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问题

2024-07-15

孩子教育问题(精选11篇)

1.孩子教育问题 篇一

问题1、施加压力大

有一些父母给孩子的压力太大,搞得孩子心情紧张,无所适从,结果适得其反。

李振霞教授楼下有一个孩子,与她大儿子金煜是同班同学,两人十分要好,成绩也不相上下。但高考考完后,成绩尚未揭榜,这个孩子就断定自己考不上。

金煜吃惊地问:“为什么呀?你成绩一向很好的!”

那孩子口气,说:“我太紧张了。我爸跟我说,要我一定要考上,否则一切自理。我这些天心里很乱,一直在琢磨怎么个自理法呢?我上哪儿去住呢?”

金煜说:“我爸不这样,他说,考不上就再复习一年,不要有压力。”

成绩出来后,两人分数果然悬殊很大,金煜金榜高中。李振霞教授说:“我们父母不能搞太多形而上学的东西。”她坦诚,平心而论,她虽然望子成才,有意识地教导他们,但从来没有想过他们必须个个是博士生,都得飘洋过海,风华绝代。

老大小时候是有名的淘气鬼,人称“小闹”,是打群架的孩子王。考大学时,他们夫妇也曾替他捏了把汗,一方面鼓励,另一方面又正视现实,做好出现意外的打算。一旦考不上,就再复习一年,实在考不上,就考个技校,将来有一技之长,能给社会做贡献就行。他们常常教导孩子教;“清洁工,也可以做成全国劳模的,就看你是不是一个有心人。”

问题2、减负两极化

如今提倡给学生减负,李振霞教授认为:减负是对的,但不能两极化。

有的父母急于教子成才,认为孩子学得越多,就越接近“素质教育”,于是一到周六、周日,琴棋书画、英语、武术等等,马不停蹄地往孩子脑子里灌输,搞得孩子疲惫不堪,身心在经过一周紧张的学习后得不到调节,造成恶性循环,结果成绩每况愈下。而另一种父母,则是一听说要减负,就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减,减到孩子不学习了,甚至着父母打麻将。

一位海南的教师讲:学校响应减负的号召,将作业留到最少,但有的学生磨磨蹭蹭不好好做作业,不但在学校完不成,带回家依然不专心做,弄得晚上十一二点还做不完,好像作业堆成山。不明就时的父母一看急了,找学校告状来,说学校不减负。

其实,许多基础知识是孩子成才必须具备的,也是为他日后掌握其他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是人类智慧几千年积累的精髓,让孩子学习这些知识是有道理的,怎么可以随意就减掉呢!

问题3、眉毛胡子一把抓

许多人十分诧异:“李振霞教授有4个孩子,个个出色,为什么我家就一个孩子,父母都操碎了心,就是丝毫不起效?”针对这种现象,李振霞教授笑着说:“精力用到了,却没有抓住教育孩子的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

她说教育孩子要有重点,不能做“碎嘴老太婆”,大事小事唠叨个没完,她在全国做报告60多场,发现这样的父母还真不少。他们在听完李振霞的讲课后,问的问题鸡零狗碎。有的诚惶诚恐地问:“我发现儿子有一天放学后,跟一个女同学一起走,可怎么办?”有的惴惴不安地问:“我上高中的儿子星期天非要跟同学起爬山,该不该去?”更有甚者,坐在孩子身边对孩子实行监视,只要孩子的眼睛稍离开书本,就严加责骂。有一个孩子对李振霞讲:“奶奶,我妈坐在我身边,我心里特别紧张,看书都看不到心里。到后来,我干瞪着眼,不知道书上写的都是什么字,脑子里一片空白,又不敢离开,成绩一天比一天糟糕。”

如此,孩子容易起逆反心,家长的威严也日渐减低。李振霞就从来不过分干涉孩子的自由,不做“唠叨妈妈”,所以,只要她找孩子谈话,孩子都明白:“问题严重了,得严肃对待。”

问题4、父母矛盾暴露

俗话说:“父母不和,孩子遭殃。”父母是孩子终身的教师,所谓“身传甚于言教”,对孩子的成长起了关键的作用。父母若是整天在孩子面前剑拔弩张,互相指责,不但不能给孩子提供“稳定的后方,快乐的港湾”,还给孩子幼小的心理造成难以磨灭的阴影。这样的孩子成才几率相对小得多。

李振霞夫妇几十年的“互爱、互敬、互帮、互谅、互信”,对4个孩子成长大有裨益。李振霞教授说:“现在,许多中年人,互相指责。互不信任,在孩子面前不自律,整天吵得鸡犬不宁,为日后婚变埋下了祸胎。做孩子的很痛苦,整天担心父母会不会离婚,有的还悄悄跟踪父母,看有没有第三者插足。你说这孩子还怎么能专心学习?又怎么能够学好?又怎么能培养成欢乐、健康的性格?”

所以,父母一定要有为孩子营造温馨、和睦快乐的家庭生活环境的责任心。另外,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保持高度的一致,绝不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

问题5、不良环境的影响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外在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大。有的孩子整天看电视,有的沉溺于电脑游戏不能自拔。

李振霞教授说:“我家直到孩子都考上大学,才有电视机。一些对儿童不宜的电视剧最好不要看。一次,我小外甥看了一些言情片后,搂着他50岁的保姆亲嘴,气得保姆大骂。后来我们就让保姆看着他,不让他随便看不健康的东西。玩游戏机也一样,玩可以,但要限定时间,不能无限觉溺其中。

问题6、粗暴教育方法

中国有“棍棒下出孝子”的说法,许多家长到现在都存在“暴力教育”倾向。孩子成绩不好,行为不对,不是帮助其找原因,而是当众责骂,有的还拳脚相加。李振霞教授说,美国有“赏识教育”,就是观察孩子有一点点儿优点,就及时夸奖,给以鼓励。她家虽不叫“赏识教育”却是不离其宗。有著名的“一屋”、"二实”、“三主”、“四不”。

