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从身边事做起

2024-08-19

德育从身边事做起(精选7篇)

1.德育从身边事做起 篇一

践行科学发展观

从身边事做起

泗阳县庄圩乡中心小学

杨志才

根据上级要求,我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支部组织党员、积极分子认真研读了《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和《全国两会文件摘编》等书籍,并聆听了辅导报告。通过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深入研究、不断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前进、不断形成共识和凝聚力的一个过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习科学发展观,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深入研究我们要怎样办教育、办什么样的教育。作为教师,就是要求我们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和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创建充满活力、富有激情、学习气氛浓烈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就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真正当好学习实践活动的排头兵,最大限度地凝聚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那么如何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使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体现出来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素养。我要通过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定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这条正确的理念,不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一些问题。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无论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还是后进生都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颇,让每一个同学都融入到班级、学校这个大集体中,发挥班级乃至学校的整体力量,才能有长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教师要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教学方法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平时我工作中我不满足现状,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争做教学改革的领导者和示范者。

二、科学发展观对于站在最前沿的教师来说,就是传授“科学”知识。那么我们就要懂得什么是科学的,什么是不科学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为指针,充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工作中要关心学生,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方法。我还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使自己成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着,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习积极性。这样就能让学生热爱学习,从学习中找到乐趣。

三、教育发展,德育先行。教书育人是我的职责所在,我始终坚持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他们最终要走向社会,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思想是最主要的因素。坚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知识中渗透德育,努力成为教学与德育并举的多功能型教师。在平时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力争使自己成为成功的教师,创新型教师。

四、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很大的位置,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应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及处境思考问题,把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与发展需要摆在第一位。良好的师德在学生和家长心中都是受到十分的钦佩和尊敬的。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接受教育,在平时工作中我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发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发扬无私的奉献精神,努力把科学发展观和奉献精神结合在一起,使自己成为一个成功的、高尚的、受人尊敬的教师。

思想是行动的灵魂。实践上的自觉性与坚定性,来自思想认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越深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会越自觉、愈坚定。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我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要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这一难得机遇,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开拓思路,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在我校的深入贯彻落实,推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地发展。

2009年12月10日

2.德育从身边事做起 篇二

一、提高家庭灾害防御能力

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位之一, 也是提高我们防灾能力的有效途径。除了购买保险之外, 你是否考虑过你居住的房屋和周围的环境面临何种风险?在你居住地是否发生过何种大的灾害?哪一种灾害风险又是你的家庭面临最大的风险?你是否考虑过在其他城市曾经发生过的3~5天的断水、断电、断气时, 你该怎么办?从家庭防灾做起,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 制订家庭灾害应对计划。所谓家庭的灾害风险管理计划, 是针对家庭和每个成员所面临的安全风险, 以及在居住地、工作环境、常去之处可能面临的危险, 制定家庭防备、预警和响应计划。这就需要以家庭为单位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灾害常识和应对能力;了解居住房屋的质量、消防设施等情况;了解生活区域历史上的灾害情况和特点;了解家庭周围包括化工厂、加油站、河流、垃圾填埋场、输变线路等可能的风险源;了解家庭和工作环境周围的避难避险设施和疏散线路等;在灾害发生前, 家庭成员应该约定在大的地震、台风等灾害后, 特别是在通讯中断的情况下, 会合的地点和时间等。

第二, 注意对家中老人、孩子、宠物的保护。如果家中有老人、孩子、宠物, 还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 考虑相应的应急保护措施, 比如在地震或台风发生后, 根据老人和孩子的行动能力, 考虑他们的疏散距离;根据宠物的尺寸, 确定相应的搬运工具和方法等。另外, 要注意因地制宜地培养孩子的灾害风险意识, 适当培养孩子在艰苦条件下的独立生存能力, 根据孩子的年龄段, 培养其灾害意识和防范能力, 比如了解火灾发生时的逃生方法和路线, 提高安全逃生能力。

第三, 准备适量的防灾装备和物资储备。除了日常的实用器具外, 需准备家庭收音机、手电筒、简易帐篷、灭火器、灭火铲等器具。准备好3~5日的食品、饮用水、常备药品, 并定期更换。并根据家庭居住地的灾害风险准备相应的器材, 比如南方湖泊地区可以准备相应的游泳圈等救生器材;地震多发地区准备相应的逃生绳索等。

