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管理机制

2024-10-30

企业信息化管理机制(精选8篇)

1.企业信息化管理机制 篇一

3.1积极探索实践,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1)无论是教务或是行政均实行信息化管理。无论是教学或是行政管理,其相关的管理软件受到广泛的应用,在教务的日常工作中统统实现网上办公,如排课、发布课程安排表、发布学生选课及管理学籍等等。而行政公告、发布信息、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等所有工作一概利用校内网络系统完成,推广无纸化办公,降低工作压力,促进工作效率更加高效,降低许多人力和物力。(2)对学生进行网络化管理。作为中职学生,其需要要校外接受较长时间的实训,若按传统手段管理这些学生,无疑会在管理上形成不少漏洞。但是,凭借外部网络的信息沟通,如电子邮件、聊天室及论坛等相关功能则可以及时掌握学校信息,提高学校对实训学生的管理力度。(3)对图书馆及食堂等后勤服务进行电子化管理。在信息技术建设当中,尽管图书馆及食堂后勤等服务所引进的管理软件各不相同,然而,凭借校内网络的系统优势,二者共同使用相同的数据库,促进电子“一卡通”管理,无论是借书或是就餐,都可以为教师学生提供一定的便利。同时,凭借对外网站及校内同网的系统优势,图书馆全面应用网络服务。3.2加强信息化建设规划发展规划必须由全局的角度出发,通过发展的视角去探讨信息化建设。按照教育部的总体规划和自身现状,中职学校应对自己今后的发展空间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加以考虑,进而编制出科学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及执行策略,邀请各地信息化建设的有关单位针对规划给予科学指导,同时,在建设信息化期间,需要参考当前的困难对方案作出适当调整和优化。3.3健全信息化人才管理制度中职学校要使信息化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就必须依据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所以,其应当针对信息化人才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提高师资的建设力度。第一,为了有效吸纳到更多的信息化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应当制定可行的人才方案,并巩固师资团队。第二,针对信息化管理建立培训机制,老师按照信息化发展程度及教研的不同需求,在编制培训内容及培训手段时也应各不相同,由信息化精英老师领导校内所有老师积极投入到信息化培训中去。3.4加强校园网建设、构建教育管理信息化网络信息化的主要基础就是校园网络,而科学化管理则是信息化的有效保障,其核心就是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加快学校信息化发展步伐,明确现代教育的思想理念,全力促进教育改革,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益,针对现代化、全球化及未来化培训出创新型人才就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结束语:

21世纪信息化己成为时代的标志,社会的发展给中职学校教育带来新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力量推动着中职学校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它在中职学校教育中的实践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比任何一种教育哲学理论都更为显著的影响。只有创新中职学校管理思路和理念,改变传统思维模式,运用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才能提高中职学校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应对教育信息化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孙祯祥.境外“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研究与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31-34

[2]谭志勇.浅谈学校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和发展[J].电子测试,(22):4-6

[3]孙丽.关于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对策问题与解决探究[J].电子制作,2013(2):12-13

[4]黄荣怀,胡永斌.信息化领导力与学校信息化建设[J].开放教育研究,(5):76-78

2.企业信息化管理机制 篇二

在管理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新兴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传播结构。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更广泛多样的信息,能够更加自主地发表言论,反映利益诉求,网络成为十分重要的信息发布窗口和沟通交流渠道。随着企业的发展,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热情不断地高涨,职工也更多地通过各种媒介来发表自身的看法和意见。就本公司而言,由于井下地质条件复杂,五大灾害俱全,尤其是典型的高瓦斯矿井特性,都给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个各环节尚处在磨合期的发展中的矿井,稍有懈怠和不慎,就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同时,作为一座现代化程度很高的矿井,公司积极推行企业管理信息化,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管理信息化使信息的传达更加快速、高效、广泛,同时也为职工表达各自看法和观点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职工可以畅所欲言,但在这些言论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错误言论,这就需要公司主动利用信息化体系来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

2 企业管理信息化对当前安全宣教工作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的出现,为加强和改进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搭建了一个广阔而崭新的平台,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赵庄煤业这样的新兴矿井,由于产能的不断释放和人才需求量的持续增加,一大批大中专院校生进入矿井,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力军。作为80后、90后的新时代青年,他们更容易接受新兴事物,受新思想、新技术、新媒介的影响极为明显,这也给公司开展安全宣教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2.1 信息化对于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

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开辟了新领域、新阵地,提供了新工具、新渠道。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安全宣传教育的表现形式由静态化、平面化走向了动态化、立体化,崭新的传播载体使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更加直观、形象,更具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了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计算机网络作为继广播、报纸、电视之后的新兴媒体,不仅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而且成为思想文化交流的一个全新领域。网络的物理空间为人们创造了虚拟的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中,每一个网络终端既是一个利用、采集、发布、传输信息的主体,又是整个网络世界中的一个细胞,网络成为人们思想交汇、情感碰撞、信息传播、情绪宣泄的平台。无论从形式,还是从量与质的规定性来说,网络都已经成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新领域。

其次,信息化所具有的开放性和民主性等特点,要求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既要坚持主旋律,又要开发多样化,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增强说服力、影响力和感染力。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逐渐产生了变化,从集中统一的“一刀切”模式,转变为分散的多样化形式;从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和被动接受,转变为双向甚至多向的交流互动;从单调的指示、命令、说教,转变为图文并茂、多媒体并用、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从工作周期较长、效果反馈较慢,渐渐呈现出跨越时空障碍、即时性更强、周期更短、见效更快的特点。

2.2 信息化给安全宣传教育带来的挑战

信息化发展大大推动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文化具有多元性及复杂性的特点,人们可以自主地领略各种文化思潮。不可否认,网络的发展消除了文化传播、交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但是,由此引发的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容易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波动和观念上的偏差。在公司就出现了部分职工好高骛远、不满现状,在工作中敷衍了事、不思进取的现象。还有极个别职工在远离市区、业余生活相对枯燥贫乏的情况下,开始长期旷工,流连于网吧等场所,沉迷于网络世界的虚拟聊天和游戏当中。这些都给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冲击,使其变得更为复杂和艰巨。

3 企业管理信息化背景下构建安全宣教网络的有效机制和途径

在认识到信息化对安全宣传工作的影响后,如何加以引导和利用,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构建安全宣教网络,通过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有效机制和途径:

3.1 开辟全新媒介阵地

企业管理信息化背景下,职工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繁多,视野更为广阔,对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也有了更高要求。为了使安全宣教工作紧跟时代、更接地气,公司在“吸引职工眼球,强化感染效力”上下功夫,开辟了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一系列新阵地。依托计算机网络系统,建成集安全管理、安全创新、安全教育、安全装备、安全行为等九方面为一体的大型安全文化长廊,整个长廊安装使用声、光、电等多种高端媒介,给职工施加视觉、听觉上的冲击和影响,使职工在耳闻目睹中接收安全文化熏陶,促进职工安全意识的提升。同时将发生在职工身边的事故案例,编成安全警示案例片,通过LED屏进行滚动播放,使职工在上下井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安全教育。工会、团委分别开通了公众微博、博客,对青监岗员、群监网员及女工协管员活动信息进行定期公布,使联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开拓一队建立了QQ群,定期发布一些安全规章和措施,加强干群之间的沟通联系。在队里职工杨某罹患肺癌后,该队通过QQ群迅速发布消息,展开了募捐活动,在两天时间内筹得一万五千余元,为杨某及时医治提供了保障,也对稳定职工情绪、化解思想隐患产生了积极影响。

3.2 发挥思想教育优势

信息化时代,安全思想教育不再囿于传统的谈访、宣讲、劝诫等模式。传统的面对面说教的教育方式,有时不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让职工产生逆反心理,效果不尽人意。而网络所起到的隐形桥梁作用,使公司能够更确切地了解职工的思想、情绪,有针对性地开展说服教育工作。摒除陈旧、教条的模式,通过网上交流、电子信箱、论坛回复等方式,可以提供心理咨询、情感倾听、“三违”帮教等服务。这类平等、互动的模式,能更加近距离地接触到职工的内心矛盾,掌握职工的心理动态和关注焦点,使安全思想教育真正能够走心、入脑。职工刘某,由于刚刚步入工作岗位,从天之骄子到一线工人的角色变换使他一时很难适应,并出现连续旷工的反常现象。针对这一情况,该队党支部书记主动出击,利用QQ与他进行聊天,通过耐心细致的谈话,使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现已成为队里的一名技术骨干。这仅仅是利用信息化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的一个例子。新时期安全思想教育工作要着眼于职工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满足矿井安全发展的需求,而网络的普及,无疑为实现这一根本目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为有效的途径。

总之,信息化时代带来的不仅仅是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手段的突破,更是观念和内容的全面革新。这需要公司在充分了解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前提下,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建立有效机制,开辟多种途径,构建起更全面、更完善、更科学的安全宣教网络,使其为公司所用,对矿井的安全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要: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信息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企业信息化管理是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现代的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应用过程,成功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动力,并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的不断优化。在新形势下,如何利用信息化优势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值得深入研究和广泛实践。

关键词:信息化,构建,安全,宣教

3.企业信息化管理机制 篇三

【关键词】生产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

前言

设备是生产企业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机械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因此,加强对于生产企业的设备管理,对于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保证企业的正常的生产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加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加强对于设备的管理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因此,本文对企业的生产设备管理进行探讨。

信息化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各行各业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化水平已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一个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的标志。因此。企业的信息化对于一个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十分的重要。企业的信息化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也是未来企业的发展趋势,但是在我国,大部分的企业还缺乏现代化,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落后的管理方法和观念,因此,这些严重的制约着生产企业的发展。

企业管理的信息画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应用软件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这其中包括了对于企业设备的管理。对于企业的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是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的重要部分。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就是要在企业中建立和完善一个先进的企业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以这个系统为平台,加强对于生产企业的设备管理。

1.生产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企业的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就是将人、计算机、设备等通过信息化的方式联系起来,对信息进行收集、传递、加工和利用,运用现代的设备管理的方法和理论,优化设备的管理流程。形成一个动态的高效的设备管理的工作平台,从而是生产企业能够高效的配置设备资产,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保证设备的稳定和安全性,控制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费用,延长设备的生命周期,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的生产设备可靠的、正常的运转,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发动机。它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利用先进的科技和网络对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1.1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关键部分

设备的管理信息化系统是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子系统,它促进了设备资产管理的数据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的提升,确保了企业的设备能够得到最大的优化配置和使用率的提高,促进了企业的生产能力的进步。

1.2完善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有助于提升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设备管理的信息系统,能够有效的控制设备的配件成本,促进对于设备的维修和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全面提升设备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节约企业的设备管理的成本,高效透明的加强对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1.3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可以促进企业管理方法的更新和发展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能够有效的促进设备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以及标准。能够推进企业的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的运用和推广,可以保证企业的设备管理推动企业管理的进步发展。

1.4设备管理能够节约维修资源,最大限度的促进企业的生产效率

设备的管理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加强对设备的维修管理。维修管理的信息化,可以节约维修成本,提高维修的速度和效率,节约维修时间,防止企业设备因为维修而单位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

2.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生产企业的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就是将设备的运行状态的管理,维修管理和零部件的管理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设备管理的信息系统,进而能够和企业信息管理的其他系统相结合,促进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设备管理信息系統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2.1设备的运行监测管理系统

对设备的运行状况的检测和管理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离线检测无线传输趋势分析系统;在线监测智能诊断系统;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决策系统。这三个系统的协作和一体化管理,通过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可以全面的对企业的设备进行检测和安全控制,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企业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使用寿命,为针对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的信息支持。

2.2设备的维修管理系统

对设备进行检测其运行状态,是为了防止其故障的发生,从而保障企业设备的维修。对于设备的维修,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专业的维修管理体系,从而是的维修管理专业化、集中化。维修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促进企业的维修高效、迅速、反应及时,从而防止企业的设备因为故障而影响企业的生产,节约时间成本。

2.3设备的零部件的管理

在企业的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中,对于设备的零部件备件进行管理是重要的设备管理工作,科学地、合理地对设备的零部件进行备置,能够保证在维修设备的时候可以及时的提供优质的设备零部件进行更换,这是加强对于设备的维修管理的物质保障。这样可以节约维修时间,提高维修效率,保证维修的周期,提高维修的质量,保证机器的高效恢复运转,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正常进行。目前的设备的备件的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的水平。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提高对于企业的设备的零部件的采购和管理。构建先进的信息化的零部件的采购和库存管理。拓展和优化企业的零部件的供应链的管理,大幅度的节约采购成本,节约设备维修的费用,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

总结

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设备的信息化的演变也是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而取得突破的。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必须改善和加强企业的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利用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处理企业设备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优化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卫兵.浅谈加强对企业设备管理的几点建议[J].魅力中国,2009,(25).

