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安全分析报告

2024-09-30

运输安全分析报告(通用8篇)

1.运输安全分析报告 篇一

安全评估报告重点分析安全隐患点项目

天津园区是在建园区,目前已投产工厂两个,天津恩彼蛋白质和天津生鲜已相继投产。恩彼车间设备少车间为钢结构,车间里面宽敞,分离车间有一个安全出口,干燥车间有一个安全出口,车间工人较少,对于消防疏散较好,关键是干燥车间东面是成品库房,对于库房的防火为重中之重,措施是车间各区域划分责任人,对安全隐患每天排查,以预防为主。生鲜车间是混凝土结构,车间较大,人员较多,对消防疏散不是很理想,因为车间间数很多,人员分散面积大,安全出口有四个,安全出口门是钢质门带锁,对应急疏散有很大的影响,措施是:每月对员工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对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的使用,对各车间的火灾易发点进行划分责任人,培训员工应急疏散能力,对各安全出口的钢质门需换为钢化玻璃,旁边安放消防太平斧,在走廊粘贴自发光疏散指示标,以便应急疏散。还需在车间安装广播系统,以便在火灾和氨泄漏时通知车间各处员工及时疏散。

2.运输安全分析报告 篇二

关键词:安全投入,安全效益,安全投入

1 安全投入和安全效益

1.1 安全投入

安全投入是指人们用于安全方面的投资, 是为了维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必须使参与该生产过程的生产资料具有一定的安全保障功能, 对取得这些保障功能所付出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空间资源, 都称安全投入。安全投入具有社会和经济的两重性, 社会性是指安全投入是一种法律的、社会道德的行为, 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中一定的安全需要为目的;经济性是以财力的付出为手段, 要遵循总费用最小的经济性原则, 投入过大浪费, 过少达不到安全的目的。

1.2 安全效益

安全的发展必须以人类的技术和经济能力为基础, 但人类的这两种能力是有限的。因此, 进行各种安全活动时, 就必须讲求其经济效率和效益。安全的目的首先是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与伤残, 减少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为此, 人们不仅关心哪一方案或措施能获得最大安全, 而且关心哪一方案或措施的实现最省时、投入少, 以求综合的最佳效益, 实现最佳安全度。为此需要研究和确定安全经济效益。安全经济效益就是在有限的技术和经济能力条件下, 获得人类和社会的最佳安全效益。安全经济效益也有其自身规律, 即安全经济效益规律, 相关的安全经济效益包括:

(1) 内部经济效益和外部经济效益。即企业自身安全生产的效益和生产结果 (产品、能量输出、三废或附属物输出等) 对社会的安全作用。两者综合反映安全生产的总价值。

(2) 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减少生产过程的无益消耗和事故损失、保障和维护生产或价值的形成, 是安全的直接效益。对劳动者的生理、心理能力的保护及其素质的提高, 资源环境质量的保护, 产品安全的声誉, 以及对社会稳定的贡献等, 是其间接效益。

(3) 社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安全对社会的投入在产出的影响和作用下, 体现其社会经济效益, 对企业生产和销售的影响及作用下, 反映了安全的企业经济效益。

1.3 安全投入的合理性

从企业经营角度看, 总是追求最小的投入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必须减少因事故造成的停产停工损失, 减少因事故而引发的人身伤亡、职业病和财产损失, 同时,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在基本的安全得到保障后, 人们会要求更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安全投资在企业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多大, 才能既达到安全又节省开支, 在理论上有两种安全经济评价方法。一种是安全投资的经济效益问题即安全投资与收益的关系。企业生产中, 为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企业的安全投资常常包括职工的一般劳动保护用品以及特殊工种的劳保用品、特殊场合的劳保工具、安全管理、宣传、教育、培训、安全实施的整改、革新和维护。这部分投资在生产初期是随着投资的增加及安全度的增加而递增, 从经济效益角度上讲经济效益为负值, 即投资负效益。当投资进一步增加, 企业生产规模和产量进一步扩大, 就会产生投资正效益。但是当投资在企业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一定的限度, 显然会加重企业的负担。另外一种评价方法是评价系统在多高的安全程度时安全费用为最少。系统的安全费用是指安全投资和事故损失之和。当系统安全度低时, 其安全投资低, 事故损失大, 随着系统安全度的提高, 安全投资增加, 事故损失费则下降。当系统安全度达到一定程度时, 要进一步扩大显然要进行大量的经济投资, 这种安全投资往往是用先进技术替代旧技术, 然而事故损失的减少却很有限。这就是说系统安全度过高或过低, 系统安全费用都会很高, 安全投资的经济性是不合理的。适当的安全程度所对应的安全投资为最佳安全投资。

2 安全投入与安全指标的关系

安全投入作为整个安全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保障整个安全工作运行的关键。安全投入为整个安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资金、人员、培训、设施、设备等保障。

根据相关调查和分析, 被调查相关企业的职工人数、产值都保持连续的增长, 企业的更新改造费用也基本连年增加, 但是在产值中所占的比例却逐年呈下降趋势, 说明它的增长幅度低于产值的增长幅度。安措经费的情况基本同更新改造费的变化一致, 但安措经费的比例一直呈现下降趋势, 而安全技术费用基本是连年下降的。所以安全投入作为一个总的指标, 总量虽然保持增加, 但在产值中的比例在连续下降。这种经济上的扩张而安全投入比例下降的趋势, 将可能导致的后果是事故次数保持上升趋势, 伤亡人数总量下降也不明显。

2.1 安全投入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研究安全投入与事故率和伤亡率之间的关系对于掌握事故发生规律, 确定事故预防对策及安全预测都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的角度看, 安全具有避免和减少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消耗和损失 (如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环境破环等) , 称之为“减损功能”。同时还有维护生产, 保障组织正常的生产活动, 为组织创造良好的社会声誉和更强的竞争优势, 称之为“增值功能”。 相关的数据说明, 事故损失随着安全性等级的增加而减少, 当无安全性可言的时候, 其损失从理论上就最大。当安全性达到绝对安全时, 损失趋于零。安全的“减损”功能本质是其创造价值的表现。

2.2 安全投入与安全效益产出规律

安全投入是指人力、财力 (实物和现金形式) 、时间的投入总合, 安全投入的目的是保证系统的安全, 即有安全功能的产生。要使系统的安全性较高, 就必须要有较多的安全投入 (安全成本) 。

