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队伍建设总结

2024-10-30

学校队伍建设总结(精选8篇)

1.学校队伍建设总结 篇一

一、建立组织,完善制度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的名师培养领导小组。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学校根据教师的建议和要求,不断完善《江苏省阜宁中学名师培养方案》和《江苏省阜宁中学名师考核与管理办法》,及时充实每位名师的管理档案内容。

二、以培养名师为导向,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学校致力于加强对教师的精神和形象的塑造,一直要求老师以“爱岗敬业、品德高尚”为目标。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用新的教育理念引领自己的教学。让每位老师认识到学生眼中的名师就是自己喜欢的老师。通过教师个人制定三年专业成长规划,定期进行经验交流,鼓励教师“敢于做名师,争取做名师”。学校要求所有教师积极参加读书活动,常去悦读小站,多读读拓宽视野的书、读学生喜欢的书。学校为教师订阅多种教育教学类的报刊杂志,要求撰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随笔、论文等。本学期学校老师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文章达100多篇,在年底将会对这些老师都给予适当的奖励。鼓励老师积级申报各级各类课题,本学期学校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已经立项三个省“十 二五”课题和一个市级课题进行研究,本学期,张锦州主任、王沛主任申报的两个省 “十二五”2019年课题已通过市级初审。学校经常组织优秀老师参加省内外名校公开教学活动。

三、搭建平台,展示名校风采

学校要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推手,搭建广阔平台,依托有力载体,教师专业成长的实效便会日益凸显。为检验“6543”和“三微课堂”模式改革成果,学校在三月份组织了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上展示课活动,在五月份组织中层以上干部上研究课。骨干教师不仅当校内青蓝结对的师傅,而且做县内其它三星、四星高中青蓝结对的师傅,承担培养校内外青年教师的任务。张锦洲、蒋守培等老师经常被邀请到县内外其他学校做讲座、上示范课,蒋守培等老师经常参加市统考命题工作。

四、植根校本教研,发挥团队优势作用

学校有组织地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相应的系列教研活动。从开学第一天开始就制定教师学习计划。并且中层以上干部、备课组长等全程参与各项教研活动,每节课要进行听课后的评课,由于教学领导的广泛参与,此项活动做的非常具体和实效。平时教学工作中,学校狠抓校本培训,采取专家引领与同伴互助,课堂探索与课外学习,集体研讨与个体反思等形式,利用网络资源和社会资源,着眼于教师教育教学常规基本功的培养与提高。

总之,在名师工程的推动下,学校的三风建设已初见成效。目前,学校有特级教级1人,省“333”培养对象2人、市名校长1人、市名教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10人、市教学能手18人、县拔类人才10人、县学科带头人30人、县教学能手61、市教坛新秀26人,各类骨干教师占教师总数1/3,他们在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中起决定性的引领作用。

2.学校队伍建设总结 篇二

关键词:队伍建设,内涵发展

内涵建设, 重在锻造自身, 根在强基固本, 旨在加快发展, 始终是哈尔滨市第二职业中学校的立校之要。面对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面对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扶持, 面对学校取得的成绩, 如何抓住机遇, 创新发展观念, 开拓发展思路, 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我们深刻理解“软实力决定大发展”的硬道理, 几年来围绕队伍建设, 走出了一条以塑校风、强学风、优教风三位一体的内涵发展之路。

