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数轴导学案

2024-09-30

七年级数学数轴导学案(精选12篇)

1.七年级数学数轴导学案 篇一

《立方根》导学案

编辑:

备科组长:

审核:

授课时数:1课时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符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2、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会用立方根的概念求某些数的立方根.学习重点、难点:

会用立方根的概念求某些数的立方根.自学引导:

1、知识准备:

(-1)3=

13=

03=

23=

(-2)3=

33=

(-3)3=

2、概念复习

(1)一般的,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x叫做a的。

(2)平方根的性质:

①一个正数有

个平方根,它们是;

②0的平方根是

。③负数

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另一个平方根是它的,即

。因此正数a的平方根可以记作

。a称为

。求一个数平方根的运算就叫做。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立方根的概念

阅读教材第5页内容,回答:

你知道正方体纸盒的棱长吗?(说说你的算法)

如果体积分别为8、27、64…呢?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

正方体的体积

棱长

上面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已知一个数的立方,求这个的问题”。

一般的,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叫做a的.练一练:

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729

(2)-4

(3)-

(4)(-5)3

探究点二:立方根的性质

1、下列各数有立方根吗?若有,求出它们的立方根;若没有,请说明理由.(1)27;

(2)0;

(3)-27

归纳:

正数的立方根为

;负数的立方根为;

0的立方根为;

任何数的立方根都只有

。数a的立方根,记作:,读作:

a称为,根指数,叫做开立方。

2、自学例4,并按照例4的格式,完成下题:

(1)512

(2)-

(3)

(4)0.027

探究点三:用计算器开立方

自学例5,归纳用计算器开立方的输入顺序:

试一试:

用计算器给下列各数开立方(精确到0.01)

(1)6859

(2)17.576

(3)5.691

课堂检测:

1、1的立方根是________,-1的立方根是________,0的立方根是________;64的平方根是______,64的立方根是________;立方根是它本身的数是________.2.12的立方根是,的立方根是

3.立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一个正方体A的体积是棱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B的体积的,正方体A的棱长是______厘米.6.的平方根是______.

7.(3x-2)3=0.343,则x=______.

8.若+有意义,则=______.

9.若x<0,则=______,=______.

10.若x=()3,则=______.

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拓展训练:

一、填空: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4没有立方根

B.1的立方根是±1

C.的立方根是

D.-5的立方根是

2.在下列各式中:=,=0.1,=0.1,-=-27,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3.若m<0,则m的立方根是()

A.

B.-

C.±

D.

4.如果是6-x的立方根,那么()

A.x<6

B.x=6

C.x≤6

D.x是任意数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有理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B.一个有理数的立方根,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C.负数没有立方根

D.如果一个数的立方根是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1,0,1

6.若,那么的值是()

A.64

B.-27

C.-343

D.343

7.的立方根是()

A.±4

B.±2

C.2

D.-2

二.计算

(1)

(2)

(3)

(4)-+

三.解下列方程

四.如果的立方根是4,求的算术平方根;

五.已知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000,现在要在它的8个角上分别截去8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截去后余下的体积是488,问截去的每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

2.七年级数学数轴导学案 篇二

一、主要内容

“三段七环节导学案”具有三个内涵;其一, “三段”是指每一节英语课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探究和课后提升等三个阶段;其二, “七环节”是指“课堂探究”包括重申目标、预习检查、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精讲点拨、达标检测和总结评价等七个环节;其三, “导学案”是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 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 集体或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 以促进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师生互动教学方案。总之, “导学案”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 旨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实践证明, 建立初中英语“三段七环节导学案”教学模式, 既利于创新英语教学模式, 又能有效转变英语教师的角色 (由“教”转变为“导”) ,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还可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使学生学会、学好英语。

二、基本流程

“三段七环节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探究和课后提升等三个阶段。

1.课前准备

在课前, 教师应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 编印质量较高的“导学案”, 并将“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与难点。然后, 在“导学案”的引领下, 学生自主预习, 独立完成相关的自学检测题, 并记录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留待上课时解决。

