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主要污染及其应对措施

2024-07-12

济南市主要污染及其应对措施(共6篇)

1.济南市主要污染及其应对措施 篇一

《环境与健康》论文

核污染的产生原因与危害及其应对措施 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

新闻传播

年级班别

2013级新闻班 学号

201300052021

学生姓名吕阳

2014年 5 月 摘要: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许多国家为了增强自己国家的世界地位,相继进行核武器试验,与此同时也建立了许多核电站,这些生产活动产生的核废料使当地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承受了巨大苦难。核污染已经成为越来越严重的世界性问题,如何防治核污染也成为了各国共同面临的世界性难题。本文主要论述了核污染的产生原因及其产生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核污染进一步扩散,威胁人类安全。关键词:核污染;形成原因;危害;防治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核”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许多国家发展核武器,开展核武器试验以保卫国家主权和合法权益,同时建立了大量的核电站为本国经济发展提供能源支持。对核能加以正确、合理的利用,的确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但若在对核能加以利用的过程中出现了纰漏,其产生的危害和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据报载, 由于遭受“大胖子”原子弹爆炸后的大量放射性核污染影响,日本九州长崎东北外的几十个劫后余生者变成了没有生育能力、形象怪异、智力低下的“昆虫人”。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 危及居住在前苏联15×104km2的694.5万人;在受污染的俄罗斯地区, 成年人的发病率比一般水平高20%~30%, 而儿童的发病率则高出50%。核污染给人们带来的精神损失、心理恐惧更是无法统计。本文就环境核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危害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减小核污染发生的频率并且使其危害降到最小。

核污染的产生原因

核污染的来源主要有核武器爆炸、核反应堆的核产物及核废料、医学及科研和工业料位计及探伤机生产及应用四种。核武器爆炸

众所周知,核武器爆炸是核污染的最主要来源。当核武器被引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在核爆炸时产生,爆炸的过程中这些放射性物质迅速扩散到周围的环境中,与此同时这些放射性物质的巨变和裂变产生的辐射又会使其周围物质活化为放射性物质。尽管大多数核污染无的半衰期比较短,但是仍会在环境中留下一些半衰期较长的污染物,在环境中持续污染几十年甚至更久。更为可怕的是,核武器爆炸时产生的污染并不局限于周围的几十里,污染物能够进入大气环流,在大气环流的带动下经过一段时间污染全球,也可以通过水和食物链对人造成伤害。

核反应堆的核产物和核废料

核反应堆的放射性核产物及其报废燃料是核污染第二大来源。各科研、医学及工业应用部门在运行中所需的放射性产品都交由专业工厂生产,工厂利用反应堆强中子流活化非放射元素制品使其转变为放射性核素制品, 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核废料;核电站及其它反应堆中大量裂变核废物,原则上是完全密封的,在生产过程中任何的泄漏都会造成环境核污染,反应堆在正常运行中的泄漏是严格禁止的。上述过程的任何泄漏都会成为核污染物的来源,例如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堆芯毁坏、部分厂房倒塌,导致大量强辐射物质泄漏,其周围的4300多个城镇和村庄遭受核污染,大约有9300人死于核污染引起的癌症。医学和科研

医用放射性核素包括各种短半衰期非密封放射性溶液,主要用于注人人体做功能检查疾病诊断,其分装、注人、容器清洗及病人排泄等途径均可造成环境核污染;另一类放射性核素用于治疗人体疾病,这一类放射性核素在操作工程中也会对环境造成核污染。同时,科研使用的放射性核素主要用来做同位素示踪,在整过过程中都存在发生核污染的可能性,所以现在在科研中应使用放射源密封性较好的各种设备,如核子秤、核液面料位计、核厚度计、核密度计, 核荧光能谱仪、核辐照钙铁分析仪等。工业料位计和探伤机生产应用

料位计工作的正常运行主要依靠同位素源向探测器发送y射线,而在探伤机的工作过程中会产生у射线。虽然生产和使用料位计和探伤机的放射源密封性均较好,但在放射源的装换、运输、废源处理等方面都存在造成核污染的可能性。另外,目前工业废料中天然放射性物质的富集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核污染来源。例如在石油开采和燃煤电站中,排出的废渣中放射性物质逐渐累积,如不加强管理并采取一定措施,也会对环境造成伤害。

核污染的危害

核污染主要指核物质泄露后的遗留物对环境的破坏,包括核辐射、原子尘埃等本身引起的污染,还有这些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后带来的次生污染,比如被核物质污染的水源对人畜的伤害。核污染的特点主要有持续性、稳定性、累积性、公众无感知性。持续性

核污染是人类生产活动产生的物理性污染当中最严重的一项,与其他物理性污染相比,核污染最大的不同就是其持续性。一般的物理性污染都是即时性的,当污染源消失时,其产生的污染一般也随着污染源消失。如噪声污染等,当其声源消失时,对周围环境的噪声污染也立即消失。但核污染不会随着爆炸结束和反应堆的停堆而结束,放射性核素都有其固有的半衰期,不同的核素的半衰期不同,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千年不等。遵循不同核素内在的固定衰减速率,它们一旦产生短期内就不会消失。这一特性与化学污染有类似之处,即使污染源已经不存在,化学污染物也不会立即消失。稳定性

化学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可以被降解或者与其他化学物质反应从而使其毒性降低,但与化学污染物不同的是,对于核污染物,自然环境的阳光、温度等因素无法改变其毒性,人类目前无法通过物理手段使放射性核素失去放射性,从而达到消除核污染物毒性的目的。累积性

核污染对人类及生物的影响还具有其他污染所不具有的累积性。一般性的物理和化学污染都不具有累积效应。例如,把噪声降低到一定分贝值以下,噪声不会因为声源的持续存在而累积起来产生伤害;某化学毒物摄入量降低到一定量下,对人不造成任何医学检查可发现的伤害,一般不会因接触时间延长或次数增多而使伤害又发生。最典型的例子是,吸烟者累积吸人的尼古丁量远超过一次摄入的致死剂量,但因每天吸量少,仍安然无恙。根据前人的研究已经证明,核污染对人体和生物的危害具有明显的累积效应,尽管人和生物自身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但是对核污染物的抵抗力比较弱。如果人的身边或者体内长期接触核污染,即便每次接触的量处于极低水平,也极可能因为核污染物的累积效应产生危害。公众无感知性 核污染危害的第四个特点是公众无感知性,不像化学污染多数有气味、颜色,噪声振动、热、光等污染公众可以直接感知其存在。核污染的辐射,哪怕强到直接致死水平,人类的感官对它都无任何直接感受从而采取躲避防范行动,只能继续受害。例如,五十年代末某省一农民误拿了未妥善保管的报废放射性钻源带在身上致使全家甚至为其诊断的医生都遭受严重的伤害。

