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专业素质拓展

2024-08-26

非专业素质拓展(精选7篇)

1.非专业素质拓展 篇一

专业素质拓展类活动总结

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加强大学生专业素质教育,加强同学们的专业知识,把专业知识与实际结合,认真落实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计划,我于2012.8.6开始次活动,经过七天的努力取得圆满成功,此次活动总结有以下三点:

一、信任同伴、相信团队

信任同伴、相信队长是我们融入团队,开展工作的基础。我们整个网页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就让大家学会信任同伴、相信团队。在网站统筹准备阶段就开始分工合作,每个人负责一部分,每个部分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能有一部分出差错,我们都把彼此交给了大家,因为我们相信彼此。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离不开同事的帮助和支持,只有充分信任自己的同伴,相信自己的团队,他们在你需要帮助或孤立无援时才会给你最无私、最真诚的支持,我们在这个团队中才会有归属感和责任感,才会抛弃一切杂念,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战胜自我、挑战自我每个人都有自己薄弱的一面,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我们才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在我们的项目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在我们的人生中亦是如此,我们也会遇到很多近在眼前的困难,只要我们勇于挑战自我,勇敢的跨出第一步,我们的人生就能前进一大步,才能更好的将本属于自己的机会牢牢抓住。开发项目过程中虽说加强了团队间的凝聚力,但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专业知识与实际的结合。同时我们也要相信自己,成功永远属于有自信的人,一个获得巨大成功的人,首先应该是自信的。自信使不可能变为现实。一分自信,一分成功,十分自信,十分成功。生活给我们无数个坑洞,当我们陷入其中努力往上攀爬时,自信成了此时的考官,我们只有拥有自信才能找到自己的潜能,挖掘超越极限,走出黑暗的坑洞,让温暖的阳光划破冰峰的自己,交上满意答卷。

三、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希望。只要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克服所有的困难。通过这次开发项目过程中加强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以及知识与实际的结合,但是,更重要的是加强了我们团队间的默契与团队精神。这次专业素质拓展使我了解到“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是可以有完美的团队”。

生活中、工作中没有一帆风顺的路,它也许正如我们此次拓展培训一样充满挑战。这次拓展培训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并且成功必须同时属于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如果没有团队里每一个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很多事情是难以完成的。这次的训练

还使大家亲身感受到了“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世上无难事,没有什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所以战胜自己就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决不轻言放弃,多一些勇气和毅力,很多机会就不会轻易放弃,要相信自己,你就是最棒的!

2.非专业素质拓展 篇二

关键词:素质教育,非专业素质教育,五项工程

非专业素质教育是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 强化专业以外的素质的培养。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中, 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注重非专业素质教育, 大力实施“五项工程”, 围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素质、人文 (科学) 素质、身心素质的提升开展工作, 培养了学生的健全人格,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非专业素质教育的概念

非专业素质教育是高校遵循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最高目标, 以思想道德素质、能力素质、人文 (科学) 素质和身心素质为主要内容, 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以及能力培养的过程。非专业素质主要有4个方面内容。

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由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法律素质两方面构成。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育人之本。

能力素质。大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主要有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在第二课堂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是指准确、恰当地使用语言, 达到与人沟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 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 把各种力量合理地组织和有效地协调起来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指以独特敏感性和自发性将各种经验产物组合成新形式的素质。

人文 (科学) 素质。在高校的专业教育中, 应针对科学素质较高的理工科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而对于人文学科的学生, 应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唯有如此, 学生的素质结构才是完整的。

身心素质。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即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在校期间, 学生要有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 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巧, 具有参加体育类竞技比赛的基本技能。此外, 学生还要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二、非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一) 非专业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坚持科学发展观, 贯彻到大学教育中, 就是要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是一个健全的人必须具备的两个方面素质, 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仅仅依靠专业素质是不够的, 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 必须加强非专业素质教育。

(二) 非专业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实践需要

从199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到党的十八大报告, 教育的理念和内容越来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强调专业领域外的能力素质的培养。因此, 非专业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三) 非专业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结构的需要

近年,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其原因之一就是大学毕业生素质结构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满足不了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社会的发展与激烈的竞争要求现代人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而且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 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这意味着, 大学教育不仅需要注重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而且要注重大学生非专业素质的培养, 使大学生能够尽快适应社会需求、发掘自身潜能、谋求个人发展与成功。

三、非专业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

非专业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构建的非专业素质教育体系是以“五项工程”为核心内容和重要载体的新型教育模式。

(一) 非专业素质教育“五项工程”的背景和意义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认为, 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学院自创建伊始, 就把综合素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 提出“努力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理论基础扎实, 实践与创新能力较强, 综合素质优良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思想, 将办学目标确定为“建设成为学科专业优势突出、素质教育特色鲜明、综合办学水平达到国内一流的独立学院”。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在培养目标中明确了“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的办学定位, 明确了学院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的方向, 为素质教育在学院的全面实施奠定了思想基础。

非专业素质教育是对现有大学素质教育理念和模式的一种新的探索。素质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科学的最新成果为非专业素质教育的提出、发展与完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 大学生非专业素质教育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重视。在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 学院不断积极探索, 创新教育模式, 实现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构建了以“五项工程”为主要载体的非专业素质教育体系。

