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唱练耳优质课

2024-08-08

视唱练耳优质课(共8篇)

1.视唱练耳优质课 篇一

【摘 要】视唱练耳课程对于其它专业课程起着衔接的作用:它既呈乐理的理论性知识为基础,又启和声、复调、曲式等深层次专业课程学习的延续教学,因此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基础专业课程学习的扎实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本专业及其它课程的学习,也关系到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更涉及到学生今后的就业与发展方向。

为改善和提高艺术类高职院校视唱练耳课的教学效率与质量,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关键词】视唱练耳课;高职类艺术院校;改革

视唱练耳课程不是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产物,归根结底它是产生于西方文化。

但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一直没有改变“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框框。

在课堂上一直照搬西方音乐知识的训练和培养模式,以至于减弱了视唱练耳基础课程在中国的音乐教育中的实用性和真正意义上的价值。

因此,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高职院校的需要,有必要对视唱练耳课程进行改革。

一、视唱练耳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艺术类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中,视唱练耳课程从特点上讲是基础性的、技能性的、衔接的、重要的。

从内容上总结,它主要运用听―背―记―打―唱几个环节来引导学生的音乐听觉认识,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试图拓展对音乐作品的鉴赏和创作空间,最终达到提高音乐素质和对音乐感悟的体验等目标。

但是由于在教学方式上的桎梏,导致了目前的教学出现了诸多问题。

1、教材方面:教材建设不配套,课程资源不足

通过对图书市场的走访、调查、资料搜集后发现,针对高职院校的实用教材很少,现阶段市面上出版的大多数相关教材更适用于具备一定艺术专业基础的高等师范类学习和音乐学府的学生使用,专业性强、教学和练习程度深,知识点轻描淡写,点到为止。

课堂教学内容量大,不适合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接收能力。

而适合高职程度的专业教材少之又少,难易程度衔接不合理,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复杂,教学内容的职业性、适用性、实用性不强,不能很好地顺应市场和岗位需求条件。

例如,现在普遍使用的专业教材中,针对训练学生节奏韵律感听写和视唱内容明显不足,导致学生对两种记谱法的转换和灵活结合的能力欠缺,视唱谱例选取的针对性不明确,谱例的数量和质量不尽人意,教材没有充分体现与时俱进的实用性特征。

多方面原因都在某种教学层面上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教师方面:教学手段缺乏新意和拓展性

据了解,艺术类高职院校专业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任课教师大都毕业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或者专业音乐学院,普遍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但美中不足的是,部分教师对于高职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和教学宗旨还领会不深、缺乏了解和揣摩对这类院校艺术教育的专业背景,单纯按照专业学院要求讲述专业理论和训练专业技能,违背了实用性和适用性原则,未能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贯穿。

忽略了讲授过程中的画龙点睛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脱离了就业需求,从而使学生无法产生良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3、学生方面:素质较低,理解能力不够

本人通过在课下长期对学生的教学进行反馈调查中感悟,高职艺术专业的学生(主要以我院学生为例)自身音乐基础较差,自我学习音乐的难度较大,每周周课时量不足、班容量偏大,致使做不到一对一指导,出现的疑问和错误很难得到及时的补救和练习,也没有充足的课上时间对知识要点进行巩固和消化。

以高职声乐班为例,在学期课程进入复习阶段时,只有少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尚能掌握两个升降号调式的视唱,五年制大专班一部分学生甚至对于一升一降调内视唱开始出现困难。

由此可见,培养人才目标、划分专业特征、量身定做教学大纲是高职高专视唱练耳专业教学改革的三个关键点,不能只是随波逐流的简单复制,而应明细教案,按照特定需求安排教学大纲,明确制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视唱练耳课教学的改革策略

视唱练耳教育教学要想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绝不是一味照搬一套教学方法,而是应该采用艺术性、技术性、理解性、趣味性、思想性外加创造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加上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循序渐进地学知轨迹,多方位多层次地建立一种综合素养能力的教学体系。

1、明确教学课程目标

现如今社会大环境、新形势督促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专业能力必须迎合市场需求,强调在校所学专业的职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强化学生专业和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

所以,课程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配合互动环节,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注重自身素质为培养要求,课程目标与就业方向明朗化、统一化,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具有相应的吸引力,学生才有产生学习兴趣的可能。

视唱练耳课程则是学生辅助提升各音乐专业技能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前提。

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主要为培养音乐专业技能和实用音乐人才而服务的。

出于这个原因,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目标制定本着不求难、不拔高、不挖深的原则,而应突出基础性和实用性展开讲授和训练。

所以,笔者认为,针对应聘单位性质主要集中在幼儿师范类、群众艺术类等团体,这就要求学生最起码要系统掌握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熟练节奏、音准、视唱(三个升、降调号内谱例)等训练,课程的重点应放在分析和听写简短旋律,建立突出的韵律感、强烈的节奏感、简线谱译写、译唱的练习内容上,以适应岗位需求。

2、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和谐课堂

简单的说,视唱练耳课程是一门考察学生专业素养的课程,素养的含义其中也包含专业知识素养和一定的心理素养能力。

在此专业课堂上需要的营造和试图营造融洽的学习气氛和氛围,使学生在积极、轻松的课堂中尽可能地施展学生的专业技能,这需要心理因素贯穿教与学始终。

视唱部分的难点在于凭借内心听觉对乐谱的理解和感受利用人声加以实现。

这对于自身专业修养有待提高的学生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单纯的表面模仿成为学生唯一能做到的,他们对这门课的真正意义也发生了本末倒置的反应。

另一项重要练习项目――音乐听记的教学要求更为严格,它属于一种感悟音乐的重要形式,与其它音乐理论课有着密切的联系。

错误地认为模仿准确,临时抱佛脚就行的想法是不可取的,没有了解视唱练耳课的特殊性和关联性。

视唱和练耳就像练习英语听力一样,是一个持之以恒、逐渐积累的“天天练”过程。

笔者曾经记得在一次中央音乐学院视唱练耳老专家的讲座中曾经提到,视唱练耳课程就像是英语一样,没有什么“学成秘籍”可言,只有三个字“天天练”。

他的一语“天机”让所有的听者恍然大悟。

坚持不懈地自我培养和练习是视唱练耳专业学习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之一,必不可少。

