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安全管理制度

2024-07-24

茶叶安全管理制度(精选8篇)

1.茶叶安全管理制度 篇一

茶叶质量安全

2012年央视3.15晚会播出,以“共筑诚信 有你有我”为主题,这是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22个315晚会,晚会曝光了一系列不诚信的、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的生产经营行为。其中包括:中国电信为垃圾短信提供渠道获巨额收入;麦当劳违规操作,食品保质日期随意更改;家乐福售卖过期鲜肉产品,三黄鸡变身柴鸡价格涨一倍;中华学生爱眼工程被曝以慈善名义敛财等等。

了解了这么多不诚信的生产经营行为,又带着之前听过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等的新型名词,让我们不得不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深深的隐忧。当各类食品安全问题侵蚀着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时,我们不得不重视茶叶的质量安全。茶叶作为中国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茶叶的质量与安全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点问题。茶叶质量安全包含了质量与茶叶安全,茶叶的质量是指“茶叶的特性及其满足消费要求的程度”,茶叶的安全是指“长期正常饮用茶叶对人体不会带来危害”。通过检查,茶叶产品的抽样合格率为70%,主要涉及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超标等涉及人体健康问题。另外,标注不规范、茶叶包装等都影响到茶叶的好坏。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表示,“茶叶是一种适用面和覆盖面都比较广的产品,从广义角度讲,茶叶应该是一种大众饮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现在,消费者购买的不仅仅是拥有着文化底蕴的茶叶,更是在产品质量过硬的前提下茶叶带给人们的健康。” “质量安全是茶叶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茶叶的生命线。”八马茶业总经理王文礼如是说。确实茶叶质量安全是人们放心品茶的第一步。据了解,我国茶叶的安全问题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到了80年代末农药残留问题基本解决。之后,由于国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和欧盟等采取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使得我国农药残留问题再度浮现。随着市场需求改变加之监管不力,有出现添加香精色素的情况出现,虽然少见,但对不懂茶或刚入门的消费者还是具有一定危害的。现今,我国茶叶安全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①农药残留

欧盟从1999年来已先后颁布了四次茶叶农残标准,有如下几个变化:

A、检验农药的类越来越多,由99年前的7种扩大为2003年的193种,不仅有农药,目前已包括有增效剂,如八氯二丙醚(S―421)。

B、MRL标准日趋严格化,用食品最小检出量(LOD)作为MRL标准由99年的0%至2003年的93.8%。

C、从2003年7月25日起规定了第一批320种农药停止在市场上销售,其中也包括一些我国茶叶应用的品种,这些农药的MRL估计都将按LOD标准执行。目前农药残留超标情况由于各级部门的重视,目前情况有所好转。总体超标率已由1999年的>80%,降到2003年的18%左右。从不同茶类来看,乌龙茶、花茶高于红、绿茶。超标的农药种类目前以氰戊菊酯、S421、甲氰菊酯居前三位。

②铅是一项在茶叶中问题日益突出的重金属,由于我国的茶叶国家标准规定得过严,为2mg/kg,因此超过2mg/kg的茶样仍然较高,但最近国家标准将改为5mg/kg,国际上的标准大多为5mg/kg,因此铅的污染来源问题将会有明显改善。铅在不同地区的污染源并不相同,应加以明确,然后采取措施控制。

③细菌污染。这在欧盟、日本、美国等茶叶进口国有的已列入检验标准,有的即将列入标准,我国茶叶中超标率很高,应引起重视。

④其他污染物。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保证茶叶质量安全应重点抓好优势基地建设、茶园管理控制、茶厂优化改造、茶叶清洁化加工、茶叶质量可追溯、两端质量检测等关键控制技术。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当地实际,以环保为前提,选择远离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空气清新、水质洁净、地理地势有利茶叶生产的基地。茶叶优势生产基地的建设是提高茶园质量基础、保障茶叶鲜叶原料质量、提升茶叶原料质量安全水平的基本环节;突出”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防治措施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尽可能发挥生物防治手段的作用、辅之以化学防治方法进行病虫草害综合治理,运用茶园肥培管理控制技术;加工人员要掌握茶叶加工工艺与操作技术,懂得茶叶加工卫生质量要求,具备茶叶加工所需的基本素质。茶叶质量安全涵盖了茶叶从生产、加工到商品茶包装销售等多项过程,只有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才能实现茶叶真正意义上的质量安全。

诚信如磐、责任如山,诚信与责任始终是企业立足社会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把诚信与责任加注到茶叶的生产经营之中,时刻谨记茶叶质量安全的标准,通过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生产销售品质上乘、安全过关的神奇东方树叶,并把茶叶的品质与精髓加以弘扬,是当今茶业界的重中之重。

2.茶叶安全管理制度 篇二

茶叶是蕉城区传统支柱和特色优势产业,也是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近年来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 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 , 人们对茶叶质量安全越发关注,不仅要求喝好茶还要求喝放心茶、安全茶。国际市场上随着农产品全球化,日本、欧盟等国家制定严格的茶叶质量标准,我国茶叶出口遭遇绿色技术壁垒。面对茶叶发展新形势,蕉城区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管理,推广绿色防控防治技术 , 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有机茶、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叶,提高了蕉城区茶业品质,促进蕉城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蕉城区茶叶质量安全现状

1982年、1986年蕉城区天山绿茶在全国首届和第二届名茶评选中被商业部授予“全国名茶”称号;1989年“天山”牌天山银毫茉莉花茶荣获国家质量金质奖。天山名茶系列产品80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名茶金奖。“天山绿茶”被推荐为福建省十大名茶,连续六届被选定为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纪念茶。目前,全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防御性商标2件,福建省名牌农产品9个,福建省著名商标5个,中国三绿工程放心茶中茶协推荐品牌2个。

全区拥有省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示范茶厂1家,市级龙头产业化15家,自营进出口权企业3家, QS认证32家,通过“三品”茶和质量体系认证11家。2011年度全国茶叶十大专业合作社1家。全区共创建八都平湖、霍童坑头全国茶叶标准园、赤溪福建省天山绿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霍童坑头金观音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洋中章后高标准茶园示范区等5个全国、全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促使蕉城区茶业生产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取得较大提升。

2 蕉城区茶叶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有机、绿色、无公害茶园认证面积比例小

蕉城区现有13.3万亩茶园,经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1500亩,绿色食品、无公害茶园面积14740亩,“三品”认证茶园占茶园总面积12.39%,总体数量偏低。

2.2 茶叶农残问题

由于蕉城区茶叶生产分散,茶叶生产千家万户,加大了监察部门对茶叶投入品的监管难度。个别茶农仍有使用茶园禁用农药,茶叶农残间或反弹。茶农植保科技普及率不高,见虫就打药的现象十分普遍,导致茶叶农残含量偏高,害虫抗性增强。由于茶园生态不平衡,生产成本增加,不符合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

2.3 茶叶加工技术落后。

从总体上看,加工企业的规模和质量落后于茶叶生产基地建设的步伐,受资金和人才方面的制约,茶叶生产厂房陈旧,机具老化,技术落后,发展缓慢,产品机构单一、质量标准不统一,茶叶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发展不多。虽然近年来一部分加工厂通过优化改造,但占比重太低,茶厂优化改造任务十分艰巨。茶叶精深加工能力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2.4 茶叶质量体系建设不够健全

我国茶叶方法标准和质量标准数量比较多,但茶叶制品很难用其中一个或几个有效成分的含量来控制茶叶的质量,与之相配套的物流标准、生产、加工技术规程等标准严重欠缺,难以实现从源头和流通环节保证茶叶质量的要求。

2.5 企业产地编码、产品标识、茶叶质量检测制度不够健全难以实时监控。

我区大小茶叶生产企业128家,除一小部份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建立了完整的茶叶检测制度、产品标识制度、产地编码制度外,相当部分企业都存在制度不健全,缺乏快捷的信息反馈和统计平台,难以实时掌握全区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发展动态,以致不能动态监控。

3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促进茶叶质量安全

绿色防控技术是采用生态控制、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防治方法,有效控制茶叶病虫害的危害,充分发挥生态调控的功能,保护和促进茶园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达到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杜绝农药对环境和茶叶的污染。

通过强化推广茶叶绿色防控技术,遵循“乡有示范园,村有示范片”的建园新格局,蕉城区在飞鸾、八都、九都、霍童、赤溪、洋中等乡镇建立了13个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片,安装太阳能灭虫灯600多盏,安插诱虫黄板25多万片,有效覆盖防控面积8200多亩。通过绿色防控,大大降低了害虫虫口密度,年减少化学农药使用6~7次,大大降低了农药残留,同时减少害虫产生抗药性,茶叶卫生质量明显提高,今年10月在38个示范片随机抽查的茶叶样品,经农残检测合格率为100%。

3.1 生态调控技术

通过在茶园内及周围合理种植一定数量的桂花、紫荆等景观树或松、杉、棕、苦楝等防护林和行道树,或采用茶林间作、茶果间作改变茶园生态单一的现状,在生态环境较简单的茶园,可设置人工鸟巢,招引和保护大山雀、画眉、八哥等鸟类进园捕食害虫。从病虫害、天敌、茶树及其他生物和周围环境整体出发,通过茶园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相互制约,创造稳定平衡的茶园生态系统,防止个别病虫害的爆发为害。