所谓“一屋”,就是一个谈话小屋,将有问题的孩子单独叫去,在民主的氛围下轻松谈心,解决问题。

“二实”就是“核实事实”不听风就是雨。分析事实,让孩子明白对错在何处。

“三主”,是以说服教育为主,以尊重孩子为主,以表扬为主。

“四不”,就是不在客人面前说孩子,不在家人都在场的时候说孩子,这是为了不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不在饭桌上说孩子,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健康,不在气头上说孩子,这个时候父母容易说话走火,还怎么进行说服教育?所以,有气时她经常出去散散心,气消了再说。

问题7、忽视体能培养

一个人,无论智商多么高,体能不行,一切都是白扯。培养孩子,要注意孩子的健康问题。

金家的孩子个个体魄健壮,是校园时里的运动之星。他们打小晚上回家后,吃饭前的第一件事就是运动,保持旺盛的精力。打球、游泳、滑冰,什么都玩,一个个跑得满身汗,大脑供血供氧都足,这时候吃饭,吃过饭休息会儿再写作业,晚上10点之前都睡觉,绝不熬夜打疲劳战。二儿子金侠在剑桥大学研究艾滋病,这需要有健康的血液对比分析,而剑桥大学这么著名的名牌大学却没有血库,金侠就经常从自己身上抽血,要没有好的身体,早挺不住了,还搞什么研究。

问题8、学习方法不当

如果以上条件都是对一个孩子成才的外在磨励,那么,拥有良好的学习意识和方法,却是孩子终身受益的内在法宝。21世纪知识经济到来的时代,要想孩子将来不融于残酷的失业大军,必须从小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方法。

首先要培养一种特殊的学习精神,那就是要刻苦勤奋,奋力拼搏,克服一切困难,到知识海洋的风口浪尖搏击。没有这种硬骨头精神,起不完成才的道路。

其次,父母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家风。金家父母整天看书,对儿女的熏陶匪浅,父母求知若渴,做儿女的有何道理不学无术?

三是要养成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

1、要培养学习兴趣,快乐学习,不觉得枯燥。她的孩子对考试不畏惧,就是因为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培养高度集中的课堂注意力,练好“童子功”课前做好预习,课堂注意听讲,课后就能迅速完成作业,达到减负的效果。因为课外作业不过是课内作业的举一反三。所以,金教授经常让孩子回忆课堂所学内容,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3、要鼓励孩子与其他的孩子找距离,但不嫉妒。因为有比较才有鉴别,以正确的心态认识自己、认识别人,学习别人的长处。

4、保持旺盛的精力,早睡早起,不过分疲劳。

5、培养孩子自己完成作业的习惯,不拖拉。

6、给孩子更大的空间,包括活动空间和心理空间,不能读死书。

7、鼓励有余力的孩子多读课外书。扩大知识面,达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2.孩子教育问题 篇二

1. 家庭因素。

在单亲家庭中, 往往存在两种极端。一个极端是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所随的一方, 往往为了弥补孩子失去父爱或母爱的不足, 而加倍给予更多的爱, 希望孩子能健康地成长, 但事与愿违, 换来的却是孩子加倍的骄横、任性, 甚至是越来越霸道, 或是更加孤僻。尽管单亲父母在离婚后可以加倍地去补偿孩子因失去父亲或母亲而缺少的爱, 却不能够给予孩子一个完整的心理状态。缺少父爱或母爱, 会对孩子的心理形成和发育过程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孩子的信心、安全感、自爱和将来爱别人的能力以及今后对两性的反应方式, 都会由于双亲不全, 造成某些方面的心理缺陷。另一个极端是单亲父母迫于生计或工作关系, 或者对感情的不满而过分冷落或者忽视孩子, 这样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会因为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而误入歧途。

2. 社会因素。

单亲家庭的孩子要面对的问题很多, 社会舆论、求学、就业等等。很多单亲孩子从小就被人称作“没有爸爸 (妈妈) 的孩子”, 而上学又得填写父母姓名、工作单位, 就连长大就业时, 也离不开这些调查。这无疑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阴影。另外, 职能部门对一些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监管不力, 使得经营者唯利是图, 也给孩子造成了相当大的诱惑等。

3. 教育工作者本身因素。

有些班主任及科任老师易把单亲家庭孩子当成弱势群体, 在平常生活和学习中对他们过多溺爱或迁就, 更少有批评教育甚至惩罚教育。一个人从小接受的东西在潜移默化中会形成思维定势, 他们会认为自己很可怜, 别人就该同情他们。这种不理性的教育势必会造成孩子不完善的人格, 孩子表现出的各种不良情绪和怪异性格就在常理之中了。笔者认为, 老师对单亲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很重要, 但同情不能代替教育, 关心更需要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 单亲家庭的孩子存在的问题在正常家庭的学生中也会出现, 只是单亲家庭的学生容易出现较为典型的问题行为。在班级德育工作中, 班主任要做有效的教育转化工作, 就要区别对待这些单亲家庭学生的不同的问题行为, 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和手段。

对品德不良的学生的转化工作不是那么容易出现成效的, 这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家长的工作难做。这些家长有的文化素质低, 本身的道德水平不高, 不是庇护自己的孩子, 就是觉得管不了, 或是干脆不管了, 不能较好地配合学校做工作。往往是教师的教育工作好不容易有点成效, 放几天假就前功尽弃了。我们不得不承认, 学校的教育工作不是万能的。

班级工作中, 笔者觉得给这类学生做教育转化工作, 要有耐心, 有时用非一般传统的方法会出奇效。比如与这类学生的谈话, 如果在办公室, 有许多的老师、学生看着, 这种场合、这种方式的谈话绝对没有好的结果。学生有可能就不说话, 更不肯说心里话。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谈话摆明是教训人。敌对的态度不会出善意的结果。最好的谈话场合不要在办公室, 而是选一个安静的地方, 就老师学生两人, 双方面对面地坐着, 老师不要用教育的口吻来说话, 而是用学生们说话的方式、口吻来进行谈话。这样一来, 学生放松警戒, 放下敌意, 很多真实的话就会说出来, 老师就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 分析学生最近的思想动态, 尤其是在校外的生活情况。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 发现有异常的苗头, 也要及时跟孩子谈心, 了解情况后, 能疏导的就要及时疏导。

