悟其遵守纪律、相互协作、爱护公共财物的优良品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理想、集体主义精神和热爱劳动的精神。

例如,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教师须要求每一组的几个同学必须共同思考、互相协作和仔细观察,才能使实验圆满成功。使每个学生从中感受到劳动的喜悦和团结的力量,及时总结出失败的教训,为今后的道路畅通而作出较好的品德铺垫。

当然,中学物理教材中方方面面都渗透着德育思想。

三、中学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1.寓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

“教书育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方针,我国的中学教育内容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大纲所定的,而德育离不开知识,中学物理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渗透性很强,我国的学生在校时间为80%~85%,所以我们老师在备课时,要备学生、备教材、备大纲,更要有意识地备德育渗透点。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可知,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容易接受思想感情教育。

例如,在《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此实验,同时在实验中渗透德育目标。然后,引导学生从所观察的众多现象中总结出规律,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能力、集体主义精神得以提高。在讲述教学内容时向学生介绍法拉第的一生,从法拉第对科学执着追求的一生中的许多事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及劳动教育等。

从此可看出,德育教学工作可以渗透整个物理课堂教学的始末。

2.寓德育教育于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中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指出:“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对于加深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特长,使他们学得更好、更活,提高他们的活动能力和思想品德,都是十分有益的。物理学科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学习以外,要走出课堂和校门,到工矿、到工地和农村中去参观学习,使学生把学到的书本知识和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同时,也定期组织课外科技活动。”

例如,阅读与物理有关的科普读物,指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举办科普报告会。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创作、设计物理实验仪器、教具等。这样能使学生自己去感受思想品德教育,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6.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六

戴利华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而且在教学实践中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在下面我就谈谈在《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这节课的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物理科技发展史上,曾经对世界文化与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一直令人瞩目,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物理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善于抓住每个切入点进行德育渗透。在本课教学中,可以说从始至终都贯穿着爱国主义教育。开篇的引入,我播放了《能源革命》这段视频,让学生如临其境,体验了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使他们初步感受到人类的伟大智慧。在进行“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先创设情境,展示能源储量及需求的图片,播放《能源利用与环境》的视频,然后引导他们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交流学习,使他们明白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应从我做起,这是他们的责任,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而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教学中,先展示图片,介绍了我国现在核能的利用情况,向学生介绍我国科技的重大成果;通过视频让同学们了解了太阳能的利用,重点介绍了2008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和水立方,以及神州七号的发射,这充分显示了我国强大的科技实力。通过把这些内容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中也让学生明白,虽然目前我国在一些领域内赶上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但在许多方面,我国一些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从而使学生产生为中华崛起和祖国腾飞而勤奋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物理的每一个知识点本身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我们在备课与教学中注意挖掘,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点为突破,将辩证唯物的思想贯彻进去,潜移默化,使教学内容与德育达到完美的统一。在本课“能源的利用”的教学中,我先播放了一段视频《人类与能源》,让同学们了解到,能源的利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能源技术的创新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然后展示了几张图片:能源储量及需求,视频《能源利用和环境》,使同学们认识到,能源不断消耗也带来了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这反过来又制约社会的发展,给社会的持续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困难。通过这样的情境,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看问题,要一分为二,要用辩证的观点。

3、渗透科学态度和方法,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物理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等心理品质方面,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开始的引入视频,不但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能源,而且通过了解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引导学生也要像前人那样由于探索,不断创新;学习“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时,我让大家讨论:如果你是新能源开发者,你设想的新能源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大家非常热烈的讨论,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仿佛自己真的就是新能源开发者。通过这样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激发兴趣,为国家发展而学习的爱国主义精神。

7.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篇七

一、德育渗透是新课程物理教学的要求

1. 德育渗透是物理知识的内在要求。

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深刻哲理性, 物理知识中包含美的因素。而“美”和“真”、“善”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 物理教学过程是将物理学所蕴藏的美充分地显露出来并变为物理教学美的过程, 有利于学生感受物质世界的美, 使学生身心得到陶冶, 道德情操受到熏陶。

2. 德育渗透是新课程物理教育的要求。

新课程物理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求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全面培养能力, 促进心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协调发展。新课程物理教育理论则十分重视物理知识的教育价值。通过物理学习, 使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科学素质得到全方位提高, 成为全面发展、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二、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内容

1.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形式是多样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 物质世界的规律同样也是客观存在的。唯物辩证法的规律也是自然界存在发展的规律, 主要包括:对立统一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在物理教学中还应结合知识教学向学生阐述实践第一的观点, 普遍联系的观点, 内外因关系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 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