三、核污染的应对措施

目前,针对不用类型的核污染,人们也研究出了相应不同的污染处理措施。目前核污染去除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电化学法、物理一化学联用法、微生物清除法、焚烧、超级压缩法和土壤核污染去除方法如铲土去污、深翻客土、可剥离性膜、森林修复等。与此同时,各国也致力于加强管理削减核污染源、加强现有处理方法的联用、开发微生物处理新技术和开发基因工程修复植物。各种去除方法都有其特有的优势,但仍不可避免地有其缺陷。应对核污染,最根本的措施在于防范核泄漏。

首先必须严格控制能引起核污染的原料生产加工使用,在核生产和加工行业建立起安全有效的行业规范,最大程度地减少核污染发生几率。其次,通过立法限制核的使用和核原料的买卖、交易也是十分必要的。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具有约束效力的法律框架,才能使核能的发展利用处于可控的状态下。更为重要的是,使用核能源要确定其安全性,以安全最大化为原则,切不可为追求核能的经济效益而置民众安危于不管不顾。同时,科学家也应该加快核能的科技研究,更深入的了解其原理,以更好的掌握和利用核能;世界各国应承诺避免核战争,并约束有核国家关于核武器的研制和开发。核能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这样的效益背后仍潜藏着隐患,一旦发生核污染,对于生态环境、民众心理都可能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这也是不少人谈“核”色变的原因。发展核能是大势所趋,彻底放弃核能发展是不现实的。正如老话所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更加深入地了解核能,才能更好更安全地利用核能,造福于人类。

2.济南市主要污染及其应对措施 篇二

关键词:长春市,污染,防治措施

1 自然概况

长春市地处吉林省中部, 位于东经124°18′~127°02′, 北纬43°05′~45°15′。西北与松原市毗邻, 西南和四平市相连, 东南与吉林市相依, 东北同黑龙江省接壤。东西宽约227km, 南北长约217.5km, 全市土地总面积20571km2。实有耕地109.4万公顷, 其中水田11万公顷, 旱田98.4万公顷。

2 河流水系

长春市境内水系主要由第二松花江、拉林河两大水系的部分河流和西北部闭流区组成。第二松花江水系在本市流域面积为14799km2, 占全市总面积的71.9%, 其主要支流有饮马河、伊通河、沐石河、双阳河、雾开河、新凯河、小南河等;拉林河水系在本市流域面积为3944km2, 占全市总面积的19.2%, 主要支流有卡岔河等。全市境内流域面积超过20km2的河流有197条, 河流密度为1条/100km2, 其中流域面积超过500km2的河流有15条, 流域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有9条。

3 水质现状评价

3.1 评价项目

本年度评价项目为pH值、溶解氧、硫化物、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氰化物、总砷、挥发酚、六价铬、总汞、铜、铅、锌、镉、硒、氟化物、粪大肠菌群, 共计20项。所有数据均由具有国家计量认证资质的吉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检测和提供, 评价现状年为2009年。

3.2 评价标准

采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中Ⅲ类标准作为评价标准。

3.3 评价结果

3.3.1 主要河流评价结果

第二松花江干流监测断面为石屯和松花江站, 本年度评价河段总长为163.0km, 无论是汛期、非汛期还是全年, 这两个断面均为Ⅲ类水。

沐石河评价河段总长112.5km, 代表断面为永安和浮家桥站, 其中永安断面水质较好, 为Ⅲ类水质;浮家桥断面水质为Ⅴ类水, 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

拉林河干流评价河段总长124.0km, 监测断面为蔡家沟站, 非汛期为Ⅳ类水质, 汛期和全年均Ⅴ类水质, 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饮马河干流评价河段总长315.5km, 长岭站水质受到轻度污染, 汛期、非汛期和全年均为Ⅳ类水质;石头口门水库无论是汛期、非汛期还是全年, 均为Ⅲ类水质;从小南河入河口以下至入河口河段, 污染较为严重, 除拉它泡汛期为Ⅴ类水质、德惠断面汛期为Ⅳ类水质外, 非汛期及全年拉它泡、德惠、靠山屯3个监测断面均为劣Ⅴ类水, 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和粪大肠菌群。

双阳河监测断面为新安站, 评价河段总长67.8km, 除汛期为Ⅴ类水外, 非汛期及全年, 均为劣Ⅴ类水, 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伊通河干流评价河段总长206.4km, 新立城水库汛期、非汛期及全年, 均为Ⅲ类水;流经长春市区后, 受长春市区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影响, 长春、农安及靠山监测断面水质较差, 3个监测断面污染物种类及超标倍数也基本相同, 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和粪大肠菌群。

小南河代表断面为九台站, 评价河长为37.4km, 全年为劣Ⅴ类水, 污染较为严重, 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

雾开河评价河长132.0km, 代表断面为三道、卡伦湖水库、卡伦湖镇、十三家子及朱城子等5个断面, 三道及卡伦湖水库两个断面水质较好, 为Ⅲ类水质, 而其它3个断面则为劣Ⅴ类水, 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及五日生化需氧量。

新凯河监测断面为顺山堡站, 评价河段总长72.2km, 无论汛期、非汛期还是全年均为劣Ⅴ类水, 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和粪大肠菌群, 河流污染较为严重。

翁克河评价河段总长19.0km, 汛期、非汛期及全年水质类别均为劣Ⅴ类水, 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氟化物。

卡岔河评价河长138.7km, 代表断面为大岭, 全年水质为Ⅳ类水, 主要污染物为氨氮。

综上, 在总长度为1388.5km的评价河段中, 全年Ⅲ类水质河段总长为257.8km, 占总评价河长的18.6%;Ⅳ类水质河段总长为220.5km, 占总评价河长的15.9%;Ⅴ类水河段总长为220.2km, 占总评价河长的15.9%;劣Ⅴ类水河段总长为690.0km, 占总评价河长的49.7%。

3.3.2 水功能区达标评价

根据《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 (DB22/388—2004) , 长春市共划分一、二级水功能区41个。根据2009年水功能区代表站评价结果, 全年仅有6个水功能区达标, 达标率为14.6%。

3.3.3 水库富营养化评价

湖库水体按《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SL395-2007) 中规定的指数评价法进行评价, 评价项目为总磷、总氮、叶绿素a、高锰酸盐指数 (CODmn) 和透明度等5项, 按照规定的评价标准对我市石头口门、新立城及太平池水库进行富营养化评价。

评价结果表明, 石头口门水库全年和汛期为轻度富营养, 非汛期为中营养;新立城水库汛期为轻度富营养, 非汛期及全年为中营养;太平池水库无论是汛期、非汛期还是全年, 均为中度富营养。

4 污染防治措施

水资源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 各有关部门要齐抓共管, 分工负责, 并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水利部《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水功能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具体措施为:

4.1 控制点源, 严格执行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规定

开展水资源保护的首要工作是落实国家有关污染减排及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等相关法规, 控制点源污染。最主要的是对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以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为依据, 严抓点源污染的防治。

