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广告未来发展趋势

2024-08-04

现代广告未来发展趋势(8篇)

1.现代广告未来发展趋势 篇一

网址: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供需分析及未来趋势前景预测

中国农业发展迅速,但资源约束性大,规模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偏低,行业质量管控体系松散,造成食品安全隐忧。中国农业在过去三十多年发展迅速,农业产值结构和消费结构也逐步发生着变化,加工食品、高营养和附加值产品、畜牧产业上游的饲料用粮和加工用粮,以及非中国传统食品的需求增长趋势明显。而分散的农地结构、有限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以及极端多变的天气情况和自然灾害长期导致中国农业规模化生产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普遍偏低。包括松散的质量监控体系在内的种种先天缺陷也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造成威胁,中国农业面临着来自消费市场和国际农贸体系双重的转型压力。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趋向适度规模化和全产业链经营,横向和纵向产业并购和投资有望更加频繁。全产业链经营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最有竞争力的产业模式。通过投资并购和行业板块的有机扩张,企业可以使上下游各个环节紧密对接,实现不同环节的优势互补,产生协同效应,并且实现覆盖全产业链的监督和管理,从而使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得以保证。根据我们的观察,资金实力雄厚、抗风险能力强以及行业经验丰富的实业巨头之间的投资竞争将在全产业链的各个阶段展开;而中小型农业投资者则主要在产业链上的某一环节实现横向扩张。

中国农业企业海外投资速度不断加快,技术、品牌和市场类投资集中在北美、欧洲和澳大拉西亚,而资源型投资则主要流向非洲、南美洲和澳大拉西亚。

近些年来,中国农业公司在海外市场频频进行直接投资和并购活动。中国农业企业海外投资的动机更加多样化,投资领域也逐步发展到多个子行业和领域,包括种植、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生产和研究技术的应用、商业化和市场化、品牌、渠道和市场等。企业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直接新建、收购或租用生产基地或加工厂,还有直接利用当地成熟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整合投资目的地的资源。中国农业企业的海外投资已经遍布六大洲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境外农业投资与合作的企业合作层次逐步升级,由单纯的合作开发资源发展到资本联合经营,推动国际产业并购。

在以实业类投资者为主导的农业并购市场上,国内农业种植类和农牧业资产对境内外卖价最具吸引力,在这一环节进行积极扩张已经成为多个农业二级行业经营者的广泛共识。

面向产业上下游的纵向产业链延伸扩张将以行业巨头为主要玩家,在目前阶段,全产业链策略主要对资金实力雄厚、抗风险能呢能力强以及行业经验丰富的企业更具可操作性和现实吸引力。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产业兼并整合,农业巨头之间的竞争将在产业链的各个阶段展开。而在中小型农业并购层面,企业的战略布局则更多集中在子行业内部,投资者主要通过“小步快走”的灵活策略进行布局,以产业链上某一环节的横向扩张为主要特点。近年的并购市场出现不少行业外企业通过并购进行“跨界”投资的案例。除了与实业家个人的产业抱负有关之外,资本巨头的高调入局也和企业优化投资结构,分散资产风险以及储备长期的利润增长点有关。

网址:

国内农产品价值与附加值的深度挖掘和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也为PE/VC提供了广阔的投资平台,特别是在诸如高端食品消费市场、农业电商、种业、冷链物流、物联网等领域。目前资本在农业渐成聚集之势,有相当比例的涉农投资机构在该领域有较高的投资比重。大多数涉农PE/VC的两次或多次投资分别流向了不同的二级行业,表明资本机构更倾向在不同的子行业/产业链环节配置资产,分散风险,以期在全行业范围内寻求最佳利润。畜牧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份额在过去几年维持稳定并逐渐增加,投资者选择帮助被投公司通过向上并购投资畜牧养殖项目、直接从产业上游获取优质资源、进行质量把控;PE/VC对于林业公司的兴趣逐渐减少,但也观察到零星大规模交易,或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林业领域正在进入产业整合阶段;渔业逐渐吸引资本的目光,成为新兴的投资类别;非生活必需品类投资比重上升;农业服务业正在成为资本新宠,其与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旅游观光、现代企业管理、互联网等新兴且具有高附加值行业的结合将激发不可限量的商业创新能量。

新型业态、技术和服务成为新兴的投资领域,或成为农业行业下一轮上市风潮的主要力量。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应用、生物技术应用、农业机械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冷链物流体系的跨区域建设、绿色/有机农业和休闲创意农业等成为新的热点投资领域。资本的加入为中国农业新商业模式的探索以及后续的企业管理和资源整合等方面提供了稳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将有利于促进整个行业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并推动下一轮农业领域上市风潮。

一、中国农业产业现状与挑战

中国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在过去几十年经济和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农业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满足人民多样化产品需求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对世界农产品市场的影响也逐步增强。尽管中国对涉及粮食安全的重要农产品一直坚持自给自足的政策,但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油籽、奶制品、玉米、食糖、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进口量大幅增加,食品零售价格自2000年以来明显上扬。数据显示中国农产品需求将持续强劲增长,特别是人均热量和蛋白质的消费与高收入经济体的差距不断缩小。但受土地、水资源以及农村劳动力水平等的制约,国内供给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十二五”规划的农业发展目标以及政策都有意识地向农业部门倾斜,一定程度上为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提供了重要保障。

农业发展的成就体现在诸多方面,包括政策环境的变化、国家投资的增长以及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整体而言,尽管农村、消费和经济格局快速变化,但农业土地和水资源也日趋匮乏。中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在初级阶段,客观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农业经营分散且规模较小、加工层次低、产品不达标、农业科技含量低、信息化水平低等。

同时,我们也观察到不同性质资本对农业领域的关注,虽然它们的关注点存在差异,但借助资本的力量完成整体行业的转型和升级是业界共同的期望。广义农业产业链涵盖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运输和储存以及销售。

网址:

图表 广义农业产业链示意图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图表 1978-2012年基础农业各二级产业产值结构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基础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以及渔业。中国基础农业产值结构在过去三十多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种植业产值的比例由1978年的80%下降到2012年的52.5%,而牧业产值占比在同一期间则由15%上升到30.4%。城乡居民人均肉、蛋、奶、水产品等快速增长,替

网址:

代了部分传统粮食主食,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居民农产品消费逐渐向高层次转变,并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一)产量稳定增长,需求持续旺盛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产量普遍保持了高速增长。1978至2012年间,中国的粮食产量从3.05亿吨增长到5.9亿吨,上升了93%;其他经济作物和农产品的产量也有了明显增长。

图表 1978-2012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面临人均农业资源相对有限、国际粮食和能源价格飞涨、气候变化环境污染问题加剧等困境,中国通过发展国民经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加农业投资等方式保证了近几年粮食产量的稳步增长,基本上维持了粮食的自给自足。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水稻、粗粮等达到了很高的自给水平,大部分粮食产品的自给率保持在0.95和1.05之间,肉类产量能够保持自给,净出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1-3%。

图表 1990-2012年中国主要农产品自给率

数据来源:世界粮农组织

网址: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之一,主要农产品产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谷物、棉花、油菜籽、水果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和行业发展方式进入调整和转变的关键时期,不同产业的生产发展逐渐出现分化。粮食、果蔬等基础农作物的产量增加,经济作物产量小幅增长,而畜产品和水产品持续快速发展。在畜牧养殖领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的猪肉生产量占全球生产总量的50%,生产量年均增长率达到了4.1%。在水产养殖领域,自1989年以来,中国的水产品产量已经连续20多年居世界首位。预计到2022年,中国水产养殖产量将占到全球总产量的63%。

中国农作物和农产品产量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国家在农业领域持续大力的投资,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农业资本的实际净投资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在大量投资的支持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得以逐步完善,中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了7倍多,灌溉与水利等基础设施有了显著的改善。现代农业技术和一些高新技术的普遍应用,解决了生产难题,优化了生产流程,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了资源利用率。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农产品需求持续旺盛,农产品消费量增速明显,增长势头强劲。2000到2013年间,大豆的消费量增长了153%,牛奶消费量增长了174%;2012年食糖消费量也已经达到了1420万吨。预计到2017年,中国人均食糖消费量将比2005到2010年间的平均水平上升29.6%,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日本(1.6%)、韩国(17.9%)等发达国家市场。

人口增长是推动农产品需求增长的最基本和最重要因素。尽管中国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近年来有所回落,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的人口增量依然很大。人口增长导致的农产品需求增长是刚性的,长期以来一直影响着中国粮食及其他农产品的供求关系,表现为农产品总体消费规模不断增长。而除了人口因素外,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也是导致农产品消费总量持续扩张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以食物为代表的农产品整体需求被不断推高。

在农产品消费总量扩张的同时,消费结构也发生着快速的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中等收入人群比例的增大,居民消费的农产品更多样化,对加工食品以及其他高价值产品的需求增长快速,更具营养和附加价值的高消费层次农产品将进一步替代低消费层次的初级农产品。城乡居民肉、蛋、奶、水产品的消费稳定增长,部分替代了小麦和大米等传统粮食。与此同时,饲料用粮和加工用粮等非食用性农产品消费也将随着人们对畜牧产品和高级农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增势。同时,国内消费者对于一些非中国传统食品的需求也随着其生活水平的上升逐渐增加,这类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大,但是增长趋势明显。

