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设情况汇报

2024-08-02

制度建设情况汇报(精选8篇)

1.制度建设情况汇报 篇一

****镇集镇建设情况汇报

集镇是联结城市和乡村的桥梁,是农村乡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强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促进我镇集镇建设,县人大各位领导深入我镇进行视察、走访,对我镇集镇建设提出了很好的意见,这对我镇后期集镇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现将****镇集镇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及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需要,****镇党委、政府于1995年5月向县委、县政府报告,请求将镇政府及镇直机关迁建到大桥村宋家坪。1996年开始在全镇腹地宋家坪建设中心集镇。1997年12月28日,镇政府机关率先迁住新集镇,揭开了新集镇建设的序幕。新集镇沿316国道依势而建,经过几届政府的努力,已经初具规模,集镇全长公里,总面积亩,镇内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住户集中,现有住户户,常住人口余人,是****县乃至湖北连通陕西的边贸口子镇。

97年开始建设时,为了扩大集镇建设规模,镇党委政府大力宣传,在各村广泛邀请群众到集镇建房兴业,当时有一百多户群众从各地来买地建房。由于建设初期,各项事业启动困难,当时的建房没有收费,缺乏合理的规划,导致集镇建设一度陷入混乱,不按规划开发、未批先建的现象没有及时制止,给后期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009年,新一届党委班子成立后,本着“规划先行、建管并举、镇村协调、突出特色、加快发展”的思路,着力抓好镇村集镇建设,着力打造边贸口子“明星”镇。一是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集镇。坚持规划先行,邀请市、县设计专家实地查看集镇地形地貌,制订了依托316国道向两端扩延,“一廊多组团”(316国道为一廊,集镇分为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为多组团)式的集镇中长期建设规划,科学拓展集镇发展空间,合理确定集镇建设的项目、时间和规模。二是完善一套制度。出台了《****镇集镇规划土地管理制度》、《****镇集镇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实施方案 》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对镇辖区内主干道划分成9个责任区,责任到单位、到人,量化考核标准,不断健全集镇管理长效机制。三是完成一批净化靓化工程。2010年,党委政府就全面启动了集镇净化靓化工程。筹措资金在街道修建一定数量的垃圾池,在郊区修建一个垃圾填埋场,彻底解决垃圾乱倒乱堆污染环境污染水源的状况。规划在集镇主、次两条干道安装高杆路灯60余盏;在集镇公路两旁各拓宽1.5米铺设人行道彩砖,解决集镇摩托占道乱放和行人安全问题;按照“统一尺寸、统一格调、统一高度、统一安装”的原则制作并更换集镇商铺广告牌,打造整齐

靓丽的商贸一条街。四是新建一个市场。在集镇中心新建一个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为当地农产品交易和群众生活提供很好的平台,倾力打造****县江南片区农副产品综合批发交易中心。目前市场主体工程已经完工。

进一步规范集镇管理,优化集镇人居环境,提升集镇品位,镇党委政府对全镇集镇建房用地情况进行了清理。集镇现有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国有面积平方米,集体面积平方米。2008年3月至今,集镇新增住房户,新增住房面积平方米,改建户,其中已办有手续的宗(涉及商业开发性质宗,居民建房宗,其中存在少批多建的宗。),总面积平方米,涉及耕地宗,面积平方米;未办手续的宗(涉及商业开发性质宗,居民建房宗),总面积平方米,涉及耕地宗,面积平方米。

二、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原因。

1、规划部门办事程序不明确。建房多次申请办理规划手续而不能办理,致使合理用地也无法审批,因而造成了违法用地案件时有发生。

2、部分用户为骗取手续,盲目迁入户口,以多户联建或拆旧换新为借口报批,而实际是在搞开发。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受利益驱动,为了降低成本,逃避规费,擅自开发。

3、过去住房未按手续办,擅自开发的现象比较多。目

前全镇共有违规建房户,政府对已建房屋建筑质量、管理上没有明确抓手,同时由于涉及群众人数众多,一管就会犯众怒,工作难以开展。

4、对未报先建、未批先建、乱搭乱建等现象,政府及时出面制止并责令停工,但由于政府无执法权,缺乏相应执法手段,造成政府在现场时停工,离开即复工的现象。

5、有些群众确实需要建房的,政府无明确的收费项目和相应处罚手段,使政府不能作为,造成了大量违规建筑。

三、意见及建议

为加强集镇土地管理,促进集镇建设集约、节约用地,规范集镇用地秩序,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建议从以下几点着手整治:

1、加大集镇用地的监管力度,严防以各种名义骗取手续,开发违规商品户、居民房。

2、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协调配合、统一行动、联合执法,对那些拒不办理审批手续,又不停工,抢建强建的违规建筑,采取强制停工、停电、停水等措施,坚决做到完善一户,复工一户。