4.2 控制面源污染, 大力提倡绿色农业

工业及城镇生活垃圾、化肥、农药、畜禽和水产养殖产生的排泄物、农村人口生活污水和垃圾等, 伴随着暴雨径流及水土流失给江河湖库造成面源污染, 是造成河流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吉林省水利厅编制的《吉林省水资源保护规划报告》 (2008.3) , 全省面源中主要污染物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入河量分别占全省入河总量的44.4%、53.4%、82.5%和78.0%, COD和氨氮与点源污染基本相同, 而总氮、总磷却占到了八成左右, 令人触目惊心。因此, 我们应重视面源污染防治, 消除面源污染。

4.3 加大投入力度, 开展内源污染治理

在我市水质污染较重的河段, 如伊通河及新凯河长春市区下游河段等, 经过长期大量的纳污, 底泥中已沉积了大量的污染物, 形成了内源污染源, 是水质难以改善的一个重要原因, 急待清淤治理, 以消除内源污染。

4.4 应用生态治理, 防治水污染

采用生态措施, 也是防治水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湿地和滩地种植河柳及芦苇等耐水且净化能力强的水生和陆生植物, 在河流两岸营造河岸生态防护林, 以减少泥沙和污染物入河量, 在自然滩地种植耐水且对污染物吸收能力强的水生植物, 以减轻水土流失和农田径流等面源对水域的污染。

4.5 建立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 确保饮水安全

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好坏, 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是水资源保护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保障饮水安全、维护人的健康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保护工作的第一需要。因此, 建立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 严禁污染水源的行为, 使其水质达到国家制定的饮用水水源标准。

4.6 强化监督管理, 杜绝违法排污行为

应加大水资源保护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力度, 确保各项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保证限制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入河排污口设置许可制度的实施。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优先为原则, 严格按照《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统筹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依法规范各类污染源的排污行为, 杜绝违法排污。

4.7 健全法规、以法治水

健全法规、以法治水是水资源保护的根本保证。在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建立和完善我市相应配套的水资源保护法规体系, 也是必要的, 并以此规范经济、社会行为, 使水资源免受其害。

4.8 加强舆论宣传, 唤起公众参与

水资源涉及千家万户和各个领域, 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 做好舆论宣传, 唤起群众和全社会的重视, 是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一环。通过提高人们爱水、节水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以达到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5 结语

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水的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以及改善人民生活的极其重要的问题之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 将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向前发展。全社会一定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 高度重视水资源的问题, 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切实把水资源作为一种战略资源摆在重要位置。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 建立节水型社会, 统筹安排, 科学开发和利用水资源, 以不断满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 同时更应该加大投入、管理和保护力度,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使人与宝贵的水资源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 尹华, 孟繁迪.吉林省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6) :79-81

3.济南市主要污染及其应对措施 篇三

风险和保险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存在天壤之别。两者相辅相成,互为生存。因为没有风险,就没有保险;风险导致损失,而保险专门补偿风险所致的损失。虽然保险公司是提供这种经济补偿的专业机构之一,但其自身也面临着大量的内,外部风险。特别是保险公司中专门从事损失补偿的理赔环节,也需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化解,转嫁这些风险,从而保障保险公司健康、稳定的发展。

外部风险

重大自然灾害频发

中国是受自然灾害侵袭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08年,对于保险公司的理赔员工来说,无疑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据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1752亿元,比上年大幅攀升,同比增加4倍,并且该数字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仅汶川地震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因为自然灾害原因导致的理赔成本支出也在逐年增加。

对于这种人力不可抗击的原因造成的损失,从保险公司角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公司慎重承保高风险项目。如果承保,要根据风险程度,拟订相应的费率和免赔额,最大限度降低承保风险。二是做好防灾防损工作。定期对高风险承保标的进行现场防灾防损工作检查,排查风险隐患,制定整改建议。在有预警的自然灾害,如台风来临之前,对承保项目进行拍照留存,锁定出险前状态,以便和受损后进行比对,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注重受灾现场的查勘和定损工作。及时到达受损标的现场,剔除非保财产或非责任损失。如损失较大时,可委请公估机构介入,避免超额赔付。四是建议政府尽快建立巨灾保障体系,共同防御大规模的自然灾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

金融危机产生的风险

2008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刮起了猛烈的金融风暴,保险业也不能幸免。除投资收益受损、保费收入下降等问题,从理赔角度还要高度关注由此产生的道德风险。一是对于财产保险,包括在建工程,要重点关注火灾事故,对涉及国际市场需求下降、价格大幅波动的行业,要提高对道德风险识别的敏感性,做好可疑赔案的调查取证工作。二是对于一些贷款保证保险,要特别注意被保险人的资信,主动加强对事故处理的介入力度,减少对理赔带来的影响。三是对于农业、进出口货运等保险,要密切防范因为产品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逆选择风险。四是对于一些从事产品加工出口的中小企业,由于订单减少,有可能试图转嫁损失,因此易引发道德风险。

行业竞争不理性

近年来,随着保险市场竞争的加剧,承保费率持续下降,手续费大幅上升,展业成本增加会直接导致保险公司赔付率上升。另外,个别保险公司为了完成业绩指标,过于注重规模,缺乏效益观念、成本观念,销售折扣不断增加,承保质量不同程度下降,必然会导致赔付成本增加。

“打折促销”绝对不是长久之计,只会使客户对价格越来越敏感,使保险公司之间的拼杀越来越惨烈,从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为此,保险公司应该逐渐从单纯的“价格战”升级为“服务战”,特别是要提高理赔环节的服务质量。

市场环境不成熟

首先是价格信息不完善或不对称,提高了理赔成本。如各地区不同的零配件或药品价格等。信息不对称问题非常突出,导致保险公司在理赔的时候比较被动,赔付成本也一直居高不下。

对此,建议保险监管部门或地方行业协会,保险公司尽快建立一套统一的机动车零配件及医疗价格发布系统,并要实现全国数据的全行业共享,且允许各地区保险公司根据当地实际价格水平进行调整。只有做到信息的公开、透明,才能真正有效解决上述难题。

保险欺诈风险增加

由于中国社会诚信机制尚不完善,蕴含较大的保险骗赔、欺诈风险。在保险日益普遍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研究”保险。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各家保险公司相互理赔信息不畅通、人手紧张不能确保查勘第一现场的情况,用老旧高档车型高额承保,出险后产生高额修理费用、利用正常承保车辆设计非正常事故、汽修厂与客户勾结扩大赔付等时有发生。打击保险欺诈,既是保险公司的社会责任,也是保险公司遏制骗赔,降低赔付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针对这些现象,保险公司一是要严把现场查勘关,在事故现场,尽量借助高科技手段,采取数据比对等方式,仔细辨别事故的真伪,如有疑问要立即展开调查。二是对有关理赔情况进行分析,如同一被保险人短时间内多次出险或多次出现车险单方事故的,要高度关注。三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全行业、全系统建立保险欺诈防范机制,与同行和公检法等社会职能部门或第三方独立调查机构通力合作,争取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打击虚假骗赔案件。四是建立社会举报和奖励制度,扩大保险公司打击保险欺诈的控制面。

