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盐初三化学复习

2024-09-21

酸碱盐初三化学复习(精选14篇)

1.酸碱盐初三化学复习 篇一

初三化学酸碱盐部分的学习技巧

初三下学期后,开学后化学学习酸碱盐通常是孩子们最头疼的部分,因为这部分涉及的概念多、物质分类多、反应规律多、需要记忆的多、实际应用的多、题型变化多,因此要掌握这部分知识存在一定的困难。而酸碱盐又是中考化学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每年中考分值在20分左右。怎样才能学好这一部分呢?

1.紧扣课本,夯实基础知识

酸碱盐的学习能否顺利进行,要看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基础知识是学好一切的根本,而基础知识源于课本,近几年课本上的内容考的越来越多。例如:俗名、用途、性质等等。酸碱盐主要讲了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只要把基础知识记牢了,做题就会灵活运用。例如:

(2013中考7)碳酸钠可用于制造玻璃,其俗称是()

A.小苏打

B.熟石灰

C.生石灰

D.纯碱

分析:这道题就是直接考记忆的内容,考查俗名,要求知道几种重要物质的俗称,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氧化钙俗称生石灰;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因此选D。

(2013中考14)下列物质质量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的是()

A.碳酸钙

B.氯化钠

C.浓盐酸

D.氢氧化钠

分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因此质量减小,选C。这就要求基础知识一定得记牢。

2.总结规律,加强理解记忆

酸碱盐这一部分可以说是对整个初中化学知识的运用与综合。它在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酸碱盐基本性质的讲解,总结出学习化学的规律,即通过对具体一个事物的研究,掌握规律,继而得出一类事物的性质。同学们觉得酸碱盐难度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内容多,化学方程式多,性质多,不知道哪些物质能反应,怎么反应,觉得一团乱麻,无从下手,容易记混。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总结规律,归类记忆。例如,写物质之间的反应方程式,先判断反应物的类别,根据酸碱盐的性质看能否反应,发生什么反应类型,根据化合价写出生成物化学式,就可以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牵涉的反应类型主要是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判断依据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判断依据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溶解性表。这就要求熟练记忆几个知识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溶解性表。而关于有些知识点的记忆还可以编成顺口溜去记。下面对酸碱盐部分知识点总结如下:

置换反应能否发生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依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溶解性表。

关于溶解性表我总结了记忆的方法,供大家参考:易溶盐钾、钠、硝酸、铵,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其他大多都不溶。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Ca、Na、Mg、Al、Ze、Fe、Sn、Pt、(H)、Cu、Hg、Ag、Pb、Au

女,新

轻,统

还有化合价等这些都可以编成顺口溜记忆,在这就不一一赘述了。

3.归纳题型,提高做题能力

在复习中经常见到不少同学埋头于题海之中,耗费时间长却收效甚微。酸碱盐部分的题型虽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综合之下,和酸碱盐知识相关的题型大致有以下几种:可以说判断反应型、物质制备型、物质推断型、除杂型、鉴别型、探究型、计算型,这些是很具代表性的,它们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对于提高其他相关题型的应变能力,必将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掌握了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就可以对付各种题型,提高应试能力。在题型归类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借助有关练习,学会分析方法、掌握答题思路、体验答题要点。这样,我们手里才能真正拥有一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因为化学的东西比较多,很多都是以记忆为主,所以需要勤记多练,并能够不断的把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以点带面,整体把握知识结构。

总之,酸碱盐部分的重点和难点是整个初中化学中耗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只有用正确的方法和进行必要的学习才能在即将到来的考试中做到成绩稳中有升,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轻松、更快乐!

2.酸碱盐初三化学复习 篇二

一、二酸比量

[练习1]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 (不考虑水分蒸发) , 则两瓶溶液 () 。

A.质量都减少

B.质量都增加

C.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大

D.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拓展]我们在实验室中如何稀释浓硫酸呢?

[重点凝练] (1) 浓盐酸具有性, 浓硫酸具有_________性。 (2) 怎样稀释浓硫酸?

[设计意图]通过对两瓶浓酸质量和质量分数的比较, 复习了浓盐酸的挥发性和浓硫酸的吸水性这两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从质量分数变小的事实入手将实验室中如何稀释浓硫酸这个问题串联起来。

二、酸洗钢铁

[练习2]在焊接钢铁时, 工人师傅往往用稀盐酸清洗钢铁, 但有经验的师傅都知道不宜把钢铁放在酸中太久, 你能用方程式告诉大家这其中的奥妙吗?小明受到这个问题的启示, 把氧化铜和铜分别放在稀硫酸中, 你能说一说小明观察到的主要现象吗?

