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电影观后感

2024-08-13

圆明园电影观后感(共9篇)

1.圆明园电影观后感 篇一

星期五下午,我们全体师生去电影院观看了一部历史影片——《圆明园》。看了之后,我才发现我就应好好地了解我们祖国的历史,铭记光荣,更铭记屈辱!

这部影片的前半部分再现了圆明园构建的整个过程。这个占地5200余亩,用了150余年建立的大型皇家园林,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5位皇帝。影片的后半部分讲述了圆明园被八国联军洗劫和焚毁的历史。这是一段令所有中国人都感到屈辱的历史,令人无比的心痛和悲哀!

圆明园是一座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被法国伟大作家誉为“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的崇高典范”。圆明圆的“圆明”两字在字义上是“圆融和普照”,意味着完美和至善。但就是这样一座宏伟瑰丽、美纶美奂的“万园之园”,正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在1860年遭到英法联军的无情毁灭,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无法磨灭的屈辱。经过三天三夜的焚烧,这座以前无限辉煌荣耀的园林化为一片废墟,看到那里,我心里的愤怒之火也在熊熊燃烧,我恨这些无耻的强盗,也恨清政府的无能,正因落后才会挨打。

当影片最后定格在圆明园现存的断壁残垣上的时候,我的心里充满了悲哀,同时,也暗暗发誓:我必须要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只有学好了本领,长大以后才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越来越强大,才能不被别人欺负,让它像巨龙一样,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2.圆明园电影观后感 篇二

在诗人的反复渴求下,像丁香一样的姑娘出现了,美丽的像丁香花一样淡雅。这也正符合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知识分子的心态,他们不知道如何去追求这种难以捕捉的理想。在诗中,诗人用了“哀怨、彷徨、惆帐”等一系列的词汇来形容丁香姑娘的神情,又用了默默的走进、叹息一样的目光进一步的渲染这种理想。结尾丁香一样的姑娘,最后消失了,这恰恰显现的是革命青年们的革命理想在遭受了灭顶之灾后的失落。然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诗人默默的送这丁香姑娘远去时候的眷恋与依依不舍,“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诗的最后一句,此处与开篇遥相呼应,不仅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美,而且还传达出另一层深意:即使在心中充满了感伤,即使丁香姑娘已经远去,但是作为一名革命青年,诗人依旧在不懈地追寻着,这也正是体现革命青年的执着。

诗人用了雨、巷、丁香以及油纸伞几个典型的物象,传达出了忧伤寂寞的情绪。在迷蒙的细雨中,打着油纸伞寻找似幻似梦的丁香姑娘,也正是说明物象能使人置身于朦胧的意境中,产生别样的反响并体会出不言而喻的意蕴。不得不说《雨巷》这首诗凄凉却不凄惨,在舒缓的节奏中,在悠扬的叹息中,余韵深远。

(作者单位: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沈从文先生的中篇小说《边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历来高中语文课本中必选的小说篇目。今年执教《边城》,为了让学生对这篇小说的情节能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我和学生们共同观看了小说改编的电影。很多镜头感动了我,但最令我难忘的则是影片中的三张面孔。我认为这三张面孔正好可以体现湘西古老质朴的人性美,承载沈先生对美好人性理想状态的追求,故略作陈述,与大家交流。

第一张面孔是爷爷那老泪纵横的脸。这副让人揪心的面孔出现在爷爷听了杨马兵转达了天保大老对翠翠的倾心后,回到家和翠翠的谈话时———爷爷在说明了天保大老的心意后,忽然又想起翠翠父母的悲惨爱情,不禁老泪纵横。这张面孔不仅很好地体现出爷爷为翠翠的终身大事一刻不停的操心,还体现出爷爷对翠翠未来生活无比的担心,将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孙女的焦虑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张老泪纵横的面孔诠释了边城人性美的第一个方面———亲人之间无私的爱。

第二张面孔是顺顺那堆满笑容的脸。顺顺是茶峒的船总,所谓船总,是掌管着某河流主干线船只运输、物流配送的大权的,在茶峒这种小地方,应该身份显赫、地位尊贵,完全可以盛气凌人、颐指气使;可是小说中的顺顺却跟我们的想象截然不同,他不仅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反而亲切和蔼得就像我们的邻家大叔一样。在他的身上我们看不到丝毫的霸权的做派,能看到的只是一颗邻里人的宽阔豪爽、仗义疏财的仁慈之心和一种平等待人的和蔼姿态。顺顺的这种美好姿态通过影片中他第一次出场,热情邀请老船夫上楼喝酒的那张堆满笑容的面孔集中呈现出来。身居要职却没有任何架子,每当想起,就让人觉得温暖。虽然后来在二老的婚事问题上顺顺也有世俗的一些想法,但这并不影响他的人性光辉。如果说沈从文所歌颂的边城人性美的第一个方面———亲人之间无私的爱,是比较常见的,那么像顺顺一样邻里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则是很难得的了,更不要说当有着身份和等级的差别时。或许茶峒人的这种可贵的人际关系用来体现边城人性美更有说服力。因此,我把它看成诠释边城人性美的第二个方面———邻里之间淳朴的友爱。

第三张面孔是傩送在面对艰难的选择时,呈现给观众的那张坚毅沉着的脸。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这种为了爱情宁愿遵循内心召唤而不在意任何物质因素的情节其实并不匮乏,但是与其他老套的情节不同的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傩送只是个刚满十六岁的孩子。面对家人的压力,社会的压力,他能义无反顾地放弃碾坊,选择渡船,实属难能可贵!“或许我的生命里注定只能有只渡船吧”,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和他那坚毅沉着的面孔一样让人怀念……他和翠翠之间的爱情不仅纯洁,而且坚贞。傩送的这张面孔有力地诠释了边城人性美的第三个方面———情人之间勇敢的爱。