一、塑校风, 打造创业型二职精神

学校建于1982年, 1996年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 2011年9月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学校现开设烹饪、服装、计算机、汽修等19个专业。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 如何进一步实现大发展、快发展, 成为我们必须破解的紧要课题。我们从塑校风入手, 大力倡导勇于创业、团结奋进、执着创新、追求质效的“二职精神”。我们一是加强共同愿景培育。在教工中树立“争当创业弄潮儿, 不做看摊守业人”理念, 是我们培育共同愿景的核心所在。全力推进“创建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把学校建设成富有特色的现代化、企业化、国际化省内龙头、国内一流的中职名校。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紧紧围绕振奋精神、团结奋进的创业主体, 提升广大教工的文化底蕴。开展“书香校园”活动, 组织全体教师共读《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论》、《教师的幸福资本——成长为优秀教师的8种特质》等书籍, 引导全校教师通过团队学习, 改变心智模式, 不断进行自我超越, 把个人学习与工作融入学校的发展之中。三是加强学校的精细管理。把精细管理作为打造创业精神的重要一环, 学校制定了包括教学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等共百余项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逐年完善, 严明有效的制度对学校内涵建设和发展起了保证和促进作用, 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强学风, 打造创优型名师队伍

我们通过全民推进“四项工程”、“三个层次培训”, 打造创优争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及岗位能力。

1. 全面推进四项工程。

即开展“朝阳工程”、“名师工程”、“人才引进工程”、“双师工程”。“朝阳工程”是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力度, 加速教师专业化进程, 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名师工程”是制定并实施打造专业带头人计划和培养学科骨干计划;“人才引进工程”是根据职业高中的特点引进行业、企业专家来校指导教学;“双师工程”是指职业教育应该是全面推行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 探索的是“做中教、做中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专业建设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 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践, 学校每年派出近百名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 促进了专业的发展。

2. 大力推进三种培训。

按照全员培训的总体要求, 学校投入大量经费, 开展了国外研修、国内培训、校本培训。在国外培训上, 学校先后选派教师31人次到德国、奥地利、美国、芬兰、日本、韩国等地培训、学习、考察、交流, 将先进的理念、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带回学校, 带动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在国内培训上, 教师全员参加了省级培训, 42名教师参加了中职国家级专业骨干培训, 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达千余人次;还进行了青年教师、新教师的培训, 组织新教师与青年教师拜师结对活动, 对新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常规等基本功培训。在校本培训上, 学校重点开展师德、师能培训, 采取理论考核、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师岗位能力提升, 推动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2010年12月, 教育部在黑龙江省选拔两名教师参加“全国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成果展示大会, 我校的李小梅和李剑明两位老师在会上获奖, 在大会上作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和专业技能展示;2013年7月, 孟文涛老师荣获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师“有效教学”说课大赛特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

3.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实施诊断式评估, 学校专门成立教学质量督导室, 由校长、副校长和科研、培训、教务、专业部主任等组成的教学督导评估小组深入课堂, 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方法研究”, 撰写诊断评估报告, 建立全校教师“成长袋”, 展示教师的成长历程和自身特色, 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提高, 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三、优教风, 打造创新型职业教育

一是课程创新。深化教学改革, 构建了适应学生需要的“课程、项目、岗位”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在“文化基础+技能基础+职业选项”总体培养框架下, 文化课实施分层次教学, 专业课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岗位教学等教学模式,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提高育人质量。

二是专业创新。依托专业创办产业, 实行专业建设产业化, 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哈尔滨艺濛服饰有限公司、美美装饰工作室、名品视觉影视工作室等校办产业, 均呈现良好运转态势, 提高了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几年来, 在全国中职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中取得可喜成就, 共获85块奖牌;毕业生就业率达98%;年均招生人数达1400人以上。

三是培训创新。发挥职教资源优势, 职业教育社区化, 为社区教育搭建技能培训平台。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 培训转岗、下岗再就业人员, 通过开办“请进学校来”和“送教进社区”等短训班, 为企业下岗、转岗职工等社会各类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年均培训达4000多人。社区教育工作经验多次被媒体报导, 是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被授予“全省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基地”、“哈尔滨市再就业培训基地”, 为区域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3.培育学校精神 建设特色学校 篇三