[2]汪学峰.谈石化企业设备管理模式创新[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9,(10).

4.创新管线信息系统动态管理机制 篇四

黄贤忠1,黄韫韬

2(1.河南省中纬测绘规划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焦作454100,2.焦作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河南焦

作454100)

摘 要:焦作市地下管线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由政府主导、公司运作、部门应用(建设、更新、维护、管理)的创新机制,在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立后,使地下管线的数据报送、更新、共享实现了良性循环,提高了数据的现势性。全天候保证跟踪新增管线的竣工测量,保证原有管线变更数据的实时入库,始终保证整个系统长期、有效、动态建设和应用的可持续发展与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地下管线;信息系统; 动态管理;创新机制

0 前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以来,我国城市地下管线普查与管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蓬勃兴起,二十年来方兴未艾。至今,全国已开展地下管线普查与建立管线信息系统的城市已有300多家,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早期率先开展地下管线的城市,限于当时技术手段的原因,虽开展了地下管线普查,但未建立管线信息系统,仅形成纸质文档资料;第二种是开展了地下管线普查,也建立了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但未建立起长效动态管理机制;第三种是开展了地下管线普查与建立了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同时也建立起了动态管理机制。

就第三种类型而言,动态管理的机制也是各有千秋,特色迥异。有些城市由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管理使用者自行进行动态管理,有些委托专业技术公司进行了动态管理,有些依靠管线权属单位及施工单位报送资料进行动态管理,有些则由管线信息系统应用单位与专业技术公司相结合进行动态管理。不论采取哪种形式的动态管理,目的就是要把新增的所有管线信息及时地更新到动态管理信息系统中去。在管线普查中,由于探测技术手段及档案资料的局限性,一些非金属管线与管线密集交错的管线仍然难以精确定位,因而在日常的管线建设管理中仍然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段详细探测,对原管线普查信息进行修正更新,这也是动态管理1.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地下管线的动态管理不仅包括新增管线信息,也包括废弃管线信息,修正管线信息,普查中漏测管线信息等。焦作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建立情况

1.1 普查探测情况

焦作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国际性山水旅游城市,市域面积4071平方千米,总人口340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78平方千米,城市人口78万人。焦作市中心城区道路系统完善,地下管线门类齐全,由于受产权制约,各类地下管线自成系统,管网分布复杂。焦作市地下管线普查与信息系统建设自2004年12月开始,至2006年12月完成,历时两年,完成的工作内容与任务是:测绘1:5百全数字道路带状地形图120千米,覆盖范围达50平方千米,完成中心城区地下管线普查种类有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路灯、广电、工业管道及其他专业管线。普查管线总长度1552.7千米,基本探测查清了各种管线的位置、深度、数量、材质、附属设施及相关属性,编绘1:5百数字综合管线图521幅,专业管线图4025幅,管线断面图125幅。

1.2 动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情况

焦作市地下管线动态管理信息系统采用Arcgis平台进行二次开发,采用C/S结构和B/S结构相结合的模式,具有数据录入、数据管理、地图管理与编辑、数据更新、信息查询、数据统计、数据检查、空间分析、数据输出、工程实用工具等功能。B/S部分可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的共享,各政府部门、相关产权单位通过Internet浏览器访问系统,并根据产权的不同实现地图浏览、信息查询、距离量算等功能。该系统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该系统从数字化地形图测量、地下管线普查与探测到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集成了先进的测绘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与质量管理机制,建设目标明确,总体方案科学,技术路线正确,成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系统采用oracleqi数据库,ARCGIS sde9.1空间引擎,VB、VC、ARCGIS Engigne9.1为底层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具有图层管理、图层编辑、数据输入、输出、双向查询统计、管线与管点三维显示等功能,并利用Arcims进行网络发布,实现了地下管线管理的数字化、可视化、直观化。

(3)系统界面友好,操作便捷,实用性强,设计开发了专门的数据格式的数据资料转

换模块与数据检查模块,可以将多种格式的数据资料转入到本系统中,同时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建立了焦作市区1:500道路带状数字地形图数据库和地下管线数据库。

(4)系统实现了任意断面生成、网络分析、管线工程规划、管线工程辅助设计等复杂的空间决策支持与分析功能,能结合爆管分析、火灾抢险分析、范围拆迁分析、道路扩建分析等应用需要,为城建、消防、抢险救灾以及各专业管线单位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5)系统创立了政府主导、公司运作、部门应用(建设、更新、维护、管理)的创新机制,使地下管线数据报送、更新、共享实现良性循环,提高了数据的现势性,保证了整个系统长期、有效、动态建设和应用的可持续发展。管线普查探测与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2.1 普查探测问题

焦作市地下管线普查探测尽管选择了技术力量雄厚的探测队伍,由于受技术手段的限制,仍然遗留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一些管线埋设年代久远,无设计、竣工资料可查,材质且多为混凝土、PVC、铸铁、陶瓷与砖石砌筑管道,现有仪器设备难以解决,又不能大面积开挖,致使部分管道位置、埋深不准确;二是一些管线密集区,探测信号相互干扰,也导致一些管线位置不十分准确。

2.2 新增管线动态更新问题

每年新增、改建、扩建新增管线速度很快,有些白天开挖晚上埋设覆土,有些采用非开挖技术顶管敷设,实时动态更新新增管线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2.3 系统数据更新问题

焦作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由市规划局负责运行管理,而管线数据更新则由专业探查测量公司负责,采用何种机制、何种方式保证数据更新快速、准确、长效是值得探讨的问题。3 政府主导动态更新机制

城市新增地下管线一般为多权属、多承建单位实施,如何使多权属、多承建单位实施的多种类新建、改建、扩建管线信息能够实时采集入库,是每个城市地下管线数据更新的一大难题。难点有三:一是动态更新资金筹集难;二是动态更新的队伍选择难;三是动态更新手段难。针对这些难题,焦作市政府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实施管线建设工程申报审批制度;

