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城市群文化资源开发状况调研报告(精选3篇)
1.关中城市群文化资源开发状况调研报告 篇一
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效益状况调研报告
一、 水土资源开发基本情况
局系统现在有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共4.14万亩(不包括滩地),其中弃土:1.3万亩;戗台:1.34万亩;护堤地:1.49万亩。目前这些土地资源均已开发,开发主要以种植速生杨树为主,兼种了部分柳树、香椿、苹果、梨等树种。种植初期,为提高堤防绿化覆盖率和树木的成活率,局属各单位在绿化经费少、种植任务重的情况下,种植工作,采取了承包种植经营管理的方式。承包按亩或延米承包来进行核定,收益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由承包户投资树苗,日常管理也由承包户负责,单位按每年每亩地30—50元与每延米0.5—2元,收取承包费,树木成材后,全部归承包户。二是树苗由我方投资,日常管理由承包户负责,树木成材后按20—40%分成。三是树苗费、日常管理费均由我方投资,承包户仅负责看护,单位按70%—80%的比例收取承包费。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科学规划,缺少懂技术的专业人才。
我局虽然土地资源开发种植工作起步较早,但由于缺少科学规划,缺少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造成了树木种植品种单一,成活率不高,个别单位不考虑土壤环境因素,不科学选种,盲目种植,出现了年年种树不见树的现象。
2、管理不到位,承包收入低。
管理不到位,承包收入低,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据统计近几年的平均收入不足100万元。纠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承包比例的制定,缺乏市场调研,市场调价的空间予留不足,承包基数低。二是合同不规范,缺乏严肃性,虽然承包基数较低,却也难以兑现。三是承包期长,据统计,在局属各单位的承包合同中,承包期15—25年的占45%;XX年期的合同占38%;有的合同已签到了,个别的还是无限期合同。四是土地狭长,分散承包,散户多,收费难。,
三、提高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效益的必要性
1、对提高堤防工程面貌和发展水利风景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利用堤防资源,实行高效、规范的开发利用,结合水利风景区建设,在靠近县城、市区的地段,种植观赏性树木、植物等,利用宽弃土地育苗、种植速效经济林和其他高效经济作物,形成千里堤防千里林具有水利特色的生态自然景观。对改善堤防工程面貌及推动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将成为我局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我局可利用土地上已种植的树木有300多万棵,成材期的经济价值按树干直径20厘米,高1.5米计算,现价每方800元,每颗树头400斤,按0.2元/斤计,每棵树木的价值为150元,300万棵树木总价值4.5亿元,若我局按树木的30%分成,XX年生长周期每年可以收取1350万元承包费。若单位自己投苗,按50%分成、XX年生长周期计算,每年可以收取2250万元承包费。由此可见,土地资源若能合理开发利用,必将成为我局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是我局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
四、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可行性
1、以点带面,提高分成比例
盐山河务局XX—XX年,利用自有资金,在戗台、护堤地约678亩的土地上,自己投资种植了93000棵树,采取日常管理由承包户负责,管理经费由局投资,承包户只负责看护,树木成材后,按照7:3的比例共同分成。按成活率95%计算,再扣除10%的丢失、毁坏,剩余79515棵树,XX年后成材,按每棵售价100元计,总收入795万元,70%分成可获利556万元,每年每亩地可收益82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汤阴局自己建立的育苗基地,既减少了树苗投资,又提高了种植树木品种的科技含量。德州局由承包户投资种植的部分弃土,承包分成比例最高达到6:4的有3000亩。邯郸河务局今年由局事业中心负责重新制定了《堤防绿化管理办法》、《堤防树木种植租赁合同》,新合同在规范种植、种植标准等方面责任明确、条理清晰,更具有法律效应,对所辖范围内对有树无合同、有合同无树等问题全部进行清理,重新签定,并分类进行统计,完成认为后写出分析报告。这些好的方法和措施,对实现水土资源效益最大化,起到了好好的促进作用。
2、水利工程养护经费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
目前堤防工程养护经费中包含的“行道林养护费”和“护堤林及防浪林管理费”,可以用来投资堤防土地种植和种植后的树木管理,这样每年约有350万元的资金可以利用,为自我开发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效益提供一定的基础资金。
