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庭电子教案(通用7篇)
1.大家庭电子教案 篇一
学情分析:
分科后,同学们重新组成了一个新的班集体,来自不同班的同学们彼此间开始时还是很陌生的,但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相处,同学们渐渐接受了这个集体,并且深深的爱着这个集体。他们的身边也发生了很多的感人故事,通过这次班会,让同学们之间能够更加地了解彼此,相互团结,相互帮助,共同努力,使***班成为优秀的班集体。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学生健康人格。同学与同学之间,只有有了爱,才会彼此了解、包容、关怀。因此,我把班会命名为《我爱这个大家庭》。活动目标:
通过做游戏,进一步增强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了解,让同学们明白集体凝聚力的强大。使学生明白团结力量大,在生活中、学习中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个人的健康成长,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才能更好地维护集体的荣誉,办好事情。讲述身边的故事,激励同学们捧出自己的爱心,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活动准备:
1、准备做游戏用的盒子、硬纸壳或报纸等道具。
2、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此为载体开展活动。活动过程:
一、引言激趣:
同学们,今天的班会课老师想换个开法,不能总是让老师来“唱高调”,想请同学们来“唱主角”,怎么样,大家感兴趣吗?
二、主持人引入主题,全班同学跟音乐合唱twins《朋友仔》。
三、主持人讲述游戏规则
四、活动环节
1.故事引入:(多媒体展示)
故事发生在若干年前的一艘太空旅行飞船上,飞船在回来的时候,突然出现了故障„„船上的旅客是否能安全地返回地面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吧!2.齐心协力闯难关:
游戏1.身份核实
请大家在统一规格的卡片上写出自己五个最明显的特征(从外貌、兴趣特长、思想品德等方面描述),并在右下角的地方签上自己的名字。
统一收取放在一个盒中,收集后由主持人抽选卡片念特征,大家竞猜,猜对的同学就站出来,被认为通过了宇航员身份核实,共选出10名同学。
游戏2.相互协助
在身份核实当中被选出的人两两配对,一个人只能用其他语言描述多媒体展示的文字(不能涉及到给出的任何一个文字),另外一个人凭partner的动作猜答案,在规定时间内猜出最多的2组才算有返回地球的能力,才能留下。
游戏3.技能考验
剩下的同学第一个开始,一人说一句,一直接下去,中间不能说错,如果错了,就得从头开始,在规定时间内(5min)顺利完成的话大家都能安全回地球。若有一个人说错了,这一对组合就讲述学习上、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最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接力的语言是:一只乌龟,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乌龟,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乌龟„„ 4.唱歌《朋友》
6.班主任总结,同时播放歌曲——《同班同学》作为背景音乐来烘托气氛。
2.大家庭电子教案 篇二
关键词:家庭农场,电子商务,作用机制
农业作为传统行业, 是季节性和地域性都比较强的行业, 再加上传统的小农模式, 农产品专业化和商品化的程度都很低, 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而通过扩建电子商务这一平台, 能够有效地克服传统商贸活动时空限制的弊端, 促进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方向发展, 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实现新型农业发展。而眼下时兴的“家庭农场”便是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有效途径。
1 家庭农场
1.1“家庭农场”概述
1.1.1“家庭农场”的定义
“家庭农场”, 其最一般的定义:以家庭成员为中心, 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生产, 且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体系。
1.1.2“家庭农场”在中国的情况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 鼓励和支持工商业资本到农村去, 发展适当形式的家庭农场。2014年党中央再次以文件的形式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于是“家庭农场”风风火火地在中国开展起来。
1.2“家庭农场”推广的必要性
1.2.1 农村“青壮年荒”或“劳动力荒”现象出现
由于城镇化的出现, 留守于农村的大多是老弱妇幼, 他们由于自身的条件有限, 即使有农业机械, 但劳动强度也不大, 这就迫切需要推广商品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家庭农场。
1.2.2 农民在农业“大小年”现象中随波逐流
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下, 农民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差, 接收和搜集农业相关信息的能力有限, 土地的利用率不高, 只能在农业的大小年中随波逐流。
1.2.3 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特性明显
“家庭农场”以其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利用土地, 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提升农业发展的潜力。
1.3“家庭农场”在中国的试点
1.3.1 福建生态家庭农庄
福建省的家庭农庄在郊区发展养殖业, 利用禽畜的粪便种植瓜果蔬菜, 同时着眼于兴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和房屋。农庄不仅以其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野味, 时令果蔬, 让游客大饱口福, 而且积极发展旅游业, 鼓励游客参与其中。
1.3.2 上海市松江区的家庭农场
从2007年到2012年6月为止, 上海市松江区的家庭农场已达到1173家。该地区的家庭农场是以村为单位组织农业生产, 养殖牲畜, 栽种瓜果蔬菜和种植粮食。该区以村落为单位坚持自愿有偿的原则以独有的“松江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的经营。
1.3.3 河南家庭农场一片欣欣向荣
河南省为促进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发展, 以奖励的形式鼓励符合标准要求的“家庭农场”, 通过资金的倾斜和扶持, 有力地解决了农业发展投资难, 融资难的问题。与此同时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程序, 切实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2 农产品电子商务
2.1 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价值链的内涵
所谓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价值链, 从最根本上来说, 就是运用农产品电子商务这一网络平台创造起企业价值。如表1所示。
2.2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重要作用
2.2.1 拓展销售渠道和国内外市场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利用电子商务这一网络平台就可以和世界各地的买主卖主互通有无, 交流信息,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两种资源, 其无可否认地加快了农产品的流通, 拓宽了其销售渠道。
⒉2.2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
通过电子商务, 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交流, 减少了农产品交易的中间环节, 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过电子商务能够准确地掌握买卖双方的信息, 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供需矛盾。
