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意识培养

2024-11-10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意识培养(11篇)

1.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意识培养 篇一

安顺学院2010届毕业生论文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摘要: 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既是民族进步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

人类教育实践发展的必经阶段和必然结果。正因为如此,创新就显得越发重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

述“为什么以及怎样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程改革之后,教学方法的指导

思想提倡了启发式教学和反对注入式教学,这些方法的提出,不外乎就是想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的创

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

能的一种心理趋向。现代社会是飞跃发展的社会,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为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

中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这要求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创新意识。

关键词: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引 言

创新能力是以一定的智力为基础,在想像力、综合力和灵感、顿悟等非逻辑思维力量的帮助下,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拓展,是一种综合素质,是人类智力的最高表现,是智

慧的顶峰。

而化学科学跟其它科学不一样,它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但它与生物、物理、数

学以及其它科学紧密联系。在学习的时候,它要求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综合”。所以想让学生学好化学,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

仅要懂得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而且要懂得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知识的应用。那么,在化学教学课堂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1创设融洽的教学氛围

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抉择,又是中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这需要在教学课堂中要有一定的教学氛围。如果没一个好的教学气氛,只

是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这对于学生来说,这只是一种催眠曲,这样培养中学生成长成才

从何谈起?不要说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反而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埋没了人才,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又从何而来?所以,为了同学们的未来,为了祖国的希望,在教学课堂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做到以生为友,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课堂

参与能力,体现师生双向思维活动的过程。

1.1激发学生兴趣

浓厚的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智力潜能处于最活跃状态,是创新思维形

成的前提条件之一。情感的投入是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的最好方法

1.2认知引导,注重开拓

引导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通过自身而不是教师的思维活动,掌握所学内

容的本质和规律。千万不要扼杀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创造的萌芽,所以教师应树立教学民主

思想,与学生建立亲切、和谐的关系,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和无批判性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活跃状态,积极思考,勇于创造。要创设宽松的、富有活力的教学气

氛。

1.3不要偏心

有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偏心的现象。其实,这样你有可能培养出一些尖子生。但是,最终的结果是两极分化。也就是说,成绩好的学生的越来越好,而差生呢?可想而知,这

就不用想了。所以教师在平时应当要花较多的时间辅导和鼓励差生,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尽

量赶上一般。

1.4要有耐心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成果的显示要有足够的耐心,也就是说有的学生回答的问题可能偏离主题意思,但也不是无不道理。教师要控制好思维成果显示的时间,不要轻率

中止学生的思维,即使学生的思维成果一无是处,也不能采用严厉的语句训斥学生,更不

能用轻蔑的语言来冷淡、挖苦学生。教师应宽宏大度,肯定学生的创新性,积极引导,给

予鼓励,做到教学相长[1]

2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

融洽的课堂气氛建立后,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良好的问题或真实的学习情景也能唤

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进而产生创新的思维火花。

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迪和引导下,使学生在掌握运用知识和发展智能的过程中

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达到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思考力。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是用什么物质?” “能否用稀硫酸和大

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来制取?” “能否用碳酸钠等物质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装置

可选用前面学过的哪种装置?”“二氧化碳能用什么方法收集?” 然后师生共同进行实验

探究得出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

问题情景的创设和设问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中设问大致有

四种类型:一是判别性问题,即“对不对?”“是不是?” 这类问题思维要求较低,难以

激发创新性思维。二是叙述类问题,例如“是什么?”“怎么样?”,这类问题可以训练

学生的记忆力,思维要求也不高,同样不能激发创新性思维。三是论述性问题,例如设问

“为什么?”这类问题可以训练学生记忆力,也可以训练思维能力,乃至创新性思维能力,但这样问题的答案多属唯一的。四是扩散性问题,例如设问“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你想了哪

些可能性?”或“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这类问题追求的目标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是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有新的想法、解法、见解,从而提高学生创新

思维能力。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上述设问类型中居多的是第一类和第二类,而第三、四

类较少。为此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好第三、四类问题情景,多些探索与实践,有利于优

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

3渗透科学思维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创新意识的激发。笛卡尔曾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3]。尤其是化学科学,其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提

供了广阔的天地。在传授化学知识的时候,渗透科学思维方法不仅必要而且可行。为此,我们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知识向能力迁移的内在规律,抓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便构建渗透科学思维方法的科学体系,以达到素质教育之

要求,培养学生能力之目的。

例如对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一些问题,从而有可能进行创造性活动。

因此,教学中不仅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

法,尤其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如: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一节结束时讲述:这一节我们采

用的是实验、归纳总结得出定律,理论上加以解释的方法,在科学研究上还常采用理论假

设,实验加以验证的方法,这是科学家最常用的两种科研方法。

具体的科学方法有:比较和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逻辑基本方法,观察、实验等感性认识方法,科学抽象、假说(探究)、模型等理性认识方法。

例如,教学“二氧化碳的密度”时,教师做完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后可借机激发学生自

己设计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教师帮助学生分析:比较密度的大小

需要控制变量——质量和体积。可以是在相同质量的条件下比它们的体积;也可以是相同

体积比质量。掌握了这种方法后,学生设计出了“用托盘天平比较同体积的二氧化碳和空

气的质量”等很多操作性较强的实验方案。

4积极鼓励学生质疑

创新的过程一般被认为有下列过程:发现问题→制定方案→进行验证→形成结论,可

见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创新过程的关键是创新意识的建立,对于教学而言,从

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培养学生敢问想问善问、不盲从教师及教材、不迷信权威的批判性思维,使其初具创新型人格特质。批判性思维就是拒绝盲目从众,不人云我云,就是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教学中结合教材中的事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如初中化学“空气的组成”

教学中介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创立“氧化说”,打破“燃素说”。但在拉瓦锡之前,舍

勒和普利斯特利等化学家都发现了氧气,由于受“燃素说”的影响,盲目崇拜权威,缺乏

怀疑批判精神,结果让真理从自己鼻子底下溜走了。而拉瓦锡不盲从,不迷信,敢于怀疑,勇于创新,通过科学实验和思维,提出了燃烧的“氧化说”,打破了“燃素说”,掀起了

一场全面的“化学革命”。[4]