网址:

图表 2003-2012年中国主要农产品消费比例

数据来源:世界粮农组织

(二)贸易逆差扩大,对外依赖度增强

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在坚持保证重要粮食产品自给自足的基础上,中国逐步开放了某些农产品市场,使得农业产品贸易额大幅增加,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由2001年的279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73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8.1%。自2004年起,中国农产品出现了净贸易逆差,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贸易逆差从46.4亿美元扩大到2012年的489.4亿美元。

图表 2001-2012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

网址:

而随着国内生产资源约束性增强以及国内消费需求的强劲增长,近几年一些主要农产品的进口量大幅增加,进口依存度从2001年的6.2%增长到12.9%。同时,农业贸易依存度(贸易额占农业GDP的比重)也从2001年的14.7%上升到21.2%。具体来看,2012年,进口额最多的三大农产品为大豆、棉花和棕榈油,分别达到了350亿美元、118亿美元和64亿美元,占农业进口总额的31.4%、9.0%和4.9%,其中大豆和棉花主要从美国进口,棕榈油主要从马来西亚进口。近年来,中国大豆进口呈逐年上涨趋势,2012年进口量比2004年增长了近190%,大豆对外依存度达到80%。此外,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油籽进口国,2011油籽进口量约占世界油籽进口总量的54%,进口占国内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预计到2022中国油料进口将比现在增加40%,占全球贸易总量的59%。除了这三大农作物之外,随着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变,中国的肉类和奶制品进口也有了明显的增长。2012年,中国进口猪肉大约60万吨,占全球猪肉贸易总量的8%左右;奶制品进口量同比也增加20%,其中脱脂奶粉和全脂奶粉进口占奶制品进口总量的82%。同时,中国现在是世界第四大食糖进口国,占世界总食糖进口量的4%;未来十年,食糖进口量也将超过进口配额。中国近年来进口剧增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农产品需求的持续扩张,消费量增长普遍快于产量增长,产消不平衡加剧。同时,最近几年,异常气候频繁出现,各地自然灾害频发,耕地质量下降,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一些农产品的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都有所下滑,进一步加剧了供求紧张局势。根据世界粮农组织对未来10年中国农产品消费和供给的预测,大部分农产品的供给速度低于需求速度,因此将进一步加大中国的农产品对外依赖程度。

此外,随着中国农产品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内农产品面临低价进口产品的冲击。国内外农产品差价近几年急剧增大,部分农产品的国内价格远远高于国际价格。价格劣势导致国内农产品的竞争力不强,大量消费依赖进口。2012年,国内外棉花价差达到了7000元/吨(含税),进口大米的价格也只相当于国内价格水平的80%左右。农产品价格过高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首先,中国农业生产成本较高,生产效率低下,许多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普及度较低,再加上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的明显上升,导致很多农民和农产品生产厂家不得不提高价格以减免亏损。国家为了稳定物价保障农民生活,对众多农产品进行高价收购和财政补贴,导致价格扭曲,使得农产品价格维持在过高的水平;其次,人民币近年来升值压力较大,汇率持续上浮,进一步强化了进口产品的价格优势。

除了需求规模扩张和价格优势丧失之外,消费结构的变化也推动了了农产品的进口增长。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中产阶级力量不断扩大,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人们对高层次、高质量的食品和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其中包括对非中国传统类食品如黄油、奶酪、培根等产品的消费需求激增,由于这类产品的国内生产规模较小、生产能力较差,大量消费依赖进口。同时,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隐患问题越来越严重,公众对于国内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信任度下降,导致进口产品市场份额增加,需求量增大。

(三)资源约束性大,规模化程度低

整体来说,中国农业资源紧缺,农业土地面积和水资源供应不足。近几年,随着全国兴起的大规模城镇化运动,大量的耕地农田被转为工业和住宅用地,耕地面积从2001年的网址:

19.14亿亩迅速减少至2011年的18.23亿亩,减幅达4.7%。而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35亩(2011年),为世界平均值(3.3亩/人)的41%、OECD国家平均值(5.25亩/人)的26%。此外,中国农业生产耗水量巨大,占国民用水总量的60%以上,但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另外中国农业生产的用水效率低下,生产1吨粮食的单位耗水量高达1300立方米,比发达国家(生产1吨粮食的耗水量在1000立方米)高30%。

图表 2001-2011年中国耕地面积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同时,城镇化运动下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工业生产吸收大量农业劳动力,间接导致了农业生产劳动力资源的减少,农村人口从1992年历史峰值的8.44亿人下降到2012年的6.95亿人。相信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资源将进一步紧缩。除了土地、人口等生产资源的约束性逐渐加强外,由极端气候、自然灾害和禽畜疫情等因素引起的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和波动性近年来逐渐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化幅度加大、不稳定因素增加,导致极端气候灾害频繁发生且危害强度加剧,给中国农业带来挑战。在全国范围内极端降水、暴雨洪涝等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华北西南地区旱灾不断加剧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农田基础设施普遍发展不足,灌溉、排水等水利设施尚不完善。农业设施难以起到抵御恶劣天气等自然灾害的作用,突出了农业的弱质性特征。此外,最近几年,中国的畜牧养殖业受到疫情的影响也特别严重,尤其是家禽养殖业,多次受到禽流感疫情的影响,行业产量以及出口量都受到了严重冲击。2013年3月的H7N9疫情使中国的家禽养殖业遭受400亿人民币的损失。而由于禽流感疫情具有季节性、反复性以及防治的复杂性,学界和业界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这也增加了未来中国家禽养殖业发展的风险。

中国种植业规模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偏低主要是由人均耕地面积狭小且分散造成的。一项2010年17个大国农业经济的对比研究表明,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在所比较的17个大国中最低,农业人均增加值仅为545美元,与高收入国家农业人均增加值(38347美元)相

网址:

差70倍,与中高收入国家(3607美元)也相差6倍之多,甚至低于中低收入国家水平(622美元)。此外,中国的人均耕地规模也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与中国人口密度相当的印度。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单位耕地面积产量却名列世界前列。2010年,中国每公顷耕地的谷物产量是5521公斤,而其他中等收入国家的谷物产量在2000-5000公斤之间,平均只有3600公斤。表明现有农地资源和规模的限制大大拉低了中国农产品人均产值的水平。

图表 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程度对比

数据来源:农业部、发改委、中国物流采购协会

在畜牧养殖方面,分散养殖和产出率低下的问题同样存在。截至2013年年底,年出栏2000头生猪以上养殖场的市场占有率低于20%,猪肉市场的主要供应者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散养户和小型养殖场;而在2011年底的近220万个奶牛养殖场中,超过95%的养殖场都属于产出小于20头奶牛的个体奶农和小型养殖户。由于散户饲养集约化程度低,缺乏统一的监控标准和手段,在无法保证市场供应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整体中国市场食品安全的隐患。

同时,较低的规模化程度也直接导致了长期以来农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的低下。农业领域进入门槛较低,绝大多数农业生产者分散而力量薄弱,并不具备产业链的议价能力。此外,原材料、农资产品价格普涨,化肥、棚膜、柴油的价格在过去的几年里都有比较明显的价格上涨,推高了农业生产的成本。但由于农产品的民生属性,政府对终端农产品的价格增长采取调控措施,对农业整体的利润水平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中国农产品加工比重低,加工技术落后,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增值不大,也因而影响了其进入超市销售的比重。

(四)生产环境和食品安全引发广泛担忧

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获得较大发展的同时农业环境却不断恶化,生态系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农业的整体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在农业资源方面,由于中国地形复杂加上开发过程中生态保护意识差,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据调查,截至2010年,中国受到水土流失影响的土地面积达到357万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37.2%,每年因为水土流失损失耕地约100万亩。严重的水土流失除造成耕地资源在数量上的减少外,还使现有土地的质量也严重下降,数百万公顷农田、耕地受到荒漠化、盐碱化的威胁,土壤酸化过程加快,受到重金属、无机盐和病原体等物质的污染日益加剧。因为农业用地被过度使用、无序开发,耕地土壤受到严重破坏,质量呈现退化趋势,有的甚至丧失农业耕种价值。

网址:

在生物资源方面,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安排使物种多样性遭到破坏。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与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再加上全社会对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从业者对野生动植物资源过度乃至掠夺式开发现象严重。渔业资源过度捕捞现象尤其突出,中国鱼类资源存量近年来急速下降。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也导致大量野生生物栖息地消失,一些物种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生物资源的严重衰退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使国家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除此之外,农业污染量占到全国总污染量的1/3到1/27,农业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农村的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废弃物处理不及时不彻底,严重影响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目前全国有1/6的耕地受到重金属污染,每年受到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多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亿元;另一方面,有的从业者为追求高产量在农业生产时使用过量的化肥农药,导致严重的农用化肥污染、农药残留污染问题,使得农产品和食品质量下降,从根本上威胁了食品安全,危害消费者健康。

