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价值观调查

2024-10-13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精选8篇)

1.大学生价值观调查 篇一

调查题目:济南大学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专题调查报告

调查类型:研究性调查

调查目的:研究本校的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境界,通过对比,发现不足,共同提高调查对象及样本分布:

本次调查对象涵盖大

一、大

二、大

三、大四学生以及研究生,其数量各六十,男女比例为1:

1.。

地点:a 宿舍 随机选择一栋宿舍楼,晚上7点30到9点30.,敲门进入宿舍,一舍两份,填完后马上收回。50%

(1)图书馆自习室 25% 可靠性85~95%

(2)图书馆阅览室 25% 可靠性 85~95%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与走访调查相结合(分层抽样)

调查时间:2007 10-12月

调查背景:(导言)

小组成员分工明细:

统筹:王晓超

问卷设计:朱先栋

信息及技术支持:徐俊岭、刘浩

数据分析:第一角度:朱先栋

第二、三角度:张宝力

统稿校核及打印:王晓超、张喜成大学生,自古以来就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不同朝代名称不同,但其在社会上永远都是众人关注的对象。

随着学识的积累,我们这群大学生也遇到了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困惑,感受到了庞大的队伍给自身带来的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是我们脱胎换骨的时期,很多人在大学蜕变,日趋成熟,也有少部分人走向堕落。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题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或关系中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体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他的突出作用是决定和支配主题的价值选择,所以对主体自身,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主题均有重大影响。

价值取向的合理化是进步人类的信念。

在我们的身边,已经有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打工,做小生意,他们和我们心中都怀揣着自己的梦想。我们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想利用这次机会做一次大学生消费倾向,消费水平,消费能力并附带价值取向的调查,以便做好自己定位,为以后扬帆上海做准备。经过小组讨论以后,内容太复杂不专一,未能通过可行性论证。于是一次以价值取向为主体的社会调查开始了行程。

本着求实求益求教的态度,以求促进社会进步,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民幸福,尊重客观事实,不“唯上”“唯书”,眼睛向下,虚心向群众学习与求教为纲领性原则,我们作出如下报告:

正文部分:

第一角度:职业价值观调查

作为社会人,首先要保证的就是生存,劳动才能生存。一个人所从事的劳动种类就可以狭隘的定义为他的职业,因此职业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本次调查的第一部分就是职业价值观的调查。

自1995年开始,国家就逐步确立了高校毕业生“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与学校推荐相结合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目标模式。

职业价值观是衡量社会上某种职业优劣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是个人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并为其进行职业选择,努力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充分理论。职业价值观反映的是人们需要与属性之间的关系,是人们对社会职业的评价。

下面结合我们的问题作出如下分析:

1.你专业课外最想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A计算机 B网络技术 C实用技术

(大学生对现代实用技术与职场能力培养和思想素质与理论素养训练的态度)

2.你的择业目标是

A关注社会 B关注个人发展

大学生择业的自我意识突出,毕业生求职行为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其价值观念趋向的变化。从建国到80年代初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坏境几乎杜绝了大学生择业自我意识产生的习惯性。在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下,出于对党、政府、祖国与人民的爱,绝大多数的高校毕业生服从分配,心甘情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而自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市场作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日益增强。在毕业生的价值取向中,昔日那种长期被压抑的个人成分开始显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目标的追求开始主导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行为,如果说前几代人习惯于把小我融化到大我中以感受奋斗目标的意义,当代大学生却更乐观于把小我从大我中分离出来以定位自我的人生目标。面对日益竞争和完善的就业市场,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努力在现有条件下谋求个人发展,择业时第一看发展前景,第二看施展才干的机会,第三看薪酬福利。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有利于自我发展是当代大学生择业考虑的主要因素,1998年,丁雪红老师对大学生职业动机进行定量比较研究后发现,大学生最关心的是能力和挑战等自我实现因素。1999年,凌文泉等人对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后发现,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符合自己的兴趣、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等自我发展因素成为大学生择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

3.您奋斗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动机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其中(1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2回报家庭与社会)这两种体现社会价值取向的选择比例只有19.8%,而(1适应社会找个好工作生活的更好2证明自己的价值3出人头地)这几种体现个人价值取向的选择比例达到38.5%。这两个数据的对比表明个人本位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形成,大学生择业具有明显的自我倾向。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影响犹如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深刻的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变革;另一方面,它有击碎了一些美好的东西,阻断了一些优良的传统,从而使一些人陷入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误区。基于此,构建一种适合大学生特点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价值观体系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我们自信,朝气,独立,个性张扬;我们也迷茫,叛逆,惶恐,自我崇尚;我们关注社会,平和宽容,不会在为了某种功利的目的去做那些需要被他人看见的“好事”,也不会因为和自

己的想法不一致就跟我们周围的人“你死我活”;我们看重自己的利益,尤其重视自我的发展,我们渴望实现自我,渴望成功。我们是新世纪的年轻人,我们的一切都带上了这个时代深深的烙印。

4.您的择业标准及您在择业时所关心的因素:

A学习条件B权力、地位升迁机会C经济收入D工作环境地点E专业对口有出国机会F职业风险

5.您希望到______地区工作

A沿海大城市和经济发达 B农村

大学生择业的功利色彩凸显。但在社会转型及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面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其职业价值观变得功利、务实,职业定位追随市场感觉。大部分学生开始把第一份工作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而非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愿意为之倾付心血的事业。1996年,北京大学团委的调查结果显示,把“经济收入高”作为影响择业的重要因素的学生比例高达73.3%。2002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大学生选择未来职业考虑最多的因素”调查中,86.4%的人最关心经济收入,70.24%的人最关心权力、地位升迁机

会,65.88%的人希望工作舒适、地点好,61.39%的人关心专业对口、有出国机会,只有12.37%的人表示不在乎职业风险;同时绝大多数毕业生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作为自己的选择意向,选择去农村工作的毕业生不到总数的5%。部分大学生仍受“学而优则仕”传统观念影响,轻视工厂的实际技术工作,向往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去工作。这些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观是以个人发展为目标,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以就业地区选择为保障,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

大学生择业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经济成分单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名声是大学生们择业最看重的因素,国家机关、科教文卫、国营大厂是青年最想去的单位。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和利益群体分化,曾经被归入另册、被认为可有可无的一些就业领域开始吸引大学生择业的目光,求稳怕变、重视“正统”的就业观念遭到冲击,大学生择业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丁大建、高庆波在“2003年北京地区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首选”调查中,33.1%的人选择外企或合资企业,27.4%的人选择大型国企,19.7%选择科研、学校、医院、新闻等事业单位,13.5%选择政府机关,2.5%选择自己创业,1.6%尚未考虑好,0.4%为其它。另外,以往“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价值观念开始被摒弃,当代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开始根据自己发展需要而“爱一行,干一行”,如果职业不符合自己的愿望,勇于放弃,重新选择。

综合以上题目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的强烈对比:

