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艺术培训学校

2024-07-05

广州艺术培训学校(共10篇)

1.广州艺术培训学校 篇一

广州木偶艺术中心于9月22日正式开业,即承办了金狮奖第二届全国木偶皮影比赛的开幕式和首场比赛以及后续比赛观摩公演7场次。

是国内第二大木偶剧场位于海珠区河南电影院原址。

艺术中心大楼共五层,建筑面积3581平方米。大楼分前后两部分,后楼首层是中心剧场,总共有452个座位。根据国际上的标准,300座以上的木偶剧场就算很大了,而这个大厅中如果加座还可以增加到500个座位。后楼二层、中心剧场的上面是一个能容纳130人左右的小剧场。四楼还有国际国内木偶展览厅。据悉,目前除了北京,国内还没有如此规模的木偶剧场。

广州木偶艺术中心是少年儿童的木偶童话世界和幻想创造的天地。

广州木偶艺术中心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洪德路51号,于209月22日正式开业,即承办了金狮奖第二届全国木偶皮影比赛的开幕式和首场比赛以及后续比赛观摩公演7场次。

广州木偶艺术中心 - 制作木偶影视

2.广州艺术培训学校 篇二

一、文献研究中对广州公共艺术类型的分析

“公共艺术”作为文化概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1], 随着“艺术在公共领域”、“艺术在建筑领域”、“艺术百分比”计划等活动而产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台湾就有公共艺术年鉴作为专门的纪实性文献资料, 其受到西方理论大家哈贝马斯、福柯等影响, 将公共艺术作为历史写照、政治变革、环保理念、社区经济的人类学、社会学类型来定义。大陆对公共艺术类型的研究, 如王洪义先生, 是从生态类、社区类、设施类、交通类、校园类这五种地域空间的角度来划分公共艺术的类型的。姜竹青则从园林、水景、光艺术几种公共艺术形态谈关于设计美学的相关论题。鲍诗度、王淮梁、黄更等学者从公共艺术就是景观集锦的角度来展开分析。刘茵茵则从东方和西方两种类型来研究公共艺术。

这些类型学的研究方法不一而足, 在广州地方志的记载中, 虽然没有明确的“公共艺术”概念, 但是从1988年以来的数据材料中可以发现, 艺术、公共等词的使用频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特别是从岭南文化研究勃兴、广府艺术崛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机制盛行、亚运后时代文化建设、《广州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规划纲要 (2011-2020年) 》出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时机的到来, 从1998年以来《广州地方志》的编目, 可以窥视出具有公共性、社会性、地域性、生活性等成为公共艺术类型划分的标准已存在于文献资料中, 虽然还没有明确的“公共艺术”之名。如《广州地区的古代雕塑艺术》、《与孙中山有关的广州近代建筑物》、《岭南古刹光孝寺史话》、《新编方志记述广州园林古迹举要》、《羊城石狮纵横谈》、《广州孔庙与农民运动讲习所》等文章, 以标志性的建筑、雕塑形态为主记录进《羊城风物》栏目, 可见国内包括广州都常将“公共艺术”等同于“城市雕塑”、“景观艺术”或者“环境艺术”这些类型。

实际上, 无论是广州还是中国公共艺术类型学的分析, 都是一个尚待开垦的园地。2009年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与上海书画出版社联合创办了国内第一本标题为《公共艺术》的杂志, 国内研究公共艺术终于有了专属阵地, 而关于广州公共艺术类型学的文章却是零。

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的数据库中, 关于“广州公共艺术类型”的研究的文章有997篇, 其中从建筑科学与工程学科类型分析研究广州公共艺术的文章有189篇, 占18.76%;从雕塑绘画学科类型分析研究广州公共艺术的文章有349篇, 占35.01%。可见, 目前在我国, 将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 主要是以建筑、雕塑等传统艺术形式为代表类型的。

二、艺术事件中对广州公共艺术类型的研究

2009年3月17日, “深圳雕塑院”正式更名为“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 成为国内第一家以“公共艺术”命名的国家事业单位。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纷纷设立公共艺术系, 而广州“公共艺术”的名义, 也只是淹没在广州城市雕塑、城市建筑等碎片文化中, 隐匿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州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师生学术研究的细枝末节之中。广州公共艺术类型的研究更是乏善可陈, 只能从广州一些艺术事件中总结出一丝微妙的变化。

一是雕塑成为公共艺术概念首先进入大众视野的关键类型。2006年“广州城市公共艺术——城市雕塑论坛”一方面在学术理论上围绕城市公共艺术的公众文化性、岭南城市雕塑的历史发展与特色、城市雕塑规划的理论价值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 为城市雕塑这一传统而重要的公共艺术类型在新时代的发展、转型、变革、升级, 厘清了思路。另一方面, 还举办了以“传承、向往、跨越”为主题的广州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评、“我最喜爱的广州城市雕塑作品”市民评选活动以及“全国2005年建成的优秀城市雕塑作品颁奖仪式”, 开始将公共艺术的概念普及推广到大众的视野中。

二是公共艺术的民主与否成为广州公共艺术社会学转向中的新类型标准。应广东省政协委员赵健建议, 广州新建建筑总预算中留出0.5%的资金, 强制性用于“公共艺术”建设, 并选取广州的珠江新城、东风路、中山路、广州大道等主要干道作试点, 由市规划部门下属的“城市艺术与雕塑委员会”审查监督[2]。随着新八景投票机制的民众参与度扩大, “08亚运会”、珠江新城、广州歌剧院等地标性城市公共建筑艺术的业主遴选制度的实施, 使得广州公共艺术中的艺术家、政府、资本、公众以及媒体和批评家等利益主体的博弈拉开了序幕。

三是广州公共艺术发展中文化创意型、城乡资源活化型、多媒体互动型等新式公共艺术类型不断涌现。从广州文化创业产业园的打造、红砖厂创意园的开辟、动漫新城的改革等一系列举措, 可见文化市场转型升级建设中公共艺术活用改革红利的成效。近年来, 广州灯光节、荔湾湖水上花市等公共艺术事件, 充分彰显了媒介融合与数字创意型、艺术市场与衍生开发型公共艺术的新面貌。“广州三年展”以“拆”和“建”为关键词, 将广东美术馆由传统模式向当代模式转换, 逐步扩大公共艺术的影响辐射力, 并将艺术视野延伸到城郊, 从有墙到开放, 活化文艺资源, 建立创意城乡概念, 将中国梦、广州梦、乡愁等抽象的理念, 具象化为更多元的新型公共艺术类型, 融入到广州兼容并包的文化建设中, 使其从虚幻变成现实。

三、大众对广州公共艺术类型的认知

在专业学术圈子中, 普遍认为公共艺术不是一种单一的艺术样式[3], 可以采用诸多艺术形式来实现, 如绘画、建筑、雕塑、摄影、书法、水体、园林景观小品、公共设施;或者是地景艺术、影像艺术、装置艺术、高科技艺术、行为艺术、表演艺术。它可以是艺术单体, 也可以是艺术集群。对公共艺术来说, 重要的不是表现形式, 而是价值观, 因此将其归入文化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范畴进行辨析将有利于引导其关注和尊重现实情境。