3.2 农业防治(科学施肥、深耕培土、适时采摘、冬季清园)

3.2.1科学施肥

通过测土配方、增施有机肥,适当补充磷、钾肥,增强茶树树势,增强茶树抗病虫能力,减轻刺吸式口器害虫和蚧类、螨类的发生。

3.2.2 深耕培土

结合冬季施肥,将枯枝、杂叶、杂草深埋,促进茶树根系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增强土壤通风透气性,破坏害虫的栖息场所及病菌生存环境。

3.2.3 适时采摘

分批及时采摘,做到采留结合、量质兼顾 , 以减轻病虫基数。遇春暖早 , 提早开园采摘 ; 夏秋季节少留叶采摘 ; 秋季病虫多 ,适当推迟封园。

3.2.4 茶树修剪

春后重修剪,适当延长春茶采摘期,减少害虫食料,使夏茶生长旺盛期与害虫发生高峰期错开。秋季适时打顶,促进茶叶老化,减少秋季害虫食料,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对部分管理粗放茶树进行疏枝、重修剪或台刈 , 达到优化树冠、复壮树势目的。对病虫发生严重、树势比较衰老的茶树进行重修剪和台刈改造 , 采取清蔸亮脚的办法 , 剪去茶丛下部的枯枝、纤弱枝、病虫枝 , 剪除钻蛀性害虫的被害枝干 , 清理树冠 , 喷波尔多液 , 防治苔藓和剪口病菌感染。

3.2.5 冬季清园

每年的12月至翌年1月 , 结合施基肥,耕翻茶园,控制茶尺蠖的蛹、剌蛾类的茧以及蛴螬等地下害虫。及时清园,清理在茶园根际附近的残枝落叶,并集中烧毁。示范区统一喷施1次晶体石硫合剂150倍液 , 进行封园。

3.3 物理防治

3.3.1 灯光诱杀

利用成虫趋光性,茶园按30-50亩安装一盏太阳能杀虫灯,进行诱杀。开灯时间为18:30-- 凌晨1:00。

3.3.2 应用矿物油

在茶树上喷洒矿物油,可封闭害虫气门,趋避其产卵、取食、交尾。据多次试验表明,矿物油对害螨的控制作用明显。

3.3.3 色板诱杀

根据茶园害虫具有的趋黄性、趋光性等特点,在茶园内可加插信息素的诱虫板(主要是黄、绿等色板)诱杀茶园害虫,每亩茶园插黄板15 ~ 20片,每季轮插1次。

3.3.4 人工捕杀

对发生较轻、危害中心明显及有假死性的害虫,采用人工捕杀,减轻危害。

3.4 生物防治

3.4.1 保护天敌

通过生物多样性有目的地增加茶园内蜘蛛、寄生蜂、寄生蝇、捕食螨、瓢虫等自然天敌的数量,创造利于天敌的生态环境 , 有效控制茶园害虫的危害。在茶园耕作、修剪时 , 给天敌一个缓冲地带 , 减少对天敌的损害。修剪、台刈下的茶树枝叶先集中堆放在茶园附近 , 让天敌 ( 羽化 ) 飞回后再处理。

3.4.2 释放捕食螨、寄生蜂、蜘蛛等天敌动物

捕食螨、寄生蜂等天敌经室内人工大量饲养后释放到田间,可控制相应的害虫 ( 螨 )。捕食螨如德氏钝绥螨可防治茶跗线螨,胡瓜钝绥螨可防治茶橙瘿螨。寄生蜂如赤眼蜂可用于防治茶小卷叶蛾,绒茧蜂、蜘蛛可用于防治茶尺蠖和茶叶螨等病害虫。

3.4.3推广使用植物源及微生物源农药。如推广1% 苦参碱100克/亩、2.5U/o鱼藤酮1000-1500倍、苏云金杆菌20(}--300毫升/亩、白僵菌制剂(400亿孢子/克)65~70克/亩、99% 绿颖200- 300倍液等防治病虫害。

4 多管齐下促进茶叶质量安全管理

4.1 加大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及无公害茶的发展力度,加快茶叶基地建设

我区大部分茶园都地处山区,具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发展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及无公害茶。近年政府引导茶叶企业申办ISO9001、HACCP体系和茶叶“三品”认证,对获得认证的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加快了我区茶叶三品认证。

4.2加大源头治理力度,杜绝违禁投入品使用。

积极主动联合工商局、质监局对全区农药经营网点进行茶叶用药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检查各农药经营点有无经营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有无设立茶园用农药专柜,对茶园限用农药使用建立溯源登记制度,从源头控制农药污染,对违禁农药100% 没收销毁,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并对个别农药经营点存在的不规范经营行为予以纠正。同时开展茶叶加工厂质量安全检查指导,每年分发宣传材料1000多份,增强广大茶农和茶叶企业对无公害茶的认识,提高茶农安全用药知识水平。

4.3 按照茶叶加工清洁化要求,确保茶叶质量卫生

推进茶企升级改造。推进清洁化加工改造,淘汰陈旧设备,推广应用新优机械,发展清洁化生产,仅2013年全区就完成清洁化加工改造升级13家,新增茶叶加工厂5家,引进先进名优绿茶、红茶、乌龙茶加工机械100多台套。

4.4 制定规范茶叶质量标准 , 促进茶叶标准化生产

为使蕉城区茶叶向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 ,蕉城区制定了《天山绿茶DB35/T660-2006》《天山绿茶综合标准》,蕉城区茶业协会制定了企业标准《天山红工夫红茶Q/MDXH 0001S-2011》。

4.5 加强生产环节监控,实施茶叶质量可追溯

初步建立“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的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在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加强对茶叶质量的监控。具体包括:建立良好的种植规范,详细记录茶树栽培过程中的农事活动。同时,加强对实施可追溯体系的监督,逐步实现茶叶生产从茶园到茶杯全程可查询、可监控。进一步健全茶叶标准化管理、农业投入品管理和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使我区茶叶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整体有较大提升。

4.6 加强茶叶技术培训,确保茶叶产品质量安全

3.河北太行山区茶叶安全栽培技术 篇三

关键词 太行山区 ;茶叶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71.1

Saf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Tea in Heibei Taihang Mountain Areas

LIU Yun1) LIANG Yuqin1) NIU Yongjin2) SONG Bingyan1)

(1 Institute of Economic Crops,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Shijiazhuang,Hebei 050051;

2 Lingshou Technology Bureau, Shijiazhuang, Hebei 050500)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Hebei Taihang Mountain area, expand tea production scale, through testing and demonstration, study and concluded techniques such as garden selection, species introductions screening, transplanting, management before and after Koupeng, and picking tea, ect, especially winter insulation measures, summering cooling, provide the technical basis for development tea in the northward.

Keywords Taihang mountain area ; tea ; cultivation techniques

目前,中国茶叶生产主要地在南方地区,然而随着经济和生产的发展,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2011年中国有机茶面积11.21万hm2[1] ,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有专家提议中国茶叶生产应走“南上山,西进西藏,北折北方新茶区,开发大西北”四条路。

河北灵寿茶叶生产技术研发始于1998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茶叶工作者几年的努力,在当地获得引种成功,突破了北纬38°的茶树种植北限,从而改写了河北不能产茶的历史。“南茶北移”的高科技产品“灵寿茶(太行龙井)”,不仅是绿色名茶,而且茶叶中成份比例协调,其高氨基酸与低咖啡碱特征具有极高的应用开发价值,发展茶叶生产为北方山区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生态产业,加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新途径。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技术。

1 产地选择

明确种植区域的酸碱性,通过比对pH值选择适宜茶树生长的区域范围。茶树本身喜酸怕碱,pH范围为4.5~6.5,当土壤中活性钙含量超过0.2%时,茶树会逐渐衰亡。河北太行山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设施农业的有利条件,山区的空气、土壤、水质均未受到污染,生态环境优越,非常适合茶叶的生产,宜选择向阳的白沙土地种植,土壤 pH 6.1左右。

选择地块时,需优先考虑对温度、光照的影响,避开风口,特别是容易受雨水、泥石流冲刷的地方,最后选择北部有山作天然屏障,东西开阔、南低北高、背风向阳的缓坡或者地势较平坦的地带。

依自然坡形建造日光温室等设施,可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使用率可达90%以上,高于平原地区设施40%~50%的实际土地利用率。山区光照资源丰富,比平原地区高30%以上,利于作物营养成分积累,适于设施增温保温生产。通过设施农业向山区转移,将对山区农业经济发展、形成高效产业、促进农民致富,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2-3]。

2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及国内外生产需求,通过对不同茶叶主产地调研和走访,引进筛选出了耐寒性强、抗逆性好、产量高、品质优、适制性好的茶树品种龙井43号和毛尖。

3 园地开垦

荒山荒地建茶园,在上年冬季进行深耕,深度40~50 cm,以使土壤经过冬季的严寒冰冻,促进土壤熟化。栽苗前进行复垦,结合深垦施入一定量的底肥,以土杂肥为基肥,每667 m2用量15~25 t、磷肥50~100 kg,分层施于种植沟中,沟深约30 cm。

