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重要性(8篇)
1.信息化建设重要性 篇一
浅谈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之重要性
一、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从企业自身管理角度来看
1、可提升企业业务流程的速度,加快信息交流,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用现代手段实现人力、资金、物料、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配置和协调,使信息技术与管理业务流程相互整合,使信息网络成为项目信息交流的载体,从而加快项目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反馈速度和系统的反应速度,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对建筑企业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据统计,在国外建筑业企业中凡采用项目管理系统的公司,施工进度提高50%,施工质量提高40%以上,而施工设计费用和人力费用却分别减少15%-30%和5%-20%。
2、实现合理有效的监控,加强企业决策力度。对建筑企业而言,信息技术能够对企业项目施工的每一阶段进行有效的监控,不论是项目的进度、合同履行的程度,还是项目中人、机、料的使用成本,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实时的监督。
3、突破地域限制,实现了跨地域管理。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这种跨组织、跨地域协作、沟通困难等问题。尤其自中铁建设集团实施区域管理以来,我们更需要利用快速、实时、高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系统,全面满足办公需求,提高业务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的跨区域管理成本。对于项目遍布世界各地的我们而言,采用项目管理系统以及财务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将更有利于实现全球业务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二)从施工项目角度看
1、适应施工项目管理对信息量的需求,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建筑企业管理的粗放型导致长期不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利用,逐步形成了依靠经验的管理。随着企业施工项目数量的增加,施工中涉及的数据也变得越来越多,如果采用传统的数据统计方法,不仅数据传输速度慢,传输流程长,并且在传输过程中数据也存在很大的失真风险。信息技术的介入不仅能保证工作量不增加,而且实现数据的收集、分析、共享,并使高层次数据分析——如数据挖掘,成为可能。
2、构建合理有效的预算计划体系,对成本进行全面控制 通过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建立全面预算机制,缩短预算周期,同时通过严格的项目成本管理,做到质量有依据、消耗有定额、管理有规范。
3、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的四流合一建筑企业信息化
将企业施工生产各环节用计算机进行及时信息处理,并在企业内部形成网络,做到企业人员流、资金流、物资流和信息流的集成科学管理,使企业组织整体高效运行。实现项目管理的企业信息化对建筑企业效益的提高,管理能力的增强是显而易见的。
(三)从企业总体整合能力方面看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除了在管理水平、项目管理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以外,从企业总体整合能力方面看,信息技术能够形成企业的超强核心竞争力,带动企业的发展。通过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将建筑企业的施工、财务、材料采购、劳资等内容整合、提炼升华,能够将总部、专业分(子)公司、项目部的三级管理层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二、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近些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信息化在建筑企业中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但是,已将信息化建设列入战略任务且已做大量投入的建筑企业,由于前期在业内缺乏成功经验,国内建筑企业信息化并未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当前已遇到一些突出的困境。
(一)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仍需提高
国内一些特级和一级建筑企业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无论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有关专业领域应用方面,比如施工项目信息管理,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而大部分中小建筑企业的主要领导由于忙于奔市场、找活源,信息化建设难以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并且很多领导认为,信息化投资大,收效慢,对企业用处不大,没有必要在信息化进行投入。
(二)在专业系统管理中应用不够深入 目前我国各种规模建筑企业绝大部分都用上了微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但是在信息化的使用深度还是比较低,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在外围打转。OA、财务、进度、质量、资金、设备、材料、视频会议等管理系统普遍及成功应用,对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显然还未达到当初企业信息化建设初衷,所建成的信息化系统对建筑企业核心业务即项目的成本管控及风险管控作用有限。
(三)信息化建设对项目部创造的价值有限
现行信息化建设普遍思维是加强企业总部的管控,包括资金风险管控、成本管控、采购管控等,这与当前建筑企业管理现状相符,因项目数量增加,管理地域扩大,以包代管成为不得已的项目管理方式而普遍存在,风险与问题迭出,管控能力成为信息化的主题。但事实证明,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如果不能在管控和支撑两个点上取得平衡,信息化难以成功。而当前建筑企业应用的系统普遍缺乏支撑项目部业务发展的价值。
特级建筑企业第一轮信息化中,大部分企业是为通过特级资质考评而非为提高管理水平而信息化。系统部署后,给项目部造成巨大的事务负担。原因在于企业总部虽然对项目部的信息化提出很高的要求,但总部和项目部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巨大的利益不平衡,使得信息化在项目部推行过程中遇到极大的阻力。
在代价方面,系统运行过程中,总部由于自动收集到项目各项数据,工作量减少、权利增加,总部获得管理好处,没有付出太大代价。项目部工作量十分巨大,每天除了忙施工生产以外,还要收集很多数据录入系统,是十分不情愿的。在付出巨大的权利缩小、工作量大幅增加的代价后,势必引起项目部的抵触。
(四)建筑企业信息化人才匮乏
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是建筑企业的一个普遍现象。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经常检查、维护、更新,这些工作需要既懂计算机专业知识,又具备施工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人才,而目前针对建设领域信息化建设的专门人才匮乏,并在各大中专院校也没有进行专业培养,滞缓了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意识
领导重视是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首要保证。建筑企业信息化首先要从强化企业的“一把手”意识入手,使其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企业的高层领导必须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态度坚定,把信息化当成是一件关系企业未来出路的重大问题来对待。信息化只有在总经理的统一指挥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才能得以实现。另外,在强化领导者信息化意识的同时,企业还需要强化和统一企业全体员工对信息化的思想认识。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工程,只有人人重视信息化,相信企业信息化将为他们带来的益处,才能把信息化建设的被动行为转为主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二)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深层次的业务处理
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现状以及实力状况选择最能满足自己当前需求的软件,并且在应用过程中针对建筑行业特点进行核心业务处理,例如分析项目部成本管控及风险管控,使信息化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为企业所用。同时在信息化实施时要分步分项,切不可操之过急,盲目追求一步到位。
(三)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平衡各方利益
