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鞋的知识(共12篇)
1.布鞋的知识 篇一
花布鞋的散文
一个穿着一条米白色连衣裙略有些瘦削的年轻妇女走过我的身边,她怀里抱着一个一岁左右的孩子。因为比较喜爱一脸婴儿肥憨态十足的小孩子,我对近在咫尺的小孩子都没太大的免疫力,总是想多看几眼,饱饱眼福。
我看了那个被抱在年轻妈妈怀里的小孩子几眼,也顺带着看了看那个抱孩子的年轻妈妈。年轻妈妈跟其他年轻女人所具有的特征没多大区别,一张满满胶原蛋白的脸没有一丝皱纹,包裹在连衣裙里的人身材纤细,往她脚下一看让我大跌了下眼镜,她脚上居然穿着一双花布鞋!
一双花布鞋倒是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我也穿过花布鞋,小时候一直是穿着妈妈做的鞋长大的。一双一双不停地做着,单鞋棉鞋,一色的也有,花的也有,只不过因为我是女孩儿的关系,花布鞋比一色的多。我童年所处时代物资匮乏,绝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是穿着自家做的鞋长大的,买鞋穿的是极少数,只有上学时学校要开运动会或是学校组织的文艺活动,在老师的要求下家长才舍得给学生买一双白球鞋穿,平时学生出门在外都是穿布鞋的。现在条件好了,穿手工布鞋的人越来越少,做鞋的人也越来越少,街上应运而生的是一家家老北京布鞋店。想穿布鞋的人都是到老北京布鞋店买一双布鞋穿。只有在一些老年人和生活在条件不好的农村人脚上才偶尔看到手工布鞋的影子。眼前这个年轻女人不但穿着一双布鞋,还是一双纳着千层布底的花布鞋。这种具有乡土气息的花布鞋在市面上极少见到,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甚至N个时代穿鞋的风格,也是古朴鞋文化的一种传承。
说起布鞋,在我童年还发生了一个狗血的故事。有一次我和姐姐去矿上的公共澡堂洗澡,那是一个冬天的周末,姐姐不上学,她就带着我一起去洗澡。当时我们俩脚上穿着母亲做的布鞋,条绒面藏蓝色暗花的一双鞋,是系带鞋,母亲精心地在鞋带头上缀着两个毛球。一走起路来,两个毛球碰撞在一起,喑哑而又优美。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因了这个美妙的小点缀,或许是我的那双略旧一些,姐姐那双新鞋悲催的入了不知哪位小偷的贼眼。洗澡前还好端端的放在地上的两双鞋,洗澡出来时就剩下了一双,我的还在,姐姐的那双却不翼而飞。我和姐姐仔细地问过看澡堂的工作人员,没问出个所以然来。那时去公共澡堂洗澡的只有工人才配备有盛放衣服鞋子的柜子,家属洗澡只能把衣服放到长条椅上,把鞋放到地上。澡堂工作人员每天要接待无数个工人和家属洗澡,有柜子的工人都免不了被橇丢了东西,更何况是我们这些没柜子的家属呢!东西丢了只能算自己倒霉,我和姐清楚问了也是白问,可总不能问都不问,光着脚回家吧。以母亲的明理,丢东西倒不用担心母亲责骂。我们权把死马当成活马医,抱着侥幸的`心理去问澡堂的工作人员。
问过人知道丢了的鞋是再也找不回来了。澡堂离家远,回家的路还很漫长,大冬天光着个脚出去还不把人冻死。人怕逼马怕骑,无可奈何之下,姐姐临时抱佛脚,她穿上我的鞋,把我一路背回家。回家的路程一大半都是铁道,冒着凛冽的寒风,姐姐背着我走在回家的路上。铁轨中间铺着石子,铁路两边是两条狭窄的小路。姐姐仅仅比我大两岁,一个孩子背着另一个孩子走在崎岖不平而又窄仄的路上,姐姐体力又有限,她只能背着我走一会儿歇一会儿,她把我放下时我站在铁轨上,刺骨的寒风从冰冷的铁轨上钻进脚心,我的血凝结到一起,一时间从身上冷到了心里。快到家里时,我几乎快被冻僵,姐姐也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眼看着家就在不远处,累得脱力的姐姐只能把冷成冰块的我放在住在铁路边上的表姐家里。姐姐把我背到表姐家,答应好了她回家再帮我找一双鞋带来的,可回家一转身姐姐的记性就被不明原因的琐事牵着走了,她彻彻底底把我忘到了表姐家里。冬天天黑的早,看着渐渐灰暗的暮色,表姐帮我找了一双她穿过的旧鞋,表姐的鞋像一条大船载着我瘦小的脚回到了家里。
到家时天色已晚,姐姐看到我才把忘到后脑勺的那双鞋又拎出来。母亲听说姐姐丢了鞋,二话没说,吃完饭就在灯下做鞋,到了第二天早上,母亲把一双条绒面藏蓝色暗花的布鞋放在了姐姐面前,灯下熬了一夜做鞋的母亲没说一句责怪的话,她指着那双系带的鞋遗憾的告诉姐姐:这双新鞋没做毛球,没原来的那双好看。母亲还告诉姐姐说,不是她不想把这双鞋做成原来的样子,她是担心再做成那样还是会被小偷偷着去。
在母亲的巧手下,这双没毛球点缀的新布鞋虽然也很漂亮,但却少了丢掉那双鞋的优美的姿态。看着母亲疲惫的神色,姐姐垂下了略含羞怯的脸。我则牢牢记住了母亲的交代:以后再去澡堂洗澡要穿旧鞋去,回家再换新鞋,旧鞋不怕丢!