二、建设新型城市防灾型社区

社区是组织居民生活的基本单位, 社区灾害防御能力的加强对于提高全社会防救灾能力意义深远。你所在的社区是否组织过灾害方面的演练?你所在的社区发生灾害时, 大家该如何共同抵御?从社区防灾做起, 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 要依据国情、社情完善社区防灾的功能。发挥社区党 (团) 组织的作用, 建立社区灾害应急机构和配套的社区组织, 明确社区物业管理部门在灾害中的责任, 并确认社区风险, 制定社区减灾计划。比如, 地方政府应制定社区防灾减灾的地方标准, 对社区的应急避难场所的面积、容纳人数、应急设施、减灾培训基地和教材等提出明确的硬性指标。

第二, 要配合“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互助社区”。针对社区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特点, 建立社区群众间良好的关系, 使居民认同社区、喜欢社区、参与社区活动、关心社区事务, 促进社区互助活动的开展, 这会促进社区内部的和谐, 更有利于防救灾工作的开展。

第三, 要引导社区群众和民间机构积极参与社区防灾工作。坚持不懈地提高群众防灾意识, 发动社区群众主动参与社区防救灾事务。从国外的经验来看, 很多防救灾的工作都是来自以社区为依托的组织, 非常注意公民的自救和互救, 注意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

第四, 要重视社区防灾的物质投入。投入的范围, 包括社区防灾组织的运作费用, 教育、培训和演练费用, 防救灾物资的储备, 防救灾设施的建设等。各地政府可以依据自身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扶持、补助, 甚至直接投资。

第五, 要扎实有效地开展社区防救灾教育。宣传和普及灾害知识, 培训社区负责人、业务骨干和积极分子, 授之防灾救灾知识和技能, 结合社区防灾经验邀请专家进行指导。

三、增强农村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

目前, 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 科技、教育、卫生的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 资金短缺的情况比较严重, 不能满足严峻的防灾形势的要求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 而经济落后地区往往又是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比较高的地区, 灾害发生又引起或加剧了贫困, 使这一矛盾更加突出。增强农村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 应抓住新农村建设和规划的契机。

第一, 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 建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及目标相适应的农村防灾救灾体系。将农村地区的防灾减灾与农村的发展、农民和农业的安全真正结合起来。要逐步实施农村地区的防灾救灾战略, 与农民的脱贫结合起来,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制定完成村庄与集镇防灾规划体系;健全针对农村地区的减灾防灾技术标准体系;建立村镇建设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在遭遇较小的自然灾害时, 不发生人员伤亡, 能够基本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秩序;在遭遇一般自然灾害时, 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在遭遇较大的自然灾害时, 有效地控制规模, 确保不发生严重的次生灾害。

第二, 通过加强多渠道和综合化的措施, 加大对农村和农民防灾包括财政、技术、规划等方面的综合支持。比如, 加大力度支持防灾减灾科学研究, 通过科技进步, 带动村镇建设防灾减灾水平的提高;编制和实施村庄与集镇防灾减灾规划, 特别是提高农村规划和农村建筑的设防标准, 抵御当地易发灾害的侵袭, 提高村镇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构建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将消防、医疗等防灾减灾的关键环节更多地覆盖到广大农村地区, 促进农村和城市防救灾资源分布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加强农村的建设监管和评估力量, 通过建设监管解决防灾减灾问题。

第三, 要探索实用、廉优的方法和渠道, 提高农村的防灾规划和标准, 加强农村和农民的防灾教育。防灾减灾是村镇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把村镇防灾减灾工作纳入村镇建设管理体系, 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等村镇建设的全过程和村镇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中, 重视防灾减灾工作, 抓住重点, 以点带面, 因地制宜, 讲求实效, 为广大农民提供防灾减灾技术、管理服务。同时, 还要考虑灾后的恢复和建设的便利性, 抓紧研究对农村易发灾害的损失补偿机制和保障机制, 切实增强灾后的恢复能力。

3.德育从身边事做起 篇三

2009年6月30日,在宁陕县水利局大院里贴了一个通知:通知该局全体党员干部携家属30日去平定梁爬山吃农家乐。

在接到群众举报后,记者采访了该局的蔺书记。

据蔺书记介绍,9点大家一起出发去爬山,大多数干部未带家属,有干部带子女,她也带了自己6岁半的儿子。下午3点左右一起在农家乐就餐。全单位共有51个干部职工,去了不到40个人,坐了4桌,每桌260元的标准,下来一共花了1000多块钱。现在账单还没结,在单位的名义底下挂账。且表示此事县政府并不知情。

