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课堂

2024-07-09

创新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课堂(共10篇)

1.创新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课堂 篇一

打造高效课堂 提升学生创新素养

商镇中学

屈莉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提升学生的素质,赋予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去传统的“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满堂灌”抹杀了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创新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了。因此,改变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势在必行。大胆地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中学生创新教育。通过教学课堂创新,树立中学生创新意识和提升中学生的创新素养。

【关键词】 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 创新素养 作为一名农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我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可能不够专业。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我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在这里,我就从业这几年来积累的课堂经验,结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特点,简单的谈一下对“高效课堂”的理解。

有一个专家曾经打过这样一个比喻: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好比是去穿越一块玉米地,那么,穿越玉米地要比什么呢?

第一个要比谁穿越得快;

第二个要比在穿越的过程当中掰玉米,看最后谁掰的多; 第三个是比过程当中,玉米叶子可能会刮伤皮肤,穿越过去看谁身上的伤口少。

这就是企业平常所说的速度、收益和安全。成熟的企业家都知道速度、收益和安全必须要全面考虑,必须要整体考虑。速度、收益、安全也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投入;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产出;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体验。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高效学习的三个指标。

很多人都认为,“高效课堂”是指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我也是这样认为的。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为了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教学水平,我校积极倡导实践高效课堂,学校组织部分教师到其他兄弟学校听课学习,我自己在改变教学模式,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提升中学生创新素养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并取得了一点实效。

首先,充分的课前备课,是高效课堂前提。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首先,要备“前言”,“前言”是今后教学的方向。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每一本书都有《致同学们》这篇文章,其实这就是每本书的“前言”,因此,我们教师应当重视“前言”,把握基本理念。其次,要备教材内容,确立教学的三维目标。教材是教师打造高效课堂的基本载体理顺教材脉络体系;还要备学生。我觉得备学生比备教材更重要。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的教学效果就无从谈起。还要备材料,尤其思想政治课堂所用的背景材料要具有新颖性、时效性,要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耳目一新的背景材料能一下子猪猪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高二《哲学生活》中第四单

元“人的价值及评价”,我选择2012年最美女教师张丽丽,最美司机吴斌等事例作为这节课的背景材料。让学生讨论这些人的价值是什么,学生听到这些事例后,都被他们感染,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抓住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的效果相当好,受到学生的好评。总之,一定要新,紧扣上课的重点知识。这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精心导课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一步,它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打个比方,将10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肯定难以下咽。但是将10克盐放入一锅美味的汤中,你可能喝的津津有味。知识融入情景导课中,才能显出活力和美感。所以,引人入胜的导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家都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成功的思想着我那个只可离不开导课这一环节。导课有很多的方法,如利用时政新闻,寓言故事,漫画,诗词,歌曲,小品等。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样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再次,课堂组织是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它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环节。高效课堂的教学内容应该非常充足,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大而合理的思维容量。根据学生保持注意力时间长短的实际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张弛有度,错落有致。如果过于紧张,学生则易于疲劳;过于松弛缓慢,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现在介绍一下我的课堂模式,我在教学中基本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具体地说有五个步骤。“知识

梳理”“问题导航”“探究升华”“巩固练习”“教师点评”。“问题导航”“探究升华”大约占课堂时间三分之一,约为十五分钟。“问题导航”中的问题设计很关键,问题反映出教师备课的广度和深度,所设计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层次性和启发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要杜绝随意性的提问,让不同的学生投入思考。在一般的教学时间中,我们的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问题一定要有价值,要遵循科学思维规律。

另外,导学案是高效课堂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案”像是给学生的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我校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在编制导学案时,起点低,在“知识梳理”这一步骤中,大多以填空题形式呈现给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另外,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学案应尽量选取鲜活材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丰富教学素材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和纽带。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导学案具有导学思。导学练的功能,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在“导学案”中都有呈现,也能检查预习效果。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方案,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方案,在 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前提下,通过科学有效训练,达到课堂效率最大化。

最后,科学优化时间,这是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它能帮助

学生学会统筹兼顾,培养学生自信。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高效课堂。我在时间安排上主要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理念。时间比例为3:6:1.学生预习并完成学案站课堂时间的百分之三十,师生交流反馈占课堂时间百分之六十,教师精讲和小结占课堂时间百分之十。时间比例安排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批判的继承传统的“一讲到底”、“满堂灌”课堂模式。

总之,打造高效课堂,经过反复的探索和实践,高效课堂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创造性,提高课堂效率,落实知识。促使学生勇于实践,帮助他们树立竞争意识同时还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全集》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 2.《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情景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丹凤县商镇中学

屈书永

摘要: 情境教学法因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和新课改理念而备广泛使用,教学情境设臵应着眼于现实生活、跟学生实际紧密联系,设臵问题为带有针对性,应保持价值中立,为学生留出更大的思维空间,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情境与知识,情境教学与高考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关键词:情境教学 情境创设 效率 效果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相比传统的教学法因其更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和新课改理念而备广泛使用。现就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实施情境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选择情景教学的理由何在

1、遵循认知规律:人的认识是一个由形象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由被动到主动,由单向到双向,由肤浅到深入的过程。情景教学采用情景切入,问题提出,知识生成的方式,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学生便于接受。

2、体现新课程理念:情境教学法以让学生充分参与为前提,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与问题设计,来达到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 培养、学习质量的提高得目标,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3、符合新教材编写规律:现行高中政治教材四个必修模块的名称均为《XX生活》,而内容编排则采用情境——问题——结论的编写思路。采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处理教材、驾驭课堂。

4、适应高考命题的特点:情境——问题设计的命题思想。现在的高考更侧重于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在平时就培养学生这一能力。

5、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的要求。情境教学法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相一致。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终身受益的政治素养,真正把智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实现政治学科功能的最大化。