2.2.3 实现产-供-销一体化, 加速信息流通
农产品电子商务这一网络平台, 使得生产者能够有力地掌握市场信息, 避免盲目性的生产。随着网络平台的逐渐完善, 网站信息不断地更新, 许多农户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中享受到了实惠, 产-供-销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
2.3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2.3.1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电子商务和高新技术的发展, 网络的普及面越来越广, 城市农村中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互联网来查找农产品的相关信息, 进行网上的洽谈与合作。电子商务这一平台与传统的交易模式相比突破了时空地域的限制, 其信息传播之快, 覆盖面积之广, 内容之丰富, 图文声像之健全, 已逐渐被大家所接受和认可。
2.3.2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阶段
按照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来看, 可以分为三方面:一是电子沟通, 即在网上搜索询问相关农产品的信息, 这是交易的初始阶段;二是电子磋商, 即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农产品的价格、质量等进行确认;三是电子交易, 即完成货到付款或先付款后交货的流程。
2.3.3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条件
⑴政府主导。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 鼓励和支持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建立农产品的信息网络, 并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和保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
⑵培养现代化的农民。为广大农民朋友开展各种教育课程, 培育农民掌握现代化的农业知识, 对农民进行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的培训, 使之熟练地运用网络查找农产品的相关信息, 进行网上交易。
⑶农产品的标准化进程的发展。政府部门应该严格按照农产品标准化进程的要求, 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包装标准及行业标准。
⑷发展农产品网络市场建设。一方面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 足不出户, 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农产品的交易;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促进农产品集约化、商品化的发展。
2.4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案例分析
2.4.1 电子商务一般的交易阶段
电子商务的交易一般分为以下四步骤:准备交易阶段、交易前的谈判和磋商、办理相关法定手续、签订合同。就目前而言,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2.4.2 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
⑴信息联盟的商务模式
在信息化的时代, 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人不可能也没能力完全掌握事物的完整信息, 所以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 集思广益, 发展农业网站信息联盟, 进而共享信息成果。
⑵农民信息服务商务模式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农业信息短信服务也得到发展, 其主客体主要包括信息的提供者、网络的发送者和手机终端使用者。这种信息服务模式在我国被广泛的运用。
⑶企业信息服务模式
我国从事农产品贸易的企业多数为中小企业, 分布广泛, 集中于郊区或乡村地带, 通信不畅, 无法及时获取供求的相关信息, 农业网站建立成为供需双方沟通的桥梁, 企业可以快速寻找买家和卖家。
⑷综合服务商务模式
所谓的综合服务模式就是以信息流为先导且结合物流的一种模式, 其核心在于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之上, 结合信息流和物流, 建立商业联盟伙伴。
2.5 农产品电子商务实现的途径
为加速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重视信息建设, 并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2.5.1 加快信息的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部门应该给予资金和政策的相应支持, 加快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起覆盖城乡的信息网络体系。建立各级信息咨询服务机构, 帮助农民认识各种信息设施, 掌握电子商务的技能。
2.5.2 建设高质量的电子商务平台
建设高质量的电子商务平台, 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发展提供大量有效的信息服务;同时为买卖双方提供交易的便捷平台, 减少交易的中间环节。同时注重农业产业化的数据库建设, 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2.5.3 建立相应的供应链系统及物流配送系统
要使不同季节, 不同地区的农产品紧密相连, 需要建立从生产者到使用者之间有效的供应链系统, 还要利用先进的物流配送系统, 才能为用户提供多功能, 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模式。
2.5.4 选择适合的电子商务切入模式
发达地区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完成网上的订购和支付程序, 足不出户便可实现买卖交易;信息网不够发达的偏远地区可以通过农业信息网发布的相关信息, 了解、寻求、完成农产品的购买。
2.5.5 开展信息知识培训, 培养农业人才
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 并结合其他通讯手段, 推广远程化教育, 注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 不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精神风貌, 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 开展信息化知识培训, 强化人才的信息化理念,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3“家庭农场”的作用机制研究
3.1“家庭农场”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主导, 农户为基础, 经济效益为中心, 龙头企业为纽带, 打造产-供-销全程一条龙的服务, 克服传统农业分散化弱小的经营方式, 发展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3.1.1 减少生产的盲目性
“家庭农场”以电子商务为依托, 能够有效地收集和挑选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关的有利信息, 从而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失, 使农业的生产行为变得更智能化。
3.1.2 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现代模式的“家庭农场”不仅实现了农业收割的机械化, 减少了人力和畜力的消耗, 提高了农业效率, 而且以其大规模化的经营方式, 降低了资源成本、人工管理成本及操作成本。
3.1.3 强化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
政府为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的开展, 必然会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 开办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和农业技术培训会, 对农民实施有目标性有针对性的培育。