必须承认,任何企业的信息化实施都是对当前企业各层级利益的重新调整。增加企业内部的信息透明、对称性和流程再造都是进一步对各方权利的上缴即信息就是权利。
要达到平衡,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双向思维,即从管控和支撑两个方面同时着手。既要能为企业总部实行资金风险、成本管控起到好的作用,也能为项目部的工作效率提升、工作量减少和利润提高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甚至后者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原因很简单,项目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若项目利润高了,管控矛盾会大幅减小,同时顺理成章完成了企业总部对项目的管控,此乃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加强培养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
企业在建立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后通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使用不当、系统出现故障等。问题的出现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甚至可能出现巨大的损失。所以应该拥有一个自己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为节省人才成本,企业也以在内部发掘一些功底强的员工,实施严格的培训,使他们达到专业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这样,既解决了长期依赖外部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全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会让建筑企业走的更快、更稳、更远,让建筑企业获取更大的成本优势、更强的项目管能力、更好的企业执行力。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必定伴随竞争格局的调整,没有任何一家建筑企业可以躲避施工管理信息化的洪流,只有勇于面对,抓住机会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2.信息化建设重要性 篇二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实现中小企业的全面信息化, 才能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伟大战略得以实现。为了全面提高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中小企业必须把握机遇, 在信息化的浪潮中不至于落伍。
二、安泰集团的信息化之路
安泰集团作为山西省知名的民营企业, 决策者敏锐的感觉到了企业信息化浪潮, 信息化建设作为安泰集团的一项重点发展战略, 从1996年至今已经经过了十八年的发展历程, 从小型局域网络、财务电算化系统到现在的企业网、ERP系统, 无论是从计算机硬件设备的不断增加, 还是软件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 整体计算机辅助信息管理已经渗透到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当中, 全面提高了集团的信息化程度和管理水平, 为集团的管理和长远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截止目前, 安泰集团取得的信息化成果主要有:建立了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了集团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建立了产品销售环节的严格控制体系;实现了集团财务多级合并报表的需求;实现了集团人力资源的管理;建立了OA办公协同平台;通过BQ商业智能报表, 各单位可以通过各项专题分析, 迅速快捷的掌握相关数据;实现了资产信息的统一管理等等。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为集团的管理和长远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从应用广度来看, 信息化基本覆盖了全集团, 但是从系统应用的深度来分析, 每个子系统都还没有完全的全面应用, 信息化工作还很艰巨!
三、信息化促进企业可持续成长
随着安泰集团信息化的建设, 信息化带给安泰的机遇和利益也日渐显露。根据安泰的情况, 信息化建设带给安泰的利好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帮助企业实现了工作流信息化
安泰集团2006年建立了协同办公系统, 实现了网上办公, 主要业务功能有协同工作、通知公告、收发文件、电子邮件、请示批复、电子签章等。这些功能的应用, 实现了公文的迅速流转和跟踪, 节约了办公费用, 推动了实现无纸化办公的进程, 进一步规范管理了工作事务, 提高了员工个人素质和工作效率, 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沟通途径和效果, 从而提高了整个安泰集团的工作效率。
2. 使企业实现了生产制造业务信息化
安泰集团在2011年启动了生产系统信息化建设一期工程——调度系统的建设工作。大大提高了公司内部生产调度能力, 使得安泰集团循环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3. 为企业实现了供销流程信息化
2008年供应链系统在安泰集团上线, 包括采购、销售、库存、质检等业务流程。供应链系统的上线, 为管理链条中的三层人员 (决策层、业务管理层、执行层) 提供了一个信息化的管理工具平台;建立了集团物料管理体系 (统一的分类、编码规范、归口管理制度) ;实现了集团物料仓储库存等信息在供应、生产、销售、财务环节的共享与通畅。
4. 实现了企业运作管理信息化
安泰集团ERP项目的实施, 使整个企业成为了一个完整、流畅的管理控制体系。信息化可以高度集成企业的各个系统, 可以覆盖客户、质检、采购供应、库存等管理工作, 达到了企业资源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四、信息化给中小企业指引发展方向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 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冲击, 中小企业面临生产制造高成本、对外贸易高壁垒、国际市场高萎缩的局面。如果延续原有的模式将很难继续生存和发展。
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 立足之本。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 信息化能够非常有效地减少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 摆脱中小企业资源利用率低的局面。比如, 企业网站能有效宣传企业形象与业务;在线自助服务模式、电子商务应用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和经营成本。
第二, 信息化能使中小企业生产速度加快, 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升传统工业制造工艺, 利用计算机设计、计算机制造、计算机工艺编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 可以实现企业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及管理的高度智能化与集成化, 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 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使得企业决策趋向科学性、正确性。
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需要引进的不仅仅是信息技术, 更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 学习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方法融入到管理流程中, 不断创新改进, 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企业管理规范, 实行科学管理。信息技术改变了企业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方式, 使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信息的掌握更加及时、完备和准确。
五、信息化助企业发展腾飞
信息化带来的这些好处, 在安泰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安泰从一个小厂到地区明星企业, 成为山西省第一个民营上市公司, 年产值达到百亿, 产品远销海外。无不体现出决策层当初走信息化道路的睿智和英明。
安泰近20年的信息化道路可是说是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楷模, 广大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竞争力先天不足, 所以更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搞好企业信息化建设, 利用信息化工具, 下大力气进一步做好企业体制、管理流程、营销模式等方面的改进与创新, 将中小企业灵活、快速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利用好自身所有的优势, 实现企业腾飞发展的宏伟蓝图。
参考文献
[1]田新, 余利舰.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需求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7, (2) :20-23.
