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师范大学招生章程

2024-08-10

淮北师范大学招生章程(11篇)

1.淮北师范大学招生章程 篇一

关键词:异步教学法,理论力学

《理论力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物理系学生的一门基础理论课,也是学生第一次用高等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一门理论物理课程.作为一门基础类课程,原本应该用较长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充分的打好基础,但是随着近年来大学课程改革进程的加快,其原有的教学时数有所缩减,再加上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教学班级人数的增加,使得《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不能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而是要优化教学内容,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教学活动的最优设计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 高师理论力学教学适合采用异步教学法

异步教学法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以异步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程教学实践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将教师的指导形式与学生的学习形式有机地统一在一个教学过程之中,使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学习紧密结合进行,以学生的个体学习为基础,充分利用一切教学条件和手段,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组织全部教学活动,以达到高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并且教学效能能够及时得到反馈和得以强化[1],亦是一种适合高师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

高师理论力学课程教学适合引入异步教学法,首先是由《理论力学》课程的内容决定的,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力学》之前已经学习过《普通物理学》课程,掌握了一些《理论力学》的入门知识,这就为以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的异步教学法在理论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高师教育是以培养中小学教育教学人才为目的的,在课程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异步教学法,不仅能教会学生知识,更能促使学生在亲身实践和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会教学方法,使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再次,在《理论力学》课程中引入异步教学法可以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理论力学有其完整而严密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其内容极其丰富、习题类型繁多,需要学生在深刻理解物理概念的基础上灵活使用理论公式,容易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学习效率低下[2].按照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设置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地探究和发现事物的特性、原理和原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由回旋的余地,有利于学生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3],而异步教学法正是符合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在实施异步教学法的理论力学课堂上,学生是教学构成中的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教学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自己去思考并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所以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2 异步教学法在高师理论力学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笔者以淮北师范大学2001、2008级本科物理教育专业的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异步教学法在理论力学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将同样年级、相同专业的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80人)和对照组(8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实验组采用异步教学法进行,由同一教师、在同一学年内、按照同样的教学时数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授课.实验周期共计18周,54学时.

2.1 实验班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课前,由教师根据实验班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写自学提纲、编选习题,并引导学生通过网上查询课件、图书馆查询资料等方式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首先随机抽取一名学生做为“小老师”讲授新课,并在该生讲授之后组织课堂讨论,既引导学生明确课程的重点难点、又对该生的教学技能进行指导;然后,再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讲练课前布置的习题,并结合理论力学习题“一题多解”的特点,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从不同角度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使教师能够对学情有明细的掌握;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对重点、难点进行深度剖析,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解析,通过强化使学生获得较为完整的知识和技能.

2.2 实验结果

在一学期的教学对比实验结束后,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表明异步教学法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实验组获得优良成绩的学生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结果见表1(期末成绩对比表).根据校内专家听课评价结果反馈,实验组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参与程度、整体授课质量都明显优于对照组.通过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实验组的学生也普遍认为,实施异步教学法的理论力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发散思维和协作能力的培养.总之,异步教学法是适合在高师理论力学课程中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彭演文,余文等.异步教学理论的创立发展及应用推广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异步教学研究,2002,(6):8-12

[2]艾薇,侯作富,周思柱等.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与教学改革的探索.力学与实践,2009,31(5):75-77

2.淮北师范大学招生章程 篇二

一是由学校自己制订的大学章程难以界定举办者、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的关系。人事权和财权是影响高校自主权的两大基本权利,这必须在章程中明确。而要明确人事权和财权,显然就不是学校一家所能完成的任务,甚至也不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所能决定的。不仅如此,大学章程由高校自身制订,这就让学校很难规定举办者的具体权力和责任,也无法对举办者越权干涉学校办学的行为纠责。

二是由行政系统主导的大学章程难以实现校内行政权和学术权、教育权的分离。按照《暂行办法》制订出来的大学章程,可能成为学校现有制度规范的集合和汇编,或者现有体制的重复描述,即便是制订得较好,也只是内部行政规章,很难真正管用,更无法成为高等学校改革的一部分,无法成为改革的切入点和系统载体。

在国外,大多数大学章程的制订,是要提交学校举办者所在地区的立法机构进行讨论、审议的,经过立法程序制订的大学章程,就是一部法律,是社会各界必须遵守的。鉴于此,建议将大学章程的制订提交给立法机关。比如,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章程,应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审议进而颁布;省属高校的章程,则应提交省人大常委会讨论、审议,或者通过人大授权各级政府制订,让其真正成为法律。

通过科学的立法程序,各方利益充分博弈,最后规定大学的理念、办学宗旨、办学目的或培养目标、大学的名称与校址、内部管理体制、大学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举办者与大学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校长的权利与义务等重大事项,促使教育行政部门把相关权力下放给高校,使之真正成为规范大学运作的纲领和法则。同时,一旦相关方违反了大学章程,也可以得到司法机关的认可。由此制订出来的大学章程,才有可能成为具有真正实际意义的大学宪章。

3.淮北师范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篇三

淮北师范大学简介

淮北师范大学(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淮北师大,是一所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与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

1974年建校,时为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隶属原煤炭工业部。199月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

4.淮北师范大学招生章程 篇四

关键词:淮北师范大学;网球;改革

1.引言

淮北师范大学网球课程开设十几年以来,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网球专业人才,但由于网球教学课程起步较晚,教学上基本是运用竞技训练式的传统教学方法与理念,注重技术动作教学,忽视网球作为体育运动最基本的健身娱乐功能。快易网球是国际网联的一项推广网球运动的计划play&stay的译名,它是一种新的网球教学理念,“快易网球,乐享运动”,它所运用的教学方法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枯燥消极被动的缺点,降低了网球入门的难度,主张初学者从一开始就能简单对打体验其中乐趣。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淮北师范大学网球教学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以两个体育专业选修网球课程的班级学生为实验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的需要,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检索和查阅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和网球课程教学改革相关学术论文。

2.2.2访谈法

利用课余时间对本校网球教师就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评价方式及评价指标进行访谈,并咨询淮北师范大学相关领导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和建议,为本课题撰写提供理论及事实支撑。

