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笔记整理版

2024-06-21

科学技术史笔记整理版(6篇)

1.科学技术史笔记整理版 篇一

詹姆斯·基尔茨抓住问题的核心....应用快捷筛选法:要尽可能地把问题简化,排除无关紧要的因素,要专注于关键的衡量标准或手段。例如在快消品领域,要把销售额和收入与市场份额之比以及营销和促销支出与销售额之比作为经营状况的晴雨表.我们经常要面对海量的营销信息,如何把它们简化是关键

《刀锋上的舞 蹈》中基尔茨反复强调的一点是找到“关键衡量指标”。领导纳贝斯克、卡夫、吉列的时候,他的这个关键指标都是“市场份额”,而一直抓住这个关键也在市场上 证明是有效的。基尔茨进一步说,每一个企业来说都要找到这样的指标以指导自己工作,不一定是“市场份额”,但一定要有。

要专注于现实,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局外人的角度审视局面.对于消费产品,除了销售额和营业收入之外,你首先要看的是市场份额。市场份额是在增长还是在下滑?广告投入与销售额之比是在升高还是在降低?推销和渠道指出与销售额之比的上升趋势也是麻烦的信号。行业不同,关键的衡量标准也会不同。但是,这样的标准始终存在,它们会让你们对整个行业有一个快速的了解,为你们打开前进的道路.令一个组织起死回生的手法,总是那么客观简单执着的态度和行动

“你始终要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信息和可能方案,确定什么是真正的关键才是成功的唯一方法

其实作者的管理风格和理念很难用一句话说清,但是他非常重视事实和数据的真实性,并且以此来不断地调整执行,排除其他若干扰乱因素,这一点实在令人佩服,也值得学习。

说起来,正是在他领导期间,金霸王收购了南孚。基尔茨很清楚自己公司的优势和劣势,承认事实,然后出发,这个魄力很少有领导能够做到的特别喜欢作者刚接手吉列时对金霸王剥离的判断,管理有的时候确实很简单,首重事实,其次速度。

想起《谁说大象不能跳舞》《绝处逢生》等,值得一读。

令一个组织起死回生的手法,总是那么客观简单执着的态度和行动。

2.科学技术史笔记整理版 篇二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核心版) 选用的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这些期刊均是在经过严格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基础上选取的各个学科的重要科技期刊。《201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核心版) 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1946种。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论文构成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 (CSTPCD) , 该数据库的统计结果编入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科学技术部编制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统计结果被科技管理部门和学术界广泛应用。

3.科学技术史笔记整理版 篇三

1、文学常识

○1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3关于本文:

○ 邓稼先和杨振宁有着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谊。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

2、正音:

3、课文内容:

1分段:第一部分:展示历史背景。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一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人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萃、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小结:历史背景-生平简介-人物对比-感情震荡-沙漠创业-热情赞颂 2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 作者在这里是要展现人物生活的历史背景,让邓稼先这位鲜为人知的科学家处于厚重的历史之中,突出邓稼先作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也表达出一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感。

○3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报效祖国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 功勋卓著 ·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

·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然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勇敢、公正无私

·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朴实

·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 无私奉献 责任心强 4归纳总结: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他忠厚朴实,诚真坦白,他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5 ○

×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

默与邓稼先作比较?

说明了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背

景才能孕育出邓稼先这样品格高

尚的人物,也只有邓稼先这样的

人才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为民

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6“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质朴气质”。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7总结:

4.科学技术史笔记整理版 篇四

第一单元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会描述天气,能设计简单的符号记录天气状况 过程与方法:运用感官观察天气,讨论记录天气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自然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培养认真细致﹑有持久性等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描述天气,对天气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描述天气,对天气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自然界各种天气现象你们有关心过吗?你知道自然界有哪些天气现象呢?(学生回答)欣赏天气图片(板书:我们关心天气)

二、不同天气

师:我们经历过许多种天气,每天的天气不同,就是同一天全国各地的天气也会不同,这事一幅城市天气预报图,我们通常在哪里能见到这个?

师:看来大家平时都很关心天气啊,我们来看看这张图上的这些符号表示什么天气。依顺序逐一介绍。

师:我们知道符号代表什么天气,那么这些天气你会画符号吗?

学生画大雪、雾、多云、阴等天气符号 师:这么多天气符号我们能将他们分分类吗?

学生前后四人小组讨论,将分类结果说出来大家点评。

师:大家分类都有道理,这也是将天气进行分类,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按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等。

三、天气影响

师:天气对我们的影响是很大的,你能描述今天的天气吗?