3、为促进集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从根本上遏制违法用地苗头的反弹,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有关手续报批及传递程序,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制度建设情况汇报 篇二

据了解, 以2009年4月13日自治区林念修副主席的工作约谈为标志, 全区包括防城港、北海、来宾、崇左、贺州、贵港、玉林等7个城市迅速召开会议, 紧急部署, 采取强力措施, 积极排除困难, 扎实推进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截至4月28日, 全区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已完成与12个地级市关于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发放的对接;统一设计、宣传与统计报送工作取得新进展;配合自治区招商局开展专题招商工作;及时向自治区人民政府上报相关情况;完善和充实自治区污垃办职责和办公室管理制度;及时办理工作文件等。

周卫副厅长在汇报中认为, 尽管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 但工作中还存在有以下问题: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 部分市县原定目标任务未能如期完成, 部分市县统一设计工作进展缓慢;二是有10多个项目反映在办理用地手续时困难较多, 要求协调, 以加快项目进度;三是污水处理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采用的工艺如较之可研有变更, 在评审阶段遇到较大阻力, 需要重新评审可研, 耗费大量的时间等, 特别是统一设计项目, 地方有关部门及业主意见很大;四是在项目进展的关键节点上缺乏明确的界定标准, 造成有关部门在上报及督查时判定项目进展情况时标准不一;五是在月报中缺乏污水处理厂COD减排量和负荷率的权威统计数据;六是由于各种原因, 各市县对国开行贷款要求的条件不明确, 造成贷款工作没能进一步推进;七是对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费的征收还没有全部到位;八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项目建设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3.关于我县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汇报 篇三

[关键词]企业用工;现状;对策

一、我县企业用工现状

根据我县企业落户情况及经济发展趋势,预计近两年每年将新增用工近3万人。据调查,目前我县各类企业约缺工2.2万人。从理论上讲,我县目前可供转移劳动力可以满足县内企业用工需要,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我县劳动力短缺现象将会在一定时间内持续。

二、造成我县企业招工难原因分析

1.客观因素——人员“招不进”

(1)大量劳动力在外地务工。因为我县是劳务输出大县,过去多年有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少在外务工农民又以“亲带亲,邻带邻”的形式,带走了不少劳动力;近年来灵璧籍高校毕业生又大多不愿意回乡,大部分留在外地就业。

(2)本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意识存在误区。一些新成长劳动力,特别是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人员,认为只有到外地去才叫工作,在家门口就业不如在外地工作光彩,所以宁愿选择外出闯荡。还有部分劳动力地主意识较强,认为外地企业来灵投资是来赚灵璧钱的,在心理上有一种抵触感,工作中稍有不如意就与老板对抗,动辄就选择辞职。

(3)年轻人缺少吃苦耐劳精神。“80后、90后”的年轻人在家庭中多是独生子女,即使本人不工作也有生活来源,没有生活压力,因此对待就业机会不够重视,只要稍有不满立即跳槽走人;而且一些年轻人自身素质较低,不能接受用人单位的日常管理,完全的自我主义,没有责任感;同时在家门口务工,跳槽成本相对较低,而一旦外出,他们往往会考虑从辞职到重新就业期间的机会成本,轻易不敢选择跳槽。

(4)我县人力资源市场存在问题。培训机构随意往外地送人,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甚至出现个别非法机构和个人倒卖劳动力现象,严重扰乱了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2.企业因素——人员“留不住”

(1)有些企业后勤保障工作跟不上,缺少必要的食宿条件。个别企业甚至没有一间自己的职工宿舍,更没有专门的生活区。

(2)工资待遇明显偏低。调查发现我县54.7%的职工月工资在2000元以下,而外出务工人员中有58.9%的人月薪超过3000元。在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主要途径的情况下,显然外地企业的高薪对劳动力有更大的诱惑力。

(3)企业用工随意性很大。部分企业生产季节性强,往往在生产旺季时千方百计地去招工,而在淡季时又想方设法去让工人离开,好像工人应当听从企业的招呼,让他们“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造成员工没有归属感,人员流失严重。

(4)缺少人性化管理。对新招用员工未有全面的岗前培训,缺乏爱岗敬业、厂规厂纪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只注重处罚、指责,不能进行人性化的教育、引导和关爱,影响了人员的稳定。通过调查发现,用工比较稳定的企业,除了其市场比较稳定外,还与其有着良好的食宿条件,能够关爱员工有很大的关系。

三、破解企业招工难的对策

1.从政府和社会层面上解决人员“招得进”的问题

(1)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充分发挥我县人力资源市场公共就业服务职能,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招工、求职登记,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适时组织乡镇(开发区)开展服务企业用工、促进群众就业专项活动,动员未能升学毕业生等群体到县内企业就业。