有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不了, 要进行更多的调查分析, 才能实施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整天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玩的学生, 最应采取的办法是利用一切手段切断他们与外面朋友的联系。但是这对家长来说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事, 这也是令学校对这样的学生做转化工作难以奏效的最主要原因。在学生的课外时间给予有效的监管, 动员他们参加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 以便收拢他们的“玩心”。此外, 在学习上降低对他们的要求, 取得好成绩难, 但是成绩有一点点的进步是有可能的。有进步的时候教师就要给予表扬, 有时候表扬比批评有作用。

3.浅谈孩子的教育问题 篇三

有了一个好氛围的家庭环境还要有一个民主、平等的家庭教育。每个家庭都会进行家规教育,但是在进行家规教育时父母很容易有专制的做法。其实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才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我的孩子十岁,我想把这10年为人母的感受和体会说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交流以。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1作为家长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

平时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家长自己不妨先进行一下自我检查。在日常的具体生活中,家长要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以实实在在的自身言行的巨大教育力量影响孩子。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要求孩子和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家长自己首先要与邻里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不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计较。如果家长能始终如一地严于律己,就会给孩子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赢得孩子的信赖与尊重。

2父母要经常和孩子交谈,培养耐心。

父母通过和孩子交谈可以帮助孩子认识问题,一般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他们的活动和心态都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父母要观察自己的孩子,鼓励他们做任何一件事情时,问问他们是不是自己愿意做的,首先说学校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生中必须要做的事,学习之余想做什么?引导他们要尽可能完成他们自己选择的事情,不能半途而废,不要认为和孩子交流没有意义,只有通过交流,才能让孩子深切感受到自己和父母是同等的、朋友式的,千万不能以命令式的、强迫的语气和孩子交谈,那样会令孩子对你产生反感。

3慢慢建立孩子时间观念,同时也可培养孩子的耐心。

一般孩子还没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因此学会耐心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比如说,你正在收拾房间,孩子却要出去玩,这个时候你不要说“等10分钟”。你要告诉他“等我把房间收拾完就出去。”孩子会看着你把房间收拾完,而不是缠着你要出去玩。也就是说,不能简单地说“等到什么时候再说”之类的话,要说把正在做的某件事情做完才做别的事。

4要注意培养孩子健全的性格。

健全的性格是一个人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有些孩子性格孤僻,有些孩子性格暴躁,有此孩子胆小怕见人,有些孩子比较自私一些孩子过于溺爱,吃饭怕噎着,喝开水怕烫着,跟小朋友玩怕碰着,活动下怕累着,不知道怎么做才好。再加上有些家长不能够以身作则,把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性在孩子面前充分“展示”。久而久之,就会给孩子心里造成阴影,形成孤僻、胆小、暴躁、自私等不良性格。孩子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不是家长的“附属品”,孩子有孩子的空间,不要因为某种理由把孩子“禁闭”起来,对孩子的溺爱,其实是家长为孩子造成的一个无形的“牢房”,影响了孩子性格的发展,也滋生了种种不良习惯。

5不要吝啬你的赏识。

做父母最重要的是应该给予孩子力量,必须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不停地为他们鼓掌欢呼,为他们加油鼓劲。也许学会赏识,正是打开孩子潜能之门的金钥匙!为什么一个代表肯定的“行”字有这么大的魔力呢?因为它满足了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要知道孩子心灵深处的需求是什么,首先要了解孩子最怕什么。孩子不是怕苦,也不是怕物质条件差,而怕丢了面子。就孩子的精神世界而言,他们仿佛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的。我认为不会赏识孩子的家长是不称职的家长,因为他们没有满足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

6关心孩子的学习是每一位家长都无法回避的重要话题。

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家长应率先热爱学习,创造一个爱学习、求上进的家庭气氛。孩子生长在一种充满学习气氛的环境中,很容易萌发一种自发学习的需要,以至形成一种千金难买的自觉学习的行动。家里可以根据经济情况和孩子的兴趣订阅一些报纸杂志,茶余饭后父母与孩子翻看翻看,一方面自己拓宽知识面以便有与孩子交流的背景知识,另一方面可以用书中的某些内容为话题与孩子进行讨論与交流,这对促进孩子学习、促进亲子情感交流、防止“代沟”的产生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孩子的教育问题 篇四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我感觉孩子的教育问题变得更具体,更迫切了。因为我看到了孩子身上已经展现出了教育所带来的变化。包括孩子在幼儿园里学到的生活习惯,言行举止,幼儿知识以及看待问题等方面,无不显示出教育所带来的变化。

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来自学校(包括幼儿园),还有一个就是来自家庭。

我常有一种莫名的惆怅或担心,首先就是家庭教育方面就应怎样去做才有益于孩子的成长。作为妈妈就应如何教导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是更科学,更有益的,这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

妈妈的教育方式以及观念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正因为如此,作为妈妈我感到职责之重大,但是同时作为妈妈我也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来自于在培养孩子过程中作为妈妈的一种特殊的资格,我必须珍惜这样一次机会。

以前就孩子3岁以前“做一位专职妈妈”还是“做一位兼职妈妈”的问题犹豫过,苦恼过,挣扎过。但是随着时光的推移,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存在了。这个问题一向以来在我心里回荡,纠结着,我都不敢保证将来的某一天我是否会对此问题(的消极处理结果)感到后悔。直到上个月我读到一本书,书名叫“和儿子一齐成长”,是一位当企业家妈妈写自我如何培养出一位优秀儿子的经历。书中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和探讨的有关培养孩子方面的经验,我不想对这本书作评价,但是这本书的一些资料的确给我了一些启发,其中包括有关带职妈妈对孩子教育和成长方面所带来的用心影响的论述,使我联想到自我的成长经历,妈妈(带职)对我的影响,更使我从更深层次和宽范围地思考了这个问题,结果是用心的。我很庆幸自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式并说服了自我。

如今孩子已经快3岁了,我自我在心底里决定不再对过往的事情做更深的探究和决定了,因为我感觉到那是毫无好处的。在今后的日子里有更多的需要思考和解决的(有关教育方面的)问题,它们正等着我一个一个地去应对和解决。