在物理教育中, 可以结合教学内容, 介绍有关科学家的生平和献身科学的事例, 以及世界观和人生观对科学家事业成败的影响, 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意义, 端正人生的态度, 把自己的理想、抱负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树立为人民谋福利的人生观。

3. 爱国主义的教育。

通过介绍物理学家热爱祖国、坚持真理的事迹,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介绍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树立民族自豪感;介绍我国现代科学技术成就, 弘扬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进行国情教育, 树立民族自尊心, 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

4. 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作风教育。

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作风, 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相信科学、按科学办事的态度;培养学生敢于有理由的质疑、善于提出问题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勤奋进取、勇于攀登的科学作风。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未来社会不仅需要竞争意识, 更需要团队合作精神。只注重竞争的教学难于充分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 所以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活动方式与案例

当前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参与活动, 并将学生参与的深度、广度和自觉程度视为“好课”的重要标准, 重视学生“自省”“自悟”, 注重“情感体验”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

1. 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应引领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 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在集体制定探究计划后, 可以分工收集信息。在收集信息时还可依据观察、记录、整理等需要作进一步分工。还需群策群力, 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使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如:制定计划、操作实验、收集信息、处理数据等, 许多都需要发挥小组的整体力量, 小组成员只有具有合作精神才能使这些环节得到优化, 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探究过程中, 学生还需要认真观察每个实验现象, 认真记录、收集数据等, 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2. 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课堂教学中, 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可以大胆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学生在讨论中找到思路, 解决问题, 道德情操受到熏陶, 观念得以更新。在讲“摩擦力”一节课时, 学生知道滑动摩擦力是指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 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 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教师在黑板上写字, 粉笔与黑板间有摩擦;机器工作时运动部件间产生摩擦等。这些摩擦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呢?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得出结论:摩擦力既有利又有害。使学生知道事物既对立又统一, 我们应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即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解决问题。

3. 引领学生广泛阅读。

新教材中有许多以“科学世界”“广视角”“STS”等形式出现的阅读材料, 学生通过自行阅读, 也能得到情感的熏陶。“细微差别中的重大发现”一文讲述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发现空气中的惰性气体——氩的过程。通过认真阅读材料, 了解科学家对细微质量差别也不放过, 通过不断的测量和思考, 得出从空气中抽取的氮密度大于从氨气中取得氮的密度是因为空气中的氮含有少量氩。学生感悟到科学家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执著的科学精神。

4. 指导学生完成习题。

学生在完成每节课后的“动手动脑学物理”和辅导资料上的相关习题时, 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 学生通过冥思苦想、相互讨论、查找资料、动手实验, 终于战胜困难, 获得解决问题的喜悦, 同时锻炼了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例如:“当居室前后两面窗子都打开时, ‘过堂风’会把居室侧面摆放的衣柜门吹开, 这是为什么?”学生学习了“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知道柜门是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吹”开, 在蒙昧时代, 这种现象人们会认为是“闹鬼”或是“神”的作用。学生利用知识不但科学地解决了问题, 还树立了“科学使人明智, 迷信使人愚昧”的观念。

5. 教师的言传身教。

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言传身教”这一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仍然起到重要作用。具体方法有讲授法, 表扬法和身教法。

总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激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 进行道德情操熏陶、思想品德教育, 将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孙喜亭.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黄义平, 鲁增贤.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方式[J].中学物理 (初中版) , 2006, (10) .

8.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八

一、明确初中物理学科中德育的培养目标,做到有向渗透

1.爱国主义是德育教育的中心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宣传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的事迹,加深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把我国某些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真实地呈现给学生,激发他们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雄心壮志。

2.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最高成果”。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他坚持实践,成为近代物理学的巨人。

在实验教学中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用哲学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近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以及方法论的掌握都有积极作用。

3.道德品质教育以向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为主。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定律和原理的过程来培养学生严谨求知、务实求是的态度以及勇于探索、敢于革新的品质。

例如:焦耳在极困难的条件下用30余年时间,用400次实验,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法拉第经历10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以这些名人学者的事迹为楷模,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剖析,更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形成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

