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专题训练九

2024-09-26

言语理解专题训练九(通用5篇)

1.言语理解专题训练九 篇一

国家公务员网言语理解习题精解(114)

http:// 2011-02-01 来源:国家公务员网

【字体:大 中 小】

【例题】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A.冲锋陷阵

B.勇往直前

C.视死如归

D.一往无前

【例题】因为那希望是用诚实的种子种在水肥充足的土壤里的,人勤地不懒,出一份劳力就一定能有一份()。

A.收获

B.收取

C.成绩

D.收成

【例题】大气层实在是地球()的一件理想的外衣。

A.梦寐以求

B.得天独厚

C.美轮美奂

D.精美绝伦

【例题】据科学工作者考察,一般城市一公顷的地面上,一年内()可降落三吨尘土。

A.最多

B.一般

C.大约

D.大概

【例题】春天到来,生活在首都北京的人们,总想出去()一下明媚的春光。

A.观赏

B.观看

C.观望

D.赏玩

【答案】A

【答案】D

【答案】B

【答案】C

【答案】A

2.言语理解与表达训练(第9套) 篇二

请开始答题:

1.有些人讲了很多,却不着边际;有些人只说一两句,却有

之效。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穿云破雾 B.醍醐灌顶 C.相见恨晚 D.如释重负

2.在这紧要关头,我们必须

思考该做什么、怎么做,得赶紧定下目标;作为领导,办事更要,否则将失去大好时机。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平静 干脆 B.沉稳 果敢 C.冷静 果断 D.平稳 稳妥 3.①××省政府

了《××省未成年保护条例》。②期满,合同自行。

③谁也不能以任何理由

赡养父母的义务。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制定 中止 推托 B.制定 终止 推脱 C.制订 终止 推托 D.制订 中止 推脱

4.海面上,数百只鸟儿已经吃饱了,发出欢乐的叫声,声音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振聋发聩 B.响彻云霄 C.一声巨响 D.惊天动地

5.1972年10月11日,中德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0年来,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经受住了时间和国际风云急剧的考验,发展的速度、深度和广度都是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变幻 前所未有 B.变换 与日俱增 C.变幻 无与伦比 D.变换 史无前例

6.书法艺术在总体上是一种形式美,它与人品的关系曲折错综。许多性格柔弱的文人却有一副奇崛的笔墨,而沙场猛将的字迹倒未必有杀伐之气。中国传统文人面壁十年,博览诸子,行迹万里,宦海浮沉,文化人格的吐纳几乎是一个 1 混沌的秘仪,不可轻易窥探,而当文化人格折射为书法形式时,又会增加几层别样的云霭。对于这段文字,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是多重人格结构汇聚和溶化的结果 B.文人的书法往往笔墨奇崛,但很少会有杀伐之气 C.政治人格比文化人格更加暧昧、混沌

D.书品与人品是不完全一致的,其关系是曲折错综的 某社会学教授认为,英雄时代应该是一个激情燃烧的时代,一个理性文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比如古希腊的“荷马时代”。从这个角度讲,认为当今这个世俗时代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有一定的合理性。以下不符合某社会学教授观点的是()。

A.世俗时代没有英雄在于理性和激情没有有效地结合 B.世俗时代不是激情燃烧的时代 C.“荷马时代”同样充满激情

D.“荷马时代”是理性文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

8.对于构建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路径,学术界曾经做出多种探索,有人试用从中国传统文化挖掘资源,有人主张借鉴西方近代的人文、人道文化传统,也有人主张二者并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A.这些探索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B.这些探索都有客观的真理性 C.这些探索都是难能可贵的 D.这些探索都具有时代特色

9.下列句子按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那时河里闹热极了,船大半泊着,小半在水上穿梭似的来往。

②在每一只船从那边过去时,我们能画出它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在我们的心上,这显着是空,且显着是静了。

③但那生涩的、尖脆的调子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觉,也正可快我们的意。

④那时处处都是歌声和凄厉的胡琴声,圆润的喉咙,确乎是很少的。

⑤因为这边略略的挤,便觉得那边十分的疏了。

⑥停泊着的都在近市的那一边,我们的船自然也夹在其中。

A.④②①⑥⑤③ B.④①⑥②⑤③ C.①⑥⑤②④③ D.①②⑥⑤④③ 10.对于1980年之前出生的人来说,他们的偶像不是英雄王杰,就是铁人王进喜,社会的价值取向大体一致。而对于之后的人来说,随着明星的增多,对个性的尊崇,偶像崇拜开始“分众化”,有喜欢港台的,有喜欢欧美的,有喜欢大陆的,不一而足。过去人们把偶像当成精神支柱与实践高标,来虔诚收藏,如今,人们更多把偶像当成消费,关注一些八卦,娱乐身心。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对如今的偶像崇拜表示质疑

B.现在的人与1980年以前出生的人相比,对偶像的理解具有较大差异 C.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对偶像的崇拜开始“分众化” D.偶像崇拜因时代不同表现也不同

11.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让人恐惧的高考

地逼近了。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知不觉 B.沓来踵至 C.兵临城下 D.大难临头

12.口头的承诺并不具备法律上的,而只是一种良心的自我。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效应 制约 B.效力 约束 C.效应 约束 D.效力 制约

13.(1)因为他的不决,使他错失了被保送的好机会。(2)如何

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是历届领导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3)用不法手段来

利益,欺骗广大消费者,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犹豫 逐步 骗取 B.迟疑 逐渐 窃取 C.迟疑 逐渐 谋取 D.犹豫 逐步 牟取