[拓展]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稀硫酸和稀盐酸有着相似的一些化学性质, 怎样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用方程式结合文字说明。

[重点凝练] (1) 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 (2) 活泼金属+酸→盐+________。 (3) Cl-、SO42-的检验。

[设计意图]初中化学中稀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 最典型的当属氧化铁和氧化铜与酸的反应。从以酸洗钢铁的用途着手, 先复习了酸的共性, 然后很自然导入到稀盐酸和稀硫酸的个性差异上, 即Cl-、SO42-的检验。

三、双碱变质

[练习3]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口往往有一层白色物质, 这种物质是________, 形成的原因是: (1) ________;用稀盐酸可以除去这种物质的原理是: (2) ________。 (1) 、 (2) 均用方程式表示。

[联想]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1) ________; (2) ________。

[拓展]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都能和二氧化碳反应, 很多同学认为可用这两种碱溶液除去氧气中的二氧化碳, 你认为呢?

[重点凝练]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盐+________。

[设计意图]以双碱变质为引子重温了碱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拓展内容解决了检验二氧化碳一定要用氢氧化钙溶液, 而除去二氧化碳最好用氢氧化钠溶液的问题, 凸显了两种碱化学性质的通性和二者溶解性上的差异。

四、百变纸花

[练习4]小明将一朵无色纸花浸在一种紫色溶液A中一段时间后捞出晾干, 他向这朵纸花上喷了无色溶液B, 纸花变成了蓝色, 然后又向这朵纸花上喷了另一无色溶液C, 纸花又变成了红色。猜猜看, 他用了哪些溶液?

[拓展]若土壤的酸性是由硝酸引起的, 如何改良酸性土壤?若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硫酸该怎样处理?胃酸过多的患者服用的药物中常含有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物质, 这是为什么?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重点凝练] (1)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_____色, 遇碱溶液变______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变_____色, 遇碱溶液变_____色。

(2) 中和反应:酸+碱→_____+____, 实质:_____+_____=H2O。

[设计意图]百变纸花的魔术情景来源于酸碱指示剂与酸溶液和碱溶液作用显示不同的颜色, 以及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拓展加深了中和反应在实践中的应用。

五、三盐争气

[练习5]100g碳酸钙、106g碳酸钠、84g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 哪种物质产生的气体最多?

[拓展]怎样证明双碱变质中氢氧化钠固体已变质生成碳酸钠?如何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这种杂质?

[重点凝练] (1) 酸+盐→_____+_____; (2) 碱+盐→_____+_____; (3) CO32-的检验。

[设计意图]趣味计算引入盐和酸反应的规律, 拓展则把CO32-的检验、沉淀法除去CO32-联系起来, 丰富了实验探究的内容。

3.一道题串联酸碱盐复习课 篇三

2013年以来,我县积极推进以自主学习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我校提出了“问题牵引”教学模式的尝试。“问题牵引”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解决问题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导向,以活动为载体,通过设计学习活动为师生互动的基本形式,以解决问题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整体优化课堂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谐发展。

【设计思想】

初中化学第八章酸碱盐是前七章知识的综合和提高。这章教材知识系统性强、概念多、涉及的化合物种类、反应类型多,反应规律较复杂,是初中化学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教好这一教学内容,我认为应突出重点,讲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酸碱盐性质的基本规律,再通过一到两个较好的题目把知识点串联起来。面对如此繁多与复杂的教学内容,在复习时如果还是把知识点一一罗列出来显然教学效果会很差,也不便于学生识记。在复习时,复分解反应条件的讲解会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然后进行酸碱盐规律性内容的总结,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我设计了酸碱盐复习的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请同学们回忆并写出最近学习的复分解反应,观察并总结其中有何规律?(由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完成)

教師引导学生总结: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三者有一

即可)

1.有沉淀生成

如CuSO4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生成Cu(OH)2沉淀,同时得到Na2SO4溶液。

CuSO4+2NaOH=Cu(OH)2+Na2SO4

2.有气体放出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放出CO2气体。利用这一反应可以检验碳酸盐。

NaCO3+2HCl=2NaCl+H2O+CO2↑

3.有水生成

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有水生成。

NaOH+HCl=NaCl+H2O

请学生讨论分别总结出常见的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完成下列问题:

某化学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如下图化学反应的溶液变化体现了“魔法世界,魅力化学”,请你作为该小组成员一起来解决下列问题:

(1)A为一种常用的试剂 ,滴入到溶液Y中显

。(填颜色)

(2)若X是稀盐酸、B是氧化物,则它们之间的反应方程式是

,该反应常被用作 (填用途)。

(3)若X是稀硫酸,C是单质,则绿色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

(4)若X是稀盐酸、与D反应制取一种化学上的常见气体,则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 (填“是”或“否”)属于复分解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用(1)反应检验,方程式是 ,现象是 。

(5)小红同学从某一歉收农田里取回一份土壤样品,如果检测结果呈酸性,从经济和可行方面考虑,那么要改良此土壤,应向农田里施加 。(填化学式)

(6)若Y是NaOH,依据反应(1)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7)若Y是Ca(OH)2,E是一种常见的氮肥NH4NO3,则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该反应说明施肥时,要避免氨态氮肥与

物质混用,否则会降低肥效。反应(2)在农业生成上的重要用途是 。

(8)已知NaOH+NaHCO3=F+H2O,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F的化学式为 ,写出Y与F的反应方程式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如下特点:

1.通过对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规律的掌握

从日常生活中的“酸”的体验出发,学习溶液的酸碱性的定性、定量检测及生命活动的关系,以几种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酸、碱、盐的性质与反应为主线,并根据性质引出酸、碱、盐的广泛应用,其间穿插复分解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化学肥料及化学史等知识。这样需要老师在平时学生已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再归纳,并形成知识网络。

2.通过一道题能够很好地涵盖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并能很好地体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4.酸碱盐化学性质复习课后说课稿 篇四

首先我要感谢各位评委老师,谢谢你们,希望你们对我的课提出宝贵的意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酸碱盐复习——酸碱盐化学性质》。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 教材及中考分析

酸碱盐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和酸碱盐有关的考题又在中考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中考题中有不少题型是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如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与开放性题、信息题型的知识区域,考查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能够正确区分酸碱盐

2.复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联系

3.复习复分解反应,金属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

4会解共存鉴别题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表达与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创新的科学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对物质进行鉴别、讨论离子共存问题。

四、教学方法选择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准备采用包括问题和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归纳法等过程式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式”和“讨论式探究”的.复习法, 学生在做酸碱盐的题目时,不懂得自觉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题目,或者做出来也不清楚自己思考的过程。 所以这节酸碱盐的复习课首先让学生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出发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旨在帮助学生梳理酸碱盐部分的.知识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例题分析,动手实验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能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应用在解题中,如:物质的鉴别、离子的共存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围绕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编排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提问,实验习题,在练习、讨论探究中让学生复习酸碱盐的知识的同时,能力和思维得到提高,科学素养得到升华。

引入课题:

利用氢氧化钠遇酚酞变红的实验现象 营造春天延边地区金达莱花开的教学情景,由酸碱遇指示剂变色的知识点引入课题。

2.复习旧知,梳理脉络

课件演示习题回忆所学的酸碱盐知识,将各物质类别进行分类整理。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能力。并组织学生讨论,找出能相互反应的并写出方程式,再进一步深入拓展归纳整理酸碱盐之间反应规律。总结完善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复习常见离子反应,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哪些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共存的问题,跟进组织学生动手实验鉴别题,应用酸碱盐的化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学习基本知识点是为了应用,培养学生自觉应用知识点解题的意识。

六、总结评价与反思

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自我总结回顾,不但要弄明白学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清楚?通过展示板书设计进行反思回顾,整理归纳,并通过精选的练习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会将知识点和具体题目结合在一起,将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讨、自主总结、自主实验,学生就不会乏味,而且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多方面都得到提高。 教学反思本节课由于探究、讨论整理的环节偏多,所以课堂节奏的调控需要深入思考,需要在课堂上灵活地处理和把握,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5.酸碱盐复习课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对酸、碱盐性质的复习,进一步掌握各类物质的性质。

2、巩固有关重要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某些化学反应的规律。学会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某些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学会运用酸、碱、盐溶解性表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教学重点教学】

1、物质的分类。

2、常见酸碱盐的通性及物质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一:学会归纳

1、物质的简单分类。

2、本章常见的化合物

二、学会比较

1、物质的颜色

2、物质名称

3、学以致用:写化学式,归类。

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铁和稀硫酸

银和稀盐酸

铁和硫酸铜溶液

铜和氯化银 镁和硝酸锌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 碳酸钙和稀盐酸 硫酸锌溶液和硝酸钠溶液

三、酸碱盐的性质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五、练一练

六、学会归纳、归纳提高

1.金属跟酸、金属跟盐是否能发生反应,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判断。2.铁跟盐酸、稀硫酸等起置换反应,生成亚

铁盐。

3.金属跟硝酸起反应时,由于硝酸的氧化性很强,一般不生成氢气。且即使活动性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也能和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钠、钾等化学性质极为活泼的金属,跟盐溶液反应的情况比较复杂,例如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

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Na2SO4+Cu(OH)2↓

5.复分解反应能不能发生,要考虑生成物中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6.盐跟碱、盐跟盐反应时,反应物必须是可溶的。

七、初中化学制盐的八种方法

(1)金属+酸→盐+氢气

(2)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4)酸+碱→盐十水

(5)酸+盐→新盐+新酸

(6)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7)碱+盐→新碱+新盐

(8)盐+盐→两种新盐

八、练习提高

6.《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 篇六

酸碱盐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而和酸碱盐有关的考题又在中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考题中有不少题型都需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学生在做酸碱盐的题目时,不懂得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题目,做题时与物质的性质又联系不上,即使做出来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这样做,没有清晰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全凭做题经验套解习题。所以这节酸碱盐的复习课首先要让学生识别物质类别,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体会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应用。旨在帮助学生梳理酸碱盐部分的知识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学案的例题分析,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能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应用在解题中。在解题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2.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归纳总

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学会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归纳推

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重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难点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判断反应的发生,对物质进行鉴别、讨论离子共存问题。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发给学生复习课的学案,

展示教学情境一的内容:

将提供的物质按类别进

行分类整理。回忆所学的

酸碱盐知识,将

各物质类别进

行分类整理。复习物质分类,辨认物质所属类别

组织学生讨论,展示教学

情境二内容,然后完成学案的内容:填写鉴别稀硫酸和石灰水的方法。完成填充,复习酸、

碱的性质复习酸碱盐

的化学性质、

培养从一般

到个别的演

绎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教学情境三,然后完成教学案的内容:填写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内容。

完成填充,复习

复分解反应发生

的条件。复习利用复

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培养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能力

组织学生完成反馈练习引

导学生总结出解题时的思路。思考并完成反馈练习然后讨论总结出解题过程中的思路,小结解题方法陪养学生自觉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7.酸碱盐初三化学复习 篇七

一、酸碱盐基础知识的整理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分散且概念、技能与方法较多。所以, 教师在备课时应明确教学目标, 做好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然后通过实验与课后总结加深学生的记忆与理解。

由于酸碱盐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较为分散,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整合酸碱盐的相关知识 (如表1) , 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讲解, 将抽象的化学知识用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后, 带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起完成表中的空白处。这样能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提升学生化学知识学习效率,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酸碱盐化学实验的准备

在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中, 教师在为学生讲完基础知识后可以相应为学生讲解相关实验,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如表2) , 以图1验证所学知识的准确性。如:在设计检验某溶液是不是酸溶液时, 在实验前教师应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各组平均水平尽量相同, 以保证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然后,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 H试纸、铁丝、石灰石、小苏打等实验素材, 引导学生随意选择一种检验试剂进行实验且检验方法不限。在实验之后, 教师可以要求各组学生将本组的实验过程进行记录, 如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等。通过这样的形式强化学生课堂所学知识, 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 提升

三、酸碱盐课后教学的总结

总结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但是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对课后总结的重视度不够, 没有及时反馈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 所以不能及时对学生的化学学习做出有针对性的帮助, 导致延误最佳教学时机。对此, 教师在基础知识、化学实验与课堂教学内容讲解之后, 可以带领学生回顾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将教学相关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 (酸碱盐的总结如下)

总之, 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可以锻炼学生的化学思维, 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进而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因此,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应善于借助思维导图, 将教学相关发散性的知识进行串联, 以降低化学知识的学习难度, 促进学生化学成绩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伟芳.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 (教与学) , 2015 (09) .

8.浅谈初中化学酸碱盐的理解教学 篇八

[关键词]理解教学 重要性 酸碱盐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30086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这一门新学科,对这一神奇的学科既感到神秘又感到踌躇。他们向往化学实验的神奇,却又止步于化学概念的强化记忆,彷徨于化学微观粒子的复杂性。

笔者利用课余时间从教于辅导机构,接触到青岛市区各个学校的初三学生,他们普遍反映化学学习很吃力,尤其是酸碱盐部分。究其原因,学生普遍反映,酸碱盐部分知识太多且较为综合,与之前的知识点联系广泛,很难记住。笔者通过对身边学生的了解发现,学生对化学学习普遍存在机械记忆的问题,对于化学知识点只是死记硬背而不去理解。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以鲁科版初中化学酸碱盐部分的教学为例,调查分析了学生的学习难处,并给出合理的建议,希望借此来引导化学教师以及学生认识化学学习中理解的重要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更多地注重知识的理解,以期对广大一线教师的化学教学有所启迪。

一、初中化学酸碱盐部分的教学难处

笔者通过对辅导机构学生以及教师的调查走访,总结得出教学酸碱盐的“难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方面。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化学知识时常常死记硬背,忽视对相关内容的理解。酸碱盐部分的学习必须要有一定的化学基础,比如以对原子、离子、化合价、化合物、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以及物质分类等内容的理解作为基础,而诸如此类的前瞻性知识往往难于理解,但便于记忆,所以学生往往会忽略理解而单纯地记忆。然而,随着化学学习的深入,需要背的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难背,学生就会觉得化学越来越难学。

2.知识方面。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知识本身的难易以及综合程度方面。笔者对一线教师进行走访调查,教师普遍认为,酸碱盐这部分作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综合性较强,与各个知识点联系密切,学习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在对前瞻性知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整合。

3.教师方面。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学观念的树立方面。笔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教师上课只使用多媒体课件,甚至从来不用课本,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都是围绕课件展开。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观念也不尽相同,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有些教师则侧重于学生对某些知识的强化记忆。对于初学化学的初三学生,经验欠缺的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对原子、离子、化合价等前瞻性知识的理解,缺乏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不足,导致了对之后酸碱盐学习的吃力。

