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饮食文化和礼仪

2024-08-13

法国的饮食文化和礼仪(10篇)

1.法国的饮食文化和礼仪 篇一

社交礼仪

1

爱好社交,善于交际。

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社交活动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2

诙谐幽默,天性浪漫。

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爽朗热情。善于雄辩高谈阔论,好开玩笑,讨厌不爱讲话的人,对愁眉苦脸者难以接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法国人不仅爱冒险,而且喜欢浪漫的经历。

3

渴求自由,习惯“迟到”。

在世界上法国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自由、平等、博爱”不仅被法国宪法定为本国的国家箴言,而且在国徽上明文写出。

和法国人约会必须事先约定时间,准时赴约是有礼貌的表示,但不要提前,同时也要对他们可能的姗姗来迟事先有所准备。法国人迟到就跟吃饭一样习以为常,甚至,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和情形下,如果你不迟到,则是不礼貌的。比如说,如果你被一位法国人邀请去他家作客,他跟你说好晚餐时间为七点三十分,你可千万别七点二十分就到了,否则的话,那会让主人很尴尬的。你哪怕晚点去都没关系。别担心人家会责备你,相反,当你忐忑不安地叩开他家的门时,迎来的将会是衣着光鲜的女主人灿烂自信的笑脸。

4

自尊心强,偏爱“国货”。

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与法国人交谈时,如能讲几句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

5

骑士风度,尊重妇女骑。

在人际交往中法国人所采取的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拥抱礼和吻面礼。

法国女子在社会生活中地位较高,同她们握手时,一定要等其先伸手,她们可戴着手套,而男士一定要摘下手套,无论在何处,男士都要让女士先行。

文化风俗

法国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般以握手为礼,少女和妇女也常施屈膝礼。在男女之间,女士之间见面时,他们还常以亲面颊或贴面来代替相互间的握手。法国人还有男性互吻的习俗。两个男人见面,-般要当众在对方的面颊上分别亲-下。在法国一定的社会阶层中,“吻手礼”也颇为流行。施吻手礼时,注意嘴不要触到女士的手,也不能吻戴手套的手,不能在公共场合吻手,更不得吻少女的手。

法国人在餐桌上敬酒先敬女后敬男,哪怕女宾的地位比里宾低也是如此。走路、进屋、入座,都要让妇女先行。拜访告别时也是先向女主人致意和道谢,介绍两人相见时,-般职务相等时先介绍女士。按年龄先介绍年长的,按职位先介绍职位高的。若介绍客人有好几位,-般是按座位或站立的顺序依次介绍。有时介绍者一时想不起被介绍者的名字,被介绍音应主动自我介绍。到法国人家里作客时别忘了带鲜花。

送花时要注意,送花的支数不能是双数,男人不能送红玫瑰给已婚女子。在送花的种类上应注意:在当地送菊花是表示对死者的哀悼。法国人把每一种花都赋予了一定的含义,所以选送花时要格外小心:玫魂花表示爱情,秋海棠表示忧虑,兰花表示虔诚,郁金香表示爱慕之情,报春花表示初恋,水仙花表示冷酷无情,金盏花表示悲伤,雏菊花表示我只想见到你,百合花表示尊敬,大丽花表示感激,金合欢表示信赖,紫丁香表示我的心是属于你,白丁香表示我们相爱吧,倒挂金种表示心里的热忱,龙头花表示自信,石竹表示幻想,牡丹表示害羞,白茶花表示你轻视我的爱情,红茶花表示我觉得你最美丽。

此外,法国人视鲜艳色彩为高贵,很受欢迎,视马为勇敢的象征,认为蓝色是“宁静”和“忠诚”的色彩,粉红色是积极向上的色彩。但法国人忌讳核桃,厌恶墨绿色,忌用黑桃图案,商标上忌用菊花。法国人还视孔雀为恶鸟,并忌讳仙鹤(认为它是蠢汉与淫妇的象征)、乌龟,认为杜鹃花、纸花不吉利。

法国人大多信奉天主教,其次才是新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他们认为“13”这个数字以及“星期五”都是不吉利的,甚至能由此引发什么祸事。如果你对老年妇女称呼“老太太”,她们是很不高兴的。法国人还忌讳男人向女人送香水,因为这有过分亲热和图谋不轨之嫌。他们还不愿意别人打听他们的政治倾向、工资待遇以及个人的私事。如果初次见面就送礼,法国人会认为你不善交际,甚至认为粗俗。

法国女宾有化妆的习惯,所以一般不欢迎服务员为她们送香巾。法国人在同客人谈话时,总喜欢相互站得近一点,他们认为这样显得更为亲近。他们偏爱公鸡,认为它既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还有司晨报晓的功能,因而它可以用作“光明”的象征,并奉为国鸟。他们还非常喜爱鸢尾花,认为它是自己民族的骄傲,是权力的象征、国家的标志,并敬为国花。

法国人在交谈时习惯于用手势来表达或强调自己的意思,但他们的手势与我们的有所不同。如,我们用姆指和食指分开表示“八”,他们则表示“二”;表示“是我”这个概念时,我们指鼻子,他们指胸膛。他们还把姆指朝下表示“坏”和差的意思。

饮食文化

菜肴文化

讲究的调料搭配简单的菜样。法餐对菜的配料,火候的讲究,菜肴的搭配,选料的新鲜,不同地区的多元化菜肴及菜肴烹饪的细腻,合理性和艺术性都在其他西餐之上。常用的香料有:百里香,迷迭香,月桂,欧芹,龙蒿,肉豆寇,藏红花,丁香花雷,调味汁达百种,既讲究味道的细微差别,还考虑色泽的不同。相对于种类繁多的配料,菜的类别不过十来种,点餐的顺序是:头道菜是凉菜或汤,尽管菜单上有多种“头道菜”,但只能选一种,在上菜之前会有一道面包,吃完以后服务员帮你撤掉盘子再上第2道,第2道是汤,美味的法式汤类,有浓浓的肉汤,清淡的蔬菜汤和鲜美的海鲜汤。第3道是一顿饭中的正菜,正菜最多的是各种“排”,鸡排,鱼排,牛排,猪排。这所谓的排是剔除骨头和刺的净肉,再浇上配制独特的汁,味道鲜美,吃起来很方便。接着便是餐后甜点,可以是水果,咖啡,蛋糕或冰淇淋。法国的特色菜肴有马赛的“普罗旺斯鱼汤”,鹅肝,巴黎龙虾,红酒山鸡,鸡肝牛排,焗蜗牛等。