(2)引导中介组织服务县内企业用工。对非法中介机构进行清理,实行《职业介绍许可证》制度,规范整顿持证劳务中介机构,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批准擅自开展职业中介活动。引导和鼓励县内职业中介机构优先保障县内企业用工需求,扶持一批合法中介机构,为县内企业定向输送劳动力。

(3)规范职业教育秩序。加强对职业技术培训教育机构的管理,对现有职业技术培训教育机构进行重新审核评估。对不符合开办条件的一律取缔。严禁各类职业培训教育机构从事劳务中介活动,对违反规定的,依法处罚。引导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开展适应企业需要的针对性培训,为县内企业培养输送劳动力;引导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与企业合作,建立学生到企业实习与预备就业制度,积极推荐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引导培训机构开办定向培训班,学员直接输送县内企业。

(4)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把握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集中返乡节点,通过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座谈会等方式,大力宣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就业环境良好等有利条件,挖掘报道返乡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在本地就业的典型事例,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关注外出务工增加生活成本、引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引导就地就业。

2.从企业层面上解决人员“留得住”的问题

(1)企业负责人的用工观念要改变。现在的卖方劳务市场已经形成,劳动者在选择就业岗位时肯定要选择工作条件好、工资待遇高、工作环境舒心的企业。 我们的企业也应当在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上下功夫。

(2)要逐步改善工作环境。企业要按照行业标准来建设、布局厂房,规范企业的生产流程,要根据实际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同时要严格遵守劳动卫生法律法规,改革生产工艺过程,减少生产中的粉尘、噪音等污染,保持车间的温度和湿度,让员工在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中劳动,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留得住工人。

(3)改善员工的基本食宿条件。有条件的企业要建设自己的职工宿舍,开办职工食堂,宿舍里要安装空调,食堂的饭菜要经常更新,保证员工可以吃得好、睡得安,以便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在此基础上要逐步完善娱乐设施,满足职工文化、体育、娱乐需要,不断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4)遵守工时制度,减少加班时间。企业要根据劳动者身体承受能力来确定工作时间,尽量缩短劳动时间,同时要保证工人定期有固定的休息日,去处理一些自己的私事。超过国家法定工作时间以外的工作时间应该算作加班,企业要按规定支付加班费用。

(5)不断提高工人工资福利待遇。企业在确定工资标准时既要根据自身效益,也要与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相匹配,同时也要还要充分考虑员工生活成本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等现实因素,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将工人的工资福利待遇逐步提高到和苏浙同行业相当的水平,起码不能差别太大。同时企业要及时为员工办理录用备案手续,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并不得随意裁减人员。对女职工和未年成人要实行特殊保护,还要根据行业不同按时发放劳保用品。

参考文献:

[1]杨晓东.非公企业劳动用工短缺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13(8).

[2]寇凤超.解决我国劳动用工短缺问题的对策探析[J]. 北方经济:综合版,2012(22).

[3]邵爱国,韦洪涛.促进企业基层员工稳定就业的对策研究[J].人民论坛,2012(11) .

4.周家窑小学制度建设情况汇报 篇四

周家窑小学制度建设情况汇报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我校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校 的规章制度已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学 校的发展,修改和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制度建设就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几年来,我们 学校不断修订各项规章制度,努力使之更加完善、科学、有效,促进 了学校全面工作的健康发展。《教师日常管理制度》及德育、教学、体卫、安全、请假等方面 的管理制度,不仅有对教职工的常规要求、具体的工作要求,而且有 学校对各部门的职责要求,从而形成强有力的制约机制,保证了学校 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学校还制定了各项工作奖励制度,鼓励 教师不断在工作中创造佳绩。每学期末,工作即将结束之际, 学校各 部门都要对照奖励办法总结教育教学成果,教师可对照奖励办法,总 结自己一学期所取得的成绩。根据形式的发展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我 学校近期分别召开了教师代表会议.全体教师会议,制定和修改了<< 教师工作考核办法》.《班主任考核办法》.《学生护送制度》.《教 师出勤考核办法》 《传染病预防应急预案》.《学生一日常规》 等制度,为我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周家窑小学 2009 年 12 月


5.农村沼气建设情况汇报 篇五

XX县农村沼气建设情况汇报

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

(2006年4月23日)

各位领导:

今天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的各位领导和专家来我县评估指导沼气国债项目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鞭策和鼓励。在此,我代表XX县四大班子和20万人民,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和专家