3.1.4 实现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
“家庭农场”将农产品委托给相应的配送中心, 由其统一组织销售和购买。配送中心对其农产品进行统一的检验和分级, 保证了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
3.2 家庭农场”在提升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家庭农场”是升华版的种植大户, 它既克服了传统农业的滞后思想, 又推进土地流转, 发挥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其作用如下:
3.2.1 激发农业生产活力
通过发展“家庭农场”可以加快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流转, 提高了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激发农业生产活力。
3.2.2 促进科技的应用
通过“家庭农场”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经营, 能够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农业机械设备, 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利用, 推进高新技术研制和开发。
3.2.3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家庭农场”以其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营特色, 能够有效地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问题,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3 发展“家庭农场”对农民的意义
3.3.1 整合农村资源, 促进农民增收
一方面, “家庭农场”的发展, 使得荒山、荒地、荒滩及闲置的固定厂房资产得以重新得到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 家庭农场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和科学技术, 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提高农村资源的利用率, 增加农民收入。
3.3.2 发挥农村潜在的自然资源优势
“家庭农场”经营者能够对市场的供给需求快速做出反应, 挖掘市场潜力, 生产出倍受消费欢迎的农产品, 以市场需求为依据, 发挥农村潜在的自然资源优势, 带动农民致富, 带动周边农户的发展。
3.3.3 拓宽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渠道
“家庭农场”以其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生产, 能够有效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合理分工, 能够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发展多元化经营, 扩宽农民增收渠道,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4“家庭农场”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3.4.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家庭农场”作为现代化的农业发展形式, 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增加农产品的产量, 为国民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
3.4.2“家庭农场”对于非农业部门的贡献
“家庭农场”以其大规模生产的农产品一方面满足人们的粮食和肉食需求;另一方面将这些农产品加工成新的燃料和动力, 运用于工业或第三产业。
3.4.3“家庭农场”对于出口贸易的影响
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可以增加出口创汇收入, 为我国获得宝贵的外汇财富, 增加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拉动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
4 以电子商务为平台发展“家庭农场”的建议和措施
4.1 发展新思路
4.1.1 采取政府推进、实施两补措施
一是加大对家庭农场的物资、财力的支持力度;二是对于配合土地流转的农户给予相应的生活补助, 使农民能够安心、放心的从事农业化生产。
4.1.2 提高家庭农场人员的科技水平
农业部门需要加强对家庭农场人员的农业技能培训, 提高他们的农业科学水平, 增强广大农民发展家庭农场的决心和信心。
4.1.3 确立“家庭农场”的发展方向
目前, 国家对家庭农场的准入资格不宜过高, 对于人多地少, 经济落后的地区, 应放低标准, 发展家庭农场不仅要靠土地租赁, 还应利用土地入股方式, 形成联合家庭农场, 扶植养殖种植大户。
⒋1.4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
县、乡级别的农业部门, 应当建立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监督国家的专项资金和专项物资切实用到该投入的地方, 促进家庭农场持续有效地运转。
4.2 发展农产品的第三方物流模式
4.2.1 农产品的第三方物流模式的含义
在农产品的第三方物流模式中, 提供物流服务的第三方与农产品的供给方或需求方之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 且第三方向供需双方提供物流服务是长期、稳定性的, 而非临时的。
4.2.2 农产品的第三方物流模式的优势
⑴第三方物流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如冷链物流、储藏物流。这些物流服务是独立于供需方的, 有利于促进农产品的专业化发展。
⑵第三方物流使得企业集中于自己的核心业务, 同时进行优势互补。发展农产品的企业只需要集中精力做好核心业务, 积极配合第三方物流, 同样能够将蛋糕做大做好。
⑶第三方物流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农产品由于自身的特点, 对时空的敏感度较强, 借助第三方物流注重时效性特点, 有利于抢占市场, 增强竞争力。
4.3“家庭农场”应多样化
未来农业发展的最基本形式, 应当是在维持家庭经营基础上, 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农场的类型既可以是专业性, 也可以是综合性, 还可以既是专业性也是综合性的集合。
5 研究结论及启示
5.1 研究的结论
农产品的发展离不开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促进了农产品的大步发展。“家庭农场”的规模化经营的特点适应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要求, 有利于节约资源, 减少中间环节, 减低交易成本, 对于广大的农民朋友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和机遇。以“家庭农场”为经营模式的农产品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 必须牢牢把握农产品电子商务这一平台走出去, 走出一条有农民自己发展特色的网络经营之路。
5.2 研究的启示
“家庭农场”作为农村经济新型的经营模式, 处于初始阶段, 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尚待解决。因此借鉴各地的经验,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对策。一是破除陈旧思想的束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观念, 走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农产品发展道路;二是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扶持和保障政策,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 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三是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以合法的程序, 在广大农民朋友自愿和有偿的前提条件下进行合理的转让;四是建立良好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优化发展环境,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 发展前景广的新型农产品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白雪.农业电子商务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1:6-9.