2.布鞋的知识 篇二
这两行脚印便使人想到布鞋了———那浩瀚如海的高原之上, 承载了一个又一个年轻力壮或年迈佝偻身躯的叶叶小舟。这些小舟遵循着天时与人命, 白天漂浮在黄土海面之上, 吆喝了大鱼小鱼般的牛羊群去放牧, 夜晚时, 它们则停泊在主人的梦乡边, 男主人女主人睡在炕上, 男布鞋女布鞋睡在地上, 一样酣然。又或者, 它们紧紧跟随在犁铧翻卷出的波涛之后, 再一次播撒下粮食种子。
男子们的布鞋多是黑色。早些年, 乡村的人们尚且生活在虽然清贫但不乏典雅的年代, 这些黑色的布鞋上都曾被装饰了花纹。妇女们在丈夫能穿出去展示的布鞋上用针脚争奇斗妍, 雍容优美的云勾子图案从容地舒展在鞋头鞋帮, 再用规整严谨的城墙垛子图案饰了边儿, 对一个男人倾注的感情在匀称的白色小针脚中被种植繁衍。高大威武的城墙垛子之上云卷云舒, 她们的丈夫穿着这样的布鞋, 就是一家之主, 一城之主, 连他行走的脚步都被赋予了宛如云朵般轻松自由的祈愿。甚至, 连细节末梢也考虑周全, 脚后跟的那两处和布鞋相依的地方, 她们也要用绣满白色枝蔓的半圆形绣片缝在袜子后, 一样细致动人。
时间逐渐洗褪了旧时妇女们在男子的布鞋上所寄托的种种情愫, 那些细如蛛丝一般的线条似乎逐渐融化并渗进了黑色的鞋面中再也无迹可寻, 男式布鞋只留下一面面肃静的黑, 样式也变得简洁。同时, 那些长袍马褂、瓜皮帽、大裆裤以及走西口的脖铃声也一并销声匿迹在城镇吹来的现代风尚之中。
女人们对美的敏感更为显著一些。当男子们的布鞋尚且飘着云朵时, 她们的布鞋一律盛开着繁花。男为天, 女为地, 天地之象, 阴阳之分, 在更接近生活本质的陕北乡村中如此优雅地展现出端倪。成亲时, 女子们的那双婚鞋娇艳欲滴, 朱红的底儿上, 女儿家的心思被小心收拢成莲花、牡丹、梅花、桃花, 有的还欲语还休地在水绿的枝蔓上点缀了小小的果实, 几乎要让人嗅到新媳妇心中清幽淑惠的香气了。
但如昙花一现, 这双婚鞋很快就被置入同样漆画得鸟语花香的木箱内, 仿若两片红色花瓣回归花海般安静。至此之后, 女人们拜祖、上坟、下地都有着不同颜色的布鞋, 蓝色的端庄、粉色的温婉, 或用碎花布层层叠叠堆砌出足够的耐实, 这些布鞋们仍然点缀着莲、梅、牡丹的秀雅, 却已是一种只占据一小部分鞋面的更加含蓄收敛的表达。
随着男子们的布鞋成为净面, 女人们鞋子上那些花蔓也终于凋谢, 她们的鞋面演变成了新式的红条绒或条呢布, 有的则同男子们一样把自己的布鞋面也做成黑色。究其原因, 大抵是女人们开始愈来愈多地参与生产劳动, 旧时那些典雅的颜色已无法经受土埂田畔的磨砺。只偶尔有未嫁的小女子让母亲或姨娘给自己的布鞋两侧缀两朵桃红三枝翠绿, 为的只是一种小小的娇媚与俏丽。但女子们红布鞋的美依然夺目, 哪怕只是穿着没有任何装饰的红布鞋执拗娇憨地站在露水地中, 也有酸酸的荡人心旌的词曲为了这红布鞋唱将出来。
只有布鞋中的鞋垫作为附属物竟一直完好地保存了下来。鞋垫上依然花红柳绿、鸳梦鹊飞、蜂蝶奔忙。布鞋成了围墙, 女人们把流淌在血液里的天性和欢欣全部移植在了这围墙内的两畦花圃中。男人们走亲访友时, 脱了鞋子上炕与主人家吃菜喝酒, 那家窑里的女人们便会在上菜的间隙盯着地下这男人布鞋内的鞋垫, 有时惊艳了, 便在心底默默描摹了鞋垫上的图案, 有时淡定了, 便不免把为这男人做鞋垫的女人小瞧一番。空闲时, 她们更是热衷于交换鞋垫纹样, 遇到性灵手巧的女人, 往往要磨缠着让人家画出诸多花鸟鱼莲来留给自己, 自己又用蓝色印纸复制给其他姐妹———旧时繁华在鞋面罗裙上的种种娇艳与灵动, 复以另一种形式灿烂茂盛在乡村之中。
所有的这些布鞋, 总是由勤俭持家的母亲们拾掇出已破旧得不能再穿的衣物制成——再近些, 也有把白色的面口袋浆洗干净并剪开, 再用自己制的浆糊把布头一层一层平展展地粘合抹匀, 然后在炕头炕干, 或是摆放到通风干燥的地方阴干, 干后的布层坚韧光滑, 下起针来又不会太瓷实, 用线便能流畅愉悦。
布鞋的每一寸都封存着女人或母亲那些我们不能知晓的心事。棉布对乡村总有诸多恩泽, 而乡村中的女人们对棉布也是尊敬爱护有加, 她们甚至不会随意抛弃任何一点有可能会用到的零零碎碎。而这利用布头粘制好的袼褙, 直接成为布鞋的主体材料, 在剪好鞋样后的袼褙上粘上新买的布, 再用白棉布齐齐饰好边儿, 末了平整地压在毡下。这时, 厚厚的布鞋底子用麻绳儿细细纳上一遍, 为了耐磨, 还要用绳结打出若干小疙瘩来———这些小疙瘩绝不乱来, 都是按照女人们心中吉祥图案的点、线、面三要素有序地排列, 像一项并不简单的建筑工程, 又像一篇乐章, 耐心的抒情中夹杂了一些起伏变化的重音节。穿着新布鞋的人因了这鞋底, 总要不由得注视新鞋在土路上印出的那些雕塑般凹凸的美。
如此, 新做好的布鞋不仅仅挺括、干净, 似乎还能散发出素雅的光来, 这光里有乡村醇厚如酒的阳光, 也有夜晚水样柔情的煤油灯光。布鞋内甚至还储录有声音, 那是女人们缝制布鞋时拉动麻绳的声响, 富有节奏, 悠长深远, 其间或偶尔伴随着轻轻的叹息和淅淅沥沥的雨声, 甚至也有大雪纷飞时的那一种虚华喧闹———而这样的一双布鞋, 如果它注定行走在如今的柏油马路上, 那将是生硬残忍且痛楚的, 这种痛楚是不同属性物质界面之间相互摩擦时所产生的必然消亡或败退, 任何一方都无从选择其他结果。让布鞋离开乡村, 离开注定与它们肌肤相亲的黄土土壤, 离开那种与之相配的的柔软度和温度, 无异于让一个天性纯然的乡村姑娘摒弃本质而去灯红酒绿中卖笑。乡村的布鞋们因此注定要避开所有被柏油路缠绕圈养的城镇。
母亲和姨娘、姑姑们的眼睛已开始昏花, 年轻的女子们早已遗弃女红技能。多少年来, 再也没有了与黄土地中的乡村隔着层层棉布相亲相近的时刻。城乡间的界限逐渐模糊, 工业时代的便捷正彻底取代手工时代的劳累和繁缛, 在这期间丧失的美感已无法追寻。当你试图顺着一条优美的刺绣藤蔓向上向前追溯, 眼前最终出现的只是恍惚却姹紫嫣红的色团或色点浮动在过去的岁月中, 这些陈旧的美艳和华丽典雅在那个界面中喁喁交谈, 你却只能偶尔对一两声女子的娇笑听得真切。布鞋们已载着那些旧人飘向了黄土之洋的远处或深处, 唯有留守在乡村的一些老人们依旧守着布鞋, 把他们光滑单薄的脚印再一次覆盖在已夹杂了诸多时尚花纹和形状的其他脚印之中去。
———我的外祖父就是这样, 有一次回老家去时, 见他穿了一双前端已磨开口子的黑布鞋, 那个口子像个眼睛, 一层层蓝色或白色的褙子层露了出来, 且每层都沾了一些干泥或湿土, 估计鞋底也即将磨穿。这变形干瘪的布鞋像曝晒许久的两大牙瓜皮。但外祖父还是那么穿着, 说买下的鞋穿上脚疼, 而且浑身不自在, 要是出门了自然会换上新布鞋的。我笑, 外祖父也笑, 外祖母也在旁边笑。我拍了他穿着这双布鞋的照片回去给母亲看, 母亲笑道, 让别人看见了还说我们做子女的不孝顺———唯有我能体会外祖父那种穿着烂旧布鞋依然乐呵呵的心情, 那是对过去岁月的怀恋, 对给他做布鞋的女人们的怀恋, 对乡村土地气息的怀恋, 也是同自己命运属性之间的一种和谐共鸣。
3.草妖的布鞋 篇三
“阿婆,你这个卖多少钱?”他们急急地问道。
“这个……”阿婆是随我挂着好玩,没想到要出售的,随口说,“3元。”
“我要这个!”“我要小伞……”不一会儿,那些草编让孩子们一抢而空。
“呀!”我一阵惊喜,因为腿有残疾,爸妈把我留给阿婆照顾,我一直觉得自己到哪都是个包袱,以前是爸爸妈妈,现在是阿婆,没想到,我还可以帮上阿婆。
“高兴的话,可以再编啊。”阿婆说,“山里的草可是随处可见。”
“嗯嗯!”我心情格外好,饭也吃得多了些。
第二天,我早早到了后山,编呀编呀,我编了一篮子小玩艺儿。
“哇!真漂亮!”我听到一声惊叹,身后,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一个戴草帽的小姑娘,正对着我一篮子的草编惊叹呢。
“送你一个吧。”我心情好,指着篮子说。
“真的呀?”她盯着一篮子的草艺,“每一个都栩栩如生,选哪~个好呢?”