3、丰富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按照局系统现有4.1万亩土地资源计算,我局职工人均拥有土地34亩,据了解,沿河农村人多地少,随着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发展的理念已被人们清醒地认识,在此大好环境下,我局若能将所辖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种植业的市场前景是可喜的,我局丰富的土地资源必将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土里刨金”的发展种植业,完全可以实现生态效益、工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是。
4、其他流域土地利用效益,提供了可借鉴依据
根据对黄河流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考察,该流域土地资源丰富,一河务局90公里堤防有近1万亩土地资源,全部按每亩每年400元承包给农户,承包期限为三年,抱额都采取提前一次性交纳的方式,黄河大堤上绿树成阴,形成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其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是目前我局的几十倍。其他流域如弟资源利用效益,为我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可行性提供了学习和借见的经验。
四、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方式及措施
1、总体思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向规模要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立系统、完善的市场和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
2、作好调研,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是加强水土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有效途径,局系统水土资源地域不同,土质不同,环境不同,开发种植、管理的方式也应不同。局应组织有关部门对系统内土地资源进行联合调研,进一步摸清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规模、经营运做模式、投资效益及发展前景等 ,对系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
3、局出台水土资源开发指导性的相关政策,明确职责,确保水土资源开发、管理的连续性,,制定出统一规范的经营管理模式,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技术上给予指导,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科学合理有序开展。
4、协调好管理养护与堤防种植相互之间的关系,寻找既能促进提防种植业的发展又不违反工程管理要求的有效途径。
5、每个河务局根据所辖内地域、资源等具体情况,制定一个内容完整、条款清晰、责任明确、具有法律效应的合同示范文本。
6、建立承包合同核查年审制度,保证合同的完整性和树木实有数,对已过期的合同限定签定新的规范合同。对违反合同规定;合同期限过长;不履行合同;不规范、不合理的合同,找出依据,重新签定合同。
2.关中城市群文化资源开发状况调研报告 篇二
一、宝鸡文化资源优势
宝鸡文化资源包括以姜炎文化、周秦文化为主的历史文化资源, 以民间艺术、西府民俗为主的传统文化资源和以开放包容、高雅文明为主的现代文化资源三大类。
(一) 宝鸡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历史文化资源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 在决定一个城市是否是一座历史名城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优势。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把宝鸡的历史文化资源概括为“历史源远流长, 文化积淀深厚”。宝鸡古城“陈仓”, 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 也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宝鸡不仅汇集了佛教、儒教和道教三教文化, 而且还留存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诸多的历史遗迹和历史文物, 其中以青铜器为最多, 宝鸡被誉为“青铜器之乡”, 周、秦青铜器数以万计。宝鸡拥有以出土佛骨舍利而闻名于世的法门寺, 其在盛唐时期就已经成为皇家寺院和世界佛教文化的中心;有著名道人张三丰主持修道的金台观;有五丈原诸葛亮庙;有姜子牙钓鱼台;有隋唐帝王皇家温泉汤峪;有苏东坡主持修建的凤翔东湖等等。因此, 宝鸡历史文化积淀丰厚, 优势明显。