“导学案”, 即教师精心编制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是: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二次备课——课后优化——师生共用。“导学案”的设计既是个人的艺术, 又体现集体的智慧。实践证明, 认真编制实用的“导学案”是打造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具体而言, 编制“导学案”的步骤有五个。其一, 备课组长合理分工, 确定各个模块的主备教师和审核人。其二, 主备教师根据编制要求, 精心编制“导学案”初稿。其三, 把“导学案”初稿印发给全体组员, 并由备课组长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意见, 最终主备教师对“导学案”初稿进行修改。其四, 主备教师将修改后的“导学案”交给审核人审查、勘误、定稿和印发。其五, 任课教师拿到“导学案”之后, 应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修改“导学案”。

“导学案”一般包括学习目标、重点与难点、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和课后提升等五个内容。“导学案”的编制既要做到深入浅出, 又要做到“四化” (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和梯次渐进化) , 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另外, 一课时应有一个“导学案”, 每个“导学案”的内容既要合乎实际, 又要具有实效。值得注意的是, “导学案”的容量应以学生预习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为宜。

2.课堂探究

在课上, 教师要以“导学案”为路线图和总抓手, 围绕教学目标,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讨论式以及参与式学习。具体有七个步骤。其一, 重申目标。教师重申学习目标, 并要求学生浏览已预习过的“导学案”。其二, 检查预习。教师应采用亲自检查 (抽查) 、小组长检查、学生互查、个别提问以及预习展示等方式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 并进行恰当的评价。其三, 合作探究。教师要引领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既要规定合作探究的时间和要求, 又要控制小组讨论的进程, 还要有效解决疑难问题, 并对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梳理、归类, 以便为“点拨评价”做准备。其四, 展示交流。教师应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交流, 并将学生的探究成果和疑难问题汇总。其五, 精讲点拨。教师须根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易错点以及学生在展示交流中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其六, 达标检测。达标检测既能检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 又能帮助教师针对学生反馈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 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使他们将所学的英语知识转化为英语能力。其七, 总结评价。大致有两点。一是归纳总结。在每节英语课即将结束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归纳与总结, 以明确重点与难点, 并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从而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二是课堂评价。教师可运用学生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以及师生评价等方式, 及时、客观、全面和有效地评价课堂学习活动。科学有效的课堂评价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最终推进英语课程目标的落实。

3.课后提升

课后提升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教师的课后提升, 二是学生的课后提升。

(1) 教师的课后提升

教师的课后提升包括三个关键。其一, 回顾教学过程、教学情况和教学效果等, 并认真撰写“教学反思”, 既发现存在的问题, 又提出改进的措施。其二, 对学生的课后测验进行全批全改, 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课后检测中出现的错误, 必要时可适当补充一些课后练习。其三, 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 既有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又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2) 学生的课后工作

学生的课后提升包括三个关键。其一, 认真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 独立完成课后检测的相关题目。其二, 做好纠错、总结和积累工作, 可通过向同学、教师请教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落实。其三, 撰写“学习反思”, 内容包括:是否积极参与了合作探究和展示交流, 探究和展示得怎样, 主动提出和解决了多少个问题, 是否掌握了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课后检测的情况如何, 还存在哪些不足, 今后如何努力, 等等。

三、现实意义

“三段七环节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有四个:一是融合了多种先进的教学思想, 提高了英语教学的实效性;二是使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有机统一, 既有共同的教学目标, 又为个人施展才华提供空间;三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四是教师的主导作用贯穿始终, 并体现在编制、引导、指点、辅导、点拨和组织等方面。

四、四个工作

3.七年级数学数轴导学案 篇三

关键词:小学阶段;中高年级数学;学案导学;实践;反思

学案导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科学指导,以学案为重要载体,师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案导学模式的相关环节和内容包括:设计学案、课前尝试和模拟、课堂实践、课下拓展和教师语录等,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一、学案导学模式的实践背景

