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旱柳造林技术研究

2024-10-26

沙地旱柳造林技术研究(精选3篇)

1.沙地旱柳造林技术研究 篇一

沙地柏嫩枝扦插繁育技术

沙地柏(Sabina Valgaria Antaine)又称爬地柏、臭柏、叉子圆桕、新疆圆柏,柏科圆柏属,为匍匐常绿灌木,高100-120厘米,对气候条件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稍耐阴,常绿,枝条呈半匍匐状生长,是城市绿化、山区、沙地造林的优良灌木树种之一.

作 者:鲁海 康春风  作者单位:包头市林木种苗站 刊 名:内蒙古林业 英文刊名:NEIMENGGU LINYE 年,卷(期): “”(2) 分类号:S7 关键词: 

2.沙地旱柳造林技术研究 篇二

毛乌素沙地处于内蒙古西南部、宁夏东北部和陕西北部, 总面积达到4.22万hm2, 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毛乌素沙地西北部较高而东南部较低, 海拔在1000~1400m, 有些地方海拔可达到1600m, 沙区年均温度在6~9℃, 年降水量为250~450mm, 其中7~9月份的降水占全年降水的60%~75%。毛乌素沙区是一个草原气候下的沙地, 年平均风速为2.1~3.3m/s, 平均每年大风日数多达95天, 加上该地区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较为严重, 沙区中半固定和固定沙丘面积较大, 在大风期常常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为了防治沙地对周边环境的危害, 在沙地周边开展了一系列的植树造林工程, 其中宁夏自治区白芨滩林场经过近50年的努力, 在毛乌素沙地周边建造了近2.5万hm2的防沙林, 牢牢控制了黄沙对周边的环境的污染, 做到了“人进沙退”, 保证了当地的生态安全。

2 沙冬青生物特性

沙冬青又名蒙古黄花木、蒙古沙冬青, 常绿灌木, 高1.5~2m, 冠幅3m左右。树皮呈黄绿色, 木材多为褐色。茎圆柱形, 多叉状分枝, 在幼苗时茎多具有灰白色短柔毛, 成苗后渐稀疏。在4月下旬~5月中旬开花、荚果, 果实在8月上旬成熟。沙冬青为常绿抗旱生植物, 生活在沙砾质土壤或具薄层覆沙的砾石质土壤, 常见于山涧盆地、石质残丘间的干谷、洪积平原等地方, 成团块状或条带状分布。对沙冬青进行形态解剖可知, 它具有很多表皮毛、肥厚的角质层、栅栏组织发达以及表皮肥大等, 这些结构可以帮助沙冬青在干旱的环境中生存。由于沙冬青具有很好的抗旱、抗热、抗寒的生物特性, 所以很适合应用于沙地植树造林。

3 沙冬青植树造林关键技术

3.1 造林地处理

毛乌素沙地主要是由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组成。对沙地进行植树造林时要根据不同的沙地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固定沙地与其它沙地相比, 植被覆盖度较大, 风蚀沙埋情况较轻, 但是其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较低。在对固定沙地上进行植树造林时, 往往由于其含水量少, 固定沙地上原有的植被与幼苗进行争夺水分, 导致幼苗成活率低。所以, 在固定沙地上进行沙冬青植树造林时, 要提前清除植树穴周边的植被, 进行整地打坑并充分蓄水。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植被稀疏, 土壤中含水量比固定沙地高, 但是由于其风蚀沙埋严重, 需要在植树造林时对沙冬青进行固定。一般使用沙柳、沙篙、稻草或其它农作物秸秆搭建成1m×1m网格障蔽, 这样既防止了风沙流动, 又有利于提高造林质量。

3.2 苗木选择和造林时间选择

沙地的环境较为恶劣, 在对其进行沙冬青植树造林时, 要选择高质量的沙冬青幼苗, 进而确保植树造林的质量。沙冬青的幼苗一般选择苗高在50cm以上且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高质量大苗。裸根苗要带25cm×30cm左右的土球, 这样既保证了沙冬青幼苗根系的完整, 也防止了在运输过程中对幼苗的损害。研究表明:沙冬青在雨季后期, 即9月下旬进行造林成活率较高, 而且此时毛乌素沙地的高温期已过, 气温开始变凉爽, 土壤墒情较好, 这个时期树高已经停止生长, 而根系生长依然旺盛, 加上距离冬季土壤封冻还有40天左右。在这个时期进行移苗造林, 幼苗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生根, 有利于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和造林质量。有些地区秋冬降水量少且风沙较大, 秋季进行造林往往因为土壤含水量少导致苗木抽干、越冬困难, 苗木成活率低, 因此, 在这些地区可采用春季造林。

