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传统节日

2024-08-04

话题作文传统节日(共15篇)

1.话题作文传统节日 篇一

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这一天的晚上,天上有一轮明亮的满月,对应着那句老话:“中秋月圆”。而今年的中秋让我陶醉。

一大早,妈妈就把我叫醒,让我帮忙做家务……于是,在妈妈的`“威逼利诱”下,我乖乖地做了家务。我妈让我做了一段时间这样那样,让我汗流浃背。但是,没过多久,我的“救命神”来了,姐姐和爸爸进来了,放下手中的水果,马上去帮忙。我忍不住大喊一声:“!我终于解放了!”我像一匹脱缰的小马一样冲出家门,和小区里的朋友一起玩耍。直到爸爸说:“吃饭!”我就像饿狼一样跑回家。

我一进屋,就被桌子上的景象惊呆了。一桌子美味的食物真是令人垂涎三尺。我赶紧坐下,狼吞虎咽。“哇!真香!”小侄子流着口水哭了,逗得全家人都乐了。一家人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好热闹!

中秋节晚上更热闹!晚饭后,我们一家人决定开车去青年湖。一路上灯火通明,交通繁忙,宛如一条银龙,一个璀璨的世界。道路两旁的美景令人目眩。伴随着美丽的风景,我很快到达了我最喜欢的青春湖。看电锯,荡秋千,看夜景...我们唱着笑着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当我们到家时,我们全家开始赏月。看着明亮的满月,它有时看起来像一个玉盘,有时像一个月饼,有时像一个银戒指。皎洁的月光洒在大地上,就像把银子撒在大地上...

我很珍惜去年的中秋节,更喜欢今年的中秋节。这真是一个令人陶醉的中秋节。

2.话题作文传统节日 篇二

一、把握话题, 确立主题

1. 切割话题

写作时将“大话题”进行切割, 使之变成若干“小话题”, 然后从中进行筛选, 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得心应手的一个去写。比如“尊重”可以切割为以下小话题:尊重自己, 尊重他人, 才会有尊严;神圣的尊严在捍卫正义的斗争中得到升华;科学的尊严不容侵犯;尊严不仅是个人价值的象征, 更是民族、国家的立身之本;产生尊严的是理性———对正义的执著, 而不是冲动———对虚荣的追求, 等等。这样, 就使缩小后的题目更贴近生活, 更贴近学生, 从而使话题作文的内容既不显得空泛, 又不失之单薄。

2. 限制定向

话题的限制越少, 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就越大;话题的字越少, 词语的外延也就越大。写作时, 必须加以限制, 宽题窄作, 切口过大, 中心就不集中。限制的方法很多, 可在前面加修饰语, 可在后面加中心词, 也可前后都加, 甚至在中间加。如“父辈”话题可限定为艰辛的父辈, 父辈的遗憾, 父辈的辉煌, 父辈———执着的一代, 对待父辈即对待传统, 等等。再如“面对缺陷”这一话题, 可以在中间加以限制:面对生理的缺陷, 面对个性的缺陷, 面对文化品位的缺陷, 面对艺术品的缺陷, 面对劳动产品的缺陷, 面对人类自身的缺陷, 等等。这样一限制, 文章的范围就缩小了, 内容也基本确定了, 立意就不会有偏离题意的危险。

3. 以问领写

面对宽泛的话题, 可以以问领写, 多问几个“为什么”, 以此打开思路, 缩小写作范围。如以“压力”为话题写作时, 就可以进行如下的思考: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怎样对待压力?然后自己回答这些问题, 再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两个方面来写文章。

4. 善于联想

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 要求学生放开手脚, 尽情地驰骋在想象的空间, 善于多方位地展开联想, 这样, 才能生发出丰富多彩的思路来。比如话题“风”, 你可以联想到自然界的风:微风、大风、狂风、飓风、龙卷风等;还可以联想到社会风气:拍马风、送礼风等;或者可以联想到一种像风一样的流行时尚:金庸热、韩寒热等;甚至可以联想到假如你是风、假如你遇到风等。

此外, 还必须善于扩大: (1) 在日常的凡人小事、常见情景中, 切入重大的主题, 把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高度, 使文章跃动时代脉搏, 传递时代信息, 表现时代精神。 (2) 把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同某种哲理、精神品质联系起来, 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 借文题中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

二、依据主题, 确立文体

话题作文虽不限文体, 但我们在构思时必须明确自己要写什么文体, 否则缺少约束, 信马由缰, 将导致所写文章“四不像”而“脱体”。所以加强“文体意识”非常重要。

无论写作什么文章, 总得有个主旨, 或歌颂赞美、宣传张扬, 或批判揭露、表述观点。面对同一个话题,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视角, 怎样表现主旨却因人而异, “化意为象”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化意为象, 就是用具体可感的事例去解释、表现、阐述或说明抽象的主旨与道理, 从而使主旨与道理更易为读者理解。话题作文“文体不限”时最好选择记叙文, 因为相对来说, 初中学生的记叙能力强过说理能力。我们可以运用“因意造象”的方法进行构思:把话题或命题演绎成一个故事, 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思想, 将思想蕴涵于描写之中。也就是说, 学生在拿到一则话题或命题之后, 要能很快地引申出一个主旨, 由这一主旨演绎出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又必须通过一组组鲜明的意象 (场面、画面或片断) 来表达。写记叙文侧重写人记事, 写景状物, 表情达意, 即通过精心选择的典型事例, 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铺展精彩动人的生活画面, 揭示生活真谛和人生哲理, 力求达到以形动人, 以情感人。写作记叙文要注意多点题, 可在首尾通过议论点题, 可在文中通过议论或文中人物的对话、心理描写点题, 而结尾的议论点题一般是必不可少的。要选好题材, 准确且新颖, 选材时, 要尽量写校园内的, 尽量写自己熟悉的, 尽量写有一定的典型性的 (能够以小见大) , 以求感情真挚, 能打动读者。

