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汇报材料(精选4篇)
1.市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汇报材料 篇一
近年来,xx区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污染减排有关要求,按照生态省建设和“811”污染整治的总体部署,通过环境污染专项整治,调整产业结构,使xx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五年来,经过四大环境污染整治,我区消灭了xx多个污染源,大大削减了排污总量。xx区生态环保工作走在了全省、全市的前列。经过四年多的创建,XX年,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通过了环保总局的验收,衢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今年5月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公布:x区在 XX生态省建设和“811”污染整治工作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在全省参与考核的xx个县(市、区)中位列第6名,在衢州市排名第一。
一、环境告急,百姓难安。
x区地处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总面积1748平方公里,下辖10个镇、9个乡和2个街道,总人口39.6万。x区的前身是衢县,建县于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
x区生态资源丰富,山川秀美,历史文化悠久。但传统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经无序发展后污染日益加重,先污染后治理,先引进后规范,冒进的发展观一度主导了当地发展理念,加剧了x区局部地区的污染,x区面临着既要整治传统产业,甩掉历史包袱,又要发展现代新兴高新产业的双重压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县向现代化工业县、新都市转变,任重而道远。
位于钱塘江上游的x经济开发区(原沈家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1年,1993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由于x经济开发区具有紧邻巨化集团的区位优势,经过十余年发展,到XX年,x经济开发区有化工企业49家,化工企业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群众就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早期规划的欠科学,x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与居民区相联,再加上化工园区处于金衢盆地底部,气象条件极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到了沈家一带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影响了下风向的衢州老城区,人称是衢州东大门的一颗“毒瘤”。几年前,沈家开发区内污水横流,化工企业日排放污水超万吨,东迹渡大桥周围臭气熏天,群众怨声不断,在风景如画的乌溪江与x交汇处,有时却是污水泛着白沫使江水混浊不清;化工园区的部分污水进入沈家村的农灌渠,原来有着丰满水草、小鱼嬉戏的沟渠,近年来有时竟成酱色,杂草不生,受灌溉的农作物产量、质量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沈家村的农民反映强烈,部分村民甚至有过激的言行,群众对化工企业的来信来访投诉相当多,污染纠纷也时有出现,群众要求整治的呼声很高。
x南北山区是衢州的“绿色双翼”,植被较好,森林覆盖在90%以上,毛竹资源相当丰富,但隐藏在山谷间,溪流旁的100多家小竹造纸厂、作坊和7000多只竹料腌塘,却使清澈的溪水污浊不堪。早在明清时期,衢县的竹农就有利用嫩毛竹制浆造纸的传统,这也是山区、库区群众利用毛竹资源的主要方式和重要的经济来源。造土纸用的主要原料为青竹料和老竹料,产品附加值较低,资源利用率不高,带来的污染较为严重。据统计XX年全区竹造纸企业年产土纸2万吨,使用毛竹腌料近10万吨,竹造纸企年排放废水约1000万吨,全年排放cod在3600吨以上,排放so2200吨以上。全区毛竹腌料塘7千多个,全年排放废水在数千万吨以上。竹料腌塘使用石灰甚至烧碱腌料,带来的污染更为严重,且工艺原始,根本无治理设施,竹造纸企业、竹料腌塘排放污水常常造成鱼虾、水生植物绝迹,下游群众饮水困难,在夏天农灌期及枯水期,还多次发生下游群众围攻小竹造纸厂闹事,由于处理及时才未发生砸机器毁厂的恶性事件。竹造纸、竹料腌塘整治迫在眉睫。
共饮一江清水,同戴一方蓝天。美丽的乌溪江水库是钱塘江上游一颗璀璨的明珠。x区境内乌溪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不仅关系到衢州市区及下游龙游、金华市七、八十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安全,而且还同时直接影响钱塘江流域的水环境质量。近年来,库区部分群众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发展生猪、水产养殖业,随之而来养殖业的污染问题也日益明显,直接威胁着饮用水安全。根据XX年初调查,乌溪江库区有养殖户384户,生猪存栏数17171头,按1头猪相当于8个人的排污量计算,现存栏的生猪相当于13.57万人的排污量,相当于现有湖南镇人口数的11倍。网箱养殖总面积4133m2,库湾围栏养鱼2万m2。XX-XX年,乌溪江水库部分河面,出现一片片的蓝藻水华,环境监测的结果是氨氮、总磷略超标,直接原因是生猪规模化养殖造成了库区部分流段水体的富营养化,整治养殖业污染已刻不容缓。
x区北面千里岗连绵起伏,茫茫群山中却埋藏着丰富的石灰石资源,探明的储量占全省的2/3,达60亿吨,石灰石氧化钙含量达52-55%,品位极高。位于矿区的上方等乡镇,矿产品加工企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成为了我区的支柱产业,XX年上方镇石灰产量40万吨,石灰钙45万吨,石粉15万吨,年产值3亿元左右。有石灰窑、石灰钙棚、重钙、轻钙、机立窑水泥生产企业300多家,个体户600多家,大多为低、散、小、污染重的非环保企业,年排放二氧化硫1.3万多吨,无组织粉尘排放二万多吨,石灰钙产业区域,飞灰遮天蔽日,当地居民生活在“白色污染”之中,特别是企业使用高硫份的石煤等燃料,加剧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衢北地区酸雨污染严重,酸雨率达100%,由于钙产品加工企业超标排放石灰水,芝溪中的水质呈碱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石灰钙产业污染治理的提、议案年年有,当地群众举报石灰钙加工业的污染从未间断过。
几大区域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群众怨声载道,成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的不和谐之音。XX年初因区划调整,原衢县撤县改区,同时x环保分局也建立了,从此x区有了自己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为了整治污染,全局开展了双休日无休日活动及24小时电话举报值班制度,自此局内污染举报电话不断,全局人员应接不暇,环保局处于污染整治的风口浪尖上,成为了治污的主力军。据浙江省XX-XX年环境质量公报显示:x樟树潭至龙游段段面水质降为四类水,不符合区域水环境功能区的要求,x下游已出现水质性缺水,XX年8月省委、省政府将x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列为全省十一个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之一。