2.2.3实验法

①实验对象抽取淮北师范大学2015级体育专业网球专项2个班级(全部为男生),随机选取其中一班共20人为实验组(快易网球教学模式),二班共20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下文用一班表示实验组,二班表示对照组。②实验时间实验时间为2016年9月到2017年1月共18周,每周2课时,一学期共36课时。③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采用双盲控制(其一,实验对象在不被告知参与实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其二,任课教师不参与最后期末考核与评价),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学生出现实验效应产生心理变化从而影响实验结果,一班班和二班教师由同一老师担任。实验地点为淮北师范大学新网球场,两个班均在此场地进行授课。④实验内容及程序本次实验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实验前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示大学网球课程之前均未接触过网球运动。对与网球运动相关性较大的基本身体素质测试,测试结果经对比分析显示两个班不存在显著差异,排除了一班和二班在实验前存在系统差异。第二步,对一班运用快易网球的方法教学。对二班延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两组均按照淮北师范大学网球专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授课。第三步,对两个班级学生的网球运动技能进行教学测评,测评标准采用简化之后的ITN国际网球水平等级测试体系,加上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数据转化为百分制便于统计。本次实验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更容易综合反映出学生球课程的实际情况。学期结束后考试时间应安排在实验结束后两到三天,以避免实验对象自身实验效应下滑,时间过长易引起实验效度降低。评价指标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底线击球深度;(2)底线击球精度;(3)发球精度及深度;(4)场上移动能力。

3.结果与分析

3.1实验结果与分析

3.1.1实验后一班与对二班学生身体基本素质对比

经过一学期的网球专项课程学习,两个班级学生身体基本素质都有所上升,一班学生与二班学生在50米、折返跑、和握力三项指标上都表现出成绩有所提升,说明无论是采用那种网球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

3.1.2实验后一班与对二班学生成绩指标比较分析

从以上实验情况可以看出,实验前已经对研究对象进行的基本身体素质的对比,两个实验组班级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异。由此可以判断试验后所S测得的结果中显示出两组班级显著差异,是因为2016年9月到2017年1月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干预,一班(实验组班级)的成绩明显优于二班(对照组班级),也就是说,快易网球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是优于传统网球教学方法的。总的来说,经过试验后一班与二班在底线正反手深度、底线正反手精度、发球深度及精度以及场上移动能力四项技术指标都有显著差异。并且一班班内学生之间成绩差异小于二班班内。具体来看,一班学生与二班学生在底线正反手深度和精度这一指标中体现出的成绩的显著性差异相对较小,这是因为两组的教学技术内容相同,两组学生的训练程度相似,训练时间相近。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一班(实验组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83分仍然要高于二班(对照组班级)学生的77分,测试时两组都采用教师隔网喂球的方式,所以对学生的预判能力和场上移动能力有一定要求,快易网球在教学初期采用难度相对较小的低弹跳橙色球和微型球场,让学生在模拟实战对打的练习方式中逐步熟悉网球球性并加深对网球运动理解,这样可以使学生从接触网球之初便能体验网球所带来的乐趣增强学生球技能的动机。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所用的球和场地,熟悉微型球场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适应标准场地。在发球深度与精度的教学测试中,一班学生平均成绩为78分也要高于二班学生的73.5分,在快易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分析发球过程中结合球场参数以及发球时的技术参数,使学生建立技术模型,然后通过直立发球、坐板凳发球和蹲姿发球来不同击球高度来发球的差异,同时提示学生抛球的重要性,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反馈问题与教师共同解决,这一过程不但能加深学生的模型建立程度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效果好于传统教学方法。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干预,原本没有显著身体素质差异的两组学生在场上移动能力测试中出现了显著差异,实一班学生平均成绩为88.5,而二班学生为76.5。一班学生在球伊始就需要预判和步法配合技术动作去击球,而二班学生更多的时间花在原地的喂球训练中。一班学生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移动能力的运用较对照组更灵活,可见其理解自然也更深刻。

4.建议

4.1重视网球课程教学工作,积极推广快易网球教学模式

网球运动发展迅速,假以时日定会成为大众运动之一,实验表明快易网球教学相对传统网球教学具有一定优越性。淮北师范大学及早重视网球课程教学,积累注重实效的网球课程教学经验,不断探索网球课程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形成网球教学课程特色利于提升学校知名度,促进学校长远发展。

4.2重视网球教学,提升淮北师范大学网球课程教学师资水平

快易网球自2007年推行以来,深受各国网球教练好评,可邀请优秀快易网球教练来校交流,定期组织网球教师培训。加大力度改善网球教学条件,多种途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积极打造校园网球运动氛围,形成利于网球教学良性发展的制度,在校园网球活动、师资引进培养及网球课程教学科研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以期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网球运动人才。

4.3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当今社会强调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也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转变学生的竞争观念,对提高网球课程教学效果、学生网球技能水平有十分积极地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坚.高校网球教改新思路[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8-99.

[2]张燕.高校网球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科普教育,2015.1:193.

[3]潘志翔.探讨如何提高普通高校网球教学质量[J].民风(科学教育),2013.3:22-23.

[4]刘朝晖.高校网球教学理念的转变与实证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2(3):105-107.

5.淮北师范大学招生章程 篇五

甲方:淮北师范大学

法人代表:王建刚

地址:安徽省淮北市东山路100号 乙方:出国(境)学习学生

姓名:

性别:

身份证号码:

现就读学院、专业:

入学时间:

联系电话:

;Email:

现家庭住址:

;邮编:

丙方:出国(境)学习学生法定监护人

姓名:

与乙方关系:

工作单位:

职务:

身份证号码:

手机号码:

根据《淮北师范大学学生出国(境)学习管理规定》,甲、乙、丙三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乙方赴

(国家、地区)

(交流学校)学习的有关事项达成此协议。

一、甲方接受乙方的自愿申请,同意乙方以学生身份赴

(国家、地区)

(交流学校)学习,期限为

月 至

月。

二、甲方承担的义务

1、提供有关出国(境)学习方面的咨询和服务,对乙方出国(境)学习给予必要的指导。

2、负责向乙方在国外学习的交流学校介绍、传输对方要求乙方提供的相关材料。

3、为乙方办理出国(境)手续提供指导和帮助,并对乙方进行外事礼仪及安全方面的教育。

五、本协议实施过程中如产生争议,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解决,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本协议一式四份,甲方持二份,乙方、丙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效力。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淮北师范大学(公章)

甲方代表:

签约日期:

乙方:

签约日期:

丙方:

签约日期:

(签字)年

(签字)

6.大学章程价值探析 篇六

探讨大学章程的价值, 首先需要明确价值的概念内涵。在学术界, 学者们对价值研究探讨较多, 但是目前没有形成被学术界普通认可的统一的学说。学者王延明等认为 “价值”是指客体对相应主体需求的满足, 对于大学章程来讲, 它的主体是大学本身, 而大学章程的存在主要是为了给大学提供 “软法”依据, 同时规范大学的运行[1]。