又如,在做饱和溶液降温结晶的实验时,可能有学生突发奇想:“晶体是从试管底部

往上长的呢?还是从上往下落呢?”为保护学生的质疑精神,我们可以打破原定教学计划

让学生通过实验去观察。结果出乎意料:晶体首先是从底往上长,一段时间后却是从上往

下落的。这时,学生纷纷猜想原因并动手设计实验来证明他们的想法。最终没有得到圆满的答案,但这并不是最重要了的,因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已被大大激发出来了。正如爱因斯

坦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又如,学习乙烯性质时,教材上用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实验来说明加成反应。为此,可

以向学生提问:既然实验是乙烯与溴水的反应,为什么方程式中只写乙烯与溴的加成?乙

烯与溴水的反应和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是否相同?是否具有相同的产物?我不是直接给出

答案,而补充了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反应实验,又引导他们从加成反应的过程去讨

论,自己得出答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教材结论的局限性。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逐步

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思维效率从低到高的顺序是看、听、写、讲。有许多思维过程的飞跃和问题的解决或突破是在讲的过程中实现的,通过讲又可以使学生相互激励。集思

广益的讨论,思维过程的展现与评议可以打破传统封闭型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思考、探

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必须克服“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不能光讲思维的结果,还要讲思维的过程和方法。要多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怎样想到的?”或者问:“你的思路卡在哪里了?”以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因为创造性思维它不仅

仅依靠知识的传授来激发,更重要的要通过创新思维过程的显示来激发,从而不断地排除

障碍,克服思维定势,理顺思路和成功体验,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创新能力[5]。

5更新实验观念

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

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所以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规性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初中化学实验的“验证性”比较重,但不宜一味地把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因为验

证性实验对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是化学学习和科学

探究的基础。而应该积极挖掘验证实验中的探究因素,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探究

过程,在“做科学”中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和能力[6]。

首先,验证实验探究化。实验教学,除了规范操作外,还应巧妙设疑,促发学生思考,这样的实验教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还具备探究意味。实验前可问:该实验要解决什么

问题?如何解决的?实验中可问:用什么仪器(试剂)?操作顺序怎样?实验后可问:解

决了什么问题?又引出什么问题?例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验证性实验做完后,可问:

你能证明钟罩内剩余气体真的不支持燃烧吗?学生认为可拔开橡皮塞用点燃的蜡烛去试,但操作的结果却是蜡烛正常燃烧(因为钟罩内气压小,拔开塞子时外界空气乘虚而入)!学

生惊讶不已,探究欲望顿生。在一番探讨之后,得出了先往水槽中加水,使钟罩内外水面

一致后再做烛火试验的创新解决方案。

其次,验证实验范例化。现行教材中的许多实验蕴含着化学思想、化学规律,体现着

化学的研究方向,是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典型教例,是学生模仿的范例。例如,教材为

了证明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作用,设计了三个实验:①只加热氯酸钾、②只加热

二氧化锰、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这种直接对比的设计手法值得学生借鉴和

模仿。

最后,自主探究创新化。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学习后,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设计

探究方案。例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由于现象不明显,课本上也没有相应的验证实验,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们抓住反应后无气体、气压减小这一特点结果设

计出了许多新颖的方案,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总之,教学中可以利用演示实验让学生学设计、找方法,引发创造思维;利用分组实

验让学生想问题、创方案,诱发创新意识;利用研究性实验让学生找问题、促情感,训练

创造思维。

当然,并不是让学生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就能把化学学好,这需要多方面的有机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灵活掌握。

参考文献

[1]陈张跃.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国史研究,1998(3).[2]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中国轻工出版社,2004(1).[3]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钟俊敏.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思维方法[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朱新春、睢文龙、廖时人.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6]张建伟.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性教学观.清华大学电教中心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M].2001.

2.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意识培养 篇二

那么,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实验意识

化学十分强调科学实验在认识形成中的作用, 因而,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必须注意教学的科学性。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不仅要讲清知识是什么, 更重要的是要讲清知识是怎么来的, 知识有什么作用。如在教材的“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章节中, 课本首先安排了一个活动与探究, 并按照“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得出结论”这一思路编写。这样的编排为教师在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创造了条件。只要教师认真备课, 充分挖掘教材中化学实验内容, 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中心的原则, 就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同时, 能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设计实验方案、控制实验条件、观察记录实验、分析解释实验数据等过程和方法, 学生能够体验到像科学家一样地进行探究, 这一过程体现了知识的认知价值和情意价值。

二、在实验课教学中培养实验意识

初中化学新教材中实验数量远比传统教材的实验数量多, 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原来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策略, 在提高学生观察和操作技能的同时, 更要重视实验意识的培养。课本中的学生实验或教师的演示实验一般是根据教材设计好的方案进行的, 但由于学校实际条件的限制以及部分实验方案本身的不严密等, 课本上的有些实验需要在材料、方法或使用器材等方面进行替换或修改后才能进行,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一起改进实验, 改进实验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和创新能力。如课本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是将收集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沿烧杯边沿慢慢往烧杯中倾倒, 下面的蜡烛先熄灭, 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也不燃烧。但有些同学如果把握不好, 倾倒时速度过快或集气瓶拿不稳, 二氧化碳刚倒出就散开了, 结果造成上面的蜡烛先熄灭, 下面的蜡烛后熄灭, 或者是没有使蜡烛熄灭, 造成对二氧化碳的密度得出错误的结论。就此, 我引导学生对这个实验做了改进, 在倾倒二氧化碳时, 在烧杯内壁处放一短颈漏斗, 将二氧化碳从漏斗倒入, 这样就会顺利地完成实验, 成功率很高。

三、在课外实验中培养实验意识

依据化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 应合理设置并安排学生课外实验, 积极为学生创设乐学探究的情境, 提高学生的心理要求和求知欲望, 从而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浓厚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训练学生独立实验的技能和技巧, 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及实验意识。

如在学习金属材料的锈蚀条件和保护措施前, 安排学生在课外运用假说法对比完成实验:

1.取五枚洁净无锈的铁钉, 分别放入五个玻璃杯中 (并标号注明) , 进行下面的实验:

①在第一杯中加入食醋溶液浸没铁钉后, 倒去溶液;