二、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学情境应如何创设

1、教学情境的创设应着眼于现实生活、跟学生实际紧密联系。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课本的唯一性与学生实践活动的多样性,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往往存在一定的距离,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恰当的教学情境必须是取自于现实生活,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学生所关心的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走向生活,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例如我在《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这一内容的导入部分教学中,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人的一生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在人生的特定时期也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就拿你们这一年龄段的同学来说吧,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当前都有哪些事需要解决。”在此学生回答的 基础上,教师接着问:“事真多,那么你们想想,那个问题最重要?这个问题与本课内容有什么关系?”由于这一情景能与每一位学生的现实相联系,就使学生产生了探求正确答案的强烈欲望,促使他们自己去学习寻求正确答案,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既是学生获得了知识,又通过思考人生明白如何做人,很轻松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因此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有较强的亲和力,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情境应设臵为带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探究始于问题,而问题的发现及提出常常依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的“张力”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一些教学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启示下去主动思考问题,探求新知,正如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米勒所说:“教师应该较少详述事实,较多提出问题,较少给以现成答案。”例如在《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出示了这样的一段问题材料:(1):汽油和汽车互为什么关系?(2)鸡蛋和猪肉是什么关系?(3)汽油价格上涨对汽车需求有什么影响?鸡蛋价格上涨对猪肉需求有什么影响?学生在这一系列环环相扣问题的启发下,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新知。因此,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3、教学情境应保持价值中立,为学生留有更大的思维空间。根据《课程标准》中“提倡启发式的教学原则,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

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调动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以深刻掌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的要求,政治课教学中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只是一种提示和启发,至于问题的答案,应该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思考和感悟,这样,由于为学生留出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亦更为深刻。如果在情境中本身已有老师带有倾向性的提示,这样的情境则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是不足取的,因此要避免这种情况。例如在《正确行使权利》这一教学内容中,我出示了这样一个情景:某村正在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有两个候选人。在选民中,有人说谁给我钱我投谁票,有的说谁真心为民我投谁票。请评价材料中人物的行为。然后让学生回答,由于从情境本身是看不出明确答案来的,因此学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门的。再让学生经过学习、讨论以后来回答,则问题的答案已不难得出,教学目的很容易达到。

4、创设教学情境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然也应是教学情境创设的主要参与者,不应把教学情境的创设只当作是教师的事,而让学生只是被动地进入教师所创设好的情境中,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交流,是通过教学行为显现出来的。以教师的“教”为主导时,由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能够促进思维的问题,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绪氛围,此时相对理想的教学情境就形成了;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也一样能

形成教学情境,如在热烈的讨论或辩论时,学生认真、积极的态度,执着追求知识的精神,将构成一种学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而这种双向交流是受教师指导和控制的。例如《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这一教学内容时,我让学生自己对当前国际关系的看法,并说说国际关系复杂多变的原因? 让学生在主要是由自己参与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去探求、感悟新知,在这样一种情境创设中,获得知识的多少还在其次,对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这种从未有过的全新体验。

5、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1)整合教材情境:变化条件,调整顺序,增删情节,细化问题。在现行高中政治教材的编排中有大量的情景材料,但这些情景往往存在偏、旧、难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教材处理能力,不能拘泥于教材。(2)创设更具有时代性的新情境:现代社会,科技的进步,社会开放,学生拥有巨大的信息量,只有创设富有时代特色的鲜活情景,才能调动学生,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同时也应注意高考的情景材料的时代性往往也很强。在2013年如城镇化,美丽中国,中国梦,建成小康社会,自由迁徙,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节俭办事,文化繁荣等等。(3)在练习检测中,要优选问题情境,充实到教学中来。高效课堂是近年教育战线热议的话题,其实对政治学科来说情景教学与高效课堂二者是相通的。在练习与检测环节,应选择哪些带有情景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理性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4)创设情境要与学科史结合起来,既反映出情境的时代性,又要反映出知识的历史继承性,更

重要的是使学习过程贯穿学习性。政治学科是一门关于思维的古老学科,在教学情景的创设是要注意这一学科厚重的历史渊源,注意学科的固有特质,避免范生活化取向。(5)创设情境与多学科知识结合,培养学科综合意识。在内容上可以采用政治、经济、文学、艺术、伦理、历史、地理、科学等。在形式上可以采用典型案例、图表、艺术赏析、传统文化、历史史实呈现等等。一彰显这一学科广博的文化内涵,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6)情境与知识是可逆的。理论联系实践是是政治教学的根本方法。在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情境教学与学习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能够从情景中领悟到知识,又能够应用知识理性看待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将政治知识的学习与政治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

三、情境教学法在实施中的困难及其思考

1.教师自身创造力的限制,不能在每一堂课都能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要用好情境教学法,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更高,要求老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能够不断更新自己头脑中的材料数据库,使材料永保鲜活力。

2.如何在理论传授与情景分析间进行平衡,这也是一个难题。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学时,教师往往存在两个误区,一是不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从情景创设到问题提出到结论得出全部大包大办,造成换汤不换药,和传统意义上的一讲到底无异;二是过分的相信学生把一切都交给学生,这样的课堂看起来热闹,但实际上却收效甚微,教学的目标很难实现。教师要把理论传授与情景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充

分发挥好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即老师抛出情景(材料或问题),学生进行研读,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回答,老师进行评价、诱导、补充、归纳。

3、怎样确保情景材料的典型性。情景材料的典型性是成功实施情景教学的必要条件,在创设与选择情景材料时要避免泛泛而谈的随意性,要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多与同课头教师研究,选择哪些最具典型性的情景材料。我认为典型性的情景材料应符合下列条件:一是具有代表性;二是与学生联系密切,为学生所熟知;三是与所要得出的观点有直接联系。

总之,在政治课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对改变政治课在学生中不太受欢迎的局面,更好的发挥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有很大的帮助。但在现实的操作中有一系列困难,需要我们老师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艺与教学水平,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把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结合起来,以实现情境教学法在政治教学中功能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大参考》(沪)2009年6A期。

2、《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思考》----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第07期。

