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技术课教案

2024-11-03

羽毛球技术课教案(8篇)

1.羽毛球技术课教案 篇一

羽毛球教案

教学内容 1、器材介绍 2、学习发球和接发球的基本站位和准备姿势 教学任务 1、介绍器材规格 2、熟练掌握正、反手握拍方法 3、基本掌握发球和接发球的基本 站位和准备姿势 4、初步掌握正手发后场高远球技 术 部分 时间 内 容 组 织 教 法 开始部分 1.整队集合 2.师生问好 3.清点人数,安排见习生 4.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 组织:成体操队形。 准备部分 1、跑两圈热身(绕羽毛球乒乓球场地) 2、准备活动(4×8拍) ①头颈运动 ②扩胸运动 ③振臂运动 ④绕环运动 ⑤体转运动 ⑥腹背运动 ⑦弓步压腿 ⑧侧压腿 ⑨活动膝关节 ⑩活动踝腕关节 组织:全班成四列体操队形散开。 要求:教师喊口令并领做。 部分 时间 内 容 组 织 教 法 基本部分 1、简单介绍羽毛球器材规格 ①球拍: ⑴拍面必须是平的,用拍弦串过拍头十字交叉或其他形式编织而成。编织的式样应保持一致,尤其是拍面中央的编织密度不得小于其他部分。 ⑵球拍总长度不超过680毫米,宽度不超过230毫米。 ⑶拍框为椭圆形,长度250~255毫米。 ⑷球拍重量为95~120克(不包括穿弦后的重量)。 ⑸球拍不允许有附加物和突出物,除非是为了防磨损、振动或调整重心的附加物,并且不允许改变球拍的规定样式。 ②羽毛球: 有16根长64毫米的羽毛用线或其它适宜材料固定在球托部,羽毛顶端围成圆形,直径58~68毫米。羽毛球重为4.74~5.50克。 2、复习握拍姿势 组织:全班围站在场地周围。 教法:老师讲解。 组织:全班成体操队型散开。 要求:①手掌肌肉放松,球拍和手心之间要有间隙。 ②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虎口要对准 拍柄内的小棱边,如果在握拍状态中将球拍拔出,手指的形状应该是V字型。 部分 时间 内 容 组 织 教 法 基本部分 3、学习发球和接发球的基本站位和准备姿势 发球站位和准备姿势:左脚在前(脚尖对网),右脚在后,两脚同肩宽,上身自然伸直,身体重心放在右脚上,成左肩斜对球网的姿势。右手握拍向右后方侧举,肘部稍曲。左手用拇指、食指、中指夹持羽毛球的中间部位,举在身体右前方,然后放球挥拍。两眼注视对方准备接球的动向;发反手球时,站在靠近前发球线的位置,两脚开列,面朝球网,双手持球和球拍在同一高度。 接发球站位和准备姿势:站在右发球区靠近中线的位置;在左发球区则站在中间的位置。这样站的`主要是防备对方直接进攻反手部位。一般左脚前右脚后,双脚微屈,收腹含胸,身体重心放在前脚上,后脚脚跟稍抬起。身体半侧向球网,球拍举在身前,双眼注视对方。 4、学习正手发后场高远 动作: 发高远球时,在左手放开球使之下落时,身体转动,右手转拍由上臂带动前臂,自右后方沿身体向前左上方挥动。当球落到右臂向前下方伸直能够接触到球的刹那,紧握球拍,并利用手腕屈收的力量向前上方发力击球。然后顺势向左上方挥动缓冲。 ③握拍位置是在拍柄的中间,过分靠上或靠下都不对。 组织:全班成体操队形散开。(同上) 教法: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 要求:老师带领学生做。 组织:全班同学站成两列,老师在中间讲解示范。 教法: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 部分 时间 内 容 组 织 教 法 基本部分 5、练习正手发后场高远球 难点:①挥拍时要用腰的转动带动手臂 和球拍,而不光靠手臂挥动。 ②整个动作以肩为支撑点,手臂大幅度摆动。 ③击球瞬间手腕要转动而不是弯曲,同时要有加速发力的动作。 ④挥拍时(持拍手)左臂肘部贴住身体,有利于挥拍动作的流畅。 ⑤挥拍路线是自右后经右前下再向左上方划弧,而不是横扫。 组织:分散到场地上进行练习。 教法:老师巡视每个场地并纠正错误。 要求:按照正确技术动作认真练习。 结束部分 1、放松运动 2、课堂小结,提出表扬和批评 3、布置课后练习4、组织学生归还器材 组织:全班成体操队形,老师讲评。

2.羽毛球技术课教案 篇二

1 羽毛球与网球运动技术比较

1.1 运动迁移的理论

已经形成的技能可以影响另一种技能的掌握, 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这种影响统称为迁移。已经形成的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发生积极影响, 是技能的正迁移。原有的运动技能妨碍新的运动技能形成, 是技能的负迁移。所有体育运动均有其共同因素和不同因素, 我们只要根据其规律, 充分运用正迁移作用, 就有助于加速学习相类似的新动作。能让已学会的动作, 去参与新动作的认知和掌握。

1.2 羽毛球技术在网球技术动作教学中的理论迁移

1.2.1 羽毛球平抽快挡、搓球技术与网球网前截击技术分析

羽毛球的平抽球有球飞行距离短、速度快、擦过网、飞行弧线与地面平行等特点。击球时前臂带动手腕快速挥拍, 争取在身前较高位置平击过去, 要求反应敏捷、果断、控制好拍面角度, 挥拍幅度小快而有力。羽毛球搓球技术是放网前小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富有进攻性的放网技术。正手为例, 当球向右前场区飞来时, 侧身向球的方向移动, 最后一步用左脚后蹬, 右脚向球方向跨出一步, 在伸臂举拍时稍屈肘、展腕, 以肘关节为轴, 通过小臂外旋收腕, 用正拍面切削球托后底部。网球网前近网截击是在中场截击基础上网前得分的主要手段。判断清楚对方来球迅速起动, 控制拍面。网球正手截击击球时左脚应向侧前方跨出, 肘关节与身体距离不应太远 (除扑击球外) , 以便顶住重球, 以短促的动作向下向前顶撞球, 手腕紧固, 随球动作小。平抽快挡和网前截击技术都是富有冒险和刺激的技术。都拥有网前距离短, 球速快的特点。通过对羽毛球平抽快挡的练习, 可以对网球网前截击技术产生正迁移作用, 加快运动员的反应速度, 改善运动员网前敏捷度, 提高网前截击的成功率。羽毛球网前搓小球和网球网前截击都需要细致的动作, 羽毛球更侧重于手腕发力内旋, 网球则是转体带动手臂固定手腕主动撞击来球, 但两个动作带动身体的走势是一样的, 羽毛球的搓球动作就是缩小版的截击球动作, 把手腕固定, 发力部位转移到大臂 (有时用小臂) , 其他的动作要求平行迁移过来, 就变成了网球截击球的动作。

1.2.2 羽毛球后场杀球技术与网球高压球技术

羽毛球的后场杀球技术是比赛中最直接的得分方式。屈膝下降重心, 往右上方提肩带动上臂、前臂上举, 身体后仰挺胸成反弓形, 右臂向右后上摆起, 肘部领先前臂带动球拍由上往后下摆动, 击球点在肩的前上方, 前臂内旋, 闪腕发力, 杀球后前臂随惯性往前收至胸前。网球高压球时采用便于扣腕动作的大陆式握拍法, 以最短的距离完成引拍动作, 保持侧身对球, 用最短促的垫步或者交叉步向后退, 手臂上举指向来球, 击球点应靠前, 触球时击球拍应朝下, 充分运用手腕动作叩击球, 击球时身体随重心跟进, 顺势向前下做随挥动作。羽毛球后场杀球和高压球都是对取位找点有着极高的要求, 有些运动员的空间感很不好, 一般击球的最高点很不容易找到。后场杀球不仅会给自身带来自信也会给对手造成很大的威胁, 而高压球由于难度大、成功率低、技能不好掌握等特点会给初学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 用后场杀球成功后的自豪感唤醒高压球的自信必将使训练事半功倍;此外羽毛球的后场杀球更多地用到了“鞭打”动作, 强调手腕瞬间的爆发力, 将这种“鞭打”动作映射成“棍打”动作, 就让高压球的学习变得更加清晰, 为基本动作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后场杀球最后的甩腕动作尤为重要, 而高压球的压腕动作更是和后场杀球如出一辙, 练好了甩腕, 压腕自然不在话下,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球拍重量不一样, 如果不加注意很容易造成手腕扭伤。