重视安全并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 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为生产的正常进行提供保障, 必然带来效益的增加。虽然安全工作表现出来的是成本的增加, 但其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投资。对安全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体现在生产全过程中, 保证生产的正常和连续进行。安全与效益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要达到理想的安全状态, 根本途径是进行安全投入。安全投入指为使生产达到预定的安全状态, 在安全措施、劳动保护、安全教育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数量。一般来说, 在一定范围内, 效益是安全投入的单调增加函数, 即随着安全投入的增加, 效益也是增加的。

2.3 事故损失控制策略

由于事故总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事故损失也就不可避免。事故损失控制策略应为控制事故损失增长的速度, 把降低损失增长速度而减少的损失为效益作为进行安全投入策略制定的依据。在我国现有条件下, 不可能进行很大幅度的安全投入的增加。而且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安全状况、在相同的安全投入的情况下得到的安全水平和事故损失往往是不同的, 不能一概而论。安全投入策略的制定应以实际情况为基础, 参考国内外的安全投入水平, 以一种适度的幅度增加安全投入, 以达到现有基础上的安全投入效益最大化。

3 结语

安全投入与安全效益是一种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的关系, 安全投入是保证企业持续生产, 正常效益取得的必要条件, 安全投入与安全效益理论关系, 实质上反映的是人在安全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是管理人员通过对安全投入的正确、合理使用及管理而产生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罗云.安全经济学理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2.

[2]张景林, 崔国璋.安全系统工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2.

3.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分析 篇三

【关键词】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

一、事故原因

由于一些特种作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淡薄,使得违章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一些特种作业人员操作技能不娴熟、安全生产知识缺乏,也易造成安全生产事故。频繁调换特种作业人员的岗位,给安全埋下隐患。特种岗位人员大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专业人员,对他们的岗位不宜随意变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领导却不去考虑学识水平,不讲究用人策略,随意调换特种作业人员的工作岗位,再加之一些技术人员不钻研业务,使得违章操作的现象频频发生,给生产带来了安全隐患。

生产设施老化、简陋缺乏,技术性能下降,再加上一些旧的生产设施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从而造成安全生产事故。

二、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

(一)认真落实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责任。煤矿企业要高度重视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设立专门机构,明确分管负责人,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建立健全矿井机电运输装备、材料等物资的采购供应管理、入井检验、安装交接验收、巡回检查、定期检测检验、维护保养、检修以及报废淘汰等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要健全完善机电运输装备管理台账和技术资料档案,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加强设备维修检查和运行状况的动态管理。要严格岗位责任考核,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三违”处罚与教育规定,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二)切实提升煤矿供电安全保障水平。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装设灵敏可靠的过流、漏电、接地保护装置,而且每年必须对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进行一次核算、调校和整定,并进行一次预防性试验,每天必须对低压检漏装置进行一次跳闸试验;直接向井下供电的高压馈电线上,严禁装设自动重合闸;供电设施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装设可靠的防雷电装置。所有开关的闭锁装置必须能可靠地防止擅自送电。煤电钻、井下照明和信号装置必须采用综合保护。煤矿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停送电工作票制度。操作电气设备必须配备绝缘设施。井下不得带电检修和带电搬迁电气设备、电缆、电线;检修或搬迁前,必须切断电源,检查瓦斯,切断电源的开关把手必须闭锁,并悬挂警示牌;对带有储能元件的电气设备,切断电源后应经充分放电,达到规定的延迟时间后,方可开盖检修。

(三)加强电气设备安全性能管理。煤矿机电、提升、运输系统使用的矿用产品,凡是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必须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机电设备、电缆。煤矿用于提升人员的绞车、钢丝绳、提升容器、斜井人车、防爆电气等设备没有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要立即停止使用或按要求更换。煤矿新购进、检修或者大修的电气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并由具备资格的人员签发合格证后方准入井。

(四)完善提升运输设施。煤矿企业要完善提升运输系统的各类安全保护装置,传动设备必须有护罩、护栏。矿井主要提升装置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装设保险装置和后备保护装置,运行时严禁甩掉保险装置。各种保险装置必须动作灵敏、性能可靠。提升机的电控系统、液压及机械制动系统必须可靠,各种闭锁关系正确,制动能力满足安全控制要求。斜井提升连接装置要可靠,必须装设保险绳。斜井井巷中防跑车与跑车防护装置等安全设施必须齐全、完善,提升时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规定。带式输送机必须使用阻燃输送带,各类保护装置必须齐全、可靠;采用钢丝绳牵引带式输送机或者钢丝绳芯带式输送机运送人员时,严禁同时运送物料。电机车架空线的悬挂高度必须符合规定要求。机车、无轨胶轮车警铃或警笛必须齐全完好,前有照明,后有红灯,并有防止碰头、追尾事故的技术措施。同一水平使用3台以上电机车时,应使用带有电气闭锁的信号装置;行驶机车台数大于5台时,必须使用“信、集、闭”系统。严禁提升运输设备超负荷或带病运转,严禁超期服役,严禁非防爆机动车入井。

(五)加强煤矿机电运输设备检验检修工作。煤矿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主提升、主通风、主排水、压风设备,供电系统保护、防雷接地装置,电缆和钢丝绳等进行定期检验;要按规定对安全仪器仪表进行周期鉴定和标校,严禁使用未按规定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专门升降人员及混合提升的系统每年应进行一次性能测定,其它提升系统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性能测定;对斜巷人车和立井升降人员使用的罐笼防坠器每年进行一次脱钩试验,每半年进行一次不脱钩试验;提升装置使用的钢丝绳及连接装置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对磨损、锈蚀断丝超限的钢丝绳和不合格的连接装置必须及时更换,不得违章使用。新安装的主要通风机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一次通风机性能测定和试运转工作。在用主要通风机、主排水设备至少每月检查一次,按规定进行性能测定。水泵、水管、闸阀、排水用的配电设备和输电线路,每年雨季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检修,并进行一次联合排水试验。检测检验工作必须由具备资质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承担,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规范检测检验机构的中介行为,保证检测检验质量。

(六)加强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煤矿企业要加强机电运输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培训档案,电钳工、防爆检查工、绞车司机、输送机司机、信号工、把钩工、电机车司机、采掘机组司机等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安全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方可持证上岗作业。要宣传相关规定和安全常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规范操作行为。要教育职工,严禁超载提升运输,严禁超员乘坐人车或罐笼,严禁刮板运输机和非设计允许的胶带输送机乘运人员,严禁扒车、跳车和坐矿车。