3、《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2011版。

2.创新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课堂 篇二

首先、转变师生观念,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就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课堂效果反应了师生关系,融洽的和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积极地努力。高效课堂教学特别强调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与学的关系。慎而思之,和谐的政治课堂至少应该呈现如下态势。学生“知无不言”。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能够充分自由地彰显个性,毫不隐瞒自身的观点,不论瑕疵,尽显所思所想。不忌讳观点是否正确,不担心言语是否恰当,不担心老师的责备,不担心同学的嘲弄。只在乎将自己的言论作为课堂交流讨论的一部分,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敢于怀疑、富于想象、勇于挑战和执著追求的优良的创造性。

其次、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认真编写导学案,这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关键。

导学案的编写是实施“阳光高效课堂”的非常关键的环节,也是“阳光高效课堂”能否成功能否高效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资本。所以,如果导学案难了不行,学生无法展示自己,也就失去了兴,如果导学案太容易了也不行,学生获得知识就会不全面,不完整。所以导学案的编写要适中。我认为导学案的编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目标一定要明确。这是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和目标,这就像在大海航行的船只需要一盏航灯给它指明方向,这样学生学习时才不会走弯路。

(2)编写导学案要突出重点与难点。这会方便学生的预习和听讲,使学生能够做到有的方矢。

(3)导学案要标明知识链接环节。这有利于知识的前后连贯性,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巩固和复习,以及对本堂课知识的理解。

(4)编写导学案要有质疑环节。这是学生预习的反馈,方便学生在预习时把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写出来,以便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方便教师在讲解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

(5)学习流程的编写。探究内容要适中,要便于学生讨论;问题设置要精,便于学生好归纳。

(6)要有知识网络构建环节。这是培养学生的概括和总结能力,便于学生掌握本节内容,有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7)导学案的编写还要有课堂检测,这是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当然习题要精选精讲,不能过多,注意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8)导学案的编写还要有课堂评价和反馈。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状况,及时的采取措施加以弥补。

总之导学案的编写一定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展示,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第三、认真实施阳光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消化导学案的重要环节。所以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要进行学法的指导。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要想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我们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三动”。

学生是“阳光高效课堂”表演的主阵地,是主要的表演者,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场所。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就要实现学生的“三动”,即“动脑、动口、动手”。动脑就是要求学生我听讲我思考,别人发言我思考,我对课堂上所获得的信息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加工制作,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理解、整合升华。动口就是使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实现对知识的变通,想到教材的前后联系,或肯定、否定别人的观点并说明自己的理由,或对老师、同学的观点进行补充。动手就是要养成上课动笔的习惯,记录老师讲课的提纲要点、记录自己答题的疏漏、记录老师精彩的点拨,记录自己的所得所思所惑。

2.要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手段的运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千篇一律。好的教学手段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把感性材料展示在学生面前,进行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如讲矛盾是对立同一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太极图,让学生思考、讨论什么是矛盾?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什么?他们是什么关系?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有效性,也帮助了学生对矛盾含义的理解。

(2)开展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如讲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时,我用史料记载的材料: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有了深刻的理解。

(3)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展示的问题进行点拨。

高效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让学生展示自己,充分的塑造自己,充分的发现自己,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但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知识层次,能力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他们在展示知识时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有的只是照本宣读根本不理解,尤其是哲学这门课比较抽象学生更不容易弄懂,所以需要我们教师要及时的点拨、分析,这样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弄懂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要加强课堂教学评价,多鼓励,少批评学生,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一种激励机制。

鼓励是最好的教育。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课堂上要多把鼓励送给学生,去增强学生的自信,去激发学生的上进,让学生在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善于发现学生思想上的“闪光点”要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缺点,并且要用爱用鼓励来帮助他们,千万不能恶语挖苦。

第四、设置课后巩固复习学案,加强课后指导复习。

课堂所学到的东西必须要变为学生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成为自己的财富。而这一环节主要靠学生的课后复习和课后练习。

3.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篇三

【关键词】化学教育 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苦,这是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近年来,由于合肥市普通高中规模的快速增长,合肥十中生源的综合素质也大不如以前,“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苦”的现象在我校越来越明显。创新教学模式、坚持以生为本、激发学习潜能、打造高效课堂,成为师生们的必然选择。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理念上逐步摒弃“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传统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构建一个能使学生们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学习环境,创造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交流与沟通的课堂氛围——“小组合作学习”应运而生。

早在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就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随着深入地理论学习和广泛地案例学习,本人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一、理论学习的体会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通俗地讲,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班级分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集体,确定每个小组的组长,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工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作好记录,最后各小组在课堂上以不同的方式展示成果,以达到每个同学都参与教学活动,习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的目的。

在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也时常看到教师采用小组的方式讨论问题或进行实验,但并未观察到这种学习方法在促进学生发展上的优势所在。所以不能把合作学习仅仅理解为“小组讨论”,我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学习方法,而是一种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承担明确的分工责任,扬长避短、合作互助,相互促进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共同提高。所以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最重要东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分工合作中必须承担个人的责任,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师生间及时的沟通与评价等。总结而言,“小组合作学习”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自主性得到发挥、潜能得到提升、个性得到张扬。小组是形式、合作是关键、学习是途径、提高是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有效学习和高效课堂的重要模式之一。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鉴于以上学习体会,本人在近年来的课堂教学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不断尝试,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本人讲授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时,在高二(7)班,尝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小组的组建

1.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在班主任的大力支持下,高二(7)班全班54名同学,6人为一组,共9组。分组时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综合考虑学生的成绩、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性别等因素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2.确定组长,明确职责。每个小组设立组长、记录者、展示者等角色,且定期对组内的分工进行轮换,避免出现合作学习时,有些组员包办小组全部工作和学习任务,或者有些组员置身事外,不积极参与的现象。最值得注意的是组长的确定,组长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也是小组的核心,所以组长的选择不仅要看学习成绩,还要看组织能力、责任心、亲和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

(二)学情及教学内容分析

1.必修2知识回顾:

在必修化学2中,学生初步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知识,对于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能与热量的相互转化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了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 ——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从微观角度认识到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而从宏观角度分析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完成后的结果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选修4扩展和提高的内容:

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是在此必修2基础上的扩展和提高。要求学生了解反应热和焓变概念;较好地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为下一节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3.教学方法确定

