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做人做事做官生存哲学》有感(10篇)
1.读《曾国藩做人做事做官生存哲学》有感 篇一
对大部分人来说一生一般是做人、做事“两做”,但对党政干部来说再加上做官是“三做”。所以我们就要研究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官,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做人以诚为本。这是最根本的,其他的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如果没有诚,对人不诚实,对朋友不诚实,对党不忠诚,没有一个诚字,“满嘴跑舌头”,没有一句实话,这种人谁还跟你交往呢?诚不诚大家心里都知道。诚是最容易做的,又是最难做的。 做事以实为本。做事有两个环节,一个是实事求是,在实事里面找规律,这是个实字;找到规律后又要落实,不是为了说两句话就完了,落实了没有,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实,所以,我认为做事以实为本。
做官以民为本。因为共 产 党的官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民是官之本,以民为本,实际上就为民、靠民、学民,其宗旨是为人民,做事要靠人民。提高个人素质的根本途径是学人民。我认为领导要高明,领导应该高明,高明应该是学了民以后才高明。如果不学民他不可能高明。高明不是天生的,是学民的结果。 做人
(一)什么是好人。做人以诚为本,具体说就是做人要诚恳。待人诚恳,要讲良心,就是好人。我很重视人的良心,什么叫良心呢?简单地说,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就是良心。饮水不思源、知恩不报甚至以怨报德那叫良心吗?但有人糊涂,饮水不思源,知恩不报生活中有,只是有的时候不是自觉的。我认识广东一个企业家叫钟华生,他说了一句话: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给你做了一件好事,你也永远不能忘了他。这就是他的交友之道。我的体会是:世界不是为你存在的,社会不是为你建造的,别人不是为你活着。明白了这些“不是”,才能懂得真正的“是”。什么是好人呢?刚才说的八个字: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再就是好人就应该学“好种子”。农民种地要选好种子,好种子能增产15%到 20%甚至更多。好种子很难培养。
(二)怎样识别好人。人都愿意做好人,不愿意做坏人,怎么识别好人呢?第一,我认为最重要、最好的方法就是对比、对照。我写过一个“检验人的十条标准”,就是用一个对照的办法来检验。比如说看他顺境是否骄傲,逆境是否泄气,这就是一个对照。有的人顺境行,逆境不行。一个人在顺境的时候怎么样,逆境的时候怎么样,对强者是否屈服,对弱者是否欺凌,这就是一个人的人品。看到比自己强的就给人家磕头作揖,看到弱的不欺负不过瘾,这不是好人品,如何对待弱者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本质。看到露脸的事,是抢还是让,看到困难,是上还是躲,也是一个对比。其实人就在这个对比中看得最清楚,光看一面看不清。对领导,无论是在台上,还是在台下,是否一样尊重。对同级也是一个对比,对有无提拔可能的人,是否一样团结。同级呢,有的有提拔的可能,有的没提拔的可能,是不是一样团结他们。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看到哪个要提拔了,赶快跟他搞好关系,将来提拔后对自已有好处;还有一种情况是这个人要提拔了,他上去就没我的事了,我一定给他出点难题。对有无提拔可能的人都一样团结他,对下级是否一视同仁地爱护他们,这就是在对比中看人品。第二,不求全责备。好人不是完人,用完人的条件要求好人,不管你的主观愿望如何,最后肯定是打击好人,特别是打击那些能干事的好人,这是一个百事不爽的规律,用完人的条件去要求好人,这是我们多年的一个误区。为什么说打击好人呢?因为好人能干事,干事就有矛盾,而且他的缺点也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好多人看着他呢,如果拿一个完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他达不到,所以随时都可以敲打他。完人的标准是一个随时都可以敲打好人的鞭子,提出完人的标准不一定是坏心,任何一个人的缺点都是他的优点的延长,这个人很有主见,那么有人会提意见说他主观,为什么呢?因为主见和主观在内容上可以分清,在表现形式上分不清。有的人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党叫干啥就干啥,这种人往往缺乏创造性。老黄牛式的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人是好人,但让他有标新立异的创新,他也没有,他的优点一延长就延长到没创新了,主见一延长就延长到主观,就是这么个关系。你让他很有主见,又让他一点主观都没有,这种人是没有的;你让他埋头苦干,又让他有创造性,也是很难的。但是我们的文件,我们的理论文章都不是这么说的,都要求我们的干部是“既??又??”干部,既有主见,又不主观;既埋头苦干,又有创造性。也不能说不对,我认为这只是一个努力方向,不能说我有主见,就能随便主观。但是我们在衡量好人的时候,千万不要把方向当作一个操作性的标准,哲学上叫“二律背反”,两句话都对。我们用干部往往卡在这一关,
有很多很有才能的人,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总觉得还有缺点。小平同志在世的时候,有人汇报说,某个干部,这个人急躁,小平就说,急躁好吗,说明他事业心强吗,对工作不着急,这样的干部你用他干吗?小平同志很懂辩证法,事业心强的人往往急躁,干不完他心里不好受,如果遇到慢腾腾的人,他就发脾气,就急躁。
(三)怎么做好人。这里说的做好人,不是“好人主义”中的“好人”,是正面意义上的好人。如果按一个人犯错误的次数来说,可能有的好人犯的错误比坏人还多,为什么呢?因为坏人的错误往往就是一个,即他的目的不对。但是他知道自己的目的不对,所以在方法方式上就特别讲究,能把错误的东西包装得很好,他要研究对方的心理,研究客观环境,采取什么办法才能达到他的目的,手段很讲究,就像搞假冒伪劣的,对包装特别注意一样,不然行不通。目的恶劣,手段也很恶劣,这是最蠢的坏人,真正成气候的坏人绝不是这样的。相当一部分好人是相反的,认为自己一心为工作,一心为他人,一心为事业,有一颗赤诚的心,但是就是不讲究方法,不觉得有讲究方式方法的必要,因为他觉得自己有好心已经足够了,我是好人,我一心为你好,不讲究场合,不看对象,让人不好接受。在手段上、方式方法上发生很多错误,好心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所以说,坏人的许多空间是好人给留下的。有人老说领导喜欢拍马屁的,谁拍马屁听谁的,作为对当领导批评的一句话,领导应该考虑。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下级出于好心,但见到领导老说臭话,他一天累得要命,你还老跟他说这不对、那不对,这个要改进,那个要注意,他能不烦吗?他布置工作可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工作必须马上干,你非站出来说还有多少不完善的地方,把气氛给破坏了,你是好心,主要是方式方法不合适。心好心坏一下子难以看清楚,但是,方式方法都是直观的,于是如果不考虑方式方法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好心,人家没有确定;坏方法,人家都感受到了。我提倡人要明快,不隐瞒观点,但好人更应该注意方式方法。我是中国医药记协的顾问,医药记协成立让我题个词,正好借题发挥,中国有句古话,“忠言逆耳、良药苦口”。这句话是对的,是对于那个被批评的人说的,人家说的话不好听,要想想有没有道理,是对听取意见者的提醒,但他不应成为对提意见者的放纵,对提意见的人不能用这个标准。忠言一定要逆耳吗?不逆耳就不是忠言了吗?我们现在很少喝汤药,而把中药制成了胶囊,照样能治病,因此我把“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改成“良药未必全苦口,爽耳忠言更利行”。好人应该记住这句话,这样可以使你的好心达到预期的目的,也使你这个好人被人们发现,使人家对你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会团结人是大本事。好人不光是独善其身,一定要和周围的人处理好各种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团结的问题,不管他有没有缺点,不管他有没有错误,不管他水平怎样,你不善于团结,不以人家的条件为条件是不行的,所以真正会团结就是大本事。很多人个人做好的本事很大,但是不会把大家团结在一块,没有这种本事,一个人混身是铁,能打多少钉呢?只有把大家都发动起来,大家的力量才大呢!内耗很少,发挥团队的优势,团结力量大,这是真有本事。
2.做人 做事 做官 篇二
做人和做事,是一般人都会面临的两个人生课题,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还得增加一条,做官。对此,笔者认为做官需做事,做事先做人。