一、大学章程的法律价值

( 一) 大学章程对高等教育法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制具体化。《高等教育法》第39 条规定, 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这些都必须通过大学章程加以确定。

1、党委领导。大学作为行政机构, 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明确党委和校长的职权, 党委在总体上把握大政方针, 使大学的办学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在办校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大学章程的意义在于明确了党委在大学中的地位和责任, 以这种规范性的文件规定着党委的职责和权利, 使各个机构各司其职, 共同努力。

2、校长管理。在 《教育法》 和 《高等教育法》 中规定, 校长是大学的法定代表人, 是学校行政管理系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负责具体事务, 而宏观的事务和人事决策掌握在党委手里。行政管理是对学校主要学术活动进行组织、支持、协调和服务, 要避免行政管理者权利过度, 就需要发挥大学章程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两者之间尽量达到平衡, 促进大学的有序、稳定运行。

( 二) 大学章程是大学实现自主管理的法律基础。《教育法》明确了学校的基本权利是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大学章程使大学实行内部治理和自我管理有了依据; 也避免了大学在运行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使大学运行有章可循。学校章程中关于学校定位的规定, 关于内部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 如学校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的权利与职责等) 的规定, 关于学校和举办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规定等对自主管理有一定的限制, 大学在这种限定的范围内自主管理[2]。

二、大学章程的文化价值。

( 一) 大学章程宣扬大学理念。大学理念是指人们在对教育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大学的本质问题的理性认识[3]。刘宝存指出大学理念对大学的发展具有定向作用, 也就是说什么样的大学理念, 就会有什么样的大学实践, 就会铸就什么样的大学文化。大学章程以文本的形式明确的规定大学的办学理念, 大学以这种理念为导向, 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把这种理念变成一种自觉, 使一种大学理念能在某所大学校园中存在并蓬勃发展, 最后形成一种校园文化。

( 二) 大学章程维护学术自由。学者雅斯贝尔斯在其著作 《大学的理念》中强调: 大学能够得以正常发展的首要原则是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 自中世纪西方大学产生以来, 大学的自由总是有相关的保障, 在中世纪时, 由 “特许状”发挥的保障作用, 后来以大学章程来取代 “特许状”的地位, 以大学章程保障这一价值追求的实现[4]。如果能在大学章程中能确立学术自由的地位, 则在大学运行中形成一种自由的学术氛围和文化就相对容易了。

三、大学章程的制度价值

大学章程是一种对大学各方面的规范性制度, 具有制度的特征。大学章程在大学制度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 地位相当于大学的“宪法”。而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 二是具有鞭策性和激励性; 三是具有程序性和规范性。大学章程作为一种大学制度, 有很大的价值。 ( 一) 大学章程指导和约束着大学的运行。制度对大学的工作内容以及如何开展工作作出明确规定, 因此相关人员在制度的指引下, 尽职尽责[5]。 ( 二) 大学章程为高校发展提供完整的制度体系。大学章程在形式上对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做了制度安排和规定, 而且在内容上也给出了具体的要求[6]。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进一步推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10 - 2020 年) 》实施, 推进依法治校, 2012年教育部制定和印发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在深入推进依法治校的形势下, 各高校应依法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 以章程建设为核心, 切实推进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的制度体系建设, 着力规范学校的内部治理机构和权力运行规则, 让章程实现法律、文化和制度的价值, 成为依法治校的基本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延明, 李杨, 邹晓红.大学章程的价值——从法律、文化、制度价值视角进行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3) :173.

[2]陈运超.大学章程的价值与实现[J].复旦教育论坛, 2012 (10) :22.

[3]季凌燕, 陆俊杰.大学章程的历史生长逻辑与价值预期[J].教育学术月刊, 2009 (7) :41

[4]郑兴, 张艳.大学章程功用与价值意义探赜[J].长江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14 (12) :137.

[5]龚隽.高等院校规章的法律效力分析——兼谈大学章程的价值[J].政治与法律, 2004 (6) :45.

7.招生与大学的“面子” 篇七

缘何如此?归纳各路媒体分析,“分数线”的高下与招收“状元”数量的比拼,是导火索。在“斗士们”的眼中,分数线的高下事关高校能否招到一流的人才,事关学校的地位和声誉,当为荣誉而战。

可是,你的分数线比我高一分,我招到的“状元”数比你多一个,有那么重要吗?

问题显然戳到要害。是呀,放眼人才培养的漫漫长路、放眼两所高校深厚的百年积淀,某一年在某省招生线高一两分,真那么重要吗?高考分数就决定了是否为一流人才吗?状元一定是一流人才吗?

答案显而易见。因此,所谓“为荣誉而战”,即大学的“面子”,或许才是根源所在。

是的,不知从何时起,招生分数竟成了大学虚荣的“面子”。

究其原因,媒体“功”不可没。每到发榜时,将高校的状元、录取分数线进行比较,是媒体的“必修课”。记得两年前,一则新闻称北大在京文科录取分数线比清华低10分,引发一片哗然。可稍具常识的人都知道,清华文科当年在京一批招生计划仅8人,而北大为72人,两校规模和计划相差巨大,分数线相比毫无意义,也无关生源质量。

高校本身也难辞其咎。尽管多年来高校一再呼吁扩大办学自主权与招生自主权,呼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但翻阅多所高校的宣传资料,“文理科各省高考前十名的数量及高分考生的比例均处全国各高校前列或首位”依然是各高校招生时最依仗的武器。中国高等教育已发展百余年,但似乎直到今天,我们的大学仍未找到科学、理性地评价彼此、评价自身的标准与自信。

大学招生,兹事体大。毕竟,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生源。而且放眼全球,竞争优秀生源,世界一流高校也概莫能外。但如何定义优秀生源以及如何修炼内功,提升高校办学理念与水平,吸引到优秀生源,就需要考验大学的真本事了。而这,才是高校在着眼招生“面子”的同时,该用心琢磨的,应致力于内涵提升的“里子”。

期待这样的招生图景:有一天,大学和媒体都不再围着“状元”转,高分考生未必是高校最心仪的对象,对于大学来说,要找寻的是最适合的考生,而不是考分最高的考生。对于考生来说,要找寻的是真正适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专业方向,而不是所谓“排名”靠前的学校。

