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美版三上美术教案(共4篇)
1.新浙美版三上美术教案 篇一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XX年新浙美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
件
10、做一棵大树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简单的泥塑工艺,用黏土(橡皮泥或彩泥
塑一棵大树。
2.通过捏塑一棵大树,培养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
能力,激发对泥塑的兴趣。
3.了解各种树的有关知识、树木与人类的密切关多
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各种树的不同美感,培养学生用捏塑的手法表现大树。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住树的特征表现不同的树。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黏土(橡皮泥或彩泥)、泥塑刀、小毛巾等。
(教师)、黏土(橡皮泥或彩泥)、泥塑刀(可自制)、泥塑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
、亲亲泥土。
玩泥游戏操。
全体跟老师做(老师拿出泥示范做,学生跟着表演)。
拍一拍,掌心对掌
揉一揉,掌心对掌
搓一搓,掌心对掌
捏一捏,食指和拇指。
教师引导学生做泥球操运动:团、搓、压、挖等动作,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泥塑手法。
泥土做体操。
将泥块或泥棒弯曲、扭动、拉长,配上体操的名称,如弯腰、转体、伸展等,体会泥土的柔软和伸缩度。思考:变了形的泥土像什么?
发现新的玩法:通过搓泥丸、搓泥条、卷泥圈和拍泥饼四种泥塑最基本、最常用的泥形练习,体验用这些泥形加上组合和变化就可以塑造出各种让人惊奇的泥塑造型。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接触泥土,感受泥性并锻炼手对泥的控制力。用手的掌、拳、指、腕、前臂等各部位给泥土施加压力,刺激手部、前臂的肌肉发育,同时感受泥土的硬度、湿度等特性)
2.谈话导入。
示范激趣。
教师示范用小泥团做一颗“种子”,包裹在泥块中,然后搓出一个长锥形的树干,最后做成一棵简单的树。教师讲述:“老师把一颗种子埋在土里,种子慢慢发芽长成了一棵大树!”
猜猜老师做的是一棵什么树?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而关注泥塑树的造型特点,引起学生关注各种树的特征。教师示范的是什么树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关注树的造型其实是多种多样的。)
欣赏大树。
①谈话热身: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树,柳树、松树、香樟树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树。你还知道哪些树种?唤醒学生对于“树”形象的记忆。出示课题:《做一棵大树》
②欣赏各种树的图片。
你知道这些大树的名称吗?它们各有什么形状特点?
教师小结: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她培育出的各种树木不仅造型各异,色彩多样,而且还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是人类的好朋友。
大树精神。
①勃勃的生机。
②顽强的生命。
创作目的:为了歌颂大树的美丽和坚强,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泥塑的方式来做一棵大树。
出示课堂任务:四步骤。
3.讲解示范。
分析树的结构和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树形的造型特征,想一想树一般由哪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听取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树一般包括树干、树枝、树叶和树根。
(教学提示:接下来的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从树的四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分类教学,一般可以只考虑树干、树枝和树叶三个方面,拓展提高也可以考虑树根、花或果子等内容。)
观察树的一般结构特点。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观察树干、树枝、树叶和树根的特点。
如果用泥塑的方法来做,你会怎样表现?
①教师示范做一棵普通泥塑大树的步骤(结合欣赏)。
②变化出不同造型的树种(变化示范作品)。
师生对话,分析不同树种造型如何用泥塑的手法表现。
4.创作提示。
作品欣赏。
用你喜欢的表现方法,捏塑自己心中的大树:
小提示:
①树干要做得粗一些。为了使树干更牢固,可以在中间
插一些支撑物。
②表现大树优美的姿态,塑造大树明显的特征。
5.栽树成林。
展示。
将同学们完成的作业布置于教室中间或展示区域,教师根据学生作品的大小、高低排列成一片“森林”。
点评。
发现最美的大树。也可以请学生讲诉自己做的这棵大树
的名称和故事。
6.拓展整理。
整理课桌,清洗双手,保存作品。
活动四肢,身体造型,诗意提升。
教师边念儿歌边带领学生做动作:我是一棵大树,向着天空伸展(双手向上伸展),那儿有明亮的星星在眨眼,那儿有雪白的云朵在飘浮(在头顶上摆动胳膊)。当风儿吹过的时候,我的枝条在颤抖(快速摆手)。摇动着鸟儿入睡.是我最喜欢的时候(双手放在头侧,闭上眼睛)„„
1、泥塑恐龙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和形象特点。
2.学习运用大与小对比的方法,表现庞大的动物。
3.通过泥塑恐龙,培养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激发对泥塑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各种树的不同美感,培养学生用捏塑的手法表现大树。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把握恐龙的外形特征,用泥塑的形式独立完成一只恐龙造型。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恐龙的图片资料、彩泥或陶泥、恐龙玩具模型等。
(教师)多媒体、范作、泥塑刀(可自制)、彩泥或陶泥。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欣赏各类恐龙图片,说说自己了解的相关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恐龙的外形特征与现存动物,如大象、鳄鱼、鸟类等动物相比,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类型的恐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外形特征是怎样的?
2.揭示课题。
3.师生一起探究:怎样用泥塑表现恐龙?
4.引导学生观察:恐龙外形的基本特征。
5.引导学生观看教材第25页泥塑步骤图,教师现场示范。
6.欣赏同龄人的泥塑恐龙,进一步学习多样的表现方法。
7.作业建议:用泥塑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恐龙。
8.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9.展示评价:以“恐龙乐园”的形式,互相交流作品。
0.拓展延伸:欣赏不同美术形式表现的恐龙(绘画、拼贴、剪影等)
12、炫彩的天空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天空的不同色彩变化,欣赏天空的美丽景色。
2.初步尝试水粉湿画法的表现方法。
3.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
根据自己的感受,尝试用水粉湿画法表现炫彩的天空。
教学难点:
用水粉湿画法大胆地表现自己心中炫彩的天空。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颜料、画笔、水桶、小抹布、画纸等工具材料。
(教师)多媒体、水粉画颜料、画笔、水桶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交流印象最深的天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课题揭示:
《炫彩的天空》。
2.欣赏感知。
(1)欣赏一组天空的图片,说说给你怎样的感受?
(2)思考:天空的颜色变化多端,你能找到哪些颜色?它们会因光线的强弱而变化吗?(学生)恐龙的图片资料、彩泥或陶泥、恐龙玩具模型等。
(3)欣赏英国的2位画家的作品,找寻画家表现天空的好方法。
(4)想一想:画家是怎样表现天空的?
(5)教师示范用“水粉湿画法”表现炫彩的天空。
(6)同龄人作品欣赏,拓展创作思路。
(7)尝试创作。
①作业建议:用水粉湿画法的方法表现天空的变化。
②学生创作,可按书中的步骤画,也可跟着录像的演示学画。
③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评价。
以“炫彩的天空”绘画作品展的形式展示作品,围绕作品是否表达了自己对天空的独特感受、是否巧妙利用水粉的干湿结合方法表现出了天空的美等方面进行评价。
4.课后拓展。
欣赏不同方法表现的天空,鼓励学生课后也去试一试
13、小鸟的家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了解自然界中鸟类的形状色彩等特征。
2.能自由选择工具、材料,充满感情地进行艺术表现,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制作小岛的家。
3通过对鸟巢的创意设计充分认识和了解生活中的美,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发对动物的爱心和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教学重点:
通过绘制“小鸟的家”,学习如何将画面处理得丰富、具有美感。
教学难点:
结合自然现状,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地安排画面。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彩笔、油画棒、水粉(水彩)。
(教师)多媒体。
教学过程
.情景切入。
出示一幅图片“小鸟的家”,请学生仔细观察,师生谈话,后导出课题:
《小鸟的家》。
组织小组讨论。请同学们说说小鸟和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子?家里都有哪些成员呢?
2.新授。
(1)出示视频,观看大自然中的鸟类。
(2)课前落实学生家上网收集各种鸟类图片的任务,课堂中让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鸟类资料。
探讨鸟类的形态、叫声、颜色及花纹。
3.作品鉴赏。
出示各类小鸟的家的作品,如国画作品、童话作品、剪纸作品等,让学生分析、自由发言。了解分析不同的绘画形式与材料,拓展创作思路。
欣赏同龄人作品,提高学生绘画的信心:
4.学生创作。
表现生动、漂亮的小鸟和小鸟的家。
构图饱满,具有想象力和表现力。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6.展示评价,学生互相交流作品。
7.拓展延伸。
用“鸟巢”图片开拓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14、奇特的梦
教学目标
了解各种各样的梦,体验梦的奇特之处。
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描绘梦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突显个性,力求创新。
难点:画面的布局和形象的塑造。
教学准备
(学生)回忆自己做过的美梦,准备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有关梦的图片、故事等资料、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将教室的窗帘拉上,在黑暗中请学生闭上眼睛遐想:嘘——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神秘的梦幻世界。突然,传来了奇特的声音,这是谁发出的?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播放各种声响。)
2.提问:你想到了什么奇妙的事情了?
畅谈梦想
.我们平时常常会去想各种奇怪的事,因而也就会做各种各样的梦。你做过怎样的梦?你的梦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2.对于学生的叙述,教师要注意鼓励和引导:“这个梦真棒,亏你想得出来!”“后来怎样了?”“你当时的神态是怎样的?”„„让学生把梦说完整、说精彩,激活想象,加深体验。
(三)欣赏评析
.播放夏加尔的《梦》,让学生解析这幅作品的含义。
2.播放书中的电脑绘画作品和动画作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3.播放学生优秀作品,请学生评一评表现“飞”这一主题的三幅画,并谈谈梦想的“飞”应该是怎样的。
(四)引导创作
.梦,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都是有主题的。你想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2.梦,色彩瑰丽神奇,但都有一个主色调。你的梦有什么样的主色调?
3.让学生小组间相互交流、启发,使梦更加生动、完善。
学生创作
作业要求:画一个奇特的梦。
(六)交流评价
.以买“美梦”的形式实施评价。学生把自己描绘的梦编好故事,向同组同学述说。每组选出最佳“美梦”上台讲述,然后进行拍卖,出价最高者且能说出缘由
的中标。
2.请学生课后分组完成以“我的梦”为主题的小报一份,要求图文并茂,并在班里展示、评比。
5、淘气堡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淘气堡的结构、功能特点等,能用拼贴的方法表现淘气堡。
2.在合作学习中练习有序地进行前后组合拼贴,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在看看、说说、做做等活动中感受造型表现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用彩色纸拼贴一个好玩又好看的淘气堡。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并完成个性化的拼贴效果。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张、剪刀和胶水。
(教师)多媒体、示范用彩纸、剪刀和胶水。
教学过程:、回忆揭题。出示淘气堡图片,老师提问:“你认识它吗?你玩过它吗?现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在玩耍是的感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果表现一个好玩又好看的淘气堡。”
2.欣赏探究。引导学生欣赏淘气堡并启发学生思考:“淘气堡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小组内自主学习课文,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淘气堡的特征。
3.学习发现:我们应该怎样表现淘气堡呢?