如以“选择”为话题写记叙文。一学生以《生命的选择》为题写了一篇佳作, 在文中讴歌了顽强的生命力。作者选用了已得癌症并选择了死亡的李老汉作为主人公, 当他看到冬天枯萎而春夏茂盛的爬山虎后, 受到了启迪, 重新选择了生命, 以善良乐观感染着人们, 甚至劝救了绝望轻生的孩子的生命。文章讴歌了李老汉的选择, 他选择了一条与病魔抗争之路。

当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长处或作文题目的实际情况确立文体, 如议论文、说明文等。写议论文时, 要明确议论文“三要素”的基本要求, 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论点要正确、鲜明, 以论据为基础, 依据论据来证明;论据要典型、确凿, 以论点为统帅, 始终为论点服务;论证要严密、清晰, 能巧妙地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写说明文时, 一定要了解说明文的类型, 注意说明的顺序, 抓住事物的特征, 掌握说明的方法。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文体, 都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独辟蹊径, 表现个性

文章要想创新, 立意必须新奇。要从多角度联想, 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寻求多种答案, 从中选择最新最佳的角度来立意, 要从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中选取素材, 写别人所未写, 立别人所未立。例如以《我渴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可写的素材很多, 学生有写《我渴望成功》的, 有写《我渴望朋友》的, 而有一位学生却写《我渴望后娘》。一般来说, 小孩都怕有后娘, 但为什么这位学生却盼望有后娘呢?原来, 这位学生体谅父亲丧偶后生活的艰难, 希望有个后娘能关心父亲, 为父亲分担忧愁和负担。她写道:“尽管人们说蝎子的尾巴后娘的心, 尽管她可能不喜欢我和妹妹, 但这些都不要紧, 只要她对父亲好。”这位学生深沉的爱令人感动, 文章的成功就在于“创新”。

总之, 话题作文形式自由, 范围宽广, 不限主题, 不限文体, 有利于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发挥大家的创造性。所以它成为近年各类考试命题者的首选对象。要写好话题作文, 必须紧扣话题, 确立蕴涵乐观健康思想情感的主题, 明确文体, 扬长避短, 张扬个性。同时要注意避免偏离话题、转移话题、歪曲话题等问题。

参考文献

3.话题作文“传统文化”写作导引 篇三

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每一项传统文化都如闪亮的珍珠熠熠生辉,音乐、书法、节令、诗词、武术、中医……每项传统文化中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蕴藏着中华民族的宝藏。请以“传统文化”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思路导引】

1.运用传统文化素材写作,要学会筛选。

中国的传统文化灿若星河,唐诗宋词、书法篆刻、京戏脸谱、皮影艺术、中华武术,还有传统节日的各种风俗礼仪等,举不胜数。写作时,首先要筛选出自己熟悉的,不能一知半解,更不能张冠李戴,胡乱搭配;其次还要与作文题巧妙衔接。

2.运用传统文化素材写作,要学会融合。

传统文化素材仅仅是素材,而文章是作者丰富情感的表达,二者只有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才能打动读者。选好了材料,写作时,我们可以写自己学习某项传统文化的过程或者体验,可以写对某项传统文化慢慢消失的担忧,也可以写某项传统文化传递的亲情、友情,如过春节等。

【佳作示例】

传统文化里的坚守

◎贾博琪

雨落芭蕉,帘卷西风,历史如奔腾的长河悠悠而去,而那些传统文化如同珍珠一般,留在了沙滩上,也留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作为中国人,我们会用心去坚守,这一代代的坚守,汇成了生生不息的民族魂。

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在那大红色的窗花里。刀起刀落间,纸屑飞扬。儿时,小小的我爱托着两腮,饶有兴趣地看奶奶灵巧的手把那大红色的纸镂成一幅繁华的图案。纸屑飘摇在她的袖口、指尖,一条将要跃起的鱼逐渐呈现在纸上。“真好看。”我爱不释手。奶奶欣慰地看向我,眉宇间藏着淡淡的愁:“这窗花剪纸是中华传统艺术里的一宝,里面有浓浓的年味,有浓浓的中华情……可惜,不知道还能不能传下去。”

在奶奶的熏陶下,我小小的手拿起剪刀,成为这剪纸文化的又一代传承人。奶奶请放心,我会用我的坚持让窗花艺术发扬光大的。

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在那古色古香的二十一弦里。我被眼前古筝那饱满沉稳的色彩、精致绝伦的雕花、行云流水般的刻字深深折服。筝上的二十一根弦清一色的淡雅,老师十指轻捻,乐声似天籁般流淌。当钢琴的黑白键逐渐取代了古筝的二十一弦,谁能看到它背后隐藏的淡淡泪痕?清风徐徐,裙裾飘飘,我指尖轻触,奏一曲《梅花三弄》表志趣,赋一章《高山流水》觅知音。嵇康的《广陵散》早已失传,谁还能同伯牙子期一样懂这华夏古老的琴音?