首先,个人本位职业观对比于社会本位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个人的独立自主地位逐渐得以确立,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敢于积极追求个人价值、尊严和利益,自我意识、成就欲望、自我责任明显增强,这无疑是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表现。然而,市场经济犹如一柄双刃剑,它在造就大学生独立自主择业意识的同时,也使相当部分大学生择业的社会责任感相对减弱,表现出在择业时过分关注个人利益和需要,关注西方式的个人奋斗和自我营造,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择业意愿,不惜一切手段,滋生了严重的个人主义。这种个人本位的职业观对高校传统的社会本位价值观带来了强烈冲击。

其次,竞争性职业观对比于以和为贵价值观。“以和为贵”的传统价值观在计划经济时代得到人们广泛认同,并影响到人们的行为方式,然而它容易导致人们缺乏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随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竞争意识逐渐增强。在竞争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他们多年的校园生活都是在各自为战的学业排名中度过的,他们体验最多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忘记了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忘记人类社会是靠人与人的协作而不断取得进步的。因而造就了一大批个人能力极强而团队协作能力很差的毕业生,使他们本人和企业都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2004年,在企业人才需求专题研讨会上,美国毕益辉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外资企业的人事经理称:“我们不要高校的尖子生,因为他们的个人能力过强,与别人的磨合能力差,会造成整个团队协作出现困难。企业不是找最优秀的人,而是找最合适的人。我们要的是人品好、踏实的年轻人。”确实,具备“团队精神、品行好、敬业精神、沟通表达能力”,是不少外企录用人才的标准。

再次,多元化的价值观对比单一价值观。在我国,长期以来,集体主义价值观一直居主导地位,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和评价统一在“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这一点上。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各种思潮的涌入,大学生思想观念处在不断变化和更新之中。在信仰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自由性,事物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大学生信仰出现不稳定的现象;而且由于媒介和刊物热衷于宣传和介绍西方各种学说,甚至封建迷信的某些歪理学说;加上对党内某些党员贪污腐败行为的强烈不满以及对新生事物的迷惑不解,使大学生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尽管报效国家,造福人民仍是大多数大学生的共识,但在怎样实现人生价值、怎样走好人生道路的问题上,许多大学生则陷入迷惘,有的甚至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在这大部分人中,有的把金钱作为评价职业优劣的标准,信奉拜金主义价值观;有的把当官作为一生求职的奋斗目标,崇尚权力主义价值观有的把出名作为职业的支撑,追求虚荣;有的认为择业是为了“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有的坚持“报效祖国”是事业成功的基石。总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了多元的不稳定态势。

第二角度 消费方式

不同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大学生们在学校里究竟是怎样支配他们的金钱,也是我们很感兴趣的一个方面。

6.心理合理的消费状态是:

35%的学生认为够花就行,14%的学生以定出消费计划为准则,而51%的学生希望每月都有赢余以共自己支配。

7.如果有一大笔钱,你会如何使用:

30%的学生想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18%的学生有周游世界的梦想,13%的学生想捐给慈善机构而15%的学生要把钱存到银行另有24%的学生选择其他使用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都渴望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事实上无法得到满足或许这就是大部分学生选择“买自己想买的东西”的原因吧。

此项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仍处在消费者的姿态,没有利用资源创造财富的主动性,当突然拥有大笔资金时,大部分学生不是思考着如何利用拥有的财富资本去创造更多的财富,而是怎么去消费。这也体现大学生的理财信念 职业信念不是很强,应值得我们注意,我们更应该在大学里培养我们的自主性,而不是好逸恶劳的恶习。

8.你一般都会去哪儿购物?

50%的学生选择百货商场,22%和24%的学生选择专卖店和特色店,只有4%的学生会去一般的小店。大学生是介于普通消费者和时尚消费之间的特殊消费群体,他们更倾向于去百货商场消费。现在的大学生可以算得上是80后的时代代表,思想更加开放和自由。在消费方式上也更趋于多样化,也更加注重心理层面的消费。调查中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会选择中高档商品,将近一半的人会选名牌,这对于无直接经济来源的大学生们来说,无形中加重了家庭的负担,这也极易滋生爱慕虚荣的风气与攀比风,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试想同一宿社中的上下铺两人,一人动不动就花一两千元去买双鞋,而另一个只能花二十来元去地摊上买双来穿,常此以往不出问题才怪呢。

9.当身无分文时,朋友去玩,你会怎么做呢?

65%的大学生选择婉言谢绝,然而有35%的大学生会借钱消费。或许这的确有点难以选择,毕竟朋友相邀嘛!或许这也得看是哪种朋友!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够控制自己的消费金额,但是从第八问的结果显示,不科学的消费行为占到了不应该达到的比例。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的消费理念仍趋于传统,超前消费的比例仍不是很大。同时也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人民的传统的消费理念,已经开始受到西方消费观的影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的确超前消费能使我们今天的生活更舒适一点,如果无节制的超前而没有严格的预算的话,就会出现寅吃卯粮的现象。就像现在一部分大学生由于预支刷卡,而不能及时还款,而遭遇不必要的麻烦,成了„卡奴‟不说,个人的信义也留下了污点。

第三角度 时间支配与行为方式

时间在衡量一个人的观念方面是一个天才。主要从 个方面来设计题目:学习自主性,时间利用效率,时间利用方式。

10.以下活动占你课余时间的比例:

学习: a.写作业 1.8% b.到阅览室学习新课程或看书 10.7%

锻炼: c、参加社团或学生组织的活动 2.8%d.社会实践或兼职 2%左右

休闲生活:d.和同学玩 56.5% e.谈恋爱 5%左右 f.上网 20%上下

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从上面的结果我们就不得而知。现在大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竟如此出奇的少,并没有在大学校园这片圣土里学到真本领,白白浪费了四年青春。

11.你有自己的目标吗?______

(a)没有;(b)有,但不十分明确;(c)有,非常明确。

尽了几成力去完成它?______

大概9%的人没有目标。89%的人有但不明确,多数没有尽全去实现它。力只有2%左右的人有着明确的目标并一直努力去完成它。事实也表明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大都出自这2%的人中,看来拥有明确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它,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2、对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满意吗?(a)非常不满意;(b)不满意;(c)较满意;(d)非常满意。

4%的人对生活非常不满意,78%的不满意,只有15%的较满意,非常满意的只占到3%左右。有此看来大多数人,对生活有着新的期望,希望改变现状。

大学里最充足的莫过于时间了,但以上的调查表明,大学里的时间合理有效充分利用的实在不是很好,绝大多数不满意现在的生活,归根揭底是没有成就感,自己又不创造机会去实践,这也和目标不明确有关。学生的主观方面占有很大因素,但也说名我国的教育制度在教育 监管 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方面还不是十分完善。

综合以上讨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学校应该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大学生职业观的变化是市场经济体制和招生分配制度改革的产物,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但是我们应该明确,只有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的事业才是成功的事业,才可能获得个人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