3.电影《道士下山》观后 篇三

饥饿难忍的他,抢了医科大夫崔道宁(范伟饰演)准备带回家给自家小娘子享用的香喷喷的荷叶鸡。憨厚善良的老崔,不仅不责怪,还将他收为徒弟,有吃有住有工作,这着实让这个初入江湖的小道士狠狠高兴了一把!在他看来,世俗的生活,远比单调清贫的道士日子滋润、畅快、美好得多。然而,高墙大院内的阴暗险恶与鬼气森森,很快地,劈头盖脸,扎扎实实地给他抡了一巴掌,差点儿把他给打晕了:先是目睹师娘玉珍(林志玲饰演)与崔道融(吴建豪饰演)之间的叔嫂乱伦。奸情识破,丧心病狂的弟弟崔道融,转托玉珍之手,将掺和了毒药的“大力神丸”给哥哥吞服——“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纵欲无度的老崔一夜暴毙。幸福的日子,还没过上几天,小道士就失去了入世后的第一座靠山。面对无耻与背叛,小道士没有听从道长“与世无争”的临别劝诫,血脉贲张,他选择了复仇,潜入水中,亲手凿穿了滥情的画舫,让现代版的西门庆与潘金莲双双命丧湖底,为师傅报仇雪恨。

以恶治恶,徒手杀生,背弃了道义与修行,小道士自知罪孽深重,在禅寺佛像前长跪七日,闭关思过,以求得灵魂的片刻安宁,打算弃恶从善,改过自新,续开药铺,重新做人。可树欲静而风不止,该来的还是来了,麻烦不断,追杀接踵,魅影重重,——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

一个叫做赵心川(陈国坤饰演)的武林中人,学得盖世武功,即将出师。他来到崔记药铺,想请小道士为他调和一坛上等的名贵药酒,孝敬师傅。一心想学得“九龙合璧”真功夫的小道士,按捺不住好奇心,躲在房檐,观战赵先生与师傅彭乾吾(元华饰演)切磋武艺。徒弟击败了师傅,踌躇满志,转身告别师门。不提防师傅暗箭伤人,死于暗藏了弹簧尖刀的师傅那把黑色雨伞之下——出师之日,即是赵先生辞世之时。大雨滂沱,赵先生死不瞑目。师傅的狠毒与绝情,让小道士目瞪口呆,惊惧交加。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脱。追凶的人很快就找上门来了,赵心川的同门师弟,也就是师傅的亲生儿子彭七子,受到父亲的唆使,追溯药酒的来历,顺藤摸瓜,追至药铺。杀人是为了灭口,彭七子煮了一盆香喷喷的肉,里面放了毒药,准备药死小道士。结果二人先后中毒,药性发作,面部肿胀,头发倒竖,产生迷幻,决定合计干一回大事,去抢银行,抢道观内的功德箱。一个叫做周西宇的道士(郭富城饰演),一把扫帚,呼风唤雨,出神入化,横扫落叶,以太极之手,舒缓推收,点到为止,轻轻松松便击溃了两个误食毒品的迷途年轻人。志在学尽天下武功的小道士,心悦诚服,拜周西宇为师。在道观习武的短暂日子里,他不可抑止地爱上了一心求子的美丽少妇,情欲泛起,蠢蠢欲动。身怀武林独门绝技“猿击术”、隐姓埋名、与世无争、深藏道观之内的周西宇,竟是一心想独霸武林的彭乾吾苦苦追拿多年未果的同门师弟,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后快。一场武林决斗又在观内灶台炉火之上精彩上演。周西宇打败了彭乾吾。彭七子在角落里拔出手枪,三枪连发,周西宇命悬一线。弥留之际,周拜托小道士,请师弟查先生(张震饰演)惩处败类,为兄报仇,替天行道,捍卫武林尊严。名躁梨园的大武生查先生,推掉了警察局长赵笠人(林雪饰演)为小妾精心安排的戏曲精彩派对,起身前去寻仇。身兼青龙帮帮主、黑白通吃的警察局长恼羞成怒,设计安排彭乾吾与查先生巅峰对决,二虎相争,必有一伤,然后伺机一一翦除。查先生取得了胜利,却不打算结果彭乾吾的性命。冤有头,债有主,他要亲手杀死向同门挚友开枪的恶小子彭七子。爱子心切的彭乾吾哀求查先生放过儿子,主动将查先生的长矛插入胸口,自寻死路。警察局长掏出手枪,“啪啪啪”,也是三枪,查先生倒在了血泊之中。正义重被唤起,彭七子良心发现,与小道士同仇敌忾,并肩战斗,大无畏地迎着警察局长的枪口,向着逃窜的警车狂奔复仇,烈焰升腾,局长葬身火海。尾声处,晨曦中,一只猿猴,睁着清澈的眼睛,满目含情,温柔地凝望着脚下的大地……电影结束了,何安下的江湖之路,似乎才刚刚开始,等待他的,是全面抗战已经爆发,华北之大,已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食不果腹,上哪儿去寻求救赎武林、重振江湖的灵丹妙药与独门秘笈呢?何安下——何安下?哪个地方能把年轻道士的身与心安顿、放下呢?

整部电影画面精美,色彩绚丽,打斗激烈,武打设计新颖炫目,情节曲折离奇,对白语言颇具思想深度,3D制作活灵活现,表演搞笑夸张,形神兼备,笑果不断,剧场内不时响起阵阵开怀的笑声,一扫此前观看陈氏《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无极》《梅兰芳》《赵氏孤儿》等系列影片时的沉默与沉重。应该说,这部最新的喜剧电影,开拓了陈凯歌固有电影风格的新路,敢于打破“追求主题凝重、思想至上、陷入传统文化不能自拔、镜头语言近乎嗜洁成癖”的既有风格,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影片向着市场化、大众化、商业化快速靠拢、主动妥协的转型之路。

然而,边看边想,走出影院继续思考,冷静之后,发现问题还是蛮多,甚至是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这部电影真的是陈导拍摄的吗?他怎么可以拍成这样?他究竟想干什么?他究竟想表达什么?

不同于新生代导演的轻装上阵与敢尝敢试,陈导的电影一向以干净、凝练、绮丽、追求思想深度、特文艺范儿示人。《霸王别姬》的忧郁感伤,《荆轲刺秦王》的苍凉悲壮,《无极》的空灵玄妙,《梅兰芳》的诗意华美,《赵氏孤儿》的凝重深沉,无不刻上了陈凯歌有别于他人的鲜明的艺术标记。世界在变,社会心态也在跟着变,观众的欣赏口味愈益分化。除早年的《霸王别姬》获得几乎众口一词的普遍赞誉外,后来陆续推出的几部电影,市场票房并未收获预期,口碑莫衷一是,吐槽铺天盖地,呛声简直可以把这位身材伟岸的老汉给淹没了。吃了很多的堑,智慧自然也跟着见长了许多。我从百度上得知,陈导今年已经63岁了。3年前,筹拍这部影片时,他正式步入花甲之年。——“人生六十从头来”,这一次,他决定放低身段,敞开心扉,虚怀若谷,从善如流,虚心接受广大观众有益的意见与建议,扎扎实实地投身于当代最可爱的观众群热情的怀抱了!endprint

你们不是嫌我太冷么?太绷着么?太端着装么?太文艺范儿么?太喜欢不厌其烦地说教么?好!这一回,我都听你们的!你们喜欢什么,我就来什么!