二是实施管线建设工程竣工测量制度;从而建立了由政府主导的动态更新机制。

3.1 动态更新机制规划审批是源头

动态更新机制从规划审批抓起就是抓住了源头。为此,市政府主导建立管线建设申报审批制度。市区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地下管线建设工程,必须首先向城市规划部门提出申请,规划部门初审同意后,管线建设单位委托专业管线探测单位出具拟建地下管线地形图,规划部门经过勘验后确定拟建管线路由,管线探测单位根据规划路由进行详细探查测量,建设单位同时与专业管线探测单位签订竣工测量合同书。建设单位只有全部提交现状管线地形图、竣工测量合同书与相关资料后,规划部门才予以办理管线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市政府明确将管线现状地形图、竣工测量合同书作为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必须资料。

3.2 动态更新机制竣工测量是关键

动态更新机制抓住了竣工测量就是抓住了关键。为此,市政府主导建立了管线建设工程竣工测量制度。市政府行文规定对新增地下管线工程实行竣工测量制度,明确要求地下管线专业管理单位在地下管线工程覆土前必须通知测量单位进行竣工测量,所有管线竣工测量信息在一月之内更新入库。凡施工完成的新增管线未按时更新入库的,不再审批新的管线工程。

3.3 动态更新机制落实队伍是基础

建立动态更新的长效机制必须选择一支好队伍。城市地下管线天天在变,时时在变,全天候跟踪地下管线信息的动态变化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基础工作。为此,市政府精心选择了一家事业心强、业务技术精湛的专业探查测量队伍。专业队伍每天固定在全市区巡查,及时掌握全市管线建设工程的进度,及时反馈给竣工测量及探测组,白天铺管白天测,晚上铺管晚上测,二十四小时不间断,从而保证了不漏测一处。

3.4 动态更新机制落实经费是保障

一些城市动态更新管理难以为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动态更新经费不能落实,没有经费保障就难以保证动态更新。为此,市政府在抓好规划审批、竣工测量、落实队伍的同时,出台政策落实动态更新经费。对于动态更新经费,政府只给政策不出一分钱。动态更新经费从哪里来?就是由管线建设单位承担,依靠收取管线竣工测量费与补充探测费进行补充,即专业测量单位依靠竣工测量费来保证地下管线的动态更新数据入库与维护。

4公司运作创新动态更新机制

焦作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能够成功地保证实时地动态更新,除了政府主导,就是公司运作的创新模式。

4.1建立动态管理长期协作模式

为了保证管线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动态管理,城市规划管理部门选择了综合实力强劲的测量公司作为技术协作单位,与协作单位签订了《焦作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动态管理协议书》,长期委托协作单位负责系统正常运行和动态管理。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测量公司专门组织一支精干高效的动态管理队伍,负责对全市所有管线地形图的修测、补测,管线普查中遣留问题的处理,管线报建图件资料编绘测量,新增管线的竣工测量,系统数据库的更新和系统升级维护与开发,保证管线信息系统全天候、全方位的实时更新。

4.2 开发数据更新模块

由于焦作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管理与应用,为了保证各种更新数据及时入库,技术协作单位开发研制了一套基于AutoCAD系列平台的数据采集模块。该采集系统为具有强大的图形编辑、数据录入、数据检查功能的管线更新子系统,且便于与总系统兼容,从而为信息系统的动态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4.3 合理运作动态管理经费

按照动态管理协议规定,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不负担系统动态管理经费,而有关管线地形图修测补测、地下管线补充探测、竣工测量等地下管线数据更新等所需费用由测量公司参照国家有关收费标准和市场行情向管线工程建设单位收取。政府制定相应政策规定管线权属单位及管线建设单位遵守规划报批程序及报建所需图件,同时推行施工进度报告制度,竣工测量及检查验收制度,为专业测量公司营造筹集动态管理经费的良好环境。部门应用监督动态更新机制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应用主要是城市规划建设部门与管线权属单位。因此,管线信息系统的动态更新对应用部门至关重要。

焦作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直接管理运行,因而管线地形图的修测补测、新增管线的竣工测量、错误管线的修正、漏测及不明管线的补充探测、废弃管线信息的剔除等动态更新,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监督实施就最具有权威性与执行力。动态更新数据

由专业技术公司每月对总系统进行一次全面入库更新,并进行汇总统计,由规划部门审核监督。

管线权属单位也是管线信息系统的主要应用部门,各专业管线数据更新后,每年底将更新的专业管线图提交给各权属单位审核,以强化动态更新机制。

6结论

焦作市地下管线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由政府主导,公司运作,部门应用的创新机制,其重要意义与价值在于:一是使地下管线数据报送、更新与共享实现了良性循环,提高了城市地下管线数据的现势性,保证了整个系统长期、有效、动态建设和应用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解决了政府资金难以筹措,专业测量公司经费没有来源的难题;三是解决了系统应用部门如城市规划理部门、管线权属单位没有技术支持与依托的全方位、全天候服务的后顾之忧。因此,焦作地下管线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创新机制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城市地下管线动态管理中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贤忠,田德林,尹祥杰·数字焦作[M] ·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2007

[2] 李学军·论专业管线运行监管信息化建设[J]·城市勘测,2007,93(4):16-18

[3]李大鸣·城市地下管网普查及信息系统的效益分析[J]·地下管线管理,2007,55(1):10-12

5.浅谈企业绩效管理机制 篇五

一、企业绩效管理机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管理只是简单地停留在绩效考评阶段

(二)绩效管理范围错位,重内部轻外部

(三)绩效管理缺乏一套全面有效的考核评估体系

(四)绩效管理没有和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

二、进一步完善企业绩效管理机制的思考

(一)注重绩效辅导和绩效沟通,充分运用绩效考核结果

(二)绩效管理范围应内外并包,进行综合考虑

(三)建立全面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

(四)将绩效管理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有效结合起来

浅谈企业绩效管理机制

吴旭

[摘要]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重要内容的绩效管理机制,日益得到众多管理者的关注与重视,他们希望通过完善绩效管理机制来提高其内在竞争力 ,从而使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本文主要从分析企业绩效管理机制的现状入手,发现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改进措施。

[关键词]企业绩效管理机制思考

21世纪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员工的管理问题。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重要内容的绩效管理机制,也日益得到众多管理者的关注与重视,他们希望通过完善绩效管理机制来提高其内在竞争力,从而使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所以建立并完善绩效管理机制就成了各个企业必须面对并切实解决的重要问题。

重庆市九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小型企业。该企业的组织结构为总经理统一管理,下设综合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质检部、市场部四个部门,由部长管理每个部门的日常工作,总经理主管所有部门部长的日常工作。整个企业没有统一的绩效考核标准,同岗位员工工资标准是按照工龄进行计算,无榜样及等级的区分。这就导致了员工升迁是根据工龄论资排辈而不是根据实际工作能力、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造成人才的流失。