先做人。中华民族历来讲究做人的道理,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有时候,一个人拼一拼、努把力,就能做成一件事。但写好“人”这一撇一捺,却是每个人毕生的话题,有的人可能一辈子也“写”不好。因此,做“好”人最重要,也最困难。毛泽东曾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句话中的“这点精神”引起了笔者对于怎样做人的反思。笔者认为,奉献的精神、舍己为公的精神,说白了,就是强调“宗旨”二字,就是人们常说的“饮水当思源”,就是人们常唱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就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高高擎起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旗。因此,宗旨意识强的人,才会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党和人民的关怀,离不开社会的帮助,才能具备“这点精神”。这样,这个“人”才能做得正、行得直。
再做事。官当得好不好,就要看做的事怎么样。这里,有两个评价标准。一个标准强调做事的效果,即做的事都是好事。一个人最难得的是一辈子总是做好事,不做坏事,做有益于人类的事,不做害人的事。如果开头做点好事,后来又做坏事,这就叫做没有“坚持”,没有常性或晚节不保。一贯地做有益于党的建设、有益于国家发展、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事,这样的操守令人敬仰、令人钦佩;这样的人总是有“良心”,懂得回报,善于建设。事实上,没有良心的“驱使”,一个人很难做到“一辈子”都做好事。另一个标准强调做事的过程,即做任何事都要脚踏实地。如果不从别人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做起,那么,一个人就很难有做大事的机会。因为连小事都做不好,还怎么做大事?没有量的积累何谈质的飞跃?想一步登天那是好高骛远,任何宏伟的建筑必然都有坚实的地基,“打地基”的过程就是积累经验的过程,也是本领和技能提高的过程,更是逐渐得到大家接受、认可的过程。
3.做人做事做官 篇三
一个领导干部,如果要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就必须在他们中树立起威望和信誉。这既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对领导干部的必然要求。然而,有的干部对威信有一种误解,似乎职务越高,权力越大,威信也就越高。其实,职务、权力、威信是两码事。职务是组织任命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而威信却要靠自己在实践中一点一滴地树立。领导干部要在群众中树立威信,就必须正确处理做人、做事与做官的关系。
首先是做人。做人就是要真诚待人,为人是否真诚,是反映其思想品质的重要标志。一个领导干部成熟的特征之一就是:思想健康向上,说话表里如一,待人真诚宽容。要做到真诚待人,一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做人的根本,每一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用共产主义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二要有健康的内心世界。所谓“健康”,就是说话做事不含“杂质”,同事之间要说真话,思想朴实、纯洁,做事要合情合理,对同志要真诚地关心、信任和帮助;同时,还要有知足者常乐的心态。三要用积极向上的眼光看人。对周围、身边和一起共事的同志,要多看到他们的长处,多看到他们的“闪光点”,诚心帮助同志进步,互相取长补短,不能戴“有色眼镜”,多琢磨事,少琢磨人,谋事不谋人。如果把心思、精力用在挑毛病、1找问题上,就有可能造成离心离德,最终孤立自己,还会耽误事业。
其次是做事。做事就是要善于处理事。做事不仅要敢做,还要善做,如处理得好,好事变得更好,坏事可能变成好事;如处理不得当,好事就可能变坏,坏事就可能变得更糟。善于做事的干部,就能在处事中产生人格力量,形成较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调动各种潜在因素,推动事业的发展。处事中,一要注意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党性、原则性是对领导干部的根本要求,但坚持党性、原则性不是不讲究方式。从这一点看,越是坚持党性,原则性,越是需要灵活多样的处事方法,但这种灵活性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有客观依据的,是为了真正解决问题,取得更好的效果。二要善于运用优选法。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做事不妨多想几套方案,这套不行,还有第二套,第三套……,从中选择最佳方案,努力把事情办的更好。三要处事公正。公正能服众。心中要有“公平秤”,处理任何事情都要出于公心,公道正派,不能分亲疏里外,分哪个好,哪个不好。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要搞五湖四海,不能搞近亲繁殖,给人以光明磊落的感觉。
再次是做官。做官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官位”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力”则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如果不能正确认识权力,把权力当作特权,就会脱离群众,损害党的形象,自己还容易犯错误,栽跟斗。为此,一要正确行使权力。
党和人民赋予我们一分权力,也就意味着赋予了一份责任,一份荣誉。因此,领导干部绝对不能只享受荣誉和待遇,而不竭心尽力地履行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的权力只能为人民服务谋利益,而不能以权谋私。要按照“三个代表”和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带头加强党性锻炼,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强化公仆意识,真正把权力用在为人民服务上。为此,要处理好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丢掉“官”架子,正确对待自己的职位,把好用人关。
4.做人做事做官 篇四
1、没有人能代替我们做人,只能靠自己;2、做人,不是纯粹个人的事,而是一个社会性的大事;3、大家都会做人的社会,才
可能是一个和谐的社会;4、和谐社会的构建,要从学习做人做起。
做人:就是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从中展现自己的内质,赢得别人的信任和支持。做事:就是处理人与物的关系,使自在之物变成为我之
物,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利益。日常生活中的人:*人生铁律:项羽至死不悟:“非战也,天亡我也!”林彪为何死无葬身之地?“我死了,看你怎么办?!”结论:一个人会做事而不会做人,往往没有
好结果,甚至没有好下场。如何做好人?*做人靠本质。本质,即事
物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规律。规律有三大特征:重复性稳定性
条件性*做人的本质内容以规律的三大特征为经,以行为科学和人际
关系学为纬,来筛选古今中外名人贤达的所言、所行、所著,能否从
中找出一些反映做人规律的东西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忠、义、仁;勇、智、诚、信。当然,这还必需对其加以现代解读。忠其实质
是纵向人际关系的处理准则。?? 纵向人际关系包括:个人与组织、下级与上级、地方与中央、小辈与长辈、局部与整体古人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论语》居上克明,为下克
5.三做谈(做人、做事、做官)感想 篇五
对大部分人来说一生一般是做人、做事“两做”,但对党政干部来说再加上做官是“三做”。所以我们就要研究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官,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做人以诚为本。这是最根本的,其他的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如果没有诚,对人不诚实,对朋友不诚实,对党不忠诚,没有一个诚字,“满嘴跑舌头”,没有一句实话,这种人谁还跟你交往呢?诚不诚大家心里都知道。诚是最容易做的,又是最难做的。做事以实为本。做事有两个环节,一个是实事求是,在实事里面找规律,这是个实字;找到规律后又要落实,不是为了说两句话就完了,落实了没有,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实,所以,我认为做事以实为本。
做官以民为本。因为共产党的官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民是官之本,以民为本,实际上就为民、靠民、学民,其宗旨是为人民,做事要靠人民。提高个人素质的根本途径是学人民。我认为领导要高明,领导应该高明,高明应该是学了民以后才高明。如果不学民他不可能高明。高明不是天生的,是学民的结果。
做人