小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阶段,加强小学数学教育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以及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学案导学模式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

当前在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依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这种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同时也与“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背道而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乐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案导学在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1.明确内容

在授课之前,教师要先组织学生对下节课的知识内容以及学习重点进行有效预习,指出预习方向,明确预习内容,为提高预习效率奠定基础。例如,下节课要学习“圆锥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圆锥形物体,并且了解什么是圆锥体,圆锥体与圆柱体有哪些相似点。

2.开展自学

教师在布置好学案之后,要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和巩固,实现知识的合并、转换和扩充,要对内容进行思考、解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自学能力。同时,教师要在学生自学中穿插知识讲授,让学生系统地学习。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的时候,教师要组织学生对“圆的周长”知识进行回顾,并且将“圆的周长”知识与“圆的面积”知识进行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提高自學质量和效率。

3.归纳总结

学案导学模式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思考和自主探究,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自流。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要通过学案导学模式进行自我提问和自主思考。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的学习难点进行剖析、讲解、归纳和总结,指出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分类”的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三角形的特点,并带领学生根据三角形的特点对其进行正确分类,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中。

4.课后练习

在应用学案导学模式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自学,同时还要重视课后练习。课后练习是课堂的延伸和继续,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布置练习题,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例如,在学习“轴对称”时,很多学生在处理一些特殊图形的时候,不能有效把握中心轴,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要布置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做题中继续思考。

5.教学反思

教师要对学案导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开展教学反思,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针对学生的知识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完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三、学案导学模式的积极意义

1.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学生只有具备兴趣才能主动学习。通过学案导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实现实践活动与理论知识的充分结合。

2.提高教学效率

学案导学模式可以为学生创造民主、积极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及驱动力,缓解学生与教师的矛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利于教师发展

学案导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自学能力为目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要真正参与到教学思考中,并且引导学生学好数学、会学数学,同时这个过程中会激发教师的反思和探索,进而有利于教师的未来发展。

当前,在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学案导学模式受到学生与教师的认可和欢迎,但是其毕竟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依然有完善和提高的空间,需要教育同仁不断挖掘和探索。学案导学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符合现代化教育思维,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实践和研究中提高其作用,进而发挥学案导学的教学优势。

参考文献:

[1]赫会英.小学高年级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与研究(A),2015(17):51-53.

4.七年级数学数轴导学案 篇四

一,预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能根据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简单运算;

2、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

预习重点:了解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预习难点: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二,自主学习.1.计算

(1)2+2+2+2=(2)(-2)+(-2)+(-2)(-2)+(-2)=

2、在水文观测中,常遇到水位上升与下降的问题,请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水位每天上升4cm,那么3天后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

(2)如果水位每天上升4cm,那么3天前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

(3)如果水位每天下降4cm,那么3天后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

(4)如果水位每天下降4cm,那么3天前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

我们规定水位上升为正,水位下降为负;几天后为正,几天前为负;你能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上述问题吗?你算的结果与经验一致吗?

3、两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怎样确定?积的绝对值怎样确定?猜想后,总结、归纳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

正数乘正数积为_____数:负数乘正数积为_____数;

正数乘负数积为_____数;负数乘负数积为_____数。

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______。

【法则归纳】

两数相乘,同号得______,异号得_______,并把________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______.4、直接写出下列两数相乘所得积的符号

1)5×(—3);2)(—4)×6;

3)(—7)×(—9);4)0.9×8;

5、计算:

(1)(-3)×9;(2)(-

5.七年级数学数轴导学案 篇五

三年 数学 七单元 学案导学 小数初步认识 靠山 王艳秋

学习

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下册88~89页

学习

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小数,知道以米为单位或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懂得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2、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小数,并能正确区分整数和小数。

3、联系生活实际,在引导学生进行简单小数与分数改写,以及用小数表示相邻单位进率换算的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发现的意识。