在我这段整理思路的过程中,我感觉到自我对教育孩子这方面其实仅仅是一个“幼儿”(如果按照等级来划分的话,比初级还要低),尽管在孩子出生前以及出生后无时不思考孩子教育的问题,但是此刻才发现其实我并没有静下心来深层次地思考过,或行动过。尽管工作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原因,但是更直接的原因我认为是意识问题。

自从认识到问题所在后,此刻能够说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行动的方向了。前一段时光,我利用上下班坐地铁的时光读了3本书,其中一本就是上述的“和儿子一齐成长”,是一位中国妈妈记述自我在中国培养孩子的经历。此刻我正在读一本旅美华侨记述自我在美国培养孩子的经历。我打算读完这本之后再读一本外国妈妈在国外培养孩子方面的书。

5.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 篇五

学号88 李惠云 手机*** 工作单位 乐昌市乐城一小幼儿园

邮箱272240504@qq.com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家庭也随着人们的婚姻、社会意识的变化而发生破裂。小孩也经历着从幸福的家庭得到父母的关爱锐变到缺少父爱或母爱的不幸过程,他们有的和父亲生活,有的和母亲生活,或者在重组家庭中生活,甚至父母在外工作,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成为留守儿童。另外,单亲家庭小孩还和‘正常’家庭中的小孩一起生活、学习,但他们得到的关爱却不同。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无疑给他们幼小的心灵埋下阴影。由此也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心理学家们分析,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

在这20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常常碰到过类似的案例。

我们学校大三班和大四班是紧挨着的,所以楠楠经常和大三班的小朋友们玩在一起。平时看到小朋友们手里拿些漂亮的文具之类,总爱凑上前去问个究竟,并想得到它。而小朋友们则说,这是我爸爸或妈妈买的,你要你爸爸妈妈也买给你嘛,楠楠听了只能不甘心地回到课室。于是回到家就叫奶奶也给她买本漂亮的笔记本,而奶奶却没有买给她,可楠楠的虚荣心又强,不愿输给同伴,于是就想到了偷。

记得那天我和姚老师值班,我们正在检查睡室情况。有两个小朋友爬起来说要上厕所,于是我让她们去了。可是过了好一会儿,也没见她们俩回来,觉得奇怪,我便出去找她们,可找遍了楼上楼下的所有厕所也没见到她们的踪影,又跑到课室去找,还是没看到她们,觉得纳闷,正准备回睡室,隐约听见大三班的课室里有声音,我便进去看看怎么回事,结果在桌子底下发现了她们。她们正在翻书包里的东西,神情有些紧张,动作有些慌乱。于是我问她们:“你们不是上厕所吗?怎么跑到课室里来了呢,这是你们的课室吗?”一个叫楠楠的回答说:“是”。我看见她们手上拿着一个漂亮的粉红色文具盒,和许多漂亮的笔,还能闻到从笔盒里发出的香味。就问:“那你们不睡觉,跑课室来干嘛?这是你们的东西吗?”楠楠抢着回答:“这是我的书包,这也是我的笔盒。”另一个叫玲玲的却用胆怯的声音回答说:“我是大四班的。是她叫我来的。”觉得不对劲,心想,回去得向姚老师问个究竟,因为她是大三班的班主任。于是我对她们说:“那你们先跟我回睡室吧。”然后把这些东西放在老师抽屉里,领着她们准备回睡室。刚出课室门口,楠楠突然冒出一句:“老师,对不起!我错了!”听到这句话,觉得更不对劲。便对她们说:“哦,老师知道了,我们还是到睡室再说吧。”

到了睡室,从姚老师那里得知,她们都是大四班的孩子,并不是她们班的。于是姚老师领着她们到大四班检查她们的书包,结果从她俩书包里找出了本子上还写着大三班某某名字的漂亮的笔记本、梳子、笔等。而放在抽屉里的文具盒和 1 笔又是她们班另一小朋友的。

回到睡室,我们小声地教育了她们,告诉她们这种行为是属于偷窃。小时养成这种小偷小摸的习惯,如果不及时改正的话长大了就要被警察抓去坐牢的。并给她俩讲了“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的成语故事,还告诉她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应该要,更不应对老师说谎,希望她们以此为戒,下不为例。

楠楠是我们幼儿园的学生,在大四班学习,三岁时父母就离婚了,法院把孩子判给了父亲,而父亲常年在外打工,难得回来一次,母亲则和他人重组家庭,基本上不见楠楠。所以,楠楠一直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楠楠的性格变得敏感、多疑、倔强、好强、还爱撒谎。特别是看到别的小朋友拿着父母亲买给他们的东西时,而自己却没有,心理就会产生失衡,于是就会产生偷的念头。俗话说“一岁看小,三岁看大。”类似楠楠这种家庭情况引发的各类问题,如不及时引起重视,对家庭,小孩本身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关注,一起为单亲家庭的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使其茁壮成长。总结这几年教学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家庭方面:

我曾经给一位家长写过一封信,信里写了这样一句:“我是孩子的山,我是孩子的天,只要我不倒,山就永远在;只要我不倒,天就永远在”。意思就是说,父母是孩子最有力的坚强后盾,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小孩,父母应该给他们更多关爱。

1,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父母应多发时间陪陪小孩,还要发挥言传身教的力量,教小孩如何说话,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等,要懂得“幼儿勤教,渐长勤启迪”的教育方法。因为孩子在幼年时侯,不容易明白事理,最为柔顺,最听父母的话,什么事都以父母为榜样,生活要以父母为重心,因此,在这个阶段,父母最好能根据此一特点,言传身教,把生活必备的习惯,教导给他们,并引导他们做到。

2,父母双方轮流抚养孩子或不抚养方多探望孩子以利孩子的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爱和母爱都是必不可少的,单亲家庭要努力去满足孩子对这两种爱的渴望。让不抚养方多探望孩子或父母双方轮流抚养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利。

3,加强坚毅、勇敢、自信等意志品质方面的培养

由于单亲家庭小孩生长在不健全的家庭环境中,情感意志方面显得很脆弱,容易受周边环境刺激,影响身心健康,不利小孩正常发展。故父母亲应多发时间陪孩子进行各项有意孩子身心健康的活动。如爬山,障碍练习以及亲子练习等。