从对普罗大众的问卷调查和街头访问中可见, 50%的广州市民认为公共艺术就是指雕塑、景观、装置、建筑、新媒体这些类型, 城市公共艺术资源库中所涉及到的分类如水景、绿植、花卉、城市家具 (如标识标牌、休闲座椅、候车厅、照明灯具) 和环境小品 (如信息设施、广场铺地、儿童娱乐、休闲服务、建筑小品) 等城市公共艺术的社区化新类型, 则鲜有人将其归属到公共艺术的行列。而关于广州城市公共艺术的类型学标准, 大众更关注的是按照艺术的属性、公共的属性、商业的属性来划分公共艺术的种类。对地铁广告的新视觉传播、城区各类有墙博物馆、美术馆的公共展览等是否属于公共艺术的类型, 仍有许多人持不同意见。

从最早具有奴隶主民主制和开放公共空间的古希腊罗马时期剧场神庙式公共艺术, 到20世纪60年代英国波普艺术的街头艺术, 公共艺术形态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从广州城市公共艺术类型的新变, 我们更倾向于认为:“公共艺术是促使存在于公共空间的诸多艺术方式能够在当代文化的意义上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种观念方式, 它是体现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一种精神和态度。”[4]

参考文献

[1]王洪义.公共艺术概论[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7

[2]姜竹青.公共艺术漫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宋连生等.公共艺术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9

[5]林蓝.公共艺术的历史观[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6

[6]汪晖, 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7]易英.公共艺术与公共性[J].文艺研究, 2004 (05)

3.广州艺术培训学校 篇三

广东地区处于一个双重边缘的历史语境里,但正是这种环境,让它能够包容万千。这些艺术家带给我们的,是关于视觉的追问和文化的反思。在他们的艺术中,有着他们的迷茫、痛苦,也有喜悦和狂喜。这种种的一切都透过画面、透过作品,向我们传达着一个个源于内心生命的奇特感受。他们的艺术是在差异和个性的基础上对共识与共性的提炼。(因为篇幅所限,原文有删减)

南京四方美术馆—岐异花园开幕展

古都南京新添一座艺术地标。2013年11月2日,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开馆展“歧异花园”盛大开幕。位处青山绿水之间的南京浦口区佛手湖畔,比邻24座建筑大师的杰作,四方当代美术馆为公众呈现了亚洲乃至全球独一无二的艺术人文景观。

开幕展由艺术史学家,知名策展人菲利普·皮洛特策划,是一次对当代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抗争。参展的中外艺术家以他们不同的文化和思想背景呈现同一个主题的思考:我们的现代文明已经如此这般被工业污染,被消费主宰,这种情况下,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类生活是否依旧可能?

策展人邀请了一批国际上活跃的知名艺术家共同回答这个问题。有多位艺术家受委托专门为此次展览定制作品。

展览还呈现了包括奥拉维尔·埃利亚松、曾根裕、露西·雷文、马琳·杜马斯、阚萱、卡特兰、村上隆、安塞姆·基弗、杨福东、周春芽、张培力等众多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当代艺术家作品。

观众的体验绝不止步于美术馆。比之更宏大的,是耗时十年之久,由20多位建筑大师专门订制设计的建筑生态园区,其中包括矶崎新、妹岛和世、王澍、戴维·艾德加耶、艾未未、张永和、欧蒂娜·戴克、路易斯·曼西拉等国际建筑大师作品。浦口生态资源优良,十里温泉、百里老山、千年银杏、万只白鹭,这些山水怀抱中的建筑构成一场人类建筑文明和自然的对话,也给人们提供一个远离城市喧嚣,冥想沉思的场所。在快速城市化,建筑审美价值让位于商业利润的当下,这样一种追求美与和谐的建筑实践显得尤为独特和珍贵。

四方美术馆创始人陆寻表示:“与山水的对话,加上大师作品构成的建筑生态,四方美术馆在亚洲乃至世界的美术馆地图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坐标。”

画澳门人文风貌抒中华民族亲情

为加强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美术交流,中国美术家协会、澳门基金会、澳门《美术纵横》杂志社计划在2011年至2014年期间每年定期举办“名家画澳门”采风活动,邀请内地著名美术家赴澳门采风创作,并于2014年国庆65周年暨澳门回归十五周年之际举办“名家画澳门”大型画展。

首次“名家画澳门”采风活动作为由中国文联和澳门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的分项目之一,于2011年10月23日至26日在澳门展开。以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张旭光为团长,阿鸽、郭震乾、郐振明、旷小津、梁时民等为团员的中国美术家代表团一行8人同期赴澳门出席“第三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开幕式及“名家画澳门”采风活动。

2013年1月21日至25日,以首师大美术学院院长刘进安为团长、孙志钧、韩敬伟、李洋、许俊、黄华三、唐辉等为团员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代表团一行10人作为第二批“名家画澳门”艺术家赴澳门进行采风交流活动。活动期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特派员胡正跃、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文化教育部副部长张晓光、澳门基金会主席吴志良、澳门文化局局长吴卫鸣亲切会面。澳门销量最大的中文日报《澳门日报》就此次“名家画澳门”采风活动进行了全面报道。

4.广州紫砂陶瓷艺术文化节来袭 篇四

广州紫砂陶艺文化节将于2014年7月18日-7月20日在广州琶洲会展c区 14.1--15.1举行。由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广东陶瓷协会、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广州南方茶叶商会联合主办。吸引了全国紫砂陶瓷主产区众多的各类紫砂、陶瓷名优特产品参展,届时国家级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毛国强、季益顺、邱玉林、谢金英及江苏省大师葛军、范伟群等近1000人携作品齐聚羊城,并在展会与爱好者、收藏者进行现场互动。文化节期间,还将举办第五届“天工杯”紫砂、陶瓷艺术品评选活动,邀请了业界权威的大师、专家学者担任评委会评委,公开、公正、公平评选出一批优秀的紫砂陶瓷艺术品。

于经济环境下滑的影响,今年普通紫砂产品的价格没有像前两年一样涨价,而是保持平稳。获悉,为期4天的第五届广州紫砂·陶瓷艺术文化节明日在广州琶洲开幕。据了解,上一届紫砂艺术节的现场成交量和订单量总额达到1.8亿元。“前两年很多投资者喜欢投资中档的紫砂产品,1000多元到2000多元的为销售主流,但这类中端的消费在萎缩。”紫砂文化节组委会副主任何敏思表示:“不少消费者买紫砂只会花几百元买来自用,而一些有经济实力的投资者则愿意花更多的钱,买入有升值潜力的工艺师的作品,这些作品的价格在3000元以上,非常受欢迎。”

广州紫砂、陶瓷艺术文化暨工艺美术精品展已成功举办四届,受到业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展会规模宏大、盛况空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为广州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成交额最高的紫砂、陶瓷艺术行业专业盛会,深受广大参展的专业厂家、商家及消费者追棒和认可