何谓学校精神?关于“学校精神”有多种见解和表述。邓永翔校长在文章中说:“学校精神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为广大师生员工所认同和接受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是学校的精髓和支柱。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决定着学校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决定着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决定并制约着学校的性质和发展取向。学校精神是“学校人”在对教育的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群体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外化形象是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研究、育人环境、校园文化等具体载体。学校精神是一种理想和价值追求,是一所学校的凝聚力、生产力、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一所学校整体面貌、水平、特色、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学校师生员工的需求、理想、信念、情操、行为和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志。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精神,就会变成一个毫无生命的建筑物的集合。学校精神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是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是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东葛路小学学校精神有自己的特点:一是学校有崇高理想,办学伊始就“用爱心培育自信,用自信启迪智慧,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在实践中把理想变为现实。二是领导班子勇于创新,不断学习和接受教育新理论,解放思想,确立目标,勇于实践,积极探索,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把发展学生多元智能与特色学校建设统一起来,探索教育科研兴校与特色学校建设相结合的路子,建设多元智能特色学校。三是教师时时处处关爱学生,“让爱的阳光温暖每一个孩子”,在教育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科研,“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做出贡献,发展自己,提升水平。四是学生在“爱”的阳光雨露哺育下健康成长,树立“IbelieveI Call fly”(我相信,我能飞)信念,逐步养成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五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多元智能,发展优势智能,营造优良育人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

培育学校精神,首先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用先进文化和先进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学校教育发展和改革实践中培育学校精神。二是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传统文化,统筹规划,合理建设和积淀升华学校的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课程文化和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学校文化,凝练、发展和增强学校文化力。三是在强化道德建设中培育学校精神,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具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自律意识,学会做人。四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开发多元智能,发展优势智能,建立个性教育和评价的机制,制定融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在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中塑造学校精神。五是善于总结经验,创新和完善制度,不断丰富学校文化,通过加强学校管理制度,促进管理思想和管理行为的积淀、凝聚与升华,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结合起来,在优化管理制度中塑造学校精神。六是确立校长在培育和塑造学校精神中的“核心地位”。学校校长独特的人格魅力、远见卓识、学术造诣、教育理想、管理才能、智慧火花等决定着学校精神的取向及学校价值的提升。校长要有科学的办学价值观,以此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还要与时俱进,不断超越自我,做学习型、探索创新型校长。

4.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年度总结 篇四

会计专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师资建设

随着经济越发展,以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家与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也导致了近几年各大院校会计专业越来越火爆。然而随着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然而真正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依然供不应求。面对这样的情况,一些院校开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建立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来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素质。这就给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的主要作用

1、加强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然而现在的大部分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都会要求实际工作经验,刚刚毕业的学生能够获得的实际操作机会越来越少,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学生毕业之前的实际会计工作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很多院校开始建立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这样的实训中心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最大程度的熟悉会计的工作流程与方法,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毕业之后更容易找到工作。

2、整合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是实训教学的载体,也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重要基地。会计专业的实际工作实训是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所无法取代的。为此,相关院校必须围绕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利用这一平台合理的规划教学、逐步实施对于校内外的会计实训基地进行更加合理的建设和整合。其次还要创建校企联合实训室,放眼世界,拓展校企合作模式。

3、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来说,很多的教学内容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只依靠单独的课堂理论教学是达不到这个目的的,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建立会计专业自己的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就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在这套实训中心中,学生可以根据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虚拟的工作,在由电脑模拟出的工作环境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虚拟的环境中,即使学生在“工作”中出现了失误,也不会造成实际的损失,这就大大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心态下开展实践活动。另外,在实训中心进行工作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获得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避免将来走上实习或工作岗位之后因为遇到这些问题而手忙脚乱。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相关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

1、教师数量不足

由于会计专业报考的人数越来越多,而教师招聘的范围又比较小,因此目前各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的缺口越来越大,尤其是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人才,目前,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对高层次的会计人才呈现出越来越大的需求量,而高职会计专业招聘教师,不仅对于应聘人员的学历与职称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工资待遇等方面未必比得上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因此各院校很难招到合适的教师人才。这些情况都导致各个院校长期缺乏教师,但每年招聘到的人数往往不能满足需求。尤其是在应用了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之后,这套系统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这样的人才更是可遇而不可求,也变相加大了高职院校招聘教师的难度。对于相关院校来说,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改观,势必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