外部合作伙伴的道德风险

理赔业务的外部合作伙伴主要包括保险经纪人、公估公司、海外检验代理人、医疗机构、伤残法鉴机构、修理企业、4S店等专业机构。他们可能会从自身利益考虑,与被保险人或第三人合谋骗取赔款。随着保险业务量的逐年增多,以及保险市场专业化分工合作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近年来保险公司越来越多地和这些专业机构合作,力求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达到双赢效果。

保险公司为规范在理赔过程中聘请专业机构的操作流程,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合作者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聘请原则、聘请程序、付费标准、业务范围、审查评估等内容,对如何管控这些外部合作者,如何更加有效地借助外脑,充分利用这些外部力量为保险公司提供支持与帮助,提高公司的理赔质量、降低赔付率,给与切实可行的指导。

法律环境不利于保险理赔合同的实施

目前,在保险诉讼中法院片面强调保护被保险人利益,忽视保险相关法律法规和条款约定。由于社会舆论对保险公司的经营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法院从化解社会矛盾的角度出发,一味追求息事宁人,导致保险公司处理争议案件十分被动,致使保险合同的效力被严重削弱,保险公司的理赔成本大幅度提高。

在此,笔者建议保险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要加强与司法机关等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合作,营造良好的理赔外部环境。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司法建议,敦促司法机关尊重保险合同。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应加强保险知识的宣传,承保时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坚持诚信经营。对一些法律关系清晰明确的案件,要坚持通过诉讼来维护保险公司的权益。

公众认知度的局限性

目前,社会大众对保险业本身存在一定误解,对保险业务范围了解有限,普遍认为保险公司

应当对所有风险都承担保险责任,在理赔方面容易与保险公司发生争议。为避免一些保户采取过激行为,保险公司往往也不得不实行通融赔付,无形中增加了赔款支出。

因此,从保险公司角度,需要加强宣传和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一是对属于保险责任的业务,在进行赔偿处理的同时加强社会宣传,让保险原理、保险条款,特别是责任免除内容深入人心,减少对不属于保险责任业务的误解和舆论压力。二是对于不属于保险责任的业务,从不同层面借助媒体报道,一方面阐述其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另一方面介绍国外的操作模式,逐步让公众了解、理解和接受,减少监管部门和行业的压力。

新《保险法》对理赔提出更高要求

将于今年10月1日实施的新《保险法》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保险理赔的程序、时限,强化了对投保人、被保险人利益的保护,给保险公司的理赔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这就需要保险公司改变以往的不规范操作,从流程上理顺理赔过程,从规则上调整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

内部风险

理赔员工的专业胜任能力风险

在保险理赔过程中,如何准确认定保险责任、确定保险事故损失,防范骗赔风险,都需要理赔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水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果理赔人员的业务技能不高、经验不足,往往导致超额赔付。此外,理赔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或在履行岗位职责时不细致、不深入,定责定损不准确,甚至明显错误,也会给保险公司造成赔付损失。

对此,保险公司要不断优化理赔队伍结构,在建设专业化团队方面要全力推进理赔员工定级管理和资格认证制度,提高专业技能;建立健全理赔业绩评价体系,完善薪酬分配和员工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提升理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理赔信息技术应用相对滞后于业务发展

随着保险业务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是提高理赔效率、降低理赔成本,加强理赔管控的必由之路。为此,保险公司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一是加强数据的电子化管理,定期清理系统中的垃圾数据,严禁人为删改,保障数据的真实、准确。二是加大IT技术的投入与应用,完善升级已有的理赔业务处理系统,进一步加快案件的处理速度,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三是积极引入GPS定位、手机自助照相、网上传输理赔单证、远程定损等新技术,在提高内部工作效率的同时,不断强化高科技手段对理赔成本的节约和对理赔质量的控制作用。

理赔数据质量有待提高

尽管各家保险公司对数据的规范性、完整性,准确性等都有严格要求,并且也经常进行清理检查。数据质量得到了一定改善,但由于一边清理,一边又因为人员录入错误、系统设置问题、操作不规范等诸多原因,不断产生大量的垃圾数据和异常数据(特别是有关未决赔案的理赔数据)。不仅会对系统造成负担,不利于对理赔业务进行监控管理,还会影响未决赔款准备金提取和公司会计报表的合理性。

因此,一是要提高理赔基础数据录入人员的责任心,认真把好第一道关,从源头保障数据质量;二是对赔案处理系统进行一些录入设置,自动校验数据的合理性,避免一些简单的逻辑关系错误;三是制定并要求所有分支机构严格执行理赔数据清理计划,定时删除系统中的无效数据;四是定期开展数据质量监控、检查及考核工作,制定罚则,发现违规行为及时纠正,最大程度减少数据质量问题。

理赔环节中超额赔付问题

从接到客户报案,到查勘,定损,报价、核损,理算,核赔、付款,任意一个环节如果掌控不严,都会出现利益漏损的可能。保险公司最常出问题的环节主要表现在现场查勘率不到位、估损准确性有待提高、理赔定价能力欠缺、未决赔案管理问题多、修理费和医疗费管控薄弱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保险公司应实行“集中管理、分级授权,分散操作”的理赔经营模式。

费率持续下降、承保风险增加对理赔的压力增大

近几年,由于保险市场的参与者不断增加,为尽快扩大规模,提升市场占有率,“打价格战”成为了新兴保险公司一个首选的,也是快速见效的手段之一。一些老牌的保险公司也不得不被拖下水,纷纷降低费率,甚至不计成本,盲目扩展保险责任,造成公司承担的保险责任金额大大高于保费的增长。承保数量的大幅上升、承保质量的下降,无疑对控制赔款支出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因此,保险公司要高度重视,要从产品定价、承保、理赔等多个方面来研究,要站在公司经营的角度,全面、系统的防范理赔风险。建议公司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和管理公司理赔活动中产生的各种风险。理赔部门要加强与承保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及时反馈理赔过程中发现的因承保问题而发生的漏损现象,对不良客户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其严格管控,提高承保条件或拒绝承保,有效控制潜亏业务的承保,从而规避经营风险。理赔服务水平与客户要求存在差距

目前,保险公司服务质量不高,服务形象不佳、索赔手续繁琐,拖赔惜赔等理赔难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与监管要求相比,与客户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要想解决好“理赔难”问题。保险公司首先应换位思考,应站在客户的角度,从规范的服务标准,高效的处理速度,亲切的客户体验,顺畅的沟通渠道等方面细化理赔服务内容。例如针对不同类型案件的各处理环节建立岗位标准化操作指引,规范处理时限和单证手续,编制服务标准化手册;对理赔服务实施分类管理。对事故责任明确的小额赔案完善快赔机制,简化单证和客户索赔程序,提高理赔速度;在公司理赔网点设立VIP窗口或服务区,实现对公司重点客户和优质客户的差异化服务;在全国范围开通赔案网上查询服务等等。