栩栩如生?她这一句点醒了我:“你等等,我编一个像你的草娃娃!”说完,我拿起手里的细草,瞧着小姑娘圆圆的脸儿编起来。我编过各种样子的草女孩,可是今天这个,真的是最成功的。“太像了!”拿到我编好的草娃娃,小姑娘举在手心,左瞧右瞧,不敢相信那就是自己。
“我要送你一个礼物。”小姑娘从自己脚上脱下一双精美的花布鞋,“你试试。”
“不要。”我忙把瘸腿缩了缩,红了脸。
“你穿一下。”小姑娘固执地低下头,脱掉我脚上的鞋,帮我套花布鞋,“你走两步——”
“呀——”踩下第一步的时候,我惊叫起来——我稳稳地跨出了步子,腿竟然不瘸了!
“嘻,我是草妖,这双鞋,就换你这个草娃娃啦。不过,你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能把鞋弄破了!”说完,草妖一个闪身,就不见了。
太好了,我兴奋地挎着篮子往家跑,阿婆看到我的样子,喜极而泣。那双鞋,她当宝贝藏进了箱底。
没有不透风的墙,大家都知道阿婆藏了一双草妖的布鞋,常常来店里打听故事。小店的生意一日比一日红火。大家七嘴八舌地把话传来传去,自然传走了样,好多人说,只要穿一下草妖的布鞋,什么病都立刻好了。
“阿婆,不如,把鞋拿出来让大家来试穿,你每次收费一百,就当是帮人看病了。”村长找阿婆商量,“革妖的鞋,是穿不坏的。”
“不行。”我忙说,“这可不是用来赚钱的。”
“你看,小青也要去学校,你一人开小店,赚的钱也不多……”村长说,“帮人又帮己,何乐不为呢?”
这一天,来试鞋子的人就排了三条长队,阿婆的小店根本没法做生意,大家都激动极了,套上鞋子,走来走去,仿佛真的是鞋到病除。一直试穿到晚上,总算人空了,阿婆已经有了一大袋子钱,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的阿婆,眼睛里都闪出了光。
“咚咚——”刚关上的门,又有人敲响。我一开门,竟然是——草妖!
“我的布鞋坏了,”草妖一见我,就指着自己的脚说,“我脚疼,快给我看下我的鞋。”
阿婆忙递上那双几百人试过的鞋子,果然,大脚趾的地方,已蹭破一个口子……
“我得收回去了。”草妖说,“鞋子一破,对你就没有用了……”说完,她转身就消失了,没等我说一句话……
我腿突地一软,又站立不稳了。
“都是我不好,都是我不好……要钱有什么用呢!”阿婆抱着我,伤心地哭了。我呆呆地看着草妖离开的地方,那地上,站着的,是我编给草妖的草娃娃啊,她决绝地还回来了。
那一袋子钱,阿婆还给了大家,阿婆希望草妖原谅她的贪财,能重新送我一双布鞋,可是,我都编了一千个草娃娃了,也没有再遇上草妖。其实,我再也不想要她的鞋了,只希望她不要再生我气就好。
4.母亲的布鞋美文 篇四
因为生意上的事,不能回故乡过年,只好把母亲乡下接来广东过。母亲大包小包带来了故乡的土特产,接站的时候,整整塞满了车尾箱。回到家,母亲一样一样地清理出来。
母亲特别给我女儿亲手了双千层底的小布鞋,叮嘱我天冷时给她孙女穿。说那很保暖,看着那双精致的小布鞋,我就想起鞋柜里那双母亲给我做的布鞋。
多年前,母亲也来广东过年,从家乡给我带来双布鞋。那双舒适,踏实,带着母亲味道的布鞋,我一直舍不得穿,就这样放在鞋柜里。搬了新家,扔了很多衣物,鞋子,唯独母亲做的布鞋我像宝贝一样珍藏着。妻子不解,问我又不穿,又不扔,占着柜子。她哪里知道那双布鞋寄托一个母亲多少心思与辛勤。
这些年,母亲的白发又多了,视力下降了,记忆也不如从前了,我并不想让母亲为我们再操心做布鞋的事而辛苦了。其实南方的冬天一点也不冷,母亲的布鞋派不上用场,但做儿子的又不能伤母亲的心,只好由她,因为那是母亲的爱,觉得是她唯一能给我做点一点事而自豪。
在那清贫的童年,我和弟弟穿的.鞋子都是母亲亲手做的。农闲时节,母亲便把家中破旧的衣服拆了,用米糊调好浆糊。给谁做鞋就找谁的鞋 样。但我们长得快,母亲只好拿我们的脚依葫芦画瓢。鞋样定好,就用旧布一层一层贴,多贴一层就会多一层的质量。因为小孩调皮,往往贴得厚些,这样做出来的鞋 底耐磨些。
纳鞋底是个手工活,但也是个辛苦活,鞋底贴得厚,首先用针锥钻鞋底,再用大头针带着麻线穿入,要用力把麻线拉紧。这样做出来的鞋 底才整板,如果赶着做,一天下来,拉得手酸痛酸痛。
鞋底纳好,做鞋 帮,那是个技术活,年轻的媳妇做不好,不是皱就是撮。母亲做出来的鞋简直就是艺术品,人见人夸。那个年代,媳妇们都抢着学,母亲言传身教,手把手教人家怎么做,在村里获得巧媳妇的称号。
5.穿布鞋的马云读书笔记 篇五
《穿布鞋的马云》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真实”,没有像诸葛亮一样呼风唤雨的神化和名人说什么都对的热捧,而是从一个平凡的英语老师角度出发,
把马云这一路上创业坎坷、欢笑都真实的记录下来。作者在书中毫无回避地评述和记录了马云过去的创业细节和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失误”,同时还竭力复原创业者更多的观念、事实与场景,让一个真实的马云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在其他相关书籍中,确实很少能表述主角的“失误”,成功固然可喜,但是创业教父的“失误”才是真正无价的经验,才是能给读者带来震撼和学习的宝贵财富。