14.小李是个非常优秀的人,不但

诚实温和,而且

端正,是一个值得交的朋友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品质 品行 B.品行 品性 C.品性 品行 D.品质 品性 15.苦难可以激发生机,也可以扼杀生机;可以磨练意志,也可以

意志;可以启迪智慧,也可以

智慧;可以高扬人格,也可以

人格。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击垮 抹杀 控制 B.摧垮 蒙蔽 贬抑 C.击倒 蒙住 轻视 D.推倒 遮蔽 贬低

16.日本教授松本正一撰写的《是全世界在污染中国》指出,单纯将污染、食品安全等责任归咎于中国,无益于问题的解决,简单认为“都是中国的错”,则可能会让整个世界在将来偿还更大的亏空。

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A.世界污染不只是中国造成的

B.单纯地将问题归咎于中国,不利于世界环境问题的解决 C.说明日本人对中国人越来越友好 D.简单地认为“都是中国的错”是错误的

17.随着航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万米高空将不再寂静无声,据《泰晤士报》报道,我国电信局计划为英国各航空公司的飞机装载个人通信设备,实现许多旅客高空打手机的梦想。随之,欧洲各国航空管理机构的真空通信禁令也将逐步取消。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题目的是()。A.万米高空将不再寂静无声 B.欧洲各国高空没有通信禁令 C.飞机装载个人通讯设备 D.飞机上打手机梦想成真

18.2005年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大幅度增加了社会保障支出,保障国企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发放,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 4 活保障,提高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增加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这段文字体现了()。

A.国家财政收入可以有效调节资源配置 B.国家财政收入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C.国家财政收入可以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D.国家财政收入可以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9.中国造纸工业所用的植物纤维原料中:木材占20%,芦苇占13%,竹子占15%,稻麦草占22%,废纸占30%。而在国外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造纸工业所用的植物纤维原料中:木材占90%,其他(含废纸)只有约10%。目前,世界上一般用于书写、印刷和包装的普通纸,仍旧是以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约占总产量的95%。其他的纸张则为5%。

这段文字支持的观点是()。

A.目前造纸的原料仍然局限于植物纤维原料 B.废纸中的植物纤维含量较少 C.造纸可以不必以木材为主要原料

D.我国比国外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更重视保护木材资源 20.根据上下文,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华文明所有的一切,成都都不缺少。它远离东南,远离大海,很少耗散什么,只知紧紧汇集,过着浓浓的日子,富足而安逸。那么多山岭卫护着它,它虽然也发生过各种冲撞,却没有卷入过铺盖九州的大灾荒,没有充当过赤地千里的大战场。

A.只因它缺少刺激,就养育了一大批才思横溢的文学家;只因它十分安全,就永远有着麻辣的癖好;只因它有飞越崇山的渴望,就保留着世代不衰的幽默

B.只因它十分安全,就永远有着麻辣的癖好;只因它缺少刺激,就保留着世代不衰的幽默;只因它有飞越崇山的渴望,就养育了一大批才思横溢的文学家

C.只因它缺少刺激,就保留着世代不衰的幽默;只因它缺少刺激,就永远有着麻辣的癖好;只因它有飞越崇山的渴望,就养育了一大批才思横溢的文学家。

D.只因它十分安全,就保留着世代不衰的幽默;只因它较少刺激,就永远有着麻辣的癖好;只因它有飞越崇山的渴望,就养育了一大批才思横溢的文学家。

21.在那遥远的年代里,人对鸟类复杂的行为习性缺乏了解,往往描绘出无限神秘的色彩来。在我国,喜鹊叫便被认为有喜事临门,丹顶鹤则与高寿长命的观念联系在一起;在美洲,以鹰拟神的传奇

;在印度,孔雀衍生出许多动人的传说来。在人类的艺术宝库中,以鸟为神是不乏其例的。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数家珍 B.栩栩如生 C.不胜枚举 D.历历在目

22.在一个以山寨文化为主流的社会中,人们同样崇尚创新,尊敬个人的创造,但是创造者往往难以得到回报,因为山寨

,轻易便篡夺了创造者的成果。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层出不穷 B.别出心裁 C.亦步亦趋 D.如影随形

23.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9日发表

,对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暴力冲突升级表示严重。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声明 关注 B.申明 关心 C.申明 关注 D.声明 关心 24.有一个未来的目标,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做烈焰的俘虏;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飞旋着的是你不停的流苏。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有谁说得清,什么是甜,什么是苦。只知道,确定了就

。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情愿 勇往直前 B.就算 永不言败 C.甘愿 义无反顾 D.哪怕 坚持到底

25.为了今晚

舞会的穿戴,她绞尽脑汁也没什么好的主意。现在她缺的只是一个灵感,有了灵感,一切都会

地解决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化妆 自然而然 B.化妆 按部就班 C.化装 自然而然 D.化装 按部就班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解析】本题属于成语辨析题。文段的意思是有些人讲了很多,但听讲的人依然听不懂;但有些人只说一两句,听讲的人立马就懂了,犹如醍醐灌顶。“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故选B。

2.C【解析】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此题可从第二空入手,“办事果断”是习惯搭配,其它三项不合适。故选C。

3.B【解析】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先看第二空,期满了,合同结束,应该用“终止”,排除AD项;再看第三空,“推脱责任”是习惯搭配。故选B。