第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既是人们安身立命和得以成功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也是人们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丢掉了诚信,任何人都不可能获得生活与事业的成功。

第三,培育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坚持竞争与合作并存。在现代社会,竞争是人必备的生存能力,但学会与他人合作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生存技能。因为21世纪科技发展一体化综合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个人的力量显得非常渺小,创新人才将以一种集合体的方式呈现出来,未来的人才只有具备谦虚谨慎,懂得尊重、关心、团结他人的素质才能有所建树并得到社会的承认。因此高校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在世界高速发展的今天,要想立与不败之地,当代大学更应该拥有良好的价值趋向,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一切从严要求自己。响应党的号召,不但要解放思想,更应该实事求是,与时具进。在21世纪,增强自我求发展的坚定性与自主性,开辟我们事业的新天地。

2.大学生价值观调查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12级护理专业本科学生58人作为调查对象, 发放问卷58份, 回收有效问卷58份, 有效率为100%。均为女性, 年龄为21.38±2岁, 1名党员, 57名团员, 其中25名入党积极分子。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工具采用贾南编制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量表》[2]。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量表由5个分量表构成, 包括政治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发展价值观、国家价值观、荣辱观。政治价值观分量表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4个因子构成;社会价值观分量表由国家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3个因子构成;发展价值观分量表由开拓创新、改革开放、与时俱进3个因子构成;国家价值观分量表由热爱祖国、和平统一、民族振兴3个因子构成;荣辱观分量表由辛勤劳动、团结互助、崇尚科学、诚信守法、艰苦奋斗5个因子构成。量表中每一题均有完全不同意、比较不同意、不确定、比较同意、完全同意5个答案, 分别对其计分为1分、2分、3分、4分、5分或者5分、4分、3分、2分、1分 (反向题计分) 。得分越高说明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越积极明确, 得分越低说明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越消极含糊。对量表的信效度考察表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整体信度为0.897, 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多在0.6以上, 重测信度系数为0.665~0.770, 表明本研究所构建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量表较为稳定可靠。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因素结构进行验证, 各项指数基本上均表现良好, 也验证了本量表的结构效度比较好。

1.2.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护理专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一般, 尚需进一步加强

表1显示, 护理专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平均分为300.48分, 属于中等偏低程度, 但与常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个分量表中, 政治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发展价值观均略低于常模, 这3个价值观稍低, 可能和护理专业大学生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多样的国内环境影响下, 受到消极的、负面的社会舆论和某些不理想的社会现实的困扰, 在政治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发展价值观方面尚不成熟, 有待提高。而国家价值观得分偏高, 说明护理专业大学生总体上是热爱祖国、希望和平统一、支持民族振兴的。荣辱观得分较高, 说明护理专业大学生在辛勤劳动、团结互助、崇尚科学、诚信守法、艰苦奋斗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取向方面较好, 说明现有的关于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和法制教育较为成功[3]。

3.2 护理专业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整体水平稍低

政治价值观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取向, 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4项内容作为测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价值取向的着手点。表2显示, 在政治价值观分量表中, 毛泽东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略低于常模, 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则略高于常模, 但与常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护理专业大学生和其他专业大学生相比, 对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理解和把握是一致的。在科学发展观上的得分稍低, 这可能和我们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有关, 使学生对于新事物和新理念的接受能力欠佳。

3.3 护理专业大学生社会价值观整体水平稍低

社会价值观内容主要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类的价值取向, 而中国特色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现阶段我国人民所追求的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2]。表3显示, 在社会价值观分量表中, 国家富强略低于常模, 而精神文明和政治民主则略高于常模, 但与常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护理专业大学生和其他专业大学生一样希望生活在一个国家富强、政治民主, 具有高度精神文明的国家。84%的护理专业大学生“愿意为实现国家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但也有57%的护理专业大学生也认为“如果我自己没钱, 国家再富有、再强大也没有意思”, 说明护理专业大学生总体的期望是国富民强, 但在考虑个人和国家关系的角度上有待提高。这可能是因为当代护理专业大学生是以90后为主的群体, 具有一定的反叛意识, 自私、功利化等是90后大学生的共性问题[4]。

3.4 护理专业大学生国家价值观整体水平良好

国家价值观分量表由热爱祖国、和平统一、民族振兴3个因子构成。表4显示, 在国家价值观分量表中, 民族振兴略低于常模, 而热爱祖国和和平统一则略高于常模, 但与常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护理专业大学生和其他专业大学生一样是热爱祖国, 非常希望国家和平统一, 也希望全世界各个国家、民族之间能够和平共处, 就算是军事强国也不应该发动战争的。但仍有19%的护理专业大学生认为“只要自己生活安定幸福, 国家大事对我来说不是太重要”, 可能和现在的护理专业大学生大多属于独生子女, 以自我为中心为其主要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3.5 护理专业大学生荣辱观整体水平良好

表5显示, 在荣辱观分量表中, 辛勤劳动、团结互助、崇尚科学、诚信守法和艰苦奋斗均略高于常模, 但与常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护理专业大学生和其他专业大学生在辛勤劳动、团结互助、崇尚科学、诚信守法和艰苦奋斗方面表现更好一些。护理专业大学生大一刚开始就有各种形式和风格入学教育, 护理专业先驱者南丁格尔为护理事业的奉献精神深深感化了每一个护生[5], 因此在荣辱观得分略高些。

3.6 护理专业大学生发展价值观整体水平稍低

发展价值观量表由开拓创新、改革开放、与时俱进3个因子构成。表6显示, 在发展价值观分量表中, 开拓进取、改革创新和与时俱进均略低于常模, 但与常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只有13%的护理专业大学生“会及时学习党中央提出的新理论”, 42%的护理专业大学生“非常愿意了解那些促进时代进步发展的新科技”, 说明护理专业大学生和其他专业大学生相比在开拓进取、改革创新和与时俱进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4 结论

护理专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水平一般, 国家价值观和荣辱观整体水平良好, 而政治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发展价值观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加强。要根据目前护理专业大学生的特点, 采取有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护理专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帮助护理专业大学生抵制社会上各种不良价值观的影响, 应多开展一些积极向上学校的社团活动或班级的团体活动,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校园, 走进每一个大学生的心中, 为社会主义培养更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陶韶菁, 王功敏.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 (10) :83-84.

[2]李征澜.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量表构念信效度及全国常模的制定[D].重庆:西南大学, 2010:20-22.

[3]王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5 (3) :80-84.

[4]张淑萍, 李蔓荻, 苏萌, 等.团体心理辅导对护生人际关系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 2013, 27 (2A) :474-475.