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绩效管理是人员聘用、人员职务升降、人员培训、确定劳动报酬的依据,是人员激励的手段,是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成长的重要方法。

企业绩效管理机制就是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就目标与如何实现目标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通过激励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帮助员工取

得优异绩效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并引导员工自觉自发地向企业整体战略目标靠拢,且在积极主动的工作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一、企业绩效管理机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管理只是简单地停留在绩效考评阶段

在企业实践中,这是常犯的错误,绩效考评是绩效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不是绩效管理的全部。企业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很多时候只是以员工的业绩说话,这种简单把绩效考评当做绩效管理的手段的做法,并没有以人为本的企业绩效文化作支撑。在这种情况下,无形中鼓励了员工的短期行为,为突出个人业绩,员工可能会将个人利益凌驾于组织利益上;不利于团队文化的建设,造成员工之间的不和睦;员工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工作热情和参与度也不会很高,容易引发员工的抵触情绪。

(二)绩效管理范围错位,重内部轻外部

企业设计的绩效指标只着眼于满足内部的需要,管理者满足于命令—控制模式,对每一项作业和工作日的每一分钟进行跟踪,绩效指标的设计也仅限于某些内部职能部门:财务、人事等等。这种绩效衡量方法忽略了客户的需求,将绩效管理局限在内部静止的环境中,忽视了外部环境对绩效管理结果的影响,将最终导致绩效管理活动偏离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和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绩效管理缺乏一套全面有效的考核评估体系

企业对于绩效评估缺乏一套系统、客观的评估标准,在具体评估过程中只考虑员工的绩效,而不注意影响绩效的各方面因素,比如员工的工作环境、机会的偶然性等。评估结束后,不把评估结果与员工的培训和发展结合起来,甚至评估者对被评估人带有偏见,或者仅以员工短期工作行为作为长期工作表现的评估依据等,都容易引发员工的抵触情绪,损害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企业以人为本的绩效文化的建设。

(四)绩效管理没有和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

企业在绩效管理过程中没有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很好的结合起来,没有在员工进入企业之后对其进行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导致员工往往只过分关注考核期内个人的业绩成果,却忽视了结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而制定的应该达到的素质和能力,不利于员工未来的职业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企业绩效管理机制的思考

(一)注重绩效辅导和绩效沟通,充分运用绩效考核结果

有效的绩效管理应该是从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绩效文化开始,结合员工的个人发展意愿以及企业的发展总体目标确定个人工作计划、目标;然后才是绩效考评,绩效考评结果应作为人员开发、人员晋升、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依据,而不仅仅是处罚或奖励员工的手段,更不是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绩效辅导和绩效沟通作为绩效管理的重要核心,是管理人员帮助下属改善绩效的有效手段,是管理者与下属真诚沟通、探讨问题、开阔思路、找出对策、互相认同的过程,也是激励下属、整合资源、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士气的过程。在绩效辅导和绩效沟通过程中,管理者应给予下属充分的表达机会,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要注意区别对待不同下属。

良好的沟通与意见反馈能够及时排除障碍,最大限度地提高绩效执行效果。沟通与反馈应该贯穿于考核的整个过程。上级行在开始制定绩效考核计划时就应该与基层行进行充分的协商,并在整个考核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基层行的联系,考核执行的效果基层行要及时反馈,汇报遇到的问题和提出改进的建议,沟通可以采取书面报告、面谈会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非正式的交流方式。有效的沟通与反馈不仅能使上级行及时掌握绩效考核的效果,更能通过基层行反馈的意见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使考核制度更趋合理。

(二)绩效管理范围应内外并包,进行综合考虑

当今社会,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绩效管理很难再停留在只着眼于内部绩效活动的时代,任何先进的、高品质的服务提供者都需要从外部对客户进行考量。这就要求企业首先明确对客户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接着考虑如何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然后落实到具体的产

品生产和服务提供的人员身上,对经理人员和相应职能部门的绩效衡量指标也应该从这个“客户—服务者—生产者”链条背后的驱动因素为出发点进行设计,确保绩效考核综合考虑了内外环境各自的影响因素。

(三)建立全面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

第一,企业的领导者首先应该明确绩效评估与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的重要关系以及绩效评估对员工个人的重要性,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评估标准,并且标准一经确定,就要严格执行。第二,绩效评估人员在评估前应对整个评估过程有统一的认识,要客观、公正地对待员工;评估时要善于听取员工的意见,也可以在评估标准制定时期吸收员工代表参与制定过程中。第三,在绩效评估结果出来以后,上级主管应与员工一起根据评估结果指出员工在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帮助员工找出其工作方法和能力上的不足,并帮助其设计如何通过培训与职业发展来弥补不足;同时在沟通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评估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完善评估制度及评估标准。

(四)将绩效管理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有效结合起来

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促使员工超越单纯的薪酬激励、实现更高层次的自我价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形成了企业的特殊的凝聚力和文化,为社会积累大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是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方法,结合了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的思想,将每个岗位即每个员工的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二者有效结合的过程如下:第一,制定绩效计划:设定绩效的内容和目标及没完成目标的处罚和达到目标的奖励;第二,实施绩效计划:跟踪员工绩效周期内的绩效进展情况,及时调整不适合计划的客观和人为因素;第三,员工绩效考核:帮助员工清楚的量化自己的工作情况,与员工沟通,并根据对绩效计划的执行结果进行评估,根据考核结果对绩效进行管理,并制定下一步发展计划;第四,通过绩效考评跟踪员工职业目标的进度,进行考评结果与职业目标的比较,寻找考评结果在职业生涯规划实施过程中所处的具体位置,同时也可以找出差距,进行再计划;第五,通过绩效考评调整和完善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根据合理量化的考评结果,针对差距和不足开展学习和培训,完成职业知识和经

验的积累,促进员工职业规划的稳步实现。通过开展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绩效考评的有效结合工作,建立起了绩效考评开发式的双向交流的氛围,在绩效考评中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效果进行评估,促进员工时刻不偏离职业规划目标,实现其自我价值;在开展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评估中,通过绩效考核促使员工提升职业能力,促进员工成长,同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企业的发展规划。