记者问及星期一在正常上班时间出去爬山,吃农家乐,会不会影响正常工作,现在正是汛期,这个会不会受到影响,用这种方式来庆祝党的生日合不合适,蔺书记称不是所有的干部职工都去了,他们安排了值班人员,之前也看过天气预报,当天天气很好,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至于用这个方式庆祝党的生日,蔺书记则表示,县上每个单位都有组织活动,这个活动是他们单位今年来举办的第一次活动,平时大家上班都比较劳累,经常出差,身心疲惫,所以借此机会让大家放松一下心情,她认为并没有什么不妥。蔺书记称这么大一点事情还举报,真没啥意思。

“公款吃喝猛于虎”。对于长期以来存在于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公款吃喝,人们愤然将之比喻为社会性痼疾,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广西一家县级单位10个月竟然吃掉了39万元、广东陆丰市某豪华公宴一桌竟吃掉了15万元,创下了公款吃喝的最高纪录。渐渐地,有关地方乡镇政府吃垮饭店酒楼的事情已令人见怪不怪了。

公款吃喝消费额巨大。关于其总体数字,据全国政协常委冯培恩预测,全国公款吃喝费用每年超过1000亿元,相当于三峡工程、大飞机项目投入的一半,资金量接近于每年的全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

公费游玩:“游”掉多少资金?2000年以后,学习、培训、考察之风愈演愈烈,公费出国有增无减。有报道称,以长江三峡每天接待的几万游客为例,很多是以开会、学习、考察的名义冠冕堂皇而来。一次每人花费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某市一金融系统分三批去了200多人,历时半个月,消费公款15万元。某县的一个教育部门,暑假组织学校领导游一回三峡,去了七八十人,竟从教育经费支出10万余元。

有些领导干部信奉“不贪污,不受贿,吃点喝点无所谓”的人生哲学,他们从吃请,到请吃,有请必到,请酒必喝。结果喝坏了自身形象,也喝坏了党的优良作风。近几年此风有增无减。上边吃请,下边请吃;上下对口,横向联“席”。真可谓“君不见名酒好菜桌上端,奔流进肚不复回;醉生梦死斛筹错,挥霍公款尽欢颜。”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时间,借用所谓的“通融关系”、“联络感情”等各种名义,用公款轮流做东,以酒为“媒”,在推杯换盏中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某市的一位常务副市长坦言到:“我一晚上要赶5场饭局,真忙不过来。”

一年一度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会议于2009年1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了会议公报。全会提出,2009年,全党要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全会提出,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勤俭办一切事业,认真执行中央有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积极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严肃追究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的行为。

2009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关规定,不得擅自调休、自行安排。

党员领导干部本质是人民的公仆,而人民群众才是国家真正的主人。

领导干部固然肩负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和较大工作压力,维护身体健康也是必要的,但以占用工作时间游玩、吃喝,显然是一种浪费。大量困难群体、下岗职工、失学儿童、孤老病苦人员亟待帮扶,又有何理由慷公家之慨而为已牟私?为民而工作、为民兢兢业业的奉献,是立党之本也是执政之基。离开了这些,背弃了这些,将全心全心为民服务的宗旨完全丢到脑后,却“享受在前、挥霍在前”,只能让广大百姓心寒,只会疏远和拉大与人民的距离。

腐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社会越发展,腐败越猖獗,无论哪一种社会制度,哪一个政党执政,都无法摆脱这一客观现实。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反腐败的任务也日益加重。廉政建设是整个反腐败工程体系的基础性工程。面对艰巨繁重的反腐败任务,面对日益凸显的社会矛盾,面对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受到日益加剧的冲击,廉政建设正以其时代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走入历史舞台。

廉政与艰苦奋斗是密不可分、相融共济的有机整体。我们党诞生于中华大地灾难最深重的时代,成长于艰苦奋斗、清正廉明的斗争岁月之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廉洁奉公,勤政为民,艰苦朴素,早已成为我们党赢得人民,战胜敌人的根本。“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我们党廉政建设的最直接的写照。“小小针线包,革命传家宝”、“爬雪山,过草地”、“大生产运动”、“两个务必”等等,只要翻开共产党的历史,处处都放射着廉政建设的光辉。