5.广州艺术培训学校 篇五

简介及2008届毕业生情况

学校情况简介

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创办于1964年,是颇具规模和影响的全日制公办国家重点职业学校,隶属广州市教育局管理,主要为广州及珠三角地区医药行业培养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学校教育资源丰富,教学与实验实训设备先进,校园环境优美,学习生活设施完善。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结构优良,拥有专兼职教师100多人,其中,中高级职称80多人,“双师型”专业教师占40%。

学校面向全省招生,目前在校中职学生3000多名,与省内外高校合作办学大专学生600余人。学校一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向,重视学生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近年来投资了一千多万元用于添置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和教育信息化设备,建有十多个专业实验室:其中,有按照国际药品质量管理规范(GMP)标准建设的药剂实训车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首创建立的片剂车间虚拟现实教学室;建有覆盖全校教学课室、计算机房和办公场所的千兆校园网;近期内还将建成30,0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中药园区。

学校注重与行业发展的紧密结合,建有广州地区医药行业药物制剂、药物分析、中药制剂专业职业技能考核点。学生毕业时既可取得市教育局验印的毕业证书,又能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中级证书。

严谨的校风和一流的教学质量,使毕业生受到各地区卫生部门,医药、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各企业的欢迎。每年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近几年来就业率均在95%以上。学生毕业后可求职求学,历年参加高职或成人高考考试的录取率均达到95%以上。

专业课程简介

药物制剂专业(中专学历三年制,毕业生人数391名)

本专业学习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制剂设备、中药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事法规与管理等。

中药制药专业(中专学历三年制,毕业生人数281名)

本专业学习课程有:基础化学、药用植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微生物学、中医基础知识、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中药与方剂知识、药事法规与经济法规、中药制剂分析技术与中药化学、制药设备等。

药物分析检验专业(中专学历三年制,毕业生人数185名)

本专业学习的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分析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基础、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药事法规与管理、药品生物检定、仪器分析、中药制剂分析与中药化学等。

药品营销专业(中专学历三年制,毕业生人数92名)

本专业学习课程有:基础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基础、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事法规与经济法规、常见病药物治疗知识、医药商品储存与养护、药物化学、药品销售技术、医药商品知识、市场营销知识、中药商品、药剂知识、柜组核算等。

中药营销专业(中专学历三年制,毕业生人数44名)

本专业学习课程有:基础化学、微生物学、药用植物学、中医基础知识、药事法规与经济法规、中药药剂知识、中药炮制技术、柜组核算、药品销售技术、市场销售、中药调剂学、中药鉴定技术、西药商品基础知识、常见病药物治疗知识、中药与方剂知识等。

药学(脱产大专二年制,毕业生人数118名)

该专业为我校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合作办学的成人高等教育专科班。本专业学习课程有:药事管理法规、药物商品学基础、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高等数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中医药学概论、微生物与免疫学。

学校地址:广州市 石井 凰岗 凤凰大道298号邮政编码: 510430

学校联系电话:020-***8传真:020-61155208联系人:宋老师、韦老师、钟老师、梁老师

6.广州人物形象设计培训学校 篇六

培养目标:培养熟悉人物形象设计的整体理念,具备化妆设计、发型设计、烫发设计、染发设计、营运管理、沟通能力、鉴赏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美容基础、人像素描、色彩基础、化妆设计、发型设计、烫发设计、晚妆设计、服饰

搭配、社交礼仪、营销管理。

就业岗位:婚纱影楼的造型师助理,化妆师助理,大型美容美发连锁机构的发型师助理、洗护技师、烫染技师,化妆品公司的形象设计顾问、营销员,服装销售公司形象设计顾问,美容院的化

妆师、美容师助理,自主创业。

技能证书:美发师(高级)、化妆师(中级)、计算机办公软件应用(中级)

开学时间:2012年8月25日

学制:三年

招生对象:全国高中、职中、中专、中技应(往)届毕业生

毕业发证:高级技工学生入校取得成人大专录取资格后方交纳成人大专学3000元/年,毕业颁发高级技工毕业证书和成人大专毕业证书及相关工种国家高级职业资格证。未获得成人大专录取资格毕业颁发高级技工毕业证书和相关工种国家高级职业资格证。

特别说明: 旅游与酒店管理、中国名菜制作与营养保健、西餐技术与经营管理等专业不招收HAA阳性者。

报名办法:我校面向全国招生,学生可通过以下途径办理报名和缴交学费手续:

方法一:持毕业证和户口簿(或身份证)直接到我校招生办报名及缴费(节假日照常办公);方法二:登陆我校招生网()进行网上报名,确认报名成功后可直接到学校缴交学费,或通过银行汇款的方式办理缴费手续,汇款后将汇款凭证传真至我校招生办(020-36095908)。

7.广州市中小学校医务人员现况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对广州市168所中小学校的211名校医务人进行横断面调查。回收问卷211份,有效问卷211份。其中男性41名,女性170名,平均年龄为(37.40±8.52)岁。其中25岁以下11人(5.2%),25~30岁36人(17.1%),30~35岁42人(19.9%),35~40岁53人(25.1%),40~50岁47人(22.3%),50岁及以上22人(10.4%)。采用自填式问卷的方法,收集校医务人员的相关数据,在统一指导语的条件下完成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校名称、校医务人员性别、年龄、招聘方式、编制情况、从事工作、文化程度、职龄、现有职称、每天接诊情况、婚姻等。对收集的资料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从事工作

中小学校医务人员从事工作主要以临床医生为主,共108人,占51.9%;其次是护士49人,占23.6%;药剂师10人,占4.8%;保健教师16人,占7.7%;检验人员1人以及其他工作24名。

2.2 招聘方式与编制

192名校医务人员经由学校自主招聘,占91.9%;10人为购买服务,占4.8%;其他方式为9人,占3.3%。正式编制124人,占58.8%;合同编制79人,占37.4%;退休返聘6人,占2.8%。

2.3 学历与职称

中小学校医务工作人员以大学本科为主100人,占47.9%;中专及以下32人,占15.3%;大专71人,占34.0%;研究生及以上学历6人,占2.9%。教育学背景以医学为主,为134人,其他的还包括护理学54人,药学7人,师范7人,哲学2人和其他专业7人;职称主要以初级职称102人(48.3%);助理级职称43人,中级职称60人,高级职称6人。

2.4 从事学校保健工作的职龄

职龄最长26年,最短不足1年,平均工作年限为(8.80±8.03)年。职龄0~5年的有88人,占41.7%;5~10年有47人,占22.3%;10~20年有45人,占21.3%。

2.5 每天接诊数量与是否发生医源性感染及兼职状况

每天接诊数量最多80人次,平均接诊数量为(19.10±17.44)人次。在医源性感染方面,无医源性感染仅为1人,占0.5%;1次医源性感染为16人,占7.6%;2次医源性感染占88.6%,为186人;3次医源性感染者占3.3%,有7人。在211名调查的校医务人员中,有62人从事兼职工作,占29.4%,以会计、任课教师为主。