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讨论研究淘气堡的表现要点:抓住结构要素来造型。
学生欣赏作品,自主发现拼贴表现淘气堡的方法。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学习拼贴淘气堡的步骤c
4.创作表现:学生尝试用彩色纸拼贴一个好玩又好看的淘气堡。
5.展示评价:小组内展示并互相介绍自己拼贴的淘气堡中有趣的细节。
6.欣赏拓展:除了用拼贴表现淘气堡外,你还可以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淘气堡的场景。
16、剪影
教学领域:
综合•探索
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感受光影的魅力,了解剪影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2.通过对剪影作品的欣赏,认识剪影作品的基本要素,在创作与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并对掌握物体特征形成基本概念。
3.在感受光影趣味,体验剪影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对生活元素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抓住剪影对象特征先画再剪下来。
教学难点:
学会合理布局剪影图案,并完整地剪刻出来。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黑色卡纸、双面胶等。
(教师)PPT、范作、示范用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1)教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动物连连看”的游戏,看看你们谁能最快时间把它完成。
请一位同学连一连,并模仿其中公鸡的动态。
用手电筒照射该同学,问:在墙壁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揭示课题:
《剪影》。
教师提问:那么,到底什么是剪影呢?
(设计意图:挖掘生活,通过游戏环节创设具有新异感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意识,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2.欣赏。
教师提问:以上这些中国历史的文化瑰宝与剪影有什么不同吗?
岩画,历史最悠久,是我们的祖先用以记录生活而创造出来的、刻画在岩壁上的图案。
这是画像砖拓印画,这个历史也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汉朝去呢!
皮影又称影子戏、灯影戏,最早产生于XX多年前的西汉,属于“傀儡艺术”。
剪纸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吧,它是一种镂空艺术,可以用剪刀或刻刀进行创作呢!
(设计意图:为学生介绍各种中国传统的艺术精华,并比较得出剪影的特点。)
3.比较。
教师提问:这此岩画、画像砖拓印画、皮影和民间剪纸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那么它们与剪影的不同点在哪里呢?
教师小结:剪影与其他作品的不同,关键在于它是重点抓型,不太注重细节。
请同学们欣一些动物影剪作品。
教师提问:你们看见了哪些小动物呢?
(蜗牛、刺猬、公鸡、毛功、,猪、水牛、猴子、麻雀、老鹰等。)
为什么你会说这是蜗牛呢?它哪里像蜗牛啊?
为什么你会说这个是老鹰呢?它有什么特征吗?
教师提问:那么多可爱的小家伙,你们最喜欢谁啊?
给学生两分钟时间,用剪刀从纸上剪出那个最喜欢的动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积累创作素材,初步体验剪的乐趣。)
4.分析。
教师:同学们,让你剪好的动物跳到我们桌上来吧。
挑选其中某些学生的作品,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说一说。
教师提问:这几件作品剪得好吗?好(或者不好)在哪里呢?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再问:如果想要剪得更加像,你们有什么办法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为了让剪出的影子和原形更加像,我们可以在剪之前把对象画在纸上,或者把对象贴在我们的纸上,再来动剪刀。
(设计意图:分析讨论第一次创作失败的原因。)
5.再创。
出示创作要求。
教师巡视,给予指点。
6.展示。
学生展示作品,自述作品名称及内容,并互评作品。
教师总评学生作品,对有创意的学生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7、剪花边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花边剪纸设计和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勤动脑、多动手可使生活更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折剪出花边纹样。
难点:花边纹样的设计。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示范作品;各种规格白色与彩色纸;剪刀等。
学具准备:长条形彩色纸每人三张;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所带用具情况
二、欣赏导入新课
.出示范图一(各种简单的对称花边)
现在老师用一种巧妙的方法把这些图形变得更美了!
2.出示范图二(用范图一的花纹剪出的花边)
原来老师把这些花边变成了剪纸花边,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剪花边。
板书课题:剪花边
3.出示范图三:说明花边在生活当中的应用。
小结:经过装饰的物品更美。
4.示范制作步骤。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先剪出一条横的花边,再剪出一条竖的花边)
(1)设计单位纹样,注意要对称;
(2)将长条型纸对折几次,每次一定要对整齐;
(3)将设计出的一半画好在对折的纸上,剪去部分涂成灰色;
(4)剪纸,剪的时候要胆大心细,将边剪整齐;注意不要把连续的地方剪断。展开既成。
提示: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什么样的花边呢?我们可以把花边设计成:动物花边,植物花边,人物花边。(请学生欣赏花边作品)
现在你们可以想象出比范图更美丽的花边来吗?
三、学生作业
分大组竞赛
每人剪出2-----3条不同的花边,将优秀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放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
评议
师总结:今天,我们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花边,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勤动手,我们就能够剪出更多美丽的东西,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
9、手拉手,好朋友
教学目标:
.学习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
2.通过研究探索,启发学生运用对称的原理,设计、制作出各种有趣的连续纹样。学习正确折叠纸张,运用简便方法设计纹样,以及运用正确的制作方法。
3.通过剪纸制作手拉手的好朋友,使学生感受友情的温暖,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用剪、折、添画的方法制作一组手拉手的纸人。
教学难点:能用正确的折叠方法折叠纸张,使剪出的纸人连在一起。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彩纸、彩色水笔、胶水,分成4-6人的小组并选好组长
(教师)(事先录制小朋友一起手拉手游戏、舞蹈的场面)、范例、彩色纸、剪刀、彩色水笔、胶水等
教学过程
.欣赏引入,表达感受。
(1)出示:播放和好朋友一起游戏、手拉手快乐舞蹈的录像。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好朋友以及对录像的感受。引出课题《手拉手,好朋友》。
(2)出示: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连续纹样的形式美和节奏美,感受拉手纸人的趣味性以及表现方法的多样性。
2.问题研究,小组学习。
(1)教师提出问题:怎样用简单的方法剪出手拉手的纸人?书中介绍了哪些方法?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吗?
(2)学生小组研究、讨论问题,尝试剪纸。教师巡回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激发创意。
(1)请学生代表示范连续纹样的剪制方法。
(2)教师适当补充示范、讲解。
(3)欣赏作品,讨论:你想表现的好朋友是谁?如何解决拉手的问题?
4.布置作业,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用折、剪、添画的方法做“手拉手的好朋友”。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作品展示,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品,互评作业。
(2)小组长介绍自己小组的作业情况,全班评,教师小结。
6.课后延伸,启发创新。
(1)教师出示6个大小、造型相同的单个形象,提问:有没有办法让这些好朋友手拉手?
(2)在学生讨论后,出示利用插接组合连续的范例让学生欣赏。
(3)建议学生课余时间尝试做用其他方法组合的手拉手的动物玩具。
《能站立的折纸动物》教学目标:
.通过对站立的折纸动物的研究与制作,使学生初步掌握动物立体造型的一般规律,提高动手能力。
2.对动物的造型表现进行适当的夸张与装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对动物的了解与制作,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进行平面思维向立体形象思维的转换,研究与实践动物站立的方法。
难点:启发学生思维,举一反三,根据多种不同的构思进行设计和制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这节美术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广袤的森林和宽阔的草原,去看看动物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吧!比比哪位小朋友发现的动物种类最多。(录像)
它们的生活真是太精彩了,你刚才发现了哪些动物?
小结:大自然真是伟大,创造出了这么多形态各异的动物。接下来让我们再进一步的去欣赏一下吧。
二、展开、欣赏图片:有这么多动物,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呢?能对它做个简单的介绍吗?学生说动物身体造型特点和身上的图案花纹
2、这些可爱的动物我们除了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以外,还有很多艺术家创作了许多动物雕塑作品。
3、你看了这些雕塑作品有什么感受?
虽然他们使用的材料不同,但雕塑作品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
4、我们今天也要来制作一只立体的能站立的动物。但用的材料却是一张纸,一张纸怎么能站得住呢?请小朋友帮章老师想个办法,怎样让一张纸很快的站起来呢?
其实让一张纸站起来的方法是很多的:可以折、可以卷„„
5、今天我们美术课就采用折的方法吧。来制作一只能站立的折纸动物(课题)
6、拿到一张纸你可以根据你想做的动物形象来选择:对折、二折、三折
7、“猪”的身体折了几次?
如果你要制作的动物头部和背部高度基本一致,你就可以把头和身体画在一起一次性完成。注意:对折的地方不能剪。
哪些动物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如果头部略高,你可以分头和身体两部分,把头部剪下来贴到动物的身体上。哪些动物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如果想做斑马,就要对折两张纸,把头部和身体再组合起来。哪种动物可以用这种方法?最后可以用画和贴的方法把动物身上的花纹布置好,一只能站立的折纸动物就完成了。
三、学生作业、通过折、画、剪、贴等方法制作一只能站立的动物。
2、与同学们合作完成一个“动物乐园”。
四、作业展评、学着模仿你所制作的动物的行走或叫声到台上来,让同学猜猜你制作的是什么动物。
3、同学评价作业。
教学反思:
也许是我觉得学生比较喜欢动物,也许是我觉得上动物的内容课堂效果比较好,经过简单的挑选,我就确定了开课的内容——能站立的折纸动物。只有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在备课中我找到了许多有关动物的资料,并经过精选,挑选了一段介绍动物的精彩录像和一些动物图片。的确,学生被出示的画面所深深的吸引,所制作出来的作品生动,充满童趣。
20、剪纸欣赏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美术中一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了解我国传统民间剪纸的一般特点和审美情趣。
2.了解剪纸的艺术形象与生活情趣的联系,并能简单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
3.认识我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培养对民间美术的爱好和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文化及相关知识。小组合作探究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民间剪纸的喜好和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在欣赏中大胆交流并表达。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彩纸、胶水。
(教师)欣赏、资料(传统民间剪纸图片、作品,现代剪纸作品)、剪纸制作流程图、剪刻纸工具、系列资料光碟等。
教学过程
.看一看,听一听。
剪花娘子——库淑兰。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艺术大师。出示“剪拖娘子”库淑兰的照片。
教师:你们知道这位老人吗?她就是民间剪纸大师——“剪花娘子”库淑兰。
教师简单介绍库淑兰的艺术生平:
“剪花娘子”库淑兰,中国剪纸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她一生坎坷却从不向命运屈服,创作出了独一无二的剪纸艺术风格。老人已经去世,让我们深深地为她祝福,并把我国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c
花丛中盘腿而坐的是剪花娘子,库淑兰说:
“这就是我!”下面就让“剪花娘子”带大家去欣赏一下剪纸独特的魅力吧!