于是,剧本的选择,咱选武侠的,天马行空,动感十足(《道士下山》一剧,根据徐皓峰同名传奇小说改编);人物所处的年代,不远不近,别人的成功之作,都是安排在晚清民国,咱也这么安排;色情、暴力、悬疑、伦理颠倒、暧昧的呻吟、床戏、凶杀、复仇、帅哥、美女、高颜值、西门庆、潘金莲、懦夫、遁世的英雄、青春期的道士、抽大烟的犯了错的公子哥、中毒变形面目狰狞的鬼脸、一心想怀上孩子不惜勾引出家人的美丽少妇、唱着昆曲鸟笼养鸡欺兄霸嫂的败家子、指点迷津普度众生的老方丈、仙风道骨的老道长、消极避世退隐江湖的侠客、与世无争行走梨园的大武生,还有时下议论纷纷容易吊起大众普遍好奇之心的公共话题“基情、出柜”,专横无能、黑白两道的警察局长,阴险狠毒的武林恶棍,上天入地空穴来风的武功秘笈,错综复杂的江湖恩怨,影射官场权力场名利场争权夺利人情之风裙带之风不正之风泛滥的“父子兵”、“情人档”、“门客网”的现实桥段等等等等——三教九流,世间百态,包罗万象,盘根错节,信手拈来,复制粘贴,改装加工,飞禽走兽,鲍鱼鱼翅,人参海马,佛跳墙,一锅煮——总之,观众要什么,给什么;差什么,补什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拍得好看,就是要观众发笑,就是要引起大众人群的观影冲动,买票看戏。至于吐槽,甚至是呛声骂声,咱其实早就已经做好了这个挨骂挨批挨板砖的心理准备!——“我是功成名就、大名鼎鼎的陈导,我怕谁?我是一个决心向商业电影靠拢的准备换个玩法的陈导,欢迎拍砖,欢迎吐槽!”——自黑、低调、从俗、商业化到了这般田地,先前苦心经营、苦心孤诣打造无数好剧的有着“强烈人文意识与文化担当”的陈大导演,这回似乎是豁出去了!

至《道士下山》一剧2015年7月3日正式面世,陈导已然面貌模糊,甚至有些陌生,我们几乎快要不认识他了,如同何安下辛辛苦苦将观中落英清扫归堆,周西宇只消扫帚一挥,落花便重又泛滥开来,铺满院落一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说的是这个意思么?这不能不说是件令人遗憾的事情。但这又能全怪他老人家一人么?不能的,社会环境变了,文化生态变了,与其总是吃力不讨好,不如主动迎合,一锤子买卖,行就继续,不行咱紧急刹车!

然而,如同潜入虎穴狼窝的杨子荣,再怎么乔装打扮,化作了土匪流寇,打入威虎山,骨子里,终是难掩其英雄本色——这个比喻,其实讲的就是拍摄了这部商业媚俗喜剧电影《道士下山》的总导演陈凯歌先生。您可千万别小瞧了化作街头帮闲体验生活的大家贵族那份举手投足间掩抑不住的骄傲与孤高,您可千万别低估了陈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漫漫“寻根之旅”的顽强与执着——真正的思想者,从来不曾低下他那桀骜不羁的高贵的头颅;跋涉者,从来不曾因为路边一朵无名的鲜花绽放或是荆棘铺满而轻易停下脚步、绕道而行甚或退回原地!

不信请看,请您仔细地琢磨琢磨:为什么要选取这么一个武侠色彩浓厚的剧本?为什么要将故事发生的年代放置在清末民初?为什么要选择用一个走出观门的年轻道士的角度来看世界?为什么武林中人从来相互倾轧却中华武术之魂始终深植世道人心、“和平尚武”的精神大旗从来屹立不倒?为什么善行美德、侠义英雄一再受挫、恶人猖獗横行胆大妄为却不能立即得到他们应有的下场?老祖宗千年切磋演练、薪尽火传的盖世武功,到了山河沦陷、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为何却不能担负起挽狂澜于既倒、救民族于危亡的历史重任?出神入化的中国功夫,为什么总是敌不过洋人的三声枪响?鱼龙混杂的江湖,一旦与专横昏庸的权贵阶层相互勾兑、妥协,将会生长出怎样令人痛心疾首不忍直视的“恶之花”?拯救武林、行侠仗义、匡时济世、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为什么总是三教九流、普罗大众们的出生入死与不惮前驱?出世与入世,得道与失道,养身与修行,正义与邪恶,儒道佛与生死场,小人物与大社会,冷兵器与热火器,民族性与世界性,尊严与苟且,亲情与大义,破坏与重构,毁灭与捍卫,传统与现代,坚守与融合,回归与创造……这林林总总,都可以在这部时长120分钟的电影中找到生动的艺术化的注脚。

剧中,多段经典的台词,艺术化地传递出了导演的价值观与创作观,强化了这部作品所冀望臻达的思想主题:比如老崔在湖边与小道士关于“人生苦短、行乐需趁早”的对话;老方丈(王学圻饰演)掷瓢于地、以葫芦瓢随意乱转暗喻命运无常、人生要随遇而安的临终关怀的话语:“命运就像那瓢一样,触着即转。上天于我们,就是那掷瓢的手”,应看淡人生悲喜,顺应时序交替,“要是悟到生死轮回,无非花开花落”;老方丈劝导以恶治恶后被噩梦纠缠、不得心安的小道士:“跪遍了天地万物,请求宽恕。可还是安定不下自己心里的恶念”,“心有定境,不住因果,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呢?”;面对坏人当道、正义失声、集体缄默的社会颓局,愤怒无助的查先生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坏人猖獗,是因为好人沉默。沉默,也是一种作恶!”贯穿全剧的关于“道”之精神与要义的多维度阐释:“人生本来就是上山下山”,“道心原本宽广,可容万物。装得下山河大地,万古星辰”。道并非艰深难懂、遥不可及,寻道之路也并不是一定要遁入空门,“真正的道,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它最后就在平常人的日子里”,“天地间,道大,人也大”。以飞鸟归巢为喻,呼唤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助互帮,少一些功利,多一份善念,“飞出去觅食的鸟儿,不管千里万里,都能回到巢中,这就是不离不弃的力量”——弘扬正气,强调担当,呼唤责任,播撒博爱,抚慰人心,劝导善行,崇尚自然,敬畏生命,道为我所用,我为道所存——这样,正义与理想的光辉,便通过这一段段合情入理、娓娓道来的带有浓厚哲学思辨色彩的对白,悄然照进了每一位观影者的心田,寓教于乐,启人心智,川流敦化,言近旨远。——“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就是一部生动的道德教科书”,是之谓也。