4.B【解析】本题属于成语辨析题。根据文段的意境,鸟儿的叫声必定会在空中响起,“响彻云霄”最合适。故选B。

5.A【解析】本题属于实词与成语相结合的辨析题。先看第一空,“风云变幻”是习惯搭配,“变换”不合适,排除BD项;再看第二空,“无与伦比”侧重的是完美,“前所未有”侧重的是没有前例,很突出,这里用“前所未有”更合适。故选A。

6.D【解析】本题属于细节推断题。由“书法艺术在总体上是一种形式美,它与人品的关系曲折错综。许多性格柔弱的文人却有一副奇崛的笔墨,而沙场猛将的字迹倒未必有杀伐之气”可知,D项是正确的。其它三项均是不正确的。故选D。

7.A【解析】本题属于细节推断题。BCD三项均可以从文段中得出,而A项属于无中生有,文段并没有涉及。故选A。

8.A【解析】本题属于语句衔接题。B项不合适,客观的真理性不能多种探索都具有,否则就矛盾了;C项不合适,“极为难能可贵”从文段中看不出也推不出来;D项不合适,文段明确指出探索的目的是构建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路径,那么这些观点应该几乎是同一时期提出来的;A项恰当,因为这三条路径有一定的可行性,当然也就有一定的合理性。故选A。

9.C【解析】本题属于语句排序题。④是描写声音,③也是描写声音,而且③是转折,顺序为④③,排除AB项;①提到了“泊着”,⑥对停泊的情况进行介绍,顺序为①⑥,排除D项。故选C。

10.B【解析】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段比较的是1980年之前和之后的偶像崇拜,排除AD项;C项只提到了1980年之后,不全面。故选B。

11.A【解析】本题属于成语辨析题。CD两项填入文段后,句子不通顺,排除;B项“沓来踵至”指纷纷到来,不合语境,排除。故选A。

12.B【解析】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先看第一空,“法律效力”属于习惯搭配,排除AC项;再看第二空,约束更强调由内而生的,用在这里更合适。故选B。

13.D【解析】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先看第二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是逐步完成的,强调的是步骤,“逐渐”不合适,排除BC项;再看第三空,“牟取”比“骗取”含义更广,用在这里更合适。故选D。

14.C【解析】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先看第二空,“端正”指的是性格,应该用“品行”,排除BD项;再看第一空,“诚实温和”侧重的是性格,应该用“品性”。故选C。

15.B【解析】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先看第一空,意志垮了,人倒了,不能说意志倒了,排除CD项;再看第三空,前面是“高扬”,对应的应该是“贬抑”。故选B。

16.C【解析】本题属于细节推断题。日本学者只是理性客观地分析问题,并不能得出日本人对中国人越来越友好的结论。故选C。

17.A【解析】本题属于标题填入题。首句点明主旨,即“随着航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万米高空将不再寂静无声”,同意替换为A项。故选A。

18.D【解析】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社会保障、生活费、退休金等,涉及的是人民生活水平,D项最合适。故选D。

19.A【解析】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段最后表明了观点,即“世界上一般用于书写、印刷和包装的普通纸,仍旧是以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同意替换为A项。故选A。

20.D【解析】本题属于语句衔接题。麻辣的味道对人是一种刺激,而成都正是因为缺少刺激,所以才喜欢麻辣,排除AB项;C项是不合适的,幽默的原因在于安全,而不是缺少刺激。故选D。

21.C【解析】本题属于成语辨析题。后文是“许多”,与此相近的是“不胜枚举”。故选C。

22.D【解析】本题属于成语辨析题。文段的意思是山寨不仅多,而且动作快,很轻易就能篡夺创造者的成果,“如影随形”最合适。故选D。

23.A【解析】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先看第一空,“声明”侧重公开宣布,“申明”侧重说服性,这里用“声明”更合适,排除BC项;再看第二空,“严重关心”不合语境,“关注”更合适。故选A。

24.C【解析】本题属于实词与成语相结合的辨析题。先看第一空,飞蛾扑火,应该用“情愿”或“甘愿”,排除BD项;再看第二空,“义无反顾”比“勇往直前”更合适。故选C。

3.言语理解专题训练九 篇三

【考点要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考点解说】

在中考阅读题中,词句品析的考点主要有:1.在具体的语境中品析词义,体会句义。2.比较、品味词、句、段的表达作用和效果。3.品析词语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等。4.品析成语、俗语等的精练准确及表达作用。5.品析句式的变化及表达作用。6.品析修辞手法的精妙及其表达作用。7.品析段落的语言特色。

【原题再现】

(武汉市元月调考卷《千载醉翁亭》选段)

不幸,每个人都会遇到,我们无从掌握。真正的修养、品格是要在苦难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拉开时间的帷幕,我们看到多少士子沉沦下僚时像蓬草一样转徙漂泊的身影。NN的马蹄声,辚辚的车轮声,呀呀的船棹声,千山万水刻印下他们疲惫的足迹,沉重的诗行。贬谪是人生的一部大书,它给人以磨难痛苦,也锤炼着人的精神风骨,在沉沉的压抑之中,也许是一种毁灭,也许是一种升华。

15.下面这个句子描绘出那些遭遇贬谪的人哀怨悲戚的状态,请说说它是怎样传达出这种效果的。(3分)