3、实施视唱练耳分级教学的方法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视唱练耳作为培养音乐专业基本技能的基础素质课程,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要求与和声、即兴伴奏、曲式等专业学科知识有着密切而广泛的联系。

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视唱练耳教学的质量,训练学生积极地将听觉运用到创作与表演实践中去,更好的适应高职高专音乐教育的发展,成为社会所需的多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加强视唱练耳课程的分级制教学成为必然趋势。

在专业高校的视唱练耳教学实践中,普遍出现学生对课程内容学习的乏味状态,多数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感到无助和艰难,教学质量亟待提高。

因此要求视唱练耳教师应构建进一步实际和严密的教学思维,积极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大胆的实施课程教学改革路线,以求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的感到教学脚步的艰难,也不断探究其间的主要原因,从中领悟到课程的授课形式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不同接触程度、不同感悟能力的学生需要在同一时间,接受和吸收相同的教学内容,长期下去,会导致最终授课的不良结果:“吃不了、吃不饱”。

所以有一定基础知识或者是程度好的学生总是在接受听过会了的知识,程度浅的学生由于跟不上慢慢失去了训练的信心。

为此,进行视唱练耳课程分级制教学改革,是体现学用结合、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尝试,对提高音乐基础理论课教学水平、培养学生专业艺术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在教学改革的开始阶段,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周密的前期筹备工作:1、首先对学生进行视唱练耳的分级测试,按照考试成绩,均衡人数,按照量化分级分班。

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级,安排和实施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

2、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程度的学生,制订和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基础扎实、入级高、专业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按照一定分级加强教学力度和训练量,提供他们积极的思维空间,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

3、中等程度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处于不稳固状态,对这一部分学生而言,教师的教学措施和严谨程度至关重要,加强乐理与视唱练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明确学习思路,克服对知识的模糊概念,建立正确而清晰的学习方向。

4、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采取按照先分类再分级的考试标准和考试内容, 不拔高、不挖难、重实用,有利于激励各种程度的学生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带动学习积极性,促进视唱练耳专业的教学步伐和教学改革方法的进一步探究和实施。

三、结论

有了较为科学、系统的教学思路和理念,并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将其进一步更新完善;通过对学生学习动态的了解和掌握,整理教学的新形势和内容,改良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这些就像是一座美丽的宫殿需要精细的设计和雕琢,再加上坚固的地基铺垫,即精良的教师团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定能使艺术类高职院校视唱练耳教学的道路走上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视唱练耳教程》谢珊 著 辽宁出版社 年版

[2]《音乐心理学》罗小平、黄虹 著 三环出版社 版

[3]《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郁文武、谢嘉幸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版

[4]《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音乐基础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杨立梅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版

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2】

【摘 要】在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中,“大学语文”课程在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占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2.视唱练耳优质课 篇二

达到一定的音高听觉水平, 唱和奏的两种方式都在发生着重要作用, 演奏经验最少的演唱专业是公认的听觉水平较低的专业, 是众所周知的, 因为演唱可以模仿, 演奏大多需要识谱找音位, 所以演奏专业学生听觉比演唱专业学生听觉表现得好一些。既然如此, 视唱练耳课堂上就不应忽略演奏活动这一听觉训练方式。

引入视奏形式发展音乐听觉

视奏和听觉发展的内在联系:表面看来, 似乎视唱完全凭借听觉, 而视奏完全凭指法, 但实际上高质量的视奏, 必须有听觉的参与, 不仅需要对乐器音位、指法音准有正确而迅速的反应, 演奏钢琴时如果不看键盘时指距发生误差, 则一定要靠听觉才能及时纠正;无品的弦乐器要求手指在弦上的空间位置相当精确, 这还需要听觉进行实时调整;管乐器除了指法正确, 还需要气息的配合和嘴部的控制, 才能得到良好的音准, 其中, 长号的音准要有准确的把位感觉, 圆号则需要经常凭听觉仔细控制同一指法谐音列, 仅凭指法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具备良好的内心听觉以精确控制唇部细微的力度。

在节奏方面, 视唱和视奏的心理机制基本相同, 音符的形状、音群的组合进入演奏者视觉后形成一系列节奏的心理反应, 结合音准的操作完成视奏或视唱。

在视唱课堂引入视奏内容, 笔者认为是对传统视唱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必要补充和丰富, 丰富了听觉训练的手段, 能更加直接体现视唱练耳课对专业学习的帮助和推动作用。单纯的音准感觉和演奏出迅速、准确的音准之间并不是相等关系。在视唱练耳课上引入视奏内容, 能使学生把专业学习和视唱练耳课视为一种无法分割的密切关系。

在初学视唱阶段, 对于基本上尚未建立音高概念的练习者, 边弹边唱是非常必要的一种预备和积累, 否则音准感觉很难有较快进步。通过弹唱逐渐建立其基本的音准概念, 同时, 在这个过程中运用了乐器的音位和发音练习, 练习了指法, 组织了节奏, 可谓一举多得。

在一般的声乐教学中, 教师给学生布置新的曲目, 通常要求学生自己在钢琴上进行弹唱学会新歌, 当然基本上不要求其弹奏的质量或指法, 而且通常使用简谱和首调唱名法, 大部分学生尚未完整地进行视唱或视奏乐谱, 而是很快就唱歌词, 歌曲一旦学会, 视唱包含的音高—唱名对应活动由于“不再需要”而立即终止, 很多人可能完全忘记该曲调的唱名对应。这样的过程对听觉的促进是微乎其微的。

而在视唱练耳课上则要求弹奏的质量、指法和完整性及效率, 要求以最少的遍数做到最完整、更完美的效果。需要自己临时编排指法、确定把位。由于没有歌词, 所有注意力一直保持在唱名和音准的对应上, 从而达到提高听觉水平的目的。为了强化“音高—唱名”对应, 可以采用背弹、模奏背过的视唱旋律、在其他种类乐器上演奏等等方式加以巩固。