4 茶苗栽植

茶树苗移栽可于4月中旬进行。采用单行定植,行距1.4 m、丛距30 cm,每丛2~3株。

按照定植规格,开深、宽各30 cm的定植沟,施足底肥,淋足底水,将茶苗置于定植沟内,理顺根茎,当土填至定植沟一半时,轻提茶苗,舒展根茎,稍压紧,再覆土至根颈处,压实,并淋定根水,再覆盖一层松土。对于过大的苗木,为减少枝叶失水,结合进行一次定型修剪,剪去离地面15~20 cm处枝叶。

5 茶园管理

5.1 茶树修剪

5.1.1 新茶园茶树的定型修剪

根据茶树品质、植株高度与分枝情况,幼龄茶树需进行3~4次定剪。茶苗高30 cm以上,主枝粗3 mm以上时,第一次定型修剪,剪后留高15 cm左右。定型修剪后,注意加强培肥管理。以后每年进行一次定型修剪。每次定型修剪的高度在上次剪口上提高15 cm左右,剪成弧形。经过3-4次定形修剪的茶树,高约50 cm,以后再辅之以打顶轻采和轻修剪,进一步培养树冠和采摘面。

5.1.2 成龄茶树的轻修剪与深修剪

成年茶树轻修剪每年进行1次,剪去叶面 5 cm左右,形成宽阔平整水平或弧形采摘面。深修剪,茶树经过多次的轻剪和采摘后,采摘面上会形成密集而细弱的分枝“鸡爪枝”(又名结节枝),剪去冠面10~15 cm的枝梢。经深修剪后的茶树,以后每年轻修剪,适当多留新叶,重新养采摘面。

5.1.3 衰老茶树的重修剪与台刈

衰老茶树可通过重修剪和台刈,重新培养树冠,复壮树势,实现高产优质。未老先衰的或树冠虽然衰老,但骨干枝及有效成分枝仍有较强的生育能力的茶树,以及管理水平较高的老茶园,茶树上地衣苔藓少,主枝和一、二级分枝尚壮,上层分枝枯叶枝多,枝干灰白,新稍多为细小的对夹叶的茶树,采用重修剪。

台刈主要针对树势已经十分衰老的茶树,从根颈处剪去全部枝条,促使抽生新枝,形成新的树冠,桩高约20 cm。

5.2 安全越夏

5.2.1 遮阳降温

温度过高也会引起茶树的热害,如当日平均气温35℃以上时,生长便会受到抑制,日极端最高气温到39℃,在降雨量又较少的情况下,有的茶树丛面成叶出现灼伤焦变和嫩梢萎蔫,即茶树热害,新梢和嫩叶更易受到危害。当夏季气温超过35℃时须采取遮阳降温措施,不同密度遮阳网覆盖可降低棚内温度,尤其是中午11:30~15:00,采用中度遮光(50%~60%遮光率)的遮阳网覆盖遮阴,可降低温度2~3℃;或种植藤蔓类植物,如豆角、丝瓜等,既可避免阳光直射茶田对茶苗造成伤害,又保护茶苗不被山区野生动物啃食伤害,同时还有利于茶叶干物质的积累、提高茶叶产量,对茶树本身物质代谢产生影响,改善其品质。还应适当栽种一些遮萌树,每667 m2种植树木10株以内,不可栽种过密,树冠应高出地面2.5 m以上,以免妨碍茶树的生长。通过采用遮阳降温为茶树创造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

5.2.2 适时灌水

夏季气温较高,茶树需水量增多,增加灌溉水量和次数,灌溉选在清晨、傍晚时进行,中午不进行灌溉,因为天气闷热,地温较高,浇灌时水气迅速蒸发,茶树会因适应不了外界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而被“烫死”。茶园灌溉量根据天气情况和茶树需水状况而定,土壤含水量控制在80%左右。

5.3 越冬管理技术

5.3.1 深施肥

成年茶园当茶树地上部分呈休眠状态时施用。每亩每次施农家肥1 500 kg以上,或鸡粪4 m3,腐熟发酵后加入100 kg生物菌肥,混合施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35~50 kg。施肥前先对茶园中耕,挖土深度20 cm,以不伤茶根为宜,然后沿茶蓬边缘滴水线开沟深施30 cm,随即盖土。

5.3.2 秋季限采扶壮

秋季适当控制浇水,以延缓抑制茶树的生长,促进新梢成熟老化,迫使其提前进入休眠期。秋茶要适当减少采收,以利于增加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增加细胞内糖类物质,提高抵抗力。10月中下旬将顶端的幼嫩部分采去,可促进下部枝条的木质化。

5.3.3 扣棚保温技术

温度影响茶树的地理分布,也制约茶树的生长发育速度。为保证茶树安全越冬,建造水泥竹木结构的大棚,并采用双膜覆盖,保证冬季棚内茶树成活:采取东西走向,整体形式为1/4圆体的大棚。棚内立柱南北4排,柱间距1.5~2.0 m,顶部用竹竿或檩条连成纵横交错的支架,上盖无滴膜,薄膜上再用铁丝或竹竿等物压住,以便加盖草苫。当气温低于5℃时进行扣棚保温,需注意以下方面:覆盖要密封、防风、防雪压、防破损倒塌;棚内温度超过30℃时,应通风散热,棚温降到20℃时,要及早闭膜盖草苫保温御寒,夜间温度控制在8~10℃。定期通气,补充二氧化碳。北方冬季夜晚非常寒冷,茶树长时间处于-10℃时会出现冻死现象,一要在棚内顺垄再搭盖一层塑料薄膜,薄膜需两侧着地10~20 cm,可保证温度提高2~3℃;二是在迎风面遮挡草苫,防止临风面附近温度降低,防风保温保证茶树成活。

5.3.4 茶园行间铺草

浇过越冬水后,就地取材,将柴草、秸杆于土壤封冻前铺盖于茶树行间的地表,不要用有害秸秆铺园,以防止病虫害传播。如果用山草,使用前需要进行处理如暴晒或堆腐处理。若是结种子的山草,要打落种子。铺草厚度8 cm以上,以不露土为宜,成年采摘茶园亩用草1 500~2 000 kg,幼龄茶园用草3 000~4 000 kg,不仅能阻止土壤水分蒸发,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减轻土壤板结程度,且利于保温,降低降温幅度,能够有效地减少土壤冻土层厚度。行间铺草可使茶树冻土深度相对降低10 cm。

5.3.5 地膜覆盖

在行间覆盖地膜降低空气湿度,可降低湿度10%左右,以防止棚内湿度过大,造成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5.3.6 诱导抗寒性

在休眠期,通过喷施水杨酸(SA)、壳聚糖、脱落酸(ABA)、钙盐等外源物质可提高植物抗冷性。SA是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单元酚类化合物,能够诱导病程相关蛋白基因表达,表现出茶树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和保护酶活性的提高而引发系统产生获得性抗性,这也有利于提高次年茶叶的产量与品质,缓解低温胁迫对树苗的伤害,延缓叶片叶绿素降解,采用叶面喷施方法,SA浓度为2~3 mmol/L。ABA也是植物生长物质,对植物生长具有调控作用,可提高植物内源 ABA水平,抑制生长发育,从而提高植物的抗寒能力。叶面喷施ABA浓度为25~50 mg/L,可有效减少叶片细胞膜的损伤和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降解。壳聚糖是一高分子阳离子多聚糖,具有良好的调节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性的活性,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浓度为1 200 mg/L,可保护茶树叶片细胞膜透性。

5.3.7 筑造防护林

在茶园周边或山谷迎风口处建设防护林,防护林树种要选择生长较快的经济林树种,并且高干树和矮干树合理搭配。可以降低风速,减少寒风侵袭强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茶园地温。此外,茶园间种其他树种也可改善茶树的生态环境[4-16]。

6 病虫害综合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进行病虫害防治。经常检查茶园,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应科学合理施用农药,严格控制用药量,严格把握好安全间隔期限,不可随意混配农药,混配农药须随配随用,同样作用的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避免用药单一。

常见虫害有蚜虫、绿叶蝉、卷叶蛾、钻心虫、小刺蛾等,可采用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等药剂喷杀;常见病害有赤叶斑病、云纹叶枯病、轮斑病等,可交替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0%爱苗3000倍液等,冬季可用波尔多液。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摘除有虫卵、虫包、虫茧的枝叶,集中焚烧处理,尤其注意春、秋季病虫害的防治,早春或晚秋发病初期喷洒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0.5%的96%以上硫酸铜液或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秋冬季清园,减除病虫枝和细弱枝,扫除地面枯枝落叶,清除茶园杂草,可进行填埋沤肥,清园后喷施石硫合剂或者松碱合剂封园[17-18]。

参考文献

[1] 廖侦成,曹潘荣,穆小婷. 中国有机茶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J]. 广东茶业,2013(6):16-19.

[2] 太行深处茶飘香[EB/OL]. [2015-06-2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ef9d101009nqc.html.

[3] 郑艳艳,范 海,黄家健,等. 海南发展山竹子产业的可行性分析[J]. 热带农业科学,2014,34(2):99-102.

[4] 黄友谊. 无公害茶叶安全生产手册[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5] 湖南农学院. 茶树育种学[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53-61.

[6] 张素琴,耿广东,程智慧. 外源水杨酸对茄子抗寒性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33(6):687-689.

[7] 任明兴,骆耀平,汤玉平,等. 壳聚糖在茶树上的应用效应[J]. 茶叶,2004,30(4):221-223.