由于焓变、反应热概念抽象不好理解,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原有知识来学习新知识、结合数据、运用简明图示、注意问题驱动,教学方法上采取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三)课堂教学设计

1.设计恰当的学习目标

目标1:了解焓和焓变的含义,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关系。

目标2: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会利用键能数据计算简单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目标3: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提出适当且明确的问题

4.关注有效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篇四

平寨小学

陈文梅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挂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出发,创设各种产,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学生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有香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教学“可能性”一课时,以师生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导入,学生情绪高涨,也可能会输,教师趁机提示论题。简单的情节不占太多的课堂时间,既有实效性也不失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是一种再发现,再创造的主动建构过程,并且学生总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时间和机会,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有关的数学知识。

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学生跃跃欲试,渴望得到答案。这时我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探究,让学生利用手中的三角形自己寻找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有的学生用量角器量出各个角的度数,求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有的学生用“折一折”的方法,把三角形折在一起,组成一个平角,求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有的学生用“撕一撕”的方法,把三个角都撕下来,拼成一个平角,求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有的学生用推理的方法,把正方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或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在求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中,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动脑。这样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动手操作,不但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掌握新知,而且培养了自主探究能力,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三、捕捉有效的生成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性动态过程,有着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资源。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活动,又要注意学生的发展,及时从课堂教学中捕捉具有数学价值的信息,活用这些教学资源。

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后,教师可出示这样的练习:25+75×4;25×75×4.练习后,部分学生出现了这样的错误:25+75×4=(25+75)×4=400,25×75×4=(25+75)×4=400.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直接地告诉学生答案,学生还会出现类似的错误。为此,我利用错误,让学生展开辩论,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认为:乘法分配律适用于两个数的和或差与另一个数相乘,如(25+75)×4=25×4+75×4,25+75×4只能用一般方法计算,它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条件,25×75×4可以简便计算:25×75×4=(25×4)×75.可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正常的,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及时抓住契机,让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引领学生探究,那课堂教学就会因“错误”而精彩。

四、重视有效的课堂练习

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给予重视。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经常训练形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训练贯穿到数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利用书本,让学生完成书本习题后,再以例题为基础,设计有层次、有针对性的变式练习,或适度引入一些开放性问题,发散思维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后,设计一道这样的作业:我校准备建一个周长为20米的花圃,请你当一回设计师,你能设计出不同的花圃吗?学了面积后,让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和创新的成就感。

五、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是需要机智的,针对不同的情况需要实施不同的评价。比如,当学生获得成功时,除了肯定他的成绩外,还应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知道成功只是暂时的;当学生面对困难有畏惧情绪时,应当给予帮助和鼓励,让他们看到问题解决的希望;当学生遭遇失败时,应当引导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从而站起来看得更远。险些之处,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使学生不单注重教师的评价、同时还注重学习伙伴的评价,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进行了正确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5.促进有效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篇五

一、充分预设,提高教学准备工作有效性 进入新课改以来,“课堂生成”被很多教师盲目拔高,导致很多教师不致力于课前的精心预设,而将课堂实际效益更多的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其实对于广大教师来说,课前充分的预设对提高课堂实际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备课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与合作研究、集体备课相结合。教者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材的内涵,自主备课时还要考虑到适合任教班级学生学法的研究与设计。在此基础上,带着自己的思考,同其他教师共享收集的教学资料,拟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商讨有效高效的教学策略。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的有机结合,能切实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一直以来,课前预习这个环节最易被很多语文教师忽视。学生没有高质量的预习,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老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查阅工具书等,并通过课堂反馈提高预习质量;

3、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比如熟读课文,学会生字词等,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节省课堂上宝贵的时间:

4、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

5、是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既有助于学习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二、精于设问,增强教学问题的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研究发现教学中有近一半的教学提问是无效的,至少是低效的,之所以无效或低效,主要是不能激活学生的思想。许多教师的提问并不一定都能够成为好问题,我们发现,许多问题是“假问题”,是“浅问题”。只有那些符合学生心理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才是有效的问题。从教学的角度说,问题应该是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学生想弄清楚或力图说明的东西。一个教学问题至少应具有三个条件:第一,它必须是学生尚不完全明确的或未知的;第二,它必须是学生想弄清楚或力图说明的东西;第三,它必须是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当的。语文教师要努力设计出“好问题”:问题本身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一个好问题具有较好的拓展性,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仅仅停留在“是”或“错”的机械性答案上,要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思维能力上有所建树。

三、多元整合,提高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四、拓展宽度,提高教学资源使用有效性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要达到的目标是一定的,如果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增加课堂的宽度,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聪明地学习,轻松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提高。

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知识储备,需要教师留心身边的一切事物,更需要不停的思考,精心的设计。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了解一些相关的资料,对他们的学习很有帮助。如果只教课本上的知识,日子久了,学生就会感到厌倦枯燥,收获也极其有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将大打折扣。

6.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篇六

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笔者认为要实施以下策略:

一、针对学生充分预设教学细节

联系学生实际是实现语文课堂高效的必要途径,这里的联系实际,是指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懂会用,必须始终立足于学生,对学生有准确的了解与把握,了解学生的知识层面、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求得最佳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有个老师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时,以浓浓的父子情激趣,为了引起学生和作者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要求学生谈谈父亲为自己做的一件让自己感动的事。结果课堂上有五分钟的时间冷场与尴尬。这个细节没有处理好的原因,一是课前预设没有充分考虑到现在的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小皇帝般的生活,只知道父母的疼爱是应该的,很少关心父母的现实状况。二是课堂生成中教师又不能随机应变加以引导。其实在本文中作者情感的爆发和读者的感情的共鸣已安排了一个情感的酝酿、储备的过程,父亲丧母失业、祸不单行和家中光景惨淡、父离子散这两个层次的渲染,开篇就给本文笼罩了一股悲凉、忧郁的气氛,既使我们看到了在当时历史环境下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的破落,又使作者包括我们学生在内产生一种悲凉中渴望温情的饥渴感,这位教师不该事先就要求学生谈谈父亲为自己做的一件让自己感动的事,而应以教师范读、学生有感情朗读来激起学生心中对温情、亲情的渴求。在研读了文中四次背影,尤其是望父买橘时刻画的背影,体会到浓浓的父爱后再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则是可取的。