(七)深入开展机电运输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煤矿企业要把机电运输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为煤矿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确保设备完好、质量达标。要加大投入,加快机电运输设备的更新换代,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努力提高安全装备水平。应建立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监控系统,实现对矿井供电、提升、运输、排水、压风、通风、采掘、瓦斯抽放等系统机电设备的远程监测监控,提高设备控制自动化、机电运输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

小结

煤矿机电运输工作在煤矿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保障煤矿机电运输工作的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针对煤矿机电运输工作中安全事故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给出了加强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的管理措施,认为必须从人员素质,运输设备,管理制度三方面进行提升,才能保障煤矿机电运输工作安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贺超,杨明智,孟现飞.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模块结构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4期

[2]石建文,桂祥友.煤矿安全管理方法及问题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01期

[3]郭英俊.论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硅谷,2011年14期

[4]张莉.济宁三号煤矿选煤厂安全管理的有关实践[J].煤矿现代化,2011年06期

[5]姜濰.煤炭工程的施工安全与事故处理[J].煤炭技术,2012年04期

4.运输安全分析报告 篇四

蒙城县道路运输管理所:

11月9日,市安全局、市交通局等单位对我公司安全生产进行检查,提出公司在十月份驾驶人员培训工作的问题。公司负责人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了安全生产会议分析问题原因。要求安全生产小组自查自纠立即采取措施,认真开展整改工作。公司现已整改,汇报情况如下:

一、要求培训负责人组织驾驶员以会议形式集中学习、讲解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传达文件精神,职业道德,汽车结构性能,安全驾驶技术,应急处理技巧等。安全培训员与驾驶员以讨论的形式,结合事故案例分析总结。以前车之鉴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杜绝同类事故。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二、公司安全培训负责人对于驾驶员的流动性大、分散、时间不固定的工作特点,应及时做出认真细致的研究。在不影响到驾驶员工作的同时完成安全培训工作。对不能如期参加培训的驾驶员要及时通过电话会议形式进行培训,曾强安全行车意识。

三、做好安全培训记录,实行驾驶员人员培训签到制度。

四、定期对驾驶员培训工作进行考核。检验培训学习成果。对不合格驾驶员进行耐心的再培训、再教育,不能让培

训教育形式化。形成自我意识。提高集体安全生产工作的质量。

五、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成员要结合公司生产工作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作出安全生产,安全行车等服务手册。做到公司车主及驾驶人员人手一本。巩固后期生产活动中的安全责任,提高安全生产活动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整改措施:

1、公司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

2、公司进一步为车主及驾驶员提供和创造便利条

件;

3、公司要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同时提前

部署冬季安全行车工作。针对冬季寒流、冰冻天气加大安全生产设施投入,配备灭火器、三角木、防滑链等设备。

整改时间:2010年11月26日前

责任人:马超群

蒙城县永大物流仓储服务有限公司

5.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篇五

信息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使得信息安全问题更加复杂化,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安全风险分析,分析组织存在的安全漏洞并及时修补,最大限度地降低组织的安全风险,已经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风险的分析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安全风险分析报告范文篇一:

产品名称:(注册标准上的名称)

风险评价人员及背景:(项目组长、医学角度的大夫、技术角度的设计人员、应用角度的、市场角度的,并提供人员资格证明,如受过的培训资格、职称等级)

编 制: 日 期:

批 准: 日 期:

1.编制依据

1.1 相关标准

1)YY0316-2003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2)GB9706.1-1995医用电气设备 第一部分:通用安全要求;

3)IEC60601-1-4:1996医用电器设备——第一部分:通用安全要求——4:并行标准:医用可编程电气系统

4)产品标准及其他

1.2 产品的有关资料

1)使用说明书

2)医院使用情况、维修记录、顾客投诉、意外事故记录等

3)专业文献中的文章和其他信息

2.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文是对XXXX进行风险管理的报告,报告中对所有的可能危害以及每一个危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判定。对于每种危害可能产生损害的严重度和危害的发生概率进行了估计。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采取了降低见的控制措施,同时,对采取风险措施后的剩余风险进行了评价。最后,使所有的剩余风险的水平达到可以接受。

本报告适用于......产品,该产品处于设计和开发阶段(或处于小批生产阶段)。

3.产品描述

本风险管理的对象是......(如能加入照片或图片最好),产品概述、机理、用途 适应症:

禁忌症:

设备由以下部分组成:(文字描述或示意图)

4.产品预期用途以及与安全有关的特征的判定

(依序回答附录A用于判定医疗器械可能影响安全性的特征的问题)

4.1 产品的预期用途、预期目的是什么?如何使用?

应考虑的因素:预期使用者及其精神、体能、技能水平、文化背景和培训等情况

人机工程学问题、医疗器械的使用环境和由谁安装

患者是否能够控制和影响医疗器械的使用

医疗器械是否用于生命维持或生命支持

在医疗器械失效的情况下是否需要特殊的干预

是否有接口设计方面的特殊问题可以导致不经心的使用错误(见4.27)

设备起诊断、预防、治疗、缓解或创伤补偿、解剖矫正、妊娠控制的哪个作用

4.2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和患者或其他人员接触、如何接触、接触时间长短?

应考虑的因素:预期接触的性质:表面接触、有创接触和(或)植入

每种接触的时间长短

每种接触的频次

4.3 在医疗器械中包含有何种材料和(或)组分或与其共同使用、或与医疗器械接触?

应考虑的因素:与安全性有关的特性是否已知

4.4 是否有能量给予患者或从患者身上获取?

应考虑的因素:传递能量的形式及其控制、质量、数量和持续时间

4.5 是否有物质提供给患者或从患者身上提取?

应考虑的因素:物质是供给还是提取

单一物质还是几种物质

最大和最小传递率及其控制

4.6 是否由医疗器械处理生物材料然后再次使用?

应考虑的因素:处理的方式和被处理物质的类型(如自动输血、透析)

4.7 医疗器械是否以无菌形式提供或准备由使用者灭菌,或用其他微生物控制方法灭菌?