(一)什么是好人。做人以诚为本,具体说就是做人要诚恳。待人诚恳,要讲良心,就是好人。我很重视人的良心,什么叫良心呢?简单地说,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就是良心。饮水不思源、知恩不报甚至以怨报德那叫良心吗?但有人糊涂,饮水不思源,知恩不报生活中有,只是有的时候不是自觉的。我认识广东一个企业家叫钟华生,他说了一句话: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给你做了一件好事,你也永远不能忘了他。这就是他的交友之道。我的体会是:世界不是为你存在的,社会不是为你建造的,别人不是为你活着。明白了这些“不是”,才能懂得真正的“是”。什么是好人呢?刚才说的八个字: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再就是好人就应该学“好种子”。农民种地要选好种子,好种子能增产15%到 20%甚至更多。好种子很难培养。
(二)怎样识别好人。人都愿意做好人,不愿意做坏人,怎么识别好人呢?第一,我认为最重要、最好的方法就是对比、对照。我写过一个“检验人的十条标准”,就是用一个对照的办法来检验。比如说看他顺境是否骄傲,逆境是否泄气,这就是一个对照。有的人顺境行,逆境不行。一个人在顺境的时候怎么样,逆境的时候怎么样,对强者是否屈服,对弱者是否欺凌,这就是一个人的人品。看到比自己强的就给人家磕头作揖,看到弱的不欺负不过瘾,这不是好人品,如何对待弱者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本质。看到露脸的事,是抢还是让,看到困难,是上还是躲,也是一个对比。其实人就在这个对比中看得最清楚,光看一面看不清。对领导,无论是在台上,还是在台下,是否一样尊重。对同级也是一个对比,对有无提拔可能的人,是否一样团结。同级呢,有的有提拔的可能,有的没提拔的可能,是不是一样团结他们。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看到哪个要提拔了,赶快跟他搞好关系,将来提拔后对自已有好处;还有一种情况是这个人要提拔了,他上去就没我的事了,我一定给他出点难题。对有无提拔可能的人都一样团结他,对下级是否一视同仁地爱护他们,这就是在对比中看人品。第二,不求全责备。好人不是完人,用完人的条件要求好人,不管你的主观愿望如何,最后肯定是打击好人,特别是打击那些能干事的好人,这是一个百事不爽的规律,用完人的条件去要求好人,这是我们多年的一个误区。为什么说打击好人呢?因为好人能干事,干事就有矛盾,而且他的缺点也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好多人看着他呢,如果拿一个完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他达不到,所以随时都可以敲打他。完人的标准是一个随时都可以敲打好人的鞭子,提出完人的标准不一定是坏心,任何一个人的缺点都是他的优点的延长,这个人很有主见,那么有人会提意见说他主观,为什么呢?因为主见和主观在内容上可以分清,在表现形式上分不清。有的人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党叫干啥就干啥,这种人往往缺乏创造性。老黄牛式的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人是好人,但让他有标新立异的创新,他也没有,他的优点一延长就延长到没创新了,主见一延长就延长到主观,就是这么个关系。你让他很有主见,又让他一点主观都没有,这种人是没有的;你让他埋头苦干,又让他有创造性,也是很难的。但是我们的文件,我们的理论文章都不是这么说的,都要求我们的干部是“既„„又„„”干部,既有主见,又不主观;既埋头苦干,又有创造性。也不能说不对,我认为这只是一个努力方向,不能说我有主见,就能随便主观。但是我们在衡量好人的时候,千万不要把方向当作一个操作性的标准,哲学上叫“二律背反”,两句话都对。我们用干部往往卡在这一关,有很多很有才能的人,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总觉得还有缺点。小平同志在世的时候,有人汇报说,某个干部,这个人急躁,小平就说,急躁好吗,说明他事业心强吗,对工作不着急,这样的干部你用他干吗?小平同志很懂辩证法,事业心强的人往往急躁,干不完他心里不好受,如果遇到慢腾腾的人,他就发脾气,就急躁。
(三)怎么做好人。这里说的做好人,不是“好人主义”中的“好人”,是正面意义上的好人。如果按一个人犯错误的次数来说,可能有的好人犯的错误比坏人还多,为什么呢?因为坏人的错误往往就是一个,即他的目的不对。但是他知道自己的目的不对,所以在方法方式上就特别讲究,能把错误的东西包装得很好,他要研究对方的心理,研究客观环境,采取什么办法才能达到他的目的,手段很讲究,就像搞假冒伪劣的,对包装特别注意一样,不然行不通。目的恶劣,手段也很恶劣,这是最蠢的坏人,真正成气候的坏人绝不是这样的。相当一部分好人是相反的,认为自己一心为工作,一心为他人,一心为事业,有一颗赤诚的心,但是就是不讲究方法,不觉得有讲究方式方法的必要,因为他觉得自己有好心已经足够了,我是好人,我一心为你好,不讲究场合,不看对象,让人不好接受。在手段上、方式方法上发生很多错误,好心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所以说,坏人的许多空间是好人给留下的。有人老说领导喜欢拍马屁的,谁拍马屁听谁的,作为对当领导批评的一句话,领导应该考虑。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下级出于好心,但见到领导老说臭话,他一天累得要命,你还老跟他说这不对、那不对,这个要改进,那个要注意,他能不烦吗?他布置工作可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工作必须马上干,你非站出来说还有多少不完善的地方,把气氛给破坏了,你是好心,主要是方式方法不合适。心好心坏一下子难以看清楚,但是,方式方法都是直观的,于是如果不考虑方式方法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好心,人家没有确定;坏方法,人家都感受到了。我提倡人要明快,不隐瞒观点,但好人更应该注意方式方法。我是中国医药记协的顾问,医药记协成立让我题个词,正好借题发挥,中国有句古话,“忠言逆耳、良药苦口”。这句话是对的,是对于那个被批评的人说的,人家说的话不好听,要想想有没有道理,是对听取意见者的提醒,但他不应成为对提意见者的放纵,对提意见的人不能用这个标准。忠言一定要逆耳吗?不逆耳就不是忠言了吗?我们现在很少喝汤药,而把中药制成了胶囊,照样能治病,因此我把“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改成“良药未必全苦口,爽耳忠言更利行”。好人应该记住这句话,这样可以使你的好心达到预期的目的,也使你这个好人被人们发现,使人家对你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会团结人是大本事。好人不光是独善其身,一定要和周围的人处理好各种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团结的问题,不管他有没有缺点,不管他有没有错误,不管他水平怎样,你不善于团结,不以人家的条件为条件是不行的,所以真正会团结就是大本事。很多人个人做好的本事很大,但是不会把大家团结在一块,没有这种本事,一个人混身是铁,能打多少钉呢?只有把大家都发动起来,大家的力量才大呢!内耗很少,发挥团队的优势,团结力量大,这是真有本事。
(四)好人怎样长寿。如何使好人长寿?第一,要减少心累。人有三累:一是体累,干力气活,身体很累;二是脑累,想问题,写东西,脑子很累;三是心累。对于这三种累,在一般情况下,体力再累不伤人,睡会儿觉又休息过来了;脑子再累也不会伤人,而且脑子越用越灵,大家都有这个体会;最怕的就是心累。怎么减少心累?要注意心理调节,心胸宽一点,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本事。我认为,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他可能成就的事业就有多大。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连一点不顺的小事都放不下,那还怎么活呢?所以要扩展自己的心胸。拿得起放得下,一般的利益不去刻意追求,一般的荣辱不要老放在心上。我在办公室写了一句话:将军赶路不追小兔。小兔有两个意思,可能是利益,也可能是干扰。大将风度,取其大而舍其小,取其本质,而不被现象所迷惑。第二,对得与失的感觉要正常。我有大学文凭,我没觉得这个文凭怎么好,如果能拿到研究生文凭才好呢,研究生文凭我没有得到,这才是我的利益,大学文凭得到了这不是利益。失去的利益才是利益,原来的国企职工没有失业的危险,他也不觉得得到的是利益,如果失业了,才感觉到原来岗位的重要。所以原来的体制跟人们的心理是不吻合的,不觉得它是利益,因为他已经得到了,又没有失去的危险。第三,代价的观点。用代价的观点来调节自己的心理。我们搞市场经济有三种代价:生产成本,销售成本,风险成本。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知道必须付出这三种成本,才能把企业经营好。一是生产成本。有的人就认识不到生产成本,做一件好事,一件好产品,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这一点许多人不认可,总希望做一般的努力就能生产出好的产品,有更多的收获。二是销售成本。不认可的人更多,人也有个销售成本,让人家认识你,跟人家交流,跟人家沟通,包括对领导,该汇报的汇报,这样表现自己是正常的。因为你处在一个团体之中,大家是一个集体,大家互相沟通,让人家了解你,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三是风险成本。大多数人认为做了好事一定会受到一致赞扬,根据我的体会,往往不是如此,做了好事以后可能惹了麻烦,“人怕出名猪怕壮”。比如说我们作记者的,两个人的情况差不多,我老写好文章,他老写不出来,他的心理就不平衡,就老挑毛病,你这个概念不对,那个观点不对,因为他说我几句,心理就平衡了。