二、精心地选择与创设教学主问题

由于受到教材范围及内容的限定,在一堂课中,教师真正需要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的问题其实并不太多,一般都是那些涉及文本核心的问题,或是教学环节中的主要问题。有的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教学场面,根本不考虑教学内容需要而生搬硬套,导致课堂讨论浮于形式。这不仅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反而容易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不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在备课时,教师一定要慎重确定课堂讨论的问题,而且要以准确地表达,让学生明确讨论的方向。

如在教学《湖心亭看雪》这一课时,笔者始终以“雪”字为线索,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

1、湖心亭的雪景有什么特征?

2、采用了什么写法?

3、作者笔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雪景?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让学生品读写景语句,在脑海中浮现画面:湖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沌。惟一痕长堤,一点湖心亭,与一芥余舟,两三粒舟中人。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怎样写雪景,让学生清楚作者运用了白描手法来写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样化大为小,同“上下一白”的大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又运用了写意手法,形成了朦朦胧胧的意象,这正是夜晚“独往”所见之雪景。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紧扣“独往”,努力探究文章的主旨,作者借看西湖雪景,表现了自己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不少的教师认为学生理解力偏低,无法与文本共鸣。因此,总是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讲个不停,总想把教参上的分析和自己的理解滴水不漏地传给学生。其实这样做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劳神费力,学生则是昏昏欲睡,错失了独立思维的良好时机。现实教学中,唯教参是从,追求标准答案,忽视学生个性张扬,抑制学生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学习本是最具主观性、创造性的学习,一味尊崇标准答案,只能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最终将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僵化。如一位教师在参加课内比教学活动教何其芳的《秋天》时,设计了两个小问题:三小节诗分别写了秋天什么样的画面?请你用简洁的词语给三幅图取个名字,可以采用“

图的形式来表示”。这位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不错,但是这位教师不管学生的回答情况适时引导,而是用课件播放出自己课前预设的答案:

1、农家丰收图;

2、霜晨归渔图;

3、少女思恋图。这样填鸭式的教学令学生味同嚼蜡,扼杀了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原文,想象每一幅秋天的画面,想象每一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并启发学生从诗歌原文中去寻找需要的答案,而千万不要直接呈现答案。给每节诗取名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形式。比如第一节诗学生的回答“田园之秋图”也可以啊,为什么一定要取名“农家丰收图”呢?。

7.创新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课堂 篇七

一、“211”模式的含义

“2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从时间分配上讲, 就是把一堂40分钟的课分解成三个部分:学生自学、讨论、展示时间约20分钟, 教师讲课、指导、答疑的时间约10分钟, 学生自结、巩固、检测时间约10分钟。从教学环节上讲, 就是要求每一堂课都按照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进行, 实现“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当堂达标”。从课堂流程上讲, 就是要求每一堂课都按照“五步”程序落实———预习学案,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讨论交流;展示点评, 答疑解难;达标检测、训练反馈;清理知识, 小结过关。

“学案导学、先学后教、以学评教”是“211高效课堂”的基本原则。“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 以导学为方式, 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 以教师指导、引导、点拨为辅,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 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二、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 推进三项改革

1.改革教师备课方式, 实行集体备课、编写统一学案上课。我们要求全校教师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 按照“三定三有”要求 (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 , 提前一周, 轮流主备部分章节, 形成初稿, 然后全组老师集体讨论、补充修改, 最后交学科组长审稿印发, 年级老师、学生共同使用, 老师不再写教案而写学案, 而且一人写案、多人用案、用中补充, 既充分发挥了集体优势和学科带头人作用, 又实现了资源共享。

2.改革教师授课方式, 推行学案导学式教学。每次上课前一天老师把学案发给学生对照教材自学, 解决基础问题, 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做好标记, 待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老师在课堂上只进行点拨、指导, 重点讲学生不会的或容易出错的知识, 而学生会了的知识老师不再讲解,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改革学生学习方式, 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现在我们的教室都撤掉了讲台, 班级座位排列由传统的插秧式变成了围田式或长条对坐式, 每个班同学分成6个学习小组, 每个小组8-10人, 面对面对坐, 互帮互学、互相促进。课堂展示讨论时, 各组同学或在黑板上交流讲解, 或在座位上补充纠错, 不懂的问题可以组内交流探讨也可以向组外同学请教, 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

(二) 建立三大机制

1.建立培训机制, 转变思想观念。走出去, 组织年级组长、学科组长、教学骨干近100人次赴山东昌乐二中、杜郎口中学、江苏洋思中学等学校参观考察, 现场感受他们课堂教学的魅力, 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 引导老师们转观念、提认识、改路子、创模式, 坚定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请进来, 举办教师培训班, 特邀杜郎口中学业务校长和3名骨干教师来校上示范课、诊断课。同时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 由教务处对各班班长、学习小组长进行新课堂模式下班级自主管理知识培训, 为推行“兵教兵”“兵练兵”的“211课堂教学模式”培养骨干力量。对新入校的学生, 在每年9月用一个月时间进行系统的新模式教学培训, 最后组织学生观摩高年级课堂, 让学生学习观摩别的班级学生怎样上预习课, 怎样上展示课, 观摩别班学生的双色笔记、如何正确使用学案等, 使学生学会借鉴别人的经验去学习, 做到“会学”、“善学”。

2.建立评价机制, 强化督查考核。学校教务处规定:不按“211”模式上课, 讲得再好, 也只能三等;实行推门听课, 听完课以后直接查备课, 不按要求写学案的直接判为三等;不用学案上课的, 该项考核为零分。建立分层管理监督检查机制。实行“教务处—年级组—班级—学生小组”、“实验办—学科组—备课组—学科教师”两线四级管理制度。坚持以学定教、以学评教、效益至上, 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评价课堂教学的优劣, 把课堂教学的达标率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我们评价一节课的好坏不是看老师讲得是否精彩, 而是看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是否得到了培养。