二、初中化学酸碱盐的理解教学

对初三学生而言,应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化学学习,将无形的微观粒子化为有形的生活实物。首先要认识到微观粒子是真实存在的,正是无数多个微观粒子构成了生活中的各种物质,物质作为微观粒子的宏观表现,其中必然有规律可循。比如原子、离子、化合物、化合价中的正负电荷数目的问题以及酸碱盐部分化合物之间反应的规律性问题。总之,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多种信息渠道,对化学基础知识加以理解,并学会运用,切忌死记硬背。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去理解与运用知识而非单纯的记忆知识;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将抽象的微观粒子类比为具体实物,加深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为酸碱盐的学习打下基础,并注重对学生综合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减轻学生对酸碱盐学习的压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学以致用的成就感,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陌生化学物质的认识,让化学生活化、平凡化。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加深学生对酸碱盐的感性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教师在酸碱盐教学中切不可忽视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动手实验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药品的认识以及对酸碱盐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化学实验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向往,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化学的神奇之处,加深学生对酸碱盐部分相关物质常见性质的深化理解。

9.初中化学酸碱盐用途总结 篇九

这部分酸包括H2CO3、H2SO3、HCIO、HNO3(浓)、H4SiO4、氢硫酸(H2S)、氢碘酸(HI)、氢硒酸(H2Se)、氢碲酸(H2Te)等。

(1)常温(或微热)易分解的酸:H2CO3、H2SO3、HNO3(浓)、H4SiO4等。

(2)见光易分解的酸:HCIO、HNO3(浓)。

(3)易被氧气氧化而变质的酸:H2S、HI、H2SO3、H2Se、H2Te等。

2、强氧化性酸

这部分酸包括浓HNO3、稀HNO3、浓H2SO4、HCIO等,它们的强氧化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常温下,浓H2SO4、浓HNO3能使Fe、AI等金属发生钝化。

(1)

能氧化大多数的金属单质(Au、Pt除外)。

(3)能氧化部分非金属单质(如S、C、P、I2等)。

3、强还原性酸

这部分酸包括H2S、HI、H2SO3、H2Se、H2Te、H3PO3、HBr、H3ASO3等。

4、易挥发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HF、HCI、HBr、HI、浓HNO3等。

5、高沸点、难挥发性酸

这部分酸包括浓H2SO4、浓H3PO4等。

6、具有漂白性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HCIO、H2SO3等。

7、具有强吸水性的酸

这种酸是浓H2SO4,浓H2SO4可作气体干燥剂。

8、具有脱水性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浓H2SO4、浓H3PO4。

9、能腐蚀玻璃的酸

这种酸是氢氟酸(HF)。

10、有剧毒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HF、HPO3(偏磷酸)、HCN。

11、能溶解铂、金的酸

这种酸是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组成的混合物)。

12、不溶于水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H2SiO3、H4SiO4,硬脂酸、软脂酸、油酸。

13、能与酸发生反应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H2S、HI、HBr、氨基酸等,H2S、HI、HBr遇强氧化性酸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氨基酸中存在碱性基团氨基(-NH2)。

14、遇氨气能冒白烟的酸

这部分酸包括浓盐酸、浓硝酸、醋酸等,即它们挥发出来的酸与氨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铵盐(固体)的缘故。

15、可用于制造炸药的酸

硝酸可用于制取硝化甘油、三硝基甲苯(TNT)、硝酸纤维等烈性炸药。

16、能发生显色反应的酸

浓HNO3遇含苯环的蛋白质会显黄色;苯酚与FeCI3溶液反应生成紫色的物质。

1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酸

甲酸(HCOOH)能发生银镜反应。

18、能发生酯化反应的酸

无机含氧酸和有机羧酸。

19、与苯环能发生取代反应的酸

浓HNO3、浓H2SO4可发生此类反应。

20、能作催化剂的酸

10.《酸碱盐化学性质》说课稿 篇十

酸碱盐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和酸碱盐有关的考题又在中考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中考题中有不少题型是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如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与开放性题、信息题型的知识区域,考查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能够正确区分酸碱盐。

2、复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联系。

3、复习复分解反应,金属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

4、会解共存鉴别题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表达与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创新的科学品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对物质进行鉴别、讨论离子共存问题。

四、说教学方法选择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准备采用包括问题和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归纳法等过程式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式”和“讨论式探究”的复习法, 学生在做酸碱盐的题目时,不懂得自觉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题目,或者做出来也不清楚自己思考的过程。 所以这节酸碱盐的复习课首先让学生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出发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旨在帮助学生梳理酸碱盐部分的知识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例题分析,动手实验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能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应用在解题中,如:物质的鉴别、离子的共存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围绕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编排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提问,实验习题,在练习、讨论探究中让学生复习酸碱盐的知识的同时,能力和思维得到提高,科学素养得到升华。

1、引入课题:

利用氢氧化钠遇酚酞变红的实验现象 营造春天延边地区金达莱花开的教学情景,由酸碱遇指示剂变色的知识点引入课题。

2、复习旧知,梳理脉络

课件演示习题回忆所学的酸碱盐知识,将各物质类别进行分类整理。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能力。并组织学生讨论,找出能相互反应的并写出方程式,再进一步深入拓展归纳整理酸碱盐之间反应规律。总结完善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3、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复习常见离子反应,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哪些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共存的问题,跟进组织学生动手实验鉴别题,应用酸碱盐的化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学习基本知识点是为了应用,培养学生自觉应用知识点解题的意识。