②在第二杯中加入少量的食盐水, 使铁钉的一半浸没在溶液中;

③在第三杯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 使铁钉的一半浸没在水中;

④在第四杯中注满冷却的沸水并盖住;

⑤在第五杯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 (作干燥剂) , 再放一团干棉花, 把铁钉放在干棉花上并盖住。

2.连续一周每天观察铁钉生锈情况, 并每天认真做好记录。

3.填写实验报告表格,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一般规律, 从而了解金属锈蚀原理以及如何采取防锈措施。

这样, 学生不但感觉自己得到了锻炼, 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而且实验意识进一步加强, 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意识培养 篇三

【关键词】创新精神 创新思维

世界各国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才拥有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创新能力和文化素质已高居首位。知识经济更加强调知识创新。知识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新发现、探求新规律、创造新方法和积累新知识。因此,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所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是现代教育的趋势,但是在如何培养创造性问题上,人们常常无所适从。有人认为:课外活动、小制作、小发明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际上,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主战场”应该在课堂。为此,必须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内容

1、化学课堂教学中,除教给学生基本化学知识外,还必须教给学生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在每学完一章新内容时,布置一些专题作业,要求学生按各自的选题,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相互交流,最终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当学完一册时,对本册书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整理,从而形成一个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的知识网。

2、化学课外作业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好战场”。老师在留作业时,选题要有代表性,题型新颖,有挑战性,一题多解,由简入繁。另外,在进行每一章新课教学之前,发动学生查阅资料寻找与本章内容有关的化学史、前沿科学动态、发展方向及发现史轶闻趣事,整理打印成阅读材料,课前发给学生,使他们对新课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这样就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创造性思维得以提高的良好途径。“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的灵魂”,对于一些条件允许的实验,尽量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了化学成绩,也为今后学习化学、化工知识,从事化学研究或化工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方法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产生探索的强烈欲望。例如:<<苯>>的结构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知分子式,在此前提下,让学生“展开想象力,发挥聪明才智写出符合C6H6可能有的结构式”。通过此设问给学生以广括的思维发展空间,让学生大胆创新苯的结构,从而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开放性。

2、通过化学史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及创造性人格的培养。科学态度教育是化学教学的重要职能。首先,教师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认真作好备课、授课、实验、批阅、讲评和沟通、疏导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给学生树立榜样,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教师可通过科学家发明的故事来激励学生。

通过发现史的简介,可使学生从中学习到关于某些化学事实方面的知识,即获得是什么知识;可使学生学习到关于某些化学原理、规律等科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即获得为什么的知识;可使学生从中学习形成从事化学实验、科学研究的技能和能力,即获得怎样做的知识。

化学史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知道化学知识是怎样被发现的,同时又了解化学发明创造成果是怎样获得的;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受到道德情操教育和审美观点、创造美的能力教育,更重要的是还可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实践教学中,必须重视发挥化学史的教育教学功能。

三、创新教育的实践作法

1、重视学法指导,优化教学内容,给学生发挥主体性提供时空保证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的学是为了会学。”素质教育的终极效果是教学生“学会学习”,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教师要从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去改进甚至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程序,原有的教学习惯和思维方式,指导学生有良好的“化学思维学习法”,即在化学学习中运用化学思维能力进行学习。从而形成“点、线、面、体”的化学复习法。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手段

素质教育只有渗进课堂教学,才能最终落到实处。为达到最优化的组合,实施方案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组合:教与学最优化组合;传授知识与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的最优组合;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最优组合。

四、培养创新精神的方法及注意的问题

1、首先要教育学生热爱科研事业,强化学生科技意识,培养学生献身于科学研究事业的精神。科学研究是一项艰苦、复杂、细致具有创造性的劳动。在科研上要有成就,创出新成果,就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付出劳动,也不一定有所收获,甚至付出了巨大的劳动,牺牲了终生时间,也可能没有显著的成果。所以,教育学生将来选择科研事业,首先要有献身精神,要准备吃大苦、耐大劳,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事业中去,立志奋斗终生,无怨无悔。

2、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充沛的精力,灵活的思路,敏捷的反应,具有创新的最佳状态。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创设情景,优化环境,活跃气氛,研讨改进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3、培养学生善于把不同事物联系或移植到所要探索的问题上来,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的一种重要方法。把不同的事物联系或移植到所要探索的问题上来,进行分析比较,一方面就可能对所要探索的问题有所启迪,另一方面能拓宽所要探索问题的路子。

4.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意识培养 篇四

2016-2017学年,我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与时俱进的思想,按照省上级工作部署,坚持从严治党,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立足教育,着重防范,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避免了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现把我校2016-2017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的情况自查如下:

一、健全廉政责任机制,完善党风监督制度。

为了进一步建立依法执教、廉洁从教的长效机制,我校通过开党员会议制定新学期学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机制,努力促进学校党风廉政建设,注重师德师风,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1、建立领导责任制,强化领导责任意识。

首先是确立了校长是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地位,在胡屯镇中学党支部监督下,全面负责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当好表率,把好方向,管好事,用好人,领好路;其次是确立了全校党员领导干部的管理者地位,要求领导在党风廉政建设上要做到必须按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必须深入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必须定期检查全校的党风廉政情况,必须认真落实重大责任的追究,以此来确保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建立量化考核机制,激发全体教师积极性。为了加强党风廉政、师德师风建设,我校将党员干部和全体教师在执行党风廉政工作纪律方面的表现纳入到考核内容之中,并作为评模评优晋级的先决条件。在制度建设的原则上,我们坚持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注重针对性;抓住要害,严格规范,注重约束性;适应形势,与时俱进,注重创造性;细化量化,具体实用,做到操作性;关口前移,未雨绸缪,注重超前性。

3、建立监督机制,促进教育民主。

首先是加强民主监督。我们以教代会为载体,深化校务公开工作。学校召开教代会,将学校的财务状况、基建工程、评优晋级名单等进行公开。同时,我们还认真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做好述廉和评廉工作,认真实施校务公开方案,在校内设置公示栏,及时公开学校的重要立项、干部聘用、教职工考核奖励、学生管理等方面内容,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增加学校管理的透明度,真正做到民主治校。其次是加强班子内部监督。我们要求班子成员要充分运用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为了学校的发展和爱护同志,对平时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发现的苗头,及时打招呼,早提醒帮助,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二、加强学校廉政管理,创新管理激励措施。