我们国家目前处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突发期。腐败正以强大的适应力、无孔不入的占据力毒草般快速地滋生蔓延,严重损害了党政机关的形象,损害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破坏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阻碍了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治理,要做到硬性的制度和到位的行动相统一,要做到批评教育和严格的制裁相统一,体现政策、法规、制度的强制性,落实的强制性,执行的到位性,处理的严肃性,做到针对各种腐败文化行为,制定铲除的一系列实施对策,并有人去到位地实施。如在报账的环节上限定了报吃喝账的数额,就能遏制吃喝风蔓延的问题。饭店门前停满了吃喝的官车,老百姓看在眼里,恨在心里,若有人去查处、曝光,就会大大减少这种负面影响。许多贫困县的一些部委办局、乡镇等部门,欠了一大堆吃喝债、风流债,有的甚至出现领导一出面,老板满街追的局面。倘若制定欠债达到一定数额,领导就地免职的规定,欠债吃喝的领导岂不大大减少?

党风廉政建设刻不容缓,各级领导干部需时刻从身边的“小事”净身,保持一份清醒,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模范遵守。

4.德育从身边事做起 篇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语简单而又深刻的箴言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党员的心中,他们不求轰轰烈烈的升华生命,却将最普通的温情驻扎在他们的工作岗位和人民的心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在文学院第四十四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堂上感受到的最真实的党的精神,它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行为准则,它不是纯粹的口号,它是在尊重人民主观能动性和人类历史发展基础上形成。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张思德的兢兢业业、是任常霞的踏踏实实、是时传祥的任劳任怨,它不是抽象的理论,是平凡人用具体的身体力行向我们生动诠释的精神。“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是我们听到对乐于助人最美好的礼赞,我们用平凡的行动帮助他人度过畏难时刻,人人相持,心心相向,在为他人服务中,我们实现了人生价值,得到精神满足。

我荣幸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一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义不容辞。回忆起我曾从事十二年的校园宣传事业,服务同学、服务校园的理念在我脑海里根深蒂固,不仅在宣传中实现了自我价值,更能在宣传中拉近我和大家的距离,我开心于同学们对我工作的指导、我欣喜于同学们共同工作的默契、我得意于能实在为同学们解决矛盾。

我相信“为大家服务”才是拉近彼此距离的唯一途径,只有将自己的热情与奉献传递给周围的人,才能让“服务”理念传递给更多周围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当从身边做起。

5.德育从身边事做起 篇五

他希望着可以像葵花去江南一样,他手里里拿着灯笼,当葵花回来时,第一个看见的就是哥哥。那天他们一起上岸,一同握着纸灯笼,在漆黑的夜里一齐走,我们不知道他们到哪了,但是看见了纸灯笼就欣慰了。但或许不同,他想着啊,盼着啊,而面对他的只是那条白茫茫,偶尔泛起涟漪的河流,葵花,还会回来吗?

突然有一天,他仿佛看见葵花回来了,妹妹还是和原来一样调皮,无声无息地来临,给了他巨大的惊喜。他用尽了他所有的力气,喊出那个令他日思夜思的妹妹,他只能用语言表达他的喜悦:“妹——妹。”

此时此刻,也许葵花也会暗暗说下:“哥哥。”她的眼中多了几分坚定,她要学习,她只能学习。即使时隔千里,即使各在一方,可是这也阻挡不了他们的思念……下一次他们见面,也许是另一个画面,他们会更珍惜在一起的短暂时光……