[2]朱虹.电子商务管理发展研究[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 2006 (02) :7-8.
[3]赵霞.我国农业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式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 2011:8-10.
[4]史丽雯.我国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11:5-6.
[5]马凤才.农产品流通通道与流通效率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 2008:11-12.
[6]张京卫.电子商务条件下农产品物流发展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 2007 (05) :4-5.
[7]李子路.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农产品的家庭配送模式及配送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 2011;14-16.
[8]姚树琪.关于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对策的探讨[J].石家庄联合技术职业学院学术研究, 2006 (02) :6-8.
[9]高国栋, 黄烈亚, 孙丽.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 (02) :14-15.
3.从家庭相簿到电子相册 篇三
私人影像作为鲁摄影术发明以来最主要的拍摄载体,以个人的、私密的、身体的形态来反映一直以来人们对整个世界认知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是横向反映现代化进程的一面镜子。中国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达国家,在吸收西方摄影技术以及摄影语言来表达自我的过程中经历了吸收、消化、提炼等一系列过程,最终以文化自律的修复与调节能力完成了私人影像的重构与再结构化。本文将结合具体的私人影像及相关资料,分析蕴含其中的政治、社会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结构关系,阐释国人是怎样通过塑造自身受尊重与个性化的形象并使之与全球的现代化进程关联起来的。
关键词:
现代化 私人影像 设计演进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2-0038-04
“我是谁”?
每一张私人照片,都会生成一个关于自我的形象,而在每一个自我形象背后蕴藏着关于“我是谁”更为深层的回答。人对于自身的认识和定位从来都不可能凭空产生,一己之外的社会与环境是影响我们建构自我认同的全部资源。19世纪40年代,摄影术被传入中国,在时间上正好与国内的现代化进程相依相随。而现代性的发生使得前现代社会中的一切社会结构、伦理关系,以及文化心理模式都发生了改变,个人身份的焦虑与自我认同的危机问题日益显著。私人影像中的影像主体以个人的、私密的、身体的形态应对着外部世界的变化,反映着人们的生活经验,建构着人们对自我认知的文化想象。
自20世纪摄影术引进以来的中国社会,从清政府的解体到民主国家的建立,到新中国无产阶级新社会的出现,再到全球化网络世界的无缝对接,中国的普罗大众在不断更迭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不断地主動与被动地调整着对自我认知的反思,通过主动识别以期融入自己周边的社会生活之中。本文针对私人影像在中国特殊历史情景中的演进脉络,以其发展进程之中具有变革性的阶段特征作为研究视角,提出以私人影像从“私人化”到“社会化”再到“公共化”的演变逻辑作为讨论的路径与框架。
对这三个阶段简单概括,主要表现为:
一、摄影技术作为西方高端技术的舶来品,最初在封建体制下的中国饱受非议,然而随着摄影技术及观念的普及,大众化的私人影像不但得以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记录私人生活样貌不可阻挡的新兴科技力量,其中呈现的面部表情也由“困惑”而到“淡定”,完成私人影像内涵“私人所有”的过程。
二、“社会化”是这种摄影成像“私人化”概念的延伸,虽然“私人影像”具有“私人”身份,而这种身份又可被作为一种“景观化”的社会价值认定,因此“私人影像”也就产生了某种经由“私人化”而向“社会化”属性位移的过程。私人影像“社会化”—方面指代私人影像可以成为官方社会身份证明的影像证据;另一方面特指私人影像中所展现的个人自我表达、精神面貌,以及文化符号不可避免地折射出不断变迁的社会记忆及价值观念,成为映射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种特殊媒介。
三、21世纪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那些被随意拍摄并随时挂上网络的私人影像,悄悄改变了私人影像的既有内涵,无意中将本不关涉公共问题的私人影像推进到一个无中心也无边缘的公共空间。与此同时,原本只在私人领域存在的那些私密性、娱乐性与世俗性也渐渐地融合于公共空间。在“群己权界”的边界业已模糊的环境中,私人影像呈现出更多的问题和无尽参与真实社会记忆的可能性。
一 私人化——技术、摄影师、无意识的受众
1839年8月19日,法国全景画家路易,雅克.芒特.达盖尔在法兰西学院公布达盖尔银板照相技术,学界通常将这一天定为摄影术的诞生日。而恰巧在第二年,也就是1840年,爆发了著名的鸦片战争,作为战败的代价,中国清政府被迫开放五大沿海城市作为西方人可以自由进出的通商口岸,一时间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传教士、商人及各行各业者来到中国这一东方的文明古国。由此,摄影术跟随着西方坚船利炮来到中国,并在这片土地上逐渐生根发芽。1843年法国人于勒艾吉尔拍摄清政府通商大臣耆英的肖像照片,开启了中国的摄影历史,标志着私人影像开始在中国风生水起之滥觞。
在中国,由于没有启蒙运动对科学、哲学等知识的普及教育,大部分人对摄影术的抵触源于封建迷信与传统礼教的束缚。由于拍照时被“醒木”的声音惊吓到而跑到照相馆门口叫魂者大有人在,更有甚者,拍照的目的并非留念,只为去去除身上的晦气。就算见多识广的恭亲王奕诉也不例外。1860年英军总司令詹姆斯.霍普.格兰特描述了比特为恭亲王拍照的过程:“仪式中途,不屈不挠的西格诺,比特非常热切地要为签约仪式拍照,巨大的相机透镜对准郁郁寡欢的恭亲王胸口。这位王兄恐惧地抬起头,这台看似凶险的机器确实看起来像一门追击炮,旁人向他解释这没有恶意,他知道正在给他照相时,焦急的脸色才变明亮了起来(图1)。”
中国妇女私人影像的出现一方面可以说是一种女性解放的进步,但是仍有传统的思想包袱存在。例如上海的耀华照相馆就不得不保证由女摄影师为她们照相,以此减轻她们的紧张情绪。1905年3月3日《申报》上一则耀华的广告就提到:“如果你有女儿,我们严格遵守男女授受不亲的礼节,由女摄影师拍摄。”
但上述种种情况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封建迷信总是会在铁证的事实下而烟消云散,男女有别之礼也随着社会的逐渐解放而变得不再那么苛刻。在此过程中,关于摄影术的著作陆续出版。1879年,北京地区的英国医生德贞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摄影术专著——《脱影奇观》。作者声明:“将照相之法编译出来,目的在于揭露那些说什么照相是‘异端’、‘邪术’、‘非目睛之水,即人心之血’等缺乏科学常识的奇谈怪论。”另外由傅兰雅口述,徐寿笔录的形式编译了《色相留真》一书;之后徐寿又相继地编辑出版了《照相器》《照相干版法》等单行本小册子;同文馆总教习美国人丁韪良于1868年完成<格致入门》等书籍,有的一版再版。
nlc202309041011
1895年,康有为在著名的《公车上书》中指出:“照相片”,在中国已有“家置户有,人多好之”的趋势。可见,在19世纪末,中国城市中的人们已经基本接受摄影术作为一种纪录私人影像的新方式,已基本完成走向私人化的历史使命。但是,只能说这种趋势已经开启,大规模、完全地走向普罗大众仍须经历漫长的文化传播过程。并且,由于摄影术仍是一项奢侈的消费项目,这时的私人影像大部分还停留在证件照和纪念照的层面,更多关于“自我”表达和展示的意识还未觉醒。
二 社会化——自我、社会、文化
19世纪,民主和科学取代了_上帝的审判,摄影被认为是这些代理者的辅助手段。相机作为服务于精英的机巧发明的短短三十年内,它被用于警务存档、色情照片、百科词典的文献照片、家族相册、明信片、人类学纪录、煽情教化、追根究底的打探、审美作用、新闻报道和正式的肖像照。在1884年前后的中国就能看到作为出境护照的照片,图2为“石昌坤”的身份照。“照片上方空白处画线用英文填写:‘石昌坤,33岁,出生江西省奉贤县,服务员’,‘1884年4月9日,上海’,还有‘H.F.尤尼利’等人的签名笔迹,并加盖有‘江南海关税务司印’的图章。”光绪三十年,各衙门已普遍用照相来检验真伪,处理人事。在中国现代都市风俗中,摄影无形之中获得并且长期维系了某种不言自明的法律证言涵义。国内很长一段时间内,“结婚照”即是一门“合法婚姻”约定俗成的社会证明,新婚夫妇甚至可以不去领取结婚证书,但是必须要到门户庄严的照相馆拍摄“结婚照”,完成之后必然高悬室内,标志着这段婚姻已被家族亲友认定。“结婚照”就是这门合法婚事的公开证明。