NN的马蹄声,辚辚的车轮声,呀呀的船棹声,千山万水刻印下他们疲惫的足迹,沉重的诗行。

{思路分析}本题可以从修辞手法、拟声词效果、神态描绘、时空久远等四个方面作答,答出其中三个方面即可给3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示例}“NN的马蹄声,辚辚的车轮声,呀呀的船棹声”这一组排比强化了遭贬谪之人行路的艰难和心情的沉重;拟声词“NN、辚辚、呀呀”极具现场感,渲染了孤独而悲寂的氛围;“疲惫的足迹,沉重的诗行”写出漂泊者边行路边哀叹命运不济的情态;“千山万水”更是强调了这种状态的持续之久,范围之广。

(武汉市20四月调考卷《工地上的父亲》选段)

今天这天还真是热,早上红彤彤的太阳早变成了一个金麟,浑身冒着火,向工地上瞪着眼。老伴给他搭在脖子上的手巾已经不管用了,拧一把,水流在条石上,“吱”的一声不见了踪影。汗水早不再是一滴滴,它们在父亲的背上、脸上汇成一道道,似乎要抽干父亲的身体。

15.仔细品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它是如何表现天气的酷热的`?

汗水早不再是一滴滴,它们在父亲的背上、脸上汇成一道道,似乎要抽干父亲的身体。

{思路分析}本题可以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侧面烘托三方面作答,共3分,每个方面1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示例}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天热汗多给父亲带来的折磨;“一滴滴”向“一道道”的转化写出了父亲流汗之多之快,“抽干”这一动词形象地表现出高温蒸发强度之大;这里没有直接写天热,而是借助父亲的汗水从侧面烘托出天气的酷热,从而表现父亲谋生的艰难。

15.【年五月调考】仔细品读下面句子,结合带点的词语说说这句话表达了华安怎样的心情。(4分)

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15.【2010年中考】下面语句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请任选一种修辞手法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当他陡然冲入这个世界,是你,用双掌接住那华丽的初啼;是你,用许多防疫针把成为正常人的权利给了婴孩;是你,用精湛的医术摧毁生命的暗礁,让初生儿扬帆远航。

14.【元月调考】品读下面句子,说说这个句子传达出人物怎样的心境。你认为句中哪个动词用得最好?为什么?(4分)

刘雅的心悬起来,高高地悬到了半空里。她害怕女人从那七层楼高的脚手架上突然飘下来,像一片落叶。

14.【20四月调考】小贩平常的吆喝在作者的眼中却如此生动有趣。仔细品读下面句子,你认为哪里写得最好?为什么?(4分)

北平的水果贩最会吆唤,你看他放下担子,一手插腰,一手捂着耳朵,仰起头来便是一长串的吆唤。婉转的唤声里,包括名称、产地、味道、价格,真是意味深长。

14.【年五月调考】仔细品读下面句子,说说它是如何展现出作者对苏东坡的喜爱的。(4分)

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14.【2011年中考】下面语句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4分)

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轻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

14.【元月调考】仔细品读下面语句,说说它描写了什么,这段描写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他是睡着的,四点多的阳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脸上。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指甲又长又脏。

14.【20四月调考】仔细品读下面语句,结合其中的比喻手法说说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想法.(4分)

我相信童年就是人生沙漠中的这样一口水井,始终携带着童年走人生之路的人是幸福的,由于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源泉,最荒凉的沙漠也化作了美丽的风景。

【年五月调考】仔细品读下面语句,结合加点词的含义,说说这句话传达出“他”怎样的心境。(4分)

他突然闻到了由人类的群体才智结晶成的生命芳香。

【答题指导】

观察元月调考与四月调考题题干、思路分析与答题示例,发现答题规律:

观察点一:明确品析内容(提炼题干中的关键词)

观察点二:分析答题角度

1、修辞手法(关注常见的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等)

2、词语、短语运用(关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词、数词等;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主谓短语的连续使用,使语言简促有力,抒情酣畅淋漓。)

3、特殊句式(关注短语后置句、反问句、设问句等,起强调、加强语气、引起思考的作用。)

4、表现手法(关注对比、引用、联想、侧面烘托、人物描写、动静结合、细节描写等)

5、感官手法(关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观察点三:组织答题语言

1、提炼+角度+效果(“”运用手法,表现了/突出了/强调了……)

2、将题干中明确的效果具体化。

3、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分条陈述。

从语言的形式、内容、作用三方面进行分析。形式包括词语的特色、句子的修辞、语言运用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等几个方面;内容就是指句子本身的意思和它隐藏的含义;作用是指这个句子(这段话)对文章的中心、文章的结构、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在做语言赏析题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这段话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它的内容(意思含义)是什么?这段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三个问题考虑清楚了,答起题来就会有的放失。

4.言语理解专题训练九 篇四

一、课标与考纲

1、高考考纲中对学生的认读、理解能力的要求中提到:能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2、高考要求:根据上海高考命题的要求,高考对修辞方法的考查,包括能识别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反语、对比、通感、双关13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并理解各自的表达效果。

3、意义:对修辞手法的理解是考察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能力。近年语文高考卷现代文、古诗文阅读题,对具体的修辞方法的识别及表达效果的理解的试题占了一定的比重,几乎每年都考到。

4、学习重点:复习时应弄懂考纲中列举的常见修辞方法的特点及表达效果,重点应放在比喻上,以及它和比拟,借代等方法的表达区别。

5、作用:通过对不同修辞手法的识别、理解,能准确地把握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6、从历年考试内容上看:上海高考对修辞的考查一般是渗透在文章的阅读中,考察对修辞方法运用的理解。试卷中的考点多为比喻,有时涉及比拟,反问,对比等修辞方法。

7、从形式上看:可分为“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8、如何界定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并怎样阐述其作用?