还要提及的是:陈导对中华戏曲文化有着异乎寻常的热爱。稍加回忆比照,他的每部电影,几乎都与戏曲有关。2014年12月21日晚,国家大剧院戏剧场,国家广电新闻出版总局蔡赴朝部长的新编历史京剧《丝路长城》隆重上演。在池座靠后的观众席中,我有幸看到陈导与担任《道士下山》一剧总制片人的他的明星夫人陈红女士一同在观看该剧。陈导常常能从博大精深的戏曲文化中借鉴、吸收“典型化、类型化、脸谱化、程式化、矛盾冲突急剧化”的营养,并巧妙地加以糅捏、整合,从而更好地服从与服务于他的艺术主题的实现。为什么将惩治恶行的重任,托付给一个叫做“查先生”的梨园中人?这是因为这是一部新式武侠大片。他要借此来致敬一位新武侠精神伟大的书写者与传播者,那就是武侠小说名家金庸先生(金先生本名查良镛);房祖名在剧中饰演彭七子一角,这让人很容易想到闻一多先生那首向归之心始终不辍、深情呼唤中华民族儿女大团圆的《七子之歌》;巧妙安插彭七子抽大烟、怂使小道士去抢功德箱,彭乾吾临死前哀求查先生放过儿子,甘愿子债父还;彭七子良心发现,改恶从善,加入复仇的队伍等桥段,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龙太子”曾经有过的令人着急的往事——这些,既体现了成龙先生父子直面问题、真诚坦率的可贵品格,也折射出该剧创作团队善于就地取材、活学活用、移花接木、以期吸引观众眼球、提供公众谈资的智慧与机心——一切耐人寻味,一切又水到渠成,莞尔之余,引人沉思——高明的导演,好比一流的厨师,总能看常人所惯看,取路边随手可摘,稍加佐料,便能烹成可口的菜肴。

“看见万物凋零,懂得了慈悲”——那种为了一己之私,不惜侵害、践踏万物生灵的举动,都是有违“道”的精义的,皆是背道而驰的;那些人云亦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见异思迁的墙头草与拨浪鼓,也是很难企及天地大道与宇宙真谛的。还是《道士下山》说得好:“不择手段非豪杰,不改初衷真英雄!”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我愿做一个既食人间烟火,又努力追求大道直行的人;一个勇于承担责任,又力所能及传递、播撒爱心、美德的人!

4.圆明园电影观后感 篇四

在看影片前,咱们已经学过了《火烧圆明园》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了,对圆明园的历史已有部分了解。看完这部纪录片后,咱们对圆明园这座伟大的建筑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在看到皇家画院为圆明园所画的建筑图时,如此美丽,如此壮观的景象使大家为之惊叹,个性是在建造圆明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上,大家不禁感慨道:“这真不愧是在幻想艺术中有着崇高地位的世界奇迹。”可惜的是这个伟大的杰作于1860年10月被毁,从那时开始,这个伟大的杰作消失在地球上。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感受到了清代全盛时期的繁华与昌盛,脑海中映起了美仑美奂的圆明园倩影,这个集康熙、雍正、乾隆一生心血而建造的伟大建筑此刻只能成为梦影。而原因正是因为清朝末期的衰落,咸丰皇帝的昏庸和朝政的腐败。这让英法联军有机可乘,掠夺与烧毁了这个伟大的建筑。我对英法联军的残暴行径与毫无人道主义、对礼貌艺术的摧残表示强烈的愤慨,对大清国的衰落腐败表示无奈和同情。只能说是弱肉强食,谁叫咱们当时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优秀的领导者。所以说,要想强国,则务必强民。

5.电影《圆明园》的观后感 篇五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雍正皇帝)的花园,做过雍正常驻的别宫,经满清历代帝王扩建,容各方园林之大成,曾被称为万园之园。然而最终的命运却沦为一片废墟,成为留给中华儿女纪念近代中国屈辱史的不朽标志。圆明园的兴衰是中国古代璀璨文明至近代社会遭遇列强欺凌的缩写。

近代中国的落后可以归结于一个现象,也就是主观原因是盲目自大,闭关锁国。中国素来以天朝大国自居,唐宗宋祖,视世界各地为蛮荒。郑和下西洋,不是像近代欧洲诸国的远航以贸易为目的,而是以树立天朝国威为目的,且郑和死后大型的的航海活动也终止了。到了清朝闭关锁国之风更甚,对于乾隆帝一纸文书,予以废止。当西方各国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展开时,满清依然盲目自信,不予在意。圆明园中的水法本以机械驱动,竟然变成了人工驱动可见一斑,甚至到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海关由洋人担当。中国的近代发展没跟上世界的步伐。

当然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客观原因是中国的社会体制落后,封建社会体制已存续了2000多年,历代王朝更迭维持着所谓的活力。然而这个体制本身却有无法规避的弊病。

首先,这一传统的制度压抑民众财富,士农工商,商人一直处于最低地位,虽然圆明园建成时,中国处于康乾盛世,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土地,但封建统治者掌握了期中绝大部分,普通民众获得的收益并不多。圆明园的建成是封建统治者从广大劳动人们手中剥削而来的。

其次封建王权体制,使很多社会矛盾的解决凭的是个别统治者的独断专行,中国民众平时缺乏合法斗争手段,来抑制皇权的强大。国家大事更多的依赖于上届皇帝指定的接班人,统治者的好坏,没法由最广大人民所决定。百姓无法与官府抗衡,导致民畏官,民众利益诉求无法得到释放。后期的戊戌变法的失败更加速了清王朝,封建制度的灭亡。所谓民者立国之本也,失去民心政权体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即使中国民众是那么的习惯于逆来顺受。