[2]康业娜, 魏士伟, 许勇.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研究[J].物流技术, 2007, 26 (2) :171-173.
3.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篇三
【摘 要】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以档案实体通过信息化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为重点的档案管理形式,代替了原来的以档案实体管理为重点的档案管理形式。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使单位的档案管理效益得到提高,从而也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成本。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管理措施
0.前言
城建档案管理对城市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保证作用。从计算机问世以来,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借助计算机的便捷和强大功能得到发展,现代档案管理工作已普及使用计算机,这对于城建档案管理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改变。城市管理是涉及多学科的部门,在档案管理方面,表现为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管理和服务功能,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加快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早日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1.城建档案的重要性
城建档案作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直接形成的真实记录,储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涉及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的各个专业部门。开发城建档案信息是充分发挥城建档案作用和价值的重要手段。作为城建档案的存储介质,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建档案的载体是纸制档案和录音、录像带等,这些传统的纸制档案存储空间大、维护成本高、查阅不便,难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飞速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办公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许多工程图纸也直接以数字化形式存在于电子文件中。通过管理内容数字化,新的管理模式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和数码信息处理技术对城建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各工作环节进行优化,整合档案信息,优化信息源,实现业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城建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开发利用,实现对档案实体的保护,方便了利用者,减少了中间环节,也大大方便了网上传输,为社会提供一种全新的传播、交流城建档案信息的方式与高质量的城建档案信息产品,使城建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2.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概述
2.1档案信息化管理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
档案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和档案利用方式,促进了城建档案基础业务工作和档案室的管理工作向着高效率的现代化迈进。传统档案管理的工作实质就是一套手工作业,同时也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思维定式。实现信息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在这个变革过程中,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必将被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所代替,而档案信息化建设对档案工作者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工作的内容已不完全是对档案实体的管理,还包括对档案信息的管理,从而在档案管理方面呈现了一个新的工作视角,这也是档案管理工作进步的标志。
2.2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增添了现代化技术
在信息化条件下,城建档案工作已不仅限于传统档案工作中收、管、用等传统的工作方式,还增添了现代化技术手段及新的工作内容,对电子档案等新载体档案盒一些特殊的实体档案有着全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同时,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各种应用软件和数据库开发为档案信息的利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探讨和研究新的档案管理模式,需要我們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和研究性工作,以改变以往的思维方式,促使档案工作实现多方位、多思路、高效率、高水平的管理新模式。
3.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3.1领导重视不够,档案信息化意识不强
各级领导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视不够,档案意识淡薄,不像对待经济建设那样下力气去抓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3.2档案保密性与安全性不强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信息安全问题成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瓶颈。影响档案保密和档案安全因素主要有:一是人为因素,档案部门的安全和保密意识淡薄,在档案网页上随意发布信息, 对发布的信息缺少严格的审查和管理;二是技术问题,当前电脑病毒横行,又加上黑客的恶意攻击,使得档案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受到威胁。
3.3理念落后、规范体系不健全
目前,档案部门仍然存在着“为保管而保管,重保管轻利用”的思想,存在 “安于现状”、“不讲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旧观念,存在着“闭架借阅”、“你查我调”的做法。同时由于档案信息化活动比较具体,还没有专门的档案信息化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适用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信息法律、信息伦理与信息政策等人文管理手段也尚未确立,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形式的电子文件的法律地位还未正式确立,导致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难以认定。
3.4技术支持不全面
一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期,有大量的纸质档案需要通过扫描仪等设备转化为电子档案,目前大多数单位使用的平板扫描仪虽然价格便宜,但速度慢,无法适应将原始档案资料短期内完成转化的要求。二是电子文件在性质上确定了它的保管条件、保管期限等方面存在着局限,若不能很好加以解决,可能会适得其反。