另一方面,在社会的镜城之中,摄影成为人们考量事物表征的方法,而表征作为社会文化符号本身又具备可以解读的意义,私人影像作为来自于生活的纪念品,保留着曾经围绕着它的所有记忆。“如果活着的人们将过去的时光加诸己身,成为人们书写关于‘自我’历史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所有的私人影像将会重获一个鲜活的语境,它们将不再是被捕捉到的过去时刻,而会继续在时间的脉络中存在下去。私人影像很有可能是对社会性或政治性地获得的个人记忆的一种预示。”
1 都市中摩登“自我’的又化想象
19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已与传统社会有了明显的分化,西方文明中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正在全方位地渗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结构中去,正如历史学者唐振常所言:“西方现代性的物质层面比它的‘精神’层面更容易被中国人所接纳,至于上海人对西方现代性的物质形式接受,明显遵循着一个典型的步骤:初则惊,继则异,再继则羡,后继则效。”
与现代性共同成长的是中产阶层的兴起。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使得一部分传统的富有阶层,如官僚、地主开始投资工商业,成为新兴的工商资本家;另外,随着新式学校的开办,出现了数百万接受过新式教育的新型知识分子。在中国,作为“想象性社区”的民族之所以成为可能,更重要的还在于大众出版业的影响。民国时期,小说、杂志、画报等出版行业及电影这些传播媒介都在向人们传达、解释现代化都市文明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良友>画报、《玲珑》杂志、《永安月刊>,好莱坞的电影则是其中的主力媒介。
希望革新的中国人求知若渴般地吸收着、沉浸在摩登新式的文明之中,享受着现代化的都市生活。此时的人们对“自我”的建构更倾向于马克思所谓的“独立型自我建构”——通过对“异域”文化的向往与想象,希望能建立起具有独立意识、与众不同、文明的波希米亚式的“自我形象”。
正如《老照片》杂志中,对于图3中女士的描述:
大嫂是一个很会享受生活的人。早晨起床,在梳妆台前整理自己的发型,在嘴唇上涂薄薄一层蜜丝佛陀的口红,每隔三四天去愚园路的中华理发店。她喜欢买绣花鞋,小花园鞋店是沪上的闻名鞋店,式样新、品种多、尺寸齐。她也喜欢去霞飞路拔佳皮鞋店,挑选自己喜欢的高跟皮鞋。买好后叫一辆黄包车回家。8
2 新中国“集体自我”的精神面貌
1949年,共产党成为了新的執政者。不久前只能驻足于照相馆橱窗前,欣赏橱窗内名流照片的普通百姓也逐渐地进入照相馆,感受拍照仪式所带来的内心满足,成为被拍摄的主体。这个时期,人们理想的“自我”,不再是油头粉面的小生,抑或婀娜多姿的摩登女郎,而是新兴政权的主人翁——无产阶级的形象。从自我建构的角度来讲,此时人们对自我的认知更多依赖于“集体自我”的建构,即从自己和所从属团体的关系中定义自我。新中国成立,人们迫切地希望能融入到这个新兴的集体中去——资产阶级在一系列的思想改造之后积极主动地脱掉旗袍、西装,脱去个体自身的锋芒,穿上中山装、工作服,涌入一切“平等”、无差别化的新社会中去,成为无产阶级的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的大旗下寻找得以安身立命的归属。
为了诠释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左翼摄影师们通过木刻和犹太人发现了劳动人民的肖像,他们找到了当时劳动人民“真实状态最高峰”:人物昂着头,五官分明,阴影强烈,他们不看镜头,凝神望着远方。而今,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摄影师们对“最高峰状态”进行了微调,人物开始微笑,不变的是侧面像的表现及其中人物那遥望远方的目光(图4)。从图像的源流来看,左翼摄影师们所创造的“昂首远眺”式的劳动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迅速地进入到电影和绘画之中,继而影响了“革命样板戏”的表演语言。同时“革命样板戏”也为人物“真实状态最高峰”确立了范本,使其大量地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宣传画当中。
3 一张“囧照”引发的联想
2013年网络上疯传的帖子“那些不堪回首的童年囿照”(图5)激发了70后、80后共同的童年记忆。而这些看上去囧态可掬的照片却包含了关于那个时代私人影像的种种特质。改革开放以后,一种时尚的、商业的、大众的文化渐渐打开人们禁欲已久的心灵,开始狂热、迅速、大胆地尝试与索取。随着都市社会的发展和分层,吃大锅饭、同一化形象的年代早已远去,个人意识逐渐觉醒,文化资本、四海为家的本领、专门化的知识、对象和品位的分层、声望的展示、肉体的完美也变得日益重要。
nlc202309041011
改革开放以后,国内也渐渐生成西方早已成熟许久的所谓“私人领域”。私人领域是以个体独立人格为基础形成的私人活动与私人交往的空间。在这一空间内,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承诺或者生活习惯进行自由、自主的活动与交往。私人领域作为一种新生的生活空间在文化上必然有所吁求,私人领域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它不仅拒斥官方文化,而且漠视精英文化,最终选择了大众文化作为自己的代言人。大众文化的特点在于感性的狂欢、符号的消费以及世俗的表达,因此在祖国大门打开之时,大众传媒——海报、广告、电视、电影的力量也开始崭露头角,台湾的三毛、琼瑶,港台明星的照片,欧美电影中金发、穿比基尼的美女形象瞬间就侵占了国人的私人领域。
囧照是私人领域中的重要物件。妈妈们秉承着“爱屋及乌”的想法将时尚“小明星”、卷发的“西洋娃娃”、中国神话中“神仙”的各种扮相附加在孩子们的身上。这是妈妈心目中最真实、自由、单纯、直接的文化符号选择与搭配,不被任何既定的价值标准所左右,是一种完全个人化的选择和释放。个人趣味有意识的分化在此处已现端倪(图5)。
三 公共化——媒介、公共空间、草根力量
21世纪,互联网等被杰里米,里夫金称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变革力量的新兴媒介开始介入普通大众的生活。随着手机和便携式数码相机的普及使得拍照不再是难题,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更加自由地进入拍摄状态。拍照也不再是一种仪式化的过程,往往只是镜头举起时无意识的条件反射。在市场经济中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与摄影的关系则是水乳交融。摄影显然成为了吸引他们的主要方式之一,甚至也成为了一种凝聚巩固他们集体认同的决定性方式。
网络使人际之间的媒介交流方式迅速开启了一个以“自媒体”充当重要社交手段的时代,一个个可以展示自己所有,并与无数网民分享信息的客户终端日益完善并深入地渗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碎片化、私密化、自恋化的私人影像在网络的世界中形成蔚为壮观的影像景观。当下,私人影像的语言风格正如后现代社会的形态一样无所不包,炫耀着各自的物质化享受,成为消费和享乐文化的乐园。趣味性与故事性代替以往私人影像中所呈现的仪式性,而私人影像转折性的新式语言出现在公共空间之中(图6、图7)。
相较以往私人影像承载社会记忆等功能,公共化时期的私人影像具备了更多参与人们日常生活与公共社会建制的潜质。全球化及现代性的发展使人们在身体塑造、穿衣打扮、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越来越趋同一致。网络虚拟空间中所建立的多元化、精彩斑斓的影像世界,为人们展示多彩生活、个性自我提供了“心灵鸡汤”般的公共空间,为展示内心中的“小宇宙”及枯燥现实生活中虚假的繁荣景象打开了逃离现实奴役的缺口,消解了自现代化社会以来“单向度”的人。
新时期的摄影不仅能保存记忆,同时还具备了娱乐、交流、美育、教化等多种功能。《不仅是女孩》是德国摄影师Jaime Moore为女儿Emma生日拍摄的一组纪念照。Jaime选择了五位值得敬畏的女性——苏珊.安东尼、可可,香奈儿、阿梅莉亚,埃尔哈特、海伦.凯勒、简,古道尔的照片,让Emma化妆成照片里人物的形象,摆出同样的姿态(图8)。Jaime提到:“我想让她知道这些女性的价值,是她们给了她今天的一切,让我们的女儿看看,她们能够成为的人。”面对着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及众多的文化选择,个人意识不论基于哪一种被认可的文化材料都可以建立起自己所属群体的身份认同,以界定自己存在的意义与寄托。而影像自然可以承载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无法直面呈现的情感和期望,提供着多元化及有意义的人生演绎。