基于上两种因素导致了近代中国的愚昧落后,300太监宫女以为先祖保护锁在供有神位的宫殿被活活烧死。雍正帝学古代皇帝炼丹求长生不老。如今看起来十分可笑,但当时却是他们“虔诚”的信仰。

北宋哲学家张载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成了历代中华民族知识分子追求的目标,而在此追求之下“内圣外王”成了中华民族能够开创盛世的主流论调,恢复尧舜禹时期井田制等上古盛世制度,也成了历朝历代皇帝的终极目标。就是在这种文化的背景下,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便形成了一种对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而非制度方面的完善。典型的例子便是人们对于君主的自身素养的幻想,认为只要君主提高了自身修养,国家就会发展人民生活便会提高,受到人们无数赞颂的清官海瑞给嘉靖皇帝的奏章便是其中大部分人的看法“陛下诚知斋斋无益,一旦翻然悔悟,日御正朝,与宰相、侍从、言官讲求天下利害,洗数十年之积误,置身于尧、舜、禹、汤、文、武之间,使诸臣亦得自洗数十年阿君之耻,置其身于皋、夔、伊、傅之列,天下何忧不治,万事何忧不理”此等想法在中国已深深的印入了中华民族的骨子里,但是数千年来,尧舜禹之后便再也没有出现此等完人了,而西方则认为人是不可能完美的,虽然他们的历史中曾出现

许许多多高人们也对于完人的期待如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安德里亚的“基督城”、苏格拉底的“理想国”,但是在实践的探讨中,他们已发现等待一个完人不如设计一种制度来促进社会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仍然在苦苦的等待圣人的再次降临,在国外的舰船利炮打入我国的时候,我们还是没有等到那位千年不出的圣人。此则对于圣人的期待对制度的忽略又成了中华民族落后的思维模式之一了。

基于上述原因,加之社会的生产力得不到解放,技术落后,生产任停留在农耕社会,用过去的传承了千年的农具工具进行生产,最终导致了中国军事的落后,用冷兵器与侵略者的钢船铁炮对抗,士兵作战英勇,伤亡巨大,有联军士兵甚至把侵华战争当作旅游。对于科学技术统治者也显得非常冷漠,侵华联军甚至在圆明园中找到了大使送给中国皇帝的火枪火炮,中国统治者完全弃之不用。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史,是中华民族不愿意但又不能不揭开的伤疤,只有正视它才能不断地督促我们奋进。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领下,不断摸索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1860年10月18日——我们应该铭记于心的日子,因为在历史的篇章上,这是帝国主义火烧圆明园的日子。圆明园的毁灭,即见证了帝国主义的伤天害理,令人发指的罪证,也证明了那时清朝的腐败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看了学校的《火烧圆明园》的记录片后,我感受颇受。

闭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近160年前那火烧圆明园的场面,也看到了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强盗在肆无忌惮的犯着罪恶。我可以听到他们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

其实,这段历史是我最不愿意面对的历史,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的屈辱,也是作为每个中国人心底最疼的地方。我想,是个中国人。就一定仇恨妄自尊大,毫无避讳的烧杀抢掠的帝国主义吧!这不是我在夸大其词,而是他们的做法真的不能不让中国人气愤,不能不让全世界所苟同.对于圆明园,我是心存骄傲的。不管它曾经是否被帝国摧毁,也不管它现在是如何的面目!但是可以说,它集我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把我国古典园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当

年,凡目睹过其盛况的人,都说它确实是好。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园林刮目相看,也正是从圆明园开始的。总之,圆明园为我们这个文明古国赢得过荣誉,曾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抢劫圆明园的时候,随军的神职人员在圆明园被焚毁前居然大言不惭地说:“都拿走吧,再过半小时,所有的东西都将被烧掉。这是拯救,而不是抢劫。”这是令中国人所愤怒的,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么的自圆其说。

我想,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令中国所有人民所羞辱的,也是令全世界,令全人类所叹息的,也是历史上的一大遗憾。我想,现在的英国和法国应该抱有抱歉之心了吧!毕竟他们的做法实在太过分,太可恶了!可是,网上的一条消息,彻底把我震撼了:对于圆明园一事,帝国中有的没有记载,有的甚至是庆祝胜利之类言语。他们这般的自我吹嘘,我真的被震撼了。他们难道不该觉得在圆明园一事上,他们的做法可耻之极吗?没有记载,这不是小人的做法吗!敢做不敢当,这不是和当年日本对于二战时的残暴行为不以承认的可耻做法一样吗!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是呀!那毕竟已是历史,是不可改变的。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不要再让这篇历史在以后重演。我们要把这篇羞辱的历史铭记于心。成为我们加油的指引标。历史是不可改变的,它将永远记录在每一代的人心中。但是,它可以改变以后,改变将来我们的生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为了以后中国美好的将来奋斗。从现在努力,为了新中国,为了历史不再记录像火烧圆明园这样的屈辱史!我们应该有奋斗的决心。来!为了中国的以后,我们努力奋进吧!

1860年10月18日——我们应该铭记于心的日子,因为在历史的篇章上,这是帝国主义火烧圆明园的日子。圆明园的毁灭,即见证了帝国主义的伤天害理,令人发指的罪证,也证明了那时清朝的腐败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看了学校的《火烧圆明园》的记录片后,我感受颇受。

闭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近160年前那火烧圆明园的场面,也看到了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强盗在肆无忌惮的犯着罪恶。我可以听到他们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

其实,这段历史是我最不愿意面对的历史,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的屈辱,也是作为每个中国人心底最疼的地方。我想,是个中国人。就一定仇恨妄自尊大,毫无避讳的烧杀抢掠的帝国主义吧!这不是我在夸大其词,而是他们的做法真的不能不让中国人气愤,不能不让全世界所苟同.对于圆明园,我是心存骄傲的。不管它曾经是否被帝国摧毁,也不管它现在是如何的面目!但是可以说,它集我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把我国古典园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当年,凡目睹过其盛况的人,都说它确实是好。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园林刮目相看,也正是从圆明园开始的。总之,圆明园为我们这个文明古国赢得过荣誉,曾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抢劫圆明园的时候,随军的神职人员在圆明园被焚毁前居然大言不惭地说:“都拿走吧,再过半小时,所有的东西都将被烧掉。这是拯救,而不是抢劫。”这是令中国人所愤怒的,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么的自圆其说。