3.建立保障机制, 提供强力支持。一是建章立制。根据省、市教育部门关于实施有效教学的意见等文件要求, 学校相继出台了《海口二中高效课堂改革实施方案》《学案编制与使用细则》《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211高效课堂模式”常规管理制度》《“211高效课堂模式”课堂评价标准》《大课间跑操活动方案》等系列制度与方案, 为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规范化的制度保障与理论支持。二是加大投入。学校在经费困难情况下, 争取市教育局领导支持, 每年筹资近50万元用于教师培训、学案印制和实验奖励, 为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经费保障和物质支持。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1.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通过三年多来的改革实验, 教师的教育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解放, 教育观念得到了进一步转变, 理念更新颖, 教法更灵活, 课堂更开放, 抛弃了传统的“注入式”、“满堂灌”而变为“引导式”、“少讲多练”, 教师角色也由“演员”变成“导演”, 由幕前走到幕后;课堂训练也由题海战术、应试训练转变为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青年教师林怀芳深有感触地说:“211模式使我受益匪浅, 备课时找准了目标, 上课时有学案可依, 让每一位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 给学生主动权, 使学生在教师和目标的引导下突破重点、难点, 学习困难生少了, 师生关系也变得更和谐了。”

2.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通过三年多来的改革实验, 教师的课堂效果已经初步显现。目前全校各班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强, 同学们由“听众”变成“主演”, 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讨论,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 还锻炼提高了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特别是解决了长期以来令人头疼的学生上课不愿听、听不懂、课堂上大面积睡觉的现象, 良好的学习习惯正逐步得到培养。初二 (1) 班一位学生家长在教学开放日上动情地对老师说:“211模式真好, 俺家孩子的作业少了, 愿意学习了, 动手能力强了, 爱做家务活了, 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

3.学生的综合素质发生了变化。通过三年多来的改革实验, 把课堂自主权还给学生, 学生动起来了, 课堂活起来了, 效果也好起来了, 尤其是“兵教兵, 兵练兵”, 互动、交流、展示等措施, 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升, 学习成绩也有较大的进步。高二 (5) 班林平同学说, 他初中三年从来不敢站起来回答问题, 也没有得到过老师一句表扬话, 现在他不仅能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展示学习成果, 还能够主动报名参加演讲社团活动, 获得了首届校园文化节演讲赛第二名, 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表扬。2010年高考考上理科二本线的严磊同学也说:“三年前, 我被二中录取的中考成绩是41分, 在别人的眼中我是一名学习成绩落后的后进生, 如果不是受益于学校的课堂改革实验, 很难想象在高考中自己能考出589分的佳绩。”曾小靓同学也发自肺腑地说:“我当初上二中时中考成绩只有43分, 如果在其他学校就读可能上专科线都困难, 是海口二中的教学改革实验激发了我的学习潜能, 最终在今年高考中考上了文科二本, 非常感谢二中老师的大胆创新, 让我成为了一名低进高出的合格毕业生。”戴春燕同学当年中考成绩连好一点的普通中学的择校分数线都不够, 在2010年高考中她以693分上了文科一本线, “是二中的教学改革让我成为首批受益的幸运儿, 感谢学校老师的辛勤付出, 感谢同学们在课堂上对我的互帮互助, 是他们帮助我实现了一流大学梦。”

4.中高考实现历史性突破。2010年高考, 我校一、二本上线率比09年增长8.21%, 有10名学生的总分在700分以上, 单科成绩700分以上的有46人次, 实现了当年中考成绩 (满分91分) 40分上二本、60分上一本的“低进高出”的办学目标。2011年高考再传捷报。全校一、二本上线108人, 三本以上上线率达76%, 单科700分以上16人次, 总分600分以上比率列海口市普通中学前茅, 数学和地理学科各有1人在800分以上, 创历史新纪录。最大的亮点是三年前以21分、22分择校就读我校的双胞胎兄弟陈超文 (高三6班) 、陈超武 (高三5班) 分别以621、636分的成绩双双考上二本大学, 继续创造了海口二中“低进高出”的奇迹。2011年中考总合格率第一次挤进海口市89所初中学校前10名, 语文、物理、历史三个学科的优秀率名列海口市城区初中学校前10名, 42位同学入围省、市重点高中, 入围率比上年提高30%, 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5.学校声誉不断提高。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学校、全国目标教学专业委员会“十一五”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课题研究一等奖单位、海南省有效教学实验先进学校、海口市有效教学实验基地学校、海口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市电视台、《新教育》杂志等媒体对我校2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多次予以报道和宣传, 《海口晚报》还以“身边的好学校”为主题对学校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年来共接待省内外兄弟学校参观交流的领导和教师3000多人次。

四、几点思考与体会

1.观念决定一切。有什么样的教师便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便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便有什么样的国民。

新课改对教师而言, 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 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 是对学生主体性进一步的认识过程, 是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潜能, 是对学生们将来参与社会竞争能力培养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做法。所以, 要改革就不要怕“破旧立新”, 不要怕麻烦事多, 不要怕教学任务完成不了。课堂教学改革唯有彻底, 才能真正实现从“以教师的教为主”向“以学生的学为主”的转变。

2.态度决定成败。归还学习的权利必须彻底, 要敢于颠覆传统课堂, 否则课堂会“四不像”, 变革、革命与改良有本质的区别, 课改是“革命”, 而不是改良。

少讲多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把教师分成———平庸、较好、优秀、伟大四个等级。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 较好的教师是讲解, 优秀的教师是示范, 伟大的教师是启发。

“开放”的程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课堂越开放, 教学效果越好。广州、深圳当年的经济腾飞就是依赖于“开放”的程度。程度不到, 学生的主体就无法发挥“核威力”, 学习的热情也就无法调动起来。不“活”的课堂约等于“死”, 传统课堂就是恹恹欲睡, 一潭死水。当然, 转变了教学方式并不等于提升了质量, 但要提升质量就必须要转变教学方式。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书, 和教开汽车是一样的道理。