[8] 蒋挺大. 壳聚糖[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3.

[9] 杨恕玲,单守明,巩传银,等. 水杨酸对休眠期茶树光合作用和抗冻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5):121-124.

[10] 孙世利,骆耀平,潘顺顺,等. 壳聚糖对茶树抗寒性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08(12):34-37.

[11] 房 用,李秀芬,慕宗昭,等. 茶树抗寒性研究进展[J]. 经济林研究,2004,22(2):69-72.

[12] 张 丽,周 欣,蒋家月,等. 外源 ABA对茶树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J]. 茶业通报,2012,34(2):72-74.

[13] 刘红娟,刘 洋,刘 琳. 脱落酸对植物抗逆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2008(6):7-9.

[14] 胡绍德,韦朝领,李叶云. 河北灵寿县茶叶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7):84-85.

[15] 吴 妍. 茶树遮阳网覆盖技术与应用效果[J]. 福建茶业,2006(3):26-27.

[16] 王玉花,秦志敏,肖润林,等. 遮光水平对丘陵茶园茶叶生长指标和品质的影响[J]. 经济林研究,2011,29(2):48-52.

[17] 李 芸. 茶叶病虫害的防治[J]. 农技服务,2011(10):1 459,1 461.

4.茶叶安全管理制度 篇四

对于茶叶的安全问题,先从茶叶原料生长环境谈起,不同品种的茶叶生长的土壤有机质,水分湿度,阴阳面条件等都有所不同,在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都会影响茶叶的品质与安全。而在茶叶的加工过程中,一般都是鲜叶―杀青―揉捻―干燥―成品过程,有的品种茶多发酵,复揉等工艺。在整个生长、加工、成品到销售环节,存在以下隐患:1、土壤中某些重金属含量超标2、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使用不当造成残留3、加工过程中许多都是纯手工制作,生产作坊和人员存在操作卫生问题4、销售中存在交叉污染,二次污染等。

换个角度再从茶叶检验指标反向谈及茶叶安全问题。查阅资料显示,茶叶卫生检验内容包括污染物限量,有铅、稀土2项;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有滴滴涕、氯氰菊酯、杀螟硫磷、六六六等9项;茶叶理化性质,项目包括水分、水浸出物、总灰分、粗纤维、碎茶末、咖啡碱、茶多酚等12项;茶叶感官检验包括外形、内质两方面,外形检测干茶的形状、嫩度、色泽、匀净度,内质检测其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因素,

笔者也有幸在一家大型茶庄对茶叶的生产、检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他们作为此行业的典型,流程与其间存在的问题具很大代表性。

1、茶庄茶叶的来源大都是江浙一带对散茶户茶叶的收集,这不可避免的造成同一批次茶叶的质量水平参差不平,而送检的样品也只是所占比例极小的一部分,这样茶叶的安全性没有全面的保障。

2、企业的送检费在每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规定的标准又更新很快;此外,检测仪器贵重,企业无法承担也是不能从多方面确定食品安全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所有的命脉都只把控在送检单位单一方面。

3、我注意到检测项目中都只有重金属和农残方面,而一些也关乎茶叶质量与安全的理化性质却并没有涉及。例如水分,含水量,碎末等。因为在南方就曾出现过出售的茶叶发霉现象,虽然在北方发生的几率相对小,并且大型企业能确保此方面安全,但并不意味小型企业与小作坊在出售过程都能做到。

4、卖场茶叶种类繁多,光有机茶就有8个等级,其他更是不用多说。想必每一个品种对于质量安全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但对于老百姓消费者来说,这一块是彻底的盲区,他们只能根据价格盲目的猜测、比较安全性。

5.茶叶安全管理制度 篇五

屏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程培光

茶叶产业是屏山县确立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目前已成为支撑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台柱子”,数以万计茶农茶商脱贫致富的“命根子”,拉动农业经济增长的“牛鼻子”。茶叶产业发展事关广大茶农茶商的切身利益,事关全县经济发展大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从2005年1月起,国家对包括茶叶在内的13类食品实施质量安全(英文缩写为QS)市场准入制度并发布了相应的审查细则,按照有关规定,从2007年1月1日开始对茶叶等13类食品生产,必须标有QS标识,否则均不能在市场上销售,销售无QS认证茶叶的企业,将会受到质监和工商部门的严肃查处。如果茶叶企业不能顺利取证,将波及大批茶农利益,势必对我县茶叶产业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何正确看待茶叶QS认证,变挑战为机遇,做大做强我县茶叶产业,让广大茶农茶商分享QS认证带来的积极成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实施茶叶质量安全认证的重大意义

茶叶QS认证是国家强制实施的法律制度,就我县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实施茶叶质量安全认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食品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安全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着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茶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饮用品,是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茶叶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有益身体健康、有质量保证的茶叶产品,那种生产工艺简单、质量低劣的茶叶产品将逐步退出市场。可以说,实施茶叶QS认证,既是满足农产品消费需求,对消费者、对社会负责的具体体现,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只要我们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正确对待,必将促进我县茶叶产业健康发展。

(二)实施茶叶质量安全认证,是提高茶叶企业综合实力的现实需要。全县现有茶园8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5万亩),茶场(厂)188个,制茶机具763台(套)。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条件限制,我县大多数茶叶企业的生产设备简陋,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管理水平不高,质量检测手段落后,有些企业根本不具备茶叶企业生产的基本条件。QS认证是一个综合的管理体系,它包含了世界先进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的核心内容,不仅对生产企业的“硬件”进行了明确规定和要求,还对茶叶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科技投入等“软件”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这就要求生产条件较差的企业主动整改,使之达到认证的要求。因此,通过QS认证,茶叶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将得到根本提高,茶叶产业将得到更好更大的发展。

(三)实施茶叶质量安全认证,是改善茶叶市场竞争环境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县茶叶市场比较混乱,有不少流动商贩、“简易上马”的小作坊销售质量低劣的茶叶产品,或在本地茶叶市场低价购买外形相近的普通茶叶,直接分装出售,扰乱了茶叶市场,对正规经营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造成了巨大冲击,甚至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就是采用技术安全的标准为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的平台,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所有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政府只是制定安全、可靠的制度标准,同时监督这个制度的执行,起到“市场警察”的作用。因此,实施茶叶QS认证,对规范市场和政府行为将起到积极作用。

(四)实施茶叶质量安全认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当前,屏山正面临移民迁建大好时机,在各类经济要素和经济结构调整成为必然之时,茶叶作为代表屏山形象的龙头产业,具有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关联度高、投资回报快、提供就业机会多、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在目前加大国民经济调整力度、培育经济后发优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中,具有明显优势。实施茶叶QS认证,将全面促进屏山茶叶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这对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富民强县、建设小康社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茶叶QS认证,提高茶叶产品质量、打造产品品牌,可有效提高屏山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信息、技术、资金和人才引进,又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有效推动整个屏山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茶叶市场准入的具体要求,我县大多数茶叶企业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生产企业积极性不高,不愿进行质量安全认证。国家从2005年1月出台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到现在已有三年多时间,对于绝大多数生产企业来说,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申报质量认证,但由于大多数茶厂负责人对国家政策认识不够,对市场规律把握不准,始终持等待观望态度。全县除龙湖翠、水中韵、林峰公司等26家茶叶企业已办理QS认证以外,其他企业均未获得QS认证。目前春茶已全面上市,质监和工商部门也正在对茶叶产品进行检查,对未获证的生产企业进行查处,这一举措势必造成茶叶“卖”难现象,茶农利益受损,影响茶叶产业发展。

二是企业设备条件落后,资金严重不足。目前,我县的茶叶加工企业主要以小户为主,分布分散,没有垄断企业;多数是集鲜叶生产、茶叶初制和精制为一体,自产自销,生产规模小而内容全的小型茶厂。如果申报茶叶QS认证,企业的加工车间和生产设备需要更新改造,工艺需要改进,检验设备需要添置,技术人员需要培训,发证产品需要检验费用,这对于一些规模小、实力弱的茶叶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加之目前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成本不断上涨,利润空间逐步缩小,甚至保本生产。因此,认证所需资金问题将是绝多数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三是产品质量不够稳定,标签标识不够规范。我县现有茶叶加工企业188家,取得从业人员大多是当地季节性务工的农民,在茶叶采摘和加工过程中,大多采用传统办法,理论水平不高,对制茶要领掌握不全,各个环节的生产工艺差别较大。由于采摘标准、制作技术没有执行统一的标准,不同茶厂之间生产的同级茶叶差别很大,口感、外观、内质、整齐度良莠不齐,很难收购到同一标准的批量产品,导致很多企业在经营包装上大做文章,大肆倒卖包装,不管茶叶质量是否合格,市场上只要有包装,就能装茶叶,外地茶充本地茶、陈茶充新茶、低档茶充高档茶,扰乱了市场,影响了品牌,丢失了信誉。

四是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行业资质人员缺乏。目前,全县相对固定的茶叶从业人员有近15万人,但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员廖廖无几;季节性工人2万多人,初中以上学历人员不足30%。由于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产品质量无法保证,而茶叶QS认证不仅对产品质量提出了新要求,而且要求产品出厂时要有具备国家“评茶员”资质的专业检验人员自检后才能出厂,这无疑又给绝大多数茶叶企业提出了新的考验。