“五项工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以第一课堂教育为基础, 以思想品德、人文修养、语言表达、身心素质和社会实践等教育内容为重点,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标, 构建覆盖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素质教育体系, 建立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 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审美、学会健体, 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项工程”的内容与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内容具有高度一致性, 涵盖了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 学院将素质教育“五项工程”作为非专业素质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和重要载体。

(二) 非专业素质教育“五项工程”的主要内容

“五项工程”是新时期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有益探索, 是学院多年办学经验总结与办学特色提炼的最新成果, 是学院进一步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五项工程”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提升工程、书香校园工程、写作与口才训练工程、身心素质训练工程、社会实践工程等五个方面, 涵盖了学生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为便于操作和实施, “五项工程”中的每一项均与学生学分挂钩, 修满学分方可毕业。

1. 思想品德提升工程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大爱”育人理念,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科学规划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学时, 加强以视频讲座、主题班会、知识竞赛、劳动教育、调研考察等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 不断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规划自身发展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个人品德修养,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书香校园工程

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至少阅读20~30本中外经典名著。通过定期举办导读、研讨、主题演讲、视频展播、读后感 (论文) 评选等活动,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学生通过广泛涉猎经典名著, 进一步开阔视界, 丰富人文知识, 提高文化素养, 自觉养成浸润书香的良好行为习惯。

3. 写作与口才训练工程

将应用文写作内容纳入大学语文教学计划, 并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拓展授课内容, 使学生熟练掌握应用文写作基本知识与技能。采取个人演讲、主题辩论等多种形式, 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演讲能力和社交技巧, 提升就业竞争力。

4. 身心素质训练工程

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掌握1~2项运动技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形成全院学生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通过开设心理咨询课, 组织心理素质拓展活动, 建立心理健康“三级联防”工作机制等方式, 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进行心理疾病治疗, 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 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5. 社会实践工程

采取学校指导和学生自主设计相结合的形式, 建立分层推进的社会实践体系, 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 将社会实践“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三大功能与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紧密结合。通过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吃苦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开阔学生视野,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四、非专业素质教育的保障体系

非专业素质教育内容十分广泛, 其活动的实施几乎涉及全院各部门与全体教职工。为确保非专业素质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学院从制度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条件建设等多方面采取措施, 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非专业素质教育保障体系。

制度保障。为确保非专业素质教育执行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学院建立和完善了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团学活动以及人事、财务、后勤等一系列相关制度, 作为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制度保障, 形成了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制度保障体系。

组织保障。学院建立了素质教育“五项工程”实施领导小组, 建立了以相关职能部门为主导、以教学系部为主体开展工作的组织保障体系。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和探索, 逐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团学齐抓共管的非专业素质教育工作机制, 进一步为非专业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

队伍保障。非专业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作保障, 尤其是素质教育“五项工程”的实施主要依靠辅导员和学生干部配合。建设一支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是确保非专业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队伍保障。

条件保障。学院始终重视非专业素质教育的条件建设, 设立了党建专项经费、学生活动专项经费、学生奖励与资助专项经费、就业工作专项经费、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社会实践专项经费、体育竞赛专项经费、学生科技活动专项经费以及辅导员、学生干部培训经费等, 为非专业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经费保障。此外, 百年老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丽的校园景观, 让学生在厚重、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安心读书, 也是非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

3.外语教师的非专业素质 篇三

【关键词】外语教师;非专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22-02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一直以为学好专业就已经很不错了,没有必要进行本专业以外的其它方面的培训。曾听过一位教西方哲学的教授的课,也是第一次听说“上帝就是be,我说他是am, 他/她他说是is, 而你又说他是are”……一个即懂英语又懂哲学的老师,让当时听课的英语专业学生感到了压力,这压力来自对一个英语老师专业知识之外的素养的挑战。

1 爱国思想

1.1 外语教学的目的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门语言,更好地从事本专业工作,并不仅仅是为通过四、六级,拿到一张证书,或为考托福、考雅思,为出国定居做准备。我们培养的通外语的人才是为我们国家服务的,绝不是为他们将来在国外生活提供方便,这确实是外语教学坚定不移的目的和方向,不能让我们的培养对象象人们所说的“一心考Tofel,拚命make money,一朝飞出国门,便以他乡为故乡,一去而不返。”

1.2 祖国文化的传播

外语教师教学过程中由于常遇到跨文化现象,介绍外国文化与习俗很多。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进程的限制,很少或不涉及祖国文化,成了外国文化、外国地域风情的传播者。久而久之,削弱了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热情,认为国外的一切都是好的,我们的一切都是糟的。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五单元介绍“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芭比娃娃、美国哥特式、野牛镍币、山姆大叔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如何介绍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象征,如长城、兵马俑、孔子、孙子兵法、中国瓷器、中国民间剪纸等等。

1.3 如何与外国人交谈

鼓励学生与外国人交谈,但不能忘记自己的角色。虚心学习国外优势,但不可以因自己懂一点外语就替外国人说话,损害中国人的形象和利益。曾有这样一篇文章:一位时髦漂亮的女士上了公交车,对车上所有人表现出了极为厌恶的表情,这时上来一位外国人,她突然眼前一亮,变得兴奋起来,热情的与之交谈,言谈充满对外国人的极其羡慕和对中国人的极端厌恶。如果我们鼓励我们的学生这样和外国人练口语,简直就是鲁迅骂的“巴儿狗”。实际上与外国人交谈表现出爱国、旅游景点介绍充满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感,更让外国人敬仰你及你的祖国。