看淡“面子”,提升“里子”,对于中国的大学和考生来说,路都还很长。

8.淮北师范大学招生章程 篇八

第一篇章:忆往昔,支农岁月

一、开场舞 爵士杨慧 周红

二、独唱《和你一样》凌露露

三、《淮师大支农的日子》陶艳 汪春 吴丹 刘丽 钱珊 金琦

四、葫芦丝《牧羊曲》王芋朴

五、瑜伽张蒙 杨莎莎

第二篇章:数风流,还看今朝

六、街舞聂泰宇 宋晨迪

七、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胡恬恬

八、诗朗诵《我的祖国》李晓敏 储昭明 李德成 孟文静

九、歌曲《五星红旗》张丽

十、小品《推销》张杰 李德成 周镇等

第三篇章:策长志,扬鞭不息

十一、周杰伦歌曲串烧徐鲁生

十二、舞蹈《达坂城的姑娘》 阿依努尔

十三、情景剧《因为你我变得更美丽》 纪学翠 王晓天等

十四、《好久不见》孔涛

十五、《明天会更好》黄晓璐 龚美华 陈社胜等

支农社五周年庆典将于11月24号(本周六)下午 2:00在新外阶五举办,欢迎前来观看~

支农社五周年庆典节目单

第一篇章:忆往昔,支农岁月

四、开场舞 爵士杨慧 周红

五、独唱《和你一样》凌露露

六、《淮师大支农的日子》陶艳 汪春 吴丹 刘丽 钱珊 金琦

四、葫芦丝《牧羊曲》王芋朴

五、瑜伽张蒙 杨莎莎

第二篇章:数风流,还看今朝

六、街舞聂泰宇 宋晨迪

七、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胡恬恬

八、诗朗诵《我的祖国》李晓敏 储昭明 李德成 孟文静

九、歌曲《五星红旗》张丽

十、小品《推销》张杰 李德成 周镇等

第三篇章:策长志,扬鞭不息

十一、周杰伦歌曲串烧徐鲁生

十二、舞蹈《达坂城的姑娘》 阿依努尔

十三、情景剧《因为你我变得更美丽》 纪学翠 王晓天等

十四、《好久不见》孔涛

十五、《明天会更好》黄晓璐 龚美华 陈社胜等

9.淮北师范大学招生章程 篇九

——淮北师范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总结

2012年,我校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和《安徽省职教大省建设规划》(2008-2012年)精神,以市教育局《关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意见》(教师资[2011]19号)文件为抓手,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抓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和实施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以抓师德建设为动力,依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把教师继续教育、培养培训和专业发展与学校教育教学紧密结合,与技能人才培养相结合,锻炼和成长了一批骨干教师,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科研活动及成效显著,形成了“职教特色”,非专业教师在专业置换上打下基础,专业教师在专业技能上有所提高,骨干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有突破。现对照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学校组织专门人员对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校本培训工作进行了自查,现汇报如下:

一、建立管理机制,工作有落实

学校始终把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办学重点,校领导以发展的眼光、有远见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了以校长、书记肖山任组长,副校长陈若海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一把手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业务处室通力合作共管齐抓的运行和督导机制;组建工作组,日常工作机构设在职教研究室和教务处,专项负责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为强化此项工作,学校多次召开专题班子会、全体教职工会、专业部长和教研组长会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意见》,传达布置强化落实此项工作,组织教师全员学习;严格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实行师德考核“十禁止”,把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成效作为评聘、晋级、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二、抓好两支队伍,教师有发展

一是抓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舞台和发展空间,组织他们参加各级各项比赛和项目研究,选派参加骨干教师、转岗提高、高校等培训和进企业锻炼,高标准、高起点要求,支持鼓励青年教师冒尖,:2013年学校共获“三优”17个省级奖、25个市级奖。参加全省技能大赛共获得一、二、三等奖九个奖牌,参加淮北市大赛6个项目的比赛共获得9个一等奖、20个二等奖、30个三等奖的良好成绩。全省信息化教学大赛,李琛获省二等奖,张森获省三等奖。这些获奖和辅导的教师绝大多数为近些年引进的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已成为学校专业课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最重要生力军和骨干力量。二是抓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中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工程,为他们搭建成长和发展平台,支持他们做领头雁,2012年,我校梁凯老师被评为省级专业带头人,刘秀焕、梁艳平、梁涛被评为省级教坛之星,同时学校也根据专业学科建设需要培养了一批优秀校级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三、出台三项机制,工作有创新

2012年,我校遵照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意见》,先后出台《关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视导方案》、《淮北师范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考评量化表》、《教师专业成长三年规划暨考核细则》、《关于以师生技能竞赛为载体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实施意见》,着重解决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动力机制;出台《教研组工作手册》、《淮北师范学校校本教研制度》、《教师结对帮扶工作细则》,着重解决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运行机制;出台《淮北师范学校教职工教学与教科研成果奖励暂行规定》、《精品课程与改革创新试点专业建设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着重解决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激励机制。

四、建立四个团队,工作有成效

一是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建设工作领导和考核团队。学校为每专业部和教研组选派中层干部(必须是从事专业课教学和获得市级骨干 教师以上荣誉的)指导该专业部的建设,指导教研组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学校几位校级领导蹲点帮扶专业部,从机制上保证了该项工作的开展;二是建立了青蓝工程指导团队。以省市教坛新星、省市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省市优秀教师为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帮扶共同成长,以省市优秀班主任、专业部长为指导教师,与青年班主任共同提高;三是建立了改革创新实施团队。2012年,我校成立精品课程建设和办学模式改革团队,积极实施,专业教师全员参与,按照省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完成省级语文精品课程的部分建设工作(36节精品课教学录像、15节教学课件,16章练习题和模拟试题,3个公开示范课,3篇教学研究论文)。组织电子专业申报2012年精品课程,《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获市级精品课程以全市初评第二名的总分上报省教育厅参评。目前学校共有省级精品课程一个,市级精品课程三个;四是建立了课题研究团队。我们正在积极推进实施《中职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构建》、《中职学校学生学习障碍成因及对策研究》两项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正在申报今年的市科技课题和国家、省教育规划课题。

五、实现五个结合,相互有促进

一是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教科研工作相结合,做到两提高。各教研组、专业部以教师发展报告册为抓手,认真开展长短不

一、形式多样、定期不定期的教科研活动,开展集体研讨、备课和业务学习,全体每周开展一次政治或业务学习,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开展新聘教师考评课、入校三年教师汇报课、四到六年青年教师公开课、申报职称教师考评课,举办全市公开课教学。

二是把促进教师发展工作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做到两促进。学校将校本培训作为师资建设工程的核心内容和工作突破口,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平台,建立校本研修制度,定尺子—制定培训目标,不断超越自我;指路子—规划好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台子—为教师共同成长搭建平台;给面子—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出票子—保证培 训经费,2012年学校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全年教师各级各类培训和业务奖励近10万元。