出示课题:
《剪纸欣赏》。
了解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制作工具和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剪纸作品《对马团花》。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朔到公元6世纪前的北朝XX年9月30日,中国剪纸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审批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谈话热身:出示《虎》剪纸作品,探讨表现内容和独特的形式之美。
比一比同一题材的剪纸作品和绘画作品、照片、民间玩具等艺术形式的异同。
小结:千百年来,剪纸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民喜爱。
2.探一探,说一说。
在民间剪纸中,历史最久、数量最大、样式最多、题材丰富、最有代表性的门类就是窗花。
(1)
欣赏老师剪一个团花和花边作品,并将作品美化教室。
小结过渡:新春时节,阳光照进居室,透过亮堂堂的居室,把绚丽精美的窗化花托显出来。窗花,凝聚着农家一年来的辛劳,抒发了农民质朴的情感,述说着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故事它在的故事,更寄托着新一年的希望。它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光明、祥和和美好的印象,给世世代代的农民带来了多少期盼和憧憬。
欣赏不同形式、类别和题材的剪纸作品,初步感受剪纸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之美。
按小组分发不同种类的剪纸,讨论与传统民俗的关系:①春节与窗花;②过年与过门笺;③元宵节与灯仡;④婚俗与喜花;⑤服饰与花样;⑥民居与装饰等,分类探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分组的内容点击中的链接。
分小组介绍研究成果:最喜欢的作品以及艺术特色。
3.找一找,想一想。
欣赏特种剪纸的艺术特点和审美趣味。
探究教材第44页中《福寿三多》的寓意。
通过“我知道”的抢答方式,分小组寻找出教师分发的学习资料中表达吉祥寓意的剪纸形象。
说一说,在剪纸造型中,艺术家是怎样进行夸张和变形的。
4.学一学,剪一剪。
欣赏不同形式、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内容的窗花,体味窗花的艺术之美。
比较南北方剪纸的特点,并简单说一说不同的感受。
学剪一个简单的团花,交流各自的感受
5.探一探,访一访。
总结: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在创作手法非常浪漫,其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观察,在众多生活原型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形、添加、复合、重组,创造出了一个个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欣赏中外艺术剪纸,品味剪纸的艺术之美。
小知识:剪纸的不同表现手法,阴刻剪纸和阳刻剪纸,并进行连线游戏。(注:本环节可做选用的拓展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可接受程度来进行教学,不作学习知识点。)
走访或邀请当地的剪纸艺术家(或民间艺人),感受本土的剪纸文化。课
件
2.浙美版三上美术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飞行器、宇航服等有关太空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创作能力。
3.让学生在设计创作飞行器遨游太空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太空、向往未来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绘画或制作出一幅太空遨游图。
难点:有创意地进行飞行器的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资料,准备记号笔、蜡笔水彩画的作画工具
(教师)课件、范作、把教室布置成类似太空的环境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1)学生谈谈在“太空”的感受。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讲述有关太空的科普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太空遨游模拟实验),并提问:看了录像你了解到哪些太空知识?
(3)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太空的资料。
(4)针对学生交流的内容,教师小结。
2.畅述想法。
(1)学生谈谈:①怎样把教室设计成太空舱,成为一艘宇宙飞船?②如果想要去太空遨游,需要哪些必备工具?③遨游太空需要注意些什么?
(2)出示宇宙飞船的模型或作品,帮助学生了解宇宙飞船的构成。
3.动手创作。
(1)明确主题:我驾神舟游太空。
(2)教师建议:设计时要有自己的独创性;注意飞船和宇航服等的形状和色彩;注意飞船内外的环境。
(3)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动手创作。
4.评价作业。
(1)学生介绍作品。
(2)学生自评、互评各自的优点与不足。
5.课外拓展。
(1)继续收集有关太空的资料。
(2)写写创作的体会或有关遨游太空的故事。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手工材料,课前分好合作小组
(教师)课件、范作等
教学过程
1.总结作业。
表扬优秀作业。(从创意、科学意识、情感投入等方面评议。)
2.欣赏思考。
(1)欣赏相关的手工制作作品。
(2)思考:这些作品使用了什么工具材料(注意材料的质感?)
(3)师生共同小结,理出创作思路。
3.分组创作。
(1)学生分成4人一小组,并在组内商讨创作方案。
(2)交流创作意图,各组汇报创作计划。
(3)建议:可以用各种纸张及瓶子、纸盒等材料进行制作。(组员可以为自己的作品编一个故事。)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作业讲评。
(1)学生分组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自评。
(2)各组互评。
5.课外拓展。
(1)阅读有关太空的书籍。
(2)讲有关太空的故事给好朋友或父母听。
(3)将手工作品布置教室。
我们爱劳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1)教师用课件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启发学生: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 当时的心情怎样?
(2)学生回忆并交流。
2.欣赏感受。
(1)教师用课件出示作品《夯歌》,请学生欣赏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他们的劳动动作有什么特点?
(2)教师小结:人在劳动时产生了有规律、有节奏的优美动态。
(3)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欣赏其他绘画作品,分析交流作品中各种劳动动态及特点。
3.研究体验。
(1)设问:人在劳动时身体各部位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2)体验:同桌互相模拟动态并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
(3)展示:教师用课件演示人体劳动时的动作变化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平衡关系。
(4)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
4.尝试练习。
(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各种劳动的动态。
(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范例。
5.作品交流。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评价建议:作品是否表现了劳动时的动态?线条是否流畅、肯定?
6.课外拓展。
观察各种劳动的场景,用速写的形式记录各种劳动动态。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欣赏体会。
(1)欣赏作品《拾穗》,分析作品中人物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2)教师小结:选择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可以使画面达到传神的效果。
2.讨论研究。
(1)小组活动:欣赏学生作品,分析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现主题的?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你认为这些作品哪些地方处理得特别好?
(2)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3.创作表现。
(1)提出要求:画一画自己从事过的某种劳动。
(2)教师建议:除画出自己劳动时最典型的动态外,还要画出当时使用的工具以及周围的环境等。色彩的使用也应突出主题。
4.展示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交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2)同学互评,教师小结。
绿化家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植树绿化的作用,学会用绿色装扮家园、社区。
2.学习用折剪纸的方法,表现各种树的外形,感受不同树的造型美感。
3.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剪纸造型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和学习折剪纸材树,培养学生有爱绿护绿的兴趣和建设美好家乡的情感。
难点:掌握折剪树的各种具体制作方法。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彩纸、彩色水笔
(教师)剪刀、彩纸、彩色水笔
教学过程
1.谈话引趣。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每年的几月几日是植树节?
植树有哪些好处?
2.欣赏感知。
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图片作品,谈谈感受。
3.分析剪纸树的方法:师生共同讨论教材中的问题,研究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的折剪方法。
(1)对折法。
(2)四连折法。
4.作业建议。
用折、剪、添画的方法,设计制作各种树。
5.学生创作。
教师巡回辅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具体问题。
6.作业展评。
展示:将剪出的各种纸树,用胶水粘贴在教室四周的窗玻璃上。
讲评:师生互评。
7.小结下课。
教师表扬设计造型有新意的学生。小结本课的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彩纸、彩色水笔
(教师)剪刀、彩纸、彩色水笔
教学过程
1.教师指导学生用彩笔画出“我们的家园”。
(可以画楼房、学校、社区等。)
2.学生用折剪纸的方法剪出各种不同的树,在完成的画面上进行粘贴。
3.作业展评。
4.课后小结。
立体造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了解立体造型的基本要素,感受立体构成的美感。
2.在学习中知道平面的纸材可以通过折卷、粘贴等方法构成立体形状,进行纸立体构成练习。
3.进一步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对立体造型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纸的立体造型方法。
难点:使纸立体造型的创作具有一定的特色。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等
(教师)立体造型范例、示范用纸、剪刀、胶水、学生用纸等
教学过程
1.欣赏感受。
教师出示各种纸立体造型作品,学生欣赏感受其魅力。出示课题《立体造型》。
2.了解感知。
(1)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分析材料,研究纸立体的制作方法。
(2)交流汇报,教师小结:作品通过卷、压、折、剪、粘、穿插等方法来表现。
3.研究学习。
(1)出示一张纸,设问:“谁有办法让它变成立体形状?”
(2)学生上台展示各种纸立体的制作方法,教师进行适当提示、启发。
4.尝试练习。
将一张铅画纸制作成多个纸立体形状。
5.交流评价。
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同学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等
(教师)立体造型范例、示范用纸、剪刀、胶水、学生用纸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启发。
欣赏教材中的范例,分析其构成方法及造型特色。
2.感受体验。
将教师提供的立体造型分解并重新组合。
3.联想创作。
学生将上节课制作好的各种纸立体形状用合适的方法组合,变成一件完整的立体造型作品。
教师巡回辅导。
4.展示评价。
学生将作品布置成一个“立体造型”作品展览,互相参观,互相介绍,互相评价。
5.教师小结。
自行车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行车的演变过程、自行车的造型特点和功能作用。
2.通过对自行车的绘画、设计,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感受工业设计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画自行车。
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完成个性化的设计。
●方案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笔、水彩笔、记号笔、中国画颜料、水粉笔等绘画材料任选一种
(教师)课件、各种自行车的图片资料、范画、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老师推一辆自行车进教室,吸引学生注意力。直接揭题:《自行车的故事》。
2.看一看,想一想。
(1)课件展示,对比欣赏:早期的自行车和现代的自行车,儿童使用的自行车和成人使用的自行车,比赛的自行车和休闲的自行车,以及载重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
(2)了解、思考:①自行车有哪些样式?它们各具什么特点?②、从古到今,自行车是怎么演变的?
3.骑一骑,议一议。
(1)请一个同学上来骑一骑自行车,大家讨论:为什么两个轮子的自行车在行驶时不会倒?
(2)观察自行车,分析自行车由哪些部件构成的。(车轮、车座、车把、车铃和车身)
4.画一画,说一说。
(1)画一辆自行车或有关自行车的场景画。
(2)请同学之间相互说一说所画的自行车故事。
5.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上网查询有关自行车的知识,并把最感兴趣的材料摘录下来,为下节课交流做准备。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笔、水彩笔、记号笔、中国画颜料、水粉笔等绘画材料可任选一种,有关网上自行车知识的信息和图片
(教师)课件、优秀学生作业、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等
教学过程
1.信息交流。
组织学生将自行车的材料和图片进行交流(可以全班交流,也可以小组、同桌交流),拓宽学生有关自行车的知识。
2.展评导入。
展示上节课的优秀学生作业,导入新课。
3.思考讨论。
(1)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怎样的自行车最好卖?