每个周末风雨无阻,我都会去老师那里学习。我深陷于古筝的魅力中,老师与我们一起合奏,我深信这种坚守,不仅是愉悦我们的心情,更是坚守着中华的古韵。

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在那精致华美的戏服里。外公外婆喜欢听京剧,于是我就学会了哼唱京戏。摆起兰花指,迈出凌波步,唱一曲《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又早东升……”这悠悠京腔,醉了外公外婆。外公早年买了一套京剧正旦服,如今将它送给了我。“丫头,京剧可是我们的国粹,你天生一副好嗓子,坚持着好好练,可不能辜负了这戏服,糟蹋了国粹。”外公将这戏服和头面递给我,语重心长地嘱咐着。我郑重地接过来,对外公笑。

在这个流行音乐风靡的时代,我能做什么?也许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默默地坚守,用心唱好每一句戏词。

天涯海角,每个角落都会有守护着中华传统的华夏儿女,连成一个红红的中国结。飘扬的中国结世代相传,汇成厚重古老的中华魂,生生不息。

【评点】

作者成功地选取了对传统文化的坚守这一角度,这不仅是一个人的坚守,更是一个民族的坚守,立意深刻,让人敬佩。

在材料运用上,作者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人感叹其知识的广博。在写作中,作者不是对材料的简单堆砌,而是不着痕迹地把材料融入了“我”的生活,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4.以《传统节日》为话题满分作文 篇四

农历正月初一,我最喜爱的就是过春节,也是过新年。新年到了,处处喜气洋洋,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和“福”字。过年是最欢乐的时间,可以放鞭炮、逛花市、穿新衣、还可以拿到好多好多的红包,象征大吉大利。喜庆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人们在欢声笑语中相互道一声“新年欢乐”,大家心里都甜滋滋的,像喝了蜜一样。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我又长大了一岁,要更加努力学习取得好成果,也要更加懂事为妈妈分担家务活。在新的一年里,祝福大家健康欢乐,心想事成。

农历正月十五,到了元宵节,家家户户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放烟花。我最喜爱的就是放烟花了,一个个烟花冲向夜空,照亮了整片天空,紧接着五颜六色的星光渐渐飘落下来,就像争奇斗艳的花朵,让人赏心悦目,使我心中布满了幸福和欢快。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到了,粽子飘香,令人垂涎三尺。除了吃粽子,有的地方还进行龙赛,现场人山人海,擂鼓震天,一艘艘龙舟好像箭一般飞了出去,场面特别壮丽。

农历八月十五,最终迎来了期盼已久的中秋节,中秋是我们团聚的节日,月饼也做成圆圆的,象征着万家团聚。最让人快乐的就是“赏月”了,到了晚上,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挂在天上,似乎用金子做的大盘子,发出刺眼的光线。一朵朵云彩围绕在月亮的旁边,仿佛观察了嫦娥和月兔,让我想起了一个漂亮动人的传奇—嫦娥奔月。

5.传统节日端午节初中话题作文 篇五

这三天长假,大致分为两种——初四、初五、初六三天为一种;初五、初六、初七又为一种。

初四起头时,这一天,主妇们会上街买好糯米、竹叶,还有捆粽子的草绳——这一段时间这些劳什子会贵很多,所以有甚者会提前几个星期买好。有借端午聚一聚的,都在初四在主家集合,大家热热闹闹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准备初五大展身手的龙舟队,也会加紧训练。晚上,巧手的女人们会包好粽子,放进蒸笼蒸熟,这往往要忙到很晚,不过她们也无心睡觉了——满心期待初五的到来!

初五,女人家早早便起床了,把粽子再蒸一遍,等到他人起来时,粽子还热乎,口感是最好的——剥开深绿的粽叶,轻咬一口晶莹剔透的糯米,粽香在唇齿间荡漾开来。倘若加了香菇或肥肉,那滋味便为一绝——香菇滑爽而清甜的味道在嘴里碰撞,回味无穷;肥肉此时已熬得稀烂,一触即融,搭配上糯米,肥而不腻。囫囵团下去的,又怎能体会到此种甘味呢?这难道不比外面卖的糖粽、豆沙粽要好吃的多吗?在场的人无不夸赞的。

待到众人饱肚,有依山傍水外出游玩的,然而更多是赶至江边。来的早的便能占到好位置,刚好能一睹龙舟的风采。几条颜色各异的龙舟上,十几个壮汉头戴与之相配的头巾,身着无袖夹衫,手持红板,领队的壮汉坐在大鼓之后,拿着棒槌,扯着嗓子鼓舞士气。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企盼的笑容。

比赛一开始,满江沸腾了!领队有节奏地大声敲击着打鼓,壮汉有节奏地划动,有节奏地吼着——为自己,也为队友鼓舞。岸上的观众们也随着比赛的进行而为每一只队伍加油。锣鼓队锣鼓喧天,仿佛在跟舟上领队一比高低。随着冠军队箭一般的冲过终点,在场人无不庆祝,无不喊叫,无不喜悦的,就连失败者也带着祝福的笑容。

待到龙舟盛事后,初六大家送客的送客,休息的休息,心里无一不怀念昨天。端午的最后一点影子,便在此时消逝了。

而另一种初五起头的,便不怎么讨喜了——日子赶得太紧,临下班就得打点好第二天的事情,没有了准备的乐趣。初五照常过。初六时端午的气味便已消散。初七就再也没有一些端午的踪迹了,所以也就不令人喜欢。

6.话题作文传统节日 篇六

从高处往下望,一片绿色,美丽极了。

到了春天,我和邻居家的姐姐去土地里割草喂兔子,每割完一篮子的草,我都会把它倒出来,往姐姐身上撒,就像仙女散花一样,好玩极了,但每次这样,我都得受到几声训斥,即使是这样,我也不会停止我的“恶搞”。姐姐被气得筋都快爆了,看到她那个样子,我忍不住笑出了声,她拿我没办法,就只好顺着我。

到了夏天,更是好玩,我会随着比我大三、四岁的大哥哥去河边玩,到了河边,他们脱下衣服就往水里跳。我很无奈,只好站在岸上,看他们游泳,看他们在水里打闹、我羡慕极了,只因我不能下水,不会游泳。等到他们游完之后,又会拿上捉鱼的工具在河的下游去捉鱼。河的下游较浅,到他们的膝盖上方,但到了我的大腿,他们只好背着我到处闲荡,到了空旷的地方便把我放下,我便会去捡长长的海螺,趁他们不注意,扔在装鱼的罐子里。有时,他们没空背我,只好自己走,等回到家,裤子全湿了,几声训斥,同时向我涌来。“这么小,哪里都要去,现在裤子你来洗啊!”“谁叫你吧长海螺放进去的?怪不得会这么重,以后你来背啊~”面对这些训斥,我毫不畏惧,只是笑嘻嘻地说“以后不会了。”