农险业务快速增长与理赔成本逐步攀升的矛盾

以能繁母猪、果树、大棚为主的农险业务,标的额小,位置分散,事故发生后理赔时效性强,工作量大,给理赔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例如,能繁母猪分散养殖在农户、养殖场中,发生保险事故时,不论时间早晚,都需要在较短时间内赶赴现场,否则会影响农户对标的的后续处理。为了准确确认保险标的,理赔人员不得不24小时待命,奔波在事故查勘,定损过程中,人力、物力成本较高。此外,农险业务快速发展与农险理赔外部资源不足的矛盾将比较突出。

农险承保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发生赔案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保险公司应逐步加强农险业务的管理,从建章建制,专业人员的配备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但目前从各家保险公司来看,从事农险理赔的专业人员还相当匮乏。因此,保险公司应加大农险理赔队伍建设,除招聘专业人员外,还要根据现有的平均案件数量,损失大小、灾因情况酌情增加农险专岗或兼岗理赔人员。同时,要加强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理赔效率。

4.济南市主要污染及其应对措施 篇四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四大要素: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界,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利用。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因此环境保护已成为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在环境污染刚刚引起关注的初期,人们普遍把它归罪于技术,并寄希望通过对技术的修正,不管是进步还是倒退,能够恢复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人们发现,技术越来越难承受这样的期望。因为在技术的进步降低环境污染危害的同时,人口的急剧增长、资源的迅速消耗、全球气候的变化近两三百年来,人类社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可这些发展消耗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了追求一时的发展人们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人们需要发展,但是更需要保护我们的地球,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这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河南省会郑州市为例,郑州市城区2006年至2010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为依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SO2、NO2、PM10作为评价因子,对郑州市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作出综合评价。结果发现,郑州市城区环境空气污染呈现由煤烟型污染逐渐向复合型污染转变趋势,空气污染物的季节变化显著。大气污染防治和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加大、二氧化硫减排、机动车数量的大幅增加和气象因素是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原因。近三年来,郑州雾霾情况加剧,污染程度已进入全国倒数前十,那么这么严重的大气污染原因何在?首先就是燃煤污染,郑州大学环境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对郑州大气中的颗粒物的污染来源定量解析,得出各污染源的比例构成,其中燃烧源对PM2.5质量的贡献率为41%;机动车的贡献率为24%;工业粉尘源和土壤扬尘对PM2.5的贡献率为7%和28%。在整个燃煤污染源中,能源生产企业和能耗工业企业占了绝对份额,民用只占两三成,民用燃煤污染也分季节性,如冬季取暖阶段,没有并入集中供暖的社区乡镇会采取燃煤取暖。分散式的燃烧分布,及燃烧技术问题,如一氧化碳超标等,无疑会加重污染。其次,机动车辆的日益增长,尾气排放超标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郑州市区PM2.5的质量浓度每天出现两个高峰,分别出现在9:00左右和19:00左右,最低值出现在15:00左右。这两个浓度高峰与上下班高峰一致,说明与交通高峰有关。另外,工厂废气排放,处理不当也是原因之一。随着近几年大项目的陆续上马,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二氧化硫减排工作不到位,小火电机组关停进展缓慢,个别电厂未完成脱硫设施限期治理任务,部分电厂脱硫设施不能正常运行,还有部分新建项目脱硫设施建设不到位。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可提出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第一,要进一步完善在线监测系统,加快电力行业脱硫和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要摸清重污染企业底细,对拟关闭企业加强现场监督,开展连续监测,依法采取关闭措施。第二,把环境综合整治与污染物减排结合到一起。把污染物减排工作和综合整治工作情况上报市政府,加强政府的监督。第三,加强现场督察,重点对电力脱硫工程、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项目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到位。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郑州应该可以重新焕发生机,于此同时,每个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只有全名参与,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各种环保措施的事实,低碳环保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随着2009年年末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低碳理念席卷全球。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之一,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其低碳意识和低碳行动对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显得更是尤为重要。低碳环保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 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由此看来,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林业碳汇是通过实施造林和森林经营管理、植被恢复等活动,吸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起到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比起少开车、少开空调,购买碳汇林的主意,受到更多人的欢迎。目前,减缓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是减排和增汇。与减排手段相比,林业碳汇措施因其低成本、多效益、易操作,成为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 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提倡低碳生活,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承担起自己肩负负的责任。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作物的残余秸秆,一直主要以焚烧来处理,这也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自PM2.5持续升高,雾霾天气的关注从帝都扩散到全国各大城市,焚烧秸秆被列为引发污染空气的原凶之一。从中央到省市频频发力,共同为焚烧秸秆出谋划策,出台“禁烧令”等,要求从上至下大力宣传,企图通过农民意识形态的转变降低秸秆的焚烧,减轻环境污染。因此找出秸秆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是田间秸秆的根本出路。首先,充分认识秸秆的资源价值,引导秸秆利用方向,充分认识秸秆的资源价值。改变秸秆是废物的落后观念。秸秆是粮食生产的伴生物,是宝贵的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秸秆利用的关键在于提高其经济价值,政府应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方针,提倡秸秆综合利用,寻找高效利用秸秆的科技出路,使得企业及农民 “有利可图”,实现秸秆从“垃圾”“废弃物”到“宝贵资源”的转变。其次,确定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方向,优化产业链。秸秆利用由传统化、低附加值向现代化、工业化、规模化转变,形成高效、清洁的利用方式,这也是解决秸秆焚烧问题的治本之策。整合不同的秸秆利用方式以发挥秸秆资源所能带来的最大效益,诸如热电联产、秸秆生产乙醇的废渣再生产沼气等。第三,设立专项资金,加强信息发布和技术指导,统筹中长期规划,合理布局秸秆利用项目。资金来源可以是多方筹集,可以由国家专项拨款设立,也可从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中抽出一部分用于控制秸秆焚烧,支持秸秆综合利用。政府应制定秸秆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为秸秆利用提供工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体系、模式平台。环保、农业、财政、能源、交通等各部门在各司其职的同时,要合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工作,不仅仅只是在禁烧上联动,在综合利用政策的制定、推行、落实上更需进行沟通和协作。第四,构建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对秸秆利用政策支持不应局限在项目前期,同时应延伸至中后期运行及监督阶段。大力扶持秸秆利用的龙头企业,以点带面,发挥辐射作用。积极发展秸秆利用小型企业,因地制宜优化秸秆能源化利用的政策。对于大型秸秆发电、工业沼气等规模化项目,可整合资源,鼓励大型企业参与。

5.济南市主要污染及其应对措施 篇五

广州市水污染现状调查及应对措施

09信管6班刘晓贤

摘要:人类生活与生产皆离不开水。自古人们就“择水而居”,是为取水方便。到了现在,许多污染严重的工厂因为生产需要纷纷选择“依水而建”。由于生活与生产对水的用途和期望值均不同,于是生活与生产便开始争水。美丽的珠江曾经养育了多少广州人,创造了何等可歌可颂的历史文明。她给广州人带来的是甘泉—生命的源泉,带走的是负重—整个城市的废弃物。而面对广州市水污染现状,我们又将作何应对措施?