在读完《穿布鞋的马云》后,让我感悟很深,自己总结后有四点:第一:年轻人要敢于创业,要用于承担相应的责任;身边有很多朋友在做微商和网店,虽然谈不上大创业,但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和尝试,我们不是“富二代”,但我们可以做“创二代”。年轻人创业,不单指自己进行个体单干,实际上在企业工作也是在为自己创业,为自己将来的成就在打拼。其中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要敢于尝试,敢于不计较后果,不过多思前想后,敢于想到什么就立刻去实践,哪怕有时候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也要勇敢迈出这一步。如果说迈出这步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如果你不敢迈出来,那你就永远也尝试不到成功;相反,即使这种尝试最后以失败告终,也没什么可怕的,大不了重头再来。第二:量变引发质变,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都想着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美梦,却很少静下心来慢慢累积自己。脚踏实地才能成功,在公司,领导总是教导我们:年轻人,工作要沉下心来,现在仔细想确实如此,没有前期经验、人脉、能力这些量的积累,哪来的最后成功这个质的升华。
成功不能急于求成,马云的阿里巴巴运筹五年,融资两次后,才最终实现赢利。这个事情使我不那么焦躁。连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要实现盈利都需要一段发展时间,更何况我们。这个观点很大程度上也指明了我们现在要走的路。这个时候的耐心和坚持,是一种品格。
第三:错误要敢于面对,马云不是圣人,他也会犯常人所犯的错误,在阿里巴巴过度膨胀而导致决策失误中,马云并没有回避这个错误,而是斩钉截铁的面对并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保住了企业。这种精神实在可贵也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敢于承认错误,勇于担当责任,在承担责任中成长,才能成为公司真正需要的全面人才。
第四:居安思危,阿里巴巴企业一个重要的至今影响中国电商的项目-淘宝网是如何成立的呢?当时在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后,马云并没有自喜成功,而是用长远的目光看到了未来电商的发展趋势“C2C”,并树立的自己未来的战略威胁对象“EBAY”。最终,居安思危的马云打败了EBAY,确定了淘宝网主宰未来的C2C电商平台。
试想,如果当年马云在拥有阿里巴巴的成功后没有在继续去探索,可能他可以把阿里巴巴做得更好,但他绝对成不了中国首富。在工作中,我们更应该学习马云居安思危的精神,不要想着每月拿拿工资就日子就混过去了,公司在进步,你也需要进步,如果只是原地踏步,必定会被公司和社会所淘汰。
6.妈妈纳的布鞋作文 篇六
小小的鞋伴随我们一生,从蹒跚学步开始,细心的妈妈就给我们嫩小的脚丫套上了一双绣着虎头的小棉鞋。那种鞋圆而胖,软绵绵的,如果没有好看的花纹与馒头无异。不过它很合脚,正适合呀呀学语的幼童,有了它沙砾就划不破脚,有了它走起路来就格外的稳重,幼年就少上演几次“狗啃泥”式的摔脚。
至今,我在家里还见过那样的鞋,是妈妈把它们收拾好放在了柜子里。有一次我翻了出来:小小的鞋底上纳满了针线,坚韧而富有弹性,鞋帮的布很厚上面绣满了花草,散布有致;衬里却很柔软,中间塞着厚实的棉絮。我把手伸进去探索这鞋的奥秘:不仅温暖而且透气感觉竟很舒服。我问妈妈:“为什么不把这鞋送给邻家的孩子穿?”妈妈的回答出乎意料,“现在的小孩穿的鞋都是从集市上买的,根本不穿做的鞋了!”我忽然发现我也竟有许多年没有再穿妈妈亲手纳的鞋了。小时侯,我曾为妈妈纳的布鞋而自豪,样子精致好看,小伙伴见了总会啧啧称叹,跑起路来也格外的快。那时我还有个嗜好:爱穿新鞋。当一双鞋做好后,穿到脚上我格外的不珍惜,借它踢砖头、爬树、翻墙,几乎儿时的一切顽皮都是穿着妈妈纳的布鞋完成的。为此妈妈也费了不少心,晚上的时候,当一切收拾妥当,妈妈就坐在昏暗的`煤油灯旁,又开始 一针一线的为我赶制下一双了。
对妈妈纳的布鞋失去兴趣,大概是读初中以后。那时,校园里穿布鞋的人已寥寥无几,大多穿上了皮鞋和运动鞋。穿皮鞋走起路来掷地有声,穿运动鞋走起路来轻松,这些都是布鞋望尘莫及的。于是我也毫不犹豫的丢掉了布鞋,妈妈没有反对,还是一如既往的像以前一样在晚上的时候坐在灯旁耐心的纳鞋,只是不像以前那么勤了,只是在闲暇时偶而去拾掇它。有一次我打开盛鞋的袋子,发现妈妈已纳了好几双鞋了,静静的放在那儿。有一天,妈妈对我说:“穿布鞋吧,对脚好!”看着妈妈的眼神,尽管不情愿我还是把那双布鞋放进了书包带到了学校。到了学校我始终不敢穿,心里始终矛盾着,“同学们会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吗?”“他们会说我土吗?”样想着,我终究没勇气去穿,不过有天晚上,我把它从壁橱里拿了出来,小心翼翼的穿在脚上,我走出宿舍,独自漫步在操场上,阔别多年有种久违的感觉涌上心头。皮鞋、运动鞋固然好,但脚却受罪,出的汗通常就留在了里面。时间长了,脚就会痒,每天洗脚不说,难忍的是那种气味很难除掉。此刻,穿着布鞋竟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感。回到宿舍,我看到同学们床前摆放的竟没有一双布鞋,我的心又怯了,第二天早晨我又把那双鞋放进了壁橱。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穿过布鞋,后来妈妈也不做鞋了,妈妈说做鞋很麻烦。不久家里就没有纳的布鞋了,即使有也是从集市上买的,那种鞋样式还可以但不实用,往往穿不久就走了样变了形,穿在脚上又感觉很轻,一点踏实的感觉也没有。再后来,妈妈干脆只买球鞋、皮鞋,彻底舍弃了布鞋,我也没有去想过它。