重点

难点 初步理解以米或元为单位的一位小数的含义,能正确地读写小数。

初步理解以米或元为单位的一位小数的含义,能正确地读写小数。

学习

学习

程              学        案   导  案

独立尝试 (我会填)

商品名称 价格/元      表示

火腿肠 5.98    元   角   分

牛奶 0.85    元   角   分

面包 2.60    元   角   分

说说什么叫小数。2.3读作:                创设情境,使学生愉快走进新知的学习

鼓励学生认真看图思考用已有知识勇敢的写出自己知道的,体会不同的表示方法。教师巡视,掌握学情。

学生先自学然后组内交流组

际交流,总结什么是小数以及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质疑,解难,

教师点拨,扫除障碍。

新课标第一网

学生独立答题

汇报交流

学习(我会自学)学习例1

1、仔细观察图并阅读内容你知道的数学信

息是1分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    米。

3分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    米。

2、自己试着填写:

1厘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    米。

3厘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    米。

18厘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    米。

3、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4、汇报比较各自填写法(说出道理)

5、总结改写的方法。

交流平台

我想和大家交流的问题

知识运用 一、综合性练习(连线)

0.6            三点七

0.3            八点九

3.7            十点五

12.4            零点三

10.5            零点六

8.9            十二点四

二.提高性练习:

(1)表示十分之四的数可以写成(     ),也可以写成(     )。

(2)0.3里面有(     )个十分之一,10个0.1是(     )

(3)7角是(   )元,还可以写成(   )元。

盘点收获

6.七年级地理《巴西》导学案 篇六

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2、根据地图相关信息分析巴西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征。

3、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过程与方法】:图表分析、启发、讨论、比较综合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巴西迁都的情况。【重难点】巴西经济特征和主要热带经济作物。【学具准备】世界地图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学习【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一、发展中的工农业

出示资料:课本89页

1、巴西还被称为咖啡王国,其咖啡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9%,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2、巴西是仅此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糖果生产大国。

1、读表8-6-1,试分析巴西的工农业发展变化。

2、读图8-6-4和8-6-2及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巴西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2)说出巴西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3、读图8-6-5和8-6-3,完成下列要求:

(1)巴西主要的矿产资源有哪些?你认为巴西的钢铁工业应主要分布在哪里?

4、巴西“三大怪“你认为是真是假?查找资料,与同学交流。(1)巴西首都从从里约热内卢迁至巴西利亚的原因?

反馈练习:

1、巴西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是

()

A咖啡、甘蔗、柑橘

b大豆、蔗糖、橘汁 c咖啡、苹果、橘汁 d大豆、玉米、橘汁

2、下列关于巴西经济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煤、石油储量丰富,全国90%的电力靠煤碳发电 B巴西在南美洲是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C巴西的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飞机制造等 D全国大部分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3、目前巴西的现代化工业

()A还很落后

b刚刚起步

c发展缓慢

d发展较快

4、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是

()A圣保罗

b里约热内卢

3巴西利亚

7.七年级数学数轴导学案 篇七

新课标颁布以来,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许多学校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改革却步履维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体参与不够、教学质量提高不大、厌学气氛严重等等. 为了彻底改变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把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学”,本人在借鉴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名校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高中数学中推出了“三段式导学案”教学模式.

二、模式简介

“三段式导学案”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精髓是教师愿教、乐教、会教

教会,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学会,旨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 这种教学法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了最大效益.简单说来,这种模式主要分为三环节: 一是自主学习: 学生借助导学案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二是合作探究: 学生课堂展示、探究、交流,教师点拨、师生、生生交流; 三是反馈训练: 反馈、练习、拓展、提高. 当然,其中的模式及要求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三、理论依据

1. 新课程标准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看成是对于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在自身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 学生要获得教师利用媒体或信号所传递的知识信息,则必须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 这种理解与消化主要指的是学习者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外界提供的新知识作出自己认为合理的解释,从而使新的知识在头脑中获得特定的意义.