1.2.3 羽毛球后场击高远球技术与网球发球技术

网球发球是唯一一个由自己完全控制的不受对方影响的技术动作, 首先准备姿势左肩对网带, 两脚与肩同宽, 抛球与后摆拉拍同步进行, 当球拍从身后向头上做大弧度摆动, 身体做转体、屈膝、展肩时持球手在身前左脚前上举, 此时右肘向后外展, 当球下降到击球点时, 迅速向上挥拍击球, 击球时持拍手腕带动小臂有个旋内的“鞭打”动作, 击球后身体向场内倾斜并且随挥。高远球是自己处于被动时, 为了争取时间调整场上位置打出的迫使对方退回端线击球的一种技术。首先判断来球方向, 向右后转体侧身后退, 使球处于自己头前上方, 左肩对网, 左臂自然举高, 右手挥拍, 手臂自然弯曲, 球拍举于右肩上方, 手腕拍面内旋, 上臂后引, 球拍引至头部, 以肩为轴, 上臂带动前臂快速向前上方甩腕, 在手臂伸至最高点的时候击球, 击球后持拍手臂顺惯性往前下方挥动。高度是高远球和网球发球的生命, 如果将先前羽毛球取位找点的空间感知能力运用到网球中, 会迅速提高网球高压球的掌握速度。此外羽毛球高远球和网球发球都需要拍子完全“吃”住球, 使力量集中在一点瞬间爆发。为使已有运动技能在新的学习情境中产生积极迁移影响, 同时避免或减少相互干扰的消极迁移影响, 就必须清楚地认识运动技能之间的共同和不同的技术要求, 明确其联系的特点。学习过羽毛球的学生将羽毛球后场击高远球和后场扣杀球的感觉, 结合自己的知识、技能、经验带到网球的发球和高压球中去, 提高对所学运动技能的悟性, 就会很快的掌握这两种技能。

2 结语

在网球教学和训练时可以充分利用羽毛球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加强网球练习者的身体素质训练, 提高他们的上肢力量, 步伐的灵活性, 下肢蹬转力量、速度、耐力等;此外通过羽毛球轻、小、速度快的特点培养网球练习者对球细腻、稳健的控制能力, 加强练习者的反应时、判断力和敏捷度;羽毛球和网球个别技术的发力顺序和身体走势相差无几, 让练习者在练习中区别两者的不同之后在意识上先形成正确并且比较容易接受的思维影像再进行系统学习, 定能使网球的学习更加清晰更容易掌握;羽毛球和网球都需要很好的空间感知能力, 能够在适当的位置积极“抢点”, 还有击球时球拍“包”住球, 使力量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 训练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正迁移作用提高这些能力;开始时网球的高压球较难掌握, 容易使练习者产生消极的情绪, 这时教练可以引导学生将先前羽毛球杀球的技巧迁移到高压球的学习中来, 形成积极地心理定向, 从而更有信心面对学习中的困难。

总之只有用系统全面的观点将各种理论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羽毛球和网球的技术相似性, 才能在网球教学中将正迁移作用发挥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李建伍.运动迁移理论在网球教学中的运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5:148-150.

[2]贾永成.羽毛球训练对网球技术动作学习的正迁移分析[J].阴山学刊, 2012:59-60.

[3]草志勇.论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技能迁移问题[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 2002 (3) :53-55.

3.羽毛球两个技术动作相关力学分析 篇三

摘 要 运动人体力学在人体结构的研究、测试方法和手段、测试数据处理的速度与准确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本论文是在羽毛球基础技术的力学特点进行归纳与总结分析,分析的技术动作是扣杀、网前搓球(皆为正手)。

关键词 运动生物力学 羽毛球项目 扣杀 网前搓球

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来看,羽毛球运动是通过羽毛球和球拍位置的变化(平动和转动)与运动员机体的活动相结合的一项运动。运动员的击球动作使球拍和球碰撞后,击出的球以一定的动量、动量矩过网至对方场地范围。归纳起来,羽毛球项目中的运动分类可大致包括:运动员的技术运动形成(动作技术)、羽毛球的碰撞运动(羽毛球与球拍碰撞)、羽毛球在空中的运动。此文献是集中在扣杀、网前搓球这两个技术动作给羽毛球的碰撞运动产生的效果。

一、扣杀

这种富有威胁性的进攻手段,从技术上看是一个上肢的鞭打动作,其技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大力扣杀击球速度、高度、角度的解析

大力扣杀是教练员、运动员公认的杀伤力强的重要技术。杀伤力的大小取决于击球速度、高度和角度。三者相辅相成,紧密结合好将势必产生大力扣杀的最大效果。其中击球速度是主要的。

(二)羽毛球扣杀上肢技术关键

羽毛球运动员扣杀的目的是使拍头获得最大的打击速度和适宜的拍面位置。由于运动员扣球动作前基本无助跑和跳起,所以球拍速度的获得是身体和持拍臂的协调配合和最大用力的结果。

影响羽毛球运动员扣杀的效果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手臂的鞭打动作,影响上肢鞭打动作末端环节的关键因素:①躯干向投掷方向扭转的时机;②上臂最大水平外展角;③上臂内旋角速度;④肘关节伸展动作开始时机;⑤出手(击球)时刻肘关节伸展角速度。

二、网前搓球

搓球,就是在网前利用球拍与球的切击摩擦,使羽毛球在球拍上获得极小的纵向(或称与拍面垂直方向)飞行速度,同时获得较大的翻滚和旋转速度,使球的飞行轨迹和飞行状态发生变异,迫使对方击球失误或延误其击球点高度或击球时间,从而直接得分或取得主动优势的一种击球技术之一。

(一)搓球技术及其分类

搓球按其转动方向和飞行状态,一般可分为两种,即翻滚式和偏轴旋转式。翻滚式,即球搓出后,球的滚转动方向几乎是垂直于球的对称轴。这种搓球,主要在对方回击球离网很近贴网而落,而自己上网速度较快,能在离网顶约10厘米处搓击时运用。但由于这种搓球球翻滚时阻力矩大,球保持翻滚状态飞行的时间较短(一般翻滚不到两三周就恢复正常了)。使用这种搓球时击球点一定要高,且离网顶近,才能保证球在短暂的翻滚过程中迅速下坠。若击球点低或离网顶远,则球只能在未过网前的上升阶段,飞向网顶过程中翻滚。真正过了网下落时,球的飞行已恢复正常,对对方也无威胁了。

偏轴旋转式搓球,即搓出球的转轴与球轴交角成30°-60°。这种偏轴旋转式搓球,旋转时球头朝向飘忽不定,转动时的空气阻力矩较翻滚式小,球旋转运动时问也较长,飞行轨迹差距大。当对方回球网前球离网较远或自己上网较慢、击球点略低时,照样有使用价值。

(二)影响偏轴旋转式搓球的力学因素

1.搓球时球拍切击方向与球轴的夹角

偏轴旋转式搓球,球拍切、方向与球轴的夹角是关键。夹角过小,则可能出现羽球过网时转轴与对称轴基本重合,此时固然球的转动阻力矩为最小,但由于球头朝向和飞行轨迹比较稳定,对方容易还击,实战价值不大。但上述夹角如果过大,则会因使球旋转的冲量矩(M•△T,M是使球转动的力矩,△T是作用的时间)远远小于使球翻滚的冲量矩,使球主要以翻滚运动方式过网,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技术效果。因此,球拍切击方向与球轴夹角角度的控制是控制搓球的首要因素。

2.球飞行瞬时方向或球头朝向与球拍搓击方向的关系

众所周知,球速过快是很难运用搓球技术的。搓球不仅有球拍切击方向与球轴夹角的控制间题,还有球与球拍撞击速度和反弹力的控制间题。球速过快,球在拍面上停留时间短,球撞击速度不易控制,球易跳得高,这就失去了网前球的基本特点和作用。就要解决一个如何适当“减速”以利控制的问题。

这里的所谓“减速”,是指减少球与球拍撞击速度或称缓冲作用。当球拍搓击方向与球飞行瞬时方向的夹角大大超过90°并趋近180°时,球与球拍相对运动速度是相加,所以速度必然高,当球拍搓击方向与球飞行瞬时方向之夹角只有90°或更小时,球与球拍相对运动速度是相减,搓球易成功。成功的缓冲是控制搓球的第二个要素。

为了做到这点,当球过网后的横向速度(与球网平行方向)是由左向右飞来时(即通常对方将球从自己右场区击向我右场网前时),球拍也就应由左向右搓去,球较易控制。虽然这种球多数出现在我们正手区,由左向右搓击手法有点别扭,只要多练,是可以掌握的。反之,球由右向左飞过来时,球就容易控制了。搓击动作要注意用手指及时调整拍面角度,效果会更好些。

三、总结

根据羽毛球运动专项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现状、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发展趋势以及羽毛球运动发展的实际需求,运用多种运动生物力学的理论力学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羽毛球运动中的多个领域进行分析和研究,例如上肢技术动作分类后的细节力学分析或者场地步法的力学研究。这会将是运动生物力学在羽毛球运动项目中的研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刘延柱,洪嘉振等.多刚体系统动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 李良标,吕秋平等.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1.