3.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 篇三

关键词: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心理调适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67-01

一、选题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经济与综合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经济的飞速发展,让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产生了一定的改变。尤其是女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尤为明显,部分出现了例如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低俗文化水平信仰等问题。因此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对于女大学生的心理变化需要,必须积极引导女大学生自我教育,不断调整和完善个人职业规划,这对于女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勤奋努力有着很强的指导需求。

二、我国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特点

本人在我校选取大一到大四不同专业的女生200名做随机抽样调查,辅助选取50名男生做对比样本,发现女大学生在不同维度上均存在较明显的差别,。以下做详细分析对比:

(一)大一与大四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对比。

由以上数据分析得出年龄的差异是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差异的一个原因,随着女大学生年龄的增长及社会经验的提高,相应的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会更严谨,更理智也更完善。可见女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除了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关注自身经济利益的好坏,说明女大学生更加理性和务实。

(二)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对比。

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上存在差异,因此他们的职业规划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女大学生在职业规划是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家庭,工作稳定性,法定假期,薪水福利等,男大学生职业规划考虑主要因素包括:薪水福利,社会地位,个人发展前途,自我价值实现等。

(三)理工科女生和文史类女生职业价值观对比。

文史类女大学生和理工类女大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她们的职业价值观也不同,因此对自我的职业规划也不尽相同。文史类女大学生最职业规划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文字处理方便的工作,轻强度有足够休息时间,擅长语言类陈述表达;理工类女生做职业规划时则会考虑工作性质是否与自己所学习专也吻合,工作数据处理类型,工作的挑战性和升职空间等,理工类女生会比文史类女生个更向往有挑战性的工作。

(四)生源地来自发达城市女大学生和欠发达城市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对比。

生源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同,因此女大学生对自我职业定位的要求也不一样,总体来说女大学生都把经济发展情况作为择业的第一考虑因素,此外职业所在地的房屋价格,交通便利程度,福利休假制度等也是女大学生关注的要点。这说明了女大学生在做自我职业规划时更加务实,注重经济利益和发展便利程度。

三、如何科学培养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一)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女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女大学生在处于人生的重要选择时期,个人价值观还未完善,容易被各种外界的新鲜事物及复杂的因素所误导,产生片面或错误的职业价值观。因此学校有做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多开展关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帮助大女生树立良好科学的职业价值观,有助于女大学生毕业生选择适合自己且有益于社会的职业。

(二)开展针对性强的职业教育和就业方向引导,帮助女大学生寻找职业价值定位。要求女大学生正确的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增强女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认同感,使女大学生对自身能力有客观正确的评价,充分的了解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为自己的职业做出初步的方向定位。

(三)重视家庭职业观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大学生的物质,文化,金钱观有着巨大的影响,有些父母被社会上的功利心态驱使,从小教育子女做示意金钱为目标,这样就会对大学生的心态产生不良影响,建立错误的人生价值观。因此,注重家庭教育,从小对大学生树立起良好正确的金钱物欲观念,对女大学生毕业时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有重要意义。

(四)重视社会宣传教育,构建良好舆论环境。女大学生进入社会初期,急于得到社会的认可,希望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并承担必的社会责任。但是个别女大学生信仰“做的好不如嫁得好”,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就想到了依靠别人退避困难等不良职业观念,因此要是女大学生摒弃不良的职业价值观,首先要从社会意识入手,在全社会开展女子职业意识教育,以优秀的女性职业者为榜样,鼓励引导女性工作者投身于社会会活动中,为社会会发展作出贡献,对于不良的社会会风气要发动群众舆论力量进行抵制和批评,从社会大范围为女大学生树立良好职业价值观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利宏,马文艳女大学生职业生涯划现状及辅导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8

[2]苏灵.女大学生职业生涯划的心理误区与对策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7

[3]何娜海女大学生就业问其影响因素.湖南師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曹晖.莫利拉大学生职业定位的原则、方法和策略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4.9