综上所述,推动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是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绩效管理体系,完善与绩效管理体系相配套的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绩效管理问题是企业管理中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难点问题,它的完善与否、系统性与一致性是影响企业管理效率和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关键。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一件独立、重复性的工作,它本身就融合了企业的文化及战略目标,其能否有效运用还需与企业管理的其他策略和政策结合起来,取得时间上、空间上和员工内部的一致性,才能有的放矢,发挥积极的作用。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绩效管理仅仅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环节,想要绩效管理系统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其他人力资源子系统的共同配合,如培训、薪酬、激励等,只有管理人员同时具备绩效管理的能力和动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管理系统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6.16企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篇六

安全管理是运输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和根本保证,让安全生产更好地为企业保驾护航,是我们从事安全管理工作人员所共同思索的课题。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企业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能很好的得到落实,存在时张时弛的现象。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以制约企业内部的各项活动,保证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真正意义上的贯彻落实,在企业内部真正形成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时段的安全管理局面,发挥安全促效益,安全促发展的目的。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机制

首先要从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入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企业要建立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企业领导、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使每个人的权利清楚,责任分明,权责一致。

从企业管理层到各基层到每个班组、每个岗位到每个驾驶员、每辆车都要逐级建立安全责任制,签订责任状,以确保责任制落实到个人,并要制订各员工各工种的岗位职责,确保安全生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不留安全隐患和监控死角。在安全检查、安全考核工作时,就能较客观评价各岗位安全生产工作和措施的到位程度,发现问题就能

追究到具体的岗位和人员,整改计划和方案的制定就更有针对性。

我们公司制订了经理负安全生产总责,公司负安全生产具体管理人责任,驾驶员和每位员工负安全生产直接责任的安全责任制。公司与公司负责人签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公司与司乘人员签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公司各班组成员还必须实行分别按车到人承包责任制,确保每一辆营运车都有人盯有人管。

二、建立健全安全目标考核、奖罚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要有相应的考核、奖罚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考核才能保障落实。安全目标考核、奖罚制度就是要将安全工作的各项内容进行分解、量化,列入企业安全目标考核内容,制订考核标准、考核评比和奖罚办法,建立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就是要使责任人吸取事故教训,承担事故责任,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

我们公司近几年就相继出台了《重特大交通事故责任追究的规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表》、《GPS监控管理暂行规定》等,对事故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对GPS监控车辆的违章行为给予通报批评,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各基层单位对司乘人员、站务员实行星级服务评比,总公司年终对各基层单位的安全生产进行检查考核评比,对安全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并且总公司每年都会根据

实际情况修订完善安全目标考核内容。通过建立安全目标考核、奖罚和责任追究制度,总公司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各岗位职责得以实施,各项安全生产指标任务得以完成。

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检查机制

上级有关部门经常对运输企业进行各类安全检查,企业内部也会对要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状况进行经常性的、突击性的或专业性的安全检查,通过安全检查,能及时有效地消除安全隐患,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和可能引起的各种隐患及时采取整改措施,以避免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安全检查制度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有检查方式,检查记录,整改措施和复查等。要保证检查的实效性,就应当深入现场,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1、检查基层领导对安全的重视程度,是否将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检查各岗位责任制、各工种安全操作规则是否健全完善,通过现场检查可以察看到员工操作行为是否正确;检查现场的工作环境、安全通道、安全标识及曾发生事故的部位;检查车上设施、车容车貌等等。

2、要做好检查后的整改落实,对查出的问题,要根据责任区域责令责任人限期进行整改,并复查整改情况。改进落实是安全检查中最关键的环节。

四、建立健全现场管理机制

现场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和最终归宿,其它各项机制的目的都要落实到现场管理中,其作用最终要在现场管理中得到体现,现场管理好坏是检验各项机制落实情况的最终指标,可以说,现场管理机制就是将其它机制应用于现场的过程,企业建立健全现场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1、现场管理的内容

现场管理制度涵盖了企业的方方面面,从车辆方面来讲,主要包括健全车辆例检制度、应班发车登记制度、“三品”检查制度等;从企业整体角度来讲,现场管理包括健全安全消防检查制度,班组管理制度、车辆发班管理、车辆回场检查、GPS监控管理制度等。

现场管理可以采取多种形式:①安全员跟班指挥,他们对本单位各方面情况都非常了解,在现场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②班组管理、班组长担负着现场生产和安全的双重作用,直接担负现场安全检查贯彻的程度、隐患整改的责任,是安全管理最基本的组织者。③驾驶员和员工的自我保护,驾驶员和员工可随时发现和消除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或向领导汇报、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④上级主管部门和企业职能部门的现场检查和督促检查,可及时发现安全管理中的不足,督促其改进工作。

五、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机制,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1、安全教育和培训是获得安全知识和掌握技能的最基

本手段,我们运输企业都已经把对驾乘人员的安全教育学习作为一项制度订立下来,目的是让驾驶员及时掌握有关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常识,达到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服从企业的安全管理规定,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2、同时企业要建立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通过对各岗位员工的安全教育、规范与引导,逐步形成共同信守的安全基本准则、信念和安全价值观以及安全行为规范、安全态度、职业道德,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规范从业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和行为,构建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3、教育培训的形式,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①驾驶员的安全学习教育,是运输企业安全教育的核心,要结合驾驶员的职业特点,思想动态及工作环境等方面做有针对性的教育。②员工刚进入企业上岗前的教育,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他们初步了解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存在的主要危险源,防范措施等。③岗位教育,企业要加强以岗位为主的安全教育,特殊岗位工种必须严格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④召开班前会,班前10分钟,根据当班安全生产的具体情况组织学习和进行指导。驾驶员发班前的安全督促和叮嘱,针对性比较强,日积月累,能够提高他们安全意识和安全隐患处理能力。⑤事故分析会,发生事故后必须坚持“四不放

过”的原则召开事故分析会,并对事故进行通报,其中一个不放过就是职工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⑥安全宣传,宣传是制造舆论环境的主要手段,安全宣传可以通过张贴标语、橱窗、板报、广播、电视等形式,还可以通过举办安全学习班,安全知识竞赛、岗位技能比赛等形式进行。通过健全的安全宣传机制和良好的安全文化建设,形成“人人讲安全,时时要安全”的安全生产氛围。

六、建立健全重特大交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机制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时有效的处理重特大交通事故,控制事态发展,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和企业正常的工作程序,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重特大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同时还要建立恶劣天气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确保运输安全和旅客的及时疏运。企业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预案的培训、演练,并要对应急预案及时进行修改完善,使预案与实际情况相符。