2、教师的学历与水平有待提高

在目前我国的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中,相关教师的学历仍以本科为主,全日制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相对较少。虽然这些教师大都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然而学历始终限制着他们的专业水平。尤其是现在的信息化时代,一些年纪比较大的教师甚至不会操作计算机,这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前文已经说过,目前高职院校招聘会计专业的教师还比较困难,但是需要知道的是,招聘并不是解决这一困境的唯一方法,学校完全可以通过开展定期的岗位培训,或者鼓励教师通过自学考试等方法提升自己的学历与水平。然而目前我国的很多高职院校对于这一点并不重视,最后只会坐吃山空。

3、实践类课程较少

高职院校的特殊教学目标要求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一名优秀的高职教师来说,这两点缺一不可。然而目前我国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师队伍中,还有很多的教师是只重视理论而缺乏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实践经验的单一型教师,这些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依然只会照本宣科,少部分教师甚至对于某些理论自己都不懂,就强行灌输给学生,这样与实际工作脱节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有的教师虽然貌似具有实践能力,然而他们可能只是在参加教师工作之前在相关企事业单位有过工作或实习经历,对于现在企事业单位中会计工作发生的变化缺乏了解,也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由这样的教师教导出来的学生,大部分也只是理论性的人才,其实际的工作能力有待商榷。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师资建设的策略

1、打破陈规,引进与留住人才

在进行招聘工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不仅要继续招聘那些相关专业的高学历、高水平、高职称人才来校任教。更应该制定一些政策,吸引一些虽然学历不是很高,但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会计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高职院校在建立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之后,就更加需要一批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从而尽早发现系统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对于这部分人才,不仅可以采用传统的招聘方式吸纳到教师队伍中,也可以采用聘用客座讲师等灵活的形式吸引他们来学校进行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高学历的教师与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都是不可或缺的,应该在适当提高其待遇的基础上做到一视同仁,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优秀毕业生。

2、加强对新教师的培训

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对于刚刚加入教师队伍的新人进行帮扶,使他们能够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尤其是一些刚刚走出校门进入教师队伍的大学生、研究生,更应该是帮扶的重点对象。这些人由于刚刚从学校毕业,其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往往比较新,理论基础比较扎实,然而对于实际的教学活动还缺乏经验,需要老教师的言传身教。而在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中,老教师更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经验对新教师进行指导,使他们在进行实践教学活动中少走弯路。

3、培养骨干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在各行各业中,如果说最需要与时俱进的行业,会计无疑是其中之一。数学、计算机技术等行业的进步,以及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都会导致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不断通过学习充实自己,使自己教授给学生的内容能够跟得上形势的发展。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必须加强对于骨干教师的培养,使他们发挥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更好地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以及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在建立与完善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的过程中,骨干教师由于具有更加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加丰富的实践经验,因而往往更容易掌握系统的操作。加强对于骨干教师的培养,就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带领所有教师共同进步。

4、加强校企合作

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师与学生来说,不应该仅仅具有理论知识,更应该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最好的办法是加强学校与相关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其具体的操作流程可以使定期的人员轮换,即企业派遣一部分优秀的会计人员定期来校任教,学校则派遣一部分优秀的教师或学生定期在相关企业进行实际工作。学校还可以在企业中建立学生的定点实习基地。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实际会计工作能力,而且校企合作的双方可以对一些课题进行共同研发,企业也可以在学生的实习活动中发现一些有潜力的优秀学生,并吸收进自己的队伍中,最终达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四、总结