我想,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令中国所有人民所羞辱的,也是令全世界,令全人类所叹息的,也是历史上的一大遗憾。我想,现在的英国和法国应该抱有抱歉之心了吧!毕竟他们的做法实在太过分,太可恶了!可是,网上的一条消息,彻底把我震撼了:对于圆明园一事,帝国中有的没有记载,有的甚至是庆祝胜利之类言语。他们这般的自我吹嘘,我真的被震撼了。他们难道不该觉得在圆明园一事上,他们的做法可耻之极吗?没有记载,这不是小人的做法吗!敢做不敢当,这不是和当年日本对于二战时的残暴行为不以承认的可耻做法一样吗!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6.纪录电影圆明园观后感 篇六

当大清还在以两千年前的模式运转,当乾隆下令废弃西方的提水机械,当大清还在自诩为天朝上国,不屑与西方蛮夷互通有无,当西方列强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工业革命。殖民地扩张时,这个制度僵化,政治x败,闭关锁国,科技落后的大清帝国注定要为自己的保守和自大付出惨重的代价,这样悲剧性的历史是无法避免的!马嘎尔尼爵士说的很准确:大清帝国就像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她之所以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于是不愿看到的情景出现了,在英法联军的相对先进的炮火攻击下,我们几乎没有能力反击,看到英法联军不费吹灰之力以极少的伤亡人数像入无人之境一样攻破大清的第一道以及最后一道防线时,我的心在滴血,看到我们的战士勇往直前,用生命护卫自己的国家我很感动。看到英法强盗抢去和毁坏圆明园中的物品时,我很痛心,一个历时一个多世纪空前绝后的东方博物馆就这样毁于一旦。看到他们毁坏圆明园,我多么想冲过去去阻拦他们,我突然想到余秋雨和余秋雨笔下的敦煌石窟。

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有一个场景,当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时,他们发现了一个仓库,里面是马嘎尔尼爵士赠于大清皇帝的礼物,其中不乏西方先进的武器,他们不明白大清为什么从未设法改变他们落后的武器装备,我不想知道答案,我只知道那是圆明园毁灭的原因。

重温这一段历史,是每个国人的骄傲和也是每个国人的伤痛。圆明园,这座旷世的皇家园林,昔日的奢华不再,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她时刻警示我们要牢记历史的教训,激励我们科学发展自己,不再重蹈历史覆辙。

7.圆明园电影观后感 篇七

关键词:叙事设计方法,产品设计,思想,关系

一、背景

鲁安东教授给我们做了《电影建筑与空间迷宫》的精彩讲座, 从建筑的电影性角度切入, 讲述了他的建筑研究, 并图文并茂地给我们展示了他的实验教学案例。鲁教授提出以电影视角“对空间本身的认识到对空间经验的分析再到对复杂空间问题的思辨性的表达”, 在鲁教授所述的过程中, 方式、方法、结论非常有启发意义, 下面是我的认知和反思。

二、反思

电影建筑, 从电影角度去观察、解构建筑, 从建筑的塑造、建构表现电影性。电影是一门以视觉和听觉为基础的可容纳众多艺术形式的艺术与科技的综合体, 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 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的具体形象。从某些角度上来看, 建筑与银幕的功能具有相似性, 都能作为“电影内容”的载体, 不同的是建筑又是“电影内容”的道具, “电影内容”某些方面是围绕着它来展开的。从学术角度上来看, 它具有着空间叙事能力。而空间迷宫则可以理解为电影建筑的脚本之一。脚本是故事发展的大纲, 在这里, 空间迷宫作为电影建筑里的一种框架, 是故事内容的载体和道具。

纵观工业设计发展, 功能与形式总是其“主旋律”。设计师的关注点总是围绕产品的“功能”“造型”延展开的, 怎么做才漂亮, 怎么做才更符合人的使用, 这些都是传统设计师思考的出发点。这些设计方式设计出的产品虽能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求, 但精神层次需求则没有被更有效的关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对于物的追求越来越高, 衡量物的价值也越来越多元化, 人们不再满足于功能性产品, 也不再仅仅满足于形式感的产品。

三、叙事设计到底是什么

叙事, 是写作用语, 是以散文或诗的形式叙述一个或一连串事实或虚构的事件, 并按照一定次序来讲述事件。叙事设计则指在特定的语境下对设计载体进行设计, 在使用时能按照叙事的结构方式进行设计载体的运用。

(一) “叙”是关系脚本。“叙事”可拆分为“叙”“事”。“叙”本身是讲述的意思, 在这里指一种结构方式, 是一种情景, 一种叙事蓝本, 这种蓝本是按照一种逻辑语言进行的活动。在蓝本中人们会发生什么, 这就是“叙”的本质。进一步, “叙事”就是关系。关系是叙事的核心, 所以在设计时, 考虑的所有因素都是围绕关系来确定的。

(二) “事”是思想载体。我们都知道, 写作叙事只是传达中心思想。事是思想的载体, 但“事”承担着“思想”的责任, 所以“事”是思想。在设计中也是同样的道理, “事”是设计思想。

(三) “叙”和“事”与“叙事”。我们在分析“叙事”时, 把词拆分开, 分别解释了“叙”和“事”的深层次含义。所以“叙事”是一种基于关系的思想, 那么“叙事”设计就是基于关系和思想的设计。

四、“叙”给产品设计带来角度转化

之前设计者在设计时以功能为基础, 着重考虑物本身。而叙事设计则是关注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物的设计, 把物放在语境中, 在语境中把握人与物的辩证关系。

菲利普·斯塔克的榨汁机是工业史上的一朵奇葩, 优点众多, 人们对它解读可谓众说纷纭, 各方面的解释好像都有道理。那我们从叙事手法上去解读这个工业设计史上最经典的案例。

斯塔克曾说过:“这是能引起话题的设计, 就像一位绅士想要搭讪一位美女, 这个产品成了话题的媒介, 他们的谈话将从这个榨汁机开始。”我坚信斯塔克在设计的时候已经在考虑物对使用者的影响, 通过对物的媒介作用, 促使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发展。所以这部榨汁机赢得了众多赞赏, 也多被消费者所喜爱。