2 汉语知识

作为一个外语教师,其汉语水平也要相当了得,但学习一种语言会加快另一种语言的遗忘程度,所以外语教学工作削弱了汉语水平;还由于汉语对外语的学习的负迁移现象,外语教师尽量避免使用汉语,这造成外语教师的汉语表达感染力不够、汉字板书不整齐、不漂亮,缺乏方块字的特征;更由于在校期间把时间几乎都花在背诵外文词汇和课文上,没有打下坚实的汉语基础,所以没有坚实的语言功底。尤其是汉语繁体字,更是一窍不通,如有一篇英语课文讲述汉语的繁体字“聼”的意义分析。作为一个中国人不知道如何拆分它的含义,真是不该的。

3 社会知识

大学外语教学不仅教授专业语言技能技巧,而且要体现语言所反映的意义,将其提高到一定文化与道德修养的高层次。所以对文中所提到的现象不能让学生只知道其义就行了。如对《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第五单元B课文“室友间的冲突”In extreme cases, roommate conflict can lead to serious violence, as it did in Harvard last spring. One student killed her roommate before committing suicide.不能只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极端的情况下,室友间的冲突可能引发严重的暴力。去年春天哈佛大学发生的就是这种情况:一位学生将她的室友杀害后自杀。”而是应该联系具体实例,让学生充分讨论如何解决室友间的冲突、如何完善人格、如何体现自我价值。

4 性格锻造

4.1 表达清楚

减少或消除口误;根治“口头禅”。一个上课口误百出,一句话带出一个甚至几个“这个……”,“那么……”的人,或在英语课堂上“Ok, right?”或“Ok? Yeah?”不断的人即使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也不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

4.2 声音洪亮

教师虽然不是歌唱家,但具备播音员般的嗓音和讲话的感染力,学生始终是亢奋的。所以练声对教师也是必要的。

4.3 性格稳重

外语教师在课堂上由于过分强调互动,而学生由于听力水平有限,为了调动积极性,有时表现得有点像“跳梁小丑”。或为了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而表现得像“马戏团的小丑”。互动要多,气氛要活跃,但教师要稳重、得体、大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技巧调动学生。

4.4 幽默感

人人都喜欢有幽默感的人,但为了幽默而追求幽默就低俗了。幽默应与课程相融合,随处体现。有位教授在讲示范课时,话筒总是出问题,他换了个位置,声音正常了,他随口说了一句“原来是定位问题”,大家都笑了。这不是专意设计的,设计成这样就没意义了。有位教授做报告,会议主持人首先向大家做了介绍,介绍中高度赞扬了这位教授的成就,教授在听了对他具有高度评价的介绍后,微笑着这样开始了他的讲座:“我爱听表扬的话,谁说我好,我就为谁干活。”惹得满堂乐,讲座就在这样愉悦的气氛中开始了。

5 特长与审美

要让一个教师琴棋书画样样在行是不现实的,但有一点特长,更能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就英语教学来讲,会教唱英文歌曲也是英语教师应具备的条件。教会学生如何理解歌词、欣赏歌词、理解旋律、欣赏旋律,让优美的歌曲及其旋律陶冶学生的情操,学会理解美、欣赏美。

教师职业是神圣的、伟大的,正如《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中所唱的:

……

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 擦去的是功利,

4.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专业资料 篇四

一、项目背景:

自1999年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日趋下降,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更是让就业形势变的更加不容乐观。

(一)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增加

近年来,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毕业生将超过630万人,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整体就业人数不断增加。

(二)毕业生向大中城市流动趋势加强流向

随我国沿海等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发达城市以及较发达城市和一些发展相对缓慢的乡镇之间的生活水平差距不断加大。在高薪、高待遇、高福利等的吸引下,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也在跟随经济发展方向,选择在大中城市寻求发展空间,逐渐形成了向大中城市流动的洪流。造成了人才集中超过了有限的就业市场的需求。

(三)毕业生的期望值居高不下伴随着精英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也就一直居高不下。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理想起薪集中约有15%的人定位于4000元以上,而仅有不足3%的人选择1500元以下。而大部分的企业全部选择1500-2500元。部分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依然居高不下,过高的期望值不可避免地让他们失了大量的就业良机。

2009年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与广大网民直面沟通时说:“无论是农民工就业,还是大学生就业,都时刻摆在我心里。因为我认为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就业关系民众生存,关系社会稳定,关系国计民生。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是为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构建和谐社会而专门举办的针对大学应、往届毕业生的专项培训项目。

二、项目基本情况:

“毕业生训练营”成立于2009年9月17日,并于2010年5月6日训练营第七期更名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训练营”致力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发展,并以打造大学生就业创业积极、正向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的大型公益活动。“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课程成熟有效,并采用最具针对性的体验式培训方案,围绕心态矫正、潜能开发、就业技能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在现今,就业形势严峻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自第一期开营以来,已成功在中南大学、长沙大学、株洲工业大学等高校举办专场,现已成功举办十九期,毕业学员近两千人。目前,培训学员推荐就业率为98%以上,已在社会与湖南各高校中引起巨大反响。为了更好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学员提供更多更高的平台,“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成立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义工团”。“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义工团”以“我,我们承诺创造一个激情、快乐、爱的世界”为立场,以服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为宗旨,义工可参与每次课程支持到新学员并收获到更多的感恩与付出。同时,“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义工团”定期举办其他公益活动,无私传播公益事业的爱。为了更好的规范化服务并壮大“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义工团”内成立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义工团理事会”,以服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服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义工团”为宗旨。拟定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义工团”各项制度章程,并将“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各项流程规范化,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推广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实现大学生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承办方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吸引大量企业家加入,成为“就业创业导师”,通过不同深度的进阶式课程培训,旨在让大学生具有正确的职业观、良好的职业规划和充分飞团队合作精神。经历了三天四晚的封闭集中培训,年轻的大学生懂得了关爱、责任、付出、勇敢、自信、坚持、感恩。目前,现有义工200余名,其中理事会成员40名,三年义工累计参加人次为500余人,是一支目标明确、团结拼搏、充满活力、勇于付出的队伍!

三、项目资金及来源:

依据项目需要,本项目课程每期需要4-5万元(费用明细见附件一),目前共使用140余万元。资金由PA(***1)企业家联盟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无偿捐助,由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审批,拨付。

四、建设地点及建设规模:

1、建设地点:大中型酒店会议室(长沙以汇富酒店为主)以及各大高校。

2、建设规模:

(1)共成功举办十九期;

(2)毕业学员达1743余人;

(3)义工人员达500余名;

(4)现理事会人数达40余名(见附件二);

(5)成功在株洲石峰公园玉兰山庄举办两场专场;

(6)成功在长沙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和长沙大学举办三场高校专场;

五、项目建设现状、发展规划及建设目标:

1、建设现状

本项目坚持边建设边完善的总体工作策略。

一是截止2012年6月已成功举办十九期“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并已成功在中南大学、长沙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高校举办专场,同时成功在株洲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分部。已对1743名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创业培训。目前,学员推荐就业率为98%以上。

二是长沙“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日益完善,义工团队伍磅礴发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义工团”以“提升自我,支持大学生成长,支持大学生训练营”为宗旨,学员志愿加入,成立至今,已累计吸纳成员500余名,遍布湖南三十余所高校。义工团自成立以来,已参与“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活动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三十余次,热情大方的形象、全力付出的精神、青春上进的气质,成为公益群体中最亮丽的风景,赢得了所有见证者的称赞。目前,已有众多学员积极申请加入,期待成为真正的骄子中的骄子,精英中的精英。

三是株洲“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分部现处于成长阶段。由第四任“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义工团团长”接任株洲“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义工团团长”,并大力发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义工团”。

四是为进一步推动青少年事业全面发展,PA爱心企业家联盟一直在陆续不断的支持并关注着“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同时社会各界人士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持者“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事业的发展。

2、发展规划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整体评估,全面推广。在现已成功举办十九期,毕业学员达1743余人。同时成功将“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由社会推广至校园,由长沙地区推广至株洲地区。

定位

标志性工作

2009

建设年

1.湖南教育电视台创办湖南首档大型职场励志真人秀节目——《毕业生》。

2.2009年9月17日“毕业生训练营”第一期顺利开营,21日107名大学毕业生顺利毕业。

3.成立“毕业生素质拓展训练营义工团”。

4.成立首届“毕业生素质拓展训练营义工团理事会”。

2010

巩固年

1.完善并规范各项章程制度。

2.成立第二届“毕业生素质拓展训练营义工团理事会”。

3.创办长沙大学专场,标志“毕业生素质拓展训练营”开始走向校园。

4.“毕业生素质拓展训练营义工团”队伍不断壮大。

5.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毕业生素质拓展训练营”。

2011

发展年

1.“毕业生素质拓展训练营”正式改名为“大学生生素质拓展训练营”。

2.总成功举办十六期“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

3.成立第三届“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义工团理事会”。

4.“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各项流程、制度更加规范与完善。

5.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家们关注并支持“大学生生素质拓展训练营”。

2012

扩展年

1.毕业学员已达1743人。

2.成立第四届“大学生生素质拓展训练营义工团理事会”,理事会的队伍不断壮大。

3.株洲地区建立“大学生生素质拓展训练营”分部。

4.成立“株洲大学生生素质拓展训练营”。

5.下半年将在湘潭地区建立“大学生生素质拓展训练营”。

6.理事会力争申报民间非营利组织。

3、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将“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推广进各大高校。通过素质培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融入度和抗压力,培养其坚韧务实的心智素质(稳重、负责、自信、领导力等)。

(2)具体目标:传播全新的心智培养模式和理念,将训练营文化带进高校校内,让当代大学生全方位素质得到提升并增强其社会融入度和荣辱感。同时提供大学生们与各企业家直接互动的机会,从而实现大学生就业和企业之间的零距离对接,让大学生能找到好工作,让好企业能找到好人才。

本计划投资额及主要建设进度:

1、本计划最少投资30万元,目标50万元。下半年目标完成10期训练营。

2、主要建设进度:

(1)已完成部分子项目(2012.1-2012.6)

已成功开营四期。培养学员400余人,新义工100余人,新理事会成员40余人。株洲已成功开办“大学生生素质拓展训练营”分部。

(2)正在进行部分子项目(2012.1-2012.11)

“大学生生素质拓展训练营”部分:复制“大学生生素质拓展训练营”,由长沙推广到各个地区,先株洲已成功,目前正在筹备湘潭地区;

“大学生生素质拓展训练营义工团”部分:义工团以“提升自我,支持大学生成长,支持大学生训练营”为宗旨,学员志愿加入。义工团同时也一直努力支持“大学生生素质拓展训练营”的开拓发展工作,从训练营外宣活动,到校园素质拓展活动,到开营期间担任助理助教和场外服务工作,由于义工队伍的不断壮大,学员人数日益增加,目前,义工们正努力向着负责心里辅导和疏通的助教角色转变。

六、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项目当前已完成投资20万元,其中主要用于开课场地费用,导师费用,物资采购费用,义工招生费用,开课期间住宿费用等。现资金来源由PA28爱心企业家联盟负责支持“大学生生素质拓展训练营”,目前已完成了四期。

二、“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的意义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是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顺应学生成才需求,进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有效举措,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托。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第一,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的实施有利于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形成素质教育的整体合力。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通过开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提高竞争力,实现全面成长成才,是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的实施有利于大学生参与素质教育由相对被动向积极主动转变。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是服务学生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和有形载体。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需要出发,全方位调动大学生参与心态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大学生明确参加素质拓展训练项目与所学专业同样是大学阶段必须完成的部分,从而增强大学生在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大学生参与素质拓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第三,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的实施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的意识和能力。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是按照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思想和理念,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进行科学规划、个性化培养和综合性开发。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的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在社会中的综合竞争力。

三、相关链接:国家对大学生心态素质培养的重视

一、素质拓展的重要性

实施素质拓展训练,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二、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教学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体验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三、改革传统素质拓展模式

5.教师专业素质要求 篇五

为了实现《课标》提出的小学英语教学理念,我们培养的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它包括语言技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和教学技能(teaching capacity)。前者指通过学习所掌握的语音能力和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后者指通过学习与实践所掌握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技巧。

1标准纯正的语音语调

学习外语起始年龄早,其主要的优势在于语音方面可以打下良好的基础。儿童语言模仿能强,有较好的语音能力,但准确的语音、语调只能通过模仿准确的发音而获得。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语音纯正、口语准确,熟练掌握基本语调调式,把握语流的节奏特点,尤其注意易受地方音影响的音素和发音习惯。因为孩子一旦模仿了教师错误的、不准确的语音语调,将来纠正起来要比从头学难得多。其次,不合格的语音语调也会影响学生的听力和口语的学习与练习。为了不给中学,以及今后的英语学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语音技能尤为重要,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要下大功夫通过语音关。

2扎实的语言技能与课程知识

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英语的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训练。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过硬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专业知识,一定的听、说、读、写、译水平和跨文化交际的素养,以适应教学要求。作为小学英语教师首先要了解、掌握功能性语言教学观的内涵和有关课程方面的知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将功能性语言教学活动与自主性语言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教师应该明白语言的功能是交际,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的基础是语言能力(1anguage competence)。事实上语言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虽然小学英语学习阶段还不能使学生达到相当的听、说、读、写能力,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流利性(fluency)和正确性(accuracy),尤其是语言的得体性(appropriateness)。这样尽管学生掌握的语料还无法满足需要,但他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语言交际能力,通过教师正确而有效的训练,从而达到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

3突出的口语能力

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大量说英语,刺激学生的听觉神经,诱导他们的新异感,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技能训练要侧重训练输入性技能,就是听和读。做到输入量大,输出的基础就雄厚。尤其是“说”,听清楚了(不一定懂),就跃跃欲试,开口模仿,模仿性说的反作用又能使听力迅速提高。听说练习可增强音感和语感,通过重复训练,获得语感,并且能大大降低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因此教师准确、流利的口语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欲望的基本条件。

4良好的文化修养

6.非专业素质拓展 篇六

(一) 高校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现状

一是课程体系单一, 内容宽泛, 缺乏整体协调性, 不能将理论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一一对应于实践, 往往使学生一头雾水。二是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局限, 大多指向单一的某一技能的训练, 缺乏对学生整体专业素养、专业学习能力、个体与整体的参与合作和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开发与培养。三是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老化、繁琐, 多停留在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上。由于实践课课时的限制, 学生动手的机会较少, 这种固化的模式使得教学效率大大降低, 从而阻碍了教学效果的发挥。四是实践课程的配套教材品种单一, 内容老化, 网络资源和财务模拟软件的可获得性较低, 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