二:学校教师方面

教师对单亲家庭的孩子的教育要更有爱心、耐心和诚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才能够帮助并逐步引导他们克服不正常的心态,与其他孩子一样地健康成长。一句话,单亲子女的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唯有不懈的努力,方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1.建立单亲子女档案。

了解和掌握各班单亲子女人数,并熟悉掌握其家庭状况,单亲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

2.给单亲家庭孩子更多关爱。

教师应主动找他们谈心,给他们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帮助他们打 2 消其自卑和孤独心理。

3.班主任定期对单亲家庭进行家访。

班主任老师应定期进行家访,和家长们促膝谈心,讲清情理,往往是因为家庭的具体原因忽视了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对子女放任自流,认为有学校教育,家里就可以不管了,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向家长讲清,教师与家长共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成长的密切关系。

4.严格管理,合理教育,培养其自立精神。

首先,让他们清楚知道,克服自身弱点,是自强、自立的基础,其次,老师对他们的严格要求是对他们最大的爱护,再次逐步培养他们自立精神,使他们能自觉自愿的在老师的严格管理和真挚关怀下成长进步,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最后,老师在言行方面有讲究,触及父母亲时最好分开来讲。如通知家长开家长会时,叫小孩通知其亲人:父亲、母亲或奶奶、爷爷等,使小孩感觉到没有被亲人遗弃。

三:社会方面

呼吁社会各界更多关注单亲家庭子女,消除歧视。如,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选派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市妇联可以进行各项有益于单亲家庭发展的各项活动,举行《牵手单亲家庭儿童,共享人间真情》,关爱孩子身心发展,由妇联或是民政部门牵头,针对单身父母举办“联谊会”、“鹊桥会”、“相亲会”等,为他们提供平台,创造机会,从根本上解决家庭残缺问题等的活动。

总之,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某个家庭的问题,也不是学校单方面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通力合作,共同承担,各尽其职,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只有这样,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这个充满爱的社会中茁壮成长,最后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参考资料:1.父母双方轮流抚养孩子或不抚养方多探望孩子以利孩子的成长。(网络资源)

2.严格管理,合理教育,培养其自立精神。(网络资源)3.建立单亲子女档案。(网络资源)

6.教育孩子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篇六

第一父母首先要当一个好榜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的,因此在教育孩子时,是非黑白是要分清楚的。这个时候,父母就不可以溺爱孩子,这样子才不会导致孩子过度依赖父母。

第二教育孩子,首先就是要和他讲道理,特别是当他慢慢成长时,肯定也有自己的脾气,我们做父母的不要总是以打为主,如果你认真的跟他讲道理,他会听进去的,而且常打孩子会扭曲孩子的人生观。

第三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才是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7.孩子教育问题 篇七

一、留守儿童问题分析

1. 心理方面。

在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中, 大多数的监护人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或者是其他亲属、好友, 但无论是谁, 都没办法直接替代父母的关心。父母的关爱缺失明显会造成留守儿童的沟通能力下降。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文化普遍较低, 大部分人在外地做小买卖或在建筑工地打工等, 不能分配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 甚至很少有时间来关心孩子。即使部分父母有时会打电话回家, 但是和孩子的谈话内容也仅限于简单询问生活和学习, 不能细致地关心到孩子的每一个生活细节, 对其思想和品德的教育更是少之又少。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认为,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 其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成长的烦恼, 这时, 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 家人在这方面应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 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家人交流的机会, 导致有些孩子情感比较冷漠, 性格比较孤僻、偏激。

2. 教育方面。

在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中, 虽然他们与父母交往间断的时间比较长, 但父母打工赚钱的理念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有些父母认为自己用苦力赚的钱比读书人赚的钱还多, 因此而认为读书无用, 这种认识导致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没有明确的规划与要求, 顺其自然。“愿意读就读, 不愿意读就出去打工赚钱”的想法在农村儿童中普遍存在。

另外, 一些机遇不好、碌碌无为的父母, 他们听天由命, 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 甚至随意呵斥打骂。还有些家长虽然“望子成龙”心切, 却力不从心, 他们的文化水平与精力有限, 不能很好地管理教育孩子或教育方式不当, 致使孩子的学习态度出现偏差, 这都将影响到孩子今后学习习惯的养成。

3. 行为方面。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 导致他们在生活中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与父母的呵护, 遇到问题时不能得到良好的宽慰与支持, 在生活和学习中出现一些差错也得不到及时地引导与纠正, 久而久之, 他们便会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如:他们普遍存在思想负担过重, 人际交往能力差, 害怕被人瞧不起, 情绪波动大等行为问题。

由于小学生身心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 是非观念不强, 不能准确辨别一些错误的行为与做法, 他们很容易沾染不良习气, 成为老师学生眼中的“问题学生”。如经常说谎、打架斗殴、不完成作业、偷家里的钱等, 留守儿童的道德真空令人担扰, 使我们不得不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总结上文说的三个方面, 这些问题都来自于心理问题。许多留守儿童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 心不在焉, 应付了事;部分孩子纪律散漫, 不遵守规章制度, 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这些不良习气的存在给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危害, 也给班级教育带来了极大阻碍。为了关爱留守儿童, 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班主任应担负起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重任。

二、关注留守儿童内心, 注重教育方式

对于上述总结出的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 笔者提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用不同的方式改变相同的心灵, 让相同的心灵带动不同的孩子。”所谓“用不同的方式改变相同的心灵”, 就是说, 要让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得到适当的解决, 让他们能更加开朗、更加自信, 让他们在没有父母的陪伴下, 和同学们一样享受到温暖的生活。

如何能让这些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们感到温暖呢?作为教师, 既要用心关照他们又不能关照太多, 关照太多容易刺激孩子幼小的心灵, 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特殊性, 同时还可能增加他们的自卑感。适当地关注留守儿童, 可以让他们缺失的家庭教育通过与老师的情感交流弥补回来, 最大限度地让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实现与普通孩子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效果相接近。这就需要教师格外的细心以及更细腻委婉的沟通, 在班级面前多赞扬孩子们的优点, 增加他们的自信, 同时用最委婉的方式指出他们的不足, 这样使得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能够得到更好地改善。