农业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巨大,特别是环境中的重金属将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影响动物和人类健康,甚至导致癌症。有关研究表明,在矿冶活动频繁的地区,居民患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而有些地区婴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也因农业污染逐年上升。农产品污染不仅会对居民的健康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也使农产品出口贸易受阻,降低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造成农产品出口不畅。近年来,中国出口的农产品屡屡因为农药残留超标被退回,造成了不良的国际影响。欧盟、日本等地区和国家分别针对中国出口的农产品提高了进口要求,强化了对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的检验检疫,针对中国农产品准入的国际绿色壁垒日益苛刻。据联合国统计,中国每年约有包括农产品在内的74亿美元的商品因受到绿色壁垒而出口受阻。

目前,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进入多发期,地沟油、苏丹红、毒奶粉、镉大米等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涉及领域广泛,关系到农业种植、农产品和食品加工及流通等各个环节。食品安全危机的日益凸显,一方面是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逐渐加强,对食品质量的要求及关注度增加,追求高质量、无公害、无污染、安全健康的食品;另一方面,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推动了农产品、食品生产和加工业的高速发展,而食品安全监管却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检测技术的落后、监管系统的不完善以及惩治机制的不严格等因素相对滞后,缺乏有效的消费者保护机制,经由媒体的大力报道,引发了社会范围内民众对食品安全问题巨大的失望和不满。

(五)中国农业政策持续支持行业发展

中国政府对农业产业的发展一直非常重视,在从土地制度改革到农业科技、城乡统一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再到农业产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积极鼓励和扶持,并主要通过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来体现。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做出了具体部署。2004年至2014年

网址:

又连续十一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则确定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原则,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六)主要子行业发展状况

我们对包括种业、林业、种植、畜牧、疫苗等在内的主要子行业中的重要上市公司进行了场数据以及SWOT分析来确定这些企业的发展状态,从而辅助我们对中国整体农业产业未来方向分析和了解,通过其财务数据、战略发展思路、市的预测。

中国基础农业产值结构在过去三十多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居民对于肉、蛋、奶、水产品类需求快速增长,逐步替代部分传统粮食主食。随着人口绝对值的增长、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消费市场对于加工食品、高营养和附加值产品、畜牧产业上游的饲料用粮和加工用粮,以及非中国传统食品的需求增长趋势明显。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农产品贸易逆差逐年递增,国际市场的低价农产品对国内农产品造成价格冲击,加之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国内市场高度依赖的部分进口农产品价格频现异常波动,威胁国家粮食安全。长期以来分散的农地结构是导致农业规模化生产程度以及劳动生产率普遍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劳动力人口持续萎缩,传统的小规模、分散化小农经济难以为继,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疫情等不可控因素更增加了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和波动性。

二、中国农业发展趋势——如何应对挑战

中国农业产业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整体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和转型。长期以来的小农经济运营模式在土地流转新政策和其他市场因素的影响下将得以改进,促进规模化经营和产业链的融合;特色农业的迅速发展将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者需求,而先进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不仅提高农业生产、流通效率,也孕育了一些新的运营模式。同时,中国农业企业的海外扩张活动更加深入,动因更加多元化。

(一)适度规模化经营

中国农业规模化经营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历史以及地理资源分布造成的小农经济不仅影响农业生产效率,且已经无法满足日益旺盛的国民消费需求。首先,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元,无力负担较贵重的农机具和应用较新的农业生产技术,造成生产效率低下、面对巨大的产业链不具备对农产品价格的话语权等先天不足,阻碍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其次,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农产品消费对外依存越来越严重。大豆、玉米、棉花、白糖等重要农产品均大量依赖进口,动物原种几乎全部进口,蔬菜种子领域外资占绝对地位。同时,当前农村从事农业经营的“三化”现象,农业副业化、农民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亦限制了土地产出潜力的充分发挥。

网址:

规模化经营也有助于应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分散的农户经营模式加大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执行难度,农户和食品制造加工企业之间松散的契约关系难以将质量标准延伸到农业生产中;同时,分散经营的农户在市场上议价能力普遍较低,在面临下游企业收购价格打压以及生产成本高企的情况下,有滥用药物和添加剂来加速生产、提高产量的冲动。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有利于先进科学技术和机械化的运用,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并降低成本,从源头上减少因滥用农药、化肥和饲料添加剂而带来的食品污染,并能促进食品安全标准的实施和监管落实。

同时,农业规模化经营也得到政府政策的鼓励和支持。2013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要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2013年11月12日,三中全会公报宣布,中国将推动土地改革,给予农民更多产权,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推广以及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将有利于规模化种植、养殖企业加快发展,对农机、种业等农资行业产生长远积极的影响。

但是,中国农业的规模化进程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应该因地制宜,发展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模式。从发达国家及中国沿海较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经验看,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仍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提高土地耕作效益和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土地体系中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农垦土地体系中的大农场式规模经营将逐步成为中国农地经营的主导模式。

在现有农村土地体系推出规模化经营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层次性以及农户经营效益的差异性。非农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将成为推进规模化经营的首选区域,规模经营大户可以凭借集体经济组织雄厚的经济实力,利用乡镇工业的积累,通过“以工补农”来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同时,适度尊重农户的意愿和选择,发展包括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各种形式在内的规模化农业生产组织。耕地资源比较集中的农垦体系比较适于大农场式规模经营模式,而如果农垦体系具有一些独特的牧草地、林地等资源优势,将形成特色明显的优势产业带。

2.现代广告未来发展趋势 篇二

关键词:数码艺术教育,艺术美,审美价值,现代运用,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与数码设计艺术相关的技术也飞速发展, 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的相互结合催生出一个崭新的艺术形式———数码艺术。当前, 数码艺术教育和产业发展迅速, 数码艺术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和领域,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一、数码艺术的现代运用与审美

数码图形艺术是艺术与科学、技术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与传统艺术相比, 数码图形艺术具有时空性与物质性方面的特点, 还具有实时性、交互性和动态性等艺术特征, 以及多通道、新奇性感受的审美特点。

(1) 一般意义上的数码艺术的现代运用。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领域通称CG, 借鉴日本的CG领域, 一般有CG艺术和设计、游戏软件、动画和漫画四个领域。数字图像, 更能突出某些应该让人注意的细节及特点, 更能体现出时尚感、前卫感和科技理性感, 适合现代消费需求和审美需求。数字化的现实真实或虚拟真实, 实际上传递的是创作者和受众内在的情感的真实以及人类存在的真实。这种真实同时也为人类思索人生的意义、生命的存在价值以及生命活动的天地提供依据。电子游戏艺术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 丰富人们的内心世界。动画制作过程实现了数码化制作, 虚拟的真实, 画面色彩丰富, 立体感强, 音色逼真, 视觉和听觉冲击力震撼完美。现代漫画也是数码艺术的一个重要运用领域。数码输入板技术和平面软件的运用, 以及设备性能的提高, 使现代漫画风格或清新隽永, 或个性新奇, 让人耳目一新。

(2) 网络图形和多媒体中的数码设计艺术。数码艺术的便捷新奇的表现手法, 被充分运用在商业环境里。在影视特效、产品多媒体展示和网络设计中, 数码艺术产生了传统艺术设计无法达到的效果。网络图形艺术设计主要运用于网站页面领域、网络交互服务界面、网络应用程序界面和综合性的网络图形艺术设计领域。这种扩展和深入, 包括虚拟社区、网络游戏、BBS、聊天室、浏览器以及网络在线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多媒体艺术设计结合了各种视觉和听觉媒介, 其视听效果令人难以忘怀。多媒体艺术设计已在如下领域运用:公共展览馆或博物馆的多媒体艺术展示、教学或报告活动中的演示、企业宣传或新产品推介演示以及游戏多媒体。不同的艺术设计形式相互交叉、融合, 让数码艺术概念界限变得模糊, 这种模糊变化恰恰显示出数码设计不断成长的蓬勃生命力。

二、数码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来数码艺术的飞速发展, 要把握数码艺术本身特色和优势, 挖掘其文化特质和美学内涵, 使数码艺术健康持续地发展。

(1) 数码艺术设计的优势特征和文化特征将越来越明显。数码艺术的优势特征, 主要包括多媒体性、交互性、延续性和系统性四个方面。数码艺术结合和发展了文学、绘画与影视表演等艺术表现手法的优势, 形成了动静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数码艺术还具有作品的延续性, 便于传输、修改和更新, 所以, 数码艺术始终保持着新鲜感和神秘感, 这也符合当今和未来世界信息量大、节奏快的发展潮流。数码设计艺术属于精神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功利和审美的统一。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非艺术的精神文化等, 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制约数码艺术的存在及发展。数码艺术已经成了一种文化产业, 交流、发行、欣赏、操作、传播、接受、保存使其文化信息的交流越来越顺畅和频繁。当下, 世界互联网安全制度公约的认识和推行, 有利于网络制度文化和网络文明的建设。因此, 挖掘传统文化, 探寻人性中的真、善、美, 是数码艺术教育未来最明显的文化特征和发展趋势。