5.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篇五

2010.12

我校自2003年办学以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我校现有专任教师132人。现有区级以上骨干教师32人,其中苏州市学科带头人1人,区学科带头人3人,区教学能手6人,区教坛新秀17人。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学习促提高,更新观念: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和课程观。邀请专家来校讲座指导,及时为教师送上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提升境界:加强教师的师德规范学习,倡导教师向模范教师学,向身边的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学;向兄弟学校学习。学校重视实施青蓝工程,每学年均要开展青年教师拜师结对活动,由学校骨干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师傅,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与星湾学校达成了友好合作协议,结对为友好学校,开展互通合作,互补共享。

丰富知识:学校每学期规定教师必须阅读2~3本教育理论书籍,并开展教师读书心得评比、教师读书论坛;倡导教师利用名校资源网等网络资源,向网络学习;倡导教师在课程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理论水平。

提升技能:开展暑期教师校本培训,多媒体技术培训,概念图培训,鼓励教师报名参加网上课程培训,参加省、市、区各类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以实践促发展

“三年规划”立发展目标: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并根据教师所递交的规划制定相应的学校骨干教师发展规划,形成骨干教师队伍梯队发展。

“七个认真”促规范:进一步完善“学校七认真工作要求”并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定期开展七认真自查、备课查、行政抽查,利用备课组活动开展七认真工作交流。

教学督导强质量:学校成立了教学督导小组,制定莲花学校教学督导制度,对学校各学科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督导,及时反馈教师教育教学情况,提出不足与改进意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质量意识。

公开教学助成长:开展校内公开课展示活动,备课组内每位教师每学期均要完成一节公开课的教学;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青年教师评优课,使一批青年教师能脱颖而出;学校每学期还开展一次对外公开课活动,邀请兄弟学校教师共同参与教学研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园区的各类评优课、展示课活动,发挥集体智慧,教研组、行政人员一起参与磨课、评课,使教师能在公开课中得到成长。

基本功竞赛展风采:德育处组织班主任工作知识竞赛、班主任基本功竞赛,教导处组织教师学科技能比赛,组织各学科教师参加园区学科能力竞赛,并有多人获一等奖。

三、以反思促提升

教学后记助积累:要求教师每堂课教学后写好教学后记,并形成一定的案例分析,以此推动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

博客、论坛搭平台:学校专门开设了教师博客,为广大教师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在“教育在线”上建立青年教师随笔专刊,鼓励青年教师在网络上开展学习交流,不断提升。学校还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论坛,“三会”论坛。

随笔、论文出成果:每学期开展教师随笔、论文评选,设立“笔耕奖”,评选出优秀论文,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案例评选,推荐教师优秀论文在期刊上发表。

6.学校文化建设总结 篇六

一年来,我校紧紧围绕“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实现校风学风的整体提升”的工作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已卓见成效。下面就我校一年来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领导重视、措施到位

学校领导班子对活动开展高度重视,高校长在把握全局的同时,还亲自参与拟订活动方案和指导活动,并为活动所需的经费大开绿灯;其他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又团结协作。在上下共同努力配合下,全校三百多名师生投入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热潮中。开学初的学校工作计划中,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具体方案,通过召开校委会、教职工大会、进行国旗下的讲话、中队会、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大力宣传,组织师生收集素材,交流学习、活动心得。同时,利用校园文化宣传长廊,向红领巾广播站投稿,出手抄报,黑板报等阵地宣传活动的目的意义及开展情况,从而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

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首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队日活动:

1、加强了“五爱”、“四有”、“三字经”和“弟子规”以及“八荣八耻”等主题学习教育活动。组织了中高年级队员背经典、讲故事、谈体会等活动。端午节,我校少先队举行了“端午节诗歌朗诵会”。