4.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4.1建立规范体系
档案信息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由于历史原因,档案业务基础差,案卷质量不高,特别是各类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档案信息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一个专业,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同时,档案信息化使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著录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所以需制定统一的、标准的规范体系,切实推动档案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
4.2建立健全完善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本身具有的服务性质决定了档案馆要尽可能的开发和挖掘档案信息,为相关的工作利用提供便利的服务,以实现档案信息利用功能的最大化,最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但是资源共享又和资源安全是相互矛盾的,这就要求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尤其是电子档案的管理更是需要匹配一套完整严格的安全措施,让每一个环节都不存在安全隐患。首要问题是电子文件的制作过程要实行权责分开机制,不能将二者混淆不清。然后就是在硬件管理上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完善电子文件与计算机设备的保管设施和环境,做好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防止出现存储介质被磁化的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加强防盗措施的维护和完善。
4.3提高技术支撑
技术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生命,没有过硬的技术支撑,档案信息化形同空话。首先,要配备质量可靠、性能优良的硬件设备并添置相应的配套设备,防止电磁干扰、辐射等影响,从源头上减少自然毁损概率。其次,要设计开发出通用性的档案信息管理软件,使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办公自动化系统融合贯通。其三,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软、硬件安全运行。
4.4加强人才建设
要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人才很重要,它要求档案从业人员要有专业的技能和扎实的知识基础,需要学习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需要学习档案管理信息化规章制度和标准。只有业务素质高的档案管理队伍才能保证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顺利推进。根据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的需要,要通过培养人才、引进一些素质高、热爱档案事业、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来从事档案事业。
5.结束语
4.信息化建设重要性 篇四
随着现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在髙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成了必然的趋势。髙速铁路作为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之一,其资金投人数额高、技术需求高、品质监管严格,经过对运用信息化加以管控能够优化管理过程,提升管理能力。信息化在铁路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铁路领域发展的重点策略与现代化的重要象征。高速铁1路作为政府重要的建设项目,投人的资金多、技术要求高、质量监管严格,在其项目建造过程中运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优化管理过程,提升髙速铁路建造品质。下面将进一步突出说明信息化在高速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1.髙速铁路信息化的简介
信息化是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前进的主要方向,已变成促进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巨大动力,同时是每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策略。信息化在铁道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铁路领域发展的重要策略与现代化的重要象征。高速铁路作为政府重要的建设项目,投人的资金多、技术要求高、质量监管严格,在其项目建造过程中运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优化管理过程,提升高速铁路建造品质。
2.离速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傕息化的重要性
2.1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信息资源共享性。构建一个公共的信息控制系统,介人在建工程管理的各个机构、各个管理人员把自己享有的信息资源输人到信息系统中,便于各方了解项目有关信息,第一有利于提升工作速度,第二有利于提升管理质量。让工程的透明度提升,使大家可以更准确、深人掌握工程建设情况。利用共享的信息平台为有效的建设项目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信息。
(2)部门沟通及时性。沟通指的是人和人之间传输与交流信息的过程,对于工程获得成功是不可缺少的,并且也是不容忽视的。对于大规模工程,通常牵涉到诸多部门与诸多人员,工程开工时,需要项目经理及大批的设计人员,管理机构和项目负责人可把需求直接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和有关机构进行交流。各个机构均应当配备专门的沟通专员,另外应考虑平台出现问题无法交流时,运用其他的交流方法。让人员在配置和各专业间的条件提交更简便,责任更清晰,让工程科学、稳定实施。
(3)管理模式及业务流程的优化。信息化工程不单单是过程的自动化,其还包括管理形式和业务过程的整合。信息化构建是一种管理的革新,因为其牵涉到公司的诸多方面,因此在初期建设过程中,应当选取水平较髙的项目负责人和成员,此对信息平台的构建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2提升高速铁路项目管理能力的本质要求
髙速铁路工程建设品质要求严格、技术繁杂、建造时间短,工程管理是髙速铁路建设获得成功的保障。现代化项目管理要求管理信息化,将信息的搜集与处置当做平常管理的主要任务,将定量和定性剖析有效融合,有依靠主观经验判定转变成依托信息合理决策。因为电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文件存储、报告打印、图形操作页面、互联网通讯等效能大幅提升了人们实施工程管理的质效。让信息化变成工程管理的主要渠道。目前电脑在工程管理中的运用,已经从最初的文字处理,上升到了3个不同的层级,分别是信息管控、建造指挥、战略支撑。
2.3建设数字铁路的根基
数字铁路是以gps、rs、gis、信息平台、虚拟化、物联网、信息集成等技术为依托,探究我国铁道基础设施、移动设备和铁道环境的信息化,达成铁道服务资源与运输资源的全方位管控与直接显示的铁路信息平台。数字铁路具有数字化、自动化、虚拟化、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特点,是一个巨大、繁杂的大工程,是对铁道信息化的进一步拓展。铁路信息基础架构应当在铁道建造期间便初步建设,这是由于全部的铁路基础设施信息均在建造期间逐步累积构成的。假如未曾在铁道建造阶段注重基础设施的材料的搜集、归纳与架构化,构成完善的铁道信息基础架构,构建数字铁路也就无从谈起了。
3.离速铁路倌息化对工程管理的必要性
3.1信息化对企业自身管理的重要性