2.6 婚姻与收入状况

在调查的校医务人员中,166人已婚,占78.7%;42人未婚,占19.9%。月收入低于3 000元32人,占15.31%;3 000~6 000元者111人,占53.1%;6 001~10 000元者61人,占29.19%;超过10 000元有5人,占2.39%。

2.7 继续教育与工作满意情况

28人从未按规定参加并完成继续教育学分,占13.3%;63人有参加但未能完成继续教育学分,占29.9%;参加并能完成相关继续教育学分的有119人,占56.4%。在职业状况满意度自评感受回答中,有53人对目前的职业状况满意或非常满意,占总人数的25.1%。对目前职业状况不满意甚至非常不满意的有55人,占26.1%;48.3%的人对目前的职业状况保持中立态度。而在职业压力自评感受中,有126人感到压力大或很大,占总人数的59.7%;感到压力小或很小的有84人,仅占39.8%。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广州市中小学校医务人员中女性占绝大多数,达到80.6%,而男性仅为19.4%,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5,6,7,8]。原因可能与校医务人员工作性质、待遇、发展前景、工作压力等相关,致使校医务人员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可能导致在男性学生的心理和与性别相关的疾病工作上的阻碍。因此,建议学校在招聘工作上平衡校医务人员性别比例。

本次调查表明,校医务人员专业背景参差不齐,有医学、护理学、教育学、哲学等专业,且拥有医学及护理学高级职称人数仅6人,占调查总数的2.84%。原因与我国未制定校医务人员从业教育背景硬性规定有关。由于校医务人员专业性上要求高,专业知识背景结构倘若不能满足学校卫生工作的需要,将严重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健康。因此,建议教育与医疗部门应共同合作,制订校医务人员从业知识背景相关规定,加强专业知识和心理教育等相关知识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此外,校医务人员普遍职龄较短,41.7%的校医务人员职龄<5年,可见广州市中小学校医队伍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原因可能与学校不重视校医工作,校医务人员待遇、就业前景和职业规划有限相关。由于学校卫生工作有其独特性和专业性,短时间内从事学校卫生工作必将严重影响学校卫生工作的开展。学校和卫生部门应加强对校医务人员队伍的管理,稳定校医队伍,重点解决校医务人员编制、职称和待遇问题,增加学校卫生经费。

调查还显示,广州市中小学校医务人员平均每天接诊数量达到19人次,最多者达到80人次;工资待遇以每月3 000~6 000元为主,亦有超过10 000元和低于3 000元。工作负荷和工资待遇的参差不齐表明校医务工作管理的不统一,可能也暗含校医务工作人员的短缺。因此,学校应该加强校医务工作的管理和增加招聘人员,平衡工作负荷和工资待遇。仅有56.67%的调查人员参与和完成继续教育学分。而在医源性感染调查过程中,几乎所有的调查者中均发生过医源性感染,两次医源性感染者占88.57%之多,也反映了医务人员基础知识欠缺和自我保护意识的薄弱。因此,卫生部门和学校应该加强对校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的力度和质量控制,提升校医务人员基础知识和加强自我保护医师。

调查结果表明,仅有25%左右的校医务人员对目前的职业状况满意或非常满意,近40%的人感到压力小或很小,反映了当前校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整体较大,对工作满意程度不高。可能与校医工作待遇、发展前景、管理、工作负荷等相关。因此,建议学校工作部门优化校医务人员管理制度,注重校医务人员心理素质发展和变化,增强校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利于校医务工作人员的长期发展。

总而言之,校医务人员在监测学生的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9,10]。因此,加强中小学校的校医务人员配置、增加校医人员投入、改善校医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卫生与教育行政部门应通力合作,加强对校医务人员的组织管理,稳定校医务人员,重点解决校医务人员性别比例、编制、职称和待遇问题,增加学校卫生经费,重视校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加强校医务人员业务学习和继续教育力度,进一步做好学校卫生工作,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摘要: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小学校医务人员现状,为优化学校卫生工作人员配备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广州市168所中小学校的211名校医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广州中小学校医务人员平均年龄(37.40±8.52)岁;以女性为主,共170人(80.6%);研究生及以上学历6人(2.9%);高级职称6人(2.9%);平均工作年限为(8.80±8.03)年;每天平均接诊量为(19.10±17.44)人次;接近50%的人不满意现在的工作,觉得压力大。结论 广州市中小学校医务人员存在人员短缺、专业职称构成参差不齐和职龄较短等问题。应加强对校医务人员的管理,稳定校医队伍。

关键词:卫生人员,组织和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哲华.嘉兴市中小学校医及卫生室配置现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3):378-380.

[2]李谡翊,李宏仁.对中小学校医队伍建设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6):677-678.

[3]张颖,曾光.2004年全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81-82.

[4]王淑香,李静.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卫生保健人员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698-699.

[5]李娜,陈卫平,顾昉,等.浙江省中小学校校医与保健教师配置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120-1126.

[6]赵海,段佳丽,滕立新,等.北京市中小学校校医和保健教师队伍现状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3):466-467.

[7]吴小敏,周丽,董国营,等.深圳市中小学校校医和保健老师队伍现况调查[J].中国校医,2011,25(1):49-50.

[8]金晓凤.桐庐县中小学校校医配置现状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12):65-67.

[9]殷俊伟,王云霞.宜兴市中小学校医(保健老师)队伍调查及思考[J].职业与健康,2008,24(4):367-368.

8.广州艺术培训学校 篇八

在今年的艺术家评选中,马爹利甄选出五位在各自艺术领域中享负声望的“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他们分别是:秉承观念主义的雕塑家隋建国、重绘历史记忆的油画家李松松、捕捉历史变迁的摄影家海波,以及艺术、时尚与肖像摄影家组合伊内兹·冯·兰姆斯韦德和维努德·玛达丁。透过蕴含丰富审美体验的魅力佳作,获奖艺术家们为世人呈现了一个内涵深远的艺术世界。

坚持观念主义创作的雕塑家隋建国,他充满生命力的作品带来的是传统与新生的精彩碰撞,更是中西方艺术与文化的巧妙互补:作为中国当代最炙手可热的油画家之一,李松松的作品以独特的形式语言描绘了历史瞬间,用冷静简单的笔触赋予人们个重新审视历史的平台:摄影家海波善用一占朴的手法,通过不变的、静止的视角,去诠释每一种无法改变的变化,令每一个观者都产生对于岁月流逝和历史不再的共鸣;而来自荷兰的摄影家组合伊内兹·冯·兰姆斯韦德和维努德·玛达丁的作品成功地跨越了艺术与商业领域,在光鲜的镜头语言下,传递的却是他们对人性的剖析与洞察。

马爹利全球品牌传承总监孟尼亚表示:“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奖项在中国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年,评选标准也形成了清晰的思路和完整的体系,即获奖艺术家当中有一位油画家、一位雕塑家或者装置艺术家,以及两位摄影家,其中包括一位中国摄影家,一位外国知名的摄影家。今年,有两位荷兰艺术家入选,他们是一对摄影家组合,因此共三位摄影家获奖。在主题的挑选上,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其实并没有成文的明确要求和规定。从总体看,我们的基本思路就是围绕着当代艺术,或是围绕着视觉艺术来甄选获奖艺术家。每一届的获奖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方面的风格都肯定会略微不同,去年的四位艺术家恰巧都是在用色和选题上比较大胆、奔放的,今年五位获奖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则都较为纪实。”