三、对策与建议

应当看到,实施茶叶QS认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QS认证带来的挑战是不可避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因此,面对眼前的困难,既要抓住根本,通过加强监管、严肃查处,在发展中化解矛盾,又要抓住关键,整合企业资源,增强人员技能,塑造产品品牌,提高产品质量,促进茶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强化宣传,正确引导。要坚持把宣传作为提高茶农茶商认识,促进茶叶QS认证的有效途径,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增强生产经营者的紧迫感,另一方面让广大消费者知晓,学会识别,从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县茶办、质监、工商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下乡宣传、集中培训、印发资料等方式,认真讲解QS认证的有关知识,让农民和企业了解QS认证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从而提高企业主体主动进行QS认证的自觉性。同时,要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积极引导茶叶产业升级换代,使产业分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真正做到“采茶不制茶、制茶不销茶、销茶不种茶”,使市场准入制度的影响集中在制茶环节,不影响广大茶农和经销商的利益,促进QS认证得以良性发展。

(二)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我县大多数茶叶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薄弱,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技术力量,无论是资金保障,还是人员资质,在短期内都难以达到QS认证的要求。因此,建议茶叶加工企业要量力而行,灵活采取合并、合作、挂靠等多种办法,加大企业整合力度,共同应对QS认证。一是申报一批。鼓励和支持企业规模大、经营理念好、技术力量强、厂房设备优、人员素质高的茶叶企业抢抓机遇,严格对照QS认证的具体要求,加大投入和整改力度,确保年内获得QS认证,避免对企业造成大的损失。二是合并一批。对有一定基础的小型加工厂,可由数家或数十家茶叶生产企业整合成较大的企业,配备一套与QS认证相适应的设备,联合申报QS认证,待企业有一定规模和实力后再独立申报QS认证。三是挂靠一批。对目前尚未获证且一时难以获证的企业,可以在质监、工商管理部门的指导下,逐步改善条件,挂靠到已经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作为获证企业的初制车间,与获证企业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包装,通过获证企业的检验后投入市场。总之,要通过实施茶叶QS认证,整合我县茶叶加工企业,改造一批基础条件好、产品质量高、运行机制活的企业,淘汰一批证照不全、基础条件差、产品质量低劣的小企业或小作坊,促进茶叶企业实现标准化生产、清洁化加工、产业化经营,彻底改变以前“千家万户搞加工,千军万马跑市场”的落后局面。

(三)强化培训,提高技能。实施QS认证,做大做强茶叶产业,人才是支撑,技术是保障。县农业局、茶叶产业协会要结合QS认证,切实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在培训对象上,主要侧重于长年从事茶叶生产的农民,挖掘现有的技术人员,不断增强本领,提高专业技能,为企业乃至生产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在培训方式上,一方面充分发挥加工企业的优势,利用自身生产设备,聘请专家现场讲解、现场操作,提高从业人员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使企业本身成为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摇篮;另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从业人员尤其是业务骨干外出深造学习,并在专业院校和管理部门取得相应资质,提高企业整体实力。在培训重点上,要根据茶叶加工环节需要,培养一批专业技术骨干;根据企业长远发展需要,培养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综合型管理人员;根据茶叶出厂自检需要,培养一批具备产品检验资质的检验人员。

(四)加强监管,严肃查处。由于我县大多数茶叶企业达不到QS认证的要求,这些企业将面临着产品无处销售的困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形难免

6.茶叶种植管理(推荐) 篇六

1.1 为加强出入公司的人员、物品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2 凡人员及物品出入公司大门应遵守本制度,由保安人员负责管理。

1.3 本公司人员出入管理

1.3.2 员工出入公司,如果携有物品,应接受保安人员的检查和登记。

1.3.3 员工上下班时,应排队打卡,并不得代替他人打卡,如发现依考勤管理规定处分。

1.3.5 工作时间内因公外出

(1)从业人员临时因公外出时,应经直接上级批准,保安人员记录出入公司时间。如遇异常情况应即联络其所属部门的主管处理。

(3)因故请假出公司者,应按规定办理请假手续后打卡出公司。

(4)下班时间除加班外,禁止逗留。

1.4 公司外人员出入管理。

1.4.2 凡公司外人员来访者,应先填签“来宾登记表”,保安人员负责引领。

1.4.4 禁止来宾未经准许进入公司,发现或接获他人举报,如因保安人员管理不严,公司给予当值人员20元处罚。

5.2 前台接待制度

1.1 总台或各楼层值班人员,统称前台接待。

1.2 前台接待上班须着工作装、化淡妆。

1.3 前台接待要按以下程序工作:8:15到公司,穿工作服,检查打卡机,开空调机(夏天);8:20,站立迎候员工上班;8:30收卡。由公司派车接送上班的员工,因堵车或其他非主观原因不能准时上班的,不以迟到论,但要注明原因。工程部常驻工地人员,应有工程部经理说明原因,前台进行登记。

1.4前台接待对待员工或其他客人,要礼貌大方,热情周到,对来访客高层领导的客人,要问清事先有无预约,并主动通知被找领导;客人到领导办公室后,应主动递送茶水;客人离开后,应及时收拾茶杯。

1.5 各楼层的文员,应视本楼层的具体情况,参照总台的工作程序做好工作。前台接待要保持会议室的整洁,早晚各检查一次。会议结束后,立即清理会议室。

1.6 前台接待应推迟10分钟下班,各楼层接待下班前应先关好空调整机并检查各办公室,发现里面没有人时,应锁门关灯,做到人离灯灭。如有员工确因工作需要须加班时,要告知其离开时的注意事项。

1.7 前台接待违反本制度或其他与其本职工作相关的工作制度的,视情节给予其批评,或处于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屡教不改的,扣除当月奖金直至给予辞退处理 5.3 考勤管理制度

1.0 为加强公司职工考勤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2.0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总部。各下属全资或控股企业、项目部、销售处或参照执行或另行规定,各企业自定的考勤管理规定须由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审核签发。3.0 员工正常工作时间为上午8时30分至12时,下午1时30分至5时。员工应提前15分钟到达,上班时间一到,准时投入工作状态。每周六、日不上班,因季节变化需调整工作时间由办公室另行通知。

4.0 公司职工一律实行上下班打卡登记制度。

5.0 所有员工上下班均需亲自打卡,任何人不得代理他人或由他人代理打卡,违犯此条规定者,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均给予记过一次和罚款50元的处分。

6.0 公司前台接待监督员工上下班打卡,并负责将员工出勤情况告办公室主任,由办公室主任报至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据此核发全勤及填报员工考核表。

7.0 所有人员须先到公司打卡后,方能外出办理各项业务。特殊情况需经主管领导签卡批准,不办理批准手续者,按迟到或旷工处理。

8.0 上班时间开始后5分钟至30分钟到班者,按迟到论处,超过30分钟以上者,按旷工半日论处。提前30分钟以内下班者按早退论处,超过30分钟者按旷工半天论处。

9.0 员工外出办理业务前须向本部门负责人(或其授权人)申明外出原因及返回公司时间,否则按外出办私事处理。

10.0 上班时间外出办私事者,一经发现,即扣除当月全勤奖,并给予警告1次的处分。

11.0 员工1个月内迟到、早退累计达3次者扣发全勤奖50%,达5次者扣发100%全勤奖,并给予1次警告处分。

12.0 员工无故旷工半日者,扣发当月全勤奖,并给予1次警告处分。每月累计3天旷工者,扣除当月工资,并给予记过1次处分;无故旷工达1星期以上者,给予除名处理。

13.0 职工因公出差,须事先填写出差登记表,副经理以下人员由部门经理批准;各部门经理出差由主管领导批准;高层管理人员出差须报经常务副总总经理或总经理批准。到达出差后应及时与公司取得联系。出差人员应于出差前先办理出差登记手续并交至办公室备案。凡过期或未填写出差登记表者不再补发全勤奖,不予报销出差费用,特殊情况须报总经理审批。5.4 工作服管理制度

1.0 职员统一工作服的使用与管理,均以本规定为准。保安等特殊工种所用制服的管理规定另行制订。

2.0 本规定中的制服,是指在公司业务中穿着的由公司统一制作的服装。

3.0 制服分夏装和冬装两种:

其穿用时间分别为:夏装,5月1日至10月15日;冬装,10月16日至4月30日。

4.0 除特殊场合外,职工上班时必须穿工作服。主管上级有指导与监督职工穿用制服的责任。

5.0 遵守事项:

5.1 不得擅自改变制服样式。

5.2 不得典卖、让渡、转借制服。

5.3 制服应保持整洁。如有污损,应自费清洗或修补。

5.4 制服如丢失或破损不能穿用时,应直接报告主管上级。6.0 制服配发一人一套,分夏装和冬装两式。

7.0 制服的配发期间原则上为一年,自配发日算起。但未到换发期,制服破损不能穿用时,不在此例。反之,到换发期,制服尚可穿用时,应继续使用。

8.0 新职工从正式上班起,配发制服。职工更换制服时,应填写《制服申请表》,与旧制服同时经主管上级交办公室。制服丢失或严重破损时,不再上交。

9.0 下列情况下,职工须交还制服。

9.1 辞职。

9.2 辞退

10.0 制服管理。

10.1 职工对配发的制服有保管、补修的责任。

10.2 尽量减少制服在非工作时间的损耗。

10.3 制服清洗由个人负担费用。

11.0 制服丢失,失盗或破损时,如系个人原因,应由本人全部或部分赔偿。

12.0 食堂人员的制服配发,适用于以上规定。

13.0 如有必要,对临时工的制服配发,适用于以上规定。

14.0 本规定自×××年×月×日起实施。

5.5 胸卡管理制度

1.0 目的

为配合人员管理及门卫管理需要,维护公司办公区之的安全秩序,特制定本制度。2.0 适用范围

凡本公司员工(总经理除外)3.0 实施细则:

3.1 员工进出公司时及上班时段内须佩戴胸卡,不得转借他人。3.2 来宾访客则于门卫室申请来宾证后,方可进入公司洽谈业务。3.3 胸卡证之制发由人力资源部统一负责。4.0 种类及样式: 4.1 胸卡分为三种:

4.1.1 正式卡:指正式任用员工所戴; 4.1.2 试用卡:指试用期间员工所佩戴;

4.2 正式卡及试用卡均须张帖员工个人相片,无相片者,须于领用一周内补贴。5.0 佩戴:

胸卡一律佩戴于胸前明显的地方,须正面朝前可供识别,以夹扣或别针挂在胸前即可。在施工、销售现场,工程部、销售部人员要佩戴胸卡。6.0 员工胸卡管理:

6.1 胸卡损毁,应向人力资源部办理重发(须以旧证换新证),并缴交工本费若干。

6.2 胸卡证未依规定张贴相片者,视同未戴胸卡处理。6.3 胸卡遗失,应向办公室办理重发,应缴交罚款50元。

6.4 员工调动不同部门时,应向人力资源部办理重发,并不需付工本费。6.5 员工离职时,应将胸卡缴回人力资源部。6.6 进出公司:

6.6.1 员工出公司时,应将识别证交于门卫保管,待回公司再依序领取;因遗失,则由门卫登记确认后方可放行,门卫并应将名单交到办公室。6.6.2 遗失胸卡的人员应尽速到办公室补办。缴交罚款30元。

7.0 来宾证管理:来宾访客进入公司应于门卫室申请来宾证,公务完毕离公司需缴回,不得将来宾证借给他人使用。

8.0 实施与修改:本制度经总经理核准后公布实施,修改时亦同。

5.6 卫生制度

1.0 本公司为维护员工健康及工作场所环境卫生,特制订本制度。

2.0 凡本公司卫生事宜,除另有规定外,皆依本制度实行。

3.0 本公司卫生事宜,全体人员须一律确实遵行。

4.0 凡新进入员工,必须了解清洁卫生的重要性与必要的卫生知识。

5.0 各工作场所内,均须保持整洁,不得堆放垃圾、污垢或碎屑。

6.0 各工作场所内的走道及阶梯,至少每日清扫一次,并采用适当方法减少灰尘的飞扬。

7.0 各工作场所内,严禁随地吐痰。

8.0 饮水必须清洁。

9.0 洗水间、更衣室及其他卫生设施,必须保持清洁。

10.0 排水沟应经常清除污秽,保持清洁畅通。

11.0 凡可能寄生传染菌的原料,应于使用前适当消毒。

12.0 凡可能产生有碍卫生的气体、灰尘、粉末,应作如下处理:

12.1 采用适当方法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

12.2 使用密闭器具以防止有害物质的散发;

12.3 在产生此项有害物的最近处,按其性质分别作凝结、沉淀、吸引或排除等处置。

13.0 凡处理有毒物或高温物体的工作或从事有尘埃、粉末或有毒气体散布的工作,或暴露于有害光线中的工作等,需用防护服装或器具者,公司按其性质制备相应的防护服装或器具。

从事以上工作的员工,对于本公司设备的防护服装或器具,必须妥善保管。

14.0 各工作场所的采光、应满足下列要求:

14.1 各工作部门须有充分的光线;

14.2 光线须有适宜的分布;

14.3 光线须防止眩目及闪动。

15.0 各工作场所的窗户及照明器具的透光部分,均须保持清洁。

16.0 凡阶梯、升降机上下处及机械危险部分,均须有适度的光线。

17.0 各工作场所须保持适当的温度,并根据不同季节予以调节。

18.0 各工作场所须保持空气流通。

19.0 食堂及厨房的一切用具,均须保持清洁卫生。

20.0 垃圾、废弃物、污物的清除,应符合卫生的要求,放置于指定的范围内。

21.0 公司应设置常用药品并存放于小箱或小橱内,以便得员工取用。

22.0 本准则经总经理核准后施行,修改时亦同。5.7 食堂管理制度

1.1 食堂人员应严格遵守公司的一切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坚守工作岗位,服从上级安排,有事要请假,未经同意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1.2 树立全心全意为员工服务的思想,讲究职业道德。文明服务,态度和蔼,主动热情,礼貌待人,热爱本职,认真负责。做到饭热菜香,味美可口,饭菜定量食品足量,平等待人。

1.3 员工一律凭就餐卡打卡就餐,禁止收取现金。严格登记手续。任何人在食堂就餐须按规定标准收费。

1.4 坚持实物验收制度,做到日清月结,账物相符。每周盘点一次食堂仓库,每月上旬定期公布账目,接受员工的监督。

1.5 爱护公物。食堂的一切设备、餐具均需有登记,有账目,不得贪小便宜将厨房用料或炊具带回家。

1.6 做好炊事人员的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手,剪指甲,勤换、勤洗工作服,工作时要穿戴工作衣帽。

1.7 炊事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无健康合格证者,不准在食堂工作。

1.8 在厨房和餐厅内严禁穿拖鞋、短裤和赤膊。

1.9 把好验收关,严禁腐烂,变质的原料入仓,以防止食物中毒。

1.10 安排好员工就餐排队问题,缩短排队时间,按时开膳,打菜人员需戴口罩。

1.11 每周制定一次食谱。早、午、晚餐品种要多式样,提高烹调技术,改善员工伙食。对因工作需要不能按时就餐和临时客餐,可事前有预约和通知。

1.12 做好安全工作。使用炊事器具或用具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事故发生。

1.13 严禁随便带无关人员进入厨房和保管室。

1.14 易燃、易爆物品要严格按规定放置,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

1.15 食堂工作人员下班前,要关好门窗,检查各类电源开关、设备等。

1.16 食堂主任要经常督促、检查,做好防盗工作。

5.8 房屋维修制度

1.0 本公司的房屋维修计划及维修手续依照本规程执行。

2.0 本规程中的维修是指办公楼及公司其他建筑物的增设、改造和更新。

3.0 维修工作的责任人为行政办主任及物业管理公司经理。

4.0 责任人负责制订所属财产等的维修计划,依据维修计划和预算,组织施维修业务。

5.0 办公室协助责任人,组织、协调维修工作。

6.0 财务部协助责任人,编制综合维修预算,检查执行预算与实际维修费用是否一致。

7.0 维修计划的确立

7.1 责任人在进行维修前,应向办公室提交维修计划。

7.2 办公室确认有必要后,并请示公司主管后,作出具体的指示。

7.3 办公室从技术的角度对维修计划的内容进行审查,提出投资计划,交财务部经理审查。

7.4 财务部经理依据该计划,编制资金计划。7.5 4000元千设备投资计划和资金计划的由副总经理审批,超过4000元由总经理裁定,超过1万元的维修项目,须交董事会审议。

8.0 维修的实施

8.1 对核准的维修项目,责任人和相关部门组织讨论具体的维修工程方案,并制订出详细的实施计划,提交给办公室主任和财务部经理后,组织实施。

8.2 紧急性的维修工程,不需要办理上列手续,直接由责任人与办公室主任协商后,组织实施。

8.3 当责任人制订的详细实施计划的内容、期限和预算,与预算投资计划有显著差别时,应按第8.1所列程序,修订投资计划。

9.0 维修的监督与审查

9.1 维修实施后,如维修内容、期限、预算等需要作重要变更,或需追加预算时,经责任人与办公室主任协商后,提交工程变更或追加预算申请。

9.2 办公室主任应从技术角度对上述申请作出审查,编制设备计划修正案,提交财务部经理审查。

9.3 维修计划和资金计划的修正案超过4000元,由总经理裁决,超过1万元,由董事会审议。

10.0 责任人应及时向办公室主任、财务部经理报告维修进展和预算执行情况。

11.0 公司员工住宅和集体宿舍的维修规程,另行制订。

12.0 本规程的实施细则则负责维修计划实施管理的公司主管和财务主管制订。

13.0 本规程自××年××月××日起实施。

5.9 车辆管理制度

1.0 车辆管理

1.1 公司公务车的证照及稽核等事务统由办公室负责管理。配属于售楼处的车辆由销售经理或指派专人调派,并负责维修、检验、清洁等。

1.2 本公司人员因公用车须于事前向车辆管理员申请调派;车辆管理员依重要性顺序派车。不按规定办理申请,不得派车。

1.3 每车应设置“车辆行驶记录表”,使用前应核对车辆里程表与记录表上前一次用车的记载是否相符。使用后应记载行驶里程、时间、地点、用途等。办公室每月抽查一次。发现记载不实、不全或未记载者应呈报主管提出批评,对不听劝阻屡教屡犯者应给以处分,并停止其使用权利。