表示真诚的欢迎和感谢。下面,我就我县基本情况、沼气建设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们XX县是甘肃中部20个干旱贫困县之一,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库区移民重点安置县。全县辖17个乡镇,149个村(居),总人口20.33万人,总农户3.6万多户,总面积1863平方公里,总耕地56万亩,其中山旱地占70.5。年平均降雨量在260毫米左右,蒸发量在1500毫米以上。根据地理和自然条件可划分为川塬区和东西山区两大块:东西山区11个乡(镇),自然条件严酷,山大沟深,十年九旱,群众生活较为困难;川塬区6个镇条件相对优越,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和库区移民遗留问题突出。

二、农村沼气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州的大力帮助支持下,我们以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为契机,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创新模式,狠抓落实,促使全县农村能源建设步入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5年底,完成国家投资378万元,建成“一池三改”生态能源模式户3150户。

1、加强领导,靠实责任,确保项目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县上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和近两年全县重点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县四大家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乡镇协调配合,按月抓进度,全力抓落实。去年,县上把县能源办由原来的二级单位调整为县政府主管能源工作的直属事业单位,进一步充实和规范了工作职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地深入项目村检查督导,及时解决沼气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指定包村领导和干部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动员、进度管理和质量监督。县政府与项目乡镇、项目乡镇与项目村、项目村与农户层层签订责任书,县能源办与工程技术人员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从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两个层面上明确了职责,落实了任务。县能源办采取领导干部包乡镇,一般干部包村、包池的办法,长期驻守项目村,进行技术指导。州、县人大代表先后三次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调研,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项目实施期间,国家农业部、省农村能源办等单位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到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现场视察指导,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2、广泛宣传,深入动员,营造大搞沼气建设的浓厚氛围。在项目实施之初,因历史的原因,部分群众怀疑沼气的综合效益,不愿搞这一项目。县能源部门和乡村干部挨门逐户进行思想发动,还利用广播电视、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法宣传,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由要我建到我要建、抢着建得思想转变。省广电局离休老干部王达专程到刘家峡镇红柳台村个人捐资1.9万元,住到农户家里,亲眼看着建成了高标准“一池三改”示范户8户,激发了全村群众建设沼气池的热情;太极、西河等乡镇的群众不等县上安排,自筹资金自发建成沼气池140座,现已全部产气使用。后来我们重点宣传沼气安全使用和综合利用知识,使建池户家喻户晓,非建池户普遍知晓,广大农民建设生态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综合利用沼气、发展庭院经济、清洁家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因地制宜,典型示范,积极探索生态能源新模式。紧紧抓住群众眼见为实,注重实效的心理特点,典型引路,辐射带动农村生态能源模式建设。一是抓示范。县上筹资20万元,在四个村高标准修建“一池三改”、“猪—沼—果”、“四位一体”、“五配套”示范户40个。二是树典型。在各项目点选择建池积极性高的农户先行试点,技术人员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做到高标准、高质量。三是促推广。组织村社干部、农村党员、群众代表到示范点观摩学习,有典型户现身说法,介绍经验,算收入、比效益,激励、引导和调动群众建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上选派两名技术人员到北京学习引进秸秆发酵新技术,购进揉搓粉碎机、铡草机等机械设备,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沼气发酵原料不足的问题。还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考察“取经”,并结合我县实际,探索农村沼气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初步形成了以“一池三改”农村沼气项目为纽带,带动养殖、促进林果业和蔬菜业发展的良好生态能源模式。在蔬菜产区,形成了沼气、厕所、暖圈与蔬菜温室有机连接的模式;在花椒、果品产区,形成了沼气池、厕所、暖圈与果园连为一体的“猪—沼—果”模式;在蔬菜果品综合产区,形成了沼气池与厕所、暖圈、水窖、果园(蔬菜温室)相配套的“五配套”模式。通过这些模式,不仅有效

解决了群众日常生活用能,更为重要的是拓展了“三沼”综合利用的空间和方式,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

4、建管并重,优化服务,建立沼气建设长效管护机制。为避免“重建轻管”和“一年好、两年差、三年垮”现象的发生,我们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作为沼气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全力推行社会化、自主性、物业化管理。一是抓培训。从项目村选拔1—2名热

心沼气建设的青年,参加全省沼气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培训沼气池维修技术人员40名,为后续服务提供了技术力量。包村技术干部在每个项目村重点培训5—8户,指导他们熟练掌握日常管护要领,帮助进行“三沼”综合利用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二是抓服务。县上给县能源办配备农村沼气后续服务车一辆,巡回各项目点开展技术服务。组织县乡技术人员深入项目户定期进行回头看,及时解决了产气不足、零配件损坏、有安全隐患等问题,做到了“小问题不出社、大问题不出村”,使群众明明白白建池,放放心心用气。三是抓网络。建成了县农村能源服务部和2个农村沼气服务站,配备各种沼气零配件,常年为项目户开展有偿服务。成立县农村能源协会,动员项目户自愿入会,适当交纳会费,享受全年免费维修和技术咨询服务。已在4个镇成立分会,设立18处沼气维修管护服务点,聘用村级沼气管护员24人,从日常管理、维护检修、技术培训到“三沼”利用实行一条龙服务。县协会有《章程》、《沼气服务管理办法》、《沼气管护员工作职责》、《乡镇分会工作职责》等制度,明确了县协会与各乡镇分会、会员、管护员相互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了沼气管护的长效机制。