二、壮士断臂,铁腕治污。
党的xx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吹拂下,x区委、区政府深刻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x地处钱塘江源头,确保一江清水送出x,保障流域人民用水安全,既是全省人民强烈要求,也是我们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提出了“生态建区”的战略决策,提出宁可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些,也不要污染的gdp。
区委、区政府在反思中深化认识,痛定思痛,痛下决心,根据全省“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要求,着重开展x经济开发区化工企业污染整治、竹造纸竹料腌塘污染专项整治、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区养殖业污染整治、全区矿产品加工业环境综合整治等四大环境污染整治,五年来共消灭污染源8000多个,打了一场漂亮的环境污染整治攻坚战。
开展x经济开发区化工企业整治,改善钱塘江上游水环境质量。
XX年初,因区划调整,x区政府从老城区搬迁至沈家上班,同年8月,x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因污染问题被列为浙江省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区委、区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新城区品位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开始了长达五年的化工企业整治工作。XX年6月,在省人大环保执法检查的推动下,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化工园区整治动员大会,全面开展x经济开发区化工企业污染整治工作。XX年10月,省政府与衢州市政府签订了环境污染整治目标责任书,明确要求加快x经济开发区化工企业结构调整,淘汰规模小、档次低、污染重的化工企业,XX年9月底前完成所有化工企业的搬迁工作。为确保完成关停整治任务,实现整治目标,区委、区政府坚持“积极稳妥、依法治理、治旧控新、科学整治”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技术、经济、行政等手段,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进整治工作。在整治的同时,x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化工企业关停、搬迁的同时,利用关闭企业闲置的厂房、土地,洽谈引进机械加工、服装、贸易加工等行业,逐步达到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目前,已有多家关停的化工企业成功实现转产和转让。经过综合整治,今年9月底前,开发区49家化工企业已全部关停搬迁完毕。
化工园区经过五年来的艰苦整治,从原初群众不满意、企业不满意、政府不满意,最终达到了社会满意、群众满意、企业满意、政府满意的效果,x经济开发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污染减排得到了落实,开发区经济总量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通过整治,化工企业污水排放量从XX年的5000吨/天降至现在的零排放,每年减少向钱塘江排放化工污水15万吨;每年可削减cod排放量 1621吨、二氧化硫417.8吨、氨氮513.7吨。按省政府确定的减排目标,化工园区全面关停后,cod减排量可占x区“xxx”实际削减量的57%; so2减排量占“xxx”实际削减量的38%,基本能满足x区近几年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的完成。据监测数据表明,从XX年下半年开始化工企业下游的东迹渡和安仁断面的水质都能保持在三类或二类水以上标准,城区臭气基本消除。
开展竹造纸竹料腌塘污染专项治理,保护区域源头水。
为根除区域源头地区的污染,铲除水环境安全隐患。从XX年10月开始,x区在衢州全市境内率先开展了竹造纸企业和竹料腌塘污染专项治理,全区7255个面积达36.28万平方米的竹料腌塘被平毁或弃腌,29家竹造纸企业被关闭,114个家庭手工造纸作坊被停业,10余家老竹料生产点被取缔。削减竹腌料制浆能力10万吨/年、土纸生产能力2万吨/年,年削减cod排放量3600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00吨,为我区特种纸产业的发展腾出了环境容量,保证了流域饮用水合格率达100%,整治后多年不见的鱼虾在山溪、河流当中重新出现。为了巩固整治成果,环保等部门加强信息和技术指导,引导和帮助相关业主、农户,通过转产竹加工业、改塘养鱼和劳务输出,开拓新的增收渠道。环保部门会同乡镇及有关部门引进竹制品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增加就业人数。现在毛竹价格不降反升,已从原来的17、18元/百斤,上升为现在的34、35元/百斤,比整治前将近增长了一倍,竹农笑逐颜开。
开展乌溪江养殖业污染专项治理,保障衢州市区饮用水安全。
通过XX-XX两年来的整治,库区16个规模化养殖场已关停或外迁,库区内17000多头生猪削减生猪饲养量10000多头,余下为农户散养自己消费的家猪。拆除网箱养殖及围湾养殖2万平米。同时,积极推广生态化养殖模式,变粗放型经营为集约型经营,采用畜禽粪便干湿分离等技术,建设沼气工程,许多养殖散户建起了沼气池,走猪——沼气——果林生态化养殖之路,变污染为综合利用。据了解,每只沼气池每年所产的沼气可供两家农户日常照明和烧饭,相当于7、8桶煤气量,可给农户节约燃煤支出500元左右;另一方面,农户用沼气做饭,减少了树木的砍伐,也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山林植被;沼气池产生的沼渣是优质有机肥,可给农户节约1000-XX元购买化肥的支出。政府、环保部门为了弥补养猪农户的损失,拔了45万元的资金进行补偿。市区及周边县区的饮用水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为消除库区较大的污染源,XX年6月,区环保分局等部门筹资200多万元在湖南镇建成了一座污水处理站,可处理3000多集镇人口的生活污水。据市环境监测站监测:XX-XX年库区饮用水源都保持在了一、二类水的水质,衢州市饮用水水质全省最佳。
开展上方矿产加工企业污染治理,减轻酸雨、粉尘污染。
按照“多管齐下、依法治理;堵疏结合、标本兼治;分类指导、规范提升”的原则,区委、区政府从规范管理、提升产业、改善环境的角度,从XX年8月开展了矿产品加工企业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整治,27家重钙厂、6家轻钙厂已基本安装环保治理设施,粉尘排放量每年可减少3800多吨,全区10条水泥机立窑生产线全部拆除,108个旧式石灰窑全部拆除,200多个钙棚全部拆除,复垦废弃矿山、石灰窑、石灰棚占地1200亩。XX年9月底整治基本结束。