关键词:广州市;水污染;调查;应对措施

城市水系是城市发展之源,世界上没有几个城市不是依托江河湖海而建立的。同时,城市水系不但是人类生活所必须,也是城市文明的载体和城市灵性所在,缺水的城市很难让人感受到文明的细致和生动。可以说,城市文明,有水则灵,无水则废。

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珠三角地区也曾被称为“水乡”,水系纵横,堪比江南。广州古誉“云山珠水”,全城水分六脉,是一座水上古城,仅仅30年前,珠江还是市民游泳、赛龙舟的好去处;而广州上游的佛山也伴随有河涌2802条,总长5084公里。水上人家,声音相闻;舟楫往来,永不疲倦。

不过,随着近几十年来现代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水量不断加大,水污染日益严重,并将城市与水、市民与水悲剧性地隔离开来。据统计,广州市每天有近100万t的工业废水排入珠江,废水中含有对人体危害严重的汞、福、铅、砷、铜、六价铬等重金属化合物,含有挥发酚、苯环系列及多环芳烃系列可疑致癌助癌物质;广州市内有14条较大的河涌通往珠江,这些河涌每天将100万t以上的城市生活污水排入珠江,且排放量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中含有种类繁多的有机污染物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广州市郊的养殖业特别是养猪业日排放污水总量超过500万t,汇入珠江成为广州水体环境主要有机污染源之一,造成水体(划D、BOD、氮、磷的超标;尚无法统计的是江上行船的污染物,四面八方农业用水中残余的化肥、农药也汇入了珠江。由于管理上的问题,珠江为广州人向下游输送130万t/d左右的城市综合垃圾。事实已经证明,今日的珠江已经负荷深重,面临着更为严重的污染。珠江水的溶解氧浓度下降到了3.2mg/1,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砷化物等出现超标现象。80年代初期,石门等水厂水质可达2一3类标准,80年代后期水质仍有3一4类标准;进入90年代只能达到4一5类水质标准,珠江水质的恶化已严重影响芳村、河南、石溪、员村、黄埔等自来水厂的供水,有时甚至波及到广州最大的日产100万t的西村水厂。多年的污染使得珠江及其附属的河涌一度成为臭江、黑江,如同一位原本高贵的母亲现已满身脓疮,令人闻之掩鼻,望而却步。

09信管6班刘晓贤3109005848序号:156 1

以下是2010年广州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汇总表 指

标 代

考核项目

类码 号

别序

本 年本 年

总分值

得分

指标值

值 97.81 0.069 0.033 20.00 —— —— 计量单位

API指数≤100的天数占全年

%

Z 天数比例

0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均值 1 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

毫克/立方米 毫克/立方米 Z

02 环境3

Z 量

03 Z

04 Z

05 K

01 K02 K污0染3

制 K 9

04 K

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 毫克/立方米 0.053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100.城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水环质达标率

% 100 境功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能区水质达标率 %

——

水质

达标

出入境水质变化

—— 率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 dB(A)55.1 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 dB(A)69.1 清洁能源使用率 % 82.22 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 % 81.08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 99.30 危险工业危险废物处置率 %

废物集中处置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 %

率 重点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99.50 工业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 % 99.81 企业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

排放

标率

%

98.28

—— 42.90

8.00

8.00——

——

4.00

2.90

3.00

2.00 29.87

5.00 2.00

3.00

2.96 1.00

1.9

1达标率 万元工业增加

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 % 100 8.376 0.000754

0.000384

0.002771 85.65

1.00 2.00 2.00 2.00 2.00

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

吨/万元

排放强度

万元工业增加值化学

K 吨/万元

值主需氧量排放强度 0

要污万元工业增加值烟尘6 吨/万元

染物排放强度

排放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

吨/万元

强度 化硫排放强度 J 0环境J

%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8.00

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建设

J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15 环

G

0环境保护机构建设

91.96 8.00 20.00

% 40.15 4.00

达标 3.00

3.00

境1 管G

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理 0%

2由上表中有关水资源的数据显示:广州市的水污染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居民的用水需求,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水体污染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首先是降低了水体使用功能,使原来的取水点不符合取水要求,此时要么增加水处理设施,增大药耗和运行费用;要么将取水点向上游迁移,增加工程投入和输水费用。其二,直接影啊工农业生产,污染的水体造成工业产品不合格,农业减产。污染成分停留在工业产品内或被农作物所吸收,再通过工业品,“米袋子”、“菜蓝子”波及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进入人体,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其三,水污染造成城市惶恐,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之一。其四,被污染的河流很容易成为传播疾病的“流动炸弹”。2007年6月20日,广州已经确诊的两例霍乱病例,就属本地食源性感染,并与鱼蟹、虾等水产品有关。这样的病例在广州乃至全国都已经相当罕见了,却在经济发展多年之后重现,想来不禁令人唏嘘。

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发布的《珠三角地区环境状况公众评价调查报告》显示,珠三角九个城市的受访者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人不以城市自来水为饮用水源。(11月11日《广州日报》)“四分之一”的受访者不以自来水为饮用水源,这一比例折射出人们对自来水及其水源的不信任。当看到一条条日益变色的河流,一个个不再清澈的湖泊,他们有理由将自己对水质的忧虑变现成“不喝自来水”的行为。

人类生活与生产皆离不开水。自古人们就“择水而居”,是为取水方便。到了现在,许多污染严重的工厂因为生产需要纷纷选择“依水而建”。由于生活与生产对水的用途和期望值均

不同,于是生活与生产便开始争水。该《报告》中“四分之一的人不以城市自来水为饮用水源”的调查结果深刻地揭示了生活与生产之间关于水的矛盾。

经济建设要搞,自来水也要喝,而水源又只有那么点,另一方面工厂排污影响水质,而自来水对水质又有较高要求,政府不得不周旋于“民众生活用水”与“工厂生产用水”之间。

就在今年2月份,江苏盐城因自来水源受化学污染,全城停水。而早在2005年,哈尔滨就曾受松花江水源污染影响,停水4天。3天后,湖南冷水江市唯一的自来水源——资江受含氨水的污染,被迫停水十多个小时。这些都还是影响比较大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而更多的小污染和慢性水污染则难以计数。水污染已成当前重大社会公害。

就在近日,审计署发布审计调查结果表示,历经6年时间,国家投入910亿元资金改善“三河三湖”的水质,其结果是“整体水质依然较差”。于是有专家评论说“边治理边污染,再投910亿元也没用”。此话虽带“恨铁不成钢”的愤懑情绪,但却不乏道理。