1.4 每车设置“车辆使用记录表”,办公室主任检查加油及修护记录,以了解车辆受控状况。每月初连同行驶纪录表一并转办公室稽核。2.0 车辆使用

2.1 使用人必须具有驾照。

2.2 公务车不得借予非本公司人员使用。

2.3 使用人于驾驶车辆前应对车辆做基本检查(如水箱、油量、机油、刹车油、电瓶液、轮胎、外观等),如发现故障、配件失窃或损坏等现象,应立即报告,否则最后使用人要对由此引发的后果负责。

2.4 驾驶人须严守交通规则。

2.5 驾驶人不得擅自将公务车开回家,或做私用,违者受罚。经公司特许或返回时已逾晚上九时者例外。2.6 车辆应停放于指定位置、停车场或适当合法位置。任意放置车辆导致违犯交通规则、损毁、失窃,由驾驶人赔偿损失,并予之以处分。

2.7 为私人目的借用公车应先填“车辆使用申请单”,注明“私用”,并经办公室主任认可后使用,费用自负。

2.8 用车人应爱护车辆,保证机件、外观良好,使用后并应将车辆清洗干净。

2.9 私用时若发生事故,而致违规、损毁、失窃等,在扣除理赔额后全部由私人负担。3.0 车辆保养

3.1 车辆维修、清洗、打蜡等应先填“车辆使用申请单”,注明行驶里程,核准后方得送修。

3.2 车辆应由车管员指定保养部门,或到特约修护厂维修,否则修护费一律不准报销。自行修复者,可报销购买材料零用费用。

3.3 车辆于行驶途中发生故障或其他耗损急需修复或更换零件时,可视实际情况需要进行修理,但无迫切需要或修理费超过2000元时,应与车辆管理员联系请示批示。

3.4 如由于驾驶人使用不当或车辆管理员疏于保养,而致车辆损坏或机件故障,所需之修护费,应依情节轻重,由公司与驾驶人或车辆管理员负担。

3.5 发生交通事故后,如需向受害当事人赔偿损失,经扣除保险金额后,其差额由驾驶人与公司各负担一半。

4.0 费用报销

4.1 公务车油料及维修费以凭证实报实销。

4.2 私车公用凭实证报销。

4.3 公车私用

4.3.1 1500CC以内

每次行驶30KM内,缴交公司2元/KM;

每次行驶超过30KM,1.6元/K.4.3.2 1600CC以上:

每次行驶30K内,缴交公司2.2元/KM 每次行驶超过30KM内,缴交公司2.2元/KM;

每次行驶超过30KM,缴交1.8元KM。

7.茶叶质量安全绿色防控栽培措施 篇七

1 改善茶树生长环境

推进茶园生态建设, 是以茶—林果—草立体式栽培, 建成“头戴帽、腰围裙、脚穿鞋”, 四周蓄水源的茶园结构, 茶园形成完整生物链群, 以虫抑虫, 达到降低害虫虫口密度, 减少农药使用量的目的[1]。

1.1 种植防护林和隔离带

在茶园山顶风口、荒坡地和四周营造防护林带和隔离带, 以高大的乔木和矮小的灌木树交错结合, 选择挡风力强、适应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并与茶树无共生病虫害的树木, 主要树种有合欢、香椿、天竺桂、四季桂、山茶花, 种植规格为株距4~5 m, 且排列有序的条状种植为宜。

1.2 种植茶园行道树

在茶园主干道或支道的两旁, 茶园四周渠道边, 空地种植树木, 选择香樟、桂花树、凤凰木、山茶花等树种, 种植规格为株距6~8 m。

1.3 茶园合理间作

对成年茶园采取茶林果间作, 每667 m2种植6~8株, 选择本地生长、病虫害少、经济效益高的酸枣、杨梅、橄榄等优质果树品种, 茶林间作的选择根系分布深、植株高大、与茶树共生不争肥的樟树、木荷、香椿、天竺桂等乔木树种。对幼龄茶园, 选择具有固氮作用的豆科作物, 如黄豆、花生、油菜、格桑花等进行合理套种, 增加茶园行间的绿色覆盖率, 减少土壤裸露直接受到雨水冲刷, 并可增加茶园绿肥和经济收入。

1.4 种植护坡壁植物

在裸露光秃的坡壁上, 种植护坡壁绿肥或保护原有绿草, 减轻雨水冲刷和人为行走溜坡, 可选用百喜草、圆叶决明、爬地兰、平托花生、黄花菜。对于坡壁原有的绿草 (非恶性杂草) 定期剪割, 切忌劈草除根, 对当地恶性杂木草如大米草、假高粱、丛生竹, 坚决挖根剔除并及时补种益草。

1.5 修排水沟建蓄水池

在山顶、山坳、道路两侧修建排水沟, 在茶园地块上方设置蓄水池, 一般1~2 hm2设1个6~8m2的蓄水池, 并安装15~30个水龙头, 做到积水能排, 干旱能灌。

2 茶园绿色防控措施

良好生态环境, 生物丰富多样性, 生物链群的形成是茶园生产的基础条件, 而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是茶叶质量安全的根本保障。

2.1 农业防治

通过农事操作有目的地改变某些环境因子, 使之不利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 达到保护茶树、防病治虫的目的。一是新植茶园应选用无病虫、粗壮茶苗。二是实施配方施肥, 平衡茶叶所需的各元素, 提倡重施有机肥、农家肥、每667 m2沟施覆土羊粪、牛粪1000 kg, 也可选用黄豆粉, 每667 m2沟施覆土150 kg, 增强茶树的抗病虫害能力。三是适时采摘, 对有虫芽叶注重重采、强采、先采, 减轻蚜虫、小绿叶蝉、卷叶蛾等为害幼嫩芽叶害虫, 降低虫口密度, 破坏害虫产卵场所及营养供给。四是轻修剪, 可剪除茶星病、茶炭疽病、茶芽枯病、茶饼病等病虫枝梢和芽叶;重修剪可减轻茶蚧类、毒刺蛾类、茶尺蠖等害虫为害, 降低螨类越冬基数。五是冬季耕翻、培土、清园, 可将土表和落叶层中越冬害虫埋入土中压死、闷死, 也可将地下害虫如象甲、蛴螬的幼虫翻出土面冻死、杀死, 清除园内的病虫枝集中烧毁, 并用石硫合剂200倍液进行全园喷施封园, 减少翌年病虫基数。六是灌溉和排水, 夏季灌溉抗旱可抑制茶叶芽梢病害的发生, 排水可防止茶树根病的发生。

2.2 生物防治

根据自然界相生相克的原理, 利用食虫性昆虫、寄生性昆虫、捕食螨、真菌、细菌、病毒等有益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控制病虫害, 做到茶园生物链的平衡, 从而达到防治效果。

2.2.1 保护天敌

一是设置生峰保护器, 将人工采集的茶毛虫卵块、蓑蛾护囊、卷叶蛾虫苞等放在保护器内, 害虫不能爬出或飞出, 而寄虫蜂虫体小能飞出。二是将修剪下来茶枝条堆放在茶园空地附近, 使茶枝条上的某些害虫因不能远爬而饿死, 寄生蜂能飞回茶园。三是秋季末在茶园中设置草束, 供瓢虫等益虫停息, 在草束缝隙中安全过冬。四是鸟类和蛙类等食虫量大, 要保护好, 不能捕杀。五是在茶园中放养鸡群, 啄食害虫, 减少为害。

2.2.2 以虫治虫

放养捕食螨防治茶叶螨类, 七星瓢虫捕食茶蚧类, 寄生蜂寄生在茶卷叶蛾的卵内, 茶尺蠖幼虫体内。

2.2.3 推广生物农药治虫

生物农药对益虫同样具有强的杀伤力, 因而应尽量少用, 用药时避开益虫幼龄期, 降低对益虫的伤害。在病虫发生期, 加强病虫预测预报, 在防治指标内不用药, 适当提高虫口密度作防治指标。

植物药剂用药方法:可用2.0%苦参碱水剂800~1000倍液、4%鱼藤酮乳油300~500倍液、1.5%除虫菊素水乳剂1500 g/hm2等农药防治茶小绿叶蝉、茶丽纹象甲、茶尺蠖、茶蚜、茶橙瘿螨等主要害虫;用0.4%蛇床子素乳油600~800倍液防治茶饼病、炭疽病、云纹叶枯病, 采用矿物源农药99%矿物油乳油防治茶螨类害虫[2]。

真菌治虫方法:用白僵菌0.1~0.2亿孢子/ml的子液在茶园中喷施, 对茶毛虫、茶尺蠖、卷叶蛾等害虫的防治效果在70%以上, 用白僵菌871菌粉1~2 kg/667 m2毒土防治茶丽纹象甲。

细菌治虫方法:选择8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防治茶蚕、茶尺蠖、茶刺蛾、茶毛虫等鳞翅目食叶幼虫[3]。

病毒治虫方法:应用较多的有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选择幼虫密度大的茶园, 喷射少量病毒液, 待田间幼虫大量死亡时, 采集虫尸放在冰箱中或室内阴凉避光处保存, 待田间幼虫为害时, 将虫尸取出研碎, 用纱布过滤, 滤液加水稀释成病毒液, 在田间1~2龄幼虫期可每667 m2喷施30~50头虫尸的病毒量, 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目前已有茶尺蠖病虫制剂, 茶毛虫病毒制剂供有机茶生产基地应用。