7.布鞋养脚更养心 篇七
记忆中的幼时, 姥姥始终是和蔼而有干劲的。她当过童养媳, 没有文化的她只能在队里干体力活儿, 却食不果腹。她干练, 一个大家庭让她操持得井井有条, 尽管她没有多少文化。
姥姥的手掌是粗糙而又多茧的, 听妈妈说, 姥姥年轻时干农活儿比姥爷都要勤快。虽然她的手粗糙, 但是她做的饭一直都是清香而细腻, 最令我忘不了的是, 那些陪伴我度过童年的, 经姥姥的手缝制的布鞋。
“布鞋养脚”是姥姥常和我们说的话, 我小时候不懂, 就会缠着问, 为什么布鞋穿上了, 脚会“痒”呢。姥姥此时总是轻轻地抱着我, 对我说:“穿穿你就懂的。”毕竟姥姥是不善于言辞的, 但她做的鞋却总是富有感情, 穿在脚上, 软绵绵的, 就像姥姥无声的呵护。
姥姥的布鞋一直陪我上了小学, 我会觉得周围人的脚下之物, 比我的不知要绚丽多少倍。渐渐的, 我换掉了布鞋, 换上了和同龄人一样的名牌。那种可恶的名牌意识就是在那个时候建立起来的。有时回家, 看到鞋柜里用塑料袋包着的布鞋, 会越发觉得她老土。可是, 不管我怎么想, 布鞋总是会不断的增多, 总是跟着我的脚在长。
直到脚上的茧多了, 水泡破了又长, 长了又破了无数次后, 我才意识到布鞋的好。对啊, 布鞋养脚, 她总是最了解我的脚的, 哪里紧, 哪里松, 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虽然她不起眼。我又想起了姥姥说的“布鞋养脚”。
柜子里的鞋大了, 我人也大了。姥姥却一天天的衰老下去, 目光变得暗淡, 拿着拐杖手不住的发抖。给我家送菜时, 她的喘气声越来越急促, 她的背越发佝偻。到后来, 布鞋渐渐变少, 变得稀有了。姥姥才会轻拉着我的手, 像小时候那样, 颤颤地说:“老了, 做不动了。”看看比姥姥都要高出一截的表弟被姥姥接送回家时, 我才知道, 姥姥老了, 但是姥姥握住孙儿们的那双手未变。
现在再看看那穿不下的布鞋, 总算明白, 它不仅养脚, 更养心。
学校:湖北省英山县第一高级中学
导师:王三军
8.“木兰女”的“布鞋情缘” 篇八
大学毕业 放弃老师做布鞋
1996年,22岁的郭丽大学毕业,成了一名教师,这让很多人羡慕。然而,正当家人和亲友为她祝福时,郭丽却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辞职下海,经营布鞋!
原来,那年郭丽家的一位香港亲戚来内地探亲,想买一双手工的布鞋带回去。这位亲戚跑了好多商店买布鞋,却发现那些布鞋不是样式不美观,就是做工太粗糙。大学毕业的郭丽脑子很灵活,她认为这就是商机。许多中国人对布鞋是有感情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谁没穿过妈妈做过的布鞋,只要把布鞋做到美观、大方、舒适,样式新颖,一定会有市场。她把要做布鞋的想法告诉了亲人和朋友,却听到一致的反对声:“现在什么年代啦,谁还穿布鞋”,“原来的布鞋厂都黄了多少个了”。
坚定信念 布鞋创业苦坚持
熟悉郭丽的人都知道她的性格坚毅、机敏、执着,认准的事不管遇到多大阻力,都会想办法克服,而且一干到底。虽然得不到家人的支持,但郭丽对布鞋市场的前景很是看好,她坚定信念,全身心的投入到创业当中。
2000年,郭丽的“紫玉木兰”布鞋厂成立了。从租房子开始,她带领从农村老家招来的十几名做过布鞋的妇女,开始了布鞋生产。白天黑夜,十几个人忙活了两个多月,做出了200多双布鞋。鞋子做好了,问题也出现了,她们做好的布鞋很不精细,鞋底也纳得不均匀,只能算是残次品,一算账赔了2万元。
“挫折不可怕,创业者需要的是勇气。”郭丽这样对自己说。有问题就要找到病根,经过分析,郭丽终于找到了症结:缺少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为了取得真经,郭丽去了北京,到全国知名的布鞋厂学习,还聘请了原长春市布鞋厂的技术人员,研究各地的生产工序、样式。同时,前往苏州、沈阳、广州等地,选购各种优质布料和绒线。
经过一番取经和学习,郭丽开始了新一轮的布鞋生产。她与技术人员不放过每个细节,两个月后,300多双美观、大方新颖的布鞋摆到了人们的面前。有了好鞋还应有好名字,和她的公司一样,取名“紫玉木兰”。
创新模式 布鞋文化打开国门
随着布鞋知名度的扩大,“紫玉木兰”参加各种展会的机会多了,也因此引起了越来越多外国朋友的关注。一次在广交会上,郭丽只背了几双布鞋去参展,结果开幕当天,一位加拿大人当场就要订做150双。
150双鞋做好后邮到了加拿大,这也成了郭丽赚的第一笔外汇。几个月后,反馈回来了,外国朋友对她的鞋很赞赏,要追加订单。然而这个消息让郭丽既兴奋又犯愁:对方要的款式多、数量多,而自己规模小、产品少,怎样才能满足对方的需求呢?