青铜,葵花

有一种依靠叫哥哥有一种喜爱叫妹妹

有一种感性叫妈妈有一种坚韧叫爸爸

有一种干净叫奶奶有一种闪耀叫冰项链

有一种迷人叫书声有一种正义叫大麦村

有一种默契叫青铜有一种纯真叫葵花

6.感恩从身边做起 篇六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感恩从身边做起》。

“感恩图报”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众所周知的古语: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等,说的正是一种感恩。细想生活,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去感恩:爸爸妈妈的爱,爷爷奶奶的宠,老师同学的关心,甚至是每天为我们带来整洁环境的清洁工„„,这一件件在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小事,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回报,去感恩。那么,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生,怎样才能做到感恩呢?我认为,我们应该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当爸爸妈妈下班回到家,递上一杯热茶,送上一个微笑,说上一句“爸爸妈妈辛苦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这是感恩;课堂上,一个凝神的目光,一个轻轻的点头,证明我们全身心地投入,我们在专心听讲,这是感恩;下课后,遇到老师,一抹淡淡的微笑,一声亲切礼貌的“老师好”,这是感恩;教室里,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给班级一个整洁的环境,这是感恩;放学了,向老师招招手,说上一句“老师再见”,这也是一种感恩。遵守校规校纪,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保持和谐的学习生活秩序和环境,这仍然是一种感恩,是对新时代的感恩,是对我们强大、和谐的祖国的感恩„„。因为在这

些点滴小事的背后,包含的正是我们发自内心的爱与尊重。这便是我们的感恩方式。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在一次遭遇偷窃后说,感谢小偷只是偷了我的东西,没有要我的命……罗斯福面对偷窃却说出了感恩的理由,那么我们同学更应该对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怀一份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我们珍惜生命;感谢师长,我们奋力拼搏;感谢朋友,我们携手并进。感谢自然,我们爱护环境;感谢学校,我们为校争光;感谢社会,我们造福社会。感谢对手,因为他使我们更努力;感谢挫折,因为它使我们更坚强。感恩,教会我们宽容,教会我们负起自己的责任。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开始,让我们学会感恩。学会感恩,怀揣一颗感恩之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那样,我们就能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学习中的一切困难,让原本平淡的校园生活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7.培养能力从身边小事做起 篇七

培养自控能力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里,如果缺乏自控能力,很容易出问题。

陈杳与陈杲 3 岁前,我家三年不看电视。3 岁后,我选择了中央七台的少儿节目,看完之后,提醒他们必须马上关掉电视。

一次,两个孩子还想看电视,我就让他们看“新闻联播”,孩子没有多大兴趣。我说:“好的节目给你们看,‘不好看’的节目给大人看。”

孩子长大些后,我就跟他们讲道理:“看电视浪费时间,还会让人近视,人只有一双眼睛,要留着关键时候用。”

看电视有所选择,非常利于自控能力的培养。

陈杳与陈杲的饮料,我一直提倡喝开水和牛奶,诸如可乐、雪碧之类的饮料,除满足好奇心喝一点外,我不提倡喝。

我一家人对饮料的认识比较统一,两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喜欢喝开水和牛奶。我家亲戚比较多,当地的风俗习惯,逢年过节时亲戚会送一些流行的饮料过来,我也很少让孩子喝。凡新饮料,两个孩子好奇,让喝一两罐就适可而止。

喝开水和牛奶的习惯,有时也受到亲戚的反对,说我对孩子苛刻。一次,在亲戚家的酒席上,我让两个孩子喝牛奶,受到亲戚的批评。后来,凡酒席上,我允许陈杳与陈杲喝任何饮料,但在家里坚持老习惯。

上幼儿园后,陈杳与陈杲常对我说,某某小朋友专门喝可乐什么的。我说,流行的不一定都是好东西,流行感冒就不是好东西。我就教育孩子,别人喝什么饮料,我们不要反对,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大家都喝可乐,不是有更多的牛奶让你们喝吗?”两个孩子听了都乐呵呵的。

我总觉得,朴素的东西往往是最好的东西,朴素的生活也是最好的生活。经长期引导,两个孩子自控能力特别强,口味最好的饮料都不会对他们产生太大的吸引力。

自学能力是发展之本

跟着老师学习,也能发展学习能力,但这种能力与自学形成的能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学校的学习毕竟是有限的,希望孩子长大后有所作为,培养自学能力是根基。

我觉得,孩子的学习,宏观上要听老师的,微观上要自学。为什么要听老师的?因为学科知识都有体系,如果没有老师的宏观引领,学习容易走弯路。为什么要自学?这既能帮助孩子寻找最佳的学习方式,又是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陈杳与陈杲之所以能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与我这个思想及引导是有关的。

两个孩子的自学,从幼儿期就开始了。当很多孩子听妈妈讲故事的时候,我尝试着让两个孩子看图文并茂的故事书。两个孩子碰到不认识的字就会问,大致上都能学得懂故事。我喜欢听两个孩子讲故事,他们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我都给予赏识。我没有刻意教孩子识字,但日积月累,两个孩子上小学前,儿童读物基本上能读得下来。