应考虑的因素:医疗器械是否预期一次使用或重复使用

医疗器械的包装、储存寿命

重复使用周期次数的限制

所使用的灭菌处理方式的限制

4.8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由用户进行常规清洁和消毒? 应考虑的因素:使用的清洁或消毒剂的类型

消毒周期数量的限制

医疗器械的设计可能影响日常清洁和消毒的有效性

4.9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改善患者的环境? 应考虑的因素:温度、湿度、大气成分、压力和光线

4.10 医疗器械是否进行测量? 应考虑的因素:测量的变量

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带测量功能的须CMC标志)4.11 医疗器械是否进行分析处理?

应考虑的因素:医疗器械是否由输入或获得的数据显示结论(主要是软件)

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和置信极限

4.12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和医药或其他医疗技术联合使用?

应考虑的因素:识别可能使用的医药或其它医疗技术和与相互作用有关的潜在问题 患者是否遵守治疗

4.13 是否有不希望的能量或物质输出?

应考虑的与能量相关的因素:噪声和振动、热量

辐射(包括电离、非电离和紫外、可见光、红外)接触温度

漏电流和电场和(或)磁场

应考虑的与物质相关的因素:化学物质、废物和体液的排放

4.14 医疗器械是否对环境敏感?

应考虑的因素:操作、运输和储存环境(包括光线、温度、振动、泄漏、对能源和致冷形式变化的敏感性,电磁干扰)

4.15 医疗器械是否影响环境?

应考虑的因素:对能源和致冷的影响,毒性物质的散发和电磁干扰的产生

4.16 医疗器械是否有基本消耗品或福建?

应考虑的因素:消耗品或附件的规范以及对使用者选择它们的限制

4.17 是否需要维护和校准?

应考虑的因素:是否维护和(或)校准由操作者或使用者或专门人员来实现 是否需要专门的物质或设备来进行适当的维护和(或)校准

4.18 医疗器械是否有软件?

应考虑的因素:软件是否预期要由使用者和(或)操作者进行安装、验证、修改或更换

4.19 医疗器械是否有储存寿命限制?

应考虑的因素:此种医疗器械的标志或指示和处置

4.20 是否有延迟和(或)长期使用效应?

应考虑的因素:人机工程学和累积的效应

4.21 医疗器械承受何种机械力?

应考虑的因素:医疗器械承受的力是否在使用者的控制之下或者由和其他人员的相互作用来控制

4.22 是什么决定医疗器械的寿命?

应考虑的因素:老化和电池耗尽

4.23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一次性使用?

4.24 医疗器械是否需要安全的退出运行或处置?

应考虑的因素:医疗器械自身处置时产生的废品。(例如医疗器械是否含有毒性或有害材料,或材料可再循环使用)

4.25 医疗器械的安装或使用是否要求专门的培训?

应考虑的因素:包括试运行和交付给最终使用者

是否很可能或可能由不具备必要技能的人员来安装

4.26 是否需要建立或引入新的生产过程?

将新的生产过程引入生产设备,必须视作为新危害的潜在源(例如新技术,新生产规模)

4.27 医疗器械的成功使用,是否决定性的取决于人为因素,例如使用者接口? 应考虑的因素:可能造成使用错误的用户接口设计特性,不能轻易地误用

4.27.1 医疗器械是否有连接部分或附件?

应考虑的因素:错误连接的可能性、差别性、和其它产品连接的相似性、连接力、对连接完整性的反馈以及过紧和过松的连接

4.27.2医疗器械是否有控制接口?

应考虑的因素:间隔、编码、分组、图形显示、反馈模式、出错、滑脱、控制区别、可视性、启动或变换的方向、控制是连续的还是断续的、装订或动作的可逆性

4.27.3医疗器械是否显示信息?

应考虑的因素:不同环境下的可视性、方向性、总体和透视图、显示信息的清晰度、单位、彩色编码、决定性信息的可达性

4.27.4医疗器械是否由菜单控制?

应考虑的因素:层次的复杂性和数量、状态的了解、设置的路径、导向方法、每一动作的步骤数量、顺序的清晰度、存储问题、与可达性有关的控制功能的重要性

4.28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为移动式或便携式?

应考虑的因素:必要的夹持、手柄、轮子、刹车、机械稳定性和耐久性

5.危害判定

(根据附录D回答至少包括能量、生物学、环境、使用、维护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着重分析危害及其形成的原因,还可根据产品自身的特点进行列举,但要求对照3.产品预期

用途以及与安全有关的特征的判定中的问题对危害进行分类;先利用专业知识直观地寻找潜在原因,进一步的原因分析则可应用FMEA(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TA(故障树分析)方法。)

6.风险评价

6.1 评价准则(与风险管理计划中相同)

6.1.3风险可接受准则

风险 =严重等级 × 概率等级

6.2 风险评价表

7.风险控制

通过以上的评价可以看出产品的风险可接受的程度,对处于可广泛接受区的风险......(列举危害的序号)无需再采取控制措施,对处于合理可行区和不容许区的风险必须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进行控制。

8.剩余风险评价

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后,......等危害的风险已降到广泛可接受的程度,......等危害的风险也降到了合理可接受的程度。(还要说明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后,有没有引入新的风险,若有,则须进行再次评价和控制)

若有较大风险的,且又不可降低,须收集和评审有关预期用途、预期目的的医疗受益的资料和文献,以便决定受益是否超过全部剩余风险 表3 采取控制措施以后风险水平

9.生产后信息

由于本产品尚未正是生产,一旦正式生产,......,再分析、评价、控制

10.结论

经过对危害的分析和评价,危害产生的风险均为可接受,因此本产品是安全的。

安全风险分析报告范文篇二:

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试剂盒(ALP)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1.总则

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试剂盒(以下简称ALP 测试盒)是一种临床检验体外诊断化学试剂中酶类试剂。因为检查并不在人体内或人体体表上进行,所以不会对受检的患者或人员构成直接的风险。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由于体外诊断试剂有关的危害,导致或促成错误的决定,可构成间接风险。另外,与使用有关的危害及其伴生风险也应给以考虑。本安全风险分析报告主要根据YY/T0316-2000《医疗器械一风险管理一第一部分风险分析的应用》要求中的附录A《用于判定医疗器械可能影响安全的特征问题》和附录B《体外诊断医疗器械风险分析指南》以及GB7826-87《系统可靠分析技术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程序》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分析。