五、物以载道—“叙事”让产品设计更有深度

在上文“事”的论述中, 我们知道“事”是表达思想的, 在产品设计里面, 一般设计师都做产品设计时只考虑功能和造型, 但从叙事角度上来看, 产品设计在满足功能是可以承载设计的设计观点的, 设计师可以提出他们的设计理念, 这种理念满足产品功能性的同时, 也具有精神性, 有的时候。人们会和产品的精神性带来共鸣。这样也会给产品带来更深的价值, 产品不再仅仅是产品, 更是一件艺术品, 因为具有哲学性, 会给人带来思考。

第六届“为坐而设计”比赛金奖作品, 作品名字叫“《授与哺》”。比赛主题是:“坐与长者”, “长者”指的是比我们年长的人, 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成长都与他们密不可分, 参赛者可围绕自己的生活环境或成长过程, 表现与长者们共处时所引发的对于“坐”的行为和坐具的设计灵感。作者通过对年轻人与老人之间情感的理解, 用这套座椅展现出来了, 父母老人是我们的长辈, 为我们遮风挡雨, 在这里, 老人就是中间的那把大的座椅, 小辈是左右两边的座椅他给我们这些小辈提供了平台, 让我们有依靠;同时, 小辈又是老人的依靠, 在这里, 左右两边的座椅的靠背可以作为中间的大座椅的扶手, 在这里表达的意思是, 年轻人又是长辈的依靠。一套座椅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把长辈和晚辈之间的辩证关系表达的如此到位, 所以这部作品不仅仅是普通的座椅, 它承载了设计师的情感, 承载了使用者的感动。所以这件作品在具有产品功能性的同时, 它的精神性显得更为动人。我坚信, 大众见到这部作品肯定会被这部作品深深感动。这部作品也完全体现了叙事的高超的表达方式, 是一件非常优秀的作品。

六、叙事方法产品设计实践

通过对叙事设计方法的研究, 我们做了一些设计实践, 得到一些不错的成绩。下面就谈一下设计实践。

作品是“2015 两岸大学生汉字文化创意大会主题”的比赛作品。比赛的主题是:围绕中国汉字去设计作品。作为产品设计学生, 我利用叙事设计方法去设计了这部作品。这部作品利用中国汉字的形和意去展开设计。我大量的需找中国汉字, 看看需找设计的概念点。

通过对汉字的研究和解读, 我发现中国的“中”无论从形和意上都有着很好的可能性。然后我再通过对生活的观察, 发现垃圾桶存在的问题。我发现每逢两个人去倒垃圾时, 身高不一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垃圾桶会有所倾斜, 如果保证不倾斜的情况下, 两个身高不一的人会很麻烦, 他们需要为对方做出妥协。这从使用上面非常不友好, 因此利用中的结构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因为我们发现“中”的双耳是可以解决高低带来的问题的。而且, “中”字在新华字典里有着“不偏不倚, 正”的意思, 这和我们所追求的功能是一致的。

这里从“叙事”中的“叙”的关系考虑, 我们考虑了产品对人与物, 人与人的关系, 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矛盾。另外, 从“叙事”中的“事”的思想考虑, 我们赋予了作品内涵, 让内涵和功能达成完美的统一。这就是以叙事角度去设计, 去考虑设计。

七、结论

叙事设计方法给传统的产品设计带来的新的设计视角, 人们可以根据叙事的设计方法来对产品进行设计。“叙事”的“叙”给产品设计带来角度的变换, 让人们更加关注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 “叙事”的“事”让我们需要产品设计的深度进行探究, 叙事设计给我们带来新的天地。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 我们更加注重叙事设计方法的学习, 在产品设计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万依依.博物馆空间的叙事性设计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 2014.

[2]刘乃芳.叙事视角下的空间设计研究综述[J].华中建筑, 2015 (10) .

8.土楼圆明园 篇八

立本楼 风骨不失沧桑之美

坐落在福建龙岩永定县湖坑镇新南村的立本楼,黄褐色的土楼骨架仍历历在目,风骨不失沧桑之美,以颓废之美搁在一派天然原野里面,也显得鹤立鸡群,大有傲骨铮铮的气概。

与立本楼一墙之隔的衍香楼因为保存完好,尚有近百人居住,是各地游客青睐的旅游景点。同为当地苏氏居住的两座土楼,立本楼、衍香楼的境遇迥然不同。

立本楼于1822年建造,后来在上世纪30年代毁于战乱。这里如今是一片断垣残壁,一股苍凉之感迎面扑来。从残留的外墙上看,立本楼是一个方形的土楼,土黄色的墙体历经80年的沧桑依然屹立。立本楼的内部虽杂草丛生,但还有一口古井,井中甘泉依旧,只是人事已非。多年来,村民尽量保护这仅剩的遗址。不过,有的人就是喜欢这种原始的味道。立本楼苍凉独特的景致每年都吸引不少摄影家前来摄影。

日新楼 管窥土楼“进化史”

说起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福建土楼,许多人都误以为是客家人的专利。其实不然。闽南人所建土楼,比客家土楼年代更早,数量更多,形式更丰富,且在门匾上多刻有明确的建筑时间。以位于漳州华安县庭安村的日新楼为例,其门匾上镌刻:“日新楼,万历癸卯岁,仲春,邹氏题”。

据日新楼的管理者邹跃木老先生说,日新楼中原住民邹氏,是宋代福建泰宁县状元邹应龙的后代,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迁到华安上坪,即开始着手修建日新楼,到1603年方完工,前后历时200多年。不过,真正展开大规模营建,应该是在明代万历年间。日新楼遗址中,尚立有一块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二月撰写的《庭安日新楼内大宗追来堂序》碑,其中提到“万历间,裔孙知郑、濮二州事,孟都始建宗祠,修为祀事焉”,正好解释了建楼所需庞大资金的来源。

无论如何,到明代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这座占地8.8亩、二街三排、每排约有23间平房的日新楼,便屹立在上坪这片土地上。邹老先生说,最多时,楼里住有50多户、400多口人。

400多年的时光,倏然远逝,唯剩这座充满建筑创意、亦寨亦楼的日新楼遗址,任人赞叹、议论或凭吊。说它亦寨亦楼,是因为一方面它雄踞上坪最高处的小山顶,作为基础的石墙高7米,墙厚1.6米,石墙上加筑夯土墙,寨内大多数房屋独立而建,正是传统堡寨的典型筑法;另一方面,日新楼里朝东一排(最外排)的房屋,又将木柱加诸土墙上,以土墙承重,则又像后来土楼的筑法。