以前,私人影像只是个人关于建构自我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方式之一,语言和文字性的交流与表述才是传达“自我”声音的主要方式。而当下图像的景观社会中,陌陌、人人、微信、QQ漂流瓶等互联网软件将线下的人际交往链接到网络群体,私人影像所具备的快速性、便捷性及趣味性成为人们建构自我最主要的力量,以超越性的姿态追赶语言与文字的呈现,陌生人之间的情谊开始于对私人影像的好感,通过对图像的主动识别建立起自己于同类群体中的“身份”归属。
碎片化的私人影像中存在着关于日常生活的连续性记录。00后,尤其是2010年后出生的孩子基本都拥有一本完整的关于自我形象的相册。从还是一枚胎盘的胎检报告开始,父母就已经用满满的爱来记录孩子的“萌照”,在这些散沙般的照片之中往往也蕴含着日常生活的日志,及一代人们的代际表情(图9)。由此可见,如果将公共空间中海量碎片化的私人影像类型化——国度、人物、地区、年代、家族、趣味等,就会发现大量的、連续性的影像价值的存在。影像已经在某些层面取代了汉字的功能,各种类型完备的私人影像史将会形成,为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各个领域的研究提供翔实的资料。
私人影像不断地以自身的魅力与活力得到主流阶层的关注,进而被分析、理解与采纳,通过形式的转换介入到主流文化之中,得到官方及权威的追捧与肯定。例如,刘小东与张晓刚的绘画皆得到业界的认可及商业上的成功(图10)。网上晒出的“童年囧照”使70后、80后产生了广泛的认同感,这种公共事件不同于以往由官方发起的、权威主导讨论的模式,而完全由草根的智慧和调侃发起,说明私人影像这一草根力量可以将个体发起的社会参与推向高潮,形成一个彼此互动的、即时参与的立体化社会传播网络。商业资本运作下,消费与娱乐的私人影像成为大众文化中不可抵挡的选择。相较以往的明星代言,在B2C等网络营销模式下,大量草根甚至淘宝店主的私人影像成为商业运作的中流砥柱。以上这些草根、民间的私人影像正在公共空间中悄无声息地与官方的、主流的意识形态争取话语权。
正如有些理论家认为:“视觉文化研究不是疗伤的机器,也不可能为我们提供一个走出这镜城的策略,它充其量只是这幻化的异形在死亡前的最后一次艳舞表演。我们对那镜城幻影的痴迷正是它获得滋润的源泉。”因此,对于当下并不关心公共问题的私人影像如此泛滥地出现在公共领域之中,我们无法阻止其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也许正是私人影像的活力及生命力所在。但健康的社会文化选择中,娱乐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大众文化为代表的私人影像不应因为与现实生活之间无边界的关系而丧失对自身、文化及社会的批判性与反思。因此,针对公共空间中私人影像所呈现的问题,提倡将“反思性”纳入到私人影像的拍摄中,或者纳入到将私人影像上传到公共空间的行为之中。如果将普通碎片化的私人影像比作“微信”、“微博”及QQ个性签名中偶感所发的心情寄语,那么在反思性及规划性拍摄下的私人影像则更像“博客”中发人省思的文字。任何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人都应该自觉地把自身的生命活动看成是自己意识和意志的对象而加以自主支配,那么每一张私人影像的拍摄,或者说被传入公共空间的私人影像将去无意识化,通过反思与规划将摄影组合进社会和政治记忆,同时私人影像所承载的私人成长记忆将会反作用于人们对于现实社会观念与意识的不断更迭。
4.多民族大家庭教案 篇四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多民族的大家庭》。围绕新课程标准理念,以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我将本次说课分为以下四个环节: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节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教材中将本节课分为:56个民族和民族的分布两个部分,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我对教材做了一定的处理,分别从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分布以及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和民族政策四个部分来认识本课。本节课既承接了上节对我国人口众多问题的理解,又为后面三章中资源分布不均,经济发展状况各异等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双重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我国民族的基本构成。
② 初步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③ 掌握我国民族政策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 通过展示我国民族分布图,让学生自主总结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② 通过观察纸币上的文字,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大家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并使学生加深对我民族政策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乐于动手,善于展示自我,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网络、媒体等日益发达的今天,学生对少数民族已经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知识还不全面,并且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这给学生的认知带来困难。基于以上考虑,并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难点: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
二、教法设计
一个理想的地理课堂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基于以上考虑,我确定考虑以下的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教学法和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学法指导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授之于渔,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以达到终生学习的目标,因此本节课,我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最终实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运用教学方法,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都体现在了教学过程中,下面就说一下本次说课的重点环节,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将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三)课堂总结突出重点
(四)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然后根据青少年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找同学以主动举手发言的形式谈谈从图片和歌声中你得到了什么体会。引导学生说出: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和谐统一,相亲相爱等。我这样来导入新课,不仅使学生及时感悟本节课的主题《多民族大家庭》,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顺利引导学生走进课堂。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五十六个民族
(1)我国的民族构成既然我们祖国大家庭里有五十六个民族,那我们班里有哪些民族的同学呢,以班级调查开启本节课新课探究。通过调查,可以看到,虽然可能会有个别其他民族如回族的同学,但整体汉族人数居多。这时候提问,我们国家是不是也是汉
族人数比较多呢?让学生观察全国民族人口统计图,总结出,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数占总人数的8%,被统称为少数民族。接下来
我将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围绕我国各民族人口数量图进行观察分析。通过读图,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哪些少数民族人口大于100万?