学生描述今天的天气。

教师在学生描述时,稍加引导,用网状图表示出来。

四、拓展

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获知天气呢? 学生:报纸、电视、网络、手机短信、小动物等

师:我们今后在天气的学习之中,我们每天都要进行天气观察,并记录下来,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就知道在这个地方的天气变化了。板书设计:

我们关心天气

不同符号代表不同天气

2.天气变化影响生物生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教学难点: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准备:

1.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

2.学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若干

3.大的天气日历一张

4.气温柱形图表一张

5.温度计每组一支

6.科学记录本和笔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

3.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4.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注意提示学生在卡片的上方写上今天的日期。

5.天气日历可以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能会比较现实。

6.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因为,从这一次开始,学生将持续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对天气情况进行判断。此时的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观察能力还不强,教师应重点对在什么地方测量温度最合适?如何判断天空中的云是多云、阴天等方法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并作初步的指导。

7.回到教室后,教师可将“天气日历”贴在黑板上。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云量?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请一名同学把小记录卡粘在“天气日历”今天的日期栏内。

8.依次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降雨量、风向、风级?

9.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今天的气温。

10.讨论怎样安排每天的记录任务?明确分配任务的方案,确定每天在什么时间来观察天气。

3、温度和气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温度填充图,温度计。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课题。穿插(温度计的使用)。

二、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教室内和教室外温度一样吗?哪一个温度会高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3、测量室内外温度,完成作业本4面活动记录2题。

a、测量室内温度。让学生把温度计放在桌面(或手持于身前)两分钟,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并记录在“室内外温度记录表”上相应的地方。汇报测量的结果,对各组(学生)之间的温度差别进行分析,认识误差,并指导学生在测量时尽量减少误差。

b、测量室外温度。带学生到室外,每组选择不同的地点测量气温。记录测得的气温和地点。

4、回到教室,把室内外测得的温度进行比较,并思考:室内外的温度相同吗?哪儿的温度高(低)?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

三、气温的测量:

1、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板书 当地的气温——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

2、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3、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什么时候的气温最高?什么时候的气温最低?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4、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如果想知道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应分别选择什么时间测量?)

5、教师小结。板书设计:

温度与气温

温度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气温:大气的温度

测量工具:温度计 液面平稳后,平视 当地气温: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 一天之中的气温

4、风向和风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自制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课件中出示一张树叶被风吹动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然后接着出示几张被风吹着的不同事物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几张图片中有什么共同点。

从而得出同一主题:风。

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二、探究内容:

(一)风向和风向标

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吹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

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

(1)出示自制风向标。介绍制作方法

(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

(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二)风速和风速等级

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

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告知风速的测量仪器是风速仪。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区分风速被划分为13个等级,而在风力等级表中最大的是12风级。明了0风级的存在。

根据风力等级的划分规律,在课堂上巧妙的做连线题。(可点名个别学生回答)

3、问:对于我们来说,蒲福风力等级表分级太细,我们只需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即可。想想有什么方法可以用感官直观的感受到风速的大小呢?

4、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自然事物中其他事物的变化来感知风速的大小,从而导入下一环节:用旗子被吹动的情况来简化的划分风速等级0、1、2级。

5、试着通过观察国旗估计风速。

三、课堂小结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西风、东南风、东北风。

2、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

3、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

4、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5、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四、布置作业

做作业本中《风向和风速》一节的作业。

5、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共同分享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教学过程】

(一)天气预报引入:

1、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天气预报,仔细听听,你听到了什么?(多媒体:播放天气预报)

师:你听到了什么?(生汇报)

2、师:刚才我们听到的小雨、中雨、雪、冰雹,它们都叫做降水。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今天,我们就来探索《降水量的测量》。(板书)

(二)认识雨量器。

1、过渡语:测量降水量需要一定的装置,这就是雨量器。(板书)

2、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师导读:雨量器是……。一起读一遍吧。

3、(多媒体:雨量器)师:瞧,这就是雨量器,它由两部分组成:这部分用来收集雨水,我们叫它“集水漏斗”,“集水漏斗”的下半部分有刻度,可以直接读出降水量,我们叫它“测量试管”;外边这部分用铁做的就叫做“铁桶”,用玻璃做的就叫做“玻璃桶”。它主要用来保护集水漏斗,同时固定雨量器,防止它东倒西歪。

4、师:瞧,这是老师为大家带来的雨量器,它也是由两部分组成。这是集水漏斗,它的下边没有测量试管,没法直接读数,收集的雨水流到塑料桶里,我们可以量一量里面水的高度就知道降水量了。

(三)制作雨量器。

1、过渡语:雨量器这么有用,干脆我们也来做个“雨量器”。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呢?请看大屏幕。(读一读)(多媒体:制作材料和工具)

2、组长请举手,记住,你们的任务是:边听边清点桌上的材料,其他同学一起读给组长听听。

3、师:有请组长汇报材料的情况。(和这组一样的请举手。)

4、师:材料有了,怎样制作雨量器呢?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制作步骤),仔细观察,第一步做什么?(为了让测量更准确,我们应该以什么为单位?)接着看,第二步做什么?(真能干,你直接说出了第三步,之前还需要一件事。)第三步就是用透明胶带粘好纸条。

5、师:制作前,我为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有话要告诉你们哦,仔细听:(多媒体:制作注意事项)别忘了还原实验器材,记时开始!