葡萄酒文化

法国的葡萄酒文化是伴随着法国的历史与文明成长和发展起来的。葡萄酒文化已渗透进法国人的宗教、政治、文化、艺术及生活的各个层面,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葡萄酒作为法国人每天餐桌上的必备品,已成为法国饮食文化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法国作为世界上葡萄酒的主要出产国,全国有10个生产葡萄酒的地区,品种繁多,以波尔多地区生产的葡萄酒,香槟地区的香槟酒在世界上最富盛名。在餐桌上,法国人也十分讲究酒与菜肴的搭配,如在饭前饮用较淡的开胃酒,食用沙拉、汤及海鲜时,饮用白酒或玫瑰酒;食用肉类时饮用红酒,而饭后则饮用少许白兰地或甜酒类。香槟则惯用于庆典。

咖啡文化

咖啡文化也是法国的一大特色。自1686年,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商人来到这里创办了第一家咖啡馆后,巴黎的咖啡馆就一直兴盛不衰。在巴黎城内外,人行道、广场、花园,几乎无处不是咖啡馆,并且生意异常红火。咖啡与法国人的生活密不可分,从早餐的牛奶咖啡搭配羊角面包,到法国上班族的下午茶,咖啡伴随着法国人的生活,对于遍布各处的咖啡店就不足而奇了。法国的咖啡文化源远流长,绝非吃喝消遣般简单。一杯咖啡配上一个下午的阳光和时间,这是典型的法式咖啡,重要的不是味道而是那种散淡的态度和做派。法国人喝咖啡讲究的是环境和情调,在路边的小咖啡桌旁看书、写作,高谈阔论,消磨光阴。自上世纪以来,咖啡馆往往成了社会活动中心,成了知识分子辩论问题的俱乐部,以至成了法国社会和文化的一种典型的标志。白色的桌子、蓝色的咖啡杯、随风飘扬的遮阳棚、忙碌的服务生、当然还有悠闲的风琴,这些都是法国咖啡馆的特色所在。这些咖啡馆在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街、蒙马特和蒙帕那斯诞生,而后走向辉煌。法国的文学和艺术新思潮在这里生根发芽。这些咖啡馆也亲眼目睹了法国文化从萌芽到鼎盛。

2.法国的饮食文化和礼仪 篇二

法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法国文化在西方各国的文化迁衍变化中经常起到先锋和表率作用。17世纪, 法国的古典主义成为欧洲各国效法的楷模。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运动在法国蓬勃兴起, 带动了整个欧洲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普及。进入19世纪后, 巴黎成为欧洲文化的中心, 许多新的文化思潮和流派在巴黎诞生, 然后迅速蔓延到全欧以及大西洋彼岸的美洲。新小说、荒诞剧、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序列音乐、电子音乐、绘画的形式艺术、新现实主义等等, 都在巴黎这个文化摇篮中诞生。

法兰西文化的人道主义较之其他民族文化显得格外突出。特别是经过18世纪启蒙运动以及随之而来的大革命之后, 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在法国深入人心。法兰西文化另一个深层蕴藉是理性主义传统。法国人的确是伊壁鸠鲁的信徒, 享乐实惠、绝色佳酿、良辰美景、花草风月为法国人所津津乐道。然而法国人同时又最讲节制, 最讲分寸, 最讲精神思想的作用, 并非一味纵情声色。而且法国人还特别讲究思想的准确明晰, 讲究思维逻辑的严密。这是法兰西国民性格中蕴含得更深也更为重要的机制。

法国的报刊业诞生于17世纪, 在18世纪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750年左右, 全法国已有80多种期刊, 而在全欧洲发行的170余种期刊中, 多数也是在法国编辑的。报刊杂志在向人们提供政治、文化、科技新闻的同时, 也十分注重介绍新书, 对推荐新书和宣传新思想有着重要意义。以1665年1月创刊于巴黎的《学者报》为例, 其主要内容是介绍法国及欧洲各国出版的新书, 科学、文化界的最新动态, 以及对文学报告、作品的评价和对发明的评审。该刊一直延续出版至今, 对欧洲各国的科学、知识性报刊产生过深远影响。

文学作品为法国报刊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招徕了很多读者。除大量刊登文学作品外, 法国报刊还借拉拢文坛巨匠加盟, 来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这些作家及其作品借助报刊, 也扩大了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吉拉丹的《新闻报》, 开创了报纸刊登长篇小说的先例, 拥有一批包括雨果、巴尔扎克、大仲马等文学家组成的撰稿人, 自1836年连载巴尔扎克的小说《老处女》以来, 它在知识界和上层社会中就备受重视。杜塔克的《世纪报》也随之先后刊登了巴尔扎克的《保守船长》和大仲马的《三剑客》。从此开始了一个报纸连载长篇小说的时代, 并逐渐形成法国报刊的文学传统。 (郭亚夫、殷俊, 2004)

18世纪, 法国封建专制统治岌岌可危, 自由主义的新思想也渐渐孕育, 涌现出一大批启蒙思想家, 其中较为著名的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 他们所宣扬的民主思想, 不仅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准备, 而且为未来的法国资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新体系营造好了一个广泛认同的社会舆论氛围。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也被译成法文广为传播。1788年, 国民议会宣告:“报纸应享有最大的自由权。”一方面, 启蒙思想为报刊争取新闻自由;另一方面, 报刊作为一种载体, 也为各种思想的传播做出一定的贡献。

1789年,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 带动了新闻传播业的大变革, 法国资产阶级新闻传播业形成。为了报道巴黎和其他地区的革命消息, 法国各省的地方新闻事业蓬勃发展, 地方报业在革命的浪潮中崛起了。《人权宣言》首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 明确了新闻自由及防止滥用新闻自由的原则, 被认为法国现代新闻立法的基石。

大革命提高了法国不同社会阶层人士对新闻传播事业的需求和兴趣, 使得报业空前繁荣。从1789年7月到1800年底, 全国新创办1350种刊物, 是之前150年内创办报刊总数的两倍。报刊之间竞争激烈, 经常展开论战, 既传播了新思想, 极大地启发了民众的民主意识和革命热情, 同时奠定了政论性报刊在法国的悠久传统, 提高了新闻传播事业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重大地位。