8.创新教学方法 打造高效课堂 篇八

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有关创新的事例俯拾即是:哥白尼不迷信他人,不畏权贵,创立地动学说;徐霞客跋山涉水,踏遍祖国山山水水,提出许多独到见解;苏东坡黑夜驾舟,寻访石钟山,大胆否定前人假说,深得石钟山命名原因;鲁迅目睹国民之麻木,毅然弃医从文,寻求救国救民新路子……前人先辈的探索精神,令学生钦佩。同样,商业行为中一个富有新意的操作,甚至一句优美的广告词,也会使学生大开眼界,跃跃欲试。

好的教学方式方法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可以让他们充分地调动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可以让他们在相互的讨论中碰出智慧的火花。笔者在上八年级下册泰格特的小说——《窗》时,就从导入破题、成语激趣、听读联想、辩驳感悟等方面入手,进行了创新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较好地实现了教材与学生的有机结合,使得课堂精彩不断,处处闪烁智慧的火花。

首先,创新导入,迅速破题。一篇课文导入设计很重要。一个好的导入,可以渲染创造出一定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好的开始往往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泰格特的小说——《窗》时,我的导入语言是以讲述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一个伤感但又真实的故事、辅之以播放一支动人的歌曲方式进行的。学生听的是如痴如醉,沉醉在生动的故事情节里,优美的音乐更是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其次,成语激趣,学用相彰。提到词语教学,大家可能会说“又是老生常谈”,其实不然,只要创新成语教学法,同样会收到好的效果。我在课堂中,是从两个层面来探索词语教学的。一是要求学生看课文后,理出提纲,用文中的成语来复述故事情节,力求达到中心突出,感情充沛,详略得当,语言生动。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注意文中的成语,通过成语看文笔的洗练、语言的精练;学生在阅读和复述过程中熟悉课文,了解课文的环境、人物、情节;学生对原文材料详略的安排,重点的取舍,也就培养了他们思维的创造性、选择性。二是当堂布置“成语”作业,及时消化提升。要求学生从文中任选五个以上成语,将它们连缀成语句连贯,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可以是一个小故事,可以是一段情景,也可以是一种感受,总之内容不拘。这个作业避免了死记硬背生字词,只能解释不能运用的情况,又锻炼学生根据成语创设语境,恰当运用文字的能力。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比较、筛选、推敲、连缀,十分灵活,十分有趣,伴随一种兴奋、愉快的体验,他们津津有味地想象,编排,竭力使每一成语都用得恰当、精彩。

第三,闭目听读,激发联想。让学生一边听课文朗诵,一边想像课文描写的景物,并由此联想学过的诗句,歌曲等。学生闭上眼睛听完后,纷纷举手说: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情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柳青青江水平”、“让我们荡起双浆,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等等。无需过多的讲解,学生在联想中感悟到近窗者描绘的景物丰富优美、生动有趣,为远窗者解除了痛苦,这是近窗者自身美好心灵的写照。小说最后说远窗者终于如愿移到了窗前,但他却无法看见近窗者所描绘的“美景”,因而在痛苦地苟延残喘着。由此,学生们领会了这篇课文是通过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来颂扬美好的人品和高尚的人格,贬斥阴暗的心理和丑陋的世俗。

第四,组织辩驳,提升感悟。抓住小说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组织学生辩论,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辨丑恶,明是非,扬善美。从正常的教学思维来说,近窗者是真善美的化身,远窗者是假丑恶的代名词,而我却努力启发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就对两者提出了不同见解。如对近窗者提出,“他美丽的谎言也填补了自己的寂寞生活;近窗者死得有点粗心”等。对远窗者提出,“他有竞争意识等等,这就是文学作品阐释的无限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为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第五,随堂练笔,感悟美好。这篇小说的主题一般认为是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现出人与人之间自私冷漠的金钱关系。我认为不应该仅仅如此,应当进一步升华。应该让学生感悟现实生活的美好并且知道应该为生活的美好做些什么。知道应该如何和别人相处,做一个有着爱心有着宽广胸怀的人。题目是:你的感悟是什么?让学生练笔之前,我写了一段激情洋溢的话并且激情讲演,让学生深受感染,极大调动他们的创作积极性。练笔之后让有的学生读出来这又同时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演讲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9.扎实教学环节 打造高效课堂 篇九

“高效课堂”指课堂教学效果好、效率高。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关注学困生,因材施教,当堂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效率的课堂,不仅是学生学有所获,更是投入和产出比较合理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乐学: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增长了能力;老师乐教:不再声嘶力竭,而是师生互动,适时点拨,少讲精讲。我校在“扎实教学环节,打造高效课堂”这一目标任务上做了精细的工作。

一是强化教研

本学期,我校教研工作将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深化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抓实教研组建设为基点,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以活动为载体,以课堂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研究。全面履行“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工作职责,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工作目标:

以活动为载体,丰富校本教研的内涵。本学期,继续开展50岁以下教师“开学一课”的教研活动,并在组内继续开展“说――上――评”一条龙的集体教研活动,发挥集体智慧,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相互学习,切实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工作措施:

1、严格执行教研组、备课组集体研讨制度,各责任人要做到时间保证,制度落实。各教研组每个月至少有1次研讨活动;各备课组每周应有一次形式灵活的集体研讨备课活动。鼓励教师之间,同组同学科教师一起解读文本,互相听课,评课,形成“在学习中改革,在改革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的理念,激活研究的氛围。

2、强化教研组组长和备课组组长责任意识。教研组要从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学科教学指导与管理入手,严把学科教学质量关。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要在“研”字上做文章,形成各自的管理、研究特色;教科室坚持做好对教研组、备课组的工作月查及考核评比工作,并及时通报交流。