4.羽毛球理论课教案 篇四

(一)羽毛球运动概述

一、羽毛球运动的起源

19世纪中叶,在英国出现了用羽毛和软木制成的球和用弦穿的球拍击球的活动。1873年在英国格拉斯哥附近的鲍弗特公爵的伯明顿庄园里举办了一次游园活动,由于下起了大雨,便改在室内进行羽毛球游戏,场地呈“葫芦形”,中间狭窄处挂着网,由于这项游戏的趣味性强,参与者个个尽兴而归,于是这项游戏活动便逐渐风行起来,并以“伯明顿”命名。英语中的羽毛球运动名称“BADMINTON”便由此而得。

二、我国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概况

20世纪20年代初,羽毛球运动传人我国,解放前,只在上海、广州、北京、天津等少数城市的一些教会学校开展羽毛球运动,从未举办过全国性的大规模比赛。

1987年5月,第五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在北京举行,我国羽毛球健儿囊括了全部五项冠军。1988年5月,国家羽毛球队又获得了第十五届汤姆斯杯赛和第十二届尤伯杯赛桂冠,同年8月,在曼谷举行的第八届世界杯羽毛球锦标赛上,中国选手又囊括了全部五项冠军。1989年5月,在印尼雅加达举行了首届男、女混合团体赛——苏迪曼杯,由于主力队员受伤病困扰,我国选手只屈居第三名。然而,在紧接着举行的第六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上,我国选手勇夺男、女单打,男、女双打冠军,同年11月,在广州举行的第九届世界杯羽毛球锦标赛上,我选手又获得了男子单打、女子双打两项冠军和女子单打亚军。1990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运会上,我国羽毛球队在团体、单项赛上又取得优异的成绩,充分显示了中国羽毛球队的实力。然而,随着以杨阳、赵剑华、熊国宝、李玲蔚、韩爱萍等优秀运动员的相继退役,我国羽毛球队一批年轻选手迅速挑起大梁,不但夺回了失去多年的汤姆斯杯,而且在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一举夺得3枚金牌。当今世界各国羽毛球强队的实力旗鼓相当,世界级优秀运动员的水平也不例外,各有特点;难分伯仲。

三、羽毛球运动的锻炼价值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趣味性强,基本技术较易掌握,规则简单,场地较小,器材简便,易于开展的球类运动。两个人两只球拍一个球,在大厅、礼堂、过道、广场、校园、公园或一片小空地等处便可挥拍进行打球。因此,羽毛球运动深受人们的喜爱,极易普及推广。

羽毛球运动的特点是:不受性别、年龄、身体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运动量可大可小,根据个人的身体条件和技术情况进行锻炼或比赛。

根据有关技术统计资料分析,一场三局二胜,激烈的羽毛球比赛需要耗时50—90min,运动员要在35m2的场地上完成向前向后、向左向右、不断变向奔跑3000m左、右,挥拍击球500次左右,有时为了一球的剧烈争夺需要来回数十拍,心跳剧增达到180次/分,心脏排出的血液和肺部的呼吸次数比平时大为增多,运动员的体力消耗很大,往往会出现生理上的“极点”现象。

众所周知,羽毛球拍虽轻,仅120g左右。然而,要用球拍把重量仅5g左右的羽毛球从场地一端线击到另一边端线,并非轻而易举的事,尤其在被动情况下只能用低手击球时,要摆脱困境打一个高远球到对方底线,则更不容易了。羽毛球比赛中球的飞行方向变化莫测,要求运动员在本方场区内不断地随球跑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有时还要重复奔跑,甚至边跑边跳边挥拍击球,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速度和灵敏素质。若双方实力相当,一分一球争夺激烈,往往需要鏖战几百个回合,历时八九十分钟方能决出胜负,这就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耐力素质。

经常打羽毛球,可以加快人体血液循环、增强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内脏器官的功能,发展人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提高动作速度和上、下肢活动能力,提高身体素质,使身体得到全面发展,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同时,经常打羽毛球,还可以培养人们勇敢顽强,敢于胜利、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等优良品质和作风。

(二)羽毛球竞赛规则简介

一、羽毛球竞赛种类

随着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国际、国内羽毛球比赛越来越频繁,竞赛种类繁多。现介绍几种国际、国内常见的羽毛球比赛。

1.国际羽毛球比赛。

当今国际羽毛球比赛可分为世界锦标赛、国际系列大奖赛、国际公开锦标赛、其他国际性锦标赛和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的羽毛球比赛等五大类。

(1)世界锦标赛

目前世界上最引人瞩目、最有影响的国际羽毛球比赛是国际羽联主办的世界四大锦标赛,即汤姆斯杯赛、尤伯杯赛、世界羽毛球个人锦标赛和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

汤姆斯杯赛即“世界男子团体羽毛球锦标赛”,又叫“国际羽毛球挑战杯赛”,是国际羽联主办,以国家(地区)为单位的世界羽毛球最高水平的男子团体赛。此杯由曾在国际羽联任第一副主席的乔治·汤姆斯先生于1939年提供。1949年举办首届杯赛,每三年举办一届,比赛采用九场五胜制,即五场单打和四场双打,分两天进行。

尤伯杯赛即“世界女子团体羽毛球锦标赛”,是国际羽联主办,以国家(地区)为单位的世界羽毛球最高水平的女子团体赛。此杯由英国著名羽毛球运动员、早年全英羽毛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尤伯女士于1956年提供。同年举办首届杯赛,每三年举办一届。比赛采用七场四胜制,即四场单打和三场双打,分两天进行。1981年5月25日,新的国际羽联成立,并决定自1984年起,将汤姆斯杯赛、尤伯杯赛由原定的每三年举办一届改为每两年举办一届,并在同一地点同时举行汤、尤两杯赛。比赛办法也均改为五场三胜制,即三场单打和两场双打。

世界羽毛球个人锦标赛为世界羽毛球单项比赛。首届锦标赛于1977年在瑞典举行,每三年举行一届,1983年后改为每两年举行一届。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是男女混合的一种比赛,此杯由“印尼羽球之父”、前国际羽联副主席苏迪曼先生赠送,故被命名为“苏迪曼杯”赛。首届苏迪曼杯赛于1989年在印尼雅加达举行,每隔一年举行一次。

(2)国际系列大奖赛

国际系列大奖赛是由国际羽联参照网球大奖赛组织的一种比赛,它把全年的比赛分为若干赛区,由许多比赛组成系列,根据运动员在各次比赛中的成绩积分选出前16名运动员进行总决赛。通过分组循环和淘汰决出名次。

(3)国际公开锦标赛

凡是国际羽联会员国均可申报参加。最有影响的是“全英羽毛球锦标赛”。该锦标赛系国际羽联非正式的传统性单项比赛,创始于1889年,每年三月的最后一周在英国温布里体育中心举行。全英羽毛球锦标赛最初只设双打项目,即男、女双打及混合双打。1900年起增设两个单打项目,即男、女单打项目。

(4)其他国际性锦标赛

经国际羽联批准的其他国际性锦标赛有亚洲羽毛球锦标赛、欧洲羽毛球锦标赛、赫尔维蒂尔杯赛(欧洲羽联主办)、北欧羽毛球锦标赛、拉·普鲁姻·德奥赛以及世界杯羽毛球锦标赛等。

首届世界杯羽毛球锦标赛于1981年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举行,每年举行一次。

(5)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的羽毛球比赛

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的羽毛球比赛有亚运会、东南亚半岛运动会、英联邦运动会、世界运动会和奥运会羽毛球比赛等。

二、羽毛球竞赛项目

羽毛球竞赛项目有男、女团体,男、女单打,男、女双打和男女混合双打等七项。男、女团体赛一般采用五场三胜制,比赛顺序为单打、单打、双打、双打、单打。在系统或基层团体赛也可采用三场二胜制,比赛顺序为单打、双打、单打或是单打、单打、双打。

五场三胜制团体赛中,每队限报人数为4-7名运动员;小型团体赛即三场二胜制团体赛中,每队限报人数为2-4名运动员。

三、羽毛球竞赛制度

目前,国际、国内羽毛球竞赛大多数采用循环制、淘汰制和混合制等竞赛制度。

由于羽毛球比赛的竞赛方法与其他球类比赛的竞赛方法在单淘汰赛秩序表上有重要区别,即羽毛球比赛轮空没有位置号,因此,本教材主要介绍羽毛球比赛在单淘汰赛及混合赛制中的竞赛办法。1.位置号。

参赛的运动员(队)在循环赛或淘汰赛中所在位置的编号叫位置号,它是确定竞赛顺序的一个重要依据。在羽毛球单淘汰赛秩序表上,比赛轮空没有位置号。

2.抽签。

抽签是确定运动员(队)在循环赛或淘汰赛中的位置号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有效的随机手段,使每个运动员(队)都有均等的参赛机会,是弥补循环赛或淘汰赛中机遇性缺陷的一种重要手段。

3.蛇形进位法。

蛇形进位法又叫跟进法,它是一种确定运动员(队)在循环赛中的分组位置或淘汰赛的位置号的一种方法。其主要依据是指数,即给运动员(队)评上分数,分数越小水平越高。指数与运动员(队)的名次或种子号是相吻合的,如冠军或一号种子选手指数为1,亚军或二号种子选手指数为2等。运动员(队)进位时,要保证各组或各区的指数和相等,则各组或各区的技术水平相等,这样比赛结果就更为合理。

4.轮次与轮数。

参加同一项目同一组的所有运动员(队),除轮空者外,每比赛一次为一轮。轮次是确定比赛顺序和计算运动员负担量的主要依据。

单循环赛要用轮转法来确定轮次,一般都采用1号位置固定不动的逆时针轮转法(见“单循环赛制”)。单循环赛的轮数都是单数。当参赛队(人)数为单数时,队(人)数=轮数;当参赛队(人)数为双数时,轮数=队(人)数-1。如:9队参加单循环赛,轮数=9;10队参加单循环赛,轮数=10-1=9。

单淘汰赛不用轮转法就可以确定轮次。

单淘汰赛的轮数为最接近参赛队(人)数且较参赛队(人)数大的2的幂指数,2的指数即为轮数。如:17个队参加单淘汰赛,与它最接近且较大于17的2的乘幂是32,32=25,5是2的幂指数,故17个队参加单淘汰赛,其比赛轮数为5。