三是把促进教师发展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做到两落实。事业成功,关键在人;学校发展,教师为本。我校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把职业道德要求与教师个人发展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师德建设,落实教师一岗三责(教学教研、廉洁从教、安全管理),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弘扬煤城精神,自觉遵守以德治教、以德修身、以德育人的行为准则。

四是把促进教师发展工作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做到两发展。职业学校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专业建设,我校以名师、骨干教师队伍和优秀青年教师群体推专业品牌,服务专业建设;以专业建设支撑教师专业成长,做到两促进,两发展。

五是把促进教师发展工作与文明城市创建及文明单位建设相结合,做到两成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力量。因此,我们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实效。2012年,我校荣获淮北市第十三届文明单位称号、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敬老文明学校等荣誉,实现了学校三个文明建设的齐头并进,办学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六、落实六个实抓,培养有落实

一是实抓培养目标,突出过程。制定教师发展规划,抓实培养过程,开展师德培训、职教课程改革培训、职教教学改革培训、信息化培训,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推动专业素质的全面提升,形成人人有目标、个个有过程的局面。全年选拔夏明高(数控)、黄炜(动画)、陈连杰(电子商务)三位老师参加2011的计划、2012年实施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选拔段炼(计算机网络)、李伯奇(美术设计与制作)、钱丽利(财会电算化)三位老师参加2012计划、2013年春学习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组织储聪、李俊两位新入校教师参加全市新教师集中培训。组织督促文化课教师参加网上远程教育24学 时的学习。同时,积极开展校本集中培训,组织督促教师认真填写教师发展报告册。

二是实抓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实效。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层次的教学改革,实施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有效提升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教学能力。张森老师执教全市中职学校电子专业公开课教学暨研讨活动,徐侦德老师执教全市英语公开课教学活动,刘秀焕、王迎晨参加全市名师大讲堂活动,本学年学校开展各学科教改公开课活动30多人次。

三是实抓培养方式,突出特色。做到集体研讨与自学反思结合、骨干示范与自我研讨结合、集中培训与分组培训结合、个人自评与学校互评结合、外出培训和在校研修结合,通过培训平台,跟踪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发展,跟踪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跟踪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跟踪企业生产服务一线的需要,培养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形成远程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校本培训和企业实践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培养培训模式,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突出了职业学校特色。

四是实抓培养进度,注重结果。通过专题学习,教师懂得了如何备课、上课,如何观课、议课,如何实施理实一体教学,如何编写体现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国家规划教材,如何搞精品课程,如何搞专业建设,如何提高双师素质和能力。

五是实抓合作交流,着重共享。学校要求教师外出培训后要回校作一次讲座,上一次移植课,验证学习效果。达到一人外出学习集体受益、资源共享的目的。

六是实抓报告册填写,注重发展。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填写报告册,各教研组根据阶段学习目标和内容,确定学习形式及要求,分月布置落实,要求教师按时完成,检查整理归档。每月检查1次。

七、借助七个平台,质量有提升

一是借助常规教学平台。通过加强教学视导和教学常规检查,推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和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促进教师学、研、导、思能力的提升。

二是借助三优评比平台。2013年学校共获14个省级奖,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7个,获奖总数连续三年占据全省中职学校前5名,市第1名。获市级奖项17个,其中一等奖6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4个。

三是借助技能大赛平台。扎实开展教师技能比武活动,营造比技能、比操作的氛围,组织师生参加省市中职技能大赛,学校参加全省技能大赛共获得二、三等奖七个奖牌,参加淮北市大赛6个项目26个工种的比赛共获得7个一等奖、17个二等奖、40个三等奖的良好成绩。

四是借助文明风采大赛平台。组织师生参加国家、省文明风采竞赛活动,获全国第九届文明风采大赛奖项10个,其中国家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优秀奖3个;获省级奖项26个,其中省一等奖8个,省二等奖5个,省三等奖13个。

五是借助精品课程建设和办学模式创新改革试点项目平台。申报电子技术应用与维修为教育部改革创新试点专业,省改革创新试点专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两专业正积极实施,参与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两专业的省级改革创新试点工作。计算机网络技术获省级精品课程立项,机械制图、PLC市级立项。参加全省职业院校改革发展成果展和省第二届皖江城市带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校企对接会,参展电工电子、PLC、LED、普车、数控、服装和幼教专业的28件学生作品和展板三块,均取得较好宣传效果,省人大副主任朱先发、省教育厅厅长程艺、副厅长江春、中国职教学会会长张天宝、省职成教学会会长金辉和厅职成处燕贵忠处长、李炳银副处长等领导的高度评价。充分展示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果。

六是借助双师建设认证平台。督促每位专业课教师积极参与技能等级考证和行业工种认证,现有5位教师获技师证书,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系列3位,50%专业课教师都获得相应高级工证书,专业课教师双证率达90%,市教育局认定的双师型教师64位。七是借助专业建设平台。我校目前已有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专业建设为教师的教学实训提供了平台和条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教师的成长也促进了专业的建设。目前,我校正在实施发展专业建设带头人能力提升工程,努力实现每个骨干专业达到1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市级专业带头人、3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教坛之星),同时积极做好商贸财经、食品工程和新材料专业的专业课教师的储备。

二0一三年一月十九日

医用腕带,新生儿腕带,RFID腕带

http://

10.寻访《山东大学堂章程》 篇十

谈起翌年即是山东大学一百周年校庆,已是耄耋之年、坐在轮椅上的衣复恩询问自己能做点什么。

徐显明如实告知,这次来台湾最重要的目的,是寻找山东大学堂的起源。

山东大学获知,1901年,山东巡抚袁世凯奏呈《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获准,由此,山东大学堂成为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最早兴办的官立大学堂。但这份《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山东大学寻访多年未果。

在北京参加常委会会议的间隙,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山东大学现任校长徐显明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他告诉记者,正是这一次拜访衣复恩,让山大的寻访之途柳暗花明。

弄坏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彩色复印机

“我们一直知道这份章程,但从来没有找到过。”山东大学合作发展部副部长井海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最早发现这份章程的存在的,是山东大学原校史办公室主任史若平。1990年,他在山东省图书馆查资料时,偶然发现了这份章程的照片,虽然没有具体内容,但足令他欣喜。

从1999年末至2000年上半年,山东大学校史办公室的李彦英与同事到北京寻访《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李彦英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们跑遍了第一历史档案馆、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北大图书馆、北师大图书馆等地,每日奔波,却一无收获。