四、模式应用

以“概率的意义”一节为例,来说明“三段式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运用:

1. 自主学习

教师在上节课结束前,先讲几个有关概率的日常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发“三段式导学案”,布置课余自主学习内容,展示此节的学习目标及思考题.

( 1) 实例引入: 连续两次抛掷一枚硬币,一定是一次正面朝上,一次反面朝上吗? 如果某种彩票的中奖概率为1 1000,那么买1000张这种彩票一定能中奖吗?

( 2)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概率的含义. 2了解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进一步理解概率统计中随机性和规律性的关系.

( 3) 思考题:

1彩票的中奖率的含义是什么? 2如何计算? 3对实际决策的意义是什么? 4若经过检验某厂的产品合格率为90% ,问: “从该厂产品中任意地抽取10件,其中一定有9件合格品”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2. 合作探究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进行精讲释疑.

( 1) 课前检测

教师对留下的问题找学生进行回答,据此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以确定需要精讲释疑的内容.

( 2) 课堂探究

让各个小组的同学进一步交流自学心得,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由全班同学讨论解决. 学生能够解决的,由学生解释,不能够完成的老师重点点拨.

3. 反馈训练

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层次性和启发性,要使优秀生从练习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使全体学生都有所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做到有的放矢.

五、几点思考

1. 编写导学案时,最好是集体研究,因为只有集思广益,才能保证学案的质量. 另外,在编写导学案时,一定要对学生学习活动有具体科学的设计,如在各栏目上,添加人性化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就更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切忌讽刺、挖苦落后学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我的舞台,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成功.同时,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它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 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 运用“三段式导学案”教学,学生的负担轻了,课堂实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了,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宰课堂,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极少,很不利于学生个体的主动探索,也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三段式导学案”教学模式可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证.

8.导学案与数学课本的联系 篇八

关键词:导学案;课本;数学;教学联系

近年来,为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试行了数学课堂中的导学案教学。教师在采用这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必须结合课本,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学案与课本的联系有如下看法。

我们编写的“导学案”要以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为指导,以《广东省职高考数学考试大纲》为本,结合职业学校数学教材,做到根植于教材,源于教材但是不同于教材,但导学案属于教师与学生的自主合作。在这里对导学案与教材做比较,分析它们的主要特点或者说优点:

第一,课本是以“两纲”为依据,课本中具体的知识结构比较简单,模式也比较单一,忽略了学生的具体知识水平、能力层次,不能够使学生自主地通过自学去获取知识,而现在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到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情况,比如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对数学思维的理解层次,因此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是我们编写导学案的基本原则,我们编写的导学案将教材的科学知识用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不愤不启”,问题即是导学,通过问题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而且我们对问题进行了归纳分类作出层次划分,更有利于学生由易到难的问题探究和知识掌握。

第二,课本知识是一个章节一个章节,章节之间的衔接缺乏具体的联系,有一种脱节的感觉,但是我们教师在制订新课的导学案时,还是要结合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回顾。也就是说我们教师编写的导学案是对教材的科学知识进行了再现和进一步解析,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我们的导学案对教材的科学知识进行了加工,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用比较容易理解的形式展现出来,对较难的知识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析、剖析。对学生的自身学习来说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掌握。故导学案尽可能以有利于学生为主,而不是以有利于教师的教为主。导学案中问题的过渡和引导是学生学习的方向标盘。我们编写的导学案非常重视在问题间设置梯子,作出引导,这就为学生的学习做好了路线图。学生在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导学案在最关键的地方给予恰如其分的引导提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使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从而比较容易地探索到科学知识的本质。

第三,现在我们的课本是面向全部的中职学生,因此也就忽略了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教育的区域性(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同一个区域甚至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有基础好与一般之分,因此比较单一、笼统。而导学案在编制过程中就更加具体化,针对同一个班级学生的情况,使题目的难易结构合理,有次序,兼顾学生的基础水平,因此导学案在编写过程中不仅强调了课本中知识的建构,而且能更加适应具体的学生情况,将知识有次序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第四,课本中的公式概念是通过一个简单的例题呈现出来,也就是一个定义、几个注意,就是现在我们所谓的“填鸭式”教学,学生没有自己主动参与的机会,因此也就没有学生的创新思维。而现在我们使用的导学案就注重了这些方面,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网络是我们的目标之一。我们编写的导学案将知识点之间的归纳、总结、对教材内容做了进一步的整合,建立了各种层次的概念图和知识网络,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导学案的最后,都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并进行反思。