三、农村沼气建设取得的成效

沼气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问题,而且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改善了人居环境,为农村小康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农村沼气,不仅带动养殖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而且从多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建一座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年节省燃煤0.7吨,节电100多度,合计节省的开支400元,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又可大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商品率,可增收节支800元,合计增收节支达1200元。全县3150座沼气池年可增收节支378万元。

2、改善了生态环境。农村沼气建设促进了农村秸杆、畜粪等生物能源转化,大幅度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业污染,改善作物品质。同时可有效解决农村燃料不足而破坏植被的问题。一座沼气池相当于当年造林3亩,3150座沼气池相当于年造林9050亩,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3、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农村沼气建设改善了农民群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把沼气池与改圈、改厨、改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对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可杀死寄生虫和绝大部分有害病菌,基本达到粪便无害化标准,有效的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了农民的身体健康。沼气的使用还改变了传统的做饭方式,把农村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其它农村经营活动。

四、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经过近几年的农村沼气建设,经济条件好、生活相对富裕的大部分村社和农户已经完成了“一池三改”,今后实施的对象主要分布在经济条件较差的东西山区,而且多为贫困户、特困户。从我县近几年实施“一池三改”的情况看,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完成“一池三改”需投资3500元,其中沼气池需投资1600元,完成“三改”需投资1900元,这里面国家仅补助1200元,需群众自筹资金2300元。由于群众生活困难,无力筹集自筹资金,请求国家提高对贫困农户的补助标准,为每户补助2000—2500元。

2、我县光热资源丰富,大部分群众具有发展养殖业的优良传统,非常适合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建设,而且通过近几年的实施,广大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建设“一池三改”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为此,请求国家继续加大对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力度,扩大“一池三改”覆盖面,力争80的农户用上沼气。

3、从近几年农村沼气发展的情况看,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普及滞后,后续服务缺乏长期有效的措施和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沼气建设的效益。为此,建议国家加大对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加强后续服务体系建设,按规模投入必要的工作经费,配置必须的服务设备,确保项目能够长久的发挥效益。

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

(2006年4月23日)

各位领导:

今天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的各位领导和专家来我县评估指导沼气国债项目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鞭策和鼓励。在此,我代表XX县四大班子和20万人民,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真诚的欢迎和感谢。下面,我就我县基本情况、沼气建设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们XX县是甘肃中部20个干旱贫困县之一,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库区移民重点安置县。全县辖17个乡镇,149个村(居),总人口20.33万人,总农户3.6万多户,总面积1863平方公里,总耕地56万亩,其中山旱地占70.5。年平均降雨量在260毫米左右,蒸发量在1500毫米以上。根据地理和自然条件可划分为川塬区和东西山区两大块:东西山区11个乡(镇),自然条件严酷,山大沟深,十年九旱,群众生活较为困难;川塬区6个镇条件相对优越,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和库区移民遗留问题突出。

二、农村沼气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州的大力帮助支持下,我们以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为契机,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创新模式,狠抓落实,促使全县农村能源建设步入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5年底,完成国家投资378万元,建成“一池三改”生态能源模式户3150户。