后来李彦英又去了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重庆万县档案馆(抗战后,山东大学内迁到重庆万县),都没有发现章程的踪迹。

寻访未果,他们推测此文件可能会在台湾。于是,2000年徐显明借访问台湾之机,特地去拜访了衣复恩。

衣复恩给徐显明推荐了一个人,曾任台湾大学校长和台湾“国防部长”的孙震。

“孙震也是山东人,在台湾有很大影响,他说我不敢保证现在就能找到,但我会通过各种办法寻找。它总会有重见天日的那一天。”徐显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此后不久,孙震来山东大学访问,当时的山东大学校长曾繁仁会见了他,并再一次提出寻找章程之事。

孙震回台后,传来好消息,《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确是在台湾,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里。孙震的一个学生在故宫博物馆工作,他为此助力不少。

2001年10月11日,山东大学百年校庆之时,孙震以山东大学老朋友的身份出席。这次,他带回了极珍贵的礼物:《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及皇帝朱批的复制本。

新任校长展涛在山东大学邵逸夫科学馆里,郑重接下了这份厚礼。

据徐显明介绍,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杜正胜,是一个热爱中华文化的人,对与大陆的文化教育交流很热心,复制本是在其大力支持下取得的。跟原件一模一样的复制本价格不菲,由于复制品长达52页,工作量很大,据说弄坏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台价值昂贵的彩色复印机。

“设立学堂,是为天下储人才”

远涉海峡复制回来的《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是山东大学堂的立校之本。

1901年9月14日,即《辛丑条约》签订之后的第7日,为挽救危亡,清政府决心兴学育才,变法自强。

仍在西安避难的慈禧太后下令全国各地书院分别改为大中小学堂。上谕云:“人才为庶政之本,作育人才,端在修明学术……除京师已设大学堂,应行切实整顿外,著将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均改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

此时,山东巡抚袁世凯正在家里休假。看到上谕后,一向赞成改革、重视新学的袁世凯立即组织人员起草了《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于1901年11月6日上奏。

奏折写道:“国势之强弱,视乎人才,人才之盛衰,原于学校。诚以人才者立国之本,而学校者又人才所从出之途也。以今日世变之殷,时艰之亟,将欲得人以佐治,必须兴学以培才,顾学校不难于大兴,而规划实难于妥拟。”

12天后,朱批下来:“知道了。政务处暨各该衙门知道。单并发。”

这份奏折里面,附有详尽完整的《山东大学堂章程》。章程共分四部分:学堂办法、学堂条规、学堂课程、学堂经费,共计96节。

《章程》规定了办学的宗旨:“公家设立学堂,是为天下储人才,非为诸生谋进取。……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

《章程》规定,所招收的学生应在15岁以上23岁以下,“通解经史,文理明顺,身家清白,体质强实,并无习气疾病嗜好者”。考试为“策论经义”。毕业后,由总办、总教习选择心术端正、学术渊博者,资遣出洋留学,因为,“出洋留学最易造就人才”。

《章程》详细规划了学校设施,藏书楼、博物馆、病房、浴室一应俱全,甚至规定学生“每七日淋浴一次,凡遇停课日期,有愿沐浴者,亦听其便”。对于寝食作息,均有具体规定。如,夏季早五点半鸣钟一次,早上七点半、中午十二点半和下午六点半各钟鸣一次,分别准备吃早中晚饭。细微详尽至此。

在课程设置上,除经学外,还开设了20多门课程,包括文学、历史、地理、法制、理财、兵学、格致、心理学、算学、物理、化学、博物、地质矿物、英文、德文、法文、日文、图画、音乐、体操等等。这在当时,堪称别开生面、颇有清新之气了。

学堂重视体育运动

1901年秋,济南泺源书院门口挂出了校牌:山东大学堂。

彼时,创办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由于难以维持,已于1900年8月停办,尚未复校,山东大学堂遂成为一枝独秀的官立大学堂。

根据章程,学堂招收了第一批新生300多名,分专斋、正斋、备斋。备斋相当于各州县小学堂,学习浅近知识;正斋,相当于中学堂,学习基础学科;专斋,相当于大学堂,学习专门学科。名为大学堂,本来只应设专斋,但是,考虑到“各府直隶州设立之中学堂、各州县设立之小学堂,尚未能一律聚设,虽有大学堂之名,而一时无所取材,惟有先设立备斋,次立正斋,初学易于造就”。

谁是山东大学堂的首任校长,至今仍有争议。一说是唐绍仪(后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一说是周学熙(后两次出任中华民国的财政总长)。

唐绍仪任首任校长的说法,来自于《山东高等学校建制沿革纪略》。这是1914年山东大学堂停办时自己编辑的校史。其中有一份《山东大学堂历任校长名单》提及,唐绍仪、周学熙和方燕年这三名校长(当时称管理总办),到校年份都是光绪二十七年,即1901年。但后来山东大学校史办公室经过查阅史料,认为首任校长为周学熙。

袁世凯请来登州文会馆馆主、美国耶稣教长老会传教士赫士为总教习(相当于今日之教务长),聘有教习110余名:清末进士宋书升等30余人任经学教习,归国留学生沙庆、孔祥柯等任科学教习,还聘有英、美、德、日等外籍教习8人。

相比旧式私塾书院,学堂重视体育运动,认为其“不但借以卫生,并可兼娴武备”。每日下午功课余暇,学生都到操场练习体操,并派一名西方人教习督操。备斋学生练柔软体操,正斋学生加练器具体操,专斋学生再加练兵式体操,“以循序渐进”。

不过,尽管设立了许多西学课程,在当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框架下,主要课程仍是固“中学之本”。

学堂开设的第一门课即是经学,在礼仪上,尊孔崇道。学堂条规规定:“课士之道,礼法为先,而宗圣尊王尤为要义。”每月朔望之日,由教习率领学生叩拜孔孟,宣讲孔孟之道,“诸生环立敬听,听毕向教习三揖,诸生各相向一揖”。每逢孔子生辰,“均须齐班行礼,以志虔恭”。全校师生除外籍教师外,都是长袍马褂、脑后留辫。由于男女有别,不能男女同校,所以学堂只有男生,没有女生。

据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的张研所著《原来袁世凯》所述,由于袁世凯过于重视孔孟之道,赫士终与袁不欢而散。

各省在奏折中表示要效仿山东章程

1901年清政府下令各地书院改办新式学堂,但具体如何改,并无先例。《山东大学堂章程》为当时书院改学堂提供了详实可行的范本。徐显明认为,这份章程具有示范意义,奠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管理制度。