整治后,我区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年排放量1万多吨,减少无组织粉尘排放2万多吨。上方镇钙产业治理后酸雨将明显减少,河流中碱性污染水大为减少,水质已恢复为二类水,群众依法经营意识得到加强,集镇品位也得到了提升,有利于上方镇今后的长远发展。
为了加快改造、提升和发展钙产业,区委区政府每年都要专门举办钙产业科技论坛,邀请国内相关知名专家学者讲授先进技术、现场考察指导,并签订技术合作协议,部分钙产品加工企业借助科技力量实现了产业档次的提升,注入新的发展活力,我区被授予了“中国碳酸钙产业基地”。
经过五年来的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如今的x更是山清水秀,鱼虾在河流山溪中成群畅游,白鹭与老牛怡然自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x经济开发区内土地平整道路四通八达,厂房一排排一栋栋,不见了往日一根根数不清的小烟囱,开发区夜间灯火通明,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与开发区相临的x新城区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等日趋完善,新城区绿树成荫,由于环境质量的改善,x经济开发区经济快速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集聚,现常住人口达到了5万人以上,2012年后常住人口将达到10万人以上。一江清水穿城过,青山隔江望,新城区的学校、商住楼、各类市场等正在大力兴建,一个生态型的滨江新城区即将兴起。
三、生态资源,得天独厚。
x区发展的最大优势在生态,后发优势在生态,希望也在生态,丰富的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是全国9个生态良好的区域之一。一是水资源丰富,总储量23亿立方米,近1000米的海拔落差,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乌溪江、x蜿蜒流经,是两岸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北有库容1.71亿立方米的铜山源水库,南有库容20亿立方米的乌溪江大型水库,长年不竭,告别了因降水时空不均,旱涝两重天的局面,水质均为达到国家一、二类水标准,为x市区及下游地区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优质的水源;二是旅游资源丰富,区内风光旖旎,拥有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天脊龙门、药王山、九龙湖等多处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有世界罕见、总储量达5000万根的节理石柱群;三是森林资源丰富,植被茂盛,物种多样,森林覆盖率达70.2%,是全国平均的3.8倍,为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维护了生物多样性,38万亩的毛竹资源,是全省重点竹区。四是矿产资源丰富,蓄有煤、石煤、石灰石、大理石等40多个矿种,其中石灰石储量居全省前列,达60亿吨,石灰石氧化钙含量达52-55%,品位极高;五是有农业资源优势,x区是著名的中国椪柑之乡、中国竹炭之乡、全国商品粮基地、全国瘦肉猪生产基地,粮食、生猪、柑桔、毛竹是农业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三元猪原产地保护标记注册通过省审定。x区民风淳朴,人文环境优越,交通便利,气候宜人,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有着创建国家级生态区良好的物质基础条件,有着发展生态经济的资源优势,是x区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
四、生态经济,蓬勃发展。
随着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几年来的环境污染整治教训,x区深刻认识到:走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和先发展、后治理的粗放型扩张之路是行不通的。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立足区情实际,发挥我区生态资源优势,在扩张经济总量中转变增长方式,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
(一)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林业。突出农业增效、农村进步、农民富裕主题,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努力打响x农产品“绿色、健康、放心”的生态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到XX年底,全区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数7个、绿色食品3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26个,获省级以上绿色农产品称号14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9个,竹炭原产地保护标记通过国家认证。全区有毛竹林面积38万亩、油茶林6.2万亩、板栗林5万多亩、食用小竹4万多亩。充分利用丰富的毛竹资源,做好做活竹文章,大力发展三大林业主导产业:竹炭(竹醋液)、竹胶板、活性炭,拥有竹炭系列产品国家专利21项,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共有3家企业的5个竹炭品牌获原产地标记注册保护,被誉为“中国的竹炭之乡”。
(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在整治提升现有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上规模、低能耗、轻污染、高效益的项目和产业,全区从XX年起不新上化工项目。坚持环保“三同时”制度,建立健全项目联审联评制度,设置和抬高“入园”门槛,通过项目落地决策咨询协调会的形式,严格把好项目落地关,XX年以来否决不符合产业政策、重污染项目220多个。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开展绿色企业创建工作,全区有8家企业通过认证,3家企业建成为省级绿色企业,7家企业列为省级清洁生产试点企业,新型工业化建设成效初显。形成了以x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廿里功能区为南翼、上方功能区为北翼的“一体两翼”工业布局,以特种纸、机械基础件、竹炭制品等八大特色产业为骨架的产业新体系。