2.有关医疗器械定性和定量的判定

2.1 预期用途和目的ALP 测试盒是一种体外诊断试剂,是根据生物酶反应和光化学反应的原理,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实现对样品中ALP 的测定。ALP 测试盒预期用途为用于肝胆和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

2.2 产品是否与患者或其他人员接触

ALP 测试盒为体外诊断试剂,与患者无接触,一般情况下也不与操作人员皮肤接触。

2.3 产品制造材料安全性

ALP 测试盒,制造原料均为AR级化学分析纯,该试剂盒所使用化学物质均为目前临床生化常规试剂,NaN3有一定毒性但含量极少,其余物质均无毒性,因此在使用试剂盒时应尽量避免接触皮肤等。废瓶、废液处理应符合环保要求。

2.4 是否有能量施加给患者或从患者身上获取

无施加于患者的能量,也不从患者身上获取。

2.5 是否有物质提供患者或从患者身上获取

ALP测定试剂盒不与患者接触,但间接由医务人员从患者身上抽取血液。

2.6 试剂盒是否由器械处理后再用

吸液器从ALP 测试盒中提取的试剂均为一次性使用,不存在处理后再使用的情况。

2.7 产品是否以无菌形式提供或准备由使用者灭菌后使用

产品为医用化学试剂分析纯,在10万级净化室配制、检测和包装,不需使用者灭菌处理后使用。

2.8 是否改善患者环境

不适用

2.9 是否具有测量功能

ALP 测试盒借助仪器测量人体血清的ALP 含量,试剂本身无测量功能。

2.10 是否进行处理分析

不适用

2.11 是否与医药或其他医疗技术联合适用

必须在具有一定吸光度精确度的生化分析仪上使用

2.12 是否有不希望产生的能量和物质输出

不适用

2.13 是否对环境敏感

ALP 测试盒在运输和贮存中要求避光、低温、干燥,在操作中无特殊要求。

2.14 配套使用的消耗品

ALP 测试盒一般不需要配套使用消耗品,但必要时需适量的用蒸馏水进行标定或稀释。

2.15 维护和校准

不适用

2.16 器材是否有软件

不适用

2.17 贮存寿命

ALP 测试盒要求贮存环境符合技术标准的规定,贮存期限为六个月,由试剂盒专用包装中列出生产日期和贮存期限。

2.18 延期/长期使用效果

ALP 测试盒在使用中,由于化学物质不稳定的原因,故试剂盒不能延期使用。

2.19 所受机械作用力

不适用

2.20 决定产品寿命的因素

规范、正确的使用和运输、贮存的条件是保证产品达到设计寿命的基本条件。

2.21 预定使用方式

吸液器提取ALP 测试为一次性使用。

2.22 影响环境的危害

产品创造在10万级车间,通过配制、混合、检测、包装,没有挥发性气体排除,产品使用后连同血液样品按医疗废弃物统一销毁处理。

2.23 使用者是否要求专门培训

使用人员不须专门培训,但必须符合医院生化检验人员的资质,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或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后可以操作。

2.24 批次的不均匀性和不一致性

批次的不均匀性和不一致性直接影响检测结果,造成疾病误判的风险,必须控制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和准确度等相关指标。

2.25 共同的干扰因素

除生化分析仪规定的周围应无强烈电磁场干扰外,ALP 测试盒在使用过程中R1与R2及样本量体积比例、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检测结果的成败有直接影响。

2.26 标识错误

不恰当的标识,直接影响产品的运输储存和检测结果的真实性,标识包括单包装瓶标识和包装盒标识和运输储存标识,如双试剂R1、R2标识错误,将R1误用为R2,造成检测失败,有效期标识不清,误用过期产品造成检测结果失真,避光低温保存标识不清造成产品变质等。

2.27 不适当的使用说明

不适当的使用说明不能指导操作如R1、R2配比,样品量、温度、时间(孵育时间、反应时间、测量时间)首次开瓶后的有效期使用时间,操作中严禁接触皮肤等要求应符合有关规定,否则将造成检测失误或对环境的危害。

2.28 能量危害

不适用

2.29 生物学危害

不适用

3.风险估计和预防

3.1 预期用途和目的风险

ALP 测试盒是测定血清中ALP 的含量。临床判定肝胆和骨骼系统疾病的。每批产品中对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进行严格控制,产品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检验科和湖南省肿瘤医院检验科在临床上用进口和国产同类试剂进行了80例临床对比试验,符合检测要求和注册产品的规定,因此使用准确性和可靠性风险已降到可以接受的限度。

3.2 与患者或他人接触风险

检测人员按检验室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试剂不会与操作者皮肤、粘膜接触,在产品使用说明书注意事项中已有明显提示,万一与皮肤、粘膜接触,请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对操作者不会造成伤害风险。

3.3 材料安全性风险

试剂中所使用的化学物质均为目前国内临床生化常规试剂,虽含有NaN3具一定毒性,但含量极少,同时均对皮肤无腐蚀作用,在产品说明书中,对使用后的废液和废瓶要求统一按医疗废弃物处理,防止造成危害,我们认为材料安全性风险已降到可以接受的限度。

3.4 给患者施加或获取能量风险

不适用

3.5 从患者身上获取物质风险

患者血液化验,由专业人员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血样再送检,因此ALP 测试盒再使用过程中不存在从患者身上获取物质的风险。

3.6 经器械处理后再使用风险

产品单瓶为多次消耗性使用的液态包装瓶,每次吸液器提取的试剂为一次性使用,不存在经器械处理(灭菌)后再使用风险。

3.7 无菌使用风险

ALP 试剂盒为临床化学类试剂,不存在无菌使用风险。

3.8 改善患者环境风险

3.9 测定风险

不适用

3.10 分析处理风险

不适用

3.11 与医药或其他医疗器械联合使用风险

存在生化分析仪吸光准确度、恒温精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只要仪器按检验室日常保养、维护,确保仪器的精度和功能,检验人员是合格的专业检验医务人员,因此该风险可以降到最小。

3.12 能量和物质输出风险

不适用

3.13 对环境敏感性风险

产品要求低温2℃~8℃避光保存防止变质,在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下进行使用和保存,对环境敏感性风险已降到最低。