二、优化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点。 我校以实施“学为主、教为导,当堂完成任务”的目标策略为总要求,提出了“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起学生主动学习,相互帮助,教师启发指导,当堂训练,当堂完成任务,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教学模式。以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并能减轻其过重的课外作业负担,减少学困生数量,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为此,在与全体教师的共同探讨中,我校借用了一些先进的适合我校的教学经验,采用了教学 “三讲”、“两不说” 。三讲:(1)重点内容讲。(2)对学生理解有帮助的讲。(3)利于学生创新和发展的讲。两不说:(1)学生讨论互学能懂的不说。(2)超标难懂的不说。着重点拨、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建立“三清”屏障。 (1)堂堂清。当堂完成作业,达到人人会。(2)日日清。每日教师对学困生进行辅导,达到人人都会。(3)单元清。每单元练习后,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对学困生进行专项辅导,达到人人都会。当然以上做法只是建议,一线教师可根据自身特点、班级情况,加以调整,切实做到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为根本目的。

三、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

教师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主力军和重要实践者,教师素质决定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素质,重在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我校一是着眼于“育人”,锲而不舍地加强师德建设。 二是着根于“固本”,始终不渝地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通过多种措施,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四、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1)严格备课管理。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在集体备课前,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课程标准、 教学常规要求、教师教学用书及教材,从整体上准确把握教材的组织结构,能居高临下地评价所教知识体系中的作用,要善于驾驭教材、创新性的处理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个人精备+集体讨论+个人修改”的集体备课制度。

(2)严把课堂教学关。 对待日常每一节课,教师课前要有比较充分的教学准备,要严格要求学生带好学习用品,不打无准备之仗。

(3)严格作业管理。 对于作业设计、批改,力求科学,客观有效。 要“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和“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优化作业设计,实行分层教学,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正确,作业批改规范。切实用好配套《补充习题》。

(4)严把质量分析关 。重视练习后,改进措施的研究,就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困生的具体情况仔细地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分析落实到班、落实到人、有针对性进行跟踪辅导,努力做到调研一次,提高一次。

总之,我校将以事业局提出的“高效课堂、质量提升”的目标为切入点,将各项工作和谐统一于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力争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成绩。

注:每周集体教研活动时间安排如下:

语文学科:星期二下午第三节

数学学科:星期五下午第一节

英语学科:星期三下午第三节

体艺学科:星期四下午第三节

徐州市城东小学教务处

10.聚焦教学改革 打造高效课堂 篇十

近年来,贵州省习水县第一中学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大力推行“六环一线”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中“六环”指的是“检测预习、依标导学、互动交流、小组展示、质疑探究、达标检测”六个环节,“一线”指的是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为主线。“六环一线”课堂教学是要将课堂的主角从教师转变为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六环一线”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近年来,习水县第一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相对稳定,受到了社会好评。此前,学校管理层认识到,课堂效率不高是制约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瓶颈”,学校要发展必须在课堂上找突破口。于是,学校多方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创新性地提出了“六环一线”课堂教学模式。

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改变以教师“灌输”为主的单向传授的教学模式。因为,传统教学中教师仅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致使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严重。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行为,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感受、领悟,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终生受益。这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方向和要求。

二、“六环一线”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

“六环一线”课堂教学模式倡导以标为本、以学为主、以导为辅、先学后教、关注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以实现“师生成为和谐而充满活力的学习共同体,达到人人想学、会学、学会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

1.依标导学,先学后教,创设质量课堂

教师备课时,要围绕课程标准,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教师不仅要从教的角度,更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去准备教学内容,把立足点建立在学生身上,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方面来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对教学目标、结果及任务的执行形式进行设计,让学生知道任务是什么以及如何完成此项任务。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然后,学生再依据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教师编写的导学案要呈现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预习的基础内容。这些内容是通过阅读课本、查阅参考资料就可以解决的基础知识。对于疑难内容,“小疑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解决,“大疑难”就让师生共同解决;课堂要围绕“以标为本”来设计和开展活动。

2.以学为主,以导为辅,构建理想课堂

“六环一线”课堂教学所提倡的“以学为主、以导为辅”的教学理念适应了新课改的发展要求,提倡将课堂的主角从教师转变为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让学生学习更主动、思维更活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学习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基础知识。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自由探索和形成团队合作的精神。当教师设计了高质量的探究问题后,再通过组内合作、交流互动和师生质疑,来解决课前自主预习中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在互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勤于探究、大胆发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这对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在“六环一线”课堂教学模式中,主要是起“导”的作用。一要明确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介绍学法、强调注意事项。二要精心准备、组织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有含金量的教学问题与任务,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重难点问题展开讨论、释疑,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三要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呈现具有可操作性的学习内容,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梯度性,以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时间、进度和情况。四要通过创设“情境问题”,达到对教材再提问、再思索、再研究的目的,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通过教师改“教”为“导”,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质疑探究,达标测试,创建有效课堂

人的思维活动是与问题和任务相联系的,思维从问题开始,并深入到问题中。教学中如果没有问题和任务,学生就不会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好的问题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探究疑点时,教师要筛选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巡视各组,随时进行点拨、疏通、引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是检测“六环一线”?n堂教学成功与否的试金石。“六环一线”课堂教学中的作业,要秉承“少而有效”的原则,要根据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和课堂教学目标来布置,以检验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课堂教学,用“以效为标”的原则来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高效。

三、“六环一线”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

习水县第一中学的“六环一线”课堂教学改革,自2016年9月开始在高

一、高二各学科教学中实施,到2017年开始推向高三,实施“先考后教,少讲精炼的复习模式”以及“先思后评,寻规变练”的讲评课模式。经过第一轮的推广,现正在进一步完善实施和评价机制。通过实践,学校的课堂教学效率有了明显提高。从学生的角度看,首先是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其次,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改善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最后,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也得到了增强。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在教学中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然而,学校在课堂改革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环节费时较多,导致教学进度慢,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导学案设计质量不高,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等。这些问题都要在进一步推进“六环一线”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逐一破解。

奥地利哲学家鲍波尔说:“正是问题才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今后,“习水一中人”将沿着新课程改革指引的方向走下去,并一定会在“六环一线”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童话作文:三只小兔下一篇:师生聚会教师讲话稿