(2)教师小结:优良的自行车应是造型新颖、色彩漂亮、骑踏轻便、用途明确。只有这样的自行车是最受人们欢迎的。
揭示课题:设计未来的自行车。
4.引导探究。
(1)联系生活,你想设计什么样的自行车?怎样设计?引导学生讨论(从自行车的造型、色彩、轻便、用途等方面进行改造设计。)
(2)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开展个性化自行车的设计。教师巡视辅导。
(3)给自己设计的自行车取一个名称。
5.作业展评。
(1)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谈谈自己创作的思路和自行车的个性特点。
(2)发给学生一些货币券,组织模拟自行车买卖游戏。
四季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一年四季的知识,能运用花、树等自然界中的各种景物来表现四季的不同特征。
2.培养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绘画工具、材料表现四季,学习给诗配画或画配诗,体会画画与作诗互相融合的感觉;能用色彩表现四季的象征景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力和综合创造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四季、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四季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画出四季的特点,进行四季的诗配画或画配诗创作。
难点:画出四季的象征景色,能够在创作时表达自己的情感。
●方案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分组:4--6人为一组。
要求:①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知识水平、家庭环境等情况分组;②选好组长,明确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和责任(实际上本学期学生的分组都可以参照这样的要求来安排);③各组做好主题描述、过程分析、总结工作;④发挥组长的作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收集有关四季的材料(诗歌、故事、图片等)
对四季景色的描述
(教师)课件、各种四季的图片资料、范画
教学过程
1.课前汇报。
(1)学生分组派代表汇报收集的有关四季的资料:四季的特点及其景物的变化。
(2)教师总结。
2.观看录像。
(1)播放有关四季景物的录像: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感受?
(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3.欣赏范作。
(1)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范作的创作工具、技法和画种。
(2)进一步介绍蜡笔水彩画、水粉画、钢笔画作品在表现主题上的技巧区别。
4.布置作业。
(1)主题:我喜欢春天或者夏天、秋天、冬天,四季都画也可以。
(2)学生说一说创作计划。(主题、内容、色彩、工具等。)
(3)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进行创作;注意色彩要体现出该季节的特点;用心创作,让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创作完成后可配简要的文字说明。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作业讲评。
(1)学生展示、介绍作品,集体评价作品。(注意色彩及所选的季节性事物特点。)
(2)教师小结。
(3)课外作业:收集一些诗画互配的艺术作品。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分组:4--6人为一组。收集有关四季的材料(诗歌、故事、图片等)
(教师)课件、各种四季的图片资料、范画
教学过程
1.继续创作。
(1)学生继续创作。
(2)教师分集体和个别进行指导。
2.欣赏范画。
(1)课件出示诗画结合的名家作品,学生思考:最喜欢哪幅画,诗与画存在怎样的联系?
(2)教师小结。
3.尝试配诗。
(1)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特点:①主体事物特点;②环境特点;③色彩特点;④意境特点。[
美丽的孔雀
一、教学目标
1.根据孔雀羽毛的特征设计花纹或花边。
2.学会用点、线、面组成花纹图案,感受图案的装饰美感。
3.培养学生对美术设计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点、线、面元素设计绘制美丽的花纹或花边。
难点:根据孔雀羽毛的特征设计花纹或花边。
●方案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
(教师)视频素材、课件、画笔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播放视频: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表演的孔雀舞。
猜猜:艺术家通过舞蹈语言表现了哪种动物的特征?
问:你喜欢这样的艺术表现方式吗?请学生模仿孔雀的造型,在音乐《金孔雀轻轻跳》中进行舞蹈表演。
2.出示课件,通过欣赏不同形式表现孔雀的艺术作品,学生评说其不同的美感。(有绘画的、舞蹈的、演唱的、图案的、雕塑等多元化形式。)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根据孔雀的花纹特点学习设计图案。(板书)
4.研究花纹图案的设计方法。
(1)请学生在生活中找出一些有趣的花纹图案。
(2)讨论:图案中运用了哪些设计要素?
造型方面:重复、聚散、大小、叠加等组合方法,体验不同的美感。
色彩方面:强对比、弱对比等用色方法。
5.小结:用大小不同、粗细不同、方向不同的点、线、面进行有秩序地排列,可以产生不同的美感。同时搭配和谐的色彩,更是锦上添花。
6.教师示范。
教师范画,说说其运用的方法。
讨论研究:还可以用哪些不同的表现方法?
7.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8.作业展评。
用设计的图案装饰熟悉的生活用品。(师生制作一些镂空的生活用品造型模板,将学生设计的图案作品衬于模板之后,感受图案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山外有山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全国各地各种名山大川的图片,感受山的造型之美。
2.了解简单的浅浮雕知识,尝试用各种纸材,学习撕、剪、拼、贴等纸造型技法,表现重叠的山峰。
3.进一步认识大自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不同造型的山带来的不同美感。
难点:用立体纸造型表现重叠的山峰。
●方案
课前准备
(学生)彩纸、剪刀、彩笔
(教师)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1.欣赏图片,感受美感。
(1)看图片,认识中国的名山大川。看看、说说、议议:我最想去的名山是哪儿?
(2)结合本地区的山水风光,说说其造型特点和观山的感受。
(3)说一说,我国还有哪些名山?讨论自己曾经看到过的名山以及观山感受。
2.分析纸造型山的制作步骤。
(1)请学生看步骤图,分析制作步骤。
(2)讨论:想一想,可以表现山的纸造型还有哪些方法?
3.研究纸造型组合、重叠的处理方法。
4.学生创作。
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5.作品展示,添制或添画一些植物进行陪衬。
6.师生互动评价。
灵璧奇石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灵璧奇石的欣赏,感受自然美。
2.利用石头、颜料及其他材料进行简单的造型创作。
3.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提高设计、制作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进行石头造型设计、制作。
难点:石头造型的新颖和富有美感。
●方案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各种形状的石头、铅笔、彩色水笔、水粉颜料、毛笔、笔洗筒和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等
(教师)石头造型作品、AB胶或502胶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欣赏教材中的灵璧奇石图片,感受奇石自然美。
(2)揭示课题:《灵璧奇石》。
今天,同学们带来许多形状各异的石头,老师也带来了用石头制作的作品。(出示教师范作)大家来说一说:老师是怎样把石头做成这么好看的小动物的呢?
2.深入研究,分析归纳。
(1)老师分解石头小动物:身体——石头形状有很生动的动态;
耳朵——两块小小的石头;
尾巴——独特的石头。
(2)把其他卵石作品分发到各小组,供学生继续研究、学习。
(3)归纳卵石动物的造型特点。(夸张、概括又极具变化)。
3.学生创作。
请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石头,进行卵石艺术品的创造。
(1)设计构思——可以从较大的石头入手,也可以多块石头加以组合,对石头的原有形状加以想象。
(2)固定——确定作品造型后将石头之间用AB胶或502胶固定。
(3)装饰——根据表现需要,用水粉颜料、油画棒等绘制,也可以用实物,如铜丝、毛线等加以装饰。
教师及时为学生提示、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创造。
4.欣赏交流。
请学生说说自己作品的特色与想法。谈谈在创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克服?
5.课后拓展。
在周末或假期,同学们可以和父母亲一起到大自然中找一找造型独特的石头,并进行艺术创作。
飞流直下三千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瀑布的知识。
2.培养学生对瀑布等自然景物的观察能力,学习用线条的疏密变化、明暗对比等方法来表现瀑布。
3.启示学生保护水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不同的线条及明暗对比方法表现瀑布。
难点:画出瀑布的特征及美的感受。
●方案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瀑布的图片、诗歌,不同质感的绘画用笔
(教师)课件、范作等
教学过程
1.欣赏瀑布。
(1)播放课件:欣赏世界上有名的瀑布。提问: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2)播放课件:欣赏有关瀑布的古诗,并提问:你感受到什么?
(3)播放课件:有关瀑布的画作。
注意点:
①构思—— 表现心中的想法;
②构图—— 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③表现—— 线条有魅力,明暗对比和谐,有一定的意境。
2.述说感受。
(1)说说:以“我是瀑布,我是流动的水”为主题进行一分钟说话练习。
(2)小结,教师提出创作的注意点:按照建议的要求进行创作;注意线条的疏密、节奏和粗细等;要求配上诗歌或散文或自己的感悟等;创作主题要明确,将瀑布的山石颜色画深,以突显瀑布形状。
3.学生创作。
(1)主题:我心中的瀑布。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小结评价。
(1)学生自评、互评作品。
(2)展示作品。
5.课外作业。
(1)课外参观家乡的瀑布,拍摄一些瀑布的照片;
(2)收集有关瀑布的诗歌、散文等;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瀑布的成因。(外出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家长或老师陪同。)
字的创意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字体装饰艺术的特点,学习字体设计方法,能从汉字的义、形和结构特征出发,对汉字的笔画和结构作合理的联想和变形,创意出美观形象的美术字。
2.从设计和创意美术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充分体会美术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学习用美术语言表达思想,提高审美文化素养。
3.了解中国古老汉字的历史及构成,感受汉字的奥妙和艺术魅力。增进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汉字的历史,掌握美术字体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技巧、方法。
难点:字体设计的创意。对学生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抓住字义、字形、结构等汉字基本特征,灵活、合理地进行变体,使原字体变得更形象、美观、活泼,达到创新的目的。
●方案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商标、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尺子,蜡笔或水彩笔
(教师)课件,教学录像《三十六个字》,范作,商标、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图片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多种字体的同一组美术字,认一认、说一说这些是什么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结: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一种字体,具有美观醒目的特点,我们在书刊、广告、包装等方面都能看到,如果我们每位同学都能写出一手漂亮的美术字,那该多棒啊!