2、抓好每周一升旗仪式,开展了按班级轮流作好国旗下的讲话、出“时事要闻”和“生活小常识”专栏等系列评比活动。

3、广泛开展创建“诚信校园”活动,使队员明确在校做诚信学生,在家做诚信孩子,在社会做诚信公民。

4、通过值日检查逐周逐月的评比和奖惩、开展班队间的学习竞赛或评比、两个“窗口”(广播站和宣传栏)宣传等形式,切实抓好了队员的养成教育。

5、为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拼搏精神,4月27日,我校组织了春季田径运动会。

6、开展了“创文明、平安班级”值日检查评比活动,逐周、逐月评出“文明、平安班级”,采取“周公示→周授旗→月颁奖”等形式使活动深入的开展。

7、扎实开展了“大唱革命红色歌曲”活动。各班印发歌词歌谱,组织微机老师从网上下载mp3歌曲制成光盘,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循环播放,让师生从看谱、听歌、学唱到唱会。9月30日,我校少先队还组织了“迎国庆红歌合唱比赛”。

8、加强了法制、卫生以及安全知识的学习,少先队成立“红领巾监督岗”,在班级、楼道和校门口进行安全督察。组织了全体同学学习《安全教育手册》、《道路交通安全提示》、《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条文内容,听专题讲座和形势报告等。

9、逐步推行“四个一”活动,组织学生利用一节课时间进行课外活动、一小时处理个人事务、一小时看少儿电视节目、一小时自习作业,增强其自立自理能力。

10、落实“三操一课”工作,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作为值日检查必检内容,并进行评比。4月27日,我校在举行春季运动会时举行了广播体操比赛。

11、切实开展了学科知识竞赛活动,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兴趣。

12、组建了学校文艺队、体育队,并定期开展活动,安排专长教师进行指导。5月14日,我校还代表园艺场部参加了轮台县的“白日文化广场”活动,取得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9月12日,我校少先队鼓号队开始了常规训练。

13、开展了校园及周边和各班教室、寝室及“三包”等区域环境卫生检查评比活动。

其次,硬件设施方面,除印发了上述提及的计划方案、通知条文等材料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1、制定了一套较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具体内容见《园艺场小学制度汇编》)。

2、为改善办公条件,学校添置了几套新办公桌椅和打印机。

3、绿化美化方面,组织了部分教师对原来栽种密集的柏树、柳树以及教学楼前的花池也进行了美人蕉的移栽。

4、学校财务方面为增强透明度,做到周结、月清,并对开支逐项进行公示。

其三,校本研修方面:

1、组织了全体教师深入学习《新义务教育法》和《巴州教师行为规范十不准》等条文内容。

3、教务处组织了多次全校性的公开课评比活动。

三、承前启后、再创佳绩

7.学校队伍建设总结 篇七

一、凝练学校的文化底蕴,实现目标育人

学校文化底蕴是学校的办学方向、理念、目标、特色、思路的一种综合体现,更是办学成效的结晶体现,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多年来,我校一贯坚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教育理念,确定了“凝练底蕴深厚的陆中文化”的办学思路。

二、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实现教书育人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实施内涵发展的第一要素。

1. 建设学习型师资。

我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教师树立共同的办学理念远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能力超群、善于创新,使学校成为“区内领先、市级有名”的先进学校。聚集学科教师学习群体,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学习、整体互动、协调合作的学科教师群体。学科教师群体具备持久的聚合能力和创造能力。倡导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教师群体要以开放求实的心态互相切磋,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具备适应课程改革和教育不断变革的能力。

2. 完善机制,营造氛围。

鼓励教师展示特长,舒展才华,建立既鼓励竞争又提倡合作,既鼓励个别冒尖又促进整体提高的管理机制,营造宽松、民主的工作氛围,建设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教师文化。我校出台了《内涵发展三年规划》、《校本研究三年规划》等措施促进教师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文化建设中,不断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理论素养、师德素养、人格魅力,以教师爱心的传递、文化的传承、创造的灵感来引领学生。