3.3 造林技术

在沙冬青进行移栽前, 要在造林地挖45cm×50cm左右的穴, 然后将沙冬青幼苗带土放入穴中并用土进行覆埋, 栽植后及时浇定根水, 并在幼苗周边覆适量的塑料膜, 这样不仅可以起到蓄水保墒的作用, 也可以调高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土壤中水分的含量是影响幼苗成活率和造林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 在幼苗运输过程中要使幼苗根系土坨尽可能完整, 含水量要适中, 而且土坨直径要尽可能的大, 移栽后浇透定根水。通过采取各种措施, 尽可能克服土壤干旱的问题, 保证幼苗的成活率, 提高造林质量。

3.4 幼林管理

俗话说“三分造林、七分管护”, 在沙冬青幼苗移栽后要加强对幼林的管理。要适时对幼林进行松土除草, 对幼林进行松土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中水分的挥发, 而且还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 提高土壤接纳降水的作用以及促进微生物生长, 为微生物和沙冬青互利共生创造条件。对幼苗进行除草可以避免杂草和沙冬青幼苗争水争肥, 为幼苗提供一个有利的生长环境, 在对幼林进行松土除草时尽量避免损伤苗木。由于沙冬青植物含有生物碱等成分, 牛羊一般不会啃食, 但是野兔和黄鼠在春季会啃食沙冬青的花蕾、嫩梢和未成熟的种子, 所以, 要在沙冬青植株上涂一些防啃剂防止野兔等对沙冬青的损害。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在病虫害多发期要经常喷洒药物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 郭永忠, 李振永, 张源润等.沙冬青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 2004 (6)

3.沿海沙地夹竹桃造林技术研究 篇三

关键词:沿海沙地;夹竹桃;造林;木麻黄林;套种

中图分类号 S6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3-126-02

夹竹桃(Nerium oleander)是夹竹桃科夹竹桃属的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树种,又名洋夹竹桃或欧洲夹竹桃,它是夹竹桃属中唯一的品种,因为茎部像竹,花朵像桃,因而得名。夹竹桃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中草药,夹竹桃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原产伊朗、印度、尼泊尔,现广植于世界热带地区,在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广为栽植,北方各省栽培需在温室越冬[1]。夹竹桃对干旱、贫瘠的微碱性沙质土壤也能适应,因此,它常被沿海老百姓种植到沙地中作为农田绿篱。由于沿海沙地造林树种比较缺乏,而夹竹桃对沙质土壤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同时夹竹桃枝条柔软,有较强的抗风性,所以,将夹竹桃作为沿海沙地造林树种有其独特的作用。本研究是在沿海沙地开展夹竹桃造林技术试验,旨在探索有利于提高夹竹桃生产力的营林措施,为该树种用于沿海沙地绿化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点概况 试验点设在福建省东山县陈城镇山口村,位于福建沿海南部,地理位置东经117°18′、北纬23°40′,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降雨量945mm,大部分降雨集中在5~9月份,年平均蒸发量1 056mm,年平均气温20.8℃,绝对最高气温36.6℃,绝对最低气温3.8℃。主要自然灾害为台风,多发生在7~8月,年平均5.1次。林地土壤为潮积或风积沙土,肥力低下。主要树种有朴树、樟树、木麻黄、桉树、相思等,天然植被稀少,常见有木豆、鼠刺和牡荆等。

1.2 研究方法

1.2.1 试验设计和试验林营造 2007年4月,在陈城镇山口村木麻黄采伐迹地上开展夹竹桃造林技术试验研究,试验内容包括穴内不同客土量(10kg/穴、15kg/穴、20kg/穴)对夹竹桃生长的影响、种植深度(1/4苗高、1/3苗高、1/2苗高)对夹竹桃生长的影响。同时在不同郁闭度木麻黄老林带下开展夹竹桃套种研究,木麻黄郁闭度分为0.40以下、0.41~0.60和0.61以上3种。试验均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每试验小区面积为20m×20m,造林株行距为2m×2m,于雨天用1a生扦插容器苗造林。