9.广州艺术培训学校 篇九

我校目前招收艺术类专业的有美术与设计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等三个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是教育部艺术硕士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教育部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试点单位、广东省艺术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处的常设单位。学院建立了六个基地、七个研究所。该院拥有广东省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和省级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先后有600多项美术和设计作品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

新闻与传播学院拥有国家级新闻与传播专业“2+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广播电视艺术学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等6个国家、省级基地平台,拥有新闻学与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多年来,学院为省内外新闻单位、政府部门、节目制作和网络传播公司培养了近千名专门人才,是华南地区广播电视 与网络传播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不少优秀的毕业生已经进入中央、省级各大电台、电视台任记者、编导、新闻主播和节目主持人。

音乐舞蹈学院是全国艺术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创新区、广东省“院团结合”音乐舞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广东省艺术类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实验区。学院师生获得过包括多项国内外舞蹈比赛大奖、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等;获得过包括多项国内外舞蹈比赛大奖、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优秀奖等重要奖项。

一、招生及考务事项

(一)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模特表演)

1.甘肃考生在生源省考点报名、考试,其他各省生源统一在广州大学报名、考试;考生不得跨考点报名、考试。

2.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模特表演)术科校考总分为300分——形体测试(100分);模特泳装(100分);着装台步(100分)。【形体测试主要考察学生身高、体重、三围、肩宽、体差及形体条件(自备泳装)等;模特泳装、着装(自备服装)台步主要考察学生的步态、节奏感、人体均衡性、身体表现能力等】

3.招生专业、招生区域、招生计划、考试地点、时间等。

(二)播音与主持艺术(含普语、粤语)

1. 各省生源统一在广州大学报名、考试。

2.播音与主持艺术(含普语、粤语)术科校考总分为300分——形象气质考察(100分)、稿件播读(100分)、话题讲述(100分)。【稿件播读若选择播读新闻稿件,则播读抽到的两篇,若选择播读文艺作品,则只需要播读抽到的一篇即可(文艺作品含散文、寓言和故事三类);话题讲述(讲述时间为3分钟),题目由考点提供。】

3.招生专业、招生区域、招生计划、考试地点、时间等。

(三)广播电视编导

1. 各省生源分别在指定考点报名、考试,不得跨考点报名、考试。

2.广播电视编导术科校考的考试总分为300分——基础知识(60分)、命题创作(120分)、影视作品分析(120分)。【基础知识主要考察学生文学、文艺常识,时间30分钟;命题创作主要考察学生即兴创作能力,时间60分钟;影视作品分析主要考察学生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时间90分钟。】

3.招生专业、招生区域、招生计划、考试地点、时间等。

二、报考条件

1.符合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报名条件。

2.只招收艺术类文科考生(广东省生源文理兼招)。

3. 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如对其所报考的专业有组织术科统考,考生须参加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统考并取得所在省统考合格证,统考成绩不合格的考生校考考试成绩无效。(省统考没有覆盖的专业凭艺术类准考证报名)

4.广东省美术类、音乐学考生不用参加我校校考,我校承认广东省术科统考成绩;但是广东考生报考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模特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含普语、粤语)、广播电视编导、舞蹈编导专业须参加我校校考。

5.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模特表演)特殊要求:

(1)身心健康、五官端正、身体匀称,有志于从事模特表演、服装设计与传媒相关时尚行业;

(2)男性考生身高≥1.75米、女性考生身高≥1.65米(录取以高考体检信息确认身高为准)。

6.播音与主持艺术(含普语、粤语)特殊要求:

(1)气质优良、身体健康、五官端正,身体各部分没有明显外在缺陷;

(2)声带状况良好,口腔等各发音器官无缺陷,无色盲、夜盲,屈光不正(近视眼或远视眼)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小于500度;

(3)男性考生身高≥1.70米、女性考生身高≥1.60米(录取以高考体检信息确认身高为准)。

三、报名手续

1.各省艺术类考生直接到我校指定报名点报名、考试。

2.所有在广州考点报名考试的考生必须在20xx年1月11日-20xx年3月2日期间登陆zj.gzhu.edu.cn进行预报名,并在规定的报名确认时间进行现场报名确认,否则预报名无效。其他外省考点报名、考试考生不需要在我校网页预报名,按所在考点相关规定报名考试。

3.报名交验材料:

(1)艺术类准考证、艺术统考合格证、身份证,验原件收复印件;(考生所在省统考涉及专业必须取得省统考合格证,省统考未涉及专业只需提供艺术类准考证)

(2)近期免冠正面小一寸证件照二张(相片背面写上本人姓名,此项仅限广州大学考点);

4.考试报名费

(1)广东(广州大学)考点: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模特表演)考试报名费为175元,舞蹈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含普语、粤语)、广播电视编导考试报名费为200元;

(2)外省考点:美术类(含服装模特表演)考试报名费为210元;广播电视编导考试报名费为235元。

四、成绩公布及录取

1. 广东(广州大学)考点划线将按广东生源和非广东生源分开划线;其它按考点分开划线。

2.艺术类专业术科校考不分初试和复试,以一次考试成绩决定合格证名单。术科合格证名单将在我校网站公布,请学生自行打印合格证,我校不邮寄合格证给学生本人;发放的专业合格证人数原则上不超过招生计划数的4倍。

3.取得我校艺术校考合格证及文化分达到生源所在省份艺术类本科最低控制线方能报考我校。

4.美术类(含服装模特表演)录取原则:在同一志愿中按文化分(折算为百分制)占40%,校考术科分(折算为百分制)占60%,合成总分择优录取。【综合成绩=专业成绩÷专业满分×100×60%+文化成绩÷文化满分×100×40%】

5.播音与主持艺术(含普语、粤语)、广播电视编导、舞蹈编导录取原则:在同一志愿中将按文化分(折算为百分制)占30%,校考术科分(折算为百分制)占70%,合成总分择优录取。【综合成绩=专业成绩÷专业满分×100×70%+文化成绩÷文化满分×100×30%】

五、其它事项

1.具体招生专业及计划以生源省20xx年招生专业目录公布为准。

2.考生要如实填报个人信息,不得弄虚作假。新生入学后,我校进行全面复查,如发现不符合条件者,取消入学资格,退回原籍,由此而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负责。