(2) 数码艺术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的分离成为可能。未来, 随着各类数码设计类软件的发展和成熟, 艺术处理的效果能根据创意达到极致。未来的艺术创作中, 技术问题将退至后台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完成, 展现在观赏者面前的是艺术家和设计师对美的感受、表现和创造。数码设计艺术作品是有着自身独特性质和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 视觉特性是其特质之一, 它遵循美学原则, 其内在含义与价值在于帮助人们理解人生的意义, 展现生命的存在, 即生命活动的场所和天地。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 数码艺术对美的追求越来越深入。图像时代, 容易产生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的视觉污染, 如何提高数码艺术的审美价值, 关注传统文化、关注人类的情感, 是数码艺术教育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当然, 研究数码艺术的现代运用与未来发展趋势的同时, 绝不能忽视数码艺术设计者 (人) 的素质要素, 确立“以人为本”“创造合理”的设计思维, 向交叉学科学习, 向传统学习, 在传承中借鉴和创新, 数码艺术教育的未来将会具有更为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吕杰锋, 陈汗青.数码艺术设计[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

3.现代广告未来发展趋势 篇三

关键词:数字化;电视广告;发展趋势;多媒体;网络电视广告是新时期广告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各大厂商、广告商争夺的重点,与广告发展的主要趋势密切相关。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未来的电视广告必然将呈现出更为多样化的表现特征,更具辐射力的广告内容和形式,同时也将结合高科技与人民的生产生活实际。可以说,数字化时代的电视广告将更加具备煽动性,更能符合觉得大多数受众的心理需求。对这种趋势进行研判和分析,还是很有价值的。

1数字化时代的电视广告将出现设计、制作与创意的飞跃

数字化是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不可逆转的歷史潮流,昭示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融合已经改变了我们所在的世界。因此,电视广告作为一种以电视媒体为展示手段的广告,其核心追求是广告的视觉、听觉与感觉的结合,所以其必然要融入数字化的大潮中,并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具体来说,用数字化的手段对传统的广告设计、制作与创意进行革新,能够带动未来电视广告在形式、内容、渠道方面的多元化进步,从而满足受众、电视媒体与广告主三方的核心诉求。借助数字化的技术手段,未来的电视广告会更具创意,更具吸引力,不仅可以抓住消费者的眼球,而且必然带动广告行业的变革。

例如,现在我们经常看到的电视广告,其背景、故事与情节大都在现实的场景中发生,其制作手法多与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类似。也就是说,现在的广告虽然运用了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手段,但是广告的形式仍然没有革命性的变化。展望未来,将数字化技术手段更全面地引入到广告设计与制作中,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可以创设出难以尽述的场景、情境与氛围,从而搭建出最理想的广告环境,满足更多受众的需求,也为广告主提供了最大的宣传效应。所以,数字化时代的电视广告虽然发展趋势已经显现,但是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可以肯定的是,数字化的电视广告会更加精彩,更具技术与人文含量,这也是广大受众热切期盼的。

2数字化的电视广告将变革投送路径,增添广告的“情感”

电视广告不是冷冰冰的影像片,而是应该成为一种广告主、电视媒介与受众互动、交流的方式。只有充满温情和力量的广告,才能真正打动人心,也才能真正取得更好的宣传、营销效果。因此,对于数字化时代的电视广告来说,千方百计地增加广告的“人性光辉”与“情感热度”,是未来电视广告能够成功的关键。首先,基于数字化的电视广告未来的投送路径和驱导必然出现革命性的变革,即未来电视广告的播放不仅仅在电视机上面完成,而且可以对接计算机、智能手机甚至平板电脑,真正实现数字化广告一体化。其次,未来的数字化电视广告将透过科技的理论折射出人性、情感与美学的气质,从而为广告主更好地吸引受众、传递广告信息提供更宽阔的通道。由于我们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任何电视广告都必须透过数字化手段与网络连接才能取得更好的宣传和营销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广告内容“求精,求人性化”的基本原因。好的广告不仅需要对数字化技术手段炉火纯青的运用,更需要对真情实感与完美人性理念的挥洒。所以,将技术与情感有机结合起来,是数字化时代电视广告发展的本质诉求,也是不可偏废的重要精神。失去了情感与人性化的理念,再好的数字化技术都难以支撑起优秀的电视广告。所以,以投送路径和渠道变化为载体的数字化广告发展的未来发展,很值得我们的期待。

3数字化电视广告资源将重新被调节、配置,引发电视广告的革新

未来的数字化电视广告的重要载体就是数字电视的推广与普及,这也是数字化技术的产物。基于此,海量的数字化电视广告资源将呈现出杂乱、堆积的状态,而随着广告市场和产业的成熟,电视广告资源必将被盘活,也必然引发一次重大的资源调节和配置。数字技术将使我国电视媒介的技术形态、经营形态、经营理念和经营业务发生根本变化,从而将使我国电视广告资源得到重新盘活。

首先,电视广告类型将发生变化。除了传统的电视广告外,将出现新的广告形式,诸如互动广告、多媒体广告信息等等,这是在传统电视上不存在的。其次,电视机广告的获利方式将发生变化。例如,传统的电视广告仍然可以在免费频道播出,获利方式仍然为广告主的广告费。而互动广告、多媒体广告信息等新的广告形式除了广告主的广告费外,还可以通过受众的收视费获利。当然,这里的广告必须真正符合受众的需求。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电视广告正在经历一次巨大的变革,而主导这场变革的核心力量就是科学技术,具体来说就是数字化技术。由于数字化技术在电视广告领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电视广告全方位的变革,从而引发了电视广告属性的某些变化,这也是我们的期待点之一。总之,基于数字化的未来电视广告,将更快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也将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我们所在的世界。参考文献:

[1] 王芳.数字化带来电视广告发展的新机遇[J].当代电视,2010(07).

[2] 徐国庆,张文文.数字电视环境下本地电视广告危机与生存[J].中国数字电视,2007(10).

[3] 翟树卿.数字电视的发展为中国广告业带来的新格局[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8(02).

[4] 刘燕,薛媛.数字时代中国电视广告的优势及形式[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7(08).

4.未来直销的发展趋势 篇四

杨谦--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院长

2003

非常感谢主办单位能给我这样一个跟大家分享有关直销的问题的机会。刚才我们上面一位演讲者所讲的电子的营销,那是e时代营销的传信方式,我现在要讲的跟那个会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会有很多的争议。坦白地说,也可能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但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我想敏感的话题也是应该到了来讨论的时候了。我想首先请大家看一下,我们今天所讲的直销到底是什么?在座的很多人,你如果到网上去搜索的话,会有多所谓的各种各样的直销,我现在把直销分成三个大类: 第一个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厂家的直销,这种直销也就是说,你工厂制造产品,向消费者或者是用户直接销售,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厂家的直销。

第二叫媒体的直销。比如说讲电视的、电话的、电子商务的、报纸的、杂志的,就是利用各种各样的媒体来进行销售的这样一种直接销售方式,因为你不需要去店铺,你不需要去找它,你只需要跟他联络上,你就可以买东西。这种直销,我把它叫做媒体直销,在国外,这种直销,也叫做直付营销。

第三叫做人员直销,所谓的人员直销,也就是不通过店铺,直接通过人员向顾客进行销售的活动。今天我和大家来讨论的直销,更多的是要来讨论有关人员的直销。因为在中国,现在这个问题,实际上还存在争议,关于人员的直销,我想首先给大家一个数据,今天我们所说的直销,在全世界每年创造的销售额是850亿美元,到现在为止,全世界大概已经有100多个国家有直销业的发展。在全球,参与直销业的销售人员4000万,世界有这样的一个组织叫做世界直销协会联盟,现在拥有的会员数已经到了60多个,还在继续发展。这个月的28号到30号,世界直销协会联盟,就会在香港召开年会,来讨论直销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策略问题。我给大家这样一个数据,是想要说明,直销对于全世界的市场运作来讲,它是一个正规的方式,或者说虽然它不是一个主流的方式,但是至少它在世界营销这样一个市场上,它占有一定的份额,而且它的增长,是一个稳步增长的。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关于直销业的营业额的增长的幅度,它跟经济的景气是有一个反向的关系。什么意思呢?就是在经济越不景气的情况下,直销可能会越保持增长,也就是说,它不会随着经济的不景气下跌。有些人说,可能这个行业对于经济的不景气,有一种抵御的做法。我想跟大家说明一下,到底我们现在所讲的直销是什么,今天我在我来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一个于先生跟大家讲了保险,直销在销售方式上,跟保险有非常相似的特点,就是它是人对人的销售。

第二个,直销有一个独特的市场行销计划。我想这是直销可能在市场营销理论当中,如果直对于市场营销理论有贡献的话,直销的市场行销计划,是它贡献的核心。这种计划它的特点在于其实它不仅仅依靠人对人的单纯的销售方式,它同时还会使销售人员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培养自己的团队,能够形成一个销售组织。在这一点上,其实他跟保险也有类似的地方,但是它的行销计划,可能会更加有特点。