3.14 配套使用消耗风险

不适用,必要时需用少量蒸馏水,蒸馏水质量应符合生化检验室用蒸馏水要求,也不存在水质的风险。

3.15 维护和校准风险

不适用

3.16 软件风险

不适用

3.17 贮存寿命风险

在产品标准、产品包装标志和产品使用说明书中,规定了贮存寿命为六个月,稳定性检测抽样到期后一个月内产品,性能符合标准中各项指标的要求,因此贮存寿命风险已降到最低。

3.18 延长或长期使用效果风险

产品标准和使用说明书规定严禁使用过期产品,因此不存在延期使用效果风险。

3.19 机械作用力风险

3.20 决定产品寿命的风险

化学试剂要求防止强烈的阳光照射,产品变质影响寿命。避免高温或低温下保存,防止结冰破坏试剂分子结构,在产品标准、使用说明书和包装标志中都有明确规定。因此决定产品寿命的因素已降到最小。

3.21 预定使用方式风险

产品单包装瓶为液态多次消耗性使用包装,吸液器每次提取的试剂为一次性使用,使用完后随同混合在一起的血液标本必须处理销毁,因此预定使用方式风险基本不可能存在。

3.22 影响环境风险

产品在生产运输、贮存、使用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使用后按医院检验室的相关规定,按医用废弃物统一消毒处理,因此影响环境风险已降到能接受的最小限度

3.23 人员专业培训风险

从事医院生化检验的人员都是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产品对人员专业培训风险已降到最小。

3.24 批次不均匀性和不一致性风险

在产品标准中严格控制了试剂PH值,CV(批内)、CV(批间)、准确度等,并作为出厂必检项目,因此批次不均匀性和不一致性风险已降到最小。

3.25 共同的干扰风险

医院生化检验室本身建造在外界干扰源很小的地方,确保了仪器的防干扰能力,仪器具有温度、时间的控制精度,只要操作者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和卫生部制定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共同的干扰风险已降到最小。

3.26 标识错误风险

在产品标准中,对产品标识包括单包装瓶标识、包装盒(中包装)标识盒运输贮存标识做了详细规定,并对单包装瓶标识、包装盒标识作为出厂前必检项目,各种标识设置内容经省级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评审,进行修改和完善,因此标识错误风险已降到最小。

3.27 不适当的使用说明风险

产品标准中对产品的说明内容作了具体规定,并作为产品出厂的必检项目进行考核,产品使用说明书的格式,内容和安全注意事项经专家评审、修改、完善,因此产品说明书不详风险已降到最小。

3.28 能量风险

不适用

3.29 生物学风险

不适用通过以上对 试剂盒从生产原材料、配置、检测、标志、包装、运输、储存、使用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保存和用后处理等全过程危害判定、风险估计、预防化解,从注册产品标准和使用说明书及企业规章制度对产品质量的全过程控制和风险防范措施,可以看出,我公司生产的 试剂盒产品的安全风险系数降到了最小的限度,能满足使用者能接受的水品,保证了产品安全有效。

安全风险分析报告范文篇三:

安全生产风险分析报告xx年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总体情况

要求:

(1)介绍公司和本单位风险控制措施任务完成情况,未完成的要说明原因。

(2)总结提炼本单位安全生产五大类风险管控工作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不足,特别是总结提炼电网、设备、人身(作业)风险控制工作中形成的管控模式。xx年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情况及成效

2.1 加强电网运行风险管控,确保系统安全稳定

2.2 落实设备风险控制,确保重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2.3 加强人身风险控制,积极防范人身死亡事故风险

2.4 落实社会影响风险预控措施,维护公司良好形象

2.5 落实环境与职业健康控制措施,确保员工身心健康

2.6 强化应急管理,提高抗灾保电能力xx年安全生产风险分析

3.1 电网安全风险

3.2 设备安全风险

3.3 人身安全风险

3.4 社会影响风险

3.5 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xx年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建议措施

有关要求:

(1)风险预控措施应尽量具有可操作性,列出具体实施项目,明确责任单位和部门、监督检查单位和部门、完成时间。

(2)风险预控措施应根据评估出来的风险逐一对照编制。

4.1 电网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4.2 设备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4.3 人身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4.4 社会影响风险控制措施

6.安全环境分析报告 篇六

单位: 中国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3月19日

填报人:邵德臣(安全管理人员)审核人:曹伟岐(项目经理或生产经理)

本表填报说明:

1、本表要求:标题用“华文楷体”20号字, 表中字体采用“宋体”9号字;

一、基础数据统计填报说明:施工管理包括:

1、设备设施未经验收;

2、无安全技术交底或安全技术交底针对性不强;

脚手架:

1、操作面未满铺脚手板及绑扎牢固,有探头板、飞跳板;

2、下层未兜设水平安全网,漏洞大;造成高空坠落;

3、施工过程中随意拆改拉接点,造成架体倒塌/高处坠落;

高处作业:

1、临边洞口不按规定防护造成高处坠落;

2、高处作业私自拆改防护措施造成高处坠落;

施工用电:

1、未达到三级配电、未采用逐级漏电保护;焊接作业:

1、施焊人员无证作业;

2、未开具动火证

3、施焊点无看火人;

4、施焊点周围有易燃物;外用电梯:

1、外用施工电梯设备安装后未经验收使用造成起重伤害/机械伤害/机械事故;

2、外用施工电梯设备无资质安装、拆除、维护造成起重伤害;

电动吊蓝作业:

1、电动吊蓝设备安装后未经验收使用,造成起重伤害/机械伤害/机械事故;

在填报本月重大危险源中,按重大危险源的分类填写,如:施工管理中是设备设施未验收,在方框1或2中点击√即可,其它也同样如此。

二、本月安全管理基本情况填报说明:通过月内对责任工程师现场记录的统计,共发现事故隐患:

脚手架内容包括:

1、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探头长度应为150mm,探头应可靠地固定在支承杆件上;

2、连墙件(拉接点是否被拆除,被拆除的连接点周边是否进行加固);

3、纵横向水平杆是否有变形;

4、作业层下方10m以内是否设置安全平网;

5、置纵、横向扫地杆及剪刀撑是否被拆除。

高处作业内容包括:

1、施工人员是否正确佩戴安全帽、软底鞋等防护用品、施工人员作业安全带、安全绳的牢固程度;

2、施工用架体、人字梯是否有损伤、腐朽、松动清况;

3、高处作业施工区域是否铺满脚手板并钉牢、临边处是否有护护栏杆;

4、作业时是否有向下抛丢物体、材料;施工用电内容包括:

1、二级箱可采用漏电保护器是否灵敏、有效,参数应匹配,是否配备熔断器;

2、开关箱内是否安装漏电开关、熔断器及插座;

3、电缆架设或埋设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4、是否使用五芯线电缆,电缆完好,无老化、破皮现象;

5、照明灯具金属外壳须作保护接零,使用行灯和低压照明灯具,其电源电压不应超过36 伏;

焊接作业内容包括:

1、施焊人员未持证作业;3施焊人员未开动火证;

3、施焊点周围有易燃物;

4、交流电焊机未装设专用防触电保护装置;

5、电焊把线应双线未到位、电缆线未绝缘有破损。违章作业包括:

1、无任何防护或防护设施不全的高空作业;

2、施工人员不系安全带;

3、高空作业凌空抛洒物料

4、违章动火;

5、违章使用电动工具及设备;

6、非电工违章接电;

7、现场违章指挥、野蛮作业;

8、其他;

火灾隐患包括:

1、现场吸烟;

2、未按规定配备消防设施或配备不到位;

7.运输安全分析报告 篇七

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都存在着很多危险性因素。我国铁路危险货物运量约占全路总货运量的6%~8%,为了保证运输安全,迫切需要对影响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分类预防。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按其主要危险性和运输要求划分类项如下:

第1类:爆炸品;第2类: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然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第5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第7类:放射性物质;第8类:腐蚀性物质;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

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按类型分为五种:

(1)专办站:指主要办理危险货物运输的车站;(2)兼办站:指主要办理普通货物运输,兼办危险货物运输的车站;(3)集装箱办理站:指在站内办理危险货物集装箱运输的车站;(4)专用线接轨站:指仅在接轨的专用线、专用铁路办理危险货物作业的车站;(5)综合办理站:指前四项中两项以上的车站。

2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的特点

危险货物运输不仅要满足一般货物的运输条件,同时还要满足特殊的运输条件。铁路危险货物运输有以下几个特点:

2.1 运输环节多、事故诱发因多

铁路运输的危险货物,在整个运输过程中要经过搬运、保管、装卸、配装和挂运,而且在这些环节中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摩擦、震动和冲击、气温变化、风雨侵袭,以及与不同性质的货物相接触等,都可诱发事故。

2.2 危险货物品种多、性质复杂

危险货物发生破坏性事故,是该种货物的危险性通过外界条件的作用而发生的。由于危险货物品种繁多、性质各异、运输条件不同,所以,要依据各类危险货物的共性和特性提出运输各环节基本的安全组织措施和设施要求。

2.3 事故处理方法复杂

对不同性质的危险品,仅灭火方法就有多种,可以用水的,不能用水的,有的需用化学剂、苏打灰、砂、泡沫剂或雾化剂或二氧化碳等。

2.4 运输管理方面的规章多

我国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立法积极与国际接轨,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则》,以及《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危险货物品名表》、《危险货物包装标志》、《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包装储运图示标志》等法规和标准。

3 影响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的因素分析

3.1 危险货物铁路运输资质管理

3.1.1 托运人资质

申请办理铁路危险货物承运人资质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从事铁路危险货物托运业务的单位,应具有国家规定的危险物品生产、储存、使用或者经营销售的资格;运输工具、运输包装、专用设备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有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掌握危险货物铁路运输业务和相关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运输经办人员和押运人员;有事故处理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和设备。

3.1.2 承运人资质

申请办理铁路危险货物承运人资质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危险货物办理站储运仓库、作业站台、专用雨棚等设备设施要与所办理的危险货物品类和运量相适应;装卸线路作业条件、装卸设备、消防设施、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作业防护等要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相关运输人员应经过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业务知识培训;有健全各项安全作业规程及管理制度;有事故处理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和设备。

3.2 危险货物办理站布局

危险货物办理站应根据铁路危险货物运输需求和铁路运力资源配置的情况,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危险货物办理站的设置,应结合当地地形、地势、工程地址及水文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合理地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和有关设施,其安全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防止危险化学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新建危险货物办理站时,应远离市区和人口稠密的区域,与发展危险货物物流园区配套考虑。

3.3 危险货物办理站安全管理

3.3.1 安全制度管理

危险货物办理站应当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制度的建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危险货物办理站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铁路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和检查防护的规章制度,加强对铁路设施、设备的检测、维修。

(2)危险货物办理站要有健全的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护制度、消防制度等内容。

(3)危险货物办理站应当设置安全管理机构,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并配备必要的、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铁路的安全监督管理日常工作。

3.3.2 从业人员培训

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员、主管人员以及现场货装人员、企业运输员等应经过铁路危险货物运输技术业务知识培训,掌握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定,不断提高技术业务素质。

直接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人员必须取得由铁路局核发《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业务培训合格证》,押运员应取得《押运员证》。

3.3.3 危险货物铁路运输事故应急预案

铁路各级部门应制定和完善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预案及施救信息网络,并根据危险货物运输的发展变化,及时修改、补充和完善有关内容。并应定期组织危险货物运输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对事故的预防和处置能力。

3.4 危险货物办理站储存、装卸等设备设施技术条件

首先,专用线(专用铁路)装运和接卸危险货物运输,要有专门的仓库、雨棚、栈桥、鹤管、输送管线、储罐等附属设施和安全防护设备,达不到上述要求的,不得办理危险货物运输。另外,《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铁路线路两侧距路堤坡脚、路堑坡顶、铁路桥梁外侧200m范围内,或者铁路车站及周围200m范围内,及铁路隧道上方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建造、设立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易燃、易爆或者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场所、仓库。”

其次,根据国家行业规范的有关规定,危险货物储存设施、装卸设施、消防设施、防雷防静电设施、装卸机具、安全防护设施等应符合国家其他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常用的危险品国家行业规范有《石油库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等。

3.5 运载工具与运输包装的条件

3.5.1 运载工具条件

装运危险货物的车辆,要求技术状况良好,不能使用扣修或者定检过期的车辆;车辆的种类和技术性能要适合货物的性质;车内应该清洁无污染,经洗刷除污的车辆,应符合标准,车辆的种类和技术性能要适合货物的性质。