3.参加广东考点考试的考生如需住宿可提前联系广大商务酒店(020-39360988)或大学城附近酒店。

10.广州培训心得(范文) 篇十

河龙中心学校 毛井水

继上一次参加了永威培训后,今年的5月9日至14日,本人又有幸到广州参加了生本教育培训,在不自觉中,就会把这两次培训的实质内容在内心进行对比,这就象在我的眼前迎面走来了两位姑娘,前者是在古朴中透露着温良贤惠、清素淡雅;后者则是时尚中洋溢着热辣滚烫、激情四射。它们都是实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但是它们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方面却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上一次的永威考察报告中我提出了个人的观点:“教学根本就不存在着模式,教无定法,这才是最好的方法,我还是坚持信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当我此次考察结束之后,似乎为这个“适合”匹配到“生本”。当代文化教育学的创始了人斯普郎格主张:“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核心所在。”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唤醒孩子们没有觉悟的灵魂,造就一批有个性的独特的个体。“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基本原则,“下有保底,上不封顶”这是生本教育的育人准绳,这跟我县推行的适合教育的主题也正好不谋而合。这样的教学,学生快乐地自主成长,老师亦可在快乐中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能让师生融为一体,一起努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勤学者不如好学者,好学者不如乐学者”的幸福。

第一部分:我的所见所感

一、以“爱心”为基石,师生的情感就是教学的第一生产力。对学生的爱应该有这三个层次,首先是要尊重学生。荆志强老师的一个例子,让我记忆犹新,他班上有一个学生因为基础差而经常抄作业,有一次他到班上去发现了这位同学正在抄袭别人的作业,就轻拍着他的肩膀对他说“又抄作业了”,这位同学却两眼瞪着老师,暴跳如雷地大声怒吼道:“我又不会做,我不抄怎么办”,说完把笔狠狠地往桌上一摔,笔也顺势溅落到了教室的地面上,让这位同学尽情的发泄完了之后,老师将地上的笔捡起并笑嘻嘻地还给了这位学生,并征求他的意见问:“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吧吗?”,上完课后,荆老师叫这位同学留一下,这位同学还是瞪着白眼大声说:“有什么事,不就想罚我吗?”,荆老师说:“没事,我请你吃饭?”这位同学说:“不吃,你这肯定是鸿门宴”。荆老师再次解释说:“真的没有,就是请你吃饭。”而后荆老师请这位同学在学校食堂吃了食堂中最好的饭菜(好象是说请他吃的是牛肉面条,五元钱),吃完后,老师也没有给他提任何要求,也没有给这位同学任何的批评和指责。接下来相安无事的几天之后,这位同学给荆老师发来了满满几屏的短信:荆老师,我不是人,我是猪……,接下来是真心忏悔和表决心的话。从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了是荆老师用他的真诚感动了上帝,用爱火熔断了师生间的距离。还有,学生如果在课堂上答题答错了,他会说“错得好,因为这次错了,你下次就不会错,更重要的是你帮助同学们跳过了这个坎,让同学们也不会再错了”。你看吧,他能让同学错得如此精彩,他能把错也当作是难得的资源加以利用。老师对学生极大的尊重换来的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诚服,有一句话叫做“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种诚服将会化作学生对老师永远的敬重,将会化作学生学习中的绵绵动力,将会是班级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而这些正能量的叠加则是浩然的班风。

第二个层次是因为尊重,所以信任。生本教育下的班级管理,教师给予学生绝对的信任,他们实行的是高度的自治。实行纵横交错的立体化管理,纵的建好由小队长、中心组、大队长三级管理的网络,通过兵教兵,兵管兵,做到一级抓一级,绝不越级。横的有总负责、新闻发言人、纠错队长、纪检队长、海豹突击队长等,每人一岗,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让他们各行其事,各负其责,从而使班级整体有序高效运行。

第三个层次是因为信任,所以依靠。在学校,你们听说过“有困难,找学生”的吗?在此之前,我只听说过“有困难,找老师”,但在这次的培训中,我听到了,不仅听到了,我还相信并且赞同。象荆志强老师,他是水产专业的,后来一直教数学,而有一次他们学校缺化学老师,他虽然对化学不在行,但他主动请婴既教数学,又担化学课,他是让学生教学生,有人说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磁器活,但他做了,而且做得很好,依靠的就是学生教学生,他说学生比老师历害,就象教练员的成绩总是不如运动员一样。如果老师哪节课觉得不好上了,那也可以找学生,因为学生不仅可以给你提出很多宝贵的建议,他们甚至会帮助你设计出一整套上课的方案,因为他们本身就可能是非常高明的老师,是可以依靠和倚重的对象。

二、以“奖赏”为诱饵,最大限度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诱饵”这两个字,好象太过于难听,但它确实指向了奖赏的最大用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任何人甚至其它动物都不会拒绝善意的奖励和赞赏,就连动物都可以通过训兽师们恰到好处的奖赏,换来了他们期望的各种表情和动作,何况是富有灵性的人。在生本的实践中,在荆志强的教学里,各种名目繁多的奖励,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有物质的、精神的、有常规的、特殊的,甚至让学生自己设奖,要什么就奖什么(指能办到的,如奖旅游等),就是班上成绩最差的都可以拿到一个“最具潜力奖”,在荆老师的课堂上经常能看到他翘起母指说这样的话:“太棒了,我怎么没想到。”“谢谢你,你让我们又多了一种思路”“真是太伟大了,你是怎么想到的”“你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让我们研究一下”……,他的学生听到了一次之后,就会想听第二次,第三次……,你说他的学生能放下脚步不努力前行吗?我记得92年的时候我到三明一中听课,当时那里出现了一位奥赛化学世界冠军,那位获奖的同学介绍说:我在化学课上经常被老师比作“电脑”,比作“神童”,老师这样的抬举我,我必须付出一万分的努力,不敢往下掉,可见这表扬的威力有多大。这也是在生本的理念下,学生之所以形成极大的学习热情的最大动力磁场。最重要的是践行生本教育的老师能用所教学科的内在魅力打动学生,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生本教育的创始人郭思乐教授指出:“凡事发自内心,源自本性,必会快乐,必能成功!”这也就是生本教育的精华所在。