第三,直销它的销售人员组织是非常灵活的,这种灵活就是在全世界有一个规则,直销人员不是公司的雇员,不归公司行政管理。他的业绩或者说他的收入,仅仅来源于他自己的销售业绩,公司不会发工资,不会有福利,不会有其他的保障,公司只会给你一个行销的支持。这种灵活的组织,实际上是销售人员在公司的政策支持下,自己来管理。

第四,直销他的基本的特点,就是它是一个完全个人操作的一个机会,或者说个人操作的一个销售业务。因此,对于每一个个人来讲,它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业机会。如果我们把这四点,拿来跟保险相比较的话,事实上,直销在与保险的比较当中呢,它有很多方面相象,但是有一点,可能它有区别的就是保险所销售的,是一种保障,不是一种有形的商品;直销所销售的,通常都是一种有形的商品,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直销的这种独特性,企事业正反应了它在市场上的价值。我想用简单的几句话,说明一下中国现在的直销,到底是什么状况?在中国,直销的发展,是一个曲折的过程,我现在大概用六句话,基本上概括了中国目前的一个历史,第一个就是初期完全是无序的,就如同现在在我们国内的很多产业一样,在中国,当我们还没有一种产业的时候,国外的产业,都会通过走私的方式进入到中国大陆,包括现在的保险,很多国外的保险公司,其实也在通过走私的方式进入中国大陆,就是跨境来卖保单。初期的直销同样如此,完全是跨境的,直销公司在中国大陆,你拿不到中国的牌照,所以呢,你只能够跨境来进行销售。那个时候,在1990年到1994年之间,中国的直销市场,完全是一个无序的发展。1995年开始,中国的政府开始管理直销行业,而且开始在政府的层面上制定管理办法,开始审批直销公司,开始把直销作为一个行业来加以管理。这个时候,直销在中国的发展,因为这个数据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能做一个权威的统计,根据我个人的估计,大概那个时候95年,96年,一年的营业额,超过了一百个亿。所以在95年,96年,97年,这两、三年之内中国的营销市场经历了一个比较辉煌的时期。但是在97年开始,直销出现了变化,这个时候的市场完全是混乱的。

这种混乱我认为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当时对于直销的管理,基本上没有抓住直销这个行业的核心问题。是把直销这样一个行业,当成是一般的销售行业来管理。所以不知道什么样的公司,什么样的市场销售计划是对于市场有利的,不知道什么样的销售计划,是破坏市场的,也不知道什么样的销售计划实际上是违法的。

第二,这就是中国的国情了,中国在审批公司的时候,基本上是存在了相当多的不正之风。批得很多公司都是极其成问题的,所以这些公司在市场上,它的业务操作给市场带来相当大的破坏力和杀伤力。

第三,中国当时的直销市场,在管理办法比较完整的情况下,政府的各级监管部门没有一个标准来监管。不知道什么样的是不合法的,不知道什么样的是合法的,所以这种情况下,直销出现了极大的混乱。1998年4月,中国政府出台一个政策,使直销完全退市,全部停止。包括国外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所做的直销业务,全部停止。这个行业,在1998年基本上就叫做退市了。但是在1998年,这恰好是我们参与,我们在努力加入WTO这样一个谈判过程当中,我们的政策其实已经有违了WTO的一些规则,所以当时的一些谈判国,对我们施加了压力,也提出来了不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当时批准了十家外资公司,而且美资的公司占了绝大多数,允许他们继续经营,但是他们的经营方式改成了店铺加销售人员。你必须开店,但是因为直销是利用销售人员的,因此你要开店来雇销售人员去经营,这就是我们后来所讲的转形,整个直销行业开始发生一个转形。在1998年之后,一直到了我们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大家都在谈论,直销这个行业究竟怎么开放,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当中,有关于直销的条款,它的叫法是叫做无固定地点的批发、零售、贸易的开分。也就是说,你这家公司,你销售人员做销售,你是没有固定地点的批发或者零售贸易的这样一个开放。现在我们大家都在期待,这样的一个开放,什么时候能够兑现,在当时我们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当中是三年以后,按照2001年11月份,我们加入世贸组织来看,也就是2004年的11月份开始,中国政府就应该兑现这个承诺。我今天恰好还看到了美国的前世贸组织的,跟我们谈判的贸易代表,克林顿政府的谈判代表,现在美国政府在攻击中国,攻击中国兑现WTO的承诺不够。他说了,中国兑现WTO的承诺是不对称的,所谓的不对称,就是有些方面特别好,有些方面开得特别快,有些方面就快得不好。其实直销在曾经有过的美国的在华美国商会的报告当中,成为了开放可能不太或的行业。所以我想他给中国政府提出来建议,说你们应该均衡开放,不能说这个开放快,那个开放慢,现在中国政府开放市场也是就势,按照美国人讲是就布什,你现在开放得越快,布什当总统的可能性就越高。所以现在中国的开放,对于布什当总统也是有影响的。

究竟直销在中国,有什么样的发展的可能性,就是直销的这个行业,在中国到现在为止,基本上处于这样的一个状态,第一有没有人在做?有人在做,而且做的人很多。第二,有没有人在研究?几乎没有任何人在做扎扎实实的研究。第三,有没有人在立法?现在政府实际上在考虑立法。第四,有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直销到底是什么?坦率地讲,说得清楚得人很少,所以直销这个行业呢,我可以说,现在在政府的管理过程当中,是这样一种状况。比如讲演讲的销售,有很多的公司,做一个课程的演讲的销售,人一多了,有些政府就认为这也是直销。比如讲,你中间拿回扣的,拿提成的销售,也可能是直销。比如讲,你在大街上说,碰到一个人向你卖东西,政府也可能说你是直销,究竟有没有人能把他说清楚,现在真的是很少有人能把他说清楚,这种情况下,我们都很难说,直销到底在中国,有没有发展的机会。我想今天我个人的看法,其实直销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式呢?直销实际上就是独立的经销人员,完全是独立的经销人员,利用公司的一整套支持系统,进行他自己的销售活动的这样一个行业。也就是说,我自己是独立销售人员,我在你公司,我利用你公司的计划,利用你公司的产品,利用你公司的支持,我去进行销售,我甚至还可以去培训我自己的销售人员,自己组建自己的销售组织,实际上是这样的一种活动。但是这种活动,在中国出现了极大的争议。

争议最大的就是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包括现在还有一段时间,有很多人,可能我们接触过的,说这种销售活动,所带有的欺骗性,所带有的压力,所带有的连锁性。所谓的欺骗性就是夸大宣传,所谓的压力就是你必须要买一个产品,你才能够得到销售工作的机会,所谓连锁性就是你必须要介绍一个人去做直销,你才能够有收入。实际上就是这么三个问题,但是事实上,这三个问题,其实在世界直销协会就是完全解决的。真正的直销就没有这三个特点,没有这三个标准。你不需要去介绍人,你也不需要非得买一套东西,才能做销售人员,在真正的世界直销协会当中这都有明确规则的,但是在中国,由于我们对世界直销行业发展不是太清楚,也不是太了解。所以中国的管理在判断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失误。因此,事实上中国的直销业,如果按照世界直销业的规则来做,我认为直销在中国的机会是非常好的。为什么?我们可以看,首先加入WTO的承诺,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你既然承诺了,你就要开放。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现在的发展战略正在进行调整,我不知道大家现在是否感觉到,其实新一届政府上台以后,发展战略的调整在于什么呢?过去我们叫做增长优先,要经济增长,叫做什么?叫做增长与就业优先。

要知道我们这么多年的增长,是以牺牲就业机会为代价的,我举一个例子说,我们中国政府的承诺当中说,在分销领域当中,我们允许两万平米以下的大型百货商场,大型购物场所,允许外商控股。但是日本,在经济已经非常发达的情况下,他都不允许开五千平米以上的商场。为什么呢?一个五千平米以上的商场开了,会有一批中小型的店铺失业,就不要说两万平米以上的了。中国政府的承诺,未来可能会影响很多人的就业,就业实际上成了新一届政府优先考虑的问题,什么能够创造的就业机会?政府现在尽量给大家创造就业机会,而直销是一个个人创业的机会,实际上它是一种安排就业,我们刚才看了,四千万人从事直销。这四千万人,不需要政府任何的补贴,不需要政府任何的资助。所以中国政府的这种发展战略,实际上给直销带来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空间。

第三,就是在中国,其实市场分销多元化的条件已经成熟了。刚才我们听到了张先生所讲的电子营销,今天我们在市场上,大概我们所要开放的营销方式,比如讲电视的营销。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公司,现在还在门口外面等着,什么时候你开放了,让我进来做电视销售了,现在我们还没有开放,进不来。比如说电话的销售,比如说大型的电子商务的销售,就是这种在信息化社会当中,这种分销多元化的条件已经成熟。所以店铺的销售,在全世界发达国家,无店铺的销售增长,要高于店铺的销售。所以我想今天可能会有两个更有效的条件来促进无店铺的销售。一个9.11,9.11以来,美国的无店铺销售比店铺销售大量的增加。第二,恐怖主义的出现,也使得无店铺的销售,大大的好于有店铺的销售。当然这种条件,我们不希望它持续下去,说我们这个社会永远生活在恐怖气氛当中,但是这是一个现实情况。所以市场分销多元化的这个条件完全成熟。