1901年11月27日,清政府再次下令:“查袁世凯所奏山东学堂事宜及试办章程,拟先于省城建立学堂一区,分斋督课,先从备斋正斋入手,俾初学易于造就,渐有师资,再行次第推广,其教规课程,参酌中西,而淳淳于明伦理,循礼法尤得成。”因此,要求各省“立即仿举照办,毋许宕延”。

此后,各省纷纷将书院改为大学堂,或新设大学堂。

据山东大学校史办公室副主任李彦英考证:浙江巡抚任道镕将求是书院改为大学堂,江苏学政吏部左侍郎李殿林将南菁书院改为江苏全省南菁高等学堂,河南巡抚锡良奏设河南大学堂,山西巡抚岑春煊在太原开办山西大学堂,贵州巡抚邓华熙奏设贵州大学堂,江西巡抚李兴锐将豫章书院改为江西省大学堂,等等。

各省在奏折中均直言,学堂的课程、等级、班次,“不外山东章程”,或者是“仿照山东章程”,根据本省的情况和财力,变通办理。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实行新的教育制度,山东大学堂(彼时已改名为山东高等学堂)被裁撤,于1914年停办。

山东大学堂后来历经重办、合并等变迁,《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流落何处,如何辗转到达台湾,已不得而知。

2009年3月,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朱正昌访问台湾时,向台湾方面请求看看这个办学章程的原件。也是经过孙震从中斡旋,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从资料库里取出了这份原件。朱正昌戴上手套、口罩,亲手触摸了这份保存一百零八年的文件。

“文件保存得很完好,几乎看不到任何破损,字迹也很清晰。”随行的山大海外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姬锐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2010年11月3日,山东大学110周年校庆之前,校长徐显明借到台湾访问的机会,来到台北故宫博物院。经申请,他和同行的人也如愿看到了这份珍贵的文件。

11.大学章程制定的依据分析 篇十一

一、大学章程制定的法律依据

章程就其本质属性而言,是“书面写定的有法定意义的组织规程”[1]。这意味着,大学章程作为“大学宪法”,具有法律规范的特质和功能。教育法律法规是现代国家教育管理的基础和基本依据。遵循法律优先原则是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以此为出发点,法律依据是大学章程制定的首要依据。

从大学章程内容的角度,大学是一个复杂社会关系的聚集地,包括教育关系、行政关系、民事关系等,大学章程不仅要调整高校内部的关系,还要调整与政府行政部门、社会、市场等关系,因此其法律基础包括广义的教育法、行政法、民法和刑法等其他法律。其中,广义的教育法是大学章程制定最基本的法律依据,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教育行为规范体系及其实施所形成的教育法律关系和教育法律秩序的总和[2]。如《教师法》规定了教师的权利、义务,教师的聘任、考核及法律责任等。《教育法》规定了教育的目标,关于学校及制定章程的要求,关于教师、学生的权利,教育与社会等。《高等教育法》规定了教育的宗旨、任务及大学自主办学、自主管理、学术自由、招生、学校管理、章程等。在大学章程制定中,涉及办学目标、管理体制、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等内容时不得违背上述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

从大学章程形式的角度,大学章程的框架体系要含括大学设立和运行所应记载的重大事项。有研究认为“按照章程效力的影响,法定的必要记载事项还可分为绝对必要记载事项和相对必要记载事项。绝对必要记载事项是章程必不可少的事项,学校章程缺少其中任何一项或任何一项记载不合法,整个章程即归无效……;相对必要记载事项也是法律列举的事项,但这些事项是否记载于章程,可由当事人自定”[3]。从我国大学章程制定的实践看,我国近年来制定的大学章程基本遵循《高等教育法》所要求的大学章程应当记载的十件事项。《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第七条,对《高等教育法》所规定的10件事项在内容上相应进行了细化,更加具体明朗。这10件事项应作为大学章程的框架体系的依据(见表1)。

二、大学章程制定的国内实践依据(1)

大学办学不仅涉及自身内部的方方面面,还涉及外界与政府、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与此同时,大学章程体现了国家的支持和要求。因此大学章程制定还应尊重历史、符合国情、参照章程制定的具体实践。我国教育部法制办曾于2007年统计共有563所大学报送了章程或者是已经进入了审议即将颁布的章程草案,占当时全国高校数的21.1%。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有10所报送了已制定的章程,另有13所报送了正在征求意见的章程草案,占直属高校31.5%[4]。通览国内现有的大学章程或者章程草案,参照对国内大学章程研究的相关成果,可以发现,相对于上述法律所规定的10件事项,各高校的章程制定虽有所灵活变通,总体而言具有较大程度的相似性。

考察分析我国大学章程制定的前期探索,这些章程充分注意到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特点,注重维护我国大学相对统一的管理模式和体制,提炼了其中的制度要素和关注的共同内容(见表2)。此外,也形成了一些通行表述。具体如下:(1)学校性质。关于学校性质,通行表述为“非营利性事业组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而教育方针均涉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2)领导与管理体制。按照《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九条的相关规定,“国家举办的大学实行中国共产党大学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就奠定了大学治理的核心架构。领导体制通行表述为“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某某大学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管理体制通行表述为“学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为主的体制”。(3)与举办者的关系。部属高校章程通行表述为“由国家主办,受教育部管理和领导”;省属高校章程规定“学校的举办者是XX省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是XX省教育厅”;学校的权利主要为资产自主管理权、内部管理权和惩戒权等各项办学自主权;学校的义务主要为资产保护、教育质量达标、提高办学效益和社会服务等内容。对于学校与外部的关系,主要规定了学校自主办学原则、开放办学、合作办学、产学研结合、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内容。

三、大学章程制定的国际经验依据

虽然要充分考虑和尊重我国的政治制度、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等现实性因素,但也要认识到章程制定对于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意义。大学章程的制定应充分学习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管理理念与管理经验,以此破解我国大学管理的难题,推进管理创新,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奠定制度根基。

注:A.没有设置“序言”的章程,在“总则”中还涉及“制定依据与适用范围”;B.没有设置“学校标志”的章程在“总则”中还规定了校训、校徽、校歌和校庆日等内容;C.也有学校将学生和校友列入一章题为“学生及校友”。

国外许多著名大学之所以能够成为延续几百年的常青树,与其具备完善的大学章程密不可分。一部西方大学的发展史就是政府权力与大学自主权力长期博弈的历史。正是在这种博弈中,两者找到了之间的平衡点,从而诞生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大学章程[5]。