(二) 宝鸡传统文化资源优势
传统文化资源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 在决定一个城市是否是一座个性鲜明的城市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优势。宝鸡是工艺美术之乡, 流传千年的民族风俗、门类繁多的民族艺术、风味独特的民族饮食、别具一格的民族饰品等构成了宝鸡浓郁而独特的民俗文化。宝鸡的民间艺术品种类繁多, 例如皮影、木偶、剪纸、刺绣、社火、脸谱、泥塑、草编等。社火脸谱以其悠久的历史、神秘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声势浩大的场面而成为民俗活动的重要亮点, 宝鸡是陕西社火脸谱艺术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 陇县和陈仓区的社火脸谱, 代表着西府社火脸谱的最高水准。凤翔六营彩绘泥塑驰名海内外, 岐山转鼓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此外, 千阳的草编、陇县的刺绣等更具有悠久的历史, 枕头猪、泥塑牛、泥塑马还作为中国邮票的图案被印制成邮票发行。宝鸡目前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项。
(三) 宝鸡现代文化资源优势
现代文化资源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在决定一个城市是否是一座典雅开放、积极进取的现代城市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优势。现代化城市应该具有浓郁的现代化气息。宝鸡的城市精神体现在“崇德尚礼、和谐包容、闻鸡起舞、开放创新”这十六个字上。宝鸡具有个性鲜明的城市形象, 它包括城市的外观形象, 诸如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道路、广场甚至路牌等硬形象和开放包容、高雅文明为主的城市软形象。近年来, 宝鸡的现代文化资源日益丰富多彩, 如文学创作成果日益丰硕, 书画和声方兴未艾, 舞台表演精品迭出, 戏剧影视初显成效, 民间文艺遍地开花, 广场文化激情四溢。
二、宝鸡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换
(一) 宝鸡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换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充分发挥关天地区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丰厚的优势, 寻求经济持续发展的契机。因此, 宝鸡的经济发展必须要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的优势, 充分利用宝鸡浓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实施关天规划的机遇, 整合人文历史资源, 以寻根祭祖文化、周文化、周秦文化、宗教文化为主题建设三个文化长廊, 精心包装打造, 形成三条文化旅游线路:即以中华文明之源为主体形象的寻根之旅;以周、秦文化为主题的民族文化探源之旅;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宗教文化之旅。扶持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等文化产业基地建设, 其典型标志是国家级周文化产业示范区项目—“中华礼乐城”即“周城”的建成。加大周原、北首岭、九成宫等遗址保护开发力度。通过产业共享、互补延伸和挖掘, 打造出立体的文化旅游产业链, 实现以点带面、以线扩面的跨越式发展, 把宝鸡建成彰显华夏历史文明基地的重要一级。实现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 增强人们之间的凝聚力, 为宝鸡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不竭的力量源泉。自2000年以来, 宝鸡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多届“中国宝鸡法门寺国际文化旅游节”和“全球华人省亲祭祖大会”, 使宝鸡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城市整体形象得到大幅提升。
(二) 宝鸡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换
宝鸡传统文化的充分发掘与优势利用与转换, 能够为宝鸡创造鲜活的城市个性, 塑造独特的“城市名片”, 对城市经济发展发挥巨大的价值。对宝鸡传统民俗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专业策划和精心包装, 积极发展创意设计、工艺设计、影视动画、艺术创作、民间艺术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 积极发展广告印制、图书出版、文物复制、文化演艺等传统文化产业。打造宝鸡社火、凤翔泥塑、岐山锣鼓与千阳剪纸等具有宝鸡特色的民间艺术品牌。通过对西府民俗文化的开发与传承, 展示宝鸡的城市个性与特色, 极大地增加宝鸡对外界的吸引力。事实证明, 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 通过发展文化产业, 就能极大地加强招商引资力度, 在促进就业的同时, 带动城市经济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三) 宝鸡现代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换