4.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调查 篇四

~~~~~~~~~~~~~~自我小结

【摘 要】:现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存在着较严重的认识等误区,学校要积极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与社会、家长的联系,多方共同努力,一定会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 人生价值观 有效分析

经过这次我们小组的调查发现,现在大学生存在着较严重的认识误区!

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走出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有意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一旦确立了错误的人生价值观,就会走向庸俗、消极、享乐和追求物欲堕落的人生、可悲的人生。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阶段正值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尤为重要。

一、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误区解析

我国当今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某些原有的观念和规则被废弃或搁置,而某些新树立起来的观念和规则也难以很快建立健全,一时难以发挥全部的效力,封建腐朽观念以及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都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出现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和混乱化,年轻的学生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在多元与混乱中,总体上是朝着文明、健康、向上的方面发展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个人至上 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以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做为自己立身处世的原则,他们以个人为中心,把个人利益作为自己行为的出发点,缺乏社会责任感。处处为自己着想,把个人利益凌驾于社会、集体、他人之上。.金钱至上 一些大学生崇尚拜金主义,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据有关调查显示近三成的大学生为拜金主义者。有些大学生认为读书无用,“书读万卷不如腰缠万贯”。他们表现为厌学,把大好的学习时间用在赚钱上,可以说,在大学校园里,也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厌学风”。

3.享乐至上 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生在世,吃喝二事”,表现为不思进取,忽视学业,满足于“60分万岁”,他们懒散怠惰,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学习,而是用于上网打游戏、聊天上,吃喝玩乐成为生活的全部,他们甚至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花钱大手大脚,视父母的辛勤劳动如粪土,用名牌、摆阔气、互相攀比,追求高档消费,追求超前消费。

4.功利至上 一些大学生做所有的事都带有极强的实用主义色彩,这些同学为人处事以是否给个人带来好处为出发点,忽视人的社会价值,他们做所有的事情只为谋求自身的利益。这是市场经济下的实用主义功利性促发的投机性政治热情,是入党动机不纯的一种体现。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但绝不会参加第二次相同的公益活动,因为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自己的阅历。

二、针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误区对策的有效性分析

现在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加之有些家长盲目溺爱,过度关注,使他们

从小心理上缺少应对困难、挫折的措施;基础教育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加之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的“引导”,当他们面对大学无拘束生活时,便开始倡导不正常的自由,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滋生出倾斜的价值取向。面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种种误区,纠正当代大学生的错误人生价值取向,为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1.人生价值观的教育要纳入德育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育人的根本环节,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精神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德育课伴随着学生在校阶段的始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贴近学生生活,结合学生的实际,避免简单说教,我们不能把学生作为说教的对象而是要把他们作为行动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教学活动,可采用请业内先进人物进行讲座、开辩论会、进行演讲、观看录象等多种方式,寓教于乐,深入浅出,注重知行统一,务求实效。

3.学校要重视与社会沟通。学校与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是一致的,都希望培养出品学兼优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人才。社会对大学生的培养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扬善惩恶,多为学生树立正面的道德楷模,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扬各行各业的榜样,并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

4.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学校与家长多沟通,让家长认识到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性,增强家长育人责任感,使学校与家长达成共识,促使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同时家长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自己的孩子。

5.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篇五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前言: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经历了世纪转换、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观念转变之后,有着许多新的特征,尤其是在价值观上。那么,何为价值观呢?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狭义的“价值观”,即“价值观念”,它包括人们的社会信念、人生信仰、政治理想、道德、生活原则等,是人们的一种价值信念。具体地说,是人们心中关于某类事物的价值的基本看法,总的观念。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外延也极其广泛,在此,我们总括为政治观、道德观、择业观、消费观及人际交际五大方面。

一、调查目的:

我国经济建设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本次调查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相结合的分析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从而达到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与时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取向的目的。我国经济建设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影响到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逐渐趋于功利、注重实际,而冷落了理想信念,丢掉了奉献精神。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

1、调查对象: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2、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网上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向所取得的样本中的个体发放《大学生价值观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关于价值观基本情形和情况。

3、调查方法:资料收集,整理原有材料,查阅相关文献,收集相关信息。

调查走访,问卷调查、追踪调查、走访。资料的整理、分析研究、在分析思考研究的基础上成文.三、调查结果显示:

从调查结果来看,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衣食住行方面的标准都有了较大方面的提高。在饮食上,他们会追求营养结构的平衡调理;在衣着上,会追求品牌;在居住条件上,他们会讲究室内装饰。消费层次上也有较大提高。

为此,我们这个课题小组特设计了一道问题,即“在衣食住行方面,您的主要标准是什么?”有52.02%的全国各大高校大学本科生选择“兼顾实惠和高标准”,有42.93%的“以经济实惠为主”,只有0.58%的同学“尽量追求高标准”(即崇尚超前消费)说明全国各大高校大学本科生对于消费,大多数人都拥有一种较理性的态度,并未呈现出不太成熟的消费心理。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同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都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关系,那么河北高校大学本科生的人际交往方式、目的和效果呈什么样的态势呢?我们同样也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问卷调查,随机采访等多种方式,调查结论如下:

1.从交往方式看,以寝室为中心,网络社交也占一定比例

调查发现,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虽然主动追求开放式的人际交往,但由于时间、精力、生活环境、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其交往的主要场所仍集中在校内,中心则是学生寝室,不少同学们表示网上交流再怎么也没有面对面交流那样亲切和真实。

2.从交往目的看,情感型交往仍占主流

如今的众多媒体的不良导向使人们普遍认为如今的大学生交往动机日趋复杂化、功利

化,总以自身的社会利益为主要因素择友,可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有74.57%的全国各大高校大学本科生在择友时更注重与自身利益无任何关联的一些因素(如性格、爱好等)。只有27.17%的会更关注一些社会因素(如职业、学历等)。这说明在择友(尤其是在择偶方面),情感型交往仍旧占主流。