(1)可提升企业业务流程的速度,加快信息交流,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运用先进措施达成人才、资本、材料、信息资源的集中谋划、调配与协调,让计算机技术和管理业务过程有效融合,让信息平台变成工程信息沟通的介体,进而增快工程管理平台中信息反应速度与平台的反应效率,提升公司管理效率,对于建设公司来说,有重大价值。据统计,在国外建筑业企业中凡运用项目管理平台的公司,施工进度提高50%,施工质量提髙40%以上,而施工设计费用和人力费用却分别减少15%-30%和5%-20%。
(2)实现合理高效的监督,加强企业决策力度。对于建设公司来说,信息技术可以对公司工程施工的各个时期加以有效监督,不管是工程的进度、协议践行的程度,还是工程中人力、机械、材料的运用费用,均能够依托计算机技术力卩以即时监督。
(3)打破地区限制,达成了跨区域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协助公司解决此种跨部门、跨地区合作、交流等难题。特别是自从中铁建设集团实行地区管理以后,我们更需要此种迅速、即时、髙效的`信息互享与交流平台,全方位满足工作需求,提升管理效率,减少公司的跨地区管理费用。对于工程涉及全球多个国家与地区的我们来说,运用工程管理平台和财务管理平台等应用程序更有助于达成全球业务的集中管控。
3.2信息化对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1)顺应施工工程管理对信息量的要求,达成信息的高效整合与运用长时间的粗放型管理,导致建设公司对搜集、归纳和使用信息的忽略,并逐步形成了凭借经验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模式。随着公司建筑工程数量及规模的不断增加,施工信息也会越来越多,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信息统计模式,不仅降低了信息传输的效率,还增加了传输的流程,且在传输过程中极易造成信息失真的情况出现。使用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将工作量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还能形成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共享,同时还能对信息予以进一步挖掘,有效提升了信息的使用效率。
(2)构建合理有效的预算计划体系,对成本加以全方位管控利用信息平台不但能够构建全方位预算体系,减短预算时间,另外依托有效的项目成本控制,做到质量有根据、耗费有定额、管理有规范。
(3)形成资本流、物流、数据流、人流等“四流合一”的信息化模式运用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对企业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予以及时处理,且在公司内部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网络平台,从而有效实现公司“四流合一”(资本流、物流、数据流、人流)的集成管控局面,大大提升了公司整体的运行效率。企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采用信息也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3.3在企业整合能力方面,信息化具有的重要意义
在高速铁路施工单位实施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而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从企业整合能力角度而言,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影响。通过信息化技术的使用,能够实现对企业财务、材料采购、具体施工以及劳资等内容的整合、提炼和升华,并有效形成总部、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结论
5.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论文 篇五
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涉及领域较多,并且整个建设过程的科技含量、智能水平都非常高,这就需要有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做支撑。一是对于水利工程部门来说,要对现有管理队伍进行业务培训和技能教育,将信息化技术全面贯彻到管理队伍中,并依据管理队伍的人员构成特点,采用科学的培训方式和方法,实现对不同领域的信息系统进行专业化培训,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二是加大对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力度,水利工程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网站、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信息调度中心,将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转变用人机制,积极引进专业性人才,弥补自身管理队伍存在的不足。
2.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水利工程信息化实现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水利信息的网络建设和资源开发利用是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重点。要加快推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就必须要建立辐射范围广的公共网络,各个地区的水利系统构建适合自身的信息资料数据库,在得到验收确认之后再与辐射全国的公共网络进行连接。此外,水利部门还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量,对信息化设备进行引进,包括计算机、微电子设备等,切实为信息化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2.3加强信息化的安全建设
要实现信息化,就必须将安全建设作为第一关注点。信息化发展速度越快,其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就越多且越复杂,这就需要水利工程部门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信息资源传达的保密性统一对待,同时要加大反黑技术研究力度,构建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机制,为信息化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3总结
6.信息化建设重要性 篇六
一、**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
**市的农村信息化现状可以用“咫尺天涯”四个字来形容。一方面,**市农村经过
二十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乡镇企业蓬勃向上,农家乐、农村旅游方兴未艾,农村房屋租赁业欣欣向荣,**市大部分农村正在向城市化迈进,纯农业收入只占本市农村收入很小部分。以河姆渡江中村为例,村民65%以上的收入来自房屋租赁、外出打工以及经商,还有一部分收入来自村集体经济以及其他经营活动,而来自纯农业种植与养殖收入只占不到30%。一些经济相对发展较快的行政村如**镇小路下村、**镇**村已经在消费能力与消费水平上向城镇接轨。
但另一方面,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仍然十分落后,而且城乡信息化水平差距日趋拉大。根据统计局数据,至2007年底,**市互联网总用户数为170573户,其中农村互联网用户约占10%,涉及农用软件和农业类网站开发的企业数就更少;信息网络普及率为20.57%,其中农村普及率仅为3.6%,广播电视虽然入村入户,但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针对性较强的有效信息也是少而又少。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步伐的明显滞后,使得农民获取信息的方式较少,在迈向信息社会的过程中与主流社会的差距越来越大。即便是上网的农户,也以搜索新闻和玩游戏为主,很少使用互联网了解农业信息及进行电子商务。