7.企业信息化管理机制 篇七

1 企业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特点分析

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是随着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类特殊的人员群体。从企业信息化所涉及的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来看, 企业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技术支持及操作层人员, 这是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人员, 是信息系统的直接使用者;二是信息管理控制层人员, 包括信息管理人员与核心技术人员, 这是企业信息化工作的中坚力量;三是信息化战略规划层人员, 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一般来说, 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是成就动机强。与其他员工相比, 从事信息化的专业技术人员更有一种表现自己的强烈欲望。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拥有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效率的信息管理知识和管理技术, 他们往往有着发挥自己专业特长、追求事业成就, 实现自身价值的目的, 并强烈期望得到企业的承认和尊重。

二是所从事工作的挑战性。信息化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先进技术基础上产生的, 具有虚拟性、全球性、交互性与开放性等特点。因此, 与其他员工相比, 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把攻克难关看作一种乐趣, 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三是工作成果不易量化。信息化建设工作, 技术含量高, 实施难度大, 对从事工作的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极大程度上依赖于专业技术人员自身的智力投入。信息化工作成果不易直接测量, 而且对于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信息产品, 往往是众多实施团队和技术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 不易分割, 这也给衡量个人工作业绩带来了困难。

2 国有企业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 国有企业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远远低于行业市场劳动力价位, 尤其是在以薪酬为核心的激励体系方面问题突出。由于激励不足, 国有企业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人员流失问题又相当严重, 科研部门流失的情况尤为突出。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 近年来有不少科研开发和项目实施专业技术骨干人才外流。人才流失的原因有诸多因素, 但归纳起来, 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认为工资薪酬待遇偏低, 所付出的劳动与所获得的报酬不相符合, 自身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二是个别单位对人才的使用不当, 人才作用难以发挥, 个人成长发展的空间受限;三是外部公司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 提供了较好的福利待遇, 更能满足人才的需求。

3 构建有效的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激励方式多种多样, 各有功能和针对性。企业只有找到适合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需求和自身特点的激励策略, 才能够形成有效激励。

3.1 个人成长激励

重视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应充分了解员工个体成长和职业发展的意愿, 依据专业技术人员的潜力对其职业生涯进行设计, 动态调整, 尽量使他们目前的工作与其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吻合。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开发。企业应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 给予员工获得成长的机会。

3.2 工作环境激励

积极营造一种激励专业技术人员的环境。努力形成一种强烈的舆论导向, 激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自我潜能挖掘, 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热情和创造性。在人员的使用上, 积极引入竞争机制, 淘沙取金, 存优去劣, 应该加大竞争力度, 把素质好、能力强的人才优先安排到重要岗位, 为信息化工作和企业的总体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保证。

3.3 绩效薪酬激励

要制定公平、合理富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制度。健全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 并与人员的送外培训、薪酬福利、职务晋升等挂钩, 将考评结果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依据, 使员工切身感到企业的管理科学和公正。在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 不断调整员工的薪酬标准, 使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标准在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增强薪酬的市场竞争力;制定符合信息化行业特点的奖励分配机制, 使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收人与技术创新效益挂钩, 根据员工的实际效能分配奖励, 不搞平均主义, 使其真正起到激励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望军, 彭剑锋.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实证分析.科学管理[J], 2001 (06) .

[2]刘琴.国有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对策[J].实践·探索, 2010. (1) .

8.企业信息化管理机制 篇八

首先来看国外注册信息和财务信息披露机制安排。合法注册是企业合法存在的第一步,因此中小企业的注册信息是授信机构核实其身份、了解其基本情况的基础。虽然欧美各国在公司注册登记制度及相关信息披露的具体安排上不尽相同,但相关法规的实质是相似的,普遍遵循信息公开和披露原则,即为了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公司的注册信息,以及年检时向工商登记机构报送的财务信息必须向公众或利益相关主体公开。

英国的公司注册登记制度采用集中的注册登记制度,由公司注册署(Companies House)统一执行。公司注册署的主要职责如下:设立和解散有限公司;检查和保存在公司法和相关法律下要求报送的公司信息;使这些信息能够为社会公众所获得。

公司注册署收录的企业类型是有限责任公司。按英国法律的要求,所有的有限责任公司都必须在公司注册署登记,责任无限的一般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则不要求登记。目前,英国共计有200多万有限公司在公司注册署登记,每年新设公司登记的数量达到30多万户。

有两个主要的法案赋予任何人从公司注册署获得信息的权利:一是《信息自由法案》,该法案给予社会公众一个基本的权力,即可以访问政府当局持有的登记信息,包括公司注册署持有的信息;二是《数据保护法案》,该法案规定,任何希望获得公司注册署持有的关于他(或她)信息的社会公众均可申请访问公司注册署持有的(关于他或她的)信息副本。

社会公众查询公司注册和财务信息可以到公司注册署去去查询,也可以在电子网络上查阅到注册公司的信息。

美国和英国在法律规定上类似,也要求工商注册登记机构按《信息自由法案》和相关的数据保护法规对信息进行披露。由于美国地域辽阔,州政府拥有很大的权利,因而工商注册登记分属各州管理,并且各州在工商注册登记上有一定的差异,注册登记是按照美国各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法规进行公司企业注册登记,每个行业的经营者还必须遵循其行业的法规处理业务,在注册办理公司企业登记时须提交不同的文件资料。各州的注册部门一般为政府注册办公室。

美国工商登记注册的信息和英国大体相同,包括企业名称、企业地址、法定代表人、股东和管理层登记、注册资本等。根据各州的企业年检制度,在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一周年后,必须在每个财务年度定期向注册登记机构报送财务报表。

为了方便查询,注册登记机构将为每一个企业建立一个档案。因此,公司一旦成立,应准备一整套详细材料,报送州务卿办公室,输入计算机系统,以便公众查询,(有限责任或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等要经常向社会公众公开。普通企业(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也要将自己的地址、负责人、产品销售号、雇员号、雇员失业基金号等材料提交给当局,输入计算机系统,以便公众查询。但普通企业(指不是有限责任的企业)不必像公司那样向公众公开自己的财务信息。