(3)揭题:《字的创意设计》。
2.了解文字历史,感受传统文化。
(1)出示一个象形文字,说说这个字在古代是怎么写的?(如:日、月、山、水、草、木、鱼、牛、鸟等字。)
日 月 水 牛
(2)了解这个文字的变化过程。
(3)观看动画片《三十六个字》。
(4)说说观后感。
3.欣赏评述,小组研究。
(1)欣赏、了解常见的美术字字体。
认识宋体美术字以及它的三种变形——老宋体、仿宋体和新宋体。
认识黑体美术字。
认识变体字。(教师用电脑演示不同字体格式的变化)
(2)认一认,找一找美术书、语文书、报刊杂志中的各种字体。
(3)研究宋体字和黑体字的特点。
(4)仔细欣赏和放大字体,比较宋体字和黑体字的区别,研究这两种字的特点。
4.抓住特征,审美体验。
(1)结构分析:平衡稳定;布白匀称;穿插变化。
(2)特征分析:字形方正;横平坚直;大小统一;四边靠壁。
(3)了解基本笔画的特点。
“点入水滴撇似刀,横窄竖宽捺如扫,左钩右钩鹅进食,横到尽时有三角。”
图形联想
一、教学目标
1.浙江版美术教案欣赏图形联想的图片,图形联想初步了解图形联想图形设计的基本知识。
2.浙江版美术教案能利用不同的图形,进行各种创意的联想,设计、组织画面,提高创造能力。
3.引导学生在观察、联想等活动中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感受,图形联想增强图形创造的兴趣。
二、教育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和想象的方法,体验图形的联想和添画的乐趣。
难点:图形的联想和画面的组织。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可自由选择彩色水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签字笔等
(教师)课件、范例、浅色卡纸(32开)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体验感受。
(1)游戏激趣:老师出示一个圆形,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在印有圆形的纸上画出各种事物,比赛谁画的变化图形最多。
(2)课件慢慢展示出悉尼歌剧院的屋顶。
让学生观察:瞧,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展示帆船)
(3)展示悉尼歌剧院全貌,引导学生欣赏建筑与自然相和谐的巧妙的艺术构思。
2.小组研究,自主学习。[
图形拼摆
一、教学目标
1.平面构成设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理解基本形的概念、构成,以及基本形在平面构成设计中的意义。运用形象与空间关系的规律,设计出新颖的图案。
2.学习用分割、组合的方法获得基本形,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巧妙组合、色彩搭配,完成简单的平面构成设计。培养、锻炼学生的组合造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3.通过动手拼摆、操作,使学生初步了解分解构成的原理,增强设计意识,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探索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能自由、大胆、巧妙地用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进行排列组合,运用接触、覆盖、透叠、分离、等变化方法构成各个不同的基本形。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难点:掌握基本形的构成方式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创新;“正形”与“负形”的相互转化这一平面构成形态的创造与表现的基本手段。
课前准备
学生:蜡笔、水彩笔,画纸,尺子,各种基本图形的硬纸片学具(圆形、方形、三角形、菱形、梯形、半圆形等)
教师:课件,平面构成作品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请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图形:圆形、方形、三角形、菱形、梯形、半圆形等。学生边说,老师边画出来,或用课件展示。
让学生在彩色纸上画出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图形,并用剪刀剪下。(提示:将各色彩纸叠在一起来剪,可以一下子得到很多相同的图形。)
圆形、方形、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它们能组成许多不同的形状。请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或个人)把剪下的图形随意组合成一幅画。
学生上台演示。揭示课题:《图形拼摆》。
2.引导欣赏,拼摆游戏。
(1)欣赏作品及生活中有基本形排列的画面图片。(如:花布、拼花地板、地砖等。)
(2)基本形通过排列可以构成各种图形,说说在生活中见到过的实例。(提示:各国的国旗、商标、奥运会五环标志等。)
(3)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把剪好的图形进行随意的拼摆游戏。
在拼摆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基本形组成的许多奇妙的图形。
3.联系生活,激发创意。
生活中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由大小不同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组合而成,请大家想一想,找一找,都有哪些?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在回答时最好能具体说出物体的哪个部分像哪种图形。(提示:如房子的房顶像三角形,房门像方形;乒乓球拍像圆形和方形组成。)
黑白撕贴画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黑白撕贴画的艺术特点,了解黑、白、灰关系的基本处理方法。
2.通过撕撕、贴贴,学习黑白撕贴画的基本制作和表现方法,提高学生对撕贴画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养成有条理的学习、制作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意图。
撕贴画作为一种最普通不过的工艺品,无不显示着人们欣赏美的情趣和想象力。撕贴画的材料随手可得,许多可能就是废料、垃圾,但在心灵手巧的艺术爱好者手中便能变成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撕贴画在人们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变得愈来愈美、愈来愈成熟。撕贴画的主要特点是“贴”,贴的组合体现了美的感受,体现了人的想象力,同时也创造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废旧报纸的价值几何,当作废品拿来卖,不值几个钱,而把它制作成艺术作品,那就没法估量了。学习用废旧报纸来制作“黑白撕贴画”,学生肯定感兴趣。
本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三项基本操作技能:一是学会撕各种图形;二是掌握事物的组合次序;三是学会合理处理黑白灰的关系,对撕贴作品的装饰美化。上述这些操作方法,教师在指导时对每一程序的制作方法都要交代清楚,做好演示,以减低学生撕贴时的难度。
“黑白撕贴画”的制作过程,是学生造型能力、创造美的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的过程。通过撕撕、贴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变废为宝的意识,同时也能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正确的撕贴程序。
难点:撕贴图形的过程中合理处理黑、白、灰关系。
●方案一
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废报纸若干,黑白画图片,制作成课件
学生:32开、16开大小的白卡纸,废报纸,胶水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安定学生情绪。
2.演示对比。
课件演示: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蝴蝶飞呀飞,飞到我们课堂里来了。飞着飞着,彩色的蝴蝶变成了黑白的蝴蝶。
看一看,蝴蝶的颜色有了变化,觉得好看吗?
3、.做一做:尝试制作黑白蝴蝶。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用报纸制作一只黑白蝴蝶。让学生自己思考制作方法。
比一比,谁动作最快、制作最美?
4.评一评:展评后,归纳小结。
(1)怎么撕:没有剪刀,可以用手来撕出蝴蝶图形,撕时双手手指要贴紧。
(2)怎么贴:把各部分先按结构摆放好,再先下后上地按次序逐层贴好。
(3)黑白灰处理:课件展示图例,学生讨论分析。
要突出对比,主体部分黑,背景以白色为宜;反之亦然。
5.赏一赏:开阔眼界、扩展思维。
用废报纸还能撕贴出什么图形呢?
课件展示优秀黑白作品。
6.作业与辅导。
作业要求:完成一幅漂亮的、有特色的黑白撕贴画,并取个好听的名字。
辅导要点: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报纸上丰富的黑白色调,尽可能地把图像撕贴得大一些、色调丰富些;对撕贴得快的学生可要求将画纸的正反两面都贴上图像。作业完成后要求学生将剩下的废纸装入废纸盒中,保持桌面整洁。
7.评价与延伸。
分组评出构思新颖、构图饱满、黑白关系处理得好的作品,进行展评。
要求学生课后分小组合作撕贴大作品,举办作品展览。
自制棋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棋文化,培养学生对历史悠久的棋文化的热爱之情。
2.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立体的棋子。
3.提高学生对立体造型的感受、设计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棋子立体造型的观察、设计与表现。
难点:对棋子不同角色特征的把握与表现。
●方案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陶泥或橡皮泥、水粉颜料、雕刻工具等,收集有关棋文化相关资料
(教师)课件、各种棋的图片资料、范作、各种制作工具和材料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了解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集中学生注意力。
2.感受与想象。
(1)听:金戈铁马、杀声震天的战场录音。听懂了吗?这些声音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2)忆:谈谈你印象中的战争。
(3)看:课件呈现古代战场上的将帅、兵卒、车马炮等,与你记忆中的是否一样?
(4)想:你还看到过哪些战争场景?引导学生讨论补充。
3.思考与表现。
(1)棋子有哪些主要特征?
看:教师课前收集的各种棋子的图片。
(2)尝试表现:按自己的意愿做出棋子的造型。
(3)课件展示不同时期棋子的造型,通过对比让学生说出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及传承关系。感受棋子的文化魅力。
(4)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不同材料、不同的表现方法。
如:用哪些主要材料来制造棋子的?还可以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你能创造新的方法吗?
4.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棋子。
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要点:(1)棋子整体造型的设计与把握;(2)表现方法;(3)个性体现。
6.展示学生作业,把学生的作业组合成一幅大棋盘。请学生选出最独特最美的造型,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请小作者谈谈创作思路,再让同学互评,教师小结。
7.课后延伸: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表现棋子吗?请同学们课外再去搜寻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泥巴或橡皮泥、水粉颜料、雕刻工具等,准备多种棋盘
(教师)课件、各种棋盘资料、范作、各种制作工具和材料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了解课前准备情况,安定学生情绪。
2.欣赏与感受。
(1)看:课件呈现学生自己制作的各种不同造型的棋子。让学生感受成功。
看懂了吗?这些棋子分别表现了什么角色?
(2)忆:谈谈你对棋子制作的印象。
(3)听:听一听小作者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
对你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与尝试修改自己的棋子。
3.游戏与体验。
(1)你会下棋吗?
欣赏汉代弈棋俑。引导学生明白下棋必须遵守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2)课件展示不同棋盘。
通过对比说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以及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感受棋文化魅力。
(3)谁愿意和老师杀上一盘?激发学生下棋的兴趣。
(4)尝试游戏:同学之间结对厮杀。要求: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文明下棋。
4.课堂小结:赢棋在于专注、动脑,创造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5.课后延伸:举行棋赛,展示学生制作的棋具等。
中国民间玩具
课时:一课时
目标:
1、了解中国民间玩具艺术作品。
2、能感受走进博物馆中国民间玩具艺术作品的美。
重点:能感受中国民间玩具艺术作品的美。
难点:并能用语言描绘心里的感受。走进博物馆——中国民间玩具
准备:《中国美术鉴赏》、《中国美术教育》、《初中美术欣赏》、图片等
过程:
一、组织教学走进博物馆——中国民间玩具
二、欣赏、讨论
1、欣赏:
(1)《舂米》——(木、竹)——四川
(2)《猴》——(布)——山西
(3)《骑马人》——(面)——山西
(4)《虎》——(布)——山东
(5)《鳖鱼》——(纸、竹)——山西
(6)《童子骑象》——(布)——山西
(7)《辈辈封候》——(木)——河南
(8)《鸟哨》——(陶土)——贵州
(9)《猪哨》——(陶土)——贵州
(10)《骑马将军》——(木、竹)——河南
(11)《鸭蛙斗》——(糖)——山东
(12)《鸡》——(布)——陕西
2、讨论:想不到吧!中国民间有这么多有趣的玩具,其实这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3、谈谈你的真实感受,以及自己对各种玩具的想法和意见。
4、如果让我们自己动手来设计,你准备怎么做?是不是能同样精彩呢?