市场的需要让郭丽思考,她想到既能增加产品数量,又能增加农民收入的“基地+农户”的模式。于是,她从培训技术员开始,再到农村寻找有做布鞋经验的妇女,统一工序、标准,统一购料、下发,统一验收、回收,计件付酬。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她终于按时交上了这批订单。这也让郭丽看到了希望。
尝到甜头的郭丽一个人背着布鞋穿梭于北京、天津、上海等各个民间艺术品博览会和交易会,订单逐渐增多,工厂一点点壮大,她的布鞋走进了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埃及等国家和地区。
回报社会 拥抱爱心与荣誉
在制作传统手工布鞋的基础上,紫玉木兰开发出具有吉林民间特色的工艺品。吉林民间工艺品主要包括:以“三寸金莲”为代表的“千年古韵”、以“虎头鞋”为代表的“深遂民间”、以君子兰为代表的每个城市的市花等。在开发鞋业的同时,郭丽开始下大力气研发具有吉林特色的旅游产品。
在企业获得一定成绩的同时,郭丽不忘关注公益、奉献爱心。2008年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奥运年,郭丽带领公司的技术骨干赶制了奥运会的礼品中国功夫绣龙鞋;又是2008年,四川发生了大地震,郭丽以个人名义为四川灾民捐献了10万元的救灾款;2010年,家乡吉林省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洪灾,郭丽带领员工又捐赠出价值10余万元的救灾款项及物资。
如今“紫玉木兰”品牌手工艺布鞋和它的创始人郭丽如同绽放的紫玉木兰花一样绚丽多彩,深受海内外人士的欢迎和喜爱。几年来她应邀参加各种展会屡获殊荣。
9.不避世的布鞋院士阅读答案 篇九
①最后时刻,李小文抗拒治疗,他曾把医院比作“善良的专政”。他理想中离开这个世界的方式是,“不浪费国家资源,不给别人带来拖累,不让自己遭那么多痛苦。”他做到了。
②4月,院士李小文穿布鞋作报告的照片火了。他极瘦,蓄须,衣着朴素,赤脚蹬布鞋;他读书时“不想考高分”,“及格就行”;他爱读武侠,博客上自称“黄老邪”;他嗜酒,曾每天一斤二锅头;他居然还是个货真价实的科研泰斗,是国内外遥感界权威。才学与个性、外形的反差简直不能更酷,李小文红得人尽皆知。他自己把意外走红称为“布鞋失火”,说得“冷一冷”。
③才过了9个月,“布鞋院士”又成了高频词,曾经的轶事如今被用以缅怀。1月10日,李小文院士突然病逝。
④6月两院院士大会间歇,李小文被问到出名感想时说,被炒说明“大家对社会有一种期待”,他“撞到了枪口上”。李小文确实寄托了公众太多想象,他被以“扫地僧”、陶渊明作比,被描述为隐于市的高人。
⑤李小文说:“我做课题的原则就是能够交差。”但身边师生都知道他对科研有多严谨审慎。学生胡容海说老师的“能交差”,指的可是把项目申请时下的承诺全部完成。他审阅学生的报告,勘误是逐字逐句的。学生的小组汇报做完,他说,“公式是不是再好好推一推”,抠出每一个符号的疏漏。
⑥李小文在博客上也这么较真,与博友的交流,且不论观点支持与否,指出考据有误、表述不准确、表达不合适是必须的。他曾说“闭嘴还是可以的,也不是太痛苦”。但博客上从没见他对公事“闭嘴”。上海“新年踩踏”引他思考社会心理学统计;APEC会议,他操心“一带一路”战略的启动实施;还有更早的“5·12”地震那篇广为流传的《遥感道歉》,因调拨飞机申请低效,耽误了出遥感图,他急得恨不能钻地洞“地震殉国”,生了两天闲气。
⑦对一些科技学术领域的政策、制度,李小文抱着推动改良的愿望。回应网友提出的海外人才挤走本土人才的质疑,他写:“如涛哥所呼吁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国内就算出了高端人才,潮哥(李源潮)也没法认识你。”进而提出赞成设岗公开招聘,既开放“海龟”自荐,也开放“土鳖”自荐。
⑧李小文自诩黄老邪,但他并不避世,更不清高狂傲。胡容海说,老师的习惯是讲完加一句“这个我可能讲得不对,你们再补充”。他不把话说满,不斩钉截铁,那些提出反对意见的博文,往往命名为“请教某某”、“与XX老师商榷”。他眼里没有长幼尊卑,对人一律地尊重体谅。病逝消息传出,他开博的科学网满屏追思,大家想念他有趣恳切、平等待人、毫不以师长自居。
⑨但对自己,他洒脱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早前李小文就留下了“尊严死”预嘱,不接受医疗抢救。胡容海说老师最不愿麻烦别人。他想起有次会议,饭点休息大家吃盒饭,李小文回家,电梯坏了,胡容海他们要护送身体虚弱的老师下楼,被坚决拒绝了,“别影响你们吃饭。”老师病逝那天,走得很快很突然,没太大痛苦,也没怎么麻烦别人,胡容海下午到医院想看望老师时,已经错过了最后一面
12.文中多处引用李小文院士的原话,请简析有何作用。(4分)
13.请根据全文探究,标题“不避世的‘布鞋院士’”的`含义。(6分)
参考答案
12.(4分)【要点】运用正面描写,突出李小文院士低调却又关心国家社会、专注科研的人物特点(2分)引用传主的原话更具真实性,突出了传记的特征,增加作品的可信度。(2分)(从人物形象与文体特征两个角度分析。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3.(6分)【要点】①“不避世”表现了李小文院士关心国家社会,不回避各类媒体,希望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为社会做贡献,如他博客上的对社会现象的评论;(2分)
②“布鞋院士”一方面表现了他的低调,他不愿给他人添麻烦,生活习惯质朴,不清高狂傲,有趣恳切;(2分)
10.故乡云时尚布鞋 篇十
现在许多年轻人,穿的不仅是质量,还注重的是时尚,穿出自己的个性。故乡云时尚布鞋一改老旧沉闷店铺风格,一改昏黄暗淡店铺色彩,一改低调简朴销售风格。从材料、色彩、款型都时尚化,科技化,产业化。国际设计大师不断创新力作,现代时尚混搭创意,当代科技流水线作业,让“旧玩意,玩出新时尚”!故乡云时尚布鞋接轨国际风尚标,按风格、主题、个性、颜色等关键词细分布鞋种类,策源时尚布鞋产业基地!