欧盟作为一个经济和政治共同体,必须维持各成员国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因此,在工商注册登记方面特别注意标准的一致性。目前,欧盟的做法是延续其前身——欧共体的一系列规定进行的,如1968年欧共体发布了《第1号公司法指令》和1978年发布了《4号理事会指令》,目的是通过登记公示保护第三方利益,主要内容包括:成员国商业登记机关应保持公开透明,将特定的信息在公报上披露;公司在商业登记时应提交规定的文件;公示对第三方的效力等。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由于公司只以自身的净资产为第三方提供保护(有限责任就体现在这里),当第三方利益由于公司破产等原因受损时,不能向股东和管理层追回自己的损失。因此,公司必须向社会公布自己的财务报表,使社会公众能够对企业实际状况作出正确的判断。上述原因是工商注册登记机构存在的理论基础,工商注册登记机构必须通过一系列强制手段保证数据能够得到及时更新和对违法企业和个人进行处罚,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为社会公众传达真实的企业信息。

以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各国为例,在公司注册登记和年检过程中,必须按照欧盟的相关要求,每年向登记机关报送年度财务会计报表等申报资料,向社会公众披露。公司注册机关、中介组织和公司申请人各自所承担的责任也很明确。公司注册机关对公司注册材料的审查主要是形式上的审查,即材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不负有审查责任,材料的真实性由申请人负责,由股东、董事、经理承担责任,由会计师、律师承担连带责任。公司的董事会(或董事)应对公司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做出承诺和保证,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其次来看信贷信息的披露机制安排。信贷信息产生于银行等授信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用交易,包括货币借贷、商品赊销、融资租赁等,以未来偿还为条件的交易。这些信息,是交易双方的商业秘密。为控制授信方(债权人)的信用风险或从维护金融稳定的需要出发,一些国家制定了要求授信机构之间共享受信方(债务人)信用信息的法律,建立了征信制度中的核心制度——信贷登记制度。

在全球征信市场上,信贷登记机构可以分为两类:公共信贷登记机构和私营信贷登记机构。公共信贷登记机构建立的主要目的是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因此,往往只要求金融监管对象(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报送贷款金额在一定数量以上的贷款信息,因此,许多自然人和中小企业的贷款没有被纳入其中。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及中小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在商业银行经营中重要性的逐步提高,德、法、意等国中央银行信贷登记系统的数据报送要求逐渐提高,下线不断下降,例如意大利中央银行要求,单笔金额在7.5万欧元以上的贷款都要报送,基本包括了所有的住房抵押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

私营征信机构最初发展于个人信贷市场,除采集个人的银行信贷信息外,还包括个人的其他负债信息,如信用卡公司记录的信用信息、零售商提供的赊销信息、电信等公用事业单位的缴费信息等。随着评分等个人信用风险评估技术在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和管理中的应用,一些专门从事个人信贷登记的征信机构也开始着手建立中小企业信贷登记数据库,例如环联公司在香港、益百利在美国和英国等。邓百氏等长期从事企业资信调查的征信公司在新加坡也建立了中小企业信贷登记系统。这些机构首先是受监管当局或商业银行之托,建立银行信贷登记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整合中小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负债,以及财务、司法等公开信息。

对大多数国家而言,信贷信息集中掌握在商业银行,因此,是否共享,首先取决于商业银行的意愿。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授信机构之间一般比较愿意共享个人的信贷信息,但不愿意共享企业的信贷信息,因为银行对企业客户一般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贷前调查和分析,不愿意其他授信机构免费“搭便车”。目前共享企业信贷信息的,基本上都是出自金融监管当局的强制要求,通过建立公共信贷登记机构实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等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开始尝试将个人评分技术应用于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管理中,增加了对共享中小企业信贷信息的需求。2001年后,美国主要的小企业放款机构之间建立了小企业信贷征信机构,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共享信息,并限制对数据库的查询,以防止被人挖走优质的小企业客户。同时,由于需要同时根据企业业主的信用状况判断风险,因此,必须同时共享小企业业主的信贷信息。

再次,关于行政处罚信息和司法判决信息披露机制的安排,各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行政处罚信息,这类信息反映了企业遵纪守法的情况,可能会对企业以后的信贷履约造成重大影响。例如,一个公司长期违反环保规定,受到环保部门的处罚,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如果整治不力,可能会被迫倒闭。所以,行政处罚信息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进而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产生影响。法院依法审判产生的司法判决信息,不仅反映了被判决人的负债状况,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被判决人履行合同的意愿。下面我们来分析行政处罚信息的产生源。一般而言,由哪个机关实施处罚,该机关就拥有此类信息。

从各国的行政处罚规定看,行政处罚的执行机关存在很大的不同,总体来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行政机关为主,法院和其他机关也有部分处罚执行权。这类国家有德国、奥地利等。如德国规定执行行政处罚的主体只能是有关行政机关,行政机关不能委托社会团体、组织处罚,但有关社会团体、组织有协助实施处罚的义务。二是以法院为主,行政机关也有部分处罚执行权。在美、英、法、日等国家,对违反行政法规范的相对人,行政机关一般不直接进行行政处罚,而是由地方基层法院或治安法院依据民事或刑事诉讼处以行政罚。当然,行政机关拥有部分处罚权。三是行政机关、法院授权组织和受委托的组织是处罚执行机关,如罗马尼亚。各国在司法判决公示方面的规定是一致的,均需要向社会公开宣告判决结果。

行政处罚信息(含欠税信息)是政务信息的一部分。由于政府部门属于强权部门,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支持,社会公众很难从政府部门获得这类信息。为此,美国、英国、日本等国,为了促进这类信息的公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满足社会各界对政府信息的知情权。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支持下,这些国家相继推出了《信息自由法案》或《信息公开条例》等,对政府信息公开做了详细的规定。

从上述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在欧美各国,中小企业的注册信息和行政执法信息都是政府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应该是公开的,司法判决信息也是公开的。出于保护社会公众利益的原则,有限责任公司的财务信息不仅要向注册监管机构报送,按法律要求也是应当向公众及利益相关方公开的,注册机构有责任向公众披露注册信息和财务信息。信贷记录信息是中小企业在和银行等信贷机构发生交易时产生的商业信息,是放贷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商业秘密,可以在放贷机构之间共享。以银行信贷信息登记为核心业务的征信机构,是放贷机构间共享信贷信息的主要方式。在信息汇集方向上,国际通行的规则是政府信息向征信机构汇集,而非由征信机构向政府部门汇集。

国外信息披露机制比较发达国家的一系列机制安排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对解决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一篇:光伏项目分析报告下一篇:读红楼梦有感1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