到了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我会随着妈妈上山去摘杨梅,我爬到树上,坐在树枝上,边摘边吃,妈妈看着我,担心得要命,怕杨梅里有虫子或者其他什么的,染上什么大病,我不顾她的劝阻,看到就摘,摘了就吃。整个秋天,几乎都沉浸在吃上了。

到了冬天,我会早早地穿好衣服,洗完牙和脸后,跑到楼下、哥哥们在烧火堆的地方坐下,他们边捡柴还要顾着火有没有灭。我只坐在那个地方,一动不动,享受着火苗带给我的温暖。 我们就这样过完了一年,我们又迎接了新的一年,年年如此,直到我读书之后,所有的一切都变了,该打工的打工,该读书的读书,也没有时间来玩了。现在,家乡的一切都变了变得凄清、寂静。不再充满欢声笑语了,即使有,也是在除夕的那几天。

7.话题作文的训练方法 篇七

一、开发思路的方法

“作者思有路, 遵路识斯真。”这是叶圣陶先生指导阅读的名言。叶老说:“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 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做思想走的一条路。”如何打开思路呢?可以从以下几个范围下手: (1) 怎样, (2) 评价, (3) 结果, (4) 时间, (5) 空间, (6) 对象。要让学生懂得自觉地从不同方面去想。如以“课堂内外”为话题作文, 可以写课堂上的学习之事, 也可以写课堂外发生的事, 一节课、与课文有关的补课、自学、生活中关于课堂的感悟……因此思路就打开了。

二、确定主题的方法

主题需要我们去挖掘, 去推理, 去分析, 去提炼, 这是一个逻辑推演的过程。如以“诚信”为话题作例子, 演示一下确定主题的过程。如果思路是“诚信有些时候是要不得的”, 那么, 有没有不需要诚信的时候呢?如果有, 那么自己的主题就可以说标新立异了。比如军人对于敌人, 比如医生对绝症患者, 隐瞒病情使他们安心地度过生命最后时光。然而仅仅停留在这一步, 还不算是确定了主题, 从这里可以提炼出什么意义呢?军人保密不是虚伪, 医生以善意的谎言安慰患者, 也和故意骗人是两回事。所以, 关键看“不诚信”的出发点和最终的目的。再往深考虑一步, 生活中也有因为诚信而坏事的例子, 比如说莫泊桑《项链》的结尾, 路瓦栽夫人对玛蒂尔德诚信地说了一句:“我的那一串项链是假的, 最多值五百法郎!”这么简单的一句话, 也许使玛蒂尔德十年来的人生信念在瞬间崩溃。可见, 诚信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而根本的原则在于:诚信是出于真诚的爱心。

三、选取题材的方法

如果把话题作文比喻成盖房子, 那么题材就是盖房所需要的砖瓦木石, 再宏伟的宫殿也是由它们组成的。选取题材主要的手段便是联想。“写什么很大一部分是靠联想”“联想是写好文章, 特别是夹叙夹议文章的关键。”比如以“孝顺”为话题, 你就可以用联想的方式收集许多题材, 你会想到孝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东汉黄香9岁就知道每天给父母温暖席子, 至今传为佳话;你可能还会想到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以天下人为衣食父母, 向天下人尽孝;你可能还会想到中国的这种传统美德正在逐渐消失, 那么多的儿子居然让老人独居, 让人感慨万千……有了这么多的材料, 就可以从容地选取来充实自己的作文了。联想是没有量的限制的, 联想的越多, 你就越有能力把作文写好。

四、想象方法

想象力在话题作文的写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些同学可能会说, 想象力是天生的, 我从小就不善于想象, 那怎么办?没关系的, 想象力是可以培养的,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想象力:从时间角度, 可以分成过去、现在、未来三部分。假如孔乙己生活在今天, 他会是什么样子, 在他的身上会演绎出什么新鲜离奇的故事?从空间的角度想象:比如一个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孩子, 当他长到15岁, 到城里来打工了, 他的感觉会是怎样的呢?从角色角度想象:比如我是福州市市长, 这就涉及换位想象的问题, 对开发思路是很有帮助的;从事件角度想象:如续写《项链》, 就属于推测结果的想象, 写《范进中举》中范进母亲的一段故事, 当看到儿子疯了之后, 怎样由喜而忧, 痛呼苍天的, 就属于在中间放大细节。

五、创新方法

“创新, 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 话题作文的灵魂。”话题作文是鼓励创新的, 它也是一个可操作的过程, 除了主题和立意创新稍难一些以外, 像文体、结构语言的创新都不难做到。这就好像一个人虽然不能一天换一个性格, 但一天换一个发式, 一天换一套衣服是不难的。比如, (1) 结构创新。可以用片断拼贴的形式来组织“文字蒙太奇”, 如以“成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就可以选三个片断来完成它:表演失败后一个人在路上郁闷地走、训练场上挥汗如雨的练习、领奖台上的微笑与眼泪。 (2) 文体创新。可以把记叙文写成小品剧本。如一场家庭纠纷, 写成记叙文可以, 写成戏剧也可以。 (3) 语言创新。不必老是一个腔调, 可以寓庄于谐, 也可以用网络语、格言体等。比如“老师则是对学生惊骇的神色而惊诧。各自的惊诧, 并非莫名, 只是对对方的惊诧莫名罢了。” (4) 题材创新。如讲爱国主义, 不要老用岳飞、文天祥, 也可以用昨天在报纸上看到的某个例子。 (5) 主体视角创新。同一事件, 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观察、思考。