3.从交往效果看,缺乏与人交往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在问及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对于他们个人人际交往效果方面时,多数人对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环境评价不高。他们表示,虽然自己从心理上积极主动去与他人交往,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从以上方面的调查分析可见,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的价值观还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他们所追求的价值取向主流是积极的,上进的,但是由于大学生对于现在这个复杂、深刻的社会缺乏理性上的辨别是非能力,因而出现了一些各式各样的问题和矛盾。 四,调查结果分析: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他们将在不久的将来承担起中国发展与振兴的历史重任。当代大学生的发展状况如何?他们能否承担起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这是每一个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人都迫切希望了解的问题。

把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也缘于人们了解这一群体的迫切需要和种种困惑。

(一)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新环境

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特征,可以用“三转四大四个多样化”来描述。“三转”是指世纪转换、社会转型、观念转变;“四大”是指国际人才大竞争、世界经济大开放、科学技术大发展、多元文化大汇合;“四个多样化”是指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这些时代特征无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对当代大学生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有:

世纪转换: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把关注社会转型的目光主要集中在新旧千年的转换上,这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时刻,有独特的历史意蕴。世纪转换给中国大学生和中国青年带来全新的感受,回首饱经沧桑的20世纪的中国,面向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每位有志青年都会产生一种催人奋进的豪情和力量。

社会转型:宏观上讲,从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当中。所以我们在分析他们的价值取向、学习和生活时,往往可以从经济层面找到成因。而当代青少年备受成人社会指责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又何尝不是与这社会大背景息息相关呢?

观念转变:社会转型总要伴随着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使整个社会的观念适应新机制的需要。而转变观念往往自青年人始,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知识分子,对于新观念具有较强的吸收和倡导能力,他们往往成为新观念的推动者和身体力行者。

国际人才大竞争:描述当今时代背景,对当代大学生影响最为直接的是国际人才大竞争。由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国际间人才的流动更加灵活,机构虚拟化完全成为可能,并逐步走进现实生活中;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效益化,国际人才大竞争给当代大学生的压力和挑战也是巨大的,这种挑战和压力我们可以从近些年来大学生持久的学习热、考研热、考证热等现象中直接观察出来.就业方式多样化:在四个多样化中,与大学生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的是就业方式多样化。就业方式的多样化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整个社会就业方式的时代特征,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特征。当然,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也意味着就业竞争的加剧,这是一个比较意义上的概念,真正的机会毕竟是少数。

(二)当代大学生的新特征

1、价值取向方面

(1)精英意识转向平民意识。当代大学生平民意识的凸现,既反映在他们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重新定位的价值取向上,也表现在他们关心政治的态度越发趋于实际。

(2)单一选择转向多元选择。既要顾全大家,也要快乐自己;既要国家发展,又要个体幸福的并存选择,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推崇的价值取向。

在价值取向方面,当代大学生在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上还表现出几个特点:更多地采用市场经济的标准而不是传统道德的标准;更多地采用世界标准而不仅仅是中国标准;更多地采用具体利益的标准而不是抽象的政治标准。从调研结果看,这些特点有一定的普遍性。

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但面对社会转型的困惑和由此而造成的浮躁心态,也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这些浮躁的心态表现在政治上是信念不够坚定、理想主义的缺丧和游移,表现在个人价值的实现上是急功近利,表现在学习上是不愿意下苦功夫练好基本功。

2、学习与教育方面

(1)增长才干是大学生的第一需要。调查显示,“努力学习、增长才干”这一选项的选中率远远高于其他。

(2)最愿学习和掌握实用技能。不仅本次调查,在对大学生进行的多项调查中,学习掌握实用技能都是热点,其中英语、计算机等尤甚。

(3)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途径大大拓宽。最为明显的是互联网在高校中的普及。网络成为大学生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另外,创业学习也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这既有就业压力的原因,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3、人际交往方面

在越来越重视合作的时代,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也越来越表现出开放性、实用性和多样性等特征。

(1)交往心理日益主动、开放。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交往心理日益主动和开放,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识到提高人际交往技能对自己成功的重要性,这与社会的倡导不无关系。

(2)同学关系呈现亲情化趋势和相当的“圈子”状态。亲情化趋势是离家求学的学子们的普遍心理需求,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这更加剧了他们对兄弟姐妹这些充满亲情字眼的渴求;调研发现,大学生的交际小圈子,主要的有学习圈、娱乐圈、生活圈、社团圈和老乡圈等几种形态。

(3)当代大学生热衷社会实践。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是能力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大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选择,也是大学内外社团活动、“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热火朝天的根本原因。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过程,也是建立社会信用的过程。在发达国家,信用就是生命,是立身之本。但是,部分大学生对诚信的轻看成为他们人际交往乃至人生发展的直接障碍。有消息称,大学生助学贷款还贷情况不理想,这一现象令人忧虑。

五、大学生消费:

(1)学习消费是当代大学生消费中最主要的部分。学习和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一种高效投资,这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共识,所以,学习消费的上涨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

(2)大学生消费有五大特点。这五大特点是实用性、多样性、个性化、差异性和前卫。其中实用性消费为大多数当代大学生所崇尚,因为对于一个纯消费群体而言,其他的选择并不理性。当然,大学生消费表现出的追求名牌、追求新颖、时尚的特征也引起了商家足够的重视。

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就是要引导大学生理智地认清自己的经济能力,在消费时不盲目,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实际支付能力做出选择。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就是引导大学生在理性进行物质消费的同时,讲求高格调的精神消费,更多地在提高自我文化修养,增长自我知识技能方面进行消费。在消费中注意突出自己的个性,体现出自己的品位和修养来。

(1)当代大学生以平稳的心态对待交费上学和自主择业。这种革命性的变革由于逐渐建立了坚实的社会心理基础,通过几年的实践,已被当代大学生完全接受。

(2)就业市场“操纵”大学生的人生定位。“就业指挥棒”的威力如同“高考指挥棒”一样,使当代大学生努力追寻着市场的导向,这从选专业到选职业一脉相承。

(3)职业价值观世俗化倾向明显。世俗化倾向的特征是:名利双收的职业受到大学生的青睐。

(4)当代大学生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行为更加务实。虽然愿意去艰苦地区创业者不是多数,但那种大学一毕业就进大机关的观念也在大部分当代大学生头脑中淡化了。

在对当代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时,我们也发现迷恋大城市,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尤其是到中西部就业的特点比较明显。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当前大学生对求职技巧和职业生涯设计方面的指导有非常迫切的需要,而学校和社会所能提供的辅导和帮助还远远不够,这也是一个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综上所述,如果把当代大学生放在中国社会横向的大背景下和纵向的大学生群体之间对比的坐标内加以研究,可以概括出8个较为明显的新特征:(1)视野开阔,自主性强,增长才干的欲望强烈;(2)具有较强的平民意识和务实精神;(3)热衷社会实践和学习实用技能;(4)就业行为日趋理性实际;(5)人际交往务实主动;(6)个人目标比较急功近利;(7)人文素质较为缺乏;(8)心理健康问题不少。

六、结语:

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关键的一代,他们朝气蓬勃,奋发有为。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群体是好的,是值得养育他们的人民信任的。大学生这个随着中国高教改革而日益壮大的青年群体依然保持着强烈的独特性,他们以其出色的知识背景和极具魅力的年龄优势吸引着人们的视线,他们也以其追求不同凡响的冲动和多梦的青春参与社会的脉动。

6.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篇六

1、中国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三因素模型

发展因素、保健因素和声望地位因素三大要素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其中属于发展因素的“个人发展与晋升空间大”成为大多数大学生择业的首要标准。著名人力资源专家张建国表示,大学毕业生正处于在初次就业时期,未来发展、物质利益等多方面的需要同时支配着大学生的求职行为,对于促成大学生与企业匹配的机构,需要从多层面解释和把握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