法兰西文化素来追逐时尚, 直接影响到法国传媒业强烈的娱乐化取向。时尚和体育比赛是法国媒体永远的主题。法国媒体的娱乐化取向在西方各国媒体中是最明显的。曾有这样一句话形容法国的传媒业:“法国只有一份报纸闻名于世:《队报》, 专门报道足球。法国只有一种新闻让全球关心:时装表演。”

法兰西文化已经渗透入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闻事业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 必然要受到文化的影响和浸染。正是由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法国的新闻工作者有着很深的文学底子, 意见是夹杂在报道里面的, 报道和言论很难区分。这也是欧洲新闻业的一个共同特点, 但以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最为突出, 这几个国家的新闻业被称为“评论取向的新闻业”。而美国是“以信息为取向的新闻业”, 美国新闻工作者避免作价值判断。从这一方面, 也充分体现了法国新闻业的文学传统。

摘要:法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法兰西文化已经渗透入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闻事业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 必然要受到文化的影响和浸染。法国报刊的文学传统延续至今。本文试图将法国文化作为切入点, 研究其与法国新闻事业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法国,文化,新闻,影响

参考文献

[1]、郭亚夫、殷俊.外国新闻传播史纲.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

[2]、罗芃、冯棠、孟华.法国文化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3]、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外国新闻传播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4]、贝尔纳·瓦耶纳.当代新闻学.北京:新华出版社, 1986

[5]、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3.法国西餐礼仪及饮食特点 篇三

喝汤时,汤勺应由自身一方向外舀汤。这样即使万一泼洒也不会弄脏自己的衣服。记住,汤再烫也不要吹。

用餐时左手用叉按住食品,右手用餐刀把它切成小块,然后叉住送入口中。吃完一块再切一块,不要一次切很多小块。而且注意每次要将叉上的食物完全放入口中,不要举着一块食物小口小口地咬。刀叉只有用餐时才拿在手中,凡用餐巾擦嘴或手持酒杯时,请放下刀叉。

暂时离席时,餐巾应放在椅背上,刀叉应成八字形放在盘子上,刀刃朝自己,表示继续用餐。如果刀刃向上,勺把指向自己,或将餐巾放在桌上离席,服务生很可能认为你已经结束这一餐,然后把你的餐具及剩下的食物收走。顺便说一句,如果女士补妆,最好去卫生间,而不是在餐桌上。

用餐完毕,可以将餐刀餐叉合并在一起,汤匙把直指自身,以示不再用餐。吃肉时要切一块吃一块,不要一次切完;吃鱼不要翻过来吃,吃完上半层鱼,再用餐刀将鱼骨去掉,吃下半层;吃鸡时可以用手拿着吃。已吃进嘴里的鸡骨、鱼刺,要用餐叉接住,轻轻放入盘内。

(美式的就一般多了,只要没有太越轨的行为,都可以,因为美国人一般都比较随便。)

法国人的情感细腻,想法浪漫。因而法国的餐饮是非常讲究的。

法国的饮食文化非常悠久,从路易十四开始,法国的饮食外交便世界闻名,在法式宴会鼎盛时期,餐桌上一次可上200道菜。法国人最爱吃的菜是蜗牛和青蛙腿,最喜欢的食品是奶酪,最名贵的菜是鹅肝,家常菜是炸牛排外加土豆丝,此外,法国人还是世界饮酒冠军,尤其是喝葡萄酒。

法国是世界三大烹饪王国之一。法国人讲究吃,而且舍得花钱。法国人不爱吃无鳞鱼,也不爱吃辣味的菜肴。他们一般都喜欢吃略带生口、鲜嫩的美味佳肴。法国人一般都乐于喝生水(自来水),不习惯喝开水。

闻名世界的.法国料理,以精致豪华的高尚品味,风靡全球食客的胃,法国人将「吃」视为人生一大乐事,他们认为:美食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艺术。16世纪时的法国宫廷已有一套相当讲究的饮食文化,法国大革命后随着宫廷厨师的流落市井,宫廷料理开始在民间生根。

法国料理十分重视“食材”的取用,次等材料,做不出好菜是法国料理的至理名言,而法国料理就地取材的特色,使南北各地口味不一,因此「到什么地方吃什么菜、什么时令吃什么菜」就很重要!

4.法国的用餐礼仪 篇四

关于法国的用餐礼仪

点菜时尽量选自己想吃的食物,也可以请待应为你推荐餐厅的招牌菜和主厨的当日推荐(Plat du Jour)(通常是应季的菜品,而且是主厨的拿手菜)。

1.预定座位:一般好的法国餐馆都需要提前预定,说明人数,时间,还有位置要求(吸烟或非吸烟区)(我居住在巴黎的时候,朋友请我吃饭,订餐就提前了半个月多月,而且只订到午餐,听说晚餐都1个月前就已经订满了。餐馆就在香榭丽大街附近,靠近凯旋门)。

* 小技巧:中午的套餐比晚上的便宜,平日的比周末的便宜。

2.赴宴着装:好的法国餐馆对着装比较讲究,男士一般都是得体的西服、扎领带;女士相对可以随意点,套裙、礼服或西服等都可以,只要不是拖鞋牛仔裤太随意和朋克类型的就可以。

3.就餐入座:进了餐馆后,马上会有侍应过来帮你脱掉外衣,一般来说,这个服务是需要单独给小费的,从1欧到5欧不等。入座也是有侍应带领的,侍应更会为女士拉椅子(高级法餐厅的双人座椅子高度不一样,侍应首先会拉开椅背较高的请女士入座)。(法国人喜欢比预定用餐时间提早到达,先在酒吧吃点小吃如橄榄及来杯开胃酒)

3.点开胃酒:侍应等客人入座好后,在递上餐牌前,都会先问你要不要来杯开胃酒。

4.点菜:法国菜的菜单一般很简单,但要点好了挺有技巧的.,点菜的顺序是:

头道开胃菜,通常是蔬菜做的冷盘。尽管菜单上有多个品种的“头道菜”供你选择,但只能选择一种。

第2道是汤,美味的法式汤类,有浓浓的肉汤、清淡的蔬菜汤和鲜美的海鲜汤。

第3道菜正菜,这是法餐中最为讲究和经典的一道菜。正莱不过10来种,但都制作很精美。

注:正餐里最多的是各种“排”一鸡排、鱼排、牛排、猪排。这所谓的排是剔除骨头和刺的净肉,再浇上配制独特的汁,味道鲜美,吃起来也方便。

第4道菜是芝士,芝士是在上甜品前的一道菜,侍应通常会拿一盘芝士到你跟前任你选择,而芝士盘通常会给你一些提子或合桃伴吃,红酒更是最佳拍档。

第5道菜是甜品,法国人习惯了吃完甜品才饮咖啡,而不会边吃边饮咖啡。

第6道菜是餐后酒,但不是必须的,对于有些人才说只有品尝完“餐后酒”(pousse-cafe)才算圆满。

5.点酒:点菜后,不妨可来杯house wine。

6.上菜进餐:开餐时可说“Bonappétit!”ou “A Notre-sante!”(即慢慢吃之意)。

注:在上菜之前会有一道面包(通常是法国长条面包(baguette))上来,吃完了以后服务员帮你撤掉盘子再上第2道菜。

小技巧:法国人在早餐时才用牛油涂面包,所以想要牛油便要单独叫。

7.享受美餐:侍应会把所点的餐按次序上菜。我们在享用美餐时,通常需要保持优雅的坐姿和整齐、清洁和安静的氛围。

注:上主菜或吃完海鲜后会先给你一雪糕,用来清洗口腔残余的味道,迎接下一道菜的来临。法国菜注重酱汁,不妨以面包把酱汁蘸到碟底干干净净,以示对厨师的赞赏。

8.餐后告别:进餐后除了支付餐费外,千万不要忘了给侍应小费,一般小费可以咨询当地法国人,从餐费的10%—15%不等。之后就是不要忘了自己的物品和衣服,答谢(Merci bp)服务自己的侍应告别。

小技巧1:餐桌上的玻璃杯,最大的杯子用来盛水,稍小的用来盛葡萄酒,最小的用来盛白葡萄酒。喝红葡萄酒时要拿杯子的上部,因为手的温度会使酒散发出香味,也可以拿酒杯的腰部;但喝白葡萄酒和香槟时,一定要拿酒杯的腰部,以保持酒的凉爽。而且酒杯里总是得留一点酒,不能把酒喝光。

小技巧2:喝汤时调羹向外舀,这样可以避免滴漏,从调羹的侧面喝汤,不能发出声音。喝汤可以将蝶朝外倾斜,以使调羹舀到最后一滴汤。喝酒或喝汤后应该用餐巾拭嘴。

小技巧3:吃鱼的刀叉要小些,左手握鱼叉,叉齿朝下。鱼刀是用来剥离鱼肉,将鱼肉推到鱼叉上。吃肉类的刀叉最大,握刀的右手食指应放在刀背上,离刀柄一英寸远,左手拿叉齿朝下。沙拉的刀叉也有专用的,是餐具中最小规格的。蜗牛钳的使用很简单,将蜗牛夹起,用特别的勺将肉拉出。

5.法国人的婚礼礼仪 篇五

会场:中国一般公证仪式和婚礼仪式不在同天举行。可以先到教堂举行婚礼仪式,然后再到酒吧区和用餐区分开的法式餐厅进行鸡尾酒会和婚宴。

服装:教堂仪式要穿拖尾的婚纱,拖尾越长就越正式,搭配长头纱和水晶珍珠等能带来高贵感觉的饰品。新郎穿正式的黑色礼服。

一般来说,法国的婚礼上,新娘只穿白色的婚纱,举行酒会和宴会时,换上一件无拖尾婚纱更便于走动、敬酒和跳舞。新郎也可以换上稍显随意的黑色西装。

请柬:白色的婚礼一般是非常正式的婚礼,所以在请柬上要注明请着正装出席。法国婚礼上很多女士会穿高雅的套装,戴着欧洲贵族般的宽檐帽。

音乐:四人的管弦乐队或是DJ都可以,只要他够能给你想要的音乐,多选择一些不同风格的舞曲,经典老歌是为长辈们跳舞准备的,流行的音乐给你的年轻朋友们。

鲜花:白色的郁金香拥有简洁的线条和清丽的外形,具有法国的优雅浪漫气息,搭配花形优美的白玫瑰,传统中又带来一些时尚的感觉。

大餐:典型的法餐菜单包括开胃菜、前菜、主菜、乳酪、甜点。其中的名菜数不胜数,以鹅肝酱、海鲜、蜗牛、乳酪等最为人熟知。

法国甜点最普遍的是塔、千层派、以及泡芙等,塔的尺寸大小与馅料变化有上千种之多,千层派是一层蛋糕与一层馅料层层堆叠,泡芙内有馅料,将一个个泡芙用糖浆黏成一座山形,法国婚礼中绝对少不了。

6.法国的饮食文化和礼仪 篇六

我校坐落于曾经是法租界区域的武康路, 无论是从建筑还是历史文化都深受西方国家特别是法国文化的影响。学校创办人之一的李石曾先生为中国留法第一人。当时学校开设了除汉语、英语外的第三门语言课程——法语, 也为培养留法预备生铺垫了扎实的基础。

为了继承我校悠久的历史, 有效落实国际化的教育理念, 学校自恢复校名后便开始试行欢乐法语课的推进, 使学生能了解一些关于法语区域的文化, 开阔眼界, 培养学生一些基本的礼仪等。但在试行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此类文化类的课程的授课内容、授课形式等并不十分感兴趣, 成为推进课程中一大瓶颈, 因此本文决定开展对学生在法国文化拓展活动中兴趣培养的研究。

二研究实施

1. 改变课内教学, 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第一, 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 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法国文化课程推进初期, 我们在没有任何已有经验和教学参考的情况下开始摸索这门课程授课内容的选定。可是在具体的实施中, 发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体验无法接受这些较为枯燥的学习内容, 因此我们成立了此项课程的研究组, 以搜、论、改、教的模式找寻教学内容, 设计了调查问卷, 试图去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通过不断地教与学、研与改、反复研讨与推进之后, 我校按学生年级划分为了低年级与高年级, 分别选择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又将这些内容再划分为两个年级, 两个层次的螺旋式上升。学习内容由浅入深, 将法国文化的特点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中, 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二,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诱导学生的拓展探究能力。在第一轮的传统教学过程中, 教师发现学生兴趣淡薄, 没有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期望, 因此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集思广益, 重新设计了新的教学方式模式。

