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板书

2024-08-13

桂林山水板书(9篇)

1.桂林山水板书 篇一

写湖光山水的作文:游玩桂林山水

广东省潮州市城南小学301黄洛? 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山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道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像,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艳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桂林山水板书 篇二

(1) 小学学科:语文。

(2) 课时:两课时。

二、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按总—分—总的写法, 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 以优美的语言,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景, 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自然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 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初读课文, 了解课文大意, 标画出自然段;自学生字新词, 读准字音, 理解词意。

设计说明:本课教学, 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 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 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 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 做到因道学文, 以文悟道, 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一定喜欢旅游吧, 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桂林, 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 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 (出示多媒体课件, 边看边思: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

(二) 切入中心, 突出重点, 教给方法

1.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齐读, 提问:谁知道文章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呢 (桂林山水的美居天下第一) ?这里“甲”是什么意思?和全文存在什么关系?

过渡句: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我们就随着作者陈淼先生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去领略一下桂林的美丽景色吧!

2.作业

(1) 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好的词句, 抄在本子上并且背下来。

(2) 阅读与本文类似的写景的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 检查复习, 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桂林山水, 共同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畅游桂林山水。

(二) 抓重点, 读课文

重点指导品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1.品读第二自然段

(1) 请大家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漓江的水的特点的词语, 用直线画出具体描写的句子, 一边读一边想象桂林水的美。

(2) 作者写漓江水之前为什么要写到大海和西湖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大海和西湖的照片, 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这两个词语。

师:我们继续来学习描写漓江的水的特点的三个分句。

教师提问:这几个分句各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静、清、绿) , 再读“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从哪方面突出了“静”? (生答:感觉) ;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从哪方面突出了“清” (生答:视觉)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答:这样写能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漓江的水静、清的特点。) ?

教师继续提问:谁能描述一下我们平常的水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议论, 这两种水一对比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出桂林漓江的水静和清的特点。

最后, 学习“绿”的特点, 先让学生齐读这个句子, 教师提出问题: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生答:无暇是没有瑕疵)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翡翠的图片, 用翡翠比喻漓江水的特点, 可见漓江水具有什么特点 (生答:绿) ?

2.指导朗读

采用研读法, 即该怎样读, 为什么这样读, 让学生真正做到由感而发。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 读时语气要缓, 要轻。“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读得稍重些即可, 不要过分强调重音, 以免使得整体不和谐。“静”字读得稍慢, “清”略显示轻快, “绿”读得更加明快。读这一段, 整体感觉轻缓, 富有起伏。

指名读——师生评价 (问:这里为什么这样读?怎样读更能体现漓江水的这一特点呢?你认为他哪里读得好, 请说说理由。你能试一试吗?评价中穿插自由读、指名读、范读等形式的朗读) ——自由读想象体会漓江水之美。

3.仿写句子

(1) 公园里的花真美呀, 美得……

(2) 会场里真静啊, 静得……

(3) 以“漓江真美啊!”作为总起句,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段写段。

及时运用课堂上刚刚学过的句式, 很好地做到了知识的迁移, 把课内和课外的知识更好地结合起来。

通过刚才对这一段的学习,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桂林水的静、清、绿的特点, 特别是通过图文对照, 仿佛自己正置身于桂林, 看到了桂林水的美, 激发了学生们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同时,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比赞叹之情。还让学生学到了读段的方法和写的练习。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 比较二、三两段, 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

(2) 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 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而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3) 多媒体放映桂林的山的资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象力的丰富, 用词的精妙之处, 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 运用多媒体课件,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并选一座山峰, 发挥想象说话。

5.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 理解“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三) 研讨写法

这样的美景可以说在天下是绝无仅有的, 所以, 在文章的第一段才说“桂林山甲天下”。引出本文的写法。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两段分别描写漓江水、桂林山, 并抓住了水静、清、绿的特点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将桂林的山水联系起来, 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画。

(总—分—总)

(四) 朗读全文, 整体背诵

(1) 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 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 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 练习背诵全文。

(五) 总结方法, 自学感悟

思考题: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 教师引导, 结合进行朗读指导, 明确:

(1) 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 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 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 (结合看图, 理解“像老人, 像巨象, 像骆驼, 并理解“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的词意) 。

(3) 同样, 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 (结合看图解释:翠绿的屏障) 。

(4) 桂林的山很“险”, 抓“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等词语, 领会山势之险。

(5) 结合学习比喻句, 分别说出在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 反复诵读课文, 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奇啊 (ya) , 真秀啊 (wa) , 真险啊 (na) 。

(六) 布置作业

(1) 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 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 看半句抄半句, 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 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 (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 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 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 可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

(2) 背诵课文。

摘要:《桂林山水》是一篇精读课文。在以往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辅以多媒体手段的运用, 扫除学生的认识盲区, 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桂林山水》别样美 篇三

一、这是一片充满着浓情蜜意的“山水”

内地的语文教学目标主要围绕知识与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设置,兼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香港小学语文教学也兼顾到这两点,但对听说读写语文基本能力的要求更为细致完整。在《教师备课用书》中对课堂教学各个方面有着极其详细的要求,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学生的关爱,对汉语言文字的浓情蜜意,对课堂教学的完美追求。请看摘录自香港《快乐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教师备课用书》中《桂林山水》的课业说明:

学习范畴:

阅读(精读)、说话、中华文化、语文自学。

说话:说出自己的心声。

阅读:

1. 学习用边读边想象的策略读游记。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 运用各种策略找出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

4. 培养摘录好词、好句的习惯,积累语料。

语文学习基础知识:

1. 初认字词:桨、竹笋、兀立。

2. 认读字词:荡舟、波澜壮阔、扩散、水纹、拔地而起、罗列、形态、屏障、嶙峋。

3. 书写字词:水平如镜、仿佛、无瑕、峰峦、雄伟、栽、连绵、画卷。

4. 认识遣词用字在表达上的效果。

5. 认识写景型游记的写作技巧。

6. 认识排比句。

7. 复习比喻句。

8. 认识山部的字。

其他:

1. 培养自学能力。

2. 认识我国的山川名胜。

教学时间:4教节。

从以上的课业说明可以看出,香港同仁对教材进行了充分的挖掘开发。单课教学目标周密细致,指向明确(甚至连“认识山部的字”都明确指出),刚性要求多,兼容性强。这样,有利于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方向,避免无效教学。从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香港的阅读教学注重以教材为载体,通过教学,让学生扎实掌握相关的语言文字,“培养自学能力”,内容的理解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是次要的。而内地的阅读教学过于注重分析讨论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解读文本内涵,对于语言文字本身重视不够。

二、这是留下探寻者足迹的“山水”

与内地严谨、感性、厚重的课堂相比,香港的课堂教学显得简约、理性、明快。香港《课程发展路向》指出:“课程发展的大前提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所有的学生都有学习能力,应享有基要的学习经历。”岑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这两个理念。观其教学过程,处处以学生为主,让所有学生享受学习的经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第3教节主要学习、了解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岑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排比句”上,请看两个教学片断:

【教学片段一】

(1)请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排比句,先朗读,再解释是排比句的原因。教师提示学生可从句子结构、意思和语气三方面作分析。

例句一:“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彷佛那是一块完整无瑕的翡翠。”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概括出:这个句子有三组分句。结构方面,每个分句的结构均是“漓江的水真……啊,……得……”,句式相同;意思方面,三个分句都是描写漓江水的特点,意思相关。语气方面,三个分句也一致。

例句二:“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

学生讨论得出同样结论(略)。

(2)朗读句子,请学生分别说说运用比喻和排比这两种修辞手法描写景物有什么好处。(运用排比描写景物能令文章的感情更充沛,句子读起来容易上口,富音乐感。)

(3)请学生完成补充工作纸14——句子练习,以巩固所学。

(4)请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向全班朗读出来,并解释选择这是好词佳句的原因。教师鼓励学生把这些好词佳句抄录下来,然后背诵一下。

以上教学片段,教学目标定位明确,线索清晰,深入浅出,层层推进。通过美观醒目的课件简报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发现,总结提升,把修辞手法的特点、作用、如何运用等知识转化为能力,让学生准确认识、清晰掌握。既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也训练了自主探究、观察、推理、概括及写作诸方面的能力。

【教学片段二】

讲授结束后,岑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完成《工作纸》……

(一)分辨以下的句子运用了比喻、排比还是对偶的修辞手法,在适当的方格里加上√号。

比喻 排比?摇?摇?摇对偶

1. 好学生要有良好的品德,要有优异的成绩,要有服务的精神。■

2.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摇■

3. 小弟弟玩游戏时,像猴子般活泼;读书时,像书生般文静;拉小提琴时,像音乐家般投入。

4. 在同学的眼里,陈老师是最仁慈的,最和蔼的,最亲切的。?摇■

5. 挺着大肚子的叔叔坐在椅子上,好像一个弥勒佛。

(二)用排比法续写以下的句子。

1. 白云有时像兔子,有时?摇?摇像绵羊?摇?摇,?摇?摇有时像花猫,千变万化,有趣极了。

2. 无情的台风把木屋吹散了,把?摇?摇树木吹倒了?摇,?摇把船儿吹翻了?摇?摇。

(三)试用排比法写一个小段落,描写小憩的时候同学们会做什么。

学生的语文素养重在熏陶,语文能力重在习得。岑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水平,设计相关的练习,讲练结合,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逐步递进。让学生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从不会到会,从简单掌握,到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舍得花时间,花力气,把写挤进课堂,利用课文中的“宝贵资源”,通过有效的练习,把“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并使之更鲜活,更丰盈,更酣畅,真正落实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这是一片蕴藏着智慧和灵气的“山水”

香港中西文化共融。在香港课堂上,同样可以感受到开放、多元,兼收并蓄的特点。例如藉助教学简报,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思考——两个句子出示时,对相同的句式进行明确的标注提示,让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合作学习,多人参与,照顾差异——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完成练习等。而工作纸的设计也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在目标明确的练习中观察、辨析。课堂上还体现了我们交流协作计划的元素——读写结合,通过让学生多形式的朗读,比较,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让学生直观感受,印象深刻。其中对桂林山水特点的教学让我深感香港教师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片段三】

教师提问:

作者用了哪几个字去形容漓江的水?(清、静、绿。)

作者用了哪几个字去形容桂林的山?(奇、秀、险。)

你认为作者用这六个字来形容桂林的山水贴切吗?(学生自由作答。)

把学生分成六组,进行配词比赛。每组分别用“静”“清”“绿”“奇”“秀”“险”配词,并运用工具书查找词语的解释。

如:

清——

清澈:清而透明。

清凉:凉而使人感到爽快。

清洁:没有尘土、油垢等。

清楚: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对事物了解很透彻。

……

请每组派代表板书词语,并说出词语的解释,教师指正及补充。

配词最多、解释得最准确的组别获胜。

请他们想象漓江的水,用这些词语造句。

此环节设计是课堂的亮点之一,它把文字训练和理解内容有机整合,构建出全新的知识天地。通过合作学习,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间接让学生理解了这六个关键词的其他内涵,学生或认同,或发问,或共鸣,都有助于让对桂林山水的特点深入体会。最后请他们想象漓江的水,用这些词语造句,更让学生再次提升理解、想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各种能力。此处设计如神来之笔,让我们心头一振,眼前一亮,仿佛眼前的桂林山水,柳暗花明,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灵气。