第四个就是直销是一种个性化的服务,它不是标准化的服务。比如讲我们现在,大家买化妆品,我前不久在上海,一家日本的公司刚刚进入中国,还没有在中国开始做业务,在中国已经开始投资做生产了。它的化妆品,他说你滋生堂的化妆品是标准化的,它是大众的,它的化妆品,它的服务是个性化的。这种个性化的服务,你到商场是得不到的,你不可能得到个性化的服务。而在消费人群,销售收入增长的情况下,我相信一定收入水平的人,都希望个性化的服务。所以这种需求,这种机会是存在的,是必然存在的。现在我们来看直销,它的发展,究竟在未来有什么样的趋势?我们可以期待的就是开放的时间,它的时间按照现在的说法应该是明年的10月份,11月份。第二个就是立法。现在在政府的管理当中,过去是主管商业的机构,后来是国家经贸委,现在国家经贸委也撤了,叫国家商务部,正在做有关立法的准备,立法的调研,立法的咨询。包括未来,开放到什么程度,什么样的公司可以做,什么样的公司不可以做。都在考虑之中。第三个就是严格的监管,未来的直销,我相信会非常严格的监管。

这种监管会严格到什么程度呢?比如讲资质,什么公司可以做?在政策资本上,它的数量要求非常大,就不止是八位数的问题,数量的要求非常大,而且你可能还需要,你想要做这个行业,你可能还需要拿出一定百分比的资金,作为保证金。第二个,做这个行业,在中国你不能做进口,你必须做本土化的生产。你不可能说,我是把国外的产品拿进来,在中国进行直销和操作,这是不可能的,你必须在中国生产,而且你必须是生产商,你不可能是贸易。我没有任何的生产设施,没有任何的产品,没有任何的品牌,我是把别人的产品拿来做的。在直销行业的规定上,这是不允许的,不可能的,你必须是生产商,有足够的资本,有足够的保证金,同时,对外商企业来讲,在国外你就是世界直销协会,或者是当地直销协会的会员,而且你有良好的信誉记录。甚至有可能会把直销当成准保险这样的行业来对比,但是有可能是在准保险一样,完全是严格的监管。第四个,就是在审批当中的速度的控制。可能在中国未来说一旦开放的时候,审批的公司会非常有限。我记得1996年,中国第一次正式批准直销公司的时候,一次就批了41家。但是在这一次,我相信开放审批,我估计不会超过十家。就像保险一样,我们中国政府承诺放开了,我也可以不批你,我也有理由不批你。所以这是一个情况。

直销要在中国的发展,它面临了四个最基本的挑战。一个就是社会的认同,在中国直销的认同实在是太低了。不要说直销的认同,就是销售人员的认同,都是非常低的。我们大家其实可能在座的很多,你的公司都有销售人员,在座的很多,你本身就是做销售的,我们可能都会体会到,在中国做销售,尽管销售是一个挣钱比较多的行业,但是它是一个有着体面收入的不体面的行业。销售如此,那直销当然就更加缺少社会的认同,尤其是在1998年,国务院曾经下令停止直销以后,直销的名词很多人都不愿意讲了,很多人都怕讲了。所以社会的认同,将是未来中国直销业发展的一个挑战。但是,我也相信直销一定会战胜这种挑战,因为在直销公司当中,它的那种文化,它的那种对人的激励,培养,我相信它能够突破我们传统社会对销售行业的这种挑战。

第二个就是文化的冲突。直销这个行业是一个个人作业的行业,因此他的文化的一个根基,是推崇个人的成功。这一点在中国,也会碰到一定的冲突。就是在中国,我们讲我们是集体主义社会,我们对推崇个人成功,非常推崇个人的文化,真的是有点防备。而且,这种推崇,往往推崇个人,就近似有一点比如说热情,比如说执着,比如说包括,可能有些人说是狂热,甚至有人说是宗教。其实我个人的看法,我们大家可以看,任何一个在全世界发展好的跨国公司,在它的公司内部,都弥漫着宗教的气氛。我可以这么讲,一个公司如果他真的有一种公司发展的宗教文化,这个公司一定会发展好。其实跨国公司的文化就是这样的,这种文化的冲突,可能会跟中国的文化是有所对立的。但是我相信,这个社会越来越是多元化的,越来越个人化,个人得发展空间越来越被社会尊重,就像我们今天所说的,是不是10月1号所说的新的婚姻登记法不许多单位再开证明了,这就是尊重个人。我相信这个社会越来越尊重个人的发展,这一点上来讲,文化的冲突,是会在直销的行业发展中会碰到,但是社会得尊重个人的主流,我们不可能不尊重他的。

第三就是失衡的心态,在中国,直销的发展,不光是直销了,在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一个毛病,或者说是环境当中最让人看不惯的一点,就是急功近利,所有的人,几乎都想一夜暴富,除了已经一夜暴富的人。这种失衡的心理,其实它可能造成了当年直销业的垮台,其实它也造成了很多行业的垮台。因此失衡的心态,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当中还会起作用。但是我想现在的监管,可能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在中国不是直销所独有的。但是确实它对直销行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第四,可能所要面临的挑战就是政府的管理。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地方管理人员,管理单位,都能明白,到底该管什么。是不是这种管理是有一个规律可循的,是稳定的,是逐步逐步向前发展,而不是往后倒退的。这一点,我们真的都很难说。比如说政府的管理,最近我想说直销可能先开放的话,是制定一个管理办法,而不是完全是一个法律。那么这种管理办法,是不是会随着出了问题,又会收,就像现在有人对证券市场一样,有人提出来证券市场应该推倒重来。直销是不是未来也会面临着推倒重来的问题,这一点倒真是未来的一个挑战。

假如说我们中国的企业,包括国外的企业,我们现在真的未来想要选择直销的话,我想直销的企业,你在中国起码有五个最基本的对策,是要考虑你不仅要教育你的销售人员,首先是教育先行。其实很多的直销企业,你还是要有所付出,要教育社会,第二个就是政府的沟通。在直销行业的发展当中,政府的管理,会使得这个行业,会决定这个行业的方向。政策的变化,也会决定这个行业的方向,所以,我想企业有义务使政府了解你的策略,有义务使政府来宾你销售人员的状况,同时,也有意无来帮助政府,了解比如说全世界,这个行业发展的信息,发展的情况,这样的话,企业和政府之间才能沟通。第三,对于直销公司来说,特别是在市场营销计划当中,我认为直销公司的市场计划应该是一个非常稳健的计划。所谓的稳健和不稳健,大概是这样的一个区别?就是它的这种对于销售人员的激励,特别是经济上的激励,是强烈的,还是比较温和的?我个人感觉,未来在中国,政府管理上面,可能会对直销人员的激励的比例,有所规定。你只能够激励到一定程度,在你的市场行销计划当中,你不能超过一定的比例。我估计政府会做这样的一个规定。所以我说,在直销公司的发展过程当中它的市场行销计划,应该是比较稳健的,它的激励应该是比较温和的。这一种公司,才有可能是成功的。第四个就是物流,完善物流。

直销公司在大陆的发展,会碰到一个很大的物流的问题。因为中国太大了,因为中国如果说没有完善的物流,完全靠人,销售人员来执行物流的职能,完全靠这样的一条,在中国直销可能很难发展。所以未来在中国,直销的物流,不能完全由销售人员来执行,必须建立完好的物流体系,而且可能会在一定条件下改善。要设店,要设立物流中心,要设立提货中心,集中的提货中心,来为销售人员服务。只有这样的话,才能够避免更多的销售人员之间的这种,比如说由于物流的滞后,造成了直销行业的问题。第五个,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必须控制销售人员的数量。就像现在的保险公司一样,你保险公司的增员,你可以增员,但是你必须要有一定的比例,要有一定的控制,而且要有一定的时期。不能随时增员,不能完成靠增员来做保险,直销同样如此,你不能靠新的销售人员的加入来做直销,你必须控制你的销售队伍,使每一个销售人员真正能够有效的去销售商品。

5.未来组织的发展趋势 篇五

未来组织的发展趋势

随着知识经济及信息革命浪潮的到来,整个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以工业为基础的社会经济迅速向基于知识和信息知识的知识社会转化。这些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环境,并使得资源配置方式、组织的动作方式、组织间的竞争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任何组织要能够在如此高的不确定性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就要不断创新组织形态,一些即不同于市场也不同于企业的新组织形式在新的竞争形式下得以发展起来。