识别修辞方法,理解表达效果的一般方法:

A、全面掌握:对要求掌握的各类修辞手法的特点及普遍作用要有明晰,全面,准确地认识。

B、、准确判断:在掌握各类修辞手法特点的基础上,能准确地判断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

C、、综合表达:综合文本及各类修辞手法的普遍作用,作出准确合理的表达

理解常见修辞手法表达效果专题突破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雨和瓦

苏童

20年前的雨听起来与现在的有所不同,雨点落在更早以前出产的青瓦上,室内的人便听见一种清脆的铃铛般的敲击声。毫不矫饰地说,青瓦上的雨声确实像音乐,只是隐身的乐手天生性 1

情乖张喜怒无常,突然地失去了耐心,雨声像鞭炮一样当空炸响,你怀疑如此狂暴的雨是否怀着满腔恶意,然后忽然它又倦怠了,撒手不干了,于是我们只能听凭郁积在屋檐上的雨水以其惯性滴落在窗前门外,小心翼翼地,怀着一种负疚的感觉。这时候,沉寂的街道开始苏醒,穿雨衣或打雨伞的人踩着雨的尾巴,走在回家的路上。有个什么声音在那里欢呼起来:雨停啦!回家啦!智利诗人聂鲁达是个爱雨的人。他说,雨是一种敏感、恐怖的力量。他对雨的观察和总结让我感到惘然。是什么东西使雨敏感?又是什么东西使雨变得恐怖?我对这个无意义的问题充满了兴趣。请想象一场大雨将所有行人赶到了屋檐下,请想象人们来到室内,再大的雨点也不能淋湿你的衣服和文件,那么,是什么替代我们体会雨的敏感和恐怖呢?

20年前,我住在一座简陋的南方民居中,我不满意于房屋格局和材料的乏味,对家的房屋充满了一种不屑。但是有一年夏天我爬上河对面水泥厂的仓库屋顶,准备练习跳水的时候,我头一次注意到我家屋顶上的那一片蓝黑色的小瓦,它们像鱼鳞那样整齐地排列着,显出一种出人意料的壮美。对我来说那是一次奇特的记忆。奇特的还有那天的天气,一场暴雨突然来临,几个练习跳水的男孩索性冒雨留在高高的仓库顶上,看着雨点急促地从天空中泻落,冲刷着对岸热腾腾的街道和房屋,冲刷着我们的身体。

那是我唯一一次在雨中看见我家的屋顶,暴雨落在青瓦上,溅出的不是水花,而是一种灰白色的雾气。然后雨势变得小一些,雾气也就散了,那些瓦片露出了它简洁而流畅的线条。我注意到雨水与瓦的较量在一种高亢的节奏中进行,无法分辨谁是受害的一方。肉眼看见的现实是雨洗涤了瓦上的灰土,因为那些陈年的旧瓦突然焕发出崭新的神采,在接受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雨水冲洗后,它们开始闪闪发亮,而屋檐上的瓦楞草也重新恢复了植物应有的绿色。我第一次仔细观察雨水在屋顶上制作音乐的过程,并且有了新的发现:不是雨制造了音乐,而是那些瓦对雨水的反弹创造了音乐。

说起来是多么奇怪,我从此认为雨的声音就是瓦的声音,无疑这是一种非常唯心的认识,这种认识与自然知识已经失去了关联,只是与某个记忆有关。记忆赋予人的只是记忆,我记得我20年前的家,除了上面说到的雨中的屋顶,还有我们家洞开的窗户,远远地,隔着茫茫的雨帘,我看见了母亲,她在家里,正伏在缝纫机上赶制我和哥哥的衬衣。

现在我已不记得那件衬衣的去向了,我母亲也早巳去世多年。但是20年前的一场暴雨使我对雨水情有独钟。假如有铺满青瓦的屋顶,我不认为雨是恐怖的事物;假如你母亲曾经在雨声中为你缝制新衬衣,我不认为你会有一颗孤独的心。

这就是我对于雨的认识。

这就是我对于瓦的认识。

1.请从修辞角度,分析第一节是如何对“雨”进行描写的,表达效果如何?

2.第二节的划线句在文中起作用。

3.文中为什么说在雨与瓦的较量中“无法分辨谁是受害的一方”?

4.根据文意,写出“我”对“雨”和“瓦”关系的三点认识。

5、“假如有铺满青瓦的屋顶,我不认为雨是恐怖的事物;假如你母亲曾经在雨声中为你缝制新衬衣,我不认为你会有一颗孤独的心。”这句话如何理解?

6、对本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由雨写到母亲,给江南的雨增添了几分温暖与温馨的色彩。

B、瓦是带有浓浓乡土气息的词,本文通过描摹雨和瓦,表达了挥之不去的浓浓的乡愁和重重哀怨。

C、本文写得很温润,很怀旧,晶莹瑰丽,自然大气,带着南方小镇特有的潮湿气息和鲜明的童年情绪。

D、本文对20年前雨的回忆从两个角度写:一是在室内的感觉;二是在室外的偶然的雨中体验,文字中透露出对雨的喜爱和对童年淡淡的回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后现代乡愁

周国文

城市不是乡愁的产地,城市只是埋葬乡愁的坟场。我们周游在后现代的工业城市,难觅经典永恒的乡愁。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令人一见倾心的乡愁,那它一定是逃离了都会,偷偷生长在被现代人遗忘的高山之巅的乡舍与内陆深处的村庄。因为乡愁萌芽在朴素的地方,乡愁生发在辽阔的原野。