视唱练耳课中, 弹、唱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包括只弹不唱、边弹边唱、只唱不弹、先弹后唱、先唱后弹等各种形式。只弹不唱, 是适用于初学者集中注意力在识谱、寻找键盘音位、分配指法时, 初次进行练习的一种形式;边弹边唱, 是正确进行视唱的必要辅助;先弹后唱, 有助于提高音乐记忆力, 是听觉积极参与的视唱预备形式;只唱不弹, 是视唱本质体现的重要形式, 是听觉水平的检验手段之一, 在视唱课堂上绝不能忘记这种最直接有效的训练方式;先唱后弹, 对演奏乐句中存在的呼吸、起伏、增强演奏的歌唱性等音乐感觉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大多数音乐表演专业教师对学生的视奏缺乏系统的训练计划, 注意力总是放在练习曲、乐曲或歌曲的精练上, 仅有少数教师注意通过长期有计划的训练使学生真正具备一定的视奏视唱能力, 他们通过要求学生留出时间进行更广泛的曲目浏览、有计划地做一些合奏重奏的训练, 以提高学生的视奏能力。在视唱课上引入视奏内容, 对学生视奏水平的提高有一定帮助。

课堂组织

各专业都可以使用钢琴进行视奏、其他器乐专业可以使用自己的乐器进行视奏。带乐器上课, 应要求学生课前作好准备, 安装好乐器, 摆放在安全的地方, 不能上课后才调音。为了方便视奏, 教室内要放几个谱架。

把个别练习和集体练习结合起来, 如几种乐器同时演奏一条单声部视唱, 除了管乐器, 其他乐器要求边弹边唱, 这样不但避免民乐专业学生隐蔽地采用首调视唱和其他指法, 也迫使吹管乐器演奏者听到固定唱名, 强化固定唱名法的应用。携带不太方便的乐器, 如低音提琴、古筝等, 可以弹奏钢琴, 钢琴音域宽广, 可以同时三四个人在同一个键盘不同音区演奏同一条旋律。如果不同乐器同时演奏一条单声部视唱, 则应考虑到演奏者音准控制水平的平衡、音色融合的效果, 否则会产生很难听的效果, 因为这违背了配器法的基本原则。

西洋管乐器如小号、黑管、萨克斯等也存在多个体分调乐器现象。但与中国民族乐器不同的是, 在专业学习中它们只有一种指法, 所以, 在课堂上可以让移调乐器视奏视唱旋律, 其他C调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等可以将原高音谱号看成次中音谱号、减去两个升号或加两个降号进行视奏, 就可以和降B调小号或单簧管合奏了, 这样钢琴、小提琴等C调乐器会觉得有一定难度, 而反过来, C调乐器用正常谱号和调号视奏, 降B调乐器就需要将原高音谱号看成中音谱号、减去两个降号或加两个升号进行视奏, 才能实现合奏。

对于班级上的固定听觉比较强的学生, 视唱、视奏都感到过于容易, 可以让他们进行各种谱号的视奏练习, 如把高音谱号视为次中音谱号或其他谱号, 进行变谱号调号练习。刚开始要记住升降的音, 但一旦找到调的感觉, 就不需要特意去记了。

背奏包括背谱和模奏两种方式, 背谱可以依靠视觉记忆, 而模奏则要求听觉记忆同时必须能够快速将乐音信息解码为音符, 否则无法完成。

独奏时, 还要重视发挥自己乐器独特的表现力, 即通过本乐器特别的奏法对旋律进行丰富, 如弦乐的同音换弦、弓法变换、滑音处理、琵琶丰富的左手吟揉技巧、加和声等;以及各种管乐器独特的奏法。这样, 对学生创造力的提升有一定效果。

模奏

模唱和模奏分别指把听到的音唱出来和演奏出来。这两种活动有着明显的不同, 模唱单音或一个较短的乐句, 未经过听觉训练的一般人基本上都可以做到, 而模奏, 却并不是任何一个基本掌握某种乐器的人都能轻易做到的, 它需要有准确的音乐听觉基础。

模奏对于听觉水平的提高有着更直接的意义。比如某个调性的音组听写练习, 假如听两遍, 第一遍可以由教师先在钢琴上弹奏出来, 第二遍由某个学生用某种乐器模奏出来, 其他学生写在本子上的形式;也可采用都不写, 一起进行模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的形式也会使学生对听觉训练产生兴趣并自觉提高学习的能动性。这里, 模奏显示出听唱练习方式所无法完成的功能:让听觉发达、记忆力超群的学生先模奏, 可以逐个模奏, 也可以分组模奏, 但其后的模奏者必须通过自己听觉的判断进行演奏, 因为前面的学生模奏时并不唱出唱名, 所以后面的练习对于音高—唱名对应训练来说都是有效的, 只是记忆负担越来越轻而已。这在课堂上同时极具游戏性, 可以说是一种颇具趣味性的训练形式。

如果是模奏调性旋律, 对民乐专业和管弦系专业应有所区别, 管弦专业学生可以只模奏, 但对民乐专业学生一定要提出边弹边唱的要求, 以防止其采用首调指法进行模奏, 而达不到训练固定听觉的目的, 而到了较复杂调式变音和远关系转调阶段, 就逐渐可以不用唱了。对民乐吹管乐器专业学生可以要求他在钢琴上模奏。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可以要求不同专业之间即兴互相出题进行模奏, 这样可以使模奏的范围扩大到更大的范围, 甚至使教师颇受启发, 不过, 更好的是学生课外准备好所准备听的素材旋律材料写在谱纸上课堂交给老师, 由老师决定谁的更具练习价值, 再由谁来表演出题, 其他人模奏。

和弦连接听写或旋律、多声部听写时, 可以采取让才能相对突出的学生凭记忆演奏第二遍或第三遍 (当然弹完还应该默写在本子上) , 其他同学听写的方式。这对学生的音乐记忆力是一种必要的锻炼。这样, 可以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 同时, 教师也有机会到下面仔细查看学生的听记过程, 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辅导。

把视奏和模奏、背奏结合起来, 会产生特定的效果。教师在练耳课中将要弹奏的旋律交给某种乐器进行视奏, 而让其他乐器进行模奏, 然后让刚才视奏的人进行背奏, 最后大家全部放下乐器, 回到座位进行默写。这里的视奏环节也可以由人声不带唱名的哼唱来替换, 但要充分考虑到哼唱学生的音域问题。这种练习对于某些钢琴专业学生摆脱依赖钢琴音色辨识音准会起到良好作用。