1. 用更细腻温柔的言辞关爱每一个留守儿童。

在长期缺乏父母关爱与沟通的条件下, 留守儿童的内心会更渴望关爱与温情, 同时也更敏感脆弱, 这是人性的自然表现。对于留守儿童, 父母回家时间较少, 亲子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 久而久之, 儿童的情感就会出现淡漠, 内心较为封闭自卑, 所以教师应该多鼓励孩子。鼓励是成功的“催化剂”, 它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提升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度, 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我们应用更为细腻温柔的言辞关爱每一个孩子。

2. 倾听孩子心声, 贴近孩子的心灵。

在成长过程中, 我们常常纠结于孩子的一些“不正确”表现,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 这些“不正确”表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处理得好, 将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事出必有因。孩子的每一个“不正确”表现背后, 都有一个正当的理由。他们可能是在宣泄精神或身体上的创伤引起的负面情绪, 也可能是在希望获得关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宣泄。这个时候, 给予倾听是最好的关注和支持。对成长过程中内心动荡不安的孩子来说, 倾听更是让他们建立沟通意愿及信任的重要基础。面对这些留守儿童, 教师的职责就显得非常关键了, 如果教师都不能给予倾听和帮助, 那这些孩子会产生更加抑郁紧张的心理状况。

3. 对最特殊的孩子, 用最平常的心。

对于那些“问题学生”也要耐心劝导, 教师可以从他身上的某个优点作为突破口, 表扬他, 重用他, 让他感觉到自己的力量, 逐渐将他引导到一个正确的道路上, 对他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细致地修正, 最终使学生成为一个品质优秀的孩子。

教师个人的力量有限, 很难改善班级所有留守儿童的状况, 这时候, 班级的孩子们是最有力的助手。让这些相对不善言辞的留守儿童感受到班级同学的友善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成立课外活动帮助小组, 将班级中的留守儿童巧妙地分配到各个小组中去, 再挑选出相对有亲和力和能力的孩子作为组长, 通过这些组长对孩子们的关心和照顾, 使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更大程度上的关心, 久而久之, 就会让留守儿童感到“我们和别的孩子是一样的, 我们没有不同。”笔者提出的“让相同的心灵改变不同的孩子”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幸福, 还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让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关爱孩子们的身心成长, 让他们拥有一个纯真的童年与幸福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潮海.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素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03) .

[2]高慧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9 (04) .

[3]张建育.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 2008 (08) .

[4]张德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J].现代教育论丛, 2006 (06) .

[5]于月萍, 李潮海.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J].辽宁教育研究, 2008 (12) .

8.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 篇八

关键词:单亲;教育;关爱

单亲家庭是指由父母某一方与孩子组成的家庭。导致单亲家庭的原因主要有离婚或丧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非婚生子女也成为单亲家庭的一员。单亲家庭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国近年来也有上升趋势。目前我所带的班级42个孩子中,单亲家庭孩子的就有6人之多,占班级学生中人数的七分之一。在实际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儿童期容易出现负性情绪和不良行为;单亲家庭的儿童在青春期,更易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并可能出现人格障碍,这将导致很多社会问题。单亲子女暴露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和解决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已成为学校教育中一项崭新而紧迫的任务。

从教育的角度看,相亲相爱的父母,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小学生的正常教育、健康的心理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良好因素。反之,没有完整稳固家庭的小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容易产生偏差,思想行为上也就会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一、单亲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双方相互推卸,谁也不愿用心教育孩子,结果造成孩子成绩的下降和价值观的偏废,甚至误入歧途

(二)部分家长忙于生计,没时间没精力教育孩子、陪伴孩子,待问题严重时才追悔不已

(三)一方想承担家长的责任,但力不从心,无能为力

(四)部分家长教育不得法,对孩子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

离异家长中有一部分对孩子要么不管,要么毒打。结果,孩子对教育不服,自然就产生了逆反心理。从而在群体中,容易与人发生矛盾,不够友善,不善于与人交流,动则大打出手。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失去的父爱或母爱,在经济上对小孩百依百顺,过度溺爱,有求必应,结果造成孩子好逸恶劳、挥金如土的习气。

二、单亲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单亲家庭,不论从什么角度来讲,都是属于有缺憾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成员会遇到的问题,如情感的创伤、经济的负担、生活方式的改变、与前夫或者前妻关系的处理以及孩子的教育等,而在这一系列问题中孩子所受到的心理伤害和调适是最棘手的。单亲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压力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往往因享受不到充分的家庭温暖,或因社会的某种偏见,或因其家庭的经济原因等因素,往往会表现出一些不好的习惯。

三、如何解决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

(一)用爱心唤起孩子的自信心

1.时时刻刻地关爱孩子,及时引导和帮助,合理地满足孩子的需求。人们每时每刻都有思想上和心理上的需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融合,共同关注孩子,及时了解他们的合理需求。

2.及时抓住孩子的闪光点。闪光点即一个人的长处和优点。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不例外,当他们在学习上有闪光点时,家长和教师则要及时地捕获,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呵护。对单亲家庭孩子应该多一分鼓励,少一分指责;多一分关爱,少一分冷漠。

3.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做好事情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善于发现并及时引导孩子的兴趣,并适时地把这一兴趣迁移到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轨道上来,这样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培养学生独立坚强的人格

1.让孩子学会正确地面对挫折。

2.留心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解开孩子的思想疙瘩。我的班级有一个单亲学生,他跟爷爷、奶奶和父亲一起生活,母亲生下他就离开了家,至今从未看过孩子一次。他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而父亲本人的性格也是沉默不语型的,无法给予孩子细致的关爱。孩子奶奶是一个朴实的家庭妇女,遗憾的是,爷爷奶奶都没读过书,这样,孩子得不到完整的父母之爱,享受不到三口之家的天伦之乐,也得不到像其他孩子一样的家庭温暖。因此,他的心灵深处受到了重创,心理上形成了一定的压力。这些孩子在烦恼中成长,在痛苦中学习。他们对自己丧失了信心,产生了悲观情绪、性格孤僻、缺乏乐观、对同学嫉妒、不友好、虚荣心强等负面心理。作为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对孩子的遭遇感到十分惋惜和同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需要做的是点亮他们心头的灯,开启他们沉重的心扉,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我经常和孩子聊天,走进他的心,关心他,爱护他,尽自己一切所能去帮助他,时常自己掏腰包给孩子购买学习用品。当我们之间已经形成一种牢固的互信关系的时候,我告诉他,可以把我当做他的妈妈,我可以在生活和学习中给他更多的关爱。慢慢的孩子喜欢和我分享他开心的事,他与同学相处时遇到的困难,他也会将他的小心事告诉我,问我应该做何处理。通过一年的相处和陪伴,这个孩子和同学的相处也融洽很多,消极心理慢慢消退。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有些平常事情也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就应及时主动找孩子谈心,及时进行疏导。有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不了,要进行更多的分析,考虑妥善的解决措施。