(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善良人们的愿望,是生活中的主流事实,但不是全部事实,就是说还有一部分善不得善报,恶不得恶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首先是制度好。但制度好也不能保证善都有善报,恶都有恶报,生活就是这样。如果所有的善都得善报,做好人也不光荣;所有的恶都得恶报,没有人做坏事了,只要做坏事,一定得到相应的报应,谁还敢做坏事?做小偷的每偷必被抓,就没有人敢偷东西了。人要有一个信念,认准一个目标不改变,好人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相信善有善报,也能承受善没有善报,但还行善。假如没有善报我们得到的是什么?是不是一无所获?不是的,有所得,这就是心理积淀。做好事不管有没有好报,心理积淀是好的。我帮助了一个人,我也没得到什么好处,我毕竟做了一件好事,心理积淀有了,好事越多,积淀越多。周恩来总理晚年体质那么弱,但为什么精力那么好?他心理积淀很好啊!一辈子为党、为人民、为国家做了那么多好事,很充实,这种心理积淀的获得是别人不可夺的,别人也不可以借用的。如果一个人心理积淀好,不管条件怎么差,他也是生活在幸福之中。我觉得现在对先模人物的事迹挖掘不够,只报道先模人物痛苦的一面,不吃、不喝、不睡,没命地干,家里有病人不看,让人望而生畏,没挖掘出先模人物的真正幸福。我认为就是他们的心理积淀好,他们无论在什么条件、什么场合下,都能很坦然、很乐观、很幸福地生活,这难道不是最高的生活质量吗?所以我认为先模人物是幸福的,这一点我们揭示不够。
做事
(一)什么是成功。第一,成功等于机遇加拼搏,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志者事竟成”,但仔细观察一下,“有志者事不成”的比“有志者事竟成”的还多,这是一句鼓励的话,不是客观的描述。为什么有些人不成功呢?并不是不努力,也很努力,就是缺一个机遇,努力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只有机遇才能把可能性变成现实性。对一个人来讲,在发展道路上最重要的就是发现机遇、抓住机遇。从积极方面来说,我们要抓住机遇,从消极方面来说,万一没有这个机遇,不要怨天尤人,也不是哪个人与你过不去想整你,机会就到那一步,客观的运行和主观的愿望常常不能重合,机遇往往可遇而不可求。机遇不是一个条件,是条件的组合,条件具备不见得是机遇。地球绕着太阳转,月亮围绕地球转是条件,出现日食月食必须三者同处一条直线是机遇。但机遇是不能持久的,是很难得的,遇到机遇一定要拼搏,不能一般的干,一般的干就对不起机遇了,现在中国人就遇到好的机遇了,所以说中国人就得拼。再就是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你觉得现在没机遇你就放弃努力了,没有准备,一旦机遇来了,你就没有条件抓得住。所以在没有机遇的时候也要努力,做好准备,一旦机遇出现,才能抓住机遇用好机遇。第二,什么叫成功。适合什么干什么就是成功。过去对成功的解释我认过于狭隘,一定要当大官、发大财、成大家才是成功?你的脑子不行,抽象思维不怎么样,非要当理论家,那肯定一辈子受罪。你体力很好,干体力活也很轻松,这也算成功。社会是由多种岗位组成的,在一个岗位你适合,而且做得好,就是成功。我们自己是个什么材料,在哪些方面得心应手,就做哪方面的工作,人尽其才,就是最好的成功。一屋子教授可能没水喝,都是将军起内战。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也是失败之母,这方面的事例也很多。《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了好多企业在扩张中失败,但失败之前它是成功的。现在有些企业在成功中酝酿着失败,为什么?把以前成功的经验绝对化,以前这样做成功了,就觉得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还那样做,不知道所处的客观条件和任务都有所变化,况且原来成功的经验既有普遍性的一面,也有特殊性的一面。由于成功了,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前一段是成功的,后一段能不能成功,就看你能不能正确对待以往的成功,能不能研究新的形势。企业发展的战略要随市场的变化、企业自身的变化不断的调整。
(二)怎样获得成功。第一,“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这三个环节一个不能少,顺序也不能变,千万不能情况不明决心大,决心不大方法多。第二,要增加自己的思维跨度。人的思维就像一座桥梁,跨度越大越是好桥。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就看他的跨度,比如说,他能不能想得很大,有的问题又想得很细:是不是能够想得很广,某些方面又想得很深;某些方面又想得很粗,某些方面想得很细,很有理性又很富感情,如此等等,都是对立的在他那儿能不能统一。还有一种跨度就是换位跨度,桥之所以好是能来往。做事也好和其他人团结相处也好,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体察能力,能不能体察客观的形势,能不能体察对方的意图。刘新元到四川上任前,向毛主席请教到四川后怎么干,毛主席说我没有主意,你看一看四川武侯祠的对联吧。这副对联是这么写的:能攻心则反策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当心。意思是会做思想工作的人能自然消除人们的判逆心理,自古以来真正懂军事的人不是好打仗的人,不战而胜的才是最高明的军事家,像刘邦对项羽围而不攻唱楚歌,是攻心。要根据实际情况,该严则严,该宽则宽,会审时度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能保一方平安。第三,学会协调。我们现在大量的是经济问题,大量的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做事不是搞对抗,更重要的是协调矛盾,所以做事的能力,在目前主要表现为协调能力,一个人就没有能力,就看他会不会协调。协调有个前提,要善于寻找共同利益区,如买卖双方要成交的前提是价格要在双方的共同利益区内,出了这个利益区,就有一方赚不到钱,就不可能成交。因此,善于寻找共同利益区是协调的基础。具体操作要注意沟通,商量、妥协这三个环节。沟通就是大家把信息交流得很充分;商量就是求同,寻求共同利益、共同认识;妥协就是存异,暂时不能解决的先搁置,如处理外交问题。第四,办事的环节,一是议而能决,二是决而能行,三是行而能果。这里面有一个观念上的误区,在工作中什么是支出?什么是收入?我认为在果之前都是支出,只有果是收入。往往我们把收入提前了,认为行为就是收入,比如汇报某项工作,说我们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开了几次会,动员了多少人,很重视,有的人就喜欢这个,但从工作上看这些都是支出,是把支出当成果了。从这个观点上来说,有的行为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有实效越好。所谓形式主义,就是在没有结果的地方搞得很大,把那个形式本身当成结果,误区就在这里产生。
(三)做事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一,创新是生命。第二,一定要心中有数。要有基本数字,要有关键数字,要有关节点数字,要有特殊的数字。第三,要干中学,学中干,干和学结合起来。第四,注意不要在没有是非的地方硬要分是非。比如股份制既不姓公也不姓私,为什么一定要给它找个“公”或“私”的帽子戴?再比如“干股”问题,我认为给企业经营者“干股”是对的,没必要争论,问题在于给多少,给多了,工人都给他干了,损害了职工利益,给少了等于没给,这里是非在给的比例上。
做官
(一)如何看权。三句话:权是好东西,权是坏东西,权是怪东西。权好,好在哪里?好就好在好人掌握了权力,能够更好地为人民办好事。好人没有足够权力就不能够更好地为人民办好事。权坏在哪里?有腐蚀性,特别是对掌权的人有腐蚀性。权大容易气粗,容易以权压人,以势压人,以权谋私。权怪在哪里?放大你的缺点,缩小你的优点,既不是对优缺点的一律放大,也不是对优缺点的一律缩小。我们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提官就是提水平,实际上正好相反,级别提升后,水平相对降低。
(二)用权。三句话:有规则,有体系,有来源。掌权者要研究规矩,权力有体系,权力不是个人行为,是一个制度行为。虽然个人掌握了权,戴了官帽子,但是他是一个社会关系,是一个权力体系。所以掌权的人,一定要认识到是体系中的一员,而不是个人行为,是公职,而不是私人行为,与中央保持一致就是这个问题,要有公职概念,有来源。权力不是个人的,毛主席说权力是人民给的,要戴好戴正这个官帽子,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
(三)如何当领导。三句话:用兵要狠,爱兵要深;为民要实,靠民要真;鞭打快牛。鞭打慢牛不起作用还耽误时间。快牛有劲,打快牛见效快,但一定要注意给快牛多吃草,快牛遇到风险要保护。