冬季封园治虫方法:在冬季非采茶季节采用石硫合剂200~300倍液或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防治茶树病害及害虫越冬[4]。

2.3 物理机械防治

通过机械杀虫的手段杀死茶园害虫, 利用茶园害虫具有趋光、趋色、趋化、趋嫩等特性, 集中诱杀害虫。

2.3.1 捕杀和摘除

对茶蚕、茶毛虫可采取人工捕杀的方法, 在幼虫期或结茧蛹期直接摘除茧蛹虫体集中消灭;茶尺蠖、茶斜纹夜蛾可在产卵盛期摘除卵块集中烧毁;茶丽纹象甲可利用自身的假死性, 在树冠下铺好塑料薄膜, 而后振动茶树, 将坠落的成虫快速收集压死;对苔藓、地衣可采取刮除的方法。

2.3.2 灯光诱杀

茶树害虫中, 大多具有趋光性和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惯, 可安装太阳能灭虫器诱杀斜纹夜蛾、茶毛虫、茶尺蠖类等主要害虫, 一般1~2 hm2安装一盏, 灯器离地面距离为80 cm左右。

2.4 昆虫性信息素诱杀

性诱剂诱杀害虫是通过人工合成雌害虫在性成熟后释放出一些性信息素化学成份吸引田间同种寻求交配的雄性害虫, 将其诱杀在诱捕器中, 使雌虫失去交配机会, 不能有效地繁殖后代, 降低后代种群数量而达到防治目的, 可安装夜蛾诱捕器, 每667 m2安装3个带诱心的诱捕器, 悬挂高度以诱心距离地面1.2 m左右;黄色粘虫板+诱心, 利用害虫对黄色趋性+性诱剂, 引诱害虫集中向带有黏胶的黄板上将害虫粘住杀死, 一般每667 m2茶园插挂26 cm×30 cm的黄板30~40张, 黄板底线距离茶树冠面5 cm左右。

2.5 建立害虫产卵区

利用害虫的趋嫩, 在茶园中选择一小区, 重施肥料, 促使嫩叶生长, 从而引诱成虫进入嫩区产卵, 而后进行采卵烧毁, 或孵化后幼龄用高毒、高效农药进行隔离药杀 (此区仅作诱杀区, 不作产茶区) 。

3 小结

改善茶树生长环境条件+绿色防控措施。一是美化茶园生产环境, 防止水土流失, 提高保土、保肥、保水能力, 保护好茶园的生物链, 降低病虫发生基数。二是节约成本, 根据测算, 茶叶生产成本明显降低, 节约肥料成本30%, 降低用药成本40%, 劳力成本节约30%。三是提高茶叶品质, 增加收入, 茶叶价格平均提高40~60元/kg, 每667 m2增加收入400~600元。四是降低农药残留, 保证茶叶质量安全, 城厢镇五峰山茶场生产的茶叶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五是提高市场竞争力, 提升安溪茶叶在国内外市场的信誉度和诚信度。

参考文献

[1]张福寿, 陈绍军, 檀云坤, 等.福建农业五新手册[M].福州:福建农业出版社, 2010:49.

[2]饶辉福, 洪海林, 丁坤明, 等.茶园病虫绿色防控技术[J].植物医生, 2014 (4) :30.

[3]刘新.有机茶生产与管理技术问答[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3.

8.孟连县茶叶生产管理技术 篇八

关键词:孟连县;茶叶生产;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19.0058

1 新茶园建设

1.1 园地选择

选择具有交通、能源(电源)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等基本条件的灌木林地、荒地开垦茶园。坡地坡度不能大于20度,海拔在800~1600米之间,土层深1米以上,土壤显酸性,pH值在4.5~5.5之间。园地周围要求无污染源,特别是园地周围的水源,水库水质无污染源。茶园应远离城镇、工厂,自然环境优美。

1.2 茶园规划设计要求

根据茶树对自然条件的要求和农业生产整体布局要求,选好土地后,进行园地整体规划。厂址一般选择在园地的中心地带,便于生产加工。选好厂址后,根据开垦规模,相应对生活区进行统一规划,做到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同时,为了茶园管理、运输方便,应根据需要设置不同规格的道路。

1.3 茶园蓄、排水系统

1.3.1 修建蓄水池 于茶园内较高的低凹处建蓄水池供旱季生产使用。蓄水池的配建可以根据茶园的分布、大小来配建,一般100~200亩可以建1~2蓄水池,用于补充生产用水的不足。

1.3.2排水沟 排水系统可以起到流水敞通、保护茶园梯面受断流洪水冲坏的作用。可以结合茶园内的干道和支道的养护,于干支道内侧开挖排水沟;保留地势较低的自然山水沟,排出茶园内多余的水分。

1.4 生态茶园的规划设计

茶园规划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茶园的生态环境,把水头林、山顶戴帽林、风景林规划出来,并作出标记便于保留;植树造林,建设生态茶园在干道、支道两旁种植与茶树无相同病虫害的林木、果木。隔15米留下一带茶梯用于种植水东瓜树、香樟树、果木等林木。

1.5 茶园梯田的开垦

清园工作要把地上树木、杂草清理干净,大石块理顺,然后挖除树桩,整平土坎、土坑;开挖种植沟用水准仪测量后定桩,沿水平线开垦种植沟,种植沟深不低于50厘米,口宽不低于80厘米,底宽不低于60厘米,从山脚向上开垦,第一沟挖出后,把上一沟的表土12厘米连同枯枝落叶回入一沟,依次向上开垦;整理梯田通过开沟、回表土、填新土、整平,形成种植梯面。梯面要求宽1.7~2米,里低外高,倾斜度为5度。

1.6 选用良种

茶树良种对于增加茶叶产量,提高茶叶品质,增强茶树的抗逆性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建立丰产优质茶园的基础。孟连县近年来发展的良种主要是云抗10号、矮丰、长叶白毫、雪芽100号等。

2 生产茶园规范管理技术

2.1 茶园施肥技术

按“生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进行肥料的选用,禁止使用工业垃圾、城市垃圾、硝态氮肥。根部施肥为追肥和基肥、追肥一年可分两次使用,春茶结束施一次,可用尿素10公斤或磷酸铵10公斤配合微生物肥30公斤,于夏茶收获前30天施下。夏茶结束再按上述肥料种类和施用量再施一次,作为全年的追肥。基肥以农家肥、绿肥、油枯为主,可适当加入固氮菌肥料等,全年的基肥可以分两次进行,8月底施一次,油枯100公斤、绿肥300公斤、堆沤肥100公斤;11月底施一次,腐熟人粪尿300公斤、堆沤肥200公斤、绿肥100公斤。施有机氮及无机氮的比例为1∶1最适宜,大约厩肥1000公斤加尿素20公斤,严格按比例准则进行。

2.2 茶园耕锄技术

孟连县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茶园内杂草生长旺盛,耕锄工作要结合施肥工作进行。每年进行2~3次浅耕除草,一次中耕除草。将杂草作为绿肥压埋处理,保持茶园土壤疏松,无杂草危害,促进土壤熟化。

2.3 茶叶采摘技术

根据所制茶类对鲜叶的要求进行采摘。茶叶鲜叶采取要及时,制作名优茶的鲜叶须提前采摘,否则易放老在树上造成浪费。鲜叶采下后,勿用塑料袋或口袋盛装,不得紧压,以防止发热变质。

2.4 茶树修剪技术

茶树修剪的目的是复壮树冠,提高芽叶品质,扩大有效采摘面,适当控制茶树高度。修剪的轻重要看茶园生长状况而定,正常进行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茶园每年进行一次轻修剪,茶树高度掌握在70厘米以下。生长势较弱,丛面出现枯枝,结节枝的茶树,可以进行深修剪。修剪的形状:幼年茶园或一般的茶园,可按平面式、倒弧形修剪。茶园管理操作困难的茶园要向立体化修剪发展。“厂”字形修剪能有效扩大采摘面积。

2.5 冬季茶园管理技术作业

茶叶冬管作业是关系一年茶叶生产成败的工作,包括:中耕除草、施基肥、修剪、打一次杀虫剂,打一次杀菌剂。中耕深度25厘米以上,沿茶树滴水线开沟25厘米深施基肥,施肥里外轮换,杂草压埋进施肥沟里面。中耕土壤要求打碎,直径不超过10厘米。打杀虫剂及杀菌剂要求周到、彻底。

2.6 茶树病虫害防治

要体现“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应用各种必要的防治措施,经济有效地把病虫害控制在一定的防治标准之下。

化学防治茶树病虫害应抓住几个重要环节:一是结合冬管工作,用生产绿色食品农药准则规定的刹虫剂、杀菌剂消灭园内的病源、虫源降低越冬虫菌基数,避免病虫害大量发生;二是做好病虫害发生情况监测、调查工作、提供病虫害防治最佳时机;三是于春茶结束后狠治小绿叶蝉及其它病虫害;四是生产季节用其它方法无法控制的病情、虫情,可采用化学防治方法。

上一篇:美女与野兽童话下一篇:返聘退休人员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