六、总结评价与反思

11.酸碱盐的一般化学性质 篇十一

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酸 + 金属 -------- 盐 + 氢气

酸 + 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酸 + 碱 -------- 盐 + 水(中和反应) 不是基本反应类型

酸 + 盐 -------- 酸 + 盐

检验Cl- 滴加AgNO3溶液和稀HNO3 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样品含有Cl

12.酸碱盐初三化学复习 篇十二

酸、碱、盐

测试题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电解水时,一般都加入少量稀H2SO4或NaOH于水中,其原因是()

A.它们是水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B.可以增加水的导电性

C.可以更多地生成H2和O2D.可以用它们除掉水中的有害物质

2.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这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

A.氢原子

B.氢元素

C.氢离子

D.酸根离子

3.下列物质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

A.化合物

B.酸C.碱D.盐

4.K+、Fe3+、Ba2+、OH-、NO3-与CO32-六种离子两两结合可以组成能溶于水的盐有()

A.3个B.4个

C.5个

D.6个

5.下列含氧酸中,易挥发的是()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浓硝酸

D.稀硫酸

6.只用酚酞试液和同组的稀溶液间相互反应就能够鉴别出的一组是()

A.NaCl、KNO3、NaOHB.NaOH、KOH、HCl

C.H2SO4、HCl、NaOH

D.NaOH、H2SO4、NaCl

7.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

A.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B.一定含有银离子

C.既含有硫酸根离子又含有银离子

D.一定不含有碳酸根离子

8.下列溶液的pH值小于7的是()

A.K2O的水溶液B.NaCl的水溶液C.CO2的水溶液D.蔗糖的水溶液

9.下列物质的溶液混合前后,烧杯里溶液的质量不变的是()

A.CuSO4和NaOH

B.浓盐酸和浓硫酸

C.NaHCO3和HCl

D.NaOH和HCl

10.下列物质中是大棚植物所需,而露天植物不需要施用的化肥是()

A.KCl

B.尿素

C.(NH4)3PO4

D.CO2

11.下列物质中,既能用浓H2SO4干燥,也能用NaOH干燥的是()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

D.氨气

12.下列能用金属和稀H2SO4反应得到的盐是()

A.Al2(SO4)3

B.CaSO4

C.Fe2(SO4)3

D.HgSO4

13.某二价金属与盐酸反应,生成a克氢气后,它的质量减少了b克,则该金属的原子量为()

A.ab/2B.2b/a

C.2a/bD.b/2a

14.下列物质中,既属于正盐,又属于含氧酸盐,同时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盐酸反应的是()

A.CuSO4

B.(NH4)2CO3

C.Na2CO3D.AgNO3

1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胆矾受热失去结晶水的变化是化学反应

B.可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

C.白色的CuSO4溶于水生成蓝色溶液,从这种溶液中析出的晶体呈蓝色,俗称蓝矾

D.硫酸铜在工业上常用于精炼铜,镀铜和制造各种铜的化合物

16.在Cu(NO3)2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A.Cu和Mg

B.Fe(NO3)2和Mg(NO3)2C.Fe和Cu

D.Cu

二、多选题

(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7.固体物质A与盐酸反应生成物为C,C的溶液中加入火碱,生成物为D,D受热后又得到固体

A,则A可能是()

A.Fe2O3

B.CO2

C.CuO

D.Na2O

18.要验证Zn、Fe、Cu三种金属的活泼性强弱,可选用的一组试剂是()

A.Fe、Cu、Zn(NO3)2溶液

B.Cu、FeCl2溶液、ZnCl2溶液

C.Zn、FeSO4溶液、CuSO4溶液

D.Fe、CuSO4溶液、ZnSO4溶液

19.不用其它任何试剂鉴别下列5种物质的溶液:①NaOH、②MgSO4、③Ba(NO3)2、④Cu(NO3)2、⑤KNO3.被鉴别出来的正确顺序是()

A.⑤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⑤

C.②③①④⑤D.④①②⑤③

20.某溶液含有Ba2+、Ag+、Cu2+现有①碳酸钠溶液

②氢氧化钠溶液

③盐酸,将它们逐一沉淀并加以分离,则加入试剂的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三、填空题

21.有Na2SO4、Na2CO3、NaCl、NaOH四种溶液,分别与某些物质反应都可以生成化合物A,则A是________。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1)(3)

(2)

(4)

22.用火柴梗蘸一点浓H2SO4,放置一会儿,观察火柴梗的颜色变________。这是浓H2SO4使它________的缘故,这是浓H2SO4的________性。

23.在下表中填写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及类别(盐类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

24.有三种溶液,其溶质分别是:甲为氯化物;乙为碱;丙为钠盐。取上述溶液进行实

验,有下列现象:

(1)甲、乙两溶液混和出现蓝色沉淀;

(2)甲、丙两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

(3)乙、丙两溶液混和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由此可以判断:

甲为:________

;乙为:________;丙为:________。

25.某学生取两份A溶液做下列实验,其过程如下所示:

(1)试判断:A是________,B是_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生成C沉淀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生成F沉淀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生成D沉淀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生成E沉淀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有失去标签的硝酸钾、碳酸钾、硝酸银、硝酸钙和盐酸五瓶溶液,将其任意编号为:A、B、C、D、E,进行两两混合实验,其现象见下表:

(1)试推断并写出五种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现有一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是由BaCl2、KOH、KNO3、MgCl2、NH4Cl、CuSO4中的几种混合而成.为证明其组成,做如下实验:

(1)取一定量该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微热,只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液体,过滤得白色沉淀①和无色滤液①,则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

(2)向无色滤液①中加入KOH溶液,无任何现象.再加入过量的某可溶性碳酸盐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②和无色滤液②,则原混合物中一定还含有_________。

(3)向无色滤液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然后将所得液体蒸干,得到固体A.如果固体A中只含有2种元素,则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则加入的碳酸盐溶液是________溶液;如

果固体A中含有2种金属元素,则加入的碳酸盐溶液是_______溶液。

四、计算题

28.已知t℃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7克.在该温度下将氯化钙和氯化钾的混合物16.2克,放入26.2克水中使其完全溶解,然后加入27.6克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碳酸钾溶液,恰好完全

反应.求:(1)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

(2)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9.把30g锌放入200g未知浓度的稀H2SO4中,反应停止后,锌有剩余,取出锌后,称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增加了25.2g。试求:

(1)原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

(2)反应后的溶液的主要质量分数;

(3)未反应的锌的质量是多少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C

4.B

5.C

6.D

7.D

8.C

9.D

10.D

11.B

12.A

13.B

14.B

15.B16.C

二、多选题

17.AC

18.CD

19.B

20.B

三、填空题

21.NaNO3

①Na2SO4+Ba(NO3)2=BaSO4↓+2NaNO3

②Na2CO3+Ba(NO3)2=BaCO3↓+2NaNO3

③NaCl+AgNO3=AgCl↓+NaNO3

④2NaOH+Cu(NO3)2=

Cu(OH)2↓+2NaNO3

22.黑

炭化

脱水性

23.略

24.甲CuCl2

乙Ba(OH)2丙

Na2SO4

25.(1)A

Ba(OH)2

B、Cu(OH)2

(2)①BaCl2+AgNO3=2AgCl↓+Ba(NO3)2②Ba(NO3)2+K2SO4=BaSO4↓+2KNO3③Ba(OH)2+K2SO4=BaSO4↓+2KOH④2KOH+CuSO4=Cu(OH)2↓+K2SO4

26.①A

AgNO3

B

K2CO3

C

Ca(NO3)2

D

KNO3

E

HCl

②AgNO3+HCl=AgCl

↓+HNO3

k2CO3+2HCl=2KCl+CO2↑+H2O

27.①MgCl2

KOH;CuSO4

②BaCl2

③KNO3

NH4Cl

K2CO3

Na2CO3

四、计算题

28.①10g

②含KCl

25.7%

29.①19.6%

②28.6%

③4g

审题与思路:假设六种物质都有,则加水搅拌,它们之间两两发生反应,应得到Mg(OH)2、BaSO4白色沉淀、Cu(OH)2蓝色沉淀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但(1)中只得到白色沉淀,可肯定原混合物一定没有CuSO4、NH4Cl,可确定白色沉淀只有Mg(OH)2,则可确定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OH、MgCl2。

据(2)中“加入KON溶液,无任何现象”可确定在(1)中Mg2+已全部形成沉淀,则加入“碳酸盐溶液得白色沉淀”,可知此白色沉淀只能是BaCO3,则可肯定原混合物中一定还含有BaCl2,又因碳酸盐溶液是“过量”的,所以Ba2+也已愉部形成沉淀。

(3)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然后将液体蒸干”,既可除掉(2)中过量的CO2-

3,又能使过量的稀盐酸中的HCl气体挥发掉。所得固体A中只含有2种元素,则一定不含有KNO3,也不难想出可知的碳酸盐溶液应是K2CO3溶液,所得的固体A应为KCl。若A中含2种金属元素,则所加可溶性碳酸盐溶液不是K2CO3溶液,原溶液中已有一种金属元素钾,另一种金属元素只能来自所另可溶性碳酸盐溶液,不能为K2CO3,就只能为Na2CO3溶液。

解答:(1)KOH、MgCl2

13.酸碱盐教学反思 篇十三

酸碱盐是化学的重中之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学好了酸碱盐,弄清了它们之间的内涵,里顺了物质之间的关系,对于知识的掌握相当重要。因为酸碱盐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重难点也很多,怎样才能在一节课中将这些零散的知识有系统地串联起来?经与同组科学老师协商,决定这节课主要从三个方面复习:

一、酸碱盐的定义;

二、常见的酸碱盐的物理性质;

三、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同时在每个环节中穿插一组典型习题来巩固。考虑同学们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应用”这一部分理解不好,我决定补进“物质的推断”。

