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苏幕遮 Microsoft Word 文档

2024-09-19

周邦彦苏幕遮 Microsoft Word 文档(精选3篇)

1.周邦彦苏幕遮 Microsoft Word 文档 篇一

苏幕遮 教案(周邦彦)

教学目的:

1、了解周邦彦的生平事迹。

2、掌握词的内容及表现技巧,品味语言。

3、诵读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词的内容及表现技巧,品味语言。教学难点: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作家作品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等职。他精通音律、善作词,其作品善铺叙而含蓄,富丽精细,格律精严。

漂泊的孤独和憔悴失意,是周邦彦词的情感基调。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周邦彦是继苏轼之后北宋中后期词坛领袖,他不同于苏轼追求创作自由,注重抒情言志,而是强调精心勾画,法度井然,注重词境的开拓。周邦彦开宗立派,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

三、朗读课文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四、课文赏析

(一)词的上片写景:

问题一: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

意象: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 问题二: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整幅画面清新自然,从容淡雅。

五月盛夏的一个早晨,消暑用的沉香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嗅觉),昨夜刚下完雨,天放晴了,鸟儿在屋檐下欢快地叫着,吱吱喳喳,异常可爱(听觉)。初升的太阳照着屋外茂盛的荷花,荷叶上的雨珠渐蒸干。清平的水面上挺立着一枝枝荷花在风中摇摆(视觉)。

(二)词的下片抒情 问题二

讨论: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景之间关联密切,想想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的是哪个意象? 明确:情与情的关系:见景生情。

风荷。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有荷花的家乡,转入虚构的梦境“芙蓉浦”的描写。词人的家乡在钱塘,西湖的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就由描写“风荷”很自然地过渡到抒发怀乡之情,而不着痕迹。问题三 讨论、探究:词的下片诗人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那么他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从故乡的朋友(渔郎)对自己的想念来写思乡之情。

补充:不直接写自己忆旧友,而是用设问的手法,反写不知旧友是否忆我,不但把自己对故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细腻真切,而且不落俗套。与杜甫的《月夜》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杜甫的《月夜》用设想妻子思念自己的手法来表达自己思念远方的妻与子的复杂感情。王国维因此称赞周邦彦:“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

五、语言品味

王国维认为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个评价?

明确:这两句诗不事雕饰,风格简约,而荷之神态、精神跃然纸上。首先,这句词有一种简约的构图美。水面是平的,“清圆”的荷叶及荷叶上的雨滴是圆的,而婷婷玉立的荷茎(jīng)又是垂直的。这种几何图形般的简约造型,让读者过目不忘,似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精髓。第二,这两句炼字的功夫了得。“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刻画得惟妙惟肖。简单的一个“风”字,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出来了。“举”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的淋漓尽致。“风”造成了左右摇摆的力,“举”代表向上的力,荷在风中“举”,具有动感,尤见精神。

六、诵读提示:

整体格调活泼,诵读时候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呼”,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窥”,写出小鸟东张西望的神态。作者的心情从“燎沉香,消溽暑”的郁闷,转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的欢快。下阕朗读时放慢,末两句,充满深情、梦幻的感觉。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七、赏析总结

此词通过回忆、想象、联想,以荷花贯穿,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

全词语言自然明丽,淡雅素洁,别具一格,词境清新而爽朗。

八、课堂拓展

古代描写荷花的部分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杨万里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周敦颐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古风(其二十六)】李白

九、课后任务:

因声求气,置身诗景,体会作者情感,背诵《苏幕遮》。板书设计

上片写景:出门观荷 初阳宿雨,轻风荷举(描写,活泼清远)下片抒情:久客思乡 渔郎忆我?梦入芙蓉(设问,词意多重)

2.周邦彦苏幕遮赏析 篇二

在一个闷热的夏日,词人点燃了沉香,用来消除潮湿的暑气。引出了对夏天景物的描写。词人以“雨”和“晴”为中心,突出刻画了鸟与荷。写鸟,主要是从 听觉上展开,群鸟鸣叫,欢呼天放晴了,刚刚天亮,就在屋檐下叽叽喳喳地交谈。词人没有正面写雨,却从“呼晴”侧面烘托出了雨。写荷,主要是从视觉上展开, 初升的太阳,晒干了荷叶上残留的昨夜的雨水,经雨水的洗涤,初阳的映照,水面圆圆的荷叶色泽清润,在晨风中盎然高举,轻轻摇曳。在日、水、风的衬托下,一 个“举”字,精练而鲜活地展现出“荷”的动态与神态,词人在这里正面写了雨,却侧面照应了晴,与前面写鸟互为映衬。