无论视奏和模奏、背奏哪一张形式都应要求演奏尽可能保证完整性, 否则将不能起到较好效果。另外, 教师可以尽可能的把自己平时需要做的演奏活动交给学生来做,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更多的得到锻炼, 又能使自己能尽早到学生中去掌握学生的进步情况。

正谱伴奏

要学生在视唱课堂上弹奏正谱伴奏, 这限于钢琴基础较好的学生, 所选的伴奏谱应难度适中, 最好能同时自己唱出视唱旋律, 而不是单纯弹奏伴奏。这样, 学生得到了实践锻炼, 而教师则可以将注意力放在听其他学生的视唱或视奏的问题, 当然如果弹伴奏的学生在弹奏中出现问题, 教师也应该及时进行指导。

一般伴奏经验少或视奏经验较少的学生并不了解伴奏的角色, 只顾专心弹奏自己的乐谱, 对旋律一眼也不看, 这就产生了伴奏和视唱节奏上的脱节, 有时相差一小节竟然浑然不知, 这就需要提醒他要注意整体节奏的协调、和声的协和。自弹自唱的练习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由于伴奏除了视奏还要讲究与视唱者配合, 所以比单纯视奏要难。所以练习伴奏是提高视奏水平的有效手段, 只要有合作, 就有竞争, 就已经是“表演状态”, 每个人都不甘心自己的失误破坏了整体的效果, 每个人都会更加努力。

教师需要做的是仔细聆听整体的音乐, 是否有部分人音准、节奏有问题?各种音高、节奏之外的标记都做到了吗?然后逐步加以改进。

扩大这个伴奏的意义,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专业分布具体情况, 做一些具体的编配:如某些民族风格性较强的旋律, 可以考虑使用古筝、扬琴或琵琶等乐器来进行伴奏, 或使用拉弦乐器和声及复调手法进行伴奏, 古典音乐除了钢琴还可以编配为重奏的方式进行伴奏, 同时管乐器可以演奏旋律, 也可以演奏复调等等, 学生们在互相配合的过程中, 会不断发现听觉技巧给他们带来的惊喜。

结语

一方面, “唱”, 不仅有“视唱”还有“背唱”、“模唱”、“听唱” (带唱名模唱) “移调唱”, 另一方面, “唱”对听觉发展有促进作用, 但“奏”同样功不可没, 传统名称“视唱练耳”中, 既然“视”和“唱”都有一定局限性, 那么改称“唱奏练耳”应该更适合我们听觉训练理念的发展方向。

摘要:将演奏活动引入视唱练耳课堂, 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使学生把音乐听觉训练和自己的专业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提高音乐听觉训练的效果。可以开展诸如视奏、模奏、背奏、伴奏等活动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到不同乐器的特殊性,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并恰当地和传统教学中唱、听、写的方式结合起来, 真正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

3.视唱练耳课立体教学模式探析 篇三

关键词:视唱练耳;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一、前言

视唱练耳是学生学好音乐的基础,也是音乐班的必学学科。培养学生在基础课程知识内容掌握与实践技能等方面的学习能力是视唱练耳立体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学生在视唱练耳立体教学模式的学习过程中,要熟练地掌握对音程、节奏、和弦、曲调以及单音等方面的听记技能,还要对不同类型的曲目进行视唱。学生在视唱练耳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要对自身的听力进行训练,还要对视唱进行训练,这一门课程中蕴含的知识信息非常多,对于技能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传统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情绪,如何解决教学中出现的这一问题,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事项,下面笔者就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对视唱练耳立体教学模式展开实践研究。

二、感官调动法

感觉器官是每个人身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专门接收内外环境中存在的一些刺激性因素,然后传递给大脑,进而形成感觉意识。按照心理学中的理论知识,每个人自身的感觉与知觉是对客观事物展开认识的开端,是人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的初期阶段。人的知觉与感觉可以划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别,其中听觉与视觉在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根据对相关的科学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时候,视觉在认识事物上能够获得的记忆占据25%,而听觉在认识事物上能够获得的记忆占据15%,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的视觉在获得知识信息数据上所占据的分量要高于人的听觉,所以视觉在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当人的视觉与听觉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能够记忆的事物信息数据分量要高于视觉、听觉单独使用时的分量。视唱练耳立体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感官的调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听音乐作品

教师在视唱练耳教学的过程中,培养重点容易偏向于专业能力与专业技巧这两个方面,而忽视对学生领悟能力以及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的时候,让学生听一些比较优秀的音乐作品,这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贝多芬、莫扎特等一些世界著名音乐家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优秀作品;还要让学生感受课本教材中包含的一些视唱曲目,例如,比才创作的作品《卡门》、莫扎特创作的作品《魔笛》等,从而让学生在了解、熟悉这些视唱内容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

(二)让学生看录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摘选出一些合适的录像作品供学生欣赏,这样不仅能够开拓学生这一方面的视野,使其对不同类型的作曲家及其不同时期的作品有系统的了解,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欣赏一些优秀作品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与把握音乐的特点。例如,一些学生在看完《魔笛》这一著名歌剧之后,作品中的人物、情节、音乐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让学生为之动容,加强了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感悟,学生对于音乐的了解也进一步得到深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和音乐赏析能力。

通过对班上40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有26名学生喜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视听结合的方式,有12名学生喜欢听相关的音乐作品,还有2名学生认为教学模式要根据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而定。上述两种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感官上的需求,还能够引起学生精神上的愉悦。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视野,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三、肢体语言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将听觉、视觉以及运动觉相互联系在一起,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因为人在综合使用各个器官的时候,对于事物的记忆量能够占据60%以上。

在视唱练耳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只是进行写、听、唱,还可以加深对自身的肢体训练。节奏是音乐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节奏主要分为平面节奏与立体节奏两大类。平面节奏主要是用眼睛看,然后用单手进行击打的节奏;而立体节奏则是以比较系统化的节奏训练为出发点,合理地与视唱练耳结合在一起的节奏。肢体语言教学法主要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口唱、耳听、眼看、拍手等一系列运动器官的相互协调,以不同的视角来接收由听觉、视觉、运动觉所传递出来的节奏信息,从而使学生在一系列的综合训练中,进一步了解节奏的属性及特点。

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的节奏。例如,在让学生练习一条二拍子的节奏的时候,教师应当将这一单线条的音乐节奏分别合理地安置于A、B、C、D这几条节奏线当中,让学生在听、唱的时候,用手和脚做出相应的动作,表达出这些被分解的节奏,并在同一时间运用眼睛、耳朵、嘴巴以及手脚去感触节奏,这样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对于各种不同类型节奏的记忆。

四、结语

就目前来看,我国高中音乐班学生在生源水平这一方面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院校中特长生的人数也处于一个不断减少的状况。视唱练耳课立体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创新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院校内部的电教设施,调动学生全方位的感官参与,从而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视唱练耳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季雯.浅谈视唱练耳课立体教学模式[J].大众文艺,2010(17).