轮数是控制比赛负担量和估算比赛时间的重要数据之一。

5.区。

为了使抽签能达到把优秀选手或同单位选手合理分开的目的,单淘汰赛秩序表将按1/2的乘幂分成几个基本区域,这些区域就叫区。

1/2区:从最后一轮的连线划一条垂直平分线,这条垂直平分线就把比赛秩序表分成两个部分,前半部叫第一个1/2区(或叫上半区),后半部叫第二个1/2区(或叫下半区)。

1/4区:在倒数第二轮两条连线上作垂直平分线,这条垂直平分线把比赛秩序表分成四个部分,每个部分按顺序分别叫第一个1/4区,第二个1/4区,第三个1/4区,第四个1/4区。其他依此类推。(表2-5-2)

6.种子。

为使比赛所产生的前若干名选手(如前4名或前8名等)在前几轮的比赛中互不相碰,或避免过早相碰,在竞赛组织编排中采用设立“种子”选手的办法,以弥补单淘汰赛的不合理性,使比赛结果更为合理。

7.轮空与场数

(1)轮空 轮空是弥补由于参赛人(队)数不足而造成竞赛秩序表不完整的一种方法。在单循环赛中,当参赛的人(队)数为单数时就会产生轮空,每轮的轮空数等于1,轮空的总数等于1X轮数。如:5个队(员)参加单循环赛,则其轮空数二1X 5二5。又如:20个队(员)进行分组单循环赛,每组5个队(员),那么,轮空总数:1X5X4:20,即轮空总数:各组轮空总数的总和。

在单淘汰赛中,当参赛人(队)数不是2的乘方数时就会有轮空。轮空应在第一轮出现。轮空数:较参赛人(队)数大的2的乘方数—参赛人(队)数。例如:19人参加单淘汰赛,较19大的2的乘方数为32,刀口么其轮空数:32—19:13。

根据抽签规定和需要,可以把轮空平均分布到不同的1/2区或1/8区。上半区轮空的位置均在各区的顶部,下半区轮空的位置均在各区的底部。

当轮空平均分布在不同的1/2区时,如果轮空数是双数,则一半集中分布在上半区的顶部,一半集中分布在下半区的底部;如果轮空数是单数,则上半区多一个。上半区轮空位置顺序从上往下排,下半区轮空位置从下往上排。这种轮空分布法称“轮空集中分布法”或“轮空集中两头分布法”。

(2)场数

场数可分为比赛的总场数、每轮比赛场数和每人比赛场数。场数是编排工作的基本依据之一。

在单循环赛中:

每组比赛总场数:每轮场数X轮数;

每轮场数=,(注:当人数为双数时不用减1)

示倒A:5人(队)进行单循环赛,每轮场数=,总场数=每轮场数×轮数=2×5=10。

示例B:6人(队)进行单淘汰赛,每轮场数=6÷2=3,总场数=3×5=15。

或每组比赛总场数=队(人)数×[队(人)数-1]÷2。

即:总场数=。

在单淘汰赛中:

总场数:队(人)数-1+附加赛场数;

各轮次场数:2(总轮数-轮次)-轮空数+附加赛场数。

示例:某项单淘汰赛总共需要赛6轮,第一轮轮空数是3,设有附加赛,各轮的场数为:

第一轮场数:2(6-1)—3+0=29场;

第二轮场数:2(62)—0+0=16场;

第三轮场数:2(6-3)—0+0=8场;

第六轮场数:2(6-6)-0+0=20=1场。

每人比赛场数:自己所赛的轮数—轮空的那一场球。

示例:某队员已进入第四轮了,若其中没有遇到轮空,那么他已经赛了三场;若遇到轮空,他只赛了两场(即3—1=2)。

8.决定名次方法与成绩表

(1)单循环赛中决定名次的方法 - ①按获胜场数决定名次。

②两队或两名(对)运动员获胜场数相等,则两者间比赛的胜者名次列前。

③三队或三名(对)以上运动员获胜场数相等,则按在该组比赛的净胜局数决定名次。

④计算净胜局数后,若还剩两队或两名(对)运动员的净胜局数相等,则两者间比赛的胜者名次列前。

⑤计算净胜局数后,还剩三队或三名(对)以上运动员的净胜局数相等,则按在该组比赛的净胜分数决定名次。

⑥计算净胜分数后,若还剩两队或两名(对)运动员的净胜分数相等,则两者间比赛的胜者名次列前。

⑦若还有三队或三名(对)以上运动员的净胜分数相等,则以抽签决定名次。

四、羽毛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一)羽毛球竞赛规则

1.场地与器材

(1)球场

羽毛球球场为一块长方形场地,长13.40m,宽6.10m(单打场地宽5.18m),球场各线宽均为4em,丈量时要从线的外沿算起。球场各条界线最好是白色、黄色或其他易于辨别的颜色。

测试正常球速区域的4个40×40inin的标记应画在双方单打右发球区边线内沿,距端线外沿530mm~570mm和950mm-990mm。

所有场地线都是它所确定区域的组成部分。理想的羽毛球比赛场地是用弹性木材拼接而成,目前国际比赛已采用化学合成材料做成可移动的球场。按国际比赛规定,羽毛球场上空12m以内,球场四周2m以内(含相邻的两个球场),不得有任何障碍物。球场四周的墙壁最好为深色,同时避免风的干扰。

如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达不到上述要求,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以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补充规定。

(2)球网

羽毛球球网长6.10m,宽76cm,用深色优质的天然或人造纤维细绳制成。网孔为方形,边长在15~20mm之间,网的上沿缝有75mm宽的双层白布,把细钢丝绳或尼龙绳从白布夹层穿过,然后牢固地张挂在两根网柱之间。球场中央网高1.524m,球网两端高1.55m。球网的两端必须与网柱系紧,它们之间不应有缺缝。

(3)网柱

从球场地面起,网柱高为1.55m,网柱必须稳固地与地面垂直,并使球网保持紧拉状态,网柱应放置在双打边线中点上。

2.球与球拍

(1)球 羽毛球可用天然、人造材料或两者混合制成。一般式样的羽毛球应有16根羽毛固定在半球形的软木托上,木托直径25—28mm,球托底部为圆球形,包有一层白色薄羊皮。羽毛长64—70mm,羽毛顶端围成圆形,直径58-68mm,在球托上部1.25 cm和2.5 cm处,用线料将羽毛扎牢。羽毛球的重量为4.74g—5.50g,每次比赛必须使用一种牌号且经大会检验过的比赛用球,运动员对使用此球没有否定权。

当运动员从场地一端线将球用低手充分向前上方击球,使球沿边线的平行线向前飞出并落在另一端线内530mm—990mm之间,则应认为该球的飞行速度正常。

(2)球拍 球拍拍面应为平面,以拍弦穿过框架十字交叉或以其他形式编织而成。球拍的框架,包括拍柄在内,总长度不超过680mm,宽不超过230mm。球拍框一般为椭圆形,拍框长度不超过290mm,弦面长不超过280mm,宽不超过220mm。球拍重量为90—120g(不含弦的重量)。球拍不允许有附加物和突出部,不允许改变球拍的规定式样。

3.比赛通则

羽毛球比赛分男、女单打,男、女双打和混合双打五个单项,均采用三局二胜制,除女子单打每局以11分制计分外,其他四项均以15分制计分。羽毛球比赛的计分办法是只有发球方才能得分,接发球方只能夺得发球权,不能得分。比赛开始前,双方运动员在裁判的主持下,通过掷挑边器确定发球或场区,赢的一方有权选择先发球或先接发球以及任何一个场区。输的一方只能在余下的一项中作出选择。

单打比赛从0比0开始,当发球方的得分数为偶数时,运动员应在本场右发球区内发球,当其得分数为奇数时,则应在本场左发球区内发球。发球时,必须将球发到对方相应的发球区内(对角发球)。如果发球方发球违例(见“发球违例”),应判换发球,即由对方发球;如接发球方接发球违例(见“接发球违例”),则判发球方得分;如发球方和接发球方同时违例,则应判重发球。比赛进行中,双方运动员必须在球落地之前将球回击过网,如有失误或违例现象,将被判失分或被对方夺回发球权。

在一局比赛中,第一次“14平”(女子单打“10平”)时,先得14分或先得10分的一方有选择加分赛至17(或13)分的权力,如进行加分赛时,则宣报“加分赛至17(或13)分”,接着报“14比14”(或“10比10”),必要时加报“第二发球”。先取得17分或13分者为该局的胜者。出现加分赛时,如有选择加分权力的一方不要求加分时,则宣报“不加分,赛至15(或11)分”,直到该局终了。

单打比赛,发球方除得分时可连续在左、右发球区轮换发球直至失误外,只有一次发球权。如违例则失去发球权,换由对方发球。球发出以后,双方击球均不受发球区的限制。

每一局比赛结束以后,下一局比赛由上一局比赛获胜者先发球。第一局比赛结束后,交换场地,局间间歇9Qs。当比赛成1比1各胜一局时,休息5min并可接受场外指导,而后进行第三局的决胜局比赛。在决胜局比赛中,当某一方先得8分(女单6分)时,双方交换场地继续进行比赛,直到该局比赛结束。如运动员得到规定的分数时仍未交换场地并继续进行比赛,这种疏忽一被发现,应立即交换场地,之前所得分数有效,交换场地后继续比赛,至该局比赛结束。