第五,教材中例题的解题思路比较单一,甚至有些解题方法比较难,使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在做作业或者考试中遇到相近的题目,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方法,丧失了拿分的机会。现在教师已经发现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了,因此在编写导学案时,考虑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成长,提供了一题多解,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找到属于学生的解题方法。并且发挥小组学习的积极性,将小组思维整合,并且导学案中还有学生自己的反思、自己的小结等环节,注重了学生知识的归纳、总结,提升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作为一个职业高中的教师,要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写出适合自己班级的导学案,并且自己编写出的导学案要以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为最终的目的,我们编写的导学案对教材知识进行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同时增加了针对知识的自我检测题、思考题等等,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当中,不仅巩固了教材知识,还提高了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可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婉慧.导学案教学模式简介.中小学数学,2009(7/8).

9.《咏雪》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 篇九

教师寄语:会听、勤思、敢说、善问,展示自我,体验成功!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畅地熟读全文。

2.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并能将本文翻译成现代文。

3.知道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学习重点:诵读课文,多角度拓展思维。

学习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知识链接】

1.作家和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记述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2.谢道韫(349-409)“咏絮之才”的起源,魏晋时期的才女。她自幼聪识有才辩。是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

【课前预习】(高效课堂从预习开始)

1.给加点字注音:

俄而()雪骤()差()可拟()无奕()女

2.参考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内集儿女俄而雪骤

欣然差可拟未若

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

《咏雪》选自,作者,朝家。该书是小说的代表作。

4.熟读全文。

学习过程:

【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1.能正确流畅地熟读全文。

2.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并能将本文翻译成现代文。

3.知道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合作预习问题导向】

美美地读(从读中感受)

1.听范读:听字音、节奏和情感。

2.组员朗读展示。

认真地译(从译中探究)

小组合作,结合课前预习中的重点词语翻译全文。

细细地品(从品中领悟)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下列问题: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2.文中将雪比喻为“”和“”(用课文原句回答),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我认为一句更好,因为。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4.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我喜欢,因为。

【生问师答定向释疑】(学则须疑)

提问向导:从文章的内容、表达技巧等角度提问,提出小组不懂的问题,向老师质疑。

【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1.请说出一句有关描写雪的诗句:。

2.课堂小结:

【强化训练当堂达标】(仔细点、动动脑,相信你一定会有不错的成绩!)

阅读《咏雪》,完成一至三题。

一、解释词语:(每词8分)

1.内集:2.儿女:

3.俄而:4.差可拟:

5.未若:

二、翻译下列句子:(每句15分)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三、自己试写一句描写白雪的比喻句。

白雪纷纷,好像(15分)

【小组评价师生反思】

10.马凡淑七年级数轴数学教学反思 篇十

崔家桥镇一中

我在上数学常规课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学生精神不集中、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数理知识不愿多做思考、不愿回答。面对这个现实,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办法吸引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我有以下的几点浅显的认识:

1、学生思维与表达有差异,应该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的机会。教师要多说“你真行!”“你讲得真棒!”“大胆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鼓励赏识的教学评价语,使学生处在民主、平等、宽容的教学环境中,确保他们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主动探究的心态,常常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产生他们创新的欲望。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2、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挖掘学生潜力,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体系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在课堂上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中的认知结合起来,不妨讲讲一些课外知识,比如历史、时事、自然、科学等等方面的知识,与学生共同讨论分享,增长学生的知识;