2、大学生就业预期偏高

大学生就业预期普遍偏高,体现在期望薪金上尤其突出。调查反应出,大学生期望薪金主要集中2000—3000元,硕士、MBA和博士则主要集中在5000以上的薪金档位,同时,他们愿意接受的最低月薪中位数为1800元。而对照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去年12月发布的《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的数据,专科毕业生起薪为1333元,本科毕业生为1549元,硕士、博士分别为2674元和2917元。显然,大学生薪酬愿景仍实际情况存在相当的差距。

人才研究中心专家指出,这种情况也印证了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史密斯。霍尔伯特(SmithHerbert)的论断:由于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资质高于平均水平,从而导致整体收入预期水平的偏高。张建国谈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大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尚未能对自身收入形成一种理性的预期。”

另一方面,张建国还认为,大学生每年接受大学教育的直接方面的直接成本(包括学费、食宿费用等)约10000元,四年就达40000元。这样,大学生只有寻找到高收入工作,才能弥补这高昂的大学成本以保持净预期收益不变。因此,大学教育成本高昂也是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两大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

本次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压力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实际的问题,如求职竞争激烈、家庭需要、爱情与好工作难以兼顾等,张建国认为,这些问题通过训练或者咨询是难以解决的。但针对另一类由主观原因引起的压力,如自我认识不清、缺乏求职技巧和经验、认为自己专业不对口不利于就业等,张建国则表示,这些问题能够通过专业的训练或者深入的分析得到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接近一半(49.3%)的大学生自我认识不清,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在报告中指出,“从治本的角度来说,或者我们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制度。而如果从治标的角度来看,学校和院系的相关部门应该更多的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弄清楚未来工作的方向。”

4、实习锻炼有助于就业

报告显示,近八成大学生毕业之际选择就业;而招聘网站是大学生获取招聘信息的第一渠道。但是否有过兼职、实习经验,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着不小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在校期间没有兼职经历或兼职时间短的学生对自身的认识相对更模糊,更缺乏求职技巧和经验;而有过一定兼职或者实习经历的大学生的获取渠道相对更为丰富,就业压力相对较小。

7.大学生价值观调查 篇七

关键词:初中学生,价值观取向,相关因素,青年价值观自测问卷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的看法和基本观点的统称,“其实质是人们观念中以评价标准为核心的价值信念,理想的观念系统。”初中学生的价值观是社会价值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青少年成长于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时期,市场经济逐步完善,改革开放进程加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价值体系正经历着一个与日俱新而又痛苦嬗变的过程。生长在这一时期的初中学生在价值观上体现出与时代变革、环境变迁的共时性律动,呈现出强烈的时代特性和流变特征[2]。

不少的学生价值观研究来看,当代中学生趋于多元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的碰撞。“传统”价值观已不再独领风骚,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已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3]。比如,在价值标准上,有的“唯书”,有的“唯上”,有的“唯实”,有的“跟着感觉走”,有的跟着“时髦”走;有的以社会利益为标准,有的以小团体利益为标准,有的以个人利益为标准;在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上,有的重钱,有的重义,有的重享乐,有的重事业,有的重权力;有的重原则,有的重“关系”,有的重理想,有的重现实。当代中学生价值观多元化特征与多元化主体组成的多元化社会格局相关。社会现象异彩纷呈,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极有可能引起思想的混乱和社会的无序。但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多数学生是顺从社会规范,积极为社会服务,且能自律和内控,具有传统的价值取向;在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的多元格局中,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仍居主导地位。但应当指出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主义、随波逐流的享乐主义,特别是自我封闭的冷漠型生活态度在初中学生中仍存在相当的比例。

本研究添加了相关基本资料的内容,如个人基本人口学资料、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婚姻状况、自感学习成绩、自感身体状况等因素,并对不同价值观学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研究者和学校的德育教育及心理卫生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四川省射洪县地处四川中部,面积1497平方公里,人口104万,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88.5亿元,县域财政收入5.49亿元,该县是四川省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县,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次研究对象为该县县城及其中心镇的初中学生,在每个学校的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个班。共抽取9所学校33个班1300名初中学生,于2007年9至11月施测。

1.2 工具

本研究采用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中等学校职业指导课的实验研究》课题组编制的《青年价值观自测问卷》来测定初中学生的价值观类型。该量表从遵从或非遵从社会规范以及自我或他人向导两个维度划分出4种价值观类型[4],即踏实型、从众型、功利型和冷漠型。踏实型的人顺从社会规范,积极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有自律和内控的自我向导表现,重视传统及社会评价;从众型相当顺从社会规范,但这种顺从是以他人向导的随波逐流,也有一种享乐主义和及时行乐的倾向,顺乎自然,生活方式居于保守;功利型的人坚持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主义,对于道义及人情这类价值不甚注意,认为金钱至关重要,追求个人利益,而不看重公益;冷漠型的人不在乎社会规则,回避人际交往,也不注意他人的价值取向,所持态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1.3 调查方法

专业人员与班主任配合,利用上课时间实施测查,共发出问卷1300份,收回1296份,有效问卷1274份,有效率98%。其中初一学生307份,初二学生444份,初三学生523份;男生639份,占50.16%,女生635份,占49.84%。

1.4 统计方法

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以及相关性检验。

2 结果

2.1 初中学生不同类型价值观的总体分布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1274名初中学生中,以踏实型为主,有795人,占被调查学生的62.4%;功利型次之,有241人,占被调查学生的18.9%;从众型与冷漠型相对较少,其中从众型有125人,占9.8%,冷漠型有113人,占8.9%(表1)。

2.2 初中学生不同价值观的性别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初中学生价值观性别分布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从价值观类型上看,男生属踏实型的显著少于女生,属功利型和冷漠型显著多于女生,从众型男女无显著差异。

2.3 初中学生不同价值观的年级分布

从表2可以看出,初中学生的价值观类型在年级分布上不均匀,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踏实型的数量变化与年级的增长呈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91;从众型与功利型的数量变化与年级的增长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和1.0;冷漠型与年级的变化无关,但初二、初三显著高于初一年级。

注:总体χ2=19.495<0.01,*:P<0.05,**:P<0.01

注:χ2=54.015 P<0.05

2.4 初中学生不同价值观的城乡分布

从表3可以看出,初中学生价值观类型总体上城乡分布较均匀,在具体的价值观类型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注χ2 681 P>0.05,#:P>0.05

2.5 自感学习成绩对初中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各种价值观类型在自感学习成绩好差程度上的分布显著不均匀,自感学习成绩与初中学生价值观类型分布存在高度相关关系,踏实型的分布数量与自感学习成绩呈高度负相关,从众型、功利型和冷漠型的分布数量与自感学习成绩呈高度正相关。

注:χ2=26.02 P<0.01

2.6 父母亲受教育程度对初中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从表5、表6可以看出,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与初中学生的价值观类型的分布均呈高度相关,其中踏实型、功利型与父亲受教育程度呈高度负相关,从众型、冷漠型与父亲受教育程度呈高度正相关。母亲受教育程度与从众型的数量分布呈高度负相关,与功利型的数量分布呈正相关。

2.7 父母婚姻状况对初中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从表7中可以看出,4种价值观类型在不同婚姻状况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差异,婚姻状况对价值观取向没有太大的影响。

注:χ2=1.655 P>0.05,#:P>0.05

2.8 自感身体状况对初中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从表8中可以看出,初中学生的价值观类型数量在不同身体状况的分布有显著的差异,且身体状况与价值观类型的数量分布高度相关,身体状况越好,踏实型的数量越多,从众型、功利型及冷漠型的数量越少。

注:χ2=20.71 P<0.01

3 讨论

3.1 价值观类型在性别上的差异