在水污染严重,治污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唯有以理性的态度看待GDP,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监管污染严重的工厂才能治好水污染,才能协调好生产与生活用水之间的矛盾。为GDP放弃干净水,代价将是GDP的不可持续以及今后巨额的治污成本。算大账,利长远,保护水源、治理水污染不吃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政策导向、政绩考评、强化执法监督等方面确保地方政府必须算大账,我们乃至子孙后代才会有放心的自来水可喝。另一方面,毫无疑问,珠江水被加重污染将会阻碍广州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影响广州市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果断措施,从广州市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整治珠江水污染。

珠江流域污染控制是一次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从流域、区域和污染源治理的三个层次上协调整治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在流域层次上强调宏观调控,在区域(城市)层次上强调在流域调控指导下的水污染控制规划,在污染源治理的技术层次上强调清洁工艺和革新替代技术的应用。

1、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污染物的最少化,走经济和环境持续发展的道路。清洁生产要从污染大户入手。广州绢麻厂、广州氮肥厂、广州造纸厂、广州紫泥糖厂、人民制革厂、广州味精厂等12家大型企业,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市排放量的47%,是珠江广州河段的水污染大户。政府应当在政策上鼓励这些企业优先推行清洁生产,在企业改造的过程中加大技术投入,摒弃传统落后的工艺,确立清洁生产的目标,如日能耗、日排放量、吨产品能耗、吨产品排放量、原料转化率、综合利用率等,建立统计制度,全面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2、有步骤地调整工业布局,使产业结构合理化。位于市区或水厂取水点附近的污染型企业必须有计划地迁移到工业区,便于废水集中处理,或者通过改变产品结构降低废水的排放量。广州市内对一些资源利用效益不高、经济效益不好、环境效益差的产业、行业、企业坚持实施“关、停、并、转”的措施;对资源利用效益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效益亦有利的产业、行业、企业,坚决给予支持和扶植,鼓励其发展;对资源利用效益高、经济效益较好或出口创汇,但生产过程中排出一定的兰废污染物的产业、行业、企业,则给予相应的环境治理投资,扶植其发展。

3、控制面源污染,城市排污有序化。广州市所辖范围数千平方公里面积,相当大一部分没有纳入城市下水道而是分布在四面八方,无序地通过各种渠道流向珠江,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的城市下水道建设不完善,历史上欠帐太多。

4、完善环境立法,提高排污收费标准,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企业领导应该站在维护国家法律的高度上把环境责任纳入生产的全部过程,视环境指标与经济指标同等重要,这是前提。在此基础上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建立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浓度双控制和颁发排污许可证的法律制度,配套收费,所征收的排污费要略高于由排污单位自己治理污染所需费用,从而实现节约用水,大家治理的目标。广州市应当在深入研究

基础上制定出适合于本市使用的有关法律条文,使保护珠江的工作有法可依。

5、领导重视,管理跟上,紧紧依靠科技进步。领导重视指的是省、市、部属领导有专人抓环保工作,企业领导有专人负责,环保部门密切配合行动。同时,通过应用现代化的高科技信息系统进行水质变化过程的监测和预测,及时反馈,预防污染事故的发生。珠江的综合治理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优先选用革新替代技术。末端处理要从单纯的净化处理转向尽可能回收利用和再循环使用,要打破行业框框,吸收先进、实用、有效的技术,以最低的资金投入来实现最好的环境效益。

实际上,广州投入340亿元欲在亚运会前初步完成水环境治理目标:实现中心城区全面截污,乡镇污水全面治理;纳入整治的河涌水质不黑不臭,珠江干流水质逐步提升,全市水环境明显改善。

截至2010年6月30日,全市污水治理和河涌整治项目581项,已完成569项、正在收尾11项,还有1项水浸街治理工程经市政府批准延缓实施,全市工程总体进度为99.76%。经过一年半的努力,治水工程项目基本完成。

珠江是我国的四大水系之一,以她丰沛的水量而养育着两岸千千万万的人民,改革开放以来,流域的经济在高速发展,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广州河段显得最为严重。结合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特点,极早规划,综合整治已是势在必行,避免因生态破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6.济南市主要污染及其应对措施 篇六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我国水资源形势不断变化, 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 水利对全局的影响更为重大, 地位愈加凸显。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 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 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水利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 也是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 加快水利发展, 提高水利对国民经济的保障作用, 关键在于科技治水, 充分发挥水利科技类项目对水利建设及发展的科技支撑作用。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要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 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 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建设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随着国家对水利投入的不断提高, 水利科技公益性科研院所也迎来大发展的新机遇, 各项水利科技类项目作为科技先导和科技支撑, 将在水利建设和发展中发挥重要基础性作用。

2. 水利科技类项目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 水利科技在国家大力发展水利的总体形势下, 得到长足发展。“十一五”国家加大了水利科技的投入力度, 水利科技投入比“十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科技类项目投入占水利预算总额的比重越来越大。当前, 水利科技类项目主要由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计划、863计划、水利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水利部948引进计划, 水利部科技推广计划等国家和部级科技计划, 以及基本科研业务费、修缮购置专项、科研机构运行经费等科技支出构成。水利科技类项目的实施, 有效促进了水利科技公益性科研院所的发展, 提升了创新能力。为多出成果, 出好成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水利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全方位科技服务。

3. 水利科技类项目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 业务主管部门加大了对水利科技类项目的预算执行和经费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力度。各单位也采取了“编制预算执行进度表”, “单位行政领导负责制”, “项目负责人约谈制”等方式, 有效加快了预算执行进度。但各单位、各项目, 预算执行进度差异较大, 进展很不平衡, 没有达到项目实施进度的预算执行序时性要求和总体用款计划进度的要求。年初预算执行缓慢, 年末突击花钱的现象较突出。究其原因, 既有客观的, 也有主观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3.1 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 在一定程度上脱节的现象较突出。

近年在预算执行检查中发现, 先要钱后办事, 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在一定程度上脱节的现象在多数单位和项目预算执行中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支出测算的依据不充分, 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间协调沟通不充分, 导致预算执行与编制的预算出入较大。项目执行中变更内容较多, 签证和补办手续的时间周期较长, 严重影响预算执行进度。

3.2 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不精细, 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加强。

部分水利科技类项目专项业务费子项在预算编制说明中, 业务工作内容表述不清晰, 支出预算没有按业务内容进一步分解、细化。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的项目, 即使是部分细化了支出内容, 但也多是只有定性描述, 没有定量指标。项目支出内容与项目名称、预期目标不符, 支出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项目经费支付审签进度, 进而影响项目预算的序时执行。

3.3 部分水利科技类项目经费计划下达较晚。

部分水利科技类项目, 客观上确实存在计划、预算下达晚, 或下达时间不同步的现象, 如2009年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 在2009年11月份才下达, 客观上影响了项目执行进度, 部分项目节余资金, 结转下一年度后, 更加影响了下一年度预算的执行。