我校认真贯彻上级的要求,学校全部党员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并结合实际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成立领导班子,明确党员责任。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支部书记的领导班子,同时学校成立了以校长组长,全体党员和领导班子成员为成员的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部署、协调、指导学校各项反腐倡廉工作,将专项工作的目标分解到各办公室和各岗位,落实到每一个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2、作出廉政承诺,接受全体教师监督。

学校在组织分析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状况和主要任务的基础上,确定了的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和计划,确保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并要求全体教师作出廉洁从教承诺,对全体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承诺进行公示,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在党风廉政建设学习会议上,全体党员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对照检查,口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以及改进措施。

3、加强各级监管,严格作风和责任考核。

学校始终坚持把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重点,按照上级要求,认真抓好责任考核。要求全校党员干部每季度进行自查自检,同时学校组织专班对党员干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结果作为绩效考核、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年终考核时,从“一岗双责”、“廉政承诺”等方面,对全体党员干部和全体党员进行综合考核评价,考核由学校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和教代会成员组成,对全体党员表现进行总结评价,促进学校反腐倡廉工作的持续推进,为学校的健康发展、为创办人民满意学校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筑牢守纪担责思想。

1、加强组织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学校党政班子认真学习和贯彻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要求,明确校长、书记建设一支勤政、廉政、优政的干部队伍作为工作的职责。学校党支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每月进行一次党员学习,贯彻党中央的精神,明确形势与任务。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料、典型的事例进行多形式的正面宣传和反面教育,督促干部树立勤政、廉政、优政意识,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纯洁党员干部的心灵。学校党支部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各项教育活动,注重党章的学习和党性、行为的反思,接受、听取群众的建议,立足教育岗位,努力工作,不断增强党性观念,发挥党员、干部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为师风、教风、校风的可持续发展带好头,打好基础。

2、加强学习,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文明施教。学校精心谋划落实工作计划,制定活动方案、落实工作措施,扎实有序,层层推进。党政领导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认识到任何工作人的思想是决定因素。学校积极营造务实的学习风气,多层面、全方位、形式多样地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以及教育法规和专业业务的学习,切实提高教职工政治思想素质。深入开展以创建文明校风、健康校园、树师表形象为重点,以“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为核心的师德教育;学习贯彻新《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明确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当代新型的师生关系,坚决杜绝歧视学生、体罚学生、无故向学生推销学习资料等一些有损教师形象的现象,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文明施教。全面倡导优良的师德风范,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寻找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弘扬良好的师德师风,使教师学有榜样,超有目标。通过学习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了学理论、扬师德、钻业务、促教学的良好氛围,也提高了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不管是领导班子还是党员领导干部,用党对干部的要求标准来衡量、用新时期赋予干部的新的期望、用人民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寄予的厚望来对照检查,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1、政治思想工作有待加强,领导班子成员集中系统学习不够深入、不够透彻,党员同志的思想学习、教育实践活动还抓的不实,教师的师德教育工作还不够深入。

2、支部凝聚力有待提高,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发展做得还很不够,年轻教师党员对于职业规划和认同度还不成熟,需要注重教育引领。

3、党风廉政建设、廉洁文化教育进校园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活动多针对于党员,对于全体教师的政治教育欠缺。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积极解决上述问题,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

1、坚持学习党风廉政建设及相关文件,努力提高班子的整体素质,积极跟进时政学习,在思想上、作风上、行动上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强化年轻党员培养。

3、加强班子成员间的团结和协作,自觉树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形象,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密切联系全体教师,加强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时刻了解和掌握职工的心态,提升教师政治素养。多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增强为为群众服务的意识。

5、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重要事情,决策前都要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召开教代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最后形成决策。

6、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规定,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探索创新,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

7、增加党风廉政建设、廉洁文化教育进校园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形成党员带头,全体教师跟进的良好氛围。

5.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意识培养 篇五

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广阔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以及充分观察、思考、实践和创新的重要机会,具备独特的、无法比拟的创新优势。因此,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体育教育活动本身具有的独特的社会功能,不断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智能。要想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体育教师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现创新体育教育的实际应用,以有效培养出综合素质强的创新型人才。为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问题做出若干思考。

一、创新意识的基本含义

创新意识主要指依据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基本需要,产生的一种创造未来新鲜事物的观念或动机,并在创造行为活动中形成意向和设想,它在人类意识领域属于一种积极向上的、富有实效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生发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是进行一切创造活动的动力源泉和根本出发点。体育教师应通过每一节体育教学充分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科学制订教学目标,合理规划教学任务,精心设计体育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内容设疑和创新,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手段,以充分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创造意识[1]。

二、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教师应将教学由“要我学”有效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化教学观念,通过积极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兴趣以及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基于初中生的叛逆心理较为普遍,这就需要教师积极与学生实施互动,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不断促进学生融入体育课堂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例如,在进行跳高学习时,教师事先在竹竿中间设置一根橡皮筋,同时不做任何说明,只要求学生越过橡皮筋即可,同时又积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设置橡皮筋的原因,有的说是为了降低难度,有的说是为了矫正姿势,这样就有效营造了一个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培养了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2]。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情境式教学是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基于初中生好奇心和新鲜感较为突出的基本特点,教师也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积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切实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构建一些趣味性强的游戏化运动项目,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和谐、愉悦的教学情境中,全面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行为主体,努力培养学生勇于畅想的创新意识和无畏精神。例如,在进行《动物模仿操》一课的教授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由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和形态,并自由结组进行创编,最后进行比试和互评,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其积极性和自主性都得以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发展。

四、提出质疑和设疑引思,努力创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条件

在实施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进行观察和示范,因势利导地在体育练习中设疑引思和提出质疑,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进行《双人三足跑》游戏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提出质疑:大家说两个人能用三足走路吗?怎样能跑得更快?这样事先为同学预留充分的想象空间,同时安排几组同学进行实际表演,学生通过实践和练习得到了实际验证,为教与学的`有效结合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在进行讲解和示范辅导时,教师应在每个教学环节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使学生在整个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思维想象力,将其所掌握的知识逐渐深化。在实施现代化创新教育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激发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热情,一直处于主动性学习的最佳状态。

五、通过游戏教学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游戏课堂教学法,能有效增强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游戏教学能合理安排学生的活动空间,同时能潜意识地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首先,应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基本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安排适合季节的体育活动项目,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逐渐领悟体育的乐趣,以更好地掌握体育项目的学习。其次,不断调整和丰富体育游戏内容和形式,逐渐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游戏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体育练习近平台,有效活跃体育教学的课堂气氛,确保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游戏中来。游戏教学法通过反复的体育练习加强了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掌握,更好地实现了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模式,以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教师应注重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营造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创新型体育教学的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不断提升体育运动素质和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胜.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中华少年:教学版,(17):38.