我们习惯了艳遇的邂逅,我们熟悉热闹的表情,我们喜爱虚荣的狂欢,我们热吻时尚的盛宴。我们满足于坐在摩天大楼的落地玻璃窗后面欣赏街市摩肩擦踵的人流,我们愉快的目睹霓虹灯随着夜幕中买醉的俊男靓女的一声声欢歌把明天统统照亮。我们已经多久没有欣赏过曰出的壮观了,猜测下一次雪飘飘的迷乱又会是多么玄奥的幸福。

数字化时代,我们的理想还能透过那把青春期的木吉它唱出年轻时的浪漫与激情吗? 我们大学殿堂的草稿纸还留有纯真的温度,而那把磨损了笔尖的钢笔还能题下爱的允诺与告白吗? 我们足以自豪的晓风残月似乎已被灯红酒绿的夜生活撕碎了,我们漫步凭吊的阳光故道还会有英雄出关的回眸吗? 才子死了,佳人也不知流落到何方,只剩伤心的故事还依稀在流传。可堪玩味的心情之物是否也越变越孤独。

回到故乡,去采撷你多年不见的信物吧!桃花几朵,柳枝一段,荷叶片片,野菊满园。我们的性情就像第一封情书初绽露出快乐的现场版,那时的感觉一定美丽极了。可惜农村是愈加的回不去了,不是路途遥远行程不便,而是城市的点点滴滴让你我越来越忘了回家的路。乡愁被不可救药的当成商品出卖,旅游线路图明确标示了乡愁的方向吗? 摆在超市货架上的家乡米酿有少年离家那一晚的甘醇吗? 站在桥头日复一曰等待的小芳会迎来情歌的传唱却永远等不来远走的爱人。农家饭庄的田园美食醉倒城里人却丝毫无助于我们对知青生活的爽朗回忆,因为这一切都是用等价交换的金钱换来的。

乡愁,或许是儿时越飞越高的风筝,或许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或许是长河秋月落曰余晖,或许是征人此去忆君长安。别样的旷味,一样的离愁别绪,它是在自我感悟中步步提升的一种直面人生的书写。它不应该最终沦为城市博物馆里供人赏玩的历史珍藏。它是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交织共鸣,就像一条绵延在人类记忆里的河流穿越历史的烟尘而来,那样的奇诡,那样的卓绝。

乡愁是对现实主义的一种反动,是在世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上的一种浪漫出逃。也许我们可以说乡愁就是一匹罗曼谛克的思想骏马在故乡与他乡之间的赛跑。它是“马伫塞外雄关,望天山怀张骞”。“车过河北高阳,临易水追荆轲”的别样思绪。毕竟乡愁的存在,是一种幸福的燃烧,是甘甜的烛光照亮脚下的路。

就像在万千的地名中上苍独独让我选择了故乡一样,乡愁不老,乡愁馨香,我们“怀着乡愁寻找家园”不正是永续不灭的精神皈依。乡愁,让你我在沉思的瞬间总会想起梦中萦绕千回呼唤千回的那个芳名。这是人世间最不朽的绿叶,它骄傲的立足,尽管忧伤,却不改灿烂。风吹云动中,永留有“我思故我在”的魅力。

7、根据文意,本文题目中“后现代”指的是;与之相对应的是。

8、文中第三节连用几个反问句,是为了说明。

9、“毕竟乡愁的存在,是一种幸福的燃烧,是甘甜的烛光照亮脚下的路”这句话用了的修辞手法,表达作者的感情。

10、结合全文思考,作者所指的乡愁仅仅是对故乡的思念吗?简单陈述理由。

11、下列对本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本文的文眼是城市不是乡愁的产地,城市只是埋葬乡愁的坟场。

B、作者认为乡愁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上的,乡愁的本质是朴素的。

C、文章第二节详尽列举了在物质丰富的都市生活中,人们陶醉于浮华的生活,却不知不觉间忽略了对传统的皈依。

D、作者认为“乡愁是对现实主义的一种反动,是在世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上的一种浪漫出逃。”,表明了乡愁是浪漫的,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观点。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赠王桂阳

吴均

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

12、《与朱元思书》是吴均以骈文、诗意来写山水美景的文章,其中“风烟俱净,”、“急湍甚箭,”是名句。

13、本诗采用的写法,以松自比,其意蕴是。

14、诗中第3、4句既是对当政者怨愤,也是对松的赞美,就此试作说明:

怨愤:赞美:

15、诗中第5、6句采用互文手法,其主要意思可以概括为

16、诗的结尾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心愿。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苏子由《龙川别志》:庆历中,劫盗张海将过高邮,知军姚仲约度不能御,论军中富民出金帛,市牛酒,使人迎劳,且厚遗之。海悦,径去不为暴。富郑公议欲诛仲约,范文正公欲宥之,争於上前,仁宗从之。富公愠曰:“方今患法不举,而多方沮之,何以整众?”范公密告之曰:“祖宗以来,未尝轻杀臣下,此盛德事,奈何欲轻坏之!且吾与公在此,同僚之间,同心者有几?虽上意亦未知所定也。而轻导人主以诛戮臣下,他日手滑,虽吾辈亦未敢自保也。”富公终不以为然。及二公迹不安,范公出按陕西,富公出按河北,范公因自乞守边,富公自河北还,及国门,不许入,未测朝廷意,比夜徬徨不能寐,绕床叹曰:“范六丈圣人也。”