双打比赛中每方应有两名运动员。每局比赛开始前,各方应确定好第一和第二发球员,并且双方分别站在各自的场区,第一发球员先站在右发球区内。每局比赛开始均由站在右发球区内的第一发球员先发球,将球发到对方右发球区内,由对方第一发球员在右发球区内接发球。在此回合内,双方任何一名运动员均可在本方场区内的任何地方击球,不受场区限制。

每局比赛开始,首先发球的一方只有一次发球权,如失误或违例换由对方第一发球员发球;如发球方得分,该发球员应换到本场左发球区内继续发球,再得分该发球员又回到右发球区内发球,以此类推至失误。此时接球方运动员的位置不变。此后双方都有两次发球权。两次发球权均失去后,则由对方按规定站在右发球区的运动员先发球。

发球时,发球员和接发球员必须站在规定的发球区内发球和接发球,双方的另一名运动员的站位可不受限制,但不得因此妨碍对方。

比赛中只有发球方获胜才能得分,若接发球方获胜,则换由发球方第二发球员发球或接发球方获得发球权。

每局比赛结束,下一局比赛开始时由上一局获胜方先发球,双方运动员的位置可重新排定。

双打比赛中发球员和接发球员必须站在规定的发球区内发球和接发球,非接发球员接发球,则判接球方失误或违例,发球方得分。接发球员接发球后,双方两名运动员中的任何一个可不受限制地回击来球,但同队的两名运动员不得连续各击中一次球。

双打比赛,每场比赛双方运动员均不得替补,也不能只有一名运动员和对方比赛,否则以弃权论处。

在羽毛球比赛中,发球、接发球顺序错误和方位错误经常出现,如果“错误”在下一次发球前被发现,且错误的一方赢球则不算,纠正错误后判“重发球”;如错误的一方输球,则有效,不纠正错误,直至该局比赛结束。如果“错误”在下一次发球后被发现,错误双方所得分数照算,不再“重发球”,也不纠正运动员的顺序或方位,直到该局比赛结束。

在单打比赛中,发球和接发球的方位错误处理方法与双打相同。即在下一次发球前“错误”被发现,应及时纠正方位“重发球”,除非发球方输球;如错误在下一次发球后被发现,错误时间内所得分数有效,不纠正方位,直到该局比赛结束。

4.违例及其罚则

羽毛球比赛的违例分为发球违例、接发球违例、一般击球违例和网前违例。

(1)发球违例 羽毛球发球的方法较多,技术比较复杂,为了有助于运动员的技术和战术的发挥和发展,真实体现运动员的运动水平,阻止或限制运动员的违例现象,规定了以下发球违例规则。

①过手违例:过手是指运动员发球时,在击球瞬间球拍的顶端未向下,整个拍框未明显低于握拍的整个手部,为“过手”违例。

②过腰违例:运动员发球时,球的任何部分在击球瞬间高于发球员的腰部,为“过腰”违例。

③延误发球违例:运动员发球时,从拍子第一次向前挥动开始,动作不连贯;有中断或虚晃动作,或发球时非法延误发球时间等,均为“延误发球”违例。

④先击中羽毛违例:发球员发球时,不是首先击中球托,而是先击中羽毛,或同时击中羽毛和球托,为“先击中羽毛”违例。

⑤妨碍对方违例:在双打比赛发球员发球时,非发球员有意遮蔽接发球方的视线,或有其他影响接球的言行,均为“妨碍对方”违例。

⑥踩线、移动、触线违例:运动员发球时,两脚都必须站在规定的发球区内,保持与地面接触,不得移动、踩线、触线和出区,否则为“踩线、移动、触线”违例。

发球时,如脚跟离地,脚尖未动,或脚尖离地脚跟未动,或发球前迈出一步,只要迈步之后才向前挥动球拍均不判违例。

发球员发球时,身体(两脚除外)或球拍越出发球区,只要不触及任何物体不属违例。

⑦发球失分违例:是指发球员发球时,球已经抛起,而挥拍未击中球;或击球不过网;或击球出界。

⑧短球违例:发球员发出的球未落人规定的场区内,而落在球网与前发球线之间的场地内,称为“短球”违例。

⑨长球违例:双打比赛中,发球员发出的球落在双打后发球线以外,称为“长球”违例。

⑩错区违例:发球员发出的球没有落人规定的发球区内,而落人同侧的场区内,称“错区”违例。

短球、长球、错区都属于“界外”违例,即发球员发出的球落在对方非规定的接发球区内,亦称为发球“出界”。

发球时,球擦网后落在对方规定的接发球区内,则为合法发球,不判违例。

(2)接发球违例有以下几种。

①踩线违例:接发球员在对方发球时,任何一脚踩在任何一条界线上,称“踩线”违例。

②触线违例:接发球员在对方发球时,任何一脚触及任何一条界线,称“触线”违例。③移动违例:接发球员在对方发球未击中球时,即发球员已向前挥拍但未击中球时的一段时间里,两脚或任何一脚离开地面或移动,称“接发球移动”违例。

④被球击中违例接发球时,接球方运动员被球击中或还击违例,称“被球击中”违例。

(3)一般击球违例

一般击球违例包括以下几种。

①连击违例:一名运动员在击球时连续两次挥拍击球且击中两次;或在双打比赛中,两名同队运动员连续各击中一次球,即为“连击”违例。

同队两名运动员同时挥拍,球拍相碰但只有一个球拍击中球,则不算违例。

②拖带或持球违例:运动员击球时,球停滞在球拍上,紧接着又有拖带现象,称“拖带或持球”违例。

③界外违例:在比赛进行中,球与地面第一次接触点在球场界线以外,或击出去的球触及球场外人的身体、衣物及其他物体,均为“界外”违例。

④球拍失手落地:在比赛进行中,球拍失手或折断,飞过或落人对方场区,含球拍和球同时落地,即为违例。但如果“死球”在先,或球拍落在本方场区内外,则不判违例。

球拍失手落地在本方场区内外,可自己或双打伙伴拣起来继续还击,但不得接场外传递的球拍,否则判违例。

比赛进行中,运动员在击球时,由于拍弦过松或断弦,球夹在拍面上,即为击球方失误。

⑤被球击中违例:比赛进行中,运动员的身体或衣物被来球击中,即判违例。

(4)网前违例

网前违例包括以下几种。

①触网违例:比赛进行中,运动员的身体、衣物或球拍触及球网、网柱或网柱的支撑物,均为“触网”违例。

“触网”如发生在“死球”之后,则不算违例,不予判罚。如果无法分清是在“死球”之前或之后,则应判重发球。

②过网击球违例:比赛进行中,对方击来的球尚未过网,即以球拍过网击球,称“过网击球”违例。

如果来球的某部分已经过网,球与球拍的最初击球点是在击球者这一边,虽然击球者球拍击球后球拍随球过网,仍为合法击球。

③阻挠和妨碍违例:运动员在近网处企图阻挠对方合法还击,称“阻挠”违例。如在近网处摇晃或高举球拍堵住对方来球的飞行路线,或当对方在近网处上空向下击球时,将球拍在网前举起拦截,使球反弹回去等。

妨碍是指比赛进行中,一方运动员以言行分散对方的注意力,影响对方击球的违例现象或行为。如运动员把球击到对方场区上空,在对方即将击球时叫喊“好球”或“出界”等企图迷惑对方,即妨碍违例 ④侵入场区违例:比赛进行中,运动员的身体、衣物或球拍侵入对方场区,包括场地和空间,无论其程度如何,只要影响对方击球或比赛,应判“侵入场区”违例。

5.重发球

在比赛中—: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判重发球。

①裁判员虽已报分,但发球员在接发球员尚未作好准备时就发球,接发球员未予还击,此时,应判“重发球”。如果接发球方已挥拍击球或企图击球时身体或衣物触及球,则以已经作好准备论处。

②发球时,发球员与接发球员同时违例。例如:发球员发球动作不连贯,与此同时接发球员接发球时移动,应判“重发球”。

③裁判员未报分或未报完分时发球员发球。

④发球时,发球或接发球方出现/顷序错误或方位错误,并在下一次发球前被发现,且已判错误的一方赢球,则应纠正错误,然后判“重发球”。

⑤比赛进行中,双方运动员同时违例。

⑥发球或比赛进行中,球落在界线附近,裁判员和司线员均未看清楚,不能作出判断时。

⑦比赛进行中,球托和羽毛在空中完全脱离时。

⑧比赛进行中遇到外界干扰。例如:邻近场地的球落人本场地影响比赛时;或光线突然发生变化等。

⑨在高度不够12m的场地上比赛(经竞赛委员会批准),发球时球触及场地上空的障碍物时。

⑩比赛进行中,球过网时滞留在球网的顶端,或球已过网但挂在了网上,此时应判重发球。但是,在发球时球未过网便挂在网上则为发球失误。

6.行为不端的处理方法

比赛中,运动员不服从裁判员的裁判,有谩骂、侮辱裁判员等冒犯行为,或与对方运动员、场外观众互骂、吵嘴,或用球拍击网表示不满,或与裁判员纠缠致使比赛中断以及干扰球的速度等,均属行为不端。