2.张芳.探讨目前高校视唱练耳立体教学模式的改革[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05).

3.李文婷.发展性视唱练耳立体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12).

作者简介:

4.视唱练耳优质课 篇四

周敦颐

廖欢

2016.3.6

爱莲说

周敦颐

教学目标:

1.朗读和背诵本文,并把握重点字、词、句的读音和含义,疏通文意。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品质。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衡阳有个西湖公园,“西湖夜放白莲花”曾是著名的衡州八景之一。莲花,又叫荷花,芙蓉。盛夏的时候,盛开的莲花白里透红,红里透白,红白相映,十分可爱,热风吹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便是非常有名的一篇。

古人常常把莲花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爱莲说》,全文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爱莲说》,看看作者是如何展现莲花之美。(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周敦颐与衡阳的渊源)

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周敦颐与衡阳颇有渊源。周敦颐有个舅父居住在衡阳,小时候周敦颐便寄住在舅父家。周敦颐从小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深得舅父喜爱,他十分喜爱白莲花,于是舅父就在现在的西湖公园里种了大片的莲花,夏秋之交,莲花竞相怒放,十分美丽。周敦颐常常漫步于西湖塘畔,在欣赏美景的同时研究学问,思考人生。莲花的高贵品性也影响了周敦颐,陶冶了他的情操,这为《爱莲说》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三、体裁点击:

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马说》,复习“说”的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解释?

“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四、感知莲之韵:(外在美)

1.听录音,然后朗读:注意听准字音、节奏、语气、语调 2.检查听读效果,(大屏幕出示生字),学生读出它的音

蕃(fán)

颐(yí)濯(zhúo)淤(yū)涟(lián)

蔓(màn)亵(xiè)

噫(yī)鲜(xiǎn)有闻

3.齐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4.请同学朗读。

5.参考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领悟文章大意。(检查下列句子的翻译情况)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思考下列问题。

(1)请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具体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莲花的?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风度气质: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作者通过外形的描写,用一句话概括了莲的内在气质,请同学们找出。

莲,花之君子者也。

五、探究莲之魂:(内在美)

1.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本文作者借莲花喻人,揭示了莲花中蕴涵的君子品质,请把描写莲花的句子与揭示君子品质的句子连线。

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

不攀附权贵

中通外直

独立高洁 不蔓不枝

美名远扬

香远益清

纯真自然不显媚态

亭亭净植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2.本文的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还要提到其他两种花呢?作者对这几种花持什么态度?有何用意?(学生分组讨论)

象征

感情

作用

莲花

花之君子者

赞美

主旨(周敦颐)菊花

花之隐逸者

惋惜

正衬(陶渊明)牡丹

花之富贵者

讽刺

反衬(世人)

托物

言志

高洁志趣 小结:

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 特立独行,洁身自好,永保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这样的追求,今天对我们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3.学了本文后,你愿做以上哪一类人呢?

我们应该像周敦颐那样,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六、拓展延伸:

仿照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爱------,因为它------”的句式造句。

5.优质课观课报告 篇五

本节课有许多闪光之处,我重点谈谈以下几点。

1、在体验中感知,在想象中感悟。在整体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引导他们入情入境,谈出自己的感受。这些想象既丰富了课文内容,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到安静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安静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2、重视朗读品味。重点句,重点段多形式赏读,品读,每一次朗读或通过引导读出感受,或激发情感读出感动,或联系生活读出感悟。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营造气氛,把学生带入一种美的意境中。在引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读出不一样的感觉,展示学生各自的风采。

3、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王老师力争成为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合作者,在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感悟时,通过启发、暗示、点评让学生进入到语言中,与作者、与文本对话。在读思议中体会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积累。

6.优质课大赛赛课总结 篇六

田曌宇

本次比赛虽然时间不长,老师们都很快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但比赛对我们的影响不会就此止步。此次比赛,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比赛严密组织,为每一位老师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比赛气氛和谐轻松。大家都抱着学习交流的态度。收获颇多。

二、通过和各校老师的交流提高了我的业务素质,适应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以后应不断强化教师的自身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进步,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三、积极参与,在准备的过程中会收获很多。

参赛教师扎实苦练,表现出了过硬的基本功,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业务素质。通过竞赛,促进了校际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展现了课改以来教学工作的丰硕成果,切切实实促进了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普遍提高。

通过此次比赛和发现自己很多不足,基本功,特别是体育教师,一定要坚持锻炼,保持身体素质,同时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业务水平。经过这次比赛使我学习到很多东西,深深感受到自己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需要去进一步的努力学习.需要在平时更加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参加完比赛让我更加清楚的知道今后自己将要在哪方面去提升自己,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希望各位领导及老师给予我各方面的指导,以使我进步的更快.

7.视唱练耳优质课 篇七

关键词:职校 视唱练耳 音乐学习

引言

音乐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共同爱好,是传播情感的重要媒介。我们很容易地大声说出自己喜爱音乐,但是我们真正了解音乐吗?会唱几首歌曲,会弹几首曲子就能撑得上足够了解音乐吗?音乐始终没有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科进行大范围地传授。即使在小学和初中开设了音乐课,但课时量非常少,大家也只能学到一点皮毛。但这并不代表音乐本身没有学习的必要性。相反地,虽然大家在学校有很少机会接触到音乐,但是音乐却被每一个人喜欢着,演奏着。很多人都利用业余的时间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创造新的音乐形式。音乐也同样是一个博大精深的领域,有着复杂繁多的乐理知识,有着多样化的音乐分支,有着千奇百怪的演奏方法。所以,艺术类的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过程不能是盲目的。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我们要求要具有有自己的专长,有计划有方向地进行音乐的学习。视唱练耳课,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在大多数艺术类专业都有开设。那么,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学校希望通过这类课程强化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它的自身价值或是重要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那么就请大家跟着我一起来了解视唱练耳课对学习音乐的重要意义吧!