3、教学过程可以由指令性操作活动向自主性探索实践转化。《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课堂教学应当走过这样的过程,“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用在哪?”学生要学习新事物,除了自身对新事物的兴趣外,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学习的价值。

如教学数轴这一课时,传统的教法是直接介绍数轴的三要素,然后应用这些特征进行相应的练习,而新的教学方法却从问题出发,研究数轴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利用已有经验,把数轴类比生活中的道路,温度计等等方式对数轴的特征进行研究;学习了其特征;再把学到的数轴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学习的成功,体会学习的功效,整个过程让学生动口,又动手,适时地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而教师只从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而学生只以学习主人的姿态、使其主动参与操作、讨论、汇报交流、提问、质疑、争论的全过程,提高其分析问题,辨别问题,创新发展的能力。

4、课堂提问由问答式教学向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转变。

11.七年级数学数轴导学案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学案;设计;引导

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是教给学生怎样寻找真理。预习正是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的重要途径,而导学案正是教师对如何引导学生学的一种大胆尝试。导学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能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能使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那么,到底如何设计导学案,指导学生去学习,增强学习的效果呢?

一、导学案基本理念

”以学定教,同案协作”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有效学习有赖于教师有效设计。”导学案”的设计,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其核心是: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需要,以及班级授课的特点,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基本教学策略是:”问题式导学,过程式学习”。在操作过程中强调”学的重心前移”、”教的重心前移”、”管理的重心前移”。教学中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使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二、导学案编写的方法

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掌握了正确的导学案编写方法,就能够使导学案的设计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

1、要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在编制导学案前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找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

2、对教材进行”二次的创作研发”。导学案的设计编写既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又不能拘泥教材。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注重教材的”二次的创作研发”,使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通俗化,有效降低学习的梯度和难度,帮助学生更顺利、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学习内容的设计安排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既包含知识性内容,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也包含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三、创设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1、启发性原则。导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

2、层次性原则。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疑要注意知识的层次性;要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 技能的规律,保证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3、思维性原则。提问、设疑要有足够的思维量,要强化学生的思维过程,把教学活动变成全体学生的思维体操,使之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4、探索性原则。编写导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因此,导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重新实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导学案编写的策略

1、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动脑、动口、动手去探索、发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手段,课堂提问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问题设计得好,就能促使学生思考,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只有精心设计,才能起”导”的作用。

2、精选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或进行自我检测成为可能,那如何精选练习也就成了学案中值得推敲的一项内容。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由于使用了学案,很多学生已将课堂所学提前消化,基本练习对他们已没有了挑战性。为此,我们采用了分档练习的方式。在练习或自我检测中分A、B、C档,C档为基础训练题,B档为综合练习题,A档为拓展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基本能保证,优生能提高。实行分层训练,这样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也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另外,反馈练习还要强化解题规范的训练,注意表述要严谨、规范。有效的导学问题设计,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引起注意,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课堂导学问题的设计,要根据不同课型与内容,注意与教师的教的设计紧密结合,着眼难点内容的铺垫和搭建台阶,做好新知与旧知衔接;导学问题的设计还要进一步明确问题的指向性,在准确理解教学内容和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整体角度设计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因此,导学问题设计的着眼点,应立足于教学重点难点处、教学突破口处、新旧知识连接处、教学概念易混淆处、内容归纳总结处;导学问题要着眼价值取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发挥学生主体。首先,学案把静态的教材进行了动态的开发使用。它把教材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了情景化、生活化、问题化设计和加工,特别注重把教材上的知识转化为一个个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提前呈献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使用教材,突出了学生使用教材的主体性。其次,学案把教学重心前移,课前充分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思考和理解,获得知识,发现问题,对一些学习方法进行探索。学案导学,使学生又准备的面对开创昂,而且使课堂成为学生的需要,把教师领着学生学变成了学生盼着学,突出了学生是自我的发展的主体。