6、分组实验。

7、师:时间到!哪组愿意展示自己的成果?(我们对照小精灵的话,一项一项的检查。他们获得了成功,我们用掌声来祝贺他们!现在,请你们也这样检查,比比哪组又快又好。)反馈情况。(成功的小组请举手;差一点成功的小组,哪点没做好呢?)

(四)教师演示实验。

1、过渡语:有了雨量器就可以测量降水量了,没下雨,如何进行测量呢?(生自由交流)是的,我们可以用人工降雨来模拟一天的降水,请一个同学与我合作,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师生一边演示,一边介绍)把盆子轻轻放平,帕子放旁边,拿好瓶子,把雨量器放中间,双手把瓶子举高,放在雨量器的上方。一天的降水开始:注意别把雨水降到盆子外边了,下了一小时了,下了半天了,一天时间到,停!注意,该还原实验器材了:瓶子放回盆子里,取出雨量器,用帕子檫掉水,注意别把水溢出来了,盆子还原,帕子还原,雨量器放平。很好,做完实验别忘了还原实验器材,这是实验课的常规。

2、师:请一位同学来读数,其他的同学仔细观察他读数的方式。(瞧,他的视线与水面保持平行,这和读温度计是一样的。)读完数,就把它记录到科学记录卡上。找到对应的数据,画好柱形图。这就是我们的小组合作,我这个组长进行分工。

3、同学们,正确的读数方式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听听小精灵的意见吧!(多媒体:注意事项)

(五)学生分组实验。

1、过渡语:小精灵知道的真多!同学们,请像我们这样合作:人工降雨。音乐停止,实验结束,开始。(分组实验)(一天时间到,还原器材,填写记录表。)

2、师:谁来汇报你们记录的降水量?(假设他们测量的是一号这一天的降水量……下一组,二号的降水量……)同学们,这降水量变成了一根一根的柱子,我们就叫它“降水量的柱形图”。

3、师:找到日期,就能很清楚的看到当天的降水量。不过,要像气象员一样,说出当天是小雨、大雨还是暴雨。我们还得认识一下《雨量等级表》。

4、(多媒体)这就是《雨量等级表》,你读懂了什么?(雨对应的等级,24小时,25毫米等中间值在两个等级中都出现,我们把它放到下一个等级中。)

5、检查《雨量等级表》的学习情况,我们就用这个方法判断柱形图里降水量的等级。

(六)课堂小结。

1、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呢?

2、师:同学们,如果把科学课上学到的知识用在生活中,不但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锻炼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回家后,自己做一做“降水量的测量”,好不好?我们的好朋友小精灵要和我们告别了,我们听听它还有什么话要对我们说吧!(多媒体:课外提示)

3、结束语:同学们,老师也该和大家说再见了,祝你们健康、快乐!值日生,请下课!【教学板书】

降水量的测量

测量

雨量器

降水量

6、云的观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过程与方法: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教学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教学难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并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描述云

出示“云”字。问: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网状图记录学生想法。

二、探究内容:

(一)观察云

1、问: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2、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

4、反馈

(二)对云进行分类

1、分组活动: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

2、生汇报

3、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云进行分类的方法。

4、再次观测,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过程与方法: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信息的信息,幷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教学难点: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信息的信息,幷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孩子们,经过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的相关天气信息,今天,我们来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这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孩子们愿意和我一起来探究吗?

(二)探究

活动一:统计天气信息

1、讨论统计方法。

(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分类。(2)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

2、学生分组统计。教师分发统计表

活动二:分析天气信息

1、反馈

(1)统计云量的小组:有多少天是晴天?有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

(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

(3)统计风向的小组: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

(4)统计风速的小组: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

(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2、师: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孩子们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

3、单元评价

5.科学技术史笔记整理版 篇五

③ 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还具有等级性。④ 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2.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3.经济对教育的作用: ①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②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

③ 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④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4.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① 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② 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③ 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④ 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教育内容。

5.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① 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② 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③ 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选择。④ 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6.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① 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②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③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④ 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

7.教育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① 教育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 ② 教育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 ③ 教育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