一、管理从任务式向流程式转变

企业组织结构将以流程为中心,以顾客为泞向,实现从职能式管理向流程式管理过渡。世界著名的流程再造专家Michael Hammer特别提出要改造企业传统的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的职能分工结构,尤其要改造按制造、行销、则务职能进行分工的传统结构。他提出“我们不能再以职能分工来管理,而要以流程为管理的核心。每一个组织必须去找出核心的流程,指派专人去负贡那个流程,而不是去管理某一个部。”

组织结构应该以运作流程而非任务为中心。也就是说应该山一个人或一个团队来完成流程中的所有步骤,让那些需要得到流程产出的人自己执行流程。当与流程关系最密切的人自己可以完成时,大大消除了原有各工作组之间的磨擦,从而减少了管理费用。业务流程再造摒弃了职能泞向的管理思想,确立了以“最大限度满足顾客需求”的流程为核心的组织形式,使员工山被动的服务产品提供者变为主动的服务创造者,大大提高了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根木上确保了企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日趋完美,给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给顾客带来最好的服务。

二、组织结构扁平化

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人们获得信息的成木迅速下降,组织内部每一个接点之间可以实现沟通,甚至组织内部和外部之间也容易沟通。传统管理学中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观点,由于存在信息传输广度和准确度的矛盾,为了在两者之间平衡,需要增加管理层次,原则上一个上司只能管理8-12个下属。但是在知识时代,特别是在信息时代,通过建立良好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组织内部信息较好交流,在保证信息传递准确度的前提下,信息交流的广度大幅度的提高,因

1此在知识时代,组织结构发生变化,组织的层次可以大幅度的减少。垂直结构逐步让位于水平结构的组织扁平化是一种必然趋势。

扁平化的水平结构不仅是减少了管理层次,而且“带来了管理理念上的根本变化。传统垂直结构伴随着的是命令和控制模式的管理理念,它是基于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强调的是服从。水平结构管理模式是基于以人为中心管理理念的,它强调的是合作、协调,强调的是员工思想的自由发挥,积极进取。在水平结构组织模式下,沟通与合作是主要的管理方法。通过授权,基层组织(甚至是每一个员工)都有充分的自由度,可以对发生的情况作出积极的反应,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在这种模式下,提倡无边界组织的观点,结构中不同部门之间,不同层次之间的信息得到比较充分的交流,根据信息论的原理,这些信息结点就可以自我协调、自我适应,大幅度地减少组织内部的摩擦和消耗。

在水平结构模式下,组织的运作不完全依靠命令和控制进行,而是依靠组织成员之间的充分沟通,达成一致的组织战略目标;依靠共同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来协调大家的步骤。作为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将从烦琐的监控中脱离出来,更多的精力用于企业战略和组织未来。

三、跨部门虚拟团队将是未来基本组织单位

为了能够应对日益变化快捷的竞争环境,企业必须拥有一种高效、统一、灵活的机构。跨部门虚拟团队(小组)通常是为了一个特定的任务而设立的,可以是以产品为中心,也可以是以流程为中心,甚至是可以以地区为中心。它由各职能部门的成员组成,可以完成整个业务过程,包括从研究、开发到生产、销售直至售后服务等环节,并且得到其他支持性职能部门的支持,比如财务、人力资源等。跨部们小组的核心是有着共同的目标,有利于克服传统组织中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利益目标不一致。克服了传统组织内部的部门间的边界,实现了不同部门之间的充分协调。同时小组成员仍然和专业职能部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可以充分得到职能部门的有效支持。

采用跨部门虚拟团队的方式可以使组织保持灵活性,使大企业也具备小企业的灵活性和进取心。当市场情况发生变化时,跨部门小组可以重新组合,各成员的专业知识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资源得到重新有效配置。同时可以减少传统组织中结构突然变动而导致的摩擦和消耗。跨部门小组将成为组织的一种基本结构中一位,但是跨部门小组的出现并不是要取消个人努力和组织层次管理体制,相反是一种加强的作用。在保持组织稳定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进

取心。

四、职能部门的任务转变

在现代组织结构中,团队型跨部门小组是基木运作单位,传统的职能部门显然己经无法适应现代组织的需要,必须对它们进行改造使其适应新组织的运行。

职能部门是保持组织可塑性过程中的一种稳定性结构,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为了将员工的知识才干进一步的使用和拓展,必须有一个部门负责这项工作,这就是职能部门的工作。在新型组织中职能部门扮演两个主要角色:第一是提供学校的功能,通过系统化地总结现有技术、寻找新技术,并将知识传授给自己的成员,而成员通过跨部门小组在组织价值增值的过程中贡献力量;第一是建立指导原则,而对着位于组织价值渠道上的同级,职能部门应该建立一套指导原则,指引跨部门小组的正确运营。

职能部门被定义为增值过程中的团队“支持者”。相对于以前在研究和实践中分散精力,现在职能部门能够拥有更深入、更连贯的知识基础。同时由于职能部门成员从团队返回时带来新的问题,使职能部门和组织的长远需求结合的更加紧密。

五、企业组织从传统型转向学习型

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一个企业只有成为学习型组织的时候,才能保证有源源不断的创新,才能具备快速应变市场的能力。未来成功的企业必然是学习型的企业,而学习型组织的实质是学习型的组织文化。学习型组织文化的内涵是指以系统思考为主线把自我超越和改善心智模式这两项理念的突变与团队学习这项组织制度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动力机制——共同愿景,并以此形成一种组织长久生存、发展的信念和精神力量,使整个组织充满创造性,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自觉地、不断地修正自己,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体而言包括如下内容:理念创新—系统思考的自我超越与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在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有些时候它能使人们较迅速地处理一些经验性问题,但在急剧变化的环境下会影响人们对问题的真正理解和对方法的有效选择。制度创新—建立团队学习组织。要把文化理念转变为组织行为,组织规则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学习型组织规则创新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组织安排。机制创新—共同愿景构建。共同愿景,就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义符号系统。包括价值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

在建设学习型组织时要注意如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组织学习注重组织群体智力的提高,而不单是组织成员的学习。目前,对学习型组织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即认为学习型组织就是人人都在学习的组织,将组织的学习完全等同于组织成员的学习。学习型组织尽管也强调个人学习,但更注重通过团体合作来促进组织成长并强化其创新能力。组织必须建立共同学习愿景、鼓励其成员分享知识并通过学习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其次,组织的学习能力是组织认知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学习能力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获取知识的能力,而更主要表现为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并超越自我的系统性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批评的过程。再次,组织学习能力的提高需要组织结构的相应改造。组织结构主要指组织的层次、幅度以及组织的运行规则。组织结构是否合理,影响着组织的运行效率。最后,学习型组织需要调整组织的文化战略。学习型组织的文化是倡导民主平等、鼓励自我超越、鼓励冒险并宽容失败的文化。

六、结束语

未来的组织形态对我们来说也许还是一个谜,但有一种事确定无疑,二十一世纪的组织将与我们目前所见的形态大相径庭,因为变化是自然规律。

参考文献

[1]温德变苹.未来的组织[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2]查理德等.组织理论与设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苪明杰.组织转型[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6.管理学未来发展趋势 篇六

管理学的实质是探求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与管理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而人类社会总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即管理主体的外部环境总是变化的。因此,为了寻求三者之间的平衡,管理学也必须动态地发展。

一是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由经济人、社会人、决策人假设向复杂人假设转变。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可以看出,由于个人目的、个人偏好、个人利益的存在,人就会有多种需求。这些需求,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动机,因此引发出各种各样的行为来满足个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需要。在当今社会人们受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陶冶和洗礼,人性变得非常复杂,如果管理者不及时审时度势,引入激励机制与员工真诚合作,以满足员工的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潜能,组织效率就不可能真正提高。因此,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必将超越经济人、社会人、决策人假设,升华为复杂人假设。

二是管理职能由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向信息职能延伸。

7.传统广告的发展与未来 篇七

一、传统广告

第一, 传统广告的优势。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 是中国大众认知度较高的媒体, 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一是传统媒体在信誉、品牌、形象、权威性等方面具有先天性优势。二是中国传统媒体相对于其他国家媒体有着巨大的市场优势, 中国的阅读市场呈增长的趋势。而同期, 在欧洲等国阅读市场呈下降趋势。三是强大的软硬件系统支持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 国内报刊就采用计算机激光照排技术。近年, 又纷纷引入计算机采编综合业务系统。所有的报纸数据均以电子文本方式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为报刊资源网络化提供了前提。四是人力资源储备丰富。随着传统传媒竞争的加剧, 各单位加速人才流动, 形成了一套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储备。五是强大的广告组织、代理与发布网络。无论是平面广告, 还是影视广告, 传统媒体都居于龙头地位, 具备强大的广告代理与发布网络。

第二, 传统广告的劣势。一是传播地理范围有局限性。地方台和中央台覆盖的地理范围和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二是信息单向传播, 带有强迫性。如在电视连续剧中插播商业广告, 消费者被动接收, 不看也得看。三是重复性。电视上的黄金搭档广告, 成年累月的播放, 连小孩都知道。重复性播放, 对观众的心理承受是个考验, 会让观众产生厌烦心理, 达不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四是传统广告资金投入大。在中央台做广告按秒计算费用, 投入惊人。原来山东曲阜的孔子酒业, 因为承受不了巨额的广告费用负担, 而寿终正寝。