在地处偏僻的华安上坪,能看到日新楼这种从土寨、土堡向土楼转换的典型建筑,堪称人生幸事。

升平楼 土楼中的古罗马斗兽场

升平楼位于漳州华安县宝山村,是闽南唯一全部由花岗岩砌成外墙的圆楼,外部设计像防御的城堡,内部如普通民居,中心庭院的条石铺地类似八卦图,是土楼中的古罗马斗兽场——“土楼碉堡”升平楼。

升平楼建成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迄今400多年。其主人姓郭,据其族谱的记载,是唐代郭子仪的后裔。楼房建在宝山之上,外墙全部用花岗岩条石砌筑,浑然天成,其外墙没有用灰料勾缝,只用方正的石条就能构成一个标准的圆楼,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升平楼设两门,正门朝东,侧门朝南。建筑分为内外两环,外环高三层,内环高一层,外环与内环之间是各个单元的小天井。各个朝向的单元进深都是一样的,比较规整,但单元的隔断仍十分灵活,各单元内部的空间也各具特色。楼内天井呈八卦形。

升平楼的外墙虽是石砌,但并不承重,整栋楼是木构架承重。在结构的暴露部分,有简单的装饰,木雕精致秀美,明代建筑风格极为强烈。外部设计像防御的城堡,而内部如普通民居,这种“蓄势于前,急转于后”的结构方式,创造出了“深美闳约”的艺术境界。

在二楼与三楼地板的高度,外墙有意凸出两卷15厘米左右厚的条石,装饰性地酷似“土砻”的两耳。传说明万历年间,当地柯林寨家族占势欺人,郭家利用风水选址建成土砻型的升平楼,成功“磨平”像谷仓的柯林寨,解了乡亲们的恶气。但由于忘记拆除这对耳朵,土砻也把自己磨得不得安宁,至今楼内已无人居住。

施德楼 土楼中的维纳斯

在漳州南靖云水谣景区,从和贵楼穿过一条田埂,有一座被太平军火焚的土楼,因为当地口音的缘故,关于楼名就有“时德楼”、“诗德楼”、“施德楼”等多个版本。

这座土楼建于清乾隆年间,呈方形,楼高4层15.5米,有4部楼梯,单层32开间共128间,天井两边各有一口水井。这是施德楼的前生,一场烈火后,它的今世已面目皆非,所有房间被烧成焦炭,大门的青石门框门楣烧断了,水井的石井沿也被烧毁一角。楼内的四堵墙经过烈火焚烧,像是高温窑里的砖越烧越坚强,凤凰涅槃地变成坚不可摧的红砖墙,在晚霞的照射下,越发显得红彤彤。

施德楼被毁后,失去家园的人们,有的外迁他乡,有的在附近择地建房,有的不愿离去,用木料在后墙搭建了5间3层楼,又在左墙修建了3间4层楼,现在这里还住着5户人家。从烧断井沿的井里打出清冽的水,人们继续过日子。

贵阳楼 “帝师”题词成谜

贵阳楼位于漳州平和县坂仔镇五星村,尽管整个土楼已呈颓势,但用花岗岩精雕构件堆砌而成的楼门,构件细部图案工艺却十分精致。而楼门上方匾额及楼门两侧门联均被水泥封填,除楼门上的“贵阳楼”三个大字依稀可辨外,楼联的字迹已无法辨认,而“漳浦蔡新拜题”的落款小字则向人们提醒着此楼非同一般的身份。

蔡新历任清朝礼、吏、兵、刑、工五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尚书房总师傅、《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一个地位如此显赫的人,为何会为坂仔这座土楼题写楼名、楼联呢?更有意思的是,在距离贵阳楼约6公里处的宾阳楼,楼门题字落款为:刑部外郎姻眷弟蔡本俊顿首拜赠。漳州文史专家查阅大量清史后意外发现,蔡本俊竟是蔡新的儿子。

两座散落于乡野中的土楼,竟与清代两位名声显赫的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与两楼的主人到底有什么关系,坊间有着多种传说,有人说蔡新是贵阳楼赖姓楼主的外甥,也有人说是楼主人的养子。究竟有着怎样的亲戚关系,至今也没有人弄清楚,却都知道该楼原来不叫贵阳楼的故事。据说,该楼建成时取名“青阳楼”,楼名恰好与青阳宫同名。青阳宫系中国著名道教宫观,多次更名,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唐僖宗逃奔蜀中,曾以此为行宫,他重返长安后,下诏改“青羊观”为“青阳宫”。清朝历代帝皇均对此宫保护有加,且多次修缮、扩建,乾隆年间更是香火旺盛。蔡新觉得“青阳楼”与“青阳宫”同名,恐有犯上之嫌,遂连夜把此楼更名为“贵阳楼”。

9.电影《圆明园的毁灭》观后感 篇九

可恶的外国人,他们就像一条条走狗,像一堆堆无所作用的垃圾,像一条条卑鄙无耻的恶狼,只会抢夺我们中国人的领土以及各种金银财宝,他们如同一只只讨厌的寄生虫,粘附在我们中国这只肥壮的雄鸡上,如同吸收我们身上的营养一样,把我们祖国历代的名人书画以及各种珍贵的奇珍异宝,全部掠走,就像在掠夺一个小小的蚂蚁王国,他们简直是把我们当做一只小小的蚂蚁一样对待。在他们眼里,我们一个泱泱大国就如同一只蚂蚁般的渺小,他们是多么的胆大妄为啊!

火烧圆明园,简直是中国人的耻辱。百年来,受尽的耻辱,没入骨髓的刀光和血,都深深地烙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上。

圆明园原本是一个金碧辉煌的皇家园林,里面收藏着各种珍贵的历史文物,有着美丽的奇珍异宝,这是个多么美丽,多么壮丽的景象啊!但这一切是百年之后将永远地消失了,那片美丽的土地将成为一片废墟,一片无用的废墟。虽然它是废墟,但我仿佛能听见它的呼吸与心跳,它好像在说:“在百年之前,我是多么华丽啊!唉!都怪那些可恶的外国人,将我毁于一旦了。”

上一篇:《滚球》幼儿园小班体育教案下一篇:不上班保证书范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