下片开始词人并没 有直接写荷花,而是调转笔头,抒发他的思乡之情。故乡遥远,何日才能归去?自己家在江南吴地,可是长久地旅居京城。因此,当他见到荷叶、荷花时,就很自然 地想到江南水乡,想到自己的家乡,从而生发出思乡思归的情感。所以,词人面对着荷花,不禁回忆起故乡和往事。家乡的朋友你是否还记得,在那荷叶茂盛的五 月,我们一起游湖的情景?词人并非在真地问渔郎,而是从问中勾起他的美好回忆,在回忆中,词人似乎回到了久别的故乡,驾着一叶小舟,梦幻般地在荷花盛开的 湖面畅游。词最后的“芙蓉浦”,与上片的“荷”遥相呼应,是对荷的描写的延伸,使全词结构更为完整、紧密。

3.周邦彦苏幕遮 Microsoft Word 文档 篇三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幕遮》。

先说一下我这节课的教学理念,目标:改理解诗歌为感受诗歌。方法:改讲解诗歌为吟咏诗歌。

我的说课内容分为五大方面:

一、教材分析,二、教法设计,三、学法指导,四、程序设计,五、板书设设计。

一、教材分析

1、从四个方面说,首先是这篇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苏幕遮》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里的第三单元中自主赏析部分中的一首词。选修教材古代诗歌鉴赏以三个层级来安排内容:“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是第一层级;“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是第二层级;“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则是诗歌欣赏的第三层级,要求学生走进诗作,体味诗作神韵、气势、风格,与作品产生共鸣。通过学习这首词,让学生掌握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鉴赏方法,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本课特点

全词清新淡雅,浑然天成,以荷花贯穿,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

3、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主题,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知识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能力目标:对词的内容、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情感目标:理解周邦彦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感受作者久居京华的羁旅思乡之情。

4、教学重难点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设置的教学重难点是: 重点:(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难点:体会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鉴赏词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手法及其巧妙之处。

二、教法设计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的教法设计为:

1、诵读体味法

2、合作探究法

3、问题引导法

4、多媒体辅助法

三、学法指导

教有教法、学和学法。本课的学法指导设计为以下三种:

1、诵读法

2、自主合作学习法

3、比较学习法

四、教学程序设计

整个程序的设计分为课前预习、新课的学习和课后的延伸。这一程序反映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1、课前预习要求学习朗读《苏幕遮》,熟悉课文,读准字音。

2、创设情境 在导语部分,以“荷花”为话题,以优美的语言描述荷花的美姿,并引用学生熟悉的周敦颐的《爱莲说》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来导入新课。

[设计目的] 以画面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和情绪准备。

3、走入诗境

为了让学生置身诗境,真切感受诗的意韵和情感。我分三步引导学生进入诗境。读准节奏——读懂诗意——进入情境

(1)读准节奏是理解诗意的基础,先学生试读,再进行指导,最后老师范读。

(2)在学生自由朗诵之后,让学生从总体上谈一谈诗歌中的景与情。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景是荷塘美景,情是思乡之情。

(3)为了让学习进入诗歌的情境,我带领学生以合作探究、相互讨论的形式对词中的景语进行画面描述、气氛特点概括和抒情主人公情感的把握。让学生由感性认识进入理性的领悟。

4、在学生能够对词作有准确的认识基础上,接下来进入诗歌欣赏的更高境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再一次对朗诵进行一次指导。要求学生放声朗诵。让学生在放声的吟诵中感悟词的精神。并进而体悟出作者造境时用语之精妙,如“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中“呼”和“窥”两个字。“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中的“一一”、“风”、“举”等。以及下片中对写法抒情的含蓄蕴藉的韵味。

五、总结和延伸

在课的最后部分课堂总结时,对诗歌欣赏的一般过程进行归纳总结。以诵读为线,从读准到读懂,再到涵泳和领悟。阅读者的思维经历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递进式升华的过程。

课外延伸 要求学生自行阅读杜甫的《月夜》,体会对写法抒情的婉致美。

六、板书设计

上一篇:英语口语模仿比赛策划书下一篇:初三生活的初中作文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