一、什么是视唱练耳

1.视唱

视唱就是指,要求我们能够对着乐谱,正确唱出乐谱上记载的音乐符号及相应节奏。音乐带给人们听觉上的享受,人们智慧地用乐谱的形式将各式各样的音乐记录下来。乐谱分为两种,简谱和五线谱。音乐都是由不同的音调组成的,就跟英文中的26个字母一样。字母的不同形式的排列组合组成英文,音调不同形式的排列组合则组成乐曲。简谱用1~7的阿拉伯数字来表示音调。而在五线谱中,音调用五线四间上标志的不同乐符表示。五线谱的使用范围更为广泛,它能够将所有的音调由低至高在乐谱上呈现出来。所以,虽然五线谱的入门较简谱更难,但是还是要求音乐学习者能够熟识五线谱。五线谱的学习是学习音乐的基础。音调在排列组合的基础上还要加上不同的节拍才能形成完整的音乐。节拍是整段音乐的快慢的掌握,控制音乐的感情基调。我们不仅要唱准乐谱上的音调,还要唱准乐谱上标注的节拍。所以,在视唱练耳课中的视唱部分,首先是要进行乐谱的学习。由于需要具备能够记录多种音樂,区分多种音乐的能力,在乐谱特别是五线谱中有各式各样的符号。各种符号都有其规定的含义。有的表示休止,有的表示重音,有的需要升降调,要求学生能够熟悉记忆所有符号的含义,这样才能准确地读懂五线谱的意思,唱出乐谱所记录的音乐

2.练耳

练耳指的是,我们能够通过听,来准确区分所听到的不同音调、音色以及节拍。并且具备能够将所听到的音乐用乐谱的形式记录下来的能力。虽然,我们可以欣赏美妙的音乐,也能够大致地分别不同乐器音色上的不同。但是尽管每个人都对音乐有着大量地接触,但是要求我们能够准确地标志出所听到的音调在五线谱上的位置确实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从另一个方面来讲,通常要求一个人能够准确地分辨不同音调,需要用四年的时间,还要要求四年中不停地和乐器接触,进行听音练习。同时,在不同场合的唱歌竞赛中,歌唱者的音准在评分的标准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果一个歌手的音调不准,则很容易输掉比赛。进而,音准是区分噪音与乐曲的标准,不是所有的声音都能构成美妙的乐曲。它首先要具备有规律可循的旋律,其次就是要能在乐谱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学习过乐器的人都知道,任何乐器的演奏,都首先要进行音准的调试,如果乐器的音不准,演奏出来的音乐也会和所配合的乐曲格格不入,不容大家所接受。所以,练耳的第一要求就是训练我们能具备区分音调的能力,而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其次,就是能够听出乐曲的音色跟节拍,这就需要大家对五线谱比较熟悉以及具有一定的乐理基础。

二、视唱练耳课的基本价值

前面让大家简要了解了什么是视唱练耳。我们也知道了学校开这项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和音准识别能力。那么为什么需要培养学生的这两项能力?视听练耳课通过对该两项能力的培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其基本价值又是什么呢?

1.培养音乐的继承者

音乐是作为一种文化,可以说是无价之宝。那么音乐是怎样流传至今的呢?试想一下,经过无数的战乱,经过漫长的时间,好多文化都经不起绵长的岁月而消逝,可是甚至在痛苦的年代音乐也能够顽强地存活着。我们的国歌是很显然的例子,它来自痛苦的年代,它依然能够坚强地存在乃至能够被数十亿人牢记。虽然音乐是很多人的爱好,但是真正精通音律的人却少之又少。我们的社会需要有一个群体能够熟悉地认识乐谱,能够准确地区分音调,从而作为这项宝贵文化的继承者,将音乐完好无损地传承下去。这就体现了我们视唱练听课的重要性。它通过对学生音乐能力上的高要求,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音乐人才。这类人具有继承音乐,传播音乐的职责。他们作为整个社会音乐领域的高阶层,要能够领导广大社会群体对音乐的热衷,能够带领他们一起享受音乐。就如近期比较火热的节目中国好声音、最强音。在少数音乐专业人士的带领下,通过媒体的力量,让整个社会一起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超越音乐,玩转音乐。

2.传授音乐的规律性

在这里我们可以将音乐作为一种语言。语言和音乐一样具有自身的庞大性,所以任何语言都需要一定的规则来管制,所以就出现了语法。不符合语法的句子就是病句。音乐也一样,杂乱性导致它也需要一个专门管制它的部门。语言的管制部门是语法,音乐的管制部门则是乐谱。不符合乐谱的音乐则是噪音。详细化的乐谱知识,使音乐在众多的管制下具有自身的规律性。所以学习音乐的人,首先得学习音乐的语法,这就是视唱练听课的另一方面价值的体现。

三、视唱练耳课对音乐创造能力的提高

除了前面所说的基本价值以外,视唱练听课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价值。音乐是一项文化,它是一项宝贵的财富,不仅需要我们用心地学习去传承,还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不断地创新与提升。不然,这个时代就会变成一个止步不前,没有进步的时代。那么如何防止音乐止步不前呢。视唱练听课就在这一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它让更多的人去学习音乐的语法,了解音乐的规律,具备分辨音乐,记录音乐、传播音乐的能力。试想一下,一个人在灵感来临的时候,哼出了美妙的音乐,但没有将其记录下来的能力,那就只能遗憾地丢失掉这段宝贝的创作,造成音乐文化上的损失。视唱练听课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类问题,通过对乐理知识的传授,让更多的人具备了记录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防止了音乐在我们这个时代老化,提供了音乐继续发展的机会和不断提升的空间。值得欣慰的是,在如今的社会,很多美妙的音乐被我们创造出来,媒体也提供了音乐广泛传播的途径和尽情展现的舞台。我们在音乐上也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分支,取得骄傲的成就。这是和视唱练听课的作用分不开的,所以我们要继续进行艺术专业学生视唱练听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和满足社会音乐人才的需要。

结束语

光是喜爱音乐是不够的,我们也需要对音乐有充足的了解。视唱练耳课能够很好地引导我们学习音乐,提高音乐素养,在音乐的传授方面的所用是显著的。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在喜爱音乐的同时能够花时间去学习音乐,能够让音乐得到更多人的继承,拥有充足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白鹤.论乐理、视唱等基础知识在钢琴学习中的作用[J].华章,2012,(13).