(二) 高校会计专业实践课程改进思路

根据以上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的缺点与不足, 迫切需要构建一套以拓展会计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对此, 笔者开发了一套基于多维度视角的会计专业素质拓展系列课程, 如图1。“多维度”是指将学生的专业知识讲授与实践、开展网络平台实现空间的跨越和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全岗位技能训练等多角度相结合, 以全方位地保障学生综合专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实现。而这种“多维度拓展系列课程”具体包括三个部分:第一是递进式对接培训, 即实行递进式的专业知识讲授和与其对接的由基础到综合的实践环节, 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规律;第二是互动式远程网络培训, 即本环节设计了专家对学生的在线面授、互动问答以及讨论程序, 将远程教育模式嵌入教学中, 完全规避了空间的障碍, 而且节约了教学成本,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第三是循环式全岗位技能培训, 即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依托实行全岗位技能培训, 使学生有效实现了理论知识在专业岗位的应用, 本环节的特点是将理论知识、校内实验场地、校外教学企业轮岗培训相结合, 形成了一个闭合的持久性学习循环, 使学生能够在在校期间反复经历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循环过程, 每次获得新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都能够到实践中得以验证, 避免了现行实践课程一次性实习的很多弊端, 为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提供了强大保障和提升空间。

二、高校会计专业“多维”拓展课程体系构建

(一) 构建目标

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以明确的教学目的为开端, 只有确定了目标, 才有可能合理配置资源, 展开合理的教学工作, 并预期达到良好效果。本系列课程定义了以下目标:通过递进式对接培训实现理论课程、手工做账和会计电算化处理的三方融合;利用互动式远程教育培训提高教学效果、降低教学成本;以ERP沙盘模拟为载体, 通过循环式全岗位技能培训, 全方位拓展学生的专业素质、职业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 体现了持久性学习活动的教育思想。

(二) 构建框架

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方法及所运用的教学理念, 是课程设计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基础和决定性因素。对于本系列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笔者借鉴了世界银行学院的“可持续性的学习活动”的基本教育理念, 结合ICT (远程教育) 教学理念, 提出了一整套完全针对高校会计学专业学生提高其专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基于多维度视角的系列实践课程设计, 框架设计分为三个层次:明确目标、教学活动实施以及评价和监测, 具体框架结构如图2所示。

“可持续性的学习活动”教育理念兼顾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成人教育法的多种教育思想和布鲁姆的认知水平分类理论, 它建立了一种有明确成果和目标、具有可测的项目评价方法的新模型, 并融合了包括头脑风暴、角色扮演、问题导向型学习、在线学习、实践社区等新颖学习方法, 以及面授、视频、数字化等的丰富授课模式, 在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参与度和有效性方面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对本课程体系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在本系列课程的设计框架中强调了对学生持续性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并利用现代多种教学工具和方法, 如远程教育模式等, 构建了丰富的教学模式, 预期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高校会计专业“多维”拓展课程教学策略

(一) 递进式对接系列训练

开展递进式对接培训课程是针对会计学专业四年的理论课程设置, 配合实务演练与其相对接进行训练, 这样既体现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递进应用, 同时又完善了实践课程前后环节的承接。依据马尔科姆·诺尔斯的成人教育法理论, 使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目标, 挖掘学习动因, 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 利用理论指导实践, 再由实践反馈不断促进理论更新的认知规律, 设置相对应的培训环节, 以达到分项教学、分工协作, 纵深发展的目的, 最终在后面的综合模拟培训课程中实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汇总。

一是随堂专项模拟训练。保留针对《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主干课程的手工模拟环节, 加深学生对会计循环的感性认知。建立一套以某一制造类企业为背景的完整业务, 穿插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中, 做到融会贯通, 衔接紧密, 进行讲练结合的随堂专项会计实务模拟训练。这样能够保证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有据可依, 更能给学生展示一种生动的实践素材, 避免了往常会计专业课程内容理论性强、枯燥难懂的缺点。如在《基础会计》理论中会计人员的书写格式、原始凭证的审核和填制、记账凭证的填制、科目汇总表的填制、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错账更正等, 这些内容本身存在着很明显的逻辑递进关系。现行的理论课堂上, 大多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式给学生观看各种票据的图像和使用方法等, 到期末模拟实习时一次性接触实物, 这种方式会产生由于时间间隔长而使得理论和实践脱节, 没有充分利用知识内在的递进关系, 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 完全可以摒弃这种讲授手段, 在讲到某个知识节点时, 都准备一些实物材料, 使手工做账真正发挥其功能,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如何应用。随堂专项模拟在同一学期与理论课程交叉开设, 而且是有针对性的开设, 针对某些概念、原理、程序开设专项训练,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深入理解, 必要时可安排几个学时带学生实地参观, 这需要学院保持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的长期合作关系,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如可以依据《基础会计》理论课程中凭证、账簿、错账更正、报表为主线, 在课堂上开设以下专题:原始凭证的审核和填制;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更正错账的方法;总账、明细账的开设和登记;报表的编制等。也可以在某企业的业务资料中节选出一个旬的数据, 随堂让学生填写记账凭证, 数据量不大, 节省了时间又可以从中检验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情况:书写是否工整;格式是否正确;借贷方向是否正确;金额数量是否正确;原始凭证的粘贴是否合理等。