六、驾驭文体的方法

我们常见的有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三大文体, 各有偏长的同学可自由选取, 而且话题作文还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展示自己。比如用戏剧体、应用文体、广播词体、演讲词体, 把眼界放开, 作文的天地是很广阔的。

8.话题作文(—) 篇八

以“读书与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学生佳作]

一页书香

孙磊

愿淡淡的书香可以封存永久,氤氲成整页整页的人生。

——题记

书香,是我生命之外的生命,我把所有的寂寞留在书香里。如水的深夜,一个人坐在窗前,握一卷书于灯下,孤独且美丽,品味着为人的哲学,守护着对生命的祈愿。

古语曾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在书香之中攫取我想要妁一切,然后揉碎了,掺杂自己的性情气质粉末于其中,捏塑出具有个人独特品位的生命意象。

读《春水》,读《繁星》,铭记了“你是荷叶,我是红莲”的那份真真切切的疼爱;读余光中诗中的散文,散文中的诗,领略了海棠红的相思,乡色酒的别一种滋味;舒婷在双桅船中深情凝望祖国的双眸;席慕蓉则把爱恋写在花里,含在莲中。封存这缕缕书香,我的周身散发着爱与宽容的芬芳。这尸页书香启迪着生命,生命的源头是海洋,爱的源头也是海洋吧,因为生命的本质之一便是爱。

读《凤凰涅槃》,传说中凤凰栖于梧桐,每五百年它就会连同自己的枝巢一起自焚,旋即在烈火中复生,重新开始更富活力的生命,开始新的轮回,在如此凄美的传说中我领悟到做人的意义。是的,凤凰涅槃是因为那份忧患,是为了男附活力。“忧患是—种沉重、痛苦的清醒。我宁愿选择一种最痛苦的清醒,也不愿活在麻木了的冷漠之中。因为忧患的痛是为了更多的不痛。”徐海珊《苍生》封存久远的书香昭示着做人的信念——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后来读张爱玲“那一袭华美之袍”,读余秋雨为文明而作的《千年一叹》,读洪应明修根养性的《菜根谭》,我渐渐明白了成熟是什么。成熟是—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然,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那整页书香让我始终从容为人

从古典乐府的纯净音符中走来,从唐诗宋词的优美韵律中走来,从清丽文章的袅袅书香中走来,让爱在清茶的苦涩中弥散,让涅槃重生的执著在清冽与醇香中沉淀,让成熟、大气和从容在空气中萦绕。

一页书香使生命不仅仅是一种存在,而且是一种思索,一种凝练,一种延续。

[点评]

本文是—篇难得的文质兼美的佳作,它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语言优美流畅。如“我在书香之中攫取我想要的一切,然后揉碎了,掺杂自己的性情气质粉末于其中,捏塑出具有个人独特品位的生命意象”。写出了读书对做人的影响,“攫取”、“揉碎”、“掺杂”、“捏塑”几个动词的运用,生动形象。

②句式整散结合。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如“从古典乐府的纯净音符中走来,从唐诗宋词的优美韵律中走来,从清丽文章的袅袅书香中走来”,读之琅琅上口,品之韵味十足。“如水的深夜,一个人坐在窗前,握一卷书于灯下,孤独且美丽,品味着为人的哲学,守护着对生命的祈愿。”语句的运用,使文章达到了一种错落有致的审美效果。

③笔触细腻灵动。作者语言运用较熟练,娓娓而谈,如:“一页书香使生命不仅仅是一种存在,而且是一种思索,一种凝练,一种延续。”不仅充溢着一种灵动之气,而且闪耀着思辨的光芒。

④文化知识面广。从郭沫若、余光中、席慕蓉、舒婷等人的诗作,到张爱玲、余秋雨等人的散文,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信手拈来而又浑然天成,体现了作者较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语言功力。

9.节日话题作文 篇九

记得那天,夜幕降临,姥姥笑着对我姐姐说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我姐姐一起说七夕节!我忽然想起林杰诗《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姐姐马上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姥姥笑着说你们姐俩真有学问啊!那我考考你们,七夕节还叫什么节?我想了想,女儿节!姐姐接着说乞巧节!姥姥点点头,对了,还叫七巧节七姐节呢!我好奇地问姥姥,七夕节有什么习俗吗?当然是穿红线了。女孩子这一天都要乞巧,也就是学做手工,长大才能心灵手巧呢!今天,我教你们绣花吧!太好了!我姐姐高兴极了。

说干就干。姥姥给我们找来两块白绸子,先让我们在布上用铅笔画出图案。我画了一只平鸽,姐姐画了一朵牡丹花。接着,姥姥又找来了各种颜色丝线,教我们穿针引线,然后按照图案,一针一针地刺绣。我可是第一次学刺绣,刚绣了几针,就把手指扎出血了,幸好针眼不大,我趁着姥姥没发现,继续刺绣。姐姐手艺比我强,速度也比我快。在姥姥指导下,我忙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绣完了。我仔细看一看,虽然有点儿皱皱巴巴,平鸽翅膀还有点儿绣歪了,但那毕竟是我第一件刺绣作品呀!后来,姥姥还教我们做了一个小布包一个小抱枕。姥姥笑着夸奖我们做得真好!你们姐俩长大一定是个心灵手巧女孩子!我们不好意思地笑了。

望着漆黑夜空,星光闪闪,我认真地问姥姥今晚牛郎织女真会在鹊桥相会吗?姥姥神秘地说会,但是要等半夜12点以后呀!我姐姐央求,姥姥,讲讲牛郎织女故事呗!好吧,从前,有一个小伙子叫牛郎,放牛时候,遇到了从天上来到人间七仙女听着,听着,我依在姥姥身旁睡着了。夜里,我真梦见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了,还有他们两个孩子呢!