在香港老师的课堂上,我能明显感受到,老师心中有教材,却没有死搬教材,而只是以此为由头,充分利用;老师手中有现成的教案,却没有机械套用,而能因势利导,积极利用学生答案,给与激励,点拨,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课堂教学做到气氛和谐,轻松有序。

4.桂林山水小学作文 篇四

桂林山水小学作文 篇1

我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气势磅礴的黄山;观赏过波光粼粼的西湖……但最让我流连忘返的还是桂林山水。

一走进景区,我便被那葱茏的绿色吸引了。那一群群燕子,越过峰峦,穿过树丛,在蔚蓝的`天空中勾勒出一条弧线。你瞧!远处那座青山,就像“群山之王”似的,威风凛凛!你看!那碧波荡漾的湖水,似乎在对我说:“快点来玩!”

在众多山峦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我身后的这一座。转过身来,那一座山,形状异常奇特。从正面看,它的中间是镂空的,好似穿上了一件破了洞的衣裳。从侧面看,它好像奔腾于草原之上的马儿。被它的蹄子溅起来的尘土,更是不可胜数!那座山虽然不是最高的,但我觉得,它有奇特的外表,我非常喜欢。

当我们漫步于草坪上时,那清澈的湖水好像在向我们招手。于是,我们去坐船了。

那船不像现在这么大,它是竹子做的,既环保又结实。据说当地的一名船夫还被印在人民币上呢!那碧绿的湖水,不需要外界的衬托,就好像被绿叶染过似的。湖水里面略微有些杂质,像是水藻在湖中织了张网,让小鱼小虾无处可逃。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今天一看,果真如此!

它像一幅诱人的画卷时时在我脑海中浮现,让我还想再来一次!

桂林山水小学作文 篇2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想大家都很想来看看吧。

大家一定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也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吧,可是,大家有没有见过漓江这样的水呢?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漓江的水美吗?美的话,那就快来看看吧!

桂林山水小学作文 篇3

早就听说,桂林的景色非常美,去年“五一”,妈妈带我到桂林去玩,我高兴极了!

5月2日,我们乘火车到达了梦寐以求的桂林。

桂林桂林,桂树成林;桂花桂花,桂花飘香,这就是桂林的由来。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确如此,今天,我有幸揭开了桂林的真实面纱,领略到了这奇丽的风光。桂林有四大奇观: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这里仅仅介绍青山、绿水、岩洞三大景观。

首先,我们来到了象鼻山和叠彩山。

象鼻山在漓江上面,是桂林的城徽。在山的左下方,有一个洞,是由大象的鼻子和左前腿组成。山的姿态正好像一只大象在河中吸水。在漓江水涨满的时候,它又像一轮满月浮在江面,波光粼粼。象鼻山旁边还有很多风景区,如:爱情岛等。

叠彩山,是桂林市内风景荟萃之地,包括于越山、四望山、明月山和鹤山峰。因山石重叠,在灌木和花草的衬托下,显得五彩斑斓,故而得名。传说能一口气爬到山顶的人可以活到130岁,爬到半山风洞口,可以活到99岁。半山腰中的洞叫“太级阁”,其中的摩崖造像和石刻是旅游人观赏的好地方,艺术价值很高。我们一口气爬到了山顶。站在山顶朝下俯视,桂林城全景尽收眼底:漓江、解放桥、中正桥、伏波山、象鼻山等都能清晰地看见,难怪古人称此“江山会景处”。

5月3日,我们从阳朔到杨堤坐了4个多小时的船,逆流而上,游览了漓江。漓江是珠江的主干流,全长437公里,漓江的水清凌凌得,哗哗地流着,一望无际,像无边无际的白色“大草原”。

峰峦叠嶂,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两岸景色犹如百里画廊,主要景点有:螺丝山、九马画山黄布倒影等。这里景色秀美,因水的.流动,山也仿佛流动起来,因此,20元新版人民币背面的图案采用了黄布倒影。山的姿态随船的位子不同不断变化,漓江之奇还在于山光水色之变化。在早晨、在中午、在黄昏,各有其姿势,千变万化,尤其是雨中的桂林。人们说:“桂林最美的时候是雨桂林。”我们正赶巧,碰上了雨中的漓江。一上船,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大雨,这场雨足足下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停下了。雨过天晴,太阳笑,空气清新,江面上浮动着一层轻纱般的雨雾。此时的山水更有一种朦胧之美。

九马画山是漓江中的名山,峭壁面江而立,岩石轮廊,呈现出许多层次,这些线条的阴暗及色彩的变化,仿佛壁上有九匹骏马。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和陈毅将军曾到此一游,游人到此,都要一一点数。

5月4日,我们去了芦笛岩。

芦笛岩,在桂林市西北7千米处的光明山上,因洞口长有芦荻草而命名。它是一个地下溶洞,深240米,长约500米,最宽约90米,洞内石钟乳、石笋、石帐、石幔、石花玲珑多姿,景象万千。比如:“瓜菜丰收”、“宝镜照蜈蚣”。“瓜菜丰收”上长有像豆角、像西瓜、像丝瓜、像包菜等形状的“瓜果蔬菜”。“宝镜照蜈蚣”是一面像镜子的石头照着一条蜈蚣,其神态和形象逼真极了!桂林的山水有一个特点,是:三分原形,七分想象,越想越像,不想什么也不像。因此,组成了雄伟“宫殿”,奇峻“山峰”,擎天“玉柱”,无边“林海”,无不雄伟瑰丽,耀眼夺目,故芦笛岩享有“天然艺术之宫”的美称。芦笛岩洞内还有很多景象,景色壮丽迷人,美不胜数。