(四)能够领导上级的下级是好下级。就是领导在大的方面有一个把握,每一个领域都需要部门的创造,为领导出主意、想办法,只是利用上级的权力肯定、批准。鼓励各级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五)领导者的素质。一是大将风度。二是不搞形式主义。要认识官架子最不值钱,花架子最害群众,三是学会讲话。由于体制的原因,教条主义的影响,我们的干部讲话照本宣科的多,不生动也不能打动人。讲话要注意三点:讲实话不讲空话,要有真实内容,不要罗列一些概念,最后自己也不知讲了些什么;讲真话不讲假话,把心交给群众;讲白话不讲官话。如何真正做到这“三要三不要”,这样的讲话才能受欢迎。讲话在现代生活中非常重要,人们了解一个人特别是一个领导,主要是通过讲话这个途径,讲不好,会影响到号召力、在群众中的威信,影响凝聚力。讲话是领导者的一个基本素质,新闻上有个“倒金字塔”理论,就是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最前面、不重要的往后边放,这是我们人类快速交流的逻辑。比如,在古代,有一个部落要去打猎,酋长先派两人去侦察情况,两人跑了好多路,翻了几座山也没发现什么特殊情况,天黑了在快回到部落时发现一群老虎,情况紧急,赶快报告,“报告酋长,老虎,就在部落附近向我们走来。”这时不能反过来按时间顺序报告,今天,你派我们去侦察,我们很认真,从这个山头到了那个山头,又到了另一个山头,怎么走的,看到了什么„„,最后才说到老虎,这能行吗?但我们的一些讲话和报告,大部分是从“山头”说起,等到大家都不耐烦了,开始走神了,才说到“老虎”,最重要的才出来,耽误多少事。要抓住要点,简明扼要。
老实做人 扎实做事 务实做官
——读《三做谈》有感
贺明初
人生在世,内容有三:做人,做事,做官。然而,人有高低之讲,事有成败之别,官有好坏之分。
转业的时候,有一年联系工作的时间,我想利用这难得的空闲,抓紧学习,充实提高,为到地方工作做好准备。于是从购书中心捧回了一大摞书,其中一本就是艾丰所著的《三做谈》。通读此书,令我茅塞顿开,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以致如饥似渴,废寝忘食。
全书采用杂谈、闲谈、即兴谈的方式,全面的解答了如何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官的问题。结构新颖,文笔流畅,深入浅出,贴近生活。篇篇合情合理,句句入脑入心。谈做人,像慈祥的长辈,语重心长;言做事,像耐心的师傅,言传身教;话做官,像至高无上的权威,指点迷津。
艾丰先生认为:做人,做事,做官互为一体。做人是根本,做事是基础,做官是责任,做事、做官要先做人,做官要立足于做事。
做人,做事,做官是相互联系的,做人是每个人都要首先面对的,不管你愿意与否,喜欢与否。只有做好了人,才会做好事,做好官。古人云:宁可一生不仕,不可一日无德。做好人不一定能做好官,但是,做好官就一定要做好人。做官也要立足于做事,要办实事,做好事,干大事。孙中山先生有一句名言: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艾丰先生说:“一个人的品格大体由良心、公德、爱好构成。做人要有基本的良心,社会交往要有起码的公德,学习生活要有高尚的情操。”
做人最重要的是讲究一个“实”字。说话要真实,办事要扎实,作风要老实。美国CNN是世界上著名的传媒集团,前段时间,因为在报道西藏骚乱时,不顾事实真相,断章取义,作了歪曲报道,引起全球华人的公愤,以致“做人不能太CNN”,一时成为了网上的流行语。说明做人是有底线的,做得不好就会失去做人的意义。首先,做人必须讲良心。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诚实做事,不害他人;自我约束,保持慎独,这些都是有良心的表现。其次,做人要有公德心。要有团体意识,团队精神,不要个人利益至上;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不要鼠肚鸡肠,嫉才妒能;要尊老爱幼,团结和气,不要恃强凌弱,仗势欺人;要助人为乐,不要损人利己;要见义勇为,不要明哲保身。再次,做人要有高尚的情操。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培养广泛的健康向上的情趣爱好而远离那些低级趣味的“人生游戏”。做一名好的领导干部,首先必须做一位“好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纯粹的人,才能有根基,有底气,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考验和诱惑,都能从容应对。总之,做人要厚道,要经得住事,稳得住神。
艾丰先生指出:做事有三个层次的问题:“可做”,“应做”,“实做”。它们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
做事离不开一个“度”字。能不能办成事,能不能把事办好,有一个分寸问题。说话有理,交往有节,办事得当,往往成功。不卑不亢,顾全大局,讲的就是一种分寸把握。有的同志在开展工作时,不该定的事,擅自定;不该管的事,乱插手;不该办的事,胡乱办;不该讲的话,到处讲,这就是没有分寸,不讲原则。一个领导干部,做事更是要把握分寸,要看是不是遵守纪律,是不是合乎规范。要时刻注意克制自我,规范自我。不揽权,多揽事;不干扰,多支持;不武断,多协调。要看看哪些事该办,哪些事不该办;哪些事能办,哪些事不能办;哪些事急办,哪些事缓办。不能不分主次,没有条理;也不能不顾实际,照办照转;更不能借口特殊,自行其事。总之,在工作中要按政策规定办事,按客观规律办事,按组织原则办事,按老百姓的愿望办事。
艾丰先生告诉我们:权力和责任是对应的,拥有权力就要尽相应的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做官离不开一个“责”字。做了官都会有一定的权力,但同时也要担负起一定的责任。工程验收的事交给你了,你就必须对工程的质量把关。印章交给你保管,你就要严格按制度使用,如果出现乱盖章,就是你没有尽到责任。
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要正确行使权力,做到权大不忘责任重,位高不移公仆心。一要立大志。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心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豪情壮志,奋发才能有为。要时刻想着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以天下为己任,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二要尽本职。革命只有分工不同,工作不分高低贵贱。不管处在什么位置,也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尽职尽责,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能挑三拣
四、拈轻怕重;更不能怀才不遇、牢骚满腹,张口闭口“时命不将明主合,布衣空染洛阳城”。三要察民情。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本部门、辖区内发展的优势在哪里,潜力在哪里,希望在哪里,问题在哪里,制约发展的因素又在哪里,才能结合实际,提出有利于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四要戒浮躁。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按客观规律想事、办事,既不见异思迁、怨天尤人,又不急于求成、草率行事;既不闭门造车、坐而论道,又不弄虚作假、贪图虚名。五要勤学习。信息化时代,科技、知识日新月异,不学习就跟不上潮流。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往往情况不明,业务不熟,不学习就不能胜任本职。做一个好的领导,就必须向各位时代英模、道德楷模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成为群众所敬佩的好人;就必须对党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例等全面了解,重点把握,成为群众所希望的领路人;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成为带领群众开创事业的能人。六要保廉洁。要具有奉献精神,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民谋利,而不是与民争利。过去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说,把做官跟丰厚的利益扯在一起,造成了几千年以来的“官本位”思想。有些人盲目赶潮流,认为只有当官才可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他们看来,不是“权”“责”相连,而是“权”“利”相通,一旦权力到手,就可以“权”谋“利”,甚至干出超出权力,危害社会的事情。七要讲团结。单位与单位之间,单位各部门之间,要顾全大局,多协调,少对抗;同事之间要一视同仁,多沟通,少斗气,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总之,做官要清醒,要肩负起使命,履行好职责。“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付楹联是赵藩在四川为官时为成都武侯祠书写的,我认为很值得每一位领导干部借鉴。
《三做谈》中还有句充满哲理的话,“在生活中思考,在思考中生活。”
人生须要思考,不管做人,做事,还是做官,都必须不断思考。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成败。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我们的人生才会前途光明,我们的事业才会蒸蒸日上。让我们高举起改革开放的旗帜,乘着解放思想大讨论的东风,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官吧!