10.节日话题作文 篇十

端午节的习俗有许多,人们最熟悉的有以下这几种习俗:

习俗:

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2、食棕,端午食棕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久以来,花样繁多。

3、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4`饮雄黄酒。“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民间认为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身体健康。

当然,我们的端午节的来历是有古老的传说的,对于端午节的来历有许多种说法,如纪念屈原,纪念原子骨,纪念孝女曹娥以及古越民族图腾祭。传说虽然有那么多,但是在中国人民耳中,最为流传的还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古老传说,这个传说是这样的: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11.话题作文如何扣题 篇十一

那么,考场作文如何才能紧扣话题呢?笔者认为以下四个方法值得考生认真揣摩。

一、标题嵌入法

所谓标题嵌入法,就是指在文章的题目中嵌入体现话题的字眼。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中,不乏这样例子。如《丢掉“诚信”背囊之后》、《带着“诚信”上路》、《开满诚信之花》、《发自心灵的选择》、《布鲁诺的心灵选择》等等。

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标题中嵌入话题,会使阅卷者一目了然,造就先入为主的声势,同时也会使阅读者在阅读文章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考生的牵引。将文章扣到话题上,这样,在阅卷者眼中,就不会出现偏离话题的现象了。

二、开篇切入法

所谓开篇切入法,就是指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就点明话题或文章的主旨。清人李渔《闲情偶寄》中言:“场中作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这里的“开卷之初”即开篇,这里的“奇句”,或是点明“话题”的词语,或是鲜明的观点,明确的主旨,或是开头围绕“话题”的含蓄蕴藉、语意深刻、言简意赅的语句。如议论文的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论题),记叙文的开篇点题,散文的开篇“文眼”等等。

例如,2001年的优秀作文《一地梨花》的开头“当岁月流转与时光轮回都无迹可寻时,你蓦然回首,会发现有一样东西藏在时光长剧的背后。这一折子的章回剧目便是:诚信。”

2002年的优秀作文《能思考的苇草》的开头“我很喜欢那样一个比喻——‘人是能思考的苇草’。也许思考就是那个让人可以凌驾于万物之上的台阶。但也正是这思考的能力赋予了人类以思想,从而把人类置入了很多尴尬的境地,比如亲情与真理。”

《一地梨花》用“这一折子的章回剧目目便是:诚信。”点明话题,《能思考的苇草》用“把人类置入了很多尴尬的境地,比如亲情与真理”点明话题。作者用这些语句切入文章,就会抓住阅卷者的眼睛,让阅卷者如影随“文”,“不敢弃去”。

三、处处点题法

所谓处处点题法,就是在文章中多处使用一个词语或几句类似的语句反复点明话题。特别是记叙类、散文类、小说等体裁的作文,常运用处处点题法。用来点题的或一个词语,或几句语句;或一句议论,或一句抒情;或做点评,或做红线贯穿。处处点题会增强文章的凝聚力,但是要注意不应过多,多则乱,应恰到好处,当“点”处则点。

例如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散文《千年的呼唤》,整篇文章以“诚信”贯穿。作者开篇一组排比整句,使用了对比的手法,推出了全文中心“诚信”,然后作者纵观古今之士、诚信之事信笔推出,他们均因诚信名垂青史。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指出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诚信也曾苍白无力,扭曲变态,留下了多少让人叹息的故事。带着封建枷锁桎梏的诚信是必须背弃的,作者讴歌着一种独立的、坚实的有着时代内涵的诚信。

例如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你问我要选择什么》,全文以“你问我要选择什么?”贯穿始终。写出了自己选择成为“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一颗彗星”“运往非洲的一粒粮食”“阿富汗的问候”,最终是选择“真善美”。表达了自己在心灵上选择“真善美”的美好愿望。

四、结尾回归法

所谓结尾回归法,就是指在文章结尾处对“话题”进行归纳概括或深化。像议论文结尾处的归纳总结观点或深化观点,或解决问题,或提出希望等;记叙文结尾处的画龙点睛的议论或抒情;散文结尾处含义含蓄深刻,言尽意犹未穷的语句等。

例如,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感情和认知》的结尾“感情让认知陷入迷惘的泥潭,让认知像拴了线的鸟雀而无法像鲲鹏般翱翔在蓝天。真正的认知便是要拨开人间的烟雾,脱去感情的外衣,让真的世界犹如初生婴儿般纯洁地再现于眼前。”

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用双眼看世界》的结尾“让我们用双眼看世界,打破‘感情亲疏’的标准线,未来的星光大道,定将畅通无阻。”

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公则生明》的结尾“‘公则生明’这句话犹在耳边回荡,让我们摒除感情的干扰,理智公正地在世为人吧!”

这些结尾都起到了回归话题的作用。

这一点还有一个特别的用法,如果在考场上突然发现自己的文章出现了偏离话题的现象,可用此法进行“画蛇添足”,在结尾处进行概括文意,就会“妙手回春”,挽救败局。

12.小学话题作文实施策略 篇十二

一、话题作文的特点

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 是双方认可共同感兴趣的说明或陈述的对象。说话人选择对方了解并同感兴趣的信息作为谈话的起点, 启发思考、激发想像或深刻地感悟我们可以给话题作文下个定义:话题作文就是灵活运用各种文学手段、体裁, 从宏观工微观角度, 正面或侧面, 直接或间接体现、展示、揭示、作证、论证材料或明示或暗示的哲理、寓意、启发等的一种写作方法。