第三,学生经过课前的学习活动和充分的思考。课堂上,对于每一个新知识的探讨,不同程度的学生都会从自己已经思考的角度积极参与。在教师的引导下,展示学生学习中的理解、看法和收获,解决学生自学和预习中的问题成为学案导学课堂上的主要活动。学案导学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总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精心地设计”导学案”。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决于教师的引导。

12.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与使用 篇十二

如何能自主学会知识点,达到比教师讲授还要好的效果,同时还要体现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呢?导学案的设计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一、导学案的构成

“导学案”是一种便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案。对于学生来说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工具,是师生课堂互动与反馈的检测工具。正确合理地运用好导学案,既可以提高学生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一般导学案分为这样几部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预习导学、合作探究、引导点拨、自我尝试、我的收获、课堂检测、巩固训练等环节。

(一) 确立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1.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 应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节需掌握哪些内容, 出发点应是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

2.学习目标在设计时应面向全体同学, 分层而定, 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本节课中应有不同的收获。同时, 目标数量不要过多, 内容要具体。

(二) 设计合理的预习导学

课前预习导学的主要设计意图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出发点,课前回忆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知识,自主解决教材和教学要求中的基础性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对疑难问题做好标记,能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1. 促进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铺垫

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掌握情况,因为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是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方法,在预习导学中,教师要对新知识所涉及的相关旧知识进行复习,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补充和修订。旧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到新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时,可在预习导学中设计如下问题:1) 你还记得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吗?其中元指的是,次指的是。2) 你能说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吗?3) 你能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说说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吗?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为建构一元二次方程理清了新旧知识的逻辑关系,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2. 指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同时,通过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如在等腰三角形导学案中,设计了如下问题:

(1)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

(2) 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图中的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ABC。

(1) 上面的“剪”保证了三角形的_________相等, 即△ABC中, AB=AC, 则△ABC为_________三角形。 (2) 相等的两边叫_________, 另一边叫_________, 两腰的夹角叫, 腰和底边的夹角叫_________。

(三) 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给他们提供一个自主交流、相互探讨、共同合作的平台,让他们共同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时,我们可以让小组合作,共同找出这一性质的几种不同证法。由于前面学生已通过折叠发现了这一结论,并了解了等腰三角形具有轴对称性,所以得出思路并不困难,绝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进行分析,这就保证了学生的参与程度,然后小组进行展示,这就给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通过小组的竞争,也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精讲点拨,强化重点

教学概念和定理课时,教师一定要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析清楚,使学生对概念和定理有着准确的理解。

(五) 设计有效的自我检测,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已经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要求,学生经过一节课的学习是否达到这些要求,可以通过做一些题目来检测。教师在编写“自我检测”题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题目要与目标相对应。

最好是针对每一个目标出一道题目,学生可以根据题目答案的错对直接检查自己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这种方法非常直接。

2. 题目要“少而精”。

自我检测要有时效性。即当堂检测,当堂讲评。除去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每节课至多余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师生进行“自我检测”。教师在编写检测题的时候要精挑细选那些有代表性的题型,尤其是易错题,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帮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 检测题应具有梯度。

这一环节既是一个检测环节,我们也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提高学生自信心的环节。经历短暂一节课的学习,每个学生都应有不同的收获,此时,应让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都过关,同时,也应该设置选做题,让程度较好的同学开阔视野,有机会进行挑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再次进行点拨讲解。另外,检测的题目应紧扣中考,具有典型性。

4. 优化课后作业,切实做到减负。

课后作业的设置要有针对性,避免重复,突出效度,同时设置应该有层次。

二、导学案设计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而非教师的教案,所以,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问题化原则。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要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启发性和层次性。

三、导学案使用注意事项

1.由于导学案的制定是通过教师集体备课得到的,所以,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学情及时进行调整,也就是要进行个备。

2.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上课,避免学生因为上课忙于整理导学案而导致重点内容听不到,从而分不清主次。

3.针对每张学案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分析原因,并把错题整理到改错本中。每章结束后,要把本章学案装订成册,以备复习时使用。

上一篇:单位荣誉室内简介下一篇:不变的步伐教师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