3.扩大孩子接触面。离异家庭的孩子父母都应摆正自己在孩子面前的位置,不但应该尽量让孩子与父母同时团聚,使孩子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还要让孩子尽量多与其他长辈接触,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家长的同事也是交往对象。让其性别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培养健康高尚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4.正确对待孩子的过错。由于家庭的破裂,导致家庭教育残缺不全,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往往缺乏较好的生活教养和学习上的正确指导,同时由于破裂家庭给他们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致使他们丧失了生活与学习的信心,形成了消极的思想,在行为上具有较多的异常极端表现。家长教育不得法,对孩子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结果孩子对教育不服,自然就产生了逆反心理。从而在群体中,容易与人发生矛盾,不够友善,不善于与人交流,动则大打出手。这些孩子往往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从而明知故犯,不容易接受老师和家长的正面的积极的教育和评价,对班级中的学生影响极坏。

对这类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教师要斗智斗勇,十八般武艺都要使出来。特别是要拿出真心与他交流,这样一来,学生会慢慢地被老师的诚意所感动,和老师做朋友,他就会把他心里真实的想法告诉我,我才可以针对孩子所犯的错误“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坚持下来,孩子也慢慢地改变很多。

班级里面有一个小男孩,长得很帅气大方,也很聪明可爱;不足之处是行为粗暴,“君子动口不动手。”来校的第一天,就遭到很多小朋友的投诉,他动手打了很多小朋友,原因也很简单“他抢别人的橡皮,同学不给,所以打了人家;他想玩滑梯,前面有排队的小朋友,他就把人家推倒……”由于他的行为和班级里其他孩子相比,略有异常,通过和他的家长沟通得知,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没有工作,母子依靠父亲的赡养费生活,母亲希望孩子可以成才,但文化程度不高,过于急躁没有耐心。孩子的一点小过错,她对孩子都是大打出手,并不与孩子交流应该如何改正。久而久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失了学习与人交流的机会,性格变得粗暴、自私,和同学无法正常相处。经过多次沟通,把孩子妈妈当朋友,设身处地为她和孩子着想,不抛弃不放弃。慢慢的,孩子接受了我,喜欢我,听我话,对老师有敬畏之心,对同学有友爱之情。回首改变他的这一年,道路充满艰辛,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孩子有了飞跃性的进步。

孩子虽小,但也都有着上进心和自尊心。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我们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读懂孩子。对于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要反复抓,抓反复。由于家庭缺乏温暖和正确的引导,这类孩子进步的过程一定是充满了反复,教师应该正确看待孩子反复的现象,不要因为他反复了、后退了,就灰心、气馁,应当认识到这是情理之中的事。进退皆在自己理解之中,便容易控制自己的理智与感情,在反复中帮助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

当然,想要帮助这些单亲孩子真正地走出“心理健康”的阴影,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需要整个社会都来关注。只有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协作,才能使这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谢朝艳.单亲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影响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2.

9.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个人反思 篇九

其实我也是个讨厌给孩子过重负担的人,最近我的 孩子每天一回家就写作业,一直不停的写,写到吃饭也没完,常常是吃完晚饭后又得接着写直到该睡觉才罢休,根本没有一点户外玩耍活动的时间。我总是忧虑他的体育不合格,身体素质下降。可我却在不知不觉中给别的妈妈制造这种“忧虑”,这是不是个讽刺?

捧着书本,根据经验总觉得这个是重点,那个是难点,孩子们应该掌握,甚至也有可能就是考点,所以不能马虎。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去巩固,结果不知不觉中就让孩子们做了大量的练习。语文如此,数学如此,科学如此,英语如此......殊不知加在一起就不知道孩子到底要写多少个“如此”。可如果别的孩子都做了,会了,自己孩子啥都不会,又该如何去应付考试的考题呢?只有做吧!哎!我就这样成了制造忧虑的人。想当年我们读书时,跳绳、踢毽、爬杆......哪样我们不会?哪天会有大人陪着写不完的作业?往往除了学习,还会帮着大人做很多农活,哪里像现在的孩子?真不知是孩子有问题,还是xx有问题?

10.家长怎样教育孩子的任性问题 篇十

一、三个方法应对宝宝的小任性

1、暂时回避

孩子任性时所提出的要求多也不合理,这些要求不被满足,孩子就会无休止地纠缠父母。这时,家长可以回给宝宝一个冷淡的态度,纠缠、哭闹都没有用,因为爸爸妈妈根本不理会。发现了这一招无效,孩子会很快收住自己的任性。等到事后,家长可以针对这一件事情和宝宝交流,告知不理会宝宝的原因。

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任性行为出现时,父母可以用转移孩子注意力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孩子坚持要在游乐场玩耍,但家长却有事情要尽快离开,这时妈妈可以对宝宝说:走吧,我们去坐公共汽车!宝宝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被转移的,妈妈的提意会让宝宝产生新的兴趣,所以欣然答应。这样让宝宝愉快地消除了任性,是一个非常棒的.方法。

3、理解孩子的情绪,约束孩子的行为

比如说,今天的饭菜没有宝宝想吃的那一种,宝宝因此耍起了小脾气拒绝吃饭。家长这时一定不要去迁就孩子,去单独给宝宝做想吃的饭菜,而是应该向宝宝表明饭菜只有这些,不可以随便更换,如果孩子依然坚持,那就让他小尝一次挨饿的滋味吧,宝宝不会真让自己饿到的。