美丽的桂林,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鼎鼎有名,八山一水一分田,两江(是指桃花江、漓江)四湖(是指杉湖、榕湖、西湖、桂湖,桂湖在叠彩山脚下,已被人工填平)一条路(是指中正路),风景异常美丽,真不愧是“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景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和“行在桂林市,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小学作文 篇4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话在中国几乎是无人不知。桂林山水美在山、洞、水,称为“桂林三绝”。到桂林就是看山、看水、看溶洞、看风情。

我们先说桂林的山:桂林山的特点就是,雄、奇、险、秀、桂林市的标志就是一座山,这就是象鼻山,它就像一头渴极了大象,把长鼻子伸进清澈的漓江里喝水,(照片一,介绍哪里是大象眼睛和鼻子及水月洞重点介绍水月洞),“象鼻”与“象腿”间形成了一个山洞,就是水月洞,江水在洞中荡漾,洞影映在水面,就像一轮明月浮在水上,于是有了这样的诗句:“水底有明月,水上浮明月,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

桂林的山多,但不高,最高的山才73米,就是叠彩山,由于山石层层横断,体态奇特,恰似锦锻堆叠,因而得名“叠彩山”。登上峰顶拿云亭远眺,远近四周“连峰叠嶂”、“江山会景”尽收眼底。俯瞰漓江,簪山带水,江中洲滩青葱翠绿江中游船、渔筏游弋往来。满山桂木茂盛,清幽秀丽它的.山腰有个风洞,四季清风不断,冬暖夏凉,里面有一个睡佛,叫开开心心佛(照片2)说摸遍他的全身就会开心一辈子,我干脆就睡在他身上了。 =

坐船到阳朔的一路上,山更是千奇万状。有的平地一峰突起,欲指青天有的山上叠山,峰顶有峰有的山峦欲倾,触目惊心有的浑圆,象芋头,象海螺,象馒头有的尖挺,象玉笋,挺拔秀丽……而石崖上的石纹石色,光怪陆离,绚丽多姿,构成许许多多的画面,如“九马画山”、“绣山八仙”、“仙人坐车’……尤其耐人寻味,令人百般琢磨。

看完山,在来看桂林的溶洞。

桂林的洞,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洞内石笋、石柱密集成林,各类沉积形态变化万千,拟人状物,惟妙惟肖。

芦笛岩,是在桂林的市区,洞内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等琳琅满目,

桂林山水小学作文 篇5

早上,我很早就起床了。穿好了衣服,麻利地爬下卧铺,来到爸爸身前。“爸爸,到桂林了吗?”我迫不及待地问。“这里是湖南省,桂林在广西省,还远着呢!”爸爸的回答令我失望。

我只好闷闷地坐在车窗前,看着外边的风景。火车继续在铁轨上跑着,我和爸爸眼巴巴地盼着,盼着,好像在盼星星,盼月亮。

终于在中午12点多钟的时候,终于火车在行进了近20个小时之后,喘着粗气驶进了桂林火车站。“桂林!桂林终于到了!”我打心里发出了阵阵呐喊,忙和爸爸收拾行李,以最快的速度冲下火车。

哇!桂林的天是那么的蓝,空气是那么的清新,好漂亮的一座城市呀!以前我很向往桂林,以为自己这辈子都来不了,没想到现在这个愿望这么快就实现了,我兴奋得都快找不到北了,在火车站里跑来跑去,尽情释放着兴奋之情。

好了,别再浪费时间了,快去旅游吧!我和爸爸坐着出租车直达宾馆。啊!没想到桂林的城区也是这样的美,到处都是山山水水,真不愧是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看着眼前的美景我已经“乐不思蜀”了。

到了宾馆,我们放好行李,来不及休息就直奔宾馆对面的桂林著名景区之一——伏波山公园。

伏波山公园优美的风景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我们往前走,准备登伏波山。可由于时间太晚,山路已经被封,上山是不可能了,可票也不能白买呀!那就去看看公园里的其他景点吧!

我们首先来到了山下的“还珠洞”,一到洞口我就被吸引了,紧贴在洞口的石壁上有一棵榕树矗立着。它的根就缠在“还珠洞”的洞口上,好奇特呀!更奇特的好在洞里,洞里有许多钟乳石。由于南方环境非常潮湿,洞穴里还会滴水呢!

走出“还珠洞”,我们又来到了状元锣,据说谁敲过它谁就能高中状元。我迫不及待地敲了两下“咚!”“咚!”好响呀!哈哈!我能金榜题名了!之后我们又游览了将军剑、听涛阁等等景点。很快伏波山公园就都被我们游完了。

本来爸爸是准备回宾馆的,可我听说桂湖晚上的`夜景很美,就请求爸爸带我去游桂湖。最后爸爸拗不过我只好答应了。

我们乘车来到了桂湖,立即又被这里的景色迷住了,桂湖两岸绿树成荫,树上彩灯高悬,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五彩缤纷,湖面波光粼粼。我和爸爸在岸上一边走一边欣赏着湖里来来往往的游船和美景,深深地陶醉在其中。

渐渐地,我们都有些饿了。“我们去尝尝正宗的桂林米粉怎么样?”爸爸提议道。“好呀!我也正想去尝尝呢!”我们两人真是不谋而合。于是,我们来到了一家桂林小吃店,点了两份桂林米粉,米粉一端上来,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啊!可真是香滑可口呀!这味道让我永生难忘!