宝鸡现代文化资源中的恢宏大度与兼容并蓄使得宝鸡在经济发展中确立了重要的人才战略:即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以及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力度等, 这些战略与措施使得宝鸡经济发展优势日益凸显。宝鸡现代文化资源中的诚信文明则强化了全社会的诚信意识, 极大地改善了宝鸡的人文环境。同时, 通过建设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 培育出了一批大型文化产业集团, 打响了文化创意品牌。通过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 以文学、书画、影视、歌舞等为重点, 加强了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文化书画精品的创作生产, 在全面提升宝鸡现代文化影响力的同时, 全面提高了宝鸡的经济核心竞争力, 实现了现代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全面转换。
摘要:文化资源的储备与合理挖掘与利用对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宝鸡具有鲜明的文化资源优势, 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开发”背景下, 研究宝鸡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换问题, 对于实现宝鸡的率先发展, 使之真正成为关天经济区的“副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宝鸡,文化资源优势,经济优势,转换
参考文献
[1]宝鸡市“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
3.关中城市群文化资源开发状况调研报告 篇三
论文导读: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特色资源是指一定时空内,与其他资源相比具有明显差异性,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资源。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赋予了重庆山区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基础薄弱,经济落后。那么具体到重庆山区,怎样才能有效实施特色资源开发战略,实现山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课题组选择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垫江牡丹作为调研对象,对其开发现状、存在问题、改进建议进行分析,并且希望借此个案研究,在探索重庆山区发展道路方面做出有益尝试。系统论就是从系统观点出发,抓住系统与要素、系统与环境、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综合的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优处理问题的学说,其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目的性、稳定性、突变性、自组织性和相似性等特征。关键词:重庆山区,垫江牡丹,特色资源,系统论
0.引言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特色资源是指一定时空内,与其他资源相比具有明显差异性,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资源。一般认为,特色资源具有经济性、稀缺性、差异性、可开发性的特点,其在吸引资金、技术、人才方面,在整合生产要素的力度和速度上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1]。因此,对于资源奇特、经济基础薄弱的广大山区而言,开发特色资源是实现其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赋予了重庆山区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基础薄弱,经济落后。在山区的 19 县中有 17 个贫困区(市)县,其中国家级 4 个,市级 13 个。论文发表。[2]二是地域辽阔,资源奇特。重庆山区具有丰富而独特的生物、水利、矿藏、旅游资源。以上两个特征决定了重庆山区开发的巨大潜力。
那么具体到重庆山区,怎样才能有效实施特色资源开发战略,实现山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课题组选择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垫江牡丹作为调研对象,对其开发现状、存在问题、改进建议进行分析,并且希望借此个案研究,在探索重庆山区发展道路方面做出有益尝试。