6.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意识培养 篇六

一、创新意识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1)利用实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化学学习与实验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借助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学生操作方面的能力。

1案例分析。如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有一章节内容是“饱和与不饱和溶液”,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学可以事先让学生准备一些实验道具:蔗糖、玻璃水杯、汤匙各一个。在准备实验道具过程中,学生好奇心得到了激发,因而,会主动进行书本知识点预习工作。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水中溶解蔗糖的实验情况。在学生观察阶段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向教学知识点过渡,并且在适当时候引入“饱和溶液”这个概念。学生凭借生活上的经验会将饱和溶液理解为无法溶解某一种溶质的溶液。在教师对概念进行了引入之后,学生自己总结出了形成饱和溶液的两个要求:一个是温度高低;一个是溶剂量多少。

2经验总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一方面能够学习到知识,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学生操作方面的能力。借助实验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运用到的实验比较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将化学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促进学生留意到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现象。

(2)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课堂上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从而使得学生在化学学习上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1案例分析。如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有一章节内容是“酸和碱”,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生活中的酸和碱。例如熟石灰、醋等。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适时引入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难题,例如怎样处理铁生锈、水杯中水垢等现象,让学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在深入思考后学生会想到各种解决方案,有学生认为可以利用砂纸进行打磨,有学生认为利用醋能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往往又回到了化学基础知识中,因而能够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经验总结。化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学科,在学生刚接触这门课程时,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利用一些生活情境,使得学生深刻认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学生在日后化学学习过程中,就会摆正学习态度,在体会到知识学习的趣味以及实用性后,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有所上升。

(3)利用故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故事作为课堂导入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个教学方法在每个年级阶段中都产生了一些较好的学习效果。因而,教师应搜集与化学相关的故事,进而激发探索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思维活动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1案例分析。如在学习“钋”这个概念时,教师可以介绍居里夫人事迹,“钋”在故事中有主人公纪念祖国的这个意义。又如海明威因《老人与海》这篇文章闻名中外,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海明威的故事,进而介绍硫酸铜有预防鲨鱼的作用。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经验总结。运用故事做教学导入工作能够将化学知识学习与生活经验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化学的学习融入到生活中,有益于学生较好地理解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围绕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敢于探索,运用实验验证理论。学生在生活中若是遇到与化学相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性的引导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班级中通过开展一些竞争比赛,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学生在竞争环境中往往将传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和老师的讨论交流过程当中提高了他们的化学学习素养。这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还能生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书本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使得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迈向更高的台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应当不断创新,将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因而,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将创新意识落到实处,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理论知识。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能促进学生在化学学习上产生更大的兴趣,使得他们的学习成绩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摘要:化学课堂应将创新意识落到实处,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理论知识。

7.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意识培养 篇七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创新 自主意识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创新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创新情境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中设计新颖的实验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化学情境,让学生满怀好奇开始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认知需要上升到情感需要,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教学“溶液的酸碱性”时,教师带来了紫圆白菜、十几朵喇叭花、橘子、柠檬、苏打水、石灰水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立刻就引起了学生的关注。上课开始,教师取紫圆白菜、喇叭花瓣放人研钵,加少量酒精研磨后放入纱布将汁液挤到几支试管中,之后分别滴入橘子汁、柠檬汁、苏打水、石灰水、食盐水,让学生观察颜色变化。生活化的实验把学生带人识别溶液酸碱性的情境中,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认识基础。

二、创新实验探究。发展学生能力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方法和创新研究的能力。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将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把学生带人到科学探究的情境中,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究的兴奋状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如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要求学生自备实验的仪器物品,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过程中,学生除完成了课本中的实验外,还自行设计了如下几个实验并作出了解释,使学习的过程更加深化:(1)干燥的棉花能点燃,湿润的棉花不能点燃,因为加热时湿棉花中的水分蒸发需要吸收热量,使棉花的温度不能达到着火点;(2)对比棉花、木条、煤块在点燃时所需时间的长短,推出不同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3)煤块研成粉末后容易点燃,说明同种可燃物状态不同,着火点也不同。由此,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着火点的理解与认识。

实验探究过程中,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自主的探究环境,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亲自操作,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改进实验设计。优化实验教学

实验是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形象、深入地认识所学知识的本质。因此,将教材中的某些实验加以改进,可以达到现象明显、简单易行的目的,也更符合教学要求,更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如可对探究灭火原理的“降温灭火”实验做如下改进:取一个铁制罐头瓶盖,倒入少许植物油点燃,用坩埚钳把瓶盖放在冰块上面,看到火焰很快熄灭。为了使观察到的现象更全面,拿下瓶盖,重新点燃,残留在瓶盖中的植物油再次燃烧起来。至此学生对降低温度可以灭火深信不疑,同时也加深了对灭火原理的理解。

又如“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课本上只设计了“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为进一步探究“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一性质的普遍性,可补充“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的探究实验,并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将一根铜丝打磨光亮后,放在酒精灯上灼烧,铜丝变黑。然后趁热放人稀硫酸中,铜丝变得光亮,同时溶液变成了蓝色。这一补充实验的改进既节约、省时,又加深了学生对“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的理解,巩固了铜的化学性质,增强了实验效果。