危险货物自备货车运输,须由铁路局签发《铁路危险货物自备货车安全技术审查合格证》,实行一车一证,车证相符,按规定品名装运,不得租借和混装使用,并每年进行一次复核。

3.5.2 运输包装条件

危险货物包装的目的在于防止自然环境引起的剧烈化学反应而造成事故,减少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所受的碰撞、摩擦,防止因货物撒漏、挥发而发生事故,便于装卸、搬运和保管。因此,铁路运输危险货物要求运输包装及容器的材质种类应符合所装危险货物的性质要求,并应取得国家规定的包装物、容器生产许可证及检验合格证。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对所列的危险货物品名均规定了包装的具体要求,如包装形式、材质、试验方法等,这些规定对于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3.6 铁路运输组织及技术条件

危险货物作业线路停放车能力、装卸能力及调车机车能力等应满足危险货物运量的需求;办理站车流挂运、车辆解编及取送能力应满足办理危险货物的需要;装运危险货物应快装、快卸、快取、快送,优先编组、优先挂运;危险货物及车辆的预确报和交接应严格按照《专用线运输协议》的有关规定执行。此外,实行危险货物运输作业的签认制度,也是保证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的一项基本举措。

4 结语

8.运输安全分析报告 篇八

关键词:蓝牙技术安全;安全性能;分析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U28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51-01

现在,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在当今世界信息产业当中充当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促进着种种网络信息产品的发展,无线互联网也因此产生。它的出现让人们能够通过无线接入的方式上网。但这种上网方式的费用昂贵,大多数人不得不舍弃这种上网方式。与此同时,蓝牙作为一种新的无线通信方式丰富着人们的生活,终会凭借它贴近大众的实惠价格在无线网络的众多核心技术之中占据一席之地。

一、蓝牙技术的发展历程

在蓝牙技术发展的起步阶段,蓝牙SIG组织就发觉提出一套用来保护敏感数据的传输的完整性的以加密、认证为核心的安全体制已经迫在眉睫。在2001年2月,SIG组织提出了1.1版本的蓝牙规范标准,在此之后完善了认证规格与规程。蓝牙规范可以完成语音和数据的无线传输,目前,蓝牙的SIG文档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种是协议,它的任务是设定蓝牙设备从最底层的无线层到最高层的应用层的具体要求与内容,其中包括射频和基带协议、链路管理协议、服务发现协议与逻辑链路控制和适配协议等等;第二种是剖面,它的任务是决定某个具体应用在各个协议层次中能够使用的具体功能与过程;第三种是测试文档,它的任务是将协议与剖面实现的测试过程与方法正确的描述。

二、蓝牙系统中安全威胁的主要来源

蓝牙系统中安全威胁的主要来源:(1)窃听、(2)针对加密算法的攻击、(3)针对PIN的攻击、(4)不安全的连接密钥导致身份欺诈、(5)定位和跟踪、(6)电源耗尽攻击、(7)访问控制威胁、(8)伪随机序列发生器的潜在威胁。

当今世界,蓝牙通信技术的运用日益普及,以至于在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实现方案中也充当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若需要完成一些对安全系数较低的通信任务,仅仅依靠蓝牙通信系统所供给的安全水平就完全可以达到目的。但若要通过蓝牙设备传输重要文件或者隐秘的信息,则蓝牙系统在安全性能方面还有着不小的不足。虽说不能断言这样的不足百分之百能给蓝牙设备的用户来带十分沉重的威胁和损失,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一种方法能够让网络中的通信能够获得百分之百的安全。即使如此,我们至少可以对蓝牙通信系统目前面世的安全技术突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安全性能加强措施,来更好的迎接和面对蓝牙技术远大的发展前景。

三、蓝牙系统网络的安全职责

蓝牙系统网络的安全职责包含有以下的几个方面:身份识别和完整性,授权和密钥管理,可获得性。因为网络中的结点均拥有不确定性与可移动性,而网络拓扑是可变的,遭到拒絕服务类型的攻击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在蓝牙系统体系中保护系统的可获得性不被非法获得的重要性就无可厚非,远远超过了传统网络中可获得性的地位。

为了破解蓝牙设备的能源节能机制,电源耗尽攻击就被攻击者提出,若不断的发出设备连接申请,那么设备的节能机制就会完全失去作用,攻击者则可达到消耗用户设备能量的目的,最后达到使用户的设备停摆的目的。而对于授权密钥管理的问题也相当突出和棘手,因为网络中不存在不变的拓扑,没有办法去定位服务授权中心。与此同时,若在网络内节点的数量大,移动性能强,那么就有很大可能构成认证机构比较繁杂的局面,此时要依靠第三方参与。由此可以认识到,若没有一套完整而周密的认证机制,那么通信单元的身份确认就不可能完成,信道的加密运算也只是天方夜谭。因此,一套完整而周密的认证机制一旦建立起来,身份识别问题和信道加密问题这两座压在安全探寻者身上的大山就会土崩瓦解。而对于保护信息完备性的方面,基础就是对无线通信链路级别的保护,而与此同时,信息的完整性的基础同样是来自认证的机制。

蓝牙技术天生的开放性给予了这个技术繁盛的生命力。在蓝牙技术刚一面世的时候,它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和光明了发展前景就得到了举世瞩目的至高待遇。然而,在当今时代,蓝牙设备的安全性能还存在有无法预知的缺陷,仍然需要不断的加强与完善。伴随蓝牙技术应用的遍及,蓝牙的安全性能必定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注重。

本文首先对蓝牙技术开展了一个简单的介绍,接下来针对现今市面上出现的蓝牙产品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开展了简要的分析,得出了一个结论。结论就是引发这些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是蓝牙协议在自身设计的时候带有的不足,例如对于节点密钥的运用,在某些敏感应用中没有要求要经过鉴权过程,这个流程缺陷导致了蓝牙安全受到了威胁。第二是在蓝牙协议进程中展现出的缺陷,某些蓝牙设备生产厂家为了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而选择忽略蓝牙设备应有的安全控制机制为代价,致使了蓝牙产品整个领域安全威胁层出不穷。而另外一部分的问题出现则是由于小型设备自身的限制所导致的,比如没有配备MMI或者键盘。还有的问题的出现是因为设备的储存空间过于小而限制了安全控制机制的选用,此时若能够选用相对更合适的安全控制机制,那么许多的安全问题完全是能够遏止的。在最后提出了应对蓝牙安全问题的两种安全性能改进算法。

上一篇:加强执行力建设 提高基层金融机构案防水平下一篇:假期社会实践范文7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