予考《资治通鉴》,唐武宗赐刘宏逸薛季棱死,又遣使就潭州诛杨嗣复及李珏,杜悰奔马见李德裕曰:“天子少年,新即位,兹事不宜手滑。”德裕因与崔珙崔郸陈夷行三上奏,乃释之。乃知范公所言者,杨嗣复等公案耳。世有肆行胸臆者,多以纸上语为不足用,以今观之,是否盖可见矣。

(选自吴开《优古堂诗话》)

17、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仁宗从之”的“之”指代范仲淹的建议。

B、“方今患法不举”意为当今忧患法律不能得到施行。

C、“富公出按河北”中的“出”是指出京为官。

D、“及国门,不许入”的意思是到了国境,守军不许他进入。

18、“富郑公议欲诛仲约”,而“范文正公欲宥之”,范的理由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19、“手滑”是一种通俗形象的说法,文中的“手滑”是指

20、本文由事及理,多用对比,除了对姚仲约的处置上“富郑公议欲诛仲约”,和“范文正公欲宥之”的对比之外,请再写出一组对比:

21、本文的写作意图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理解常见修辞手法表达效果专题突破标准答案:

1、运用比喻,描写了雨如音乐般的声音;运用比拟,描写出雨的节奏变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雨的形象(或活化出雨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雨的钟爱之情。

2、由对雨的描写过渡到对雨与瓦的描写,为下文揭示主旨作铺垫,突出有了瓦,雨就不再恐怖,进而引出主旨。

3、因为瓦在雨的洗涤下焕发出崭新的神采,而雨因有瓦是反弹而创造了美妙的音乐,因此雨与瓦都不是受害的一方。

4、雨的声音就是瓦的声音。

不是雨制造了音乐,而是那些瓦对雨水的反弹创造了音乐。

假如有铺满青瓦的屋顶,雨不是恐惧的事物。

5、屋顶的瓦遮住了自然的雨;母爱遮挡了人生的风雨;在雨声中母亲为我缝制衬衣,让我领略到母爱的温暖。亲情是难以忘怀的,它抗拒着雨的恐怖和孤独。、b7、飞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的工业城市;记忆中的浪漫青春和田园故乡。

8、乡愁被埋葬以后,人们心情的迷乱与孤独,精神上失去依托。

9、比喻;对乡愁热烈赞美并渴望回归

10、本文所指的乡愁除了有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更代表了人们心灵赖以寄托的根,传统文化赖以生发繁衍的根。作者在文中指出“它是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交织共鸣,就象一条绵延在人类记忆里的河流穿越历史的烟尘而来”,可见作者把乡愁放入社会和历史的大背景之下讨论,这里的乡愁不再是个人的情愁了;文中写道:“我们怀着乡愁寻找家园不正是永续不灭的精神皈依。”说明乡愁已不是单纯的故乡的家园,更是精神的家园了。

11、d12、天山共色;猛浪若奔

13、比喻;人在微贱时易受欺侮,尽管有才能往往被轻视、忽视。

14、以“未见”、“谁知”来对当政者无识才之心的不满;以“笼云心”、“负霜骨”赞美松的才德。

15、纤弱的松干既易折断,又易遭欺侮、忽视。

16、希望给予一个长成数千尺松的机会,以才德报效“君”。

17、d18、不轻易杀臣是祖传盛德,不随意破坏;提议杀臣未必能得到皇上的认同;诱导皇上杀臣,导致手滑,后患无穷。

19、皇帝养成轻易诛杀臣子的恶习。

20、富郑公对范仲淹态度上的对比:前“不以为然”和后“范六丈圣人也”;史书的告诫警

示和现实中人们“肆行胸臆”对比

5.言语理解专题训练九 篇五

(满分100分;限时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贴窗花,贴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合家团圆;发短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之所以魅力无穷,是因为它()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集了中华民族所有的优秀传统文化

D.展现了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情景

2.近年来,山东传统文化保护取得长足发展,十五部角逐十艺节“文华奖”大戏中,传统戏曲节目占很大比重。从山东梆子《两狼山上》《古城女人》,到吕剧《百姓书记》、京剧《瑞蚨祥》,有的是全新创作,有的是旧戏新编,国粹艺术被赋予全新的表现形式和时代内涵。从文化发展上看,这启示我们()A.文化发展必须彰显民族文化的个性与特色

B.文化发展要维护每个人的精神世界,满足每个人的精神需求

C.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D.举办艺术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中俄两国是休戚与共的战略协作伙伴,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为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作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据此回答3~4题。

3.中俄两国多次成功互办文化年活动,进一步促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中俄文化交流()①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③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④表明应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4.如果请你为俄罗斯举办“中国文化年”写一篇新闻稿件,合适的标题是()A.传播中华文化消除文化差异

B.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增强文化渗透力

C.汲取世界文化 提升文化软实力

D.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增强国际影响力

源自山东的儒家文化对当今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此回答5~6题。

5.同是儒家文化影响的区域,鲁中平原以农耕文化为特色,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胶东沿海渔家风情浓郁,粗犷奔放;鲁西地区是孔孟之乡,传统厚重。这表明()①传统文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能够因时而变,符合社会发展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A.①②

C.③④ B.①④

D.②④

6.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从古到今赞成的有,反对的也不少。有人认为,儒家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也有人认为,儒家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这两种观点()①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②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③认为应坚持文化创新 ④都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①④