“干扰球的速度”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用手或球拍柄等故意改变比赛用球的速度和形状的行为,即为“干扰球的速度”。例如:

①比赛中,运动员用球拍柄或肘关节捅、撑羽毛,使球变形。

②比赛中,运动员为达到换球的目的,用力捏压羽毛球。

③比赛中,未经裁判员同意,运动员擅自折球的羽毛。

④比赛中,运动员用羽毛球抹汗或用半握拳方法捋羽毛球。

遇运动员“行为不端”时,应给予警告,警告后若继续违犯,则判违例,严重的也可以直接判违例。如果采用了上述两个步骤后,运动员仍继续再犯时,由裁判员报告裁判长,裁判长有权取消其比赛资格。

7.“异议”的处理方法 运动员对裁判员的裁决有异议时,临场主裁判员应独立自主地及时处理,决不受外界任何因素的干扰。如属裁判员错误应予改判;如属规则问题,可给予简短的解释。总之务必保持比赛的连续性,或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比赛,不予纠缠,或马上报告裁判长。

运动员的申诉应当即提出,方为有效。其他有关申诉应提交裁判长处理,决不能因此影响比赛。

裁判长在临场比赛对有关规则和裁判法所发生的问题进行裁决后,如有“异议”,可保留意见,但必须服从裁判长的决定。在一般情况下,裁判长应维护临场裁判员的判决,不得任意改判。

(三)羽毛球运动常识之:羽毛球运动的价值

一、娱乐性

1、自娱性

羽毛球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参与者在球的对击过程中,通过不停的奔跑和身体的变化,努力地去把球击到对方的场地。每当击球者在击出一个好球或赢得一个球时都能使自己兴奋并达到一种成功的喜悦。同时球的飞翔又有快慢、轻重、高低、远近、狠巧、飘转等变化,使这种运动本身充满了丰富的乐趣。看,她也能打好羽毛球(见图),还有谁不能来试试?

2、观赏性

由于羽毛球技术的千变万化,使羽毛球运动有很高的可观赏性。如猛虎下山的上网技术,蛟龙出水一样的跳起击球,身如满弓的扣杀,犀牛望月似的抢扑救球,进攻时似高屋建瓴、势如破竹,防守时的绵绵细雨、固若金汤。一切都在展示着羽毛球运动的力与美,使观赏者像吟读一首动人诗,如浏览一幅悦目的画,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往返。

二、锻炼性

1、增强体质

羽毛球运动可以全面增强人的体质。前场、后场快速移动击球,中后场的大力扣杀球,被动时的扑救球,双打的换位击球等都需要练习者有较好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以及快速的反应能力。扣杀需要力量;在双方对拉回合的过程中,为了取得主动需要有较快的速度、耐力和速度耐力;在扑救球时(多半是被动情况)又需要有很好的灵敏和柔韧;双打中又需要极快的反应与判断能力。因此,经常从事该项体育活动可以发展人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可以提高人们上下肢及躯干的活动能力,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的能力,调节神经系统并提高其抗乳酸的能力,而且能起到增进 健康、抗病防衰、调节精神的作用。

2、培养意志

羽毛球运动因其竞争性、对抗性、大强度等诸多因素的要求,使意志品质在该项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羽毛球比赛经常遇到这类情况,即运动员出现了“极点”∶喘不上来气、身体无力、眼前发黑、感觉自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这种现象不是一方出现,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往往是双方先后都会出现,甚至几乎是同时出现(如一个球打了很多回合),这时就看谁能再坚持一下,胜利往往存在于再坚持一下之中。那么靠什么去坚持,就要靠顽强的意志品质和 坚定的信念。即使不在比赛中,这项活动也需要较强的意志,否则你将不会很好地完成该项练习,使练习中应该产生的愉悦、趣味及锻炼价值荡然无存。

3、陶冶心理

5.羽毛球理论课教案一 篇五

羽毛球理论课教案

第一课时:羽毛球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羽毛球运动有初步的了解;

2,通过对羽毛球发展史的点评,是同学们对羽毛球更加喜爱。

学习要点:了解羽毛球的发展史。

一、羽毛球的起源

羽毛球运动的雏形,出现在19世纪中叶。当时印度的「浦那城」裏,有一种类似羽毛球的游戏开展得十分普遍,它用圆形硬纸板或以绒线编织成球形插上羽毛,练习者手持木拍,将球在空中轮流击出。这项活动在英国驻印度军队裏开展得尤其活跃。根据考证,类似羽毛球活动的板羽球游戏在中国古代也早就有了。现代羽毛球运动起源於1873年。那年在英国伯明顿镇,有一位鲍费特公爵,在他的庄园组织了一次游艺活动,由於天公不作美,户外活动只能改在室内进行。应邀来宾中有好几位是英国驻印度的退役军人,他们建议进行「浦那」游戏。当时室内场地呈葫芦状,他们在场地中间拉了一根绳子代替球网,每局比赛只能有两人参加,有一定的分数限制,大家打得非常热闹。于是,羽毛球作为一种高雅的娱乐性活动迅速传遍英国,为了纪念此项运动的诞生地,伯明顿“badminton”骄做地成为羽毛球的英文名字而流传於世界。

二、世界羽毛球的发展史

1875年,第一个军人羽毛球俱乐部在英国成立。1893年,英国已有14个羽毛球俱乐部,他们举行会议,正式成立了「英国羽毛球协会」。当时,英国羽毛球协会对羽毛球运动的开展、提高和传播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项运动首先在欧洲传播,然后发展到美洲、亚洲和澳洲。20世纪二三十年代,加拿大、丹麦、马来西亚等国也相继成立了羽毛球协会。

为了推动世界羽毛球运动的发展,1934年,由英格兰、法国、爱尔兰、苏格兰、荷兰、加拿大、丹麦、新西兰和威尔斯九个羽毛球协会共同协商成席是汤姆斯,总部设在伦敦。

国际羽联的成立对羽毛球技术、战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除了传统的「全英羽毛球锦标赛」照常举行外,在1948年增设了「汤姆斯杯赛」(世界男子团体锦标赛),1956年增设了「尤伯杯赛」(世界女子团体锦标赛),并相继举办了「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世界杯赛」等,使世界羽毛球运动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基于当时的政治原因,以中国为首的许多国家的羽毛球协会未能加入国

羽毛球课教案

际羽联,使一些国际性比赛相对逊色,没能真正体现世界级水平。直至1978年,在香港成立了「世界羽毛球联合会」(简称世界羽联),先后举办了两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中国共荣获8项冠军,表明中国羽毛球运动已达到世界最高水准。为了推动世界羽毛球运动健康、稳步地发展,经过许多国家羽毛球界的共同努力。在1981年,国际羽联和世界羽联正式合并,组成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简称国际羽联),使世界羽毛球运动产生了新的飞跃,出现了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目前,国际羽联已有9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奥委会」已把羽毛球比赛列入奥运会的正式比赛专案,羽毛球运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最佳发展时机。

三、技术与战术的发展

羽毛球运动从开创至今,技术与战术的发展从简单到全面,从全面到快速灵活,从快速灵活到多变,其中产生了几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在开创时期,这一时期英国选手垄断整个世界羽坛,虽然他们的技术比较单一,打法陈旧,几乎没有战术变化,但是他们的技术水平一直处於领先地位,为羽毛球运动传播到全世界立下了头功。直到1939年,丹麦、加拿大等国选手以良好的体力和进攻型战术向英国选手发起了挑战,这才打破了英国选手称霸羽坛的局面,在第36届全英锦标赛上,英国选手仅获一枚混双金牌,第37、38届全英锦标赛冠军全给丹麦选手囊括而去。

第二次飞跃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这是羽毛球的技术与战术全面发展的时期,男子技术优势从欧洲全面转向亚洲,形成了亚洲人在世界羽坛上称雄的局面。

第三次飞跃是80年代,世界羽坛技术与战术向快速进攻、全面、多变的方向发展。以中国、印尼、印度、丹麦、马来西亚、韩国为代表的各国选手打法更全面,变化更多,速度更快,特长突出,攻守兼备而各领风骚,在技术上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进入了世界羽毛球运动史上的巅峰期。

到了90年代,名将们的技术达到更炉火纯青的地步,新的技术又开始形成。

世界女子羽毛球运动起步较晚,它的技术也是随著男子的技术提高而提高的。20世纪40年代末期至50年代初期,丹麦女子选手的技术领先一步,她们获得全英羽毛球锦标赛七项单打冠军、五次双打冠军,到了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美国女选手吸收了男子快攻、拉吊等羽毛球打法,竞技实力显著增强,从1954年至1967年14届全英锦标赛,她们获得了13次女单冠军,并获3届尤伯杯赛冠军。60年代末期,日本女队在进攻的基础上加强了防守,以严密的防守,寻找进攻机会,从而显示了相当的优势。她们从1965-1981年接连5次获得尤伯杯杯冠军,6次获全英锦标赛女单、女双冠军。

四、我国羽毛球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前,在沿海少数城市虽有羽毛球活动和小型比赛,但范围很小,水平也很低。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在天津举行了第1次全国羽毛球

羽毛球课教案

比赛,参加的单位有11个城市的男运动员49人,女运动员29人。以王文教、陈福寿为代表的一批华侨羽毛球好手的归国,给我国的羽毛球运动带来了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技术和战术,使我国的羽毛球运动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第1届全国运动会羽毛球即列入正式比赛项目,共有21个省、市和自治区参加了比赛。