四、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将实验教学延伸到课外,设计贴近生活实际的实验,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化学就在身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所需时间较长,不能在課堂上演示。若提前做好实验,只是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又会降低实验的可信度。教师可将它改为课外实验,提前布置,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效果更佳。实验内容:①在干燥的塑料瓶内放人食品干燥剂,再放入一根洁净的铁钉,加盖密封;②另取塑料瓶放人一根洁净的铁钉,注入煮沸过的冷开水浸没铁钉,在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加盖密封;③再取塑料瓶放入一根洁净的铁钉,注入冷开水淹没至铁钉的一半。学生每天观察并记录现象。一周后发现,实验①、②中的铁钉均未生锈,只有③中的铁钉生锈,得出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蒸气发生了反应的结论,从而使学生对铁制品锈蚀的原因和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综上所述,通过实验创新教学,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逐步树立了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为学生的发展,特别是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及其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8.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意识培养 篇八

1创设良好的物理实验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物理实验环境对学生来说,不仅可以使他们快速的融入到教学的理解当中,还可以使学生之间快速了解物理实验的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物理方面的积极性,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需要激发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更加认真地钻研相关的物理知识,而创设良好的物理环境,教师是关键,这也为创新教学方式提供经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物理实验,尤其是一些较为有趣的`实验,从而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学习压力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进行一个较为有趣的实验,“会吸水的杯子”就是利用加热杯子与周围空气的压强不同,就会使杯子吸水,然后在教室的正确指导与监督下,使学生也亲手进行,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印象。教师可以利用有趣的开场使学生快速进入到物理实验教学的氛围中去,尤其是教师讲课的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将一个现在较为流行的物品用于物理刚开始的学习中,就是物理上所说的力的均衡与惯性运动,将几个小球用不同的线串起来,然后并排放在一起,然后将旁边的一个小球用一个力,就会发现这一排的小球就会均衡运动,这个小实验就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可以创设一个较为良好的物理实验环境,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步。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通过播放相关有趣的视频,给学生以视觉上的新颖感,学生对于新颖的事物就会有一种自然的关注,尤其是对视觉上的冲击,通过多媒体制造一个物理实验的良好气氛。

2巩固物理基础知识,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的基础就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更好掌握,创新就是要通过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掌握、观察、分析等等,初中阶段是学生刚接触物理课程的阶段,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正确的认识无礼的相关概念,并使学生重视对于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可以在课堂上提问相关物理知识,这就会使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更加集中,同时也会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拿出6到8分钟的时间进行提问,这样就会巩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为使学生更加好的记忆,可以运用一些生活中的物件来进行实验,这样不仅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记忆,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讲课时,利用学生身边的一些物件,就像是橡皮,矿泉水瓶子等常见生活物品,使学生产生联想记忆,就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已学过记忆的认识。基础知识不仅包括课本上的知识,还包括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学生在对于事物的观察与研究方面,要使学生形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师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时候,还要培养物理实验的实践精神,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关键的物理实验,巩固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

3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注重因材施教

坚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与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会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拉近,教师也会在学生中形成威信,这样不仅能够到到因材施教的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在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加强交流也是对教师能力的一个考验,创新教学方式也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相关学习状况,还可以使学生与教师关系更拉近,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然后就是帮助指导认识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不足。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物理竞赛或是物理实验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办一个班级的物理竞赛,在这时候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4结语

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课堂上的主导者,就要不断创新物理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物理学习更加深入,学生了解了物理的相关知识概念,将物理的基础知识深入的巩固学习,学生才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这对于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更加有利,创新的教学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创新教学方式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上更有突破,同时也会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行雨.浅议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成才之路,05期.

[2]王俊林.加强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

[3]张建荣.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当代教育论坛,18期.

[4]刘莉.物理教学中设计性实验的探讨[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03期.

9.创新意识的作文教学培养 篇九

【摘 要】探讨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出利用创新性思维去营造和谐民主的写作课堂,通过加强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培养、作文思维的深刻性训练、发散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写作思维的个性化。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学生经常发出“作文难”的感慨。而学生的作文也经常会出现“千人一面”、“千口同腔”的现象。有人说是学生缺乏生活经历,才会出现如此的作文。因此,要让学生走出写作“暗胡同”的方法,就应让他们的写作“生活化”。但是,如何使学生的作文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如何使他们生活化的描述与众不同,如何使他们的作文张扬自我的个性呢?本文从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一角度进行探讨。

一、利用创新性思维去营造和谐民主的写作课堂,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写作兴趣

每个学生都具备创新的潜能。但是,如何把这种潜在的创新力在作文中用文字形式具体表现出来,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作文课中去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和写作的创新激情,活跃他们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教师树立创新的教学观,营造和谐民主的作文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作文创新热情。传统的作文课堂都是老师给学生布置作文题目和限定写作范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因而学生的作文个性和创新意识日渐萎缩,写作水平很难充分发挥。要改变这种状况,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思维,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作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突破原来的思维定式,勇于创新,大胆改革传统的作文课堂。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鼓励学生多积累一些课外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对一些热门事件,鼓励学生组织小组来讨论,讨论过程中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的新颖意见和异议意见给予赞赏和重视,并对他们的独特意见进行详细分析;对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多思考,并突破思维定势,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给予肯定后教师再作适当补充。在这种师生共同探讨共同解决问题的和谐民主作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人翁意识,就会变得乐观自信,从而主动去探索,产生写作兴趣。有了写作的欲望和兴趣,学生就有话可说并有激情地去写作。如此,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创新意识就会活跃,创新的潜能就会爆发出来,学生的写作个性得到充分展现,独特创新的见解也就跃然纸上。

(二)注重学生的课外积累,拓展作文课外延伸,为作文创新打好基础。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对生活缺乏深刻的体会和思考,并且缺少课外阅读的时间,材料的欠缺使得他们在作文中无话可说,而即使能写出文章,内容也十分空洞。所以,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就应引导他们不断加强课外积累,充实库存,引来源头活水。

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一切资源,多渠道让学生随时感受到作文的写作氛围。例如,鼓励学生多把自己的好作品投向广播站,当学生在校园广播里听到自己的作品时,就会产生自豪感,进而萌发写作的欲望;利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开辟学生的写作专栏,发动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去收集有关作文的写作知识、写作技能和写作技巧,教师加以点拨;在班里举办演讲比赛、作文故事比赛等,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以“热爱写作并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学生为“领头羊”,在学生中成立作文写作小组,不同的写作小组确立他们不同的写作方向,这样就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写作需求。这样多管齐下,为学生打开了一片自由广阔的写作天地。