二、**市农村信息化建设难点分析
就**市的农村来说,比城乡差别或者说是经济鸿沟差距更大的是数字鸿沟。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农村的劳动力素质就不能切实地提高,农村的经济建设步伐就会减慢,城乡的经济鸿沟也会进一步拉大,甚至可能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主要存在着一下几方面难点:
一是农村信息化人才匮乏。由于农村有文化、高素质的年轻人大量外流,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这部分群体中文化程度达到高中以上的人员不到10%,因此推广使用计算机,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存在一定难度。
二是长期传统农业下形成的思维定势,使人们对农村信息化的保持着传统的低调心理。虽然农村市场的未来不可限量,但当前社会各界往往把目光放在信息化的重要行业如电信、金融行业和其它大客户。其次是大部分农民还没有自发形成对信息化的需求,目前农民最欢迎的仍然是能够言传身教的直接示范和交流方式。
三是许多乡镇政府部门推广力度不够,农民的思想观念仍在转变之中。从总体上来说,尽管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农村信息化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目前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农民的购买能力有限,市场前景短期内仍不明朗。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必要性分析
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1)农村信息化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途径。农村经济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人,农民素质的高低关键是信息的接触。因此,搭建一个覆盖广泛的农村信息平台,就地培养农村人才,使农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就能充分接触有用的信息,无疑是目前最适合**市市情、既经济又高效的手段。
(2)农村信息化是提升农村经济有效手段。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穷人不是穷在土地和资源上面,而是穷在信息闭塞和教育程度低下造成的劳动力素质的落后。发展滞后的地方往往是资源丰富的地区,其原因在于资源常处在“休眠”或“半休眠”的状态下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而激活这些社会资源的首要要素就是信息。有了先进的科技信息和准确的市场信息,农民就能取得发展的主动权,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打造农村优势产业集群。
(3)农村信息化是拉动内需的重要保障。当前**市农村人口占70%,但只占全社会消费的35%,落后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城乡信息的不对称是阻碍消费的最大障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造就的网络体系,不仅能扩大传统农产品的销售规模和交易范围,加快交易频率和速度,也能有效解决农村购物难、假货多的问题。越是为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信息保障,农民的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就越大,减负作用也越大。随着农村信息化如火如荼地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必将深深融入到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共同推进**市农村信息化建设
**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快地发展,下一步,推动和引导**市的农村信息化建设,还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同时入手,共同推进。
(一)宏观方面
(1)政府必须在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提供公共信息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信息的生产、消费、分配是受政府扶持的,而农业又是弱势行业,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在推进农业信息化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今年6月份,按照宁波市委农办、宁波市信息产业局文件精神,**市农办、市科技和信息局牵头组织在**市16个乡镇(街道)进行了“农村信息化乡镇行”主题培训。实践表明,坚持政府主导、社会
力量广泛参与,是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把农村信息化工作的公益性和经营性结合好。
(2)必须提高认识,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的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理论建设。建设农村信息化,人才是关键,同时,还要在广泛吸收人才的同时,加强培训,提高农村信息化队伍整体素质。要针对农村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和信息采集、加工、分析、共享、发布(服务)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建立相应的制度,为农村信息工作的推进提供保障。
(3)因地制宜,信息的内容要本地化。无论是科学技术、经济、市场信息等信息内容还是信息传递方式都应该多样化、本地化,以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需要。同时,标准与多样化之间要兼顾,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来发展农村信息化。
(4)要合力打造“内容服务产业链”。农村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及其内容建设比网络建设更为重要,而这项巨大工程是运营商无法独自完成的,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及信息通信业的相关企业紧密合作,从信息的生成、收集、分析加工、传递,到接收、分发、应用、反馈,合力打造农村信息化“内容服务产业链”。
(二)微观方面
农村信息化在微观方面的关键是要根据农村的实际需要,做好资源数据库、网络平台以及几大基础工程的建设,并将这几方面有机结合,通过资源数据库为信息系统工程及网络平台提供数据服务,同时通过网络平台以及信息系统工程收集、更新数据,使农村信息化能够有效地落到实处。
(1)四大资源库建设。必须要作好农村人口资源数据库、农村土地管理数据库、农村农情数据库、农村卫生健康数据库等资料库的建设。为有效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资源保障。
(2)农村的网络平台建设。建设农村网络平台,必须把农民放在真正信息提供者的位置,建成一个真正属于当今农民、为农民兄弟喜爱的网络平台。一方面要组织与联合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社会、企业和村民的积极性,以网络信息技术搭起政府、农民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在网络平台上实现农村医疗、农村教育、农民务工、气象、环境资源、政务信息、农业技术、农产品技术、市场行情、农科信息等重点行业信息发布;另一方面实现对农村基层的社会、经济事务信息化管理,缩小数字鸿沟,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7.信息化建设重要性 篇七
关键词:医院,管理,信息化
目前, 很多医院的管理者对于信息化的内涵还缺乏最基本的了解, 往往不自觉地扩大信息化的作用, 在信息化技术与医院管理的关系处理上陷入了认识误区。