通过大家的努力, 教师想出了导航仪、千里眼等10个模块, 根据每一个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如法式早餐这一课, 导航仪板块中教师给学生出示了食物金字塔的图片, 在千里眼板块中又给出了西方早餐的实物图, 在八音盒板块中以问题为学习支架, 通过观察与比较让学生发现西方早餐与我们平时早餐中的不同。比起之前直接告诉他们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 这样的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改善课外活动模式, 保持学生的兴趣

每周一节课的学习拉长了学习的节奏, 使一些学习内容变得零散, 久而久之, 学习和遗忘之间打起了持久战,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学习的疲倦感。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具持久性, 教师从多方面、多角度对课外活动模式进行了改善。

第一, 引进校外援助, 掀起学习风暴。之前的法国文化的学习只停留在文化层面, 而专业法语老师的引进使得高年级学生都有了学习法语的机会, 外教老师与语言老师共同授课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开阔眼界、锻炼胆量的同时也对法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今年学校又引进了击剑队的训练, 使得法国传统经典体育运动项目从遥远的书本来到了学生的身边, 每一次孩子们看校队展示比赛的热情就毫不掩饰地展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 走出学校区域, 走近文化领域。为了让学生们更走近法国文化, 与其他学校的法语班和加拿大领事馆取得了联系, 走出校园, 体验不同的西方文化。孩子们走进了法语班, 与那里的孩子一同交流学习和生活。在参观以法语为交流语言的加拿大领事馆时, 孩子们还准备了很多感兴趣的小问题, 希望通过与大使馆工作人员的互动, 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 更产生了想去当地看一看、走一走的愿望。

第三, 开设校文化节, 增强文化体验。学校连续4年开设了“法国文化节”作为文化教学的推进点。目前为止举行的几届文化节都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响应, 以音乐、时装、美食为主题的活动开展, 增强了文化的体验性, 再一次激发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

三实施成效

4年多的时间, 在摸索、改进、探索再改进的过程中, 我校对法国文化拓展活动中学生兴趣的培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模式, 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学生问卷中“是否对法国文化感兴趣”这一项调查, 从初期15.2%的数据到现在的77.8%, 有了明显的增长, 但也显示了仍有22%的学生兴趣有待激发, 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做进一步的思考。

四结束语

我们的研究从内容和方式上进行了较多的思考, 但是对评价仍旧需要再多一点思考。根据学情的发展, 及时更新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以评价为手段, 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 激励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这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 值得我们在日后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摘要: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兴趣, 兴趣的培养更有利于推进文化类拓展活动的有效开展。本文以小学阶段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通过改变课内教学方式与课外活动模式的研究, 分析在法国文化拓展活动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关键词:法国文化,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美]莎莉·亚当森·泰勒.文化震撼之旅·法国 (唐洪菊译) [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8

7.法国送礼礼仪及送花礼仪 篇七

法国人在生小孩和结婚的时候也是需要送礼的。但是一定不要提前送,这在法国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礼品包装一定要精美,不能太过随意,更不要直接使用商场赠送的带logo的包装纸,这样会显的太过随意。

在众多礼物中葡萄酒可谓是最普遍也最不会出错的礼物。一瓶质量上乘的葡萄酒无需花太多的钱,因此法国人日常生活经常会送朋友葡萄酒。

无论是生日派对还是普通派对,都可以带一瓶不错的葡萄酒或是香槟。法国超市里每到节日总会有葡萄酒和鹅肝火腿的套装。精美又便宜。

无论是同性、异性、同事、上下级、亲人之间,婚礼、满月酒、纪念日等等,葡萄酒都是非常高大上的礼品。如果想要别出心裁,选择一些名字特别,年份特别的酒就更加有意义了。

8.法国职业女性的环球礼仪 篇八

法国城市女性大多走出家门,参与工作,但很少身居高位。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T(Edward T.)和米尔德丽德。里德。霍尔(Mildred Reed Hall)的调查显示,只有广告、化妆、时装和艺术领域例外,大多数法国职业女性只从事秘书或办事员等低层次工作。

此外,许多法国男士,尤其是老一代人,难以接受从商的现实。不仅男性,一些法国女性也对北美职业女性表示不满。一位美国营销主管这样回忆她的法国男同事的女办公室经理挖苦她的情景:“她问我谁照顾我的孩子?他们吃什么?谁做饭?你有自己的家庭为什么还出来工作?”她的意思是,既然你的孩子在家里,你也应该呆在家里。“

尽管面对众多偏见和成见,外国女性,尤其是美国和加拿大女性,还是为法国商界所接受的。你可能会偶尔受到骚扰,但请记住法国尊重美貌、时尚、美食和本国语言。

商业行为规范

切忌轻薄:

法国人喜欢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互相调情。他们互相交换眼神、整理衣服等等。他们都认为这是无害的。法国男人为女人的魅力所折服,因此美国女性到法国后应注意展现魅力,但切勿轻薄。

时尚:

美国女性到法国工作穿着应该保守但必须得体。平时着装也应比在美国讲究。

法国女性着装非常讲究,要仔细选择合适的上衣和围巾,并佩戴与之搭配的耳环和手镯,每一个细节都要注意。你应该在选择服饰方面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如果法国人看到你戴着漂亮的法国围巾或法式首饰,他们会非常高兴的。参加商业会议时,剪裁得当的服饰配之以保守的色彩比较合适。一位美国女性回忆自己参加公司(一家法国的国际连锁饭店)高层管理人士宴请的情景。她当时穿着自己最昂贵的衣服和同样贵重的新鞋。她由此了解到了法国人和他们在商务场合的规矩,使她受益匪浅:“这是我第一次和管理层在一起,我自然希望给他们留下好印象,更不用说这是在他们的祖国——法国,这正是我穿着最好衣饰的原因。可是侍者在上汤的时候却不小心绊了一下,撒了我一身,碗正好砸在我鞋上。

我当然感到非常生气和尴尬,但仍力图保持镇静。我的一位女同事赶快把我带到她的房间里。幸运的是,我发现她和我所穿衣服的尺码相同。我很快换了衣服和鞋,然后若无其事的回到餐桌上。

“当时我确信我那套昂贵的衣服和鞋子都已经不可挽回地毁掉了,只好尽可能地不去想。可令我吃惊的是,两小时后,我的衣服和鞋子都完好无损地被送了回来,随之而来的还有主人诚挚的道歉和一束鲜花。”

在异国他乡做生意,耐心和理解是最宝贵的资产。

美食:

对于第一次到法国的人来说,享用法国美食和参观卢浮宫都是令人难忘的经历,二者都是法国的瑰宝。埃莉诺。杰克逊作为一位国际商人,在欧洲工作和生活多年后,她讲述了自己吃在法国的难忘记忆:“我到诺曼底见我客户,中午我们在一家地方餐馆用餐。吃过第一道菜,我就已经饱了。这道菜刚撤下去,下一道菜就上来了。我必须吃一点,因为你不吃,他们就会认为你不喜欢。这顿饭吃了三个小时,最后还有几碟奶酪和甜点。我吃得非常饱,肚子好像要爆炸了一样。回巴黎路上,房东邀请我吃顿简单的晚餐。实际上,这顿饭有七道菜外加红酒,我再次不得不每道菜都吃一些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我感觉好像一天内吃了三顿感恩节大餐。”

用餐须知:

记住英语中“礼仪”这个词是来自法语,法国人对此也十分重视,时刻要注意礼节。举个例子,饭前应该先祝其他人好胃口。

除了吃法式面包外,不要用手抓着吃(甚至在吃三明治时也不要这样)。法式面包比较易碎,通常放在盘子一侧的桌上,一般不用盛面包的专用盘子。这种面包主要用来把食物送到餐叉上,正因为如此,法国人很少在面包上抹黄油。

把手放在桌上,手腕轻搭在桌边。

不知该怎么办时,观察主人夫妇并效仿他们。

沙拉一般在主菜后上。注意法国人在吃生菜时,先用刀叉把生菜卷起来,再放入口中。切记不要把生菜切碎。

把水果切成薄片再食用。

不要吸吮出声,除非主人夫妇也这样。一般用餐时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矿泉水都有。

聊天是用餐时非常重要的内容,但不要提及工作上的事,除非你的法国同事开了头。

语言。相对于其他民族而言,法国人对自己的语言更加引以为豪。他们甚至为此制定了严厉的法律,设置了“语言警察”,规定在法律条文和公共文件中不允许使用外语。因此,法国人对外国人说法语很敏感。在像巴黎这样的大都市里,如果你说法语,很可能会受到冷遇。但这并不是没有礼貌,只不过是法国人受不了初学者糟蹋他们美丽的语言。本书的一位作者曾经参加过一次午宴,宴会上全是法国人,包括和他同级的人以及下属。尽管他会一些法语,但不管使用英语还是法语,同桌的人都无意和他交谈。

居住在乡下的法国人对外国人说法语则会表示更多的理解,甚至欣赏。但不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你都应该学会一些礼貌用语,例如谢谢、请、对不起、你好、再见等。

学过法语的人都知道,法语难学主要在于两点:

1、发音困难且难以区分;

2、在这个喜欢讨论艰深、富有哲学性的问题的社会,词义都有细微的差别。你说法语的时候,要仔细但别怕出错。

请客。当你在高档饭店邀请你的商业伙伴进餐时,一定要请厨师或饭店老板到你的桌上,告诉他们认识他们非常高兴。别忘了,一定要把吃饭时的照片赠送给你的客人。

几点建议:

切勿直呼其名。要用某某先生、夫人或女士来称呼别人,除非对方允许,你才可以直呼他们的名字。说法语时,除非对方要求,称呼对方时一定要用尊称。

等到同桌的所有人都倒上了红酒,自己才能饮用。即使这时也不要轻举妄动,因为接下来,主人可能会在大家都倒上酒之后祝酒,有时仅为“Sante”一个词,意为“身体健康”,然后才开始饮用。

切记放在盘子上的勺子和叉子是为饭后甜点准备的。

要知道亲吻面颊通常仅用于好朋友之间,但是当你和一位法国男士握手时,如果他慢慢地把你向前拉,那说明他准备“隔着空气”亲你的面颊,也许还会是双颊。而这不过是一种风俗和表示接受。

准备和很多人握手。法国商人喜欢在每次见面和分别时都握手。第二天见面还会如此。

不要滥用赞美词或过度赞扬。法国人并不轻易赞扬别人。他们更习惯于批评。不要妄自猜测,这只是他们的方式而已。而且过度的赞誉会让他们感到非常不舒服。同时也应避免吹嘘自己的祖国——法国人有着浓重的民族主义思想,不喜欢别人这样。另一方面,赞扬法国及其文化,问一些法国历史、文艺、地理等方面的问题,更容易为法国人所接受。

进入一个房间时,一定要每一个人都问候到。当然,房间非常拥挤时例外。说“你好”的时候,一定要加上先生、女士或小姐等称谓。

不要过多地笑。法国人一般不笑,除非有很好的理由。正如上文中提到的那样,调笑是非常普遍而且几乎是被人所期待的。用你的魅力来应付它,但不要主动出击。因为如果你不了解游戏规则,就会惹上麻烦。

请记住英语中除了“礼仪”一词外,娴雅、热忱、处事机警等一些和行为有关的词语均来自法语。这些特征对法国人来说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仪态。