三、学生作业
1、自己动手仿制一件。
2、有能力的同学可自行设计。
四、巡回指导
1、鼓励学生制作的作品大胆,有趣味。
2、学生互助,2~3人合作完成。
3、安全教育:使用刀时注意不划伤皮肤。
六、小结
1、对自己的作品及他人的作品的欣赏,并加以评价。
2、用自己的作品布置教室的一角。
3、讲一讲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小学三年级第五册美术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浙美版第5册实验教科书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3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16课,分为6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除了艺术瑰宝单元的内容外,其余大多随堂教学,分配在各课之中。
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1.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教材编写的主要指导思想。
2.以教育部制定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
3.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和六项具体目标,努力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为素质教育服务的、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体系。
4.以新的教材观指导教材的编写工作。明确教材既不是知识体系的浓缩与再现,也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 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教材应力求向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象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2.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3.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4.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6.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7.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8.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教学进度表
周次
课题
学习内容
课时数 首页图版 欣赏、评述 提高欣赏能力、了解生活 1 2 我驾神舟游太空 造型、表现 想象画、爱祖国、爱科学 1 3 我们爱劳动
造型、表现 人物动态、爱劳动 1 绿化家园 设计、应用 对称剪纸、植树节 2 5
3.新浙美版三上美术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的
1、认识运动会奖杯的独特特点和多样的造型美
2、发挥想象,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造型新颖、制作别致的运动会奖杯
3、通过学习活动,体验为学校运动会设计奖杯的参与感、成就感,感受设计对于提升运动会文化内涵的重要评价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新颖的奖杯造型
2、难点:奖杯造型设计的独特和新颖。泥塑制作中的部件连接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陶泥、搜集的各种奖杯图片,了解知名运动会奖杯背后的故事和艺术特点
(教师)各种奖杯的图片和自制课件
五、教学过程:
1、营造聚焦奖杯的话题情境,在视觉回忆中导入
(1)老师打开奖杯王国的大门,和大家聊天:你看到过哪些比赛的奖杯(如美术、体育、科技等)?都有哪些特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2)猜一猜: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种类的奖杯?为什么?
(3)教师小结:指出运动会奖杯是体育健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得到的荣誉,是奋发向上的象征。今天,我们也来为学校运动会设计奖杯,随即引出学习主题:《运动会奖杯设计》
2、截图奖杯背后的人文故事,在初步交流中感知。运动会的奖杯上,有的以某个运动项目的一些元素为造型,易于辨认,如足球形;有的,背后有着捐赠人或主办方的故事,需要我们研究一番才知
(1)你认识这些奖杯吗?你知道这些奖杯背后的故事吗?
(2)你觉得这些奖杯的外形都像什么?难道奖杯都像“杯形”吗? 3。探析多样奖杯的多样造型,在视觉分析中拓思
(1)这些奖杯的形状有什么不同?像什么形状?(学生感受其形状不同,说得有道理即可)
(2)发连线卡,引导学生连连线,感受奖杯的多样造型可能,并问:你还有什么有趣的奖杯形状设计可能?
4、探究泥塑奖杯的个性技巧,在猜想观看中领悟(1)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索用泥塑的方式来进行奖杯的设计,根据你的观察,你认为这个奖杯应该怎样做出来?奖杯采用了哪些泥塑方法?
(2)结合示意图或视频,说说:制作过程的难点是什么?怎样解决?(教师听取学生回答,并作必要补充,就如何连接做的牢作一些讲解、示范等)
5、探寻奖杯作品的创意之处,在视觉欣赏中提升。(1)这三个奖杯的形状有哪些不同?
(2)在泥塑表现上,哪些地方特别精彩?是怎么表现的?
6、采用泥塑手法的奖杯设计,在制作表现中创意
(1)用泥塑的方法为运动会的比赛设计,制作一个奖杯(2)要求造型别致、美观
4.浙美版——第17册美术教案 篇四
3.向民间艺术家学习
4.用泥造型 5.用纸造型 6.盛唐气象 7.文艺复兴三杰
城市雕塑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城市雕塑的类型和风格,提高对城市雕塑的审美兴趣,加深其对现代城市雕塑发展意义的认识。
2.通过对城市雕塑作品欣赏与评述,开阔学生知识层面。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同时也对城市环境艺术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二..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教材所提供的作品,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并引发学生对城市环境艺术发展的思考。
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在城市雕塑艺术欣赏方面的基本素养。
三、教学过程
1.创建情景,提出问题。
(1)欣赏教材第2~3页上的范例及在屏幕上出现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①你对哪一张图片感兴趣?为什么?(提示:可以从风格、造型、色彩、材料及人文内涵等方面加以引导。)②现实生活中的雕塑能满足大家的审美需要吗?③一件好的城市雕塑作品应具备哪些必要条件?
(2)点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分析讨论,激发创意。
(1)师生讨论:如果让我们设计一件城市雕塑作品,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造型?什么样的色彩?达到什么功能?如何才能展现自己的个性?
(2)学生讨论在生活中可见的城市雕塑作品,说说各自印象最深的城雕作品并谈其理由。(通过要求学生分析这些问题,思考设计过程中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了解到城市雕塑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发展趋势及设计方法。)
3.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结合课本的范例,让学生欣赏国内外经典城雕作品,分析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这个雕塑作品富有亲和力?哪些雕塑作品是象征性的,哪些是追求和环境相协调或具有互补性质的?雕塑设计和建筑的关系是截然的吗?
(2)通过实例来分析艺术设计规律,说明艺术设计不能脱离生活这条原则,在欣赏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4.表达感受,层层深入。
(1)教师出示图片资料,请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2)教师补充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评价的方法。
5.布置作业,学会评述。
(1)教师出示图片,要求学生利用新学的有关城市雕塑的知识,结合自己审美观,进行综合评述。
(2)组织学生互评、自评。
6.提供课题,研究拓展。
收集自己身边城市雕塑作品资料,并对其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
鲁迅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学和艺术的关系,了解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2.用各种美术手法表现鲁迅的作品,并尝试以课本剧的方法探索表现鲁迅的文学作品。
3.进一步了解鲁迅作品的精神及其人格魅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鲁迅生平事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了解鲁迅同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关系。学会欣赏、评述版画的主要表现语言和手段,具备综合探索的能力,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
难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分析欣赏鲁迅及其笔下的艺术形象的特征。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欣赏评述。(1)教师放映录象《鲁迅》,让学生感性认知鲁迅的形象。(2)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让学生谈谈对鲁迅的感受和评价。
(3)引入本课的学习,在欣赏评述中归纳鲁迅的相貌特征与精神气质。学生在课前准备扮演的形象在这里进行展示。2.加深理解,提升内容。
(1)出示课件,欣赏其他艺术家们创作的鲁迅形象,提问:这些作品中哪个最能体现鲁迅的精神与相貌特征?(提示:教师进行适当引导,用美术语言加以分析、理解。)
(2)教师归纳各艺术形象特征,指出美术作品以特有的艺术魅力感染观众,突出表现形象的精神内涵,是美术作品的最高境界。
(3)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已展示的鲁迅形象及以前语文课中对鲁迅的描述,概括地谈一谈鲁迅的特征与气质。
(4)课件再次展示鲁迅形象,用图例解释表现鲁迅的各种艺术手法,进一步加强对鲁迅精神、气质的理解。3.理解分析,学会评述。
(1)教师提问:鲁迅在其作品中塑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你能说说有哪些吗?
(2)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艺术形象。
请学生分小组具体介绍自己欣赏的艺术形象,并运用美术语言进行评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节课的创作做好铺垫。4.巩固新知,课外拓展。
(1)请学生归纳本课的知识点,回顾本课的内容,加深对鲁迅及其作品的了解。(2)要求学生课外收集有关鲁迅的图片资料或制作幻灯片,也可以制作有关鲁迅的简报及撰写文稿,采用粘贴形式把有关鲁迅的图片及作品在学校画廊里举行一次展览。
(3)尝试临摹鲁迅或其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体会鲁迅的精神内涵。
鲁迅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学和艺术的关系,了解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2.用各种美术手法表现鲁迅的作品,并尝试以课本剧的方法探索表现鲁迅的文学作品。
3.进一步了解鲁迅作品的精神及其人格魅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鲁迅生平事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了解鲁迅同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关系。学会欣赏、评述版画的主要表现语言和手段,具备综合探索的能力,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
难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分析欣赏鲁迅及其笔下的艺术形象的特征。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
1.作业展示,复习旧知。
(1)学生展示介绍鲁迅的研究报告。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小组报告做展示(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鲁迅的身平及内容等),并随后展示学生收集的各种相关鲁迅的艺术形象。
(2)学生再次阐述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理解,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2.讲授新知,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鲁迅笔下作品,分析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学生根据教材回答:版画、漫画等。
(2)教师总结,指出鲁迅先生不仅是文学家,而在版画艺术上也有着很高的造诣,展示鲁迅为自己的书籍所做的木刻版画作品。
(3)出示鲁迅参与木刻讲习班、座谈会等活动的图片。说明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的关系。
(4)提问:同学们是否也想尝试一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后,介绍木刻的过程。3.深入刻画,激发创意。
(1)请学生说说课本上的鲁迅形象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并将自己感兴趣的形象模仿着画下来。
(2)教师总结,采用雕、刻的主要表现形式,体会刚才观看的木刻技法。课件再次展示刚才的技法过程,让学生学习技法。欣赏图例《孔乙己》,学生情境感知,让他们评述作品的艺术造型。请学生穿上旧长衫,上来表演孔乙己的神态,激发学习兴趣。4.临摹练习,提升难度。
(1)在刚才临摹的艺术形象上,进行仔细刻画,并转印到材料(如肥皂)上,进行雕刻,或者为某部鲁迅作品中的情景设计一个插图。(2)课件放一段轻音乐,教师巡回指导。5.课内延伸,课外拓展。
(1)课件展示鲁迅的美术作品。总结:鲁迅虽然不是美术家,但他与美术有较深渊源。课件展示《祝福》、《孔乙己》等影视片。
(2)请学生课外寻找相关的资料,思考电影、戏剧与美术的关系,制作相关的研究性报告,为下节课做铺垫;让学生寻找相关内容的资料图片,与学生作业一起进行展示。
鲁迅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学和艺术的关系,了解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2.用各种美术手法表现鲁迅的作品,并尝试以课本剧的方法探索表现鲁迅的文学作品。
3.进一步了解鲁迅作品的精神及其人格魅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鲁迅生平事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了解鲁迅同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关系。学会欣赏、评述版画的主要表现语言和手段,具备综合探索的能力,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
难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分析欣赏鲁迅及其笔下的艺术形象的特征。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
1.作业巡展,巩固旧知。
(1)把上节课的优秀学生作业在课堂内做展示,在上课前布置好展览,并请学生投票选出最优秀的作业。
(2)将学生作业放到投影仪上展示,让学生自己评述作品的特点及制作体会。在评述中,再次检验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3)播放《祝福》、《孔乙己》等影像,请学生说明电影、戏剧与美术的关系,为知识拓展打基础。2.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展示《鲁迅故居》的片段,教师引语:今天我们去绍兴参观一下鲁迅故居。
(2)在观赏的过程中,播放到某个场景时,请学生运用课本剧的形式展示两个——三个场景,让事先准备好的小组演示,如《孔乙己》、《阿Q》等,并让学生说说课本剧有哪些要素。3.研究学习,加深印象。
(1)各组展示研究的报告,介绍鲁迅的身平事迹或展示介绍鲁迅的网站。(2)学生陈述,教师同时展示课件,出示相关的图片资料,介绍鲁迅相关的资料图片及网站。
4.实际应用,形成体系。
(1)教师提问:我们了解了鲁迅的身平,理解了鲁迅的精神,学会了相关的美术知识,我们能为纪念鲁迅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制作纪念网站、表演课本剧等。教师适当引导,注重实用性。
(2)用课件图例展示学生分组制作的网站、插图等,穿插教师收集的资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请小组派代表评述各自的内容,推选最佳小组。5.课外拓展,作业展示。
(1)针对学生最后设计完成的各种美术作品,进行一次从“纪念鲁迅”为主题的展览会,要求课代表协调各组作品,在教室的黑板展示。同时将内容放置到网上,制作一个以“民族魂”为主题的网站。
(2)举办鲁迅作品课本剧表演大赛,通过比赛,进一步升华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理解,掌握课本剧表演的要素。
用纸造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纸造型作品的欣赏、评述、设计,使学生初步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设计特色,以及纸造型中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初步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技法:切挖、折叠、卷曲、接插等。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从搜集的资料中汲取有用信息,增强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启迪设计灵感,培养他们热爱艺术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纸造型的基础知识,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
难点: 在欣赏、评述与设计练习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解纸造型的形式美感,在学生作品中体现个性化风格。
三、教学过程
1.启发引导,新课导入。
纸是同学们再熟悉不过的文具了,它们静静地躺在文具店的货架上,是那么的不起眼!可你知道吗?纸在有心人的手中,能变幻出很多精致奇妙的作品呢!