三、以“展示”为舞台,深度挖掘学生的潜能(也就是生本理念中所指的“激扬生命”)。

生本绝不是放任自由,绝不是信马由缰。我很喜欢的生本教育中最后成为实践者们口中都耳熟能详的那个词语就是“静待花开”。就象实行生本教学的语文,他们的学生有广阔的阅读,我听过两节语文课,一节是小学的《月亮之迷》,另一节是中学的《家乡的文化印象》,其中他们讨论的话题分别是“对于月亮你有哪些迷团”(为了这个迷团,同学要尽可能全面地去了解月亮,尽可能地去提出疑问,破解迷团)和“你对家乡的哪些文化有特别深刻的印象?”(同学们为了这个印象,他们就要走访、查阅各种资料、利用网络和人际关系等各种资源、苦思冥想、搜肠刮肚,为了更好的展示,他们还要了解各地的特色文化,甚至会稼接到自己的家乡)。他们用这样简单、低入、开放性的话题,让同学们八仙过海、各尽所能,在当时的条件下让同学们调尽所有的资源,穷编撰之能事,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在课堂上展示评比,展示的内容可以是相声、小品、诗歌、散文、朗读、辩论,他们或唱或跳,或歌或舞,还有的把学生的作文、美术作业手工制作等作品张贴于教室的墙壁中,悬挂于走廊的横梁上,有什么就说什么,会什么就展示什么,真正让同学们在展示中体现价值,实现自我。因为天天都在展示,因为节节课都是学生的舞台,在这里老师真正的成为了配角,当展示进入高潮的时候,老师甚至会淡出人们的视野,或是跟同学们一起开怀大笑,或是默默地退到教室的一角,所以在荆志强老师的课堂上有一把专供他自已座的椅子,在课堂上他自已反到成了看客,教了二十多年书的我也真是羡慕他当老师能当得这样的洒脱。你想有了这样的展示,同学们能不进行海量的阅读吗?(象华阳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有的阅读书籍就达到了3万册),有了海量的阅读那语文中的什么“字词句段”,什么“语法和修辞”,还需要枯燥繁锁地去死记硬背吗?在听荆老师的讲座时,他展示了一篇学生的习作,题目是《风》,这位小作者在文中联想到了大诗人李白那象风一样的一生,意境优雅,格调清新,我记住了最后两句:“明月清风此夜,人生几哀欢”。他说跟这样的同学谈论分数是不是太见外了,我确实也有同感。此时写体会的我突然又想到了我的女儿,我在我女儿的读书笔记的封面上写下了这样一段爸爸的嘱托词:“愿你能穷可用之时,在书海淘金;尽倾心之力,在笔下耕耘。爸爸期待着有那么一天:您的思绪能随着轻轻的笔尖流淌万年……”,从这里可以窥探出一个父辈的心思,但我那不争气的女儿总是看到书本就哈欠连天、恹恹欲睡,试想如果能够让她在“生本”课堂的浸润下喜欢上读书,做父亲的我该是有多高兴。因为在生本教育中学生几乎都有海量的阅读,他们最终的语文考试就能做到厚积而薄发,水到而渠成,确实是静待花开。

四、用“评价”作护航,确保教学有不败的质量。

在这种以分数论英雄,用卷子定乾坤的年代,再好的理论如果没有质量的支撑也是枉然,在培训期间所有的主讲者,校长举的是他们学校的成绩,老师举的是自己科目的成绩,因为有成绩才会有发言权。什么样的教育最终都有一个夯实双基的过程,不管是永威的“四清”,还是生本理念下的“评价激励超越”。在5月12日上午的交流讨论中,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那的学生有同步练习册吗?怎么批改?”有位胡校长告诉我:“有哇,就象其它作业一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小组长评组员、大组长评小组长,老师抽查等方式评改,并且组与组之间要评比,进行捆绑式考核,对学生做错的部分除订正外,还要求组里要出好相应的姐妹题,再次进行考核,做到题题清”,我又追问道:“有了这样的评价,如果你的课堂并不那么精彩,也同样会有好成绩,这应该是最最重要的一环,你说是吗?”这位胡校长给我的回答是不置可否,无论如何这都是他们的教学质量能永远立于不败的最最重要的棋子,是确保质量的天平不会倾斜的最重要的砝码。生本教育的评价和考核方法的多样化和有效性也确实令人称奇,生本教育不是只有奖励,也有处罚,处罚方式也名目繁多,种类齐全,有常规处罚(对没过关的同学罚认字、罚补课、罚唱歌)和特殊处罚(如开小队家长会,三级过关处罚制即小队内处罚,中心组处罚,“369”处罚,没听说过吧!就是每天做三道有质量的纠错题,全组6人整体捆绑,做的天数一般是9天……还有亮点和黑点的调节),时常还有纪检队长、纠错队长、海豹突击队长和老师的随时抽查(如在荆志强的数学教学中,他让班级学有余力的学生组成海豹突击队,每天出3题抽查5名同学,用小黑板公布在教室后面,打钩通过,打叉表示未过,加减分评判)。实行一周一小结,一月一大结,定期评比、及时奖罚。因为实行了捆绑,小队都不甘落后,原来的闲聊被讨论、质疑和互助的学习交流所代替,当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也就形成了自主、自觉学习的好习惯,习惯了也就成自然,也就可以达到无为而治的局面,当老师把学生带到快乐的高速公路入口,学生就会体会到学习的愉快,想停也停不下来,这就是当老师的最高境界——不教而教。

五、以“笑声”为起点,构建快乐的教学,实现幸福人生,这也是生本教育的魅力所在。在这次培训中,我听过的四节课,节节课都充满着掌声和欢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香江中学初一的那节语文课上的陈柳媚老师,当学生在主持展示时,她的情绪也受学生的感染,时而会心的微笑,时而捂嘴大笑,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质疑,有时是心平气和的各抒己见,有时是脸红耳赤的争峰辩驳,一个组的同学在展示豫剧时,主持人突然来一句:“老师请你来一段”,我真的惊诧于这样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和充满生机的灵动课堂。这样的课堂能让思想在交流中产生火花,让心灵在撞击中发生共鸣,思绪在辩驳中突显清晰,呈现了一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优美画卷,当我听完这节课,说实话,我不知道什么叫做家乡的文化印象,但我从孩子们口中了解到了很多风土习俗和经典艺术,在我的心底对家乡文化有了一种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坚不可摧的印象,同学们则是在“乐中学,学中乐”,最后也肯定跟我有同感,达成了学习目标。良好的课堂气氛、零距离的师生情感、跳跃的思维、愉快的心情和浓厚的兴趣都在这笑声中一览无余。所以,这种笑声和笑声中隐藏着的快乐至少代表着课堂上学生的无拘无束,代表着老师不是高高在上,这也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带动的是鼓舞人心的教学,学习知识的不再是味同嚼蜡,求知的过程不再枯燥无比,赫尔巴特说:“教学的主要毛病是令人厌倦。”而这样的课堂恰恰彻底治愈了这种“毛病”。

第二部分: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要有思想上的深刻变革。我们的改革为什么总是进度迟缓,为什么总是不能触及本质,究其原因,就是思想问题,就是孽根性还在,改得还不够彻底,需要脱胎换骨般的深刻变革。用郭思乐教授的话说,我们很多老师都还是停留在过去的那种木匠“接榫式”教育,没有真正接受新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本身的基础非零,不是任人涂鸦,老师也不能像木匠一样按既定的图纸将木料简单的拼接;学生应该是一稞小苗,我们老师只需像老农一样进行一些施肥和除草等护理工作小苗本身就能很好的生长,我们不应该再当木匠,而是要象老农那样进行“种长式”教育,要从过去的师本、考本、本本走向生本,师者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和解惑,而是设计让学生好学的教学,总之,学生怎么好学我们就怎么教,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主,我们老师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应该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教师不做“拉动学生的纤夫”沉重而痛苦,而应该做“生命的牧者”,我们县的适合教育理念下的“学导用”教学的践行者们,也应该把这作为我们的着力处和落脚点。