要使学生的作文生动有趣并富有创新性,语文教师还要让学生的作文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这就要求他们在假期里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发表感想和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重视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让他们学会在作文中书写生活。以上这些有针对性的社会活动,能让学生开阔视野,创新思维,并培养写作兴趣,提高作文创新的意识。

有了以上的这些积累和铺垫,接下来语文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写出他们的个性化语言,表现他们作文的个性。

二、鼓励和培养学生写作思维的个性化

作文是学生思维成果的集中展示,而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的个性化。教师在传授给学生作文的写作方法时,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和写作灵感,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作文训练中,可从以下三方面激发学生的思维。

(一) 加强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培养。想象力和联想力是创新作文的源泉之一,只有丰富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才能诱发学生写作思维中的创新意识。而联想和想象也好比是作文的一对翅膀,学生只有架上这对翅膀,打开记忆的仓库,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对记忆中的材料进行再加工,构成新的形象并通过文字表现出来,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生机盎然,光彩夺目。因此,在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就成为发展学生作文个性的一个显著标志。

在平常的作文训练中,语文教师应训练学生在面对同一道作文题时要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视觉去展开想象和联想,开阔他们的写作思路,丰富他们的想象和联想。例如,在上柳永的《雨霖铃》时,笔者让学生根据下面这段话发挥想象: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段词意境开阔,内涵丰富,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在课堂上,笔者让学生借助想象,由词所展示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把诗人和情人知己离别的情景、氛围加以具体描述,并让他们用语言形成文字把它加以拓展写下来。这样的训练,就使这段词的内容在学生的脑海中形象化、可感化,从而也达到了拓展学生想象力的目的。

江苏语文高考是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的作文,由此笔者布置过一道以“关于‘水’的联想”为题的作文给学生习作。有个平常作文较好的学生在写这篇作文时,文章出现了许多精美的语句。其中有这么一小段:

水是灵动的、柔美的,地球上没有水,就犹如人没有灵魂。水也是地球母亲的乳汁,千百年来地球母亲用它哺育着她身边的生灵万物,生生不息。多少文人墨客总是喜欢投身于自然美景之中,与“水”结缘,借“水”来抒发情怀。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借“水”的深千尺来隐喻他和朋友的感情深厚,把两人本是无形的情谊通过“桃花潭水”的比喻化成了有形,让人印象深刻,李白以“水”来抒发了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把滚滚东去的江水和千古风流人物联系,以借古来抒发自己不忘大展宏图,以图功业和志向的抱负,苏轼以“水”来展现了自己旷达的情怀;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来喻愁,把自己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通过“春水”的绵延不绝倾泻了出来,形成了最后的千古绝唱。

这段文字,学生所用的人物事例都是我们在语文课本上耳熟能详的,但学生发挥了自己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把它写成了优美的文段。

因此,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张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让他们对任何话题的作文海阔天空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和联想,在这当中作为教师要指导他们注意作文话题的想象和联想的目的性、方向性和丰富性。学生经过这类作文的反复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写作想象联想类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创新性能力,从而达到运用想象和联想来发展作文独特个性的目的。

(二)加强作文思维的深刻性训练。平时学生作文不能有意识地体现中心,很多时候都是由于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提升思想的厚度。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感知和体验生活,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应组织他们从不同侧面去认识和体验生活。其次,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如“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最后,指导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生活中的很多案例都是能引起人们的内心共鸣的,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并写成文章,有利于提高他们感悟生活的能力。笔者曾让学生以“风”为话题写作文,首先,笔者启发学生思考:风有哪些类型?由“风”能使你联想到哪些人、哪些事?然后让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分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思想逐渐深刻:由春风联想到母爱;由“秋风扫落叶”联想到反腐倡廉运动;由“风”联想到社会上种种歪风邪气,陋风陋俗……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再只停留在“风”这一自然现象上,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由风联想到了社会上的方方面面,写出了不少思路清晰、见解深刻的佳作。

(三) 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要帮助学生构建开放、发散、鲜活的思维形态。对某个事物、某件事情、某种现象,让他们学会顺着思考、反着思考、两面思考、多角度思考等,促使学生的思维向多层次、多方位发散,从而产生写作灵感。如“早晨公共汽车晚点了”,面对这么一道作文题,在写作、审题立意时,全班一半以上的学生想到的都是:公共汽车晚点后,候车的人焦急无奈的状态,从而反映了公共汽车公司管理的不善。这样的思路并不离题,但它既缺少新意,也缺少深意。此时,笔者提示他们“如果不写候车人们的焦急,那么你们还可以写些什么呢?”经过积极思考,学生写出了许多新的题材,以下是其中三例:

1.天气较热,又遇到公共汽车晚点,一些送孩子和孙子上学的家长们,生怕自己的宝贝等车太累,纷纷急忙给孩子买冷饮、替孩子拿书包、摇扇子,自己却累得满头大汗,狼狈不堪。试问,这样护大的“小皇帝”如何能经得住风雨?

2.趁公共汽车晚点,一辆私营车前来钻空子捞外快,一些有急事的人无奈地付出两倍于公共汽车票价的钱乘车离去。如此看来,交通治理需要重视。

3.由于公共汽车晚点,两位小学生上学迟到了。他们被不明真相的老师点名批评,并被罚做作业,一直到放学以后又过了一个小时,才完成作业回家。这位老师不经调查就批评学生,还采取罚作业的办法来惩罚学生,这些反映了老师的教育观念还存在着不足。

从以上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学生都能写出好文章。只要老师积极挖掘,那么,学生的写作思路就会畅通,他们写作的题材就会大大地丰富。而作文教学中,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将同一个话题作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的思维层面去思考,把各种思考的结果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经过这样不断地练习,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激活了,可为发展作文自我的个性创造良好的写作氛围。