老实做人 扎实做事 务实做官——读《三做谈》有感
人生在世,内容有三:做人,做事,做官。然而,人有高低之讲,事有成败之别,官有好坏之分。全书采用杂谈的方式,全面解答了如何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官的问题。结构新颖,文笔流畅,深入浅出,贴近生活。篇篇合情合理,句句入脑入心。谈做人,像慈祥的长辈,语重心长;言做事,像耐心的师傅,言传身教;话做官,像至高无上的权威,指点迷津。
艾丰先生认为:做人,做事,做官互为一体。做人是根本,做事是基础,做官是责任,做事、做官要先做人,做官要立足于做事。通过阅读此书,我也有自己很深刻的感想:做人要有基本的良心,社会交往要有起码的公德,学习生活要有高尚的情操。品质是做人的核心,认识论、方法论是做事的关键,宗旨是做官的根本,所以人不管做什么,最重要的还是活个明白。以下从做人、做事、做官三个方面分别阐述:
做人最重要的是讲究一个“实”字,说话要真实,办事要扎实,作风要老实。首先,做人必须讲良心: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诚实做事,自我约束,这些都是有良心的表现。其次,做人要有公德心:要有团体意识,团队精神;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要尊老爱幼,团结和气;再次,做人要有高尚的情操: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培养广泛的健康向上的情趣爱好而远离那些低级趣味的“人生游戏”。总之,做人要厚道,要经得住事,稳得住神。
做事离不开一个“度”字。能不能办成事,能不能把事办好,有一个分寸问题。说话有理,交往有节,办事得当,往往成功。不卑不亢,顾全大局,讲的就是一种分寸把握。做事情就是要讲个轻重缓急、主要次要,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可主观主义、自我行事。总之,在工作中要按政策规定办事,按客观规律办事,按组织原则办事,按老百姓的愿望办事。
艾丰先生告诉我们:权力和责任是对应的,拥有权力就要尽相应的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做官离不开一个“责”字。做了官都会有一定的权力,但同时也要担负起一定的责任。
作为一名企业管理人员。要正确行使权力,做到权大不忘责任重,位高不移公仆心。尽职尽责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少说话、多办事儿,既不怨天尤人,又不急于求成、草率行事;既不弄虚作假,又不贪图虚名。在信息化时代多学习,如今科技、知识日新月异,不学习就跟不上潮流,不学习就不能胜任本职。
《三做谈》中有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生活中思考,在思考中生活。”
6.人生感悟:做人、做事、做官 篇六
前不久,听到一首歌中有这样几句歌词:“有些人做事不做人,有些人做人不做事;有些人只想做好人,有些人只想做好事”,让我感受良多。现实生活中有两种人:一种人做事时总想是否有利于自己做好人,一种人做事时只想是否能把事做好。这又不禁使我想起历来争议颇多的海瑞。海瑞是那种只想把事情做好的人,到头来便也只有落得四面树敌,清苦一生,无人送终的境地。他死后的一口薄棺还是朋友出钱买的,何其悲哉?这就不难看出,做人比做事更为重要。笔者以为,我们如果把做人的问题想清楚了,做事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反之争逐了一生,甚至“死不瞑目”,但仍只是一个败笔,因为你就有可能像海瑞那样临终也未能想通做人的涵义。由此可以这样说,人生的一切成功,归根到底,都是做人的成功;人生的一切失败,归根到底,都是做人的失败。
其实,做人是一种境界,甚至是一种艺术。一种人有一种活法,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世事繁杂,进退维谷,太多的人感慨活得太累—做人难,做个正直挺拔的人更难。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事先做人”,学会做人是成事之道,人品人格是谋事之基。“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做人是做事、做官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好人并不一定能够做好事、为好官,但不会做人,人格、人品低劣,则一定不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时刻刻做好事、为好官。江泽民同志曾多次指出:“领导干部首先要堂堂正正做人。”他建议大家重读《纪念白求恩》,“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领导干部怎样做人,不仅事关个人修养、个人形象,更事关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鉴别力,决不是一个小问题。为好官要做好事。现在有的人为了职务升迁,绞尽脑汁,拉关系,挖窍门,不惜跑断腿,厚着脸皮送钱送物,更有
甚者铤而走险,雇杀手,谋官害命。不惜一切手段,唯独将党性原则,做人道德丢在一边。有的人一当上“官”,似乎功成名就,甚至鸡犬升天了。结果“官升脾气长”,说话的腔调也变了,就别提什么为人民服务了。
在我看来,“当官”其实是一项苦差事,一种责任,职位越高,责任越大。因为无论你当多大的“官”,都是人民的公仆、勤务员。都应该有“心在人民,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的情怀。俗话说得好“政声人去后,民意在人间”,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有的人当官时,门庭若市,卸任后则门可罗雀?现在想来与做人不无关系。所以说,为官者的品行、政绩如何,最终还是要让人民群众和历史去评说。
记得看过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莫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谓百姓可欺,自己原是百姓。”这副对联的意思是说有官就要好好做,尽心尽职为群众服务,无须把官位看得太重,但也不要无所作为,因为地方的人民群众有没有饭吃还得靠一“官”。因此,当官是暂时的,做人才是一生一世的,人品人格比“官位”更重要。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知足才能长乐,知耻才能不耻,不要给自己出难题、添烦恼,更不要像《红楼梦》的“好了歌”里说的那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到头来于事业于家庭于自己都不利。
人生在世,事业为重。如何做事?我的体会有四点:第一,把职业当成事业做。任何一个岗位、任何一项“任务”都可以点石成金。要有做出令人叹服成就的大气与执着,要有做成“偶像”的自我追求。如果做了多年仍然没有燃起这种炽热的情感,是很难有大的作为的。第二,要用心做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心一意,万事可为;三心二意,浮在面上,溜达在圈外,连一件极小的事也做不好。第三,要善于与人共事。一个人浑身是铁,能打成的钉子也是有数的;
一个人的身边有一个团队,他的能量你怎么估计也不过分。第四,科学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按事情自身的客观规律办事。既不冲动妄想蛮干,也不保守消极丧失机遇。行所当行,止所当止,顺势而为,勇于接受既成事实。
7.读《做事与做人》有感 篇七
这本书是思想宝库,人生的指南。所选的文章在明晰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想性强,发人深思,对于读者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处理人际关系,高效从事工作和学习等方面都有好处。
像本书的第一篇文章《五十年前的梦想》,讲述的是一个英国教师整理旧物时,发现五十年前他所教的学生许的人生愿望,于是他把愿望以书信形式寄给以前的学生,看学生实现了他们的梦想吗?结果有人实现了,有人没实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不让儿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面前!