但盲目跟风信息化建设, 不通过信息化推行改进医院旧的管理模式, 而是把信息技术镶嵌于现有的管理业务流程中, 也会违背信息化建设的初衷和根本目的。所以按照业务流程重组理论对其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和重组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提出的业务流程重组的概念。
1 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的缩写是BPR, BPR最早由美国的Michael Hammer和Jame Champy提出, 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了全盛的一种管理思想。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 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 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 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 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
2 BPR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传统医院业务流程是以功能为核心, 管理层次重叠、冗员多、无效劳动加大, 管理方法因人而宜, 职能交叉, 目标不明确, 组织运行效率低;由于层次过多, 一方面引起沟通成本加大, 另一方面引起工作质量和效率低下。由于人们习惯了传统管理模式, 在没有实施信息化建设之前, 其弊端没有充分暴露, 但在实施信息化建设之后其弊端暴露无遗, 与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格格不入, 因此BPR的提出更为重要。
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 我们要对其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与诊断, 找出其流程的瓶颈之处。结合BPR的理论进行业务重组。在组织机构方面, 积极化解流程重组过程中所带来部门以及个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按照新流程进行压缩调整, 简化专业分工, 实行定岗定人, 避免职能和业务交叉。让领导充分认识到BPR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借助领导的力量扫除新流程实施遇到的阻力, 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避免按照传统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设计系统。
3 BPR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有许多医院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不注重或不能理解BPR, 用信息技术模拟现有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 没有体现BPR的管理理念, 从指导理论上已经为信息化建设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我院在信息化建设的建设过程中,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 把BPR放在战略的角度考虑, 采取了如下做法:
3.1 对医院的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进行有关BPR的培训。
重点阐述BPR在医院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让全院干部了解和掌握BPR的理论。
3.2 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医院现行业务流程, 组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全面剖析现行流程。
3.3 对信息化建设汲及到的部门中的每一个业务流程进行分析, 总结出它的特点和弊端。
3.4 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 围绕医院目标、改进业务流程。并反复论证, 不断完善, 报请领导小组批准。
3.5 按照新的业务流程, 设计或引进软件。
3.6 在信息化建设应用之前, 按照新业
务流程, 重新进行业务分工、人员调配和制定岗位责任制, 在此过程中, 医院高层领导要积极化解因工作调整所带来的各种矛盾。
4 应用BPR需遵循的主要原则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它覆盖面广、业务量大, 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具体建设中要遵循以下几个重要原则。
4.1 注重从职能管理到面向业务流程管理的转变;
改变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 把业务流程管理作为主要的核心管理。
4.2 注重整体流程最优的系统思想:
从医院整体面去考虑衡量BPR与设计, 而不是仅仅追求局部流程最优, 做到流程设计统筹兼顾、整体最优。
4.3 组织因流程定, 而不是先确定组织再设计流程。
4.4 充分发挥每个人在整体流程中的作用;
按照业务流程中岗位设置以及技能要求, 合理安排工作人员, 发挥好整体流程中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作用, 使整个业务流程协调运转。
4.5 利用信息技术协调分散与集中的矛
盾, 新业务流程应用后, 要依据医院的总目标而定;同时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我院依据BPR, 按照以上方法及原则进行信息化的建设,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虽然在实施过程中阻力重重, 但由于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及时解决困难, 使信息化建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因我院信息化建设还在继续实施中, 相信通过业务流程重组, 我院信息化建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8.电力企业信息安全建设的重要性 篇八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安全重要性
1 信息安全建设的目标
吕梁供电公司信息安全建设的目标是:基于安全基础设施、以安全策略为指导,提供全面的安全服务内容,覆盖从物理、网络、系统、直至数据和应用平台各个层面,构建全面、完整、高效的信息安全体系,从而提高公司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等级,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提供坚实的信息安全保障。
1.1 信息安全管理的理念或策略 从宏观的、整体的角度出发,系统的建设公司信息安全体系,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而是全面构架信息安全技术体系,覆盖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系统安全、到数据和应用系统安全各个层面。同时,建立全面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运行保障体系。技术和管理并重,突出安全管理在信息安全体系中的重要性,仅仅凭借安全技术体系,无法解决所有的安全问题,安全管理体系和技术防护相互配合,增强技术防护体系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也弥补当前技术无法完全解决的安全缺陷,使得安全技术体系发挥最佳的保障效果。
1.2 信息安全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吕梁供电公司信息安全防护的总体目标是为了贯彻和落实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电监会等国家有关部门信息安全工作要求,全面完善公司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落实国网公司“双网双机、分区分域、等级防护、多层防御”的安全防护策略,确保信息系统持续、稳定、可靠运行,确保信息内容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防止因信息系统本身故障导致信息系统不能使用和系统崩溃,抵御黑客、病毒、恶意代码等对信息系统发起的各类攻击和破坏,防止信息内容及数据丢失和失密,防止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防止公司对外服务中断和由此造成的一次系统事故。确保信息安全工作在公司的顺利开展,逐步提高公司信息安全整体防护水平。