两个孩子提的问题,我大多数情况下都叫他们先自己想办法。让他们自己想办法,不是说放手不管,我会在几天后再询问。孩子或说找到资料了,或说找老师问了,我都表扬。不只是表扬解决问题本身,更表扬他们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当然,有时候两个孩子的能力不及,该是我出手的时候了。知晓的,自然给予解答;不知晓的,一般会帮助查阅资料,或者找老师咨询。每当解决了问题,两个孩子那种兴奋劲儿,不是靠灌输可以获得的。

上学后,两个孩子尝试拓展学习、超前学习。长此以往,两个孩子从自学习惯中慢慢形成了自学能力。我的体会是,孩子不会自学,最好的办法,是早点尝试自学。正如孩子不会游泳,最好的办法是早点进游泳池一样。我曾看到一幅画,画的是父母两人,拿着剪刀剪孩子的羽毛,画下的配字为:“你总是不断地剪掉我的翅膀,现在却要我飞翔!”我觉得,这很值得所有家长深思。

呵护创新能力

许多人听到创新能力,仿佛与重大发明有关,好像很遥远。实际上,创新就在身边。孩子天生会创新,拿到任何玩具,大人不用讲,都会玩得不亦乐乎,会创出新的玩法来。孩子的创新表现随处可见。摆积木,时而摆个别墅,时而摆个狗窝,也都是创新。家长看到这些创新,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会信手拈来。

陈杳与陈杲 3 岁多时,我买了中国地图与世界地图拼图玩具。孩子很喜欢,整天摆来摆去。

一次,我们去超市,两个孩子看到地球仪,很感兴趣,我就买了地球仪给他们当玩具。两个孩子常常拿着地球仪,或转圈玩,或装模作样研究地理,有时还去掉支架将地球仪当球玩。

两个孩子 5 岁多时,迷上了地图册。如什么国家在什么地理位置,首都在哪里,有什么地貌特点,大致上能讲得出来。

一天,我发现陈杳与陈杲在画画,原来是画地图。画的是“清凉村”,村里有个湖—— 梦幻湖,湖中有美丽岛、甜蜜岛,湖边是快乐沙滩,还有海王星路、冥王星路、水星街、土星街,路上有公交车,路边有月亮宾馆、杲杳饭店……我大为赞赏。

两个孩子陆续画了一批地图,有主席村、火车村、奥运村、状元村等。最有趣的是画我出生地埭头村,村里有陈钱林故居、杲杳饭店分店。还有我妻子的出生地岑头村,村里有陈钱林路和以我妻子名字命名的茶花路,两条路合在一起的是情人路,村里有茶花超市。这些村合在一起构成瑞瑞城。他们还设计了瑞瑞城总地图册,每个村都通公交车,将每路车经过的每个站口与地图一一对应。

看起来,这些好像只是游戏,实际上,在不知不觉中,创新能力已经得到锻炼。

陈杳与陈杲喜欢玩过家家游戏。我参与了几次后,引导两个孩子演“连续剧”。例如,两个孩子记录的“历史剧”第 33 集《赵云变将》,讲关羽与赵云比武的故事。第二天,两个孩子接着做这个游戏,记录为第 33 集(下)《三兄弟分散》,讲了刘备、关羽、赵云与机器人大战的故事。这些事看起来很荒唐,可玩的过程,处处都是创新。

两个孩子幼儿时有次在纸上画画,正面画满了,转过来画背面,背面画满时,又转过来,突然发现背面的背面就是正面,很兴奋。本来这也没什么,可我大大鼓励:“非常了不起,看看还有什么规律?”想不到几年后,两个孩子惊奇地说,纸的背面的背面是正面,与飞机在地球绕一圈回到原来的地方的道理是相同的,由此,他们估计宇宙的空间,转一圈也会是一个圆。有一天,他们又说,发现时间也是个圆。我问什么道理,两个孩子就在纸上演示。一天画一个点,一天一天下来,纸的一面画满了,画到背面,再画满了,转过来还是正面:“这不就是圆吗?”

(陈钱林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研究员,著有《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等书)

上一篇:谈低年级的班级管理下一篇:建筑公司个人总结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