此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了,我和爸爸打着哈欠回到了宾馆。期待着明天更美的景色!

桂林山水小学作文 篇6

俗话说得好,“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我和小记者团一起来到了桂林,不,应该是桂林市的阳朔县。嗯。在这里我要提醒一下,“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下面还有一句:“阳朔山水甲桂林”。

我们乘着小游艇,缓缓驶向漓江这个“画廊”,在水平如镜的漓江上,波光粼粼,抬头向上望,岸边的树林郁郁葱葱,一座座山拔地而起,互不相连。

很快,我们来到了漓江最著名的景点-象鼻山。这本来是一座普通的小山,可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大洞却把这座山分开来,活生生像一头大象,大象的鼻子伸进水里,好像在休闲地饮水呢。大自然真伟大,堪称鬼斧神工!

漓江的.水是绿色的,在象鼻山的衬托之下,漓江就像一块晶莹剔透的翡翠镶嵌在这桂林的天地之间。两岸的小渔村错落有致地坐落在这山水之间,形成了一幅让人赞不绝口的画卷,每一座山,形状各异,千姿百态,总是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5.《桂林山水》微课 篇五

通过朗读第二自然段我们知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精、清和绿。通过阅读我们还发现,本段除了写漓江,还写了大海和西湖。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要写 大海和西湖呢?这就是对比手法的运用,作者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对比,令人神往的大海和西湖衬托出漓江的独特之美。

这样的写作手法我们在老舍先生的《白鹅》一课中见到过,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老舍先生用鹅和狗做对比,表现出鹅高傲的特点。学习的《桂林山水》,我们知道,对比的手法在写景中同样适用。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描绘出漓江的独特美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句话读起来朗朗上口,因为它运用了三个相同的句式,叫做排比句。排比是修辞手法的一种,排比是修辞手法的一种,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同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结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写景,描写细腻,形象生动。同学们,这样的句子在文章第三自然段中也出现了,你找到了吗?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里作者运用排比句,写出桂林山的特点,这样的写法你学会了吗?

现在我们就做一个小练习,请仿照《桂林山水》的写法,用排比句写一写我们美丽的校园吧!校园的花真多啊,多得像繁星洒满夜空。校园的花真高啊,高的像一把把撑开的伞。

校园的花真绿啊,绿的仿佛像一块块的绿茵茵的地毯。

6.《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篇六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是一篇用词精当、佳词妙用、丽句叠生、意境优美的散文,堪称写景作品之上乘。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紧紧围绕桂林山水的特点,描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之情。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本课的教学设计,拟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热受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通过引导学生想像,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语言的生动、准确、优美;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感受。教学目标:

1、读课文,感悟桂林山水的特点和优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课前口语训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说一说,你见过的给你留下很深印象的景色。生:空中草原,一片碧绿;云冈石窟,气势雄浑;北京颐和园,秀丽雅致„„(师评价)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桂林山水”。(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师: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桂林山水是天下最美的。

师:桂林的山水确实有着独特的美,到底为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呢?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桂林的山,桂林的水,看那里的山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色,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生自由读书,读后汇报)

生:桂林的山,桂林的水,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的。(师板书:水、山、)

评析:图文并茂,把学生的思绪引向千里之遥的桂林,进而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之中,使学生一下和课文贴近了。师: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先来观赏一下大海和西湖的美景。(播放幻灯片大海和西湖)

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谁愿意来读一读表现漓江水特点的句子? 生:„„

师:谁能用几个字来概括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生:静、清、绿

(师板书:静、清、绿)(播放课件,欣赏漓江的水静)

师:漓江的水多么静啊!水面几乎没有一丝波纹;漓江的水多清啊!清可见底。这里气候温暖温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呀!

漓江的水美不美?(生齐答)师:(播放课件,欣赏漓江的水清和绿)

(通过范读、个别读、齐读三个分句,体会漓江的水美)师:无暇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生:没有斑点杂质的绿色玉石。

师:漓江的水真是太美了!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师:谁能说一说这样的句式。

生:„„

师:(播放幻灯片)图上的三组句子哪个更好些,为什么? 生:第二句好,第二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几句话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子更生动形象具体。

师:作者笔下的漓江的水真是太迷人了!那作者在写漓江水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写大海和西湖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生:更显出漓江的水与众不同。

师: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更衬托出漓江的水美。(齐读这一段)

师:正因为漓江的水这样静、这样清、这么绿,所以人们说桂林的水——

生齐答:甲天下

评析:让学生先通过观察课件、感悟桂林水的独特,然后再从语言文字的具体描写中进一步体会,最后通过研究读使学生感悟、表现桂林水的特点。此时,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身心会进入那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色之中,进一步领悟大自然的美韵。

师:刚欣赏完漓江的水,再抬头去看一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

师:请同学们自学第三自然段,画一画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并有感情朗读。(生自由读书,小组内研讨)

师:谁愿意把你感受最深的语句读给同学们听。

(生读,并汇报喜欢的原因)师:用几个字来概括桂林山的特点。生:奇、秀、险(板书:奇、秀、险)

(课件:幻灯片桂林风光图片,师引读三个分句,强调“啊”的变调)

(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师:桂林的山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所以我们说桂林的山---(生齐答:甲天下)