根据世界通例,大学章程具有两点共同特质:一是公立大学一般是在国家的法律框架内制定章程。世界各国的公立大学章程几乎都是基于国家的法律框架而制定的,英国、美国一些公立大学章程甚至是由立法机关制定的,这些为大学量身打造的章程本身就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大学章程的主要功用是规制大学权力运行。大学章程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大学权力的分配和制约[6]。大学章程首先为政府和大学之间划分出了清晰的权力边界。它约束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行为,政府只能通过章程对大学实行宏观管理。

在内部管理体制上,国外大学章程无不重视大学组织结构的划分与职权界定,坚持分权与问责的结合。这一点欧美大学尤为突出,已形成很成熟的框架。很多的大学章程都对大学管理中权力机构的划分进行了法律上的切割,即董事会享有哪些权力、理事会或者执行机构享有哪些权力、最终的司法诉讼又必须通过怎样的途径等。

大学治理是大学章程的核心内容。一定意义上,现代大学治理本质上就是依据大学章程而治。大学治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中亟待破解的一个难题,因此大学章程制定更现实、更直接的目标是促进治理结构的改革,将大学治理结构制度化、法治化,以此为推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我国大学章程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中应进一步贯彻校长治校、教授治学、学术自由的办学思想,并从法治的视角审视和创新高校的内部治理结构。大学章程要明晰大学内部的权力配置,不仅要规定学校党委、学校行政和学术权力的主体界分和职能定位,还要对组成人员、产生方式、决策规则、运作程序等做出相应的规定。大学章程要进一步彰显学术权力,保障师生合法权益,不但要规定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还要规定教职员工和学生权利的实现机制和救济机制,并且这种实现机制和救济机制应当细化为可操作的规则,而不仅仅是原则性规定。

四、大学章程制定的校本依据

章程是任何一个法人组织成立必不可少的。大学章程是从大学诞生到不断发展成为成熟的社会组织的历史进程中,随着人们对大学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大学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并且不断成熟和完善的。每所大学都有自己固有的、正在运行的“章程”,只不过很多大学没有通过文字的形式和一定的程序将其系统化、法定化而已[7]。从这个角度看,大学章程制定不能仅仅以章程文本形成为目标或终结。缺乏坚实的校本依据,离开学校这一办学主体,出发点再好,构思再精巧,也难有理想的实际效果。

“校本”的概念源自基础教育改革实践,意为“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其“以学校为本”的核心思想对于当前大学章程制定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即大学章程制定需要有扎根意识,需要关注学校的历史传统与现实基础,一切工作都要从学校实际出发,找出学校本身存在的发展障碍、发展基础和特色。

大学章程制定的目的是提高管理水平、保障大学组织目标的实现。一所大学的目标确立源自于它特有的理念和使命,而大学的理念与使命又深深根植于它的历史与传统之中。依照此推导,大学章程制定的校本依据需要按照高起点、低重心的方式逐级落实。

大学章程制定的起点是对本校办学历史全面回顾与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升理念和精神。“法治是立足于传统文化资源之上而存在的基本的社会制度安排”[8],因而大学章程不仅是大学的基本法,也是大学传统、文化、精神、目标的提炼和概括,承载着大学的历史渊源、理念、精神和价值追求。一所大学经过长期发展,必然会沉淀出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些都需要落实到大学章程中。充分挖掘校史,凝练学校独有的“精、气、神”,对于形成独具本校特色的大学章程十分必要。譬如英国牛津大学章程开篇即对大学自身的发展历史以及大学章程的演进过程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再如《吉林大学章程》在《前言》中记述了学校的历史渊源,凝炼了吉大精神。通过施行章程,吉大精神不断深入人心并得以弘扬[9]。

在全面梳理校史校情的基础上,大学章程制定的第二步是从学校共同发展愿景出发,根据学校发展实际情况,确立学校有特色的办学思想,并将之转换成学校发展目标。大学章程的制定过程也是一个谋划未来发展的过程,既要考虑到继承学校的历史与传统,也要考虑到学校发展战略和长远目标。大学的办学目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等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的基本的问题,是国内外大学章程规定的重要内容。

学校的有序运作和学校目标的达成,需要有一整套体现校本特色的管理常规。而大学内部的管理制度是由大学章程统领,辅以其他规章制度而形成的一个管理体系。因此,大学章程制定最终需要着重落实的是“校本管理”,这是增进大学章程实效性的关键所在。“校本管理”就是要充分重视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学校内部管理改革中的作用,它强调的是参与决策,即学校内部的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学校的决策,它是党委领导、校长行政、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制度和相关系统高度和谐统一的过程。

总之,大学章程制定的校本依据强调的是以学校为本位的校本发展的理念和策略。它要求大学章程制订过程是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全员参与过程,要体现参与的广泛性、过程的民主性和决策的科学性,这是保证章程实效、推进依法治校的基础。

五、结语

大学章程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统一性由法律的刚性和权威性所决定的,也是大学组织内在属性的基本要求。多样性则是由于不同学校各自发展的历史和面临的现实问题所要求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因各校特色而存在差别。概而言之,大学章程制定“上承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下启学校规章制度”[10],同时兼顾大学置身的现实国情和国际大环境。

以上四种依据也是大学章程制定工作中需要考虑的四个维度和着力点。法律依据处于大学章程制定的统领地位,法治是大学章程制定的前提和首要任务。各校应以此为契机,对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并通过章程进行贯彻落实,把大学章程作为依法治校的法律依据,提高全校成员的法制意识,增强法治精神。校本依据是大学章程制定的立足点,对于校史的挖掘、校情的了解是大学章程制定的基础性工作。它需要全校师生的参与,需要充分进行校本研究。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构建具有本校特色并能有效实施的章程。而对于本校运作与实际管理问题认识的客观性与分析的深度,或者说大学章程制定的客观性和前瞻性,则有赖于对国内外大学章程的历史与现状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马陆亭.大学章程的法治精神与要素内容[J].中国高等教育,2011(09).

[2]鲁晓泉.我国高等学校章程及制定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3]王国文,王大敏.学校章程的法律分析[M]//劳凯声.中国教育法制评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13-114.

[4]章志远,顾勤芳.我国大学章程制定的现状与课题[J].阴山学刊,2012(01).

[5]柳园.大学章程:权力的边界[J].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1(10).

[6]周光礼.完善中国现代大学制度———以大学章程为载体,以治理变革为突破口[J].大学:学术版,2012(01).

[7]胡敏强,等.大学章程制定的思考与实践[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07).

[8]姚建宗.法治的生态环境[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206.

[9]李元元.完善现代大学章程深化治理结构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2-03-06.

上一篇:关于我的愿望600字话题作文下一篇:钢材交易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