话题作文, 就是在一定的事理或情境材料的基础上, 用一段提示性语句, 提出一个大家都了解并感兴趣的话题, 围绕这个话题, 寻求可以直接描述或议论的对象, 以启发写作者运用联想、想像、辩证、批判、发散、聚敛等多种思维方法, 调动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写出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那么在教学中,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话题作文呢?先要把握话题的两个特点: (1) 话题是交谈对方已知共享的信息。 (2) 话题是一种被激活的信息。在关注热点问题的同时, 衍生出更多、更广、更深、更强的社会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的信息。

话题作文中的话题的来源与日常生活中的话题不同, 它不是由交谈双方临时设定的, 而是由命题者事先设定的话题作文就围绕一个话题, 寻求可以直接描述或发挥深入的对象, 运用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调动联想、想像、聚焦、发散等多种思维方法, 合乎客观规律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大胆创造的过程。

二、话题作文的构成及要求

1. 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提示语、话题、作文要求四部分组成。

2. 材料是话题的源头, 提示语是话题的注解, 话题是作文围绕的中心。

它们一方面通过出示材料, 加注提示语来减缓学生审题的难度,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迅速进入构思状态;另一方面是为了引出话题, 扩展思维, 明确立意行文要求。

3. 作文要求则是对作文提出一些具体的诸如文体、篇幅等方面的要求。

现在的话题作文对文体要求更加开放、自由, 学生可根据内容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 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题目自拟"更有利于展示学生的个性特点, 题目和内容更加吻合, 话题作文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更为灵活。

三、如何写好话题作文

1. 写话题作文要做到“思考深刻独到”。

什么样的话题作文才能叫作“思考深刻独到”?笼统地说, “深刻独到”就是要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提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1) 能从社会生活的现象出发, 透过现象洞察本质, 挖掘现象背后隐含的比较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的东西, 在观点上能给人以启发作用。当然, 这深刻的见解, 不是凭空而来, 也不能随意引申、无原则地提高和长华。它必须结合社会生活实际, 要具体、真实、可靠。在提示本质的基础上, 还应该进一步提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分析其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 或是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并总结规律,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 对问题的认识应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这就要求学生在发表见解时, 有自己的思考, 能找到一个更新的角度, 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能比一般的认识更高一个层次, 要避免人云亦云。因此, 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要留意身边的各种人或事, 要关心社会生活, 关注时代发展, 使自己的思想认识与时代同步。有些学生平时只埋头于书本, 这是不合适的, 也是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的。

(3) 思辨与思考。文章在内容上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要能给人以思辨的力量和气势。很好地把握辩证分析是使文章内容深刻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另外, 以事物的思考, 可从横向或纵向两个方面进行。所谓横向的思考, 指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相关的事物, 由一种现象联想到另一种相关的现象, 这种思考方式能使人视野更为宽广, “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由此及彼, 这样会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 立意自然深刻。

2. 话题作文题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材料、简短提示语、由材料引出的“话题”、作文要求。提示语的作用或是对材料作解乏说明, 或是补充介绍, 帮助学生理解材料, 扩展思维。材料、提示语的作用, 一方面是为了引出话题;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减少学生审题的难度, 帮助学生理解话题、明确要求。作文要求则对作文提出一些具体的诸如文体、篇幅等的要求。正确认识和理解材料、提示语、话题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作用, 是理解话题作文的关键, 也是指导和写作话题作文的关键。对话题和材料关系的分析把握紧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一环。

3. 所提供的材料是由头, 材料引出划定的写作范围和思

考对象, 学生可以由材料出发, 但又不机械地拘泥于材料, 而是要走出材料来写, 话题作文通过学习出示材料、加注提示语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迅速进入构思状态, 材料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就是对于一些材料贮备不足的学生来说, 完全可以使材料本身去完成作文。

4. 话题作文的内容不作较死的限制, 要求比较宽松, 显得

13.以传统节日腊八节为话题的作文 篇十三

《祀记》上面解释:“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与“蜡”相似,祭祀祖先称为“腊”,祭祀百神称为“蜡”。“腊”与“蜡”都是一种祭祀活动,而多在农历十二月进行,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了。

腊八节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腊月里的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杂粮做成“腊八粥”。有的农民还要将“腊八粥”甩洒在门、篱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有的地区人们陈设香腊刀头和糖点果品敬供“灶神”等。其实,现在的人们大都不信奉“神灵”之类,这样做只是沿袭古代的某些习俗,或者只是趣味罢了。

14.关于节日的话题作文 篇十四

在农历正月初一,我最喜欢的事情是庆祝春节,也庆祝新年。新年到了,处处喜气洋洋,家家户户都贴了春联和“福”字。新年是最快乐的时光。你可以放鞭炮,逛花市,穿新衣服,得到很多红包,象征着巨大的利润。新年快乐在彼此的脸上,人们在欢声笑语中,“新年快乐”,每个人的心都是甜的,像喝蜂蜜。当新年钟声响起时,我又大了一岁。为了取得好成绩,我必须更加努力学习。我也必须更明智地为母亲分担家务。在新的一年里,祝大家身体健康,幸福快乐。-是的。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来了,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赏灯,猜灯谜,放烟花。我最喜欢的是放烟花,烟花冲向夜空,照亮了整个天空,随后七彩的星光慢慢落下,像争奇斗艳的花朵,让人开心,使我的心里充满了幸福和快乐。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到了。除了吃饺子,在一些地方还举行龙舟赛。现场挤满了人,鼓声震天。一条龙船像箭一样飞起来,场面非常壮观。

农历八月十五,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中秋节,中秋节是我们团圆的节日,月饼也做圆了,象征着家庭团圆。最愉快的事是“赏月”。晚上,一个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天空中,像一个金制的大盘子,发出耀眼的光。一朵云绕着月亮,仿佛看到嫦娥和嫦娥兔,让我想起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嫦娥奔月。