如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① 提高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 ② 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 ③ 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发展 ④ 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建立多元教育投资体制 ⑤ 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搭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⑥ 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8.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① 教育观念现代化 ② 教育目标现代化 ③ 教育内容现代化 ④ 教育方法、手段的现代化 ⑤ 教师队伍现代化 ⑥ 教育管理现代化 ⑦ 教育设备现代化 ⑧ 教育制度现代化

9.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

① 主导:

这是由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

A 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 B学校教育有专业的教师来施教

C基础教育 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② 促进:

A加速人的发展 B发掘人的潜力 C提升人的价值 D健全人的个性

10.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的条件

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

只有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的成效 ③

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

11.主观能动性

是指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从意识方面来说,体现为人的需要、动机、目的等主观积极性; 从外部表现来说,体现为人作用于客观事物的自觉活动。12.教育目的:

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13.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价值:

①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对教育工作有导向作用。② 教育目的对人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③

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衡量和评价的重要标准。

14.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15.影响教育目的制定的因素:

①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② 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③

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16.1999年,我国教育目的的新表述: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7.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① 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② 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18.人的全面发展:

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协调发展,此外,也包括人的道德发展。

19.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

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② 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③ 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④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⑤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20.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素质教育是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② 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 ③ 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

21.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② 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③ 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④ 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22.教育制度概述:

①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上、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②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3.义务教育的概念:

义务教育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24.教育法规的规范作用:

指引、评价、教育、保障 25.依法治教:

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教育领域的体现,简单的说,就是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通过教育法制建设,保证教育工作全面依法进行,推动和保障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健康有序的进行,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落实,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实施。26.教师的法定含义:

按照《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27.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①学生入学权②学生上课学习权③学生受

教育选择权④学生升学权。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身权 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财产权。28.教师资格制度:

所谓教师资格制度,是指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认定和许可制度,是由国家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特定条件和取得教师资格的法定程序。29.教师的含义:

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30.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特点表现:

① 专业功能和专业伦理 ②专业知识和技能③专业训练和资格④专业自主⑤专业组织或专业团体⑥专业地位。

31.教师劳动的特点:①劳动对象的复杂性②劳动手段的主体性③劳动时间的延续性④劳动空间的室内性⑤劳动成果的精神性。

32.教师应扮演的角色:诊断者、传授者、指导者、评价者、管理者、研究者、协调员。

33.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① 教师的一般综合修养:A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B良好的人品。

C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

D健康的身心和一定的兴趣爱好。

教师的学科专业修养:A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B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及相关的知识

C 学科发展的历史及趋势

D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③ 教师的教育专业修养: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

先进的教学理念

较高的教育专业能力(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

34.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35.教师职业道德的定义: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用于调整教师与社会、教师与教育事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自身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36.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① 立足实践,面对现实 ② 持续提升,崇尚先进 ③

自我反思、自主发展。

37.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概念: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具体说,是教师根据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规划,通过专业发展的活动和途径,提高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水平,更新教育观念,从一个成长阶段不断进入更高成长阶段的过程。38.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参加培训、、专业阅读、网络学习、参加学术团体和学术活动、教育考察与观摩

校本教研与培训、行动研究。

39.学生的主要特点有:发展性、差异性、主动性、独立性。40.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41.师生关系包括:教育关系、道德关系、心理关系。42.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43.如何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师生互动、师生对话。44.课程的定义:

广义来说,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

狭义来说,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进程的总和。45.课程的意义和作用:①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保证

②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联系师生的纽带 ③

课程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的应用根据④课程是国家对学校教学进行检查和监督的的依据,是衡量教学智联的标准。46.制约学校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课程的发展。② 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影响着课程的发展。③ 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着课程的发展。④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与特点对课程的影响。⑤

课程理论对课程的影响。

47.学校课程:是指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

理念,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又称校本课程。48.课程设计的模式:学科中心设计、学习者中心设计、问题中心设计。

学科中心设计:是最流行的课程设计,其本质特点是以知识为中心,而其关注的知识是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组织起来的。

49.课程计划的定义: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也叫课程方案。50.课程计划的结构:①指导思想②培养目标③课程结构④课程实施与评价⑤课程管理。

51.课程计划设计的一般原则:

① 注重课程水准的合适性。② 充分体现均衡性。③ 体现充分的灵活性。

④ 课程计划本身及其重要提法要保持稳定性和科学性。

52.学科课程标准的定义:

学科课程标准又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某门课程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53.课程标准一般包括四部分:①前言②课程目标③课程内容④实施建议。54.实施建议包括: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55.学科课程标准设计的一般原则:

① 要保持基本要求。② 要有一定的选择性。③ 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④ 要体现课程中最精华的知识,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56.教材设计的一般原则:方向性、完整性、适切性。

57.课程发展的一般趋势:①选择化和个性化。②平衡化③综合化。5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

5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①研究性学习②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动与技术教育。④信息与技术教育