由于政治原因,以我国为首的许多国家的羽毛球协会未能加入国际羽联 使一些国际性比赛相对逊色,没能真正体现世界级水平。

1978年,在香港成立了世界羽毛球联合会举办了两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我国共荣获8项冠军,表明我国羽毛球运动已达到世界最高水平。为了推动世界羽毛球运动健摩、稳步地发展,经过许多国家羽毛球界的共同努力,1981年,国际羽联和世界羽联正式合并,组成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使世界羽毛球运动产生了新的飞跃,出现了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目前,国际羽联已有9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臭委会已把羽毛球比赛列入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羽毛球运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最佳发展时机。

从1958年至1979年,在这一时期,中国虽然没有参加正式世界比赛,但技术与战术水平提高很快,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以汤仙虎、侯加昌为代表的中国选手体现了快攻打法特点。快攻打法除了脚步移动快,还表现在后场跳起扣杀后快速上网高点击球、两边起跳突击、发球抢攻等方面,特别是他们“快、狠、准、活”的技术风格,以绝对优势压倒了印尼队和欧洲队,为推动世界羽毛球运动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此,国的快攻技术开始被国际羽坛所接受。到60年代未70年代初,在研究中国技术特点的基础上,世界羽坛注重了速度和进攻,发展了新技术,出现了以印尼梁海量为代表的劈杀技术,以林水镜为代表的双脚起跳扣球技术,使世界羽毛球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80年代中后期,代表人物有杨阳、赵剑华、熊国宝、罗天宁、阿迪、魏仁芳、拉·西德克、朴柱奉、霍那、拉尔森等。杨阳、赵剑华将快、狠、准的打法发展成拉吊进攻和变速突击的打法,阿迪、魏仁芳发展了技术全面、快速、准确的打法。

到90年代,运动健将的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新的技术又开始形成。印度尼西亚年轻集团军和韩国的凶狠拼拾作风、马来西亚西德克兄弟的拉吊技术以及中国吴文凯、刘军为代表的快攻型打法在世界羽坛上各领风骚。

到了现在,我国羽毛球称霸世界。无论是男单女单男双女双混双,都拿到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冠军,而且后备人才很多,以后中国将会继续称霸羽毛球界。

五、问答

1、羽毛球起源于哪里?现在羽毛球起源于那里?

2、我国的羽毛球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哪个阶段?

六、课堂小结

1、本节课老师主要讲解了羽毛球的起源和发展。

2、通过这次课的学习,增加学生对羽毛球的起源和发展有一定的认识,使同学们积极的加入到羽毛球的锻炼中去。

羽毛球课教案

6.二年级羽毛球挑球教案 篇六

——羽毛球挑球

水平阶段:水平一(二年级)

教学目标:

1、知道羽毛球挑球的动作方法。

2、能初步学会羽毛球挑球的动作。

3、练习中表现出勇敢、果断和不怕困难、争取胜利的精神。教学内容:

1、羽毛球:正、反手上一步挑球

2、游戏:发球比远 教学重点:手脚配合、协调用力。教学难点:动作连贯、协调。器材准备:羽毛球若干,球拍自备

教学步骤:

一、准备阶段(7--8分钟)

1、体委整队集合、汇报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

3、队列、队形练习(向左、向右转)。

要求:两脚同时登地

4、由小组长带领分组慢跑。

5、羽毛球操。

三、学习阶段(17—21分钟)

1、复习正手颠球。要求:球拍要平。

向上颠

2、示范正手上一步挑球动作。要求:认真观看。

比较和颠球的不同

3、组织学生练习

要求:1)运动队队员当老师助手进行帮助练习

2)没人打三个球

3)集体徒手练习3—4次

4)平均分成四组练习3—4次

4、示范反手上一步挑球。要求:1)认真观察。

2)比较和正手挑球的不同。

5、组织学生练习。

要求:1)集体徒手练习3—4次。

2)平均分成四组练习3—4次。

四、游戏、比赛—发球比远(10-12分钟)

1、教师讲解示范游戏方法、规则。

2、学生分组游戏、比赛。

3、总结比赛中出现的情况,强调规则再比赛。

4、评价比赛结果。

五、放松身心阶段(2—3分钟)

1、教师提要求。

2、学生分散随师示范作简单放松动作。

六、结束部分

1、总结练习、比赛情况

2、安排学生收拾器材。

3、师生再见、宣布下课。

七、练习密度预计

1、本课实练时间18-20分钟。

2、本课密度30-35%。

3、平均心率130左右。

八、本课指导思想:重视学生身体体会,以游戏结合技术进行练习,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以达到育体、育心的育人目标。场地器材:操场

注:本教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有所变动。

教后反思:

7.谈高校羽毛球技术教学方法改革 篇七

根据访谈问卷得知, 目前各普通高校都开设了羽毛球教学内容, 教学的方式各不相同, 学时安排也有差异, 但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特征。

1.1 学生中选择羽毛球项目的基本上没有羽毛球训练经历, 基础较差。

1.2 课外练习频度不够, 缺乏训练指导。

1.3 重点不突出。

在查阅了全国几所普通高校的羽毛球教学大纲后发现, 教学学时基本上在60学时之内, 教学内容基本涵盖了羽毛球的所有技术, 从上网, 后退步伐, 正反手的发球技术, 到后场的击高、吊、杀技术, 前场的小球技术, 以及单、双打战术, 等等, 而且, 每项技术的学时学时分配没有明显的差别。

1.4 教学改革缺乏实效性。

目前各普通高校进行的教学改革多种多样, 种类繁多, 多是围绕“三自主”的教学形式展开, 但是在现实中真正能以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较少, 许多教学改革只是为了立项、发文章、优秀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 教师很少能静下心来关注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质:“竞技和团队”。

2. 教改举措

2.1 以技术重点为突破, 以精带全。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 我深深体会到在不同的学习阶段, 一定要抓住这一阶段的主要环节, 不能逾越, 许多隐形的因素不加重视都会影响以后技术的学习。

通过对羽毛球技术的动作分析不难发现, 在繁多的羽毛球技术里, “正手击后场高远球”和“击球前一步步伐”是羽毛球技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杀球和劈吊技术在技术动作结构上与击高远球一致, 只是在击球点的前移和拍面调整上不同, 步伐的移动上是结合自身的身高臂展与来球情况作相应的选择, 关键都是为击球前最后一步的到位做准备。

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突出“正手击后场高远球”和“击球前最后一步步伐”这两个教学重点, 在学时分配上、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上, 作为重中之重。只有抓住了事物的主要方面后, 其它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事半功倍。

2.2 以教学模式改革为先导, 推动课内外结合。

运动教育模式是由美国著名学者西登托普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 是以游戏理论的运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教师直接指导、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为学习方法, 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 在整个教学工作中以比赛为主线, 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实的、丰富的运动体验。运动教育模式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有运动能力的、有运动教养的、有运动热情的体育人、运动者。这几点都是基于终身体育为大背景的, 不仅看重学生的当前利益, 而且看重学生的发展, 兼顾学生的长远利益。

运动教育模式与我国健康第一的思想不谋而合。

2.3 以羽毛球运动规律为主线因材施教。

根据大学生基本没有参加系统启蒙训练的情况, 我们要重点抓好击后场高远球技术、击球前最后一步步法、调整身体重心这三个基本技术的教学。方法一:提高队员对球性的熟悉程度, 判断球的飞行轨迹, 无论怎样的来球都可以自如支配, 为吊球、杀球等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二:重点学会和掌握控制自己身体重心的能力, 只有身体重心控制的稳, 重心移动得快, 才能更好地完成攻防技术;方法三, 步法:对技术水平较低者, 无论在练习进攻技术还是防守技术上, 都要让他们结合球, 学习各种步法的移动, 灵活地掌握步法, 处理好人与球之间的距离、位置关系, 才能使单个动作连贯, 流畅协调。

根据授课对象是大学生, 理解能力强, 我们要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 改变填鸭式的教学训练, 加强理论知识讲授,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正手击后场球技术的讲授时, 不应局限在高远球、杀球、劈吊等个别技术的讲解上, 而应介绍侧身、引拍、蹬转、提肘、挥拍与触球后随前的技术环节, 并说明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及作用, 然后结合不同点的击球, 阐明由此产生的几个环节相应变化的原因。

3. 结语

教学是双边互动的环节,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遵循羽毛球运动的规律, 把握住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并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 科学安排教学计划、内容因材施教;通过简单实效的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体育教育中的竞技和团队特质, 以学生为主体, 以比赛为主线, 明确学习的目的, 调动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对羽毛球技术有全面深刻的认识, 提高技术水平, 进而在体育上有一技之长, 实现体育课程目标, 为终身体育奠定好基础。

摘要:羽毛球项目是技巧性较强的隔网运动, 对参与者身体条件的要求不高, 深受大学生的喜爱, 对于起步较晚的大学生来说, 技术教学是教学中的重点。本文就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改革进行研究, 以实现羽毛球技术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高校,羽毛球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教艺体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M].2005.

[2]吴伟.运动教育模式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 (31) , 12.

[3]西登托普.关于运动教育的讲稿[R].2004.

[4]Siedentop, D.Physical education:Quality PE through positive sport experience.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 1994.