接下来,老师带同学们去看看纸艺的世界,好吗?
2.自主探究,新课展开。
(1)感受纸造型的形式美。
①课件展示,作品欣赏。(配背景音乐)
提出问题:你了解纸造型吗?你曾接触过纸造型吗?作品的哪些地方紧紧地吸引了你的眼球?你能感受这些作品的特点吗?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拿出来共享,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②教师引导并归纳:a.纸的来源,纸造型的历史。b.纸造型在世界各国的发展。c.纸造型中的形式美法则。
(2)表现纸造型的形式美。
①课件展示课本范例,并引导欣赏。
提出问题:a.你喜欢这些作品吗?为什么?b.你能说说它们各自的造型特点吗?
(提示:造型、组合、构成、色彩、肌理„„)
②学生自主探究,并分组汇报。
③教师引导,并结合欣赏范例,介绍纸造型的不同形式及表现方法。
(3)观察体验,欣赏评析。
①课件展示典型作品,观察体验。
提出问题:a.你从作品中观察到了什么? b.你了解作者的设计思路吗?c.你领会作品的情感表述吗?你能对作品作出客观的评价吗?
②小组讨论,自主研究。
③教师归纳、引导。对课本第22下图范例进行评述:作品通过切割、弯曲成形,使线条通透与交错,视觉上产生丰富而优美的空间构成形式。顶部细小轻盈的线条与底部宽厚的支撑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3.拓展思路,表达评论。
从这节课欣赏的作品中,选一件你最喜欢的,尝试写60字左右的小评论。
4.作业展示,体验成功。
把优秀评论在全班展示,同学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最后评出“最佳评论家”。
5.教师小结。
愉快的一节课快结束了,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充分地展现了自我,希望这节课能给你带来美的享受,并留给你们一些思索或借鉴。
用纸造型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纸造型作品的欣赏、评述、设计,使学生初步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设计特色,以及纸造型中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初步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技法:切挖、折叠、卷曲、接插等。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从搜集的资料中汲取有用信息,增强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启迪设计灵感,培养他们热爱艺术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纸造型的基础知识,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
难点: 在欣赏、评述与设计练习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解纸造型的形式美感,在学生作品中体现个性化风格。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1)出示课件:校园雕塑。
提问:你喜欢这些雕塑吗?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除了这些材料外.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现?用纸能做吗?你了解纸造型的种类吗?
(2)学生自主研究,教师归纳引导:
①纸造型的适应性。②纸造型的种类。
2.引导探究。
(1)课件展示作品。
提问:知道浮雕和圆雕的差异吗?纸造型可以用哪些表现方法?借助什么工具?立体构成和纸造型的关系?
(2)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本,研究探讨制作方法,并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拿出来共享。
①制作中有什么困难?②如何使折痕又直又挺。
(3)代表汇报小组成果。
(4)教师归纳并小结。①浮雕圆雕的异同点。②圆雕的基本造型手法。(教师在视频转换器上边讲边示范。)
3.尝试设计。
假设你现在是一位知名的艺术设计师,我要求你为我们学校实验楼的空地上设计一件圆雕作品,美化我们的校园。接到这个业务,你将如何展开工作呢?
提示:①设计方法:构思、构图、选材、制作。②小组分工,各尽所能。③学生可用电脑表达自己的创意,还可以配以光、色、背景等。可以不断修改设计方案,完善各项设计要素,这样在制作时既可以节约时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
4.成果展示。
优秀作品展评:自评、互评、师评。
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色彩奖。
5.课后思考。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学到了„„
欣喜的发现„„
我终于明白„„
我开始思考„„
用纸造型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纸造型作品的欣赏、评述、设计,使学生初步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设计特色,以及纸造型中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初步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技法:切挖、折叠、卷曲、接插等。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从搜集的资料中汲取有用信息,增强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启迪设计灵感,培养他们热爱艺术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纸造型的基础知识,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
难点: 在欣赏、评述与设计练习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解纸造型的形式美感,在学生作品中体现个性化风格。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1)播放音乐:《百鸟朝凤》
提问:①同学们从刚才悦耳的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②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 ③花草虫鸟除了用绘画的方法外,还可以有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④你能用前两节课学到的纸造型知识来表现花鸟吗?
学生小组讨论,利用收集材料,汲取有用信息,进行处理、整合。
2.欣赏。
(1)出示课件:①这幅以花鸟为题材的纸浮雕作品,你能用简短的篇幅,对它进行评述吗?② 你能感受到作者在创作时的情感投入吗?
(2)学生讨论:每组派同学代表发言。
(3)老师小结评述:作者准确地抓住花鸟的特征和神态,并用细腻的造型、清新的色彩,表现了自然与生命。从作品中能看出作者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拜自然为师的态度。
(4)德育渗透: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不热爱生活,不热爱自然,怎么会创作出如此生动的形象?
下面请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3.设计制作。
你能用前几节课学到的技法,用纸浮雕形式创作一幅花鸟作品吗?
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每个小组就是一个艺术设计公司,确定经理(全盘负责)、总策划(构思)、总技术(绘制)、总制作(具体加工)、总后勤(提供工具、材料),给公司取个响当当的名号,发挥团队精神,拿出优异作品,打响公司品牌。
4.学生作品展示、评析。
5.教师归纳小结
用泥造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雕塑艺术有更为形象的认识,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理解雕塑三维实体的艺术特征。
2.感受泥土材料原始天然的独特质感,熟悉泥土的性能,体验泥塑造型生动细腻的表现力。
3.掌握基本形体造型的泥塑语言,学习初步的空间造型方法。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勤于动手、乐于探索,大胆生动地制作出自己的泥塑造型作品
二、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造型特征,体验泥塑造型丰富的表现力,学会用泥进行空间造型的方法。
难点:使学生理解泥塑造型的形体语言,掌握空间造型的规律,制作出生动、有趣的泥塑作品。
三、教学过程
1.对比欣赏。
(1)同时出示主题相同或相近的雕塑作品和绘画作品,如古希腊群雕《拉奥孔》和画家格列柯的绘画作品《拉奥孔》,或是吕德的浮雕作品《马赛曲》和德拉克洛瓦的绘画《自由引导人民》作对比欣赏。
(2)教师提出问题并启发学生思考,雕塑作品与绘画作品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3)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讨论、交流,总结出雕塑艺术区别于绘画艺术就在于雕塑三维实体的造型特点。
2.结合教材图例,对古今中外雕塑代表作品进行有重点的介绍与赏析。
(1)静穆的古埃及雕塑,古典的希腊雕塑,流派众多的西方现代雕塑。
(2)中国古代雕塑,如:原始彩陶泥塑、汉代说唱俑、宗教泥塑造像等,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感受中国古代雕塑家精湛的技艺和伟大的艺术想象力。
3.雕塑使用的材料与手段。
(1)雕塑运用的是可塑的、可雕的材料,如:泥土、石头、木材、金属等。
(2)材料决定了手段,简介各种雕塑手段的区别与联系,如:雕、塑、刻、铸、焊等。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物质材料作为雕塑创作的媒介和手段,因此无论雕塑大小,都会对空间具有实际意义的占有与影响,而这种影响正是雕塑的本质所在。
4.在不同材质雕塑作品的对比中,引出泥是雕塑造型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材料。
(1)泥塑本身就是雕塑作品的一种材质形式。
(2)许多雕塑作品是在泥塑的基础上翻制成其它各种材质的。
(3)泥塑作为雕塑创作的重要基础,是雕塑艺术家们的必修课程。
5.欣赏分析泥塑作品。
(1)《齐白石胸像》是雕塑家张充仁对齐白石老人的艺术气质与精神气韵的传神写照。
(2)《四爷、四奶奶》,陶土的天然的质感与简约的造型暗含了这对土生土长的北方老人的纯朴、善良、乐观本性。
(3)《吹糖人》为天津“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玉亭所作,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表现出民间工艺品小巧、精致、细腻的作品美感,带有浓厚的世俗生活气息。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它们都是用泥作为材质的作品,在形式上表现出来的凹凸变化,方或圆、钝或锐、光洁或粗糙、流畅或滞缓等因素却各有不同。再通过泥塑作品与玉石雕塑、金属雕塑的比较,得出用泥塑手法造型具有生动、细腻、丰富的特点。
6.总结。
泥土是雕塑艺术最基本的材料,它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泥塑作品中生动自然的创作痕迹,可以消除欣赏者与创作者之间的隔阂,更容易感受到作品的审美追求与思想内涵。
7.回顾、评价,并布置下一课时的课前准备。
用泥造型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雕塑艺术有更为形象的认识,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理解雕塑三维实体的艺术特征。
2.感受泥土材料原始天然的独特质感,熟悉泥土的性能,体验泥塑造型生动细腻的表现力。
3.掌握基本形体造型的泥塑语言,学习初步的空间造型方法。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勤于动手、乐于探索,大胆生动地制作出自己的泥塑造型作品
二、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造型特征,体验泥塑造型丰富的表现力,学会用泥进行空间造型的方法。
难点:使学生理解泥塑造型的形体语言,掌握空间造型的规律,制作出生动、有趣的泥塑作品。
三、教学过程
1.熟悉泥土,体验泥性。
(1)出示泥土,讲述泥土的来历或取土的经过,增强亲切感。对选择泥土的条件作简单说明:要求色泽统一、无杂质、含沙量少、质地细腻、粘性强,泥的软硬程度要适中,太硬塑造起来不仅费力,而且泥块之间不易粘连,太软,泥土粘手,可塑性就不强。
(2)简介泥塑工具:手是最好的“泥塑工具”,有些造型必须使用工具,出示泥塑工具(可自制)。
(3)让学生对泥土揉一揉、团一团、掂一掂重量,取一小块泥捏一捏、搓一搓,并要求学生说说对泥土的认识与感受。
2.指出形体是雕塑的基本语言,方体、球体、锥体等基本体块是构成各类复杂形体的基础。
(1)学生用手把整个泥团逐渐演变成各种基本形体,与同桌同学交流演变的过程:是从什么形体变成什么形体的。
(2)每位学生把自己的泥土分成几大块,做出几个基本形体的“变体”。
3.合作完成形体组合,制作立体小造型。
(1)同桌之间合作,把各自的基本形体的“变体”集中起来加以组合粘接。
(2)对已完成的造型进行重组、延展、切挖等各种尝试,并提示学生注意虚实空间的穿插与变化。
(3)对最后确定的造型进行相互评价与展示。
4.依形想象,循泥造型。
(1)把立体小造型随意稍作变形,不断变化放置角度,学生根据泥团形状进行大胆想象,同学之间相互启发,哪一个角度最像什么。