垫江县地处渝东北,全县幅员 1518平方公里,总人口 90 万[3],地势以低山、丘陵为主。境内的明月山(西山)和精华山(东山)之间的片状漕谷地带,由于独特的土质、气候分布着大片牡丹。
之所以称牡丹为垫江的特色资源,首先,垫江牡丹具有根粗、肉厚、色白、粉质足、香味浓等特点,是全国出口丹皮[①]的种植基地,这赋予了其特有的“经济性”。其次,从观赏方面来看,牡丹多见于北方,生长于南方山区的垫江牡丹具有其“稀缺性”,而且与平日所见的“庭院牡丹”不同的是,垫江牡丹生长于山野之间,充满了灵性和野趣,突显其“差异性”。再次,就是历史和现实所证明的“可开发性”。
1.垫江牡丹的开发情况 据清朝乾隆十一年(1746)和道光八年(1828)的垫江县志可知,牡丹在当时是作为“物产类”中的“花卉”存在的,对其真正地开发当属道光年间(约 1844)从安徽铜陵县引进粉丹以后——至此人们开始认识并利用其根部的价值,并且这种单一的开发模式一直持续到 2000 年左右。
改变始于第一届牡丹文化节的举办——至此垫江县对牡丹的开发,大致呈现出“药用牡丹”和“观赏牡丹”并举的趋势。
1.1 药用牡丹开发 “药用牡丹”即以收获丹皮为主要目的,这是大多数山民利用牡丹最主要的方式。大致在“处暑”至“寒露”时节(九、十月间),进行分株繁殖——挖起全株牡丹,将其分为 1-3 苗,把大根和中等根条剪下作药,细小根留作栽植。论文发表。之后经过刮(用竹片或玻璃刮去表皮)、捶(将丹皮捶扁)、抽(抽去木心)、晒(晒干或烘干)四道工序的简单加工,卖给收购单位或个人[4]。
1.2 观赏牡丹开发 “观赏牡丹”的开发主要是围绕举办“牡丹文化节”展开的。目前垫江县主要进行了“垫江牡丹生态旅游区”建设、牡丹文化开发、牡丹文化节开幕式筹划等工作。
1.2.1 建设“垫江牡丹生态旅游区” 垫江牡丹生态旅游区始建于 2000 年,经过垫江县、太平镇两级政府先后投入 2500 万元的打造,现初步形成了太平湖山水牡丹精品园、百灵山牡丹艺术园、凯之峰牡丹原生园三大游览园区。旅游区每年在文化节期间接待游客平均 13.6 万人次 [5]。
1.2.2 开发垫江牡丹文化 打造牡丹文化,是举办牡丹文化节的自然需求。2000 年以来,垫江县在此方面确已做了些工作。首先是政府组织县里的知识分子,出版了诸如《牡丹故乡风情诗文集》、《牡丹故乡风情》、《华夏牡丹花海》
等书籍,其中《牡丹垫江》一书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垫江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其次,在垫江原有的特色风物中融入牡丹元素,例如以牡丹的品种命名“丹乡牛肉”的品种,在垫江角雕的创作中加大牡丹题材所占比重,利用灯塔石竹编工艺编织牡丹仙子等。再次,新创一些与牡丹相关的活动或产品。例如,成立丹乡文化艺术团,并以垫江县的牡丹花命名团内的各队;以垫江丹皮为配料开发研制“牡丹茶”;某些酒楼推出“牡丹迎春宴”等。
1.2.3 筹划垫江牡丹文化节的开幕式 为了取得良好的宣传效应,垫江县从 2002 年开始,采用“办大型文艺晚会”的策略举办开幕式。除邀请知名演艺工作者商演外,2009 年和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电影爱中华”栏目组合作,举办了“电影垫江行”专题晚会。毋庸置疑,现阶段这是扩大影响力的有效措施。
2.现阶段垫江牡丹开发的成果及问题 客观的讲,近年来,垫江县对牡丹的开发是卓有成效的。这从每届牡丹文化节期间的招商引资状况可见一斑。据统计,从第五届至第九届牡丹节共签约合作项目近60 个、引资 40 余亿元,2009 年第十届牡丹文化节协议引资金额超过 50 亿元,2010 年更是取得了签约 111 个项目,引资近128 个亿的辉煌战果,其中包括太极集团投资 6500 万元建成 3 万亩优质药材基地的项目。
但是现阶段的开发仍未达到理想状态,其中的主要问题包括:
1)在药用牡丹开发方面,呈现粗放式趋势,丹皮的产量和质量下降。牡丹的管理大致包括中耕、施肥、除草三项,据 2009 年牡丹村村民
刘万芝反映,现在每年施肥、除草只有一次,而且种的数量和挖的时间都不确定。然而相关科研机构的研究已经表明:科学的丹皮生产,应该是遵循一定规律,例如“四年生、五年生牡丹均适宜采收牡丹皮,但五年生最佳。垫江牡丹皮的最佳采收季节为 10 月上中旬。”[6] “除草时机一般在 2-3 月、5-6 月和秋冬季,选择天气好时”[7] 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对“药用牡丹”的开发并不容乐观。
【关中城市群文化资源开发状况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城市精神文化11-07
南京城市文化塑造07-01
城市文化类论文08-12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09-11
城市历史文化研究09-16
城市名片应首打文化牌09-23
德阳城市垃圾处理资源化浅析10-04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说课教案11-12
浅谈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的转型07-09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综合利用与资源化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