(三)生态城镇村日新月异。新城区各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五纵五横地下污水管网工程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程基本完成,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58.71%,城区公共绿地面积已达64.79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95平方米。结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启动生态示范乡镇、村创建工作,大力实施下山出库异地脱贫工程。XX年底,已建成国家环境优美乡1个,省级生态乡镇3个,市级生态示范乡镇8个、市级生态示范村19个,区级生态示范乡镇4个,区级生态示范村76个。已建设了新安、思源、希望新村和廿里脱贫小区等4个异地脱贫小区,安置下山出库异地脱贫户1474户5577人,明显减少了库区污染源,保护了库区山区原生态环境。通过创建,全区各生态示范村的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善,基本实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村庄绿化的“四化”目标。
(四)生态旅游正在悄然兴起。依托青山秀水的自然风光优势,瞄准都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态休闲度假消费需求,x区加速发展生态旅游业。充分利用“四省通衢”的交通优势,全力打造“边际旅游中转集散地”的品牌,使山水、人文景观游成为x经济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大力开发紫微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九龙湖、天脊龙门峡谷、药王山等规模较大的旅游项目。在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激发特色竞争力,充分利用山区农家资源优势,开发了一大批吃农家菜、干农家事、回归自然的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生态旅游的开发,开创了我区以生态休闲观光游为主的旅游新局面。XX年,全区接待旅游人数达82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4.48亿元,比上年增长34.6%。
五、环境友好,社会和谐。
x区自开展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和环境污染整治以来,把生态建设、污染整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着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53.9亿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日益显现,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近年来,全区经济保持了持续较快发展,增速均高于全省、全市的平均水平。XX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7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与XX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13.9%、24.7%、16.3%、2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347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万元能耗同比下降7%;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由XX年的1.46%提高到2.04%。三次产业结构排序实现从“二、一、三”向“二、三、一”转变。工业经济主导地位更加突出,特种纸、机械基础件等主导产业快速集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规模以上企业118家,比XX年增加45家。平台建设不断推进,x经济开发区四年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6亿元,XX年入库税收达1.6亿元。特色服务业起步良好,现代物流、商贸、旅游和房地产业加快发展。
(二)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通过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沼气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等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有效减少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99.15%,秸秆利用率93.57%,农用薄膜回收率93.9%,农业、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分别达74.1%、100%,每公顷农药使用强度减少到2.98公斤,每公顷化肥使用强度减少到263公斤,建成农村沼气池3469只,畜禽粪便处理率达到92%。传统优势农业进一步得到改造与提升,新兴绿色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4%。
(三)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加强。以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公益林、退耕还林、退宅还林、矿山治理等工程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扩大生态建设的覆盖面,有力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全区森林覆盖率达70.2%,退化土地治理率82.01%,水分生产率1.52公斤/立方,受保护地区面积占30.07%,矿山土地复垦率54.3%。
(四)生态环保宣传深入人心。在生态区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中,我区注重调动和依靠干部群众积极性,努力营造“家喻户晓、人人有责”的创建工作良好氛围。通过在x广播电视台、《今日x》等新闻媒体开设生态环保专栏,制作专题片,举办生态保护专题讲座,印发生态保护宣传资料,制作生态画册,在高速公路出口处制作生态广告宣传牌,开展知识竞赛,创建绿色学校等,广泛深入地开展生态环保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区人大、政协把生态环保工作列为支持和监督政府工作的重点,通过现场视察检查、常委会专题审议等多种形式,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和政协监督、全民共同参与”的良好工作机制,有力地推进了我区生态区创建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的开展。
(五)城镇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和“三年拉框架、五年成规模”的目标,从XX年起全面启动新城区建设,协调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等日趋完善,城区和集镇面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城镇大气、水、噪声环境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城镇固废处理率达98%,人均公共绿地22.4平方米,村镇饮用水合格率98.2%,卫生厕所普及率71.13%,城市污水处理率58.71%。