3.4 部分项目预算执行受协作单位进度的影响。

水利科技项目的科学研究往往是以高质量科研成果的取得为最终目标。项目责任单位由于软硬件条件的限制, 在自身完成主要科学研究任务的同时, 将部分子项目委托外单位协助完成, 在受托单位未提供相关成果和资料时, 委托方不付款或支付一部分预付款。这样一来, 从总体上影响整个项目预算执行进度的完成。

3.5 科研习惯与新的财政预算体制不相适应。

水利科技类项目的科学研究有其自身的规律, 科技类项目上级部门批复后, 往往需要用较长时间进行调研、收集资料、比选、专家论证和科学试验等工作。项目开展情况往往与资金使用情况不一致, 项目前期经费需求相对较少, 造成预算序时支付进度较慢。另外项目没有最终批复确定, 各单位往往不敢提前开展前期调研及相关的深入研究工作。一旦项目立项批复下达, 预算资金拨款到位, 再开展全过程的科研工作, 必然造成项目预算执行进度延后, 影响水利财政资金支付计划的执行。

3.6 部分单位对预算执行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当前, 部分水利科技类项目责任单位, 观念仍未及时转变, 主观上对项目预算序时执行的认识不足, “重要钱、轻管理”, “重编制、轻执行”的现象在一些单位, 特别是一些单位的负责人思想上还存在。对项目管理和资金支付进度责任不落实, 造成资金支付较慢。部分单位在预算批复前, 认为预算尚未批复, 不启动项目。预算批复后, 有的单位没有按支付计划, 抓紧实施, 造成支付进度缓慢。影响批复预算的执行。

3.7 部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不深入。

部分水利科技类项目的责任单位, 项目负责人, 对项目前期工作重视不够, 准备不充分、不深入, 给后续阶段带来诸多隐患, 如:科技条件专项中的修缮购置专项, 由于立项前没有做好设计、比价、选型的前期工作, 导致项目执行进度拖后或延迟;再如: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 没有做好相应项目储备, 没有提前编制或安排计划, 等到经费下达后, 才开始组织安排项目实施, 从而导致项目预算执行进度缓慢。严重影响预算执行进度。

3.8 项目负责人与财务、计划部门缺少有效沟通。

当前, 部分项目责任单位在水利科技类项目预算执行中存在单位内部计划、财务、业务等部门配合不够, 互推责任的现象时有发生。科研业务的项目负责人, 更多的是关注项目的研究、技术问题和进展情况, 以及科研成果的取得和应用。部分项目在预算编制与项目执行过程中将计划、财务人员排挤在项目工作组之外, 没有与财务、计划部门很好进行沟通协调。同时, 也有些财务部门在预算下达后, 也没有及时告知项目负责人, 也没有将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通报或反馈给项目负责人, 由于双方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 影响了项目预算执行, 资金的支付。

4. 加快水利科技类项目预算执行进度的主要措施

水利科技类项目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的申报、实施和应用中, 应充分发挥水利科技类项目在水利建设中作用。同时, 要从项目管理、预算执行、成果应用等方面适应新时期预算体制的要求。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项目预算支付进度;从行动上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预算执行, 项目责任单位既要适应科研工作新形式的要求;也要适应预算体制的新要求;既要加快预算资金支付进度, 又要规范资金使用,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组织好、实施好各类水利科技计划项目。为此, 应采取如下措施:

4.1 制订切实可行的项目预算执行计划。

a.项目责任单位在编报项目“二上”预算时, 各单位项目负责人要提前谋划, 早部署、早安排, 落实并上报资金支付计划。同时在项目实施方案中编报支付的具体安排, 切实从源头抓紧支付进度。

b.在预算执行中各单位应对照支付计划, 及时督促项目负责人切实加快项目实施。同时, 要分析、查找各类科技项目支付进度慢的具体原因, 针对不同类型项目, 分别按项目申报书、项目实施方案和预算表提出切实可行的支付计划, 并落实到项目负责人。确保项目预算的有序执行。

4.2 注重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 建立齐抓共管相互配合的管理机制。

项目责任单位要进一步转变观念, 努力适应预算体制的新要求, 大力加强项目执行过程的全程跟踪管理, 避免只重申报, 不重过程, 特别是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等职能部门, 项目承担人员与财务人员要加强沟通与协调, 及时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做到项目执行与资金使用合理、同步。同时积极探索部门间协调的新形式, 建立各相关单位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 如:月度协调会商制度等。预算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规划计划部门、项目实施部门、用款部门等部门, 要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采取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措施, 共同努力推进支出预算执行。特别是财务部门要牵头协调计划、科技及相关业务部门, 做好项目执行情况的分析工作, 使计划管理、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有效结合, 真正提高资金支付率。

4.3 规划项目储备, 加强项目的前期工作。

建立项目前期工作前移机制, 着力强化项目前期工作。水利科技类项目中的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机构运行费、修缮购置专项经费都是公益性科研院所每年都有的科技经费, 因此, 要提前做好项目规划、项目储备等前期工作, 科学编制预算, 在项目经费“二上”预算上报后, 做好当年项目的前期工作, 合理编制好经费使用计划。对重大项目要超前进行实施方案的细化研究, 尽早做好准备工作。对于科研条件类项目, 要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招投标、市场调研和询价等前期工作, 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 做好资金支付工作。

4.4 完善预算编制, 规范预算执行。

a.要采取有效措施, 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 编细、编实、编准预算, 为预算执行打下良好基础。

b.要科学合理编制预算。基本支出预算严格按照定额管理的要求编制, 项目支出预算要提高精细化水平, 做好项目评估和可行性研究、论证, 确保列入年度预算的项目切实可行, 对跨年度项目要根据项目进度分年安排预算执行计划, 并推动项目的滚动管理。

c.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在总结近几年预算执行经验的基础上, 精心策划与组织, 避免出现漏报、错报、频繁调整预算等影响预算严肃性、及时性的问题, 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准确性。同时在保证资金安全, 项目技术要求的前提下, 严格按照财政部序时支付的要求, 按已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支付计划执行。

4.5 制定严格的项目预算执行考核、奖惩和激励机制。

将项目预算执行进度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 作为单位和部门领导年终考核、评优以及干部晋升时的硬指标, 加强考核。对预算执行进度慢的单位和项目, 要及时予以通报批评, 限期整改。对未完成预算执行目标, 形成较多结余资金, 影响单位预算安排的, 要取消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评优评先资格。凡是由于管理不严, 措施不力, 跟踪监督不到位, 造成预算执行进度严重滞后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 记录在册。同时, 建立预算执行奖惩和激励机制, 对预算执行好的单位, 在下一年度安排有关项目资金时要予以优先考虑。对预算执行进度慢, 计划完不成的, 要适当调减下一年度预算指标。

4.6 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管理监督机制。

上一篇:营养搭配工作计划下一篇:乡村规划师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