二、针对学生实际,紧扣教材,做到有机渗透

青少年善于憧憬,但对资产阶级的侵蚀缺少抵制力,如果教师只是敷衍地提一句“要学习某某人的精神(或品质)”,或在宣讲知识之后,加上几句原则话,生硬进行德育教育是毫无效益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掌握知识,懂得自然科学原则和社会学规律,能够很好地回答问题及获得很好的分析——所有这一切还不等于德育教育。”因此,我们在德育因素比较突出和集中的教材中应集中渗透德育。如在说明火箭照片时,介绍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技术成熟、继承性好、可靠性高、适应性强、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为优势已步入世界先进的航空发射技术行列。可见,爱国激情和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是科技工作者成功的精神支柱,实践证明感情的陶冶往往要比其它德育方式牢固可靠,情感通融,学生的思想境界就能升华。

三、改进教法,做到灵活渗透

不同的教材内容,德育方法迥异,要灵活生动地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须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

1.力求“新”。有些老素材要陈话新说。比如,中国发明的火药却填进了英帝国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却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收效更佳。

2.做到“灵活多样”。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好阵地。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生动的教学活动能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

3.掌握“分寸”。基于初中生的学情,不能过多引用哲学名词,把物理课上成政治课。适当地运用简练的语言,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只说明电磁场是一种特殊物质,物质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有的看得见摸得着,有的则看不见摸不到,寥寥数语却蕴含了“世界物质性”的思想。

9.九年级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总结 篇九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展开,教师一边用新的课程观去审视、反思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边积极探索如何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方法。而新课标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要求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强调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很多教师认为,德育那是政治、语文、心理等课堂中或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得以渗透的,一些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注重的逻辑思维,而不是德育,或者渗透起来很难。我却不那样认为,我认为所有的学科都可以渗透德育,关键是教师能否认识到一名现代的中学生应是先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然后才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如果每位教师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德为先”那么他在任何学科都能自觉的渗透德育了,一学期的物理教学中,我将德育的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一、物理学家成材的示例

初中物理中涉及到很多的物理学家,他们都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且有很多的物理单位就是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如:牛顿、帕斯卡、安培、伏打、瓦特、奥斯特、焦耳、欧姆、法拉第等等。在课下多查阅一下他们的资料,在课上讲给学生们听。他们总结的每一个物理规律都是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实验和夜以继日的思索,以及对事物的好奇心。他们的成功无一不是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具有坚韧不拔的性格。如牛顿忙于研究,把自己的怀表当成鸡蛋放在锅中煮;安培的成功与失败;科拉顿的“跑”失良机等等。让学生认识到,要想走上成功之路,要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必须要有恒心和毅力,学习如此、生活如此、做人也应如此。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科学家,但我们可以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一点一滴去完善自己,培养自己的人格。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物理中的知识都是与生活密切相联系的,是与学生平时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那么我们可以联系生活,结合所教知识对学生进行方方面面的教育。

1、如:《物态变化》中自然现象的雾、露、霜、雨、雪的形成;及“雾淞”的美丽壮观;人工降雨形成等自然现象的讲解,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如:《电流和电路》中家庭电路的组成,了解家庭电路中的各组成部件,了解科学中的新型开关??保险装置中空气开关,声控和光控开关;新型测电笔的构造和使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培养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如:通过对《光的反射定律》、《焦耳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欧姆定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等自然规律的了解,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能力。

三、在物理实验中渗透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初中学生对实验有着天然的兴趣,因此在课上应充分展示实验的魅力。通过动手做实验和制作一些教具,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树立科学价值观。学生在分组实验过程中,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相互交流,改正了现在孩子的孤独的性格,让他们在合作中体会到帮助人的快乐,在交流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在动手中体会创造的魅力。

四、在课后辅导中渗透

课后是教师和学生互换角色的空间,在与学生的交流谈话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另外,在批改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中也可以进行渗透。现在的作业和批卷如果还停留在只简单的打分或写“阅”字的基础上,那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了,一次批卷就是跟学生的一次交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可以在卷面上写不同的鼓励或批评的语言,如“你如果不马虎,你比现在要优秀得多”;“老师想信你,这次的发挥不太正常,下次不能再让我失望了”;“你应改掉骄傲的小毛病”;“你如果能够和同桌多团结一些,你的成绩还会提高”等等。这些语言因为不是当着面说的,所以不会伤害到他的自尊心,很多学生对我说非常愿意测验或写作业,起到的效果是很好的。有的同学甚至把我给他写的句子贴在桌面上,作为他学习和行动上的座右铭。他们有时也会用书面的形式把对你的看法和心中存在的问题反馈上来,这样老师能更好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也能够及时的做他的工作。

以上几个方面是我想到的也做到的,还有很多想到但还没做的,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总结、体会。

上一篇:学生时代人缘比人格更重要立论下一篇:语文第八单元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