哪些少数民族人口大于400万?
那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
在这个过程中,我鼓励让学生举手回答,这些问题相对比较简单,我会选择平时基础稍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同学来回答,并及时给与表扬,不仅调动了积极性,也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增强。
既然在祖国大家庭里生活着56个民族,他们都分布在哪里?有什么特点呢?就此引出民族的分布。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将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小组合作,两步解决问题。
(2)民族的风俗文化特点。
中国有句俗语: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国各民族生活的不同地域也造就了各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及文化特点,就此开始了本节课第三个知识点的学习各
这部分内容较零碎,学生容易将知识混淆,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并避免进入教师主导的误区,我将以开展课堂活动的形式来进行。
展示人民币的图片,让同学们对照着课本和图片的提示,分辨出人民币上有哪几个民族的文字。
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同学们,我们刚才初步领略了少数民族的文字,那么你们还知道其它的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事物吗?在你们回答之前,老师先来个抛砖引玉”——展示一组图片
图片展示过后,我再分别从生活地域、建筑风格,饮食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比如:蒙古族主要生活在内蒙古高原上,他们性格豪爽,热情奔放,住方便游牧、可以拆卸的蒙古包,奶茶和肉类是他们最喜爱的食物,以手抓羊肉最为出名,擅骑射,喜摔跤,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重大活动,项目有摔跤、骑马、射箭等,多信仰萨满教。另外我还将分别展示介绍,满族,等。使学生再一次感受我国多彩的民族文化。这样,本节课的难点问题就在课堂的愉快氛围中和对少数民族的知识大餐中轻松突破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能够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得益
于我国开放的民族政策。
(3)民族政策
这时候,乘胜追击,让学生思考相关问题:1.少数民族聚居区分布在内地还是边疆?2.因为汉族人口众多,是否可以要求其它55个少数民族必须放弃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而遵从汉族?通过这两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各少数民族多彩的风俗文化需要得到尊重和保护,就此引出我国的民族政策。并告诉学生,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机关,也就是让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事务。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我国民族政策,从而真正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相亲相爱,和谐统一。激发其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紧接着,开展课堂活动二:对号入座:这里有五个少数民族的邮票,它们为了纪念我国五个自治区的设立而发行的,请同学们在我国的行政区图上,将这些邮票对号入座。
到此,本节课的新课探究任务已基本完成。
2.民族的分布
(1)探究分布状况
首先让同学们阅读我国各民族分布地图,结合如下的梯度问题思考:
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探究大杂居、小聚居。
通过读图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此时的结论离我国民族分布大杂居的特点还有一定的距离,这时候教师告诉学生,其实,人口普查显示,我国没有一个县或者市是单一民族的,意思就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也有汉族人分布,而汉族人聚居的地方,同样居住有少数民族,这样同学们就意识到,原来,我国的各民族在大体上是呈现杂居的特点。
我让学生在地图上找找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回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通过读图同学们很容易发现:这些少数民族基本都是聚居分布的,比如蒙古族大体都聚居在我国内蒙古,藏族大体聚居在我国西藏,并且很多少数民族也都是同一民族小范围聚居分布的。因此各民族分布又呈现小聚居的特点。
到此,我国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已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被师生共同总结出来。
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我会带领大家一起对本课做出总结,本节课,我们认识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知道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还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熟悉的少数民族以及他们的风俗文化,也了解了我国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平等,相亲相爱,能生活在这样温暖的大家庭里,我们真是无比自豪啊。
通过课堂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又进一步升华感情,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感推向高潮。
为了使学生深化巩固本节知识内容,我会布置这样的作业:如果一位回族的同学要到你家做客,那么你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在接待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搜集相关资料以书面形式表达。
板书设计我采用结构式板书设计,条理清晰知识点明确,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系统把握和回忆巩固。
多
民
族的大
家
庭 56个民族民族构成 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文化特征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在本节课中实现学生对少数民族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爱国情感进一步升华,师生共同努力,为维护组加大家庭的和谐统一贡献一份力量!
5.《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1 篇五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通过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知道各民族平等、团结、友爱、合作的意义,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从而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智育目标: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全国设有5个自治区。
素质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培养交往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全国设有5个自治区。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培养交往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相关教学资料的搜集
学生活动设计小组讨论、交流
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长期的融合中,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二、世代友好的家庭
1、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哪些民族人口比较多呢?
2、西藏自然风光美丽,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许多没被人们攀登过的冰山雪峰,还有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和独特的藏族文化。你们知道布达拉宫最初是为谁修建的吗?
3、学生听穿九曲珠走迷宫的故事。
三、幸福生活在一起
1、出示各民族同学在一起的照片,从服饰上判断他们属于哪个民族?
2、收集带有少数民族人物头像的人民币,说出画面上的人物是哪个民族的?
3、为什么人民币上有少数民族头像?
四、多民族的家庭
1、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些少数民族的人口虽然较少,但居住的地区却很广大,主要居住在祖国的边疆地区。解放以后,党和国家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先后建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2、学生活动:在祖国政区图上指出5个自治区的位置和首府所在地。
五、总结
6.认识民族大家庭的活动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维吾尔族、蒙古族的服饰、风俗习惯等。
2、知道维吾尔族和蒙古族是少数民族。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3、激发了解更多少数民族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少数民族的民族风俗习惯和特色。
教学难点:
能通过各民族的主要风俗习惯和特色辨认不同的少数民族。
活动准备:
课件、服装,《爱我中华》《娃哈哈》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坐飞机去旅游好吗?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有三个地方,我们先出发去第一站吧!(课件出示飞机飞行音乐《小飞机》幼儿同时动作飞机飞行状)飞机慢慢降落,大家下飞机,轻轻地坐下。我们来到了维吾尔族小朋友的家乡—新疆(出示中国地图画面课件。)
二、认识维吾尔族。
1、演示课件:
(1)你们了解维吾尔族,了解新疆吗?