2.市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汇报材料 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工商部门开展城区农贸市场环境整治工作作一简要发言,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开展以来,我局以农贸市场改造升级为重点,推进农贸市场环境整治工作,切实解决农贸市场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较差,交易秩序混乱,经营行为不规范等突出现象,全力为群众创造安全、卫生、整洁、文明的市场交易环境。
一是开展“三化建设”,推进农贸市场环境整治。为打造出“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市场,我局分管副局长先后×次带领相关股室和城区工商所负责人赴××、××等地学习借鉴集贸市场监管经验,深入我市各农贸市场调研,制定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工作实施方案及升级标准。组织农贸市场业主召开座谈会,督促市场业主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改造中,我局派驻工作人员全程跟踪监督,按照“三化”建设标准把关每个细节,对不符合设计标准的立即责成整改,确保按时按质完工。通过改造升级,××、××、××等农贸市场内面貌一新,摊位归区、坐商归店、垃圾归桶、活禽进笼、水产进池、食品进柜、肉食上案、果蔬上台、副食上架、生熟分开、宰杀隔离,店招店牌统一,制度标语上墙,墙面
地板装饰一新,排水排污及消防设施完备,有效解决了农贸市场脏乱差等老大难问题。
二是落实“四个制度”,推进农贸市场环境整治。落实局领导班子挂所包市场制度,每位班子成员联系指导一个基层所,帮助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督促辖区农贸市场的改造升级工作。落实工作情况报告制度,各工商所和责任股室每天报告督促指导情况,每周报告改造升级建设进展情况,每月报告全面工作情况。落实倒计时工作制度,按照升级改造计划,确定每个具体项目完工时间,对未按时完工的及时督促,确保改造持续推进。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与各股室和工商所签订责任书,班子成员对工作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发出督查通报××期,对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并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内容。
三是抓好“五个结合”,推进农贸市场环境整治。与宣传教育相结合,联合市工会向个体私营业主发放宣传资料××××份,督促市场业主组织经营户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守法经营意识。与相关部门协调相结合,在发挥职能的同时,争取城管、公安、交通等部门配合,先后出动执法人员××××人次,对各农贸市场及周边街道进行××次大整治,取缔规范占道经营、骑门摊、车辆乱停乱放共××户次,清除小广告××处,动员搬迁铁器加工、水产销售、废品收购、活禽宰杀、洗车等门市××户,协调电力、消防部门及时检
修用电线路和指导安装消防设施,确保改造工程按时完成。与市场经营秩序规范相结合,加强集贸市场内商品质量监测,加大巡查力度,增加食品快速监测次数,指导市场内经营户建立进货查验、不合格商品退市等制度,确保消费者买到放心商品。与严厉打击处罚相结合,依法处理无照经营、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经营行为,查处销售注水肉××起,处罚款××××元,有力震慑了违法经营者。与制度长效监管相结合,改造升级完成后,推广落实《市场第一责任人制度》、《市场安全管理制度》、《市场卫生管理制度》、《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准入制度》等制度,市场业主聘请了专门的保洁人员,与环卫所签订垃圾清运协议,防止整治成效反弹。
3.环境整治及生态文明建设汇报 篇三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进一步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充实6名机关工作人员专职盯靠该项工作。同时加大考核力度,把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与个人工作实绩相结合,作为评选先进、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积极调动全镇各单位、各部门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的热情,迅速形成“举全镇之力,集全民之智,共建生态常路”的浓厚氛围,二是实行全民创建。大力宣传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意义,号召全民出资出力搞创建;利用宣传车、广播、大型户外广告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使这项工作家喻户晓,全镇上下齐动员,党员群众共参与。制定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系列活动,将节能环保、生态文明等内容引进课堂,提高中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组建了一支2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定期组织上街宣传、清扫活动,倡导绿色健康生活。
三是立足实际,工作向纵深处发展。
1、加快垃圾压缩
转运站建设,借助中央环保资金专项项目,利用生态土壤渗滤床生物技术,处理生活污水,达到国标排放标准,该工程近期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
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全方面辐射。添置移动、固定垃圾箱166处,实现村村建有垃圾池,进一步完善了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增大监督力度,规范了保洁队伍管理与培训工作,全面清理了白色污染,农村环境卫生焕然一新。
3、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建设“养殖-沼气-蔬菜”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对畜禽粪便实施无害化处理,既发展了沼气能源,实现了废物的循环利用,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
4、农村饮用水改造。为进一步保障农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启动了农民饮用水改造工程,确保人畜饮水安全。目前北楼、岭南头等6个村的农民饮用水改造工程已全面开展。
5、实施河道清淤和整治。对全镇所有的河道、沟渠进行清洁清淤和沿岸绿化,做到河清岸绿、碧水长流
6、开展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我们按照五化标准,对全镇各村、各路段环境进行彻底清理整治、提升改造,在此基础上,使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向全镇各层面辐射、延伸。镇全体干部职工实行一线工作法,定目标、定标准、定责任,确保整治工作处处有人抓、专人管。