(2)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某一泥团进行想象。教师示范泥塑的各种基本技法,边讲解边示范捏、卷、刻、贴、粘、连、挖等泥塑手法。
①强化某种物象的基本形。
②深入刻画,注意保留最初最生动的印象。
③装饰与修改。
④完成泥塑作品。
(3)作品欣赏,选择原始时代较为生动简练、有趣的雕塑造型给学生以启发。
(4)创作性练习,学生根据已有的想象,按难易程度分层次完成练习,教师提示泥塑的形体语言。
(5)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交流创作的心得。
5.课后延伸:根据需要,可以等泥塑干后给作品着色,使它更具有趣味性和欣赏性。
用泥造型
(第三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雕塑艺术有更为形象的认识,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理解雕塑三维实体的艺术特征。
2.感受泥土材料原始天然的独特质感,熟悉泥土的性能,体验泥塑造型生动细腻的表现力。
3.掌握基本形体造型的泥塑语言,学习初步的空间造型方法。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勤于动手、乐于探索,大胆生动地制作出自己的泥塑造型作品
二、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造型特征,体验泥塑造型丰富的表现力,学会用泥进行空间造型的方法。
难点:使学生理解泥塑造型的形体语言,掌握空间造型的规律,制作出生动、有趣的泥塑作品。
三、教学过程
1.给学生欣赏国内外一些经典的人物造型泥塑作品,用这些泥塑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泥塑头像,为同桌同学泥塑头像。
(1)同桌之间相互观察对方的外形特征和性格特征。
(2)扎骨架。一个好的骨架本身就是一件雕塑,它确定了雕塑整体的比例和动态,并且骨架对雕塑能否顺利完成和最后的保存都非常重要。
(3)上大泥。引导学生观察同桌同学的基本头型和脸型特征,从整体上接近同桌同学的外部特征。
(4)定大形。人物头像造型复杂,但塑造时仍然可以用形体组合加以概括。
(5)深入刻画。把握同桌同学的五官特征,对某些体现个性的地方可以略加夸张。
(6)修改完成泥塑头像作品。
3.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塑造时的感受和体会,评价各自作品对人物外形特征、性格特征的捕捉程度。并根据交流结果进一步调整、修改、完善作品。
4.人物动态造型泥塑,根据头像泥塑学习的经验创作一个有简单的人物动态泥塑作品,可以添加适当的道具,把完成的作品摆在一起,组成一个有一定故事情节的“群体”。
5.评价。学生自我讲述创作的过程与感受,同学之间从生动、有趣以及表现的情节性等方面相互评价。
6.作品汇报,总结展览。
盛唐气象
一、教学目标
1.逐渐形成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促进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的提高。
2.培养学生“多角度”欣赏唐朝多元艺术文化的能力。
3.通过学习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积极态度。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唐朝文化的艺术特色,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
难点:理解唐朝丰富历史文化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⑴录像展示唐朝艺术,包括雕塑、绘画、书法、工艺、建筑作品,配以我国古典音乐和解说词,使学生感受唐朝艺术的博大精深。
⑵教师提示学生思考:唐朝艺术形式都有哪些特点?与现代艺术有什么不同?唐代由于各民族交往频繁,中外交流也多,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渗入中原,使唐朝社会生活发生较大变化,出现了兼容并蓄、多姿多彩、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
2.深入教学。
⑴作品赏析唐朝雕塑艺术。教师利用录像或多媒体课件放映“昭陵六骏”,并展示局部,讲解“昭陵六骏”的历史典故,提示学生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意义。
教师总结并简要分析其它雕塑作品。
⑵作品赏析《步辇图》。教师首先讲解唐朝政治、社会背景,录像演示《步辇图》作品,教师分析作品形式,并讲解作品,反映出当时唐朝作为世界一流强国的风范,表现出了当时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盛况。
录像放映《虢国夫人游春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唐代的宫廷生活。
⑶展示颜真卿、怀素书法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从字体结构、意境方面分析。
⑷利用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唐朝工艺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艺术特色,重点演示、讲解“唐三彩”工艺,从“唐三彩”的色彩特点到制作程序逐一进行分析,说明唐朝工艺在中国古代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地位。
⑸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录像展示唐朝建筑图片,用效果图、全景图的方法演示。从画面中可以感受到当时唐朝强大的国力,其艺术风貌也显示出恢弘、博大、朴质,同时还体现了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时代精神。
提示学生分析、比较唐朝建筑与现代建筑的不同之处。
3.布置作业。
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欣赏有关唐朝盛期的艺术作品,并根据雕塑、绘画、书法、工艺、建筑五个方面总结其艺术特点。
向民间艺术家学习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以剪纸艺术简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与欣赏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增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2.通过对剪纸艺术的欣赏、评述与制作,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爱好和兴趣,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欣赏民间艺术的方法,能做简短的评述。
难点: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中的奇葩,要结合有关的历史知识、地域文化等来分析,涉及面较广。由于学生年龄、知识面的局限,对作品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求教师多作一些指引和辅导。
三、教学过程
1.师生展示各自准备的剪纸及其相关的图片、资料等,相互交流评述。2.剪纸基本知识的学习。
(1)剪纸的种类(单色、彩色或阴刻、阳刻)。(2)制作剪纸的工具材料以及基本步骤。3.教师介绍剪纸的历史与发展过程。
(1)剪纸的起源——商代的刻花装饰品。(2)剪纸发展——成熟于汉、南北朝。(3)剪纸艺术的繁盛——清朝中期。
4.提问: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标准,如何来鉴赏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呢?
(1)刀味与纸感: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必须具备剪纸艺术独特的风格与特点。
(2)情趣感与装饰性: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中的形象应具有生活的情趣和造型的装饰性。
5.介绍剪纸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学生分组讨论,评述南北方剪纸的不同,在哪方面最吸引你。
6.引导欣赏陕西剪纸艺术家库淑兰的作品《剪花娘子》。品味剪纸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层寓意和人文特色,了解剪纸与民间艺术的关系。
7.欣赏评述,加强体验。
教师出示一幅剪纸作品,请学生观赏、分组讨论、评述。8.教师小结。
向民间艺术家学习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以剪纸艺术简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与欣赏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增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2.通过对剪纸艺术的欣赏、评述与制作,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爱好和兴趣,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欣赏民间艺术的方法,能做简短的评述。
难点: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中的奇葩,要结合有关的历史知识、地域文化等来分析,涉及面较广。由于学生年龄、知识面的局限,对作品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求教师多作一些指引和辅导。
三、教学过程
1.学生欣赏教材范例,分析民间艺术家采用什么材料?(布、泥、草、木„„)运用什么方法(剪、刻、卷„„)来进行丰富多彩的艺术创作?
除了剪纸艺术,说说你了解的其他种类的民间艺术和特点。2.欣赏同学制作的剪纸艺术作品,分析其构思和制作技巧。(学生分析,教师补充归纳。)
3.学生实践。要求创作或临摹民间工艺作品。(建议学生采用剪纸的形式。)4.教师及时指导,对学生有创意的设计或临摹作品,给予鼓励。5.学生交流作品,可自评,互评。6.教师小结。
文艺复兴三杰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美术形式语言(色彩、线条、构图、明暗、肌理等)方面探索作品的特点。
2.使学生能够从美术史的角度,从美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等方面研究作品的意义。
3.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同中国古代同一时期的美术作品相比较,找出其不同及共同之处。
二、重点、难点。
重点: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作品的欣赏。
难点:文艺复兴三杰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⑴录像展示达·芬奇作品,请学生欣赏画面,然后教师对作者进行生平介绍。
录像展示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作品,展示作者简介,使学生对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作品有较全面的了解。
⑵通过互联网欣赏文艺复兴三杰的相关作品,教师讲解三杰在艺术上的杰出贡献,分析其历史意义。
2.深入教学。
⑴利用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展示达·芬奇作品《蒙娜丽莎》,首先从构图、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知识,重点讲解《蒙娜丽莎》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
《最后的晚餐》是一幅宗教题材的绘画作品,提示学生要从画面构图、透视和人物神态等方面进行分析欣赏。
详细介绍达·芬奇个人资料,包括他在绘画、解剖、数学等方面的成就及其贡献。
⑵利用录像或多媒体课件放映,展示米开朗基罗雕塑作品。首先,引导学生从作品形式上分析他的艺术特色。然后,教师介绍米开朗基罗的个人经历和他在艺术上取得的辉煌成就。指出米开朗基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雕塑家,还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建筑师和诗人。《创世纪》是他的杰作,作品通过录像或多媒体展示,局部放大,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技法。
请学生思考雕塑与绘画艺术表现手法的不同之处,教师做出总结。
⑶ 录像展示拉斐尔的作品。
拉斐尔以圣母画像最为著名。录像展示《西斯廷圣母像》和《雅典学院》,教师从画面构图、色彩、空间透视、人物表情和动态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
提示学生思考: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表现的宗教题材作品与以前的作品有何不同?为什么?
⒊ 布置作业。
【新浙美版三上美术教案】推荐阅读:
浙美版一年级美术上册07-01
浙美版第八册美术教案06-22
浙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07-17
2011-1浙美版美术第十一册教案10-31
人教版三上美术教案06-16
人美版美术教案三上09-12
语文三上教案07-20
三上语文教案08-14
三上科学《水》教案10-31
表格式三上科学教案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