3.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校注重以目标鼓舞人,调动教师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坚持“看主流,重实绩,不求全责备”的原则,为教师的成功创造条件。考虑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设置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加强梯队建设,促其发挥作用,提高层次。对青年教师,关注他们的成长,严格管理,为他们创设各种平台,结合学科特点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比赛。坚持学校以师为本、科研为兴师之本,以“科研工作常规化、常规工作科研化”为基本思路,兴科研,强队伍,提质量。

三、重视管理文化建设,实现管理育人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加快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管理———这个“办学软件”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领导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 树立“行政服务教师,教师服务学生”的观念。

班子要带头学习,勤于实践,讲奉献;不断丰富知识涵养,端正办学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政治、业务理论水平,提高岗位工作能力,提高自身威信。干部强化“四个意识”(责任意识、管理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树立“三个形象”(政治形象、工作形象、作风形象),弘扬“两个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实现“一个目标”(创建省学术名校)。

2. 不断改进内部管理体制。

(1)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根据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干部竞争上岗。(2)实施教师班主任聘任制。按照“透明、公平、择优”的原则,在教职工聘任中引入逐级评聘机制,最终由班主任决定聘任本班任课老师,从而合理分流安排各类教职工,各尽所能,各施其才。(3)完善考评制度。本着“优劳优酬、多劳多得”的原则,实行定性与定量、过程和结果、集体和个体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对教职工进行德、能、勤、绩综合考核,真正体现干好干坏不一样。

3. 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遵循学校发展规律,每学年学校教代会都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先后出台了《陆中全员学习制度》、《陆中教学成果管理制度》、《陆中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陆中德育管理制度》等多项制度,建立健全了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在制度上不断创新,以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规范。

四、注重学生的文化建设,实现过程育人

近年来,学校倡导学生自主管理,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注重学生培养能力,引导学生走全面发展、特长发展、持续发展之路。

1. 倡导班级文化建设。

一是抓好班级教导制工作,由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三方组建,构建师师、师生、生生三结合的互动平台,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管理中。二是推进双值日班长制,建设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起表率作用的班干部队伍,从而建立起具有良好班风和学风的班集体。三是渗透班级文化,各班针对班级特点提出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在班训、教室布置方面呈现鲜明的个性特征。

2. 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习能力。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注重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3. 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亲历实证、体验感悟”的过程正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对生命成长的体验和感悟过程,对学生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我校每周一升旗仪式由学生参与升旗和讲话,接受思想教育,按计划开展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坚持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组织文艺演出、征文、演讲比赛;利用暑假组织学生军训,在节假日开展社会调查、校本研究与实践,等等。

4. 加强学生组织的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队、团组织的建设,让学生在自己的阵地上培养能力。目前,以学生为主体的组织有:学生会、团支部、校园广播站、文学社、书画社、《银杏苑》校刊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标。

五、关注环境文化建设,实现环境育人

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布局合理、优美整洁、生机勃勃、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定发挥着巨大的影响。

我校创设具有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让校园环境净化、绿化、美化、亮化,让每面墙、每扇门、每条路、每个角落都具有充满文化气息,体现人文精神,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作用全校师生。

1. 绿化环境,美化校园。

我校通过多年的努力,校园绿树成荫,四季绚丽,绿化面积占学校面积的42%,已形成了园林化的布局,我校也被命名为“无锡市园林化先进单位”。徜徉在校园里,人的心情舒畅,心灵也随之净化。

2. 精心设计,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我校大门广场有一座功德碑,记载着社会知名人士对学校的关心和爱心,教学大楼上是醒目的办学理念、目标、三风一训等,大橱窗内有学校的荣誉和各个时期的教育中心内容;紫藤架、植物园、英语角是学生课间休息的好去处,也是进行英语对话、晨读背诵的场所;教学楼每层楼拐弯处的墙壁上分别有“说话轻,脚步轻,上下楼梯靠右行”的温馨提示;每层楼教室的走廊都悬挂着学生的书画作品;塑胶场地的护网上悬挂着唐诗宋词,让学生可以每日一读,时刻感受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意境。