60.教学的定义: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61.教学的任务:

①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②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③ 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健康。

④ 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62.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63.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6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①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②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③ 掌握知识与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65.主要的教学原则:

直观性、启发性、巩固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66.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①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② 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③ 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

67.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68.综合课的结构: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 课外作业。

69.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灵活、学生主动、语言

艺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幽默、条理清晰、师生互动等等)70.测验的要求: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

71.班级授课制的概念: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班级,教师根据课程

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72.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固定班级、以课为教学活动的单位、固定时间。73.班级授课制的意义(优点):①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经济有效地大面

积培养人才。②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③有利于严格管理教学,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

74.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一

整套工作方式。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75.常用的教学方法:

①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②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③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④ 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76.发现法的环节:①引起学生兴趣,形成探究动机。②分析、比较并提出探究

动机。③从事操作、验证假设。77.德育的内涵与外延:

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具体说来,它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78. 德育组成: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品质教育。

79.德育的重要意义:(1)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2)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中其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

(3)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80.德育的任务:

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品德心理。81.德育过程三方面的矛盾: ①

学校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影响之间的矛盾。

② 教师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③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82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①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③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④ 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和反复的过程。

83.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84.班级:是学生集体的基层单位,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85.班集体的构成要素:

共同的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共同生活的准则、一定的心理氛围和情感纽带。86.班集体的形成条件(班主任如何组建班集体):

确定班级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规则和秩序;组织多

种多样的活动;培养集体舆论和班风。

87.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特点:自发性、相似性、封闭性、凝聚性、竞争性、权威

性。

88.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功能(优缺点):

优点: 满足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人格的独立与发展、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缺点:① 当非正式群体和正式群体的组织目标及意见相违背时,特别是非正式群体受到批评或处分时,非正式群体成员心里就会有抵触情绪,进行明的或暗的抵制,制造种种相反舆论,轻则干扰学习和工作,重则引起两种群体的矛盾冲突,影响甚至阻碍正式群体目标的实现。

③ 由于非正式群体具有排他性的特点,很容易“拉帮结派”。

④ 如果在一个不良型的非正式群体中,因受不正确的群体标准的影响,会使成员个人无法

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甚至强化或放大。

89.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对策(班主任如何管理?)

① 在思想认识上要正视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必要性。

②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创造表现自我的良好机会,满足非正式群体的需要。③ 注意发挥和引导好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作用。

一种研究方法。

100.叙事研究的特征:呈现事件情节、重视背景、凸显个人、重视反思。

叙事研究的步骤: 发现研究问题——寻找叙事对象——搜集故事——撰写故事——分析故事。

101.观察法的含义: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的对某种现象或某个教育问题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④ 正确认识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针对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⑤ 加强正式群体的建设,减少非正式群体不良因素的侵蚀。90.班主任的专业地位,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显现出来:

班主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的主要执行者;

班主任是班级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91.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

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②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③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心身体健康;

④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⑤指导班委会、少先队和共青团的工作;

⑥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

⑦评定学生操行。

92.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和方法:

了解和研究学生、设立班级目标、转化后进生。

93.如何根据后进生的特点和转化过程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要正确对待后进学生、关心热爱后进生。

要弄清情况,分析原因,了解症状,对症下药。

要努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要抓反复,反复抓。

94.班级管理的含义: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带领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形式,对班级中的人、财务、时间、信息等资源进行组织管理,以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95.中小学校本研究是指以中小学教职工为研究主体、以学校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教育教学而进行的研究。

96.课题选择选题的原则: 教育性、实践性、可行性、适宜性、伦理性。97.行动研究的特征:①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实践②研究的内容就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③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研究④研究的循环性。

98.行动研究的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研究方案——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总结与反思,确定下一步研究问题——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6.如何做好技术员(整理版) 篇六

技术员在工地该干些啥?

首先,干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想吃这一碗饭,就要静下心来,多看、多问、多长个心眼,你可以把这一段经历当作跳板,但不能把工作不当回事。允许你不懂,但不允许你不懂时不问,自做主张。

问我技术员在工地该干些啥时,我告诉你:放线、提材料计划、写技术交底、进场原材料取样送检、现场质量检查、隐蔽资料的填写、钢筋下料单的审核、模板尺寸标高的检查等等,但一开始只要跟着工长完成工长交办的任务就行了。

先说放线,专职测量员把主轴线定好、标高控制点做好后,技术员要掌握吊线坠的基本功,不能老依靠经纬仪,不可能也不现实,再一个住宅和办公楼建筑定位放线简单的多,工业厂房就要复杂的多了。