7.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因此,文化建设应当()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8.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成为了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真实地折射出时代的社会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①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④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9.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费孝通先生指出:“文化自觉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它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由此可知,文化自觉()①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 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③是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④来自于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10.自2007年以来,中央宣传部协同中央文明办等多部委评选表彰了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形成了学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有力促进了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发展。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①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②满足人们各方面的生活需求 ③凝聚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④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②③

11.用小人物的善举唤起社会的道德感。那些“小人物”令人感动的生活状况、道德行为等,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很近,由此而得到的感动是最真切、最可接近的,而其中蕴含的人性力量又是人人都可以真正汲取的。这说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①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②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③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自觉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1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需要()①大力发展各项公益性文化产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把握文化发展规律、科学执政 ③将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大力发展教育 ④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A.①②

C.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央电视台推出《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公众热议“家风”,有对隐约有些模糊了的文化传统的追思,也有在新语境下如何重新定义家风的追问。

观点一:家风是指传统家庭的传统道德,有些传统道德并不一定适合现代家庭,如过去传统家庭的家风都强调尊卑、等级,要求家庭的晚辈无条件地服从长辈,这些理念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平等、民主是相悖的。所以,家风也要与时俱进。

观点二:千百种的家风固然有千百种表述方式,但骨子里却浸润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而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家风渐止于身教言传,所以,现代家庭有必要重塑家风、传承家风。

材料二 良好的家风,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古往今来,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官民,只关德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连着民风,B.①③

D.②④ 民风连着国风。以家风为基,民风做本,基本坚固,国家才能昌盛。当下,求解困扰全社会的信任危机、道德危机、信仰危机等困境,重新发现并挖掘家风文化的价值,无疑是一条非常现实的路径。

(1)请选择一种观点,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其合理性。(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相关知识,谈谈挖掘家风文化的意义。(16分)

14.(26分)朱彦夫同志14岁参军入伍投身革命,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他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创造了人生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和平建设时期,他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长达25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退休后,他用嘴衔笔、残肢抱笔,创作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他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目前,全省各界向朱彦夫同志学习的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1)“有生命,就要有所作为,有奋斗就有幸福”是朱彦夫一生的真实写照。请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谈谈朱彦夫的先进事迹给我们的人生启示。(8分)

(2)请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谈谈学习朱彦夫先进事迹的价值所在。(12分)

(3)联系实际,请你为开展好向朱彦夫同志学习的活动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分别说明其唯物辩证法依据。(6分)答 案

1.选A 中国式过年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至今代代相传,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A正确;B、C夸大了中国式过年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2.选C 本题要求的限定条件是“从文化发展上看”,C项符合题干要求,B、D错误;A不符合题意。

3.选D ②错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是历史形成的,不是现代形成的。

4.选D A项中“消除”错误;B项中“渗透”错误;对世界文化应吸收其有益文化成果,C错误;俄罗斯举办“中国文化年”,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D项符合题意。

5.选D ①错误,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传统文化只有因时而变,才能符合社会发展,③表述错误;材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②④正确。

6.选C 注意两种观点的共性,②④符合题意。

7.选A 根据题意,互联网作为文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因素往往对我国未成年人的成长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故应该从两个层面加强文化建设,即加强对网络的监管,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对未成年人通过教育提高其修养,学会应对不良文化的影响,故①②符合上述分析,入选。

8.选D 材料中的关键词“虚拟”“现实”“文化存在”“折射”“改变”等体现了文化的作用,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③在材料中未体现。

9.选C 题目强调了对文化自觉的理解,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是对文化自信的解释,不符合题意。

10.选C ②错误,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不能满足人们各方面的生活需求。④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道德建设,不会直接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11.选D “用小人物的善举唤起社会的道德感”既说明要自觉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又说明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重在行动,②④切题,①③不切题,答案选D项。

12.选D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科学执政,②正确。推进文化的改革发展,需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④正确。推进文化的改革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各项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①错误。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③错误。

13.解析:本题考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第(1)问设问较为灵活,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说明其合理性。作答时必须首先进行选择,然后结合材料观点运用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观点一的核心在于“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观点二的核心在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予以继承”,两种观点的合理性都不难分析。第(2)问界定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相关知识,即阐述挖掘家风文化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答案:选择观点一

理由:(1)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以家风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必须跟上时代发展,做到与时俱进。(3分)②文化只有在发展中才能更好继承,所以对于家风,既要批判继承,更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只有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家风才能传承下去。(4分)③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不免会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应当进行创新,体现时代精神,做到与时俱进。(3分)选择观点二

理由: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为确保文化发展的根基,应当重塑家风传承家风。(3分)②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优秀的家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和谐发展,所以要传承和重塑家风。(4分)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对于优秀道德品质的弘扬,必须建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重塑和传承家风,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分)(2)挖掘家风文化有利于公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有利于知荣明辱、扬善惩恶,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社会风尚;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促进国家昌盛与民族复兴。(每点4分)14.解析:本题结合朱彦夫同志的事迹,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相关哲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解答第(1)问要明确应运用唯物论知识,结合材料信息可从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发挥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分析。第(2)问应注意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知识,多角度阐述学习朱彦夫先进事迹的价值所在。第(3)问属于探究类题目,但一定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从辩证法的角度提出建议。

答案:(1)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实践,积极为社会作贡献。(2分)②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充分发挥崇高理想信念对人生的重要导向作用。(3分)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分)(2)①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们的行为提供道德准则。(3分)②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3分)③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3分)④有利于传递正能量,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3分)(3)示例:

上一篇:安康杯优胜单位申报材料下一篇:工程部施工日志及安全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