还有一篇我最喜欢的《珠穆朗玛墓地》,讲述的是登山是这样一种运动:你上山的时候,就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在这个行当里惨败者永远比成功的人多,攀越就要冒险,冒险难免挫败。但这种一代接一代不懈追求的勇气和精神,却远比一次短暂的胜利更为永恒!
8.读感恩做人敬业做事有感 篇八
敬业与感恩——最理想的做人哲学,最完美的做事态度。
敬业,沉淀在每个懂得感恩之人的灵魂里——放弃敬业就是不懂感恩。
最大的能力是敬业,最大的智慧是感恩——用感恩之泉浇灌敬业之花。
感恩是一种素养,敬业是一种高度——造就员工的卓越之本。
感恩做人,敬业做事——向最伟大的企业和个入学习。
小胜凭智,大赢靠德——感恩做人,敬业做事必备的六种传统美德。
造就金牌员工的敬业法则——员工生存须恪守的“七多七少”原则。
拿行动成就敬业,用业绩落实感恩——优秀员工必知的九条职场“圣经”。
培养新主人翁精神,与企业共同成长——磨砺职业素养的十套行动方案。
工作态度决定职业高度——感恩让你不可替代,敬业让你成就卓越。
读完这本书给我的总体印象是这是一本总结性的书,很精辟!薛杰耀之所以被誉为中国的“约翰•库堤斯”,他的书之所以能够畅销好评如潮,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大师总能说出简单的本质,很多再别人眼里也许是很深奥难懂的道理在他的笔下写出来就像生活中的一间小事。
感恩是做人的根本,敬业是做事的根基,两者都沉淀着员工优秀的职业素养。这是此书全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其实感恩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道德。对工作也应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岗位为你展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作为你提供了实战才华的平台,工作保证你丰衣足食,你对工作为你所带来的一切,都要讨心存感激,并立图通过努力工作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当你以一种感恩图报的心情工作时,我们才能认真屡责、尽职尽责。才会工作的更出色,真正达到“工作快乐,快乐工作”的状态。
感恩既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又是一种奉献精神,当你以一种感恩图报的心情工作时,你会工作的更愉快、更出色。在我们工作中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多一点感恩,少一点抱怨,为工作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这样我们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我特别欣赏这一段话:“感恩让你不可替代,敬业让你成就卓越卓。”一个企业如果形成了这样的文化氛围,这个企业一定会有活力,有生机,有凝聚力,有旺盛的生命力。一个员工,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要萌生感恩业主的意识。企业为你提供了工作、学习、生存的环境,我们就要学会感恩,为企业奉献我们毕生的力量。员工对企业主的感恩不是指的世俗那些对施恩者直接给予物质回报,而是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地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力争在本质工作岗位上干出骄人的成绩。同时,要遵守国家的法律,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搞好和周围同志之间的团结,做到谦和、谦虚、谦让。也就是古人说的要当一个“劳谦君子。”一句话,企业员工对企业主的感恩主要是通过自己优秀的业绩和优秀的道德素养来表现。
作为邮政系统的一名员工,我又该怎样诠释感恩与敬业呢?因为这神圣的四个字蕴含着无限的深意!
首先是爱岗敬业,首先要有扎实的工作作风,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扎实的工作作风是做好工作的保证。作风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就是生活小节、工作的细节、思想的枝节和行为的末节。我和大家分享一个国外的故事吧。这是一场失败王国的战争故事,这个故事以诗歌的形式被一代代人传唱。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铁蹄;
坏了一只铁蹄,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国家。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一个小小马钉的疏忽竟然导致了一个国家的覆灭。这个故事充分说明爱岗敬业,不只是在枪林弹雨中的辉煌,不只是在紧急危难时的高扬,它更应该是一种默默的奋斗,一种高尚的理念,一种强劲的精神力量。有句广告说得好: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你负责的岗位)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当我们邮政系统的员工将爱岗敬业当作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时,我们就会在工作上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责任,少一些懒惰,多一些上进心;有了这种境界,我们就能树立起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会专心致志地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地对待工作、务实创新地做好本质工作。
其次,我们要有团队精神。邮政系统的竞争力、战斗力决定着邮政系统的生死存亡。一个企业如果不能成为一个有绩效的团队,就是一盘散沙;一个团队如果没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就不会有统一的意志与行动,就不会有高的绩效;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灵魂,就不会具有生命的活力,更不会有竞争力与战斗力。一个好的企业,首先应该是一个高绩效的团队;一个团队应该有鲜明的团队精神,一种积极向上、朝气蓬勃、洋溢着时代气息的企业精神,这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作为一家上市单位,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一席,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打造出一支职业化的团队,并发扬团队精神,做到凝心聚力促单位发展。
第三,我们要有对邮政系统奉献的精神和忠诚的态度。当我看到大学生招聘的激烈场面、农民工讨薪挨打、挖煤工人艰难谋生等图片时,我心里感慨万分,与他们比起来,我幸运很多了。单位给我们提供了就业的机会,给我们提供了公平的竞争机制、提升的舞台和持续发展的空间。当我们看到国家发改委统计的数字:有一成的人还未脱贫;我国仍有相当城市职工工资水平未达到400元以上时,我再想想自己是何等的幸运。我们是否应该感到愧疚呢?单位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优越的条件,而我们呢?我们又是否珍惜过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呢,我们又给单位创造了些什么呢?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反思,我逐渐认识到自己思想上的不足,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长路奉献给远方,江河奉献给海洋。和谐奉献暧人心,积极奉献干劲增。”有一种精神叫奉献,有一种氛围叫和谐,有一种主题叫发展。对于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的事业。今天我想说的是,因为我爱我的工作,所以我会不断地战胜自己,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第四,我们还要有学习提高的意识。责任与能力是密不可分的。信誓旦旦的喊口号却因为能力不足无法办到绝不是我想要的。我深知新时代的工作人员应该是一个全面加特长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掌握精深、广博的知识,拥有吃苦耐劳的健康体魄,还要有良好的修养。“学习型”社会强调的就是不断充电,学习的步伐要大于或等于变化的步伐才行。
第五,做为一名邮政系统员工,我们还要学会创新。“感恩敬业”精神不只是口号,而是一种行动。社会日新月异,不进则退。随着加入wto后,要求我们掌握更多更新的财务知识。创新就是要我们创新新的理念、新的举措,创造新的局面新的业绩,做一个开拓进取的新邮政系统人;创新要求我们,在观念上创新,在思路上创新,在机制上创新,在体制上创新,在管理上创新,在实践上创新。创新是一种追求,创新是一种美德,创新是一种文化,创新是一种财富,创新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什么是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创新。时代在创新中发展,与时代俱进,不创新地税怎能发展?创新就要弃旧。抛弃那些用惯了、使惯了、说惯了、干惯了已被他人证明是落后了的做法与习俗。创新就要接受。接受新的理念、新的体制、新的方法、新的要求。固守镣铐、阳奉阴违、明接暗弃、公然反调是十分错误的。请认真思考:在工作思路上你创新了吗?做一个改革者。一个创新者,即使我们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这是这微弱的力量汇聚起来却能成就我们单位辉煌的明天!