最后,如果你听说法国尤其是巴黎人民有粗俗化的趋势,听了以下的事实你应该能感到一些安慰,因为法国政府对此非常关注,已发起一场全国性的运动,鼓励人们更加友好和文雅。

9.法国的饮食文化和礼仪 篇九

1. 称呼

片中Verneuil家的三女儿Ségolène嫁给了一个华裔小伙凌超。按照中国人尊敬长辈使用尊称的传统礼节,凌超在每次遇到Verneuil夫妇时,都尊称他们为belle-maman,beau-papa,即岳母岳父。然而岳父大人却并不习惯这一称呼。电影中的一个情节:在多次被称为岳父后,Verneuil先生忍不住再一次提醒凌超:“我说了很多次了,不要叫我岳父,这让我不太舒服。”凌超脸上浮现一丝尴尬:“好的,Claude。”而同样身为女婿的David和Rachid在每次见面都直呼岳父岳母的名Marie,Claude。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反应出中西方文化上的一个不小的差异。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礼仪制度严苛,臣子对君王,晚辈对长辈都需要使用尊称,对平辈或晚辈会使用敬辞,对自己会使用谦辞。唐玄宗封禅一事,使得“泰山”一语双关,既指封禅,又暗指妻父。而泰山为“五岳之首”又被称为“泰岳”“东岳”,于是妻父又称为“岳父”,妻母也被称为“岳母”。不仅把妻子的父母比喻成泰山以赞其形象高大,也代表长寿之意。而把“自由,平等,博爱”看作国家格言的法国,早在十七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就由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等一众思想家、哲学家提出思想解放,反对专制统治,提倡自由平等民主。因此在法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除了正式场合出于礼貌称呼对方女士、先生,熟人间可省去对方的姓氏,直接单独称呼名字即可。即使是晚辈对长辈称其名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电影中有另一个关于称呼的有趣场景发生在Verneuil一家将在圣诞节举办一场家庭聚会,以消除之前聚会带来的误会和不快。三个女儿分别打电话通知他们的丈夫。阿拉伯裔的大女婿Rachid问道:“李小龙和博贝克不会也去吧?”犹太裔的二女婿David同样问道:“成龙和阿拉法特也去吗?”华裔的凌超则说道:“卡扎菲和安瑞克?玛西亚也会去吗?”很显然,三个女婿都找到了对方民族的代表人物来指代对方。成龙和李小龙是最早通过大荧幕进入西方观众视线的东方人。他们就是西方人心目中中国人的代表。因此,一提到中国人,中国演员,就不得不提到这两个代表人物。西方电影也在很多细节之处表达着对他们的敬意。Rachid提到的博贝克是法国著名的喜剧演员,和凌超提到的著名的歌唱家和人权活动家安瑞克?玛西亚一样,他们都是犹太裔。而阿拉法特和卡扎菲则是阿拉伯人的代表。,虽然剧中三位妻子都表示这并不好笑,但若是了解这些人物背景的观众还是能理解编剧的设计,会心一笑。

2. 婚礼仪式

电影一开头,就分别展现了三个女儿的婚礼场面。三场婚礼都是在市政厅举行,由市长主持公证,说出那句:“根据法律,我宣布你们成为合法夫妇。”在双方亲友见证下,完成神圣的仪式。可Verneuil夫妇的脸色并不是那么好看。当小女儿告诉父母将要结婚的时候,Verneuil太太最关心的问题是Charles是不是天主教徒,在得到肯定答案后,Verneuil太太兴奋地说:“这么说,你们会在教堂举行婚礼咯?”电影结尾,小女儿Laure和非洲裔小女婿Charles的婚礼就在Verneuil夫妇当初举行仪式的教堂举行。终于完成了Verneuil太太的心愿。在婚礼问题上,如双方都是天主教徒,则在教堂举行宗教仪式婚礼,由神父主持。而如果有一方不是或双方都不是天主教徒,则在市政厅举行世俗结婚仪式,由专管婚姻事务的市长主持。

3. 宗教习俗

在法国,主要宗教为天主教,有约62%的法国人信奉天主教;6%信奉伊斯兰教;2%信奉信教;1%信奉犹太教;还有26%的法国人表示没有宗教信仰1。由于外来人口的日益增多,法国的宗教状况也日益多样化。作为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家,虽然法国禁止官方统计国民的宗教信仰和宗教归属。但根据民调显示,法国是拥有伊斯兰教,犹太教和佛教教徒最多的欧洲国家。不同的宗教显然也会有不同的习俗,而在同一屋檐下的不同家庭成员如果拥有不同的宗教信仰,显然又会产生冲突和文化碰撞。

3.1 饮食

平安夜晚餐,是法国人最重视的家宴。这一天,在不同城市工作学习生活的子女都会赶回父母家与家人团聚。餐桌上会备上丰盛的菜品和酒水,家人间会互相准备礼物。重要程度和中国传统春节中的除夕年夜饭一样。为了这次的团圆晚餐Verneuil太太为三个不同民族的女婿准备了三只用不同方式烹饪的火鸡,想要给他们惊喜。专为Rachid准备的清真火鸡;为David准备犹太教做法火鸡;以及为凌超以改良烤鸭的方式准备了烤火鸡。穆斯林除了不吃猪肉外,在吃其他动物时,禁吃自死物,不饮血液,宰杀动物时也要念诵经文,以真主之名宰杀。清真的,阿拉伯语原意为“符合宗教教法的”即按伊斯兰教规定屠宰的(法文中称为“halal”)。同样在犹太教中,也要按照犹太教礼仪规定屠宰动物,称为“洁食”(“casher”)。虽然三个女婿都表示进入到这个家庭会尝试接纳别的民族的习俗和生活习惯。但这个举动反映了作为岳母的Verneuil太太同样也能为来自其他民族的女婿着想,尊重他们的饮食习惯。从一个小小家庭里融合的饮食习惯也可以折射出法国在保留自己的美食特色的同时,融合了外来的饮食文化。

3.2 割礼

电影中第一次家庭纷争就是由割礼而起。岳父Claude认为这是野蛮行为;在犹太教习俗中,割礼在新生儿出生8天之后;而片中提到的穆斯林大多在出生后几年,6至8岁进行割礼。

3.3 耶稣

不同宗教中对于耶稣的看法也是不同的。在片中信奉天主教的Verneuil太太指着马槽雕像里的新生儿对自己的外孙说道:“这是小耶稣,他是上帝之子。”听到这,穆斯林Rachid和犹太教徒David面面相觑,待岳母离开后,对自己的孩子纠正道:“你外婆有些夸张了,他只是个先知。”在这个问题上,他们达到了空前的一致。因为在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中都不相信上帝有子,不接受圣子论。而是认为上帝每隔一段时间会选出一个先知,赐予一部经卷。耶稣就是先知之一。天主教则奉耶稣为圣父的圣子,是人类的救世主。是“三位一体”的第二位,与圣父,圣灵不可分割,三者一起组成“天主”。

4. 固有观念

在法语中“cliché”一词常被提及,意为“固有观念”,“陈词滥调”。例如,一提到法国,法国人,人们就一定会提“浪漫”这个词。法国人的生性浪漫,巴黎这个浪漫之都都已经深深刻在人们的印象中。有些特点是古老传统,民间习俗沿袭下来的,而有些随着时间的迁移,已经有些“名不副实”了。

在时间问题上,各民族有着不同的见解。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不迟到是基本礼仪,甚至应该提前到达,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让对方等是不礼貌的行为。因此电影中,岳父几次拿凌超的准时来开玩笑。圣诞节的家宴前,Verneuil夫妇听到了汽车的鸣笛声,Claude立刻对Marie说道:“我跟你赌20欧,第一个来的一定是中国人。”在小女儿Laure带男友见父母迟到时,Claude又开起玩笑来安慰紧张的Marie:“别担心,起码他一定不会是中国人。”两个场景都表现出中国人在与人有约时习惯准时到达。而法国人通常在商务会议,面试等正式场合时会准时到达,但受邀去别人家做客时则习惯上会迟到15到20分钟,以给主人充足的时间做准备。