8.学校队伍建设总结 篇八

关键词双师型;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1-0166-01

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这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学校要适应新要求,迎接新挑战,就需要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

1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意义

1.1培养“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中职学校教师既要具有渊博的专业理论,又要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目前,我国正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提升办学质量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需要。

1.2培养“双师型”教师是中职学校发展的需要

“双师型”教师是沟通社会生产活动与学校教学改革的桥梁,是学校围绕社会产业促进专业建设,拓展实训场地和验证教学水平的重要实践者,他们使教学改革和专业设置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中职学校进行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衡量一所职业学校师资水平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1.3培养“双师型”教师是中职学校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中职学校要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较强实践技能的实用人才,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业务素质,还要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由于职业技能的多变性,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不断翻新,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生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教育理论也在不断发展,这都要求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必须适应社会发展,成为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理论的终生学习者,使自己既掌握专业技能也懂得传授专业技能,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不统一

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指出:“要采取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见习和锻炼等措施,使文化课教师了解专业知识,使专业课教师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注意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或聘请他们做兼职教师。要重视教学骨干、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这里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作了比较明确的解释。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人们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是很不一致的,其中“双职称”说、“双能力”说、“双证书”说、“双师素质”说、“一证一职”说是比较典型的几个观点。观点的不统一说明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还不成熟,这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会产生不利影响。

2.2“双师型”教师整体水平较低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职学校中,仅概念层次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还不到20%,并且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传统专业“双师型”教师偏多,而新兴专业“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在专职教师中,大学毕业后直接从教及由其他类型学校转入的教师所占比例超过80%,这些教师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甚至是必需的专业技能。这表明当前我国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质量还很低。

2.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环境还不成熟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职学校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没有真正形成,能通过实际锻炼而使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的教师数量不多。由于中职学校盲目追求规模,致使专业教师多数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很难有时间到生产第一线锻炼和提高。同时,国家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还很不健全,大多处于探索性的,力度不大,无法真正调动教师参与“双师”建设的积极性。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3.1统一认识,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向

现在职业学校执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标准一般是,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师队伍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它要求今后在教师队伍建设时,要更多地关注对从事职业教育的能力要求,如教育教学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指导能力等等。

3.2继续加强对现有专职教师的培训

对现有专业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可有效缓解专业课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要把培训重点放在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的提高上,一方面要进行新知识新技能培训,使专业教师掌握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及发展新动向,使学校各专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基本同步;另一方面,让专业教师带着问题下企业锻炼,通过实践,了解专业技能实际应用情况,避免教学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

3.3适当发展结构型双师队伍

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毕业后直接从教,欠缺与教学相关的社会实践经验。所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突破个体层面的“双师型”教师传统思维,从群体层面探索发展结构型队伍的可能性。可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做教师,提高有社会工作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教师中的比例。这样,可以迅速提高学校专业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专职教师在与他们共同教学实践中快速向“双师型”转化。各学校的实践也充分表明,从企、事业单位聘任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实践型”、“技能型”的兼职教师,是改善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结构、构建实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3.4加大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

中职学校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应坚持政府主导、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方针,有效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政府要面向全体、重点培养、择优资助、动态管理、不断优化的办法,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格局。提高教育投资,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从社会上吸引优秀的“双师”型人才流入职业学校;建立起合理的分配制度,区别对待不同能力、不同水平的人才,充分调动专业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使那些在专业教学、实践技能指导方面肩负重任的“双师型”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中占有优势。国家要制定、修改和完善有关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对积极进行校企有效合作单位给予优惠待遇。职业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培养教师的激励机制,拓宽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支持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兼职,以增长实践才干。

3.5定期开展“双师型”教师认证

国家要借鉴专业技术等级认证的办法,积极探索“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认证可以引导职业学校进行科学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能调动专业教师自我提高的积极性。但认证一定要充分体现职业学校教师的特点,重点放在对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上。

上一篇:2022年疫情心得体会下一篇:政治学素养养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