7、选树一批文明生态村创建典型,在常路社区、石峰峪、蒋家坪等6个村修建了休闲广场和文化长廊,打造成为全镇的明星村,示范村,提升全镇创建文明生态村积极性。
四是建立长效机制。借助新当选村“两委”成员培训,建立常规性生态文明学习培训机制,提高村干部创建文明生态村的能力;镇驻地、商业街实行专业保洁公司承包制,做到日日扫,天天净,各村队也成立专业保洁队伍,对垃圾实行集中处理,真正建立起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真正做到了村村有行动,户户有变化。
4.市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汇报材料 篇四
建设整治工作进展情况的总结报告
白银市建设局 2007年12月10日
今年以来,在省、市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我市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市委十三届二次、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为蓝图,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按照“规划先行、示范带动、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思路,深入开展“一村一品、文明家园、示范村建设”三大创建活动,以创建文明家园为载体,以重点村整治为突破口,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舞活城乡建设龙头,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有力地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全市“千村百镇”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有力的促进了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现将今年以来全市实施“千村百镇”建设整治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 我们白银市地处宝鸡市北部山区,全市总面积996.46平方公里,辖6镇5乡,98个行政村,5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8万人。市城规划区面积8.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9平方公里,居民总人口 1.7万人。
今年我市被省建设厅与市规划局确定为建设整治试点市,市列“千村百镇”建设整治活动重点镇1个(XX镇),重点村17个,涉及全市11个乡镇。其中XX镇涉及3个村(XX村、XXX村、XX村),XXX乡、XX镇、XX镇、XX镇4个镇各涉及2个村,其余6乡镇各涉及1个村。
二、工作成效
(一)强化龙头效应,高起点规划新农村发展
今年以来,我们抢抓新机遇,谋划新思路,采取新举措,打造新亮点,力求新突破,坚持高起点,高品位,制定了以市城为中心、重点镇为联结、中心村为主体的城乡统筹建设总体规划,分层次制定了市城、重点镇、中心村建设详细规划,分领域制定了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培育和社会事业发展等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市城、镇、村一体化的规划整治体系,确保了城乡建设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一是突出规划定位的前瞻性。按照“适当超前考虑,规划一步到位,发展
—2— 留有空间,建设分期实施”的原则,高起点规划“千村百镇”建设整治工作。采取“新村建设,一步到位;旧村改造,锦上添花;小村合并,分步搬迁”的三种模式,规划和整治新农村建设。同时对城区以外的农户修建住宅,统一规划增划0.1亩临时用地,用于生产养殖等确保了庄基规划的前后衔接。二是突出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坚持水、电、路“三配套”,功能、绿化、造型“三统一”,生态、景观、风格“三协调”,确保“千村百镇”规划和建设整治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对农户庭院设计出前庭后院、前店后院、四合院落等6种居民住宅建筑模式,制定了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等规划方案,以及12种村庄绿化治理模式,保证了村镇建设规范有序。三是突出规划管理的严肃性。在“千村百镇”规划和建设整治方面,制定下发了《农村住宅管理示范村标准》、《加强农村住宅建设管理的意见》,依据规划选址定点,坚持“四到场”(乡镇、村、组用地人);“五统一”(统一建筑模式、统一建筑标高、统一道路排水坡降、统一水电路设施设置、统一绿化美化)保证了新村建设整治的整体效果。截止目前,已完成市域村庄布点规划4个建制镇33个村的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发放新农村住宅设计图集40余册。
—3—
(一)突出扩容提质,新农村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我们着眼提高城镇载体服务功能,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狠抓“千村百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营造最佳人居环境和最佳投资环境。一是突出规划布局科学化。按照产业发展区、村民住宅区、文化教育区、公众服务区四个主要功能区的建设要求,认真编制和完善村庄建设规划。做到了科学性与超前性结合,长远与当前结合,使规划科学合理,为新农村重点村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包括17个市列重点村在内的30个重点村已全部完成产业规划、制度、项目册编制工作,编制项目143个,涉及项目资金6045万元。并由市建设部门牵头,聘请省市有关专家通过对30个村的新村进行地形图测绘、方案编制、评审论证,制定了科学实际的规划。二是突出村庄外观风格化。在新村建设中,结合各村实际,突出各自特点,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对农户房屋外观墙面用涂料粉刷,刷写宣传标语,绘制画面,体现文化底蕴,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今年以来,全市粉刷墙面53950平方米,其中,水泥抹面42823平方米,纸筋灰粉刷11127平方米,制作喷绘142副393平方米,手工绘画130副729平方米。小寨村的民间剪纸、三合村的社火
—4— 脸谱、草碧镇的节气歌成为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亮点。建成农村文体活动室89间、信息室29间、广播室95间。新增村文化娱乐宣传队79个。新建村民活动中心18处,累计建成24处。三是突出设施建设功能化。按照“以人为本、有利生产、便于生活”的原则,加快推进农村水、电、路、渠、讯和“一池三改”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今年以来,全市硬化村庄街巷68公里,衬砌排水渠道36公里。完成通村公路建设63条176.8公里。建成新式住宅718户,新建“三堆”堆放点341处,垃圾箱715个、垃圾台点426处,设立卫生保洁员546人。户用沼气累计达到3300口。四是突出村容环境生态化。围绕宝平路、千高路、千文路、千凤路、千陇南线公路沿线,突出村庄街巷、村委会、农户庭院绿化,加快农村绿化建设步伐,建成了一批景观路、绿化带和绿化示范村,初步形成了绿成片、树成景、三季有花、四季见绿的绿化美化新格局。今年以来,全市完成绿化长度128.4公里,栽植绿化苗木112.1万株。