1、加强领导,靠实责任,确保项目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县上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和近两年全县重点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县四大家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乡镇协调配合,按月抓进度,全力抓落实。去年,县上把县能源办由原来的二级单位调整为县政府主管能源工作的直属事业单位,进一步充实和规范了工作职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地深入项目村检查督导,及时解决沼气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指定包村领导和干部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动员、进度管理和质量监督。县政府与项目乡镇、项目乡镇与项目村、项目村与农户层层签订责任书,县能源办与工程技术人员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从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两个层面上明确了职责,落实了任务。县能源办采取领导干部包乡镇,一般干部包村、包池的办法,长期驻守项目村,进行技术指导。州、县人大代表先后三次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调研,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项目实施期间,国家农业部、省农村能源办等单位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到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现场视察指导,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2、广泛宣传,深入动员,营造大搞沼气建设的浓厚氛围。在项目实施之初,因历史的原因,部分群众怀疑沼气的综合效益,不愿搞这一项目。县能源部门和乡村干部挨门逐户进行思想发动,还利用广播电视、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法宣传,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由要我建到我要建、抢着建得思想转变。省广电局离休老干部王达专程到刘家峡镇红柳台村个人捐资1.9万元,住到农户家里,亲眼看着建成了高标准“一池三改”示范户8户,激发了全村群众建设沼气池的热情;太极、西河等乡镇的群众不等县上安排,自筹资金自发建成沼气池140座,现已全部产气使用。后来我们重点宣传沼气安全使用和综合利用知识,使建池户家喻户晓,非建池户普遍知晓,广大农民建设生态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综合利用沼气、发展庭院经济、清洁家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因地制宜,典型示范,积极探索生态能源新模式。紧紧抓住群众眼见为实,注重实效的心理特点,典型引路,辐射带动农村生态能源模式建设。一是抓示范。县上筹资20万元,在四个村高标准修建“一池三改”、“猪—沼—果”、“四位一体”、“五配套”示范户40个。二是树典型。在各项目点选择建池积极性高的农户先行试点,技术人员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做到高标准、高质量。三是促推广。组织村社干部、农村党员、群众代表到示范点观摩学习,有典型户现身说法,介绍经验,算收入、比效益,激励、引导和调动群众建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上选派两名技术人员到北京学习引进秸秆发酵新技术,购进揉搓粉碎机、铡草机等机械设备,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沼气发酵原料不足的问题。还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考察“取经”,并结合我县实际,探索农村沼气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初步形成了以“一池三改”农村沼气项目为纽带,带动养殖、促进林果业和蔬菜业发展的良好生态能源模式。在蔬菜产区,形成了沼气、厕所、暖圈与蔬菜温室有机连接的模式;在花椒、果品产区,形成了沼气池、厕所、暖圈与果园连为一体的“猪—沼—果”模式;在蔬菜果品综合产区,形成了沼气池与厕所、暖圈、水窖、果园(蔬菜温室)相配套的“五配套”模式。通过这些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群众日常生活用能,更为重要的是拓展了“三沼”综合利用的空间和方式,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

4、建管并重,优化服务,建立沼气建设长效管护机制。为避免“重建轻管”和“一年好、两年差、三年垮”现象的发生,我们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作为沼气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全力推行社会化、自主性、物业化管理。一是抓培训。从项目村选拔1—2名热心沼气建设的青年,参加全省沼气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培训沼气池维修技术人员40名,为后续服务提供了技术力量。包村技术干部在每个项目村重点培训5—8户,指导他们熟练掌握日常管护要领,帮助进行“三沼”综合利用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二是抓服务。县上给县能源办配备农村沼气后续服务车一辆,巡回各项目点开展技术服务。组织县乡技术人员深入项目户定期进行回头看,及时解决了产气不足、零配件损坏、有安全隐患等问题,做到了“小问题不出社、大问题不出村”,使群众明明白白建池,放放心心用气。三是抓网络。建成了县农村能源服务部和2个农村沼气服务站,配备各种沼气零配件,常年为项目户开展有偿服务。成立县农村能源协会,动员项目户自愿入会,适当交纳会费,享受全年免费维修和技术咨询服务。已在4个镇成立分会,设立18处沼气维修管护服务点,聘用村级沼气管护员24人,从日常管理、维护检修、技术培训到“三沼”利用实行一条龙服务。县协会有《章程》、《沼气服务管理办法》、《沼气管护员工作职责》、《乡镇分会工作职责》等制度,明确了县协会与各乡镇分会、会员、管护员相互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了沼气管护的长效机制。

三、农村沼气建设取得的成效

沼气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问题,而且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改善了人居环境,为农村小康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农村沼气,不仅带动养殖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而且从多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建一座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年节省燃煤0.7吨,节电100多度,合计节省的开支400元,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又可大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商品率,可增收节支800元,合计增收节支达1200元。全县3150座沼气池年可增收节支378万元。

2、改善了生态环境。农村沼气建设促进了农村秸杆、畜粪等生物能源转化,大幅度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业污染,改善作物品质。同时可有效解决农村燃料不足而破坏植被的问题。一座沼气池相当于当年造林3亩,3150座沼气池相当于年造林9050亩,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3、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农村沼气建设改善了农民群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把沼气池与改圈、改厨、改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对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可杀死寄生虫和绝大部分有害病菌,基本达到粪便无害化标准,有效的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了农民的身体健康。沼气的使用还改变了传统的做饭方式,把农村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其它农村经营活动。

四、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经过近几年的农村沼气建设,经济条件好、生活相对富裕的大部分村社和农户已经完成了“一池三改”,今后实施的对象主要分布在经济条件较差的东西山区,而且多为贫困户、特困户。从我县近几年实施“一池三改”的情况看,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完成“一池三改”需投资3500元,其中沼气池需投资1600元,完成“三改”需投资1900元,这里面国家仅补助1200元,需群众自筹资金2300元。由于群众生活困难,无力筹集自筹资金,请求国家提高对贫困农户的补助标准,为每户补助2000—2500元。