[2]苏林生.视唱练耳课对学习音乐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 2008,(04).

8.视唱练耳优质课 篇八

回乡风情

律动塞上

———教师指导方案

兴庆区第十六小学

马海瑾

【活动背景及意义】: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是全国回族最大的回族聚居区。有着中国“穆斯林省”的美誉。回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古老的文化,特别是回族的习俗文化,绚丽多姿,独具特色。可是生活在城里的小学生以及他们的爸爸妈妈,对回族的文化知之甚少。给学生创造一个了解回族文化的空间, 通过走进回族,探寻回族风情的研究活动,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知家乡、爱家乡,弘扬家乡文化。并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活动主题】回乡风情,塞上律动

【活动课型】研究性学习

【实施年级】五年级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了解回族的乐器、回族的建筑、回族的经字画、回族的服饰的特点。并学会从搜集的资料中提出问题,并能从问题中确定主题。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自主探究、分工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目标: 通过实践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我参与能行的自信心。

【教法学法】

教法: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担当的任务是穿针引线,凸显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学法:以小组活动方式为主,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搜集、观察发现、动手实践、劳动体验、设计制作等活动方式学习。

【活动准备】

1、教师:收集回族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通过实地参观、拜访传人、上网查询等多种渠道搜集整理资料。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1、依据学情,发现问题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在这片沃土上,生活着一个勤劳善良的民族----回族。【课件出示】对于这个民族,同学们有哪些了解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梳理,引导学生从服饰、建筑、音乐、书法等方面进行简单的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2、明确主题

回族,是一个独特的民族,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走进这个我们熟悉的民族,感受它的民族特色。【出示活动主题】

3、制定活动方案,组建团队

学生们从电视、网络、书籍等信息渠道积极主动的查找、搜集、筛选资料发现:泥哇呜是回族一种边棱性乐器,回族的书法被称为经字画,回族的建筑以清真寺为代表,回回帽、坎肩是回族服饰的特点。通过以上准备,学生们明确了调查研究的内容,我又组织学生交流探讨:哪些是让你们最感兴趣的?你们准备成立什么实践活动小组,尝试什么形式的制作体验呢?前期准备哪些材料?

课题提出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最想探究的问题自行找合作伙伴,组成研究小组。小组内民主选举出信任的领导组长,给小组冠名,设定小组口号,进行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小组

第一小组:回族书法

第二小组:回族乐器

第三小组:回族建筑

第四小组:回族服饰

4、师生共同制定实践活动计划 成立活动小组以后,由小组长负责,根据本小组的活动重点,讨论本小组的活动计划。填写各小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卡。

附:“回乡风情

律动塞上”综合实践活动

“回乡风情 小组名称 小组口号 成员分工 准备材料

活 动 具 律动塞上”综合实践活动

体 措 施

小 组 活 动 计 划 卡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

1、实地参观,长见识

学生走进回乡文化园,纳家户清真大寺,通过解说员、阿訇的解说了解回族的建筑、回族书法等相关知识。

2、查阅资料,理思路

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进一步了解回族乐器泥哇呜、回族经字画、回族建筑、回族服饰的相关知识。

3、拜访承人,学本领

①回族乐器组通过拜访泥哇呜的传人杨达吾德,了解泥哇呜的制作过程,学习了三种泥哇呜的制作方法。

首先,将泥揉成圆柱形左手握住泥,右手拇指从圆柱顶部的中间往四周按压,尽量把里面压平。然后用拇指把口按压合起来,修成牛头状,待泥稍干些,用铅笔在牛头上打孔。最后在上面雕刻花纹进行装饰。

扁豆哇制作:取两块大小相同的黄胶泥,制作成碗状,然后将两块碗装的泥合成一个扁圆形,用手将边缘修整齐。待泥稍干些,用铅笔根据握手的位置打孔,装饰。

牛角蛙制作:把黄胶泥揉成圆柱形,将一头搓成牛角状,然后把另外一头中右手拇指按压成空心状,最后取一块泥,用手掌压成饼状,把口封住,修整齐后,待泥稍干些打孔装饰。

②回族经字画组,通过回族书法传承人刘雪荣阿訇的指导,认识了阿拉伯文的28个的字母,学习了经字画用笔的制作方法。在阿訇的指导下尝试着进行简单的阿拉伯用语书写练习。

4、收集材料,做准备

各小组根据自己确定的主题,收集能利用的的各种材料。

回族乐器:寻找黄胶泥 回族书法:硬卡片、木板、条绒布等有机理的布料。

回族建筑:瓶子、盒子、卡纸、及时贴、吸管等可利用的材料。

回族服饰:浴帘、一次性桌布、月饼盒、绳子、布袋等材料。

小组名称小组口号成员分工准备材料活动过程时间

5、特邀老师,解难题

建筑组的学生邀请学校美术组老师为他们的辅导教师,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废旧瓶子、纸盒造型的优势,节旧利废。从多种瓶子里精选出芬达,康师傅果汁两种瓶子,利用瓶身的特点,用及时贴剪成穹顶形状,做成门和窗,经过一番装饰邦克楼制作完成。用鞋盒制作大殿,用卡纸制作外部装饰。

服装组的学生也邀请了学生的美术教师为他们“指点迷津”,攻克难题。生活中的废旧材料成了他们创作的回族服饰的主角。浴帘、一次性桌布摇身一变成了回族姑娘头上的纱巾。废旧的布袋经过制作变成了回族小伙的帽子。还有生活中月饼盒上的图案,成了他们装饰的“宝贝”。