二、网络广告

网络广告是指在互联网站点上发布的各种经营性广告。与传统广告相比, 网络广告有着自身的特点与优劣。

第一, 网络广告的特点。一是信息容量大。网络广告提供的信息容量是不受限制的。网络上公司可以把所有的信息, 包括公司的介绍, 产品的性能、价格、外观形态等制作成网页放在自己的网站中。只要网站空间允许, 可以不加限制地增加广告信息。这在传统媒体上是不可想象的。二是信息传播范围广。通过互联网发布的广告, 传播范围广, 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三是时效性强。根据需要随时更新广告信息, 即时传播最新的产品信息。四是保存时间长。网络媒体可以长久保存广告信息。五是视听效果好。由于嫁接了多媒体技术, 网络广告具备传统媒体在文字、动画、三维空间等方面的所有功能, 在传播信息时, 可以给大众视听觉方面强烈震撼。六是广告投放准。网络广告将商品广告定点投放到相应的消费站点上, 目标市场划分明确, 有的放矢。七是费用低廉、收费方式灵活。与传统广告媒体相比较, 网络广告的费用低廉, 并有多种收费方式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为客户节省大量的广告预算。

第二, 网络广告的优势、劣势。网络广告的优势:传播时空大而远;互动性强;信息传播的非强迫性;广告投放准确;广告内容直观;广告效果可评测;收费合理、经济。网络广告的劣势:一是无序状态。主要原因是缺乏对网络广告经营者主体资格的资质审定, 缺乏对违法网络广告的审查力度和处罚手段。二是行业自律差。某些商业网站, 为了提高点击率, 往往违背职业道德, 传播虚假报道和低俗新闻, 以引起广大网民的注意。虽然信息容量巨大, 但良莠不齐, 充斥大量的虚假信息、垃圾信息, 难以分辨。三是诚信度低。网络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缺乏保障, 缺乏监管, 广告欺骗行为时有发生, 导致网络广告市场混乱。四是违法证据难确定。违法证据确定起来很困难。因为网上电子文档可任意修改, 不留痕迹, 当事人可以对违法事实加以否认。五是违法责任追究难。违法广告经营者给的并非真实的信息, 因而寻找真正的违法责任人很难, 行政处罚执行起来更难。

三、加速融合, 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的根本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实现优势互补。利用新媒体, 进一步拓展传统媒体的资源优势, 延伸品牌效应, 激发竞争活力, 拓展发展空间。实践证明, 积极推进与新媒体的相互融合, 确是拓展生存空间的有力举措。

第一, 通过融合, 进一步拓展资源优势。传统媒体通过建立网站, 进一步推进媒体融合, 扩大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如通过媒体网站, 把传统媒体无法在报纸上发布的新闻产品, 在网站上发布出来, 给读者深层次的解读。网上可实现延伸阅读, 弥补报纸的局限性, 扩大传统媒体在网络上的影响力。

第二, 通过融合, 进一步延伸品牌效应。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 向新媒体延伸传统媒体的品牌效应。这样, 一方面使新媒体不断增强社会公信力和权威性, 逐渐树立新品牌;另一方面通过品牌延伸, 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增强竞争力。

第三, 形式多样化, 吸引更多读者。通过开辟各种新平台, 以丰富多彩的形式, 吸引更多的读者。如打造视频新闻、手机短新闻、开办论坛博客等, 多与读者、网民互动交流, 增强传统媒体的“魅力”, 吸引更多年轻人成为传统媒体的新读者。

四、传统广告的未来

传统媒体必须借助网络平台, 建立传统媒体网站, 发挥资源优势, 实现优势互补, 与读者及客户建立更加直接、互动的联系渠道。网站可以运用最新的技术成果, 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为社会大众服务。所以, 这为传统广告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传统广告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于美成.广告与传媒[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10.

8.现代广告未来发展趋势 篇八

【关键词】现代无线通信技术 发展现状 未来发展趋势

人类文明从诞生开始,就离不开信息,包括信息的传递、存储与利用。在古代,人们常用的信息传递方式是“飞鸽传书”、“口口相传”、“快马加鞭”、“烽火示警”等。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古代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已经不能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于是一系列建立在科技发展基础上的通信方式出现,比如移动电话、固定电话、互联网以及无线电等通信费方式。无线通信技术的出现,不止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递方式,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

一、无线通信技术

通信是指按照达成的协议,信息在人、地点、进程和机器之间进行的传送。通信按照传输媒介可以分为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按照信息的物理特征又可以分为电报通信、电话通信、数据通信和图像通信;按照工作频段的不同可以分为长波通信、短波通信、中波通信、激光通信以及紅外波通信等等。而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发展最为迅速的通信技术是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所利用的是电磁波信号可以在空间中自由传播的这一特点,对信息进行随意交换,因为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在人们的生活中深受喜爱。目前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利用的是微波通信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信息在微波中传达的距离在几十千米左右,其频带款,信息容量大;信息通过卫星传递是利用地面所建立的以卫星为中转站的微波通信而传递的。

二、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以,人们对于通信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目前,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是移动通信技术;其二是无线宽带技术;其三是蓝牙传递技术;其四是超宽带技术。

(一)移动通信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系列通信产品的出现,我国的移动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比如前几年出现并发展的3G网络,在我国三大移动通信企业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中广泛应用。中国联通采用的是WCDMA技术,发展成为独特的3G品牌“沃”;中国移动采用的是我国自创的TD-SCDMA技术,发展的业务品牌为“G3”;中国电信采用的是CDMA2000技术,其发展的业务品牌为“天翼”,是目前我国3G网络覆盖最广的运营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4G网络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无线移动通信技术最终迈向4G通信技术时代。

(二)无线宽带技术。无线宽带技术具有快速、稳定、便捷等特点,目前,我国的无线宽带技术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微波宽带业务,其使用的频段大约在28GHz左右,通过微波接入相当与无线光纤接入,主要是通过无线设备接受宽带网络,具有传输距离远、施工周期短、维护简便、灵活多变等特点;二是卫星宽带接入技术,卫星宽带接入是地球上的无线电各通信站之间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环站而实现的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技术,具有通信距离远、覆盖面积大、可用频带宽、通信容量大、传输稳定且质量高等特点;三是红外光通信,利用的是红外技术实现两点间的近距离保密通信和信息转发,具有保密性强、结构简单,方向性好等特点;四是多点微波接入技术,这种技术一般来说,在低频波段使用较多,而且只用于三种波段,2.5GHz、3.5GHz、5.8GHz,所以其使用范围较小。

(三)蓝牙传递技术。蓝牙是1998年推出的一种无线传输方式,取代的是数据电缆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通过低带宽电波实现点对点,或者点对多点连接之间的信息交流。蓝牙传递技术实现了语音和数据无线传输的开放性规范,是一种低成本、段距离的无线连接技术。使用2.4GHz的ISM频段,采用FM调制方式,降低了设备的复杂性。这种技术的传输速率设计为1MHz,同时减少同频干扰,保证了信息传输的可靠性。目前,应用蓝牙传递技术的产品主要有蓝牙耳机、蓝牙音箱等。

(四)超宽带技术。超宽带技术又被称为UWB技术,是一种与其他技术有很大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它为无线局域网LAN和个人域网PAN的接口卡和接入技术带来低功耗、高带宽且相对的简单的无线通信技术。目前超宽带技术一个介于雷达和通信之间的重要应用是精确地理定位,其信息的内容能够包括路况信息、建筑物信息、天气预报等。超宽带技术还被应用于家庭数字娱乐中心,比如说PC、DVD、数码相机、数字机顶盒、智能家电等设备中。超宽带技术具有系统结构简单、数据传输高速、功耗低、多径分辨能力强等特点。

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技术还包括了WLAN与WIFI/WAPI技术、NFC技术等。

三、现代无线通信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在未来,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将在宽频带、大容量、远距离、多用户、高保密性、高效率、高可靠性、靠灵活性的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道路上,越来越完善。具体表现在:

(一)无线通信技术互补性日趋明显

不同的接入技术具有不同的覆盖范围,不同的适用区域、不同的技术特点和不同的接入速率。比如说3G和WLAN、UWB等,都可以实现互补。3G可以解决广域无缝覆盖和强漫游的移动性需求,而WLAN则能够解决一般距离的较高速数据接入,那么UWB则是实现近距离的超高速无线接入。所以,需要一定的政策支持,来促使各种无线接入不断发展,推进不同组网一体化的进程,通过建网的接入手段多元化,实现对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覆盖,达到市场细分和业务的多元化,解决移动通信发展不平衡的状态。

(二)发展宽带化、个人化、综合化

未来的无线通信技术奖是一个综合的一体化的技术,且在目前的基础上更加宽带化。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其个人化通信技术也必将成为之后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其个人化的初步显现表现在手机的广泛使用上。

结语

上一篇:六一文艺晚会主持词下一篇:2009×××水电站全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