15.象征类话题作文的立意 篇十五

象征类话题作文题目的设计, 一般对生活中的某个事物或某种生活现象作适当阐释, 然后指出这个事物 (或现象) 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同样存在, 要求习作者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其特点是:题目中所涉及到的事物 (或现象) 已经超出了其本义, 带有明显的象征意味。这就要求习作者从“此”物见出“彼意”, 由“个别”事物引申到“普遍”事物, 透过现象看到它的象征义, 从而确定文章的立意。

此类作文的立意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材料”, 抓住话题的关键句, 弄清话题中的事 (物) 象征了什么, 明确话题的指向, 确定思维的走向, 这样才不易偏离话题。可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学生在拿到此类考题时感觉读懂话题的材料, 对于具有象征性的物 (事) 的象征义与话题的关联把握不准, 最终导致立意出现失误。

例如:文题《心中的阳光》导语:阳光是什么?它既是大自然播撒在我们身上的温暖, 也是生活中照耀我们心灵的光辉, 有时可以简单到只是温暖人心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笑脸、一个拥抱…它留存于我们心底, 让我们的生活熠熠生辉, 充满感动与力量。你心中的阳光是什么?请告诉大家。

在这个作文题中“心中的阳光”可分解成两个要素“心中的”和“阳光”。首先, 学生在作文中要具体表明“阳光”是什么, 能赋予“阳光”具体象征涵义;其次, 既然是“心中的”, 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揭示“阳光”的特殊涵义这个层面上, 这缕“阳光”须引起内心的情感共鸣, 投射的是学生对生活的认知感悟;最后, 如能自然地写出“阳光”给“我”带来的影响, 在立意上又拔高了一层。学生在写作时却易出现以下两种误区:

(1) 象征义不明确;例如:有的文章前面叙述奶奶对晚辈无私的爱是“阳光”的象征义, 文章后面“阳光”竟然是风雨之后的成功;或是文中出现多个涵义的阳光, 前面是陌生人友善、助人为乐, 后面是人与人之间的团结精神, 又没有用议论来点明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

(2) 立意陈旧乏善可陈:绝大部分的学生将“阳光”的象征义确定为亲人、朋友、老师的关爱与帮助, 立意雷同的太多。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学生对象征物的特殊涵义的思考缺乏经验, 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指导课上如果能注重学生的思维品质的训练, 让学生逐渐形成一种敏捷的“下意识”, 才能在此类型作文的构思中做到:“立准意”, “立新意”。

“立准意”:对话题做“立体化”解读。所谓“立体化”解读, 就是对话题解剖, 把话题中的关键词句分解出来, 然后与象征物 (事) 结合起来审视与思考, 才能准确把握出题者的意图, 从而准确立意。

例如: (2008年杭州) 日历是生活忠实的记录, 我们每一天都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日历具有生命感, 当你翻过一页时, 是否已将难忘的昨日珍藏于你的生命史?当你翻过一页时, 你是否明白鲜活的今日需要你去填补?当你翻过一页时, 你是否意识到美好的明日等待你去创造?让我们伴随“日历”, 将人生岁月谱写成永存的诗篇。请以“日历”为话题, 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1) 审材料:从打开写作思路的材料来看, 命题人不是从实物这个角度来诠释“日历”。材料从非常抽象的高度对日历的一种功能进行了解释, “日历是生活忠实的记录”, 把“日历”变成了“生活的日记”, 努力引导学生书写的对象是“生活”;材料中的一组排比“当你翻过一页时”更明确地提示了学生选材的范围 (过去、现在、未来) 。

(2) 悟涵义:本题的象征物“日历”具有形状、特征、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从阅读材料后我们可以明确命题人指向的是功能特征。然后我们将从具体到抽象去挖掘其丰富的内涵, 去领会其引申义或比喻义。如:从生活的角度去引申, 过去的日历是过往的生活, 虽已消逝但值得珍惜, 今天的日历是当下的生活必须牢牢把握, 明天的日历是要展望的生活, 应精心规划。

根据以上步骤我们就不难领会出题人的意图, 从而准确的把握了本题的立意的方向, 围绕“日历”写生活故事, 围绕时间抒发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立新意”:古人云:“凡作文发意, 第一番来者, 陈言也, 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 正语也, 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 精意也, 方可用之。” (元·陈绎曾《文说》) 即第一次想到的立意太陈旧、第二次想到的立意太规矩, 都不能用, 只有第三次想到的立意才有可能有新颖的创意, 方可使用。可见只有在每次习作前要做足功课, 开拓思维, 比中选优, 才能力避老生常谈、人云亦云, 写出高屋建瓴的文章来。

例如:以“台阶”为话题, 说说“台阶”让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指导学生:

(1) 迁移法:由物及人或由人及物 (根据其相似点进行迁移) ———由台阶想到帮助自己成长的人, 如父母、老师、朋友。

由表及里 (心中的……人生的……) ———由台阶想到每一次的挑战就好比人生道路上设置的台阶, 战胜它就上升了一个高度。

由此及彼 (联想到与之相关联的事物) ———由台阶想到了山、楼房, 这些高物代表着攀登和进取的精神。

(2) 找特点:根据事物的外观、用途、变化等方面的特点展开联想和想象, 寻找角度, 确定立意。

外观———台阶通常向下容易向上难;

用途———一步步拾级而上说明做人要踏踏实实。

(3) 思辩证:正反立意, 辩证思考。

台阶既能上楼也能下楼———既能帮你进步又有可能成为你的退路。

(4) 忆词句:回忆与之相关的成语、诗词、典故、俗语、歌词、流行语来寻找立意的切入点。

“给别人一个台阶下” (俗语) 说明人与人交往是要学会让步学会宽容。

上一篇:高中作文讲座心得体会下一篇:10条元宵节灯谜和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