(三)重点突破,稳步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 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分阶段、分
—5— 层次逐步实施。把农村道路、供水、排水、电力、电讯、路灯、绿化、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近年来,我们重点抓了张家塬镇、南寨镇和城关镇3个重点镇和17个重点村的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今年又在前几年的基础上增加了示范试点村数量,将15个试点村调整为30个,最近又制定了《白银市农村房屋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积极引导农民建房。各重点乡、镇按照注重特色,兼顾城镇、川道、山区、塬区不同类型村和先易后难的原则启动试点村建设。各试点村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典型引路、基础突破、产业支撑”的原则,积极探索具有千阳山区市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目前,这些示范试点村的新农村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其中张家塬镇的王家庄村、寺坡村;南寨镇的朝阳村、三合村、小寨村;城关镇的安坡村;水沟镇的新中村;文家坡乡的曹家塬村、红升村等17个村已基本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并初具规模,呈现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建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四)高点定位,村容村貌得到改善
村容村貌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去年
—6— 以来我们通过“一池”(沼气池)、“四改”(改水、改厕、改圈、改灶)、“五清”(清垃圾、清污水、清粪堆、清土堆、清柴堆)、“五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全面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水平,树立文明亮丽的新形象,并广泛开展了“建新村、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动员村民群众自觉参与综合整治和环境卫生保洁,共同努力营造舒适干净、卫生文明的人居环境。对于影响整村规划的违章建筑、临时建筑和街道两侧搭建的厕所、圈舍坚决拆除。从今年八月份以来,按照省建设厅的重要部署,我市在农村全面开展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按照“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处理”的办法在全市集中实施。截止目前,实施的4镇39个村和14个重点村共53个村已从九月初按照安排部署、启动实施、检查验收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同时要求在农村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处理城市化管理机制,引导群众养成生活垃圾袋装、集中堆放、随时清理、定时收集的良好习惯,彻底改变传统陋习。具体做法是对生活垃圾实行分类处理,尽量减少统一拉运填埋处理工作量。一是对于能够堆肥的瓜果皮、草木腐植质固体物和草木灰、煤灰等全部用以堆肥处理;二是对纸板、书报、塑料制品、金属器物、烂鞋、—7— 旧袜、破衣服等要分拣出来,变废为宝,交废品收购站变卖处理;三是实行家庭分拣和清扫保洁员分拣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分类堆放,分类处理。通过以上综合整治,目前我市的村容村貌已经焕然一新。
三、主要措施
我们在实施“千村百镇”的建设整治工作中,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为支撑,以文明家园建设为载体,以政策扶持为动力,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保证,完善工作措施,狠抓任务落实,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各方力量,形成整体合力,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各方力量。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充实了市“千村百镇”建设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新农村建设整治办公室,下设了综合协调、产业发展、优化环境、社会事业4个组,靠实了工作责任。实行市级领导包抓示范村制度,包抓示范村的市级领导在推进产业发展、筹措建设资金、身体力行办实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行部门包抓重点村制度,从市级部门和事业单位抽调202名干部、30名科技人员,组成30个“千村百镇”包抓工作组,驻村包抓30个新农村建设整治重点村建设工作,各包抓部门及时到村
—8— 到岗,从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等方面支持包抓村建设。各乡镇、村都把新农村建设作为重点,采取得力措施,全力推进“千村百镇”建设整治步伐。
2、落实优惠政策,捆绑项目资金。积极实行项目资金捆绑,成立了项目资金协调领导小组,将农业、林业、扶贫等17个部门的23个项目捆绑实施,优先为重点村安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资金。同时市财政拿出90万元(平均每村3万元)作为今年30个重点村建设启动资金,支持重点村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千村百镇”建设整治快速发展。
3、典型示范引导,扎实稳步推进。按照市上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在陇凤路、西千路、千高路、千文路和千陇南路五线三乡六镇30个村确定为今年“千村百镇”建设整治重点村,涉及190个村民小组、12495户、45613人,作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样板。通过一年的工作,重点村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优化进展顺利,真正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起到了增强自信心、激发积极性、探索新经验、扩大覆盖面的作用,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树立了样板。
4、建立完善制度,严格考核督查。先后制定了《新农村