二、学生才是我们教学的最大资源。魏书生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一名好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自己缺少勘探开发这些资源的能力。”生本教育对学生也具有同样的认识,这段话同时也告诉了我们教师的职责是什么,我们应该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看待,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从而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学生有探求新知的好奇心;有主动探究知识的愿望;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还有及其丰富的家庭和社会教学资源。作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打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把自身的潜能开发达到极限。我们可以给学生积极创造参与教学的机会,同时增强他们对教学的责任感,只有把学生当作最大的教学资源,教学才不会就只是老师唱的独角戏,就会汇集全体师生的所有力量,当涓涓细流汇江聚海之时,就会显现出排山倒海之势,就会无坚不摧、无往不胜,我们的教育自然就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教学离不开管理。生本教育的教学流程分四个环节:前置学习研究(自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对学),学生上台展示(群学),评价激励超越(护航)[详见荆志强著《幸福地做老师》P54页的流程图]。这些过程看似简单,但要顺利进行,靠老师一个人不行,需要所有的师生要齐上阵,要有非常明细的分工,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监督,环环相扣。而要形成这样的机制,养成这样的习惯,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有大爱的胸怀,持之以恒的努力,恰到好处的奖惩,科学合理的调剂;需要老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和超强的人格魅力。所以我们在执行的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但又要持之以恒,最好做到象荆志强老师的学生那样,一个班级就是一个活脱脱的社会缩影,里面有民主的班级公约,有文明的班级制度,有“公检法”等执行机构,能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有了这样的一套管理机制,他就是不在家,甚至没有人在班上,班里也是井然有序,运转自如,而且这样的管理还延伸到了校园的角落,渗透到德育的方方面面。

四、快乐成就幸福。

荆志强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成功的背后都是巨大的付出,生本不是不要努力,而是要让你们快乐地学习,不觉得幸苦,发自内心想去学。”他们那有的学生家长挂电话给老师说:“你能不能叫我的孩子不要那么爱读书,我的孩子每天总是学习到深夜,不肯休息”,还有一次荆老师晚上11点55分在网上发的微博,11点58分时有一个学生就在网上回复,荆老师问他怎么还没有休息,他回复说:“今天的课堂上我们组比一组的差,我要好好的把二次函数的题型弄清楚,明天出几道有质量的题目来整整他们”。他所教班级的学生都有这样疯狂的学习干劲,动力在哪里?这当然跟前面讲到的师生亲密无间的情感、恰到好处的激励和奖赏、心花怒放的展示、章纪严明的评价是分不开的。这种疯狂的学习干劲,确实令人感到惊叹,这些学生就象着了魔、上了道,他们能把学习当作是莫大的享受,当作是天底下最大的幸福。培训期间,我跟有些校长交流时我说过这样的话:“对于这种疯狂的学习热情,我想到了邪教中的法轮功”,法轮功的信徒们,他们能够做到引火自焚,肯定不是自焚时就不会痛苦,他们是被“洗脑”了,他们的心目中有非常邪乎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他们可以不择手段,万死不辞,所以自焚时的巨大痛苦他们能够忍受,这也就是精神的力量。当然,我这样的比喻很不恰当,这样的“洗脑”一者是用于正道,使人从善向上;另一者是用于邪道,让人趋恶颓迷,但是他们让人着迷、让人疯狂的手法可能也有殊途同归之处。你说有了这样的发自内心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就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在这样一群学生中教书的老师自然就会轻松而洒脱,跟学生一同体验着成长的幸福。

第三部分:反思与见解

一、好的教育就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模式。对于课堂教学,我不习惯用“模式”这样的字眼,因为我认为好的教学根本就不是照套某种模式,它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理念,有一个无限发展着的目标,有一个给学生一片汪洋的胸襟。这样的理念不是靠一节课,靠一次活动就能轻而易举构建的,它需要教育者的持之以恒和满腔热忱,需要施教者的默默耕耘和充满灵动的爱。我在以前撰写的一篇论文中提到:“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点燃一支火把,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也许我们老师漫不经意的某一句话,就可以触动某个学生的那根弦,点燃学生的激情,甚至让他为此奋斗终身。在课堂上提供适合的资源,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交流、摸索、实验、探究、调查等途径生成属于自己的知识,进而培养成习惯、上升为能力、内化为素质。笔者认为虽然不存在恒古不变的模式,但确实存在着好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它应该契合学生的知识现状和认识水平、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体现了教和学的和谐统一,这就是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教是为了不教,这就是“鱼”和“渔”的区别,也就是说我们教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本领。学是为了离开现成的课本,达到胸有万卷、阔海游鱼的境地,好的教学策略应该是能够很好地促成学生达成这一目标。也就是我们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是为学服务的。有一句话叫做“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这说的是老师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的问题,其实现代的好老师,不仅是一桶水的问题,即便自己是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河,最重要的也是要如何让学生自己学会找水,这样,同学们在离开老师的时候,才不会靠别人施舍的数量有限的水度日,才不至于会被渴死。

二、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好的教学方式,我还是更愿意用“生成”两个字来形容,因为是“生成”的,所以学生获得的知识才能如同本体;因为是“生成”的,学生达成的技能才是自然而然;因为是“生成”,才能体现过程的艰辛与快乐,也因为是“生成”的,才能上升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何才能让学生生成属于自己的知识,在这一方面,我想即使是先贤古圣,也不敢说尽善尽美,但它有一个共同的指向,那就是学生的参与度要高(包括不同的感官、深度的思考、激烈的辩析、身临其境的实践、感同身受的情境等),它需要施教者倾注满腔热忱的爱、娴熟的专业技能、丰富的教学机智。在这个领域里,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如这次的生本教育课堂是较好的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是不是它就尽善尽美,肯定值得探讨。

三、术有专攻,在课堂上对于某些问题老师应该有明确的观点或准确的答案。老师在某个领域对学生说来有自己的专长,老师的“点拨”不是可有可无,在某些时候应该是必不可少,并且对于已有的明确答案,要明确表态,不能不置可否,任由学生毫无目标的所谓“讨论”和漫无边际的“延伸”,因为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它的时间是有限的、宝贵的,是全班所有的学生共同拥有的,是不容浪费的。我不是想吹毛求疵,但就是这次广州之行那么成功的课堂,精彩之中却弥留着类似这样的遗憾,如《月亮之谜》那些学生提出的谜团,有些在科学发展到了今天早就有了定论,但老师对每种疑问总是不加选择的鼓励,让所有的学生也不置可否的随从,上完课之后,这个月亮之“谜”确实增加了不少。再如《家乡的文化印象》对于这些古老民俗文化该弃还是该留的讨论,有些学生的观点就非常的偏激,但是讨论完了,对于这一问题也没有值得肯定的观点呈现,让所有的学生都觉得自己都对,诚然,我们应该允许百花齐放,但总会有一些更为娇艳。

总之,经过了此次广州之行的培训,我的思想又一次经过洗礼,心灵再一次受到撞击。就在培训完回家的第二天晚上我发表了这样一段微博:“听完荆志强老师的报告《幸福地做老师》后,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真的有一种想甩开臂膀、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的冲动”。我就用这句话来与我的同行们共勉,作为本次体会的最后落幕。有一句广告词说得好“心动不如行动”,所有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战友们,让我们踏着新的理念启航,迎着新一轮的朝阳,努力打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朝着“幸福”教师的目标迈进。

上一篇:时髦高一作文下一篇:中学学生会职责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