(播放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评析:结合画面,帮助学生想象体会漓江两岸的奇峰,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摆开架势啄斗的公鸡。碧莲峰的山体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书僮山很像一个古代捧书而立的书僮,螺蛳山周围有一道道盘旋的螺纹,活像一只尾巴朝天的大田螺。还有一处山景叫“罗汉晒肚”,像一个敞胸露肚的罗汉坐在江边休息。教师把学到的学法紧接着运用,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到学法的运用之中。这样便于学生掌握学法,起到了学以致用的作用,长期坚持一定能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

师: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生齐读)

师:由桂林到阳朔一千米的漓江,像一条青绸,如一条绿带,盘绕在两岸万点峰峦之间。青山浮水,水映青山,犹如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正如课文中所赞“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播放诗句幻灯片)

师:桂林的山水如诗如画,桂林的山,奇、秀,险,桂林的水,静、清、绿,所以我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播放板书幻灯片)师:桂林山水风光奇丽,作者的精彩描述又使我们有画中游之感。评析:边读边想象,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够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描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促进学生能够直观地、创造性地理解语言文字。

三、拓展阅读。

师:桂林不仅山美水美,而且桂林的石和洞也非常奇特。(播放课外知识幻灯片)

评析:视觉的冲击给学生带来更深刻的印象,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了美丽的桂林,开拓了视野,也给学生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四、读、写结合

师:(播放作业题幻灯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所见过的山、水。生:„„

师:我们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善于积累就一定能丰富你的语言。

板书设计:

6、桂林山水

水:静、清、绿 甲天下 山:奇、秀、险

总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视以学生为主体。更突出以人为本的课堂氛围,只有学生乐学,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因

7.桂林山水板书 篇七

1 概况分析

1.1 现状分析

“桂林园”具备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造园优势:首先, 园博会位于桂林山水大环境中, 地形形态丰富, 植被茂盛, 周边地势开阔, 向东远眺群峰林立、绵延起伏, 风光如画。其次“桂林园”紧邻园博园中心水景区, 位于园博园整体规划布局的中心, 地理位置优越, 有利于营造山水园林景观特色, 突出园博园“山水桂林, 秀甲天下”的主题。

1.2 城市特色分析

1.2.1 历史文化城———桂林是著名的千年历史文化名城, 有着2119年的历史, 涵括史前人类文化、明代藩王文化、水利文化、石刻文化、抗战文化山水诗词文化等文化内涵。

1.2.2 山水旅游城———桂林是著名的旅游城市, 被世人美誉———“桂林山水甲天下”。

1.2.3 多民族聚居城———28个少数民族聚居的桂林囊括各种民俗风情。

1.2.4 生态园林城———“城在景中, 景在城中, 城景交融”是桂林山水园林城市的完美体现。

2 总体规划

2.1 规划思路

2.1.1 生态自然为本———以“生态、自然”作为“桂林园”规划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2.1.2 传承历史文化———继承和发扬桂林“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风景游览城市的文化底蕴, 挖掘和提炼桂林市、县的历史、建筑、民俗风情特色, 突出地域特色。

2.1.3 山水园林特色———桂林山水美在自然, 美在其山水交融, 朦胧俊秀。营造独具桂林特色的山水园林是桂林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一大特色。

2.2 规划定位

“桂林园”主题定位为“山水桂林, 诗画古城”。旨在通过自然、生态的造园方式把历史文化融于山水之中, 呈现独具“桂林特色”的山水园林之美。

2.3 景观分区

“桂林园”整体格局是一个优美、自然的山水庭院, 全园主要分为5大景观区:主入口景观区、瀑布景观区、漓江竹韵景观区和漓江书画景观区、滨水景观区。

主入口景观区以“八桂飘香, 花海迎宾”为主题, 展现桂林的桂花文化, 通过植物和铺装的配置营造“叶密千层绿, 花开万点黄”的园林景观。特别是通过园区入口两侧的桂花林, 点出“桂林”名称的由来———“桂林桂林, 桂树成林”。

瀑布景观区是园区视觉中心之一, 它依托于全园中心大雁阁, 瀑布高约8m, 宽约20m, 精心设计的景观叠石和喷雾系统, 营造出桂林“烟雨画境”般的景观意境。

漓江竹韵景观区利用曲折小径将各景点一一串连, 通过竹子、荷花、卵石、溪流等景观元素再现恬静、充满诗意江岸景观。

漓江书画景观区以古朴的建筑与书画墨香巧妙结合展现桂林浓厚历史文化氛围。

滨水景观区设有流花溪、滨水平台等, 为人们欣赏园博园中心湖区提供绝佳的视角。

2.4 主要景观节点设计

2.4.1“八桂飘香”———未见桂树先闻花香, 正值十月桂花时节, “桂林园”入口前几排郁郁葱葱的桂花树香气正浓。树下木质树池古色古香。8个镂空景观柱矗立广场边, 柱上雕刻着桂林民俗文化的特色图案。西侧“花海迎宾”巧妙地利用了桂林园入口的高差, 艳丽多姿的花卉营造热烈喜庆的花海景观。

2.4.2“邮票长廊”———紧接规划景观大道的“邮票长廊”通向中心水域。桂林独特的山水有着独特的记忆方式———特种邮票。《漓江》、“珠洞剑石”、“三山远眺”……不胜枚举。“邮票长廊”以展示桂林山水邮票为主题, 采用大红色中国传统元素的邮票廊架雕花, 增添热闹的节日氛围。“邮票长廊”正中的“历史长河”叠水流过桂林诗词石刻, 展现着桂林古老而浓厚的历史文化。