2、我县光热资源丰富,大部分群众具有发展养殖业的优良传统,非常适合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建设,而且通过近几年的实施,广大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建设“一池三改”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为此,请求国家继续加大对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力度,扩大“一池三改”覆盖面,力争80的农户用上沼气。

3、从近几年农村沼气发展的情况看,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普及滞后,后续服务缺乏长期有效的措施和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沼气建设的效益。为此,建议国家加大对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加强后续服务体系建设,按规模投入必要的工作经费,配置必须的服务设备,确保项目能够长久的发挥效益。

6.公务灶建设情况汇报 篇六

近年来,我镇始终把厉行节约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自律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实行村组接待“零支出”和镇机关公务接待“公务灶”制度,以有效控制基层公务接待支出,切实转变机关作风。结合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原有机关干部职工食堂和“公务灶”合二为一,进一步规范管理,建立完善定点接待制度,审批派餐制度、“日记录、周汇报、月公示、年报告”制度。将“公务灶”建设成为文明接待、厉行节约、环保卫生的公务接待场所。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公务灶”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安排专人管理,供应炊事设施,搞好伙食调剂,确保饮食卫生,严肃就餐制度,为“公务灶”正常运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成立由镇纪委、办公室组成的联合监督小组协助做好“公务灶”管理工作。

二是规范运行。按照“科学管理、严格审批、强化监督、规范运行”的原则,修订完善了“公务灶”管理、接待审批、日常监督、卫生安全、账务报销、审核公开、文明就餐等规范性制度,公布上墙,做到科学管理。在明确接待范围、实施对口陪餐的基础上,依照“定额供餐、成本核算、经济实惠”的原则,明确接待标准,严禁超标准接待。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公务灶”规范运行。三是阳光操作。实行“公务灶”季度公开制度。每季度首月5日,在单位政务公开栏内公开上一季度“公务灶”接待费用支出情况,接受干部职工监督,实行阳光操作,透明办灶。

7.制度建设情况汇报 篇七

一、校本管理从“心灵滋养”开始

新课程的核心是“人”的发展。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从传统到现代、从理想到现实、从外到内的过程, 在这种转化中, 必然会产生矛盾, 出现困惑。面对各种问题和困惑, 教师健康的心理环境是实施新课改的动力源, 是推进新课改的润滑剂, 更是其专业化发展的基石。几年来, 我们引入“心育育师”理念, 通过“教师心理减压”专题讲座、“心灵与职业共同成长”团队心理健康操作活动、心语赠言、心理疏通谈话等形式, 积极有效地维护教师的健康心理环境, 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师“育己”的质量, 促进了师资队伍的道德生命的自由成长。教师自身萌发的责任感、幸福感、使命感、价值感成为鲜活的心灵甘露。“生活的目的不是为了工作, 但是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为了更好地生活, 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工作。

二、校本培训与问题研究同步

我们一直基于“简约”二字来推进课改工作的, 简单地说就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分析、提炼、解决我们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逐渐明晰“问题上升为课题, 思想转化为行为”的运行机制。

首先, 提案征集, 问题上升为课题。在日常琐碎的工作中, 师生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都是“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珍贵的, 根源是多层次的, 可能是观念的冲突, 可能是思路不清晰, 可能是操作难落实, 可能是教育管理上的, 可能是教育内容上的, 可能是学习方式上的, 可能是教育质量上的, 也可能是教育评价上的。面对这些变化的、多样的、零碎的问题, 我们借鉴工会工作经验, 实施提案征集, 进行整理、提炼、归类, 通过对原始问题的把握, 我们抓住三个目标实施校本培训:1.建教学文化。拓宽教学改革的视野, 教学改革的高度, 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度, 构建教学改革的机制;2, 革学习方式。遵循由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到关注学生生存方式, 最终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方式;3.有效教学。

其次, 头顶理论的天空, 脚踏实践的土壤, 人人都做课题研究员。为通过对学生耐挫、进取行为的指导, 从自我意识、群体意识、学习意识、生活意识四方面, 培养学生活泼开朗、善于交流、乐于学习、适应环境、积极创新的健全人格, 为使学生最终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工作、学会生活奠定坚实的心理素质基础。

在课题引领下, 围绕六项校本培训内容:即师德培训、法制培训、教育理论培训、学科知识培训、信息化技能培训、文化素养培训, 我们采取了行动研究法, 开展“八个一”常规培训活动:教师每课有一次反思, 每周向小组提供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每月向学校提供一个研究个案, 每学期上一节校本研究课, 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 提供一份学科试卷, 为学生每人建立一份成长档案袋, 学校为老师每人建立一份专业化发展档案袋。