(2)他们在干什么?(跳舞。维吾尔族喜欢跳舞,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3)他们还是一个很好客的民族,瞧,有两个维吾尔族的小朋友来欢迎我们了!(维吾尔小朋友问好)维吾尔族穿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款式的?(都戴小帽,女的穿黑色坎肩、长裙、男的穿对襟长袍。)
(4)维吾尔小朋友端出葡萄干款待大家。(丰富词汇:亚克西。)
新疆还有什么特产?(哈密瓜、葡萄、葡萄干)
(5)维吾尔族人在干什么?他们有哪些生活习惯?(弹冬不拉、吃羊肉串、摘葡萄)
(6)我们今天交到了维吾尔族的.好朋友大家高兴吗?我们邀请维吾尔小朋友一起来跳个新疆舞吧。(大家一起跳新疆舞蹈。)
(7)今天,大家在新疆的旅程就结束了,和维吾尔小朋友再见!(维吾尔小朋友: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三、认识蒙古族
1、听,机场在催我们登机呢!(音乐:小飞机)飞机慢慢地降落,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演示课件。
(1)我们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这里是蒙古族人民的家乡,让我们跟着导游阿姨去逛逛大草原吧!(观看视频)
(2)反馈:跟着导游阿姨逛了一圈,你对蒙古族有什么了解?(住蒙古包,放牧,骑马)
三、拓展延伸
1、认识了两个少数民族你们高兴吗?那你们是什么民族的?(汉族)
小结: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民族人口较少,这些人口较少的民族叫少数民族。维吾尔族、蒙古族都是少数民族。
2、你们还听说过那些少数民族?
接下来让我们走入行程的最后的一站就是民族村。
3、参观民族村(放课件)教师讲解。
介绍傣族、苗族、藏族。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我们都是中国人!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生活在一起,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7.电子教案究竟是什么? 篇七
关键词:电子教案;电化教学;课堂
何谓电子教案呢?电子教案是将传统教案中的内容转换成计算机能处理的数字信息格式后存储于记录介质(磁盘、光盘)中的现代教案。电子教案通过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进行设计和教学,将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整合在一起,使教学更为生动、活泼、清晰、严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质量。笔者在此并不試图从学术或技术的角度给电子教案下定义,而是想运用较为通俗的语言,从人文角度浅析电子教案的属性。
一、电子教案注定是个性化的
电子教案的个性化正是由教学的个性化所决定的。在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课堂会随着教师、学生、地域和时间的不同呈现各种各样的变化。每一堂课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教师能够精确重现一堂课程,所以电子教案也应该是千课千面。目前,很多教材都在教师用书后配有电子教案光盘,多是PPT格式的文件,里面包含丰富的音视频和知识点的资料,可以说现在出版社的电子教案内容已经相当充实完备了。但是,教材后面附加的光盘中的教案却无法满足所有使用该教材的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因为它与教案个性化的特点是相违背的。教师不能把出版社统一提供的电子教案不经加工改造直接使用。出版社提供的电子教案充其量可以视为一个原材料库,教师应当对其加工、调整,在难度和数量方面添加自己的内容,剔除对学生来说过难、过多、过抽象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出版社提供的电子教案发挥好的作用。
二、电子教案并不是高科技
很多教师将制作电子教案视为一项技术活,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电子教案的制作,从而心生恐惧。首先,电子教案的形式其实是非常灵活多样的。在闻名全球的哈佛视频公开课《公平与正义》中,并没有出现制作非常精美花哨的PPT,简单的一个页面上只有几行言简意赅的文字作为重点,让学生铭记。
简单的Word文档中,提纲挈领地几句知识点总结难道不是电子教案的一种形式吗?在大屏幕上显示几幅恰当、贴切的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难道不算是电子教案的一种形式吗?播放一段音频资料,提高学生的鉴赏或者听力能力,难道不算是电子教案的一种形式吗?教师将所有这些一堂课需要的Word文档、图片、音频放到一个文件夹当中,上课的时候可以轻松点击使用,其实就已经完成了一堂课的电子教案的制作。所以,没有人规定电子教案必须是通过一种软件(例如PowerPoint)将音、视频结合起来,摆脱了这种对电子教案的僵化认识,没有PPT基础的教师应该也有这份自信完成自己的电子教案,从而丰富课堂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三、电子教案内容应精简
目前,很多出版社的教材后面附带的电子教案内容非常丰富,界面也与教育软件无异,其内容涵盖了学生用书的所有课文和练习,还有教师用书的答案和讲解。这种电子教案是否可以直接拿来上课,教师是否可以从此抛开课本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很简单,这样的电子教案的使用效果不会好。一个大而全的电子教案的最大弊端就是做得太复杂,使得课堂上原本是处于辅助地位的电子教案喧宾夺主。事实上,这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电子教案是没有个性的,其导航非常复杂,页面就是一屏一屏的文字,不分主次、没有重点,这都有违电子教案原本应该精简的特性。举例来说,如果一位英语教师自己制作电子教案,他想在课前让学生开展一番讨论,那么他在电子教案开头添加一幅图片就可以激发思考和讨论了。但是,出版社不能就放一幅图片作为课堂的导入部分,因为其他教师看到这幅图片的时候可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出版社开始在这幅图片上添加文字,讲明主题,然后在图片后面添加相应的问题,甚至提供问题的参考答案。这样,所有的教师拿到这个电子教案的时候就都会用了。如果大多数教师都使用出版社提供的电子教案,那么课堂会毫无新意,教育的差异性自然也荡然无存。
电子教案的精简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那就是电子教案需要像中国古典水墨画一样,讲究留白。教师放在电子教案中的内容应该是提纲挈领的几个词或一幅图片,将课堂内容全部移植到电子教案中去。
【大家庭电子教案】推荐阅读:
唱歌大家一起来教案08-23
大家来劳动教案及反思08-06
中班社会教案 玩具大家玩09-04
小班主题教案:大家一起玩09-18
太阳是大家的 教案 教学设计07-03
大家来做减法_教学设计_教案08-15
幼儿园中班美术课教案《大家一起做游戏》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