放线量尺寸时一定要杜绝用小尺一尺一尺(工地上常用3米尺、5米尺)的量下去,免得误差累积。另外,两点高差较大时,一般量斜距、测两点高差用勾股弦定理计算求的通常误差小的多。记住学测量时老师讲的几个要点:先整体、后碎部;常复核,前一步工作没做复查下一步工作不能进行;测量步步要经过检核。

测量放线在施工时尤其重要,你的一点疏忽可能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现在在施工现场的测量放线,并不象在学校测量实习时量距有前尺、有后尺、有读数、有记录那么正规,往往是工长和技术员两人就去放线,再就是现场随手喊个工人来帮忙,这实在是不合适,你不能要求项目经理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陪你定位,但你必须做到慎之又慎,尺前尺后来回跑。工地上给标高一般也是技术员的事,你看水准仪,扶尺可就不一定是谁了,要注意塔尺前后俯仰对观测结果影响很大,再一个就是塔尺下对点时非专业人也是不好掌握的,如果你不反复叮咛,差个3~5毫米一点也不奇怪。

还有一句话是工地上流传的,虽然不完全对,但可以算是搞测量人自我保护的法宝:“三角要小、线要粗”,意思是给完标高描红三角(▼)时不要描的太大,弹墨线时墨线要粗一点。

作为工地技术员,水准仪、经纬仪、墨斗、线坠的使用操作是一定要熟练的。再说材料计划,不管预算员是否提了,作为技术员你必须自己动手再算一遍,你算实际用量,不要看预算定额的含量,定额是综合各种工程类别编制的,有些定额子目中的含量实际施工用不了,有些反而不够,比如瓷砖大理石,设计已经给定尺寸规格,你可以实际排一下包括需要切砖的半块砖的数量,只要你用心了,你就可以把数量提的很准确。这样施工时你到现场检查时就会胸有成竹,就可以一下发现问题。

现在钢筋设计一般都采用03G101图集,刚刚学过钢筋混凝土的课程,应该比别人熟悉的快吧,提钢筋用料时,要注意钢筋接头的量。

如果自己设混凝土搅拌机时,水泥一般按预算预提,待混凝土配合比单出来后,按实际每立方用量调整,沙子一般按每立方0.5立方、石子可以按每立方1立方提计划。说说写技术交底,一般来说,技术交底的通病就是抄书多、抄规范多,能指导施工的不多。我的经验是对施工工艺、施工步骤不清楚时还是多抄些规范要求,可以让别人说你的交底是死搬硬套,指导不了具体施工,但总比让别人看了说你不懂、说你讲外行话要强。再一个原因就是技术交底是要进交工资料的,所以绝对不允许有违背规范的话。毕竟有些是可以

去做但不可以写出来的。想提高的话,你应该多看看工人的操作,看看有哪些没按书上的去做,对质量有什么不好的影响,自己一定要记下来做个总结。

进场原材料取样送检在一些正规的单位是取样见证人、材料员会同监理共同完成的,作为技术员也应该参与,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和自己翻看规范、规程死记硬背的知识远不如实际经历过的记得牢,比如钢筋机械性能试验试件的选取,不能图简单从钢筋端头截取,一般要截去1米左右后再取样,是因为要消除钢筋生产热轧时对端头的影响,要注意现场取样复检的宗旨是随机取样,使每组试件能真正有普遍性,代表性。如果钢材供应渠道有可靠的保证,并且是长期合作信誉度很高,也可以在1根钢筋上把该规格的钢筋试件一次取完,毕竟省得钢筋配料时人为增加接头,造成材料的浪费。但要记住合乎标准规范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在业主和监理面前不管你自己觉得关系处得多么融洽,你永远不能在你没有按章行事时说实话。当然,对于新技术员来说,最好还是严格遵照规范要求去办,第一好处是自己心里塌实,第二给别人一个做事认真的印象总是不错的。

水泥取样一定要按规范要求从任意10袋中各取一点混合后送检。好处是给试验室提供最接近真实情况的数据,使出具的配合比单更经济,更科学。

现场质量检查、模板尺寸标高的检查等等的是看起来简单,其实经验的积累也很重要。在现场呆时间长了,就可以哪些地方是关键,重要的是提前预控,既成事实后拿着仪器挑毛病是项目经理和操作工人最反感的。你辛苦了半天,把检查结果汇报给主管领导和项目经理时,往往是没有好脸色的,客气一点哼一声说知道了,不客气马上给你噎个半死:“原来你干啥去了?”