2.4.3“流泉飞瀑”———从“竹排”码头远看, 流泉飞瀑和大雁塔一上一下, 交相呼应。流水在大雁塔优美曲折的屋顶下尽情喧泻, 奏出和谐悦耳的乐章。塔楼的雄伟与飞瀑的灵动, 阳光下耀眼的水光与屋檐下深沉的阴影, 光影闪烁, 相得益彰。

2.4.4“竹林幽静”———圆滑的曲线园路, 一个优美的转身。“绿竹入幽径, 青罗拂青衣”。片片竹林与起伏有致的绿地, 安然静谧中透着勃勃生机。绿地上的景石随意地“躺”着, 不知从哪里来的喷雾弥漫在竹间脚下, 烟雨朦胧。

2.4.5“漓江百景廊”———倘若你漫步徜徉, 你会发现竹林深处探出的粉墙黛瓦一角和林间刻满诗词的奇石。一面面粉墙黛瓦, 一丛丛青翠欲滴的竹林, 一抹抹如幻如真、清素淡雅的山水画, 真正将桂林美景融入到每个人的心中。“漓江百景廊”采用穿过百景廊, 来到湖边栈道, 景色豁然开朗, 宽阔的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再抬头看远处朦胧的层峦叠翠, 真正的桂林山水这才展现眼前。

2.4.6“甲秀楼”———“甲秀”源于桂林独秀峰的“未若甲秀, 峨峨山水”。甲秀楼是整个桂林园的景观视觉中心。建筑采用仿唐式建筑, 高大雄伟, 十分壮观。“甲秀楼”与周边配套的“百景廊”竹林和挂满山水画的景观墙以及曲折园路营造出较为私密的空间, 引导游人走出园子到达园博园公共展园。

2.5 植物配景

2.5.1 自然生态———尽量做到师法自然。根据植物习性和自然界植物群落形成的规律, 仿照自然界植物群落的结构形式, 合理选配植物种类, 形成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

2.5.2 植物多样性———尽可能多地运用植物种类, 达到生态多样性要求。

2.5.3 适地适树———“桂林园”多用本土树种, 如桂花、银杏、枫香、漓江凤尾竹等, 保证效果的稳定性的同时突出桂林特色。

2.6 交通组织

交通合理考虑园区景观同时满足有人疏散、通行、观景的多样性需求。设置1个主入口和2个次入口。主入口由桂花景观大道进入园区, 东面次入口临近园区主要桥梁, 紧靠园区主干道。游客可以乘坐电瓶车或游船到达, 也可步行从主干道进去园区。园区的交通游览方式以步行为主。

3 结语

“虽有人作, 宛自天开”, 这句传世妙语说来容易, 然而园林艺术的创造涉及多方面、多层次。园林展的发展需要社会各阶层的关注与推动, 需要历史与文化的不断沉淀与挖掘, 传统与现代技术、材料的不断创新与融合。理想的园林景观不仅仅是园林规划设计人员的目标, 也是施工方、建设方、管理方乃至普通市民的目标。

本文就“桂林园”的规划设计简做探讨, 借以抛砖引玉, 希望在今后园林建设中能够取长补短, 在展现自身城市特色和园林园艺水平的同时, 可以做到生态、自然并重, 营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特色生态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谷康, 王志楠, 曹静怡.从园博会看园林展的规划与设计[J].中国园林, 2010, 26 (1) :75-77.

[2]王向荣.关于园林展[J].中国园林, 2006 (1) :24-26.

[3]刘庭风.江阴名园适园[J].中国园林.2008 (11) :42-45.

8.畅游桂林山水间 篇八

桂林游的第三天,我们去了古东景区。

来到古东景区服务站,爸爸排队拿草鞋、雨衣、头盔、小毛巾等东西。你们知道我们接下来要干什么吗?对了,我们要去爬瀑布。有人奇怪了,这瀑布怎么爬呀?让我来告诉你吧!古东的瀑布比较平缓,人们可以踩着石头一步一步往上爬。

古东的第一级和第三级瀑布比较陡峭,所以十四岁以下的人是不允许爬的,这样我就被排除在外了,可是爸爸可以,真是羡慕。只见他双手紧握铁链,一步一步往上爬。爬到半山腰,我看见爸爸的衣服呀、裤子呀全湿了,但是他却很开心。

我和妈妈爬的是第二级瀑布,我刚把脚放到水里,一股冰冰凉的感觉扑面而来,真是太爽了。开始爬瀑布了,起先我非常害怕,慢慢地,我适应了它的刺激,大胆地向前走,还在溪里抓起了小鱼呢!还有最恐怖的是走一条溪里面的小道,如果一不留神掉里面的话,水可是会没到脖子呢。

这次,我们享受了一个快乐的古东之游,希望你们有机会也能来桂林古东游玩哦!

阳朔漂流

今天,我们来到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称的阳朔风景区,准备享受乘竹筏漂流。

在岸上,我看到了几根竹子捆成的一只只竹筏,心想:就这么几根竹子,能漂起我们一家三口和船工吗?想着想着,我心里不由得害怕起来。在爸爸的鼓励下,我小心翼翼地走上竹筏,紧接着爸爸妈妈和船工都上来了,竹筏往下沉了一点,但是很平稳,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么可怕,原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我们乘着竹筏,开始了遇龙河之旅。遇龙河的水流得比较平缓,我们慢慢地向前行驶,欣赏着两岸美丽的风景,心情特别舒畅。当然,遇龙河也有刺激的地方,其中就有一段河道有许多大落差和小落差,竹筏会从高处突然漂到低处。这时,水花从竹筏的缝隙里或两侧溅出来,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娃娃,拼命往身上跳。结果一趟下来,我们成了落汤鸡。我们还去品尝了遇龙河的长寿鱼,那真是美味极了!