二是课程综合模拟训练。经过了随堂专项模拟之后, 学生对各门课程的基础知识点都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和实践基础, 这样在每门课程结束之后, 每学期末都可以设置一次与课程对接的模拟训练, 使每一门理论课程都有一门实践课程与之对接, 达到一种平行性;同时做到每一个年级的模拟训练都是由浅入深, 达到一种递进性。因此综合模拟训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理论课程与随堂专项训练进行的期末综合模拟训练;第二部分是针对所有的专业主干课程在毕业实习前开设的毕业综合模拟选练。另外学校可以购买相关行业的不同业务模式的会计应用软件, 建立校内的包括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多种行业模式的仿真会计模拟实验室, 作为综合模拟的有力支撑。

(1) 期末综合模拟训练。这一阶段的训练是在每学期将课程内容都讲授完毕之后进行的, 如会计学专业一般都是在一年级开设《基础会计》理论课程, 在随堂专项模拟之后, 使学生了解会计工作的循环过程, 掌握了会计记账基础的基本理论, 掌握了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设置和登记账簿、财产清查等基本技能, 学生对会计职业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随后就可以在期末配合会计电算化手段进行成本计算、编制财务报告、财务分析等综合模拟训练, 为毕业综合模拟训练做准备。

(2) 毕业综合模拟训练。这个阶段的综合训练是将大学四年所有的专业课程学分修满以后进行的, 如《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结束后, 将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仿真实务相结合, 力图提高学生对会计行业实务流程的总体操作技能。可先以校内的仿真实验室为中心, 将四年所学的专业课理论做好回顾、总结, 有了之前的专项模拟训练做铺垫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模拟轮岗实习。将学生按照实际会计循环中涉及的岗位分组, 每一组学生负责一个岗位的实际工作, 一个循环结束后, 再进行换岗, 按照如图3所示的岗位循环, 直到每一名学生将每一个岗位的工作都经历过, 本阶段训练即完成。

(二) 互动式远程网络系列训练

聘请名企财务专家对学生进行远程授课甚至在线互动问答, 还有讨论程序, 将远程教育模式嵌入教学中, 完全规避了空间的障碍, 时间灵活而且节约了教学成本,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整个流程可以因人而异, 对不同需求的学生连线不同的专家,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学生之间也可以充当不同的财务人员角色, 实现多角度学习。这种方法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可以使学生与知名企业的专家“零距离”探讨平时在理论和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到名企实习的机会不多, 但教师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为学生创造机会。

(三) 循环式全岗位技能训练

在这个环节, 需要学校筹备好校内与校外的各项软、硬件工作, 如:在校内要建设ERP沙盘模拟实验室, 校外联系好供学生实习的教学企业, 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教师可以退回到后台做好策划、监督、测评的工作, 使学生成为体验活动的主体, 与企业岗位实际工作零距离接触, 结合ERP沙盘模拟达到校内与校外的实习循环有效进行。ERP沙盘模拟的实习效果远超过之前在课堂上和学期末进行的模拟训练, 该项模拟训练是前两项阶段性训练的一个拓展, 需要学生有很扎实的基础理论及常用实务的操作能力, 在此基础上, 实践高难度案例处理。即通过在沙盘上展示对企业的营运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模拟, 学生可以基于一套完整的企业运作流程宏观地体验到财务与会计工作在企业运转中的作用, 以此进一步微观地体验并实际操作财务与会计工作, 预期提高学生解决复杂会计实务问题的能力, 培养合作协调能力。如在校内ERP沙盘模拟演练结束后, 避开企业的月末、季末、年末这几个业务繁忙期, 带领学生深入基层进行上岗实习。在岗位负责人的协同下, 学生可以适当独立完成岗位工作。对于制造类企业来讲, 营运流程主要以采购—生产—销售为主线, 在整个流程中所关注的还是涉及资金筹集、运用、回笼、投向的财务工作。培养学生在顶岗工作中学会如何进行各项成本费用的核算, 如何进行财务分析, 如何制作筹资方案、采购方案、生产计划、营销策略、投资预案等, 最终完成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分析。在这样一个真实岗位流程中可以真实地传授给学生一种财务工作的处理方法, 培养学生岗位之间团结协作、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当然在企业岗位实习中遇到难题是不可避免的, 除了随时咨询岗位负责人之外, 可以再重新提升到理论层面去解决, 形成理论—校内ERP—校外上岗实习—理论的一种“闭合持久性学习循环”。

四、高校会计专业“多维”拓展课程评价体系

(一) 实践结果评价

实践结果评价包括对教师讲授及协助实践的评价和对学生实践结果的评价两方面, 比以往的评价体系更能衡量师生的互动程度。教师是教学实践过程的策划者和引导者, 他体现着一定的先决性和导向性。实践课程教学结果的优劣程度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整个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知识结构、专业素养等, 因此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了重中之重。从这个角度分析, 对实践课程教学结果评价时, 应侧重分析教师的思想觉悟、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合作意识等综合指标, 为课程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而学生的实践结果评价需要通过对其在整个实践流程中的表现来判定, 包括学习及实践的态度、学习能力、专业基础、解决问题及应用问题的能力、合作协调的能力等综合性评价。在实践流程的各个环节, 包括课堂上、校内模拟实验室中、校外基地岗位实践等每一个具体过程, 都需要专业教师进行记录甚至影像记载, 以备实习结束后进行打分和分析。找出学生易错的环节, 进行纠正和指导, 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采用激发式的手段激励学生再学习的兴趣, 为方案的反复调整提供依据。