对吕梁供电公司信息系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涵盖管理与技术两部分,其中管理包括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系统运维、人员安全和系统建设五个方面,技术则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五个方面。通过评估的实施,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符合性要求,而且可以将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状况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并尽可能地消除或降低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
1.3 信息安全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1.3.1 分区分域 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安全分区、分级、分域及分层防护的原则,吕梁供电公司信息网络已划分为信息内网和信息外网。
信息内网依据总体方案“二级系统统一成域,三级系统独立分域”方法,结合公司实际,信息内网系统可分为:营销系统二级域;财务系统二级域;公共服务域(WWW、DNS、办公自动化系统等);桌面终端域。
信息外网的系统可分为:对外应用系统域;桌面终端域。
安全域的具体实现采用物理防火墙、虚拟防火墙或VLAN、VPN等隔离方法。基本实现目标为划分的各域边界可进行访问控制。
进行安全域划分后,公司内网二级域3个,桌面终端域1个;外网服务域1个,桌面终端域1个。
1.3.2 控制指标 公司同业对标指标目标值:信息安全次数为0次,信息系统可用率为100%,信息系统应用指标为100%。
2 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主要做法说明
2.1.1 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主要是网络设备及主机安全,吕梁供电公司网络设备及系统服务器存放在专门的计算机机房,首先通过门禁系统保证这些设备自身的安全性,并建立了专门的人员出入访问控制机制,严格控制人员出入计算机机房和其他重要安全区域,便于检查和分析。其次,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计算机机房地建设和管理工作,建立了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对设备安全管理、介质安全管理、人员出入访问控制管理等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并定期对计算机机房各项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实施状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1.2 运行安全 为了保证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行,吕梁供电公司开展了双网双机建设,也就是内网和外网物理逻辑隔离,内网用计算机与外网用计算机物理分开的建设。
2.1.3 信息安全 吕梁供电公司要求每位员工有效利用各种口令,每台机器都设置有开机口令,确保口令长度至少8个字符,并且是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中的三种组合,并要求至少3个月更换一次口令。
关于信息加密方面,公司要求重要信息、文件等不能在外网传送,必须在内网发送,并且要加密发送,并要求关闭计算机文件共享,确保信息不会泄露。
每台计算机必须安装省公司统一推广的趋势杀毒软件及启用防火墙,发现有未安装杀毒软件的机器立即短网,防止外部用户非法进入。
2.2 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根据省公司对于信息安全的总体部署,为切实做好信息系统安全工作,我公司成立了以公司经理为组长,分管科技信息工作的副经理为常务副组长,各部门和所属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公司的信息安全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由科信部全体成员和所属各单位专责人共同组成,负责信息安全方面的有关技术保障、事故应急处理以及信息风险和事故评估等具体工作。
公司要求所属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和属地化管理的要求,认真履行信息系统安全职责,严格按照“三个百分之百”要求,落实公司信息系统与保密工作的制度和规定,执行“双网双机、分区分域、等级防护、多层防御”的信息安全总体防护策略,切实抓好信息系统安全责任和制度的落实,确保完成了双网隔离、等级保护,确保了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安全运行,安全应用。
组织所属各单位的信息专责人进行了信息安全学习和警示教育,组织学习公司信息化规章制度,重点学习电监会《关于开展电网企业信息安全检查的通知》(电监信息[2009]3号,国网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的紧急通知》(办信息[2009]3号),以及《信息化“SG186”工程安全防护总体方案(试行)》(国家电网信息[2008]316号),深入了解公司面临的严峻的信息系统安全形势,全面掌握公司部署的应对措施,结合工作实际,借鉴信息安全保电经验,对曾经出现的信息系统安全事件与薄弱环节进行汇总、分析,普及信息系统安全警示教育,整肃安全管理作风。
整理完成了包括电监办、国网公司、省公司、公司规章制度在内的《网络与信息系统规章制度汇编》,修订下发了《吕梁供电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吕梁供电公司信息安全总体防护方案》。进一步完善了专项应急预案的制订和审查备案等工作。
3 评估与改进
通过在管理方面和技术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使公司同业对标信息化指标上半年完成情况:信息安全次数为为0次,信息系统可用率为100%,信息系统应用指标为100%。
但在信息中心机房的物理安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电源室空调制冷效果,监控等问题,我们仍然要不断加强管理,在网省公司的指导下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把吕梁供电公司的信息安全防护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4 结束语
信息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只能使系统越来越安全,而做不到绝对的安全。为了保护计算机系统里各种信息,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做到对自己的系统安全情况始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信息系统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从而保障单位及个人信息的安全。
【信息化建设重要性】推荐阅读:
浅谈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09-02
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论文07-15
现代幼儿教育技术信息化之重要性10-14
会展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09-05
信息化能力建设07-15
税务信息化建设09-14
工业信息化建设10-31
烟草信息化建设11-11
统计信息化建设制度07-09
军队信息化质量建设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