阳朔山美、水美、鱼儿美,真不愧是阳朔山水甲桂林啊!

(浙江省海盐县向阳小学

指导老师:夏凌黎)

9.《桂林山水》评课稿 篇九

刘亚楠

《桂林山水》整篇文章构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诗句,以“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开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首尾照应,结构浑然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语言优美,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热情。如果老师讲得太多,文章会搞得支离破碎,整体的美感就会被破坏。只有通过多读,反复读,读出语感,以读代讲,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读者的感情溶为一体。因此,乔老师在教学中紧紧抓住“美”这个字眼,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这一方法进行教学。

一、课前播放桂林山水图片,让学生的情绪为之兴奋,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揭示课题后,老师马上以优美的课件,配以如泣如诉的音乐立刻带着学生进入了如诗入画的桂林山水美景中。如果这时候老师能够范读课文,或者加以声情并茂的讲解我想效果一定更好,教师的范读可以感染学生的情绪,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另外老师在初读后,可以问问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了解。

三、紧扣重点词体会感情。老师紧扣“甲”、“静、清、绿”,“奇、秀、险”等重点词,读读议议,个别读、齐读、引读、议读,文中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完全被学生体会出来了;

四、传授技巧使学生入情入境。如:第二句读好“啊”的音变[静啊(nga),清啊(nga),绿啊(ya)]。但这个nga的读音老师还是应该恰当的纠正,因为学生们还是没有掌握。再比如“连绵不断的画卷”的朗读指导等,老师都比较注重技巧的传授的。但乔老师在学生分句朗读后,没有让学生再把整段连起来朗读,这个课文的整体性就被打乱了,整段朗读时的感情起伏变化学生的感受就比较肤浅了。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极积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在这一方面乔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桂林山水》评课稿

孟凡红

今天我听了乔老师的《桂林山水》一课,我们听了以后,觉得乔老师这堂课是一堂高质量的课,在教师中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乔老师在教学所运用的教学手段是高明的,具备现代教学理念、新思杨、新思维,她在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相当强,驾驭学生的能力也强,我们听了以后,赞不绝口,综合大家评课意见,归纳如下:

一、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

乔老师在教学中深得学生喜爱。用学生的话说,她有明亮而又充满着智慧的大眼睛,她那双眼睛简直就是双会说话的眼睛,学生上课乐意听乔老师讲课,愿意和乔老师交流,学生看到她那双眼睛不敢分神、开小差。我们老师也有同感,加上她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打破常规的教学思路,从课文内容入手,然后展开,各个击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讲读结合,课堂活跃

乔老师在教学中,非常注意讲读结合,让学生在讲和读的结合中理解课文内容和达到掌握课文内容。她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相信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乔老师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画、投影漓江的水、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然后让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接着齐读课文,提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因而,学生学习比较轻松,感觉快乐,从而课堂上也十分活跃。

《桂林山水》评课稿

赵航天

前不久,听了乔老师《桂林山水》觉得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在很多方面值得我去借鉴和学习。具体表现如下: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事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他作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乔老师的课,充分反映了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点燃了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二、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的独特感受。

在整个课堂实施过程中,乔老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所想、所说,不断用激励性的话语从正面加以引导。如“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看似平常的语言却蕴涵着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不显得那么生硬,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在教学中,乔老师能照顾差生。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引领他们深刻体会课文的主题;对于胆小的学生能给予他们鼓励,对于答错问题的学生给予方法、尊严,对于积极发表见解的学生给予热情、成功,整节课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三、突出了语言文字训练。

教师紧扣单元训练重点,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句子反复推敲、品析,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如对中心句的理解,在学生理解了其含义后,最后还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重视“读”的训练,做到读前有要求,读中有指导,读后有评议,使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不同要求的读书活动。

四、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了变序的结构。从结尾段的中心句入手,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设计了“引疑—质疑—析疑—解疑”的教学思路。

在速读全文后,乔老师有意识地抓住文章结尾段的中心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中,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力争起到从中心句入手、引疑的作用。接着,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插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加以解决,使析疑、解疑的过程成为语言文字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桂林山水》评课稿

郭春焕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总体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别对桂林水和山的特点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桂林山水》遣词造句严谨,语言优美,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热情。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多读,反复读,读出语感,以读代讲,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读者的感情溶为一体。因此,乔老师在教学中紧紧抓住“美”这个字眼,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这一方法进行教学。

1、导入流畅,词语积累有特色。

往往上写景文章,词语的积累很重要,很多教师都是在课后积累。乔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很明显的一点是:先学后教,与众不同。在导入时,以旅游为引子,看到乔老师出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要求学生用()的香山,()的西湖,()的泰山,()的大海的方式来说一说,学生积累的词语也不错,这时看到乔老师又进一步小结,引入到(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同时引入到生字的教学:峦、澜,教师在教学生字中,采用象形字的方法,让学生既认识生字,又能理解字义。这样的词语积累层次比较高,教案设计很显水平。词语训练点落实十分有效。

2、紧扣重点词体会感情 揭示课题后,老师马上以优美的课件,配以如泣如诉的音乐立刻带着学生进入了如诗入画的桂林山水美景中。紧扣重点词体会感情。老师紧扣“甲”、“静、清、绿”等重点词,读读议议,个别读、齐读、引读、议读,文中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完全被学生体会出来了;声情并茂的讲解,效果真好,教师的阅读指导十分有效,读感染学生的情绪,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3.朗读十分有成效。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极积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在这一方面乔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上一篇:语文课堂生本模式探究下一篇:左权2017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