—9— 重点村建设整治实施方案》、《新农村重点村建设目标任务和考核办法》、《新农村重点村包抓工作组考核办法》、《新农村重点村包抓工作组五项制度》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各乡镇、各部门以及包抓人员的工作任务。同时,成立了行政效能监察中心,由监察局牵头,市委、市政府督查督办室及组织、人事部门参与配合,对“千村百镇”重点村建设工作进行了不定期的暗访和督促检查,推动工作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我市的“千村百镇”建设和综合整治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做了一定的工作。但也存在着一些差距和薄弱环节:一是一些村存在着规划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个别村在制定村庄规划和建设中,与本地特色、农村实际结合不够紧密;二是制度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各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受陈规陋习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村民受教育程度差次不齐,观念相对落后,全面推行文明、和谐新风有一定阻力,大多数村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还不够到位;三是村民生存环境意识缺乏,部分村“脏、乱、差”的现象仍很突出,村容整治容易保持难;四是村级财力严重缺乏,农村
—10— 卫生保洁、公益事业、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千村百镇”的建设和综合整治活动是“十一五”期间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也是我们实现创建西部明星市、打造魅力新千阳的重要载体,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不断提高规划水平,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全面完成今年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以加强组织领导为核心,在落实各级责任上实现新突破。建立市、乡(镇)、村三级新农村建设管理网络,完善科学严格的目标考核和责任督导体系,细化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重点抓好试点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起到抓点带面,典型引路的效果,掀起我市“千村百镇”建设的高潮,同时,强化对重点镇、重点村的指导督促,深入实地进行调研,及时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是以加快推进村和攻坚村建设为扩展,在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巩固新农村重点村创建成果,着力发挥重点村的示范带动作用,突破公路沿线、突破主导
—11— 产业、突破文化氛围建设、突破农民教育,积极推进30个重点村建设向30个推进村和38个攻坚村扩展和延伸,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具体措施,加快建设进度,重点突破,整体推进,逐步达到道路硬化、庭院美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的建设标准,全面提升我市新农村建设水平。
三是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垃圾集中治理为抓手,在规划和保洁的深度上实现新突破。新农村规划是农村建设和管理的龙头和依据,要坚持以规划指导建设,按规划进行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景观效果,兼顾生态效益,把“人的因素”渗透到农村规划的方方面面,让生硬的建筑变得人性化,让规划的实施更加人文化,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认真贯彻全省城镇暨新农村规划建设现场会精神,积极抓好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试点工作,认准目标,齐心协力,扎实工作,确保“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处理”工作在我市今年实施的4镇53个村的全面推行,为全省全面实施作出表率。
四是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契机,在加快环境改善上实现新突破。依托项目,大力开展设施农业建设,改善农业发展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精心做好产业发展、生活居住、—12— 公共服务、文化教育四个功能区规划,特别是要把村两委会建设和公共服务、文化休闲等设施建设结合起来,集中建设,提高利用率。以30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为突破,整合各方力量,拓宽投入渠道,加强水、电、路、讯、灶、厕、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村庄整治力度,提高绿化、美化,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五是以创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为平台,在扩大“千村百镇”建设外延上实现新突破。按照建立两委会办公室、信息广播室、警务室、文化室、党员活动培训室、劳动保障(专业协会)办公室、卫生室等7室的创建要求,扎实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创建工作,服务广大村民,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初步在30个重点村率先建起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到2008年底在全市98个村全面建立,充分发挥服务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的作用,不断深化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市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汇报材料】推荐阅读:
市生态文明村建设情况汇报11-14
团委2015年生态文明市建设工作总结07-12
深圳市生态市建设规划10-27
xx镇生态乡村文明建设工作汇报11-06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情况汇报08-04
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之探讨10-17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动服务业发展汇报材料08-15
生态文明建设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讨论07-15
窑店镇环境建设整治第一阶段工作汇报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