10.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意识培养 篇十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对知识的一种渴望,一旦学生喜欢上了某门课程,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教师要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创设一些悬念的化学课堂实验,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还有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知识,这样,学生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有学习的欲望。教师也可利用化学领域的名人名家等先进事例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波义耳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由紫罗兰遇酸变红的现象发明了酸碱指示剂。门捷列夫由原子的质子数的变化发现了元素周期表。讲燃烧时,教师介绍了拉瓦锡敢于向当时的燃素学说挑战,提出了自己的氧化学说。阿拂伽德罗、道尔顿不迷信五行学说提出了分子—原子论……通过生动有趣的化学故事和实验来教育学生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化学课外实验以扩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如爆炸实验、钠与水反应等。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的奥妙与真知。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与情境教学环境,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日常生活、特别是尖端科技等各个领域中的巨大作用。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幽默风趣的授课语言、亲切自然的教态,也对学生学习化学起着不可或缺的情感作用。

二、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敢于创新

根据化学学科具有新颖性、独特性、想象性、操作性,再结合化学学科特点,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不是凭空而来,而是要脚踏实地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直到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不断开发智力,不要总是依赖教师的答案进行思维,更不可以停留在书本、教师等固定的思维模式里。例如,学习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相互反应的知识时,教师用实验证明CaO能不能跟H2O化合,CuO能不能跟H2O化合;怎样鉴别MgSO4溶液和MgCl2溶液,怎样用Ca(OH)2制取CaCl2。教师可先让学生运用课本学到的知识回答问题,让学生自主分析、主动探究、总结归纳,通过实验,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为学生积极创新、敢于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精心创设实验情境,不断培养创新思维

化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奥妙,探索自然科学的现象和原理。在化学课堂的教学中,实验一直是探究问题、获取知识与创新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化学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欲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

如用足量含杂质的食盐(杂质不溶于水)配制成m克a%的NaCl溶液,实验操作有以下操作方法:①称量;②过滤;③蒸发结晶;④计算;⑤溶解;⑥干燥;⑦洗涤。我让学生先思考用什么方法操作实验?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总结分析。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可分为两个基本实验操作,即:粗盐的提纯和用纯净的食盐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水。粗盐提纯的操作应该是:⑤②③⑦⑥;(粗盐提纯时,必须经洗涤和干燥两步操作,否则有可能引起实验的误差(结果偏小)。配制的操作应该是:①⑤。在提纯和配制的操作前,一般应先进行计算,以确定大致需多少粗盐。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⑤②③⑦⑥①⑤。另外,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也不容忽视。使所学的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充分利用科技活动,提高综合创新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活动中,也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比如,正确认识和利用一氧化碳(CO)知识在生活中的现象: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也是一种可燃气体,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在生活中的煤炭燃烧时可以产生,它的用途是可以作冶金工业上的还原剂以及气体燃料,它还会污染环境等知识。这样,学生能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的运用要靠平时的积累。化学注重知识的社会性、实用性。因此,教学中如何将社会性、实用性、创造性相融合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开展各种有益科技活动。如组建科技课外兴趣小组,创建科技活动场所,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学生的认真钻研、教师的细心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科技活动中,从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科技小实验到结合课本,运用平时积累的一些课外知识,拓宽知识范围,再动手实践一些有趣味性和创造性的实验。同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撰写科技活动心得体会,总结学生的创新成果,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11.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意识培养 篇十一

一、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问题意识的温床

《学记》中有“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说法。意即学生只有信任老师,老师的想法才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认知速度和质量与其认知态度、情绪、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有正确而又积极的学习态度、愉快的情绪、高度的注意力,就能积极思考。因此,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就显得特别重要,也是老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条件。怎样才能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老师应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应该对学生有爱心,真心地爱护他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能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老师确实是喜欢他们的。要信任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现在的学生,知识面比较宽,见到的世面也广,总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这就需要老师耐心地引导和教育。千万不能简单粗暴地提个要求了事,更不能辱骂和体罚学生,更要学会欣赏孩子。一位优秀教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打着灯笼寻找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来观察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展示成绩,满腔热忱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思考的好习惯,敢于提出问题,向老师和权威挑战等。试想,在这样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将老师当做自己的朋友,他们就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学习中的困惑与疑虑也就自然会在老师面前毫无保留地倾诉。

二、鲜活、直观、明晰的化学实验是培养问题意识的源泉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生命。绝大多数甚至的是全部的学生对化学实验很感兴趣,在进行实验时,能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全身心地参与,这是化学实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优势所在。如在做证明微粒间有间隙的实验时,我让学生做三组对比实验:①10ml的水与10ml的水混合。②10 ml的酒精与10ml的酒精混合。③10ml水与10ml的酒精混合。通过对比,学生自然会提出为什么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变小了,而酒精与酒精混合,水与水混合体积没变。同时化学实验也增加了学生问题的来源。如讲解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我有意在试管口不加棉花时就开始制取氧气,最后收集到的氧气明显有颜色,出示给学生看的时候,学生就很自然提出问题,氧气怎么会有颜色的呢?所以化学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要开足开齐化学实验,甚至可以补充一些化学实验,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三、合理、适时、巧妙的指导是培养问题意识的保障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正是接受新事物的最佳时机,也是培养问题意识的最关键时期。此时老师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应该学会从孩子的视角来认识和考虑问题。有这样的一个案例:老师上“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课时,学生们在分组实验。突然有一位同学尖叫起来:“石蕊变红了!”你猜,这位化学老师的反应是什么?他狠狠说了一句:“你真是少见多怪!”当时这位同学的脸一下子通红。后来,这位同学对化学总是提不起兴趣,当他的父母问他的化学成绩时,他说他怕上化学课。因为老师的一句话影响了这位同学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老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品质。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上课时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老师要尊重学生,要学会倾听,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敢于提出问题。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包括不迷信权威、自由探索、怀疑和批判精神,不断进取创新等。因此,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要敢于怀疑老师、敢于怀疑书本、敢于怀疑权威。要向学生灌输“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的意识。

4.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通过创设情境形成一个事实或疑问,激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诱导学生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对问题作出自己的猜测。在讲“二氧化碳”这一内容时,用“死狗洞”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维上的困惑,怎么人和狗一起进去,狗死了,人却安然无恙呢?然后学生就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想。所以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激发学生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上一篇:《法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作业提交规则下一篇:如歌一般的生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