1.2.2 试验林调查 造林后,每年调查生长量和成活情况。2012年4月,对试验林每木检尺,调查每株树的高度和地径,统计保存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植穴内客土量對夹竹桃生长的影响 沿海沙地土壤基本上是由沙粒组成,土壤渗透性强,保水性差,肥力低下,因此沙地造林基本上都要施放一定的客土,起到保水和改良土壤的作用。从沿海沙地夹竹桃造林穴内施放不同量的客土对夹竹桃生长的影响情况来看(见表1),随客土量的增加,夹竹桃的保存率、高径生长量都增加,说明客土对夹竹桃的生长促进比较明显,特别是客土量为20kg/穴时,夹竹桃的保存率与穴内放10kg和15kg的客土相比分别提高了17.8个百分点和15.9个百分点,高度分别提高了25.0个百分点和21.7个百分点,地径分别提高了39.1个百分点和23.1个百分点。客土量10kg/穴和15kg/穴之间夹竹桃保存率和生长量差别很小。经方差分析[2],不同客土量处理之间夹竹桃的保存率、高度、地径存在明显差异。由此进一步说明,在沿海沙地上植树造林,穴内放客土是提高造林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2.2 种植深度对夹竹桃生长的影响 沿海沙地不仅贫瘠,而且由于土壤渗透能力强,加上沿海地区本身降雨量较少,因此,沿海沙地土壤大多干旱、含水量少。因此,切实有效地提高抗旱能力,确保成活是沿海沙地造林的关键措施。从表2可知,通过夹竹桃不同种植深度的试验,随种植深度的增加,夹竹桃的造林保存率和生长量增加,当种植深度为苗高的1/2时,夹竹桃的保存率比种植深度1/4苗高和1/3苗高增加了19.2个百分点和9.4个百分点,树高分别增加了72.2个百分点和19.2个百分点,地径分别增加了75.0个百分点和25.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沿海沙地造林时种植深度是影响造林效果的另一个主要因素,适当深栽可以减少苗木在夏季遭受高温影响,而且能使苗木根系包裹在客土里,根系能有较为充足的水分供应和充分生长的环境,保证了苗木造林初期的成活和早期生长。

2.3 不同郁闭度老木麻黄林下夹竹桃生长比较 木麻黄是沿海沙地主要的防护林树种,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影响,沿海木麻黄防护林逐渐衰退,许多老林带成为稀疏林。为了使稀疏的老林带能有效持续发挥其生态防护功能,应用夹竹桃在其林下套种以形成复层林。从表3看出,在不同郁闭度的木麻黄老林带下,夹竹桃的表现不一样,在低郁闭度的木麻黄林下,夹竹桃的保存率和高径生长量都比较大,而随着林带郁闭度的提高,夹竹桃生长减弱。当夹竹桃栽植在郁闭度为0.4以下的木麻黄林下时,其保存率分别比郁闭度为0.41~0.60和0.61以上的木麻黄林下的夹桃竹提高了6.5和19.9个百分点,树高分别增加了0.3和0.6个百分点,地径分别增加了17.6和33.3个百分点。可见,不同的光照强度影响了夹竹桃的成活生长,这与夹竹桃的生态学特性密切相关,夹竹桃为阳性树种,需要较为充足的光照以满足其生长。因此,沿海沙地选用夹竹桃在木麻黄林下种植,最好选择林中空地或林窗这样的小地块,或者通过适当调整老木麻黄的郁闭度后进行林下套种。

3 结论和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夹竹桃在沿海沙地裸地种植采用穴内放客土和适当深栽措施,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促进植株生长,较为合理的客土量为20kg/穴、种植深度为1/2苗高;夹竹桃在木麻黄老林带下套种,应选择林窗、林中空地和郁闭度0.40以下的稀疏林地,种植效果较好。

夹竹桃属于热带树种,耐贫瘠干旱的生境,对微盐碱的土壤也可以适应,因此,该树种在沿海沙地可以生长,但由于沿海沙地各种种植条件的限制,要确保夹竹桃有较高的成活率和生产力,需采取合理的造林措施和营造良好的环境做保证。本试验仅对夹竹桃单个树种造林进行研究,夹竹桃在沿海沙地与其它树种混合造林结果会怎样,以及夹竹桃对土壤是否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等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树木志编委会.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7.

【沙地旱柳造林技术研究】推荐阅读:

沙地和沙漠的区别08-16

国务院沙地治理文件08-24

上一篇:合作社发展规划范文下一篇:员工岗位职级薪酬方案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