再如,片中犹太女婿David的生意失败,Claude抱怨说:“我原以为犹太人都有从商的天赋,看来也不全是。”从他的话中不难看出外界对犹太人的看法。犹太民族是个神奇的民族,他们散落在世界各地,却一直保留着本民族的传统和凝聚力。犹太人善于投资理财,有着经商的天赋。是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民族,也被称为智商最高的民族。这样一个民族掌握着世界上很大一部分财富。而后在争吵中凌超也挖苦他说:“现在早就翻篇了,时代在变化。犹太人驰骋金融业的时代结束了。现在是我们中国人称霸江湖了。”在肯定了犹太人曾经呼风唤雨的同时,也表明如今中国的国际地位不容小觑。

法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在上世纪经历过两次大的移民潮。而移民常常会带来文化方面的问题。宗教,习俗,行为准则都是会造成家庭及社会矛盾冲突的诱因。《岳父岳母真难当》这部电影就是反映了在移民的背景下,人与人之间从矛盾到理解,从冲突到融合的过程。但现实是,在法国,大量外来移民带来的宗教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及文化价值观问题使得法国遭遇严峻的考验。如何解决这一系列社会问题已成为法国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王秀丽,胡玉龙等.法国概况.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梁果.犹太人的理财智慧.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3]宋全成.论法国移民社会问题.求是学刊,2006(2)

10.法国餐桌礼仪知识 篇十

法国餐桌礼仪文化及禁忌

(一)选用酒杯

1、如果你面前放着四个杯子,不要随便拿起哪只就用。要知道其中的区分。

2、大杯用于盛水,人们不用它来干杯。因此,干杯时不能举这个大杯。

3、中杯用于盛红葡萄酒。小杯用于盛白葡萄酒。细长杯子用来盛香槟酒。

(二)饮酒、水、饮料时应注意事项

1、在饮用杯中物时,应先将口中咀嚼物咽下,然后将刀、叉在盘中放成八字形或交叉,再用餐巾纸将嘴唇擦拭干净。然后再喝酒、水等。

2、在喝酒、水等时,中国人习惯举杯仰头痛饮,一口喝光。而在西方这却恰恰是应避免的。文明的方式在西方是头保持平直、一口口R饮。喝到底时,杯中总还是留一点酒。

3、在喝饮料、汤、酒、水等时,不要用嘴唇吸出声音来,而应一口一口地轻轻喝。

4、在祝酒时,总是由主人或是地位、身份 高者倡议。

5、在握杯时,应一手抓满杯子,不要在擎杯时翘起小指或其它手指。

(三)刀叉的使用

1、如在用餐时要放下刀叉,应将其放在盘子两边,刀与叉子头向内。

2、如用完了餐,即使盘中仍有剩余食物,也应把刀叉平行斜放入盘中,叉齿朝下。叉离自己近、刀离自己远。

3、在将盘中食物推到叉上去时,应使用面包,而不要用刀去推。

4、不要始终拿着刀,也不要刀朝上。而要在切好食物后,便放下刀,让刀放在盘子平行的右侧,然后使用叉吃。

5、如果不知该怎么正确使用刀叉时,就看别人如何做,“依样画葫芦”。

6、有许多刀叉排列在桌上时,使用规则为由内向外使用刀与叉。

7、在使用刀时,应刀刃向下、食指按在刀脊上切割。

(四)食用面包的方法

1、将面包放在自己左面小盘中。在食用面包时,是不用刀去切割面包的,而是用手撕下一块一块面包,然后再放入嘴中。因此,人们也不用嘴去直接咬面包,除非是三明治。

2、如果要将黄油涂上面包,应是用手一块块撕下面包,然后一小块一小块涂。不要一下子将整个面包涂满。当然在早餐时,可以在一长条半片棍子面包上涂上黄油、果酱,但在正餐中不能这样。

(五)注意事项

1、除了用手撕面包吃外,其它食物都用刀、叉、匙子来吃。

2、食用生菜不用刀去切割,只用叉的边缘去切割。

3、盘中更好不要留下剩余食品。当然也不用“涮”得很干净。

4、使用餐巾时,应将其平摊在膝盖上。用完餐后略一叠就留在桌旁好了。不能将其完全叠好,也不能将其揉成一团扔在桌上。

5、在西餐桌上很少用牙签,因此更好不用。

6、万一打翻酒杯等,不用大惊小怪,只说一声道歉便可。到用餐结束后再道歉一声更好。

7、如要吐出嘴中硬核、鱼刺等,不要直接吐在手上,而要用叉接好去放在盘子边缘。

8、吃东西时,用叉将食物取起放入口中,而不要低头用嘴去接近食物。

刀叉的使用的注意事项

法国菜作为精致优雅的代表,其较为注重法国餐桌的文化及禁忌。刀叉的使用在这一方面就尤为重要了。

正常情况下在用餐以前,所有法国菜所需要的刀叉等工具就会被侍者准备好,规范的放在餐桌之上。刀叉放在盘子的两侧,刀在右边,叉在左边,叉与刀的尖部都朝上,需要注意的是到的刀刃方向是朝向盘子的。刀、叉、勺又各分成三种:前菜刀、主菜刀、甜点刀;前菜叉、主菜叉、甜点叉;前菜勺、主菜勺、甜点勺;当然也有可能还有可以将黄油抹在面包上的黄油刀已经备好可供你使用。很多人比较在意的就是刀叉的手执方式了,答案就是左叉右刀。一般情况下侍者会将刀叉为你摆好,你只需要从最外面的刀叉开始向内使用就可以了。

就餐礼仪

从就坐开始,法国餐桌的礼仪文化与禁忌就已经开始默默考验着每一个人的格调。

最符合格调的就坐方法是从座椅的左侧入座,椅子被拉开后,应当使自己的身体在快要碰到桌子的时候站立,这时候领位者会将椅子推近你的腿弯,当腿弯触碰到后面的椅子之后就可以就坐了。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女性在场,应该由男性为女性将椅子拉开,在所有的女性就坐完毕之后,在场的男性才能就坐。这是法国菜浪漫而又优雅的绅士礼仪,这样的点滴渗入绅士文化,也让更多的人向往法国生活。

上一篇:甲方对施工方工程评价下一篇:家教安全教育监护责任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