三、校本教研立足有效课堂展开

课程改革走到今天, 老师们多了一份冷静, 也多了一份困惑, 研讨有效教学, 是很有意义的。课程改革最终还是要看课堂:课堂真正改变了, 学生真正发展了, 我们的课改工作就真正成功了。因而我们把校本教研作为整合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校本课程的中心和纽带, 作为我校的“一把手”工程, 直指学校问题, 工作围绕创建“简约有效”课堂, 立足三个基本点展开:重建职业生活方式, 在教师中形成教学、学习、研究三者合一的职业生活方式;重建教学研究文化, 建立基于互动、合作、分享、探究、对话的教研文化, 确立共生意识;完善校本教研制度, 使教师的习惯、传统与研究实践合二为一, 追求简约有效。

四、校本课程开发凸显学校特色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立足形成与国家课程相整合的、对学校育人目标起支撑的、适应学校办学背景、满足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结构。

实现“平安校园”的《云兴小学学生平安教育手册》:这种课程的内容是活的, 课程实施的形式也是活的, 通过师生参与活动来实施, 它是随机应变、不断调整的, 它要不断地关注影响学校课程内容及结构的源泉并不断形成新的特色, 同时伴随着学校课程的成长, 学生、教师也都跟着成长。

实现“双语校园”的双语游戏课:引进英语母语国家外教, 立足学生生活, 从日常实际出发, 通过日常口语交际、游戏、歌曲演唱、情景会话等形式,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广泛兴趣, 会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的欲望和创造品质, 潜移默化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实现“书香校园”的课外阅读课:课外阅读课的基本类型是读书方法指导课、读书笔记辅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以我们的语文课为立足点, 以我校传统教材《读书》为基础, 对学生的阅读生活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延伸。结合学生阅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我们的书》的创作, 学校定期择优选编, 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现“生态校园”的广域课:内容从以下五方面取材:我和学校、我和社会、我和家庭、我和自然、我和科学, 贯穿“育人育心”理念, 以学校自编《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指南》和乡土特色教材《楚风汉韵》为索引, 每月针对各班实际组织主题式的活动课程。广域课更多关注的是“我”的参与、实践、体验、感悟、创造。“生活即教育”, 生活是重要的、丰富的教育资源, 广域课就是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在生活中学习应用知识, 用实践去验证, 在生活的课堂中增长才干, 完善自我, 获得健康生活的能力。

8.制度建设情况汇报 篇八

为加强新时期高校党的建设和群众工作,密切高校干群、师生感情,促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维护高校和谐稳定,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湖北省委决定今年在全省高校开展“两访两创”活动,即高校管理干部(重点是院系和机关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访谈所有教师,教师访谈所有学生;创基层党建工作先进,争做优秀共产党员;创教育事业发展先进,争做优秀人民教师,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活动方案要求,“两访两创”活动分为先行试点、全面铺开和总结表彰三个阶段。从今年5月份开始,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师范学院、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武汉交通职业学院、黄冈科技职业学院等八所高校开展了先行试点活动,目前试点已结束,并达到了预期效果。

张昌尔同志在听取专题汇报后,对前期的试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下一步活动全面铺开准备工作提出了要求。他指出,在高校开展“两访两创”活动,提出院系以上领导干部要访谈所有教职工,教职工要访谈所有学生,做到两个“全覆盖”,这是省委加强高校群众工作的一个创新之举,在全国是第一家,我们在充分肯定试点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还要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为活动全面铺开提供重要借鉴。

张昌尔同志强调,试点工作虽然已经结束,但成果的巩固和运用工作则刚刚开始。要进一步做好访谈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工作。要着力建立健全高校科学民主决策和管理机制、师生诉求表达机制、社情民意调研制度、领导干部接访和走访机制、校园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突出问题综合协调机制、困难师生的帮扶机制等。要继续把“两访两创”作为做好湖北高校群众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稳定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和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举措来抓。为确保活动全面铺开有序开展,省委将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高校工委要抓紧时间做好全面铺开的有关准备工作,重点做好顶层设计,抓紧动员大会的筹备,以及发挥好试点高校的引领示范作用。

张昌尔同志要求,在活动全面铺开后,要切实兑现两个“全覆盖”的承诺,对长期在外学习的教师和求职的毕业生,可以采取电话、QQ、飞信、电子邮箱等方式开展访谈,确保一个不漏。要高度重视领导、专家带头访谈工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访谈工作深入开展。要将访谈活动和日常工作统筹推进,做到两促进、两提高。要在活动中解决了一批问题、出一批成果。

上一篇:公司行政日常工作管理下一篇:“中国征信领军者论坛2015”在沪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