隐蔽资料的填写、包括施工日记写写划划的事,那就是你秀才份内的事,不要跟某某说这该谁来做、那不应该是技术员的事,要把每天别人休息、喝酒时你还得写一天来的进度、机械运转情况、人员安排情况等等当作是一次免费学习的机会。看看别人是怎么安排的,想想某某事是如何处理的,少发表言论,多揣摩人家调配人员的技巧、跟监理周旋的结果。要树立是为自己独立干工程打基础的志向。牢骚于事无补,你的辛苦和付出会有人看到的,得到领导的认可和工人的尊重是你干好技术员工作的第一步。

不要急于出成绩,埋下头来干工作。

钢筋下料单的审核你必须要参与,如果你所在的单位习惯做法是钢筋料单由钢筋工长负责,你要一份自己核对一下,主要是钢筋接头的位置是否合理,在脑子里把他料单上的钢筋排一下,对照设计图纸,看看有没有遗漏,看不明白就去问他,这没有什么丢不丢人的。要想干好技术工作,就首先要自我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让周围的人认同你,必要时可以倚小卖小。

干技术员的阶段是搞施工打基础的阶段。施工现场的实际经验的获取和累积,人际关系的基本架构的形成,包括自身处事做事的风格的确立,都是在这一阶段。

施工现场免不了喝酒,内部沟通需要喝、请甲方监理也要喝,如果你能喝1斤你只说喝半斤,如果你喝不了半斤干脆就说滴酒不沾,不管你的领导还是同事,说成天花也不喝,因为施工方是逢酒必醉啊.

在施工管理中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工作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因为它内容广泛,构成原因复杂,规律性较差,发生的时间长,难以确定其造价。一般由于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而调整的工程造价占整个单位工程竣工结算的比例,多则接近20%,少则也在6%左右,尤其在技改、技措工程中所占比例更大,大都在20%以上,有时甚至达到了40%。因此,重视和搞好这项工作是施工单位的一项大事,我认为认识和理解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的含义及内容是第一大事,才不至于帮倒忙。

设计变更的含义及内容

设计变更是工程施工过程中保证设计和施工质量,完善工程设计。纠正设计错误以及满足现场条件变化而进行的设计修改工作。一般包括由原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通知单和由施工单位征得由原设计单位同意的设计变更联络单两种。

在建设单位组织的有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参加的设计交底会上,经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提出,各方研究同意而改变施工图的做法,都属于设计变更,为此而增加新的图纸或设计变更说明都由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负责。

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一些原设计未预料到的具体情况,需要进行处理;因而发生的设计变更。如工程的管道安装过程中遇到原设计未考虑到的设备和管墩、在原设计标高处无安装位置等等,需改变原设计管道的走向或标高,经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意,办理设计变更或设计变更联络单。这类设计变更应注明工程项目、位置、变更的原因、做法、规格和数量,以及变更后的施工图,经 方签字确认后即为设计变更。

工程开工后,由于某些方面的需要,建设单位提出要求改变某些施工方法,或增减某些具体工程项目等,如在一些工程中由于建设单位要求增加的管线,再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后出设计变更。

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方面、资源市场的原因,如材料供应或者施工条件不成熟,认为需改用其他材料代替,或者需要改变某些工程项目的具体设计等引起的设计变更,经双方或三方签字同意可作为设计变更。

工程签证的涵义及内容 :

施工过程中的工程签证,主要是指施工企业就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所确定的工程内容以外,施工图预算或预算定额取费中未含有而施工中又实际发生费用的施工内容所办理的签证,如由于施工条件的变化或无法遇见的情况所引起工程量的变化。

由于建设单位原因,未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提供材料、场地、设备资料等造成施工企业的停工、窝工损失。

由于建设单位原因决定工程中途停建、缓建或由于设计变更以及设计错误等造成施工企业的停工、窝工、返工而发生的倒运、人员和机具的调迁等损失。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由建设单位造成的停水停电,造成工程不能顺利进行,且时间较长,施工企业又无法安排停工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在技措技改工程中,常遇到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作面过于狭小、作业超过一定高度,造成需要使用大型机具方可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施工企业在发生时应及时将现场实际条件和施工方案通告建设单位,并在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后实施,此时施工企业应办理工程签证。对于大检修工程、零星维修项目大都没有正规的施工图纸,往往在检修前由施工企业提出一套检修方案,检修完毕后办理工程签证,然后依据工程签证办理工程结算。此时工程签证工作尤其重要,直接关系到检修结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办理设计变更洽商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设计变更洽商由施工方提出,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确认后由设计部门发出相应图纸或说明,下发到有关部门付诸实施。但在提交洽商时应注意以下原则:①改了后施工方便了吗?②增加的造价是不是建设单位能接受的?③为了办理结算时免除不必要的麻烦,尽可能以工程变更形式替代材料代用单、与设计沾边儿的可办签证可办变更的一些引起造价增减的结算依据。

一般设计变更的原因有:

①若由于设计部门的错误或缺陷造成的。

②若由于监理单位的失职或错误指挥造成的。

③由于设备、材料供应单位供应的材料质量不合格造成的。

④由于施工单位的原因、施工不当或施工错误造成的。

办理工程签证的注意事项

及时办理现场签证。凡涉及经济费用支出的停工、窝工、用工签证、机械台班签证等,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找现场代表核实后签证,如果现场代表拒签,可退一步请他签认事实情况,及工期顺延。并且要马上向你的领导汇报办理情况。

不适合以签证形式出现的如议价项目、材料价格等,应在合同中约定而合同中没约定的,应由有关管理人员以补充协议的形式约定。

加强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管理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规范领导、施工技术、予结算等有关人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只有责权利明确了,才能规范各级工程管理人员在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的管理行为,提高其履行职责的积极性。

2、建立合同交底制度。让每一个参与施工项目的人了解合同,并做好合同交底记录,必要时将合同复印件分发给有关人员,使大家对合同的内容做到全面了解、心中有数,划清甲乙双方的经济技术责任,便于实际工作中运用。

3、严格区分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根据我国的现行规定,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费用都属于预备费的范畴,但是设计变更与工程签证是有严格的区别和划分的。属于设计变更范畴的就应该设计单位下发设计变更通知单,所发生的费用按设计变更处理。属于工程签证的由现场施工人员签发,所发生费用按发生原因处理。

4、提高责任心和业务水平,严把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关。

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是建筑工程产品在建设过程中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加强设计变更和签证工作是施工单位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现场施工人员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努力吧,朋友。

如何做好技术员之二

在学校学的不一定都能用上,所以你不用上火。到工地以后先熟悉一下图纸,然后你自己带个小本,把不会的都记下来,你在学校不能什么都没学吧,多多少少的 你自己翻翻书 也有能解决的 剩下的 你就问师傅。不要顾及脸面,说什么大学生什么也不会,没事的,现在工地上的人也都明白大学生在学校学不着很多地实际经验。所以你千万不要不懂装懂,那样的话就招人讨厌了。

你早点去工地,记住一定要勤劳,不会不要紧,但是不要偷懒,把不懂的全记住,然后别一天问太多,一天问个几个事。剩下等事回家自己总结一下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没事的时候让师傅给你安排点事,就是跑腿,打杂的事,比如师傅要去什么方看看进度,你就说:“我去吧”。回来的时候把当时工地的样子给师傅描述一边,就行了。虽然这是小事,但是时间长了你自己就能看出问题了。

你一定要做到,对施工图纸熟悉,对整个现场熟悉,到时候你就知道你要问什么了。切忌:多走,多看,多问,在对事物没有100%的了解和肯定的时候 不发表意见。放心去吧。把就当不要脸了,就是不懂就问。什么不懂就问什,谁都得经过这个时候。我在大学学习还是比较好的呢,但是去工地的时候也发蒙。慢慢就好了,对了最重要的事注意安全。

怎样从技术员成长为项目经理?

我觉得刚上班,先什么都不要想。你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别人交给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然后就是观察。观察包括一些,别人怎么干工作别人怎么和人交际别人怎么处理难题。在这些观察里,你利用自己的主观判断以下,则优学习之。头一年或半年里什么都不要想,不要忙于决定什么,不要觉得不行就马上换工作。先学会适应,再学习竞争。

搞建筑施工最大的一关就是脏和累。你能适应说明你还比较喜欢这个行业也算适合干。当老板不是说着玩的,如果真正意义上的老板的话,我建议你四五年以内没太合适的机会不要自己干,因为太难了。搞大包的话你没那个实力也没那个圈子。搞人工承包倒是可以考虑一下,不过你得考虑能否找来人,找来的工人是否听你指挥。而且你还得承担最后工人工资被拖欠你得垫付的风险。

至于说项目经理我觉得对于你刚参加工作来说属于一个比较遥远又比较近的目标。奔这个目标努力不错,不过应该先定一些近期的,容易实现的渐进的目标。比如先让自己适应周围的环境。然后让自己能独立承担某一岗位工作,比如技术员、施工员等等,然后多看书多学技术,尽快当上技术负责人,这样将来才有当项目经理的希望。

项目经理是一个综合要求比较高的岗位,对人的技术素质、社交、管理等等要求都很高,想当好并不容易。你可以观察观察你所在项目的经理平时都做些什么,好的和不足的自己分析分析,挑好的采纳。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比你老资格的同事可能比较懒散,千万不要跟他们学,因为他们也是从勤奋学习过来的。你刚参加工作,还没有懒散的资格。你得抓紧时间多学东西。

平时没事了多看规范、施工手册、图纸、图集,多复习复习学过的专业课程,比如混凝土、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等等,这些将来你考建造师都要用,可以提前准备准备。

上一篇:随笔散文:寂寞的心情下一篇:[八年级物理上]第1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