地点 具体内容

6、填写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活动记录卡

回乡风情

律动塞上”综合实践活动

小 组 活 动 记 录 卡

第三阶段

活动交流展示阶段

1、各小组汇报制作方法,展示成果

①回族建筑小组用他们制作的清真寺大殿和邦克楼打造了回族特色的舞台,并展示回族清真寺模型。

②回族经字画小组用他们制作的经字画为舞台装饰。

③回族服饰小组用他们制换装打造靓丽

作的服装为乐器组的同学们

舞台服饰。

④回族乐器小组穿着服饰小组为他们精心设计的服装,带着他们亲手制作的泥哇呜上台表演

2、自我评价与感受

引导学生从参与态度、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

3、教师总结

附:“回乡风情

律动塞上”综合实践活动

小组活动评价卡

参与态度 合作意识 社会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 自评

小组评

家长评

教师评

3、教师总结

二、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管齐下有效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的知识、兴趣和能力协调发展的过程。本次活动,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获取知识。在走进回乡文化园实践体验中,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在与回族文化传承人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在实施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自我建构,与他人优势互补。通过本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仅了解到回族独特的风情,升华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还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交能力。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支点,就能激发学生无限的学习潜能。综合实践课让学生学的主动,学的快乐。

展示交流课时教案

一、引导学生回顾活动过程 幻灯片播放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的图片

同学们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有了很多新的发现与收获。看、建筑组的同学用他们灵巧的双手为我们搭建了一座漂亮的回族舞台。瞧!书法组的同学们正用他们练就的经字画为我们的舞台“画龙点睛”呢。哇!服饰小组的同学们,用他们灵巧的双手为我们的小选手设计了一套套靓丽的回族服装。听!乐器组的同学们正用他们制作的乐器为我们诉说一段悠久的回族历史。

二、分小组汇报展示

1、请各组介绍制作过程

同学们用自己灵巧的一双小手创造了神奇的一切,让我听听他们是怎样创造奇迹的

2、各小组汇报:

回族乐器:泥哇呜,回族边棱气乐器,又称泥萧、泥娃娃、泥牛埙,是埙的一种。2005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泥哇呜形状有圆形、鸡蛋形、蝴蝶形、鱼形等各种各样的,因制作简单,取材方便,普及性强,流行于宁夏海原县一带。

我们小组用杨达吾德师傅教授的方法,经过反复练习,反复的揣摩,终于制作出能吹的响的牛角哇、牛头哇、扁豆哇。

回族书法:回族书法是用中国书法形式书写的阿拉伯文被称为经字画,它吸收了汉文的书法特点和表现方式,变化精妙深受回族人们的喜爱。在清真寺的殿堂门楣上火回族人家的屋里都会看到张贴或悬挂的醒目的阿拉伯书法作品。回族书法的书写与组编极为丰富多彩,在装饰形式上常以汉字书法常用的中堂、横幅、匾额、对联等形式表现。阿拉伯书法作品,内容都是《古兰经》和圣训中的警句、格言。阿拉伯文由28个辅音字母组成,书写时从右往左。阿拉伯文书法用的笔是不毛笔,都是硬笔,一般都是书写者就地取材。我们小组一部分同学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书法用笔,一部分同学按照阿訇的指导学习阿拉伯文的书写。

回族建筑:清真寺又称“礼拜寺”,是回族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回族建筑艺术的代表。清真寺一般由壁照、邦克楼、大殿、沐浴室等部分组成。

(一)清真寺的风格分为:

1、中国传统式清真大寺

中国传统风格的清真大寺建筑,其格局以四合院为主,院落之间形成一组完整的布局,每一进院落有它独具功能和艺术特色。如宁夏同心清真大寺、宁夏纳家户清真大寺、灵武的怀恩清真大寺

2、阿拉伯式清真大寺

阿拉伯式的建筑风格和特点主要表现在,礼拜大殿的顶部建有一组浑厚饱满的穹顶,以绿色为主,也有黄色、白色。一般中间有一巨大的穹顶,四角设置四个较小的穹顶,顶上有不锈钢球和一轮弯月。比较著名的有南关清真大寺、回乡文化园清真大寺。

3、中阿风格的清真大寺

主要融合了中国传统式清真大寺和阿拉伯式清真大寺的建筑风格与一体,在突出宗教氛围的同时,又注重经济实用的中小清真寺。如银川西关清真大寺、灵武台子清真大寺。

(二)清真寺装饰颜色及寓意 清真寺建筑中一般以绿色、白色、黄色、蓝色、红色见长。红色,在世界其他地区的伊斯兰建筑是很少见的,但在宁夏回族形成了当地清真寺建筑的独特艺术风格,也显示了宁夏回族穆斯林对红色的强烈包容。

(三)装饰纹样

建筑装饰纹样在题材和内容上有一定的规定和限制。有几何纹样、植物纹样、阿拉伯纹样三大类。

我们小组发扬节旧利废,环保创新的理念,充分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如:利用薯片盒、芬达水瓶制作邦克楼,抓住回族建筑特点穹顶制作门窗,并利用回族喜欢的绿色、金色实践创作。

回族服饰:回族服饰是回族宗教信仰、文化活动的生动写照。也是回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回族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主要有坎肩、戴斯达尔、准白、礼拜帽、盖头等。

回族男人,一般头戴回回帽,从颜色看有无檐小白帽、小黑帽。有的不戴帽子,用白毛巾或白布裹头,俗称缠头。因地区不同还有五角帽、六角帽等。回族男女都喜欢穿坎肩。回族妇女衣着也很讲究,一般都头戴白色圆撮口帽,搭盖头。一般少女戴绿色的,镶金边,上绣素雅花草图案;已婚妇女戴黑色的,只披到肩头;上了年纪的老妇女戴白色的,披到背心处。回族妇女一般都穿大襟衣服,少女和媳妇喜欢在衣服上嵌线、镶色、滚边、绣花,看上去清新、秀丽、俊美。

我们小组根据回族服饰的特点,充分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材料,如用浴帘做女式头巾,用月饼盒上的花卉图案做装饰,用布袋制作男式回回帽。经过我们大胆设计与制作,一件件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现代回族服饰完成了。

3、请同学们畅谈自己的收获。

三、评价及教师总结

1、各小组展开评价,并评出最佳“实践小能手”。

2、教师为获奖同学颁奖。

3、教师总结。

上一篇:调研报告,县消防安全状况调研报告下一篇:乡村振兴示范点规划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