现在故乡云布鞋以垄断一个经济发展,主要以电子商务营销模式,推广到全国各地。故乡云布鞋有三大特色:
1.时尚与传统融合的产品定位
时尚与传统融合的产品定位,自然能够给故乡云企业自身的品牌产品带来与众不同的优势,加上低价高品质惹人眼球的性价比,自然当然不让的在产品品质这一栏赢得了肯定。而时尚元素的添加,令本身有些不合消费者潮流需求的传统故乡云布鞋有了新的亮点,并在行业内占据了潮流主导的地位。
2.大众化的产品定位
大众化的产品定位,令故乡云的品牌布鞋更加贴合消费者购买心理,摒弃了潮流时尚带来的格格不入,将时尚的元素融入到传统工艺的制作当中,从选料搭配、色彩搭配、到一些细节时尚元素的考虑,无疑是将故乡云布鞋产品品牌推向了一个与世界潮流接轨的位置。自身企业文化的建设,造就了创新独特的管理与服务理念,不仅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份财富的保证,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购物的收获,这样双向双赢的品牌战略令故乡云在鞋类行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光明。
3.完善的品牌管理运营模式
一个完善的品牌管理运营模式,令故乡云鞋业有限公司实力不断在壮大;一个有力的创新调研团队,令故乡云布鞋企业自身的品牌建设更进一步。
11.民间布鞋的工艺及其艺术特色 篇十一
[关键词] 民间布鞋工艺艺术特色
少数民族民间布鞋作为生活用品和工艺美术品,伴随着人们走过了数千年的历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才逐渐被现代的胶鞋、皮鞋或综合材料制成的鞋所代替。虽然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手工劳动,人们轻而易举地就能买到一双称心如意的鞋子,可是人们对鞋的感情远远不如以前那个年代深厚。民间布鞋这项工艺美术已濒临失传。同时失去的还将是一股浓郁的民族风情。基于对此项民族文化拯救的思考,笔者开展了对少数民族民间布鞋艺术的研究。
一、民间布鞋的概述
人类早期使用的鞋是以树皮、兽皮等裹脚发展到用麻绳、草绳或棕绳编织而成的草鞋,随着民间纺纱织布工艺的产生和发展,布鞋才应孕而生。和草鞋相比。布鞋具有工艺先进、造型美观、穿着保暖的特点。人们从草鞋时代进入布鞋时代,与之后进入的胶鞋时代、皮鞋时代一样,布鞋成为划时代的标志之一。
布鞋的分布十分广泛,在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均有流传。据村寨里的老人介绍:每到闲暇时节。便呈现家家纺纱织布,户户绣花纳鞋的景象。妇女们还经常聚集在一起,一边谈笑风生。一边穿针引线,那欢歌笑语和着拉鞋底线发出的响声,配以手上的动作,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她们是在演戏呢。那个年代的人们除了少数人在特殊劳动场合需要穿草鞋之外,其余的不分男女老少一律都穿着布鞋。
布鞋的类型因男女老少而异。男的鞋面为纯色,称为“素鞋”:女的鞋面绣花,称为“花鞋”。花鞋又因穿着者的年龄差别而有所不同,年老的一般花草简单,色彩暗淡:年轻的则图案丰富,多姿多彩:儿童的布鞋鞋尖扁平,工艺简单。
布鞋的作用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从护脚保暖逐渐演变成为表现个人情感的媒介。在少数民族地区。姑娘们脚上穿着经过自己精心缝制的花鞋,走起路来花鞋随着轻盈的脚步上下翻飞,像一对舞动的蝴蝶,十分引人注目。这是姑娘们吸引异性目光以显示自己心灵手巧的一种方式。小伙子在相亲的时候不仅要看姑娘的容貌。而且还要观察姑娘脚上的花鞋是否精美,并以此来判断姑娘的手工技艺、为人处事和性格特征的优劣。
布鞋还是少数民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信物,当爱情谈到可以许愿的时候,女方会送给男方一双做工精美的布鞋,于是才开始进入谈婚论嫁的阶段。因此,送布鞋成为少数民族男女恋爱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今少数民族地区的许多地方仍然保留着这样一种习俗,即姑娘出嫁之前要召集亲朋好友利用空闲时间做上几个月甚至一年的制鞋针线活,以保证出嫁时有足够的布鞋赠给郎家的男女老少及其家族里的其他亲人,因此出嫁的姑娘要是遇上庞大的家族时,布鞋的数量往往以“担”来计算。
此外,在广西和其他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方言中“鞋子”与“孩子”同音。所以姑娘出嫁以鞋子作为嫁妆也是“多子多福”旧习俗的一种反映。
二、民间布鞋的制作工艺
(一)布鞋的定样
要想制作一双使主人穿得舒适满意的布鞋,量脚定码是关键的一步。然而,据前辈所说,按古代的风俗是不能给鞋主量脚的。在那个年代把量别人的脚视为不礼貌和没有能耐的行为,尤其是媳妇给家公、家婆或者是姑娘给情人制鞋的时候是万万不可以量脚的。这种习俗练就了妇女们一双慧眼,使她们一眼就能看出对方穿的鞋是多少尺码。然后用纸剪出一个鞋底的模样来。初学者如果实在拿不准尺寸的话,那要等到雨天,在泥泞的道路上找到对方的脚印。在对方没有发觉的情况下悄悄取样,这是她们不愿告知他人的秘密。
(二)布鞋的备料
缝制布鞋的材料按布鞋的组成构件来分,有鞋帮料和鞋底料:按各部分构件自身的结构来分,又有里料和面料。此外还有线料(含刺绣用的彩色丝线)。里料一般是取旧衣物中还没有被磨破的地方的旧布料,或者是利用裁衣服剩下的边角布料,通过多层裱糊成为大块厚实的全浆式布层的“浆层布”。这种浆层布在布鞋的制作中用量很大,鞋底和鞋帮的内层都要用到它,一双布鞋所需要的浆层布如果摆开来可占地十多平方米。面料多为新布料,用于鞋帮和鞋底的两个外层。也有整个鞋底和鞋帮里里外外都用新布料的做法,这类鞋除非是要送给特别的人,否则是不会这样做的,因为这样一来成本过高,二来鞋底难缝。线料主要是鞋底线,鞋底线要结实,像二号铁线大小。鞋底线要经过多次打蜡后方可使用,目的是为了使这些线能经得起脚下踩踏的考验。
(三)布鞋的缝制
布鞋的缝制一般从鞋底开始,因为鞋底是布鞋制作的主要工序。首先根据纸样或直接根据尺寸用经火烘烤压平后的笋壳剪出鞋底的模样,然后以它为样板剪取鞋底布料,粘一层剪一层,直至鞋底达到一至二厘米左右的厚度为止。民间布鞋有千层底的传说,实际上只是四、五十层而已,“千层底”只是一种泛指和夸张的说法罢了。粘好鞋底后便可用针线缝制了,称为“纳鞋底”。纳鞋底首先要在距边约一厘米处起针,顺着边缘分别走针两圈。采用回针法,针脚密集,排列整齐。缝过的地方所露出的线形点状排列,一眼望去,像排着队的小蚂蚁。缝完边缘线就可以开始在边缘线以内进行大面积地走针了,这里的针法多有讲究,有平行针法、三角针法等等,初学者要经过临阵观摩或经师傅的指点才能上手。
鞋帮(鞋面)的制作按高低帮两种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高帮鞋鞋面采用前后先开缝,后缝合的方法,目的是为了在鞋底和鞋面缝合时便于操作,这是早期常见的布鞋。现当代的布鞋多为低帮,穿着以不露脚指为度。低帮鞋鞋面在脚跟缝合前的平面展开图为近似马蹄形,前幅较宽,两侧较窄,通过脚尖至脚跟的中线两边形不对称图形。