9.做人唯德 做事唯实 做官唯公 篇九
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和“三严三实”的要求,我有了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是做人唯德。总书记的“三严三实”,首先提到的就是要严以修身。做人是做官的前提和基础,欲做官,先做人。《大学》中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焦裕禄同志人格最光辉的一环就是其高尚的品德。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道德滑坡、人格沦丧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我们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就是要拒绝奸邪,守护正义,拒绝灰暗,守护阳光,拒绝诱惑,守护本心。
二是做事唯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字是焦裕禄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照自己、见贤思齐”。一方面,谋事要实。我们作为南昌市各项决策的制定者,只有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才能使我们的决策不偏、不虚、不空,才能把我们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些。另一方面,创业要实。我们要弘扬焦裕禄同志“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精神,始终坚持立说立行、真抓实干的好作风,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多到发展最困难的地方去打开局面,从实处着眼、用实干考量、用实绩说话,全力推进四个“三年强攻计划”。
三是做官唯公。一心为民、克己奉公,是领导干部从政的基本准则。总书记用“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两个“严”对官员进行了警示。焦裕禄同志更是一心为民、克己奉公的典范。学习焦裕禄精神,就是要学习焦裕禄同志一心为民、克己奉公的精神,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按规则、按制度、按程序行使权力,时刻防止手中的权力商品化、庸俗化,切实做到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10.做人做事做官“十不如” 篇十
一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相对于那些工作没激情、生活没热情的麻木冷漠的人来说,有艳羡之心的人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的。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临渊羡鱼至少说明心没有死,还是热的,当一个人站在水边想得到鱼,内心深处有一种希冀、期盼和向往,心动了。然而,心动不如行动。《淮南子·说林训》里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站在河边,望着河水里肥美的活蹦乱跳的鱼,却得不到,徒生羡慕之情,此时此刻还不如回家织张网拿来捕。只有结网捕鱼,才能品尝到鱼的美味。由此观之,凡事倘若只停留在一味地羡慕或渴望,而缺乏具体且实际的行动,那只能是空想,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徒有望鱼兴叹而已。有想法还得有办法,有愿望还得有行动,才能事遂人愿、心想事成。
二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他人饥寒交迫、穷困潦倒,或遇到困难、遭受灾难时,出把力、搭把手,给钱给物,救人以急、帮人以需,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善良和德行,但是这种作用只是暂时的,也是有限的。给人鱼,不如传授给人捕鱼的技能和方法。要想从根本上而且长远地帮助到他人,最有效的是教给他人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办法,包括帮他人树立起战胜一切困难的坚韧意志、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有关“鱼”与“渔”的道理。我们常说的,扶贫先扶智,扶智还得扶志;
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他学习知识的方法等等,说的都是这个道理。“授人鱼”是一时的,解决的只是“肚子”问题;
“授人渔”是永恒的,解决的则是“脑子”问题。
三是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喊破嗓子”指的是“言传”,这当然是必要的;
“做出样子”指的是“身教”,这更是必须的。宋代范晔《后汉书·第五伦传》中说:“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这些话都在强调“身教”之重要。现实中,总有那么一些人说得头头是道、振振有词,做得却是一塌糊涂、一地鸡毛,搞说一套做一套,或要求人家那样做而自己却背道而驰,种种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做派让人反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家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人家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坐在台上捂着乌纱帽喊着“给我上”,不如冲到一线拎着乌纱帽喊出“跟我上”,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最有说服力和感召力。
四是“口惠”不如“实至”。“口惠”就是口头上答应给他人好处,应该说口头许诺有时也有它的好处和作用,让人有一种期许,产生某种激励。然而,更重要的应该是兑现承诺。《礼记·表记》中说:“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倘若许人好处而实际利益却到不了别人身上,就会招致怨恨的灾祸。“口惠”有时可以鼓动一些人,但它终归不如“实至”好,假如“实至”不能及时与“口惠”配套,那么被鼓动起来的人就剩下被蒙蔽和被蛊惑了,从长远来看,口惠实不至最后吃亏受害的还是自己。“口惠”满足人们的心理期待,“实至”满足人们的利益需求。
五是苦熬不如苦干。人生短短几十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态度,有的在苦熬苦等,有的则在苦干实干。苦熬的人,常常是硬撑着,抱着“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会有路”的想法,处于一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状态,“等靠要”是苦熬者的真实写照。苦熬的人是熬不出头、熬不出希望的。而苦干的人则不然,怀揣心中的梦想,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美好前程是实干出来的。苦干实干加巧干是最朴素的“成功学”,也是成就灿烂人生的“通行证”。
六是扬长避短不如取长补短。人皆有所长,亦有所短。面对长与短,有的人选择扬长避短,把自己的长处彰显出来,而把自己的短处掩盖和包藏起来,说白了这是一种“容短”“护短”的狡黠,也是一种知难而退的怯懦。俗话说,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扬长”得有度,过度则有张扬之嫌;
“避短”也只是权宜之计,并非长久之策,更何况人之短处越“避”越严重,甚至会因短失长。扬长不如取长,避短不如补短。木桶定律告诉我们,一只木桶盛水多少,并不取决于最长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取人之所长补己之所短,方能更加完善自己。
七是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坐而论道就是坐下来海阔天空谈道理。应该说,道理是用来理论的,有时有些道理就是越说越透、越辩越明。然而,坐而论道不可成常态,亦不可成习惯,如果只一味地或停留在坐而论道上,则容易流于空谈,陷入“假唱”,成清谈客。清谈客所以谓之“客”,正是因为清谈者自诩超脱、一副置身事外的看客心态,他们往往热衷于不切实际、不着边际的空谈,有的还常常以评判者自居,用“理论权威”来吓唬人,而实际上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空谈是会误国的,“论道”与“行之”务必结合起来,特别是“行之”要重于“论道”,只有老老实实地去践行那些道理,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才会让道理得以落地落实。
八是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从物理意义上说,如果汤沸腾了,想让它停止沸腾,可以舀起汤去浇汤,也就是将锅中沸水舀起,复倒回去,以止沸腾,这种方法能够达到一时止沸的目的,是可行的。不过,从根本上看,这只是暂缓危急的权宜之计,是化解困境的应景之举,治标而未能治本。当满锅沸腾时,要想不让锅里的汤漫溢出来,最好的办法是抽出锅底的柴火。正如古人所云:“臣闻扬汤止沸,不如去薪;
溃痈虽痛,胜于养毒。”解决问题就得从根子上下手,真正斩草除根,即便是治标也是为治本创造条件、赢得时间和留下空间,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可能避免反复、反弹,直至一劳永逸。
九是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事物的发展无非两种状态,一种是已经发生,一种是尚未发生。已经发生的是过去时和完成时,对于不及预期或始料不及的已经发生的事情,有的可以补救、加以完善,有的则无可挽救、不可修复。亡羊补牢正是一种事后补救和完善,属于后知后觉,架的是“马后炮”,当的是事后诸葛亮。尚未发生的属于将来时,有的则初露端倪,属于正在进行时,对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善于落叶知秋、见微知著,这种先知先觉,有助于下好“先手棋”,占得主动、抢得先机。未雨绸缪得有危机意识和底线思维,懂得看“桅杆”,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亡羊补牢是一种被动无奈,未雨绸缪则是一种积极主动,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
十是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帮助他人,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锦上添花,一种是雪中送炭。锦上添花就是在锦上面再绣上花,属于好上加好;
而雪中送炭则是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在别人急需帮助的时候施以援手。锦上添花做的是顺水人情,雪中送炭下的是及时雨。一般而言,人们大都喜欢做锦上添花之事,因为立竿见影、皆大欢喜,而雪中送炭急人之所急、解人之所困、救人之所危。锦上添花是捧场,雪中送炭是救场,做人做事既要捧场,更要救场,救场比捧场好。
【读《曾国藩做人做事做官生存哲学》有感】推荐阅读:
读《曾国潘家书》有感作文07-16
读曾国藩心得体会08-04
曾国藩10-14
曾国藩语录09-10
曾国藩励志名言11-05
曾国藩的励志名言08-24
学习曾国藩言论心得08-29
曾国藩的领导力09-25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之人生最高境界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