本研究表明,初中学生价值观类型在性别的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属踏实型的显著少于女生,属功利型和冷漠型显著多于女生,从众型男女无差异。男生更多的以自我为中心,不遵从社会规范,即使以他人认为导向,也更多的注重个人利益,或更多的回避人际交往、自我封闭、我行我素,对社会及自身以外的东西漠不关心。相反,女生表现出更多的顺从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及公共服务,同时,多数女生较男生更能自律自控。这种结果与家庭的结构和教养方式密切相关,当代初中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多数父母对子女都过度保护,社会道德、伦理及社会规范的教育欠缺,特别是在农村,仍然存在重男轻女的观念,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男孩更易以自我为中心,要么自我封闭,不愿与社会接触,要么不顾社会规范、我行我素、缺乏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及道德规范意识。当然这还与父母和老师的价值观息息相关,耳闻目染,言传身教,通过学习内化而形成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3.2 年级与价值观的相关性

本研究发现初中学生的价值观类型在年级上总体分布不均匀。踏实型的数量变化与年级的增长呈高度负相关,从众型与功利型的数量变化与年级的增长呈高度正相关,冷漠型的数量分布与年级的变化总体上没有相关关系,但初二、初三显著高于初一年级。这说明初中学生价值观的可塑性较大,同时也说明学校教育对初中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具有直接影响。随着年级的增长,踏实型数量在减少,而从众型与功利型的数量在增加,冷漠型的数量高年级显著高于低年级。随着年级的增长,主流价值观类型在逐渐出现分化,多元化、个性化的价值观更加明显。这与初中学生人格的进一步完善在同步进行,人格形成影响着价值观念的选择和取向,初中学生人格形成的求同性、求异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发展过程影响着价值观的形成过程。由于与社会的接触更加广泛,社会现象纷繁复杂,如果学校德育教育力度缺乏或主导思想不明确,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对社会主流价值产生了怀疑,从而使更多的学生迷失自我,或追名逐利,或盲目跟风,或孤僻冷漠。

3.3 成绩好坏与初中学生价值观分布的相关性

本研究探讨了初中学生学习成绩与价值观类型分布的关系,学习成绩越好,踏实型的学生越多,而功利型、从众型和冷漠型的学生越少。由此可见,价值观决定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遵从社会规范且有自律自控能力的学生较能适应目前我国的教育方式。这提示我们,要提高学习成绩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强化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开展个性化的教育,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3.4 父母文化程度与初中学生价值观分布的相关性

在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与初中学生的价值观类型的分布研究中可以看出,父亲受教育程度越高,踏实型、功利型的数量分布越少,而从众型、冷漠型的数量越多;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从众型的数量分布越少,而功利型的数量分布越多。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到孩子价值观的形成,而父母价值观与其文化程度密切相关。本研究中发现,孩子的价值观形成更多的受父亲的文化程度的影响,父亲文化程度越高,孩子越易形成“他人导向”的价值观,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孩子越易形成“自我导向”的价值观。

3.5 城乡差异、父母婚姻状况与价值观没有显著相关

本研究中,初中学生价值观类型总体上城乡分布较均匀,在具体的价值观类型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及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乡初中学生在价值观的形成上已趋于一致。

4种价值观类型在父母不同婚姻状况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差异,父母婚姻状况对价值观取向没有太大的影响,这与现代人的婚姻观有关,也有可能与因本次调查中离异父母的样本量太小而致使统计资料的差异性不突出有关。

3.6身体健康状况与初中学生价值观分布的相关性

初中学生的价值观类型数量在不同身体状况的分布存在显著的差异,且身体状况与价值观类型的数量分布高度相关。身体状况越好,踏实型的数量越多,从众型、功利型及冷漠型的数量越少。本资料显示,身体状况越好,越易以自我为导向,越易遵从社会规范;身体状况越差,越易急功近利、从众跟风或自我封闭。身体状况的好坏是健康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故学校的体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德育工作,只有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注重全方位发展,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本研究从遵从与非遵从社会规范和自我和他人导向进行价值观分类,并进行相关因数分析,结果表明,价值观类型的分布与多种因素有关,在4种价值观中自我导向且遵从社会规范的价值观仍是当前初中学生的主流,但在思维及行为方式上出现了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还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价值观迷失,学校的德育教工作任重而道远。本文结果为中学德育教育及心理卫生教育提供了一定依据。

参考文献

[1]陈雪枫,刘科荣,宇斌.中小学生心理测评与心理档案[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130-139.

[2]黄希庭,张进辅,李红,等.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98-110.

[3]吴增强,姚鑫山,冯永熙.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75-89.

8.大学生性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 篇八

关键词 性价值观 大学生

大学生正处于性成熟时期,在性神秘的背景下,大学生开始怀着好奇心和探求精神试图了解性。但是,大学生的性生理的发展速度超过了性心理的成熟度,两者难以适配,且部分性行为与性观念越过了社会的许可度,如若大学生未树立积极、理性的性观念,则会致使他们难以分清哪些是正常的性心理表现、哪些是安全的性行为,易被引向错误的性观念与行为倾向,甚至产生带来消极影响的与性相关的行为。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随机取样法,在某高校随机抽取4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最后共回收有效问卷370份。其中一年级98名,二年级79名,三年级125名,四年级68名。

(二) 方法

采用自编《大学生性价值观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性爱观、贞操观、性现象观、性道德观四个方面的问题,采用5级计分制:1非常不同意,2比较不同意,3不确定,4比较同意,5非常同意。

(三)数据的录入整理与统计分析

本调查数据均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二、結果

(一)性爱观

性爱观是指个体对性与爱关系的认识与态度。调查显示,31%的大学生赞同可以有爱无性;79%的大学生赞同先有爱后有性;7%的大学生赞同先有性后有爱;10%的学生认为可以有性无爱。

(二)贞操观

贞操观指个体对于女性守洁或男性自重的态度和看法。调查显示,80%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贞操在恋爱或婚姻中很重要,59%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对恋人或爱人忠贞, 54%的大学生可以接受自己的恋人有过性行为,37%的大学生认为不会对别人真实地说自己的贞操问题,30%的大学生认为只要爱对方,可以把自己的贞操献给他。

(三)性现象观

性现象观指个体对于同性恋、同居、自慰、看黄、一夜情、买性等性现象的看法和态度。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是可以接受同居、自慰、看黄等现象的,22%的大学生可以接受同性恋,28%的大学生可以接受发生一夜情,9%的大学生可以接受买性。

(四)性道德观

性道德是指人类调整两性性行为的社会规范的总和。调查显示,39%的大学生认为满足性欲和物欲的性行为是可耻的,32%的大学生不赞同这种观点,7%的大学生赞同婚外性行为,11%的大学生赞同婚前性行为。

三、 讨论

(一) 大学生性价值观的状况

首先,大学生的性爱观念总体来说是比较正确的,大部分学生认为性行为必须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性行为是两情相悦的自然过程。但也有少数的大学生认为可以有性无爱,他们对于一夜情、买性等行为表示认可。这是由于西方的性观念涌入我国,大学生的思想在我国比较保守的传统性文化和西方性解放、性自由的观念的相互影响下,部分学生的性行为与性观念失去了价值判断能力。

其次,虽然大部分学生认为贞操是在恋爱和婚姻中是非常重要的,半数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对恋人或爱人忠贞,但是,对于恋人或爱人曾经有过性行为,半数以上学生是可以接受的。另外,30%的学生认为只要爱对方,就可以把贞操献给对方,这些都说明大学生的贞操观念已经从过去的比较保守转变为相对开放,不再视贞操为判断爱情的唯一标准。

再次,对于一些大学生群体出现的性行为现象,如自慰、同居、看黄、同性恋等表示赞同,部分学生对于可以满足性需求的一些行为如一夜情、买性也表现才出了容忍性,这说明大学生的性行为已经趋于多元化,性观念也趋于开放,获取性知识的途径多样化,谈论性也不再羞涩。同时,也向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提出了要求,要扩大大学生性健康知识的教育力度,引导他们的性相关行为朝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最后,性行为的功利性在大学生群体当中已经凸显出来,少数学生赞同婚外和婚前性行为,在性行为方面表现出没有责任感、没有道德观念。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责任感的教育,使他们知道性的问题不仅是个人的私事,其结果和影响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还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的羞耻感教育,让他们真正懂得处理有关性的问题时,知道什么是美好的以及什么是丑恶的,从而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美丑观,懂得运用正确的道德观念来判断和指导性行为。

(二)大学生性教育的状况

高校性教育严重缺乏。由于大学生性生理的成熟,性意识的加强,性心理也发展到择偶长时期,对异性产生好感和兴趣,但大部分学生的性知识相当贫乏, 他们获得性知识渠道多是从报纸杂志, 医学书刊或读物, 电脑软件等途径, 绝大多数是自修。他们渴望学校开设正规的性教育课, 由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承担讲授。但是,多数学校尤其是理工农医类学校, 缺乏有关性教育教学大纲课程设置依据,教师资源更是匾乏, 导致学生不能达到应有性知识修养水平。有些学校是以选修课的方式开展性教育,但是由于课时短,人数限制,导致不能普及性健康知识。

(三)高校性教育的建议

高校应该把性教育纳入大学生常规课程当中,并且积极开展关于大学生性行为、性知识、性道德、性价值观的专题调查研究,为大学生性教育的相关课程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另外,建设一支有较高理论和专业水平,并且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队伍也势在必行。当然,性教育的内容也应该丰富多彩,如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生殖健康知识教育、性价值观教育、婚前性教育。

参考文献:

上一篇:营养餐管理自查报告下一篇:1季度安全环保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