鞋面成型后按布鞋的使用者性别的不同来作进一步加工。男性布鞋只需把鞋面布层分多路缝合即可,自从缝纫机问世以后,这项工作变得异常简单起来。女性布鞋在鞋面的后期加工工艺上比起男性的要复杂得多,主要是增加了图案和刺绣。
鞋面加工完成后便可以和鞋底缝合。这是整个布鞋工艺中最难的一步,它决定着鞋面是否平整美观,也决定着鞋子是否使人穿着舒适。鞋底周围弯曲的形增加了鞋帮与之缝合的难度。妇女们硬是凭着仅有的一把锥子上线(最初还没有带钩的锥子)缝合,其难度可想而知。上线上得好的,让你看不出线的来龙去脉,有若天衣无缝的效果。
三、民间布鞋的艺术特征
(一)形制特征
一双布鞋的平面俯视图是典型的轴对称图形。左右两只鞋的鞋底和鞋面在制作时分别为一次性剪而成,把一次性剪成的两个同样形状的摸板中的一个翻另一个面来使用就可以了。这种正反两面使用图形的方法是对对称法则的巧妙而灵活地应用。这是布鞋工艺明显的形制特征。
(二)纹样特征
布鞋鞋面的纹样特征首先体现在剪纸艺术上,鞋尖面上所有的刺绣都是在剪纸的基础上绣起来的。利用丝线本身的厚度。使剪纸纹样立体化,有浅浮雕的装饰效果。
为布鞋刺绣而设计的剪纸是一种独特能马蹄形适合纹样,这种适合纹样在一般资料中很少有记载。该纹样近似于扇形适合纹样,采用对称式与均衡式构图,在中心线或中心点能上下左右配置同形、同色、同量或不同形色但等量或近似形的纹样。剪纸(刺绣)的图案内容以花鸟为主,花的种类形形色色甚为丰富,牡丹、石榴、菊花、梅花、莲花、桂花、茶花等图案在布鞋刺绣中比比皆是,此外,还有蝴碟和凤凰图案。特别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水果纹,是以当地特有的抽子、菠萝、荔枝、龙眼为原形的图案。传说壮族创世女神米洛甲是从花朵中出生的,因此壮人祈求生育的方式就是祭祀花神。或是在床头插花。鞋尖绣花也是这种精神表达的方式之一。
鞋帮两侧一般多为龙纹和水纹图案,结合鞋尖的刺绣图案形成双龙戏珠之意象。这里的图案一般都是用单色线缝出抽象的长条形适合纹样。除了龙纹和水纹之外还有鱼纹和花径纹等。
(三)色彩特征
1、个性化的色彩表现
布鞋的色彩按年龄和性别的不同向个性化的趋势发展。老年人的布鞋从鞋面到鞋底,布料均为黑色,年轻人的鞋底多为白色,姑娘穿的鞋面以浅兰色为主。
2、强烈的色彩对比
布鞋绝大多数都是白底黑帮,黑白对比十分强烈,大面积的黑和小面积的白使得这种补色对比得以协调。此外鞋底的白色以线条的方式出现,和鞋面构成线面结合,达到近乎完美的艺术效果。
3、丰富的刺绣色彩
刺绣的色彩可谓是五彩缤纷,尤其是红色和浅绿色在黑色的底子上显出了原始的黑、红、白装饰风格。丰富的刺绣色彩是壮族妇女利用购买到现成的多色丝线(仅红色就有四种之多),根据表现对象而随类赋彩的结果。无论是植物的花色还是动物的色彩都能绣出微妙的变化,有栩栩如生。呼之若出之感,显示了绣女们特有的色彩审美情趣和一定程度的色彩搭配能力。在一种色线底子上挑绣出另一种色线,使色彩表现得更加丰富。变有限的色线于无限的色彩。是刺绣色彩调和的一大特色,与绘画体系中的色彩并置规律相一致。
四、结束语
12.布鞋随笔散文 篇十二
哈锦林
妻从集市上给我买来一双“北京老布鞋”穿着很舒服,底子软软的,还不流脚汗,可总觉得哪地方有点不对,仔细一瞧这双鞋是塑料软底的,过去我们穿的布鞋是自家做的布底鞋。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家的大人孩子穿的都是自家做的布鞋。冬季闲下来的时候,母亲就把旧的实在没法穿了的衣服上的补丁一层层拆开,把有用的地方剪成一块块的碎布料。那时候家家都有针线匾,里边装满了剪裁缝补衣裳剩下来的布片或布条,我们这里叫“衬”。那衬五颜六色,厚薄不一,颜色不一,新旧不一。碎布衬积攒多了,就选个太阳好的日子,用饭桌面或其他什么面板支在院子里,在锅里调出热气蒸腾的糨糊,把新一些的和旧一些的布料错开,将厚一些的和薄一些的摊均匀,将碎布条一块块一层层粘起来,在太阳底下晒上几个太阳,就成了硬邦邦的“疙疤”了。如果赶不上好天气就架上柴火烘烤,那成色也不差。做鞋前,先找庄子里的巧媳妇,按脚大小,照着棉鞋或单鞋的样子,先在旧报纸上剪出鞋样子,然后把这鞋样缝在疙疤上,刷刷几下子就剪出鞋底、鞋帮,然后就可以做鞋了。
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就连衣服都很少穿,男孩子都七八岁了夏天还光着屁股到处乱跑,记得我们庄子上有个和我般长般大的小男孩好像都十一二岁了,还光着屁股跟着大人去赶集,穿鞋就更不可能了。谁能穿上妈妈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
我妈妈一生勤劳,针线活虽不是很好,但总为我们姊妹几个做鞋,因为那时家里穷,买不起鞋。冬天,农活不忙了,就开始为我们做鞋了。那时候的布鞋有两种,一种是方口,一种是小圆口,男孩子一般是小圆口的;天冷了就给我们做棉鞋。小时候我就喜欢在晚上睡觉的时候,看着妈妈做鞋,很有趣的。夜深人静时,妈妈坐板凳上,纳鞋底。纳鞋底之前是打麻绳,麻绳锤是用牛腿骨头做的,长长的麻匹担在妈妈的肩上,用手把麻垂一转,那长长的麻匹就拧在了一起,那麻绳锤转起来很好看,手和麻绳锤要配合好才行。一晚上要打一麻轮垂,而后再把单匹的麻绳两股和在一起就成了纳鞋用的麻绳了。
纳鞋底是既细致又累人的`活儿,妈妈总用一块布包着鞋底纳,这样不会把鞋底两边的布弄脏。纳鞋底时弯腰弓背,一手攥住鞋底,一手用力拽针线,指掌间用的力气大,用的均匀,纳出的鞋底就平整结实,自然就耐穿。那动作轻松自如,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纳鞋底时间长了,手指会疼痛,眼睛会发花,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手指出血了,妈妈就用嘴吸允一下继续纳鞋底。看到妈妈滴血的手指,我的心里很难受,心里常想“等我长大了,挣钱买鞋穿,您就不用吃这苦了。”看着鞋上密密匝匝的小针眼和妈妈疲倦的眼睛,我激动不已。多少次我听着油灯芯热爆的噼里啪啦声,那熟悉的麻线抽动的嗤嗤声,进入温柔甜美的梦乡。
一双布鞋底有好些层“疙疤”摞在一起,俗称千层底,再一针一线的把它们纳在一起要耗费好多心血呀!一双布鞋的做成,寄托了母亲对我们深深的爱,我们就是在这样无私,博大的爱中健康快乐地成长,长大。
如今,穿布鞋的时代已渐渐离去,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款式的鞋子摆满了鞋柜,虽然在街上可以买到一双可脚的布鞋,但那毕竟是塑料底的,穿到脚上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可我内心深处永远为我那千层底的布鞋留有一个位置,只可惜再也穿不到妈妈手工做的布鞋了,妈妈已经是九十多的高龄了。
【布鞋的知识】推荐阅读:
布鞋情结的散文10-20
母亲做的布鞋散文09-20
千层底布鞋10-21
消防知识和灭火器的使用知识11-05
论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08-27
积累的知识08-14
诗词的知识11-05
仪态礼仪的知识06-21
护理的知识竞赛08-04
宪法的相关知识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