(二) 实践环境评价

实践环境即校内模拟实验室软硬件的完备程度、校外实践基地的配合程度和稳定程度、网络的软硬件环境等。实践教学是一种依托于校内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的教学手段, 结果的好坏与实践环境优劣程度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评价实践环境可从三方面入手:第一, 校内模拟实验室中计算机配置状况、操作系统稳定状况、各种软件的配备情况、书籍资料的配备情况、网络带宽等;第二, 校外实践企业的数量是否能够满足在校学生人数的要求、行业及规模能否与实践教学相对性、现阶段取得的实践企业能否作为教学企业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企业内部各岗位能否积极配合实践教学等。根据以上的评价标准, 可以反复重新考虑构建框架中的各个层次, 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与实践活动存在偏差, 实践教学策略的选择能否得当等。

参考文献

7.非专业素质拓展 篇七

关键词:机械专业;专业素质;教学内容;就业教育

随着我国机械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企业对机械专业中专生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从往届机械专业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比较狭窄,实践知识相对欠缺,对实际生产中机械加工的感性认识更少,这些因素造成毕业生专业素质不够理想,工作能力的欠缺,学生下企业后普遍感到所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因此,我们要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设计,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专业发展后劲。

一、合理选择专业教学内容

学生要为实用、有用、管用而学,教师要为学生的实践活动而教,否则中专学生教育就失去了特色和生命力。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在中专的专业教学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其合适与否将直接影响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但目前中专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与生产实际相左,所以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选择。

1.专业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教学内容选择的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着眼于职业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顺利就业,着眼于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因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即既要以科学的理论和事实为依据,又要考虑所学专业特点和自身的基础条件;(2)综合性原则,即要尽可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应用,进而形成能力,提高素质;(3)差异性原则,即在保证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差异性;(4)实用性原则,即应当面向实际经济生活,面向生产第一线,直接为生产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5)创新性原则,即所选教学内容具有时代前沿性、先进性。

2.专业教学内容选择策略

(1)及时更新职教理念

教学内容选择时应当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从一定意义上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必将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主旋律,并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始终。

(2)切实满足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选择必须并尽可能覆盖学生的知识范围及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必须贴近生产实际,贴近职业岗位,满足专业相关岗位或岗位群核心技术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要求,以缩短学生就业适应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

二、专业教学及学习形式的优化组合

进行专业教学和学习,根据时间和地点来分,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学校里进行,二是在企业里,在实践中进行。这两种情况各有长处与缺陷,因而需采取优化组合的方法。

1.在学校进行专业教学和学习

在学校进行专业教学和学习,主要是完成基础理论和理论到实践的中间环节的学习。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教师的悉心指导,学校也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基础教学的质量也能得到切实的保证。其最大的不足是学生对生产实际了解较少,其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就业岗位实际的应用能力不易得到保证,也受到学校实施设备的限制。

2.在企业进行专业教学和学习

在当今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和双向选择职业背景下,这种专业教学和学习为广大学校所采用。其特点是:虽然学生的实践知识丰富,能结合企业的实际要求进行学习,但学校在管理上存在相当的难度,教师的指导难以得到保证,学习质量也参差不齐。因此,必须采取如下两项主要措施:

(1)严格企业和所学专业知识相关度的选择审核

对企业和所学专业知识相关度,专业教师必须从适合度、实用性、先进性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必要时指导教师到生产现场,会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联合进行审核,以确保企业和所学专业知识相关度能达到专业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2)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

必须建立学生定期回校的制度,汇报学习进度,解决学习中碰到的疑难;必须建立教师定期回访制度,教师利用多种机会到企业检查学生实践学习进度,并根据实际,提出具体的意见与建议,以及时解决日常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和疑难。

三、在专业教学上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1.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企业,一项工作往往由几个人,甚至几个部门共同完成,因而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相当重要,因此必须在专业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在专业教学和学习中既可以体现合作小组成员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又可以增强合作者之间的竞争

意识。

2.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也是培养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首先我们要更新观念,积极创设质疑环境,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其次,通过多角度思考进行疑问、逆向思维提出疑问、联系实际引发质疑等进行质疑方法的指导。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仅仅学习知识是不够的,而要学会应用知识,更要学会创造性地应用知识。首先教师应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而不是囿于教材的定论和教师的思维;再次,教师应对学生的创新予以肯定,并在成绩的评定上给予激励,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四、重视中专学生毕业设计的效果和答辩的成绩

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中专学生毕业设计的效果和答辩是教学最后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检验学生是否独立完成毕业设计,是否达到毕业设计教学要求的必要方式之一,也是检验学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是否具有毕业资格的重要条件之一,还是检验指导教师指导态度好坏与指导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之一,更是检验学校教学质量高低、培养模式合理与否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学校应充分重视毕业设计答辩工作,并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来抓。

参考文献:

[1]王德发.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机械职业教育,2002(5):12-13.

[2]袁振國.教育新理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顾春.中国素质教育实用全书.北京开明出版社,1997.

[4]李成.主动进行专业实践是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J].江苏教育,2009(06).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广播电视大学邳州市分校)

上一篇:石佛小学关于组织开展建设幸福中国演讲比赛的通知下一篇:帮扶个人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