1.注重双基知识,能引领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体系。首先让学生归纳知识点,教师再进行总结,然后进行相应的练习,通过边讲边练达到讲练结合的目的。

2.推敲精选习题,我所选的试题都是近几年的中考重点题,从而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自信心。

3.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审题、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答题的习惯,每道题的答案都有学生说出答案,并且要学生说出这样做的理由。

4.运用多媒体课件增大课堂容量,设计的练习比较多,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既增大课堂容量,又充分调动绝大部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5.注重多种教学方法,本节课通过讲授式、小组合作探究式、讲练结合式的教学方法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效果。

不足有:

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显得过于正规,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的效果欠佳,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互动太少,具体给学生发现细节问题的时间太少。

2.回答问题时,给学生留得时间太少,探究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开始让学生解决。这样只照顾中上等的学生,而对学困生关注的不够。

总之,我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使“教者爱教,学生爱学”。

化学与生活教学反思

14.“酸碱盐复习”的教学设计 篇十四

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学完了科学所有课程后,面临中考的第一轮复习。酸碱盐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反应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科学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和酸碱盐有关的考题又在中考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学生分析】

学生虽然对酸碱盐的概念及其相关的性质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灵活掌握酸碱盐相互间的化学变化,就显得比较薄弱。

【设计思路】

通过生活情景激发兴趣。展示学生的成果,通过师生共同的对话式讨论,帮助学生把零散的酸碱盐性质等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并通过中考中常见题型、易错题型的分析,使学生熟练掌握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应用。同时学会将知识点和具体题目结合在一起,在解题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归纳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2.进一步了解溶液中的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书写规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方案的介绍及生生互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准确度。

2.通过对学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规律。

3.通过对酸碱盐性质的归纳,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重、难点】

重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能善于总结和理清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生活情景引入,激发自主学习

1.出示两瓶家用实物:洁厕灵和厨房洗涤剂。媒体展示生活情景,用生动的语言“如果工人们用错就要面临被解雇的后果,你们能帮助他们区分吗?”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胜心,主动展开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把问题明确化:其实区分“洁厕灵”和“厨房洗涤剂”,就是区分里面的“盐酸”和“氢氧化钠”。2.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明确学生的错误。

3.展示一组学生的作品,并让代表上台介绍自己的方案,让下面的学生注意聆听、判断,教师则在黑板上简单地板书,整理。然后学生评价,补充方案。

二、网络联系生成,突破重点难点

1.教师对板书进行归纳提问:请同学将刚才你们自己所用的物品进行归类命名。

学生回答。

教师用纸制的卡片吸在黑板相应的位置,构建出一个“酸碱盐性质”的雏形。

2.教师提问:“酸有5点共性,通过这个网络结构,你来说出另外两种。”(提这个问题是基于学生对酸的知识已经熟知掌握的基础上)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贴纸制的卡片:金属氧化物碱,并出示课件)。

教师接着提问:“碱有4点共性,通过这个网络结构,你能补充完整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贴纸制的卡片:非金属氧化物酸)。

最后进一步提问:“能用刚才我们补充的几点酸碱的性质来区别前面两种物质吗?你会用什么物品?”这个问题既对前面的知识补充巩固,又使知识得到了提升。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利用酸碱盐的性质来鉴别物质时原则上应明确:“一则可以反应,一则不反应;如果两则都反应,那么现象必须不一样;如果反应现象不明显,可以借用试剂的变色反应。”

提问:对比“酸的共性”和“碱的共性”简图,说说在共性上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3.教师过渡语:我们的中考试题就是出自这个网络结构中,为了检测你们是不是都已经掌握了,现在进行一项任务“直击中考”。学生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将知识点和具体题目结合在一起,在解题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4.教师提问:刚才利用酸碱的共性来解题,大家都做得比较好,那不同的酸为什么有共性?不同的碱为什么有共性?

学生回答,引出中和反应,然后练习。

教师提问:酸碱恰好中和反应时,最终的产物是哪几类物质?

引出盐的共性复习(同酸碱类似),对照网络结构补充盐的共性。

教师补充板书,整个知识网络整合完毕。

三、化学方程书写。体现以生为本

根据刚才共同归纳的性质,将黑板上各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来,教师巡视,找出学生易错的地方。

学生展示,然后生生评价,归类此处的反应类型,回顾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书写。特别指出复分解反应在酸碱盐题目中应用广泛,条件比较复杂,通过顺口溜补充记忆方法。

四、回归中考探究。万变不离其宗

出示精美的图片,提问:大家吃过“菠菜豆腐汤”吗?

还是来源于生活,通过轻松的气氛,将学生带到一道中考得分较低的探究题。综合应用以上复习的思路和方法,并从此题中学到新的知识,将知识得以提升。并指导学生对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步骤。

教师加以讲解,引导学生回答(答案:菠菜中碳酸盐与豆腐中钙盐反应产生草酸钙,易得结石、生成草酸钙等均可给分)。

上一篇:自我评定制度下一篇:放射科检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