二、宝宝任性的危害

任性从心理学来讲,是一个人缺乏自我约束力的表现。这种情感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宝宝一次任性家长放纵,那么今后宝宝任性的次数会越来越多,这极容易让宝宝成为个性偏执、意志薄弱的一类人,所以纠正宝宝的任性非常有必要。

任性不及时纠正,还容易影响孩子对事物的认知与判断,变得固执、不讲道理,这样一来,宝宝正常的生活能力发展就会受限。在人际交往方面,任性的宝宝很难被他人所接受,所以这些宝宝常会感到孤独,经常会产生挫败感,如果任性持续到成年,那么任性就易发展为冲动,冲动之下,一些严重的错误与过失极容易发生。

11.孩子教育问题 篇十一

一是疏于管教。有的家庭对孩子处于一种机械的散养状态,送进幼儿园就再也不闻不问,接回来就只操心孩子的吃喝拉撒,忽视与孩子思想、情感方面的交流,忽视生活习惯、良好性格的引导。其原因从客观上说,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职场压力都比较大,不少家长为事业、工作、生计奔忙,对孩子的管教投入的时间精力有限;从主观上说,家长也有依赖心理,认为只要送进幼儿园,就由幼儿园管,有老师管,家长就可以省一份心。这些原因导致了孩子的放任自流。管教孩子的内容非常丰富,如果家长的管教只停留在吃喝拉撒方面,那就是对孩子不负责任,一定会误了孩子。

二是管得过宽。有的家庭对孩子的管教特别严厉,特别宽泛,什么都管,机械生硬,使孩子一进家门就钻进了家长订制的大大小小的各类模子,开始了程式化的生活:这会儿做啥,过会儿做啥;这个不能动,那个不能摸;交代的事情做完后随意玩玩都不行,还有唐诗要诵读;穿哪件衣服,都是家长说了算,不能有孩子的喜好和愿望;孩子说话要控制声音大小,评判表述对错。家里来客人,不让孩子近前,不让孩子说话。家长没有民主作风,使孩子从感情上、思想上与家庭的融合并不紧密,家长说一不二,家庭氛围不和谐。从进门到出门,孩子没有自己的空间,没有自己的选择,就像林妹妹进了贾府,“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失去人生自由一般。家长可曾想过你的孩子有过多少次的失望、无奈,会不会感到窒息?这类家长完全限制了孩子性格、语言、思想的自由发展。

幼儿是身体发育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禁锢孩子的爱好、言行、性格、思想,会使你孩子的将来虽然可能会有听话、自律等品质,但协调能力、思考能力、办事能力、管理能力都会较弱,在为人处事方面会有很多缺陷。

三是时松时紧。对孩子的管教由着自己性子,忽冷忽热,时松时紧。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管教没有没有总体目标、系统思维、完整计划和一贯行为,也就是没有管教孩子的连续性,这样管出来的孩子会养成看人脸色行事的习惯,在园里看老师脸色,在学校看班主任脸色,在单位看主管脸色,孩子会失去判断能力,缺乏是非观念,缺乏主见。而且还会形成喜欢跟风从众、懦弱无能、见机行事的性格特征。

四是方法失当。有的家庭虽然对孩子勤于管教,但缺乏好的方法,不但未能达到应有的管教效果,反而事与愿违,管出孩子一身的坏毛病。比如有的家长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与别家孩子攀比,经常把别家孩子怎么怎么了,你又怎么怎么了之类的话挂在嘴边。尤其是到了考试、参加比赛、表演的时候,就以成绩和结果为依据指责、训斥孩子没有别家孩子强。这管出来的孩子,因幼小时就失去自尊、自强的意识,在心里埋下自己什么都不如人的心理阴影,长大后就会形成自怨自艾、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没有人生的目标,没有奋进的斗志,变得懦弱平庸。再比如,有的家长总是溺爱着孩子,舍不得管孩子,小时管怕哭,大时管会闹,总怕孩子受委屈,继而孩子提出不当、过分要求,家长也无原则给予。以孩子高兴为原则顺从孩子,家长就没了底线、失去原则,不断推腲着孩子的任性、自私,长此以往,将来的孩子会是什么样的人就可想而知了。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管教孩子?

很好地管教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种科学方法,是一个复杂问题,一套答案不能解决所有家长的问题。但针对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管教幼儿和学生应关于把握以下三点。

其一,性格形成顺其自然。孩子的性格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引导、培养的因素。家长应充分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已有的性格特征,只要孩子没有出格、过头、过激等错误言行、想法,就不应多插手,让其自然、自由成长、发展。家长可以规范孩子的言行,但不能規范孩子的性格。在孩子有过激行为、错误思想、不良言行时适当加以引导,使其明辨是非、善恶、优劣,在明理的前提下自我改造、自我完善。顺其自然教育出来的孩子多有率真,豪放。家长不宜以自己的好恶来要求孩子的性格,干预孩子的性格形成,因为各类性格的孩子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不能要求自己的孩子具备自己或自己欣赏的孩子的性格。须明白孩子文静不是错误,调皮也无伤大雅。

其二,才艺培养学其所好。家长不可以一味跟风,看着别家孩子学这学那,也让自家孩子去学,这种从众心理导致的盲目专修,就不一定适合自家孩子秉赋、性格、爱好、所长等客观情况,所以家长不应该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孩子。幼儿科学教育以孩子自然、快乐成长为要旨,并不赋予文化课、特长课的学习任务,个别家长并不懂科学育儿常识,就过早地让孩子学太多知识。孩子一到学校,着急培养特长的家长就更多,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建议家长凡事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就是让孩子学一两种才艺,也应考虑孩子的天赋,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而不能把自己无端的构想强加给孩子。如果孩子对某个方面有浓厚兴趣,家长可以参照幼儿园、学校的要求、孩子的客观条件鼓励、支持孩子去快乐学习。孩子感兴趣的才艺学习,孩子自会用心用功,基本不用家长督促,孩子快乐,家长轻松。所以建议家长别让孩子和自己都头疼的事。

上一篇:会议接待术语下一篇:品质对于企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