8.羽毛球技术课教案 篇八

关键词:青少年、羽毛球、击球技术、运用

目前我国各地的中小学和业余体校中有大量的青少年参加羽毛球活动和训练,如何能够掌握规范的和先进的羽毛球技术,是青少年运动员和羽毛球爱好者迅速提高自身运动水平的关键。在羽毛球技术中有基本技术、组合技术、基本战术三个主要方面,而青少年运动员和爱好者最需要的是掌握基本技术。基本技术包括握拍技术、发球技术、击球技术、基本步伐、单打技术、双打技术等,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介绍一些羽毛球击球技术及其运用,供青少年运动员和羽毛球爱好者参考。

1.羽毛球基本击球技术

羽毛球的击球技术多种多样,特别是在每种击球技术的运用中,不同的运动员在手臂、手腕等的细微差别可能导致击球的效果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可以体现在球飞行的线路、方向、力度、角度等多方面,同时还会由对手的情况有无数的组合变化,而这正是体现高手水平的地方。青少年运动员必须在掌握基本的击球方法后不断揣摩,使一种基本击球方法衍生出多种变化,达到最佳的应用效果,这是学习基本技术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任务。

1.1 击高远球

运动员将对方的来球用较高的弧线打到对方底线附近的球叫高远球。高远球的作用是可以迫使对方离开中心位置,到底线去击球。打高远球一方面可以削弱对方进攻威力,消耗对方体力,作为针对体力差的对手所采用的一种战术;另一方面,利用高远球滞空时间长的特点争取时间,使自己能够恢复有利的站位,摆脱被动局面。

打高远球要让球的飞行弧线高,球的落点远,应该落在底线附近,尽量靠近底线或边线。高水平运动员常常可以将球控制在距离底线几厘米的地方,青少年运动员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控制落点的技巧。

1.2 杀球

杀球是尽量在球的运行高点将球向下扣杀,是一种主要的进攻手段。杀球具有飞行路线短、弧线直、时间短、下落快的特点,对手常常来不及防守球已落地,是进攻队员必须掌握的技术。杀球从击球点高度来说有原地击球和跳起击球,在来球很高和运动员体力充沛时可以采用跳起杀球,这样威力更大。杀球的击球方式有正手、反手和绕头顶杀球3种,其中正手杀球技术应用最多,青少年运动员要更多地进行练习。

杀球的动作要领包括向后引拍、挥臂、扣杀等几个环节。引拍时上体要有向后侧方的伸展,以便充分利用腰腹肌的力量,这对于加大杀球的力量有重要的作用。挥臂速率要快,要有爆发力,最后击球时手腕有“点”的动作。整个上臂、前臂、手腕的挥动应该显示为“鞭打”效应,而不是只依靠用力挥手臂,学生可以在教练员和老师的指导下不断体会。初学者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向上伸直手臂,手握球拍做连续向下“点”的动作,体会击球的最后动作。训练时可以采用徒手挥臂、持拍挥臂、多球连续击球等方式练习杀球的动作。在原地杀球动作熟练后再练习跳起杀球,跳起杀球要将原地杀球动作和起跳结合起来,也必须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

1.3 吊球

吊球的概念是在后场将对方的来球轻巧地还击到对方网前区域。其作用是调动对方,使其在场地上前后移动,打乱对方的战术,使对方陷于被动,甚至可以直接得分。在后场击球中,高远球、杀球、吊球是3种主要的击球方式,结合起来使用有很强的威力。

吊球的练习主要是控制球的落点,落点不但要在网前,而且最好能够落在远离对方队员站位的一侧,以增加对方接球的困难。练习吊球动作的前期动作可以与杀球、高远球一致,以达到上面所说的迷惑对手的效果,最后击球时前臂迅速减速,球拍对着落点方向,手腕控制球拍触球,用力要轻,如果要将球打向侧方,手腕要有一个转腕动作。

1.4 放网前球

放网前球是比赛中运用非常多的一种技术。在羽毛球比赛中,前后调动对方是最基本的战术之一,当对方采用吊球或网前球调动自己到网前时,同样以放网前球还击对方。放网前球的动作轻柔,将对方的吊球或网前球用球拍轻轻一托,使球一过网顶就朝下坠落。放网前球的落点和高度可以体现出击球者的技术水平,落点尽量靠近网前,并且在离对方较远的一侧,高度越低越好,其目的都是给对方增加回球的困难。

1.5 搓球

搓球是放网前球技术的一种发展,它动作细腻,击球点较高,约与肩同高,利用“搓”、“切”、“挑”的动作,摩擦球托底部,使球改变在空中的正常运行轨迹,产生沿横轴翻滚或纵轴旋转越过网顶,给对方回击造成困难,而为自己创造进攻的机会。

1.6 推球

推球是一种网前的战术进攻球。运用推球时,运动员首先要在网前做出要进行放网前球或搓球的假动作,引诱对方上网。当对方向前移动上网或重心前移准备上网时,突然将球快速推到后场底线或底角,使对方来不及回去接球,或使对方失去重心,打出质量很差的回球。利用这种进攻战术,常能够直接得分。推球的要领是要掌握时机,如果对方没有受到假动作的影响,不要盲目推球而给对方造成进攻的机会。

1.7 钩球

在网前回击对角线球叫钩球。钩球的落点和角度要在远离对方的一侧,手腕的运用是钩球的主要技巧。它和搓球、推球结合起来运用,常能达到声东击西的效果。

1.8 扑球

扑球是当对方发网前球或回击网前球,球越过网顶时,弧线较高,运动员迅速上步在网前举拍扑杀。扑球用力有轻有重,飞行的弧线较短,落地较快,常使对方挽救不及。扑球的要点一是要判断准确,运动员要准确判断出对方要放网前球或搓球,从而有上网击球的心理准备;二是要行动迅速、敏捷,在对方放网前球的动作做出后,快速向前移动,进行扑杀,必要时可向前跃起。扑杀时注意不要触网犯规。

1.9 挑高球

挑高球是在网前回击对方网前球的一种打法。在对方放网前球或搓球时,如果对方站位有利,控制住网前区域,这时运用网前球回击有困难,或者对方站位靠前,后场空间较大,这时可以把对方击来的吊球或网前球挑高,回击到对方后场。这是在比较被动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防守技术,一方面摆脱被动状态,同时利用后场高球运行的时间调整站位,准备下一次击球。

1.10 平抽球

平抽球也叫平拍球,是将球快速平打过网的一种技术。以往抽球在双打中运用最多,但是随着单打速度的加快,很多选手也在单打中采用抽球,以提高速度,造成对方被动。抽球时,击球点一般在肩部以下的两侧,利用前臂和手腕动作击球,击球速度快。

2.击球技术的运用

2.1 运用高远球压后场底线

通过高远球或进攻性的平高球压对方后场底线,迫使对方后退,然后配合大力杀球或吊网前空档,争取得分。这种打法特别适合攻击后场还击能力较差的对手,如果对手后场大力杀球的能力较弱,不能给自己造成很大威胁时,可以多采用这种方法。

2.2 打四方球

以高远球(或平高球)和吊球准确地攻击对方场区的4个角落,调动对方前后左右奔跑,打乱其阵脚,在对方来不及回中心位置或回球质量较差时,可以向其空档部位吊球或杀球得分。这种打法适合于对方体力较差的情况,通过大量的四方球消耗对手的体能,最后取得比赛的胜利。如果自己的体力较差,要防止和对方打四方球。

2.3 拉吊结合上网

以平高球快压对方后场两个底角,配合快吊网前两角,引对方上网,当对方被动回击网前球时,即迅速上网控制网前,以网前搓球、钩球结合推后场底角,迫使对方疲于奔命,回击被动从而创造中后场大力扣杀和网前扑球的机会。这种打法要求运动员技术全面,控制球的能力强,吊球、搓球、钩球的落点好,使对方接网前球时回球的质量不高,因而可能造成大力杀球和扑球的机会。控制网前球的打法必须具备细腻的手法,手腕动作技巧性高,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中不断磨练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

2.4 后场下压

利用对方打来的高远球在后场扣杀,结合吊球,迫使对方被动挡网前或放网前球,这时主动快速上网搓或推球,控制前场,迫使对方被动挑高球,再后退跳起大力扣杀。这种打法与拉吊结合相差不多,其主要区别是后场的杀球力量大、速度快,是重要的得分手段,因此要求运动员具有高水平的后场杀球能力和充沛的体力,能够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威胁。

2.5 守中反攻

这种打法是利用拉、吊四方球及防守中的球路变化调动对方,伺机反攻。一个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可能总是处于主动,被动时的转换是考验运动员水平高低的试金石,高水平的运动员常常能够利用守中反攻扭转被动局面。守中反攻时,防守方一是利用向对方后场的拉球获得时间,趁机恢复有利的站位,准备回击对方的来球;二是在接对方的杀球、平抽球时,控制回球的线路,打到对方的空档或网前,使对方不能连续进攻,摆脱被动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侯加昌.羽毛球快、狠、准.活与稳的关系[J].羽网杂志,1991(3).

[2]王文教.中国体育教练员羽毛球岗位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3]程勇民.快狠准活技术风格对中国羽毛球运动员的促进与制约[J].体育学刊,2005(2).

上一篇:追悼会家属致谢词下一篇:专题一生物和生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